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既有建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系笔者遵循系统性、合理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气候规划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行业标准,根据实际状况选取评价指标。
2.确定指标权重
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系数,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运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其步骤:一是构造层次分析结构;二是构造判断矩阵;三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单排序;五是层次总排序;最后是做出决策。
笔者通过运用MCE软件和Excel,将专家打分通过软件输入,选取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评价模型构建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和公式,建立适合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
1.建立因素集
第一层为:A={B1,B2,B3}。第二层为:B1={C1,C2},B2={C3,C4},B3={C5,C6,C7}。第三层为:C1={D1,D2,D3,D4,D5,D6},C2={D7,D8,D9},C3={D10,D11},C4={D12,D13,D14},C5={D15,D16},C6={D17,D18},C7={D19,D20}。
2.建立评价指标的评语集
为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语集,其含义有两点:一是此方案的选择是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二是此指标值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的推动作用是否能达到满意效果,如项目检测指标中的围护防水效果。V={v1,v2,v3,v4,v5}={非常满意,满意,中,差,非常差}3.确定权重权重的最终确定值是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来求得,此任务已完成。第三层权重记为wDi,第二层权重记为wCi,第一层权重记为wBi。4.分层作综合评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请10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三层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到模糊评判矩阵如下:RCi(i=1,2,3,…,7)单级综合评判BCi=WCi莓RCi。
实例分析
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是在项目改造前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从而选取最优方案。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河北一号小区509号楼为例,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以下项目介绍中的数值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评估报告》[2]中给出。
1.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所建楼之一,具有很强的抗震性。509号楼有5层、3个单元共45户,建筑面积为2156m2。该建筑没有地下室,楼宇门已不存在。原有平屋面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局部的保温层已湿透。预制外墙板为11cm厚的钢筋混凝土、12cm厚轻质混凝土夹心层,外加4cm厚的砂浆层。原来的单玻空腹钢窗大部分被换成了铝合金或塑钢窗,或在外面又装了一樘窗,有些是单玻窗,有些是双膛窗。整个护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不密封、结露和防水失效。采暖系统为垂直单管系统,并且没有温度调节手段。下面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1)技术性指标。第一项,项目改造指标。专家拟定的具体方案为:对窗的改造主要采用塑钢中空内平开窗,使用low-e玻璃;对外墙的改造主要是采用10cmEPS薄抹灰系统;对屋面的改造主要采用是14cmPU暖屋面。供热计量方式主要采用热计量收费;采暖系统采用的是垂直双管和自动温控阀。对楼宇门的改造主要采用双扇保温钢板门,将门墙缝里内外均以硅胶密封,并带有自闭装置。第二项,项目检测指标。改造前,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测定,主要包括对屋面、外墙、外窗、底板的测量。其传热系数分别为:1.3W/m2k、2.0W/m2k、4.5W/m2k、2.8W/m2k。经过专业人员检测,该项目防水效果较差。(2)经济性指标。第一项,预估指标。该项目总费用为606.1元/m2,即约为131万元;节能相关费用约占改造总费用的28%;节煤量为33.72吨,按每吨为500元计算,共计16860元。第二项,效果指标。设本项目的项目期为30年。静态投资回收期=606.1×28%16860÷2156≈22年净现值=-131×28%+1.686(P/A,5%,30)=-10.75用内插法求取内部收益率。其计算过程为:设i=2%,经计算,净现值=1.301设i=3%,经计算,净现值=-3.716IRR1=1.301×(3%-2%)1.301+|-3.716|+2%=2.26%(3)社会性指标。第一项,环保性指标。该项目改造前采暖消耗量为219592.2kWh/a,建筑面积为2156m2,即每平方米采暖消耗量为101.85kWh/a。改造后,采暖消耗量为141696.6kWh/a。同理,其每平方米采暖消耗量为65.72kWh/a;该项目有害物质减少量,是通过其节煤量来计算的,按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每吨标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量包括:二氧化硫为1.4千克、粉尘为11千克、氮化物为9千克、烷烃类为0.5千克、二氧化碳为2.6吨。经计算,该项目所减少的有害气体量为:二氧化硫0.047吨、粉尘0.371吨、氮化物0.303吨、烷烃类0.017吨、二氧化碳87.672吨。第二项,舒适性指标。该项目在改造前室内温度为16度,改造后会达到20度以上;其霉变结露现象较为严重。第三项,支持度指标。唐山市政府出资370元/m2、中央政府出资54元/m2、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出资140元/m2、居民出资42元/m2。
2.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笔者请10位专家对该项目三级指标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该项目评价中存在稍微不经济现象。
篇2
1.2既有建筑技术改造方案
1.2.1地埋管换热器地下热平衡分析地埋管全年吸热量Q取热=1473.69MWh,散热量Q散热=1872.8MWh。在考虑了机组的耗功量后地埋管换热器的散热量与取热量的比值要明显高于建筑物所需的冷负荷与热负荷的比值。地埋管的年累计放热量与取热量不平衡率为21.3%,地埋管侧的峰值排热负荷为3201kW,峰值取热负荷为1144kW,两者相差较大,如果按照冷负荷设计钻孔井数,钻孔费用较大,综合考虑冷热负荷平衡及钻孔费用,可将一部分冷负荷采用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承担,不仅可以减少钻孔数目,还可以平衡冷热负荷。由上述冷热平衡知:总排放热量为1872.8MWh,总吸取热量为1473.69MWh,不平衡率为21.3%,如果全部采用地源热泵工程满足冷负荷,地下的温度变化总体呈上升的的趋势,不满足地源热泵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1.2.2初步设计方案根据调研数据的显示,系统原有40台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单台供冷量为60kW,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冷热负荷的平衡,同时避免钻孔数目的过多,减少水泵能耗,该技术改造方案定为1台螺杆式热泵机组+19台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保持原有位置不再变动,既节省了设备迁移费用,又节约了总机房面积,热泵机组及钻孔数目根据冬季负荷确定。冬季热泵机组提供全部采暖负荷,为保证地源侧冷热负荷平衡,夏季供冷以地源热泵机组为主,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只在部分月份、部分时间段开启,可通过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完全满足地源侧冷热负荷平衡。
1)岩土热物性参数测算。根据工程所处的地质状况以及以往工程经验,岩土的导热系数预估为1.66W/(m•℃),体积比热1.993×106J/(m3•℃)。在方案确定后,应进行现场测试,即在不同位置选定2~3个测试孔,进行热响应测试实验,然后利用参数估计法计算当地的地下岩土导热系数及比热。
2)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参数的选取。采用地热换热器设计模拟软件—地热之星GeoStar(V3.0)对该工程建筑进行优化设计计算。选取垂直双U型埋管,因钻孔较深,土壤取散热能力较浅层大,换热能力强,通常是土壤浅层的5倍以上,并且所需占地面积较小[2-3]。由于该地的地质构成主要为泥沙与岩石,钻孔难度适中,每米钻孔费用相对较高,每个钻孔内设置双U型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初投资。同时根据该工程周边可利用的钻孔空地面积有限,采用双U型管,可大大减少钻孔的占地面积。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为:钻孔回填材料采用的高性能回填材料,导热系数为1.82W/(m•K);进入热泵循环液的最高/最低温度分别是:33℃/4℃;De32的双U型管,钻孔直径为150mm;系统运行寿命设计为20a;岩土平均导热系数为1.66W/(m•℃),容积比热容约为1.993×106J/(m3•℃),岩土的初始温度为15.2℃。
3)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设计计算。根据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采用设计计算软件对建筑进行地埋管长度的设计计算。经过计算,所需的总地埋管换热器的钻孔长度约为33000m,每个钻孔深度为100m,共需330个钻孔,钻孔行列间距均为5m,所需钻孔面积为8250m2,建筑周边条件能满足钻孔面积的要求。
4)地埋管布置形式设计。对于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宜分组连接,且每组不超过换热器总数的10%。因此根据钻孔设计布置情况,以6个钻孔或4个钻孔组成一个水平环路就近通过钢塑转换接头与分集水器连接,室外分集水器之间由水平主干管连接,水平主干管采用同程式连接方式。地埋侧水平管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水平支管敷设深度为2.0m,水平干管敷设深度为1.5m。钻孔间的设计间距为5m,钻孔的直径为150mm。地源热泵系统模拟在设定好以上参数的条件下,对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进行了10a的模拟计算,得到的温度曲线不仅为该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了热平衡依据,而且对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地源热泵系统运行10a期间的循环液进出热泵的月平均温度变化曲。以看出,在运行1个采暖与空调周期后地下岩土温度变化幅度很小,但由于地埋管的年取热量略微小于年释热量,所以地下的温度变化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该项目可采用如下措施:适当增加冬季空调运行时间;可适当地增加地埋管各钻孔之间的间距,降低埋管间的热干扰,增大蓄热体,有利于地埋管向周围岩土中释放热量;间歇运行,有利于地温的恢复在夏季气温较低时,可以间歇性地运行或停止部分热泵机组,使地下岩土蓄热体有较长地温恢复时间,提高换热温差,延长系统在高效率点的运行时间。空调冷热源机房位于原有机房内。
