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综合治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因排水沟自解放后一直未能治理,全长940m淤泥很深,全部呈黑色,臭味很浓,所以将淤泥全部清除掉。结合仪征城市规划,对金斗河、红旗河等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推动城市内部水系沟通,逐步整治城市河道、沟渠,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同时,结合城市建设的需要和《仪征市城区雨污水规划》,迁扩建真州污水处理厂,对城市道路进行配套管网的建设,配套建设污水管道,分批实施老城区雨污水分流,稳步推进城区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工作。合理建设城市雨污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利用和保护好长江水资源,为沿江城市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可供利用的水环境容量;优化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尾水排放口布局,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确保水源取水等多种功能均能得到满足。
1.2截污进行污染源控制
污染源的控制是保护水环境的先决条件,从源头控制污水排入河网是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根据排水沟现状,在沟两侧铺设截污管道,使周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截入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按照仪征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滨江新城雨、污水管网建设;推进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污水管网二期工程的建设。
1.3生态驳岸
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设置植被缓冲带,有利于保护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既将水体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离,阻止水体的波浪和洪水对岸线的侵蚀,过滤有害物质,又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亲水空间,提高了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质量。生态驳岸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促进功能,可增强水的自净作用。
1.4引水活化工程
通过在新开支河河口设穿石桥河北路涵洞及排涝泵站换水,引长江清水进入市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达到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的目的。利用长江水质较好、水量充足的水源条件,通过涵洞和泵站的优化调度,引水活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质得以改善。当长江位时,开启自排涵闸门,利用其高水位时引长江水进入红叶排水沟。在长江低潮位时,将内河水排入长江,使沟内水体能正常流动。
1.5沿河景观建设
沿排水沟两侧地段绿化景观,充分展现滨水景观特色及湿地景观风貌,根据当地植物生长特性,进行绿化植树,种植耐水湿树。在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如水杉、垂柳、枫杨、碧桃、紫叶李、迎春、石菖蒲、水生鸢尾等,水生植物如芦苇、荷花、睡莲、水葱等。
篇2
为了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在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与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进行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工作中,对频率和频率曲线的组合、长系列法和典型年法的应用、长系列灌溉用水资料的计算、河道外用水的界定、灌溉用水保证程度的分析等技术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频率和频率曲线的组合
众所周知,根据水文数理统计学理论,频率和频率曲线的组合计算常采用频率组合公式法、图解法和理论分析法进行。不同水资源分区需水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成果不能简单地按同频率相加而得。同一水资源分区各变量因同频率出现机率较大,故在数值上可以相加。正因为水文变量的地域性与差异性,水资源分区往往要从一级区一直分到四级区或五级区,供需平衡成果才能满足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精度要求。但是,在区域和流域汇总时,在理论上又碰到困难。即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中,不同频率代表年的来水、需水、可供水量、余缺水量等水文变量有严格的频率概念,不能简单地相加。可是,同一个供水设计保证率(即相同的设计供水标准)下的各计算单元的缺水量,因是各区域需要采取供水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解决的水量,对应的有水利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工程量与投资是没有频率概念,缺水量也可不带频率概念,是可汇总相加的。实际上不同保证率的缺水量(如有的区域灌溉保证率取P=90%,有的区域灌溉保证率取P=75%)可理解为满足规划的供水标准(供水保证率)下的缺水量,也可汇总相加。就如防洪规划一样,各地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有的为200年一遇,有的为50年一遇)的防洪工程量或工程投资可汇总相加成某省的总工程量和总投资。与各地发生设计洪水大多数不会同时出现一样,各区域缺水大多数也不会同一年发生。
二、长系列法和典型年法的应用
根据《技术细则》,“原则上供需分析应采用长系列调节计算”。对此,笔者的理解是:有长系列水文资料的大中型水库及多年调节水库应采用长系列法。长系列法的主要优点是:可进行多年调节,考虑了来用水年际变化,不需要来水、需水、供水是同一频率的不合理假定等。长系列法的主要缺点是:要收集大量的来用水资料,来用水计算工作量大,而对于中小型工程及引提工程,长系列资料是无法得到的,硬性地要求长系列法,其成果精度也是难以把握的。
典型年法的主要优点是资料较易取得,计算工作量较小。《技术细则》规定,“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一般采用长系列按月调节计算,无资料或资料缺乏的区域,可采用不同来水频率的典型年法进行”。设计典型年法主要缺点是假定来水、用水、供水是同频率发生,该假定在小区域范围内可近似成立,到大范围区域内来水、用水不同频率,而供水保证率是二者平衡后的成果,更是不同频率。实际典型年法只能反映某年小区域内具体情况,在大区域内,由于水文气象条件的差异较大,某个单元该年受旱严重,另一单元该年可能不缺水,有余水,也可能洪涝严重。例如:东南诸河一级区P=90%保证率选择1971年为实际典型年,我省闽东诸河二级区来水频率P=95.3%,闽江流域二级区来水频率P=78.3%,闽南诸河二级区来水频率P=73.9%。如到三级区或四级区则差异更大。因此,笔者认为,典型年的选取和汇总,不宜在较大范围内进行。
至于采用长系列法和实际典型年法能否解决或避开流域与区域汇总时碰到频率组合的难题,笔者认为也是难以做到。当然,采用长系列法和实际典型年法从五级区、四级区、三级区逐步同时段相加,可以得到二级区和一级区的来水、需水、可供水量和余缺水量成果,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应用作用不大。例如,福建省各四级区有1130年长系列资料,汇总到三级区、二级区、全省得到1130年来水、需水、可供水量、余缺水量4个系列资料,通过排频、适线,可得到福建省P=90%来水、需水、可供水量、缺水量成果,但该成果数值被合并、被均化,很难反映福建省实际缺水状况。如从资源角度出发,应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等指标反映水资源,基本上能满足水资源配置工作的要求。
三、长系列灌溉用水资料的计算
水库或灌区记录的长系列灌溉用水资料利用难度较大。因每年灌溉面积、作物组成、渠系运行状况、水库或灌区管理调度等不定因素影响,缺乏一致性,故长系列实际灌溉用水资料不但不能直接利用,而且还原也很难。福建省在规划设计中长系列灌溉用水资料用以下3种方法推求:a)根据常规气象资料(气温、空气湿度、气压、风速和实际日照时数)及推算地点的海拔高度、纬度,用彭曼公式推算参考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生长期及相应降水,采用逐时段田间水量平衡法求出补水灌溉量。即单项灌水定额,用作物组成(复种指数)加权平均得灌溉定额,乘以规划灌溉面积即得长系列用水资料。
b)只计算50%、75%、90%、95%典型年灌溉定额,把这4个数据点绘在频率格纸。通过4个点绘得灌溉定额经验频率线(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也可采用P一Ⅲ曲线),在线上按降雨频率查得各年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年内分配移用邻近典型年年内分配,由此得长系列用水资料。
C)采用枯水年分析灌溉定额。分析连续枯水年、枯水年和枯水年前1~2年灌溉定额,如水库调节性能为年调节及季调节以下水库,可只计算枯水年灌溉定额。如水库为多年调节,除计算各枯水年灌溉定额外,还要计算枯水年前一年灌溉定额,其他年份同b)法。福建省有连续枯水两年(P=90%年前一年为P=85%的破坏程度比P=95%年前一年为P=10%为大),连续3年枯水年较少,选择可能破坏年份及前1—2年计算灌溉定额,其他年可用频率线查,不影响成果。福建省东张水库、东圳水库、山美水库等大型灌溉水库曾按a)法计算,精度是高,但工作量太大,难以普及。b)法工作量小,但精度较差,假定降水用水同频率不合理。c)法工作量比a)法少很多,且精度与a)法不相上下,因丰平水年来水量较多,灌溉定额有误差,不影响水量平衡成果。因此,我恕一般推荐用c)法。
四、河道外用水的界定
福建省的福州和泉州市、漳州市,分别引闽江和晋江、九龙江水对市区内河进行冲污,该部分生态环境用水有人认为是河道内用水,笔者认为是河道外用水。理由是:引水冲污用水与绿化、清洁等生态环境用水一样,也是一个用水户,引进是干净水,回归河道是污水,类似工厂冷却水,引进是冷的干净水,回归河道是热污染的水,虽然水量没有消耗,但水质变了,而航运、保持河道最小生态基流、发电用水等河道内用水,不但没有改变水量,也没有改变水质。
5灌溉用水保证程度的分析
篇3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
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篇4
1.1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共享机制未形成,源于税收信息化基础工作薄弱新征管模式要求以 计算 机 网络 为依托,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但由于税收基础工作覆盖面较广,数据采集在全面性、准确性等方面尚有欠缺,不能满足税收征管和税源监控的需要。
1.2 税源监控不力,征管失衡
随着经济的 发展 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税源在分布和来源上的可变性大大增加,税源失控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目前, 税源监控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征管机构设置与税源分布不相称, 管理职能弱化。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税源监控职责分工不是十分明确,对税源产生、变化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监控;另外,税务机关管理缺位的问题仍存在,出现大量漏征漏管户的现象,因此税收流失必然存在。二是税源监控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在“征、管、查”管理模式下, 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 以及国税、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税源失控。三是税收执法不规范, 税法的威慑力减弱。税务机关对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处罚力度不够, 企业 税收违法的风险成本低,这是税源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纳税服务意识淡薄,征纳关系不和谐
一是没有树立起一种“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于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税收法规的宣传不到位,新的税法政策又没有及时送达纳税人,因此在征纳过程中对纳税人的变化和需求难以做出快速反应。二是在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同时,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及评价机制也不完善,难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2 完善我国税收管理的建议
2.1 完善税收 法律 体系,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
2.1.1 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法体系,依法治税
