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1

(三)微课程的使用评价:学习无处不在来自教育者和组织者智慧的“微课程”,因其短小精干、贴近生活、视角独特、深受欢迎。随着微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其使用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中。1.零碎时间的有效利用。微课程,更加适合于现代人对快餐式学习的需求。利用各种会前五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启发大家的思考,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选择,也是微课程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此外,利用等车时间学习、公园散步时间学习等等,可以充分满足社区教育“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要求。2.建立微课程生态系统。微课程的有效使用,必然与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在主题研究中对微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升华和完善。在相同的课程主题或类型下,开展微课程间的交流研讨,建立微课程的生态系统,集学习培训、研讨活动、交流互动于一体,让教师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

二、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管理

社区教育微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推广与应用上,结合当前社区教育课程管理的实际,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管理还需要做好资金、人员、平台等各方面的保障。

(一)建立机制,形成微课程开发的良好氛围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管理,首先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挥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统筹职能,协调微课程的研发部门、制作和平台构建等工作。为了适应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新形势,适应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对微课程的新需求,推动社区教育微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微课程等教学资源,微课程的管理部门应明确新时期微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用制度和政策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并将微课程建设成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紧密结合,为微课程的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

篇2

一、研究背景

1.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有待完善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欧洲,至今国内外均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英国学者DavidBuckingham提出:“媒介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2]我国学者张开认为:“媒介素养是人们通过教育手段应该掌握的一种体验媒体、解构媒体、分析媒介讯息和制作媒介制品的技能和素养。”[3]媒介素养教育,即促使个体具备这种素养的教育,其在1997年由卜卫系统地介绍入我国。在这近二十年间,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研究数量——伴随媒介影响力的深入,相关研究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如表1);第二,研究内容——涉及概念界定、内容建构、施行原则、推行意义、问题反思、发展趋向等;第三,研究方法——既有理论思辨研究,又有实证调查研究;第四,研究思路——既有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又有对本土化理论构建与实施的思考;第五,研究视域——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初步体现跨学科视域的聚焦与融合;第六,研究对象——笔者通过整理2001年至今的460余篇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期刊论文的主题,发现研究关注对象的多样化(如表2),特别是对于学生受众的研究,涵盖了“学前儿童”、“中小学生”、“青少年”、“高中生”、“独立学院学生”、“研究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英语专业学生”、“高职学生”、“军校学员”、“医学院学生”、“公安院校学生”等众多视角;第七,研究风格——选取的切入口较具体,贴近时代生活与研究热点;第八,研究呈现“不均衡态”——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关注“受众”较多,特别关注“大学生”与“青少年”群体。有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远多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即有关研究中具体到学校教育角度的较少,反映出研究“泛而不深”的特点;研究的地域差异较明显,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等。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开展起来。

表1 2001—2012年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期刊论文数量统计

数据来源: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表2 2001年以来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期刊论文的关注对象类型统计

2.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开展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不仅是完善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大众传媒正在快速发展,甚至已成为国民经济第四支柱产业。”[4]而与之不相协调的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缺位。特别是在媒介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由于这种教育的“缺位”,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接触”媒介时,为其成长埋下隐忧——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对媒介的认识、理解与运用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如下图);因“媒介问题”而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增多等。学校对于中小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中小学学校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性、持续性、强制性、制度化等特征,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学者就“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展开了研究。

图 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电脑功能

数据来源:上海团市委、市少工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于2004年11-12月所开展的“上海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

二、研究内容

1.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方面更为匮乏。因此,我国当前的研究仍在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媒介特点

媒介的形象化、娱乐化、商业化,同质化等特点[5],使青少年在面对媒介及信息时遭遇新的挑战。

(2)媒介接触状况

戴怡平提出:“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效果是累积的,青少年的媒介接触影响其观念和行为的形成。”[6]当前中小学生接触媒介,特别是接触新媒介的人数、渠道、频率等均明显增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7年7月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1.62亿网民当中,青少年学生比重已达35.8%。

(3)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中小学生所处的心理时期是复杂的,表现为:他们的社会性与主体性意识逐渐增强,但自制力欠缺,易受影响而盲信盲从;思想活跃、敏感,好奇心强;易偏激、冲动,产生逆反心理等。

(4)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当前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存在问题,表现为:在思辨层面,对媒介信息缺少辨别能力及主体性批判意识,进而导致非理性认知及行为;在技术层面,片面使用媒介的娱乐化功能,沉迷于“追星”与“网络虚拟世界”,而利用媒介获取、加工、创造、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

(5)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英国政府认为:“如果媒介素养教育能够与学生的基础教育正确结合,就能对他们成年后的‘公民性’产生巨大的有利影响。”[7]美国社会学者英格尔斯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大众传媒接触与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相关,而人的心理素质或人格力量是国家获得现代化的基础。[8]现代社会在科技发展、媒介全球化与市场化的综合影响下,出现了去中心化、意义碎片化、商业利益化的传播浪潮。因此,现代社会中的中小学生更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以促成自己现代公民身份的转变。

(6)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伴随教育研究的深入,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真正作用不是让学生认识媒介并运用媒介,而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主体自身及主体间的多向度理解,体验视域交融的生命质感与美感,进而收获全面而丰富的生命内涵。

2.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整体上仍处于准备阶段。尽管一些中小学作出了积极尝试,但是影响尚未扩大。主要问题有:重视程度不够——迫于升学考试压力或受限于眼界;概念界定不明——例如,将“媒介素养”等同于“信息技术素养”等,而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其实施方向;具体规范缺失——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仍未建立规范;机制保障欠缺——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的媒介素养评估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教育资源匮乏——必要教学设备等硬件资源与专业师资、课程教材等软件资源配置亟待完成;师资培养不足——教师在职培训与师范生教育缺少系统性;社会协力薄弱——缺少相关社会力量的配合,较之于国外媒介素养教育中社会团体及社区所发挥的显著作用,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显得力量单薄。

3.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1)宏观层面——引导与支持

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颁布相应的教育政策,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体系,从法律与制度的层面对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予以保障。具体来说,应引导传媒产业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媒介环境的监督,从而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推行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应提供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施行的宏观框架,建立媒介素养考核评估机制,支持完善相关资源配置,从而为其推行构建适宜的内部环境。

(2)中观层面——指导与辅助

①高校:应在研究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有益经验的同时,研究其本土化推行路径;积极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优质资源与理论指导。

②社会组织: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建设应加强[9],不仅调动媒介机构的力量,还应成立专门的媒介素养培训与教育组织,以辅助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开展。

③社区:应成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补充。在我国,社区在媒介素养教育推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甚微。伴随新媒体的出现,有学者还提出通过“实际社区方式”与“虚拟社区方式”共同推进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10],富有启发意义。

④中小学学校:是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推行的主要场所。应加强与高校、社会组织、社区等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在职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体系;开发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将教师与学生的媒介素养测评纳入到已有考核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媒介素养拓展平台,如,鼓励其参与校园广播台、校报、微博及网站管理等工作。

(3)微观层面——转变与交往

在“参与式文化”与“后喻文化”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时,应以真正理解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为前提,采取超越“保护主义”的态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往而非单纯的说教来实现,关注学生主体性反思意识及互识、共识的理解精神的生成。与此相关,周大勇提出青少年自主建构媒介识读体系的四个步骤:“知晓—分析—反思—行动”[11],对中小学教师具有启示意义。

4.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设计

卜卫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讯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即可概括为媒介的“认识”与“运用”两个层面。[12]戴怡平认为其包含五个方面:媒介结构;媒介类型;媒介技术;媒介语言;媒介受众。[13]张新明等认为其包含三个方面:媒介知识、媒介信息认知能力、媒介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14]关于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讨论,还未具体到中小学层面,但均可体现教育内容对“媒介”本身的超越。

5.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建设

(1)独立模式

宫淑红认为:“随着媒介消费的日益增加,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趋势也日益明显。”[15]张开等认为:“在小学阶段,媒介素养可以独立课程的姿态加入小学课程体系,这样既能达到小学阶段教学互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分辨力和综合素质,又能达到丰富小学生生活和减负的目的。”[16]有学者提出:“媒介素质教育的所有目标只有在将其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时才能有实现的保障。”[17]在该模式下,还可讨论课程类别,如主修、选修、辅修等。

(2)融合模式

有学者认为,就我国实际而言,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更适合融合在国家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推行。陶营田提出:“国家新课程标准中的小学的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中已经包含有媒介素养的成分。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18]已有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所作出的研究——李海源谈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李凤芹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也有学者探讨媒介素养教育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3)渗透模式

有学者认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可通过“隐性课程”渗透实现或是融合在具体的活动中展开。例如,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报社等。

6.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进模式

一是“网络型”,即由下而上自发推进;二是“纵向型”,即由上而下指引推进;三是“放射型”,即主要由个别机构推进,而后逐渐在中小学中推广。目前,“纵向型”模式得到较多学者认可。即应将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指导中小学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越性,上下协力承担此教育重任。

7.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享有媒介自由的同时,不为这种“自由”所奴役;促成教育的理解性[19]——由师生主体间理解发展到主体与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由人对媒介的理解拓展到人与媒介的交融与共生;促成社会的和谐——在社会参与中享有理性的自由与自由的理性。

三、研究不足

我国就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表现为相关论文、专著、论坛会议、调查项目、研究机构等的出现。例如,中青网开设“媒介课堂”专栏;“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召开;深圳举办“媒介素养进百校”系列培训讲座;上海成立首个媒介素质“青少年教育基地”;张洁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团队与黑芝麻胡同小学展开合作;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中心在长春市四五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等。

但整体上看,相关研究亦存在不足:起步晚,数量少,反映关注度较低;论述西方相关概况的理论研究较多,针对我国实际的实证研究较少;感性认识较多,批判性理论论证较少;热衷于关注新兴媒介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忽视对传统媒介影响力的研究等。

四、研究趋势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应在进一步明晰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开展,以全面理解媒介素养教育为前提,其中包括正确对待媒介的发展趋势。鉴于其重要性与迫切性,相关研究可能呈现出数量上增长的趋势;并应增加更多的实证调查研究;伴随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应逐渐转向重视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推行路径的构建;日后的相关研究会愈发体现出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与优势,特别是心理学,其可能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开辟出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范龙.“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人媒交互与共生[J].国际新闻界,2011.7.

