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趣味课堂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语文评价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形式的,一种是书面形式的,也就是笔头的。很多语文教师的语言评价在课堂上频繁使用,但是评价语言十分单一,如,“你真棒”“你说的太对了”“你真是个好孩子”等等。书面作业或是作文上的评价也很单一。这样的评价并不是真的有效果。评价要合理,如果学生回答对了一个老师提出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老师单单只说一句:“你说得真好。”学生们会云里雾里,不知道该生回答的到底好在哪里。因此,教师要跟上学生的思考思路,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回答问题的想法、回答问题的导向和主观意识方面去评价。这样其他学生也就明白了,大家会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问题,要这样考虑、要这样着手、要这样完成才可以^因此评价,不只是评价一个学生,而是通过评价一个学生回答的一个问题能给所有的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和指引,一个全班性的鼓励和牵引。这就是就题论题,就话论话,这就是合理评价。
三、利用多媒体,把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莲锊说:“如果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学生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此,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舞台上"^卩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形、文字、动画等于一身,可以将枯燥、死板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髙度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四、设计有效问题,根据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
篇2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照要求去做实验,学生的探究被抹杀,学生的创新被扼制。《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试验”。可见,我们的实验要以探究为主
二、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激发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机会,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想不到,教材没提示的研究方法,我想这实际上是课改所希望看到的。如果只为学生提供一两种材料,确实又不能够保证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研究。所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可以说是一种最优方法,
例如,三年级一节科学课《周围的空气》,要求学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气后用感官感觉空气,并能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我问,你有什么方法也能把空气放到课桌上进行研究呢?生:用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拿气球吹一些空气、我们用玻璃杯扣住一些空气。师:好,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就用这些办法来收集空气。学生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气,有的往塑料袋里吹气,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气,有的还在商量办法。空气采集到后,有的孩子在抛塑料袋,气氛非常热烈,效果明显。例如,《电灯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学习科目,本课属于“电”这一教学单元。从生活中灯导入,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人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如灯泡、电池、电线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走向成功。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是他们新接触的学科,如果不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没有动力,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兴味索然,味同嚼蜡。而科学实验则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在讲新课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前面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边看,而且坐在后边的学生有的还看不见,看不清,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没有亲身参与其中,长期下去,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起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篇3
一、以角色扮演,引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就语文学习来说,引起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如诵读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也可以迸发出撼人心肺的力量。要想打动学生,教师就要先被文章打动,要懂得欣赏,能够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对于一些蕴含丰富肢体动作的语句或片段,教师不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领会文章的内涵,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望岳》时,针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让学生通过扮演诗人演示动作来体会其心境。前句可演示为目光随手势上升而仰望山顶,后句可演示为以手齐眉而俯瞰众山之巅,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语言的趣味性,又能切身体会到诗的意境,从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作者的趣闻轶事等,增长学生见闻。比如讲到陆游时,讲述他与唐婉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时,讲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二、以故事介入,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会对新颖事物感到好奇,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别具匠心的加工,把教学内容通过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寓教于乐,使平淡的语文课堂激起涟漪。比如,《黄河象》一文,前两段相对容易教学,但第三段的过渡连接讲究一定的技巧。倘若教师通过“科学家的假想是否有依据”的问句来过渡,虽然也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显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担当小导游,给同学们讲故事。当前两段教学完毕,笔者趁机介入“你们讲得真好,我也忍不住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了,想听吗”,随即胡编乱造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如何形成的故事。这时没等笔者讲完,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拿出课文列举的事实予以反驳,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经过笔者的精心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对第三段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以情境铺垫,增添探究趣味
