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教育格言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教育格言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教育格言

篇1

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要有平常心,敢做平常人,才能教出不平常的学生来。

5、给孩子食物,可以让他长身体;给孩子观念,可以让他成伟人。身体的成长点点滴滴,心智的成长一日千里。

6、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7、太阳每天是新的,孩子们每天也是新的。

8、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知识的大量积累,犹如一本电脑字典,携带与运用都方便。

9、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这就是国家教育的一桩大事了。

1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学习要从现在开始。

1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2、只有先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你上的课。

13、做事不能只做想做的,而应该做该做的。

14、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要有甘做绿叶、甘当园丁、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15、用爱心、耐心、恒心挑战问题学生,给他们美丽的童年。

16、人之性,教也;人之情,育也。

17、爱在左,责任在右。生命之路,陪着孩子们走一程,无论他是孤单寂寞抑或是踌躇满志。

18、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是忘记自己是老师,很自然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与科学。

19、课堂是师生共演的舞台,学生是主演,教师是串演。

20、在学生的世界里,也有很多教师未知的东西,把根扎下去,那一个个鲜活的、独具特色的生命,是我们永不枯竭的营养源。

21、要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教师必须把关爱公平地送给每一个学生。

22、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23、学校是大海,孩子是鱼,大海里有了千姿百态的鱼,才充满了生命力。

24、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25、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鞠躬尽瘁,一腔热血洒教坛。

26、只有“爱屋及乌”,才是真爱学生。

27、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28、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9、老师糊涂一时,学生糊涂一世。

30、不要沉醉于别人的赞赏之中,只有不停地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31、一位教师只有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你才会觉得学生的一切都是可爱的,哪怕是各方面很差的学生。

32、知识越学越感到贫乏,不学总认为不错,一个人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文凭,而在于终身学习,不断提高。

33、意欲的培养是教育的关键。

34、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35、对教育赤胆忠诚,为学生奉献爱心,培养学生创天下之先、逞少年之志。

36、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37、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38、信任学生,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育者的职责。

39、只有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收获有爱心的学生。

40、善于转化后进生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4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以让教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成长。

42、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要想走进这扇大门,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找到这把钥匙。

43、用爱心和智慧培育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

44、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45、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D思考D联系在一起的。教育DD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46、敬业,像老年人般慈祥关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魅力。

47、一次小小的鼓励,往往会给孩子终生的回忆。

48、学生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学生的笑声是校园里最美的歌声。

49、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50、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乃是最好的遗产。

51、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

52、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53、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54、知识是海洋,背上包袱游泳只能越游越沉,轻装上阵才能游得畅快自由。

55、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

56、教育不能改变受教育者生命的长度,但能挖掘受教育者生命的深度。

57、教师也要有不断尝试未知的勇气。

58、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59、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60、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那便会出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出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与学生才会真正融为一体。

61、生命的活力在于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62、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

63、与其说献身教育,不如说献“心”教育。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真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事事用心,才能赢得自己的舒心。

64、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一名潜质生从此走出亮丽的人生。

65、孩子的进步是我莫大的欣慰,孩子的成功是我永远的追求!

66、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不在于听课教师的评说,而在于学生的喜好。

67、教学是一门思维的艺术,教师每天都在演奏着不同的旋律。

68、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

69、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7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乃培优辅差之大策也。

71、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72、用爱心、耐心、诚心去启迪孩子纯洁的童心。

73、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74、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75、凡是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有毅力地努力,是没有什么事做不到的。

76、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

77、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78、懒惰的人,给他再多的时间,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收获。愚蠢的人,给他再多的青春,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篇2

3、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4、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快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5、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8、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9、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10、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11、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12、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13、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14、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15、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16、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7、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18、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19、教育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我却乐得其所。

20、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21、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22、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23、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2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25、我相信,讲台就是锻炼我、锤打我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26、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27、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28、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29、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篇3

3、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4、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5、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6、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7、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8、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9、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用诚对待每位家长。

10、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11、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12、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13、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依靠明天!

14、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

15、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16、在淡泊中追求,在奋斗中奉献。

17、生命需要燃烧激-情,教育更需要燃烧激-情,燃尽自己的一切,铸造不朽的诗篇。

18、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19、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20、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21、太阳的幸福,是给人以光明;月亮的幸福,是给人以温馨;园丁的幸福,是让每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愿每一棵小树都能够接受阳光的照耀、月亮的关怀;愿每一棵小树都能够成为参天大树。为此,我们努力着、奋斗着、奉献着……

22、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天使,一个天使就是一个希望,一个希望就是一段快乐的成长故事。让天使快乐茁壮,让希望如花儿般绽放,让故事如叙事般优美DD这就是我们一生无悔的追求!

23、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24、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25、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26、微笑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

27、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28、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9、将一切美好传递给孩子!

30、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31、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32、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33、在集体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学,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对自己都有信心。

34、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3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36、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小精灵,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愿尽我的全力去点燃学生心中求真、求善、求知的火把。

37、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38、花儿开放需要一定时间,孩子成才需要一个过程,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教师,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每一种“植物”,让他们开出独特、芬芳的花朵。

39、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40、用我们的爱关心每一个幼儿。

4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42、用心做事,珍惜每天,以诚待人,知足常乐。

43、把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44、关心多一点,放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信任多一点。

45、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46、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47、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48、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49、为了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新作品,使他们敢于面对纵横交错的新世界,不断发芽滋长。

篇4

3、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4、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5、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6、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

7、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8、只有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去实践,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9、如果夫妻教子观点不一,会让孩子分不清正误,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养。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1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12、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13、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4、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

15、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篇5

第二,传统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制约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放错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位置,削弱了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词汇等一切知识,动用自身能力来进行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削弱。

第三,只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在考试中的运用,至于这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以及某些词语和句子应该运用在什么具体情境下,学生则是一知半解,而且教师觉得这是考试大纲之外的,并不需要学生掌握,直接打消了学生运用和实践知识的热情。

那么,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来确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轻松愉悦,对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呢?其实,英语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章法毫无规律可言的。针对英语的构词方式来说,它和我们语文中的构字有规律一样(可以根据造字类型分为形声字、会意字等),也有着自己的规律可言。英语单词都是由26个英语字母组成的,一个字的名词形式、动词形式、形容词形式以及名词所有格之间的变幻,都有着规律可循。所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试一试语块教学。

