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广告设计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是创新高职广告设计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结果,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广告设计教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市场导向”原则,积极推动教学理念创新。这就需要各级各类高职院校以及广大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将市场需求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各级各类高职院校还要大力加强广告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训具有超前思维和市场意识的教师,同时要加大对现有广告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始终走在教学的最前沿,掌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知识。二是优化高职广告设计教学内容。随着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也就使得广告设计也必须不断创新,因而高职广告设计教学必须在内容创新上狠下功夫。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广大教师要将广告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改进传统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市场调查,分析和总结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的新要求,然后针对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既要删减落后的内容,又要增加创新的内容。比如,应当进一步细化AI、CDR、PS、ID等前沿性技术,尽量使用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及版本进行教学。三是完善高职广告设计教学方法。目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毕业就失业”,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因而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增设实践环节。比如,可以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案例教学”,模拟公司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化的市场环境中感受市场需求,完善实践能力,激发设计灵感。再比如,高职院校在开展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专业社团活动、组织广告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参观相关专业展览以及到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等,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四是完善考评体系。基于就业导向的广告设计教学必须有考查实践能力的考评机制,机制的制订应符合测试学生基本素质的需求,制订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实践操作、作品制作,考虑岗位的用人需求,考评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即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应以学分制评价学生的考评结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也应参与考评活动,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
高校中不少课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纸上谈兵”。顾名思义,也就是在教学当中,更加重视的是理论的教育教育,这种理念急需转变,当今社会所需高校毕业生应该是能于、敢于创新与实践的,商场如战场,可以说是需要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真刀真枪”上“战场”的,所以在堂课上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战士”,如何才能让学生具有开阔的思路进而勇于创新与实践,这正是我们现如今最需要改变的教育理念。将广告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正是教育理念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一些广告设计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往往是只要学生设计的精美一些,版式、字体等设计的美观即可,这就缺少了实践这一理念指导下应有的与市场需要相连接环节。应进行市场需要的调查与研究,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闭门造车”只会导致与现实与市场更加严重的脱离,再完美的设计如果离开了市场这一试金石,都只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所以,在高校的教学理念当中,教师一定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孜孜不倦地鼓励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面对市场、面向社会,综合地利用所学知识与市场实际需要向联结,学活广告设计这一课程。
三、在广告设计这一课程中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在教学当中,应当应用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一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这一课程中,有些教师常常“照本宣科”,依据教材一一讲解,由教师向学生们讲授广告设计的内容,要求学生逐个掌握。首先要承认这样的一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比如大量的关于广告设计的知识点可以在十分有限的教学课堂时间当中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掌握知识的效率,这也是一种学生获得知识的最简单与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教师会将整个广告设计的整体知识结构宏观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了系统的、大量的知识。除了最传统的教学讲授法外,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教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启发学生灵感与创意的特定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与意见,教师从旁给予正确的引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活动,不仅仅可以调节好课堂的教学气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外,可以适当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法。讨论式教学法强调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的、预先的准备能够启发学生的特定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与思考。让学生对某一文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对正确的理解与想法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进行及时改正,然后再给学生阐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从而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在整个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积极地进行引导,学生积极踊跃讨论,教学过程中气氛会非常活跃,更加有益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其次,我们来对多媒体教学对广告设计这一课程的影响。不只是广告设计这一课程需要多媒体这一教学模式进行,高校中很多课程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堂的辅助教学,高校教师更应该多多的积累这一方面教学的经验来不断地完善广告设计这一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力争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之下,使每一节课都丰富精彩。精心地制作课件已经设计教学的环节,很好地利用网络是十分必要的。在课件的制作当中,教师一定要将教材内容的总体性把握好,将其中宏观的知识点用十分清晰的思路表现出来并且贯穿于整个课件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定义为一种理性的认识的话,那么可以说,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当学,就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过程,这种感官性刺激很强的教学方法无疑会是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广告设计这一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它既直观又清晰,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既然如此,教师就更加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正符合这个利用电脑来传播文化与文明越来越普及的社会。知识通过学生的所有感官,如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等等都给予了强烈的刺激,使知识更深刻地大大脑记忆。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是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稳步不断的、积极的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越来越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合理的教学理念,正是要遵循这样的教学的内在规律来建立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机制。也可以说,教学具有美学价值,所以教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美得价值一定有待于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通过上述的关于高校艺术专业广告设计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更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这使高校学生们对广告设计这一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以及全方位的理解与体验。作为高校教育者,正是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努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素质,加强学生进入社会后工作的实践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
