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

篇1

但随着创新教育开展得更加广泛,一些幼儿园步入了误区,在教育行为上出现偏颇。有的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基于此,一些幼儿园开始投巨资建设科学宫,对教师开展科学培训,搞娃娃发明创造展览等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一些歌唱、舞蹈、绘画等活动,以为就是实施了创新教育。也有的将个性等同于创造性。因此,在社会上、幼儿园里,特长班泛滥,美术班、钢琴班、武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等,不一而足。应当看到

,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乃至特长培养对儿童主体性、创造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如何,它们均不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根本与全部,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幼儿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自主活动、探索的兴趣与意识。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创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把注意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把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观念层面的东西要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往往有很长一段路。

教师必须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能,要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坚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他们好观察、好动、敢想、敢问。例如随便的一个“”,他们会说成是太阳、饼干、皮球等一切圆的物品。其实,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在幼儿的世界中,理解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 幼儿思考的方法,也应积极挖掘错误想象后面隐藏的正确性,给予表扬。因为只有让幼儿时时有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幼儿的创新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像、表达和动手操作上,并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为未来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的价值重视不够,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对幼儿活动过程控制程度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

因此,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幼儿学习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知识系统,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的活动、游戏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创新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不能单纯依赖某一领域教育的作用。

篇2

1.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从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发挥其他的积极作用。"上述国家政策性文件,已从宏观角度出发,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理应不断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策略。然而,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习惯性地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方法,展开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获得真正的提升。以下,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有效语文课堂构建的具体思路。

2.构建互动演绎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亲自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实施的背景下,强化语文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理应成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首要课改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尝试中,我探索了一种互动演绎教学法,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环境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案例1】《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师:同学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能明白什么道理?

学生(异口同声):做事情不能违反事物原本的规律,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今天,我们来"演一演"这篇课文,大家带着自己的思考,亲自感受一下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如何?

(演绎的想法十分新颖,大家的兴趣被立即激发)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为全方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将班上同学分为8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临时剧组,要求他们结合课文的内容,采用组内探究的方式,编订剧本及演出的形式,为了能够体会一把"小演员"的乐趣,所有同学都表现出了最大的热情,全班立刻陷入了热烈的探究气氛中。当大家准备完毕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演绎竞赛开始了,大家纷纷拿出探究好的成果,投入到演绎过程中,有的小组以话剧的形式演出,有的小组则以哑剧的形式演出,甚至有的小组还为"禾苗"安排了角色。课堂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演出结束后,我对所有小组的演出成果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大家的成绩,整堂课在互动、协作、探究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教学效果分析】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演绎教学作为思路,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场景,以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演绎情境被打造出来,通过参与演出,同学们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获得了彰显,教学的效果得到了优化。

3.融入微课设计思维,提升教学有效性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只有注重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式教学,引入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互动-生成式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一些全新的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思维。笔者认为,将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制5-10分钟的教学小视频,并利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将其展现在课堂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2】《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尝试努力向学生讲解蝙蝠利用超声波发声,躲避障碍物的特性,然而,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超声波",这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理解蝙蝠为何能在黑夜中飞行自如这一本领,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我尝试了微课教学的方法。

首先,我在一处空置的房间内,模拟书本上蝙蝠黑夜飞行的场景,并利用数字摄像机完整地录制了整个过程。其次,利用Camtasia、微课大师等软件,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处理,添加进了文字、背景声音等内容,并利用视频编辑专家V8.0,对增加了文字、背景音的视频进行剪接、压缩、清晰度处理,制作成集声音、文字、画面为一体的高清视频,视频的长度为8分钟。再次,课堂教学中,我在为学生讲解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这一理论现象后,随即话锋一转:"大家想不想在课堂上观察到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现象?",全班同学自然热情响应,而我则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制作好的视频播放出来,短短8分钟的视频,将同学们的积极性完全点燃,课堂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教学效果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事物,完全激发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短小而精悍的微课,将原本同学们难以理解的内容,以视听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欣赏微课视频,同学们不仅获取了语文的真知,更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得到彰显。