完善的税法体系是依法治税的基础,没有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治税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要加快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一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税收基本法》。二是现行税种的实体法予以法律化。三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四是设立税收处罚法。对税收违法、违章处罚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以规范税收处罚行为。
2.1.2 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一是税务干部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意识,要坚持依法征税,增强执法为民的自觉性。二是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深入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3 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体系,加快税收征管 现代 化进程
税收征管软、硬件的相协发展, 国税、地税征管机构之间以及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互通是完善税收征管的必要选择。
3.1 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即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和应用软件、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第一,加快研制科技含量高的统一税收征管应用软件,提高征管效率。第二,建设信息网络,实行纵横管理。第三,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实施 科学 管理。
3.2 建立税收征管信息化共享体系
尽快实现信息共享。首先, 建立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统一信息平台,让纳税信息在税务机构内部之间实现共享。其次,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联网。在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财政、工商、金库、银行等部门) 的信息联网, 实现信息共享。
4 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建立税收征管新格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在信息化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为主、综合性为辅的流程化、标准化的分工、联系和制约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4.1 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
尽快解决“征、管、查”系列人员分布、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 计算 机及 网络 ,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4.2 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企业 核算水平不高, 建立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还未形成全国监控网络, 税收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依靠严密细致的精细化管理,来促进征收,指导稽查,完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5 规范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
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的一种行政行为,为纳税人服务成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税务机关要全面履行对纳税人的义务,必须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税收服务于 经济 社会 发展 、服务于纳税人的意识。规范纳税服务,构建和谐、诚信的税收征纳关系。
5.1 加大税法宣传
税务机关进行税收 法律 宣传,一是注重日常税法宣传,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税法,并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二是规范税法公告制度,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三是充分发挥纳税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开展“网送税法”活动,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5.2 建立征纳双方的诚信信用体系
篇5
一、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缺位与越位,服务与管理脱节。服务缺位是指因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规范,手续繁杂,致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或承受不应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主要表现在:因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纳税人为办理同一纳税事项而多次往返,久拖不决;因税收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票表过多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税收成本;因税收政策不完善影响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因税收法制不完备,使纳税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服务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越权提供不合法的“服务”,以及将不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内容作为纳税服务提供给纳税人。如有的税务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现象。
服务加管理是现代税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服务与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管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一提到管理就忽视为纳税人的服务,容易发生侵犯纳税人权利的情况。一提到服务就弱化管理,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的发生。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二是重系统本身的应用,轻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统来替代手工操作,却对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视不足。三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我国当前的纳税服务主要是由税务部门来提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主要直接面对的还是税务部门。如上所述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集中处理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能力有限,对于诸多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办税服务大厅的形式,对纳税人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与服务。另外,经济社会尚未发展到相当水平,对社会化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不足,其发展和竞争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偿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缺乏吸引力。
二、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对策
篇6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框架、方法。
第二章是税收流失概述,就税收流失的定义、分类和测估方法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是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和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首先就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地下经济和地上经济两个方面测估了我国税收流失的规模。
第四章是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和影响。首先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法律不完善、纳税环境恶化、税收征管不严、处罚不力等方面分析了税收流失的原因;其次,就税收流失的影响从对经济影响、纳税人的影响和税收法制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是我国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税收流失实际,就税收流失对策进行了探讨。从完善的税收制度,健全的法律保障和严厉的税收惩罚并重,合理的机构设置,分工明细的制度设计,广泛、充分的税收宣传和高素质、高操守的中介机构,信息化的税收征管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优化治理措施从优化纳税环境,强化税源的监控和管理,加强税收立法和征管,调整现行税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税收流失;规模测算;纳税;对策
Abstract
Intheeconomicglobalization,tax-losinghasbeenemergingasacommonglobalissueconfrontedbyvarioussovereignties.Undertheopen-uppolicy,itnotonlydisorderseconomybutalsothreatenseconomicsafetyaswellassocialstability.Sopreventionoftax-losinghasbeenafocusoftaxreformsinvariouscountries.Thisthesistriestogiveadeepinsightintotheeye-catchingproblemfromdifferentperspectives,andcomeupwithasetoftentativesolutions.
Alongwiththecontinuousdeepeningofeconomicreform,the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China''''staxsystemreformhasachievednoticeableresults.However,duetoChina''''staxsystemconditions,taxcosts,weakcivictaxsense,andsoon,thelossofrevenueisalsostillexists.Taxlossesalreadybecomeaseriousobstacleto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lossofrevenueasoneof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difficultproblemswhichnotonlyhavebeenplaguingtheInlandRevenueworkers,butalsoathreattothecountry''''ssustainedeconomicdevelopment.Therefore,fromtheintegrationoftheoryandpractice,integrateduseofsystematicresearchandempiricalanalysismethod,doingthisstudiesoftheissue,notonlycanstrengthenChina''''sacademicresearchinthisareaneeds,butalsoguideourtaxlossespracticegovernanceneedsanditistoimplementtheStateCouncildepartment’sstrategyofthe"taxesaccordingtolaw,andstrictlyrunteam,technologyandmanagement,"and"plugtheloopholes,punishingcorruption,recoverunpaidtaxes".
