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生活与化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可以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去探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篇2
北新路桥(002307)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陕西秦源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公司被确定为靖边至神木集运铁路线下工程施工JSTJ-07 标段中标人,中标金额为3.99亿元,约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总营收的2.44%。
宝信软件:与阿里云的相关合作目前仅为双方意向
宝信软件(600845)6月12日晚间公告,有关媒体报道宝信软件和阿里云将面向企业云、工业云展开合作,助力“中国制造2025”。对此,公司表示日前参加了阿里云举办的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会上公司与阿里云宣布合作,双方将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在企业云、工业云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但以上合作目前仅为双方意向,具体合作内容以双方以后可能签订的商业合同为准。公司6月13日复牌。
中国化学:前5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376.93亿元
中国化学(601117)6月12日晚间公告,报告期内截至2017年5月底,包括已经公告的重大合同,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376.93亿元,其中国内合同额178.77亿元,境外合同额198.16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0.58亿元。
篇3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篇4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课程教材理念新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而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2.新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内容选材上都是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入手,教材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身边,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我在“铁及其化合物”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语“Vc和铁搭档”的科学道理;在“葡萄糖”学习中,引用“三精葡萄糖酸钙”让学生更易接受葡萄糖酸。
3.新课程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
4.新课程教材章节标题的名称新颖,让学生有亲切感
比如选取的几个章节标题:“认识化学科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样新颖活泼的标题,不要说学生,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欣喜,相信每个学习者看到这样亲切的标题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各学习主题取一些生活化的标题。比如在学习乙酸这个主题时,我取的标题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学生极容易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5.新课程教材变漂亮了
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和醒目标题,以图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美观、活跃版面,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质或景象,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6.新课程教材附带了情景素材光盘
情景素材内容丰富翔实,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喜爱,有利拓宽学生的视野。 7.新课程教材学习栏目多
如“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学与问”“讨论”等,在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语言表达等能力。特别是“科学视野”,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可拓宽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新课程关注“生活”
新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修1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主要介绍了八种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不再刻意强调族的概念,而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统领物质性质,然后以元素为核心,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必修2中,以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建构元素周期律系统,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处理,要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情境中,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更要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必修2让全体学生对有机世界形成初步认识,精选了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如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烯和苯(基本的化工原料),乙醇和乙酸(生活中常见的酒及醋的有效成分)。改变了以前按官能团的编排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实验学习具体有机化合物性质,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形成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意识和方法。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教师能有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内容的整合来重组教学单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高观点、大视野,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努力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面对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反思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在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2).
