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精神科护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神科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1.2病人与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融洽的医护关系能更有效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有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容易发生紧张,情绪不稳定,甚至情绪失控。而医护人员这时对患者的关心不够,没有及时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当予以心理干预,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不能有效沟通,而使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护士必须尊重患者,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既能得到患者的尊重,收到以礼服人的效果,又能满足患者希望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这是护患心理沟通的首要环节

2.防范措施

篇2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3.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3.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篇3

1.2方法

我院自2012年9月开始在精神科护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如下。

1.2.1完备人力资源,优化学历机构

优化精神科护士学历结构,分层使用,灵活调配科室,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分层负责制。

1.2.2深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护理人员心中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邀请律师对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分析纠纷案例,组织学习,对我院精神科近几年出现的医疗纠纷进行剖析,分析精细化管理当前的不足之处。对护理服务进行细化管理,按照要求来进行执行,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1.2.3完善精神科管理标准

精细化管理要求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化和制度化是其特点,也是主要的管理步骤和方式。护理管理者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细化操作标准,让精神科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细化护理过程对患者的风险承担,规范抢救操作和标准,对一任务的细节意识进行提升,增强对护理过程的可控性,明确护理责任。

1.2.4把握好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对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召开家属座谈会,对当季度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数据分析,满意度比较应用χ2检验,护理质量评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1年9月~2013年8月护理缺陷、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精细化管理在实施前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发生护理缺陷11次,年平均发生率为患者总数的13.3%,2012年9月强化精细化管理后发生护理缺陷和意外3次,发生率为患者总数的4.08%。

2.22011年9月~2013年8月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精神科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患者病历的书写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2.3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强化管理前,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45%、79.30%,2012年9月强化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06%、84.80%,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提高了4.61%、5.5%。

3讨论

3.1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精神科护理使用精细化管理,能够让护理工作变得主动,化繁为简,让护理任务更加准确的达成,降低失误率,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精细化管理要求可是对当月护理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措施,因此能够让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

3.2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精细化管理是从科学管理中演变而来,服务质量是其要求,需要在常规管理上进行深入。精细化管理能够科学规范的解决护理问题,让护理职责更加标准、完善,护理操作流产能够在护理工作中规范,精确。

篇4

1.1.2完善精神科病房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针对精神科病房中护理管理存在安全管理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精神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护士交接班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新上岗的护士,护士长要强化制度意识,将重点工作放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上,使护士工作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规范工作流程,需强化护士在护理中的各个环节管理,例如当患者服用药物后,护士需及时进行口腔检查,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意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加强护理,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了减少护士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需对病房中的药物及相关设备进行细化规范,尤其是对急救室内的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安排专人检查,在药品管理做到固定品种、固定位置及固定数量,由护士长定期对药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建立护理应急预案,以减少护理差错。

1.1.3加强细节监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于护士长及护士的护理工作,需分工负责,定期对综合检查,对精神科护理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若发现有违规现象,需及时返回给护士管理人员,并给予相应长发,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只有做到各个护理环节的监控,才能保证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2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满意度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单位(x±s)表示。

2结果

分析该院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期间的病房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化、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均高于护理前的管理质量,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比较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94.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9.55%,护理不良事件由5例减少至1例,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精神疾病患者都存在认知、行为、意识方面的障碍,在发病期间,大多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一些精神病患者对外在事物淡漠或胡言乱语,不能向护理人员传递有效讯息,部分护理人员认为精神病患者思维紊乱,无法沟通。面对家属的询问,部分护理人员语气强硬,不耐烦,没有站在患方的角度为患者着想。也有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这些都影响了护患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1.1.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行为不正常的精神病患者,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工作压力巨大。吴惠娟等人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认知(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感知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感知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密切,长期的压力影响下会产生工作倦怠,责任心降低。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执行不严,造成患者逃跑、自伤、服错药等事件的发生,引发纠纷。

1.1.3专科护理知识缺乏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人员须掌握扎实的精神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精神病医院起步晚,护理队伍学历低,理论知识薄弱,技能差。一些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不重视精神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导致部分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1.4护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

《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了精神障碍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等权利,因精神病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部分护理人员片面地认为患者不享有这些权利。在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合理的告知;有时候为方便管理,任意采用保护性医疗措施限制精神病患者;还有些护理人员在不适当的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违反了医护人员的保密义务。

1.2患者及家属方面

1.2.1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侵权责任法、精神卫生法的相继实施,在患者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但也有一些患者监护人因缺乏精神疾病知识,对患者因疾病因素发生的意外事件或者疾病的治疗未能达到预期而过度维权。

1.2.2长期压力的转嫁

精神科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长期的治疗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社会生活中精神病患者饱受歧视,多数家属长期生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中,会有意无意地将患者视为包袱。双重压力之下,患者家属在遇到护理人员服务不到位或者精神病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难免会将这种压力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