[2]蔡帼芬等.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7][16]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军林等.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5][6][13]戴怡平.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J].青年探索,2001.3.

[8][17]李琨.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3.5.

[9]刘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

[10]白传之,闫欢.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11]周大勇.在信息解构中确立主体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法与步骤的探究.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12-7—9.

[12]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1.

[14]张新明,朱祖林,王振.我国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M].中国电化教育,2006.6.

篇3

西南大学是国家“985、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留学生,迄今已有60余年留学生教育历史。每年有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经过近年来不断摸索和创新,留学生教育工作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有本院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对留学生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初见成效。

1 全方位融合校园和城市人文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1 协同校园及其周边城市环境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是世界上最具竞争潜质的国际大都市之一。重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美食蜚声中外,是著名的山城。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为我校的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留学生学习生活外部环境。校园基础设施文化实施建设不断加强,让留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生活、学习中。组织留学生进社区活动,让留学生走进当地社区、学校,让民众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与民众近距离地接触,举办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校企协同共创我校留学生教育新模式。让留学生自愿深入学校和社区进行社区服务,积极开展汉语与英语教学活动,促进留学生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和社区。同时在市民中普及一些基本文化知识,以增进对各国文化的了解。留学生会将他们对中国、重庆、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印象带到世界各地,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对外形象。

1.2 重视生活和教学环境改善

由于留学生均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形态、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均不尽相同。我校特别重视加强教学环境和生活实施建设,重视留学生的适应性,更快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对留学生教学管理主要侧重于为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尊重留学生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同时也尽可能地为留学生创造接触东道国的机会,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贴近与中国学生相似的管理模式。学生宿舍是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地方,也是培养留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的实践课堂。把留学生宿舍建成社会化服务公寓,让留学生们生活在舒适育人环境中。①②对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国际友人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后勤社会化服务系统。拥有现代化留学生综合大楼和留学生公寓,配备数字化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同声传译室、阅览室、公共计算机室、中华文化体验室、中华才艺学习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留学生公寓有公共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了更近距离学习体验中国文化,留学生既可入住留学生公寓,还可以申请选择与中国同学同吃住,或去校内教职工家庭、校园附近居民家庭寄宿等。

2 规范化教学管理

2.1 严把招生质量关

留学生工作的起始环节就是招生,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能力也不同。把握好招收留学生的各个环节,全面综合考察留学生的基本素质,挑选有扎实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学生,来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留学生。招生对象为:热爱汉语语言文化和中国风土人情,自愿从事中外友好交往和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汉语语言交流及表达能力达到相应水平,身体健康的外籍人士。设置专业有: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外国研究生;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国学生;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2.2 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是留学生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因留学生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集体,个体之间存在有差异。在学校教学管理与留学生教学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要正确把握好管理的原则和尺度。建立留学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督促留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等。②③在考试方面采用多样化的考查方式,如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撰写论文等方式。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及课程设置来督促学生学习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强化培养目标及要求,如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要求为了解中华文化,掌握汉语言文化教学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汉语教学技能。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学习年限为两年。课程设置:以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与中外文化融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另外还完善留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调查毕业去向及从事行业情况等。

2.3 严肃教学纪律

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对于初来的留学生,对语言文化、学习环境等方面。还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及时掌握留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入学时教育时重点放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纪律教育。对留学生进行学分制教育,明确学籍管理规定。使留学生遵守教学管理纪律,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规范留学生的学习行为,学到更多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④⑤使留学生正确认识教学纪律,尊重教学纪律。让留学生明白遵守教学纪律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对经常上课迟到、旷课、缺考的学生,以教育引导为主。对屡教不改的留学生,要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大胆管理,维护教学纪律的严肃性。要授予学位是留学生,在审核学位授予条件时,坚持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规定。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力量,搞好留学生的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质提出高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就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⑤⑥我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人,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70%~80%,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50%~60%。同时学院还聘用国内外资深语言教学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承担教学及相关指导工作。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的教师要求要有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技巧,才能与留学生很好地进行交流,才能克服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制定并实行一系列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措施。如必须要有出国经历的教师,并且可撰写英语论文才有资格给留学生上课。邀请外籍教师为本院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培训,定期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学习英语,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院严格执行首次任课教师试讲及集体备课制度,坚持集体备课及试讲制度。只有在试讲合格后才能给留学生讲课。明确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对授课教师进行定期考评。同时定期指派教师出国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理念,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3.2 精选课程设置

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国际汉语语言文化教育的教师职业需求,紧紧围绕汉语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形成以学位核心课程为主导,实践训练课程为重点,拓展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⑥⑦以母语是非汉语的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毕业)学历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应用型汉语人才为基本原则,以汉语语言文化课程为主干课程,以中国文学、历史、艺术等为辅助课程,务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中国社会与文化常识,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备熟练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的能力。近年来,学院依托西南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色。除为汉语专业留学生开设有关课程,还为全校其他各专业来华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历史、文化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国商务、书法、绘画、剪纸、舞蹈、民乐欣赏与实践、烹饪、中国武术等十余门选修课程。

3.3 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条件,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专业结构,结合文化特点和教育优势,逐步改革和设置一些适合留学生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进一步探索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只要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培养的留学生才具有国际竞争力。⑦⑧如留学生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熟练运用汉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能具备较高水平的汉语能力和跨文化汉语交际能力;熟悉中国社会与文化常识;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潜能。标准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管理,采用弹性修业年限,留学生可在3~6年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达到相关要求,准予毕业,毕业时均为4年制本科。总学分145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127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讲座及毕业设计8学分。

3.4 教学活动灵活多样

我校及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尽快让初来华留学生适应新环境。针对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根据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等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创办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发展学院每年都举办国际文化节、中华才艺大赛、万圣节、圣诞节、泰国泼水节、汉语之星比赛、中秋晚会、新年晚会等活动,让各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道,在其乐融融的多元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同时也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根据留学生专业特长和个人爱好推荐参加本校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学院积极拓展与国外/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已经在亚洲、欧洲设立了多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了“1+2+1”“1+1+2”商务汉语本科联合培养项目、“2+2+1”“1+3”汉语教育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教育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同时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中小学教育局及有关教育中介机构长期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短期访学项目和量身定制的特色冬、夏令营游学项目。

*通讯作者:靳玉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HBA090024)

注释

① 王勇辉,管一凡.湖北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31(3):100-104.

② 黄雪宁,张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留学生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159(2):69-70.

③ 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191(3):73-77.

④ 姜苏华,马艳妮,胡乃麟.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与管理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3(2):131-133.

⑤ 詹静.留学生对大学教师的教学促进[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4):78-80.

篇4

(一)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引入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优势,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联动机制,形成层级递进的一套完整的“慕课&微课”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建设服务专业培养要求专业限选课程各专业要根据性质的不同,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医药类专业着重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管理类专业侧重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学校在管理学院搭建创业教育与实训体系平台,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使用了知识互动、评估、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竞争对抗等各种培训教育领域最新手段与技术,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该模块包括认知创业应用、创业能力评估、商业模式应用、政策达人应用、案例达人应用五个子模块。(三)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拓展板块充分利用学校管理学院师资和已经购置的“尔雅通识课平台”,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充实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培养创业者解决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建设“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板块”,使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修相关课程,获得相关知识,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探索以任选课方式推行专业学术社团、实行科研课题开放等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课程,并邀请我校主管教学校长、主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主管大学生创新创业具体落实工作的团委书记、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等作为主讲人,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的方法、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剖析以及我国、我校创新创业管理制度等多角度为我校学生阐释创新创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我校对学生分阶段地进行创新创业引导,现已开设必修课3门,选修课4门,累计授课160学时,修习课程学生48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分阶段、多渠道、点面结合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广泛

(一)思维启蒙平台。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整合院校两级资源,促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成果的不断涌现,启动了“天中科技杯”学术节。学术节开展期间,我校先后组织了“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天中大讲堂”、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专题讲座、科技创新基金等相关活动,人文知识竞赛、校园微视频大赛等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各学院围绕“天中科技杯”学术节主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别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月活动。(二)校、市、国家三级大创平台。学校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有余力,有兴趣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创造自主主持项目的机会,搭建校、市、国家三级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五届校级创新基金共资助了286个项目,共立项国家级项目52项,天津市级项目63项。通过校、市、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驱动,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继续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三)专业能力培优平台。依托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训教学中心,不断强化中医学类学生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护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形成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为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积极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培优平台,通过培训、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创新创业及专业能力培养。发挥各类大学生专业能力竞赛、天津市创新创业奖学金评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校级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创新创业,实现赛事育人功效。(四)创业孵化实践平台。我校“天梦”众创空间坚持“服务与指导”双项并举,是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学校为已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资源,发挥流动工位的作用,提供办公、培训、考核、洽谈等指导和服务。积极通过“”网站,以及“天中就创业”“天中SC-DA”“创客在天中”“众创空间团队”等微信平台、QQ群,定期创业政策推广、创业活动分享、创业资源整合等信息。将优秀创业团队的事迹推荐到《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天津广播电台生活频道《创业者说》栏目及“北方网”“滨海高新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报道。以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班,讲解国家、天津市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传授创业的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近300人参加并取得了创业培训证书。举办网络模拟经营公司实训课、“大学生创业———路在何方”等专题培训辅导等培训辅导、实训实践类讲座。依托“天梦”众创空间,依托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实验实训基地资源等突出专业服务特色,为学生提供创业成果转化的有效服务,打造了“岐承”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优秀学生项目成果转化。2014级硕士研究生邓忆伏创建的“恒益堂”,将中医药专业特长与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对接。2012级本科生马亚乐相继注册成立了“天津绿印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绿印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在天津市、吉林省等20余所高校校区开设直营和加盟分店。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初步建成