篇5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篇6
现代陶艺的起源:中国当代陶艺按资料记载起源应为20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以及广东地区陶瓷产区等各院校,是当代陶艺的最早推动者和实践者。随后又有湖北美院、浙江美院、景德镇瓷区、宜兴瓷区等也相继参与其中。在这几十年的历程中,前期发展是非常缓慢且艰难的,且仅仅是在一些间隙性的活动和展览中偶尔引起人们的关注。时隔多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现代、当代陶艺才得到了真正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生活陶艺的特征:中国现代生活陶艺设计的出现无疑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次重要进步,自现代、当代生活陶艺出现以来,在对历史继承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不多实践创新已经发展成为独特的陶瓷艺术门类。现代生活陶艺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手工制品,因此它的造型就一定是审美和功能的结合,艺术形式和科学技术的统一。
二、现代生活陶艺的消费需求层次分析
在人类需求的研究中,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与人类的欲望和奋斗有关的几项基本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他发现的这些需求是所有人群的共同需求,这些需求适用于所有的人群。在马斯洛的理论中,人的需求是逐级上升的,人类先满足最低需求,当满足最低需求后人类就会想满足上一级需求,当满足上一级需求后,人类就会想满足更上一级需求,这就是人类需求的递增,图一。现代生活陶艺设计中针对不同消费人群时也存在这种需求关系,体现在现代陶艺设计制作中就是消费人群对陶艺品的安全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审美性需求、身份等外在需求、人性情感需求等,如图二。
在这些需求中安全性需求是第一级需求,所以设计的陶艺首先应该满足安全性。其次功能性需求,一件设计品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陶艺品的三级需求就是审美性的需求,当人们满足了安全性、功能性需求后就递增到审美需求中来,人们开始寻找陶艺品对人精神审美的一种需求,会开始将注意力从它有多好用,开始转移到它有多好用而且它又有多好看。这就是很好理解的需求递增了。依次递增还会再有对身份等外在象征的需求,就像封建时期中国皇族用的鼎一样,已经超越了它很安全、它很好用也超越了它多么美成为皇族王权的身份象征。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的物品不仅是物品的体现从中能够折射出使用者的背景、身份、审美等,既“折射设计”的理论中心。等到这些需求都逐一满足后,人们就剩下对物品单纯的喜爱和单纯的精神追求了,这就是人们对陶艺品的人性情感需求。
三、消费者的消费观对现代陶艺的影响
(一)面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现代陶艺设计
面对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观,消费者的信仰、性别、年龄、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健康情况、情感缺失情况、审美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所以我们再做现代陶艺创作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以此推测针对人群的消费观。做到我们的设计在他们的需求内。
在陶艺繁荣的中国封建时期,皇权王室在使用的器皿上都更加重视器皿的精致奢华,图三。这一类人在消费观上已经到达对陶艺需求的身份象征性的需求了。为他们打造的陶艺品都应体现出他们的尊贵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同一时期的普通百姓他们对陶艺品的消费需求大多数还停留在功能性需求和审美性需求上,更多的偏重功能性需求。
这些陶艺的区别可以在鼎这个经典器皿中分析的出来。鼎在出现之初就是古代用来烹饪的器皿,白话一点就是锅。鼎最初就是黏土烧制的陶器,人们也都是用套图来烧制陶鼎,直到后来青铜业发达才出现了铜鼎,但是铜鼎就不是寻常人家用的器物了,铜鼎盛行的时候,陶鼎依然存在社会中下层的百姓人家中。不同鼎如图四、五、六:
将这些理论运用到现代人中,运用到现代陶艺中,我们也是一样要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消费观来创作不同的陶艺品。所以现代陶艺中有功能性陶艺:马桶、洗手盆等等;摆设用的陶艺艺术品,在我们学生中尤其明显,是我们的精神表达,针对的是对陶艺品有着审美性需要、身份象征性需要、人性情感需要等有这些消费观的消费者。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消费观人群代表的经济消费实力。
不同的经济基础,能够对人的审美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对购买力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陶艺创作的时候要充分分析了解所针对人群的经济实力。德国的杜拉维特品牌,是一个专注于做卫浴产品的经典品牌。戴杜拉维特专注“高尚卫浴享受”的理念,但是他们的产品也分低端、中端、高端、珍藏定制等系列,如图七、图八、图九。他们这样的系列划分也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经济实力而设计的。这样可以更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强大,可以扩大自己品牌的消费人群。
所以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中所带来的消费观的差异,进行陶艺创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所针对的不同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为经济承受能力决定了他们的购买力,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审美价值观,进而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
(三)陶艺创作对消费观的反作用力
我们陶艺设计者在陶艺创作中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观来进行陶艺创作。
现代设计中提倡的采用绿色可持续的材料来创作循环可持续的设计,达到环境的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这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能够进行良性的循环,生态环境健康,人类才能够更加长远更加健康的发展下去。健康绿色设计,循环可持续设计是以人更好更长久更健康的发展为目的的行为,所以这些设计还是以人为本。陶艺在绿色设计、循环可持续设计中有着绝对优势,取材天然无污染、材料循环可持续、可实现零污染百分百降解,这些都是化学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要发扬陶艺的绿色、循环可持续的优势,让陶艺取之大地,归之大地。让这些思想通过设计作品传达给消费者、并且引导消费者进行这些绿色消费。我们更要寻求新的陶土来代替日益减少的稀有陶土,保持住我们陶艺天然无污染、循环可持续发展、实现零污染百分百可降解的优点。