Followingtheusualway"raisingquestion,analyzingandthensolvingit",thethesismainlyconsistsoffiveparts.
Thefirstchapterisanintroductionwhichintroduces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athomeandabroadandtheframe,methodofthispaper.
Thesecondchapteristaxlossessummary,whichcoversthetaxlossesdefinition,classifiesandmeasuremethodofhowtoestimatetaxlosses.
Thethirdchapteristaxlossescurrentsituationinourcountryandtaxlossesscalecalculating.Firstly,itanalyzestaxlossescurrentsituation;secondly,fromgroundeconomyandgroundeconomy,twoaspectsmeasuresthescaleofourcountrytaxlosses.
篇7
一、建设和谐税收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谐税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财力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法律法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收征管筹集财政收入,参与社会收人分配,可以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可以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等。因此,和谐税收建设得如何,税收征纳关系怎样,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
(二)建设和谐税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税收与社会和谐发展、依法治税与优质服务共同发展、税收事业与税务人员全面发展等问题。税收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涉及和谐税收问题。
(三)建设和谐税收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发展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树立起科学的税收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基层建设;推行以能定级、以岗定责、岗能匹配、绩酬挂钩、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单位税务人员能级管理,构建起科学的税收质量管理体系。
二、建设和谐税收的内涵
(一)公正执法。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好国家制定的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发展、救灾防疫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切实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销售农产品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收人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既不“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也不能有税不收。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办事,避免因税收执法不当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诚信服务。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健康良好的征纳关系。坚持税法公开、透明,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税,促使市场主体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平等竞争,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最优。方便纳税人办税,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正确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满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增强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为纳税人提供法制、公平、高效的税收环境。
(三)科学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征管工作,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实现税收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按照精确、细致、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税收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廉洁奉公。坚持廉政教育先行,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深化税收改革,完善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为反腐倡廉提供制度保证。加强监督制约,规范税收权力正确行使,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五)团结奋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使和谐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成为税务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从严治队.推行能级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税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倡公正执法、热情服务、规范管理、团结协作的税收文化,形成团结奋进的税收工作氛围。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建设和谐税收的举措
(一)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助推经济发展。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支持社会进步。落实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涉农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就业、收人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四是依法组织税收收人。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人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二)推进依法治税,营造法治公平竞争环境。一是严格税收执法。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加大评议考核和奖惩力度。积极开展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严厉查处偷税、骗税行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维护社会正义。
篇8
税收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财政范畴。夏朝的贡,商朝的助和周代的彻就是中国税收的起源形式,而标志着中国税收成熟的则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欧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已经出现了税收的雏形。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税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产生了国家之后的产物,同时它也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因为私有财产制度需要国家这个暴力机器来维护,而维持国家这个机器正常的运行必须得有一个保障,这就产生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税收。
对于税收的定义,古今中外学者给予若干表述,这里不一一赘述,仅举一例: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2]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
高培勇曾引用辞海“文化”含义,说:“税收文化可以解释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围绕税收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传统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税收文化。同时,税收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制度的变革而不断地处在演进的过程中。” 吴俊培则认为税收文化则是一种围绕税收形成的意识形态。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认为税收是人类的一种经济行为,税收文化则是研究税收这种经济行为的行为,所以文化在这里可以说是行为学方面的东西。他强调研究税收文化,更重要的应该从纳税主体——纳税人的角度来进行。这些是国内一些主流学者对税收文化的定义描述。
二 中西税收文化比较
说到现代税收文化,笔者认为它不仅是对传统的、历史的税收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审视,对当今国内税收文化的洞察和总结,更有对西方税收文化的旁观与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财税体制越来越规范、税收征管越来越完善、税法也更普及以及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法制环境也逐步取得成效并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税收文化。但是,税收文化的混乱和滞后现象依然很严重。第一,纳税人与征税人的地位不平等,从而由于征税方权利大于义务而带来的征税权的随意性和纳税人义务大于权利而带来的纳税意识的漠然性。第二,我国税收体制环境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抑商”的文化传统阻碍了税收文化的完善。其次是在改革以前的苏联模式的财税体制下,税收作为国家的一项职能被异化为国家主义的机制,其后又出现了非税论和税收万能论的思潮,使我国对税收的职能始终界定不清,税收文化更是无法发展[[3]朱云飞,刘军.税制改革与我国税收文化的完善[J].经济论坛,2004,(20):93.][3]。而目前的各级政府间税权关系不清及政府与国企关系理不顺依然未能提供一个促进税收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第三,税收立法工作的滞后和税种体系结构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税收目标的实现,不利于良好税收文化的形成。
上述严重的税收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税收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儒家讲究人治,强调德主刑辅,正是这种思想使长期以来中国的税收制度具有随意性,不重视税收法律主义,很难做到依法治税,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而西方奉行依法治国思想,如柏拉图晚年提出“法治国”方案,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从而以此为根源的治税思想要求一切涉税活动以法律为标准,正真树立了税法的威严。另外,中国封建政府没有对民众提供出什么公共物品,人们的朴素税收理想是“三十税一”、“轻徭薄赋”等,还有就是不敢最先惟恐最后的中庸思想和攀比心理,结果是你偷我也偷,不偷白不偷[[4]李玉红, 陈新宇.中西税收文化比较[J].共商税是,2005,(9),40.