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问题,以充满疑问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匣子,让学生充分释放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的情境,笔者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结局是什么样的,并且说说理由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各抒己见“狼吃掉了羊”“狼把羊咬伤了”“一只比狼更强大的动物把羊救了”“碰巧猎人见到这一幕,瞬间端起枪扣动扳机”……这样开放性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探究趣味,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发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情境,不规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四、以实践引导,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之所以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课缺乏实践活动,学生得不到动手的机会。虽然其中有语文课自身的一些因素,但如何施教,关键还在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组织各类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参与其中。比如,诗朗诵、故事会、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识字比赛、手抄报展示、出板报、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通过和语文知识建立连接,让学生扩大视野,积累写作的原始素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在活动中提高,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热情。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启发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以课外阅读,体验学习乐趣
语文知识是十分丰富的,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就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的做法是利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讲述一个典故,主人公多为勤奋好学、公正廉明、为民请命的古今中外名人,并让学生在课后查找与主人公相似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于下一节语文课头五分钟给大家讲述自己准备的材料。这样,学生知识视野得到了丰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讲究教学方法的艺术,方法运用得当,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趣味的营造,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知识、思维、能力都有全面的进步。
篇4
梁启超关于“趣味”的演讲,距今已近百年。相较于梁启超的那个时代,今天的大学教育当然有很大的变化;但就“趣味”这一关键词而言,梁启超当年所针砭的三大病症今天依然存在,只是说法稍有不同。比如,“注射式教育”今天称之为“满堂灌”,“科目太多”即为“学生负担过重”,“拿教育做敲门砖”则是“学校教育的急功近利”。笔者在大学生活了40年(前10年当学生,后30年当教师),对大学教育的“趣味”问题真正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念本科时,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必定是闭卷。动笔之前,先将试题浏览一遍,便可预知这门考试我会得多少分:题目摆在那里,自己准备过的,将已经背熟的答案默写在试卷上即可;自己没有准备的,只好硬着头皮胡诌,最后的分数可“算”而知。默写完毕,走出考场,马上将试题连同答案忘得一干二净。待自己十年媳妇熬成婆,又用同样的方法去考学生,虽觉得很没有趣味,却也无法改变,无趣又加上无奈。我将这种教育模式概括为“三写”式教学:先是上课“听写”,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然后是课外“抄写”,整理课堂笔记,到期末总复习时还要做各种模拟题,甚至一遍遍抄写标答以加强记忆;最后,就剩下走进考场“默写”一通了事。如果说今天大学里的“三写”与我们当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高科技的引入,比如,用手机拍照替代“听写”,用复印机拷贝替代“抄写”,而应该“默写”的时候却在“抄写”或者“听写”。有一次监考,学生退场后,教室里一片狼藉,各种写满标答的纸片和用过的教材散落各处。面对此情此景,不仅无趣,甚至无奈。
这还不是最高级别的“摧残趣味”。试以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道程序――撰写毕业论文为例。梁启超说教育的最大趣味,就在于能将学问与职业统一;对学生而言,则是将学问与学业统一:学问是一件最有趣味的事,因此到了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应该是大学生活最有趣味的阶段,至少比“三写”有趣味。其实不然。先看毕业论文的生产程序:第一步,教师提供题目,越准确越具体越好,准确、具体到学生拿到题目就可以直接动笔;第二步,学校提供统一的论文制作模板,学生用教师的题目,用学校的模板,在上面填充文字即可;第三步,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包括学生陈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分,整个过程5到10分钟(一位);第四步,结果是预知的:没有不通过的答辩,没有不合格的论文,因为不能影响学生就业,而就业是大学的头等大事。学生拿着用毕业论文换来的学位证书,走上就业之路。再看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生态和心态: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时段,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哪里还有做学问的兴致,更何谈学问的趣味?
梁启超认为,“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其“趣味”应该是最真最长的。就职业这一层面而言,所谓“最真最长”的趣味,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全日制、全天候的,上班与下班,职业生涯与业余生活,涵泳于、笼圈于 “趣味”;二是全过程的,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弥纶于、整合于“趣味”;三是良性循环的,问学与诲人,利己与利他,条贯于、赠答于“趣味”。
福柯说“人受制于劳动、生命和语言:他的具体存在在它们之中发现了自己的确定性”[3],人首先要活着,然后要工作,要说话(包括书写),人只有在这三种状态中方能确认自己的存在,并进而确证自己的价值和乐趣。然而,对于大多数职业来讲,这三项活动并不是统一的,至少不能统一于“趣味”。上班时间不得不做一些没有趣味的事,只能等到下班后去寻找趣味,所谓业内无趣业外补。或者反过来,本职工作太有趣味了,下班后反觉得无趣,但又不能24小时上班。而教育这种职业(比如大学教师)大多不用坐班:就时间而论,没有上班与下班之分;就空间而论,只有到教室上课与在书房做学问之别,而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教书与问学,其实都是做学问;而“学问”则是“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四大趣味之一。 梁启超给“趣味”下的定义很有趣味:“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他排比的例子更有趣味: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梁启超是做过大官的大学问家,他当然知道“做官”与“做学问”哪件事更有趣味。有官做的时候,梁启超只能在下班后做学问,趣味是不连贯的,是业余性质的。20世纪20年代,不做官了的梁启超,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地做自己的学问,全天候、全日制地享受学问的趣味,只嫌24点钟不能扩充到48点;不光是自己享受,还要“野人献曝”,让别人也享受。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做清华的专职导师,还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大谈学问和教育的趣味。品味当年梁启超关于趣味的文字,目睹当下一些迷恋于做官,忙碌于做官,或者蹉跎于做官,甚至委顿于做官的学者,真不知是何滋味。
当然,学者想做官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的文化向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问题是,学问一旦成为手段,趣味便可能丢失甚至被杀死。因此,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的第一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梁启超承认,有所为去做学问也可以引起趣味,比如学生为了学位证书,学者为了著作版权;但到了趣味真正发生的时候,必定是无所为的。学问是趣味的主体,趣味是学问的目的,趣味之于学问,恰如康德关于“美”的定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因此,真正的学问是有趣味的,有趣味的学问是美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是基础是出发点,“好”是过程是缘由,“乐”才是原动力。按梁启超的说法,学问这件事,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到“乐之”,其“本体”和“对境”只能是学问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非如此则无趣味可言。而我们这个时代名利俱收的学问,其问学者或“好”或“乐”的大多是与学问不相干的各种目的,又何来趣味可言。
梁启超说“生命是活动,活动是生命”,而生命这种活动,无外乎两件事:所做与所说。所作与所说的完美统一,是“趣味”之真谛所在,故稚童是有趣味的,童心是有趣味的,有童心的文章是有趣味,故卓吾先生要喟叹“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人世间有一些职业,所做与所说是不能统一的,比如官宦,比如商贾。而教育这种职业,所做与所说是应该也可以统一的。借用孔子的话,教师的所做是“学而不厌”,所说是“诲人不倦”;“学”是利己,“诲人”是利他。“学”与“诲”,“利己”与“利他”,又是互为因果、互为赠答的。而教育的趣味,正在于学与诲、利己与利他的相互赠答之间。教师拿到课堂上“诲人”的,应该是自己做学问的心得和收获。就大学的专业课教学而言,一位不好好做学问或者学问做得不好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师,至少在学生眼中不是一位有趣味的教师。梁启超曾讽刺不做学问的教师,“拿着几年前商务印书馆编的教科书上堂背诵一遍完事”,甚至长期使用“几年前在师范学校里听的几本陈腐讲义”。百年前的喜剧,仍在今天的课堂上重演:教师拿着商务印书馆或者某个不入流的出版社的教材,在课堂上背诵甚至朗读;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惊讶地发现导师新开的研究生课程与几年前本科生的旧课并无多大区别。不“学”的教师,“诲人”时除了照本宣科和炒炒剩饭并无他途,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教师自然是既“厌”且“倦”;年年听,月月听,日日听,学生自然是既“倦”且“厌”了。梁启超说“厌倦是人生的第一件罪恶”,故不学而诲人的教师是有罪的了。反过来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是有趣味的,而且这种趣味因着自己的既“学”且“诲”而成倍增长,即如老子所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亦如梁启超所说“教学生是只有赚钱不会蚀本的买卖”。