四、新时代新科技对广告设计的影响的探索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深深影响了各个行业,广告设计专业也深受影响。首先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传导方式。网络时代使信息高度自由高度膨胀化,随之而来的广告媒体也发生的剧烈的变化,新媒体新渠道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也逐渐产生。例如网页追踪广告、微博广告、微信销售平台、网络电商等等都是广告专业发生着剧烈的形态变化。随之而来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去了解使用这些新兴的网络媒体传播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具备现当代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竞争力。其次大数据时代来临,作为调查和统计的大数据系统具有高度的自由行和准确性,数据充分广泛,在当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当中应该充分发扬大数据时代的统计特点把广告市场调研及信息汇总充分御用大数据的技术特征,紧跟时代的步伐。再次鼓励广告专业学生的创业精神,已小微企业为创业基础,突出创意、创新等创业新特点,以小搏大,运用现当代的科学技术给创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突出新的管理模式,已团队为创业基础,培养广告创业团队,在课堂当中,把学生的分组进行团队组合去完成相关课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创业的能力,把课堂当作工作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3
1.新媒体广告设计的理论研究及课堂导入滞后新媒体出现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显著特点之一是理论研究滞后。而将理论研究广泛地转变为教学内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部分高校新媒体广告设计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而稳定的理论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2.新媒体广告设计的技术领域广、更新快、学习难度较大广告设计复杂性较高、系统性较强,特别是新媒体广告在技术上门槛高、关联领域多、更新快等特点加大了教学难度。在新媒体广告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依照当前复杂的广告市场对内容进行全方面把握,需要对各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全面了解。学生除需要学习广告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网络应用技术、影视编辑技术、摄影技术等新媒体关联技术,学习难度大幅提升。
三、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体系
高校广告设计教学应该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体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教学体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广告设计能力,让学生带着目的研究相关问题,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到电视台、广告公司等参观实习,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学校还要不断强化广告的关联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创意类课程、视觉表现类课程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夯实广告设计课程之前的基础关联课程,为学生学好新媒体背景下的广告设计提供保障。
2.加大新媒体广告设计相关技术的课程比重
在新媒体广告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提升广告设计相关技术的课程比重,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新媒体广告设计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对新媒体广告技术的认知及应用效果。在进行新媒体广告设计教学时,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教学中的广告技术比重,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设置新媒体广告设计技术分析内容,提升新媒体教学质量。教师要全方位讲解新媒体广告技术,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从技术上保证教学质量。
3.加强广告设计教学体系的辅助手段建设
高校要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学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同时学校还可以聘任新媒体领域的优秀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将自身的技术和经验讲述给学生,提升学生对新媒体广告设计的认识,积极推进高校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广告设计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团队的合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只有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新媒体时代所需的广告设计人才,进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4
2.1改变原有理论学习的理念
增加学生视野我们所知道广告专业是一门设计各项学科的设计学科,能够设计广告的人要懂得比别人多,包括营销,心理,社会学,新闻学等相关知识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广告设计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所以,广告行业的学生在学习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知识外,要懂得开阔视野,真正懂得广告的理念。
2.2运用项目化教学项目
化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广告行业实训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讲授实训课的教师从企业带来真正的设计项目,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把实训课堂变为企业,以企业里面人员的角色分配学生,成立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由各小组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讨论设计创作方案。在此过程高,教师起着引导和技术支持的作用,需要各项目小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方案设计,再由教师模拟企业定夺设计方案,进行教学评价。
2.3工学结合的实训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高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适应企业的能力。我们要把专业课程都贯穿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高,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上课过程高,专门请企业从事行业的专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模式和需求,达到好的效果。
2.4工作室的教学实训模式
工作室的实训模式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按照企业工作室的情况分组进行教学,可以成立专门的广告设计工作室,真正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自己找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分角色完成任务,进行设计创作,这种工作室的实训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的各种角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
2.5加大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一项常用的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避免院校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对企业对学校都是有很大益处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感受企业氛围,提高了专业能力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职业意识。
篇5
(一)注意与吸引力
在广告设计中通常以某一特定的刺激物吸引消费者,该刺激物可以考虑到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家庭、角色等),也可以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人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嗜好、受教育程度、个性、收入等),并将其刺激物突出在显著的位置上,增大刺激物的强度和之间的对比,突出刺激目标,利用刺激物的变化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从而起到吸引注意的效果。
(二)知觉与理解
消费者的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规律,在广告设计中把握、运用好这些规律,能让广告收到独特的效果。让消费者体会出广告要突出的特点,从而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如美的公司做过的广告:世界一定是美的。让人看完之后,感受到广告设计构思的巧妙,将“世界是美的”和美的公司完美地联系起来,利用“的”字的多音效果,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但也要注意,要保证消费者对广告设计中的知觉理解能够和商家要表达的隐形喻意相一致,要不然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如当年立邦漆在中国做的一则广告,广告中刷上立邦漆的宫殿柱子上,龙都滑落下来。立邦漆公司广告中暗指:立邦漆特别光滑。而中国消费者看完后理解这是对中国“龙”文化的亵渎,向立邦漆公司提出严重抗议,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三)记忆
记忆是人们头脑中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印象,它是通过大脑而产生的心理过程。在广告设计中,消费者把印象深刻的广告分类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消费者对广告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遗忘是正常现象,但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兴奋点和消费心理规律,在广告设计上采取一定的策略,如:广告内容应简洁、易懂;适当重复广告信息;广告形式新颖独特;减少信息变异;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增加感染力以引起消费者的情绪记忆等,将遗忘程度降低到最小值,增强加深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如恒源祥公司曾经做的一款广告:恒源祥、羊羊羊;恒源祥、龙龙龙;恒源祥、鼠鼠鼠;……。广告一播出,引起渲染大波,褒贬不一,但消费者记住了这个品牌。
三、广告设计中消费者的诉求心理
(一)形象诉求