所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思潮在现今国内外各个领域备受关注,当代生活陶艺设计的初衷和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以人为本这一目的,人成为了的各种设计中最主要的关键因素,现代消费者对待消费品不仅是功能上的需求,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方面的需求。要满足消费的多重心理需求,设计者们就要把用户置于首位,把更多的人性化设计融入到陶艺创作中,同时还要了解消费心理学,在产品中融入人们容易接受的表现语言和手法,采用人们普遍接受并喜爱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与消费者有效合理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即具有人性化又富有新意的现代生活陶艺作品。
参考文献:
篇7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63-01
一、引言
唐?德里罗是当代一位多产的作家,自1971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国的传说》问世到2010年《终点》的出版,他已经发表了16部长篇小说以及若干短篇小说、散文、戏剧等,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人物。《白噪音》于1985年发表,次年即获美国的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且这部作品也被称为是后现代主义的杰作。小说由三部分组成——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对空中毒物事件的描写,读起来像是“灾难恐怖小说”,使人们深思后现代的生态危机。本文以生态批评解析这部著作,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的同时才能推动良性自然生态的重建。
二、生态批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描写生态问题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是一个拐点,开启了文学家自觉地在生态范畴里创作文学作品的时代,欧美生态文学进入大繁荣阶段。“大卫?格里芬宣布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的生态主义,科学已经成为新的撒旦”。唐?德里罗作为后现代的代表作家,在《白噪音》中,深刻地描写了科学技术对人所带来的影响。生态危机不仅仅限于自然生态危机,还有社会生态危机以及精神生态危机。生态批评不单只是关注自然生态这一层面,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同样是生态批评必须关切的对象。
三、生态批评解析《白噪音》
(一)自然生态的破坏。在后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而原有的自然生态在逐渐被破坏。在小说《白噪音》中,无线电、电视、微波、超声波、汽笛声、照相咔嚓声等淹没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晚杰克都会失眠,原本寂静的深夜却被飞驰而过的汽车声而打乱。然而,作为一名父亲,杰克也深深感受到自然生态异化损坏了人们的健康。他的大儿子海因利希年方十四却已经开始秃顶,格兰德尼为此感到“纳闷”,猜想:“难道他妈妈在怀他时服了某种能改变基因的药物?我在什么地方犯了错?难道我抚养他长大的地方附近有个我不知道的化学废料场,夹带工业废料的空气流过而导致头皮退化?”(DeLillo 22)空中毒物事件,让镇上的居民成为难民。毒雾的主要成分是尼奥丁衍生物,它是生产杀虫剂的副产品,它们是被丢弃后堆积而成的一堆东西。其原产品杀死蟑螂,副产品杀死其余的一切东西。这种高科技的副产品的泄露,使整个小镇陷入恐惧,人们混乱地逃亡。在整部小说中,读者不会感觉到一年四季的景观变化,只有逃难之时的风雪及令人最难忘那轮日落。日落的异常揭示了自然的破坏,但人们茫然不知还把日落当成美景。
(二)社会生态的异化。良好的社会生态可以为自然生态提供的保障,而不良的社会生态则可以造成自然生态的毁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实质就是社会生态难题,在这部小说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科学异化与利润最大化。1、科学异化。毒物事件就是科学异化最好的证明。在逃亡过程中,杰克因在毒物中暴露两分钟,结果杰克的后半生被判了死刑。据悉,其万亿分之一的量就能让一只耗子进入永恒状态,这种物质可以在人体中存活30年。面对科学技术的灾难,人们的解决办法是用另一种高科技解决。技术人员从军用飞机上向雾团喷洒一种转基因的微生物去吞食毒物。但是没有人知道结果怎样?这是一个被科学技术异化的美国社会,这样的社会生态也正异化人们的健康;2、利润的最大化。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唯一目的。在整部小说中,广告无孔不入。如格兰德尼在广告的驱使下慕名参观一号称“美国拍照率最高的农舍”,却发现在看过太多照片和符号之后,农舍本身已无足轻重,它应有的地位完全被取代。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这里根本就没有田园风光,这里充斥广告,到处是商业文化意象。
(三)精神生态的失衡。在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中,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甚至各种精神因素之间,都存在生态关联.在《白噪音》中,人与自我相冲突引发了精神生态的失衡。1、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意识淡化。小说中的人们已经把科学神代替了自然神。为了避免心中的恐慌,巴比特企图像科学家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一样来分析死亡恐惧,妄想能找到对付这种恐惧的良策。终于,在无意中她竟然发现有一种药物可能会消解对死亡的恐惧。于是巴比隐瞒着家人,用自己的身体做交易,向“格雷先生”获取还处于试验阶段的高科技产品“戴乐儿”。最后导致家庭的悲剧。小说中我们看到最多的画面就是购物,人们不会去户外关注自然,从自然获取心情的愉悦,反而是通过疯狂的购物,来慰藉精神和心里的创伤。杰克一家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常常去超市购买一大堆商品,但并不关心这些商品是否有用。可见人们精神生态的崩溃;2、人们价值信仰的缺失。在物欲横流的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没有了信仰,因此难以摆脱心中的苦闷。小说最后在杰克和玛丽修女的对话中,修女告诉杰克,事实上,神职人员根本不相信上帝,只是假装信仰,否则世界也会崩溃毁灭。能够安慰世人,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然而后现代人的缺失无疑加重了人们的死亡恐惧,精神生态严重失衡。
四、结语
本文用生态批评视角来分析这部经典著作——《白噪音》,它是美国后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及自然生态破坏,社会生态异化,精神生态失衡。这部著作警示后人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高科技,充分利用其优势尽量避免其劣势;更加关注自然,爱护自然,我们的命运与自然息息相关;重拾精神信仰,使人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富庶。
篇8
