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

篇1

二、科学实验的总结

篇2

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2005年新设专业,一切从零开始,实验设备不够,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限制了学生单独操作实验设备的可能,例如层析系统、常压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各一台,很难让每位学生单独操作。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单一,导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含量,设置的内容太多,几乎一半实验均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

实验前预备室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实验教师先召集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等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问题。一切均由实验指导教师包办。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一切,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教学方式,必将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理工学院在多方面采取对策,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首先从实验场地建设入手,学校加大实验场地建设,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了大量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场地,目前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室在内的大量实验分室。在进行场地建设的同时,连续多年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进行投入,购置了包括5台液相色谱仪在内的大量实验教学仪器,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可能。近几年来,湖南理工学院不仅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财力投入,同时在实验室人员配置上也投入人力,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配置到实验教学上,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前所没有的高度进行建设。

2.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生物化学实验40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改革,把生物化学实验从40学时调整为96学时,把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调整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方向特点,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上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为主。事实证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院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开设了生物化学创新性实验,以期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比如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活性镇痛肽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课题小组,在该文作者的指导下,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复性体系二硫键形成等方式合成生物活性多肽,将活性多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发现合成的镇痛多肽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该实验结果通过该文作者整理,发表在SCI杂志“Protein&PeptideLetter”杂志上。通过创新性实验开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为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3.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参与性。目前我们通过改革,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改为从属地位,而学生则从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只安排实验项目,也就是出题。学生则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分析全部自己解决,并且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均应该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则和学生探讨实验问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只注重实验理论考试和期末实验考试的做法,湖南理工学院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全程考核,也就是实验的全过程都是考核过程。对每位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占比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包括实验过程中试剂称量、溶液配制等实验习惯性动作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验完成现场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比20%,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重要训练,故有必要将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单独列出,予以评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考试成绩占比30%,实验考试成绩和传统实验考核一致,但比重显著下降,实验笔试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考试成绩的80%。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督促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待每一次生物化学实验,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全部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只有那些从头至尾认真对待生物化学实验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大大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

一、探究生本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我们深入课堂,研究梳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问题一,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的多,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多。

问题二,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及习惯得不到培养。

问题三,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对于教学活动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

问题四,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泛泛的预习活动多,研究学生预习,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预习活动少,课内教学活动与预习紧密联系的更少。

问题五,教师教学走教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

问题六,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而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兴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当今课堂是以教师为本的课堂,这样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存在,关注的是课本局部的资源,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好教,学生得不到发展。

二、寻找生本课堂教学实施中主要教学行为研究

将突出探索“以生为本”理念与课堂有效教学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为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行为达到有效,我们把教师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显性教学行为进行列举,并对每一个行为采取行动研究。

(一)充分深入“先学小研究”的设计是基础

设计先学小研究本着“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先学小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从而让每个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有效的交流。

1. 先学小研究的设计策略

(1)目标定位要准确。在布置小研究前,教师一定要花大量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如果设计研究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2)内容一定要适中,考虑学生才接触小研究,顾及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和家庭情况,同时有难度也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

(3)小研究的素材要灵活。该活动要求我们灵活地选取教材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课后的习题提到预习阶段,充作课前小研究;根据文章的题材,推荐阅读书籍,补充阅读文章等。

学生在这样的小研究的引领下,自己阅读文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拓展,对知识的探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 先学小研究的布置检查

(1)小研究的成果要尽量展示。布置完前置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有所用,学生完成小研究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2)小研究的质量要及时评价。对认真完成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好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让它起到示范作用。对不能认真完成的小组要耐心引导,积极扶持。安排前置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同学帮扶这些同学,逐渐达到人人养成认真完成前置作业的习惯。

(3)小研究的结果要予以指导,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对学生的小研究结果作个检查,学生的小研究完成的结论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订正,确保学生的交流有深度和实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抽查、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换检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完成小研究的情况。学习交流后,教师给予评分并累计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中。

(二)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我经过亲自尝试,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做的七件事情:1.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2. 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3. 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4. 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5.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6.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7. 指导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评价。

(三)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是提高理解文本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是生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收获得到验证,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更是得到了提高。只要我们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课堂交流氛围,使小组汇报成为全班的学习经历,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交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时,有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马上就不满意了,“课文里介绍的潮水类型就是一线潮”;而有的孩子经过上网查阅后,又有自己的见解:“潮的类型有交叉潮。一线潮还有回头潮,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在生生互动中,我们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精彩的“思维碰撞”。