形象诉求是人们对事物外表追求的一种表现方式。形象诉求具有可选择性、诱导性和抽象性等特征,在广告设计中被广泛运用。请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为企业产品做形象代言或宣传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做法。利用明星在“粉丝”心中的英俊、帅气、漂亮的形象或极富个性的处事风格,使“粉丝”们追捧和崇拜,进而让“粉丝”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其所代言的产品。如今,有很多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都在广告中展露头脚,以各种方式为商家代言。一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剧中的男主角金秀贤“都”教授,以其俊朗的外表、沉稳的个性迅速走红,尽管电视剧已经完结半年之久,但金秀贤的人气依然没有衰退的意思,各种广告邀请纷纷踏至而来,据韩国广告界人士透露:今年,金秀贤仅为韩国国内品牌就拍摄了15部广告,此外还为国外品牌拍了20部广告,创下了明星代言的记录。
(二)理性诉求
理性诉求是指广告设计中诉求的定位与消费者的理性思维,通过真实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商家的客观情况,是消费者经过分析、判断、总结等理智地作出决定的思维过程。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做为正面表现,即在广告中告诉受众如果购买某种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会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也可以做另一方面的表现,即在广告中告诉消费者不购买产品或不接受服务会对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诉求通常会表现在消费者需要经过慎重考虑才能决定是否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如汽车、房屋等高档耐用品。
(三)情感诉求
情感诉求是指在广告设计中通过富有情绪化和人情味的诉求方式、方法感染消费者的情绪,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发其购买动机。广告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诱发其产生购买商品的行为,而欲望和行为的产生是和消费者的情感紧密相连的。消费心理学通过研究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般心理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引起注意、唤起兴趣、刺激欲望、加强记忆、促成购买行动。在这里,消费者的欲望和情感可转变为购买行为的动力,因此,注重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是我们进行广告设计中着重考虑的方面。
篇6
职业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是从普通中学毕业到大学中文专业再到职业学校任教的,期间对中文以外的专业(如美、音、养殖、种植、电脑等)知之甚少,或一点不知。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专业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课的了解,促进语文课和专业课的联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节休日进修学习;也可以和专业课教师座谈交流;也可以多参加专业课的教学活动等。只有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加了,才能找到语文和专业课的共点,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二、结合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
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开设有养殖、计算机、美术、音乐、电子电器、服装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各有特点,学制长短不一,学生又偏重专业,语文素质较差,语文课如何适应这些专业课的教学呢?那就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工艺美术专业,可从画配诗、书法、策划、美术欣赏或评析等,音乐专业可从歌词欣赏、作词、音乐在文学中的表现等,服装设计班,可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穿戴,古代服装史,服装命名,广告设计等,计算机班可从分析字的结构、辨析字行、字义、字音、打字等,养殖、种植专业可从学写科普文章、实验报告、产品介绍、广告设计等。总之教师通过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找到语文和专业课的共点,以次带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与其它专业的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收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
语文课程中的选修、自读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供预备升学或预备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例如:对预备对口升学的文科类学生,可从设置写作理论技法、文言文选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语法修辞、中外文学发展史、文艺概论等;预备升学的理科类学生可以开设中外科普论文选读、语言逻辑、科学小论文写作、科技说明文等;预备就业的学生开设实用口语、应用写作、语文实用知识、书法、公文礼仪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需求,拓宽知识,增强语文和其它专业的联系,培养特长和提高专项语文能力。
根据学科而设置的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这样就增加了学习的渴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效率大大提高,即使遇到某些困难,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学生对某一专项学习兴趣的增加,也会激发带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这种钻头式的学法,必使学生的知识更深、更广,自学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有利于开发教师的聪明才智,挖掘教师个性的内在潜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变枯燥为有趣,变沉闷为生动,创设了一种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健康发展。
四、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场所和机会
篇7
设计类硕士作为比较特殊的文化群体,是在社会就业之中比较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较高人生目标的一类人群。这些内部因素决定了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既要面临挑战,又要把握住机遇。把握住设计类硕士毕业生的自身的特点,从而来论述对于设计类硕士毕业生的竞争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就实际考察调研从而来阐述提高设计类硕士就业的竞争力的策略。笔者目前就读的是河南大学,据了解河南大学的2013级美术设计类学生110人,与2010级学生人数相比,扩招多达三倍之多。
一、当前艺术设计类硕士就业现状综述
作为应用学科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必须面向人们的心理需求、面向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为宗旨, 以此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不断创新的要求。总之,艺术设计类的硕士毕业生在经过可能比艺术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更多的磨难后,相伴的问题也不少。目前设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比较大,课程开设仍然具有一定盲目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为了比较热门的专业。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要,可以细分为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等。但是在河南大学内部,对于课程的开设以及人才的方向培养,硕士课程出现了比较僵化的现象,教学师资、设备、市场调研等等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市场需要哪种类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等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综合素养的培养。用人单位对于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毕业生,期待硕士毕业生是较之于本科毕业生更加成熟的“产品”。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既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又要有独立接单的能力。但是在学校的内部,学校对于此种专业的硕士的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比较夯实,但是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反而比较容易忽视。其中很大一部分忽视了“非技术”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合同法规、谈判技巧、职业道德等等,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全面。
(三)设计类硕士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调整。一方面在进入设计艺术类硕士生学习的时候,因为大部分人将目光投放的比较长远。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就业形势比较好,高收入。但是据调查,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找到工作后,起薪一般在1500―2500元,一些新兴专业如动漫专业毕业生的薪水则相对较高,硕士毕业生在其上只是浮动300元左右。这无疑给艺术设计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就业信心等估计较高,当遇到实际困难或是棘手的设计任务时,对自身应该具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意识的评价则普遍偏低。而今天的用人单位更看重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而大学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认同则更低。
二、提升设计类硕士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科,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必须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懂技术、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企业对艺术类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具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又能在产品运作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一)基本的专业技能。所谓的专业技能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业, 也称从业能力。加强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掌握设计的实用性和工艺性,制作精细,符合生产条件,是作为设计人才的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是艺术设计人才技能结构中的核心, 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设计概论、设计史论等基础性设计理论知识,还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码动画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方向中具体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学等方向性设计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各个不同设计专业方向中具体的设计实践能力, 尤其强调实战性的设计实践能力。