][4]。而在西方,不懂税法,甚至违法、偷税是一种不道德的象征,这也是偷税行为在西方社会中普遍受到谴责和蔑视的原因。
三 税收文化的内容
一般意义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三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税收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理论层面
税收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建构的税收制度、税收思想、税收管理和税收文化观念的总和。税收文化建设,首先应从理论上入手,进行税收文化理论的研究,以此引导税务人员的理想、思维、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第一,要从理论上正确界定税收文化的涵义,加强理论研究,提高人们对税收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围绕税收与文化的主题,对诸如税收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的关系问题开展理论论证,宣传和树立税收文化观念,激发人们对税收文化的兴趣,加快税收文化理论建设的步伐。第三,在完善我国税收文化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外来税收文化中的税收道德观、价值观,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分析和利用。
(二)制度层面
税收文化制度是税收文化的核心和准则,它既通过固定的行为规范,推动税收理论文化的发展,又将其成果作用于税收文化的行为。税收制度文化包含税收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税法,使收税人克服执法的随意性,真正做到依法治税。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法的严肃性是以全社会必须遵守为准则的,依法纳税风气也要在税收制度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另外,税收制度文化建设还涉及到税务系统本身的制度建设问题,如行为规范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监查处罚制度等。税收文化制度的制定要体现合理性、先进性、可能性,应能提高整个税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重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培养税务人员的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作为税收文化制度建设的重点。
(三)行为层面
税收文化行为 是税收文化理论导向的结果,是税收文化制度约束的反映。税收文化行为是税收文化最真切的内涵,它反映着税收人员的品德、语言、仪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娱乐方式等。进行税收文化行为建设要注意两点,一是塑造税务人员良好的形象。税务人员代表国家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与众多纳税人直接接触,其形象如何,关系到整个税务机关及党和政府的声誉。二是加强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税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缺乏政策观念和纪律性、原则性,在复杂的执法环境中就会胡征滥罚,为所欲为,所以要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使税务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秉公执法,文明征税。行为建设是税收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税收文化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从全社会角度来说,税收文化建设要使全新的纳税观念深入每个公民的脑海,形成在纳税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收文化建设使税务人员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准,赢得纳税人的尊敬和信任支持。
税收文化所要求的是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基础上,将税务人员的思想、作风、行为统一起来,成为税务机关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内聚力。上述三者中,税收制度是税收文化的基础。从治税思想到税制的建立,从税种的开征到税收的管理,从征纳双方的相互关系到税收对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孕育庞大税收文化体系的胚囊。因此,没有国家的税收制度也就没有税收文化。一个缺乏文明的税收制度不会产生引导社会进步的税收文化,它的价值取向也无法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当然,税收文化是税收管理的高级形式,就像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一样。
四 税收文化的特征
税收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特征:
(一)税收文化的导向性
不同的行业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有不同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税务部门通过制度、文件等形式,把本系统的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的要求告知税务干部,引导税务干部的心理、性格、行为,即在对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从而对税务部门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二)严肃性
税收文化是法制文化的一种其外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本质是弘扬税法必须庄重、高雅、严肃。
(三)独特性
税收文化是围绕税收活动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具有行业的特质。
(四)广泛性
建设税收文化必须动员全系统的每一个机关、每一名干部都来参与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参与.不能仅仅局限于专门机构和少数人。
(五)传承性
一方面需要税务干部一代一代地言传身教、日积月累、不断积淀,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跟上发展步伐.体现时代特色。
(六)长期性
文化需要丰富的底蕴需要长期积淀。建设税收文化不可能一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抓反复反复抓。
五 税收文化的功能
和以往的有关税收理论相比,税收文化既从市场经济的建立,也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文化角度,提出构建人文支点的税收理论。税收文化是从更高的文化层次上去认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税收与社会的关系,税收与人的关系。因此税收文化应对税收文化的基本功能有所了解。
(一)导向功能
税收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指税收文化强调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和重视人的心理的研究。税收文化认为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从而强调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的税收制度和管理理论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调动了征纳双方积极性的税收文化,表达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共同遵守的信念,它引导每个成员接受核心化的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取向,即纳税是光荣的,偷漏税是可耻的价值标准。使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自觉地遵守税收制度方面共同的准则,形成一致的行为取向。
(二)激励功能
激励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
目标激励——设置科学的目标,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领导激励——通过领导的以身作则,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性;
压力激励——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情感的沟通、交流,相互了解,愉快合作;
榜样激励——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出上进心。税收文化建设作为促成整体优势的内在要素和整合性机制,促使税收新秩序尽快得以建立,使良好的国民纳税观念尽快得以形成。从税务机关建设来说,税收文化以文化为手段,创造出人人都受重视和尊重的氛围,注重培养税务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税收更好地发挥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凝聚功能
文化具有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量,它可以使拥有同一文化价值观的成员产生认同和归属感。提倡税收文化可以激发起税务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要求,共同的价值观把不同性格、不同情感的税务人员团结在一起,成为文化素养高、廉洁奉公的国家公务人员。税务机关具有强大的合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税收任务。税收文化建设使广大公民的纳税意识得以加强。在共同的价值标准的支配下,依法向国家履行纳税义务的整体意识的逐步形成,便会使整个社会法制程序和文明水平迅速提高。税收文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功能。
(四)规范功能
税收文化可以通过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对税务机关形成一种规范的力量。它具有使每个成员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可以使每个成员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依法治税,廉洁奉公,做到文明征税,使国家税收任务通过税务人员的努力能够顺利完成。
(五)综合功能
税收文化在税收实践中是不能离开社会文化的。它的存在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法律文化、行政文化、心理文化等范畴。与诸种社会文化现象相关联。税收文化在实践中,融合了其他文化形式的力量,综合为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由此看来,税收文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六 新时期税收文化的建设
如今世界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恢复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我国的税收文化对内起着培育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纪律严明的税务管理者的作用,对外则承担着构建依法治税、诚信纳税的税收外部环境的重任。税收 文化该如何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的建议如下:
(一)抓紧理论研究
通过整理中国的传统税收文化典籍,借鉴国外的先进税收文化理论,结合当前税收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文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为解决税收文化建设人才奇缺的现实问题,应考虑在相关的大专院校设立研究科目,开设相关学科专业,丰富理论研究内容。
(二)优化载体工程,丰富先进税收文化的创建形式
通过加大税收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切实建设好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教育场所,以及俱乐部、游艺室、运动场等文娱活动场所,把工作重点转向基层;并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有效的创建活动,优化媒体,增强吸引力,使先进的税收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播。
(三)以税收工作为中心,提高税收文化的内在质
税收文化同税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的。坚持以税收文化为依托,带动其他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即建立一整套以税收管理为核心、党政管理为基础、其它制度为辅的规草制度。领导班子要敢于坚持原则,开拓奋进,承担责任,从实际出发,对全体工作人员负贵。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群众生活、
注盆工作方法联系起来,使税务干部树立起关心政治、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风尚。
(四)推进艺术创新,繁荣税收文艺创作
税收文化艺术是先进税收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对人民大众接受先进税收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在税务系统发掘人才、在社会上吸纳人才、请艺术院校培育人才等形式,不断壮大税收文艺队伍。并切实提高税收文艺创作的精品意识,及时重奖“优秀税收文艺作品”,大力繁荣税收文艺创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文化不断引向深入。
篇9
1 高校后勤实体改革涉及的现行税收政策
(1)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2)营业税。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所得税。《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年8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100号文《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彻底取消了高校后勤享受的免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4)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 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2 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 法规滞后,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直接 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2000年以来,以高校扩大招生这一政策背景所带来的高校大发展和引发高校投资多元化,以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引发的高校资产经营盈利性,在税收政策层面上开始把高校纳税主体从免征范围放置于实际征收范围中去。
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 法律 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
(2)高校后勤实体自身的改革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化与否,与高校后勤实体的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实现了独立纳税人的过度,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实质上并未发生变化。 现代 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
(3)税收征管 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3 高校后勤实体税收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1)完善税收 、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 法律 保障。关于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
(2)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手段,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使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征管进入正规轨道。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切人点,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机关要积极构建功能齐全、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加强相关部门联合,健全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全面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因为高校后勤实体的 经济 活动涉及到工商营业执照的领发,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 企业 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款征收和缴纳,涉及到对高校的财政拨款等诸多问题,涉及到国税、地税、财政、银行、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带动高校 发展 ,完善税收管理,需要上述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扩大信息交换的范围,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自2000年国家出台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政策以来,几经变更,形成了对高校后勤实体相关税收政策的不断修改和变化,也加重了税务部门对于高校后勤实体税收管理的难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规范化管理,亟待解决。这不仅关系到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税收管理,更关系到如何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在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作为国家税收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10
摘要:本文基于某省地方税收“大集中”信息化工程课题,基于Web模式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从某省税收执法考核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了执法考核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应用资源,以及与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协作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具体研究了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g Focus" informatization engineering issues of local tax in one provinc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Web model and from the reality of tax law enforcement assessment in one province, this paper mad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data and application resources in the system of law enforcement examin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ssues of the new collec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studi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forcement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bout tax law.
