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物理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理教学论文

篇1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敬请关注!!

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2

(一)围绕教学目标,精炼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最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供学生观赏的一般艺术品。所以高中物理模型务必做到精炼,尽管一些旁枝末节的部分可能在客观上也是研究和学习对象本身的一部分,但之于本教学目标,并不能够起到促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本质的作用,物理教师应该在建立物理模型的时候删去这些不必要的环节,以更简单明了的形式,集中突出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范围即可。这样做的理由就在于,过于花俏的物理模型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移教学的主要目标,物理模型也就失去了本来意义。

(二)围绕本质理论,发掘模型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从物理模型的定义来说,高中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物理的现象去认识其本质,充分发掘物理模型的作用,让学生透彻理解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联因素和发生发展规律,加深对物理本质理论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模型教学的表面现象。从这个意义层面来看,物理的模型教育如果不围绕本质理论,就可能会仅仅落个课堂上的三分钟热闹,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几乎帮助很小。

(三)围绕物理规律,避免失败模型

根据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在建立物理模型的时候,应当做到有所侧重。比如某些物理模型,正如方法一所介绍的那样,应当突出体现事物或现象的主要因素;又比如某些物理模型,主要是针对某些常见且相对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所以建立的物理模型也只需适当的模拟描述即可。但归根结底,无论建立什么样的物理模型,其依据必须是科学的,如果脱离了科学真理,就会成为一个失败的物理模型,不能用之于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高中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概念模型强化概念理解

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观察,进一步产生主观的认知,反映到大脑里面,便形成了一般性的概念意识。和人所亲眼见到的事物或现象不一样的是,概念通常是对其本质属性进行理性化和抽象化加工处理后的存在,概念的正确和深刻与否,取决于和人脑中已有储存信息的关联程度[2]。而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建立一般也都是以概念为出发点,对教学中的物理理论建立理想化模型,撇开对研究对象不大或可忽略不计的影响,抓住主因,如此就更能够强化对其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气体和电荷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的情况下,一旦建立了理想气体和点电荷这样的概念模型,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种很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理解也变的容易了许多。

(二)抓主要因素建立整体模型

整体模型就是把发生作用的关联物体当成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抓住作用于整体的主要因素,而忽略单个对象某些局部次要的个因,从而把表面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在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探讨两个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可以把两物体看成统一的整体,而把存在于个体的次要作用力如摩擦力忽略掉。建立整体模型,可大大简化多系统关联的物理现象。

(三)多角度考察建立分解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针对不同的物理知识教学,分解模型与上面介绍的整体模型绝对不存在矛盾,而是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种方法的运用应该是各得其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来说,分解模型就是把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行多角度考察,将其整体发生发展过程从各个方向来逐一解读,从而化整为零,再以零求整,实现对整体现象的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保持继续向前运动,在竖直方向,由于重力,物体表现为自由落体状态,综合起来,物体呈现的运动轨迹为曲线。通过建立分解模型,不仅使学生把难以理解的过程细化,而且更能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用关联过程建立等效模型

等效模型往往是以概念模型为基础的,是通过对现象本质的认知,从而把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相互关联,其实他们在本质是都是基于同一物理规律或定律,所以,可以把表面复杂的物理现象或过程转化为已知相对简单的模型去理解。例如,在圆弧形光滑的轨道内做周期滚动的球体,通过关联后,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它建立成与之等效的单摆模型。

(五)将学科交叉建立数学模型

其实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长期以来,数学方法都是进行物理研究的常用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说,数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物理研究的发展[3]。所以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物理现象,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特别是以后有可能从事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话,这样的方法尤为重要,所以有必要从高中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就逐渐渗透此方面的意识。

篇3

1.匮乏自主性目前大多数职业高中物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身没有想主动参与教学课堂的兴趣.学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通常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自身基本上没有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也匮乏主观能动性.

2.缺少独立的学习环境在经过对学生及教师的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职业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课堂唱主角,学生当观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学生无法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对物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3缺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把实验纳入到理论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成效和结果,以期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实践教学动手能力.但是事实是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演示一些相关的实验来更加生动地体现理论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以学定教”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1.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入手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想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首先就必须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入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从物理课程的属性出发,选择一些有趣味性实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着教材照本宣科的念,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尽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自身匮乏实践教学,无法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综合能力.譬如教师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首先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教师可以在空旷的教学楼中进行试验,将两个重量不一的球体同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两个球体落地的时间.学生对于试验的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疑问,于是老师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一一解答,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从学生实际能力入手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其实际能力也是各有千秋.所以在制定和安排教学计划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譬如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的研究问题,譬如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然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让物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进行自主完成,物理基础偏弱的学生在前者的协助下共同完成,如果其中出现什么疑问,老师可以随时给出回答.最后是老师设计出一个困难度更大的问题,对于一些物理基础偏弱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分析不需要完成,但是基础偏好的学生必须进行独立完成.其中老师可以协助和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问题的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基础偏弱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基础稳固的学生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3.从学生的自身需求入手众所周知,大多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是按照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安排,所以基本上没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需求,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尽管很多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充分掌握实质的内容.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不但要对实验进行演示,同时还应该额外准备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选择实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样才能够强化教学的效果和作用.同样也可以采取一些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篇4