大学教育的“趣味”问题非常复杂,牵涉方方面面,自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最应该关注此问题的,是作为“趣味”施授者或创制者的教师。细品梁启超专论教育趣味的三篇文章,似可见出任公的问题意识聚焦于“教育者的趣味”,其良苦用心则是期冀能以“教育者的趣味”来改变干瘪而萧条的现状,从而为大学教育创生或滋乳真的趣味。梁启超认为教育者的趣味,从消极的方面说是“不厌不倦”,从积极的方面说则是“乐”:教育家的财产就是这片“教育的快活林”。或许,做教育不如经商与做官那般有钱有权,也没有山珍海味与绫罗绸缎,但学问和教育的快乐,大到一项崭新的学术创获,小到一句独出心裁的课堂妙语,都是自体自足的真趣味,“南面王无以易也”。
所谓“快乐”,是由“趣味”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孔子讲“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其实也是教育(包括授者与受者)的快乐;孟子讲“君子三乐”,其中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苏轼《上梅直讲书》,感叹孔门师徒之乐,虽周公之富贵、召公之贤,均不能与之相比:“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苏轼坦陈“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但师者的趣味及其快乐,与或富贵或贫贱并无因果关系。师者之乐,“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这是一种以趣味为目的的趣味,一种自足的快乐,一种“乐乎斯道”的快乐:“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多年以前,笔者在给自己一位学生的新著作序时,套用孔子“益者三乐”和孟子“君子三乐”的话语方式,提出“师者三乐”。人生在世,荏苒百年,免不了会衰老,会独孤,会烦忧,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生活在“教育的快活林”,体会着持续的彻底的圆满的趣味,享受着最丰富的快乐,这么一来没有趣味的事情也会神奇般地变得有趣味,结果是:老而不衰,独而不孤,烦而不忧――此乃“师者三乐”是也。
笔者属马,甲午耳顺,他人体貌之,皆曰“看不出”,并询问“有何健身之法”,答曰:只缘身在快活林。“教育的快活林”是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永远青春做伴。问学并诲人于青春的校园,几十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师生同创青春版”。何谓“青春版”?就诲人之道而言,是指带“古”字的课目中蕴藏着现代价值和生活智慧,做教师的要将之讲出来,使古树绽放新花;就诲人之方而言,是如何用议论、叙事加抒情的方式,用诗性与理思相融通的方式,将传统文论及文化的趣味和真谛传授给青年学子,并使之融入他们的青春和性情。师生同创,授受相长,做教师的自然会“老而不衰”了。
像笔者这种年龄的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孩子大了,远走高飞,留下双亲相依为命。我自己,以及近处的同事、远处的同行,虽然早已“空巢”,却也并不孤独。原因很简单,身边总是有学生:本科生课堂的学生多达三位数,研究生课堂也有两位数;老生尚未毕业,新生早已进校;已经离校的学生,返回母校纪念毕业N周年时,总忘不了看望老师…… 独而不孤的趣味,更深一层的内涵是教学相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此多的学生与我同行,能做“我师”的该有多少。我曾让两位本科生同学编辑我的散文集,窃以为是给她们一次学习的机会;后来我无比惊讶也无比惭愧地发现:她们的散文比我写得好多了。我的普通话说不标准,尤其是四声混淆不清,每次上课,我总要发动学生纠正我的四声,做我的语音老师。梁启超将趣味比方为发电,越摩擦越出,所以需要朋友,需要朋友之间的相互砥砺,相互切磋。否则,趣味就会变弱,甚至停摆。常说亦师亦友,学生是忘年交,而且是无功利的。年年岁岁,这么多这么好的学生,“足以相乐如此”,自然是“独而不孤”的了。
教师也是凡尘中人,也有各自的烦恼人生,也要去应对一些没有趣味的琐屑之事。进教室之前,你还在为一些琐事烦心;可一旦走上讲台,面对那些略显稚气却是充满渴望的目光,和学生一并陶醉于斯,原先的烦恼便早已烟消云散。梁启超讲教育的趣味,反复强调教师的导引作用。做教师的,有责任引导学生到高等趣味的路上来,否则他们到校外找趣味,结果弄得人生无趣味。主张趣味教育的人,要有做“太子太傅”的使命感,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时,给他们一种终身受用的趣味。“教然后知困”,不学新知,何以诲人?只有学不厌,方能诲不倦。反过来说,将诲人当作一件正经事,拿出良心去干(今天叫“职业道德”),怎会厌倦?故只有诲不倦,方能学不厌。趣味这东西,是愈引愈深,一旦尝到甜头便可成为嗜好,所谓如痴如醉。此乃“烦而不忧”也。
梁启超自称“信仰趣味主义”,自己的人生观“拿趣味做根柢”,进而主张“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他自己也是“趣味主义”的践行者,我们看他关于“趣味”的讲演,实在是很有趣味。梁实秋认为任公是一位难得的好教授,有丰富的学识、流利的口才、动人的表情,凡是做过他学生的,莫不深受其影响,[4]故感叹:“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5]以梁公为镜便可看出,以教育为唯一趣味的师者,人生自会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一个既有根底更有趣味的境界,梁公之教学也是对“趣味”作为大学教育关键词的最好诠释。
注释
[1]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151页。
[2]同上,中册第537页。
[3]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08页。
篇5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与教育体制的变化,独立学院无论从招生数量还是教学规模都呈上升扩张的趋势,虽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样也带来了许多教育质量问题,笔者作为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比如学生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语言游戏”理论来指导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语言游戏说
维特根斯坦在《蓝皮书》里提出了“语言游戏”(Sprachspiel)这一概念,后来在《哲学研究》中,他把语言和那些与语言编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他认为语言中的词语只是些符号而已,只有通过使用教育教学论文,词语才能在具体的用法中体现其意义。然而,词语的使用要依据一定的用法规则,所以我们必须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把握语义。另外,人们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游戏规则,学会玩游戏,而不是在研究游戏规则的过程中习得游戏规则,学会游戏。同样,人们也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在研究字典和语法规则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的使用方法。
2.语言游戏说的理论要义
“语言游戏”说对语言定义的四个方面,即实践观,生活观,规则观和趣味观,可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以下详细分析这四个方面。
2.1实践观
语言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归根结底在于语言的使用,而语言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语言游戏也必须随之变化,表明语言具有实践和发展的特性。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以应试为目的光讲解词汇和语法规则,还不足以使学生成为语言使用者,相反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习者只有在具体的场景下观察语言、参与语言实践,才能把已知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2.2生活观
语言源于生活,反应客观的现实世界,并由现实世界决定语言的变化及发展。语言游戏是语言和现实的大面积交织,语言游戏源于多种生活形式,语言是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论文,只有融入生活形式的语言,才能被理解,才是真正的人类语言,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生活观。因此,课堂教学的话题应该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同样也必须尽量的贴近生活,而不是脱离生活,趋向于书面的固定形式的语言。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词汇、语法及习题的罗列,而是反映生活形式的真实材料,让学生在观察语言的使用中发现用法规则,学习活生生的语言。
同时,学生接受生活化的语言才能发现和更好的体会语言的功能性,可以了解和感受该语言的人文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课堂气氛才可能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2.3规则观