关键词:Web 资源整合 协作 执法考核 设计 实现
Key words: Web;resource integration;collaboration;enforcement assessment;design;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165-03
0引言
随着Internet的应用和不断普及,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Internet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相比传统的C/S模式,基于Web模式的应用软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Web模式中,将新的系统与已有系统整合,使这些系统协调工作,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业务应用,是其关键问题之一。
某省税务局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确定为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试点单位。省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确定了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标:以统一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为支撑,对税收执法行为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监控,严格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依法治税的水平。同时,还拓展了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将各级局机关内部机构也逐步纳入执法责任制的范围,确定为“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主要工作包括:编写《某省地方税务系统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文本》,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规程、考核办法和追究办法,开发某省地税税收行政执法考核信息系统,实现对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自动考核和责任追究。
1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部门,以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规范税收执法是当前依法治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建立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对各项税收执法制度的贯彻落实尤为重要。根据省局提出的要求,并结合税收业务流程,“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设计包括日常监控、自动考核、申辩调整、过错追究、执法通报、综合评比、信息查询、系统维护、预警功能和帮助功能等十大功能。
“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具体数据流与功能模块见图1所示,包括:①管理服务;②征收监控;③税务稽查;④法制执行。
图1所示的“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数据流、功能模块具体描述如下:
系统通过事先设置的过错判定标准,对于所有通过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进行的执法行为,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提示,对发现的执法过错按照预先设置的追究标准进行追究,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将结果显示输出。在省级集中模式下,省局安装一台服务器,就可以监控到所有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极大地提高了执法考核的效率。
系统数据流描述:数据源来自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以省级局为单位数据集中。系统每天定时从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中抽取数据,经过计算形成执法监控信息,并通过执行相关指令(考核指令、追究指令、执法通报指令、综合评比指令),将监控信息与设定标准(扣分参数、追究参数等)相结合,自动生成考核追究及执法通报结果。考核结果根据业务需求分为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法制执行四大系列,最终通过系统设置的10项功能显示出各种执法考核信息。
2系统设计
2.1 技术方案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图见图2所示,该平台的操作系统为通用的Windows 2000 Server,接入的系统可以为Windows、Linux及Unix,接入数据库可以为Oracle、Sybase、SQL Server、Mysql、Access/Excel等,而平台存储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在系统中可以通过注册来为用户分配权限,并通过注册用户的方式来制定用户使用的功能模块,各个系统通过注册适合自己的适配器来和平台中的适配器池进行交互,在用户进入系统时需要经过系统的身份验证和CA认证。进入系统后将会看到为自己注册的功能,选择某一功能时,此功能将会在组件池中找到和它所定义的组件,触发相应组件,在组件中,完成和此功能的数据交换,然后返回给组件池,最后展现给调用它的用户。在每个系统接入平台时都需要有CA 的认证。
2.2 数据库设计“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依托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和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通过计算机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考核,实现了执法考核的自动化。因此,系统的核心模块是执法监控和考核追究,其工作流程见图3所示。下面就申辩调整子模块的设计做一说明。
申辩调整模块功能是供责任人对考核发现的过错行为进行申辩调整,主要有“无过错调整”,“调整责任人”,“追加过错责任人”,“加重30%”,“减轻30%”、“加重50%”、“减轻50%”等调整方式。其程序有三种流程,分一般流程,简易流程,特殊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一般流程:部门审批-审核受理-调查确认-再次审核-局长审批-处理决定。
简易流程:部门审批-局长审批-处理决定。
特殊流程:部门审批-处理决定。
根据以上分析,该模块涉及到申辩调整和申辩信息两个表结构。具体内容见表1和表2。
2.3 具体业务设计编号: SWZX_01;名称: 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率;所属类:税务执行;业务公式: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率=已执行文书件数÷应执行文书件数×100%;“应执行文书件数”是按规定程序传递到稽查执行岗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和《税务处罚决定书》、《不予处罚决定书》应送达执行的件数。;“已执行文书件数”是指已送达执行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和《税务处罚决定书》、《不予处罚决定书》件数。
实现情况:1(1指现大集中能实现,2指经增加数据后能实现,以下同)
数据来源下述三个表(数据字典略):①T_WS_JCWS 稽查文书;②T_WS_WSSDQK 文书送达情况;③T_ZX_ZXTZ执行台帐。
逻辑描述:①统计稽查文书中相应时间段的生效并且送达的文书。T_WS_JCWS中相应时间段的ZZ_RQ时间范围的下列文书:文书名称WS_MC和WSLX_DM包括《税务处理决定书》(SL010)、《税务稽查结论》(SL063)、《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SL060)和《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SL061),并且WSZT_DM ='03'生效文书,以上记录用WS_LSH关联T_WS_WSSDQK文书送达情况表中SDZT_DM='2' 送达完成,记录数为M。
select count(a.WS_LSH)from T_WS_JCWS a, T_WS_WSSDQK b
where a.WSXL_DM in ('SL010', 'SL063',' SL060',' SL061')
and a.WSZT_DM='03'
and a.WS_LSH=b.WS_LSH
and a.SD_BJ='2'
and a.ZZ_RQ >='2010-01-01' and a.ZZ_RQ
②统计稽查文书中相应时间段的已送达并已执行标记的文书
T_WS_JCWS中相应时间段的ZZ_RQ时间范围的下列文书: 文书名称WS_MC和WSLX_DM包括《税务处理决定书》(SL010)、《税务稽查结论》(SL063)、《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SL060)和《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SL061),并且WSZT_DM ='03'生效文书,以上记录用WS_LSH关联T_WS_WSSDQK文书送达情况表中SDZT_DM='2'送达完成,用T_WS_WSSDQK的ZXTZ_LSH执行台帐流水号关联到T_ZX_ZXTZ,其结案日期JA_RQ大于统计时间范围起,记录数为N。
select count (a.WS_LSH) from T_WS_JCWS a, T_WS_WSSDQK b,T_ZX_ZXTZ c
where a.WSXL_DM in ('SL010', 'SL063',' SL060',' SL061')
and a.WSZT_DM='03'
and a.WS_LSH=b.WS_LSH
and a.SD_BJ='2'
and a.ZZ_RQ>='2010-01-01' and a.ZZ_RQ
and b.ZXTZ_LSH=c.ZXTZ_LSH
and c.JA_RQ>=to_date('2010-01-01','yyyy-mm-dd')
③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率=N/M×100%
3开发环境
3.1 硬件环境服 务 器:IBM X3650-M2两台;开 发 机:Lenovo M启天6400 10台;网络状态:小型局域网络100M网速。
3.2 软件环境数据库服务器:Linux+Oracle9i;应用服务器:Windows server 2003+IIS;数据库:Oracle 9i;中间件: Weblogic 8.14;开发机:Windows XP、Windows2000;开发软件:Eclipse 3.2、Jbuilder9、DreamWeaveR8.0、PhotoShop、PL.SQL.DevelopeR、VSS6(版本控制)。
4系统功能实现
“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现已成功在某省地方税务局使用,已接入的系统有新一代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税管员平台;接入的数据库类型有Oracle,Mysql,SQLServer。
现以考核追究模块为例,阐述其功能实现。该模块首先对税务人员进行岗位的设定和分配。再以人工和电脑相结合,对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税收行政执法中行为进行考核汇总,并根据考核后发现的过错行为进行相应的追究,比如:经济惩戒、批评教育、给予通报批评。
4.1 岗位设定该模块的功能是对税务人员进行岗位的设定和分配。以某一管理员身份进入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点击“岗位设定指标查询”按钮进入设定页面,见图4所示。在“待选机关”点击选择具体的税务机关部门,系统自动在“待选人员”栏显示该部门的所有人员,点击选择人员后。在“待选岗位”栏点击岗位拖动到“已选岗位”栏中,点击“√”图标进行保存。
4.2 考核设置根据设置选定的年度和月份执行考核指令,系统接到[执行]指令后会自动将税务执法人员的过错行为及扣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系统提供的时间选项会自动默认本年度、上月份,一般正常情况用户不必再进行时间的调整。选择好年和月后就可以点击“执行”按钮进行考核了,如果执行成功,系统会出现成功的提示框,如果出现错误就会转到错误页。注:一个月只能考核一次,若重复执行,系统会提示相应的错。
