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光纤通信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

篇1

针对同学们反映本课程中难懂的理论知识、课前我补充了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光波导理论、高等数学、光电子技术、电磁学等知识在该课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论.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读,比如杨祥林编著的《光纤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顾畹仪编著《光纤通信系统》教材.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一些抽象概念,逐步阐述.例如,光纤传输的波动理论是光纤通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波动方程和电磁场表达式求解,其过程繁杂,同学们很难将推导出的理论结果和实际上的物理意义对应.因此在该部分的教学中采用先引入并重点讲解波导、导波等概念的方法,然后解释传输模式,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传播角,产生不同的离散模式是由于光波在芯区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时产生相位移动引起的,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再运用特征方程理论推导出结论.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PPT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该学科的实际,作者制作了适合实际情况的PPT课件,课件的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在讲解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的时候,结合PPT课件图,直观、形象生动的看出了系统由光发射机、光纤光缆、中继器与光接收机等基本单元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互连与光信号处理器件,如光纤连接器、隔离器、调制器、滤波器、光开关及路由器、分插复用器ADM等.

3光纤通信实训教学环节

课程的实训环节除了安排常规的8个实验,模拟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数字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光发送、接收模块实验、光纤无源器件特性测试实验、数字光发送接口指标测试实验、光纤传输特性测量实验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实验等.另外,笔者引入了OpticSimu仿真实训软件,该软件恰好可以克服以上硬件实验平台的不足,可以方便地配置各种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形象地得到仿真实验结果,配置各种光纤通信系统和光网络,仿真其传输性能,方便、形象地获得系统和网络中各点的光谱、波形、眼图、光信噪比和接收灵敏度.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图3是利用原子功能器件搭建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结构.运用OADM和OXC,构建WDM光网络,并对其进行传输性能仿真,为光网络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篇2

一、“光纤通信”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光纤通信课程[1-4]是适应当代通信技术发展应用所开设的,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实用性和实践性。随着社会技术发展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践教学[5-7]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针,本文结合在光纤通信课程中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当前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

二、“光纤通信”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一)改革思路

光纤通信实践教学主要由光纤通信实验、光纤通信课程设计、光纤通信设备应用实践三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侧重点各有不同,三大块模块一起构成了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贴合光纤通信实际应用,以应用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光纤通信实验与理论内容紧密联系,进一步巩固了理论内容。

光纤通信实验课程是结合理论课程《光纤通信》安排的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光纤通信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光纤通信原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实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环节,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掌握光纤器件和光纤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光纤通信实验课程课时是16课时,主要在光纤通信实验箱上来完成。在实验内容设置中,侧重对光纤通信及光器件的基本原理、光纤传输系统构成及性能指标等进行实践操作。实验内容从光源P-I曲线,到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构建,由局部到系统,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2.光纤通信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光纤通信的软件设计能力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光纤通信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是进一步实践后续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在一种通用光纤通信软件设计平台(如OptiSystem)上进行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光器件设计和各类光网络构建及分析能力,培养利用设计软件工具对设计任务进行总体设计和分析、完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学生对光纤通信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提供8个以上设计题目,设计课题有光纤器件的分析、系统构建、系统优化,内容分布广泛,层次分明。整个设计流程按照课题分析、设计方案论证、设计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答辩五个环节进行。

3.光纤通信设备实践与通信行业紧密贴合,增强对光纤通信设备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

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光同步网(SDH)网络在宽带网络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光纤通信课程引进中兴通信的光纤传输平台,开设专门的光纤通信工程实践训练课程,通过中兴工程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的方法,在光纤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光纤通信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包括SDH光传输设备实践,实践设置贴合通信行业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光通信设备的构成和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光通信设备的连接、设置、调试、运行、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对大型光通信设备实践操作能力。

(二)具体实施举措

在光纤通信三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每个模块的实践过程,进行详细的学习、观察、体验、思考,使得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在O置实践项目过程中,突出重点,结合课程内容,尽量充实安排实践内容。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熟悉完整的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掌握大型设备的配置和调试过程,对于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光纤通信实验内容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并且从基础验证、综合性、设计性三方面进行了设置,完成实验内容的优化。实验设备包括微机、光功率计、光纤、光无源器件、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图像显示器、电源模块、信号源模块、光发送模块、光接收模块、电话接口模块、误码模块、图像接口模块、PCM 编译码模块、CMI编译码模块、HDB3编译码模块、CPLD下载模块等组成,可以应用不同的模块来组成不同的光纤通信系统,如:模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图像光纤传输系统等。