2经济性分析对既有建筑的地源热泵系统与原有的空调系统
进行了经济性对比如表8所示。计算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增加的初投资大约为567.5万元;系统运行按20a计,地源热泵系统可比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加集中供热系统节省运行费用1336万元,系统投资回收年限为8.5a。
3系统能效分析及节能量计算
每个月相对于原有的集中供热+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空调系统。年可节约319.78吨标准煤。现有系统全年耗能量为1949.6MWh,改造后系统全年耗能预计为918MWh。与原有空调形式相比,采用地源热泵+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改造方案后,5结语地源热泵系统改造项目的总投资为567.5万元,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后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改造项目采用新方案每年节能量为319.78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CO2排放量797.2t,减少SO2排放量2.4t,减少NOx排放量1.24t,减少碳粉尘217.5t。节能改造项目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节能,而不考虑投资成本,该项目在确定方案时,综合考虑了现有的周边能源情况及既有建筑物内冷热源情况,最终方案确定为地源热泵机组与原有模块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结合使用,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减少原有设备的拆迁、迁移费用;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有效措施
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或在建筑施工当中所产生的劳务或作业等的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结就被称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若干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预想、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规划、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控、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计算、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剖析以及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考察核准等等。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往往在建筑施工中牵涉很多的施工人员、财务工作、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因此建筑施工涉及的范围太广,这些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各种关系非常复杂,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好与坏,就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盈利的多与少,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非常重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当今,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从国外陆续传入一些先进的国际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要把其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它包括从建筑工程施工经济成本的预测到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成本的最后考核等各个环节,所以,我们企业必须在经济成本管理中要落实全面的管理。所谓落实全面的管理就是在全过程中成本管理、在全方位上进行成本管理、在全布人员中进行成本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原则是指因经济成本所涉及的人财物众多,因此各个相关部门有权力对它们的管理对象产生的消耗加以节制和调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职能管理部门都要严格遵照自己的管理责任对自己管理的经济成本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管控,并对管理不善带来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与赔偿,权利与责任以及利益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完全的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同时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制度与原则。在合理地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还要以及实际采取和引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施工之前的成本设计与控制也要管理到位,再者,企业内部也要全面的开源节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结余不该或者能够节省的资源与成本,避免不必要或者可能避免的损失,最终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控制成本与经济合同的签订
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出来后,在企业对整个成本预算没有其他的意见后,就可以与有关的施工单位签订完善的承包合同。另外施工方在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认真的对合同的文字进行简短的研究,为了防止施工企业在合同里面玩文字游戏 ,在签订完承包合同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工程进行一个系统的预算过程和计划出一个完整的成本计划书,并总结出开展此次工程的任务清单,以及去筹借或购买工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器材等等。
2、实施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做为最基本也是最开始的一项,俗话说好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成本核算,那之后的每个工作将无法展开。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里的成本核算人员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并且还要调动其他同属于成本核算成员的积极性。工程是需要抓进度和质量的,在这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的管理进行严抓。
3、工程材料的管理
在整个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工程材料的成本往往都占据总成本的55%以上。工程项目在获得竞标后,企业和项目部的人员就要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施工预算,并上报审批,在审批通过后,项目部的人员就要对工程所需要的实际材料制定一个详细的材料清单,并在以后工程的实施中,严格按照上面的清单进行使用材料。企业还要专门设立一个监控小组,就是防止在计划内的材料被任意损坏和肆意浪费,并不定期进行检查。
4、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所有工作准备就绪的时候,企业应该选择一支信誉比较好的并其具有很强实力的劳务队伍对工程进行一次详细的评判,而在今后还要不定期进行考核。企业可以选择劳务分包招制度进行招标,施工企业可以为此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使用工程的项目经理做评委,并且旗下还有一些工程人员。最后由招标小组拟出一份招标说明,并在某一个时间段邀请不低于三家劳务队伍进行投标,最终根据劳务队伍的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劳务队伍。
5、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
强化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企业的职能部门对那些缺少工作素质的、工作能力不强的、大局观不好的工作人员等都给他们安排适当有效的培训,以便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企业在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约束他们的规章制度,为那些上进的工作人员制定一些勉励制度。成本核算是一个可以计较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细致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在进行成本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次在核算完一项工程项目的时候都要对本次核算写一份报告,并上报审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整个工程的一个成本的控制。企业授权于项目经理管理这个工程项目,首先要求项目经理这个带头的人做到有责任感,不能将权力派送到素质松懈的人手上。因此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层面的水平,同样对整个工程也有着莫大的影响。
三、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实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的向前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意义,并且在建筑企业内部的整体管理上,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也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良好的经济成本管理能使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因此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就进行经济成本管理,才能保障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学昌,奚涵川.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J].建筑经济,2007(11).