(二)注重实践。善于捕抓一切实践机会。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而得到新知识,这也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设计过程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只有对设计问题进行“实践”才可以实现把分析问题转化为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捕捉住一切有利于实践的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参与到学校老师承担的各种设计项目的工作中;四是尽可能地参加每年一度的毕业生招聘会,了解市场要求的同时,也为将来自己的就业进行实战练兵;五是尝试做点设计类的科研小论文。
(三)加强校企合作,用企业文化引领学生。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就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参加实习。实习基地可以是广告、装潢公司、服装企业,也可以成立工作室。另外,也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为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教学上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设计人才,参与到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在个人基本素养培养上,可将5S管理模式, 即企业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引入到学生宿舍和教室日常管理之中。也可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开设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探讨, 让大学生提前体验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今后进入该类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篇8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读”是其中最占分量的一部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阅读技能,阅读需求应该往精深方向发展。如何选择语文阅读材料?如何科学安排阅读材料的先后顺序?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纵深化?如何让语文阅读发挥“大用”?语文老师一直在思索这一系列问题。
借着参加深圳市教育局海外培训24期美国班的机会,笔者赴纽约培训两个月,走进美国纽约州的十三所中小学,近距离考察纽约的中小学课堂,感受中、美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收获良多,尤其是长岛肯尼迪高中语文部的阅读课。
美国不实行全国材,甚至不实行全校材,每位老师都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教学材料,这种自由度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一线老师的信任,同时又可展示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虔诚度。长岛肯尼迪高中语文部制定了这份《肯尼迪高中9~12年级语文阅读指引》,该校语文教师就在这份指引下选择材料,不过,教师也可以不按指引选择,笔者在一个班听课时,发现该班老师所选用的霍桑的《红字》就不在此指引中。
当笔者把肯尼迪高中这份指引里罗列的作品一一翻译出中文名称时,心底不禁涌起敬畏:这是一份有智慧、有重量、负责任的阅读指引。这份指引,可以用几个协调来概括:
一、基础阅读与附加阅读的协调
纽约州的高中语文以阅读为重,语文课不讲字词句法之类的语法常识,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阅读全本著作,并撰写论文。肯尼迪高中也不例外,该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阅读指引最清晰的特点就是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与附加阅读,二者比例约为1:2。基础阅读多为古典文学,尤其是大师作品,例如莎士比亚戏剧、古希腊戏剧和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离学生的生活稍远,有较多的背景知识障碍,所以老师把它们作为基础阅读。附加阅读多为当代通俗作品,年代较近,与现实社会联系密切,不会给中学生带来过多的阅读障碍。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基础阅读就是要阅读经典,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基础阅读文本偏于艰深,阅读障碍过大,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设置丰富且稍微浅易的附加阅读书目,这是对基本阅读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我国越来越注重全民阅读,但从每年阅读调查统计数字来看,畅销书多为一些成功学、保健养生类的,中小学生热衷阅读的书籍也多为比较浅显的流行读物,甚或只读韩日漫画。我们的中小学阅读课程设置可以借鉴肯尼迪高中的思路,注意基础阅读与拓展阅读协调,让阅读真正发挥功用,使之成为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协调
与我国高中的阅读书目比较相似,肯尼迪高中的阅读指引侧重古典的经典文本,莎士比亚的作品有6部之多,占基本阅读的五分之一。除此以外,基本阅读还涵盖了古希腊经典戏剧和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厚重,在阅读和解读方面都颇有难度,在我国通常是大学中文系的阅读资料,而在肯尼迪高中是必读书目。附加阅读书目绝大多数是美国当代文学作品,主要体裁是小说,另外还有一些剧本和非虚构文学。笔者对美国电影特别感兴趣,看到附加阅读的作品目录时,忍不住会心一笑: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已搬上银幕或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奖等,如《十二怒汉》《抉择》《街头日记》《弱点》《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搏击俱乐部》《冷山》《末日危途》《德库拉》……其中,震撼人心的《十二怒汉》更是在影坛举足轻重的作品。这样选择的原因估计有二:一是难度适中,易于被学生接受;二是可借助影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品,拓宽了阅读的渠道。古典文本的厚重和现当代文本的鲜活协调,这就使得阅读资源获得了平衡。
三、本土文学与外来文学的协调
阅读指引一共列出83部作品,基本阅读部分莎士比亚占较重分量,除此以外,多为美国作家的经典作品。作为基本阅读,这样的安排比较稳重,促使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保障了经典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美国是个文化大熔炉,这个特点表现在美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学阅读也不例外。细看肯尼迪高中语文的附加阅读书目,会发现该校颇为关注少数族裔和女性作家的作品,犹太裔、非洲裔、亚裔和美国裔黑人作家作品占了一定比重。例如《抉择》是犹太裔作家哈伊姆・波图克1967年的作品,《大披巾》是犹太裔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描写犹太人二战创伤及战后生活的作品,《自然》是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作品,《同名人》是印度裔作家拉赫瑞的作品,《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是伊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是伊朗女学者阿扎尔・纳菲西的作品,《长路漫漫――一个童军的回忆》是塞拉利昂籍作家伊斯梅尔・比亚的作品,《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又译《我不是拉登》)是巴基斯坦裔作家莫欣・哈米德的作品,《喜福会》是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
除了谭恩美的《喜福会》和在我国曾经畅销过的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其他少数族裔作家在我国还属于不太被关注的,但他们在美国却走进了中学课堂。这些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多为纪实作品,少数族裔作家在异质文化中思考少数族裔的生活现状,用文学传达少数族裔的生活挣扎和心理感受,这些精神追求和文化诉求获得了美国读者和社会的认可。立足本土,关注全球,这恰是印证美国社会的共识:在平等理念下融合各族裔,保持文化多元,促进文化融合,加速文明交汇,这正是美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来源。
我国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侧重选择汉族作家的作品,而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杰出的文学作品,如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伟大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作品《嘎达梅林》、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传》等,如果我们增加对本土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关注,对培养学生的兼容并包的素养应该是有所裨益的。
四、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的协调
奥巴马政府2011年提出“州共同核心标准”(“CCSS”,即“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在阅读标准方面,要求美国从小学到12年级,要逐渐用“信息性文本(Informational Texts)”代替“虚构文学(Fiction)”,帮助学生提升接受复杂的非虚构性信息(包括研究、报告、原始文献)的能力,要求小学的非虚构文学(Nonfiction)阅读要占学生阅读总量的一半,到12年级(即高中毕业班)时,非虚构文学阅读必须占据阅读的70%。CCSS推荐了托克维尔的名著《美国的民主》、旧金山联储2009年的《联邦意见》 (Fed Views)、美国总务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的《13423号行政命令:强化联邦环境、能源、和交通管理》等这些政治经济类的信息性文本。
何为非虚构文学?在我国,目前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参考西方文学界的释义,以及综合中国作家莫言和评论家李敬泽的观点,非虚构文学的特点是基于事实(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的创作,但仍属于文学的范畴,只是较虚构的文学作品而言,非虚构文学更强调真实性、独立性、亲历感和现场感。
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对学生阅读非虚构文学的比例要求高达70%,这个要求引发了来自一线语文教师的质疑。针对质疑,“州共同核心标准”研究团队作出阐释性的强调:70%的非虚构文学阅读并非指语文课的比重,而是包括所有课程,如社会研究、科学等学科的阅读。尽管有其他学科分担非虚构文学阅读的教学比重,语文课必须承担一定分量的任务,这也是毋庸置疑的。长岛肯尼迪高中显然已经响应了“州共同核心标准”的要求,阅读指引里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非虚构文学,如:《天使的灰烬》《奇迹创造者》《布鲁克林有棵树》《冷血》 (美国著名作家楚曼・卡波提的被视为“非虚构文学”的最经典作品)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狼踪》《长路漫漫――一个童军的回忆》《美国大厨》《玻璃城堡》《永恒美丽的背后――孟买地下城的生命、死亡与希望》。