在实验讲授教学过程中,采取结合课程内容,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介绍实验原理,讲解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如:在实验“半导体光源P-I特性曲线测试”中,首先带领学生回顾理论课中讲解的公式两种光源LED和LD的工作原理及其区别,回顾P-I曲线的表现有何区别,并介绍两种光源的特性,进一步回顾半导体光源阈值电流Ith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这样讲解之后,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明确了实验内容,通过对比加深了对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的掌握。

2.光纤通信课程设计主要充分通过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如Optisystem,使得学生能够模拟仿真光纤元器件及系统的设计和整个过程。在系统仿真实验中,学生可以随意调整波形参数等,对一个光学元器件甚至整个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仿真,直观地模拟信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整个传输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原理,设计软件流程,能够搭建整个过程,并通过光谱仪等仪器器件对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如设计“PIN光电二极管的噪声分析”,要求学生首先分析影响光接收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即接收机内的各种噪声源。并能分析计算接收机中的放大器本身电阻产生的热噪声和放大器的晶体管引入的散粒噪声。要求学生完成设计整个软件流程,并搭建实现,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根据数据模拟得到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观察热噪声和散粒噪声对最终传输的信号质量的影响,观测不同噪声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的大小。

3.光纤设备实践要求在SDH课程知识基础上,在行业大型设备中能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配置、调试,进行数据通信。这就要求学生对SDH的基础知识、SDH网络的自愈能力、SDH环型组网、通道层或者复用段层的自愈环等要理解透彻。我们以中兴通信公司的SDH光传输设备为实验平台,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包括光传输、数据网络和智能业务平台等方面先进的光通信技术。要求学生熟悉ZXMPS325传输设备的整机和单板硬件,并掌握SDH 的部分测试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网管E300软件,自主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和监视,实现SDH通道保护链和复用段保护等配置及性能测试。

如,对“二纤双向通道保护的配置原理和实践”,首先要求学生理解掌握SDH的复用结构和过程,掌握二纤双向通道保护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业务,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分析I务传输过程,掌握通道保护配置方法。如图2所示:

三、“光纤通信”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目前,光纤通信实践课程的三大模块采用不同的考评机制,主要侧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过程,强调学生对实践结果的分析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光纤通信实验的实践环节中,实验成绩考评是由平时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在实验报告中,注重学生对实验及设计结果的分析及现象总结、实验中产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实验的新设想等。

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成绩考评由课程设计过程、测试(独立演示)课程设计结果、课程设计报告和答辩成绩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给出过程成绩,根据演示过程和结果,给出相应的设计结果成绩;根据设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按照科技论文要求撰写,为学生将来做好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报告成绩;在答辩过程中,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整体系统的设计能力,并给出相应的答辩成绩。

光纤通信设备实践训练的成绩考评由实践操作,答辩环节和实践报告构成。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原理的理解能力,报告撰写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

四、“光纤通信”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对光纤通信的实践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生的实践效果和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在今后光纤通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突出工程应用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创新培养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相关领域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光纤通信》(第二版),张宝福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 顾婉仪, 李国瑞. 光纤通信[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方志豪, 朱秋萍. 光纤通信[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 《光纤通信》(第五版).[美]Joseph C.Palais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5] 李书旗, 朱昌平, 陈小刚. 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国电力教育,2010, (36):132-133.

篇3

光纤通信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地位不突出实验课时少,一般只有10学时,在大四的上学期进行,此时正是学生考研前的复习冲刺阶段,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实验教学组织起来困难,教学质量较差。

实验项目偏少由于实验课时所限,实验项目偏少。

缺少综合型、系统型实验现开设的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现有实验箱的实验方法与实际工程的测试方法有一些区别,通过已开设的实验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实际工程的测试方法。缺少综合型、系统型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建立系统工程的概念。

学生的实验热情不高由于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仅占10%,学生普遍不重视实验教学,实验热情不高,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比较严重。

实验教学效率较低由于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并且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很具体,学生据此可顺利完成实验。这种做法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4

Key words: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teaching;professional skill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28-02

0引言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更多时是帮助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的学习状态,但更多时候是进行主动思考、探索、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采取观察、记录、讨论、作业、考试、技能测试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真正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成就感,激励其不断探索进步。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素材,用不用、用多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做的过程中需要而定。设备、仪器不再是专供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工具,而是进行创设情景、进行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工具。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也可提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是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技能而提出的。《光纤通信技术》是通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专业课,光纤通信技术理论知识系统已趋完善。光纤通信技术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光纤到户已走进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光纤与光缆随处可见,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习现场;精密的光纤仪器可快速熔接光纤和测试光纤,为学生展现了高科技新产品的无穷魅力;光纤的广泛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信专业就业的基本工种主要有:光纤敷设、光纤测试、光纤维护,是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主题市场,因此学习光纤通信知识,掌握光纤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职高专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信技术专业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多年来一直尝试这一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是《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同时成为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院级示范课程。2009年获得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是如下表:使用21世纪高职教材由田国栋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如表1。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总结出我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在通信专业乃至电子信息系起到示范作用。

