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畜牧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牧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师论文

篇1

(三)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农区养殖业融资困难在实施草畜平衡的政策环境下,新疆由草原退减下的牲畜需要农区承接,但目前农区养殖业还存在饲草料成本居高不下、基础母牛羊成本过高、人工成本上涨等制约因素,使得农区养殖业发展十分困难。如当前北疆地区麦秸价格较2010年上涨100%,达到0.6元/千克,而南疆部分地区的麦秸价格已达到2元/千克以上。疆内实行全舍饲的肉羊养殖场基本上是肉羊育肥场和种羊场,养殖户普遍反映,按照目前的肉羊出栏市场价格,农区全舍饲养殖一般肉羊品种基本处于亏损状况。此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一次性建设投入大,且投资回收期相比其他产业较长。由于前期成本投入和养殖成本过高、收益期长且收益较低等影响了部分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使得农区养殖业融资困难。

二、制约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难点

饲草料不足是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主攻方向。2012年新疆启动了《新疆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2—2015)》,如按羔羊6个月出栏,则需新增干草约117~235万吨;若再加上牧区禁牧而转入农区的牲畜,60.9千公顷的饲草料地远远不能满足草食畜牧业对饲草料的需求。

(一)现有饲草生产体系无法支撑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饲草地总量减少和饲草种植水平下降现象共存。一方面,自国家对内蒙古、东北、中原、新疆等牛羊肉主产区实施草原禁牧政策以来,一部分草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总量上用于放牧的草地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虽然2012年新疆出台了三年新增1000万只肉羊生产的规划,增加了饲草料地,但在国家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牧区只将苜蓿种于田间地头和林间,部分草场大都被种植小麦和其他经济作物。“粮”抢“草”、“林”抢“草”的现象仍是造成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重要原因。2.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出台行政政策鼓励农民种草,但由于广大农民在种植粮食、棉花等主导产品中得到的实惠多,如国家对种粮的补贴为220元/亩,而对种植牧草的补贴只有10元/亩,因而农民对饲草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疆每年所产生的风干番茄渣、葡萄渣、菌糠等农副产品约30万吨,而这些饲料资源仅有10%~20%应用于畜禽饲料生产;新疆约1273万吨的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也仅1/3。一方面,南疆三地州的农民已习惯于用麦草养羊,不习惯配合使用其他粗饲料;而另一方面,新疆还有庞大的棉花副产品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农民对番茄渣、葡萄藤嫩枝、甜菜渣、粕、甘草茎叶、棉杆、芦苇和菌糠等非常规饲料多元化综合利用的认知程度和利用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普及,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

(三)饲草资源与畜牧业结构不配套发展畜牧业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饲草资源的存储量和饲草料地的配套。一些地区适合发展猪、鸡这种以精料利用为主的畜牧业,一些地区适合发展肉牛、肉羊这种以粗饲料利用为主的畜牧业。例如,内蒙古畜牧业依据草原畜牧业、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国营农牧林场畜牧业和城郊(工矿)畜牧业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使之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整体推进,走全方位发展的路子,其草原畜牧业利用天然草场13.2亿亩,其中,分布在牧区的天然草场达9亿亩,牧区牲畜总头数占全区的42%,形成了重要的草食牲畜种源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内蒙古畜牧业的主要增长点,其充分利用辖区内3亿多亩天然草场和每年至少还有30多亿公斤粮食、140多亿公斤农作物秸秆及其它副产品的转化,饲草料资源比较丰富;加之利用其国营农牧林场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形成了较完善的产加销、牧工商一体化产业,在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内蒙古的城郊、工矿区畜牧业是全区城镇居民肉、禽、蛋、奶等副食品供应的直接依托,已形成了以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与市场紧密连接的“速效”型草食畜牧业。与内蒙古相比,新疆在饲草资源与畜牧业结构相配套方面还存在差距,内蒙古的经验值得借鉴。

(四)科学饲喂牲畜的意识尚未形成首先是良料使用不尽人意。通过近年来的品种改良,牲畜的良种率已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绝大多数养殖企业仍随意性饲喂牲畜,形成了一流品种、二流管理、三流饲养、四流收入的局面,影响了养殖效果、效率和效益。其次是缺少大量优质高产的饲料专用作物种植。新疆以反刍畜为主,而反刍畜以粗饲料为主,由于没有专门为反刍畜生产的优质日粮原料,只好以种植业的副产品———秸秆,甚至棉花杆来填饥果腹。可见,新疆畜牧业还未形成科学饲喂牲畜的意识。

(五)养殖场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地饲草料地是人工栽培青绿饲草、青干草、青贮牧草、全株青贮饲料作物等优质饲草的基础,而优质饲草的充足供应又是草食动物畜牧业现代化(尤其是奶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物秸秆通常被认为是低(劣)质饲草,优质饲草能供给草食动物丰富的营养,不加或少量添加精料就能达到良好的生产性能。在配套的饲草料地种植饲草料可以有效降低饲料的成本投入。如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草原广阔的国家还对奶牛、肉牛和绵羊等采取人工草场放牧的方式饲养,主要是因为草场放牧可降低饲养成本。而目前我国许多养殖场都缺乏配套的人工草料地,而且受国家对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使得从事饲草料生产的地越来越少,故无法保证充裕的饲草料,这也是造成饲草成本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

三、加快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提高饲草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实施饲草种植财政补贴政策1.重新认识饲草料种植的地位。饲草料种植调整需要战略眼光,即将短期适应性调整与长远战略性调整、对当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考虑结合起来,从整个产业链上认识饲草种植的收益,而不是简单地、割裂地认识“卖草”这一个环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层次、生产先进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大多数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例如,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就达50%。美国把苜蓿、甜高粱等饲料作物都列入主要的农作物范畴而不是传统“草”的概念。所以,美国以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地十分发达,有力地支撑了美国奶产业和肉牛产业的发展。2.完善饲草产业基础设施及补贴政策。新疆应制定扶持饲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饲草科技攻关、饲草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饲草仓储设施、饲草机械配置等方面的建设。建议新疆参照国家对养猪和小麦生产的扶持政策,尽快出台扶持牛羊养殖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包括饲草料种植的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因地制宜调整畜禽结构,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本地域畜禽养殖数量、结构的确定应与当地的饲草资源相一致,避免不利因素,走特色养殖之路;应将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产业之间互相补给、互相促进的循环生态农业。

