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现状不容乐观。以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多都是学生在毕业时到外面的企业进行实习来锻炼的。多年的实践证明,下到企业的实习,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1.接受实习的单位的经济管理和会计管理方面的记录有很强的法律严密性和一定的保密性.2.学生除了书本知识外,既无生产经验又无社会经验,在实习过程中,事事要实习单位人员带教,影响企业正常业务;3.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弱、主动性不强、实习效果不佳,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由于上述原因,大量学生亟待坚决的问题是提高实践能力,为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解决学生实践问题,就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财会模拟实习室的作用,安排好平时的实验教学,并组织好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通过会计模拟实验的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划分与功能定位
会计实验教学环节可分为三部分:课程试验教学、综合模拟试验。
1.1课程试验教学
课程试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融合于每门课程中。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每门课程理论知识,通过试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感知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1)主要课程实验设置
①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进行建帐、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及编制各种报表的实务操作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
②财务会计课程实验。
③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根据不同企业产品的性质,采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④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和审计学课程实验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
(2)课程实验的实施方式
课程试验教学可采用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①单项模拟实验方式。单项实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实验等;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验,会计报表的编制实验等;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实验,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实验等。这样可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②整体模拟实验方式。在学生学习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可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帐务处理流程的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帐开始,逐步完成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1.2会计综合模拟试验
综合模拟试验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是把—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模拟实验的实验资料,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
(1)综合模拟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先进行会计实务流程的模拟操作练习,即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报表”进行相关实验,原始凭证内容应涵盖企业全面的经济业务;第二步,会计软件的应用训练。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帐表等均与实际相同,以增强真实感,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综合实验应由学生唱主角,教师应在综合实验中当好配角,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
(2)综合模拟实验组织方式。
①个人独立运作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其优点有:学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其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学生的工作量较大.
②分工运作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其优点是: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及外部的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其缺点是:实验过程组织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学生难以掌握,这个问题可采用岗位轮流的方法解决。
通过综合模拟实习,学生能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对会计实践教学发展的思考
(1)将会计模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一般可根据情况加大到20%左右的比例,由此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切实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其次可以将会计模拟实验作为一门课程,列为考试课,编制教学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教学性文件,使教师在指导实验时有可依据的标准。
(2)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电算模拟实验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采用手工、电算化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而会计电算化模拟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级。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已经普及,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共同进行,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配备有经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
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而这类指导人员从未亲身经历过真实的业务,又只学习或研究一门专业课程,所以在指导实验过程中,由于理论与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准确,脱离实践。为解决这种状况,学校可以选择单位的会计人员,担任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为精通业务,掌握专业技能的行家能手,就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将会计实践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活动中,立足财会模拟实验室,设置合理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程序,加大实习力度,辅以专职的指导。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篇2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篇3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五、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教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展开的。从横向结构角度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上看,根据会计从业人员按工程型会计人才、技术型会计人才和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分类,笔者认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上;在企事业单位中,他们的职位定位在中层管理人员、白领、高级蓝领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上,要求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
1.技术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其工作的侧重点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等。
2.技能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计算技术,能操作计算机和会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制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
(二)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上说,就是要求工作岗位单元训练熟练透彻、岗位模块专而精通、职业模块应聘成功!
(三)教学的内容
根据“面向对象”的原则,职业工作岗位用什么就教什么,职业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在设计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知识、技术和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时,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来研究确定各自要知、要会和要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模块,一个职业工作岗位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就构成高职会计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
1.实行订单式培养的,通过校企共同协商,把绝大部分或全部模块的设置权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工作岗位要求。
2.学院自行培养的,通过行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和行业会计专家一起制定具有行业性、实用性、操作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单元方案。
3.突出重点,通过对模块合理组合,对模块提供的时间多少、训练强度的高低,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要强化的内容。并通过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或真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务实性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4.强化职业工作岗位素养。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