2研究的条件与环境

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在我院进行研究与探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我们拥有高质量的教学团队;三位研究者有丰富的光纤理论知识和很高的实践技能。作为教学团队,先后开发了省级精品课;2009年,获得学院组织的光纤说课比赛团体一等奖。团队意识好,协作能力强,齐心协力共闯难关。

我们拥有两个校外光纤实习和实训基地,一个校内光纤演练教室,两个电化教学教室,拥有OTDR、光纤熔接机、台式光源、光功率计、光纤多用表等十几台光纤通信仪表;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机、光缆接头盒、光纤连接器等上百种光纤工具;还拥有十几盘光纤与光缆,总长度超过100km。学院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高职高专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也对科研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学工作。在课题研究期间,课程组老师对通信技术三年制高职学生371505班、371506班和381301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工作;对五年制高职学生051519班、051520班和051521班三个班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教学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教学。通过互联网、电化教室、实训教室和普通教室等各种场所;通过启发式、讲授式、提问式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光纤知识的传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三年制高职学生371505班、371506班和381301班考试成绩超过85分,五年制高职学生051519班、051520班和051521班考试成绩超过80分。《光纤通信技术》课程起到了骨干与示范作用。

3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取得的成果

3.1 为学生获得高职毕业证在研究期间,高职高专三年制06、07和08级四个教学班;高职高专五年制04、05级五个教学班。培养学生400余人,全部通过课程考试,优良率超过80%。

3.2 为学生获得高、中级技能证2009年度参加西安市职业技能考核;2010年209人参加西安市职业技能考核,188人获得四级证书,获证率89.8%。

3.3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2008/200年第一学期,学院组织教师技能大赛,通信专业举办了首届教师 “光纤接续技能比赛”14名教师报名参加比赛,7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3.4 借助网络平台在全国各地通过网络可以学习陕西省省级精品课《光纤通信技术》,在院内完成了全套教材三十九个PPT课件(涵盖了研究任务中的十二个教学场景),采用多媒体全程教学。

3.5 开展科技活动,普及光纤知识2010年4月,电子信息系在全院开展科技活动月,光纤通信技术课程组率先参加,取得了优异成绩。

3.6 组织光纤技能竞赛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学院组织学生技能大赛,通信专业举办了首届高职学生“光纤接续技能比赛”320名学生报名参加预赛,32名学生参加复赛,10名学生参加决赛并获奖,受到学院教务处领导的好评。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院组织第二届学生技能大赛,通信专业再次举办了高职学生“光纤接续技能竞赛”。22名学生参加决赛并获一、二、三等奖。

3.7 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方法田国栋副教授、王超讲师、张华实验师于2008年9月和10月两次到神华集团神朔公司参加通信职工光纤接续技能培训和第八届神华集团职工技能比武电务类裁判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09年6月,中国铁通陕西省分公司崔振山高级工程师、中铁电气化工程局西安通号公司穆林选工程师先后两次来学院为学生讲学,向学生传授光纤网络知识施工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学院与企业双赢。

3.8 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研究期间,我们按照研究进度正常进行,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以及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四篇,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代电子技术》和《铁路计算机应用》上。

4继续研究的思路

4.1 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光纤通信》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致力于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实训设备力求与企业发展同步(均有入网许可证);多媒体课件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覆盖,实验、实训、专题讲座、技能大赛、定岗实习的图像、视频资料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日常练习、考察测试、技能鉴定题库已成系统,整体教学资源犹如知识的海洋,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遨游,各取所需。

4.2 采用立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学实现过程中,以多媒体讲授为基础,以实验、实训教学为支撑,以网络资源、教学资源库依托的自学课堂来辅助,以职业技能竞赛和专题讲座方式的进阶课堂来提高;以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方式的企业课堂来升华。

4.3 光纤设备与企业共享光纤设备仪表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很快。学院的光纤设备与企业共享,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4.4 学院教师到现场,企业专家进课堂高职学院专任教师只有走下讲台、走出学校、走进现场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光纤通信》课题组三名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收获颇多。现场技术能手的高超技艺令人叹服。我们将定期邀请现场技术能手进行光缆接续,还要长期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任兼课教师。

4.5 充分利用互连网网上新资源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层出不穷。因此,经常探索光纤新技术,光纤新知识,光纤新设备,光纤新线路,光纤新规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材,更新设备,更新观念。

5结束语

《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研究与探讨在我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在我院、在电子信息系、在通信技术专业都起到了骨干和示范作用。对于通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其它课程的建设起到了引导作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光纤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我院良好的实验设备也会落伍和过期,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利用企业资源,使光纤通信处在高职高专学院的前沿。我们相信,有学院领导的支持;有电子信息系的关心与帮助;有科研处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光纤通信的优越性[J].山西建筑,2004,(22).