(二)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完善的饲草料生产体系1.坚持草业先行。在草原建设上,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盲目求大求多的倾向,围绕“三水”(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利用,适当收缩规模,着力提高建设标准,讲求建设效益;综合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场改良、围栏封育等技术措施,加大对沙化退化草场的治理,不断提高饲草料生产水平。为了切实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要在依法打击破坏草原和浪费资源行为的同时,大力推行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建立“草原有价、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的新机制,引导农牧民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坚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走建设养畜的路子。2.因地制宜,推广“粮饲兼用型”和“经饲兼用型”饲草种植。合理开发利用饲草料资源,引导农民种植大力士高粱、玉米等“粮饲兼用型”和甘草等“经饲兼用型”饲草,既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储备饲草料,又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3.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草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制定高新节水的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方案,鼓励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加入饲草料地建设,大力推广大力士高粱、玉米、苏丹草、紫花苜蓿、棉籽饼粕等饲料资源,增强优质饲草供应能力。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户实施林下种草、粮草间作、果间种草,增加饲草料的供应量。

(三)加强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提高秸秆饲料利用效率鼓励支持科研单位与草料加工企业联合,开展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继续推广饲用青贮玉米、秸秆青贮氨化、秸秆揉丝破碎、秸秆制粒和秸秆TMR技术,降低秸秆饲料的浪费;对采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的饲草料加工企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进行奖励性补贴;重点推动秸秆养畜示范和秸秆饲料利用推广项目,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

篇2

二、报道空间

事件空间是客观事实存在的真实空间,而报道空间则是新闻媒体对事件空间的主观经营。报道空间的构建直接为受众接触与理解事实服务,它建立在新闻本身所包含的事实空间与报道者所置身的社会语境空间基础上。[2]从宏观来看,报道空间体现在报道视域的选择。凤凰卫视资讯台惯于以“全球视野,华人视角”来报道评论新闻事件。“报道+评论”平分秋色的模式在宏观上凸显了新闻事件的背景空间,将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放在与之纵横关联的宏观背景之中,让受众明白了事件的原因、意义、影响及未来发展前景。在“三班车”以及晚7点整《华闻大直播》等综合性新闻节目中,热点新闻得到了及时解读。比如2011年8月18日《华闻大直播》节目的热点之一是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该节目连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分析这次访问的中美两国政治经济背景、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访问所肩负的使命以及访问预期,让受众对此次美债危机背景下的访问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该台《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新闻评论节目,有数位资深评论员对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阐释。当前媒体竞争的焦点不在于第一报道权,而在于第一解释权。只有及时阐释新闻事件的意义,才能做到先发制人,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该台打造了一支“三名”精英团队: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评论员。这些人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有共同的中华文化底蕴,但又因地域和历史的差异,分享了不同的价值观,融合了中西方的主流价值追求。最典型的节目如《时事辩论会》,往往选择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嘉宾作为控辩双方,同时又通过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体收集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等不同华人亚文化社区的观点,形成了华人视角主导下的观点碰撞和激荡。而凤凰卫视的一些资深评论员如邱震海、何亮亮、曹景行等人,多是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善于在“全球视野”中洞察国际国内问题。从中观来看,电视新闻叙事空间是指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是指将一系列记录真实事件空间的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组构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3]凤凰卫视资讯台通过融合互联网、手机和卫星通讯等新媒体,以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各直播室的空间组合构成完整的节目空间。在一些大型综合性新闻节目中,播报空间的变化让受众如同在一条新闻长廊中漫游。每晚7点整的《华闻大直播》节目,动画片头之后,演播室内空间通过俯拍平移镜头依次展现,接着主持人从室内旋梯走下来,来到演播台,面向左侧观看一块大屏幕上播放的短片(这是本档新闻节目的焦点),随后转身面向受众开始播报新闻。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极具动感和交流感。节目在播出时,往往要依次切换到北京、台湾、香港、纽约等地所设立的直播室,主直播室的主持人以连线采访的形式与画面右上方小窗口中的分直播室主持人交流几句,提示新闻要点,也完成了演播室的空间转换。节目内部浑然一体,时空转换线条清晰,信息流畅。

篇3

1984年以来,我国人均谷物消费呈下降趋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转变,即人均谷物消费大幅下降,而人均肉食消费、水果、植物油、蔬菜、蛋、奶、鱼类等消费大幅上升,对畜产品消费带来的间接粮食消费对直接粮食消费具有替代作用。粮食直接需求下降,但间接需求日益上升,间接需求又主要体现在对饲料粮的需求上,而饲料粮的供需缺口在近些年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工业用粮的增长,结果我国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从100%以上降低为2012年的97.7%,于是就产生了饲料粮需求不断上升的压力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恶化的认识。粮食需求结构的转变使得对粮食总量需求上升,不断地逼近和突破粮食供需平衡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乡居民对动物食品需求的增长主要由猪肉与禽蛋等耗粮型畜产品构成,这就意味着粮食安全就表现为如何满足居民对这部分增长的间接粮食需求,换言之,满足了该部分粮食需求粮食安全才有保障。以肉鸡为例,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9年,我国肉鸡的国内产量由618.4万吨上升至2009年的1210万吨,而与此同时,肉鸡的进出口贸易逆差由4139吨上升至573374吨,也就是说肉鸡产业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因此,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结果只能使粮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因为消费者需求的是耗粮型畜产品,而社会却要提供更多的节粮型畜产品,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种资源浪费与要素错配;政策之于现实只能是“南辕北辙”。