语块教学是英语教学方法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即是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更快更好地掌握同一类型的单词和短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固定搭配,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储备量。

英语语块教学指的是语言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形式、结构和意义比较固定,运用语境比较确定,兼具词汇和语法功能,由多个词组成,以整体形式被个体记忆、加工、 储存和提取的成串的语言结构。其中的语块内容包括:1.聚合词,这类词语指的是固定短语,这些固定短语一般由特定的几个单词组词,是常用的词语;2.搭配词,这类词语主要是词语之间的互相搭配,不是固定搭配;3.习惯用语,这类词语多是谚语、格言或者社交用语,属于固定搭配;4.句子框架和引语,这些内容主要是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形式上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及引语,通常作为篇章组织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英语语块教学呢?简单来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首先,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英语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章法可言,每个单词的变幻都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可循的,比如,名词变化为复数形式,是在后面直接加s或者es,动词变成名词所有格的形式,是在后面加ing,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则是去掉e再加ing,还有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词,可以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加ing.还有一些句型,也是可以通过规律在记忆的,比如,It is a fine time.其中的“fine”则可以换成不同的形容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接力替换不同的单词来记住这个句型。

篇6

一、语言艺术要讲究

(一)科学性要严密

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的教育,因此,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精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 规范使用政治专业术语。对教师来讲,规范地使用专业术语,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反之,如果一味强调通俗易懂或趣味性,就会将政治术语任意简单化,造成概念混淆、用语不确切的现象。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不是“通俗”的政治,甚至可能是一堆“垃圾”政治。对学生来说,同样也要有专业表述的要求,才能在考试中不丢分。为此,我多次强调,中考的主观题答卷,必须是专业的表述,切忌没有理论表述基础的自我语言。在课堂练习或提问中,我绝不允许学生用太多的自我语言,而要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术语或直接引用课本的专业句子来表达。如果学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那当然除外。

2. 掌握与专业有关的新语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涌现出一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群,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及时汲取新的“营养”,确保教师的“思维机器”既能“有米可炊”,又能给学生提供一股“活水”。

据此,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常给学生设置课前5分钟的语言训练活动,内容是对当前时政进行点评。学生经过精心准备,常为点评带来最新、最受人关注的时政热点。教师在点评中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时政的认识、抨击和分析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需要刻苦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政治营养成份,如:信息不对称、犯罪成本等跨学科概念,否则就跟不上时代所赋予的教学任务。

(二)逻辑性要合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确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所以,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思路清晰,敏锐把握问题的本质,破题简洁明快,入题新颖独特,论题精辟深刻,联系实际合情合理,并且要讲究表达上的启承转合,遵循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样”的思路,都要讲究逻辑。这是当好政治教师的前提。

(三)生动性要加强

1. 语速适度,加强感情交融。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起带进去。”教学语言应尽量如此,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精华,语气要时轻时重,语速要时缓时急,声调要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这样的语言才和谐动听、赏心悦目,学生才会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在听课。相反,平铺直叙的语调,一潭死水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晕晕欲睡。

2. 感情充沛,激励学生上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表”,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充满感情,让感情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从而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励学生上进。

3. 运用修辞,增强语言表现力。妥帖的比喻,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适当的反问,能启发学生穷根究底,积极探索;强烈的对比,能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以鲜明的例子或时政热点为载体,以修辞为手段,把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修辞,或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引入课堂,并随心所欲地运用,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堂原来也有那么的新奇有趣。

(四)启发性要注重

教学实践表明: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要启发学生怎样“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果实。

二、人格魅力不可无

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才艺、和蔼的态度、慈善的笑容、宽容的胸怀,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不是一味灌输,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去猎取知识,享受成功。

(一)全面关注学生

课堂是一个心理场,里面有不同的心理镜像在课堂中活动。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语言、体态,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优美的姿态、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同样能增强政治课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能以期待的眼神回望学生;在学生进行列举的时候,能做到扳手指给他们盘点。实践证明,教师细微的动作,不仅能传达尊重、关爱的信息,还能给学生无言的鼓励。

篇7

一、“三言”说理的艺术魅力

“三言”说理在《庄子》一书有两次直接表述,即: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三言”说理即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方式来说理。历代学者都在探究这“三言”的具体内涵。深刻地领悟庄子思想,我得出了这样的解释:“寓言”即寓托之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怪诞离奇的故事,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或现实诸子百家高人的言论,只要是用来说理的,都属此类。“重言”即借重之言,庄子常常借助于一些虚构的人物故事,请古代或者当时的尊者来说话,包括老子、孔子和他们的弟子。“卮言”最耐人寻味,成玄英疏:…卮’,酒器也。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系倾仰,乃合自然之分也。”林希逸亦注:“卮,酒卮也,人皆可饮,饮之而有味,故日卮言。”庄子以卮代酒,以酒喻言,创造性地运用卮言来说理,摆脱言意困境,可谓智者。所以,“卮言”就是“中虚之言”,是指人在“中虚”状态下的言语,是“吾忘我”、“心斋”、“坐忘”情况下的得道之言,也即如酒一般淡而有味,让人品味、神往的载道之言。如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养生主中的“缘督以为经”、“薪尽火灭”;《山木》中的“山木,自寇”语皆属无心而有味的卮言。

深入地研究《庄子》内篇,便可发现“三言”说理艺术魅力之所在:

一是“寓言”、“重言”均可统领于“卮言”。“三言”浑然一体,“寓言”、“重言”服务于“卮言”。“卮言”看似无心,实则是庄子精心设置的,我们在品味一个个“寓言”、“重言”故事之时,便会不知不觉地认同其中的道理。

二是以虚传虚,用极为荒诞的形式来传达玄而又玄的深邃思想。比如蜗角之争、骷髅见梦、庄周梦蝶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情节离奇,虽表面上荒诞不经,却蕴涵庄子深刻的哲学思想,能使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吸引,并轻松地领略到“言”外之“意”。

三是语言含蓄而有味。“三言”无论是“寓言”、“重言”还是“卮言”都在言意解读方面耐人寻味,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研究《庄子》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使此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含蓄美的典型。

二、“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教学中思索,便可发现:庄子“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思想还是内容、方法乃至教学语言和考核方式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