1.积极开展情趣化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情感艺术活动,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艺术“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性质特征和教学发展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和各类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情趣教学活动,以此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如实验法――教学中努力把一些理论性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来揭示与诠释.再如设疑法――通过设疑、质疑和释疑,引领学生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思考、讨论、探究,从中明晰事理,提高认知能力.还有课外活动法,就是通过制作学具和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开展化学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化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从而让学生从课堂内外、有理有趣、动思结合之中开阔视野.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趣,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信念.
2.积极开展科技化教学活动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其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或者补充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或者把教学中难以讲解和实验的化学反应予以直观演示,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五彩缤纷的化学信息世界,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关于“原电池原理”内容,传统教学中通过普通实验演示,教师采用导线、电解槽、电极和电流表等,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去讲述如何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这一原理,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他们却无法真正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成电流的.与之对应的是,如果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动画效果,让学生非常明晰地观赏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端流向正极端,从而帮助他们比较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要点.
3.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既是对化学教学的最新要求,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在性措施.
篇9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必要的化学史实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可以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介绍我国不少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为改变祖国的科技落后作出努力,为世界化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些,无疑会使学生受到尊重事实、独立思考、一丝不苟、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等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和献身事业,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3.加强实验教育,提高实验素养,增强动手能力,训练和培养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的训练。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可以增加实验内容,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大力改进实验,鼓励学生自制实验装置及用具等,从而增加学生的训练机会和效果,缩短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通过实验,切实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以及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广阔天地
1.组织科普讲座。法拉第就是从听戴维讲科普课而进入科学殿堂的。可以请专家教授介绍化学知识,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我国或世界新科技成就及动向,介绍环境污染状况及防灾减灾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
2.组织参观和调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科技成果展览、污水处理系统、环境监测站、重大事故现场、现代实验室等,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如本地区水源污染状况调查等,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3.开展小发明活动。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进行小发明活动,如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自制旅行冰袋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进学习兴趣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增加学生的科技竞争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组织学生写小论文,总结知识,训练他们的科学表达能力等。
三、教师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关键
1.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教师应该挖掘隐含分散在教材中的科技意识教育内容,去整理提炼,从而成为训练科技意识的好题材。在搞小发明、小制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制订实验计划,有时还需限制药品用量等,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反复试验,直到成功为止,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篇10
学生解法:lg(x+1)≤2lg(2x+t)对x∈[0,1]恒成立,
x+1≤(2x+t)2 对 x∈[0,1]恒成立.
即4x2+(4t-1)x+(t2-1)≥0对x∈[0,1]恒成立.
记h(x)=4x2+(4t-1)x+(t2-1),x∈[0,1].
①当1-4t8≥1即t≤-74时,
h(x)min=h(1)=t2+4t+2≥0.
t≤-2-2或t≥-2+2.
又t≤-74,t≤-2-2.
②当0
h(x)min=h1-4t8=16(t2-1)-(4t-1)216≥0.
t≥178.又-74
t∈.
③当1-4t8≤0即t≥14时,
h(x)min=h(0)=t2-1≥0,
t≤-1或t≥1.
又t≥14,t≥1.
综上:t≤-2-2或t≥1.
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
①条件的不等价转换
lg(x+1)≤2lg(2x+t)对x∈[0,1]恒成立与x+1≤(2x+t)2 对 x∈[0,1]恒成立不等价.