(一)师资队伍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学校要选任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干部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以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学术带头人为主。此外各学院至少要有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聘请了校内外导师、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专家为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邀请智联招聘经理、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特邀嘉宾,福能集团CEO等企业负责人为创业企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导航。初步建成稳定的、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以及联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绩效考核。为激发教师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通过选送外出或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党政干部、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情况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鼓励在职教师兼职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教师年底绩效考核以及教学综合测评结果参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或创新研究等成果,并将教学综合测评结果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联动。对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予以认可,能够量化的工作,纳入教师教学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无法量化的工作,作为年度奖励性绩效评定依据之一。

五、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渐浓郁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与机制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宣传载体的建设,做好政策引导和创业交流的平台建设。建立“创客在天中”创业交流QQ群、“天中创客微部落”创业交流微信群和校团委官方微信,并依托校园网开辟大学生创业专栏,及时向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并且引导大家交流创业想法,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帮助我校大学生提升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市场,提高创业能力,促进我校学生创成业、创好业。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邀请企业兼职导师来院做讲座,为学生开拓创业视野。积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定期举行讲座、论坛、见面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二)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重点扶持,旨在通过社团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创新。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医疗法进社区”等一些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并将创新创业实践结果进一步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施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四个一”工程(即一次活动、一次研讨会、一次评比、一次展示)。注重典型宣传效果,涌现出多项典型项目,如:我校岐黄学子的公益青春暨天津中医药大学医览华夏———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进行公益创业,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中医药文化。撰写《品成语学中医》书稿,编写《四季之味》儿童药膳植物绘本等。项目组利用网站、“医览杏林”微信公众号,普及有关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名家故事等。同时,开展面向儿童、留学生、社区民众的宣讲活动,反响热烈。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逐年递增,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2],天津中医药大学要建成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势必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这条道路上稳扎稳打,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据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使得更多的创新人才孕育而生。[3]

作者:李增艳 阚湘苓 李佳恒 王帅英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15.

篇5

近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未来10年幼儿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幼儿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诸多措施。例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但是,从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入园难、入学率等方面,还是式的命令式的宣言,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来平衡幼儿教育的发展。政府总是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却忽略了社会如何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是执行者,往往把教育理论、信仰、观念进行实体化建构———贯彻落实。把所谓“顶层设计”向下落实到实践;把崇尚唯理性、崇尚根据说、信仰、经验等等综合实体扩展至幼儿园微观环境、幼儿个体、教师个体的自由教育情境时,原有的生态和结果必将遭到破坏。

2.家庭层面的功利需求

现在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极其重视幼儿教育,普遍把幼儿教育拔高,把幼儿教育理解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比如唱歌、演讲、跳舞、绘画、下棋、讲故事、认识汉字、认识英语单词、认识数字并会计算、会弹钢琴、读古书经典、习武等等五花八门的内容。林林总总的内容也在各种培训班、民办幼儿园中大行其道,成了他们招生的资本和竞争优势。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资本和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潜在标准。此种功利逻辑本质上是忽视幼儿生命成长的存在,忽略幼儿生命和生活体验的存在,是违背自由生长逻辑的。

3.幼儿园研究与教学的“泛技术性”崇拜

不可否认,幼儿教育科学化大大推进了教育理性化进程,目前幼儿教育科学化已经成为发展共识。但是科学化的前提是把幼儿对象化,即把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不是主体,所以幼儿研究和整个教育方式中都采用疏远幼儿的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不关心人的,特别是对处于整体性中活生生的人性,它是不关心的。”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教育是一种进步运动,历时性向未来推展,今天的教育现实是教育史长河中的最高阶段,并且还会向未来发展,它始终处于永不停息地向前流变过程中。我们所坚持与固守的教育观是极端的信奉唯理主义建构论的观念,认为教育、人的发展都是被另外的“前者”“家长”“专家”设计的结果。有学者指出“一些科学化的教育论文只看见各种推演的公式和符号,貌似深奥复杂,但说的是浅显道理甚至是常识,论文干瘪瘪的,没有液汁;教育论文本就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思想和情感的。”

4.幼儿道德教育外在物理化推演

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幼儿道德教育不是从儿童内部品质出发,不是内涵化了的个人品质和人文素养,而是外在的社会交往规约。把道德理解为伦理,是一种外在的一条条约束的规则,毫无生机和活泼性。遵守道德是一个物理过程———按规矩办,而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当远离了人群和惩罚,道德问题就集中爆发出来了。从儿童的天性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未见过的善良、纯洁、无邪与朴实,就“像一颗散落的种子,远离人类的尘世。”而理性指的仅仅是使外部原则在人内心内化,并以之来修改自我的一套行使控制功能的“操作原则”。理性的这种规制功效保证了“好孩子”的形成,“好孩子”也发挥着理性的这种宰制功效。

二、反诗意化之缘由

教育经历了混沌的自然发展———理性的现代化建构———后现代的逆袭三个阶段。混沌自然发展阶段不知道需要什么教育;理性现代化建构阶段则顶层设计、强势推进、目标明确;后现代逆袭阶段否定宏大,解构整体,回归自然进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教育一般跟随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教育现代化正处于方兴未艾的疯狂阶段,幼儿教育,具有显著的数字刷新、宏远规划、顶层设计、技术崇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强力控制等特征。诗意化教育的提出,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也不可能成为主流观点。显然,幼儿教育的反诗意化问题究其本质而言一定是现代性文明方式的结果。幼儿教育诗意缺乏在于幼儿教师的诗意、浪漫化情感的抑制。

1.专业的社会压制

教师的权威性即职业的专业性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专业知识、专业自、专业伦理三个因素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然而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知识严重被学科知识所贬抑,许多人都认为教师知识足够丰富就可以了,至于以缄默知识为主体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可以忽略的。二是我国学校基本实行科层管理,行政决定一切,教师普遍无专业自,无法按自己的方式教学,领导要求怎么教学就怎么教学,教学规范是外推式的,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执教。三是教师伦理不是教师实践智慧和个人品质的外展,而是社会外在的、舆论式强迫的一道道规则和命令组合系统,从而使教师陷入了伦理困境。教师的专业得不到顺利发展就会产生职业不自信,从而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也逐渐脱离健康成长的轨道,甚至对自我生命轻视,致使教师自我潜在的职业忧患意识呈现出现实生命沉沦、疲倦、烦恼状态。这些问题在幼儿教师中更为突出,幼儿教师地位低、职称晋升难、待遇低、学历低、男性少、队伍不稳定等特点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专业资质得不到保证和缺乏专业性权利,专业实践常常遭遇外部行政命令、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干预。比如行政部门经常要求幼儿教师要承担大量烦琐的记载、摘抄、报告等文字工作,配合完成对外的招生宣传和收费任务,有的幼儿教师时常被抽调去参加政府组织的舞蹈、唱歌比赛,甚至被抽调去行政部门搞接待等活动;也有家长建议在幼儿园安装监控设备以监视教师行动;很多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幼儿教师似乎是谁都可以去做的职业,专业性得不到认可。

2.行业的标准规制

(1)幼儿教师培养目标标准化。

一是着眼国家长远的教育功能和人才培育要求;二是以幼儿自身条件为基准的身体发展;三是解决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引领品德发展;四是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促进其认知发展。

(2)幼儿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化。

一是懂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把握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是能够观察幼儿行为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四是具有和幼儿互动沟通的知识与能力;五是具有设计幼儿教育环境刺激的社会能力;六是具有与社会尤其是家长、教育主管领导的沟通能力;七是组织和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园本课程、潜在课程的能力。

(3)幼儿教师教学行为标准化。

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规范实施,如现代性典型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告诫师范教育一样:“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3.思维的形式化限制

有关幼儿教育的研究,必须深刻认识幼儿,深入研究幼儿,才可能做出专业的判断,才可能教育好儿童。儿童发展所受的相关刺激的制约因素、必须进行微观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做出量和质的结论。这是目前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最为重视也是学术研究最为迫切的需要。认知方法(是什么,内涵与外延)———理解方法(历史、背景和意义)———应用方法(定义域与技巧)———研究方法(根据与改进),从而形成一条准科学的思维路径。从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上看,教育研究有文学性与科学性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当下,由于科学性表达过于追求理性思辨或实证说明,忽视了人的个体生活体验,日益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怀疑,也直接导致教育研究出现了一种以叙事研究为代表的文学性表达,它试图挣脱教育学的概念框架与理论谱系的束缚,直接把教育研究指向教育活动的现场与个体的切身体验。有关幼儿教学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更加规范工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建立标准化反思系统,软件化运行,填表式嵌入和拓展,做到可评估、可参阅、可借鉴、可促进。

三、回归诗意化特质

新世纪以来,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整个教育界都意识到了寻求境域性、真实体验感的重大意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品德教育等学科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以统计概率论为基础的追求宏大规律性的教育科学化情结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基础教育界,在教育理念、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也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运动。一些幼儿教育者尝试使用叙事、日记、随笔、版画、漫画、微片等情感丰润的方式来诗意化幼儿教育。以某些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为个案的情景式问题呈现,境遇式教育遭遇,更加凸显了微弱的个体的现实教育境况。从在台上的宏大理论的宣讲到进入幼儿园、进入课堂、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去考察幼儿的生活路径和聆听他们的生命述说,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分担他们的痛苦的学术和教育理路不断清晰。但是这种后现代哲学指引下的研究和教育方式,仍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还缺乏自觉性,常被那些宣扬宏大理论的专家斥责为“小儿科”“非主流”。笔者认为要走出现代性教育科学化藩篱,使诗意化幼儿教育成为一种教师自觉。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必须从生命、人性的高度再认识儿童以及反思与解构当下幼儿教育研究、教学、管理范式。