(一)在教学思想上,大学语文要以虚务虚

庄子内七篇,依次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大宗师、德充符、应帝王,传达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万物平等的社会观、养生全性的人生哲学、无奈的处世之道、宇宙本体论和内圣外王等虚无的哲学观念。可见,庄子用“三言”说理,是以虚传虚。大学语文之务虚与务实亦可辨:如从文理工科的比较来看,理工科务实,功利性强,文科务虚,实用性似乎不大,所以才有“文科无用论”的误解,教育部把大学语文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这就把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这一务虚的层面上,其用心正如老子所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学语文要解决的人文素质修养问题,正是当代人类精神层面最珍贵的瑰宝。物质丰富不代表富有,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裕。正如《屠格涅夫的礼物》这则故事所说:“‘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庄子以虚幻的形式来言玄而又玄之道,以虚务虚,大学语文教学则可采庄子“三言”形式之虚,弃庄子之“道”,而代之以人文层面的人本、和谐、人格修养等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大学语文要务实

庄子用来说理的“三言”,无论是寓言,还是卮言,主要是以虚传虚,即使是重言,也常常借重一些传说中的所谓高人,如尧、舜,或将当世人物变形,如把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摇身一变而为道家的代言人,来讲庄子自己的道理。但不可否认,许多寓言和重言也有传说或现实的影子,由于古人对传说的迷信,或者主要人物的实有其名,“三言”说理在以虚传虚的同时也有“实”的一面,这也是庄子哲理让世人认同的重要原因。在“文科无用论”泛滥的当今,伴随着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人才培养的“五精五荒”(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现象,让人不由得不担心,80后、90后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建议本科院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固然有从上至下纠正不良思潮的良苦用心,但重担还由大学语文课程来完成。大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上若过虚,课堂教学就收不到效果。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采庄子“三言”虚中之实,以蕴涵丰富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加以充实。基于这一点,徐中玉等人主编的教材,分主题列单元,把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等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视的人文内涵作为主题鲜明地列出来,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和人文素质,可视为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精品。但这套教材也有让人遗憾的一面,如配套教参就与教材脱节,单从篇目列资料,不利于教师备课。作品的选择以传统文学为主,而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太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既要对已有的作品中精选精讲,又要考虑时代特征和学生的主体性,围绕主题,重新选择一些教材所没有中外精品文学来实施教学。如此,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紧扣时代脉搏,就能“有效地改变文科教学‘假、大、空’的现状,真正实现文科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大学语文宜实施专题式教学

《庄子》处于从语录体向专题论文过渡的阶段,尤其是内篇七篇,在卮言的统率下,用寓言、重言来讲透一个个深奥的哲学道理,可视为庄子在以“三言”为说理方式向人们实施专题式的讲学。庄子之所以选择这种言说方式,必定是其最适合于说理,即为最佳说理方式,能在他那个时代与其他诸子百家抗衡甚至征服他们。从后世庄学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庄子以“三言”为主专题式说理的魅力。如果教师把这种以“三言”为主的专题说理迁移到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来,便成为专题式教学。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大学语文教学本身的受众与施教目的才选择的最佳教学方法。“大学”一词中国古代教育有“小学”、“大学”之分:八岁入“小学”,主要解决文字训诂之类问题;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身立言、治国安邦之道。当代“小学”与“大学”虽在内涵上与古代不尽相同,但很显然,无论是受众的年龄,还是教学内容与施教方法,二者都应有很大的区别。就语文课而言,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开设到大学,当然也包括一些职业学校,有些篇目甚至会同时出现在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上。中小学语文的工具性极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学语文更注重人文修养,人文素质修养培养与提高之艰难,可与庄子哲学之深邃相较,故而,专题式教学对大学语文来说可谓最佳教学方法。以徐中玉等人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从十二个单元中精选八至十个单元来讲授,每次授课以单元主题为讲课中心,按照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纵贯古今、横穿中西,精选教学内容,并以教材中的一两篇为重点,整合内容,组织教学。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还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传统文学的人文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大学语文》也就不再是“高四语文”。自然,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庄子一般,“其学无所不窥”,如果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与人文修养,以及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就能有效地实施专题化教学。

(四)从教学语言来看大学语文的授课语言宜含蓄有味

篇8

2、形美以感目

篇9

文章解剖、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共同设计实施的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这个实例。通过解剖、分析这个个案,它比较具体地探讨了究竟怎样正确地进行教育实验改革或教育改革实验①。文章所论甚详,最主要之点是:第一,教师必须真正成为改革实验的主体(还包括学生、家长),坚决突破专家提出方案、教师认同执行、外加培训的模式。这是关键的关键。第二,坚持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渐进改造,一开始只能有一个大致的设想,不预先设计一个确定的“完美”的课程教学体系,认为这是正待探索的。自觉防止大破大立,打乱现行学校秩序,另起炉灶。第三,理论学习研究紧紧结合实验开展,成为教师本人进行实验需要的自觉要求(所谓“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真正积极热情,富有成效,能够持续,没有搞形式主义,因而也就无所谓负担,并创造了个人钻研、相互交流、专家讲座自然结合的形式。所举办的专家讲座,主要属于“充电”性质,提供科学发展、教育发展前沿信息、动态,以资启发,作为参考,基本上没有专为实验而硬性规定的培训……这些,不仅具有一般理论意义,而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联系对照当今的某些实际情况,那么,20年前就有了这种认识并这样做,实属不易。虽然不能认为已经做得很理想,但值得好好总结经验。

这篇文章着力探讨教育改革实验这个问题。这确实把握到了当今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文章揭示了教育改革实验的重大意义。今天,现代教师,如果不能作为主体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就很难有效地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成长。而通过教育改革实验,使一般的教育实践渗入了探究因素,由自发转化为自觉,由经验逐渐理论化。由此,具有新的形象、真正的现代教师,也就脱颖而出。安阳教育改革实验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涌现出一大批多学科、运用多样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结合组成的教师明星团队。这一经验与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实验以及我国众多教育实验,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教育改革实验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文章也指出,除了对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具有重大意义而外,它还对我们自己创生新的教育思想理论,生成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检验(选择、改造和发展)外国引进的教育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作者敏锐观察到并明确指出,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或专业成长,已经跟他们世世代代父祖先辈们大大不同了。古代且不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或专业成长的典型模式,简单说来,就是任职前在(师范)院校专门接受教育,主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配合着一定的实践作业(教育见习、实习);然后,进入学校任职,主要的乃至唯一的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教学相长。