[2]田国栋.光纤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增基等.光纤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徐宝强等.光纤通信及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5]时书丽,张良.单模光纤偏振稳定的方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05).

[6]粟小玲,朱春祥.光纤色散对光纤通信系统中继距离主要影响分析[J].信息通信,2008,(02).

篇5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Abstract】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is a practical subject,the subject of how to 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students can really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se,the author of th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llege of mobile level 2009,level 2010 600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new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process,the model includes the teaching content design,practice content presentation forms,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and finally through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data statistics concluded.

【Key words】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practice content to achieve diversification

0.引言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院校在在教学设计中只考虑理论知识点的规划,而如何与实践环节结合,与实践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何设计,实践活动的教学次序,如何考虑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等,一直是教学实施的薄弱环节。为了使实践性较强通信专业系列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建立与理论课程并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者通过对两届通信专业学生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认为,只有针对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应用需求,深入研究具有实践性特点的通信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利用所学分析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期望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课程中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结合情况以及相关的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1.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方法主要从“为什么学” 入手,首先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来进一步确定“学什么”,即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接下来就是“怎么学”,即采取什么策略,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最后还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上述教学设计方法为基础,在对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原则

强调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调研,有别于过去依据教师的经验进行主观设计的方法,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恰当安排教学学时和教学次序,充分体现实践性特点。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他们毕业后尽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2)操作可行性原则

要实施教学设计各环节,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环境等因素。二是具有技术上的可实现性。对于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邀请厂家对目前的主流设备的安装、操作、系统维护等内容简单培训;邀请行业技术骨干做相关技术讲座;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实验平台讲解;利用假期组织学校学生去相关单位观摩等。

3)执行过程控制的引导与控制原则

在教学设计时,应适时提供多次研讨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且依据实践性原则,在平时作业及期末考核中补充对实践性学习内容的评估。

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实例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起到衔接各门专业课的枢纽作用。课程内容涉及光纤通信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测量、维护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课程内容的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的理论学时共48学时,学习内容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发送(器件)、传输(光纤线路)、接收(器件);第二部分为系统部分,由发送、传输、接收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总体架构,涉及中继距离计算及光发射端机和接收端机的构成;第三部分为网络部分,涉及SDH光同步网与WDM网络等光传送网络及城域光网络。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的实践学习学时为8学时,内容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光纤几何参数的测量;第二部分为系统性能仿真,主要涉及数据的SDH传输等内容。

2)教学实例

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安排,作者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每学习一个知识点的理论后,就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实践学习,因此对于“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先介绍对应的理论知识点,紧接着介绍相关实践部分的教学方式。表1所示为部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知识点关联表。

3)实践内容实现方式

针对“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中实践性内容的不同实现特点,采用适用的呈现方式。

对于参数实验部分,主要采用文字、图片说明、视频演示实验等。在视频演示实验中,配合教师讲解了解实验的过程。

对于系统实验部分,主要通过仿真平台进行数据传输试验,使学生能够熟悉设备配置过程、数据传输过程、测试过程,进而利用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图1所示即为在SHD1的SP1D 支路板的1~2端口和SHD2的SP1D支路板的1~2端口之间之间完成2M业务连通”。

3.实施效果与学生评价

在新模式教学设计时,实践性教学的成效评估和反馈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评价问卷调查,选择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为40% 的学生百分率最高,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部分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百分率最好不高于30%。据此“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将总评成绩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作业共分四次,其中三次为理论部分、一次为实践部分,实践内容为SDH光网络点对点数据传输的仿真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是除了完成实验报告之外,还需提交一份论文,论文内容为针对实验环节的所有过程(包括设备配置、数据传输、测试环节)的认识和总结。这种考核过程深受学生欢迎,并且使得实践部分内容不会超过总评成绩的30%,满足在校学生在校学习应以理论学习为主、以实践学习为辅的原则。

4.结束语

本文针对“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并据此对“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具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细分、实践部分的呈现形式、教学评价体系等,为通信类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案例。此外,本文选择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课程为例进行的教学设计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通信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的共性,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改善学生满堂灌的学习状态,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篇6

1光纤通信系统课程现状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光纤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适应光纤通信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高职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行课程设置时,《光纤通信系统》课程坚持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摒弃了原理推导的理论知识。

