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业技能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工学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市场导向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目前,义乌工商学院在教师进企业、学研基地建设、校企课题合作等多种形式下,逐步完成了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至师生共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学院规定,专业教师需进企业实习、考察企业实践。为此,义乌市工商学院出台《工作室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施细则》等,以政策保证产研结合的正确实施;其次,如前所述,在政府支持下,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的培养基地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更多平台——目前,我院教师依托创意园平台已成功申报科研课题10余项,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也通过创意园传递给企业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受到好评;此外,学院针对各专业不同特点,积极寻求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基点,如与浙江亿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立浙江亿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创新基地,旅游专业则与义乌万方旅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工商学院市场开拓部,艺术专业成立了麦奇克工作室、服饰品工作室等,形式多样,合作广泛。进而,学院结合国际贸易改革下小商品市场发展,实现课堂从工学结合到师生共创的模式转变。试点背景下,创新产业、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传统的服装饰品由劳动密集型向自主研发转换,因此,学院教师积极带领学生,与企业一起进行市场调研、研发新项目、新产品,以实现教师贸易水平、实践能力的高速提升和企业利润升级、创新能力的双赢。此外,随着义乌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因此,学院在进行教师计算机技能和英语水平培训的同时,更注重教师基础商贸培训,以使教师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形势中与时俱进。最后,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班,用创业的形式以教促改,将企业运作与高校教学融为一体,以推行真实运作的班级公司化教学改革的方式,考验并培养教师的市场把握力和战略眼光,树立“先实践后理论、教师就是教练、课堂就是战场、业绩就是成绩”等适应创业教育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培育、扩大“富于激情、敢于尝试、勇于补拙、善于搜索、乐于分享”的创业指导师队伍。对于工作出色、成果突出的教师,学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奖励基金,保证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学院出台《义乌工商学院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师从行业、企业、政府等部门聘任,他们以兼职教师身份入校讲学、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活动,深化校企合作。
三、教师参与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终身教育实质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并倡导学习的个性化、创造性,适应了全球性知识爆炸趋势和国际贸易改革背景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通过社会、学院的大力倡导及自身学习,学院教师基本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职后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并通过在职攻读学位、职业进修等形式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次,教师们在主动实现从双师型教师向创业指导师的角色转化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以教促改,编写了《创意文化学论纲与案例》、《创意设计学》、《成为淘宝创业的超级毕业生》、《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贾少华教育行思录》等系列创业创意教材,深化理论知识与市场导向的结合;进而,教师以积极参与学院开展的以“编写让师生满意的创业教材”为主题的创业沙龙、课程设计等各种形式,使教学实践内容切实贴近社会服务和企业项目,深化市场认识。职业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更指综合、称职的就业能力。因此,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师生同创平台建设,打造“学、做、创”一体化的专业创业教学模式,先后带领学生成立麦奇克视觉传达设计、三景商业空间设计、时尚饰品设计、服装设计、新锐产品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室,与创意园联动,形成高校、企业、政府互动的网络化社会组织体系。此外,教师们还积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如从2002年开始,学院外语外贸分院教师翻译志愿者团队就一直担任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等义乌主要展会的重要外宾接待及笔译、口译等工作,并先后被评为“义乌市巾帼文明岗”、“金华市巾帼文明岗”,这既是学院教师优秀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人文修养的集中展示。
篇3
2.1办学主体的研究
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日本以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为主。其中负责中职教育的是专科学校,以国立为主,招收的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主要培养中级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一般具有较深的专业技能知识、较强工作能力,毕业后即可升入大学,也可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短期大学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的学生,其中以女生为主,学制2-3年,主要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或职场上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专修学校学制为2-3年,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教养水平,学成后能够取得国家执业资格证书或者通过相应的技能等级鉴定。高等职业教育在美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中主要包括社区和技术学院、工业管理学院、高校附设的职业技术课程等,内容形式十分丰富。社区学院属于短期高等学校,由社区开办和管理,学制1年。把社区和学院相结合,采用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学校学习、社会实践和全面素质,课程内容实用性强,体现了多科性和综合性,是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
2.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卡内伍纳(CarneVlaer)认为:人力资本的竞争是最强的竞争资本,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人力资本,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个企业就能获胜。所以,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各国研究者努力探索研究的重点。
3技能大赛对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3.1技能大赛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可以帮助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是主体,采用以知识点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的上课地点在教室,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往往接受知识点比较被动,而在技能大赛中,学生全身心投入,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不断自主学习和实践,在技能竞赛中出现的项目试题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更能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
3.2有助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职业技能大赛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比赛,赛场设计和比赛要求,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技能大赛是企业所需要的,赛项的选择,不仅是一场实战演习,更是新技术应用的体现。这就需要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按照大赛的要求脱颖而出并获得真正的职业技能,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经验、自身技能水平及对相关赛项理解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职业技能大赛考察的不仅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更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检阅。