计算机实用技能方面,要求能操会用,开设widows200/xp/98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会计软件应用技术、ERP应用技术等训练模块。
在职业外语方面,要能看懂英文报表,会用英报表,会说日常英语,开设英语或东盟各国的语言训练模块。
(四)教学方法
在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不管是案例教学,还是对实务直接操作,都要普遍运用面向对象的任务驱动式归纳方法,要创新案例教学,即案例教学加公司工作的方式。在运用模块或单元案例教学法之后,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工作,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两个公司,每个学生在公司担任不同职务,他们有相应虚拟工资,指导教师应有“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等角色,开设的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划分,如市场开发部、销售部、生产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翻译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务部等,每个部门均设部门负责人,由学生担任。总经理(教师)召开企业管理会议,布置工作任务,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学生)参加会议,会后各负责人向本部门工作岗位(学生)布置工作,各工作岗位(包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教师检查。公司应有的办公设备在合作公司或者模拟实验室里都配备齐全。学生在企业商务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公司的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职业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深入体会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详细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在实习的一定阶段,要进行岗位轮换,以更换角色,共同提高。
(五)保障措施
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会计实务)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第二,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资金投入。第三,落实职业共建项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关键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并且随时能够得到会计专家的指导。第四,发挥集体智慧,会计实务专家、会计人员和会计教师一起进行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的开发的统筹兼顾与方案安排。
篇4
一、会计基础理论教学
会计理论是会计领域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反映了会计实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出了会计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会计理论课程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作为会计教师要将学生带入这一领域,使其有效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讲解,为了吸引学生,使其不感觉枯燥乏味,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增强本门学科的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其次,要采取讲授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参与、加强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一)对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产生的认识
会计学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适应市场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就得在会计实训上下工夫,大多数学生在会计实习过程中,一般都选择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但由于财会工作涉及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导致在实习过程中不能真正的参与工作,造成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缺乏。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会计实的发展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实践课程。
(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这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源自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应用。会计教学所遵循的规律是从认知到实践到熟练的过程,这样周而复始不断熟练提高。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与操作技能。会计教材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多数都是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会计模拟实训通过对会计业务所涉及的资料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练,通过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以及相关人员的签章等,从而弥补了操作技能缺乏的不足。使学生能顺利适应工作岗位,胜任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内容设计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设计一整套模拟实际会计工作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及财务报表等,按照有关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要求,按照会计核算的程序,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训练习,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了直观地感知,对会计业务流程有了更加系统地了解,从而全面地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其内容分两大方面:手工会计实训和电算化会计实训手工会计实训。
手工会计实训在学校设立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手工实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两种模式:1、综合实训。要求每名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实训要求独立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的处理,掌握会计核算的过程。2、单项实训。按照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及分工,按照内控制度规定进行岗位分工及岗位轮换。将7~8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将每名学生安排到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模拟练习,在熟悉了本岗位的工作并掌握了相技能后实行轮岗,这样每名学生都能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上得到锻练。
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在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为了能高效快捷地完成经济业务的处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会计领域计算机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模式进入了电子信息化的时代,由此产生会计电算化。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更要具备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的技能,为了能培养出既有理论功底又有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会计人才,职业院校会计实训中,会计电算化实训显得尤为重要。
(四)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与方法的改进
在会计模拟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整套会计业务的训练,忽略了专项岗位的实训和业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使实训具有片面性。实训中多数都是对会计凭证编制的训练,编制凭证所用的都是正确的原始凭证,忽视了审核这一会计工作的重要的环节,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此项业务练习的欠缺。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不能有效地相结合。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我们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首先要选好模拟实训教材,其次实训指导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要充分做好所学专知识复习及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最后,实训指导教师要熟练精通本专业的技能,具体的业务也要亲身实践。
三、结语
会计这一行业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怎样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我们职业院校会计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加熟悉会计业务。
参考文献:
篇5
一、在新形势下改变教学任务
1.教师教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或者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在课堂上培养所谓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再加上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严重脱节,就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充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各科课本掌握得完美,而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学生会发现他什么也不会,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发票都开不了。可见教学与实践是严重脱节的,于是我们要一改以往的做法,把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公司或企业联系起来,为学生反搭建实践的平台,以会计职业的特点和各个企业的需求、要求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计算的精准性、操作的合理性、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实践经验充分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拥有成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根据实地调查,很多大中小型企业方还认为,在学校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中文写作水平、外语口语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我们在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专业化,过分重视会计专业教育理论,导致学生只知道理论,造成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及应变等的关键能力较差。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职业选择也不一定就只有会计,有许多与会计相关的职业,比如出纳、统计员、收银员、仓库管理员、文员、银行及各服务行业的前台业务员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注重专业又顾及全面。