如今不同了。在职前理论学习和在职实践学习之间,加入了一个改革实验的环节。正如该文反复论述的,已经把实践、实验、理论三者融为一体了,教师已经一身三任,集实践者、实验者、理论研究者三种角色于一身了。这不是简单多了一个中间环节的加法问题。多了这一新的环节,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的结构整体机制,起了质的变化。其具体内容,以及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联系等,该文都作了论说,不必赘述。

这一新的变化或新机制的出现,发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于教师(师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要有新的思考。比如说,如果不在教师作为主体进行改革实验上狠下工夫,而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今天所实行的形式上的各种教师培训,恐怕不是选择的上策,因为跟职业技术不同,教育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工作,它所需要的品质和条件,如理性思维、人格、教养、创新教育理念的酝酿和确立等,远非一般培训所能满足和达成的。又比如说,完全抛弃现有教师(师范)教育的做法恐怕也是不妥的。职前侧重学习理论,在职侧重实践学习,还应该相对分工,而不能混淆不分。有一种意见,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也侧重实践学习,或曰成为“准教师”。又有一种意见,要求在职教师在理论上也应该像专业教育理论家那样。我们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是不全面的。……如此等等。总之,需要很好地深入研究。

三、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条必由之路

这篇着重论述教育改革实验的文章,对于我们探索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路径,也给了重要的启示。通过教育改革实验的路径,可能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条新的必由之路。它完全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的认识论路线,也符合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法路线。而且,教育改革实验把理论和实践之链更加紧密、精致地贯通起来,把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这两者统一融合了。它的简化、典型化的特点,大大缩短了行程,而且增强了精确性。例如,实验总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而这是经过价值的和科学的精心选择的理论。理论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而这“实践”毋需诉诸长期、广泛的历史社会实践。它既是从一般到个别,又是从个别到一般。如此等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今天,真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经由教育改革实验。

当然,这需要理解其实质而不能泛化或绝对化。古往今来许多杰出的教育理论的创造,并没有经由教育改革实验(甚至教育实验还未出生)。即使未来的岁月,对诸多教育问题进行高度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学的思考,而不诉诸实验,也是不能否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断然说一般的教学实践下教师就不能发展成长。现实的问题是,有的论者,对于课程改革这样极其实际的事情(抱着确定的实际目标,硬碰硬的实际行动,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结果),在所谓的“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口号下,主要专注于搬运国际上某种教育理论,既缺乏实践基础、又未经过实验检验得到确立,便遽然把它说成“理论创新”,而且设想一经“本土行动”,就可创新出来前所未有的课程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情况,强调真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经由教育改革实验,不算是多余的。不经过教育改革实验,其理论不仅不能转化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而且经过我们的教育改革实验的检验,能够鉴别其理论的真伪,做出正确的取舍选择。果不其然,反观十年来的课程改革,那些试图“介入”其中的“新课程理念”,即从外国搬运来的、缺乏实践基础、未经实验检验确立的所谓创新理论,经过我们的教育改革实验的检验,情况如何呢?并没有生成出什么像样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它的真理性、适合性、可行性、有效性……都是有疑问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实的例证。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还想谈几点感想。第一点,这篇文章所采取的方法和体现的学风很好。它不是泛泛空论,而是善于捕捉焦点问题,解剖麻雀,切实分析具体事实,总结典型经验,从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这在今天大家公认学风不怎么好的现实情况下,是很值得称道和应该提倡的。第二点,有一丝缺憾感:题不副文或名实不副。文章主要研究论述的是教育改革实验,教师专业发展只是其重大成果之一。题目主要标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关于教育改革实验本身及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的研究成果,则相对淡化了;而且,即使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文章不是一般谈论,其可贵之处在于探讨了其新的机制即重点在于机制,而题目也未能突出出来,把它遮蔽了,减弱了文章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涉及内容很广,从不同视角研究者众多。这篇文章尽管很突出,也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一个方面,而题目标上“我国……”这种字样,有勉强拔高、大而不当之嫌。这些,可能是作者与编辑沟通不够,共同推敲不够!科学是严格的,应该力争实事求是,但愿并相信广大读者能看得出来并予理解。第三点,提一个希望。这篇文章作为一项研究成果,还只能小心说是提出了问题,而不能轻易说解决了问题。文章所剖析的教育改革实验个案,虽然很典型,具有普遍性,但它本身并非已经完美,对它的总结研究工作更需要加强;并且毕竟只是个案,还需要研究更广泛多样的教育改革实验,才能充分说明问题并检验所得出的结论。

篇10

长时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过分注重强调生理学指标,如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使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教学过程也过于程式化,从而非主观性地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忽略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心理需要,因而降低了体育教育的强身效果,尤其是育心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教育”概念被提出并陆续展开实施。虽然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才能顺利开展,从而探索出一些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

2体育个性化教育概念分析

体育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帮助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使终身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个性化教育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承认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心需求,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自发地找到能够“表现自我”的体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显示“自我”的存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发形成学习团队,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习效果,摒弃单纯的考核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其发展个性和开发潜能。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1〕。

3体育个性化教育特征分析

3.1公平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化准则,它以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主动变换教育模式以适应学生个性,并促进其个性良性发展,培养出具有完善个性的社会人。传统教育模式在面对个性不一的学生时,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完全忽视了其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教育更具公平性。

3.2主导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强调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施加各种有利因素以促进其个性良性发展,这种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就是: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体育活动设定一定的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提供各种评价方式。

3.3多样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方位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内容涵盖: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块构建和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等。

3.4全面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强调各种要素和谐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体育个性化教育,让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和情感意志等多种素质全面发展。

3.5社会适应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3.6主体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注意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主体性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学生可以自主开展活动,可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以进行带有自我教育性质的活动〔2〕。

4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4.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方面,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并以此为指导设计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重要延伸〔3〕,或者说课堂体育教学的目的正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外进行正确的锻炼。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功能,学院应定期举办各种竞技体育赛事,比如:“阳光体育运动”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并定期举办非竞技性的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展体育沙龙、体育评论、体育知识竞赛和趣味体育运功会等。此外,学院应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体育协会,如健美操协会、篮球协会等,并鼓励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学院还要定期为学生开放体育场馆,供学生锻炼,并配备体育教师现场指导,鼓励教师根据专长开设各种体育专题讲座,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宣传体育知识。