4.结束语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赖于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索和实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将互动性、乐趣性、交互性思想融入到语文课堂中,通过创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激起同学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一、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事先确立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完全放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导致确定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我们应该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示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动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我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三、课内读书课外丰富知识

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很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九寨沟》一文,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九寨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九寨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日益重视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与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强调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总之,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具有理性的光辉,又有感性的灿烂,不论是思维方式与思想领域的多元化与高巅性,还是在文字素质的高深纯粹上,都必须有一个相当的高度。我们的学生,不能是只是偏向一面,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读书读成老学究,读成书呆子,把美好的人文情怀搞成八股,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具有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篇4

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1.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语文教学是否卓有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真正作到发挥主导作用,在备课中就必须坚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体现教师所具有的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志在于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创造强烈的诱因,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重要,如两人对话、猜谜、游戏等。在课堂活动中应该让各类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乐于参与,通过相互间的语言交流和合作,锻炼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学到了活的语言知识。尤其是要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语言实践,获得成功的经验,逐步树立起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像这样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一直在教师的认识“加工”塑造中,同时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始终是积极主动处于认识发展的主体地位。

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小学语文课的每一教学内容从认识的整体上来看,都有其相对的主要和次要内容,教师要想在教学时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知识的主线,把握教学关键,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精心设计,认真选取,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4.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大纲指出,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为了促使学生主动思维,展开联想,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气氛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由易到难、难易适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到所讲的内容,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1.铺垫复习。铺垫复习是教师帮助学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路搭桥工作。通过复习,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智能准备。复习是讲授新知识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简单的回顾可以承前启后,使知识点上下衔接,浑然一体,自然过度。在铺垫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等方法

2.引入新课。在复习铺垫中,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发学生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往知识的生长点上,教师要提出带有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是全新、难又不是太难,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兴趣,使课堂始终如一种积极的状态。

3.探索新知。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情况和教材内容,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全体学生设入解决问题的探索之中。在学生思考之时,教师可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外向引导,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4.巩固练习。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方法。在弄清小学语文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加强每个学生的听读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听写、朗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篇5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学习的领路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教材内容,把特定的知识点用口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方法简单粗暴,简而言之就是“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把以教为主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自己的探讨和互相合作去获取知识,使学生从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得到了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字纤夫的“纤”时,我不是像过去那样由老师领读,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写来掌握,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是由他们过去已经认识的偏旁部首和熟字组成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学会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二、教师要转变方法,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两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乃至小组合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一分钟》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元元”,来表演“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然后去上学,最终迟到了二十分钟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在快乐的表演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转变模式,为学生创造获取知识机会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不能完全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当然,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最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古诗《山行》的时候,不是简单指导学生片面地去学习,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先通过查资料简单了解“杜牧”的生平,然后找找看“杜牧”还写过哪些诗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和知道的,最后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不但理解了《山行》,还至少能熟记另外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同时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还会了解更多的诗人,增加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后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古诗,从而积累更多的古诗,也增大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储藏量。

四、教师要转变观念,既“严师”亦“益友”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为我们的教学之道规定了一个严格的制度——师道尊严,而从古到今的许多名师也正是以严出名,传统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恪守“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打、骂、罚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见了老师如见“猛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能存在自己的心中,不敢求教于老师,更别说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不断转变这种思想,教学实践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地投入耐心、细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孩子们能从内心里把我看成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毫无顾忌地向我吐露,和我一起探讨,最终使他们不但解除了疑惑,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五、教师要转变途径,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家长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人了,不但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也能够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法律、交通等各种部门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程度,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灾害、流感、防暴等突发性事件的宣教、演练专题教育活动。因此可以说,新时期的社会上蕴藏着潜力极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资源,巧妙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全方位对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网,使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生存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新课改理念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过校园,不断地给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和做法,努力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我们要从“变”中获取教学效益,为教育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一、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学倾向于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