1.再认识儿童———诗意存在的继续

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并且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长期所关注的焦点。我们这里提出的对儿童再认识,显然不是科学规律、心理发展层面的认识,而是哲学意蕴上的“幼儿存在”精神指向和生命意义的再认识。幼儿不是一个抽象的、现成的、给定的实在,而是一个变动的、开放的、发展的、可能性、延展性个体。在各种活动中,体现自己的性格、情绪、认知和意志,表现出独特的气质特征。各种心理指数的发展,既面向活动本身,又最终体现一种终极的生命意义。幼儿教师、家长、各种幼儿教育组织和管理部门,对儿童的认识是一种“外在式”的推定、估计。对儿童的认识离开了儿童自身,离开了他们神秘的心灵家园,此种认识不是本真的,是一种“评价”。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儿童总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构世界与自我之间的生动联系,不断地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想象,以丰盈年少个体生命内涵的基本路径。儿童与自然的交往中的游戏与劳作以及对自然事物的想象,构成一个人与自然之亲缘性的原型,开启个人通往自然之生命向度;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游戏与交往构成个人与他人交往之原型,儿童时期与人交往的丰富性奠定一个人向他人敞开的生命之维;儿童时期的童谣、故事、阅读、民俗、仪式等具有文化意味的生命体验,构成一个人向历史与文化世界开启的生命原型。”

2.“后常规”———幼儿教育“前范式”解

库恩与波普对“范式”都有深入的研究,是对科学研究本身理性化的启蒙与反思。科学、理性、形式逻辑、数学演绎确实是现代文明的精髓,用“理性”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盈。科学、理性的威力得以完全呈现和推进,依靠的是科学研究者即“学术共同体”缄默的“范式”承认,一旦范式稳定存在便成了“常规”。当然,范式、常规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在组织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就幼儿教育而言,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教育方法、管理组织、研究设计基本上都概念化、模式化了,有着清晰的操作流程即“常规”。范式是“学术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等潜在承认的,即同行默认。但是,常规遭遇了“诗意”的困境,一切常规化,诗意便荡然无存。库恩的范式理论使人们研究和管理模式化,思维清晰化,评价标准化,找出了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术大生产、组织大发展、圈内的沟通交流从而有了可能。但是,对非专业人士、圈外人士、跨界人士、艺术人士、浪漫主义者、创作者、灵魂存在者、原本主义者却是巨大的桎梏。“后常规”的概念是英国科学与社会联合会主席拉维兹博士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他说:“科学共同体不像库恩描写的那样平静、单调,‘常规’对跨界成员来说缺乏规范性的力量。”“后常规”在于破解前范式的习惯势力、固定结构和关系。用无序、混沌、模糊、灵感、顿悟、感觉、直觉、创生来获得科学研究和管理的新思维和新力量。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将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以教育局提出的“五个突出”为切入点,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寻求科学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为重点,以夯实教科研基础、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为手段,进一步转观念、强内涵、促发展,以创建省“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开创我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合理规划,统筹资源,为下学期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努力改善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发展合格园,以一套中心园与村园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在严格实行《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基础上,力争巩固三年入园率为98%的基础上,学前教育继续向0——3岁年龄段延伸。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与策略,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跨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渠道、多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练习的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发展和提高。

5、加强课程审议,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课程园本化建设,

着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布局,整合幼教资源

针对中心幼儿园生源的不断充足,而现有园舍无法拓展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争取市教育局、镇党委的大力支持,调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撤并近端村幼儿班,及时递交申请报告,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集聚幼教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安全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

___幼儿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江浙临界地带。本学期我们将积极争取当地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建合格园一所,着实推进村级幼儿班的撤并工作,全面改善我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幼儿教育步入统一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二)、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在横向上,依托社区,定期研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形成家庭、幼儿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定期组织0—3岁的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面向0—3岁儿童家长开放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工作,传输亲子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质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五爱”教育,即:爱国、爱岗、爱园、爱生、爱已。特别关注新上岗教师的教育与引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教职工努力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我们继续发扬优良的团队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本学期继续实行家长问卷,不断规范师德行为。

2、强化反思与研究,倡导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育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1、3、5”行动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笔记与教育论文,期末以评比的形式挖掘优质价值。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发挥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对骨干教师的过程管理,通过上课、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力。本学期将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a级优质课评比,不但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园本教科研,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本学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立足本园特点,以园本教科研为平台,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

1、教研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教师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基本功比赛,使教研工作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多种教研模式创新教研活动,准确把握各年龄段的目标,杜绝一切“作秀”的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结合评比,把“备课—听课—说课—议课—”一体化,把活生生的教学现场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诊断、评价与质疑,找出开展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并且共同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用理论来诠释我们的教育行为,使评优的过程成为培训教师的过程。

2、继续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基于自制玩具的幼儿多元智能的行动策略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常规管理,以自制玩具的环保教育途径为切入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重视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多元素质的发展。做好经验的总结,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张扬科研兴园的理念。本学期我们将充分作好“十一五”结题工作,以丰硕的成果开启本园特色亮丽的风景线。

(五)落实班级精致化管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持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加强对贯彻落实制度的检查和督促,平时考核与期末评比进行挂钩。经常深入第一线,观摩活动,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探讨,注重互帮互学与引导。本学期重点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优化,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班级管理的意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六)密切家园联系,形成幼儿教育合力

我园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好家委会作用。通过各班家长园地、幼儿园网页、幼儿园家教宣传橱窗、半日活动开放、家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了解,优化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效果。不断丰富幼儿园网页内容,及时报道幼儿园动态。班级网页要及时反馈本班动态、重大活动、幼儿发展等情况。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

(七)后勤保障,促进幼儿健康协调发展

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将严格执行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制定合理的幼儿生活制度,认真做好各类台帐,切实做好晨检工作。

2、做好各项安全工作。落实精致化安全管理,健全机制,强化防范,把安全工作做到位。门卫人员严格把好园门关,做好来园登记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把好食堂卫生关,按照卫生要求规范操作,严防食物中毒。

(八)发挥示范功能,带动整体发展

发挥示范效应,注重对外辐射是示范园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更要向本镇村幼师传输幼教新信息、新方法,因此本学期除组织村幼师业务培训外,还要组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观摩、指导环境创设,并积极开展业务竞赛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幼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要继续开展姐妹园结对活动,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双方真诚合作,共同促进。

新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

一、以教师成长为本,继续做好师徒结对工作,融合新老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力量,打造有执行力,共同成长的教师队伍。

1、新入职教师:

新学期新聘教师4名,全部是有7年以上经验的教师,有两位来自省一级幼儿园,两位有艺术专长。我们需要在8月份让他们尽快熟悉我园的管理流程,课程设置特点,熟悉同事、幼儿和家长情况,在开学后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在8月份完成所有入职培训,开通各类渠道让他们尽快融入我们幼儿园。

各位管理人员和配班老师要做好接待、合同签订、培训、工作交接、交流沟通工作,给新教师创建一个宽松、友好、温馨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岗位安排上,根据新聘教师的能力、个性特点、专长配置相关岗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2、现在职教师:

结合园部学年考核和个人的自评,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班级管理情况进行评估、评比,对优秀教师进行岗位工资调整,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管理人员要对骨干教师的短板部分进行评析,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对优势部分也要进行总结汇总,形成经验学习材料,大家取长补短。

3、管理人员:

做好总结,分析内外部形势和我园的人员年龄和专业

结构以及人员流动性预测,制定保教、后勤工作的详细工作计划。要可执行性、实效性、有重点的进行工作部署。要绝对避免老师在穷于应付,以实实在在能帮助、指导老师成长为基点,特别是教研活动,要克服针对性不强的毛病,减少量次,提高水准。

二、以精心、精细为抓手,让幼儿获得高品质的保教服务。

1、新入学幼儿:

做好8月份的亲子班工作,采取分批分时段的方式,

加强与幼儿和家长的接触和沟通,消除幼儿分离焦虑,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对新生和插班生要做好幼儿喜好、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的摸查,形成初步档案。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家园沟通,举办家长讲座和班级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班级常规、沟通模式、交流渠道、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建立家园沟通的基础。

各班做好家长手机幼儿园开通工作,让更多家长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能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上网的家长,要做好家园联系栏和通知告知工作,分门别类地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2、老生:

各班要做好各自班幼儿个性特点、各项能力的评估。新学期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计划,特别是幼儿行为习惯方面作为重点,对照上学期各年龄段幼儿的常规以及《3~6岁儿童发展指南》,做好班级幼儿能力培养计划,有针对性措施。并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要让家长充分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习惯养成培养。在课程安排上严格按照幼儿园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级计划执行,做好过程的记录。各班开通手机幼儿园,增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打造沟通及时的校园平台。

三、加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学期重点抓新入职教师和入职2年内的教师。

四、做好环境创设,打造高雅的育人环境。

1、暑假对操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寒假将对教学楼外墙和活动室和睡室进行全面改造,创建一个焕然一新的幼儿园。

2、区域环境建设:

各班要创建自己的特色,以幼儿参与为主,培养幼儿能力为主,展示幼儿才艺为主。

3、人文环境:重高品质沟通,以互相学习和分享的心态交往,以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同事,促大家共同进步和成长。公平的、用心地对待每个孩子。对家长友好、有自己的原则,以孩子的长远发展为基础,共同培育幼儿。五、继续做好后勤服务:

控制好传染病、做好幼儿饮食管理。服务好老师、孩子和家长。根据新生和老生情况有针对性做好家长讲座和家园互动工作。组织好年末亲子运动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些创新。

六、做好省级园所评估准备,在资料档案管理上规范化。注重工作过程资料的整理、活动成效的总结以及幼儿园发展态势的分析。以打造省级幼儿园为标准,黄埔区质幼儿园为目标,建立区域高知名度,为更多的家庭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学位。

新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

一、良好环境的创设

1、卫生环境

四位老师共同维护班级卫生,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创设安全舒适的幼儿活动环境。随时随地检查教室内外的活动场地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妥善处理,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2、教学环境

因本班是英语特色班,为了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下学好英语,没有压力地“玩”着学,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其潜力很快就会表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将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贯彻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融入其中,进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育观念的创新

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学会创新,教师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

1、品德教育方面

配合教养员继续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通过晨间谈话、离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遵守各项规则。加强对游戏的指导,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精神。

2、智育方面

多开展智力游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多观察季节变化及周围人、事、物等。通过观察,使幼儿加深对日常事物的认识。积极开展分享阅读课题研究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为幼小衔接做好过渡,继续抓好幼儿识字、教学,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修养