篇4
一、养成教育的含义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处事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完成。养成教育不仅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规范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也要具有职业学校的特色,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道德规范,将职业素质与道德规范相融合,加深对所从事职业的感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的教育。
二、加强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人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种新文化、新事物铺天盖地地袭来,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无疑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是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让许多没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不胫而走,使许多青少年在信息的洪流中丧失自我,成了典型的“游戏迷”、“网络迷”。西方文化及一些传媒网络带来的一些有害信息,吞噬了青少年单纯而天真的灵魂,使其沦为时代文化下的牺牲品。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张扬个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日趋“功利化”和“以自我为中心”,这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建立一种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
(二)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青少年在家中俨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过分娇宠让孩子变的任性、刁蛮,遇事不冷静,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离婚现象也很严重,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孩子的感情世界呈现“真空”现象,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也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频率。在教育方式上,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家长往往感到就业压力的严重,因此对孩子倾向于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日趋“功利化”,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具体,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用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应对新时期德育建设提出的挑战已难以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道德教育,或干脆采取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的方式,把德育的任务完全交给德育课的老师,把德育任务的执行完全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去分析养成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彼此关系,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识,只是利用外界的校纪校规、惩罚这些硬性措施,而不能从根本上去贯彻道德教育。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反感,不利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
(四)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仍属于未成年群体,他们自身不成熟,容易被一些表面看起来新颖的事物所吸引,而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也很薄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践的脱节,进而导致学生从高度的自尊转向盲目的从众。他们的情绪也不够稳定,容易失落和迷茫,容易开心和愤怒,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和过失行为的发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着手,促进养成教育的形成。
三、职校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道德认识不足
有的学生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缺乏公德心,破坏公物等,完全不顾及学校的道德行为规范。集体荣誉感差,拒绝参加集体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攀比成风、物质至上、极端的拜金主义,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往往驱使他们不顾一切后果去偷窃、抢劫别的同学的钱财。诚信严重缺失,借书不按时还,把书上有用的内容随手撕下来为己所用,等等,还常常对教师和家长撒谎,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
(二)道德情感淡薄
受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职校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扭曲,淡薄民族感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主流盲目地跟风和崇尚,张扬个性,注重潮流。对美的含义的理解也已经完全的扭曲,重视外在,而忽视内在修养的提高。缺乏责任感、缺少同情心、不够关心困难同学,对于一些救助生病同学的捐款活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注意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道德意志消沉
有的职校学生因为成绩差、基础差,觉得自己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没有资格和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竞争。一直以来也从未得到过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学习上缺少动力,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及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挫败感,抗挫折能力相对薄弱,自控性也不强,无故的旷课,试图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因为身心发展不成熟,道德行为意志薄弱,常常因为兴趣和好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正确的行为,导致自我方向感迷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认同感降低,因此而陷入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过早的抽烟、酗酒,有的甚至靠来麻痹自己从而导致各种道德失范和道德犯罪。
(四)道德行为散漫
职校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生活习惯很差,自理能力也不强,有些维修家电专业的学生,却完全不会操作日常电器。有的任性骄纵,遇事不冷静,性格暴躁,遇事动怒,自我约束能力差,打架斗殴现象严重。纪律观念淡薄,无视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屑于别人的批评教育,自我感觉良好,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受到社会不良团体的影响和诱惑,拉帮结派,注重江湖道义和哥们义气,在校园里任意妄为,蓄意破坏公物,甚至走上了青少年犯罪的深渊。这些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更影响了职校生养成教育的形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1.在各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内容,体现职业道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高低关乎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被提上日程。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道德情感的培养,德育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将德育的精神渗透到所学专业的各门学科中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从而导致本末倒置。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培养,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将职业指导、职业理想与德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加深对于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感情,养成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其全面提高德育素质的自觉性,达到德育培养的效果。