1.2通过降低耗粮型畜品种的养殖数量,的确可以减少对饲料粮的需求,从而使口粮得到保障。

正是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由此产生的对饲料的大量需求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在未来粮食增产的大部分将主要作为饲料,并且后者将成为带动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饲料来源瓶颈,在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如牛羊的养殖主要以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而农区草原面积又呈逐年下降趋势,再加上禁牧等因素,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尽管近些年提倡通过发展牧草、苜蓿等种植业来扩大牛羊等的养殖规模,但是,目前这些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方兴未艾,各方面发展十分不成熟,尤其是市场发育不充分,因此比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市场风险还要高,对于传统的粮食作物而言,由于既可用于口粮、亦可用于饲料粮或工业粮,种植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发展进行自由处置,或是满足口粮需要,或是换为货币需求,对产品具有自由选择权,显然这些优势是牧草产业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由于种植业的高风险、高投入和低产出特征,种植业的比较利益日渐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日益消减,如果畜牧业对种植业的带动作用再进一步减弱,这对种粮积极性和种植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据资料显示,尽管人口在不断增加,但居民对直接的粮食消费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城市居民尤为明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一趋势只能进一步得到增强。所以,尽管人口增加产生粮食刚需,但现有人口对直接粮食消费需求的降低以及粮食间接消费对直接消费的替代可以弥补新增人口对粮食直接消费的需求。

1.3从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的特征来看,城镇居民对食品价格的敏感度较强,即价格小幅度的上升(下降)会带来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上升)。

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结果必然降低耗粮型的猪肉、禽蛋产品供给,那么,这些产品价格上涨,考虑到敏感的需求弹性,产品需求将大幅下降,结果畜产品需求下降导致对饲料需求下降,最终负面影响将传导至种植业。同时,城市居民对间接粮食的消费弹性表现为正常品需求,也即间接粮食消费相对于直接粮食消费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因此,在我国居民对耗粮型畜产品消费偏好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条件下,也即不同畜产品之间缺乏替代弹性时,人为地限制耗量型畜产品产量会降低对饲料粮的需求和粮食总产量,不仅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由于畜产品价格上升,居民生活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恶化。所以,提倡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必须考虑相关产品的自价格弹性以及交叉弹性的影响。另外,从对饲料及其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来看,生产奶牛、鱼、肉鸡、蛋鸡是最经济的,生猪居中,而肉牛、肉羊是最不经济的。以饲料转化率为例,效率较高的是鱼和肉鸡分别为62.5和41.7,而肉牛和肉羊分别仅为11.1和12.5。反刍动物对牧草、秸秆等农作物的副产品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如果品质较差,这些饲料难以维持反刍动物的需要,还必须补充一定量的饲料粮。这说明牛羊等所谓节粮型家畜,由于其对饲料、能量和蛋白质的转化率较低,对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因此其对粮食的节约程度可能是有限的。再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对前者的负面影响较之禽类及其他牲畜更严重。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效应之后,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方式应进行更细致和深层的考量。

2实证检验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将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一般可检验的计量模型对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2.1关于粮食安全的测度

目前,关于粮食安全的测度与评估有很多种方法,比如FAO的营养摄入评价法、朱泽的4指标简均法、徐奉贤德5指标简均法、马九杰的5指标加权平均法以及高帆的“横纵联合法”等,但总体而言,学界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多侧重于供给层面,而需求面往往被理解为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同时作为解释变量进入实证模型中,显然这是有失全面性的。因此,在借鉴已有文献基础上,同时结合本研究目的,本文选取粮食产量波动系数(0.3)、人均粮食占有率(0.2)、恩格尔系数(0.3)以及粮食进口贸易依存度(0.2)四个指标,其中前两个指标用于测度粮食供给安全水平,而后两个指标则反映粮食需求安全,括号里的数据代表每个指标的权重值。

2.2解释变量的选取

核心解释变量包括耗粮型畜产品比重(主要指猪肉、禽肉及禽蛋产量占全部畜产品产量的比重)和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弹性。之所以选择耗粮型畜牧业相关指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是因为如果本文能够证实耗粮型畜牧业比重的上升能够为粮食安全带来积极影响,那么其比重降低就必然给粮食安全带来相反的影响,进而,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就会不利于粮食安全。同时,采用耗粮型畜牧业发展指标还可直接观测其对粮食生产及安全的数量影响。根据前述理论分析,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应与粮食安全正相关,因为前者可通过对饲料粮的需求拉动粮食生产;而耗粮型畜产品需求弹性与粮食安全负相关,即弹性越大,当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升时,需求以更大程度下降,结果产品总收益下降,打击畜牧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可能对粮食需求及其产量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价格弹性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畜产品消费增长率/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在对模型进行估计时,分别采用全国样本和地区样本进行检验,对于后者的具体划分,通常的一种做法是将我国畜牧业生产划分为六大区域:华北、东北、东南沿海、华中、西南、西北,本文依据不同区域对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特征和粮食产量高低将这六大区域进行合并,组成两大类区域,即将华北、华中和东南沿海合并为同一类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对耗粮型畜产品需求和生产集中,而且也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三大地区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接近70%;该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共15个地区;余下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合并为一类,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由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水平检验,并且各变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具体而言,第一,从全国来看,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每提高1%将对粮食安全产生0.21%的积极影响,即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提高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由耗粮型畜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可知,该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大小为-0.1247,即需求弹性每增加1%将导致粮食安全水平下降0.12%。这说明就全国整体而言,耗粮型畜牧业产量下降将不利于粮食安全。从各控制变量的影响来看,所选四个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并且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其中,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影响因子为0.14,这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粮食间接需求的日益增加不仅没有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为后者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第二,从划分区域情况来看,对于一类区域而言,耗粮型畜产品比重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正影响,该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粮食安全0.3个百分点的提高,畜产品需求弹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0.14。另外,控制变量的影响与全国样本的估计结果十分类似,均表现为与粮食安全正相关。不仅如此,通过与全国样本比较,发现大部分指标在对一类区域中的影响更大。第三,从二类区域的估计结果来看,与全国和一类样本估计不同的是:其一,耗粮型畜产品比重系数为负值,说明对于该类地区,降低耗粮型畜产品比重更有利于粮食安全,换言之,在该区域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对粮食安全大有裨益。其二,在二类区域中,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负相关。这说明,在该区域面临资源瓶颈下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日益高涨的粮食间接需求,从而导致该区域面临粮食安全恶化问题。