这些作品,或自传体风格的小说,或回忆录,或学者笔记,或日记,或基于真实人物故事的创作,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素材的真实性,文本传达出亲历感和现场感,容易让中学生在这些非虚构文学中真正关注他人的世界,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多元文化,指导青少年培养志士情怀,形成普世价值观。这些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内容是“非虚构”,但手法风格还是“虚构”文学的特点,文艺性比较明显,离“州共同核心标准”强调的纯粹的“信息性文本”有一定的差距。笔者推测,那些倾向于信息性文本的非虚构文学阅读应该是社会和历史学科的责任了,而语文的阅读,从肯尼迪高中的阅读指引推荐的作品来看,还是关注了文学性,注意到了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的协调性。
五、语文的文学性与工具性的协调
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经常有人批评语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甚至有“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批评。所以,语文教学界应该明确“语文的用处”,勇于直面并解答公众的疑问。目前国内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比较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单元训练题里设置了大量社会实用类的训练题,但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多注重基本篇目,易忽略附录里的实用训练题。这不能怪中小学老师,因为目前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手段单一,考试模式古板机械,不外乎在字、词、句、篇、主旨、手法分析的圈圈里打转,扼杀了语文的文学性。工具性容易被忽视,文学性被应试制度冲淡,怎样平衡语文的文学性与工具性?
篇9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开设历史久、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专业,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学历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变。这也使得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就业难题。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文字处理能力、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人文应用型人才,这与我们目前学科体系内培养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型人才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及时转变培养策略,适应社会需求,培育人文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老牌大学已具优势的情况下, 独立学院更应该认真反思如何才能在夹缝中谋生存求发展,以形成自己的人文学科教育特点和专业建设方向。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将办学目标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决定了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转变的重要方向。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指融人文性与理论性于一身,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求,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人才。本文试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为例,探索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转向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尺度,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日益凸显。要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需按照社会需求安排课程内容及结构。但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历史悠久,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专业基础课的变动空间不大。因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心主要体现在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上。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第三学期开始逐步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愿与社会需求。大三、大四是考研与就业的分流阶段,为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其课程也实行分流设置,将该课程分为就业、考研、兴趣培养与能力提高等几个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与考研等不同意向进行选修。考研板块的专业选修课程有“古代文学专题”“古代汉语专题”“现当代文学专题”“现代汉语专题”等等。这类课程的讲授重点在学科的纵深教育上,会尽可能地向学生传授专业前沿理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便于部分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就业板块课程则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培养服务地域经济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所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教学技能”“演讲与口才”“办公自动化”“公文写作”等。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及学校定位的基础上设定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工作直接接轨。学生在按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后,也可以自愿参加其他兴趣培养类课程的学习,不计学分。
其次要增加实践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这一现状的出现,与学生在离校前较少接触社会,缺乏就业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举措。要适当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熟悉本专业技能。另外,专业基础课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例如“写作”要求学年内组织8课时左右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现代汉语”在讲授语音后,安排普通话训练;“演讲学”等基本技能课安排10―15学时的训练;文艺理论及文学史类课程试行学年论文制度。要求学生在一年级围绕“文学概论”撰写文学评论类小论文;在二、三年级围绕“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现代汉语”撰写学年论文。同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利用寒暑假进行三次为期至少20―30的社会调查(每学年各7―10天)。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调查总结和调查报告。这样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除利用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外,适时组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提早到社会中去锻炼,以适应职场需求。实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强化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般高校只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增加了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环节,即在第二学期安排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第四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工作,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并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与实习周记,以总结经验得失。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各类公司兼职锻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二、合理规划专业实践活动,打造四项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长期存在,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是相悖的。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能力。当然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的。当然,这一点也是我们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难点。因此就有人认为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法不适合其专业特点。实际上,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既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人文素养;又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能力。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必须考虑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专业基础课要开足,否则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但同时我们又要考虑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合理定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适当增加应用性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我们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阅读各类文献,写作各类应用文体,具备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语文教学能力等。因而,我们在设置系统的实践课程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有计划、有步骤地策划了系列专业实践活动,以便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实践训练。