1、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尽自己的能力完成到,这才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尊重孩子、走进孩子,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对事物的反应、行为态度、学习状况,并进行一些记录,提高自身的观察、记录技能。

2、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反思。认真做好日志和摘抄笔记,积累自己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经验。

四、积极做好家长工作

家长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合作人,是教育责任的分担者,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如下工作:

1、热情接待家长,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共同协商育儿经验。,同时认真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虚心采纳合理建议。

2、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及各类大型活动。

3、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或保持电话联系,如有生病未返园的幼儿,坚持电话追踪问候。

篇7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教师。向五县市二区发放问卷3050份,其中,中、小学生问卷各850份,教师问卷600份,家长问卷750份。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有关同志,约60人。除政策文件、专家论文及我市相关资料外,还查阅询问了周边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社会进步和家长文化素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2009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妇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明办等10个单位为成员,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家长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建,目前已做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2004年,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挂牌成立,现多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已成立家长学校。

2010年,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学会成立两年多来,确立了一批“十二五”期间的市级课题,为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同时,连续2年举办家庭教育工作论坛、评选优秀论文,编撰《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2011年,市妇联关于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妇女网”发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初步形成

调查反映,我市除广大学校教师这支队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行政管理队伍。由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制订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协调实施。

二是讲师团队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上百支,拥有成员上千人。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

三是专家队伍。如市教育局在2002年建立“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教育咨询中心”,由教育系统家教专家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担任咨询服务工作。咨询中心以热线电话82686112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逐渐发展为家庭式面询、团体辅导、家教讲座、大型宣传相结合的综合性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经过10年磨练,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成为家庭教育的领军人物。

四是志愿者及社工队伍。各级关工委组建的“五老”(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队伍,20多年来一直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搞调研、作讲座、指导年青教师,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志愿者队伍。近几年,随着社工服务事业兴起,如市妇联的“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的“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对象着手,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创新

多年来,家教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家长儿童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形成了一批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做法。

家教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特色品牌。从2007年起,市妇联每年9月邀请全国品牌“知心姐姐”为广大家长巡回报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一个主题,每次巡回报告40场,每次受益家长近1万人。2009年起,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整合“知心姐姐”、家庭教育讲师团、志愿者等各种资源,上下联动,使更多的家庭受到了现代家庭理念和家教知识的指导。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家教格局取得突破。平湖市2009年开展了“教子有方好家长”、“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先进集体”、“优秀家长学校”等40佳评选,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平湖市原黄姑镇和曹桥街道于2008年首创了“家庭教育节”,至2012年已有7个镇、街道举办,预计2013年剩下2个镇也将进行。平湖镇、街道“家庭教育节”,集家庭教育、孝敬教育和文明家庭建设于一体,参与面广,受教育面宽,在整个镇、街道营造了重视、关心、抓好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对运用现代传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嘉善电视台设置了“家园”专栏,通过实例拍摄和教育行家的参与,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好孩子,如何做个好家长。10多年来,每月1期,至2012年11月已播出141期,让家长们在茶余饭后轻松地受到教育。再如海宁电视台“潮乡童话”栏目每月播出家教节目,平湖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定期推出适合农村的家庭教育授课“菜单”以及桐乡家庭教育官方微博等等,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着多方的探索。如市第一、二、三幼儿园及卫生幼儿园,创建家长学校10多年来,坚持聘请幼教、心理、卫生等方面专家授课,保证教育的高水平。同时,坚持向家长合理收费(依托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以保证管理运行的高水平。这些做法为广大家长所认同,受到了广泛好评。如近年来市实验小学创建的合作型“家长联盟”、南湖创业学校(新居民子女学校)的以学校教育推动家庭教育,嘉兴一中已坚持9年的“家长论坛”等等,都从自己学校的学生、家长特点出发,努力探索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四)家长素养和育子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随着家长文化程度提高(问卷反映,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占44.62%)及家庭教育工作普遍开展,家长素养和育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是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理念已为不少家长所接受。

表1反映,相当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养成和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社会化(做普通人,自食其力),有着正确的家教理念。

二是多数家庭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良好,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质量远比某一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如亲子关系不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有隔阂,甚至有对立情绪,家庭教育也就难以进行。从表2、表3、表4看,无论是孩子看父母、教师看家长、还是家长自身评价,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是良好的。相比而言,初中学生对父母评价低的有27.27%,(见表2)这既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心理特征,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二、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家庭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严格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至于家长素质提高及其教育子女能力的增强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家长、家庭教育层面,调查反映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

表5反映,对孩子期望过高及偏高的占81.48%,家长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见诸于行动,则属于明显的抚养方式不当。

又如,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的重要位置甚至最重要位置上,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共识。但重视孩子的教育和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两回事。

表6反映还有相当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这样容易出现家庭教育的偏差。如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的道德人格教育,但不少家庭扬短避长,教育错位,成了文化课程的“第二课堂”、“补习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如一首儿歌所唱的“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作业最多的、考试最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也会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问卷反映,在回答“遇到烦恼的事,你最喜欢跟谁说?”的问题时,中学生选择对爸爸妈妈说的仅占14.4%。

再如,行为习惯养成与独立精神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但表5、表6反映也不如人意。

在家庭教育工作层面,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它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期终评估报告指出,目前还存在着“家庭教育工作责任主体不明晰、经费投入无保障、服务与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家庭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和市场化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人员、经费方面,和周边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调查反映,我市目前尚未有专职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市、县(市、区)妇联、教育行政部门这两个主要协调指导部门也都只有兼职人员在做这项工作。2009年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后,主要工作由市妇联牵头组织,但每年只有4万元工作经费,与省内其它市比较排位靠后。

人员、经费的制约使得国家、省有明确要求的事项该做的未做。如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我市市一级及多数县(市)未能做到。又如我市家庭教育信息化程度相对迟缓。我市市一级及一些县(市)尚未建立家庭教育网站或网上家长学校。再如有县(市)关工委反映,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已经编写好家庭教育的乡土教材及案例汇集,但苦于经费没有着落,又不能向家长收费,至今未能付印。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我市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工作热情高,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但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专家队伍薄弱。受到学校、社区、家长欢迎的讲师团成员,一方面数量尚少,另一方面他们在本单位往往承担着很重的教育、管理、科研等任务,很少有机会拓宽视野,参加全国、省有关专业活动或家教培训。如全国妇联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跨省、市常举办家庭教育论坛,我市很少有人参加,这样,影响了他们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学校教师缺乏家教能力,缺少家教专题培训。

学校教师,作为专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职责,表9显示的数据显然是不理想的。表10则进一步反映教师缺乏家教方面能力,与没有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或接受过专门培训相关。

三是志愿者及社工队伍组织松散,缺少专业支持。各级组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人数虽多,但很少有相应的活动或交流研讨的机会。县(市、区)关工委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较为健全,但学习培训的机会也不多。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一些流行的家教理念,如“三岁关键期”、“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10%”、“早教越早越好”等,已为国内外科学家教理论及上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果所否定。这些,不仅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连我们的家教工作者也未必都知晓。

(三)家长学校建设及运行不平衡

通过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是我国的一个创举,适合我国的国情。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对学校来说,家长是自己学生的家长;对家长来说,学校是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其它途径比,有着运作成本较低、组织工作较易、实际效果较好的优点。为此,国家、省层面都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于2004年、2011年两次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先后颁发《浙江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浙江省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浙江省示范性家长学校评估办法》。但调查反映,我市家长学校建设及运行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好的如平湖市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差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往往以家长会议代替家长学校授课,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

主观上,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少学校领导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强烈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清醒地看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只靠自身力量已经难以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一位校长说得好,“父母教子有方,相当于学校多了学生数量双倍的校外辅导员。”但不少学校领导还缺乏这方面认识,忙于具体事务,认为“学校那么多学生还管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家长”。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家长学校的不同境遇。

客观上,保障条件没有落实。一是无经费,家长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费用未列入财政预算。《浙江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指出,可“向参加学习的家长收取适量资料费、讲课费等”,但鉴于收费的敏感性,谁也不愿意做这件事。二是无教材,我市至今无各类家长学校的教材或授课参考资料。市场上有各种版本的家长学校教材,内容未必合适而价格却很高。三是无教师,如前所述,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未必能担当家庭教育的教学任务。在“三无”面前,不少学校领导对办好家长学校也就望而却步。

至于社区举办的家长学校,一是社区工作人员少,二是面对着不同学龄段孩子的家长,办学的困难也就更大。

(四)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亟待加强

特殊家庭包括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员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等。课题组着重对新居民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作了调查。与嘉兴本地居民相比,新居民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诸多不利因素。其一,父母亲文化程度低,据统计初中及以下的占75.9%。其二,子女多。据桐乡2011年调查,对8250名新居民学生调查摸底,家里兄弟姐妹为2人的2024名,3人的2511名,4人的888名,5人及以上的240名。其三,家庭经济条件差。据市妇联2011年调查,家庭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占50%。其四,不少新居民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少时间也少精力照管好孩子。近些年来,新居民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问题成了社会管理的难点,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查阅案宗及访谈有关人员后,课题组一致认为,造成新居民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第一位原因是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目前嘉兴有25万不满16周岁的新居民子女,加强新居民家庭教育的指导是一个既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五)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家长需求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既取得明显的进展,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这在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来。

参与问卷的是小学四、五年级及初中二年级的家长,表11表明,43.76%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学校的活动或者不知道相关信息。表12则反映,社会各个方面为家长提供的教育信息也是欠缺的,以至66.25%的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务和指导。

表13则反映,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实际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前所未有,继一系列政策文件后,又作出了调研、制定、颁布《家庭教育法》的果断决策。“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做好嘉兴家庭教育工作,事关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事关嘉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多渠道增加家庭教育经费投入,破解制约工作品质提高的瓶颈

全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指出,“要探索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采用政府投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化动作等方式,拓展家庭教育经费渠道。”为此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家庭教育投入。