4.3 追究设置该模块主要是用户根据选定的年度和月份执行追究指令,系统接到[执行]指令后会自动从考核信息库中把过错行为对照追究参数表的追究类型与分数的对应关系得出该税务执法人员相应的追究类型(比如:经济惩戒、批评教育、给予通报批评等),与此同时将汇总分析后的该年度该月份的追究情况存入追究信息库中。窗口同考核设置界面。
4.4 人工考核人工考核则是人为地进行过错行为的判定,选择相应的税务人员和其对应的过错行为存入考核信息库中。进入人工考核的界面后,首先选定考核的年月,再点击“选择执法人员”按钮,系统会弹出选择人员的对话框,当选择完人员后点击“选择人员”确认后,再点击“提交查询内容”返回人工考核的主界面。然后在企业信息栏输入“企业代码”和“企业名称”。在“考核指标”栏中,点击下拉按扭可以选择考核指标。确定考核指标后,“考核过错”栏中列出该指标下的过错,当选择好过错后系统自动生成“所扣分数”。再在“扣分岗位”下拉按钮中选择相应的扣分岗位。当所有带*号内容项检查填写完毕后就可以点击“执行”按钮进行考核了,如果执行成功系统会出现成功的提示框,如果出现错误就会转到错误页。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功能,给出了系统设计思路、开发环境和功能实现。随着“税收执法考核”系统的完成,我们越来越感到Web模式核心支撑环境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做好一个合理、方便、实用的支撑环境,是一件极其复杂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思维的不断深入。发现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和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一是随着网格计算的兴起,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网格计算这一技术,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二是在更好的软件框架如Spring,更好的编程方法AOP引领下,如何让这些优秀的元素提高核心支撑环境的性能和价值,也是需要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瑞轩.全国税务系统创建“科技加管理”新模式.光明日报,2002,08:13.
[2]伍临莉,张鹏祥.何浩,基于J2EE体系架构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2):96-99.
[3]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7.
[4]谷和启.中间件技术及其应用.http:// 2007-03-19.
[5]Aaron Walsh John Fronckowiak.《Java宝典》.郝志芬,林丽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6]Oracle数据仓库解决方案.ORaCLe中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7]柴晓璐,梁宇奇.Web Services技术、架构和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8]仲萃豪.中间件-构筑复杂分布式应用的关键技术[J].网络世界,2000,(18).
[9]柴晓路.Web服务架构与开放互操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刘亚宾,杨红.精通Eclips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11
1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及其税收现状
1.1个体私营经济现状分析
“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在自治区政府部门的鼓励、引导和扶植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自治区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就个体私营企业注册情况看,从2001--2005年,尽管个体工商户户数由83.5万户下降到了46.76万户,从业人员由169.9万人下降到了82.27万人,分别以年均15.01%和14.9%的速度递减。但私营企业户数却由3.01万户上升到了4.83万户,从业人员由45.54万人增加到了68.21万人,年均分别以12.81%和10.76%的速度递增。就经济发展情况看,正在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总体保持了增长态势,经济规模愈来愈大,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2005年底,个体私营工业国民生产值达到4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208亿元、城乡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84.26亿元。
与中、东部地区横向比较,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无论其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在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总体看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就内蒙古私营企业来说,截止2005年底,总户数4.83万户,其中,企业集团仅105户,中小型企业占总户数的99.8%。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各地在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时候,主要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对这些中小型企业在行业引导、加强管理方面指导欠缺。许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既缺乏新型的管理制度,又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大多依靠传统的粗放式小农经济方式管理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对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影响。
1.2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税收现状分析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其提供的税收收人数量、增长比例、所占份额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统计分析表明,2001一2005年,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收人由8.44亿元增加至43.84亿元,年均递增62.85%,增长最快的年份达到182.66%。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占税收收人总额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9.83%上升到了2005年的14.72%,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税源,其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区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2个体私营经济税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新税制实施后,我国已从税收立法上打破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纳税人的税负不平衡问题,但由于受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纳税意识等主观因素以及税务部门重视程度、管理手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对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管理偏松,跑冒滴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
2.1税收负担低,税收流失相对较大
税收流失是个体私营经济税收管理中一个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其他所有问题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以2005年为例,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41.21%.23.56%,其承担的税收份额却达到了59.27%;而占工业总产值30.0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2%的个体私营经济,其承担的税收却只占全部税收收人的10.80%。很显然,对个体私营经济征税严重不足,应征数与实征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额。
2.2规范管理不够,征收管理机制弱化
从税收指导思想上讲,长期以来以组织收人为中心,一些基层执法单位仍然把税务执法作为组织税收收人的一种手段来加以运用,重视对国有、集体经济大型税源的控管,弱化了对征收难度大、成本高、税源小的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管理。从税收征管机制建设上讲,因难以准确获得对应税收人分散、流动隐蔽的个体私营纳税人的经济状况信息,很大部分的申报纳税难以或没有经过税收确认,只好评定征收。特别是由于金税工程还没有完全建成,征管手段落后于征收模式,在预防和查处偷逃税方面还存在信息不灵、动作迟缓等问题,仅靠目前投人的征管力量,无论数量与人员素质,与庞大的个体私营经济队伍以及混合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和管理要求极不相称。
2.3税制不完善,导致征管漏洞论文下载
现行税收制度与管理制度对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方式和核算方式的多样化,已经显得很不适应,形成税收流失。①增值税存在征收范围狭窄等制度性缺陷,导致税源难以控管。如交通运输、建筑安装行业未纳人增值税征收范围,导致增值税链条中断,失去了自缴自核功能,同时,产生了乱开运费进行抵扣问题。私营部门在这两个行业占有很大比重,税收流失相对严重。②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仍然过多过滥,规定欠科学,缺乏严密性。特别是按经济成分制定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适应性差,不便操作:不法商家乘机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伪造企业性质,非法获取减免税优惠。如将自己伪装成集体企业、校办、福利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等形式,骗取国家的退税和减免税。
2.4个体私营经济活动隐蔽,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水平低,一些经营行为不规范、内部管理混乱,受业主追求经济利益动机的影响,无税交易和无税所得普遍存在,做假账、账外账,使得企业内部凭证真实性下降,会计信息失真,各项收人无法全部纳人监管范围,严重蛀蚀税基。甚至有些企业进行虚开、开具增值税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管理监督不严,企业法人责、权、利的约束弱化。目前对个体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除税务部门要求建账外,基本上无其他强有力的外部行政机关的约束。
2.5纳税整体环境有待改进