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开展“打造四项基本能力,提升一项专业能力”的系列活动,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和现代办公能力等基本功。我们在第一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第二学期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三学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四学期着重培养现代办公能力。我们在每个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策划系列活动。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文科大学生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也是其就业时展现自身能力的关键一点。但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动手写字机会日益减少,这导致当代大学生动手写字的能力日益下降。因而,对于写字能力的培训就显得比较重要。我们邀请省内知名书法家为学生进行了“写字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的系列讲座。同时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书法专业指导教师,安排每天的写字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为,学生无论以后从事教育、文秘、行政管理还是文化传媒类工作都必须具备基本的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开展了系列即兴说话练习。早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及表达的锻炼,各班推选出优秀学生参加系里组织的即兴演讲比赛。写作能力是最能表现汉语言文学基本能力的指标之一。所以“写作”的改革也是“打造四项基本能力,提升一项专业能力”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将写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定位于应用性文体的写作。为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技巧和规范,我们减少了写作基础课的学时,增加了应用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新闻与采访写作系列课时,并通过讲座和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在讲授写作理论的同时,安排适量的写作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代办公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采用了讲授与上机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类讲座,以使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现代办公实用技能。
专业实践环节是使学生将专业理论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教育部提倡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策划了“打造四项基本能力,提升一项专业能力”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策划旨在探索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基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和社会期望学生能尽快加强的需求。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社团活动
人文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尽快接触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工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建系以来,本着以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办学宗旨,建立了广告设计、新闻编辑、摄影摄像等三个专业实验室。这些校内大型实习基地的建立也为学生加强动手能力提供了便利。另外,我们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校企合作,与语文报社、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太原市第二中学等十八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且聘任了多位富于实践经验,具有教学指导能力的事业机构领导与企业家担任“实践指导专家”。以弥补自有教师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的缺陷。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职前培训力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拓宽了学校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为文化企业培养有用人才。
另外,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设立的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及管理沟通能力,可以及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联系。同时,在社团活动中,还可以充分展现独立学院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依托系部专业特点,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形成“四社一台”的社团格局。“四社一台”包括:浩然辩论协会、湖畔文学社、I-MAX广告协会、文化创意协会和校园电视台。我们为每个社团配备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同时,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表现,会计入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在系部的积极鼓励下,学生在社团活动方面表现积极,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浩然辩论协会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青春飞扬”杯大学生辩论赛中获得三连冠的好成绩,并成功举办了文化传播系即兴演讲比赛和新生专业辩论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湖畔文学社在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人文原创大赛暨全国大学生百强人文社团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强人文社团”。学生还自发举办了应用文基础写作培训活动及各类征文比赛、话剧展演、文学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并通过编辑《湖畔风》打造系文学创作的平台。I-MAX广告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广告大赛,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文化创意协会积极联系校外公司,承办策划创意类的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社团组织活动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和实践的途径。校园电视台是山西省唯一一个由学生自行完成采访、拍摄、制片、播放全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学生社团组织。社团还不定期对全台成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培训,多次的学习和交流,使学生获得了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力图通过各社团的建设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以专业为依托,打造社团精品活动,提升社团工作水平,努力发展成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平台。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社团活动, 以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尽情施展与发挥,提升其创新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社团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提高,以便实现独立学院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应用型转向是大势所趋,也是关系到该学科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独立学院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改革。在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下,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性和应用性,使自己的培养目标能够符合社会需要,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长平.以拓展素质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
[2]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3]赖敏,蓝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J].社科
纵横,2010,(1).
[4]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吴凤玲.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4).
[6]郑育琛.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6).
[7]赵丽娜,谭宏姣.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篇10
“不会。”在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后,杨永祥解释说,“我们知道,改革是需要成本的,有时甚至要付出代价。所以在制订改革方案前,我们作了缜密的调研,推行方案前,又进行了试点。现在,大面积地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目的就是为了又好又快地让新平教育提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提高老百姓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杨永祥所说到的改革方案,就是新平县出台的《关于在全县普通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正确灵活地运用“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进行教学,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新平的老师喜欢把这次改革称为“三改方案”。
赵克米小学是杨武镇的一所山区学校。看到记者来学校听课,孩子们都成了“喜羊羊”,瞪着大大的眼睛,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武光云老师从玉溪师范毕业后,就在小学教数学,如今已有9年的教龄。今天,他要让孩子们学会“凑十法”。