[2]柴东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6(02)
[3]周中意.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0(12):29-31
[4]祁生春.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 2010(24):487-488
[5] 孟庆福.煤矿企业成本管理[J].企业导报.2014(20)
[6] 郝伟.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施工企业效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
[7] 叶琳.二次经营中项目现场成本管理和控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4(32)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企业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措施,并将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支出,进行系统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中针对建筑经济成本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经济 成本管理 企业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否有收益直接影响着其生存,而一个建筑项目收益的大小是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之一成本管理所决定的,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规范项目操作的基础之上,将项目成本控制在一个要求的目标之内,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系统之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需要盈利,也就是要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达到最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会在工程开始之前制定一个预期的成本投入,从而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将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对一家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时,成本的控制好坏是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一般采取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重揽轻干。成本管理部门本身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就不是很强,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每个阶层的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就不够重视。有些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法律上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楚;同时,自身的思想还处于传统思想的理解范畴内,认为业主和总包得关系不是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而属于友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好多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还一直得不到工程款,那是因为有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还没有办理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建设单位有意的不签手续,虽然这些情况施工单位也了解,但也许是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可也能是法律意识不够完善,才导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
2.材料的管理问题
材料的管理在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多少对该工程项目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好多施工单位经常是通过别人介绍或其他的有关系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而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上进行控制,这是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上的管理不足,最终导致成本的再次提高。比如通过某种关系进场的原材料,在进行进场的检查时,部分工人检查不严格,造成原材料的型号或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浪费;还有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管理也缺乏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谨,出现过量的消耗物资或材料的丢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屡见不鲜。
3.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经常出现的还有成本核算问题,像工程结算中收入和成本不匹配等。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配套的预结算员,但其工作对项目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部分的预结算员在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且缺乏对阶段成本的分析,更不用说对实际、预算以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了。他们只是依照图纸和现场指令来计算,为结算提供一个依据。另外,很多管理人员觉得工程的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本身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企业也没有任何奖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觉得只要工期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对实际的成本与计划和预算成本是否相符毫不关心。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控制,导致到最后才知道项目是否盈利。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获取经济利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制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标报价,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济实力、工程的概况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的具体情况来把整个大工程分解成为具体的小工程,然后再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对投标的成本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计划。接下来就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及有利于自身的合理的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谈判的时候心中有数,才能取得明显优势,从而为以后企业取得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成本计划工作,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更加的具体、细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而且要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一个好的目标成本计划,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先进行;同时,根据这种计划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的控制以及成本的分析。如果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混乱不堪,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即使有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有丰厚的预期利润,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的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所有的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上面,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在目标计划成本的范围内活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实际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完工后及时清退冗余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结算未付款项,防止继续发生不必要的各种费用;(2)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把这些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复核;(3)完成决算后,应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各分部工程重新核算,对于超过目标成本控制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今后成本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4)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支出,指定具体的保修工作责任者,要求其提出保修计划和费用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也不例外,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应该依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继旺.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J ] . 门窗,2013(12):368.
[2]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张丽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篇4
1.1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1的相关影响
大家知道,当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确定以后,工程质量做得越好。那么需要投入的:资金和材料也就越多,也就是说,M1的值随着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呈现不断增大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函数关系呈增函数的性质。我们以工程质量做为横坐标。以相应泡M1值做为纵坐标可以做出M1随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增大的图象,在代表M1的纵坐标上有两个临界点A和B。其中A点表示,当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品时相对应的M1值,B点表示当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品时相对应的M1值。