2.学生学什么。电大的学生,大部分虽是高中毕业生,但对学习已基本失去了兴趣,文化底子弱,没有上进心,更没有自制力,家长把他们送进电大目的都是让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会计这一专业,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如意的会计工作。而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和会计职业的特点相矛盾的。
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知道学生要学的是什么?要让学生知道会计这个职业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不断改革的,要告诉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让学生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比如,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要掌握核算,根据经济业务事项做出会计分录。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题目做分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人会在你身边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明天又发生了什么吗?不会的,必须自己判断,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置要在创新中改革
目前,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比如说,课程之间的交叉性明显,某些知识点在这门课学过,在另外一门课会重新涉及。再如,偏重了专业课程,忽视了基础教育课程及会计辅助课程,导致了学生知识面过窄。建议借鉴模块式教学法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制定教学大纲和不同的教学模块,还可以将各教学模块中设置的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以修学分的形式来考核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6
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是财会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加强技能教学必须加深对会计实务技能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认识。教学中要重视会计实务技能的训练,按照会计实务技能教学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把握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规律,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高效地培养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深化对会计实务技能以及教学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财会工作人员的实务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会计在企业之间的发展和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会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般要求财会人员要有比较高的实务技能,不然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根据我国会计实务教学的情况,可以说教学形势很不乐观。在我国的众多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类的学生所占学生数目比重多在一半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的会计专业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成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国、强国。我国会计教育在实务技能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其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实务技能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用人单位也时常抱怨毕业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实务技能应用不到位,致使用人单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同样,市场企业也对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心存怀疑,在聘用人才时多有顾虑,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呈现的困难越来越大。为此,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学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
二、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
在对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则应当根据实务技能教学课程的基本程序,深入把握技能教学的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关键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质量,强化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则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入手。
1.教师要树立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观
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务操作的基本前提,若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好,还谈何提高实务技能。不过,学生对知识掌握了,但也并不代表其会计实务技能就获得了提高,就有了比较强的实务能力。因为知识只有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在实际中被反复实践才能算学生习得了技能。近些年来,我国对会计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对于实务技能教学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当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实务操作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从而使得学生财会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丰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形式,推行案例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因此有必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形式。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社会实习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比较有效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每一个好的案例都含有该财会人员的技能运用的智慧,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案例自己进行相关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发现自己在技能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学生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实务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和动手操作。不过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较强的现代特性的案例,不然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3.采用现场教学法
对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还应带将学生带到相关单位的财会部门。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场财会人员对实务技能的应用方式,其次,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当中,而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现场教学,进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点,缩短了理论与实务的距离,有效强化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提高。
4.“上班做事”,深入企业
学生习得会计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企业实践当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在“上班做事”过程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够比较好的发现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联系企业实际,在技能应用上也更加贴近市场需要。不过在实施该步骤的时候,教师应当要确保被安排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实训上班的水平,不然不仅起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今后实训的进行。
会计实务技能对于每一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学校在认识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根据会计的强操作性,把握技能教学规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初级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核算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长期以来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大都重视或停留在课堂教学,缺乏对此类专业会计学实验或实践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常常是会计学课程学习结束了也就结束了,再加之这些专业的学生按照培养计划不再继续学习其他的会计学课程,导致不能深入地理解所学课程内容,更不清楚会计实际工作是如何操作、进行的。因此,有必要对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进行改革,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很好的理解,增加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兴趣,为经济管理类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填补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实验教学的空白。