篇4

在项目认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将4路循环彩灯的工作现象展现出来,让学生对项目有感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4路循环彩灯控制项目而言,可以将信号发生器及电压源搬进教室,将事先准备好的电路板通入信号及电压,让学生观看并叙说现象,充分明确本次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知识,认识集成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引脚排列,掌握芯片功能,完成学案中的相关内容,为随后的项目设计做好知识准备工作。

三、项目设计

1.基本框图分析设计。在项目设计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出能够实现LED彩灯左/右移动的电路。首先让学生了解4路LED循环彩灯的电路组成框图由时钟信号模块、节拍控制模块、花式显示模块和花式控制模块构成,弄懂每一部分在电路中的作用,理清电路的信号流程。学生把握了整体框架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设计电路。

2.仿真电路验证。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为了进一步验证电路的可行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在仿真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归并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仿真电路不仅可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还可以直观地展示电路工作的效果与现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3.PCB布局布线设计。在进行具体电路制作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规划PCB板布局布线。这不但可以节省电路焊接时间,关键还能提高电路实现的成功率。此处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展示电子产品布局与装配工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行设计电路布局与走线。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几件展示,让学生自我对比与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优秀作品,作为本组最终的布局布线方案。

四、项目实施

1.电路焊接。项目实施阶段,首先由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根据项目材料清单领取元器件,组长负责分发,并组织组员进行元器件数量及规格的核对。领料完成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焊接电路。焊接过程主要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巡回指导,查看学生电路的焊接情况。如遇问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加以指导。电路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路的成功与否,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经常督察学生的焊接情况,并随时纠正学生实践中的错误。

2.调试与排故。电路焊接完成后,下一步则要开始调试了。在通电调试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调试步骤,一步一步地做。电子电路的调试工作一般要经历查、通、看、排四个步骤:即检查电路是否焊接正确、接通信号源和电源、观看电路现象是否和预期一样、排除电路故障。其中排除电路故障是整个项目实施的难点。《4路循环彩灯制作》项目常见故障主要有:LED常亮、花式显示不正确、LED不亮等。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PPT投影将故障现象、对应的模块和解决方法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排故时可以按独自排故、组员协作、教师指导的三个层次进行。

3.回归原理。经过制作、调试与排故流程,学生对整个电路的结构已相当熟悉。此时,教师再次向学生展示电路原理图,围绕电路结构框图,引导学生分模块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透彻电路原理。

篇5

一、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滞后

个别农村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技术和知识更新问题

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规模养殖标准不高

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4.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5.队伍建设问题

个别基层单位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需不断解决。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新建。坚持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3.1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3.2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四、畜牧业发展方向

篇6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篇7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中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的目光。徐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以它沧桑的城市发展史和所孕育的灿烂的两汉文化,吸引了无数海外的游客。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历史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更是游客了解徐州的一个窗口,因此徐州博物馆向游客发放的宣传册的翻译质量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所见的各种景观而且便于游客向其他人宣传介绍徐州。笔者希望通过功能翻译学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来对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英文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翻译“目的论”简介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以 “目的论” (Skopos Theory)(或“译文功能论” )为其核心理论。这是一种强调译入语读者和译入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它重视的是翻译的目的,而不把源语与译入语的完全对等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他们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1]28

首先对此理论做出贡献的是赖斯( Katharina Reiss)。1971年,她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978年,汉斯?费米尔( Hans Vermeer) 提出“作为一条总的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2]9 90年代初,德国学者诺德 ( Nord ) 又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忠实”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程度要根据译文的预期与目的而定。依据此理论的指导,译者应酌情保留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的某些成分,而且还要按照译入语语境的需要对原文中的某些成分进行调整甚至是改写。

依据翻译目的论:翻译应该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这为我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2.旅游翻译的特点与目的

旅游景点代表着一个国家某个地域的特色,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因素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甚至是陌生的。而且描述一国的旅游景点所使用的语言与翻译的语言在所属语系,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旅游翻译,就不能以我们传统的等值翻译作为翻译的标准。目的论正为此类翻译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3.旅游文本的分类与功能

“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赖斯(Reiss)的另一大贡献是将文本类型、功能与翻译方法联系起来,认为功能和方法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赖斯把文本分为信息类( informative)、表情类(expressive)及呼唤类(operative)三种类型。”[3]27 文本的类型不同,它所具有的功能和目的也是不同的,我们要依据其目的分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更好地传递源语的信息。

就徐州博物馆旅游宣传册的内容而言,它也应被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文本。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州博物馆的格局,展厅分布,重要文物以及特色展品等。它是融旅游广告,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为一体的综合型文本。旅游广告则主要属于呼唤型文本,兼有表情与传递信息的功能;而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则主要是传递信息型文本,又因其是宣传册,是读者未到实地或到过实地的情况下阅读的材料,所以同样具有呼唤功能。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内容进行翻译。

总的来说,旅游类文本包括两项基本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施加影响、诱导行动。

4.旅游广告的翻译

旅游广告主要侧重于呼唤型文本兼有信息型文本的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游客诱导其前来游览参观。基于此目的,它的翻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译文必须让译入语的读者能够读懂,且必须让游客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一则例子是徐州博物馆宣传册卷首的文字,它符合旅游广告的特征,为了实现译文的目的,可以采用注释与文化知识扩展的策略进行翻译。

例1:徐州古称彭城,有着4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在已发掘的近千座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Xuzhou was originally called Pengcheng. It has 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4000 years and was established as a city about 2600 years ago. As the birthplace of Liu Bang, the founder of the Han dynasty (202BC-220AD), it is a well-known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Besides a great number of historical sites, 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relics underground. (It is said that because of the flood, the city has been destroyed many times, and the ruins of the old cities were buried underground). Large quantities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have been unearthed in the hundreds of ancient tombs and cultural sites which have been evacuated.