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德育
德育的培养并不等同于“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特征和目标。学生不是“道德的容器”,想填充多少就填充多少,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个体。道德的培养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德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为目的,以任何一种道德教条向学生进行灌输的做法,都会阻碍学生道德的养成。要以人为本,利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辩论会、黑板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完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达到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落实是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而并不只有德育课的任课老师来担当,应该建立一支从校长、校团委、科任老师到后勤工作人员的合作化和正规化德育队伍,共同将德育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新形势下,社会的变迁对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认真贯彻新的德育精神和内容,在道德上、政治觉悟上、思想上、生活作风上自觉提高,并努力学习从事学校德育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跟随时代的步伐,认清形势的需要,达到与新的德育精神一致的要求。要求真务实,决不能把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靠每周几次的例会而敷衍带过,校长要首先带头学习,给全校师生树立典范,并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一些管理条例来帮助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强对班主任的指导工作,实施德育激励体制,要求全员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并将德育表现与年终奖励相互挂钩,激发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因为其与学生团体接触最紧密,影响最直接,其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养成,对其的工作表现,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重视,从而推进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4.加强职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沐浴到知识的阳光,呼吸到清新的人文空气,在和谐中互助友爱,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除了具备教学楼、图书楼、实训基地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具有职校的特色,加强与企业的校外合作,组织参观校外活动,使学生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加强对其的了解,培养对其的热爱。学校也可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一些课程的讲座,从而将企业的精神融人到学校的精神中来,塑造具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校园广播要发挥积极的媒介作用,将校外优秀的社会文化,及时传播到校内,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量。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清除不良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搭建校园资讯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全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5.加强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职校生大都处于十五六岁,是人生阶段一个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身心都还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容易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对社会、对人事容易产生一种极端和偏激,这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和学生一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跟踪指导,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只有打开彼此的心扉,给心灵的土壤灌溉爱心的雨水,才能使心灵的嫩芽茁壮成长,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职校的学生大多都曾在应试教育中受挫,他们会自卑、会厌学、会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缺少动力,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犯了错,也不能采取惩罚措施,要从心理上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打开学生心理的缺口,用爱心,关心加上耐心去融化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1.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更是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中职生仍处于未成年阶段,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仍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仍然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但有的家长却以为,孩子一旦人了学,这些责任都是学校的了,父母可以落个清闲了,于是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只是在经济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对孩子娇惯溺爱,这种过分的宠爱在无形中给学生的养成教育造成了反效果。并且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了,学到知识了,可以轻松的就业了,目标就达到了,并不关注孩子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家长对此应该转变理念,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导,无时无刻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任务一以贯之。
2.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十五六岁是一个叛逆的年龄,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一些单亲离异的家庭,更是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家长要及时弥补孩子心灵的缺失,理解孩子,及时与其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由或是一味的强加管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成绩差就粗暴的打骂,而不摸清问题的根源所在,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膜,阻碍与孩子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家长要不断的反省,找准教育方法的错误所在并及时的加以纠正和改进。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有的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家很任性骄纵,在学校却表现得很乖,显然,学校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全然不知,只能通过家长的配合来教育孩子。家长要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对于一些问题青少年,家长更是不能放松警惕,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在送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定期的与班主任采取短信沟通或网上交流的方式,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完成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这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要使青少年在其伙伴式的关系下健康成长。
(三)发挥社会补充延展的作用
