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就业前景论文实用13篇

会计就业前景论文

篇1

1.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老化

景观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落后,使得教学与时代的现实需要相脱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系统的思维训练,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创作力!“重技能,轻理论”这是目前该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往往通过学生“效果图”表现的好坏来判定其水平的高低。这些都是目前该专业课程所存在的弊病!

2.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

景观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只能从工作中从头开始学习,从而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我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我们强调在获得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后,如何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自己去优化知识结构和增加知识内容,能够举一反三,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素养!

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思路

1.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创新能力。

(1) 案例式教学

景观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式的教学是关起门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去设计,不仅没有办法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且导致学生做出的作品没有可实施性。给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将创新思维设计、课题设计以及实际环境项目调研融入教学当中,通过实地考察、习作展览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不断的加强学生对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 多媒体教学及课堂分组式讨论

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变的更加生动有趣,课件里插入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使授课的内容更加直观,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而结合课堂分组式的教学方法,更是增强了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我们知道社会上景观设计的项目所涉及范围较广,通常都是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是对设计公司分小组团队式工作理念的模仿,它的实践性很强,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教师给出课题,学生小组通过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理性引导来提出解决问的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设计表达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交流的互动性,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情绪也得到高涨!

2.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和探讨。

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高校专业培养景观设计人才的我们,必须立足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对于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思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要拼弃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给学生选用最新的教材,传授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不断去优化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都知道,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就是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因此学生对于景观设计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审美及基础理论应该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为自己构建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景观设计是一个融自然、科学、人文为一体的学科,它有着极强的交叉性和延展性,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知识是学好景观设计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去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例如环境心理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等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来不断充实和巩固学生课堂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马克思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景观设计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具有了良好的设计理论基础、设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后,必要通过实践去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实际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调研、分析和设计,最后通过“习作展”的形式,大家相互讨论学习、观摩评比,来发现设计的不足和自我能力的评估!这样不但能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还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给学生创建专业实践的平台是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高校作为景观设计教育的摇篮,必须要让学生走出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还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学校,我们可以通过邀请知名的学者教授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学校进行专业讲座,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行业的动态和最前沿的设计!还可以让教师以工作室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是学生认识社会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另外与社会上的设计机构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长期的合作来达到双赢的专业实践模式!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必须走从实践中去总结经验的道路,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景观设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挑战,要求我们不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不断发展的景观设计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设计人才, 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景观需要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篇2

现代景观设计是大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来的。它区别于传统造园的根本之处在于,它所要处理的不只是单纯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自然界之间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进一步工业化,解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急切需要大量的景观从业人员,而传统的景观设计师培养体制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当前景观设计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开放的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已成为当代景观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WWW.133229.COM

一、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与传统艺术学院式教育体系的冲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景观设计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随着各门类的相关学科不断完善,高科技的设计手段应用于其中,生态的、科学的发展观成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当代的景观设计体系因而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时至今日,景观设计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评价一个时代社会文明的标尺。

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不断地推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是每个国人心中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大量引进和吸收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当然,全新的景观生态理念也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园林文明的发源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式传统的“园林”观念根深蒂固。传统艺术学院式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传承和模仿旧有的园林样式是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段,审美至上的教育目的禁锢着一代又一代设计师的思想。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代表先进思想的生态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

当我们面对几十年来户外环境建设严重“欠账”,并且景观设计又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现状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实施具有科学发展观同时又有中国特色的院校景观专业教育体制,促进中国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性转变,加快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操守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景观设计师,从而达到与国际先进领域接轨、快速提高整体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设计的现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当前中国的教育已得到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代表先进科学领域的大专院校,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传统教学体系。在艺术教育中更是如此,“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顽疾。

景观设计师是通过可视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理念,并通过对场地、生态的科学利用来平衡人类生活和自然界、城市之间的矛盾。学生思维就如同一张白纸,对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教学的成败。

设计思维的发展、突破、创新有一个过程。创造性思维的零界点往往是一个设计师最痛苦、最彷徨,也是最容易被异化和扼杀的阶段。在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有一个从陌生时的好奇到认知时的激动,以及到深入时的困惑和最终突破的过程。学生们经常感到自己所想的内容很多,但似乎又无从下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识底蕴不足,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学习。虽然了解了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将这些理论知识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行反思和变化,从而不能创新。另外一点是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创造力的禁锢,也会使我们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好像修建在沙地上的房子一样,没有根基。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结构体系,传承模仿式的教学手段禁锢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全新的景观教育新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三、对当前国外的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了解

在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景观设计教育模式的同时,了解和借鉴当前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社会的发展需要景观设计,而景观设计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现代景观设计教育是建立在对传统艺术学院派的教学模式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它的核心是“形式随从功能。”在景观学教育中首先倡导了现代主义这一理念,对于持这一观点的实践者来说,它不单只是风格,而且更是一种信仰,也就是对理想形态的追求。

1900年,小奥姆斯特德与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正式确立了其现代学科的地位。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学科教育一直都面临着各种变革和挑战,同时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在哈佛,景观设计课程被作为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来对待,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各种相关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和设计理论中、民用工程和场地分析中汲取营养。景观设计的专业课程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在授课时针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强调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并且加强各相关学科的学生们相互接触,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通过综合型设计课程,增进了解和相互学习。

哈佛景观设计的课程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设计课:以培养设计技能,广泛接触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知识;2.讲授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和探讨景观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3.独立研究:开展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研究并完成其研究论文。

在哈佛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中,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其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培养上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在使学生把握核心设计课程及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特点和个性,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利用学科优势,增强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或是教授们的接触,在学习知识上交叉融合,并且鼓励本国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合作,使各种文化和思维模式在不断的交谈或合作中为每位参与的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