4.2积极谋划,全力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体育个性化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供其自我发挥,为此,我院体育教研室精心筹划,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法,比如准备活动允许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练习,小组可以自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的潜力,一物多用等。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之间性格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课堂上表现及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教学不能盲目地顺从学生,更不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放任自流,否则,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当学生稍微有点分心,我们会温和地纠正他,让他重回课堂中来,我们体育教研室规定对学生禁止使用斥责与惩罚的方式,因为这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将背道相驰。

此外,校园体育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我院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舒适、安全、现代和充足的运动场馆和器械。

4.3注重因材施教

体育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它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基础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需要从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具体来说,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下列三种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较为普遍:①兴趣分组。按照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学生组成不同的班组或组别,同一小组中,由于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加的,所以学习会非常积极,也会全力配合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安排,教学任务易于完成,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和享受,心情格外开朗。②性格分组。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教学。该教学方法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程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可以多发挥组长的组内和组际间的协调能力,让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得到锻炼,甚至可以实行组长轮流制度。

对于兴趣分组的组织形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兴趣,我院体育教研室尝试引入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体验。比如在健美操教学中〔4〕,我们先给选择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播放健美操录像,引导学生欣赏健美操的优美舞姿,并介绍其健身价值,增加其对健美操的兴趣,让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健美操运动,课堂教学中,我们精心选择伴乐,在轻松的音乐氛围里,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健美操动作,更加深了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在快乐体育课堂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4.4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体育个性化教育注重评价方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5〕,摒弃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结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而不是定论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要巧妙地运用综合评价方式以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的期望,而不是失望,目的是使学生采取积极行动。

4.5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能够起到有益的示范作用〔6〕,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化教育落实到行动上。为此,我院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并鼓励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我院体育教研室十分注重将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同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进行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身心、情感的协调发展,把体育教学从生理学层面提高到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引导学生通过技术动作的学习转向更高层次的体育精神的领悟,启发学生领悟体育所蕴涵的人生哲学、人文学、美学等意义。比如健美操教学中,我们不仅讲授健美操动作,还尝试和学生共同研究其美学意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健美操的美学价值,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4.6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个性化教育要求切实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这就要求将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人格和自尊心,做到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

4.7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培养的辩证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下列准则,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不能只肯定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否定了严格的课堂纪律,要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不能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的极度张扬;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放弃对学生意志和信念的培养,比如,不能取消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喜欢不喜欢和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应该全面分析,综合评价。也就是说,在肯定学生评教结果积极意义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评教结果的局限性,不能单一地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质量,要建立校督导室、教研室同行评议和学生评教三结合的评价原则。

参考文献

〔1〕岳书蕊.高校体育教学贯彻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

要性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139-140.

〔2〕韩坤.优秀运动员个性化培养的特点及意义解析

〔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118-120.

〔3〕王林.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范

式〔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95-97.

〔4〕李冰.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河南科技,2011(9):35-36.

〔5〕黄敏.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

篇11

中国大陆目前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指有身心 发展缺陷的残疾人,以及有轻微违法和犯罪行为 问题的工读学生。按照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 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残疾人种类,从理论上讲,凡 是从事这些种类残疾人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就是 特殊教育教师;从现实上讲,中国现在只有聋教 育、盲教育、智力落后教育、孤独症教育、工读教育 五种类型的特殊教育教师。

日本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规定的特 殊教育学校(班)的教育对象是:盲人(包括严重视 力衰弱者)、聋人(包括严重听力衰弱者)、精神薄 弱者(即智力落后)、肢体不自由者(即肢体残疾) 或病弱者(包括身体虚弱者)。[1$韩国1987年颁布 修订的《特殊教育振兴法》将特殊教育学校(班)的 教育对象界定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能不足、 肢体障碍、情绪障碍、语言障碍、其他身心障碍。#2$ 因此,日本和韩国特殊教育教师指的也是狭义的 对身心障碍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

美国1997年修订的《残障人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规定了 13 种 特殊教育对象:聋(deaf)、听觉缺陷(hearing impair-ment)、智力落后(mentally retarded)、畸形缺陷 (orthopedic impairment)、其他健康缺陷(other health impairment)、严重情绪弃舌L (seriously emo-tional disorder)、特殊学习障石寻(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y)、言语和语言缺陷(speech or language impairment)、视觉缺陷(visual impairment)、聋盲 (deaf - blind)、多重障碍(multihandicapped)、自闭 症(autism)、外伤性脑损伤(—y)。[3]虽然法律上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都是身心有 障碍者,但是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提出的特殊教 育教师是广义的,有8类,既包括从事聋和重听、 缺陷儿童早期教育、情感和行为障碍、学习障碍、 智力落后和发展障碍、肢体和健康缺陷、视觉缺陷 等身心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师,也包括对超常和资 优儿童教育的教师。

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的概 念,2001年修订的《特殊教育法》将“身心障碍及资 赋优异”者界定为特殊教育对象。身心障碍包括智 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 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 碍、自闭症、发展迟缓、其他显着障碍12种,资赋 优异包括一般智能优异、学术性向优异、艺术才能 优异、创造才能优异、领导能力优异、其他特殊才 能6种。因此,台湾特殊教育教师也是广义的。[4]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标准