的现象。

3.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三、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作文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2.改变写作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注重真情实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 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增加写作机会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阅读层面,就错过了宝贵的练笔机会了。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各类练笔习题。把初中阶段六册语文课本的课后练笔整理出来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学期都有十多次,总共也有近八十来次了。如果选取合适的加以认真地训练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这些练习点很全,有心理描写、语句仿写、个人评价、情节想象、诗歌创作等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也行,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也行,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和渗透,学生做起来普遍反映不难。所以说,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求末,这话原是不假的。如果放着这些现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写,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然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也应付着写些糊涂东西来搪塞你,你改着生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不就是无效教学了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还真得好好重视这些练笔机会呢!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课后小练习,学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也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不断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笔者写作此文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了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辈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提出了更好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篇7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改革实行的过程中,思想理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观念的更新,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得到改善和提升。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有目标,才能达到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一切以学生为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着一味地讲授语文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挥积极性的平台,以学生为核心,合理地传授教学知识。教师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恰恰就说明了,作为教师,仅仅是学生的一个引领者,指引学生,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只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有效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到语文的魅力,更是要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自然而然,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提高。正所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所以,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新的观念,从原来的为了教学而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这样教学的效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创建互动的学习课堂

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则是改革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自由、合作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而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自主学习成为了他们首要掌握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和讨论。如果提问方法运用得当的话,对于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将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互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和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扩充教材内容,并参照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课堂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涉及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信心、兴趣和情感等方面。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开拓视野。在语言运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己的人格和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互动结束后,教师要适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多元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教学中一张嘴、一支粉笔,或者一台投影仪、一块小黑板的模式,它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方便的操作,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情境,带来了丰富的视听效果,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形式枯燥的学习中跳了出来,充分享受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新鲜和丰富。图像对于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记忆知识,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大幅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由于正处于成长时期,好奇、探索等心理特征凸显。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四、课后作业多样化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后作业多、任务繁重普遍成为了学生的压力。而语文的课后作业只有背诵课文、理解生词、写作文等。这些作业虽然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却日渐消退,很难有兴趣。然而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不难,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我们可以使作业形式多样化,由原来单一的作业形式转变为开放的、实践性的活动。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我们在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篇8

一、设计美妙的课堂导语

在每节课开始前,导语设计的精妙与否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导语设计要精而巧,要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审美教育长采用的导语有以下几种:

(1)谈话式导语。这类导语一般适用于记叙文。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丰碑》等课文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途中的感人故事,教师参与讨论。大家在讲与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战士不畏艰辛、用语为革命牺牲的悲壮美。在师生热烈的讨论和对话中引出新课,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导游式导语。这类导语适用于散文游记类课文。如《葡萄沟》,课前在黑板上绘制一条葡萄藤,枝繁叶茂,挂满葡萄,学生一上课就被画面吸引,教者相机引入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种水果吗?你们知道它盛产在什么地方吗?新疆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的葡萄有的晶莹剔透,有的色如玛瑙,整个葡萄沟都飘着诱人的香味。你们想去那里看一看吗?好!今天请同学门跟老师一起登上开往葡萄沟的列车,共同去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想象式导语。这类导语旨在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月光曲》,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象、表述,然后适时运用简短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而且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课时间要恰到好处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到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三、课文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祥,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功夫,关键在于认真备课

强调备课,是说备课要充分,准备要认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才有精力去调动学生学习,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的越充分,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就越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就越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有用知识。

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整节课只是教师一味地讲,满堂灌,讲得津津有味,到头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没有得到消化,更谈不上理解,这样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师生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学生们不喜欢静静地听,喜欢动,那我就多让他们动脑、动手,把自己的思想、生活、对课文的理解等,或参与讨论,或上台表演,或通过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师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自如。如我在上《挑山工》这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描述的挑山工挑重物上山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就让学生自己去默读理解有关的语句,然后尽自己的理解用线条和箭头画出来。通过读课文、作画,学生的印象深刻了,也理解了文中所说的“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现的能力。