当然,美国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发源地,哈佛的景观设计学科已建成有100年的历史,他们在景观设计教育上的成熟和系统化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获得一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尽可能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四、“沉淀吸纳与实践创新”是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新思路

中国的教育已历经数千年,其发展也较为成熟,中国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景观设计学科的开展和确立只有短短1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合格的景观设计工作者,已经成为各大专院校艺术学科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了。因此,在多年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体会,给景观设计的学科教育提供一个新思路。

1.“沉淀吸纳”是培养学生景观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系统的重要手段

景观设计领域经历了多次潮流的变革,从美术学院派到现代主义、生态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一切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现在的景观设计学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将环境设计、场地规划、城镇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等诸多学科都包含于一身,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社会科学知识、生态科学知识以及艺术美学的讲述缺一不可。

在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应该围绕设计课,讲授自然学科、工程学科及美学等方面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部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相关理论,鼓励学生在课后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应该经常从具体的案例入手,进行典型性的研究和分析,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设计课中的研究阶段不应该一味地只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同时还要引用大量的建筑和美学方面的相关资料,这样讲述的理论才能紧密结合实例,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吸收。美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帕勒克就提到,“一般学科教育都是纵深发展,唯有工业与环境设计教育很像是交叉发展的。”所以学生在摄取专业知识的层面上,不能拘泥于某一层面或某一方向的设计书籍,而要尽可能做到“博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量变”。

现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广阔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整体、综合、全面”的知识背景。学生在阅读了大量书籍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已经掌握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以批判性思考过程是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以达到整合理论知识的目的,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都能够在案例分析中得到验证,去除一些错误的理解,将得到验证的理论知识“捆绑”在一起,通过沉淀和吸纳的过程,使之能真正为我所用,从而达到学习的“质变”。

回顾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以从奥姆士特德建立景观设计学科开始,现代景观设计就在一条广阔、综合的道路之上行进着,在对科学、生态的探索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审美的追求。因此在鼓励学生对传统园林的狭隘的唯美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他们对景观形态审美的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矛盾关系中的创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更广阔的专业视野上看待问题,所以对综合性知识的“沉淀和吸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实践创新”是学生主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

景观设计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用性。专业实践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景观设计师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的。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就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建立的。一般采取给定典型的假定条件,并结合实际场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想象、思考、动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景观设计上的问题来说,针对实地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通过对实际场地的调查、测量,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气象资料、人工设施、视觉质量以及环境因子,让学生在感知上有一个具象的概念,并可以直接在纸上进行图式思考。例如,学生在通过对某基地现状条件进行实地测量、调查和分析之后,了解到基地的地理形态、林木分布、水流以及空间的基本情况,并结合任务书中的假定条件,进行图式思考,组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对场地的功能关系的分析及评价,对功能关系及评价图表进行反复论证后,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构思。在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了实际设计中的动手活动,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学习成果和自己的设计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经常启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对一些经验性的理论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创造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设计元素,这样,当学生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景观设计师。

理论知识的“沉淀和吸纳”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就如同武士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么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他手中的长剑。当二者同时拥有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

结语

中国的城市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地关系将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设计出人类与土地、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国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滞后和中国景观设计人才的稀缺,这是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的。党的十七大的召开,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这势必进一步加快各大院校建立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综合性景观设计教育体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美)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篇3

现代景观设计是大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来的。它区别于传统造园的根本之处在于,它所要处理的不只是单纯审美意义上的风景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自然界之间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进一步工业化,解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急切需要大量的景观从业人员,而传统的景观设计师培养体制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当前景观设计教育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开放的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已成为当代景观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与传统艺术学院式教育体系的冲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景观设计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随着各门类的相关学科不断完善,高科技的设计手段应用于其中,生态的、科学的发展观成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当代的景观设计体系因而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时至今日,景观设计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评价一个时代社会文明的标尺。

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不断地推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是每个国人心中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大量引进和吸收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当然,全新的景观生态理念也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园林文明的发源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式传统的“园林”观念根深蒂固。传统艺术学院式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传承和模仿旧有的园林样式是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段,审美至上的教育目的禁锢着一代又一代设计师的思想。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代表先进思想的生态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

当我们面对几十年来户外环境建设严重“欠账”,并且景观设计又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现状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实施具有科学发展观同时又有中国特色的院校景观专业教育体制,促进中国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性转变,加快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操守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景观设计师,从而达到与国际先进领域接轨、快速提高整体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设计的现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当前中国的教育已得到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代表先进科学领域的大专院校,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传统教学体系。在艺术教育中更是如此,“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顽疾。

景观设计师是通过可视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理念,并通过对场地、生态的科学利用来平衡人类生活和自然界、城市之间的矛盾。学生思维就如同一张白纸,对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教学的成败。

设计思维的发展、突破、创新有一个过程。创造性思维的零界点往往是一个设计师最痛苦、最彷徨,也是最容易被异化和扼杀的阶段。在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有一个从陌生时的好奇到认知时的激动,以及到深入时的困惑和最终突破的过程。学生们经常感到自己所想的内容很多,但似乎又无从下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识底蕴不足,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学习。虽然了解了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将这些理论知识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行反思和变化,从而不能创新。另外一点是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创造力的禁锢,也会使我们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好像修建在沙地上的房子一样,没有根基。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结构体系,传承模仿式的教学手段禁锢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全新的景观教育新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三、对当前国外的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了解

在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景观设计教育模式的同时,了解和借鉴当前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社会的发展需要景观设计,而景观设计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现代景观设计教育是建立在对传统艺术学院派的教学模式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它的核心是“形式随从功能。”在景观学教育中首先倡导了现代主义这一理念,对于持这一观点的实践者来说,它不单只是风格,而且更是一种信仰,也就是对理想形态的追求。