1.2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2的相关影响
目前我国的工程预算定额和劳动定额部是以生产合格品作为计价依据的。与此相适应.我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是以达到合格品作为交付使用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品的标准即可以交付使用而无需再加工返修;如果达不到台格品的标准则不能交付使用,必须进行返修或加固,使其达到台格品标准后方能交工。在返修过程中,工程质量越差,返修中需要投八的返修费用就越多;工程质量越好则需要投入的返修费用就越少,于是,M2的值随着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二者的函数关系呈减函数的性质。我们以工程质量作为横坐标,以相应的M2值作为纵坐标。可以作出M2随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减小的图象,当工程质量为合格品时,所对应的M2值为0,即无需加工返修,而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C则表示当工程因质量问题而必须推倒重建时所需要耗费的费用。很显然,C点所对应的M2值不仅远远大于A点所对应的M1值.而且也大于B点所对应的M1值。
1.3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的相关影响
现在我们来分析工程质量的变化对总的工程成本M的相关影响。如上所述.M=M1+M2,因此分析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的相关影响,就是要把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1的相关影响和对M2的相关影响合并到一起进行分析,为此我们把两个图象叠加起来。以工程质量作为横坐标。以相应的M=M1+M2的值做为纵坐标。
(1)当工程质量低劣。必须推倒重建时所需要花费的总成本最高,相当于图3中D点所对应的M值。
(2)随着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工程总成本呈下降趋势。这一下降趋努以合格品所对应的M值达到最低点。也就是说。当工程质量为台格品时所花费的工程总成本为最低。其数值等于图1中A点所对应的M1值。
(3)越过台格品所对应的最低点以后,工程总成本即不再下降。而是随着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呈现相应的上升趋努。其中对应于优良品的M值等于图1中B点所对应的M1值。很显然.B大于A,也就是说优良品的工程成本要大于合格品的工程成本。
2.结论与建议
通过阻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由于M曲线是一条下凹曲线,其最低点对应的工程质量是合格品,因此,从建筑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工程质量管理。应以达到合格品标准为其最优方案。有些企业管理往往错误地认为工程质量越差,相应的工程成本会越低,因此为了降低工程成本而不惜粗制滥造。工程交不了工再来返工修补甚至补强加固。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坑害了国家。而且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是有害无益的。
(2)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实行按质论价的经济政策。按质论价的经脐政策包括优质优价和劣质劣价这两个方面。由于优良品的工程成本要大于合格品的工程成本,这一部分差额必须通过优质优价的政策米使企业得到补偿。如果优良品与合格品价格一样,那么企业就会失去创优的积极性。所以,如果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品标准,就必须在合格品计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幅度的资金付给施工企业,以弥补其多出的工程成本。根据我们的调查测算,这个幅度以5%左右为宜。另一方面,凡属不合格工程必须要返修或推倒重来,而且返修损失应列入工程成本由企业自负.如果不管合格不合格都能交工,实际上等于在鼓励企业粗制滥造。对于那些结构无隐患。也能满足使用功能.但观惑得分率达不到70%的可用工程,虽可不再返修。但必须实行劣质劣价,在结算时扣减相应的M2费用,其数值应相当予中线段e的长度。
(3)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优良率,建议应改革目前以合格品作为计价依据的现状,从而彻底摆脱目前仅以合格品作为奋斗目标的被动状态。改革以后应以优良品作为工程质最验收的标准,凡达不到优良品的工程原则上不准交付使用,与此相适应的是,对工程预算定额和劳动定额也应以优良品作为计价依据。这样,在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的相关曲线中,其最低点对应的工程质量就不再是合格品而是优良品,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创成优良品才能实现工程总成本为最低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激发企业创优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的优良率。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这种改革乃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由之路。
有关建筑经济的论文范文二:成本管理建筑经济论文
一、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举措
当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也缺少就科学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目标,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其工作效率及流程得不到科学的评价和考量,难以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大大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应不断提升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正确认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多数施工企业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局限于在施工环节中控制能源的消耗,这一认识极为片面。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贯彻于建筑施工开展的全过程,包括工程信息跟踪、招投标、组织施工到施工完成的所有环节,因此施工企业要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关注建筑施工工作的各个因素环节,做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综合考虑方案、质量、技术、工期、安全等各个方面,实施成本预测,做好实际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实现成本决定生产经营。
2.优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
健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是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成本管理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比工作,明确各自的职务职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技术、计划、物资、安全、设备、财务、纪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实现施工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分工合作,同时督促各部门负责人做好带头作用,以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效率,确保有专人研究工程前期的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控制及成本预算有专人负责,公司的材料采购工作有专人负责,材料的采购量及价格有专人监督。优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使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能力不断加强。
3.狠抓项目成本核算与监督
项目成本核算对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乃至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起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项目成本监督则是施工企业对成本开展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强化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需要狠抓项目成本核算与监督。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基本制度还不够完善,核算成本的项目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成本核算中的程序问题也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机制,通过完善具体操作步骤,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做好科学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可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定期实施轮岗制度,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互相监督管理,确保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篇5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对建筑的整体和个体构件都充分了解,传统的板报式讲授并不能直观地反映建筑构件实例的三维立体形象,学生和老师都应鼓励使用三维立体的软件设计建筑模型,提供设计作品的感官性的同时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比如教师通过模型构件的软件设计立体的建筑模型,建筑的框架结构、构件受力情况和施工方法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呈现在大屏幕上,启发学生进行构件优化设计的灵感。老师和同学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交互作用,进行构件的交流和整体结构优化的探讨。学生可以通过软件完成教学作业,较徒手绘图简捷省力。新媒体技术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课堂兴奋,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师要掌握好重难点,合理分配计算机教学和传统板报式教学的课时。
篇6
电气工程是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高层建筑比作计算机,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而电气设计是电气工程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有关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负荷的分级计算、供电电源的选择、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
2.1 负荷的分级及计算
用电负荷的等级作为电气设计的依据,应根据用户的重要性或其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将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划分。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含有一级、二级和三级负荷,有时还会含有特别重要负荷。
负荷计算作为电气设计的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于电气设计过程中能否合理选择所需电气设备,选择的设备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的负荷计算,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估算,在施工图设计时,基本上采用需要系数法来进行计算。