事实上lg(x+1)≤2lg(2x+t)对x∈[0,1]恒成立.
x+1>0,2x+t>0,x+1≤(2x+t)2对x∈[0,1]恒成立,
即2x+t>0,x+1≥(2x+t)2对x∈[0,1]恒成立.
由2x+t>0对x∈[0,1]恒成立可得t≥0,再结合t≤-2-2或t≥1可得t≥1.
② 设计的解题思路繁琐,分类讨论多,运算量太大,很容易出错.
事实上:由x∈[0,1]可知,lg(x+1)≤2lg(2x+t)lgx+1≤lg(2x+t)
2x+t>0x+1≤2x+tx+1≤2x+t对x∈[0,1]恒成立.
t≥x+1-2x对x∈[0,1]恒成立.
令u=x+1,x∈[0,1],u∈1,2,x=u2-1.
y=-2u2+u+2,u∈1,2.
ymax=1.
t≥1.
两种思路的差别是对于系数2的处理,学生的解法把2放到真数2x+t上,问题变成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而且不可以分离参数,必须分类讨论;第二种解法把2放到真数x+1上,参数t可以分离出来,回避了分类讨论,运算量小,正确率高.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可见解题是数学的核心.目前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现状是:侧重于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方法的训练,侧重于题海战术,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解题意识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道题讲了多遍,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可一做就错.那么怎样优化学生的解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的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内容多,题型多,任务重,高考压力大,老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解题模仿训练上,而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往往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一知半解,在解题的时候,出现了乱套乱用现象.比如函数的单调区间为什么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可以用“∪”,很多同学只强迫性的记住了老师的结论,一直到高三毕业都搞不清楚所以然.再比如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很多同学一直把它的逆命题当真命题用,最常见的错误如:
已知f(x)=x2-2x-3-a在-1,2上存在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学生:f(-1)f(2)
(2)让学生突破数学直觉思维定式的障碍,引导学生对条件的多元化处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了,也可以把人说哭了.这是说话的技巧.解题也是如此.同样的条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产生不同的效应.文章开头的案例对2的处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比如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轴的处理,方法也很灵活.
例如:命题“f(x)=4sin2x+π3的图像关于直线x=-π6对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方法一:令2x+π3=kπ+π2,k∈Z可得x=kπ2+π12,k∈Z,令kπ2+π12=π6得k=16Z,f(x)的图像不关于x=-π6对称.
方法二:利用对称轴的特征:函数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值.
f-π6=4sin2×-π6+π3=0,x=-π6不是函数图像的对称轴.
变式:函数f(x)=asinx+cosx的图像关于直线x=π6对称,求a的值.
本题用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比较繁琐,学生解题正确率不高.如果把图像的轴对称转移到图像上点的对称,问题就变得方便得多了.
f(x)的图像关于直线x=-π6对称,
f(0)=fπ3.
asin0+cos0=asinπ3+cosπ3.
a=33.
如果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追求数量,通过一道题目或一组题目把条件的多元化处理讲透讲精,就能改善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3)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解题反思是学生在完成解题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它是解题活动的重要环节.学习数学,固然要多做题,但是只做不思考是解题之大忌.在平时的解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题目中的知识、技能,条件的多元化处理,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反思解题途径、解题规律,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这对于优化学生的解题意识,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大有益处的.