1900年,小奥姆斯特德与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正式确立了其现代学科的地位。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学科教育一直都面临着各种变革和挑战,同时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在哈佛,景观设计课程被作为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来对待,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运用各种相关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和设计理论中、民用工程和场地分析中汲取营养。景观设计的专业课程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在授课时针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强调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并且加强各相关学科的学生们相互接触,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通过综合型设计课程,增进了解和相互学习。

哈佛景观设计的课程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设计课:以培养设计技能,广泛接触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知识;2.讲授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和探讨景观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3.独立研究:开展某一方面的专门性研究并完成其研究论文。

在哈佛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中,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其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培养上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在使学生把握核心设计课程及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特点和个性,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利用学科优势,增强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或是教授们的接触,在学习知识上交叉融合,并且鼓励本国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合作,使各种文化和思维模式在不断的交谈或合作中为每位参与的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

当然,美国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发源地,哈佛的景观设计学科已建成有100年的历史,他们在景观设计教育上的成熟和系统化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获得一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尽可能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四、“沉淀吸纳与实践创新”是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新思路

中国的教育已历经数千年,其发展也较为成熟,中国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景观设计学科的开展和确立只有短短1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合格的景观设计工作者,已经成为各大专院校艺术学科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了。因此,在多年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体会,给景观设计的学科教育提供一个新思路。

1.“沉淀吸纳”是培养学生景观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系统的重要手段

景观设计领域经历了多次潮流的变革,从美术学院派到现代主义、生态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一切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现在的景观设计学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将环境设计、场地规划、城镇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等诸多学科都包含于一身,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社会科学知识、生态科学知识以及艺术美学的讲述缺一不可。

在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应该围绕设计课,讲授自然学科、工程学科及美学等方面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部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相关理论,鼓励学生在课后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应该经常从具体的案例入手,进行典型性的研究和分析,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设计课中的研究阶段不应该一味地只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同时还要引用大量的建筑和美学方面的相关资料,这样讲述的理论才能紧密结合实例,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吸收。美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帕勒克就提到,“一般学科教育都是纵深发展,唯有工业与环境设计教育很像是交叉发展的。”所以学生在摄取专业知识的层面上,不能拘泥于某一层面或某一方向的设计书籍,而要尽可能做到“博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量变”。

现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广阔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整体、综合、全面”的知识背景。学生在阅读了大量书籍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已经掌握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以批判性思考过程是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以达到整合理论知识的目的,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都能够在案例分析中得到验证,去除一些错误的理解,将得到验证的理论知识“捆绑”在一起,通过沉淀和吸纳的过程,使之能真正为我所用,从而达到学习的“质变”。

回顾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以从奥姆士特德建立景观设计学科开始,现代景观设计就在一条广阔、综合的道路之上行进着,在对科学、生态的探索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审美的追求。因此在鼓励学生对传统园林的狭隘的唯美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他们对景观形态审美的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矛盾关系中的创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更广阔的专业视野上看待问题,所以对综合性知识的“沉淀和吸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实践创新”是学生主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

景观设计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用性。专业实践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景观设计师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的。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就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建立的。一般采取给定典型的假定条件,并结合实际场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想象、思考、动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景观设计上的问题来说,针对实地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通过对实际场地的调查、测量,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气象资料、人工设施、视觉质量以及环境因子,让学生在感知上有一个具象的概念,并可以直接在纸上进行图式思考。例如,学生在通过对某基地现状条件进行实地测量、调查和分析之后,了解到基地的地理形态、林木分布、水流以及空间的基本情况,并结合任务书中的假定条件,进行图式思考,组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对场地的功能关系的分析及评价,对功能关系及评价图表进行反复论证后,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构思。在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了实际设计中的动手活动,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学习成果和自己的设计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经常启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对一些经验性的理论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创造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设计元素,这样,当学生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景观设计师。

理论知识的“沉淀和吸纳”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就如同武士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么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他手中的长剑。当二者同时拥有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

结语

中国的城市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地关系将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设计出人类与土地、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国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滞后和中国景观设计人才的稀缺,这是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的。党的十七大的召开,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这势必进一步加快各大院校建立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综合性景观设计教育体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美)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篇4

1. 策划的概念

从概念意义上说,策划就是谋略、谋划及战略规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事先进行系统全面的构思、谋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战略蓝图,并可根据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策划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对应于计划、规划的宏观战略策划和对应于设计、项目实施的微观策划。

策划具有目的性、超前性、程序性、创造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社会经济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策划流派有管理策划流派、行为策划流派、经济分层流派、人际关系流派等。

策划与不同方向的专业理论融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分支理论体系,如政治策划、经济策划、形象策划、城市策划、旅游策划、房地产策划、景观策划等,策划学通过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嫁接,发挥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功能。

2. 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是策划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景观策划就是运用策划学原理,结合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项目景观建设目标,根据项目的环境背景及现状条件,采取一定的策划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对项目进行景观产品的创意、构思与形象定位。它具有自然地理性、文化性、美学性、创意性、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程序性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要把景观策划和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分开。我们可以先简单这样理解:景观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而景观设计是微观层次的,景观策划则是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中观层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侧重各有不同,景观规划是面对政府或大的社会团体进行的,而景观设计则侧重于业主,个人使用者。景观策划则应该是由景观设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它侧重的是客观,是对景观规划和设计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调和。

3. 景观策划的作用

由于从区域规划到具体景观的设计以及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景观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这样一个环节,因此往往造成设计师的盲目设计,或变成业主、设计者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然是与现时代强调科学、强调人、强调发展、强调经济、尊重土地的时代脉搏相悖的。景观设计师如此“照章”设计,往往陷于疲于应付一日三改的设计任务书而不得其要领。由总体规划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依据,这就是景观策划。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来看,业主单方面或者几个专家所制定的景观设计条件及拟订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它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出现种种失误。设计师们仅仅依据只凭个人经验和资料而制订的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时代,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