二、教改思路
(一)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
根据课堂理论教学各部分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物演示与操作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实验。如在会计凭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实物,同时说明填制方法与注意事项。在会计账簿的课堂教学中,展示各种会计账簿实物,讲解登记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导学生登记各种账簿。在会计核算程序的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一种核算程序如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为例,以企业供、产、销主要环节的会计业务为核算内容,完成编制会计凭证、总账科目汇总、总账及明细账登记、对账等一系列核算工作。在会计报表的课堂教学中,展示主要会计报表实物,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讲解其构成、格式、编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继续以上述业务为例指导学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诸如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对账、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程序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主要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安排
采用边课堂教学边实验教学的双向推进的教学方法,针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数,见下表。
表 实验教学学时分配表
(三)必要的实物准备
会计实验不像物理、化学等实验那样需要高精密的实验仪器。按照上述所及,《初级会计学》实验所需物品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必要的实验、教学用印鉴、科目章等。这些物品通过外购或自行设计印制均可以获得。花钱不多,就能办好此事。
另外,关于会计实验所需教室,如果能在会计系的会计实验室,那自然是最好了。因为,会计实验室布置有会计核算程序等挂图以及备查会计资料,实验氛围较好。如果不便,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教室完成实验。只要备有上述物品,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分组或学生个人独立实验,均可取得较满意的实验效果。最好分组进行实验,以便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
篇8
依据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习词典》,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可定义为,在学校里应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the USe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目前高校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外语通常是英语。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就明确指出了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了首先要推行经济类,这无疑为会计双语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具有很强的国际通用性,会计信息的使用已不再仅限于本国,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会计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国际化视角 回顾会计历史,从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中提出复式记帐,到19世纪英国会计界带领全球会计发展,再到20世纪,随着美国资本与商品的流动,把会计推进到现代会计时代的同时,也取得了全球会汁的领导地位。通过会计双语教学,引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会计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会计知识,接触国际会计前沿,加强学生对国外先进知识体系的吸收,国际化思考方法的借鉴,并为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国际化的会计操作思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因其立足于全球化的资本市场,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现已被全球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并轨的一个举措。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会计的处理方法,了解国际化的会计操作思维,拓宽学生国际化视角。
(二)增强英语的运用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程度可以掌握英语词汇2500个左右,加之大学英语的学习,掌握的英语词汇可以达到4500个左右,就这种程度而言,应该可以进行英语资料的阅读和专业知识讨论,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仍很薄弱,表现在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速度、理解水平和取舍信息的能力不理想。这是因为:一是使用机会太少,加之专业英语的考试较少,使得广大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更是大大减少,二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侧重于语法分析和书面习题,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而进行会计双语教学,恰好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一方面扩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如:会计中的专业词汇,如资产(ASSETS),负债(LIABILITIES),所有者权益(0WNER'S EQUITY),借(DEBIT),贷(cREDIT)等许多会计专业词汇在课程的教学中贯穿始终,在进行借贷记帐,编制会计报表中,这些会计专业词汇不断强化,即使学生并未刻意去背,随着教学的推进,这些高频率使用的会计专业词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会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选取难度大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理论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而教材作为理论和实务经验的总结,通常是滞后的,即使是中文教材有时候都很难跟得上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速度。如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改革,当年有相当部份的会计教材未能与政策改革同步。中文会计教材在选取上尚有这些问题,双语会计教材选用的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在数量上本来就不多。就目前会计双语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将原版的外语教材直接搬来使用;这种教材语言纯正地道,印刷精美,讲究可读性。如美国大学会教材《collegeAccounting》中对每个会计科目,帐户的知识点都是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有趣味,重点内容会用荧光笔加以突出,页边位置有许多“TIPS”(提示)和“Important”(重点)的标识,使学生在阅读的时有针对性,不沉闷,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会计知识中的表格很多,表格中数据的更新有非常清晰的步骤而且与实践操作一致。相比起原版教材,我国传统会计教材仅呈现出会计操作的最终结果,且书面操作与实际还存在差距。当然,原版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价格昂贵,费用上百至上千,学生学校都不能接受,不利于推广;其次,因为国家国情,政策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外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上不尽相同。虽然西方会计思想代表全球高质量的会计水平和前沿的会计阵地,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是立足于本国市场,服务社会。所以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我国最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政策和会计实务处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西方会计知识和会计方法,找出其中差异,分析差异引起的不同及原因。如在会计账户设置中,我国在所有者进行撤资时,会计处理在实收资本的借方反映,而在美国会计中有一个专门的撤资帐户(DRAWINGACCOUNT),专门用来反映投资者投资的减少,这种会计实务操作的不同也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法律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对那些仅学习原版会计教材的学生而言,在实务操作时,就无法适应我国会计政策法规。可见,原版会计英文教材可以作为学生会计学习的补充教材,是为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而服务的。二是以西方会计思想为主,但同时用汉英双语呈现的教材。这种教材增强了学生对西方会计思想的理解力,但并不能克服第一种教材的缺点。三是将中文会计教材翻译成英语教材。这种翻译教材的好处是:与传统会计教学的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一致,避免学科损伤。但因其是根据本国会计知识体系翻译成英语的,首先语言形式的表达就很难“原汁原味”了,中国式英语(chmeseEnglish)的表达随处可见,这种教材随着学习的推进,容易使学生养成以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来使用英语,而这显然与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相悖。其次,这种教材只是形式上的会计双语教材,实质的内容与传统的会计内容无异,达不到对学生国际化思维的培养。
(二)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英语教学的比例是否应占50%或者以上,为此,笔者在所教授的84名学生中做了调查:调查一:在对会计教学中,希望是全部用汉语进行教学(A),还是中英文双语教学(B),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二:分别在是否考虑自身英语程度的前提下,希望英语授课的比例,结果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1)双语教学的意愿。从调查一的结果来看,会计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学生支持人数比例分别为1.19%、98.81%,这反映了绝大多数同学对于会计双语教学的渴求,因为学生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具备会计及会计英语知识的学生显然比仅有会计知识的学生在人才竞争上更具有优