  1.资格准入式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美国实行的是资格准入式的特殊教育教师资 格制度。我国上海市于1997年率先实行的也是资 格准入式的“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是1992年4 月由全美最大的特殊教育民间学术性团体一一美 国特殊儿童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简称CEC)提出的。1995年CEC将其制 定的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正式出版,定名 为《每个特殊教师必须知道什么一有关特殊教育 教师培养和资格证书的国际标准》(What Every Special Educator Must Know: The InternationalStan-dard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这个标准亦被美国全国师范教育鉴定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采用。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 资格标准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所有特殊教 育教师提出的学历等基础条件,包括:(1)至少具 有大学学士学位;(2)修满师范教育鉴定合格的教 师课程取得大学院系必要的学分和评价;(3)获得 教师资格证书;(4)至少当一年的辅导教师;(5)具 备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EC)规定的特殊教育教 师应掌握的共同核心性知识和技能;(6)具备CEC 规定的在特定领域或年龄组从事特殊教学工作应 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7)每年最少参加25小 时的专业继续教育,对知识进行定期更新。第二部 分是所有特殊教育教师提出的共同核心性知识与 技能的要求,共107条;第三部分分别对8种不同 类型的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专门性知识和技能方面 的要求,这部分要求有428项。共同要求和专门要 求都从八个方面提出,请看表1。[5]我国上海市实行的“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 涉及盲校、聋校、弱智学校、工读学校四类教师,从 必须具备师德修养,熟悉特殊教育法规、具有依法 执教的自觉性,掌握特殊教育学、特殊心理学的基 本理论知识,具有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四个方面提 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2.资格准入与资格等级结合式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我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实行的是资格准 入与资格等级结合式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这种制度体现出学历要求与特殊教育专业要求相 结合,既可面向职前培养的学生,也可面向在职培 训的教师的特点。

台湾地区1987年的《特殊教育教师登记 及专业人员选用办法》对从学前教育阶段至高中 教育阶段的普通学科教师、专业学科教师、技艺训 练科目技术教师分别做出资格限定。[7]日本1989年修订的《教师执照法》和次年修 订的《教师执照法实行细则》均有对特殊教师任职 资格的规定。日本将教师资格分为专攻证书、一级 证书、二级证书三级。[8]韩国1981年修订的《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 定,包括特殊学校教师在内的各类教师都要符合《教师资格标准》对特殊学校的教师、校长和校监 的资格分别作了规定。[9]

  三、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获得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可 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获得有两种途 径:一是通过职前培养,修满相关科目课程学分; 二是通过在职进修,修满相关科目课程学分。同 时,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要求申请特殊教育教师的 人员必须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

  1.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方式 

  通过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学院(系),或者通 过综合性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方 式培养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两种主要方式。

我国内地和台湾、俄罗斯主要采用第一种方 式。例如,内地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建立一批 专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中等特殊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最近几年进行结构 调整,形成专科、本科两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在大 专层次一般按照盲教育、聋教育、弱智教育和应用 性学科如计算机、实用设计等设置专业。而本科层 次的特殊教育院系则更偏向课程的综合性,某个 方向的课程以选修方式供学生选择。台湾特教师 资同样采取分级培养方式。台湾在13所师范院校 中设立了特殊教育系。其中9所师范学院负责培 养初等教育阶段与学前阶段特殊教育师资,但幼 儿园与学前阶段特教师资的培养并没有专门的学前特殊教育系和课程,而是在普通的幼儿教育系 中加特殊教育的学分或学生选修特殊教育的课 程;4所师范大学负责培养中学阶段的特殊教育师 资。前苏联至现在的俄罗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已 有近90年的历史。1918年彼得格勒学前教育学院 设立了俄罗斯第一个儿童缺陷教育学系,即现在 的圣彼得堡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前苏联在上世 纪50年代只有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三个城市 有4个特殊教育系(含一个函授的系),到80年代 发展到10多个系。现在俄罗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 基本保持前苏联的格局。

欧美国家多采用第二种方式。例如,英国没有 专门的师范院校,由普通院校来培养各类师资。英 国特殊教育教师一方面来自大学教育学院的毕业 生,他们在获学位并考取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后进 入特教岗位;另一来源是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这 类学生先在普通大学学习三年获得某类学科学 位,再到教育学院学习一年的教育课程,获得教育 证书,然后考取教师证书。不论通过何种形式,都 要在获得教育证书、教师证书的基础上再通过考 试取得特殊教育证书。为了保证普通院校具有培 养特教师资的能力,英国有关教育法规作了一系 列规定,如学生要获得教育证书,必须学习一定的 特殊教育课程,大学的教育学院应具有提供最基 础的特殊教育课程的能力。所有教师的职前培养 课程均应包括特殊教育的内容。并且,英国教师资 格委员会只承认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机 构。美国通过大学院校培养特教师资是在二次大 战以后,特别是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所有残 疾儿童受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机构 培养特教师资可获得补助款或拨款之后,高等特 殊师范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全美国有几百 所大学培养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师资,形成了从 学士学位到博士后教育的完整体系。[10]

  2.教师在职进修特殊教育课程的主要方式

  对于已经在或者准备由其他机构转到特殊学 校工作的非特教专业背景的师资,不同国家的地 区普遍采取进修指定特教课程,以使他们获得特 殊教育教师资格。在职进修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专业指向性明显;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登记及专业人员选用办法》具体列出不同类型的教师必须修习的特殊教育科目和学分。 二是将学科学习与教学能力考核结合起来;上海 评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时还要考核教案的目标 性、科学性、层次性、格式要求、突出重点、突出难 点、个别化教学的体现,考核课堂教学的教学思 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和 教学特点,并将进修特殊教育课程纳入岗位培 训。三是强调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如美国要求在 职特殊教育教师每年最少参加25小时的专业继 续教育,对知识进行定期更新。

四、建立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建立和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专业资 格证书制度是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一项内 容,是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特殊尊重。1994年 8月23日国务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37 条规定: <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 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 其他行政部门制订。”1996年4月26日国务院残 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秘书处印发的与《中国残疾 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年一2000年)相配 套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九五’实施方案”中 进一步明确提出:“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班)教师资 格标准,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2001年11月 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人事部等九部 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意见》中再次提出“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 条件有关规定”。可见,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规 定已列入日程。

根据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 定特殊教育任职资格标准,笔者认为需要研究处 理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特殊教育中的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所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范围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初级职业学校、高中和中专、技工、职业高中、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师。而已实行的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显然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作为地方性规章,隐 性存在的问题还不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残疾 人教育条例》提出的“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 格证书制度”与“九五”期间要制定的“特殊教育学 校(班)教师资格标准”,在概念的外延上并非等 同。前者包括的范围广,可以将各级各类特殊教育 机构的教师都包括进去;后者则包括的范围窄,主 要只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班)的教 师。这就从指导思想到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个问题: 作为国家级规章,是一步到位,制定一个完整的特 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还是分步进行,先制定义务 教育段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后再制定非 义务教育段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呢?我认为, 作为《教师资格条例》的一个子条例,“特殊教育任 职资格标准”理应与《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范围 保持一致。而且我国现实的特殊教育体系也是全 方位的。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残疾人高中和残疾 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在各类特殊教育学校 比较普遍地开展,专门的残疾人高校(部、系)在北 京、天津、长春、山东滨州等地也已出现多年。所有 在这些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机构工作的教 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个任职资格认定的问 题。因此,通盘考虑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的 内容,一次性制定出来有助于资格标准的结构完 整和具体实施,也符合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 实际情况。