这段文字主要对徐州的历史文化状况做了一个宏观的介绍,它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博物馆内景观的介绍。徐州以其悠久的历史闻名遐迩,因此这里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徐州的历史遗存。它的目的是吸引游客,让其对徐州产生兴趣,从而诱发他们了解徐州历史,参观徐州博物馆的冲动。他的目的既然是吸引游客,那让游客看懂并产生兴趣则是它的首要任务。陈小慰在其专著中写道:“注释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诱导他们参观该景点。因此,信息性和诱导性是该文本翻译的出发点。” [4]267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人物,事件,外国人大体上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对于这些东西又是好奇而渴求的,而且越古老的文化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一定要做出解释。如原文:“是西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一句,游客对刘邦是陌生的,如果不加以注释,这一句的文化内涵则得不到很好的传达,那还不如省去不译。如果对“刘邦的身份”,“汉朝”加以注释,补充刘邦是中国很繁荣昌盛的朝代汉朝的开国皇帝,那么徐州就是名人之乡,这座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就不同了,而且也更加容易记忆。又如原文:“徐州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这里可以对此句的文化内涵稍做下扩展。新闻媒体中有多次报道称在徐州市中心建筑挖掘过程中发现地下有明朝的遗存,并且出土了许多器具与钱币。这是因为改道之前的黄河即“故黄河”曾流经徐州,并多次引发洪水,徐州城数次被淹没。后来,人们又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城市,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城下城”。 扩展这一文化信息,不仅会极大限度地激发游客的兴趣,也可以让某些游客联想到著名的“开封城下城”景观,因此慕名而来。

5.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的翻译

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的翻译按其文本类型分,属于信息型文本兼有呼唤型文本的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递众多源语有的文化信息,它在注重译入语的同时,也需要保留源语(下转第308页)(上接第60页)中一些特有的文化现象,让游客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为了实现此目的,译文要侧重译入语语言的风格特征。以下的一则文本是博物馆内展厅和景点的介绍,采用了音译与改写四字结构的翻译策略。

例2:乾隆行宫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东侧碑园为一组小桥流水,清幽典雅的古代园林式建筑。宫殿巍峨,翠竹掩映,曲径回廊,墨香浮动。

Qian Long’s temporary palace is where the emperor Qian Long (1711-1799) of the Qing Danasty (1636-1911) lived in 1757 during one of his 6 NanXun (travels to the south of China for political purpose). The stele garden on the south of the palace is designed in the styl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nd it’s quiet and elegant with the decoration of the bridge, pond, bamboos, winding corridor and fragrant plants.

这是博物馆内一处历史遗址乾隆行宫的介绍。这则文本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递中国特有的文化,要尽量保持此处旅游景点文化的原汁原味,就需要对一些特有的文化术语进行保留并注释。既然是乾隆的行宫,译文首先对乾隆在位的时间及清朝的持续时期做了简要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南巡”的翻译,笔者采用了音译并加注的方式。这是因为,“南巡”在清朝历史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一件历史事件。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旨在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后来乾隆皇帝也仿效祖父六下江南,虽然他六下江南多以游山玩水为主,但他沿用了“南巡”这种特定的形式与称呼。“南巡”的含义远远大于去南方游玩,它具有一定政治色彩,而且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一个称呼。如果想向游客呈现它的独特含义,则需要采用音译,而单纯的音译又会让游客困惑,因此译为:one of his 6 NanXun (travels to the south of China for political purpose)。 这样既能不丧失它作为一个文化术语的独特性又能让游客了解它具体的意思,这是在文化传播中为保留源语文化而采取的一种较好的翻译策略。

在这则文本中还出现了汉语中喜闻乐见的四字结构,中文中善用简短的四字结构,讲究声韵和谐,整齐对偶,往往四字中的某些字并不表达实际的含义。英语的景物描写则大多实景实写。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语的四字结构中都含有动词,如果按照英语的语法一一对译的话,就势必要全部转换成句子。这样的话,译文就冗长了,而且让英语读者难以接受。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只需要保留四字结构所要传达的核心意思,营造原文文化中的一种意境,目的就达到了。原文中的“宫殿巍峨,翠竹掩映,曲径回廊,墨香浮动”。实际上就体现了四种意象:“巍峨的宫殿”,“翠竹”,“弯曲的回廊”和“幽香的植物”。而且宫殿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因此只要将后三种译出即可。“With the decoration of green bamboos, winding corridor and fragrant plants.” 这样用一个介词短语就简单明了地表明了中文中四字结构所表现的实在意思。

6.结论

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具有呼唤与信息传递功能的文本,它的翻译也应该依据它的功能或目的为导向展开。徐州这座有着沧桑历史的文化古城,它的旅游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但现在的旅游景点的翻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规范旅游翻译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功能翻译学派目的论的指导下,从译文目的的角度入手探索其翻译策略,对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让世界了解徐州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28.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9-12.

篇8

41.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类型。对

42.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 错

43.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包括教材、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说明书等。对

44.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仔细填写,初稿讨论,意见综合,修改报送”。对

45.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错

46.理论性科研论文的镇南关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错

47.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对

48.学术期刊在出版论文前,一般都要作者填写论文版权转让书,以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对

49.实验性论文的特点是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错

50.科学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高度抽象,是对事物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属于高级认识层面。 错

41.科研中,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也可以代替真是的实验。错

42.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

提出假说设计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44.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包括教材、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说明书等。

45.进行任何理论思维活动,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都要使用思维规定和逻辑范畴,而各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方法论的体现,同事也促进了科研方法的发展。对

46.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

47.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内在规律的科学,数学则是研究自然科学最有力的工具。对

48.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对

49.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

50.科研论文起着传播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课题研究的作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1.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类。

42.物化的科技成果,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进行社会评价。

43.学术报告是学术会议交往的重要形式,是研究者公开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44.成果创新查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确定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 对