“语言游戏说”在承认语言用法规则的同时,把语言从语法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既关注语言形式的规范性,又考虑语言形式在运用中的现实性问题,这就是语言的规则观。语言用法规则实质上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形成的,是各个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有关语句形成了相同的反应的结果。确定语词用法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语言使用者是否会做语言游戏,会做一场语言游戏就等于掌握了一个语词的用法,而掌握了一个语词的用法就意味着懂得了一个语词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放下追求语言习惯用法的重担,轻松自如地沉浸到语言游戏之中。
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3.1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教学论文,学习积极性差
独立学院学生多数按三类本科分数线招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语法知识不牢靠,词汇储存量少,平时自主学习英语材料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感觉比较吃力。此外由于独立学院教学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学生专业课程与实际技能的培训相对比较充足,每周安排的大学英语学习课时只有2~4课时,导致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英语时积极性较差。
3.2英语课堂人数过于饱和,无法保证学生充足的语言输出时间
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条件相对宽松,生源相对比较饱和,因此多数专业,尤其是热门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相对缺乏,导致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人数饱和,尤其是大学英语课堂基本以2个自然班组成,课堂人数超过40人,英语教师以语言知识点及考试大纲为主,课堂教学目的以提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为主,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无法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充足的语言输出时间,使得学生感觉学无以致用,课堂乏味。
3.3教学材料相对固定,教学目的以考试与书面为主
以笔者所工作的独立学院为例,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近3年一直沿用新世纪大学英语教程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内容和选取的文章多数是三年以前的文章,无法涉及时下热门的话题和词汇;尽管教育改革提出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过级与否不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但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应试为主。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应用脱节。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减弱。
4.语言游戏说关照下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创新
根据语言游戏说提出的语言的四大特征及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的分析,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及其他同行老师的心得,提出在语言游戏说关照下,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可进行如下创新改革:
4.1教学理念上突出语言的使用与实用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理论,揭示出语言使用的基本特征。“语言游戏”观把语言看作一种活动,即人类基本的和首要的活动。因而把语言的使用置于整体的社会语境中。这样维氏把语言抽象的分析转向了活生生的语用上来。
综观最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虽然也提倡改革创新,也强调语言的实用性,然而成效甚微。教学的实质内容还是没变,无非还是以语法,词汇为主。诚然,语言知识点和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打牢固基础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然而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应当以灵活运用语言,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为主。对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一味的强调语法词汇的重要性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语言游戏哲学的指导下,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转变教学理念,而不是过分的重复考级考试的题型、重点、考点。而独立学院的制定教学大纲时也应该尽量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区别对待。
4.2教学过程必须注重语言的生活性与趣味性
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各种突变情况,适时调整甚至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论文,即课堂教学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据笔者调查,在笔者教授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70%的学生更倾向于结合生活中,尤其是当前发生的时事热点来讲授课文及词汇。比如此前笔者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教程时,适逢日本9级强震的发生,结合当时的课文单元manand nature这一关键词汇的背诵与用法的罗列,而是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生活性,并能时时感受到语言的变化与生命力。
此外语言游戏强调语言的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贯穿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就是通过各种娱乐的手段,其中包括游戏,笑话,谜语,歇后语等各种形式。独立学院的学生们希望在随意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知识。结合这一特点,笔者在针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讲授英语时,也会适当的引入游戏、笑话、谜语,在课堂讲授时,不断的采用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点。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课堂中对游戏之类的趣味活动的比例的掌握。根据不同的专业、年级、班级,调整语言游戏的具体内容。
4.3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言游戏说的关照下,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的外语教学更应提倡新型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以语言输出为特征,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达到掌握语言功能和提高语言技能的教学目的因此教育教学论文,学生角色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参与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多种多样的语言游戏,投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会语言,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这才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
5.结论
独立学院这种独特的教学机构既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也给教学带来众多现实问题,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抓紧英语教学,既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能适当的改善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学生的考级考证的英语能力,而不是将语言的学习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将这一过程延伸到生活中,体现语言实践、生活趣味性及规则性。笔者以上只是就语言游戏说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以期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Wittgenstein, L.The Blue and Brown Books[M]. Oxford:Basil Blackwell, 1964.
[2]Wittgenstein, 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3]Lantolf, J andS. Thorne.Sociocultural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6.