二是特教师范毕业生与非特教师范毕业生的 关系。按照《残疾人教育条例》的规定,不论是特教 师范生,还是非特教师范生,到特殊教育学校任教 经政府教育部门认定才能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 格。在具有同等学历,同样首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的前提下,从特殊师范学校和高师特教专业毕业 的学生是否能同时申请认定特殊教育资格证书? 而在特殊学校工作的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是否还需 学习一定学分的特教课程才能申请获得特殊教育 资格证书呢?对此,在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 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科背景不同的申请者的 申请条件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应当明确非特殊 教育学科毕业生需要进修的特殊教育课程科目、 学分数。

篇12

一、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对其现状的了解和分析。笔者收集了6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案,从设置目的、整体课程框架、学时学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偏低

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课程,也是体现高师院校“师范性”特征的主要载体。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偏低。尽管教师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的课程方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仍不及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方案》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应占总课时15%的标准。同时,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参差不齐,最高的院校达到15.1%,最低的院校只有6.1%。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类型不合理

1.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选修课开设门类偏少,少的开设1门,多的开设20多门,平均在10门左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新加坡有选修34门,日本22门,韩国19门”;其次,教师教育选修课内容范围窄,有的学校只设置教师教育技能选修课程,有2所学校只设置教师教育理论类选修课程;再次,教师教育选修课安排的时间短。主要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

2.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设置较少

关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项。”按照这个规定,教学工作技能以及班主任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但在高师院校课程方案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从调查看来,各高师院校基本注重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其次是“教师口语”和“书法”;另外,职业技能类的课程数目也不尽相同,有的达到3门,有的只有1门。

3.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涉及较少

通过分析6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发现,只有一所学校设置了“教育法规”课程,其他院校都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技术”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部分,很少有院校开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法律法规修养”等培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培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设置尚且如此,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是令人担忧。

(三)教师教育实践课所占比例少、形式与内容单一

教育实践课主要是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教育实习是衡量和检验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也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美国科南特博士说:“教学实习被认为是贯彻理论的机会―一既是理论应用价值的学习,又是学生把理论应用实际的理解的检验,可以说,未来教师能力如何是靠教育实习来检验的。”而教育实习时问的长短及安排是否合理,都会影响教育实习目标的实现与否。

调查发现,6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时间平均为8-10周,有的院校没有见习,仅8周实习,有些学校是2周见习和8周实习。除了实习准备和总结各占一周,实际上就只有6周左右。仅有的6周的教育教学实习也多数没有进行严密的安排,教育实习趋于形式化,部分学校的实习名存实亡。实习生要在短时间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熟悉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班主任管理工作等,往往是好多方面还没机会尝试到,教育实习就结束了。实践课时间安排得不仅短,所占比例也小。

(四)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滞后

近年来,高师院校虽然也引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设施,但是在课程信息化方面做的功夫不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研究者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但是,研究者所关注的整合是建立在对信息技术工具性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这种整合仅停留在课程实施的操作层面上,没有深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核之中,即学科课程体系和文化之中。同样,信息技术文化的内涵也没有根植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因此,高师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没有质的改变,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的目标很难实现。

通过实地观察也发现,大部分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对学科课程信息化内涵的了解,认为学科课程信息比就是在学科课程实施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明显的特征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室换成了多媒体教室,文本教材换成了计算机课件。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文化在促进学科课程体系改革中作用的正确认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课程定位出现偏差

我国高师教育长期以来比较注重学术性,忽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师范性,使得多数高师院校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偏重于按学科专业模式来培养师资,忽视学生作为准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出现专业口径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

由于这种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观念,使得现有的课程设置离开了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目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和失误。在整个高等师范课程体系中,学科专业课程被视为主干课程,是基础的和必要的,教师教育课程则是辅助的,有些高师院校只是赋予它们专业课之名,而无专业课之实,不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与认识,从宏观上将师范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其微观价值也同样不可低估。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理论研究

我国课程理论专家王伟廉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整个高校改革都碰到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加快了研究的步伐,但因为历史欠账太多,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尤其在课程领域更显突出。”同样,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也不例外。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国内研究者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师教育课程的介绍和借鉴。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呈现出以下问题:有的高师院校忽视了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有的高师院校主要以教育学科体系为基础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缺乏对于为什么要设置某类课程、课程之间有何关系、增加或减少课程有何依据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另外,诸多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偏重每门单独课程,即“微观课程”,很少触及课程总体或结构,即“宏观课程”,较少专门从设计这一角度来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说,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领域课程设计还是一片较为“贫瘠”的土壤。近年来,我国的很多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不断推陈出新,由于缺少成熟理论的指导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

(三)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逻辑

20世纪80年代,随着课程民主化的兴起,原来过度集中的课程权力逐渐被下放到高师院校。但是,习惯了被动自上而下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高师院校,对如何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来设计课程感到茫然。

当然,部分高师院校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开设了一些新的课程,但课程设置却不合理、不科学。面对课程设置,“很多人固执着一种传统的见解,认为小学课程设置应该是学生中心,中学年级越高,越应该学科中心,大学则完全可以学科中心。这也就是说,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必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正是持有这种错误观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随着教育学科的发展而逐渐膨胀,课程设置的决策范围也只有少数高职称教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许多学校已将提高质量的目标转向到考虑怎样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将计划中的课程全部排出,至于课程安排的科学性、规律性更是无法兼顾”。