那么,当今时代景观设计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就是在策划景观,在景观领域内景观设计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景观学的科学角度出发,确立景观设计主题思想,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建立与巩固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减少浪费,寻找最优途径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避免盲目的项目,强调科学设计、合理设计。景观策划环节的导入正是以此为目的。一方面,景观策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我国景观学体系更加完整而严密,形成一条由景观规划、景观策划、景观设计所组成的景观创作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依据和逻辑前提,又共同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进行交融,缩短与发达学科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景观策划的导入,使景观设计师的传统职能又得到了拓展,进一步深化了景观设计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更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环境,摆脱匠人式的,填充式的设计方式,使景观设计师亦得以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数理解析法、心理量实态调查等现代手段对景观空间、环境等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专家们共同进行探讨和论证,使景观设计师的素质及科学地位得以提高,这也是探究景观策划理论及方法的意义所在。

4.景观策划的应用前景

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会使景观业逐步摆脱那种小作坊式的景观生产模式,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这不仅是行业内相互竞争加剧的后果,更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迫切要求的。这些也将直接导致现代景观生产的组织发生改变,使用景观的大众参与设计、干预设计和建造管理过程的现象日益增多。更会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得看到,景观策划的概念在业内的普遍认同感不高,被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有在商品化发展比较快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应用比较突出,其实在其他的景观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

所以,景观策划无论在我国的景观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景观实践应用当中都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有的旅游策划和存在于房地产业中的社区景观策划,以及目前国内部分景观大项目中比较详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以及在景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各种探索都是包含着景观策划概念,只是比较懵懂而已,现在需要的是将景观策划概念明确化并加以具体方向上的研究。这是景观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粲.策划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篇5

1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以及课程教学现状

1.1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现状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人们开始逐步重视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而其本身也在当今城市发展中起着维系经济与文化、科技与生活等的重要纽带作用。但是,目前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基本上存在着设计周期短促,前期深入调查不彻底等问题。只重开发,不重保护,盲目的跟风与抄袭现象严重,不顾地域特征及原有浓郁的乡土风貌或特定的自然景观,以致破坏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具有民风民俗的老街区、重点文物、人文遗迹、标志性建筑以及承载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遗存只能在图片中找寻回忆。同时,大量的城市景观设施功能定位不准确,公共空间尺度巨大、非人性化,使得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呈同质化、理性化和工具化的趋向发展,最终无法成为城市生活中“真正”和“真实”的有机组成部分,背离了其服务的对象——“人”,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1.2国外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学起源于美国,是现代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雷德在1857年监督纽约中央公园时所创造的专有名词。目前,绝大多数的美国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是从农学院的园艺专业中发展出来的。20世纪,农学院继续发展,景观设计从园艺专业中逐步发展成长并分离开来,但在有些院校里,景观设计还只是建筑或规划专业下的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1900年奥姆斯德与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学首开景观设计课程,1929年哈佛大学成立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形成了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以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设计课、讲授课和研讨会、独立研究。主要课程以园林景观史、景观技术、植物配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为主。在景观设计教学上,一方面,哈佛大学有近30%的国际留学生,各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交流必然给学习景观设计学生带来灵感和启发;另一方面,学习景观设计学生与学习建筑学、规划学生接触,知识面更为广阔,可以对其设计有所裨益。

1.3国内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的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范围主要在艺术、农林、建筑等高等院校中。并且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从最初的几个到目前的近千个,但是与其发展速度不对称的是专业理念及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无体系性;师资素质有待提高,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理论与实践脱节和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如何使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城市建设对艺术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已成了急须解决的问题。

2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思考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年轻的、应用型专业方向,其教学体系的建构既要符合设计艺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而他的教学内容首先是应该重基础、善应用;其次,作为一个交叉性特色浓厚的专业方向,他需要吸取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专业和学科的成熟理念和方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应由三大层面的知识体系组成。

2.1专业基础

基础层面的学习是指学习和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主要涉及绘画、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形式美法则、赏析、制图、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内容,是学习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

2.2专业设计、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业设计和设计方法与理论层面的学习是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教学主体,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内容,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论、设计理论以及设计修养等课程涉及例如各科设计原理、设计哲学、环境生态概论以及中外建筑史等内容;专业设计包含空间设计、园林与景观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内容。这个层面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未来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专门人才,具有综合的设计能力,是专业方向的重要支撑,因此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2.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层面的学习是指教学与市场应用相对接部分的教学内容。该部分的内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协调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主要涉及了景观艺术设计考察调研、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课题以及到专业设计公司实践实习等内容。

总之,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组成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突出专业方向的基本特征,明晰培养目标,做到重应用、善实践。

3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思考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于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和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对教师的启用局限于两种情形:

(1)由学建筑专业的教师组成,在教学中全盘套用建筑学的理论,而忽视了美术造型基础的训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由一些学纯艺术专业的教师组成,在教学中只注重纯艺术的表现,而轻视对工程技术知识的传授。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涵括的范围除了室内空间外,还包含了室外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因此,要求教师队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即景观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宜以本专业出身的教师为基础,辅以园林、环境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共同构建景观艺术设计的教育队伍。同时,景观艺术设计本身又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的学科,许多从事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知识储备不足,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因此,应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另外,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专业背景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从而真正使知识传授与实践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师资的遴选方面,应大胆地跳出现有的教育模式,聘用著名公司、企业单位或其他教育机构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甚至可以聘请资深匠师作为教学辅佐,这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3.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之内,影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发展创造性的品格。例如在讲到“居住区景观艺术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对其没什么设计概念,但是有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于是我们就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每人找一个口碑较好的楼盘进行现场调研,然后从学生拍回的照片中,从整体的规划布局、空间布局、造景手法、景观小品等方面加以分析,评判优劣。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而得到激发,大部分学生也都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地表达了独到的见解。又例如,通过讲述居住区中的公共设施设置,有的同学就提出不仅应该“以人为本”,还应该为居住区中宠物们建立更多的活动场地与方便设施等。尽管许多想法并不成熟,但这些都是经过学生思考得来的。因此,我都给以鼓励,并留出专门的课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所以,只有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思维、自由思考问题、自我评价的机会,才能使他们能够自由创造,开发创造性思维。