整节课,记者根据教学进度进行了统计。武老师一共提出了8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举手率达到百分之百,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到了全班的90%以上,而两次以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仅为5%左右。整节课,学生们都能根据老师的质疑,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再到展示结果,完成知识的生成。对个别学生碰到的学习困难,他们也会在同伴和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体验、归纳、应用的知识形成过程。
“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对我们触动很大。过去上课,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同学在下边练,再把算理告诉给学生就完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我们顾虑很多,根本不敢把课堂放开,生怕开放式的课堂控制得不好,会影响教学进度。”武老师的这种疑虑在新平县的教师中不是少数。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很多老师都表达了“完不成教学进度,会影响学校成绩”的想法。但随着改革的细化和推进,老师们的这种疑虑开始烟消云散。
“在改革经历了一段时期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一旦得到解放,学习的兴趣会随着合作、探究而得到激发,学习能力一旦解除了教鞭的束缚,就如同进行了一次‘核裂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空前释放,教学有效性是以前的好几倍。”在谈到课堂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时,武老师如是说。采访途中,新平县教科所副所长杨华峰给记者具体解释了“三改方案”的基本内容:“大胆尝试”包括三次尝试。第一次尝试,即,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出质疑的问题,达到了解的最低要求;第二次尝试,小组分析归纳,提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关键点问题质疑,达到理解层次的要求;第三次尝试,小组根据重难点、关键点拓展延伸,自编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自测题互相测评,达到运用、创新、求异、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师给予点拨、疏导、激励。“体验互动”,即,个体学生与课本知识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个体学生与课本知识互动,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生生互动,解决个体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普遍问题;师生互动解决具有共性的难点、重点、关键点问题。达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并结合所学内容,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行动。“个性发展”,即,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到求异锻炼,不唯书,不唯老师,大胆求异,养成终身探究的习惯,具有大胆质疑、延伸、拓展、创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新平县的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归纳起来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激活”课堂,教育局在文件里对教学法都进行了列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赏识教学法、“三疑三探”等。在漠沙中学,全体师生就秉承“作业单式教学法”,把一节物理实验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们根据作业单上的问题,自己动手在实验台上连接起电源、灯泡、开关,区分出“串联”、“并联”的不同。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各小组共通的疑难点进行讲解,对一些小组的个性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显而易见就是课堂的主体。
“任何一样改革离开了评价,只会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实施‘三改方案’时,我们就充分考虑和应用了评价的杠杆作用。”在谈到如何让改革行之有效时,杨永祥局长这样向记者介绍他的改革构架。在漠沙乡明城小学,记者在语文老师陈永琼手中看到这样一份评价表。这次“三改方案”的评价标准分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层面,考核内容共11项,每项都有具体分值,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会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会自学、会探究,会展示,会观察倾听,敢质疑,善于与他人合作讨论,会评价善于通过互联网、书刊、图书馆(室)收集资料,做社会调查,形成自己的小科研报告、小创作、小发明、小论文,善于总结,有积极参与的态度,人人都有成就感。二是教师层面,共6项,具体考核教师是否注重诱导、鼓励,充分调动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是否注重探究的方法指导;对学生写的小科研报告、小论文、小发明、小创作给予指导;教给学生自编题目的方法;指导学生收集好自己的发明创造,探究成果,是否点拨讲授准确,重难点、关键点突出,是否关注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对每个学生作出准确的带鼓动性的评价,是否有较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备课要尽量设想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能会涉及的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了解研究的触角延伸到学科研究成果的前沿,要诱引学生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对每个学生的学科成果要有记录,凸显学生的学科个性发展的潜质。
“目前我们进行的这个‘三改方案’如果能顺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老师的教学能力,那么今后我们将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做大文章。”杨永祥局长在评价了这次改革后,对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作了展望。
一个民办幼教园长的心里话:终于找到了“娘家”
“现在终于找到娘家了!”新化乡金太阳幼儿园方彬园长激动地说。新平县其他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也与方园长有着同样的感觉。
1996年,方彬从玉溪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化乡文化站工作,时值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热衷于教育、对教师职业长怀爱慕之心的她毅然放弃了文化站的工作,自筹资金,在乡上租借房舍办起了仅有30多人规模的幼儿园。前来就读的幼儿一年比一年多,幼儿园两易校舍,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有13位教师、在园幼儿143人的新化乡唯一幼儿园。回想起多年的办园历程,方彬感慨颇多,作为一所农村民办幼儿园,遇到的首要困难便是办园经费紧张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新的困难。办园初期,县教育局为了支持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抽调了3位小学教师前来幼儿园任教师;2008年幼儿园搬迁,得到政府补助2万元资金。但这些仅是杯水车薪,大量的办园经费还得自筹和从就读的幼儿家长那里收取。尽管这样,方园长献身家乡幼教事业的初衷不改,她还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书本、铺盖等费用,还在新化村委会瓦白果小组创办了彝族山苏支系学前班,对学前班幼儿实施全免费(除衣服、铺盖外)教育,对在金太阳幼儿园就读的山苏幼儿也实行全免费(除衣服、铺盖外)教育。方园长说:“尽管我们的办园资金有限,但看着贫困与意识落后并存的山苏同胞,我们岂能再让他们的孩子无知地在山沟里过一辈子!”
“现在政策好了,教育局对民办学前教育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考核为‘优秀’的幼儿园每年给予生均20元,‘合格’的幼儿园每年给予生均15元的补助。除此之外,还对民办幼儿教师、山苏学生进行补助。县教育局不但将全县29所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教师培训等工作纳入县一幼、二幼名下,还要求两所公办幼儿园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时不准收取任何费用,就连食宿费都不收。同时,县教育局还给予指定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每年每人300元的补助。”方彬园长如是说。
新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了《新平县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办好公立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了全县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一是努力办好两所公办幼儿园,使之成为全县幼儿教育办园模式的示范。经过多年的努力,县一幼、二幼已经成为云南省一级二等示范性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办学规模、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各种措施,统筹管理全县的学前教育,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服务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幼儿教育,实现各乡镇所在地都有一所民办中心幼儿园,并鼓励中心幼儿园延伸到村完小举办分园;在人口较为稀散、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委会所在地,要求各小学及教学点办好学前教育班。努力形成以县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公民办并举的发展格局。三是县政府出台《新平县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民办幼儿园的升等级奖励、幼儿教师培训以及其他扶持,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幼儿园,扶持和发展农村民办幼儿园。
据介绍,截至2011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新平县设有幼儿园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 022人,民办幼儿园29所(6个校点),在园幼儿4 197人,学前班47个,在学幼儿987人。全县4~6岁适龄儿童8 419人,在园幼儿6 116人,入园率为72.65%。其中,6周岁人口有3 174人,入园人数为2 632人,入园率82.92%。
在新平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在县城区新建1所幼儿园,扩建第二幼儿园,各乡镇(街道)均有一所规范的中心幼儿园,村(居)委会均有学前班;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率达85%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学龄前儿童家长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3年教育,使适龄儿童全部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一个山苏民族学生的理想:考大学,当医生
“学校的饭菜质量如何?”
“比家里的好。”
“喜欢学校吗?”
“当然喜欢。学校有好多课外书看,还可以参加好多好玩的活动!”
“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打算吗?”
“我想上高中,考大学,当医生!”
“为什么想当医生呢?”