1.1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理论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PPT结合板书上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趴倒一片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也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当时听懂了,但是过后就忘,记忆不深刻。实践课堂上,由于光纤通信设备昂贵,受经费限制,实际可供学生使用的设备台套数严重缺乏。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围成一圈观看教师演示,然后轮流实践。教师演示时,仅有站在前面的学生能清楚看到整个操作过程,站在后面的同学只能听见却看不见。整节课中教师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不停地重复演示和讲解。学生的实践操作只是停留在简单地模仿,掌握单个技能都有困难,创新更无从谈起。

1.2原有课程资源单一,学生缺乏创造性

教材是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的主要资源。当教师会扩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来不及记笔记,听得糊里糊涂。有时候老师也会布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但是学生基础薄弱,不知如何从的网络“大海”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3原有评价方式注重结果,学生缺少积极性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采用结果性评价方式,由平时考勤加期末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组成。期末试卷由任课教师自己出卷,具有片面性。学生基本上在考前突击,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整门课学完以后,绝大部分同学对课程一知半解,只记住了几个名词。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的课程变革迫在眉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2]。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

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实践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能力化、任务实施项目化、课程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过程化五个方面。

2.1课程目标能力化

在社会信息化的视野下,确定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目标的确定中来,使得课程目标符合学习者的意愿。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有效地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质”能力四个要素,学生具备光纤通信系统组建、维护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项目实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优良品质。

2.2任务实施项目化

基于课程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对光纤通信设备维护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实践项目,设置光纤通信系统认知、SDH传输系统组建、波分传输系统组建、传输系统维护与管理四个项目。课程项目完全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即以某公司传输网运行中开局的工作过程来序化教学内容,贯穿了传输系统的设计、建设、开局到维护全过程。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任务设计从最基本的实用系统出发,从实际问题入手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每个项目都安排了必做任务和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供学生选做进一步深入练习。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任务难度逐渐提高,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逐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学生是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都大大提高。

2.3课程资源数字化

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3]。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资源的建设拓宽了开发途径。我们在已有教学PPT的基础上,开发微课、三维动画模型、任务导入视频、操作视频、试题库等数字化课程资源,依托于微信公众号、QQ群、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等营造共享的学习环境,促使课程走向共享和开放。(1)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过程[4]。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非常适合制作成文字、声音、图像结合的微课,例如光纤导光原理、光纤器件工作原理、光发送机组成、光接收机组成、SDH帧结构、传输系统时钟、网络保护机制分析等等,这些内容都具有内容较少、相互独立的特性,可以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供学生在课后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2)三维动画是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信息技术,其过程首先由设计师在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原物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或设计场景,再确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为模型加上材质、打上灯光,将无法重现的镜头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完成[5]。在整合实践中,三维动画用于突破《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教学中的难点。该课程涵盖了十余种光纤器件,它们体积较小,却内部结构精密,有着各自独特的性能参数。每一个光纤器件都是光纤通信系统这栋“高楼大厦”中不可缺少的“螺丝钉”,光纤器件性能参数的细微变化将影响光纤通信系统整体性能。这部分内容一直是课程的难点,仅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很难理解光纤器件的内部结构以及性能参数的作用,容易相互混淆,造成使用时器件损坏,且频繁出错。通过制作光纤器件三维动画模型,将内部结构直观地展现在学生跟前。我们还增加了互动环节,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不同的效果将立即呈现出来。(3)视频泛指将一系列静态影像以电信号的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本实践开发了任务导入视频和操作视频。任务导入视频是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拍摄项目任务的情景视频,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用于导入项目任务,让学生跟随主角,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手机终端的微信公众号、精品资源共享平台进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景,对任务进行探究。操作视频是将所有的实践操作任务拍摄成视频,加上语音讲解和文字说明,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观看操作细节。对于易错的操作步骤,利用摄像机镜头的拉近功能,进行特写拍摄,并辅以恰当的音乐,引起学生重视,减少实际操作时的错误率,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于不理解技术解释和操作环节可以选择暂停或重播。(4)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除了具有录入存储试题的功能外,还具备查询功能、智能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通过组织多名课程组教师按照知识点划分来建立课程试题库,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每个知识点开发出三十道以上试题,可以随机组合成十余套测验卷,供学生及时预习、复习、查漏补缺。若某道题学生在练习时做错,后台将推送不少于三题相应知识点的测验题,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测验题的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2.4教学手段现代化

课程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1)开发精品资源共享平台,集教学中心、学习中心和考试中心于一体。教师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PPT课件、微课、三维动画模型、操作视频库、知识点资料库等优秀的教学资源至于教学中心,学生通过学习中心了解课程目标、项目任务,观看任务导入视频、微课、三维动画、操作视频。试题库至于考试中心,学生通过考试中心进行按知识点分类的自由练习、进阶练习、进阶模拟考、错题集和课程考试。进阶练习设置课前测、课堂测、课后测多个关卡。每个关卡若有错题,第二天将在后台推送若干题同一知识点的试题,直至全部正确。完成所有关卡后,方可通关,给学生一种闯关的体验。(2)开发仿真实验系统,降低实验设备成本。只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仿真软件,学生可完成课程中绝大部分的操作任务,实验成本低,解决了该课程三十多年来台套数不足的问题,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3)利用随机抽取软件,配以美妙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完成对学生出勤情况的考查。(4)充分利用电子教室、微信公众号、QQ群、网络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扩大师生的交互空间,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5考核方式过程化