[4]Ape,l K O.Selected Essays:Towards a transcendental Smiotics [M].New Jersey:HumanitiesPress, 1994. 32.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应试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沟通与交流,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毫无趣味性可言,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学生大都“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快乐地教学,不仅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而且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老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引导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职物理老师要开展趣味性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对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记笔记,教学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课后学生被困于书山题海中。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笔试成绩相当不错,毕业率也相当高。久而久之,中职学校的老师和领导都沉浸于成绩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忽视趣味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需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学校对趣味教学认识不足,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中职物理老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中职物理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物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达不到现代中职物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毕业率指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加上书山题海的训练,弥补教学的不足,不重视物理课程为专业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物理技术人才,理论知识还过得去,但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物理教学枯燥乏味及当前职业类学生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职业学校大量压缩物理课程,甚至干脆把物理课程砍掉,所带来的恶果和造成的损失将会在学生参加工作后逐渐表现出来,这对他们以后的物理研究和工作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样的教育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
3.中职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趣味性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人们被各种新奇的东西迷花了眼。中职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充满好奇,所以应试教育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现代中职物理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仅仅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趣味性教学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完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有实践的机会。但是很多中职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物理实验设备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不能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证明,从而升华学到的知识。
三、如何提高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1.学校加强对趣味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的学习与研究,也只有如此才能将物理知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物理实践的运用,这才是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现代中职学校要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物理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对趣味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大力开展趣味性教学;同时中职物理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
2.中职物理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运用趣味性教学手段。
现代中职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离不开趣味性教学。素质教学应摈弃灌输式的教学和书山题海式的疲劳轰炸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掘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同时还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配上相应的实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物理教学,和老师交流,让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时更加用心,从而取得优胜,得到老师的好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又能让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
其次,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还是以讲授为主,要能够把握课堂,要形象、生动地讲,要有肢体动作,用眼睛与学生交流,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的反馈,从而调整讲课的节奏或方法。教学中老师趣味性的语言和幽默的肢体动作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物理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语言要幽默风趣,讲解要生动。例如,在讲授重力知识时,可以与生活中遇到的水向下流等现象结合起来,再配上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老师也会更受学生青睐,并让学生爱屋及乌,喜欢上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始终处于愉快的状态,有助于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趣味性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因此,现代中职物理趣味性教学离不开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照片、录像、动画、表格、文字等让学生获取很多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在不方便做实验或缺少贵重器材或实体演示太费时等情况下,可用课件代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物理知识。利用青少年喜欢网络和电子游戏的特点,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游戏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中职物理教学应该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配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多媒体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流于形式,为了公开课或展示课把多媒体、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堆砌在一起,演示实验要尽量实际操作。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教师的讲课。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既丰富又简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中职学生还处于青少年阶段,容易被有趣的事情吸引,因此,中职老师要将物理教学变得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化.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09).