篇9

一、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让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其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巩固练习。当遇到那些比较抽象的文章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聊,从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就可以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例如在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时,单凭对课文抽象文字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之情的。于是我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长江三峡的视频资料,其画面一定要充分体现长江的大气磅礴,然后在课上作为导入播放,相信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听着悦耳的音乐,看着激情澎湃的画面,再加上教师一定的讲解,一定在视听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文字瞬间就成为了具体的形象。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增加。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灌输型,也就是直接安排学生要做的事情,让他们执行指令而不是自己思考应该做什么。在新的改革环境下,我们应当充分让学生学会自主,才能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走近纽约》一文中,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也做一回导游,把自己的同学当成游客,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

教师要有去调动学生兴趣的意识,不能一味地采取“灌入式”教学。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从学习环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和条件。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性格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堂下是朋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的班级里有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他从来都不敢举手发言,就算不小心被点到了,也是唯唯诺诺。教师有心想要帮助他,于是处处找机会。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这位教师专门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词语,让他读出来。但是他的声音还是微不可闻,于是教师微笑着告诉他:其实刚刚他读得很准,可不可以大声点再读一次呢?这位学生果然受到了老师的鼓舞,大声地读出来,班上每一位同学都鼓起掌来。以后每一次,这位学生都能积极地举起手,因为他体会到了表现自己的快乐。

四、适当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就是备课。相信每一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预设课堂上会发生的事情流程,再作出相应的措施。但是千万不能把课堂设计得满满的,教师应当适当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灵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现自己,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教师应从自己做起,转变教学观念,推陈出新

由于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他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对其进行推陈出新。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而老师的作用只是加以引导与启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此观念作为主要参考,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方面在课堂上作出整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改革,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实际成果,就必须不停地探索。我们要充分利用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各自不同的优势,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不断地改革创新,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结语

总之,教学是一门既讲究技术,又讲究艺术的学问。我们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观念,首先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观念,再以充分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践,这样不断地总结完善,创新发展,一定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1、 小组讨论之前要有充分地自学准备

如果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自学准备,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无话可说或是急于发言,而当学生的一种观点被别人的另一种观点以后,常常会很快地没有条件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发言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所以在讨论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自学准备十分必要的。而自学则是需要学生独立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 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课文内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梳理,即对课文内容按要求进行默读思考,圈画批注,找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自己通过自学所理解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充分的依据。为讨论时的发言做积极准备,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理可据。那么学生在发言的时候,也不至于弄得前言不对后语,或是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一点的自信心了。

2、要有合理的分工并明确职责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讨论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只有在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时开展小组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及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在讨论前一定要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否则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应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行预习,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认真倾听和文明发言的习惯。在小组内交流时,要多采用轮流发言式,应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每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轻声交流,不影响其他小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可利用学生自私的一面,创设这样的讨论环境:“讨论出的结果可是你们组的秘密,千万别让其他人听见了!”这样几个人在讨论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头凑在一起,声音放轻,生怕自己的小秘密被别组听见了,从而减少了小组间的相互影响,也确保了热烈有序的良好课堂气氛。并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发挥出最佳效果。

此外,还要加强激励机制。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学会表达。

(3)团结协作的习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创业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需教师精心培育。①培养小组集体,形成共同奋斗目标。②课堂评议突出合作意识的评价,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③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现合作的乐趣。

二、合适的评价和奖励是支撑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力量

每次小组活动后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观点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巩固和扩大讨论成果。允许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评比,看一看哪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要把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相结合,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1、实施激励评价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可经常性的评比“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交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实施多维、立体的评价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篇11