①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主动纳税的氛围,纳税人没有形成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直接申报纳税、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习惯,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偷逃税相对严重。②金融、公安等部门配合不密切,影响了税款的征收,软化了税收法律的强制性。③非国有企业多行开户问题突出,现金交易盛行,使银行结算账户形同虚设,纳税人隐瞒收人,税基难以监控。④地方保护主义对税务部门严格执法的妨碍,也是导致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流失的原因之一。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日益发展壮大,其税收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所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可低估。①导致税负失衡,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机制。测算表明,内蒙古近年来国有工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率为5%左右,非国有工商企业为3.5%。如果再考虑非国有工商企业还享受几项先征后返或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则负担率还要再降一点。②减少了国家财政收人,扭曲了政府正常的收人机制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杠杆。个体私营经济部门的税收流失直接导致费硬税软格局,也使税收不能通过经济利益诱导实现对产业结构的有效调节而失去了杠杆功能,模糊了国家调节经济的边界,使得该限制发展的产业得不到限制,该激励发展的产业得不到足够的鼓励,误导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向。③产生了社会收人分配不公。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流失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国民收人向居民个人分配的倾斜和高收人与低收人的两极分化,使税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调节公民收人水平、实现社会公平的功能,还降低了国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福利的水平。④阻碍了依法治税进程。
3全面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管理的对策
税收收人归根结底是征税人与纳税人行为的结果。要解决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关键在于征税人和纳税人行为的规范化。因此,必须从完善税制和税收征管制度,严格执法,堵塞漏洞人手,全面加强税收管理,促进税收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3.1继续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税种结构,使之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条件下税收征管
①完善增值税制度,优化增值税管理。主要是扩大征收范围,尽可能防止增值税“链条”中断,避免产生税收流失漏洞。首先考虑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个体私营经济比重较大的行业纳人增值税征税范围。②建立统一、规范的税收优惠制度。把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集中统一管理,防止各自为政和越权减免税产生的流失。可以考虑在税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主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行业、项目和产品。应尽快调整现行按所有制成分实行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利公平竞争,便于税收征管。
3.2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吮源基础管理
税源管理监控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包括对纳税人的监控和税基的监控。这是目前加强个体私营经济最重要最急迫的一项工作。①建立税源调查监控制度和税源动态采集系统。通过调查个体私营经济户籍、税源分布状况,建立对个体私营经济税源、税基、税负、税款的控管体系。要坚持税源信息的动态采集,为税收申报确认和税务稽查提供信息依据,减少应征与实征的差距,最大限度地实现依法治税。从长远看,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号码制度来监控税源,不失为严密有效的办法。②对税源户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对重点税源户实行专人定点监测的办法,对城镇内较集中的非重点税源户实行专人巡回监测,对于边远农牧区的税源户可利用各地的协税护税组织实行社会监控。同时,要与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积极寻求解决漏征漏管户问题的有效办法。③积极稳妥地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建账和查账征收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建账建制的权威性。核定征收必须最大限度地以账证为依据,防止从低确定税基。④严格管理。在全国普遍实行有奖统一制度,尽快确立有奖销售的法律依据,明确奖金渠道,实现以票控税。
3.3强化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执法
①提高执法力度,实行对各种偷逃税行为进行严厉而公平的惩罚新制度。要运用现代化的征管技术、手段开展税收检查,提高税务违法行为被发现的几率,并依法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逃避纳税的行为。应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尽量减少自由裁量权的限度,以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②实现税务稽查向执法型转变。要强化执法手段,赋予税务机关独立司法权。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和完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专门审理涉税案件,有效震慑和防范税务犯罪,遏止税收流失。③推行税务执法检查过错追究责任制。制定执法行为准则,实行责任追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责任心和事业心,切实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严格执法,纠正违法和执法不当行为。由此建立一种制约规范各种内部不法行为的强有力的机制,以此摆脱权力观和人情观的困扰。
3.4加强征管力量和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征管的现代化水平
篇12
办公室为以服务机关,服务税收为为宗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重点抓住三点:一是节约办公成本、高效积极工作。车辆设专人管理,定人定车定点;办公用品采购先请示、后审批,实行领用签名制;来客接待、食堂就餐;二是抓好文秘工作,搞好上传下达,半年来,办公室发(转)各类文件份,上报各类信息调研和《原件呈阅》份,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新闻和专稿篇,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取得了突破,在《中国税务报》上发表了………..。三是整理了档案,并以办公室牵头编撰出版了**县局历史的第一本综合性的工作纪实丛书——《十五回眸》,受到了各方的好评。
二、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以人为本,才是执政之道,**县国税局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今年上半年,集中组织税干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人次,选送优秀人才脱产学习,安排新进干部进行初任培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员培训班,集中开展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刊发了全员学习心得,组织了全员业务技能大考试,取得了90%的人员一次过关的好成绩,进一步巩固了文明创建的成果,制定了《2006年文明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参加并上报了**县委《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巡礼材料,长期开展献爱心活动,对**县排头乡贫困农民邓糖一家,进行了扶贫慰问,并继续坚持资助缪兴池等五名家庭贫困学生。
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让蛀虫属蚀我们的肌体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公正执法和树立良好国税形象的首要工作,**县局为此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收取了廉政保证金22000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今年上半年就对两起违纪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和警告处分,继续聘用了8名特邀监察员和52名中层干部的家属为“廉政劝导员”,将防腐反腐的关口前移。据统计,半年来,**县局干部职工拒请吃120(人)次,拒受礼品礼金48(人)次,折合计人民币24500元。
开展多种多样的警示教育是**县局监察工作的一大特色:一是逢节预防,“两节”期间专门发文,节后总结自查;二是专场授课,请来检察院的同志讲《预防税务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的专题课;三是对稽查立案查处户发放廉政调查回执卡;四是以局长名义与全县1000多户纳税户签订了《诚信纳税,优质服务,共建和谐税企关系》的双向承诺书;五是组织收看廉政警示片,做到了时刻警钟长鸣,廉政常思。
业务线工作
一、全面规划、自加压力、强化收入工作
**县局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就全面布署了今年的收入任务,面对新的压力,全局以“依法治税、强化管理、从严治队、科技增税”为指导方针,自加压力、负重前进,确保了今年收入任务的双过半;1—6月份,全局共组织各项收入万元,为年计划的,比上年同期增收万元,增长比例为。其中增值税完成万元,为年计划的,比上年同期增长万元,增长比例为;消费税入库万元;企业所得税入库万元,为年计划的,同比减少万元,减幅为;个人利息所得税入库万元,为年计划的,增收万元,增长比例为。车购税上半年入库万元。1—6月累计入库县级收入万元,为县级税收收入任务万元的%。上半年收入任务的完成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全县各征收单位增收同步,二是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征收纪律最优,具体措施有:
1、压欠税,增收入。**县局严格按国家税务总局《欠缴税金核算管理暂行办法》办事,采取“加、扣、停、罚”的手段,降新欠、压陈欠,全县共收回陈欠万元。
2、继续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基层。**县局将定位定税和“户籍式”管理有效结合,管理上不留死角,征收上不出现漏洞,上半年年全县新增双定户达户,月增双定税万元。
3、“以票管税”落实到人、到户。在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可抵扣票据管理的同时,**县局对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普通发票也加强了管理,实行按月监控用票人的销售收入,发现有达到起征点的户子,及时纳入征收管理,确保国税收入的颗粒归仓。半年来,通过对普通发票的控管,实现增收30多万元,
4、突出重点、强化稽查、办大案要案,促税收征管。
**县局在规范税收执法的同时,充分发挥稽查的“打防”作用,在查处和打击涉税犯罪的行为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上办求突破、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认真布署、组织税收专项检查。半年来,对“福利企业,超级零售市场,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27户,入库税款和罚款36万余元。②区域性整治活动初见成效。上半年,**县局将**x吴家巷工业园内的企业作区域性整治的对象,确立了19户,上半年已实施检查7户,入库增值税及罚款达115万元,有力地整顿了园内的税收秩序,打击了涉税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治理和优化县域经济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③用铁的手腕、查办大案要案。为了加大办案力度,**县局和公安局协商,将涉税中队的三名干警常驻稽查局,税警联系更加密切。在今年上半年的稽查中,发现******制造有限公司和****工厂有重大的偷税嫌疑、县局领导及时组织案件审理会、顶住各方的说情风、人情风、坚决按税法办事,两户偷税企业共入库增值税及罚款112万多元,成为近两年来少有的经典案例之一。
5、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录入质量。