[2].更新课程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3]王自杰.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4]石雪山.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5]陈琼.《中学数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篇7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将培养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物理课教学导入对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氛围,提炼思维方法,提供想象的时空,并为学生组织思维的素材,暗示或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课堂导入对一堂物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1.1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导入教学理论基础来自中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如我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等都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的重要性,这就成了今天课堂导入的理论来源。
1.2中学物理课堂导入要坚持的原则。课堂导入要根据学科特点,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般地说,中学物理课堂导入要做到:一是导入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加以选择,使导入有较强的目的性;二是具有简洁操作性,导入要合理安排时间,"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三是导入要具有吸引力、启发性。在中学课堂导入过程中,富有趣味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进入课堂的作用。同时,有启发意义的提问,情境也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为顺利教学提供条件。
2中学物理情境导入法的使用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发展本体,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模拟情境被忽略,教学重点偏向知识本位。中学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探知学习的真谛。
2.1创造新鲜生动的演示情境,导入新课。在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知识,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出生动、新奇并贴近生活的演示情境,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比如在讲到"机械能守恒"的内容时,可以设计较为"惊险"的环节:让物体在触碰身体的时候来回摆动,使得既惊险又刺激,整个课堂情绪高涨,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好的开端。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声色具备,导入新课。随着中学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多媒体技术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形象的优点,让学生进入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吸引学生有效联想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2.3创设趣味活动,导入新课。在物理课导入中,可以考虑使用小游戏、小典故、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快乐教学,快乐学习。最典型的莫过于讲述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让学生学习牛顿的样子坐在前面,思考苹果落地的情景。并引出"为什么苹果会落地,月亮怎么还在头顶呢?"不仅场面生动、活波,而且学习易于进入状态,思考问题。
3中学物理悬疑式导入法
中学物理悬疑式导入一般包括悬疑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探究过后要回到问题本身这样的导入形式。
3.1悬疑问题的提出。即诱发学生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教师要创设悬疑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问题形成初步判断。注意在悬疑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可探究性,也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反正问题过难,挫伤学生探知的积极性。
3.2悬念的引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障碍或引发矛盾,激起学生好奇与期待的心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从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此阶段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强而弗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置问题或创设情境,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3.3释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层层解开谜底,既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在释疑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容易探究出来的,让学生自己解答,那些较困难的,需要老师细心引导,发掘,有时候要细致讲解,让学生不仅明白物理的表象,更要弄懂其本质特征。
45W2H法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1)why一原理是什么?(2)What一呈什么状态?(3)where-一从哪里入手?(4)when--与时空有何关系?(5)who一由谁来承担?(6)How一如何实施?How much--什么程度?如何提高效率?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教师给出的资料中自己寻找问题并进行探索,例如在物体的运动一节中,创设一个运动场景,让学生按5W2H法来分析运动的各个因素、环节及因果关系。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此方法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相应的物理学习条件,包括物理实验室,物理运动器材等,在条件不好的学校,这种课堂导入法应用是有限的。
总之,以上是物理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导人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物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区别的使用。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本着导入为学生学习有利和课堂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切记导入不可本末倒置,以形式的东西代替了教学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赵肇雄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常用导入方法[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2]赵海英 中学物理教学导入法初探[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9(22).
[3]张书君 浅谈物理教学导入的创设[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2007(9).
[4]马兴华.张穆峰 中学物理教学导入技能[期刊论文]-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3).
[5]徐莉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期刊论文]-学周刊C版2010(4).
篇8
此外,除了“教育性”,还有“趣味性”的特点。语文教师讲授语文知识,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枯燥无味地灌输,而应该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语文的审美情趣及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性”与“趣味性”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趣味性很浓的讲解,成功地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这样让学生有很丰富的体验,真正地让语文学习成为一门让人享受的课程。
二、为什么要注重“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是评判语文教学实践是否合格与优秀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很强、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缺失了教育功能的语文课不能称之为语文教育,任何时候,教育性的功能是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缺失了趣味性,语文教学才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灌输”。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有可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不利于践行新课标的有关精神,不利于深化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
三、怎样让语文教学更好地达到“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效果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在语文的阅读、写作等各个版块中,渗透进更多优秀的思想。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语文的表达,而应该将它与爱国主义情操、团队意识、民族情感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有助于提高自己综合素养与情操的东西。
其次,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知识面窄”的现象,尽量让学生学到多元化的语文知识。比如,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学点“四书五经”以及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练毛笔字、学习朗诵、表演小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面会很“广”,避免了狭窄性,受到的教育会更加广泛。
篇9
1 幼儿趣味课堂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构建适宜幼儿发展的趣味课堂,探索主题背景下不同类型趣味课堂实施的途径、方法和策略。通过趣味课堂在幼儿园的有效实施,培养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性的游戏精神,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重点研究探索实施趣味课堂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保证教研质量,营造研讨氛围,通过趣味课堂实践活动开展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活动主题为线索,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构建便于教师与幼儿操作的系统化、目标化的趣味课堂园本课程体系。
1.1 观察法
观察记录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情况、参与游戏活动情况及教师组织开展趣味课堂情况等。追踪个别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情况,分析趣味课堂游戏开展的适宜性及价值。构建富有园本特色的趣味课堂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课程建设,探索开展趣味课堂的有效途径,形成科学的指导策略,以促使幼儿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课程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课程逐步形成民族传统美的校园文化。
1.2 案例研究法
通过趣味课堂案例分析不断完善游戏组织形式和指导策略。通过活动实践、经验交流分享、教研沙龙等活动,总结整理特色活动案例、经验论文、课程编写和整理。室内外主题(项目)趣味课堂区域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设计、制作与整理。撰写游戏观察记录及活动反思;收集整理幼儿活动影像视频资料。
2 幼儿趣味课堂的实施