势。(2)双语教学中英语授课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英语教学比例为30%~50%,但由于学生的英语程度不一,因此,从学生支持率的排名来看,而在第2选项和第4选项排名上,学生自身的英语程度导致英文听课意愿有所差别,英语程度高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学比例大些,反之,则希望英语教学比例小些。可见。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授课的比例需要慎重考虑。比例太大,对于一部份学生来说,双语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忧虑;比例太小,对部份学生来说又不能成为学习上的一项挑战。
(三)教师教学交流平台缺乏、知识更新不及时 根据会计双语教学的特点:一方面要求会计双语教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既不同于英语学科的教学也不同于以母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双语教学有其特殊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传统会计学科教授的教师相比较,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在硬件上要求更高。但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过双语师资专业,也从未开设过双语教学理论与技能的课程。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学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教学培训(王斌华,2003)。正因为双语教学起步晚,开展时间短,所以值得借鉴的成功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很少,这方面的专家也是廖廖无几。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其实施者――教师本身来说,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摸索,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其间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没有一个及时和专业的交流平台进行学术探讨和指导,使得形成较完善的会计双语交流模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于会计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此外,会计双语教学中的会计学科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会计双语教师不仅要做到对会计知识不断更新,而且还要做到以英语形式呈现的会计知识的更新,这在现阶段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四)会计双语教学模拟实验室缺乏 会计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模拟实验室正是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应用中的操练场所。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学习,引导学生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入帐、结帐、编制会计报表整个过程开展实际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原有课堂所学的抽象概念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反过来也可激发进一步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而会计双语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也同样需要有会计双语模拟实验室的实践操练。会计双语教学模拟实验室等实践环节的缺乏,使得学生会计双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仍只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层面,达不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会计双语教学完善的对策
(一)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会计双语教材应立足于以本国会计思想为主,国际会计准则思想为辅的结构。教材编写的团队应大力提倡由会计理论界的权威和会计实践中的专家、英语专家三方合力编写,在保证英语的原汁原味的同时,要保证会计知识的更新,并且理论与实践操作同步,这样无论是学生踏入社会或是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会计双语教学的知识既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又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所具备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篇9
1.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迫切需要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也日益国际化,且国际化也是其发展的大趋势。相应,会计教学也要面向世界,培养适应全球化,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类人才。因此,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2.适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而38项具体准则中,还包括了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并对原有16项会计准则作了相应修改,这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
3.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更高要求的需要。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因此,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学生素质下降的问题,“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我们的会计教育应对这种情况负责。
二、改进会计教学的基本设想
1.更新教育理念。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不断国际趋同的特点,我们应当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即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系统。
2.优化课程设置及优化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
(1)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课程包括哲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历史类课程、法学类课程、文学艺术类课程、军事与体育类课程等。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表达能力,积累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国际化知识。
(2)强化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对经济学类和治理学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与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3)适当归并和改革会计专业基础课。其中成本会计和治理会计可以考虑合并为成本治理会计,并将原治理会计课程中的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控制等内容纳入财务治理课程,解决治理会计与财务治理、成本会计的重复问题。
(4)扩大选修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学生在修完会计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修部分课程,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
转贴于
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1-02
1 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现状
经济越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大。我国目前具有基本操作技能的会计人员数量已然饱和,但对会计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巨大。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对其是否具有会计实践能力往往是非常注重的。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员,从而引导会计行业的发展。教学环节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会计教育者必须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对会计知识理论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但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截然分离,课程设置过于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也使培养出的学生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该对会计教育提出怎样的改进措施呢?
2 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一门对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都挺高的一门学科。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往往只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被规定在书本中的条条框框里,与实际的生活相差甚远。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在对会计工作的处理上措手不及,结果是漏洞百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教学也越来越普遍,虽有部分学校建有会计实验室,但更多的学校。殊不知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立即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的人,而不是光有理论知识而没有任何实践的学生。会计法及有关的财经法规随时都在更新,有关的会计案例也数不胜数。因此靠传统的教案+黑板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就必然在主客观上造成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仍不能胜任会计工作,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做事的能力,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来掌握和运用。
2.2 不注重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的反映和监督,其能够独特的反应会计相关的逻辑和经济业务的程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会计教育者就会忽略会计本身固有的逻辑思维,只是草率的传道不去详细给受教育者解惑。如在讲授基础理论中账户的结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有些老师并不是从“会计要素账户的结构”设立的理论依据和原因的角度去剖析如何和为何去设置会计要素的账户结构,而只是简单的将账户结构和会计要素的一些知识点传达给学生,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学生们搞不明白,所以就理解的不深入,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又如在讲授赊销、职工薪酬、利息的收支、装修费用的支出等业务的会计处理时没有结合会计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来进行讲解。