求学网为您提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方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5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物理教学论文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论文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6

1.2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原则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职业进步。创新才是不断进步的最直接动力,教师的创新性不但表现为教学观念的变化,还表现为教学方式的调整。所以,教师应遵循创造性教学方案原则。

1.3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

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让他们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论证。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很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

2.教学创新策略

2.1科学设计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点进行备课及教学设计,科学设计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

2.2创建优越的教学环境

现在的学校中一般的教学设施都有,如实验仪器和多媒体平台等,这些设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影响他们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校园中,还可以通过广播与网络这样的平台交流信息。如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料来源各种各样,学习效果有明显增强,但是每个学生对这些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处理程度不同,所以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在班级里,对待不同学生要根据他们自身不同性格特点及学习状况给予不同的学习关注度,在课堂中要尽量通过眼神和表情传达这样的关注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2.3把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物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把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传授离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把它与骑车拐弯减速相结合,还可以把共振知识和洗衣机的震动联系起来。

2.4寻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的一些独特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感情。如讲解物理发展的历史故事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激励学生。教师充分挖掘这些可以利用的因素并创设相关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篇7

2实现辨析结合,呈现双边互动

篇8

1.收集乐学的教学资源

在实施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搜集一些乐学的资源,比如,其他老师的语言表达形式,能不能学习幽默的表达方式?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活跃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比如,在学习惯性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说:“很多学生擦黑板的时候,总是喜欢左右来回擦,最后弄得满身灰尘,你看看我啊,是竖着擦的,身上不仅没有什么灰,而且动作潇洒,物理学的知识运用得好吧?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听了此番话后,情绪高涨,感觉物理老师很亲近,很想知道其中奥秘。

2.增加趣味性实验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需要讨论的,很多老师也能想到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物理新教材上编写的实验数目确实不少,但不少实验的趣味性并不强,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原理,或者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如果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或者将现有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加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那么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实施乐学教学,需要老师开展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气压知识的时候,做纸片托水杯的实验,或拉马德堡半球的实验,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再增加一个“瓶吃蛋”小实验,教学效果会更好。向一个玻璃饮料瓶中注入热水,过一会儿将热水倒出,然后在这个玻璃饮料瓶的瓶口放一枚鹌鹑蛋,学生会看到这枚鹌鹑蛋被玻璃瓶“吃”下去了。

3.适当开展游戏活动

初中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他们看上去像大人,其实内心还是孩子,他们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做游戏。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则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力平衡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每人分发一个小的氢气球,要求学生在氢气球上悬挂小物件,可以是纸条、橡皮等,看谁能很快将这个氢气球悬浮在空中?用时最少的为优胜者。这是一个小游戏,用时也不多,但学生很喜欢,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道理。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游戏也好,故事也罢,学习最终都要看结果的,能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乐学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学习密度知识的时候,老师硬性地向学生讲解,是可以让学生记住密度概念及公式的,但这是被动接受,需要学生持续地、认真地听讲,没有什么乐趣而言。假如老师给学生相同体积的铝块、铁块、木块、天平,让学自己做实验探索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最终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发现同样的物质,它的质量与对应的体积比是固定的,这个比值就是密度。这样成功的探索,使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像一名科学家,学习的快乐之情是无法言表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是自己探索得到,而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就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篇9

我们在化学系随机挑选了5位教师和20位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中数据均表示选某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教师和学生分开统计.

2.1教师调查结果

(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与您曾经所学的专业以及现在的教学、科研对大学物理的需要相比,您觉得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周应是多少?(3)您曾经所学的专业需要大学物理中哪些方面的知识?A.力学B.热力学C.气体动理论D.电磁学E.光学F.量子物理G.相对论(4)您现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大学物理中哪些方面的知识?A.力学B.热力学C.气体动理论D.电磁学E.光学F.量子物理G.相对论(5)教师给出的大学物理的各项内容与化学类专业的紧密程度鉴定.

2.2学生调查结果

2.2.1应用化学(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您觉得您学的大学物理课时数与您现在的学习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相比结果怎样?A.少了B.刚好C.多了D.不知道或其他(3)大学物理的哪些内容对您在专业学习、工作方面有帮助?A.力学B.热力学C.电磁学D.光学E.近代物理F.其他2.2.2化学工程与工艺(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您觉得您学的大学物理时数与您现在的学习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相比结果怎样?A.少了B.刚好C.多了D.不知道或其他(3)大学物理的哪些内容对您在专业学习、工作方面有帮助?A.力学B.热力学C.电磁学D.光学E.近代物理F.其他

3总结

3.1定义大学物理

A:专业的前导课程,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程度很高,专业课可能会直接用到大学物理的某些方法、概念和规律.大学物理B:为相关专业提供背景知识、思维方法.在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间接用到大学物理的某些方法、概念,比如使用仪器时,了解仪器的相关原理等.化学类专业属于大学物理A,可以选用有一定深度的教材.