1.2.3对医疗期望值过高

随着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水平得到提升,但现有医学对疾病的认知还相当有限,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由于世俗的偏见,精神病患者家属迫切希望患者的疾病能得以治愈,对医疗效果充满期望。一旦患者的病情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效果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时,极易失控,引发纠纷。

1.3社会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

为获取大众的关注,一些媒体失去理性的判断,刻意迎合受众的非理性情绪,不客观地报道医疗事件,主要表现在:刻意夸大事实;丑化妖魔化医务工作人员;断章取义或刻意放大事件中的某一点而忽视其他;报道过于情绪化,语言偏激;新闻消费主义、媚俗主义严重等,使人们对医生这一职业群体产生怀疑,加剧了医患矛盾。

2防范措施

2.1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化,强化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护理人员应转变观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尊重精神病患者应享有的权利。医院要将卫生法律法规培训作为一项制度落实起来,定期组织培训,以生动形象的案例警示护理人员,使之自觉守法、遵法。医院要创造条件,如订阅卫生法律法规书籍、举办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答等,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法律常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2树立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社会性特征,关注“病”的同时更关注患病的“人”,重视沟通、善于沟通,加强沟通的自觉性、主动性、技巧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有利于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医院要有意识地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水平。

2.2.1熟练掌握语言技巧

语言交流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精神病患者说话离奇,语速、语调捉摸不定,有时会突然出现沉默、躁狂等情绪,交流很困难。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根据不同症状患者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对躁狂患者不宜使用批评、训斥的语言方式,避免患者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对胆怯、恐惧患者应主动接近,态度温和,耐心劝解,排除恐惧因素;对悲观失望沉默者要进行引导,使用试探性的语言交流;对有幻觉、妄想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情绪灵活掌握,不与之争辩。

2.2.2重视非语言沟通

有资料表明,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传递的。护理人员端庄的仪表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体态、姿势的变化,提高警觉,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2.2.3学会换位思考

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耐心地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尤其是在实施约束性保护治疗时。通过换位思考,护理人员能真心地接纳患者,尊重患者,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2.3加强业务学习,改善护理质量

面对特殊的精神病患者,需要专科护理人员利用专业特长为其提供护理服务。针对该特殊服务群体,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T形知识结构,作到横向知识(自然科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纵向知识(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医院要根据发展规划制订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采取院内培训、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和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2.4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医院通过入院宣教、黑板报、院报等媒介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正确看待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意外事件的不可预知性。政府要向社会大力宣传,让社会正确认知精神病患者,消除偏见。

2.5发扬舆论和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政府要引导舆论宣传的导向,尊重客观事实,树立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媒体应转变宣传理念,遵守职业道德,清楚定位自身在医疗纠纷中所处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避免盲目从众,真正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解决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社会。

篇6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保持常规不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妥善处理患者的突发状况;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日常护理,帮助患者学会生活自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时时为患者考虑。首先,在治疗环境方面为患者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尽可能满足患者对治疗环境的要求,让患者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其次在心理方面,适时的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对患者家属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的认识到只要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法,疾病可以战胜。最后,在友善真诚的对待患者的同时,定期为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鼓励患者培养自己的生活乐趣。

1.3评价指标

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状态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口头询问的方式,综合得出结论。

1.4数据处理

实验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状态比较

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康复状态的结果比较中,对照组(n=40)非常好10例(25.00%),很好19例(47.5%),好11例(27.5%),一般0例;实验组(n=40)非常好15例(37.5%),很好23例(57.5%),好2例(5.00%),一般0例。可见,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状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中,对照组(n=40)很好5例(12.5%),好13例(32.5%),一般14例(35.0%),差8例(20.0%);实验组(n=40)很好10例(25.0%),好19例(47.5%),一般9例(22.5%),差2例(5.0%)。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相对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3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客观地将医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改变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满足学生知识的渴求,又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识别力和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学习、择业、人际交往、婚恋、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及时调节学生的认识偏差、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

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发展”模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造和谐气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2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心理发展的主体,要深入挖掘出教材潜在的智力价值和心理价值,确定每一节课的心理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富有情趣。

2.3利用各种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范例来揭示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与应对方法、负面情绪的宣泄方法、全纳观念的意义及养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控制,从而达到自我发展。

篇8

1.2.1精神疾病因素患者由于心理因素或者精神症状的影响而表现为毁物、伤人、自杀、自伤以及噎食等行为,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患者由于无法准确的将自身症状描述出来,容易忽略患者的躯体疾病,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精神科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引起一些药源性精神障碍或者不良反应;患者长时间患病,病情迁延,反复不愈,多次入院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1.2.2护士因素本科护士从事工作的年龄较短,缺少临床工作经验,对紧急事件缺乏判断力,因而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1.3方法