45.期刊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系统、成熟的文献。

46.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错

47.根据实验结果性质的不同,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实验等。

48.论文撰写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对

49.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统计可分为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种基本类型,他们均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

50.张贴报告与口头报告具有同等的地位,二者相应的论文均被收录到会议论文集中。

41.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

42.实验型课题设计书的题目和摘要要求必须只能只用中文填写。

4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74年12月正式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 对

44.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

45.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46.科研方法与科学方法意义相同,所以科研方法等同于科学方法。

47.科研论文起着传播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课题研究的作用。 对

48.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

49.目前,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成熟期。体系比较完善。

50.期刊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系统、成熟的文献。

41.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错

42.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4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哲学并不等于科学。

44.实验性论文的特点是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

45.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46.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尽快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有效途径。

47.科研论文中阐述的内容,通常是某个专业领域中在理论或实验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知识。因此,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48.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 错

49.研究工作无新意,科研成果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成为学术期刊退稿的原因。 错

50.成果创新查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确定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 对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1.进行任何理论思维活动,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都要使用思维规定和逻辑范畴,而各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方法论的体现,同事也促进了科研方法的发展。

42.学习并实践创新思维方式,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43.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尽快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有效途径。

44.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相同的科研方法。

45.论文一旦定稿投出,投稿期刊一般不允许变更作者人数和顺序。

46.科学论文的学术性是指科研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47.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 错

48.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

49.科研活动能够提供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的“物质手段”和“思想方法”。 对

50.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

41.参会者在会议上的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不论是否通过大会论文评审组的评审,都会由大会统一印刷成论文集并公开出版。错

42.课题方案设计中,应用性研究多属于研究型方案设计。

43.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

44.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错

45.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类型。对

46.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错

47.学术会议对学术成果具有承认作用。

篇9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中职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很快,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免费论文下载。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教育教学论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和重复,衔接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按学科系统化构建的,课程门数偏多,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和整合,学生所学习的是各个学科分散的知识,他们就业后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使预期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各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只是二者交替的时间间隔不同:有的是一周/几周理论课与一周/几周实践课交替,有的是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段,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还是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在实训室进行,实习内容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理论课老师按教材讲,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实习指导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论文,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

三、精心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顺应岗位群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应用”为宗旨设置理论教学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饲料”、“疫病防治”、“养殖”三大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可将《饲料学》、《动物营养》、《饲料分析》《饲料生产》等4门课程综合为饲料行业岗位群技术方向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可将《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动物疫病》等整合为课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可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整合为《畜牧各论》,可将职业认证课程的生产实训整合为《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应包括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饲养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与考核、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活动及其他免费论文下载。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专业与产业、就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教育教学论文,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

(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专业综合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引入6个职业资格证(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测化验员、家畜饲养工、兽医化验师)的培训与考核。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取得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有效的实施了“双证书”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及时适应了岗位群变化的要求,大大的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了,社会的满意率更高了。

[参考文献]

[1]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篇10

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实施方案;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工作实效

1制定“洞口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养殖业)实施方案”

1.1成立了洞口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2012年开始洞口县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并成立实施领导小组,由县畜牧水产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党组及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畜牧股股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局办公室工作人员2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开展。成立技术专家组,组长:总畜牧师,成员:局水产股股长,县农产品检测站站长,县兽医局副局长,县兽医局实验室主任,县兽医局高级兽医师1人。

1.2选聘40名技术指导员和6名技术专家在全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中选聘4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县级12名,分别是县局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股室(站)负责人;乡镇28名,分别是23个乡镇(管理区)动物防疫站站长和洞口、高沙、竹市、石江、黄桥5个大站分管技术推广的副站长,并在县、乡两级人民政府予以公示。

1.3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每年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4年培育4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220户农户。每年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2个,4年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8个,其中水产养殖基地4个,养牛示范科技基地3个,养羊示范科技基地1个。

1.4养殖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养殖业主推品种为:大约克、长白、杜洛克、黔邵花猪、湘南黄牛、波尔山羊、湘黄鸡、桃源鸡、中华鳖、泥鳅等新品种15个,主推技术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综合防治技术、湘南黄牛和杂交黄牛育肥技术、种草养牛羊技术、波尔山羊或南江黄羊新品种养殖技术、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粪污治理以及沼气发电技术,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池塘高效增氧技术等18项。

2工作措施

2.1加大对基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加挂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在乡镇动物防疫站加挂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服务站和乡镇畜禽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服务站,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县、乡2级在编人员224人,在岗224人,在岗率100%,在岗人员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3人,初级职称111人,合计177人,职称人员占在岗人员79.0%。

2.2完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县局与每个技术指导员都签订了聘用合同和工作责任状;二是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遴选制度。4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养猪126户、养牛39户、养羊85户、养禽68户、养鱼82户,8个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建好洞口县基层农技人员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责任制度、多元推广制度五个制度并上墙公示。

2.3做好养殖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的进村入户指导工作技术指导员每月进村入户指导不少于3次,并把每次服务的内容记录在《技术指导员手册》上。技术指导员和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和上门技术服务,排忧解难,4年入户服务8895次,解决疑难技术问题487个。如2015年11月下旬洞口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和兽医局副局长2位农技推广专家,深入到月溪乡养牛示范户肖和忠的养牛场,进行指导其防寒保暖,加强饲养管理生产时,诊断出牛场由于到吉林调运牛引起的急性牛瘤胃臌气病,采取套管针穿刺疗法和内服制酵剂疗法结合方法,对6头患病牛进行治疗,一星期全部康复,减少经济损失4万元以上。

2.4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一是选派98名县级专家和技术员参加农业部、省、市级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班,选送8名示范基地法人到湖南农大参加省级科技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二是每年在县委党校组织了3次以上县级养殖业技术推广培训班,4年12期县级培训班,培训人员2488人次。主要讲授养殖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由县级专家和特邀专家(省、市)进行了授课,并对养殖户提出的养殖难题逐项讲解、提问解答,获得满意效果。三是开展乡镇级农技技术培训班,在我县畜牧业主产区的洞口镇、高沙镇、石江镇等主要乡镇,邀请县级专家上课,共组织39期,培训农户3390人次。四是组织8期基地观摩培训班,培训人员418人次。