2.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创新开展主题背景下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趣味课堂,探求、整理具有本地区民间特色的游戏内容,合理、有效地整合到主题教学当中,指导幼儿轻松、自然、有趣地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一日活动游戏化的目的。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开展趣味课堂、趣味课堂如何与主题课程有效融合的策略。
2.2 促进教师发展
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继续将收集到的游戏按年龄段(根据《纲要》、《指南》目标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创新、选择确定适宜本年龄班幼儿的游戏内容。制订小、中、大各年龄段主题(项目)背景下的趣味课堂计划,通过专题教研――同课异构、案例分析、跟踪式教研、体验式等教研活动,探讨有效的游戏组织指导策略。撰写趣味课堂观察记录、个案分析等,形成初步的经验积累,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而生成的民间游戏内容的研究作为重点。
2.3 推进趣味课堂研究纵深发展
我园教师利用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开发室内、户外民间项目(主题)游戏活动区,创设能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的游戏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环境和材料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老师将游戏加以创新和改编,根据内容需要,家园共同参与,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大量的游戏玩具,继续丰富游戏材料资源库,为幼儿身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准备,创设积极的物质环境。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宽阔的优势,构建固定的游戏场地和区域。
篇10
教师在进行教学发散与延伸,试图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活力的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慕课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我以“亲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活动。期间,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点燃他们的思维,我巧妙地导入了慕课视频,让网络学习者和学生一同展开讨论。随着众人的各抒己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产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使得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当中,让课堂讨论活动比以往更加活跃。又比如,在教学《都市精灵》时,我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开展了同样的活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慕课教学不仅让课堂教学得到了极大延伸,这也是一个学生间乃至所有学习主体之间可以进行充分交互分享的一个有效平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会更加开阔,视野会更为宽广,对于很多文章的理解自然也会更为充分。
二、构建学生基础知识框架
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慢慢开始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要让学生的语言功底更加扎实,语言积累更加丰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弄清文意,对于那些优质的以及很有代表性的文章,要让学生多分析和解读文章的结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并且多学习这些典型的写作方法。在从这个层面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基础和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慕课教学同样能够发挥功效。教师可以以课本文章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教学范本引入一些课外学习资源或者素材,帮助学生更透彻地分析文本的写法,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如,《学问与智慧》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议论文文体,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正是要培养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与技巧,这篇文章很值得学生精读与学习。为了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议论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随机为学生选择了两组有关的议论文写作手法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带动下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模式。其中,这两组视频的时间都为5分钟,分别指出议论文写作的一些基本思路、技巧与规律,取得了极好的指导效果。可见,慕课视频不但思路清晰、形式多样,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进而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牢固。
篇11
在小学语文中,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趣味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从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想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十分必要。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心情就会变得十分放松,对周围的事物的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如果处于一种相对压抑的环境中,即使周围的事物比较有趣,那么,也难以有效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这就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奠定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又因为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教师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神态,都会使学生的内心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环境,因此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将积极的因素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轻松与快乐,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也就变得更加轻松,反过来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更有助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二、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因为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情绪带到教学中来,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而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1)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2)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三、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其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十分必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新鲜感,只有能够不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在对学生进行说理性文章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收到感动与启发,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后作业设计要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中,课后作业设计要不断优化,让其趣味性有所增强,让学生认真、积极地完成各项作业。爱动、好玩是小学生特有的天性,老师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课后作业设计不能只限制于写、读、抄,更多的作业设计要融入可看、可写、可读、可玩耍等内容,让学生的创造性及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实际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课堂实践中可以看出,趣味性教学能让教学效果得到增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一,设计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设计方式要不断优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学效果有所增强,课后作业设计必不可少,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老师想要增强教学趣味性,首先要知道课后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不断优化其设计方法。第二,课后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时,老师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不同爱好及兴趣,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这种方式设计出的课后作业不仅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还能让课后作业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总结: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黎 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12
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带来优质的语文教学质量,优质的语文教学质量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不同年龄段的教学需要因材施教,下面这篇论文主要阐述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解答是要把我的四个“度”。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不够趣味性
兴趣是一切最原始的追求动力,足够的兴趣对一个事物的发展是有实在推动意义的。对于小学的课堂提问也是有同样的道理,在现在的教学大环境下,教学方式被逐渐演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对与错,只有纪律,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而关于老师的提问更是严肃至极,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也是“认真回答”,不敢有一丝的天马行空。这样严重的扼杀了小学生的主动性。使同学们出现不敢想,不会想的心态。
2、提问方式不灵活没有创新性
在现在的小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形式大多是“某某某,你回答一下”,“某某某,你说一下”,提问形式单一,枯燥,再加上提问的内容老套,无新意,学生也是毫无精神回答。提问形式的单一,使课堂上的气氛总是凝重的,压抑的,学生也是急迫的想下课,课堂效率难以提高,下课就忘,总是老师教的不痛快,学生学的也不痛快。
3、回答形式单一,纪律性要求高
常规来说,老师提问问题,总是要有学生来回答的,而回答形式呢,总是要按规则来,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老师提问“谁能用简短语来描述一下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呢?”常规的回答大多是用一大段话来描述,而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应该告诉同学们回答形式不限,说出来即可,例如有的同学就回答说:“啊!真美啊!”。其实这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回答,老师应该鼓励。
4、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不细心