3.2.2开展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与思维的独立性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注入式”教学完全抹杀了思维的独立性,学生在课堂上充当听客和看客,处于服从、接纳、受支配的地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教育“唯师是从”这一专制型的师生关系的观念,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提高思维的表达能力。据在美国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任终生教授的王受之先生介绍:“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国艺术院校发展的特点就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轻视传统表现技法;假如你在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你问该校的研究生花了这么多钱来这里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会回答,我们学到了思维。在该校中没完没了的讨论会成为一大特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针对某一讲授内容让学生先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如讲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设计”这一章时,专门让学生课后去采访一下当地的市民什么样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他们认同或下次还会再来拜访,或市民心目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设计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纷纷发表他们的调研结果和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师生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启发诱导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并在教给学生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文脉延续思想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过程,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与改造,使得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风貌产生。从城市文化的形成来看,特定城市文化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生产方式、经济状况乃至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如果仅从城市文化本身来说,城市文化应是城市历史积淀的具体与直接的显现。而城市的景观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宗教、民族个性、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此城市具有这样的人文环境特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范畴也从原先的物质形态、视觉艺术扩展到行为、社会、心理、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因此,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设计的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也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出发,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体现城市的人文环境的个性和特点,创造城市的地域性特色。

3.4注重实践环节

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实践的过程。因此,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尽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保持紧密联系。如在课题设计之前,除了介绍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适当增加设计案例的介绍。另外可以通过参观一些相关的优秀实践作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设计作品的建成效应并对其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对设计课题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如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4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对自然环境及已有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学科与艺术。因此,作为一门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正适应了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设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艺术设计应形成自己的景观设计教学特色,以更好地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而服务,同时为社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设计能力全面,实施组织能力强的新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吴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J].建筑学报,1999(8):6-10.

篇6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quality of educ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1-02

1 探究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国家和民众的环境意识有了大幅度提高,园林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了解园林景观发展的整体轮廓、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专业技能创造令人心旷神怡且宜居宜商的景观环境是每位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我省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为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质量,对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质园林景观设计人才。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尚属于年轻学科,同时还面临着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专业书籍相对欠缺,教学方法老套,这是很多高校园林景观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我省城市文明的发展,再根据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要求,当前探究提高我省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我省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落后、教学计划呆板,致使我省很多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以及我省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需求。

2.2 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 当前的很多景观设计教学,过于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遇到一些与课堂教学在理论上不一样的问题,就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那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很好地应用景观设计技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大学生的就业。

2.3 教师业务素质不高 园林景观设计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基础之上的学科,支撑它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工程、艺术、人文、自然等方方面面,部分高校园林景观设计教师不能够系统掌握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等专业的综合知识,只是停留在对单一学科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中外园林景观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较为陌生,不能根据当前园林景观的发展动向进行创造性教学,导致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知程度比较落后,进而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过于急功近利忽略生态性的设计思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逐步展开,城市群格局的规划、旅游景观资源的深度整合,生态区域的划分,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日趋加快,我省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需求增大,一些糟粕性的景观也浮出水面、景观作秀、景观堆砌、盲目强调个性景观、好大喜功的景观大都建立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基础之上,甚至于园林景观的可持续设计背道而驰,如此急功近利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想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大胆引用国外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世界上第一个园林景观专业诞生于哈佛大学,几乎同一时期麻省理工学院也相继开办了园林景观专业,它担负着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改善住房条件,改善城市和乡村设计还有利于创造、保护和增强人们感受自然、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机会,满足城市居民渴望欣赏并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这是哈佛大学园林景观学科发展的最初理念,其理念对我省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指导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建设有很多可取之处。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中原,是中原经济区生态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矿区生态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环城防护林和生态水系建设,构建城市地区森林生态带,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监管,构筑区域生态网络,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一直所强调的,这与国外园林景观学科发展理念的精髓之处不谋而合,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学科发展的理念应与其接轨,求同存异,更新思路,使其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需求。

3.2 注重实践教学 园林景观设计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其理论知识比较多也比较繁琐。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体会,加深对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个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把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教学引入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课堂教学与园林景观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自由地进行穿行,学生在正确理解、把握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悉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环节,提高理论知识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技能。当学生走到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岗位时,当遇到设计上的问题,能够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位于河南平顶山叶县辛店镇的桐树庄村“徽派新农村”建设,就是河南城建学校的教师带领学生注重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勘测,根绝当地地形,水体,植被,以及较为深厚的历史文脉,教师师和学生亲自到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现场,目睹并设计“徽派建筑”在周围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关系,通过理论与现场实践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设计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

3.3 善于创新,整合设计,打造复合型师资 整合设计的基础就是跨专业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项目不是单一规划专业、建筑专业、城市设计专业或者景观设计专业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谁起到主导角色?比如日本的六本木,它是一个高度整合的项目。这其中包括市政、建筑、景观、结构、交通设计等一系列的复杂的设计关系。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学习,对外交流,广猎知识,善于创新,学会整合,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4 明确设计师职责,注重园林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教育 设计师的本质工作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设计。所以在园林景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授设计师的职业道德,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在尽量减小生态破坏的基础之上而做的,任何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失败的设计,园林景观的自然性、生态性、保护性、乡土性,才是园林景观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属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将其属性内涵传播到位,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科学有效地讲解,让学生融会在心,这一点对于提高我省高校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一、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景观环境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设计教育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但是,我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我国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景观设计队伍综合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范围内关于景观设计教育的探讨和研究还非常少,关于景观设计教育问题与对策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不合理