三、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思行为的研究

我们研究范围限定在“有效课堂”行为,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实现程度。如语文课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没有推进大阅读,数学课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自己会不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书本中的例子。小组交流中学生是否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所有的学生是否都在参与、思考、分享、收获、创新……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吗?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生本教育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种尝试的可能性。就像过去的“情境教学”“读写结合”等很多教育实验一样,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仍然能经常看到老师们在自如地运用它们,但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要不拘泥于生本教材,不必局限于生本的模式。这样,我们的课才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才是符合师生发展需求的,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4

2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实施

为加强薄改装备项目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大理市成立了由相关部门负责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在市教育局电教室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大理市项目实施工作,按时完成大理市项目匹配经费的筹集拨付,确保工程的落实,制订出详实具体的工作计划,按时按步骤推进;建立和完善项目工作的各种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学应用;注重痕迹资料建设,抓实应用过程的管理,以促进教学效益的发挥。

3 科学部署,各负其责,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

大理市紧密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建设一校、达标一校、标准化一校”的原则,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对项目负责、对学校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做好项目学校的申报实施评估,最终确定项目学校,真正将好事做好、做实。

3.1 全面摸底科学配置

按照《云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本着高标准配备、充分满足应用需求,结合学校规模、轨制等实际情况,对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对现有各学科教学仪器、器材、设备的种类、数量进行认真统计、汇总,摸清装备仪器短缺数量及资金。从功能教室的布局和数量、内部设施完善、仪器配备标准、规范管理、使用及教学教研几方面推进项目工作。

3.2 器材存放安全合理

领导组成员多次深入学校调研,综合考虑交通、场地、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及时沟通协调,确定教育局后院仓库为设备收发点,新世纪中学为体育仪器器材接收点。对仓库的管理和安防工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确保接收的所有仪器设备按时规范存放,做到万无一失。

3.3 分发工作层层负责

制定各学校仪器设备的分配明细,合理均衡为各中小学进行分配。分发工作中制作了详实的各类分发表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照各学校的分配明细,采取分发组点数、接收学校核对、清点、包装等工作流程实施分发工作。建立了三级验收手续,市教育局与省教育厅签章,各学校接货人员与市教育局签章,各学校仪器管理人员与学校接货人员签字,做到仪器数量准确、质量完好,破损仪器及时登记、上报,及时与中标单位沟通更换。

3.4 入账上架规范实施

对图书、仪器、器材及设备的接收和分发要求学校分别造册登记、签字盖章,做好各种接收单、验收手续及相关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各中小学将配备的图书、仪器、器材及时入账,按标准上架、入柜,现已实施的项目学校已基本做到了设备仪器规范存放。

4 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项目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薄改装备项目实施范围有限,还不能全面满足所有学校的需求,加上大理市乡镇教育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功能室用房普遍紧张,只能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为此,大理市在实施薄改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安排,合理布点,把项目设置作为贯彻落实教育纲要的重要内容和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大理市上关镇探索出一条以东南西北中、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方式安排项目学校方法。项目学校根据学校的规模,本着够用、实用、达到即可的原则,把富余的各种仪器、设备按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分发到相应的学校,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项目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5 精细管理,强化培训,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薄改装备项目设施设备到位后,管理和使用成为关键。全市将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品质的有效途径。

5.1 广泛宣传,注重实效

为使全市学校全面了解薄改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进程,宣传学校先进工作经验,促进学校高效管理和使用,大理市召开了实施薄改项目经验交流会,全方位介绍和宣传学校薄改工作进程和亮点,为学校提供周到服务,真正将薄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5.2 分级培训,提高效益

做好省级、州级、市级和校级培训工作。首先选派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级薄改项目相关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校校长、分管领导,仪器、图书、实验室管理员,信息技术等教师开展州市级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共组织实验教学、图书管理、多媒体电子白板使用等大型专项培训6次,参训教师达到600余人次。在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全市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校级培训,确保了实验仪器、设备的高效使用。

5.3 精细管理,高效使用

为保证薄改配置设备的高效优质使用,全面完成项目建设目标,大理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装备类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设备器材使用有记载、有账册,做到“账、卡、柜、物”相符,日清月结。健全各种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研”,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并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应用纳入学校工作目标考核,切实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