2.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短时间内(除疏散照明外,疏散照明要求不大于5s的应急电源供电转换时间)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
2.3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2.3.1 高压配电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方式。电源进线几乎全部采用电缆进线。
2.3.2 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分段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并保证变压器可正常运行。
2.4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由于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十分巨大,因此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应尽可能达到深入负荷中心效果。一般设置在底层或地下层。这对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2.5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组成。
高层建筑的消防供电极其重要,将会直接影响人生安全及经济损失,因此,应按高层建筑负荷等级的最高级别供电。
2.6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
现在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避雷针和避雷带以外,还应大范围地采用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用来提高避雷的效果。
2.7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安余技术防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性质、安防管理要求及建设标准、经济适用等进行设计。其主要对周界、通道、出入口、公共区域及重要区域等进行监控、探测及管理。
3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合格的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应满足七个质量特性规定的要求,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实施性、适应性及时间性。电气设计单位本应将通过了设计评审的合格的设计文件多少会存在缺少或偏离质量特性要求的缺陷。
3.1 电气设计违背或偏离设计规范的规定
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设计问题又主要表现在安全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及可实施性的缺失或偏离。
如民用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线路截面选择问题。由于民用高层建筑用电负荷绝大多数为单相负荷,三相负荷不平衡必然导致中性线通过不平衡电流,随着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低电压网高次谐波污染日益加剧,3次整数倍及非三次整数倍奇次谐波均构成中性线电流、中性线过电流并由此引发电气火灾的现象也日渐增多。为此,相关设计规范已规定民用建筑配电系统的干线、支干线及支线的导线截面原则上均应选择N或PEN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然而当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名用高层建筑配电设计中扔沿用80年代前曾采用过的做法,选用的N或PEN线截面仍为相线的1/2甚至1/4-1/3,这也是最常见的电气设计安全问题之一。再如,关于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相关设计规范都明确提出应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这是保证可用性及维修性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不少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设置在地下层的变、配电所及柴油发电机房的配置多违背了这个要求。另外电气设计也必须妥善考虑其运输及维修吊装通道问题。
3.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设计文件可实施性方面的缺陷,将直接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或错误,也往往造成设计文件本身出现原则错误而难于及时发现,将影响项目建成的使用功能。
例如,设计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参数尤为重要,这是业主或施工单位进行设备订货及采购的依据。然而近年来电气设计文件中普遍习惯于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边标注该设备的型号或厂家产品编号,而国内外各种型号规格的产品琳琅满目,这就使设备订货无所适从,并往往造成错误。
4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层建筑由于照明及空调负荷多,电梯等运输设备多,给排水设备多所以用电量特别大,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2)在高层建筑中,照明与动力负荷基本上不共用干线。负荷多采用放射式或母线槽配电方式。
(3)顶棚一般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吊顶。
(4)电气设备的管线应采取防火措施
(5)空调设备等主要用电设备分散,多数要求集中管理,即要求采用电脑管理和监控系统。
(6)采取防震措施。如配电屏、灯具等电气设备的防震,管线的层间贯通和建筑伸缩缝与沉降缝的耐震处理等。
(7)消防要求高。因为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人员密集、设备多、装饰豪华、建筑本身火灾隐患多,故对消防要求很高。
(8)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要把电能消耗指标作为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电的设计方案,应根据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
5 结 语
电气设计文件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最主要根据,设计是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设计文件的深度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问题等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前,应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资料,把有关的基本条件搞清楚,这是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篇7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心地带,建筑面积约100000m2,由7层裙楼及56层塔楼组成,裙房平面尺寸为81m×54m,塔楼平面尺寸为34m×34m(外包尺寸为37.6m×37.6m),将地下二层按规范要求的嵌固构造处理,使其作为上部的嵌固端,嵌固以下埋深11.9m,以上229.3m(结构计算高度)。建筑总高度为241.2m(未包括出屋面的电梯,观景厅及水箱间的高度),核心筒平面尺寸14.6m×14.6m。该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对称,竖向抗侧力构件上下连续贯通、无刚度突变(见图1、2)。
该项目地下部分及塔楼筏板基础建成后停工至今已达三年之久,被市列为“四久工程”。
2结构优化
2004年7月业主委托我院对该项目进行方案优化设计,要求方案满足建筑扩大空间、结构安全、经济合理并符合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规范要求。对原设计单位所作的结构设计方案,我院提出以下优化意见。
①减少框架柱数量,增大建筑空间
为满足建筑大空间的功能要求,将原设计方案中每边八根柱减少到每边五根柱,底层柱截面由原设计的1500mm×1500mm、1400mm×1500mm增大为1800mm×1800mm、1700mm×1700mm,上部各层柱分段减小,以满足轴压比的要求。优化后可以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约750m2,并节约混凝土用量约2700m3。为了弥补结构抗侧刚度的不足,在塔楼四角区设置“L”型桁架(见图3),构成框架桁架结构,内部布置剪力墙核心筒,形成框撑-核心筒体系。并且在建筑上将四周的支撑暴露,造型美观,具有独特的标志性风格。
图1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建筑轴侧图
②减小核心筒内墙墙体厚度
经过计算分析,芯筒内的内墙对抗侧刚度贡献较小,主要承受的竖向荷载是墙体本身的重量,因此可以将内墙厚度适当减薄。原设计方案芯筒内墙厚度为800、400、350、250mm,优化设计后改为400、250、200mm。同时将原设计中芯筒外墙厚度也减少100mm,由此可以节约混凝土用量约4500m3,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约1250m2。
③其他
在满足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将原设计方案中窗群梁由500mm×1500mm优化为500mm×700mm,塔楼井字梁由250mm×450mm优化为200mm×400mm。
3结构整体分析
3.1设计基本参数
①设计基准期50年,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②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两类。由于本工程特别重要,现将建筑设防类别提高为乙类。由于本工程建筑场地为I类场地,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该工程为B级高度建筑,其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和框架柱均为二级。
③场地的特征周期,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放大系数。
④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风压增大系数取1.2,即按0.54kN/m2取用。地面粗糙为C类,风压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按荷载规范取值。
3.2主要结构构件截面
表1核心筒剪力墙尺寸
楼层
心筒外墙厚
心筒内墙厚
-2F~4F
800
400/250/200
5F~21F
700
400/250/200
22F~32F
600
350/250/200
33F~40F
500
350/250/200
41F~53F
400
300/200
53F以上
400
300/200
表2框架柱截面尺寸
楼层
角柱
中柱
框架主梁
-2F~4F
1800×1800
1700×1700
500×700
5F~22F
1800×1800
1700×1600
500×700
23F~31F
1700×1700
1700×1400
500×700
32F~39F
1600×1600
1700×1200
500×700
40F~52F
1400×1400
1700×1000
500×700
52F以上
1200×1200
1700×800
500×700
表3混凝土强度等级
楼层
核心筒墙
框架柱
梁、板
-2F~24F
C60
C60
C30
25F~33F
C50
C50
C30
34F~42F
C40
C40
C30
42F以上
C30
C30
C30
3.3计算模型与程序
根据本工程结果的特殊性,结构整体分析采用SATWE和TAT两种软件分析计算。为了优化结构设计,并充分利用已经施工完成的基础,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分别对六柱方案、五柱方案和四柱方案三种框撑-核心筒体系进行计算分析。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方案,专家组一致推荐第二方案,即五柱方案。
3.4主要计算结果
①五柱方案
表4~表6为SATWE和TAT主要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应说明的是,采用SATWE程序计算,可将楼板按弹性楼板考虑,消除了复杂结构体系按刚性楼板假定计算带来的误差。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3五柱方案
表4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分析软件