1.利用舆论宣扬德育观念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多元的,既有正面影响的存在,也有负面影响的干扰,青少年在不良影响的诱惑下,其克制力是很差的,社会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政府部门要制定道德规范标准,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来保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观念上扭转青少年思想出现偏移的可能性,并且积极联合社区、居委会、学校、家庭,充分发挥社会的凝聚力作用,共同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指导。
2.加强德育的管理和监督
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德育的环境大大开放起来,因此各种不良现象也纷纷涌进来,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在学校附近传播着不良文化,如一些黄色报刊、网吧、迪厅,给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社会应加强对于学校周围的环境管理,坚决取缔不良的文化传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和谐而温馨的环境。
篇5
2.1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计算机专业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师,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严格界限,倡导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这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注重基础,由浅入深,安排教学工作。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讲解;(2)学生操作;(3)目标评测与教学总结。根据计算机技能鉴定的要求,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细分支的鉴定类比,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设置合理的时间,鉴定不同的技能内容。并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经过很多不同领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倡导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课程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成就感,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篇6
3.传统教育意识制约职教的开放性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是由师范类大学培养的,这类老师往往比较注重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略显单一,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大多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以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呈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毕业生手拿着优秀成绩单,但动手能力差,上手慢,技能不过关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这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会计实践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脱节,以及与实际会计工作需要的不相适应性。面对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会计实践教学亟待变革与创新。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里提到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比赛制度,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国际影响力,将学生比赛成绩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可见国家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肯定与重视。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纷纷组织并掀起了“学技能、比技艺”的赛事。作为实践性极高的比赛项目,会计等经济类大赛近年来在狠抓岗位技能方面尤为突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已成各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二、职业技能竞赛在会计专业建设中的功能价值
(一)完善建立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因为技能竞赛内容往往围绕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和行业专业前沿技术来命题,所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各高职院校可以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找到抓手和切入点,发现现有人才培养的缺失之处,逐步予以调整和完善。会计技能竞赛也不例外,技能大赛中往往能折射出会计专业建设薄弱环节。纵览近几年高职财经类大赛,比赛的内容是大赛出题组调研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而设定的,反映最新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创新培养模式,借鉴和采纳会计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完善建立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有巨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以我院为例,近几年财会专业紧密结合漳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认真开展人才市场调查研究。专业教学团队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人士的意见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会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方向和考核侧重点,重新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构建以通识课、职业基础课为基础,以职业核心课为中心,以实践课程为重点,以职业延展课为辅助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突出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二)以竞赛引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动手创新能力的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由于职业技能竞赛使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找到了切入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极大的触动作用。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析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学的意义,包括引发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质量的反思。会计专业老师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窗口,从大赛项目内容、考评标准等方面入手,分析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促进教学目标明确化,建立和完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从而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项目里,分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岗位进行竞赛,同时穿插岗位专项技能赛项目。竞赛要求参赛者向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平台提交相关的业务处理结果:出纳———转账支票、业务委托书、贴现凭证;成本会计———成本计算表、成本业务会计分录等;总账会计———非成本业务会计分录、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会计主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纳税申报表等。一些岗位模拟课程(如我院近年来开展的《主办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核算岗位模拟实训》、《出纳岗位模拟实训》等)实际上都可以参照省赛、国赛标准,尝试对某一具体工作环节、某一工作岗位进行深入细化,开发、设计更多的与技能大赛相关的教学项目任务,并逐步完善训练方案,通过设置激励性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会计类课程的热情,并以此来检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在会计实验室建设中搭建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里强调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重点提到“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会计实验室的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相关,会计实验室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引进实训教学软件、搭建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加快实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纷纷热衷于探究案例教学法。