一是市、县(市、区)财政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根据《五年规划》要求和家庭教育工作实际需要,参照周边市做法,加大经验投入,用于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各类培训经费、调研及理论研究经费、宣传普及专项经费以及表彰先进等。

二是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承担一定的费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也要舍得在自己的学习上花钱。对于家庭教育教材、学习资料以及聘请专家、老师授课等费用,可在自愿参与基础上,由家长承担相应费用。向家长收费较为敏感,往往会有不同的反映。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等应形成共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沟通协调,稳妥地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可参照市第一幼儿园等收费模式,依托社会力量办学收费。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总校机制,允许评估合格的家长学校办理收费许可。

三是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捐助。家庭教育有“两个特殊”的教育,除了上述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还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残障、情绪行为障碍等儿童的家庭教育。显然,这些家庭的家庭教育的难度要比一般家庭大得多,且这些家庭中不少是困难家庭,企业和社会各界应伸出援助之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困难。

(二)建立培养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全国《五年规划》指出,要“充实家庭教育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专家、教师、儿童工作者、‘五老’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作用。各省市县普遍建立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专家队伍、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且要求“加强家庭教育骨干系统化培训,推进家庭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试点,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职业化水平。”确实,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有赖于高素质的家长,而高素质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为此建议,要从嘉兴实际出发,抓紧建立培养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设好专职队伍、专家队伍。要积极创造条件,市、县(市、区)选配有志于家庭教育且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专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同时,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已为社会所认可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家教专家。如目前全国妇联和全国家庭教育学会每年都有“菜单式”的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则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尽管培训费用较贵,但要选送有关人员参加。

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背景(学校和家庭)、教育对象(集体和个别)、教育过程(系统和随机)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前所述,不少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且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专门培训,见表14。

由此建议将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同时,对骨干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如金华市、杭州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三是落实好社工、志愿者、“五老”队伍的培训。专业社区队伍,志愿者队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生事物,还缺少学习提高的相应平台。“五老”队伍多年来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但也需要不断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在学习培训方面,为这些“好人”提供好的支持与服务。

(三)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如上所述,不少家长学校鉴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名不符实甚至流于形式。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经费来源、师资培训及教材、参考资料的编写或选定外,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家长学校由所在地的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妇联和关工委共同做好社区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嘉善县今年明确社区家长学校着重负责0-3岁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各县(市、区)当从本地实际出发,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使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落到实处。

2.出台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文件并建立督查评估机制。平湖市家长学校办得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平湖市教育系统规范化家长学校工作常规》。拟根据浙江省关于家长学校的三个指导性文件,制定市、县(市、区)的实施意见。并且借助全国、省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建立督查评估机制,设置合格家长学校及示范家长学校两类标准,督促主办单位切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3.学习借鉴周边市经验和做法。绍兴市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建立了进入与退出机制,2012年对先后命名的5批75所示范家长学校进行了复评。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12年启动百万家庭共同成长计划,明确3年内将评选表彰全国、省、市级示范学校300所。这些市起步早,力度大,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引导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满足家长多方需求

调查反映,家长对家教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表15数据表明,对关系孩子德智体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家长都希望了解和掌握。

调查也反映,家长对家庭教育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

表16数据反映,家长为了教育好孩子,尽管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位家长的偏好也不同,但确实都希望有来自多条途径的指导和帮助。普及家教知识、服务社会公众是家庭教育工作根本宗旨。《五年规划》中也明确要求,要“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活动。”为此建议:

1.继续办好党政主导的家教宣传服务活动。“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家长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平湖市镇、街道的“家庭教育节”,富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这些家教宣传的好载体,好做法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改进提高。

2.更好发挥媒体在传播先进理念、普及家教知识中的作用。市、县(市、区)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应根据要求,参照海宁、嘉善等地做法,设立家庭教育专栏,积极探索家长增长家教知识,媒体增多受众支持的双赢局面。同时,市、县(市、区)都应顺应家长的需要,独立或合建家庭教育网站,以提升家庭教育信息化水平。

3.扶持培育家庭教育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市教育局“青少年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市妇联“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以及正在筹建的社会组织“青鸟家庭成长中心”,这些组织面向社会,承担着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大型讲座、小型沙龙、个别指导等多重角色,要精心培育扶持,使之成为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品牌。

4.关注鼓励家长自助助人的家庭教育活动。如实验小学的合作型家庭成长联盟,借助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及专业知识,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市区“小咕咚童书会”QQ群,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相互推荐适宜孩子阅读的好书。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家长素质提高后涌现出来的家教新模式,也是家庭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向,应予以关注和鼓励。

(五)重视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如上所述,和普通家庭相比,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有着较多的不利条件和困难。由于特殊儿童的数量少,特殊家庭中离异和重组等家庭的数量相对也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也就少。特殊家庭中流动人口家庭的数量虽然多,但这类家庭的增多是近些年的事,其研究和实践也显得薄弱。要努力改变这种家庭教育困难多难度大反而研究实践少的状况。

篇8

一、教育教学工作

1、备好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活动》。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我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上好课。

上课时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幼儿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思维素质,保证教学质量。课后写好反思,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进步。每年的家长开放课我都会仔细斟酌,磨了又磨,不但是为了让我们家长看到我园教师的素质,对自己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

3、听好课。

我珍惜每一次园内、园外的教学观摩,听课时,我认真记,听课后,我认真评,并进行角色互换,想一想这堂课我会怎么上,看到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4、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

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同时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我撰写的论文《谈一谈小班几何形体教学》获南通市二等奖,科学教育案例《颜色变变变》获区教研室二等奖。

5、坚定终身教育的思想。

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前教育专升本的自学考试,希望用更新、更强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

6、拓展业余空间,做个多才多艺的老师。

利用休息日,我参加了二胡培训班,把荒废的技能重拾起来。我还学习京剧方面的知识,为我园京剧特色教育积蓄能量。

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要有一股钻劲儿,我相信只有“钻”的人才能向上。

二、教科研组工作

在自身学习发展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大家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些困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课程研讨中,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我在协助园长抓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做好我园的教科研工作,我园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已圆满结题,我被评为先进个人,撰写的有关论文在区课题论文中获奖,在“十一五”课题推广期间,我协助园长完成新课题的筛选、申报,在课题“农村幼儿爱心培养研究”的开展过程中,我带领全体教研组的教师学习行动研究如何行动,共同探讨了课题的实效开展及成果积累。

三、班级管理工作

这些年,我一直工作在幼教的第一线,在工作中,我和搭班老师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一起管理好班级,让幼儿在班级中感到平等、尊重、安全、愉悦,为幼儿营造宽松精神和心理环境,培养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为同伴服务,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别人事情帮着做,小朋友之间团结友好,互相谦让礼貌待人。以创省优质园的日日夜夜里,在区环境创设比赛的备战时刻,我和搭班老师与幼儿一起布置、更换、丰富主题墙饰,展示幼儿作品,开放多个区角并投放丰富的材料,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努力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的工作目标。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者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实际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池塘”。当孩子有困难时,我会随时关注给予帮助。尤其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我更是给予格外的爱护,帮助每一位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会他们自己动手寻找答案。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一辈子都是受益的。

四、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园的生存,班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不高高在上,但也不卑躬屈膝,始终坚持“以诚相待”。我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他们作简短的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对孩子进行教育。我利用家长园地、主题活动、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

夜晚宁静的时候,我爱一个人剖析我自己,回忆一天的工作、生活,想想哪些地方自己作对了,哪些地方自己做错了,明天我要怎样做好。

岁月在指缝间悄无声息的滑走,漫漫幼教路,悠悠寸草心,在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成功过、失落过,我有无尽的快乐也有挥不去烦恼,但始终如一的是我对幼教事业的爱,我相信有爱就有收获!

2020幼儿园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范文2一年来,凭着对工作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我执着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的挑战,也努力的想把工作做的更好,现将一年做个回顾和了结。

一、新的洗涤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年来,我坚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让自己跟上社会的脚步,使自己不落伍。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热爱同事、热爱家长,五大热爱,让我的心变得很充实。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政治学习,并做好笔记,带着一颗思考的心,并能做到积极发言。服从领导的安排,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并努力做到。

二、新的发展

这一年来,我始终把教科研放在首位,多思考、多动笔、多尝试,这就成了我成长的一大策略。我认为,没有不会,只有不学。所以,我努力尝试,每节课我都做好丰富的课前准备,例如:音乐课做到先熟悉钢琴,语言课做到熟练故事,有相应丰富的物质材料。

无论再忙,都准时高效地提前一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备好周计划等各项本职工作。及时更换主题内容,让主题墙变得更生动性,孩子的参与力度更强些。结合自己做的课题,我早落实、早行动,制定每月计划、每月活动安排,让课题更实在,让班级内真正融入音乐,浸润孩子的一日生活。平日多去博园转转,多看看幼教前沿的一些文章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去思考、去反思。

三、新的家园

这一年来,我送走了x老师,迎来了x老师,却始终减退不了我对家长工作的热情。一连串的活动,家园联系密切,历历在目,让我们回想走过的历程。幸亏有照相机的功能,帮我及时整理和收集我们的美好记忆。

在六一节上,班级的亲子童话剧《白雪公主》引得了很好的口碑,并在乍浦镇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的家庭才艺比赛中喜获金奖。

在中班的亲子运动会上,由于家长的极力配合,我们又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属于班级的凝聚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二项集体奖第一名,一项集体奖第二名的好成绩。结合园课题、班级特色等,我们又相应开展了很多活动,例如:小班时候的当湖公园半日游,结合亲子阅读、亲子表演、亲子游戏,亲子游玩,让活动呈现良好的状态。这个学期我们又去了杭州动物园秋游,家长的参与力度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说明了班级的整体面貌,让我感受到“可爱的家、可贵的情”的深刻含义。

在班级开展的“音乐无限美,快乐讲故事”讲故事比赛中,活动前,家长就利用了很多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在家多练习,并让家长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配故事,活动的精彩,我都一一用摄影机拍录,在拍录的过程中,我真的很欣慰,看见他们从小班到现在的变化,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班主任的幸福感,并一一传给家长,设置了很多奖项和背景音乐奖等。