当前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板书、PPT演示的知识,记笔记、划重点。这种方式只是单纯的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学到的一些关于会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会计实践能够很好地改变这种“雾里看花”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实际的问题。在科学的考核体系下,学生在实践中必须亲自动手,通过接触不同的实践项目,无形中培养了其动手能力。
2.3 课堂教学中对内容的设置缺乏创新,不够新颖
最近几年,会计方面新的业务内容逐步呈现,所跟进的会计相关制度和相关的准则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材并不能与之相匹配,教学的相关内容过于落后,学校教育与现实中的会计岗位工作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同时,部分重要的会计课程存有反复重复的现象。由此可见,会计教学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以培养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相关的会计人才。
2.4 授课教师完全照书本教,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教材几十年如一日地沿用着同样的一本,书中的案例是几年前或者是几十年前的案例,教学时也就是对着书本照读,根本没有结合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目前整个会计课程的设置只按传统的方法组织教材,课堂上,教师毫无趣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有与市场变化、制度调整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挂钩,使得整个氛围枯燥无味,完全提不起学习兴趣;然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概念很难记住,就算是记住了也没有理解,过了一段时间就忘了,完全没有吸收;有的学校甚至因为现有的师资和实验条件有限,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验时只能是有什么教师就开设什么专业,有什么样的实验条件就做什么样的实验。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的科学性。
2.5 会计软件的使用率低
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践虽然开设了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环节,但是在会计核算中还是使用手动方式。手动方式对于会计来说必不可少,但是在计算机已经在相当多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学生还是停留在仅仅拥有手动核算这样的技能上,将会很难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试想用人单位很难会录用一个连“用友”这样的软件都没有听说过的人。
3 改进会计教学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3.1 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事物自身的科学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股份制企业,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实践经历,要走到基层和工厂历练,让企业和人才进行双向选拔并促使会计学生得到更好地锻炼。这是一举两得是的事情,这样一举两得的做法是最能检验教学成果和使教学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会计学院和社会企业的认可和肯定。
3.2 按会计的逻辑思维授课,增强上课的系统性
会计学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会计学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把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基本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注重记忆转变为注重思辨能力,既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此目标的指导下,会计课程教育在传授会计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注重会计课程和理论体系本身的系统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连贯性和相关性。会计学是由会计特点、对象、职能、假设、原则、记账方法等基础理论组成,会计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倘若按照这种特有的逻辑思维上课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会计理论对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这三个会计核算的实践环节起着支撑作用,而这三个会计核算的实践环节均与会计理论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上课时如果将所讲的内容互相之间的逻辑关系讲清楚,通过多角度、逆向、由此及彼的推理等形式,采用先总后分、总分结合、由果及因、因果渗透、前后衔接、案例实证、结合前沿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坏帐准备这个账户时,应从其性质、在报表中的反映、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又如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科目性质的确定是会计学上的一个难点,但用会计等式进行解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在介绍账户的结构时完全可以综合运用资金运动的平衡原理、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等基础理论进行解释。此外,还要结合上课的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如在讲述购进原材料的业务核算时,对原材料的买价、增值税、装卸费、运杂费、途中保险费、入库前整理挑选费用等都要进行处理。
3.3 创新会计教学课程
首先,要重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加基础课程课时数,还要鼓励学生经常到外面实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要适时的更新学习内容和范围,由于会计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吸纳一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会计制度,在结合我国会计行业实际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合理的相关课程,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增加这些内容的学习。最后,会计学可以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分析等学科相结合,提高会计学的实用性。
3.4 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因此设定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行业企业的需求的会计教学内容是必须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能一味的局限于现有的教材,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及时了解会计理论的最新变化,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及时学到最新的知识。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况中发生。学生处于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对学习的兴趣极大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更加直观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吸收并理解新知识,达到真正地学到做到。
3.5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和应用性都比较高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程教授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声音相结合的形式,避免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其学习范围,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让学生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动力,使学到的知识真的可以消化吸收、学以致用。
4 结束语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多元模式的引入推进是一项辅、组件化、系统式的综合教学实践工程,在整个财会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发挥着改进调节教学架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效用,也是实现财会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化、集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持续深化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架构,进一步推广适配多元集约的实践教学模式途径的应用普及,铺设推进具体细致的教学策略的流程步骤,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发散创新思维与操作应用能力,从而有力助推会计实践教学系统快速、协调、长效地延伸拓展。
社会进程的不断前行,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会计行业人员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事实。因此,增强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精神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整体提升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对于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促进我国经济事业发展,增加社会效益意义重大。改善会计教学方式,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是今后一项重要的工程。
篇11
二、实践教学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人员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且要精通会计法。因此,在会计课程体系当中,要注意“会计法”“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这些课目的设置,同时也别忘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不仅要教学生知识,也要塑造学生品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用人单位才会用得放心,用得顺心。
在会计教学实践当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互相帮忙共同提高,互相交流心得,在一起共同操作流程,从不合格到合格,针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并思考和分析,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建议,也可以在教学实践当中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此一来,教学效果何尝得不到提高呢?