1.3.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危险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在交接班时,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向医生报告,消除和处理不必要的刺激,不定时检查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1.3.2认真仔细的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对于新入院的患者要认真检查其随身物品,同时向家属做好工作,嘱咐探视人员不可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病房,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1.3.3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管理对家属进行宣传教育,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鼓励患者家属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1.3.4做好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记录是产生护理纠纷的重要法律恩建,如出现护理纠纷,护理文书就会被封闭,无法修改。

1.3.5提升法律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努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多参加医院组织的专题讲座,运用早会学习护士的相关条例。

1.4观察指标护患纠纷出现率,风险事件出现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护士操作熟练度,护士治疗程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以及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整个医疗过程的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控制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篇9

2.1多元教学方法依据精神科护理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用包括传统教学法在内的多元教学方法,共20个学时,具体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影片赏析和情境模拟,分别占6学时、8学时、2学时和4学时。

2.1.1课堂讲授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活动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精神科护理基础知识教学环节,如绪论、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分类、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与护理,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以便学生更准确、快速地获取系统而又连贯的知识和信息。

2.1.2案例教学在精神疾病症状学和常见精神障碍护理教学环节,如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引入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大纲,教师收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资料和信息,制订教学案例。在授课前,先展示相关教学案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影片赏析对于精神障碍中最复杂且较常见的疾病———精神分裂症,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病,在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赏影片“ABeautifulMind”。该片主人公JohnNash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天才,同时也是一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观看主人公精神分裂症发作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以及经过家人、朋友的帮助,合理的治疗,最后取得非凡的成就,获得美丽心灵的称号,通过影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2.1.4情境模拟实践教学部分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①情境设计:由教师选定学生相对熟悉的1~2个典型病例(如抑郁、神经衰弱等),设计合理的情境和角色。②角色分工:全班学生按学号分成若干组,每组6~7名,根据情境需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③情境分析:依据教师设计的情境,各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编成情境模拟剧本,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模拟练习,推敲计划的合理性与逻辑性,确定最后方案。④仿真演练:各组同学依次表演,表演组同学依据角色和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模拟演示时,其余各组同学观看并对情境剧中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

2.2评价方法于学期末采用林毅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共28个项目,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构成,采用Likert5分制计分,得分范围为28~1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3结果

自我管理能力33.23±3.87

信息能力35.78±3.35

学习合作能力22.78±2.21

自主学习能力总分91.77±5.94

4讨论

传统教学法是“以授课、传授知识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它是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而存在的,讲究医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讲究认知的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理解与记忆,在精神科护理基础知识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长期采取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互动过程,面对抽象的精神科疾病,学生易产生学习倦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依据教学大纲,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尝试多种教学法,结果学生取得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

篇10

1.3评估标准

1.3.1护理质量评估根据本院对疾病护理操作相关的护理标准对每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评估分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良;分值在80分以上为合格;分值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

1.3.2患者满意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填写项目中有3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为总满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治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模式得到改善,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增多。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配合临床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受到患者的好评,由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运用中相对较为缺乏,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使之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护理指引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从结果可以看出,其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兼顾了患者自身的特征、需求以及临床医师的治疗技术,并且加入了人性化的干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篇11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2.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2.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篇12

1.2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及比较。

1)护理服务质量以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为依据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医院制度考核,占30分;二是护理文书考核,该项占20分;三是护理安全考核,该项共占30分;四是药品安全考核,该项共占20分;考核总分为100分;通过对上述四项内容的考核对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的总体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2)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依据进行评价,问卷调查表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等几方面。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2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医院制度考核得分、护理文书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得分、药品安全考核得分及总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心理护理满意度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满意度及环境满意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篇13

1.2护理方案

1.2.1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按医嘱开展护理,配合开展基础心理护理、语言交流、行为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采取自荐及推荐方式,募集共11名成员,并以每月15号及30号为活动日,开展为期1h的品管圈活动;随后于活动期间开展头脑风暴,列举出上一阶段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护士长挑选本次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鼓励全体成员分析其发生原因,探究其解决方案;将获得的解决方案总结为具有实行性的项目,由全体成员深入实行;下一阶段活动中对改进结果进行再分析,探讨结果及不足。

1.3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以评价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要求填写,以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共出现7例护理不良事件:3例跌倒、2例不按医嘱用药、2例锐器划伤;12例并发症:7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共出现3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17例滑到或跌伤、8例不按嘱用药、4例锐器划伤、7例其他不良事件;41例并发症:31例医源性感染、3例尿崩症、2例顽固性呃逆、1例术后癫痫、4例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出现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