经过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会计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现案例教学时需要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现行的教学案例大部分又与实际会计业务相差较远,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引进具有丰富案例库的实训教学软件,赛、训、教结合,是迅速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参加近几年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我们确实领略和见识了诸如用友ERP财务软件和网中网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及其竞赛平台的强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应该为会计专业逐步配齐这类较为成熟的实训软件。如此,既能满足日常实训教学,又可作为参加省赛国赛等技能竞赛集训的基地,在会计实验室里就把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可激励和引导学生迅速提升职业能力水平。
篇7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处于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目前只是停留在表面操作上,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真正融合为一体还在深入探索中。笔者经过探究,认为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参考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和参赛指南,完善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大纲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只注重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实际中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制定工作的热情不高,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大纲和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者多是各部委的专门机构或是各行业协会,他们和企业联系紧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所聘请的专家评委都是来自企业一线的管理者、专家。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参赛指南是这些一线专家结合实际工作任务而制定出来的。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参赛指南等文件都是紧扣市场需求,大赛组委会和相关企业合作深度调研后精心开设题目,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大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坐标”。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以此方向作为参考,制定出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大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岗位技能训练。
2.构建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项目情景的学习任务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应该树立技能教育的理念,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积极贯彻这种教育理念,这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吻合的。技能竞赛的题目来自企业一线。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构建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项目情景任务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其转换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工作情景设计学习情境。利用课上师生互动交流,课下通过QQ群、公共邮箱、博客和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进行讨论;学生主动思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最终系统学习,来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竞赛环境中,逐渐领悟到“学以致用”的真谛,促使其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操作技能更加熟练,每个学生都能从职业技能大赛的启示中获益。教师可以根据技能大赛模式分解设计学习任务。改变过去按知识体系章节的教材编写方式,编写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以学习任务为模块的校本教材。使得教材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来源于企业一线的技能大赛的题目,非常具有代表性,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完善成一个典型的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从而让教学更具实操性,课堂充满趣味性,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操知识和技能。
3.通过比赛促进校企合作,搭建学校、企业共赢的舞台
很多院校在和企业合作中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而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有效连接校企的桥梁。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以不同形式参与到高职技能大赛当中。有些企业亲自参与技能大赛举办和承办工作;有些企业派专家担当大赛裁判评委,提高了大赛评判水平;有些企业则为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大赛提供各种硬件支持和后援保障,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就能见识到先进的办公设备,明确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要求。企业参与竞赛项目的设计,其中很多题目都是由企业直接设计的,且很多企业还会派出人员参加各高职技能大赛,以选拔人才。因此,高职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让高职院校近距离地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这促使教师必须瞄准市场变化,结合企业需求展开教学,不断开展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吸引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也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提升了知名度,选拔了优秀的人才。这是学校、企业双赢的舞台。
4.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说“高职教育是将人们认为不算优秀的人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中国教育的希望或许在于职业教育”。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通过单纯的一纸试卷确定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应该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导向,具有社会性、情境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因此,在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如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是高职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评分标准,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提供了新思路。职业技能大赛所选项目都是来自企业第一线,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完成任务,而且它的评价标准则完全是真实职场的标准。为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所采取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以加强其针对性。例如,有些任务的学习应侧重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分析理解、小组协作、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评价;有些任务学习应着力于对学生完成任务取得结果的评价,结果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加工制造出来的零件精度或是完成的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些任务则需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还有些任务应加大职业素质在课程评价中的份量。因此,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应更加符合职场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逐步适应未来职场的发展。教学中将高职技能大赛与学生的学习评价相结合,不仅是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检阅,也是对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的有益的促进和补充。