篇11
二、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后进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三、给后进生同等机会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在的能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内容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3、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调整对自己的期望。调整比较对象,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与切实际的与他人比较,不切实际的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开展自我竞赛,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感受到“超越自我”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四、摸清情况
有了转化后进生的热情,还必须有具体的工作切入点。只有通过调查,摸清产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实施转差的具体实践。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这些都是施教的必备信息。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1、适时家访。勤家访并不是随意家访,而是要看准时机,如有进步时,取得成绩时,共同活动归来后。共同制定活动项目中,征求家长意见等,不必太“正规”,只要能达到增加了解学生的目的即可。
2、多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最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处,因此,教师了解学生,要勤参与他们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课外活动等。在活动中不但能了解他们,更能影响他们,并且在这些活动中最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易于实现双向交流。
五、激发兴趣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比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时多请差生上来,答好了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7、让学生自编一些试题,每一单元测验,先让学生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8、灵活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六、真抓实干,确保提高
在转化中,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又要通过他们的言行了解到他们为何有这个进步,并且发现尚不能“优化”的实际困难。
篇12
【Key Words】 green chemistry, green chemistry green chemistry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引言
突破传统的化学实验方法,绿色化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绿色化学国内外现状分析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由美国环保署P.T.Anastas等编写的《绿色化学》丛书陆续出版;1998年,美国正式启动"绿色化学"计划;1999年1月,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的国际性杂志《绿色化学》创刊;2001年秋季开始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大学开始设立绿色化学博士学位[2]。1993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组织《绿色化学与技术一一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院士咨询活动;1997年5月,中国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一一绿色化学"在北京举行;首都师范大学专门编著了《环境与绿色化学》一书于2005年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3];2007年8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了《环境与绿色化学》配套教材的建设[4]。
三、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是实现绿色化学的基础
1、绿色化学含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指在化学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消除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设计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产品和化学过程,是在始端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5]。
2、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教师具有丰富的绿色化学知识并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在实验室张贴绿色化学标语,鲜明提出绿色化学的口号,在教学中强调12项基本原则[6],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
三、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3.1绿色从微量实验开始
关于微型实验、绿色化学与微型实验己有大量文献报道[7],国内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版[8~10],微型实验具有仪器装置微型化和试剂少量化两个基本特点,操作方便,节约药品, 减少污染,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11]。是一种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其试剂用量是对应的常规实验的0.1%~10%[12]。如利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水中花园实验,节约了试剂(原方法试剂用量的1/20) 实验效果明显安全材料易得[13]。因此,既节省了药品,又使得产生的“三废”大大减少,基本解决了实验室的污染问题[14]。
3.2 绿色实验基本操作
有些学生实验设备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按实验要求操作,如:SO2、溴苯、硝基苯等有毒,制备和性质实验特别强调规范操作;如: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如:乙烯、乙炔、CH4等点燃前要验纯,降低事故发生率,节约药品,减少污染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
3.3选择绿色药品及仪器
选用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实验药品。例如:在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常用的硫酸催化酯化法存在用酸量大、副反应多、过程复杂、收率低、废酸污染等不足,可依据实验原理,选用 PW12 / SiO2 绿色催化剂取代浓硫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15]。白磷毒性大,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污染也较严重,改用 Mg2S i水解产生的 SH i 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整个实验安全无毒无污染,符合绿色实验要求[16]。
3.4 绿色处理废液和剩余药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把用过的酸类、碱类、盐类等各种废液应分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可采取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处理废弃物。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并把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保证了化学实验末端绿色化,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绿色化学教育。
3.5绿色实验设计方案
从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实验产物或中间产物循环使用多种操作有机组合,如:乙醇系列实验:工业酒精 95%的乙醇- 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及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苯甲酰乙酰乙酸乙酯,乙酰水杨酸系列[17]。如:次氯酸钠、氯酸钾的制取和氯气的氧化性实验连到一起做,不仅节约了时间、药品,而且基本上闻不到氯气、氯化氢的气味,环保效果好[18]。
3.6 信息技术代替传统实验
对于实验中排放较多的有毒气体、有毒废水,特别适合演示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19]。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反应过程进行仿真,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总之,绿色化学是全体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把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到实处,实现绿色家园伟大的中国梦想。
参考文献
[1]仲崇立. 绿色化学导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
[2]杨雯等.环境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朱文祥.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教育口].化学教育,2001,(1):1―4.
[6]Anastas,Paul T,Warner,John C,Green ChemistryTheory and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York,1998.
[7]Singh M M. S zaf ran Z and Pike R M. Microscale Chemist ry andGreen Ch emistry: Complement ary Pedagogies, J. Chem. Educ.,1999, 76( 12) : 1684~ 1686
[8]周长水, 刘汉兰, 关光日编. 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9] 周宁怀 主编. 微型无机化学实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0] 周宁怀, 王德琳主编. 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11]马志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教育探索,2009
[12]Singh M M Szafran Z and Pike R M MicroscaleChemistry and Green plementary Pedago~gies[J].J.Chem.Educ,1999,76(12):1684―1686.
[13]王都留.水中花园实验新改进[J].化学教育, 2009, 30(8) :62.
[14]居宁怀.微型化学实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5]曹小华.柳闽生,徐常龙,等酯化反应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05(9) :52.
[16]马志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教育探索2009
篇13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