篇12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开展的会计双语教学通常是运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语言是掌握知识的媒介,双语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是希望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协调运用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但必须明确的是,会计双语教学不是英语语言教学,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此外,也希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如何通过英文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实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
二、会计双语教学实施的基础
(一)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表是成功达到会计双语教学目的的基础。必须明确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双语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一门课程的开设要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年级的学生都适合以双语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同时由于英语水平的有限,适合以母语中文开展专业教学;随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高年级本科生适合开展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在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程中,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适合以母语教学;在三、四年级专业必修课程中,诸如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或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相应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双语教学的效果。英语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开展会计双语教学之前应了解相关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建议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应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会计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中西方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会计双语教学相比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双语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原版教材中会计处理会与以前中文学习中的会计处理不一样?”这就充分说明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以双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不是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由于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基于不同准则对于相同情况下经济业务的处理也就存在差异。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对于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会计准则下处理结果存在的差异。特别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新准则虽然已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应运用比较法来揭示不同准则下会计处理的差异。通过系统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准则,理解不同准则下会计处理的差异。
(二)会计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一本好的教材,会计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会计双语教材成为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之一。
目前,会计双语教材的选用有几种选择:1.选择国内相关优秀学校已经出版的双语教学的教材;2.采用自编英文教材、双语教学英文参考资料;3.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依据笔者的经验建议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因为国外诸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会计教材一直走在各国前面,引导世界潮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可以达到高屋建瓴,“望尽天涯路”的效果;从原版教材中可以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探寻英语的奇奥,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实习等各个环节与中国的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有兴趣学好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有的地方文字高深、结构复杂、论证严谨、深奥难懂,通过语法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们普遍反映,原版教材内容编排科学合理,说理深入浅出,比中文的专业教材还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会计双语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其中国实践性。由于原版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是基于西方经济环境背景下编写,这就意味着很多案例并不适合中国经济现状。因此如果沿用这些案例脱离了中国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基于中国实际理解专业知识,也不利于今后学生的工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背离中国实际的案例,教师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写,同时可以考虑采用中国企业的现有资料编写相关案例进行双语教学。这样不仅达到了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了相当的认识,便于学生今后工作。
(四)教学中双语语言比例的掌握。会计双语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英语,注意掌握好中英文讲授比例的尺度,这也是决定会计双语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书面文字一般都应运用外文,如教材、PPT、板书、作业、小论文、试卷等。上课时应视情况决定中英文讲解比例。一般来说,教材中普通章节尽可能用英文讲授,而重点章节中的难点建议加大中文讲解比例,便于学生理解。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加大外语授课比例是比较合理的策略。
(五)建设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在单一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厚重的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而言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有必要预先在心理上和学习资源上做好充分准备,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和语言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工具性学习资料,建立丰富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实时的学习辅导渠道,比如:教师手册(包括教学目标、讲义大纲、讨论练习参考意见、课堂活动建议)、习题解答、题库、课堂演示文稿和课堂教学光盘、学习指南、教学录像、即用课堂笔记、教学投影胶片、网上资料、教学网页以及针对特殊课程的教材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围绕一本教材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并及时提供最新的补充材料和教学资源,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课程交流平台,学生交流课程学习体会,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最佳配置。鉴于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编写中外专业词汇对照表,英文习题集等。在这方面,建议可以以专业课程组的方式由多个教师分工协作。
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在会计双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英文理解专业知识,因此,会计双语教学实际上也就是锻炼了学生阅读英文专著的能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会计专业学习应随时关注专业前沿动态的发展,西方国家诸如美国、英国的会计学者往往在专业前沿问题上有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相关论文和专著。由于这些论文和专著均以英文撰写,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读懂这些专业文献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掌握专业前沿趋向。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会计双语教学的开展。
五、结论
会计双语教学的实质目的是通过中英文教学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基于此目的,在会计双语教学实施前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制定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通过中英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并结合符合中国实际的案例使学生在理解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贺妍.对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2)
2.刘晓盈.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07)
篇13
多数专家和学者认同:大学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本文试从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及工作能力三个方面对大学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作一探讨。
一、强化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就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观察,会计人员意志不坚定、不能严格执法,有的甚至参与弄虚作假等现象是其职业道德素质不达标的具体体现,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尽管造成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的因素错综复杂,但大学阶段会计专业相关教育的缺失,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可分为社会道德素质(具体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伦理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些方面相互作用,综合构成人的一种品质或修养。就目前的大学教育而言,重社会道德素质,轻职业道德教育;重道德理论教育,轻道德意识培养。所以,会计专业应完善社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其实质是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即“两课”教育。尽管“两课”教育历来为高校所重视,但其教学效果欠佳已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教学内容与中学有诸多重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中不敢触及现实中的异常现象,使学生误以为它只是超越现实的空洞说教。对此,首先应改革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学已熟悉的内容,课堂侧重于讲授关键点和新知识。其次,对现实中的反常现象应以理论和方法加以剖析,使学生懂得局部的反常现象随着社会改革、进步将逐渐消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抵制和改革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两课”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两课”的理解。