篇10

在确立项目学习主题后,需要进行的是项目学习问题的创设.只有对于学习问题有合适的选择,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践来创设一些值得探讨的研究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小型实验来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项目学习问题必须要紧密和学习主题相联系,还要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让学生透过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领会.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立一些好的项目学习问题,既可以是一直困扰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觉得值得探究的议题.这样,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创设中来,同样是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方式.驱动问题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自行车两个轮子间的连接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是倾斜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另外,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需要进行体验观察.体验观察能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对于“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能达到匀速吗”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安排做匀速运动实验.实验中需要准备小车、秒表、钢尺,小型的轨道模型,以此来形成一整套的系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调节这些工作中的细节,在学生进行体验的时候在旁细心教导.在学生的体验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最后的结论,并且对于这一结论进行二次验证.这样才算是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完整而深入的探究.

三、学习反馈与拓展延伸

项目学习结束后,教学过程并没有完结,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才是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体验.尤其是一些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探究的不够深入的问题或者方面,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再度提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这样能够提高项目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教师可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看学生应对的能力.这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很好的反馈方式.此外,扩展延伸在项目学习中也很重要,这个过程是对知识的延续.仍然以“压力和压强”的学习为例,之前学生举出了一些表现压力压强的例子,如吸盘等.教师在扩展延伸的时候可以将知识从生活延伸到科技上,如压力压强在火箭卫星上的应用有哪些.这样做,一来可以巩固之前学到的知识,二来可以举一反三,对学生学习物理有极大的好处.

篇11

1.2加强学生自主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并对教学任务进行设定,组建讨论群,积极的活跃小组的学习氛围,在将学生自主探索恩呢管理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锻炼。

1.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做好情感的互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加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加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对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进而加强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

2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篇12

2 对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教学节奏,辨证把握,形成律动

2.1在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控上,恰当处理“动”与“静”

此处“动”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处于活跃的互动中,学生处于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或紧张的推理计算之中;“静”则指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处于相对平静之中(专心听教师较为冗长的讲解、有序阅读学习的文本材料、整理教师的讲解内容等).高效的物理课中,“动”与“静”辩证处理的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动”多了这会导致学生始终处于亢奋之中,在教学秩序的控制上会给教师造成极大困难,影响组织教学;但是也不能处于较长的“冷场”状态,沉闷的课堂气氛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影响学习效率.例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可以按照:“静动静动静”的顺序构思如下的教学节奏:先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动能定义和前一阶段学过的功的定义及正、负功的物理意义,这是一个相对“静”的阶段;接着组织实验探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所作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这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动”阶段;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概括所得结果,并让一位学生作为代表到黑板讲解,这又是一个相对“静”的阶段;接着,教师以投影方式举出一道难度不大的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又进入“动”的阶段;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总结,在“静”中有序、理性地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这样的一节物理课,貌似平平常常,却蕴藏了教师深厚的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

2.2在学习的知识容量处理上,对同样时长的授课过程,容量“大”、“小”搭配

物理课堂学习,毕竟是在物理教师组织下进行的,因此从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到物理实验与物理思想的学习进程其实是受教师的控制的.有些教师崇尚“大密度”、“大容量”教学.这样做容易导致很多中等及以下学生出现问题,只要在学习进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没有时间反馈、纠正、巩固,更谈不上形成技能.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在新授课上,教师不应一开始就引入过难的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二力作用下的变速直线运动,说明正交分解的物理思想如何运用在处理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上:与加速度共线的力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与加速度垂直的力的合力为零.然后,列举几道常见的生活情境下的三力作用下的变速问题,“已知力,求加速度”或“已知加速度求未知力”.这样安排,看似教学内容肤浅,其实不然.学生正是在貌似简单的问题中,领悟了牛顿第二定律如何运用的基本思路,领悟了正交分解这一物理思想,对后续的曲线运动学习很有裨益.

但是,在随后几天进行的“牛顿第二定律”的习题课上,教师可以逐步引入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受力条件、运动状态变化、过程的阶段性上设置较为困难的障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深化对基本方法的理解.并且对学习内容的容量逐步提高.

2.3对教学反馈与评价的结果,要“快”、“慢”结合、“多元”评价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往往从纯粹应试的角度要求学生做题越快越好,这在平时的物理课堂学习中要做辩证分析.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内化过程,人的主动性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有经验的物理教育工作者不会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实践,再思考、实践,螺旋式上升解决问题的思想,允许有反复,允许有挫折.同样是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有些教师反复用同样题型机械训练学生,学生思维造成僵化;比如,教师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对力正交分解,于是学生在做与教师介绍的题型相似的问题时,思路很快,但是,一旦出现如下的问题便卡壳:

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当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当θ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篇13

我们所指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的、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优化物理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用动态的观点,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如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去制定教学目标、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

优化物理过程,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在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们承认,掌握知识和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识过程形成的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品质和意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心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要尽可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

二、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内容:

1、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2、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只有利于教师教职工,而不利于学生学,造成了教学的强制性。学生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他们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等,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一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阴器、然后教师发下实验用的讲义,教师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a)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b)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c)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d)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e)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f)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g)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效果能提高35%。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这样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化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