三、把握职业技能大赛平台,探究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避免过于利益化
高职院校要了解所参与技能大赛的组织机构,避免出现学生沦为个别不良组织机构的赚钱工具。笔者在和一些其他高校同仁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某些营销大赛组织机构缺乏职业道德,组织大赛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学生帮助其售卖质量较差的产品,从中获取不良收益,这样的比赛大大损害了学生的热情与利益。因此,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解成的学习任务,既要接近现实的工作情景,又要避免过于利益化。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
2.全体学生共同培养,避免出现只将最好的教学资源用于少数学生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做法引入常规的教学活动。可以以专业、院系开展校级、系级的各种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激发所有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应在竞赛过程中紧密联系企业,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邀请企业专家命题等,使学生所掌握的核心技能与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无缝对接。这样,才能避免为了少部分学生参赛获奖动用最好的教学资源,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的情况发生。
篇8
以往的企业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满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包括满足企业的需要,并经常将是否满足需要作为测量培训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予以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社会经济瞬息万变,仅仅靠个人和企业原本的经验进行培训需要的选择已远远落后。而作为职业的培训机构,他们的成熟标准之一在于能够预见并提出社会、企业、个人等在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多类培训要求,从而有可能将适时培训和预期培训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用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设计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直到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培训的积极作用。包钢高级技术学校从2000年到2014年开展了通用工种培训,培训工种有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电工、维修电工、车工、磨工、铣工、刨插工、镗工、钻工、加工中心、电焊工、气焊工、起重工、起重机驾驶员、汽车驾驶员、冷作工、油漆工、锻造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管道工、汽车修理工、叉车工、叉车司机25个工种。包钢公司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对已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鼓励和引导在岗职工持“双证”及“多证”上岗。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知识更新型培训永远是需要的。但这些知识的学习今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技能的增强。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更新知识、而技能的培训则将更多地依仗培训机构的努力、包括精心设置的环境、课程,特别是成功的模拟或实训。包钢高级技术学校现已达到培训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25个工种实训规模。
1.2下面以钳工为例,如何提高技术。
1.2.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钳工牵涉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按钳工的特点备好课做好每次讲课计划,有足够的信息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最新内容,对钳工关键技术和最新技术内容讲授不能停留在一般概念介绍上,要给予全面系统的讲授。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及时抛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将前沿钳工技术引入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潜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经常不断的学习最新钳工知识,才能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只有经常不断的到生产场去熟悉最新的设备,向操纵者学习操作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钳工教学的需要。
1.2.2采用合理实践教学方法
钳工是理论与技能很强的一门工种,在钳工技能培训中分17“课题”,依次为平面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锪绞孔和攻套螺纹、复合作业(一)锉配、矫正与弯形、复合作业,(二)刮削、立体划线、复合作业,(三)一般夹具制作、部件装配、液压件的性能试验、和卧式车床总装配,下面以最简面划线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技能培训。第一步:教师演示阶段,教师亲自动手划线,边划线边讲解,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划线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此阶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步:学生动手操练阶段,教师先进行划线演示,这次演示的目的和重点与第一步阶段时的演示有较大的不同,这次演示重点要传授学生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演示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单独操练,安排学生操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轮训形式,也可以是比赛形式等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步:巩固总结和评估阶段,在安排学生动手操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停的对各个组进行巡视和指导,收集学生操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进行重点总结。最后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或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操练抽考等形式进行考核,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进行课堂后评估提供帮助。
篇9
2.与时俱进重构教材内容通过走访多家企业,结合几年的竞赛培训经验,笔者编写了会计基本技能教材。教材涵盖了会计基本技能四大模块:点钞与验钞,财会人员正确书写,票据及摘要填写规范,计算器运用以及翻打传票录入训练。教材的课改目标是使课堂贴近实际,为教学与上岗操作搭建桥梁,让学生轻松上岗,更好就业。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新了点钞手法——单指单张弹拨法与多指多指弹拨法;验钞方面,本教材明确指出网络上错误的人工验钞方式,加入假币、变造币、硬币辨别及处理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数字运算方面,删掉传统珠算内容,重视计算器录入练习,引进翻打传票机教学,利用传票机自身五种功能,使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打字速度得到同步提升;实操方面,单据贴近生活,模拟出纳岗位手工实训,进一步使学习与工作接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会计基本技能上课大多采用“视频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教师指正—学生演练直到掌握”的模式。相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此种方法更重视师生的互动性。然而,中职学生缺乏自律性,惰性较强,若长期教法单一,缺少活动形式,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将催生他们的厌学情绪,轻则导致期末考核无人及格,重则导致技能大赛无人出现尴尬局面。因此,教学方法亟须多样化呈现。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学习。引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让教学设计围绕学生需求展开。如:(1)点钞:教师抽取2~3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教学助手,与教师一同备课。上课时,学生分组演练,备课助手跟教师一起分组指导,课堂考核采取打擂台及“八仙过海”的形式,提升学生速度及准确率,课后组织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后进学生成绩逐步提升。(2)辨别真假币: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模拟一个电视节目,选定相应角色,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并邀请科组内教师从旁听课。通过不断的彩排和演练,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3)票据书写规范: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每组学生选定一岗位,并规定岗位职责,按岗位职责要求来做,要求一组学生共同完成一套模拟实训。