数据管理工作是税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县局为了把好数据管理质量关,成立了以局长**x为组长的数据管理小组,对办税大厅和各税务所办税服务厅按月督查,按月通报,将二级审核改为三级审核,尽最大努力减少数据差错的发生,半年来,全县共出现差错只有次,一共进行了次通报,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达元。: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征管水平
**县局本着“以人为本”的治税思想,始终将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半年以来全局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一是集中各单位的骨干分子进行培训,形成师资力量,再分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二是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分单位、分内容进行集中同步培训;三是围绕中心工作突击培训,如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培训、福利企业的检查培训等、宏观税负分析等,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局参训人员达人(次),培训时间超过课时。
篇13
(一)税收宣传的概念
税务宣传是以税务部门为主体的公共关系活动,以现代传播媒介和手段向自身及社会各界受众的信息传播活动。狭义上税收宣传是指税法宣传,广义上的税收宣传不仅包括税法知识和政策的宣传,还包括税务形象宣传、纳税意识宣传。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税收宣传,其目的都是纳税人熟悉、了解税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提高税法遵从意识,从而使税收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二)税收宣传的必要性
1.税收宣传是增强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然不尽完善,社会中存在违法、失信、偷税骗税等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改变状况,一个很必须的路径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开展税收宣传,普及税法知识。通过税收宣传,有利于使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得以确立,使纳税人自觉抵制和反对税收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经济秩序。
2.加强税收宣传是依法治税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的税收征管中存在着违反规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越权超权规定减免税的问题;存在着从个体利益出发,混淆收入库的级次、收过头税等等问题。加强税收宣传,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从而有助于改革和完善税务行政行为模式,督促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征收。
3.税收宣传是优化纳税服务、和谐征纳关系的客观需要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以及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特别是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纳税人不仅要求税务部门依法行政、公平执法,更要税务部门保障其合法权益。因此,税务部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和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深入开展税收宣传工作,将税收宣传作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促进依法治税,提高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当前我国税收宣传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税收宣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在税收工作中的地位也增加,但我国税收宣传还是一种浅层次的宣传,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税收宣传的效果。当前税收宣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税收宣传未真正确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
不少税务部门在开展宣传活动时,不注重纳税人实际需求,只是片面考虑自已能够宣传什么、如何宣传,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税收宣传,针对性差,很难满足社会公众和广大纳税人日益多样化的税收宣传需求,造成宣传效果不明显。此外,承担着税收宣传工作职责的税务工作人员与从事新闻宣传的专业人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与媒体打交道时缺乏相应的能力在防范、应对和引导涉税舆情时多有缺憾。
(二)税收宣传在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时间方面,从1992年开始每年的4月份,全国税务系统都会进行轰轰烈烈的税收宣传活动,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种大张旗鼓的宣传毕竟为时不“长”,每年也只有一次,效果不尽理想。在内容方面,重视纳税人义务的宣传、忽视纳税人权利的宣传,过于强调“守法”的重要性,但对法的本身宣传得较少。在宣传方式方面,重视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远距离的宣传,忽视面对面的宣传、入户一对一宣讲、个别辅导等近距离的宣传。而办税服务厅宣传和税收管理员宣传等近距离的宣传方式却是纳税人获取税法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
(三)税收宣传缺乏效能考核评估
目前,税收宣传缺少相对统一规范的效能考核评估机制。由于对税收宣传结果缺少效能考核,一些税务机关常会自降标准,将税收宣传流于形式,忽视税收宣传的效果。有些税务机关虽然自行制订有税收宣传方面的目标考核方法,但这些考核方法多是税务部门内部的工作管理规定,考核工作的重心也多放在上级部署的宣传任务是否完成上面,大多没有对税收宣传是否达到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并且,税收宣传未完成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的约束,对没有完成税收宣传目标的税务部门,一般最严厉的处理也就是取消单位评优的资格,基本没有更严格的责任追究,这样导致税收宣传在税收实际工作中被忽视化和边缘化。
三、对完善当前税收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定位“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力加强日常税收宣传
“税收宣传月”自1992年产生以来至今,在增强全民税收意识、普及税收知识、促进税务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宣传月”已经成为税务宣传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当然,仅仅利用“税收宣传月”进行税务宣传这也是远远不够的,要大力加强日常的税收宣传,将日常的税收宣传与“税收宣传月”活动结合起来。要建立税收宣传常态机制,增强税收宣传的时效性。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公布税收政策法规,让纳税人能学有所用。定期组织人员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农村,深入偏远地区宣传税收知识,形成税法宣传大课堂,真正做到人尽皆知。开展涉税知识讲座和培训,印发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宣传册,及时告知企业(特别是引进来的企业)税收政策变动,并对最新出台的税收政策进行解读,让纳税人在遵守税收规定时少走弯路,避免进入理解误区。
(二)创新税收宣传形式,增强税收宣传的吸引力
要改变税收宣传是税务机关一家之事的习惯,税收宣传是各级政府、媒体、部门的综合宣传,建议每年宣传月由税务系统主办改为由税务系统进行业务支持,各级党委宣传部进行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采用正反典型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宣传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典型,对涉税违法犯罪案件进行曝光。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宣传相结合,善用互联网、12366纳税服务热线、手机短信、纳税人学校等载体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活动。在税收宣传工作中,还要切实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扎根税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针对纳税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和税收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宣传,增强税收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建立完善税收宣传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对税务宣传工作的目标考核。税务机关要在税收宣传工作的可操作性上及其目标的细化、量化上下功夫,推广应用税收宣传自动化考核方式,严格核实目标考核结果。可以将税收宣传目标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岗位交流、单位评先等后续处理紧密结合,严格进行责任追究,从而提高税收宣传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性的税收宣传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由第三方独立进行税收宣传绩效考核评估将是税收宣传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也是税收宣传市场化导向的一个典型表现。在今后的税收宣传工作中,税务机关可通过社会调查评估机构独立的调查评估,将调查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至税务机关,必要时也可向纳税人或社会公众公布,这样有助于税务机关及时改进税收宣传方式,提高税收宣传的针对性和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瑞东,李信波.浅析我国税收宣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J].税收科技,2003(5):16页
[2]崔俊民.我国税收宣传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刘剑锋.新型税收宣传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王济忠,李立新.当前税收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永州日报,2008-05-23
[5]李静,何婷,蒋伟.对当前我国税收宣传问题的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6):35~36
[6]梁公民.对创新税收宣传工作的思考[J],永州日报,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