SATWE
TAT
备注
结构总质量(t)
147815.625
146626.9
第1周期(s)
5.6758
5.8466
第2周期(s)
5.5607
5.7573
第3周期(s)
2.3090
2.5085
<0.8T1
第4周期(s)
1.4015
1.4830
第5周期(s)
1.3840
1.4739
第6周期(s)
0.8100
0.8773
第7周期(s)
0.6542
0.6842
第8周期(s)
0.6194
0.6466
第9周期(s)
0.4535
0.4717
注:表中只列出了前9个周期。
表5抗风计算结果
分析软件
SATWE
TAT
备注
x向最大层间位移
1/1163
1/1033
满足规范要求
y向最大层间位移
1/1127
1/1012
满足规范要求
x向顶点位移
163.25
181.97
满足规范要求
y向顶点位移
170.03
185.73
满足规范要求
x向总剪力(kN)
12813.6
12999.04
y向总剪力
12796.3
12982.13
x向总倾覆力矩(kN·m)
1860922
1896806.4
y向总倾覆力矩(kN·m)
1860582
1896478.6
表6抗震计算结果
分析软件
SATWE
TAT
备注
x向最大层间位移
1/1836
1/1969
满足规范要求
y向最大层间位移
1/1804
1/1968
满足规范要求
x向顶点位移
102.01
90.62
满足规范要求
y向顶点位移
105.01
91.26
满足规范要求
x向总剪力(kN)
8410.2
11730.15
y向总剪力
8491.4
11730.15
x向总倾覆力矩(kN·m)
1124786
1565804.38
y向总倾覆力矩(kN·m)
1112582
1536540.25
考虑第I振型,并忽略阻尼的有利影响,计算出结构顶点顺风和横风最大加速度:,,均满足高规规定的小于0.15m/s2的要求。
②六柱方案
最大轴压比0.66
结构顶层最大加速度:,。
内筒尺寸不变,外框架柱底层面积率为原设计方案(“筒中筒”方案)的71.4%。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4六柱方案
③四柱方案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5四柱方案
最大轴压比0.69
结构顶层最大加速度:,
内筒尺寸不变,外框架柱底层面积率为原设计方案(“筒中筒”方案)的76.0%,需设置三个加强层。
④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表7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
T
Δ/h
备注
筒中筒体系
6.2951
1/817
0.75
原设计方案
框撑-核心筒结构体系
六柱方案
5.4618
1/1433
0.66
0.05890
四柱方案
5.7756
1/1237
0.69
0.13840
有加强层
五柱方案
5.6758
篇8
二、和谐在于共同元素的发掘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经常见到:一是关注建筑本身,后去考虑环境的美化;另一种是在环境中去添加建筑,建筑难以融入环境之中。这两种设计环境都难以实现空间的和谐统一。事实上,我们不能单纯考虑建筑,也不能单纯关注景观,单方面追求和谐统一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如何在具体是设计过程中贯穿景观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理念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建筑与景观的最佳结合点,不能在设计中顾此失彼。只有去寻求景观与建筑的结合点,从这个地方切入,才能够寻找到建筑的灵魂。
为此,我们在进行单体建筑设计的同时,预先提出整体环境框架与要求,在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设计指导原则。尊重建筑周围景观对建筑风格、色调、设施的各种要求,在这些要素中去寻找景观与建筑相通的地方,抓住这个点来贯穿建筑与景观,让建筑风格与环境风格相符、相称,让建筑成为景观生态中的一个部分,融入到环境当中去。对于一些后加入进去的建筑,或者是一些改造的建筑,也要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调整,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整体性。
三、用建筑思想反照景观设计
建筑不仅仅从属于景观,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当建筑融入景观后,其本身也是对景观的一种改造。所以,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与景观的融合,也要考虑对景观的创造性塑造。让景观衬托建筑、用建筑改造景观。
在实践中,我们要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具体设计中,我们可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同时,用建筑思维解决景观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很多制约因素,比如,在城市建筑密集地区,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道路的功能要求,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视觉对象。
四、关注自然与文化双重生态
篇9
2)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在液化石油气管井的每层设防火门。每层液化石油气管井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漏报警器。当管井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1/5时,报警器自动报警。同时,远传声光报警信号到防灾中心。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漏报警器安装高度距管井间地面0.3m以下。
1.2液化石油气管道、厨房及厨柜
为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确保厨房内燃具的正常运行,在每一个厨房内都设置紧急切断阀组和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漏报警器,当厨房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1/5时,设在厨房内的气体检测报警器自动报警。同时,远传声光报警信号到防灾中心,持续40~60s后,厨房液化石油气进户管上的紧急切断阀(电磁阀)自动关闭。电磁阀采用自动关闭,现场人工手动复位方式,电磁阀应设有应急电源。可燃气体检漏报警器安装高度距厨房地面0.3m以下。每户厨房内的液化石油气管道均为明管敷设,管道穿过厨柜时,厨柜内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漏报警器。
2液化石油气系统设计的细节优化
2.1液化石油气管道敷设于室外管槽
液化石油气管道在通过地下室顶板上无覆土层时,应在地下室顶板上构筑管槽,槽内管道四周以细土或黄砂填实。
2.2液化石油气管道敷设于室外吊顶
因一部分液化石油气管道需敷设于室外吊顶而建筑设计有特殊美观要求,所以将液化石油气管道敷设于吊顶上,为了不影响其他管道,将液化石油气管道敷设于下面带格栅的独立通风槽内。
2.3液化石油气管道敷设于燃气管弄
管弄井顶部设置百叶窗与大气相通,管弄井内每隔2~3层应用不燃材料作防火分隔,在立管穿过分隔层的四周应留有适当空隙以便通风,每4~5层设一个可燃气体报警器;因液化石油气密度大于空气,套管与楼板上齐平且每层检修门做100高门槛,有利于气体不积聚。
2.4液化石油气管道敷设于燃气横管弄
液化石油气管道经过的局部区域因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故敷设于防火通风横管弄内,再通过机械通风维持管内负压,进一步保证燃气泄漏到其他空间。
篇10
在建筑领域内,数字计算机和相关的数字技术,不仅能够让从业者轻松自如的完成数据分析和计算、项目设计和出图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它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新体验”。比如说: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经验告诉我们,在以数字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以数学、力学等学科为参考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不仅能够辅助结构师进行项目“可执行性”(传统结构设计)这一主要工作,同时,它也能够对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经济型”等有关问题起到权衡利弊的作用。毫无疑虑,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为日趋复杂、多元化的建筑实现了强有力的结构架设保障。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如若想真正达到经济和合理双收益的工作目标,我们必须要严格把握相关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
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者通常会根据设计要求,然后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参考近似的设计方案,以判断的方式去着手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在此之后,再去进行有关“强度”、“刚度”、“稳定”等相关方面的计算。在运用此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设计者还会从结构布局、结构外形、材质选择等方面入手,去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而在力学分析方面也仅仅是起到了一个核对查考、比较验证的作用。于是,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就暴露出以下这么几种主要弊端:①工作量大、效率低下;②由于时间限定和设计者经验不足等内外因素,致使所敲定的设计方案并非是最为理想、科学的方案;③以分析和计算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等力学反应为工作目标,未达到设计这一层面。
然而,伴随着数字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崛起、涌进,我们人类的思维、感想等各种与设计有关的因素,也不断地被充溢和改变着。这时候,只能够起到“分析”作用的传统结构设计方式就明显的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在现如今,不管是任何一种设计,其除了要满足设计对象的工艺性能等艺术特征,可靠性、安全性等使用性性能之外,还要做到设计对象被生产时,达到消耗最低、误差最小、费用最低等目的。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就是如此。
事实证明,建筑设计优化能够做到:“将设计周期缩短到最小范围,节省大量人力,提高设计质量及水平,从而,最终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这要从其方法和技术上谈起。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
和所用结构设计优化一样,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主要特征是让“参与计算的部分以变量的方式”出现。通俗的讲,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在符合各种相关规范、规定条例之下,将所有能够实现结构设计的方案全部罗列出来。而后,在数学手段的辅助之下,按照设计预定要求,从中挑选一个“可执行性”、“科学性”和造价最低等各种优势兼顾的最优方案。而具体到方法的应用上,建筑结构和工程造价是两个最为明显的突破口。
(一)建筑结构
建筑抗震设计要求建筑平面宜规则、简单、对称,减少偏心,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长、平面凹凸不能太大,竖向抗侧力构件尽量连续等。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全局考虑尤为重要!同时结构师参与建筑方案的设计也是很有必要的。建筑方案规则合理了,结构设计师再在受力分析及概念设计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合理调整。就能做出完成一个既经济有安全的结构,做到既节省又节能的要求!大量工程实例表明,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很大程度上使得结构师在优化设计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一项工程而言,从建筑工程的结构入手,是设计师最长使用的结构设计优化办法。诚然,建筑结构总体是由若干个分部结构构建而成的,而建筑分部结构又可被分为:“基础结构”(建筑框架)、“屋盖结构”、,“围护(墙体)结构”以及“结构细部”(如:门窗、地板等)等多个方面。于是乎,每一个分部结构都成为了设计师使用结构设计优化的突破口,在具体操作时,设计者便可以在相关规定要求范围之内,围绕造型、选材、布局、位置、力学、造价等各个优化设计关键因素去结合具体情况(建筑师等相关人员的需求),本着经济效益、安全系数“双丰收”的方针,由片面(每一个分部结构)及全面的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二)工程造价