“因为我们的寨子里没有医院,父母看病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到县城,我想在寨子里建所医院给村里的人看病。”
这是新平二中山苏民族初中班(以下简称山苏班)初二彝族学生李学军和记者的对话。
为更好地整合资源,集中办学,探索一条适合山苏民族自我发展的教育之路,2010年8月,新平县山苏民族初中班2010年秋季学期正式在全县规模较大的一所初级中学——新平二中开办,在校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5人,年龄最大的学生18岁,最小的13岁。
彝族山苏支系是玉溪市确定的6种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3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2008年,彝族山苏人聚居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300余元,仅为全市的28.1%。要扶贫先扶志;要治贫,先治愚。要增强山苏人自身发展能力就要通过教育改变山苏群众素质,为了彻底改变山苏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玉溪市提出用两年时间,每年投入一个亿,打好山苏扶贫攻坚战。新平县作为玉溪市山苏人口最多的县份,有山苏人口7 069人,这些人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0多人,中专学历30多人,文盲、半文盲3 700多人。“新平县山苏学生教育一直呈现出小学入学率高,初中入学率低的特点,小学适龄山苏儿童有650人,在校学生为627人,入学率高达96%,而初中适龄山苏儿童为239人,在校学生仅为98人,入学率仅为59%。”据新平县教育局局长杨永祥介绍,“初中阶段的山苏学生之所以留不住的主要原因是,山苏人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弱。”
提到山苏班,新平二中校长张元琼显得异常高兴,他介绍:山苏班是学校教育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山苏学生主要来自桂山、平甸、新化、杨武4个乡镇。学校采取集中设班的方式,选择责任心强、有耐心、懂彝话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每生每月发生活补助300元(“一补”经费每月100元,在此基础上教育局再拨给200元),想方设法留住山苏学生。山苏班刚开班,学校就组织学生到楚雄、玉溪参加科普夏令营,开阔视野。“经过一年的学习,山苏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山苏班逐步形成了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张校长这样说。
2011年11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是山苏班的数学课,在教室里,数学老师用流利的普通话给学生上课,老师不时提问,山苏学生也对答如流,全然没有了刚进二中时的拘谨、陌生和语言障碍。从山苏学生的脸上,记者看不出他们有一丝的自卑与胆怯,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学习中。
采访中,张元琼校长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年来,山苏班学生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严格的训练,在开学军训汇报表演中荣获年级第一名;在‘中华魂’歌咏比赛中荣获年级第二名;此外还多次获每月评选的‘优秀文明班级’称号。从山苏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他们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他们克服了语言交流等困难,融入集体,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入学时都有较大提高。”
杨武学生范光荣和他拉学生戈秀英是给张校长留下深刻印象的两名山苏学生。范光荣在2011年4月回家时,家贫如洗的父母不能给他路费,让他退学,但对学习的渴望让他一心想着重返学校。他对父母说:“无论怎样困难,我也要读书。”他没有被困难难倒,自己上山挖野菜拿到乡街上卖,积攒够了路费又回到学校读书。戈秀英家里更穷,父亲常年生病卧床,要天天吃药,家里全靠母亲里外忙活艰难度日。父母想要她退学回家干劳动。但她非常坚强,在学校坚持勤奋学习,学习成绩是班上第一名;生活上她省吃俭用,把国家补助的生活费节省下来,为父亲买药,她每个星期六很早就回家,帮助母亲干农活。“这些山苏学生的上进精神,令全校师生感动。”
杨永祥局长告诉记者:“少数民族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新平,山苏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难点。开办山苏班体现了市委领导对山苏民族教育的重视,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如何办好新平二中民族班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在给学生生活补助、提供住宿用品、校服、学习资料的同时,考虑到大部分山苏学生小学阶段基础薄弱,在教学内容上让学校适当降低难度,开展学习‘多帮一’和各种课外活动,及时对山苏班学生教育进行研讨,为山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成才之路,让山苏学生上高中上大学,或上职中,学好一技之长,建设家乡。”
一位职教校长的育人经:“把钱节省下来,
多买几件实训设备”
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是幸福的。
因为她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大山深处贫困学子的梦想和外面世界的祈望。她给予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
一是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免收学费、住宿费,发放国家全额助学金,协调爱国华侨、企业资助,安排校内服务性岗位,发给劳动报酬。二是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让特长生、兴趣生具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技能竞赛、法制宣传讲座、禁毒防艾宣传讲座、防震消防演练等系列活动。三是成立心理咨询室,实行行政值日和教师值周制度,每天安排1个行政领导和4个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这所坐落于新平县城东北,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管理制度健全,设施设备完善的县职业高级中学被人们誉为民族学生的“福地”名副其实。
2010年毕业的新平县杨武乡山区傣族贫困学生小陈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源自16岁时他不听父母的退学劝阻,自己坚持选择了在新平职中学习。在学校的两年里,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两免”和国家全额助学金。
资助、奖励还是外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新平职中已形成尽早培养学生成才,“培养一人,脱贫一户”的良性循环。学生从一进校门就开始接受创业教育并给学生提供条件创业。在小陈读职中的第三年,由于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特点,老师推荐他去一个施展空间很大的岗位,果然,他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得到公司的肯定,工作很出色,2011年他被任命为新平一个项目的经理,掌管一个几百万元的工程。
据新平职中校长李永贵介绍,2006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恢复独立办学和职业教育招生。县级职中相对省、市职中办学区位优势弱,发展环境差,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学校采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拓展就业空间,增强办学实力。
恢复办学的短短5年来,职中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8人,在籍全日制职高生45个班1 958人,在校25个班1 215人;成人函授学历教育10个班,在籍学员686人,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
学生多了,管理的难度大了,李永贵看到的不是困难,是希望。学校形成围绕专业建设,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实事求是,服务学生成为职中每个领导和教师的具体工作和内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学校预算外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李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浪费一支粉笔、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不乱用一根线、一颗钉……把钱节省下来,多买几件实训设备!
5年来,学校共投入预算外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电气技术应用、电焊(强焊、弱焊)等共20个实训室,配置了4个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实训室的建筑面积为4 159平方米,所配置的实训设备可以同时向学生提供450个实训工位,实训基地建设步入玉溪市县级职中的前列。
近年来,学校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增强实训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降低办学成本,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选择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电气技术应用等几个市场营销需求的专业,建立教学、实训、经营一体化体系。利用工艺美术专业的喷绘机、写真机、光刻机、条幅机等设备,对外承接广告设计与制作、各种条幅和牌匾的加工;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训学习中,为本校和其他学校加工了数百套彝族、傣族民族服装;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电焊技术应用为学校加工学生床架100余张、加工电脑桌60余套。仅上述3个专业,就为学校创收30多万元,有力地支撑了实训基地的巩固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
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了专业设置的实力。学校本着与市场结合、与学生实际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采取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结合,加强了电气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4个长线专业和矿山机电、数控技术应用、生物化工、选矿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6个短线专业的管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骨干专业”,在校生的动手操作时间能够保证在一年以上,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