当然,家长的工作还没落幕,从家长朋友写的活动感受中,从家长写的选择背景音乐的好处等文章中,你可以一一发现,教育正迎面一起同行。

四、新的挑战

当然,除了教科研,我也执着地面对我的一点兴趣与爱好吧!在上学期_开展的的首届_镇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都一一组织、发动、带头参加各项活动,代表幼儿园参加了一系列演出,做好前前后后的大量工作,联络到位。在秧歌舞比赛中我们喜获金奖,与_老师一起编排的幼儿歌舞剧《大树和小鸟》精彩亮相于_市政厅,运动会编排队形,得到领导良好的印象等。

五、新的收获

努力了未必有收获,但是重要的是享受那个艰苦的过程,那是一种磨练。一年来,我的论文《音乐有声,浸润无声》获得_市一等奖,_市三等奖;在沿海片举行的家长工作新举措征文活动中,获得“优胜奖”并荣幸地参加家长工作新举措交流;论文《趋于价值共生的班级“家委会”的建构》送平参评,陶行知随笔《将“生活教育”坚持到底》送_参评,“读书求知增女性风采,创先争优建巾帼新功”征文活动《让我轻轻地告诉你》送平参评;课题正式立项,_杯演讲赛三等奖等。

2020幼儿园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范文3时光飞逝如梭,2020年即将过去,崭新的_眼看到来,回首一年的工作,有默默地耕耘,有默默地付出,有的更多的是肩负的那一份责任。

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学习上级转发的各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文件,通过学习,明确到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有一个高度重视。

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档次

园内教师注重自我的反思与学习,更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

讲奉献,作表率,早来晚归,潜移默化引领着幼儿园良好的师德师风。注重为教师创设有弹性的工作空间。工作中,时时不忘征求教师的想法意见,采用对话式而非命令式;思想上,鼓励多交流不求大一统;工作方法灵活多变。我努力营造健康温馨的文化氛围。

以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引领着的年轻教师奋发向上;以满腔的工作热忱凝聚人心。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教师珍爱自己、热爱生活、快乐工作。

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充分体现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在点点滴滴中激发了各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安全方面

时刻牢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安全,处处有教育,安全第一。我不定期的对园内房屋、设施、大型玩具、线路等进行安全检查。

我园还利用安全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时刻防范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发生。我园重点做好早接晚送的门前管理,以免孩子因意外而走失。

再就是课间、游戏、入厕洗手、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等几个关键时间段的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责任书:幼儿园和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园和家长也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确保幼儿安全健康的成长。

安全课: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基础。我园坚持每周一必上一节安全课并有备课记录。

三、环境创设

我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对室内外的装饰、墙面设计、吊饰等都进行了改装。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儿童化,尤其我们每一个教室都设置了不同的风格,我倾尽我所能帮老师们策划、分析,尤其帮小班设计两面主题墙。

老师们也从自身做起,遇事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交流,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和谐,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从而迈向健全人生的第一步。

四、保教方面

我园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每天保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在孩子们入园前,要求各班老师每天先做好教室内外的通风、卫生消毒工作,加强晨间、午休的检查,做到一摸、二看、三查、四问,严禁幼儿带危险品入园,每天坚持加强晨检、午检的力度来杜绝传染病的入侵,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

五、家长方面

我园做到主动、亲切与家长沟通,利用早送晚放的时间和家长交流,平时多观察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长、特长、优点都及时反馈给家长,随时取得家长对老师们的信任和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支持,我园为增进家园共育,先后开展了“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元旦晚会”几大项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如遇到特殊情况时切忌发生口角,家长意见细心听取,以此加深家园了解,促进家园关系共同成长。如:家长反映对老师的意见,我及时向学区领导汇报并耐心给家长解释。

在这方面我们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我们老师们认真去学习、去探讨、去努力。

以上点滴都离不开老师们的精诚团结和配合的默契。在这里我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的敬业爱岗精神和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

正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耕耘,才有了今天我们幼儿园的发展。真切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起把以前做的不好的方面补救回来,我们一同再努力学习,再一同认真拼搏,争取再创幼儿园的新辉煌。

2020幼儿园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范文4从事教育的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年自开学以来,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完成情况

1、这次研修让我彻底转变了教育观念,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育活动应是幼儿精彩展示的舞台。

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我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教育活动、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研修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3、出色地完成了幼儿园安排的教师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研修过程

1、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不仅做好幼儿学习上的好老师,更要做好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上的领路人,关心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师德规范》《教师法》等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争取做一名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的骨干教师。

2、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参加网络技术培训,学习网页制作技术和各种课件的制作技术。

通过学习,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整合。每学期上交一份优秀的网络教学教案。

3、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经常观摩教师的优秀课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试用,并及时反省。

4、以课题研究实验为平台,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5、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笔记、案例等及时整理,存入档案,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争取每课1反思,每周1总结,每月1自评,反思时立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6、经常借阅一些好的教育书籍,进行学习研究,写好读书笔记。

通过多读、多思、多写来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

7、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并通过集体备课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向本校的优秀教师请教教育教学经验,通过经常听他们的优质课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活动教学水平。

8、通过网络及各种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

三、研修效果和经验分析

1、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开展有效教育活动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活动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教育活动教学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使我受益匪浅。

3、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教育活动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4、自我反思。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活动,限度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教育活动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总之,在工作中,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要做深层次反思与变革。

2、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研讨还需要继续深入。

3、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探索与深化。

五、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用心备课、上课,教学要有激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幼儿。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力量。

2020幼儿园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范文5从跨出学校,到跨入幼儿园做“孩子王”已有五个月了。在这五个多月来,我用爱心扣响了童心的大门,尽管我还没有完全走进他们,但那一扇扇美好的心灵之门已经向我敞开了。我是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带小班。记得我刚接触孩子时,孩子们仿佛视我为“坏人”,哭的哭,闹的闹,面对这样的情景,毫无工作经验的我束手无策,幸亏有邵老师在旁边指导我。我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跟他们玩玩具、给他们讲故事一起做游戏,渐渐地从孩子们那友好和信任的眼光里,我找到了自信。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爱心、天职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她们应给幼儿母亲般的,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可爱可敬的人,爱孩子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美丽聪颖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但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甚至是爱那些有缺陷的孩子,那就需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这是教师的天职。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孩子由个体进入到群体中生活,开始会有一种陌生感、恐惧感。我耐心的抱着这个哄着那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和邵老师一起象慈母般的照顾着每一个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示,而这微笑来自于老师对孩子心灵的呼唤,来自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每天我们都是微笑着迎接孩子,微笑着送走孩子,尽全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开开心心的来,高高兴兴的回家。

二、童心、知心

幼儿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活泼开朗会给孩子们生机勃勃的印象,能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会使幼儿的心境始终保持愉快,逐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教师应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听众,这是老师的智慧和能力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叫知心朋友。我处处以孩子为出发点,走进孩子世界,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们的每件事情都当作大事情来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使孩子真正生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一样吐露心声。

三、尽心尽职

人们常说:“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表”时代的进步要求老师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努力培养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自感自己是才疏学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担此重任。因此我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我常常刻苦钻研教材,有空就阅读幼教书刊,遇到好文章、儿歌、教学经验等都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我积极探索、虚心接受领导及有经验老师意见。邵老师是我的好老师,她看我的课指出我的不足之处,使我从实践到理论再理论再提高中成长。这学期园内还组织了教师专业素质比赛,我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每一项比赛,虽然并未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我已在过程中得到发展。

篇9

杜威从其民主理念出发讨论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道德目的。杜威指出,教育有三个要点:儿童生活、学校与教材、社会;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而成人社会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它必须执行其特殊职能以维持和增进社会的生活与福利,必须服务社会。而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就是介乎儿童与成人社会之间的渡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儿童走过这条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在民主国家里,教育“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 [2]

对社会有用的,就是道德的——这是杜威实用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涵,因而“所谓社会的目的便是道德的目的。” [3]一个人,如果能承担其所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他就是有道德的、合格的。杜威反对把道德与特定的“少数可以指名的和排他的特性”相等同,他指出,“所谓德行,就是说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联合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 [4]

那么,良好的、有德行的公民是怎样的呢?他有哪些基本特征?公民的德行又由哪些要素组成呢?

杜威申明,良好的公民必须是社会的完全有能力的有用的成员,是能够全面支配自己的生活的人。人们习惯于把公民定位于政治生活的主体,把公民资格的训练理解为明智地投票的能力和服从法律的素质等等。这种理解其实是把公民的整体人格割裂了,把个体宽阔多样的社会生活简单化了。在民主社会中,个体不只要能服从,还要能领导;要成为家庭的一个成员,要培养未来的儿童;要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并通过工作维护他自己的独立和自尊;成为社区中的好邻居、积极成员,对生活的价值、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5]简单说来,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一个有用的好人,“能生活得像一个社会成员,在和别人的共同生活中,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所得到的好处能保持平衡。” [6]

要成为现代社会要求的良好公民,个体有必要发展各方面的有用的习惯或德行。而现代公民的道德与传统所理解的道德是不同的。传统道德强调个体对既有规范的消极服从;而文明社会的公民道德是一种走向自然的真道德:公民道德注重对人的本能的利导与发展,追求人的自为与为人的折中。在自为一方面,第一要保重身体;第二要敢于表白自己的信仰、主张,并实行贯彻;第三要努力求教育,培养自己的完善性格,发展自己的能力特长。在为人一方面,主要是各尽本职、通功易事、团体合作。杜威强调,为人、利人并不是时刻有意做善事,只要安分守己地去做他应做的事,也就够了。真道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能行真道德的公民,不是阿众媚俗、庸言庸行、无功无过的乡愿,而是有创造能力、积极精神、轰轰烈烈地去改造世界的人[7]。

公民道德有哪些要素构成,即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呢?杜威指出,“道德有三个部分:(一)知识;(二)感情;(三)能力。先有了知识,知道因果利害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然后可以见诸行为。不过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对于社会有一种同情和忠心。但是,单有知识感情还没有用,所以还须有实行的能力,对于知道了要做和爱做不得不做的事体,用实行能力去对付它。” [8]

要造就积极的社会共同生活的参与者与社会的有用分子,学校教育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儿童对社会负责的愿望与情感;(二)使他知道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什么。(三)训练出一种本领去适应社会的需要。[9]

简而言之,杜威强调学校要从知识、感情、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公民人格。而杜威在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现成的、符号化的、可以直接传授的 “知识”,而是学到了能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包含了理智的、判断的因素,即个体能对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关系进行把握,确定行为的目的与方式。因而,培养学生的社会知识,也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发达的判断能力;因而,道德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指向个体的社会行为能力、社会敏感性、社会判断力,这三者是一体的、不可或缺的。

2 学校生活的整体改造:杜威德育手段观

学校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去培养良好公民呢?或者说,道德教育的手段有哪些?