(四)高师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偏低

当前,我国多数高师院校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理性认识,缺乏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一些问题的研究。陈旧的教育观念致使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激情。一些教师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但只会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不擅长运用网络获取、重组、传递信息,缺乏应有的信息素养。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增加教师教育课程比重,调整设置类型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教育课程支撑,因此,在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时,要改变过去以“学术性”为主导的取向,要真正从《教师专业标准》的角度去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加大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其次,要设计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这种选修课应该是必修课程以及规定选修课的必要补充,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发挥自己特长的课程。一般这种选修课最好只规定选修的最低学分或者选修的范围,而不应该硬性规定具体的学科。所有的选修课程都是开放的、流动的和发展的,学校应该根据每年学生选修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或重组,新的课程、新的研究成果将不断地引进课程体系,陈旧过时或脱离实际或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将不断被淘汰。总之,使课程更有弹性,变得更“活”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再次,均衡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类型。不同的课程类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地位,对未来教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二是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这些课程的主导价值各不相同,需要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

(二)重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提高师范生专业实践活动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灵活扮演各种角色,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职前教育实践活动。正如佐藤学所说:“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某种经验的‘反思性实践家’,其专业成长的性质是,在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性认识’的发展。”近些年,教育信息化对传统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师范生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应重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提高师范生专业实践活动能力。

在设置课程时,首先,延长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只有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次,丰富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将校内模拟实习、集中见实习、分散见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再次,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案例式、参与式教学,让师范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专业能力。还要结合具体课程,设计一些技能、才艺竞赛活动,打破封闭、僵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开放、灵活的课程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能力。最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考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课程内容体系。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科学,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个由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交织渐进、交叉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不能片面地突出实践性,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要考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课程内容体系,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三)丰富课程呈现方式,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呈现方式由以印刷形态为主向数字化形态为主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方式也应发生转变,不能仅仅是单一文字稿本的呈现,要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融合进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要具有多维性和灵活性,要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方式相互融合起来,而不能仅仅偏向于某一种方式。

通过教育信息化,在课程实施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包括网络和学校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关注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信息化教育意识

,教育信息化使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发生重大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师生思想、人才思想,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引教育活动。教师不仅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研究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出具备信息化专业素质、专业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智能型教师。教师应更新观念,主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篇13

[

关键词 ]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交又性;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45-02

一、背景介绍

1998年,教育部增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大规模定量分析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愈发重要,手工计算条件和初级的计算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决策分析的要求。期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拓展,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被广为认同。随着财务管理教学实践的积累,借助Excel等计算机技术,对财务管理进行灵活分析的内容,渐渐衍生为《计算机财务管理》这门新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优势是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互补性,提高学生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技能及实践能力。

二、从交叉性谈《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重点

《计算机财务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处理好与《财务管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关联课程的关系,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互补优势,避免出现知识重叠,明晰重点、优化教学手段,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1.从《财务管理》的交叉谈教学重点。 《财务管理》和《计算机财务管理》同属于一个知识体系,前者是学科的理论主体,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应用。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教育学生掌握财务建模的技能,深化学生对已学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应用。

2.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交叉谈教学重点。计算机财务管理是利用Microsoft 0伍ce Excel建模求解财务管理问题的教学课程,一般在课程开始会先对Excel做基本介绍,掌握Excel的基本功能,该部分内容在《计算机文化基础》里也会涉及。笔者建议通过教学前期学生计算机水平调查,并结合各学校课程开设时序,对于工作薄的新建、保存、关闭等一些基本操作在本课程教学中适当简化,将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较少讲解,在财务管理建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基本知识,如函数的基本语法、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图形、数组公式、命名公式等。

三、从应用性谈(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重点

1.应用公式、函数等工具众多,教学应以财务类为主。Excel提供的函数和各种分析工具,使得财务管理决策特有的数据读取、试算、调整、比较过程更简捷、直观。例如,手工条件下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使用内插法、逐步测试法,计算量大、出错率高,在计算机环境下运用IRR函数就能简便完成。但Excel中公式、函数繁多、功能应用众多,笔者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只选取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约20个函数来讲解,尤以在财务模型的建立中可直接使用的时间价值、折旧、投资决策、预测等财务函数为重点。同理.Excel里分析工具也有很多,课程教学重点也应选取典型的财务管理工具讲解,如单变量求解、方案求解、规划求解、数据透视表、窗体等工具,因为它们在支持敏感性分析、单因素动态分析、多因素动态分析、多视角分析中效果显著。此外,在教学别需要注意的是,Excel的介绍应以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为背景,不能沉溺于Excel高级应用的误区中。

2.以财务管理理论为背景,进行图形分析教学。Excel的图形、图像功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能直观表达出来,是本课程应用的一个显著特点。笔者认为,在进行图形创建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图形应用上,学会选取合适的图形分析问题、变换不同的图形多角度剖析问题。课程教学中应讲授作图的过程,同时演示不同图形如柱形图、折线图、条形图等二维图及三维立体图呈现的不同效果,说明不同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以图形为背景,深入剖析财务管理理论,进而掌握、应用理论。

3.VB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应作为教学重点予以阐述。学习编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对于学生技能的提升又是十分必要的。掌握基本的编程后,可以更游刃有余地控制Excel,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应用系统,按自己的思路使重复的计算和分析过程自动化,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意义重大。VBA语言作为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掌握其方法并不难。因此,本课程教学时应注重介绍VBA的基本常识,包括“宏”的应用等,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的基本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教学手段

结合本课程交叉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无论是相关理论的理解,还是应用软件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机实践。因此,本课程应采用多媒体展示授课和上机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多媒体展示授课重点让学生了解财务函数和分析工具的使用,掌握财务建模的整体思路,学会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展示过程中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学生感兴趣或贴近生活的案例,这样才能提高兴趣。同时,就上机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上机实操练习,教学重点应侧重Excel软件基本操作练习、财务管理各知识点单项实验和综合上机实验:①Ex-cel软件基本操作练习。主要是针对Excel的各种功能和基本操作,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包括Excel工作表的创建、分析图的绘制、常用函数的练习等,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Excel软件。这类实验操作较容易,实验时数短;②财务管理各知识点单项实验。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包括资金时间价值、财务分析、营运资金决策、销售收入与利润预测等。这类实验有一定综合性、难度适中,能训练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多媒体展示授课时,应将需要的理论知识告之学生.让学生找资料复习,在上机操作时使用:③综合上机实践是将财务管理与其他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是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这部分实验难度较大,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判断能力,可根据课时需要安排在期末,主要课程完成的时段,实验时数应较长。

五、教学实现条件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计算机财务管理》相对于财务管理的实践意义尤显重要。要充分发挥该课程实践教学的优势,建议从以下几点完善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