2.5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实行痕迹化管理如2015年共举办县、乡级养殖业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2144人次,技术咨询1236人次。在中国农业推广网、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洞口县政府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养殖业技术推广报道220余篇,在国家、省级畜牧兽医、农技推广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开展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竞赛活动,建立网络书屋账号318个,全年全县共点击1857508余次,下载科技图书和养殖技术资料26390份。对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积分单位前四名和个人积分前10名,分别奖励800元和600元。整理装订了实施方案、技术培训教材、网上报道、技术论文、工作总结等7大本资料。

3存在问题

3.1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实际上洞口县县、乡两级没有机构和编制洞口县没有专门的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编制的,特别是水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全县只有县畜牧水产局水产股2个水产技术员编制。而全县有水产养殖面积62500亩,19880户养鱼农户,全县每年组织3-4次渔政检查(主要查麻鱼机),都要从局、站抽调非专业人员(没有渔政检查执法证)参加,名不正言不顺。2015年乡镇级防疫站编制166名,其中检疫员28名,防疫员138名,防疫检疫任务繁重,兼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有困难。

3.2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任重道远2015年1-2月的调查表明:洞口县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有4958人,其中畜禽养殖工2280人,水产养殖工652人,渔业船员128人,畜禽繁殖工150人,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员320人,村级防疫员600人,乡村兽医350人,兽药经销员110人,饲料经营员160人[4]。

4建议

4.1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制编洞口县只有224名畜牧水产技术人员,78万农业人口,比为1:3482,其中2名水产技术员,比为1:390000。建议县政府解决乡镇畜牧水产技术人员编制31名,其中洞口、高沙、竹市、黄桥等8个大乡镇水产技术员编制8名。

4.2加强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潜在新型职业农民四种职业农民。建议作为县局和乡镇站2级今后基层农技推广一项重要工作。

4.3加大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投入洞口县是养殖大县,养殖规模户多,养殖技术需求量大,每年30万元的补助项目存在着推广面窄、推广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农业部加大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投入,省、市、县财政配备配套资金,建议四级比例为:1:1:0.5:0.5。如农业部支持30万,配套后就有90万资金。

参考文献

[1]唐发铁.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探讨[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5,(10):60-62.

[2]龚国斌,刘应高,伍光文.新化县畜牧水产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CD].基层农技推广,2015,(11):12-14.

篇11

Practiceof“Competence-based”ModeonCattle andCowDiseasePreventionCourseReform

ZHAO Zheng 1CHEN Xue-wen 1XIE Shu-tao 1LI Shi-jian 2LING Ze-hui 2YAN Gao-zhang 2

(1 Departmant of Animal Science,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Royal Dairy Co.Ltd.)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 teaching,indrouced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e-based teaching mode on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teaching reform;“competence-based”teaching mode

“能力本位教育”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其强调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不再以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是着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核心技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主[1]。“能力本位” 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打破了书本式教学形式,在解构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职业针对性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因此,高职院校应参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并从学生就业环境及岗位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2]。养牛与牛病防治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方向,以提高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能力为目标,是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的一块敲门砖。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下,以供借鉴。

1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与能力培养,偏重其一

长期以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死书,常缺乏创新胆识和主动钻研的能力。而对养牛与牛病防治能力的培养,仅仅是“附加课”,常常失去操作性。如此以来,因过于强调理论化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专业实践性较差,与社会所需的业务人才需求衔接不上。

1.2 教学方式落伍,学生缺乏主动性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中得以体现,即填鸭式教学模式,机械的灌输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兴趣,容易出现思想僵化现象[3]。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更好地转化应用。

1.3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学

传统的考试以书面答卷为主,多以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为手段,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素质未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与国家关于高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上的实践

2.1发掘课程自身特色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理论课教学以外,适度增加实践操作课。增强学生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2.2.1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突出难点、重点、热点、前沿,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其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明晰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地特点,实地讲学。

2.2.2教学方式改革。一是提倡Seminar报告形式。教师制定报告题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形成Seminar报告,教师设特别课堂进行评比。到目前为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已经开展创新课题逾10项,独立完成论文和Seminar报告逾30篇。二是鼓励现场教学,增加专题讲座。引领学生深入现代化养牛场实训基地,教师聘请畜牧师、兽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并传授就业经历[4]。三是倡导自编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课题组成功编写了养牛与牛病防治专业教材,突出该校学生自身需要、当地区域特点,以养牛企业为实体,突出企业特点,强调学以致用。四是与生产企业合作制定生产实习方案。根据华南地区养牛企业的生产实际,制定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与工学结合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考核方案;按照规模化养牛业的要求,将实习生分成奶牛饲养管理组、奶牛兽医保健组和奶牛繁殖组3个实习组,每组10 d轮换1次,轮换时必须在上一个实习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实习;另外,每个项目的实习都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考核办法,如实习生人手一份的奶牛饲养工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饲料调制技能考核单、奶牛繁殖员技能考核单、奶牛场兽医防治员技能考核单、奶牛修蹄技术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场接产员技能训练考核单等[5-6]。

2.3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规范了试卷评审机制,细化各项评分指标、评分结构,科学评分比重,采取明细化评分、逐点评分。试卷妥善入档、保存,并请专人审验[7]。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取得成功,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以提高。

2.4 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挂钩

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锻炼课题研究能力,指派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专门辅导,让学生汲取教授的学识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学术研究的科学熏陶。 3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30-34.

[2] 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3] 刘文晖.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认证[J]..职教论坛.2005(11):54-57.

[4] 曲永利,张洪友,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0,42.