实施教学评价过程化,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仿真软件中学生的完成记录、精品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学习进度监测和测试题统计分析、多媒体教室监控设备全程录下的学生训练过程等多个方面,从平时表现、实践操作、项目完成和职业规范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3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实践的建议

整个课程完成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个人实践能力、职业素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特此提出以下建议:(1)课程整合不停留在表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建设的新型课程,不能仅仅用于公开课、教学比赛,流行于形式,而是要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教学,使所有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盲目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忽视了传统的板书,整节课下来黑板一尘不染。如光纤的归一化频率计算,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使用传统的板书,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过程,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易错点,并安排课堂练习供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后再辅以简短的微课进行巩固和深化。(3)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操作视频常使用书面语讲解,有的学生本身对概念掌握欠佳,无法理解某个关键的词语,使得实践操作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现场演示,当即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4)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我们要避免课堂上完全依赖于网络,没有师生互动,没有语言交流。课堂应注重面对面交流,教师和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

4结语

本课题立足于教学一线实际,将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紧扣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理论内涵,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以促进高职理论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中,葛强,彭翕成.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J].电化教育研究,2010(2):8-13.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2005(1):7-1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篇7

在高校推行研究性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就是把“研究”引入教学中,将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某个研究课题,通过文献的检索和利用进行自主探究,完成对科学事实认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光纤通信是一个发展迅猛的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由于长期受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只用一本教材学习,不会利用各种文献数据库了解光纤通信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动态,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在“光纤通信”课程中开展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还可以通过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了解光纤通信的最新发展状况,提高文献检索和利用的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和经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许多高校都购买了各类文献数据库,而且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学生一般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检索技能和方法,这为“光纤通信”课程开展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一、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的组织

首先是分组,在学期的开始向学生公布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按照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光纤传输”、“光源与光发送机”、“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光纤通信系统”、“光缆接续与测试”五个专题,按照专题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开展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本专题范围内自定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例如“光纤传输”小组可以选择“光子晶体光纤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组的时候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哪个小组,教师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照顾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每个组之间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大致相同。其次是时间安排,每个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与相应的正常课程教学内容同步进行,只不过一个是课外进行,另一个是在课内进行,持续时间与相应的正常课程教学内容一样,在每个专题的正常课程教学内容结束时安排1课时由进行文献专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这样五个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均匀安排在一学期里进行,既可以使研究性教学维持一种常态,教师在精力上也容易照顾得过来。

二、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课题的选择一般都要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而此时的学生恰恰还没有经过文献调研的训练,所以尽管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但是教师要加强指导。一般来说学生自定的研究题目往往过于空泛,例如选择“光纤通信的研究进展”、“光检测器的研究进展”等,或者超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范围太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研究题目加以改造,既要使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更为深入,又要使研究的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以适合于学生利用文献进行研究,例如,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多信道动态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等。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应当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深化研究题目,因为意义建构的效果与学生的自主程度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课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学生会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搜集、整理文献进行科学研究,这种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如果题目学生比较感兴趣,只要适合研究,就不要过分拘泥于教学专题范围的限制。实际上,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科学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研究的经验,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个时候研究的题目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三、文献的选择、搜集和整理

确定研究题目以后,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文献的选择、搜集和整理,不占用上课时间。学生利用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全面了解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获取同类研究的文献总数量、同类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同类研究已经达到的技术参数、潜在的应用范围和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同类研究采用的各种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技术等重要的一次文献。当收集到大量的一次文献之后,小组中的学生要分工合作,互相交流,进行分类、整理、阅读、学习和总结。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尚未学习过的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对其中的某些难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为最后形成研究成果扫清障碍。在文献的选择、搜集和整理阶段,要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记录整理、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记录可以帮助记忆、锻炼思维、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把通过阅读、听讲、讨论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记录下来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四、文献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汇报交流

在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后,要进一步提炼成为较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以文献综述为主,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也鼓励把文献综述进一步提炼成为科研论文。学生的研究成果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提出。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二是研究方法。说明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来搜集文献资料的。三是正文部分。这是文献综述的重点。归纳文献中研究问题的历史发展,找出其特征或者主要的观点,总结通过研究得到的启发以及该项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四是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列出文献的目录既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便于其他对这项研究感兴趣的人做进一步研究。在完成文献研究报告之后,由学生把研究报告制作成幻灯片,并选出一名学生代表用1节课的时间上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成果汇报,与全体学生分享研究成果。