三、考核方法的创新
篇10
(三)排球教学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很不完善。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及不足、薄弱环节,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这就说明,没有得力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要想做好一项工作是很难的。比如:没有从机制上保障体育师资力量、经费投入、设施投入,没有从机制上确保工作考核要求到位,怎么能把排球教学工作搞好呢?
二、对新时期做好排球教学的基本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方面,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是要转变理念,进一步增强认识。要全面、切实转变理念,努力增强对搞好排球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排球教学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方面、重要工作,与其他教学工作一同重视、一同关心、一同支持、一同考核评比。
(二)是要尽快研究出台可排球教学的教材。要尽快编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教材》,要突出贴近这类学生的特点、知识、技术、技能,要贴近这类学校的学生的生理特征,并坚持边使用、边实践、边改编。
(三)是要增加投入,重视排球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包括及时购置体育活动器材。另一方面,要重视排球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场所等。通过加大投入,来促进和推动、激励排球教学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四)是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其重点是建成一支业务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体育师资队伍,明确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
(五)是要建立规范的排球教学考核制度。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措施、考核办法、考核机制,以从机制上确保排球教学工作取得成效。通过建立健全排球教学考核机制,使这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能使之取得如期效果。
(六)是要开展排球教学研讨。通过开展研讨主、创新活动,既能活跃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排球教学阵地,又能为下一步更好地搞好排球教学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篇11
(二)三年制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第一,学生的分数多数是在本科线下,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第二,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不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结果方面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三,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外省市,普通话不标准,方音比较重,个别同学与之沟通起来很困难。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较低。第五,写作能力较差。对于请假条、通知等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文体,写作上格式不对、行文不流畅、表达不清楚,错别字和病句很多而且字迹潦草。
二、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抓好专业建设
伊春职业学院本着抓好专业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针,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前提下,采取了突出两大特色,培养四种能力等措施。其目的就是为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真正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
1.教学内容重组
现行的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建设停滞不前。由于各高职学校过分重视专业建设,文化基础课建设相对滞后。语文教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课的成绩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来就不是很高。这种没有特色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只能使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教学实施越来越难。根据以上对现有现状的分析,我们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按需设课,遵守“必需够用”的原则。在专业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适当填补相关拓展知识,如增加简笔画和书法课(三笔字)以及其他技能课(如,教法课)的比重,让学生在掌握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其次,我们尽量安排年龄大,经验丰富的教师去承担此类课程,让学生学出兴趣,学出精彩。再次,要求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去组织、督促、检查学生,监督他们去完成作业和练习。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的、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选择,编写适合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
2.改进教学方法
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再是当年为高考刻苦读书、有升学压力和自发学习动力的高中生,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心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掌握教学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几年来,在语文教育专业的课堂上我们改变了原来一味讲授和单一练习的陈旧教学模式,开发采用了口语交际法、任务实训法、讲授法、串讲法、实践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工作中的合作与交流。专题讲座以点带面,紧密围绕一个中心或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世界观。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时常设计一些热点文化现象作为研究性课题,采用分组式、辩论式,着重设疑,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此外,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实践性,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可操作性。
3.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浅出,要善于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艺术语言“沉淀着体验者强烈的审美意识,也常常凝缩着体验者浓烈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想象。”教师要掌握艺术语言,讲授时,声音应抑扬顿挫,不要用单一的语调给学生“催眠”,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鼓励,少批评,不轻视学生的存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无论对错与否,甚至是在些偏激或是敷衍的,都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耐心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切突况,时刻本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妥善处理一切问题。要努力开拓创新,大力挖掘趣味性的知识,重视知识的综合性,注重专业的实践性,做好各学科之间的衔接。
4.拓展学生能力