篇12

[案情]语文教师胡甲在文学杂志上看到钱乙发表的一组诗歌,颇为欣赏,就复印了一百份作为文学辅助材料发给了学生。胡甲又将钱乙的这组诗歌逐段加以评析。写成文章后投到刊物上发表。钱乙得知后,认为胡甲未经自己许可,擅自复印、使用其作品,在其评论文章中全文引用了自己的诗歌,是对自己著作权的侵权行为,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胡甲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钱乙的著作权?为什么?

[答案与分析]胡甲的行为是合理使用,不侵犯钱乙的著作权。理由如下;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阻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行为。合理使用需具备两个条件:(1)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他人未发表的作品不得擅自使用。(2)非营利目的,而是为个人学习、研究或为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使用。《著作权法》第22条列举了合理使用的十二种情况其中第2款“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第6款“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本案中,钱乙的诗歌已公开发表,胡甲是为教学需要复印了一百本,非营利为目的,且复印较少,应属合理使用的范围。胡甲在评论文章中全文引用了钱乙的诗歌,是否就构成侵权呢?也不是,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7条的规定:合理使用中的适当引用应具备三个条件;(1)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2)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3)不得损害极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本案中,胡甲是因评论钱乙的文章而引用其作品的,而目因为诗歌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只有逐段加以评论才能全面地以映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虽是全文引用但不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胡甲的行为是合法的合理使用,钱乙的要求没有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小结]注意区分合理使用与侵权行为的界限,合理使用属合法行为受法律保护;侵权行为是百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区分两者的关键一是是否已发表的作品,二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篇13

1.“大农学专业”的思考

1.1“大农学专业”的概念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对传统农业领域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科技人才。为了适应现代农学专业科技人员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既能带领组织广大农民做农村致富领头人和农村小城镇现代化的建设者,又能自身创业,直接成为专业大户,做私营企业的示范者。因此要求农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懂得大田作物的栽培技术,而且还要懂得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畜禽养殖、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与保鲜及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多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大农学专业”的内容

1.2.1淡化专业界限,增大选修课时量。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是面向农村基层,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是“多面手”人才。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懂得农作物的种植、培育等传统知识,而且还必须懂得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环境保护、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2]。因此,在专业设置时就应淡化专业课的界限,将农学类(如农学、园艺、种子等)专业的基础课打通,设置基本相同的基础课,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又能服务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将有关专业课内容相同的部分整合为综合化课程,如将作物栽培总论部分与园艺植物栽培总论部分整合为植物生产技术原理课程;将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课作为其他专业方向选修课,如蔬菜栽培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而农学专业则作为专业限选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学生就业途径,从而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完整性、知识技能多面性,进而达到一专多能的可持续性。

1.2.2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开技能培训课程。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农村基层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历型农业技术人才,而且要大力培养非学历型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在设置专业课及实训课时应邀请农场私营业主、乡镇农技站、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农业局、农业科研部门、高等农业院校等相关行业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等,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对农学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设生产上必需的、实用的课程,并在课程中补充新技术、新成果。如增设WTO与中国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无公害食品生产、食用菌栽培、畜牧概论等课程,从而使所开设的课程既符合生产的需要,又能够提高学生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发展能力。

2.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2.1模块化教学的概念

在整个三年的教学活动中把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及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建成秩序渐进、层次分明而又相对独立,同时又有明确教学目标的三大教学模块。旨在实现三年教学“实践不间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并重”的目标[3]。其主要形式表现为:第一模块,为一年级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培养阶段,以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调查为主要方式;第二模块,为二年级专业技能培养阶段,通过“学校+公司”联合进行生产实习,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并进,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理论;第三模块,为三年级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及农业创业毕业设计阶段,通过“学校+公司”,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复合性人才。

2.2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及培养目标

2.2.1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培养模块。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一年级新生所进行的培养。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基本劳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重点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并结合实践课教学和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社会调查和组织参观,使学生了解农村现状和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环节、存在问题及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2.2.2专业技能培养模块。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二年级学生所进行的培养。以“学校+公司”联合进行专业课学习和生产实习,进一步强化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增加实践性、技能性强的专业内容,分专业进行实训,重点掌握农作物、蔬菜、林果、花卉及农产品加工与保鲜等田间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要点,使学生提前接触专业实践锻炼。

2.2.3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及农业创业设计模块。

此模块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理论知识之后,通过运用所学全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获得独立从事科技和组织管理工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总检验,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更是学生今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农业创业的训练阶段。强化“学校+公司”顶岗实习;教学与推广相结合顶岗实习;模拟承包实习。实习中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不同生育阶段的栽培技术要点;初步具备试验设计、田间安排、调查测定,初步具备指导农业生产和进行农业技术承包的能力;组织学生搞好农业创业设计用来替代毕业论文。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3.1.1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实训方式有待改善。

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高专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4];对其服务区域性的特点考虑得不充分,专业课的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实训实践在教学时间上分配不太合理,理论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比重过大;双师型(即是教师,又是农艺师、畜牧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3.1.2实践教学环节计划、制度不完善。

许多农职院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实践教学的性质以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对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及其教学方式方法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是,实践教学计划不完善,缺乏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教材。现代农科的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计划往往是按照课程体系进行安排,而农学类学科的实践教学往往和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受生产的季节影响很大。另外,近年来理论教学的教材更换很快,而实践教学的教材相对滞后,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落后于生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及其考核体系不健全,使教师在指导实践教学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统一的要求,实践教学考核没有标准,随心所欲,甚至凭印象评分。三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足,条件差,影响师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随着高校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猛增,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陈旧,实践教学的科技含量低等,严重影响了师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3.2对策

3.2.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农业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注重灵活多样性,可聘请一些在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来针对性地教学;讲授内容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可以讲授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教学场所不应限于教室,也可到田间地头、施工现场、公司车间等。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师生之间交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3.2.2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淡化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3.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认真组织编写各专业各阶段实践教学大纲,将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把教学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劳动、生产劳动、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明确各项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并对各项实践教学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出具体量化指标,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大纲,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编写一套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建立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使之不仅成为学生实验、实习的必要场所,而且也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

另外,还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是一种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而且对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正确理解中央对农业的方针政策,稳定其专业思想,确立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决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