文献研究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基本功。文献专题研究性教学对于教学的硬件条件要求不高,便于开展,而且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光纤通信领域中某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接触最前沿的研究信息,还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由于长期灌输式教学养成的只靠一本教材进行学习的陋习,养成利用文献数据库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篇8

1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学校要求把实践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院、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经过第一阶段的改革,我校实践教学安排已经达到教育部在高校评估中规定的优良标准。

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课中有85%以上的课程开设了实验课,专业选修课的实验课开设率近80%。理论课学时和实验课学时之比约为6:1。课内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备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综合性实验强化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及调试方法,拓宽知识面。通信专业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的比例≥85%。根据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和应用性不同,部分课程除了开始课内实验,还设置了相关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综合性强,所用的知识是课堂所学理论的延伸,促进了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环节。通过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到具体实现,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2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安排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通信工程专业的硬件实验较多,绝大多数硬件实验利用实验箱完成。用实验箱做实验有以下缺点[4]:一、大多数实验箱开发厂本文由收集整理家都能根据授课的重点设计实验内容,但是实验箱把功能模块都集成封闭起来,让学生不能接触信号处理的各个环节;二、实验箱比较适合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箱的功能模块固定,所以能作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比较有限,不利于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三、利用实验箱所作的实验内容较陈旧,与生产脱节大,不能达到注重实践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部分专业课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目前在实验、实践课程中体现的还远远不够。一门课中学到的原理可能应用在多门课中。例如《信号与系统》中讲到的著名的nyquist采样定理是《数据压缩》、《通信原理》中数据采用基本依据,采样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又在《微机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有不同的实现方案。让专业课的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

3 改革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继续推进课程内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内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保证一定学时的验证性实验以促进学生对课堂上传授的基础理论的掌握之外,改革部分实验中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使之于实际应用结合地更加紧密。例如《程控交换原理》中设计性实验是数字时分接线器编程,实验目的是了解数字时分接线器的编程方法,熟悉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其它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可以调整实验安排,加上“程控交换机电话用户开户”、“分别用1号信令或7号信令传输话务”、“对比建立局内呼叫和局间呼叫的不同”等在电信局业务中实际用到的各种操作作为选做实验。

3.2 增加综合多门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信工程主要学习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通信系统主要解决信息如何从信源端经信道传到信宿端。扩展高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内容,加入《通信原理》、《信息论》的内容,把信源编码、无线信号的传输、信宿解码实验综合在一起。结合信息传输的实际过程,加设多平台通信综合实习。该实习主要内容是利用程控交换机、光纤通信设备、综合业务数字平台和无线基站实现模拟电话业务、计算机网络业务、无线通业务的传输。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涉及到了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多学科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这些业务在实际生活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了解、学习此类业务,能够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3.3 加快实习基地的建设

虽然通信工程专业配有校内专用的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可以模拟一些简单的通信业务,但是由于资金和规模限制,学校的设备比使用中的设备要简单,处理的业务类型也不够丰富。学生通过到工作现场考察,能够学习通信运营的常见业务。目前,通信工程的实习基地还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熟悉生产的需要,所以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生产技能的重要途径。

篇9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通过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人才培养特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发展快、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专业。目前国内通信专业逐年扩招,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及学生就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要在强手如云的众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就必须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保证质量,以特色增强竞争力。因此如何体现特色,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探索与中兴通讯nc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以3g为切入点,结合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构建全程现网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培养适应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几点思考及实践

1.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方向课的工程实训

2009年我校与中兴通讯nc学院采用校企合作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共建nc(network communication)网络通信实训基地,相应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突出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3g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网及网优网规的工程系统训练。图1为本专业学生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图2为相应的课程体系及学分比例图。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对理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理论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从原来62.5%降到57.9%,而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学分比例从原来的21.5%增加到目前的26.1%,尤其是专业实践课采用现网设备进行教学,与工程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很好地贯彻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专业课与实际工程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通信人才

以3g移动通信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以td-scdma的网络建设流程和设备运作为教学主线,将td-scdma核心技术及3g网规网优等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之中。重点讲解移动通信及td-scdma技术原理、关键技术、网络规划和优化、td-scdma rns产品数据配置、维护及故障处理等方面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任务为驱动力,例如以某市无线网络规划为任务,为学生讲解网络规划的流程、链路预本文由收集整理算、网规勘察的内容、技术要求及勘察工具、用规划工具进行系统仿真、生成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最终调整规划方案以达到规划目标。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将专业课的理论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相接轨,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