经试验证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正确使用建筑结构优化方法,可以让工程造价降低到5%-30%(就现况而言,但随着技术的革新,比率会越来越高)。所以,在保证建筑内部各个分支能够相互协调,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合理性,结构可靠度的情况之下,合理的利用建筑材质材料,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最直接的方式。于是,这也就成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另一个“着陆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从正确的“入口”使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是实现建筑适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成本低廉等优势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在具体应用上,我们还要毫无纰漏的应用技术手段,来予以实现。
三、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上的难题
每一项建筑结构设计,它都会产生出许多种结构布局设计方案,另外,建筑物细部的处理方式更是千差万别的。对于设计者而言,通过一味的去分析设计中各种相关参数、材料、负荷值等数值,去寻求优化设计并非是科学的。因为,就拿负荷值来说,同种负荷情况下,也存在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式方法。
其实,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同样也要遵循传统结构设计的流程的:“设计(拟定各个相关尺寸)校核(审核是否符合规范条例)修改设计方案再校核”,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理想方案。而在此流程中,结构设计师的经验、学识、阅历是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的。例如说:每一个建筑项目都会在其建设中或建成后,有可能遇到许多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而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设计者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落实到操作上,我们首先要将不利于对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做法排除在外,其次,我们在设计优化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虑“地震作用”、“风荷载”以及“轴力”、“弯矩”、“剪力”等和“外荷载”相关的各种数值。而在解决此问题上,设计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学识,去因地适宜的进行设计。诸如:刚度平衡对称可以减轻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害;“延性设计”可以避免建筑在地震影响下,发生“脆性断裂”现象;以及“多道设防设计”会让在特大地震发生时,先破坏建筑的次要构造元素,以达到最小限度的影响主体建筑结构。另外,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高,结构师可以在满足建筑师设计诉求的基础之上,采用水平布置对称、规则,竖向上下贯通的优化方法。如此的优化方法,由于尽可能的缩小了质量和刚度中心,使得建筑物不会出现由于水平负荷过大,产生扭曲的状况;另外,竖向连贯的方法,让竖向刚度产生了“渐变”效应,从而不至于产生刚度突变,出现应力集中的弊端。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不仅是一项极度科学、严谨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项资费高昂的工程。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征途”中,结构师一定要从多角度出发,全方位的估计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总之,我们既要遵循相关的规则和准则,又要在保证项目最优化设计的基础之上,去寻找能够实现“开源节流”的结构设计方式和技术手段。
四、结语
显而易见,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出现,为现在的建筑选择了一个最为有效、科学的建筑结构。有句名言曾经说到:“建筑的目标在创造完美,也就是创造最美的效益。”对于一个建筑结构设计师来说,在保证建筑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之下,探索科学、经济、实效性的建筑结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因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技术性实现,不仅可以让建筑项目在施工中找寻到最经济、最合理的材料利用方式,也可以让结构内部各元素得到很好的调配,更可以使落成的建筑拥有极高的安全度。无疑,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让建筑实现经济、安全、并且不乏适用性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熊开安,程志勇著.《建筑结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07)
[2] 刘昭如,庄艳著.《建筑结构与力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9)
[3] 徐传亮,光军著.《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3)
篇11
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应秉承安全性强、建设成本合理、结构质量高三个基本原则,并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进行系统化设计。首先,根据企业对建筑强度的要求,合理选择钢材型号。选用钢材必须通过国家质量检测体系的认证,确保钢结构的强度与质量。在合理选用钢材型号的同时,对钢结构进行防腐防锈处理也是保障其刚度及强度的重要措施。根据所选的钢材型号,对建筑结构进行系统的应力分析,选择对应的焊条,保证其焊缝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不能忽视结构附件的性能要求,应按照实际需求及相关规范进行选型配备。此外,还应格外注意对地基的处理,根据建筑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地基处理,确保工业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等级要求。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2.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概念
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概念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与传统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只重视建筑结构的分析、设计相比,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更加注重对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评价、分析,权衡性能、成本、结构、舒适度等多方因素,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最大程度优化的方式,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的目的。
2.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存在的问题
结构优化与建筑美学的矛盾在当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尤为突出。通常在结构设计中很难做到对结构强度、建筑性能、实用性与现代设计理念、建筑美学兼顾。过多关注设计理念与建筑美学的优化,会造成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工艺流程的考虑不足,使得优化方案缺少实用性,对工业生产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可。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工程造价优化与结构强度优化的矛盾。钢结构的设计除了要保障刚度、强度的同时还要做到兼顾经济合理性。如何在保证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化结构工程造价、减少钢材使用量,也是设计人员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3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探讨
3.1建立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
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业建筑设计优化工作离不开一个好的结构设计优化模型。在工业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针对重点变量进行函数模型的建立,对多种结构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函数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有助于实现设计参数的最优化,从而根据实际需要,找出最科学的优化方案。在工业建筑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中,针对工程的基础结构、屋盖系统、围护结构三个重要方面进行重点优化,对其进行选型分析、受力分析、工艺分析、造价分析等全面评价,确保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构建的重点在于确定参数变量,根据约束性条件与结构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内容。参数内容确定后,应根据企业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目的与优化方向选定合适的函数模型,确定最终的优化方案。
3.2完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管理体系
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常因为缺乏指导性的优化理念与量化标准,使得结构优化方案有很大的变动性,并对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保障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的有效进行,满足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需要,必须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指导思想与量化标准。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优化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相关标准规范与思想理念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实现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质量控制。
4结语
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的工作,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综合考虑生产模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管理方式等进行多种因素,对设计方案的性能、成本、结构、舒适度、建筑美学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选择合适的参数变量,根据优化方向针对性选择函数模型,确立科学合理的参数内容,做出最佳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案,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作者:李雷 单位: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2