与杜威同时的人们在对学校德育进行批评时,往往比较注重学校中伦理课教学所占的比重:由于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多少伦理课程,所以人们认为学校没有在道德教育方面负起相应的责任。杜威认为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首先,“关于道德的观念”与“道德的观念”是不同的。“道德的观念”是能动的、能够使行为有所改进的观念,;而“关于道德的观念”只是关于“美德是什么”的片断知识,它可能是外在于个体人格的。直接的伦理课教学、道德训练在其实质上是“关于道德的教学”与“关于道德的训练”,它们传递了美德的教条或者养成了机械的行为习惯,但并不能确保个体的德行。其二,道德生长与知识学习是不可分离的,道德生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过分强调直接德育就在学校中形成了“知识获得与道德发展是割裂的”这一错误印象——在关于道德的教学之外,有大量的与道德发展无关的知识教学科目;在关于道德的训练之外,其他的教师就不必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负责。如果我们认为学科知识学习、发展智力与道德发展无关,道德教育是不可能有希望的。[10]

直接道德教学并不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全部,德育研究有必要关注在学校中实现的“更大范围的间接的和生动的道德教育”,讨论“通过学校生活的一切媒介、手段和材料对性格的发展” [11]。学校德育必须确立这样一条根本原则,即“必须从最广义上把儿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要求学校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须使儿童能够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 [12]

杜威提出从学校生活的性质、学和做的方法与课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给出学校道德教育的三大纲领性建议:

1、学校应被看成、建成为其本身就有社会生活的社会机构,学校本身在精神上应能代表真正的社会生活。

现实学校的德育工作大量地是无效而无益的,因为学校生活本身不是真正的社会生活。首先,学校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是脱离的,这其实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其二,由于与社会生活脱离,道德训练成为形式化的、专横的。学校强调的道德习惯看起来成为特地制作出来的、为使学校工作继续下去而需要的习惯,不能使学生看到校内道德要求在广泛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其三,学校道德训练是消极的,其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教师关心学生的道德生活,只是警惕他不遵守学校的规则。

准备社会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要养成良好公民、共同生活的参与者,学校生活必须建成真正的社会生活:一方面要打破学校中的小团体,使学校生活根据于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要从管理训练方面入手,强调儿童参与学校的管理训练,建立立法、司法、行政的机关,制定法律,开展选举等,“使他对于规则,不仅死守,还要懂得这种规则有什么意义,使他自己维持秩序,不使规则被少数人把持。”总之,儿童在学校里要认识的义务与责任,不应是孤立的学校的要求,而应来自共同参与的社会生活。

2、学校教学应着重学生的建造和发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精神。

杜威要求彻底改变学校教学的一般精神。强调吸收现成教材的教学法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在课堂上,全部儿童都做同样的工作,制造同样的产品,没有任何分工与分享的可能;并且,学校中的评价依据学生比其他同学成绩高多少来确定,使儿童过分求助于胜过别人来树立自尊,使个人主义的影响更加深刻。 转贴于

新学校必须采用对儿童的活动能力、对他在建造、制作、创造方面的能力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提供“把伦理的重心从自私的吸收转移到社会性的服务上来的机会。” [13]手工训练、艺术都有参与的价值,有助于社会性习惯的发展;而学习与口述也应该本着实用的原则,使儿童能基于切身经验,将他人的知识成果转化为有助于个体开展社会生活的真知识。在教学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助教与不同学习材料心得交流的方式,打破静听模式。

3、明确选择教材与判断教育价值的社会标准,把每门学科看作是使儿童认识社会活动的情况的一种工具。

人们习惯于孤立地分析学科的知识价值、训练价值、文化修养价值,并热衷于比较不同学科在其价值上的分歧。然而,其一,正如“教育的目的是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必须联系社会生活来理解一样,知识、训练、文化修养的价值在根本上也是源于社会生活之中。其二,尽管教科书中有不同的分类,但不同学科的知识都是在人类社会经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是在实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知识教学的目的正在于使个体能用他所学的东西,指挥其行为。必须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着眼,反思学科教学的社会价值。

杜威分析了各学科的社会性质,尤其对地理等一般人所理解的自然学科的社会价值进行了阐发。笔者仅以地理为例进行介绍。地理是一门公认的自然学科,它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何意义?教地理就是教人牢记某种山的地理位置、海拔与树种吗?杜威指出,“研究自然界的根本观念,就是人类事业处处与环境有关,处处须应付环境”,而凡体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活都与地理有关。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了解社会政治、经济上的问题,这就是学科的社会意义。与此相应,地理教材的编写、实际教授,应免掉从前琐碎的弊病,不应拘泥于知识的体系,而是“提出要点,发挥尽致,使各方面的知识都能用到,养成学生有判断的能力。” [14]

依据以上三点,学校本身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共同生活的社会,学校生活的一切媒介,都能发展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都是道德的教育。只有这样,“学校的生活,才是一个活的社会生活;学校内养成的儿童,才是一个懂得社会需要,能加入社会做事的人物。他们组织的社会国家,才是一个兴盛的社会国家。” [15]

3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

与一般德育研究分析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不同,杜威首先反思了“我们对道德教育的理解”本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存在的对道德教育的狭隘理解进行了深刻批判,提醒我们注意既有德育目的观与德育手段观的狭隘、错误。这种反省方式对于我国的道德教育研究是有警醒意义的。我们对道德教育的理解有没有问题?对道德教育的狭隘理解在我国是否存在?笔者以为,从道德教育的广度这一维度来看,杜威的批评对我国的德育实践与理论也是切中时弊的。本文试图从德育目的与德育手段的层面进行分析。

3.1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的广度批判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沿用德智体美劳五分的教育格局,不同教育领域被视为有各自特殊目的、可独立进行的,如智育进行知识教学与理解能力培养,德育进行品格培养;在德育领域内还有“大德育”与“小德育”的划分,道德教育(“小德育”)被视为可独立地培养学生的诚实、友爱、克己等美德,这样,道德教育就等同于某些贴上美德标签的内容。然而,学校教育的任何时间都必须面对的是作为智力的、身体的、道德的、社会性的有机的整体的学生,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在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担当公民责任的有用成员。只有能担当其社会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用的好人,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从培养美德到养成良好公民,这应该是我国学校德育目的观的第一突破与必要选择。

此外,真道德极大地拓展了“道德”的内涵。我国的美德教育强调学生的诚实、节俭、守秩序,在其本质上注重学生对既有利他式美德的遵守、服从与不违反。而杜威所理解的道德,是积极的强调自表自尊、自培自发与利他相结合的道德,是能够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品质,而不是使人不犯错误的德行。

一个人自尊、自强、各尽其职从而能够有利于社会和他人,这是杜威所理解的“利他”;而我国教育将利他品质的培养集中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情况下的自我牺牲,如讨论“该不该舍命救落水儿童”。当道德教育集中于这些特殊的、非日常事件时,利他、服务社会的含义也就狭隘而不切实际了。各尽职责,共同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笔者以为,这更道出了利他的本质。

3.2 我国学校德育手段的广度批判

在我国学校中,有专门的德育课与德育训练,有专门的德育教师;学校道德教育的责任也就归于这种特殊的道德教育,很多教师认为“道德教育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情,与任课教师无关”;在德育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记诵道德的知识,依据学生考试成绩或在日常遵守行为规范以及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表现确定对学生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于是,在道德教育领域,形成了一人抓德育、其他人不管德育;道德教学成为道德说教、道德灌输;德育成为管理、规束等诸多不良现象。因而,依据杜威的观点,扩展学校德育手段的范围,是必要的。

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研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还远远不够。我们提出了德育网络化、整体德育的构想,然而,仍未达到杜威所标举的学校生活整体改造的广度。学校生活中的一长专制、教师专断相当严重,而现有的考试、选拔机制在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中单纯注重书本知识吸收而缺乏经验创造、诱导学生竞争而取消合作与互助的状况。研究者所关注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发掘文科教材中与诚实、互助等相符合的内容,远没有达到建立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全面发挥学科知识的社会指导功能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者注重开展趣味性的活动教学,力图将知识的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但这种活动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所占份量微乎其微,不能自成一连续的系统,似乎是为了防止儿童学得太苦而在苦的东西上加点糖。在当前德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编写者较注重“德育回归生活”,德育教材体现了较强的活动性、亲和性,但这只是在直接的、关于道德的教学方面的进步,这种教材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伦理活动演练,但试图依靠直接道德教学的改善来解决学校德育问题,尤其在我国直接道德教学地位尴尬的情况下,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关注德育现实、解决德育问题,是每一个德育理论研究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我们是否负起了本职的责任并因而可自认为道德的、有用的公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的繁荣与德育实践的尴尬并存,要求研究者深刻反省,重新理解道德与道德教育,努力找到真正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的对策。杜威的德育思想,应该可以提供不错的启示吧!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第158页

[2] 沈益洪编.杜威谈中国.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第86,91,100页

[3] 同[2],第158页

[4]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376页

[5] 同[1],第145页

[6] 同[4],第378页

[7] 同[2],第252-274页

[8] 同[2],第158页

[9] 同[2],第101页

[10] 同[4],第372页

[11] 同[1],第143页

[12] 同[1],第145页

[13] 同[1],第149-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