(1)突出两大特色:即“一专多能”,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搭建合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结构体系;突出“专业+专项+多证书”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三级秘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等级考试)。针对语文教育学生识字量少、普通话程度低等情况,伊春职业学院开展了每日粉笔字和晨读训练活动。粉笔字从2500个常用汉字写起;普通话训练从《普通话测试指南》中的朗读材料开始。系内专门安排教师每天组织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坚持粉笔字书写和晨读训练。目前这些活动已初见成效。(2)培养四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语文教育专业课堂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专科教学特点进行教学,也不能按照中专或本科模式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单一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针对这样的问题,学院利用每周四教学研讨会,分专题开展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培训,学习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着重强调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作为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要牢牢地把握住“听、写、读、说、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比如,要求学生做好的项目,教师自己要具备做好的能力;要求学生说好,教师就要具备说好的本领,这样才能让学生佩服,才能给学生示范。
篇12
2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操作能力情况(以胃肠减压为例)。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交流能力、人文知识、法律知识等各维度相关知识点的操作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技能学是一门新兴临床基础学科,是知识转化技能的钥匙,也是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交流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为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模式的融入是临床技能课程的优先选择。情景模拟医疗纠纷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体现了整合知识点、注重技能训练的理念,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独立思考、解决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注多启发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弊端。而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模式,在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吸纳,灵活整合各种资源、多方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思路,唤起求知欲,激发独立思考和分析决策能力,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契合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核心能力要求。
篇13
职业技能培养是这个核心的一个特定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培养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与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职业技能本身是一种复合能力,学习化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化学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还包括准确的量的概念,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内容。它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内涵,内容涉及面广,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化学教学,还可以进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积极、坚强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才能较快增强。
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技能培养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实践
(1)运用归纳对比法,帮助理解记忆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地完善、更新,往往对同一名词将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为使学生扩大加深知识面,对各种定义、概念均做详细的介绍、对比、推敲,以便于学生自学,并激发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法教学,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加深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并使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完整、系统。
(2)实施讨论式、提问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既要传授知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分析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作者提出下面两种教学的方式:
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打破了单独由教师讲述这一死板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问式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提问,增强课堂教学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
(3)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每次课后都要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习题,按层次、分类别,精心选择。通过做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不但掌握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就会体会到学习乐趣而感到兴奋,同时激发了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百分之百批改作业,解答疑问,及时发现薄弱之处并予以指正,使学生达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严格掌握理论考核的试题质量,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
2、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熟练使用和操作各种仪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意识等职业素质。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
化学实验要把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注重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指导。其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意安排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既可培养实验能力强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训练强化提高实验能力弱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2)重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综合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单调重复的操作实验中充实一些新的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一种方法。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对分析化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找出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拓展了学习的知识面,很好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教学对学生成才,尤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人才,已成为实验教学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化学实验的特点,我认为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考核,全面、客观、合理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有利于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