一、智能住宅的含义
所谓智能住宅,是指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的通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同时能与住宅外部世界联系,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从而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性化住宅。
构成智能住宅的基本条件有如下三点:
1、具有相当于住宅神经的家庭网络;
2、能够通过这种网络提供各种服务;
3、能与社会等外部世界相连接。
一般认为智能住宅应具备的四种功能
1、安全防卫自动化系统。
2、身体保健自动化系统。
3、食物烹调自动化系统。
4、文化、娱乐、信息自动化系统。
二、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配置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建筑。在这里广泛地应用了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构成各类智能化系统。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智能建筑的核心可归纳为:
1、CA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CA是通过数字程控交换机PABX来转接语音、数据和图象,借助公共通信网与建筑物内部GCS的接口来进行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目前,公共通信网在我国有城市电话网、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CHINAPAC和CHINADDN。如果需要用卫星通信建立VSAT网,可租用卫星转发器以实现C波段到CU波段的卫星通讯。
2、OA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OA按计算机技术来说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结合的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语音、图象为一体的图文式办公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的业务处理。OA系统已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单位、企业、新闻单位等的日常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建筑中OA常由两部分构成:物业管理公司为租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内部事物处理的OA系统,大数使用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OA系统的。
3、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来完成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系统。BA系统运行的目标是对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以保证建筑物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通常在BA系统管辖下的有空调、给排水、冷热源、供配电、照明、电梯、停车库等设备。
4、SA安全自动化系统SecurityAutomationSystem:SA系统常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通道控制(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SA系统24小时连续工作,监视建筑物的重要区域与公共场所,一旦发现危险情况或事故灾害的预兆,立即报警并采取对策,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与财物的安全。
5、F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AiarmSystem:FA系统是消防系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功能,是一专用计算机系统。
6、GCS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CablingSystem:GCS是在智能建筑中构筑信息通道的设施。它采用光纤通信电缆、铜芯通信电缆及同轴电缆,布置在建筑物的垂直管井与水平线槽内,一直通到每一层面的每个用户终端。GCS可以各种速率(从960bit/s到630Mb/s)传送语音、数据、图象信息,称之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
四、智能建筑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明确三个“不等于”
(1)在建筑物内采用了综合布线“不等于”实现了建筑智能化;
(2)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信息插座越多“不等于”智能化水平越高;
(3)系统集成“不等于”集中控制;
2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1)需求与经济相“统一”;
(2)需求与技术可能相“统一”;
(3)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3必须做到三个“优化”
(1)优化设计
智能建筑系统采用了多家厂家的产品,多种智能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关键。
(2)优化施工管理
在施工阶段,出现多专业、多工种、多个施工单位的配合协调,优化施工管理是措施。
篇13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它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 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分析
2.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
目前我国城市高级民用建筑中的高档办公楼、豪华住宅和星级饭店越来越多,在这些高级民用建筑中,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但是,我们常常会在一些高档建筑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客房卫生间卫生洁具、五金配件不在装饰缝四角中间;吊顶有漏水痕迹,卫生间门口外地毯有水迹;内墙上同类型开关、插座面板位置高低不一等现象,给工程留下永久的、观感不美的遗憾。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和总结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机电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不到位,工程观感质量意识淡漠,片面认为机电设备安装后能可靠地运行,达到使用功能即可,与建筑物档次标准关系不大。
水、电、通风专业之间综合布置图的深化程度不够,导致有的风口安装不到位,吊顶内有的灯具因安装高度不够,只能移位安装等等。
2.2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学校、医院、综合办公楼、高级酒店等建筑,对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而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根源主要是设备机房,因为设备机房分别安装有冷冻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空气处理机组、各类风机、冷却塔、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引起设备部件产生强迫振动,并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噪声进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当今建设工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2.3螺栓施工问题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处理和维护,是一种以基本配电为基础,连接各个部位的一种综合性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在当前的工作中,常见的螺栓施工问题是对于电气工程中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等连接模式进行综合性的工作模式,不仅需要注间工作中存在的其他机械效应和机械能力,从而使得电气工程中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有效策略
3.1 强化质量意识
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当然,制定严厉的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也是很必要的。
3.2合理地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通风主管道、喷淋主管道、电气线槽尽量不要居中布置,尽量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探测器安装时,要在走廊两端吊顶上部居中位置用细钢丝拉线安装,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一直线。对于客房小走道内的各种管线、阀部件亦要综合布置,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一定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
3.3 注重机电成品的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在安装风口、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开关、插座面板、喷淋头等机电产品时,要戴白手套,用专用工具仔细安装,切勿破坏机电产品的表面。机电产品安装完成后,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组织专门成品保护队伍加强巡视,保证已安装完的机电产品完好如初地移交给业主。
3.4加强设备噪声与震动大预防措施
首先,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其次,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在机器设备下做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降低隔振系统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整体稳定性,使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并减少机组本身振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基座应独立,不宜多台设备合用一个基座;最后,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局,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为防止和减小空调机组、冷却塔、冷冻机组风机、水泵等产生的振动沿层面、梁柱、墙体振动传递,在设备底部安装隔振元件(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管道采用橡胶挠性接管(或金属波纹管、金属软管),风机进出口与设备和管道连接处用帆布接头等,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
3.5 螺栓联接常见通病解决方案
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多系统的复杂生产过程,它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着安全、优质、美观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规章,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确保机电设备施工的质量与美观,并尽可能的减小机电设备的噪音和震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