3.通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在教学质量工程中,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是基础,也是关键。近2年本专业申报广东省、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共10项,实施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编写现代交换原理教材1部,修订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3g移动通信实验讲义4本。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手段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以通信原理教学改革项目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第一节课的教学,首先要告诉学生这门课要学什么及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课程的衔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比如调制系统的学习,从五个角度比较不同调制系统的调制原理、解调原理、调制效率、功率谱及抗噪声性能的不同点,分析不同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指标。在学习复用技术时,采用提出问题、自学引导、问题讲解、得出结论的方式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不同复用方式的应用范围、各自的特点及关键技术。在学习编码技术时,通过为什么要编码、如何编码解码、不同编解码的优缺点分析将各种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清晰地展现给学生。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原来的全部验证实验改为验证+仿真+设计的方式,包括pcm编解码与fsk调制解调验证实验、hdb3编解码及psk调制解调的matlab仿真实验,采用fpga及vhdl语言实现循环码编解码电路的设计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

4.师资队伍是建立良好教学和科研服务体系的有力保障

通信行业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而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偏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需求脱轨的情况。因此要想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型的应用人才,需要教师必须跟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我校与中兴通讯nc学院签署的合作协议,每年本专业都会送相关专业教师到中兴通讯进行实习或专项进修。近3年,本专业已派遣教师学习td_scdma原理与设备调测、cdma网络优化与规划、sdh光传输、数据通信、程控交换、下一代网络(ngn)等课程;聘请中兴通讯nc学院一线技术人员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定期与中兴通讯展开先进通讯网络技术的研习讨论,针对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难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本专业鼓励教师参加各项科研活动,近2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科技项目11项,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高并具有一定工程素养及科研能力的创新师资队伍。

5.通过实习基地建设真正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2年本专业总共与9家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及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签署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比如学生完成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3g移动通信及数据通信专业课的学习后,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中兴通讯nc学院组织的nc助理工程师认证,并为认证通过的学生提供通信产品的开发、调测、维护、网规网优等方面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机会。其他几家实习基地每年都会接收本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其通信产品的设计、生产及维护工作中去。学生在企业实习不仅熟悉了企业的运作,了解了企业文化,还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高了专业技能、丰富了实践知识。另一方面,企业也进行了人才储备,解决招聘人才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

篇11

专业课程具有专业技术性,在内容编排上没必要面面俱到,太多太杂反而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学习压抑,有时还舍本求末,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从基础抓起,突出专业重点,理论性的东西不能介绍的太深,能清晰的分析出一般工作原理,让学生既容易掌握又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努力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既能轻松学习又能掌握知识技术的学习环境。

根据以上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信系统概述、电话通信、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首先对通信专业的理论进行介绍,让学生心中对此有个初步概念,再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公共电话通信与GSM系统向学生介绍电话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原理及实际运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也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再由浅入深介绍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的技术知识。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跟不上实际运用的变化速度。当代社会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通信专业技术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更新。《现代通信概论》在内容上多以多以基础性的东西为主,概念性强,对于外界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同步更新,老师在教学时如果仅以书本知识来教导学生,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技术不能与实际通信技术完美的结合。

2、实验手段相对单一。很多学校由于教学设施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在进行光电通信实验时,并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表现在实验单元单一,不能系统的结合起来,现实验证意义不强甚至有些关键实验还不能开设,学生只能凭空想象,增加了学习难度与知识运用。

3、教学模式单一。兴趣是动力的源泉。任何人要想在某个专业方面有所建树,首先就是对此专业产生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无限的动力去学习钻研。对于学习那些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枯燥的学术来说,兴趣更显得重要。而在现实很多教学课堂中,老师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动力优势,在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时一刀切,没有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现代通信概论》教学改进

1、授课方式由易到难。老师在授课时,应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最根本的知识入门,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对所学专业有系统的认知,夯实基础,每一点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而不能囫囵吞枣。授课的时候,讲解语言也要通俗易懂,尽量做到将抽象性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风趣有感彩的生动语言,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上课的注意力,又能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有效掌握。

2、课堂设置悬念。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多提出问题,而有些问题可以为学生解决,某些问题则不解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一来巩固所学知识,二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质量。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通信概论》的内容有很多是抽象的,需要靠想象去理解,我们在上课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这些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既容易理解,又能保持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

4、优化、精简授课内容。通信技术是包括通信与计算机两方面的专业技术,专业性很强,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很难有效掌握。而且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大多不是来自通信与计算机专业,对通信专业的知识基础掌握的不多,为了让这些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能有所收获,对教学内容一定要综合考虑,精心选择,做到既传授专业知识,也能让同学们有效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凡的通信技术为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对于通信专业知识的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学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各大高校针对性的增加了通信专业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国家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性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12

1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3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当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