在提问时,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是应该给出一个评价的,不论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老师都应该细心引导学生,给出一些认可的观点,评价回答中的跑题地方。有些老师在面对学生的的回答时不细心引导,有时不说话,有时简单的“嗯”一声,不认真面对,随后自顾自的说出正确的回答方法,这样无形中就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是不可取的,这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不细心造成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时要把握的四个“度”
1、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
小学课堂虽然是一个简单快乐的课堂,但是适时地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向学生提问问题,也不一定会损失课堂的活泼程度,而且往往一些快乐的事情都是现实生活中发出的,例如在学习《井底之蛙》时,老师提问学生“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呢?”,这样的问题老师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来提问;再以《井底之蛙》为例,老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手机上网非常方便,各种手机App发展迅速,同学们知道有哪些App软件可以让同学们随时的了解社会的最新信息呢?和大家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但有趣而且在下课后,这样的获取信息方式会让更多同学知道,并且去运用,无形中就让同学们增长了知识。
2、提问的难度
这里所说的难度不是说,老师提问的问题要有难度,而是说老师提问的难度,应该是均衡的,是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的。例如在学习古诗《静夜思》的时候,像提问体会诗人情感这样的问题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回答上来的,老师可以从单个的句子或者词语为基点出发,提问同学们可以从句子或者词语中体会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提问难度是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接受的,就这样逐步推进升,让同学们慢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提问的深度
提问要不只局限于课本上的词句,应该深入课本,跳出课本,提出一些不是当堂就可以解决回答的问题,让同学们积极的动手动脑去完成,可以以小组形式,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同学们必然会在本质上有所提高,深度不是难度,是做一些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去体会的问题。
4、提问的趣味度
提问的趣味度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趣味度,一个风趣幽默的提问和有趣的回答也许会造成哄堂大笑,但是这并不影响同学们对知识的吸收,反而会促进同学们把知识深深地记住,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在李白的《春晓》这篇古诗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于古诗的记忆,老师可以提问同学:“有谁知道这篇古诗的改编版啊?,比如说,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喷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这样的提问必然会引起同学们大笑,可是这样的提问必然也会让同学们对诗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把握好小学的课堂提问,完整的做好小学的课堂提问环节,对于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很有意义。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把握好课堂提问问题的四个“度”,将有效的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一、选题背景
1、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综合水平下降,提升青少年的体质成为当前重大课题
在我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不断提升的时代下,青少年的综合体质却在监测之下,显出下滑的趋势,青少年的肥胖率不断增高,反映出青少年重要的健康指标在下滑,严重阻滞了青少年参与和进行体育活动,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积极性。
2、依循小学生心理、身体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变革
小学体育教学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长情况入手,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塑造,而不能忽视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用枯燥、生硬的体育教学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育教学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变革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3、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小学生的快乐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堂要以快乐体育 、趣味体育为宗旨,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用巧妙的构思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地调动起来,在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之下,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合作和协同能力,从而增强体育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内容更新不及时,与新兴的体育项目没有同步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然而,一些基层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头脑中还是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对于新兴的体育项目没有吸纳和整合,对于现代时尚、新兴的大众体育锻炼项目还没有形成较深的认识,为此,需要在现代新兴体育项目的引领和创新下,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和项目,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2、快乐体育与体育课程没有实现充分的融合
在当前体育教学课程中,也引入了一些游戏化内容,学生也由此获得了自主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快乐体育、趣味体育与体育课程并没有完全、充分地整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量不足,还是没有达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避免体育课程游戏化和体育课程体育化的两极分化现象,要将快乐的元素与体育教学课程合理地渗透和融合,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体质。
三、小学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创建的教学路径
1、创建校本化、趣味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要转变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要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校本化、趣味化的创新变革和探索,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长规律入手,增设一些小学生喜爱的、内容趣味而丰富的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 ,不能过于注重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技能,如:可以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蹲踞式跳远技能进行简化,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入手,简化体育教学内容,增强项目教学的快乐性本质,对这一项体育技能项目可以创新简化成:直线助跑―单脚跳跃――足蹬地身体腾空―双脚落地,在降低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增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快乐性,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悦,引发体育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校本化、趣味化变革和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对课程内容项目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进行快乐体育教学。
2、构建平等、轻松、自由的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良好的体育师生关系,是进行快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双向性和多边性,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体育知识以及高超的体育技巧,影响和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榜样性的带头作用,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受到教师的感染之下,进行尝试、模仿和锻炼,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从而引发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创新能力,迸发出体育活动中的爆发力,提升对体育学习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关注不同体育层次的学生,对于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用各种方式加以鼓励,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赞赏、鼓励和指责,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全面和合理,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3、要善于运用各种体育教学策略,创建快乐体育、趣味体育课堂
3.1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建快乐体育课堂
在情境体育教学的策略之下,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可以在角色的不同体验下,渗入自主的情感和快乐的体验,从而引发出探索体育教学内容的激情和欲望。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项目“立定跳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跳”的情境,在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尝试和思考,使自己的“立定跳远”动作更为规范和标准。又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接力赛跑”项目中,可以让小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紧急救援状况中的“小小志愿者”,在困难和危急的关键时刻,自己要像一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小小志愿者”,将手中的物资传递给前方需要的人手中,从而增强快乐性和趣味性。
3.2 分组合作体育教学法创建快乐体育课堂
快乐体育教学还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团队合作与协同的能力,要在快乐享受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同精神,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的篮球活动项目中,就要采用分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使篮球技能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分为一组,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提升的能力和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快乐创建和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入手,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再造,在运用各种体育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融入快乐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素养,增强小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 郭子豪. 浅谈小学篮球教学[A]. 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