景观设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园艺”,“景观建筑”,“造园”,“风景园林”,“环艺”等概念之上,涵盖更为广阔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设计艺术。

景观设计专业在不同院校进行开设,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都没从景观设计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角度出发合理定位景观设计教学。景观设计教学结构与专业定位不合理。

(二)景观设计作业缺少创意,模仿之风盛行

课程作业缺乏创意,较多学生面对课题作业,喜欢借用优秀案例直接模仿他人的设计与创作,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动脑筋,方案平实,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三)过分依赖工程实践而忽视研究性、概念性方案设计的训练

高校里的专业设计教学固然与社会上的设计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与工程实践不完全相同。过早或过分的依赖工程实践,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未免会适得其反。

三、景观设计教学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深入进行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常用设计策略、审美观念以及景观设计理论前沿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为日后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调整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现代景观设计,其核心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建筑规划三大块综合而成。在景观设计教育上来说应该改变各大院校的群雄逐鹿“三国格局”,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应当把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为园林、环艺、规划、建筑等整合基础之上的一种新专业。在教学目标中,结合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基础课程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衔接

目前我国高校的设计学科的教学大致都分为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实践课几部分。但是,我们目前高校基础课的开设与专业课的教学脱节现象尤为显著。

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创新思维发展与专业的基本功。大多数学生在这一阶段都达到了教学目标。在专业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然而在后期学生的设计方案大多数还是缺乏创意,有的甚至出现审美问题。因此,在后期的专业教学阶段,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前后贯通,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业得设置可以灵活多变,不要一味的与实际工程结合。

四、结语

景观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景观需要的重要基础,加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十分必要。景观艺术设计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从而逐步构建一个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对景观设计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0(3).

[2]张继之.对高等教育中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2009(3).

篇8

[前言]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悠久的区域园林传统和现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景观的发展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其历史上的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重视传统价值的同时,还要正视当前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不要盲目的地模仿过去。设计园林景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又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园林景观设计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据设计园林景观;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生态持续性,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二十多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尤其是环境问题。有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理念,只顾满足当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资源,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昔日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状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移动着,现在已被厚厚二氧化碳气体、沙尘所掩盖。人们置身在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下这种景观已经是过去。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应该认识到,大自然是有系统物质结构构成的。论文参考。协调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决不是一班问题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二、园林景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着眼于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培育,并把其注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共有性与差异性,整合两者在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中的理念。

第二,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化。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第三,积极发掘园林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论文参考。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是必然。反映到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我们要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的底蕴。同时,要吸收西方的异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常会产生强大的新的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异域文化中的精髓,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1、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园林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所有人都在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性、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关系

国家“十五”计划中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园林景观。

3、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在更大的领域内承担起改变生态系统的重任。

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风景园林师必须设计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设计:要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园林专业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中坚力量。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只有园林专业才最有能力实现保护地的宗旨,体现自然与文化精神。旅游地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是必不可少的。

高速公路、铁路系统,新开发区的规划等,都有园林专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3. 结论;园林专业设计人员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园林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园林专业设计应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放弃小农式园林设计,承担起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论文参考。目前和今后人们生存方式的变革导致了新环境的需求,它应该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良好结合。生存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革命。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篇9

景观建筑专业最早是由“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和查克利夫于19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这也是现代景观建筑学的鼻祖。当前,景观建筑学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没有成熟,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目前开设景观建筑的学院大多是艺术类院校,此专业往往与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相混淆,很难体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对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晰

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其课程定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有对课程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够保证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才能保证它能灵活在各专业的知识体系中,以促进景观建筑专业在我国的发展[1]。由于我国各类院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因此,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本身浓郁的艺术气息,就应该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加入相关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该专业的交叉性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但是这种综合型的课程定位虽然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的问题,各个课程之间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及不同倾向的权衡,使课程安排在设计的时候较为棘手,都对高等院校的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1.2 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

景观建筑专业教学一般有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部分经常出现脱节、独立的情况。首先,三个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所占比例没有协调好,导致过分注重某一个环节的教学,最终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失衡。如若是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则会导致学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若是过多地案例分析,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若是过分注重实践设计教学,就会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其次是三个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部分之间应该有机地结合而为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三部分的内容相互独立,没有必要的联系,无法做到层层紧扣。最后,课程设计缺乏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上,没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

1.3 高校办学条件不足

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需要以一定的硬件条件作为支持。第一,景观建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艺术类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之间进行交流、野外考察和游览体验[2]。第二,缺乏学科基础。部分高校的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学队伍的普遍素质不高,不能为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这也是由于景观建筑专业的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给教师的综合设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就会导致对案例的分析过于表层,没有结合实践经验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指导能力不够。

2 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教学的情况是:由于老年教师们致力于科研探讨,青年教师们致力于自我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各个过程中的产、学、研所分配的比例都是不同的,各有偏重,若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比例分配,就会分散教师的精力[3]。因此,合理的教学梯队配备,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自我晋升平台对于优势教学就很重要,对学科建设发展和基础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并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近年来,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的学生大多在美术、文学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但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浅,知识面不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素质。首先,通过一些整体概述型的课程使学生对经管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其次,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开拓创新,求思求变,抓住重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最后,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宜的环境。通过课外讲座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机会站上讲堂自我发挥,给予其充分的话语权,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

2.3 改善教学设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

景观建筑专业是环境艺术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应该积极探索景观建筑基础课的教学模式。首先,以专业基础课作为底蕴,使学生有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储备;其次以专业特色课程为牵引,带动学生的深化学习能力;再者,配合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与实践转换相辅相成。

当然,景观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的特质也要求我们有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和硬件设备,以支撑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的学习实践需求。

3 结语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课程,定位不明晰,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高校办学条件不良等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善教学措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等措施来提升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琳.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教育与执业模式――从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看建筑教育的实践环节[J].新建筑,2007,(2).