显然,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的培养,远非有限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充分实现。所以,高校要把学生的社会道德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具体措施为:首先,净化校园,让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退出校园,为学生社会道德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深入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情操;最后,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娱乐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社会道德教育无法代替职业道德教育。在完善社会道德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而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无疑是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一个原因。所以,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会计在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方面仍停留在原则性规定的水平之上,其本身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确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前意识,而不能局限于现有规定。其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增设的课程。就美国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分析,当前美国许多院校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高级会计》等课程之中,而不单设课程,此种方法值得借鉴。最后,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避免局限于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注释,而应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
二、优化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实现知识结构再优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纵观近年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新增加的课程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加课程的必要性不容质疑。然而,在学制不变、周教学日缩短,而课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调整、优化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体现教学内容“适度”的原则
对这一原则,高校历来靠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把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随着社会发展,要求会计学生掌握的知识日益增加,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必须在课程设置时予以体现,将学生必需知识之相应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将学生扩展提高之相应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如会计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等设为必修课;而将《操作系统》、《微机组装与调试》《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设为选修课。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必需知识的学习,又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未来需要有选择的提高。
(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要体现会计自身的特点
纵观现实社会,不仅有执业会计、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之分,而且有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会计等行业会计之别。对不同会计的“个性”,高等教育的实践已证明不可细化专业。在不细分专业的前提下,应将各种会计共同具备的基础知识、经济知识、会计专业核心知识列入必修课;将体现不同会计特点的相应知识列入选修课。如:可将《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列入必修课;而将《预算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会计》、《管理会计》、《现代西方审计》等课程列入选修课。
按上述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无疑会使选修课程大量增加。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改革选修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集中辅导重点、难点为辅。这不仅可以通过压缩课时解决选修课多与教师少的矛盾,而且还可以为保证必修课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精简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途径实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最终实现会计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再优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优化的实现,仅靠完善的课程体系还远远不够;必须深化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的电算化普及率已超过80%,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理论、审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产生的变革,已为专家和学者公认。然而,大学《会计原理》、《审计》等教材的内容,并没有融会电算化变革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只是简单地将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常识作为一章或一部分内容附在相关教材之后,成为教材的“装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本身对电算化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层次,自身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而且,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完善不能一劳永逸,而要改革完善——再改革再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
三、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培养
据相关调查显示,实际工作中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各项工作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如下: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计算机能力、正作态度及责任心、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熟悉法规、职业资格、职业道德、外语能力、领导能力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等。这充分说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核算能力满足后,对相应的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如果说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会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那么,深化教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会计毕业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为高校所重视。大多数高校都有相应的教师进修制度(范文)、访问学者制度(范文)及学术交流制度(范文),这对开阔视野、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极为必要。但就会计专业教师而言,除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外,首先,要不断丰富其会计工作经验。因为会计本身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加之实际工作中各单位的会计政策、会计程序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专业教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差异,则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做好教学工作需要相应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而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所以,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不能忽视对专业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外,还应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改革“填鸭式”教学,代之以“发散式”、“双向交流式”教学;除教师向学生质疑、提问外,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向公理发难。变“教学为导学”,通过激发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为会计工作要求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各高校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原理》、《财务会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课程,这无疑会对会计毕业生业务核算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当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数是抽象练习作业的翻版,而没有必要的企业背景以及相应操作程序和规范假设,这在相关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其结果是极大地削弱了实践教学作用,会计专业应尽快加强实践教材建设。其次,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侧重于业务操作能力训练,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而现实中对会计毕业生管理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第二课堂教育,培养会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说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则第二课堂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道德意识、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在高校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无过于担任学生干部。所以,高校应解放思想,改革学生干部管理制度(范文),使大部分学生得到锻炼。就班级干部而论,为保证班级工作的稳定性,可使班长、团支书有较长的任期;其他班委、团干部可半年换届一次,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在班干部的职位上得到锻炼,增进其工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广泛开展班级之间、专业之间、院系之间的集体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对会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在强化会计专业社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加强工作能力的全面培养。而要全面提高会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山西省《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课题组.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研究.会计之友,00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