一、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始对教学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合理的创新,但是很多时候的创新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适用性,而且有些教学体制的改变,直接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他们更加不愿意停留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随之产生了各种“不愿意学习”的行为。幼儿的内心存在着人类根本的纯真和活泼,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同时又对外界事物有着相当高的学习兴趣,渴望去认识和探索。一般而言,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为幼儿的这种探索提供方向和渠道,但是由于缺乏实质的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在对语文教材上的图画内容进行学习以后,更加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探讨,不愿意继续停留在教材上。此外,幼儿园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长期采用了教师导读、学生跟读的做法,幼儿在最初的跟读尝试中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觉得非常有趣,但时间一长,幼儿的活跃内心又重新凸显出来,不再愿意受到约束,无趣地进行跟读,进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逐步降低。

二、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幼儿实际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幼儿园语文教学观念,总是将教师放在了知识传授者的位置,幼儿则处在学生的角色上。但是很明显,幼儿与学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的存在,本身是一个过渡阶段,是通过细心引导使幼儿成长为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规范,使他们明确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幼儿园教师则将幼儿视作了学生,采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直接教学,而不是合理的引导教学。为此,教师需要优先转变教学观念,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语文阅读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对他们成长的作用,进而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幼儿的实际语文阅读能力。

2.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进行图画引Ы萄

在幼儿园中高段的语文阅读课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图画,而幼儿对语文阅读课本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这些图画,如果教师以语言文字和拼音的方向直接进行教学,幼儿的学习兴趣会十分低,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不妨从幼儿对语文课本图画的兴趣出发,进行引导教学。比如,在学习《小乌龟看爷爷》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乌龟出发,描述它的图画颜色以及乌龟这种动物的相关特点,进而引导他们对这一学习内容产生较高的兴趣,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

3.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幼儿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乐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最为看重乐趣,无论从事哪件事,都渴望以一定的乐趣为基础。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适时地添加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寓教于乐,产生更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进而运用课文中的角色语言进行交流,使得整个语文阅读课程变得充满乐趣,这样能够让幼儿在享受活动的基础上,无形中接受到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而且幼儿活动教学比直接地教学更加切实有效,学生也更加愿意接受。

总之,新时期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大对幼儿语文阅读学习的引导,并通过图像引导教学和活动教学,最为科学地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篇12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四、优化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五、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笔者在教学《凡卡》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怎样?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乡下去,是否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逐层深入地讨论,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篇13

教师:学习?摇思考

小语教学二十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从浑沌走向清晰,从表象深入内核,经历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清丽景象。广大教师在这场宏大的课改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语教学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才有了可能。教师的成长催生着小语课堂的成熟与理智。教师成长的难点又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学习、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思潮碰撞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的广大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在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去探寻教育教学的本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构建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学习、思考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新课程理念才会由眼入脑,由脑入心,扎根教师的心底;新课程理念才会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才会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本体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太阳”,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才会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教材的解读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会有小语教学从追求形式到本质的回归。

三、教师的自身成长需要学习、思考

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从广大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习、思考能缩短一个人成长的周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23岁就获得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就是例证。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会读人、读书、思考,成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扎实的教学技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考,我们才会有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才会多一些教育的闲适,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爱心、责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只有教师真正拥有了学习、思考,我们有效的小语课堂才会变为可能。

学生:儿童?摇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

只有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语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教材:文本?摇解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

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无不是充分钻研教材,独特地解读文本,挖掘内涵,精心预设,花大功夫备课的。

教法:有效?摇舒服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纵观名师的课堂,以下作法值得借鉴:

1.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学生该读的,写学生该写的,练学生该练的,想学生该想的。课堂教学不是太满,有留白,虚实结合,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

2.求真务实的教学常态,扎扎实实抓训练。要一改课程改革初期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像;摒弃了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的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强化训练。

3.轻松活泼的教学生态,民主和谐有交流。教师宽容有度,耐心等待;学生无拘无束,敢哭敢笑,敢说敢争。教师对课堂节奏调控有力,因势利导,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快慢有制。把“对话”作为了一种理念,搭建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平台,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具有了交互性,互动性,学生的言语、心灵、情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