篇10

一、体验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体验学习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有学者认为,体验是指在真实情景中,人们与种种事物接触而产生的经验。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亲身体验有关专业环境,亲自参与各项业务活动,并经过自身反思、总结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人们把从自己体验中得到的学习方式看作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不但适合一般课程的学习,也特别适合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其原则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体验学习的环节

美国学者Kolb(1984)在关于体验学习的论述中提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即具体体验—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在新情景中检验概念。Jarvis(1995)通过实验验证了Kolb的观点。这些研究都显示,关于体验学习包括四个环节的观点,是体验学习的核心。完整的体验学习应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情景体验、反思概括、实践应用等环节。关于体验学习环节的观点被各类课程的教学所采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利用这个观点可以用来指导教师进行体验学习的教学设计,构建适合某种课程特征的教学模式。

2、课程内容情景化

传统教学方式把概念化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脱离具体真实业务的环境中学习,一般很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常反映“课堂学习不如实习”,就是这种“去情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直接负面后果。

知识不可能脱离真实的生产业务环境而孤立存在。学习只有与生产实践活动结合,才能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因此,体验学习论强调情景是体验学习的基础,是体验学习的必要条件。

为了创设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情景,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把概念性知识情景化,这种学习情境应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即应用情景保持足够的一致性,让学生在这种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了解知识的背景、产生兴趣、进行反思、生成对知识的领悟,从而获得体验。事实证明,经过体验学习,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学用结合,能较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3、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体验学习的核心特征,是指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应发挥的主动性、亲历性。因为主体只会对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事物产生体验,如果没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必然不会在学习中产生体验。传统的教学观习惯于灌输说教,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因而忽视了学生应有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学以致用。

为了发展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强调体验的亲历性,要给每个学生亲自体验的机会;三是鼓励学生进行有个人特色的创新性体验。

4、学生学习的互动性

传统的学习观忽视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体验学习的每个环节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争论和归纳总结,把促进教学互动作为实现有效体验教学的有力措施,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知识和思维精确化,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

1、基本思路的设计

对会计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以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力。

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学设计为几个阶段。主要思路是用汉语和英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内容以中国会计体系为主,国际会计为辅。针对学生开始用汉语教学为主,英语为辅,随着教学进展,逐步过渡到以英语教学为主,汉语为辅,条件具备时,也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

根据体验教学模式的原则构建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不是按会计常规体系来安排的,而是按实际会计业务流程来构建,这样设计的教学内容便于将会计知识情景化,为体验学习创设条件。

英语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单独进行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而是以会计专业的应用为主,与会计教学同步进行。例如提供全英语的会计课件、录像片、账务处理习题、案例和财务报表等,组织英语专业教学互动及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以上这些情景中学习实用的会计英语知识,获得用英语进行会计业务的能力。

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按体验学习“环节理论”来构建。教学时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式、交互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环境下用双语掌握从事会计业务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体验学习极为重视师生对学习目标的关注,因为这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集中注意力,使课堂行动、交流和教学评价都趋向一定的目标,从而提高体验教学效果。

会计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从职业要求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认为,通过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借助英语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成为懂专业又会英语的职业人才,即能用英语学习会计知识,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计业务操作,能用英语进行基本会计业务交流。学生如能达此目标,就能获得初步的职业能力,将大大拓宽就业门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设计

体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体验教学的四个环节的训练,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认知方式、个性特征不尽相同,他们的感悟和收获必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时不能采用同一种标准,而应该进行发展性评价,用不同的方式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的收获,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学习评价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和激励,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1、教学内容情景化

(1)英语场景录像。有业务背景的英语录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情景。在学习某种会计业务前,放一场相关录像,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业务情景,学生通过观察录像了解业务过程,为下一步通过实际操作并体验操作后果做准备。例如在学习筹资账务处理时,可以把银行相应业务作为业务背景,让学生在录像展示的情景中体验企业从银行贷款的筹资账务处理方法。又例如提供生产车间会计业务的录像,让学生以此为情景,体验产品制造账务处理方法。

(2)英语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在会计双语体验教学中,我们把英语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情景,作为学生体验学习的载体。但是应注意作为体验学习的英语案例,应尽量从真实业务中提炼,不能作过于简单的处理。

(3)英语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学习会计的做法是源于Robert N.Anthony的一本会计教材。他提供一种会计业务卡片,让学生回答问题、计算填空,在做中学习会计。我们认为这种形式的练习也是一种情景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会计的基本业务,通过自己反思、概括、总结得到会计知识,获取能力。

(4)角色扮演。为了训练学生用英语口语进行业务交流的能力,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让学生模仿不同的角色,进行英语口语业务交流。这种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实用的会计专业英语能力。

2、反思性学习

(1)反思性英语案例。案例不仅可以提供教学内容的情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例如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可以提供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案例,通过分析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总利润和总资产的影响,让学生自己通过反思自己总结出如何在复杂条件下正确选择折旧方法的规律。

(2)设置选择性英语练习。通过提供单选多选形式的英语会计练习,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

(3)英语专题讨论。设置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讨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选择合适的题目,按选题分为不同小组,学生先写出英语发言提纲,再用英语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观点,使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能力和英语口语交流方面都获得锻炼。

(4)英语小论文。对于英语程度较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就某些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就某些会计业务进行反思总结概括,写成英语小论文,用英语宣读,并接受质疑。

3、综合性的实践应用

这里所指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是指阶段性的或课程结束前的实践性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性实践应用教学平台具备真实性、综合性、全面性和研究性特点,这类平台一般可分为两类。

(1)综合性英语账务处理。提供综合性英语会计业务案例,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组织学生用英语宣读财务报告、质疑讨论。

(2)研究性小论文。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组织他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撰写英语会计小论文,并在适当的范围内宣读讨论。

四、结语

本文从高职教学的角度出发,概括了体验学习论的教学原则,为指导高职会计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从体验学习的四个环节出发,提出了基于体验学习论的会计双语教学的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和可操作性特点;其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面向职业需求的,以培养初步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具有情景化、反思性、互动性特征,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教与学关系方面作用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现教学场景,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评价采用具有鼓励性的发展性评价。

本文构建的这种教学模式深化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者将这种模式应用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通过学生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较好地获得了会计职业能力和会计英语职业能力。当然,本文提出的体验教学模式是初步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11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已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性,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①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③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①景观环境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划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已。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是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十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①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②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③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不同而已。

四、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至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时空形态布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①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因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②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③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篇1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事业的日益深入,全国各地的建筑学专业也在逐渐的壮大,建筑学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入与丰富。近几年,一座座有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都是建筑学进步的表现。人们对环境保护、增加绿化等科学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会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方面的要求特别严格,因此风景园林学渗透到了建筑学领域,使得我国的建筑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2.当前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

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筑与风景需要相互依赖,有风景的地方要有建筑,建筑需要有风景的衬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设计。因此,社会对具有建筑专业技能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院校开展了建筑学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但是,就目前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情况来说,并没有将风景园林学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由此看来,各个院校中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风景园林学重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的设计力量

大部分院校中普遍比较重视建筑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只重视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的外形景观,只将风景园林学作为建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甚至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学,但是,这样并没有遵循当今相对于建筑来说比较重视周围的风景、环境的现象。尽管有一些院校开设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课程,也只是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设计,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学和风景归化设计等方面开设课程,并没有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其看作是两门侧重点不同的学科,然而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是建筑既要有合理的、舒适的室内结构设计,还要有独特的室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景观园林设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建筑的需求。

2.2 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学的误解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3.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

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3.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4.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4.1 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4.2 合理选题,加强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必然很重要,但是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应用,也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应用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建筑专业风景园林中教育要加强学生实践的锻炼。设计的课题是学生进行实践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重要介质,因此,教师要反复斟酌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合理的实践项目既要符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又要切合实际。首先,项目要具有前瞻性,总结当前建筑的经验,避免现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实践项目的覆盖范围要广泛,提倡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于优点和不足要分别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琦,杨西阁,王昊,袁飞,王秀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6-48.

篇13

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教育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叶。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很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目前,高等院校从事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这些专业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教育的理解,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水平相差各异。城市规划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园林内容很少,真正涉及我国园林人才培养的只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教育指导思想落伍

我国园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一种是受传统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禁锢,过分强调诗情画意,亭台楼阁;另一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比如近年来很多地方盲目借鉴西方园林形式,不注重实用性。

风景园林应该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艺术,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来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应该从宏观控制,再到微观设计,而不是见缝插针的创造景观。同时,要加强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社会的普及知识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景观效果,或为了提高产值而大量求新,忽视实用性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效应。¨

(二)风景园林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

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多脱胎于园艺或观赏园艺专业,转为园林专业后,其课程体系大多是承袭了20世纪50-60年代北京林学院造园学科的课程体系,其后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广’度不够

现代园林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发展成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林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似乎更像一个学科群,现代园林学专业的核心是广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设计实践至少应该包括“狭义景观设计”、“大地景观设计”和“行为心理景观设计”三个层面。而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仅仅停留在“狭义景观设计”即景观感受层面,由于缺乏其他层面的设计实践,致使现有的园林专业口径过窄,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2.“深”度不足

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看上去比较注重纵深方向的研究,实际上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如增设规划类课程,多只介绍景区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而在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植物造景方面更多是注重形式美学,在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3.教学方式原始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园林领域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现有课程体系对此缺乏应有的估计和准备,唯一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只停留在将计算机作为表现工具的水平,远没有进入真正的辅助设计水平。美国哈佛的LA教育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利用信息技术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园林设计作辅助的相关课程,我们的教学方式呈现相对落后态势。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制图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

制图是园林教育重要的一环,包括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两个方面。手工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而计算机制图又是今后工作和从事复杂设计不可或缺的技能。所以,二者要并重。制图技能培训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每个环节,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制图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而已。

园林专业知识信息容量大,实践性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平面、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像CAD绘制平面或建模、用3DMAX渲染,用Photoshop环境合成、AuthorWare进行后期艺术合成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甚至有些教职员工对这些多媒体还不熟悉。

二、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哲学、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国际化

风景园林专业的国际化主要可以借鉴美国哈佛LA的教育作法。现代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日益综合的学科,它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将整个体系分为三大体系,即基本知识体系、理论修养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每个体系再设置若干相应课程(分门类、分层次)。

与国际接轨是指课程设置应完全把握现代园林的内涵,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主要增设以下方面的课程:

1.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

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已经扩大到整个大地资源,增设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是园林学科和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地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的规划。相关课程设置有:景观于区域规划水文学、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环境、景观生态专题、景观分析与评估、景观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行为心理景观规划方面课程

“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规划需要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层面的内容。这类课程有:户外游憩设计、游戏及娱乐规划、旅游策划规划、景观行为学、景观与文化专题等。

3.其他课程

理论修养类课程:建筑史、中国历史文化专题等;工程实践类:建筑技术、景观技术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CALD、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遥感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教育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当然,传统的园林创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比较适于小型私人园林的创造,不善于处理大片平地,不适于大面积的规划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没有这种本领,从秦汉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我们看见的仍然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和方法。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自然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科学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