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

篇1

2.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探索创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医疗卫生专业自身特点、学科的发展趋势、社会医疗及卫生服务的需求,积极创建可满足社会及人民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点,把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干,进行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努力构建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最后,组织一批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制定医疗卫生行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该标准来引导各个专业的科学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高等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全面教学改革。

3.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现阶段,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许多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这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当不利,甚至会进一步对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建设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软硬件建设相结合,既要配备功能完善的硬件设施,又要加强对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要将学校的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结合,教学与服务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4.推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构建满足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专业化是加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不二选择。

篇2

(二)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

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就是建立与当地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布局和层级,并确定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我国区域经济通常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板块机构。由于投资主体的关系,职业院校通常由地级市及以下行政机构主办,并承担着为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所以在空间选择上也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通常,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主要与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产业类型、人口总量等有关,并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内部办学活动。区域经济总量的高低直接与职业院校的投入有关,地方经济总量越大,地方财政也就越充沛,职业教育经费自然投入也相对较高,能够改善办学条件。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育层级有关。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只有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似,才能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区域经济社会才能为职业教育提供丰富的办学资源。此外,产业结构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的层级与职业教育的层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区域经济社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时,职业教育也多半是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层级;当区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多数时,职业教育也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职业教育结构往往能够通过区域经济社会的反馈效应获得产品市场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从而指导自身发展。人口总量则与职业院校的布局、密度、规模有关。一般来说,区域人口总量越多,学龄人口也就越多,在职教与普教比例相当的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学生数也就越多,从而对职业院校的规模、布局和密度产生影响。

二、职业教育空间选择过程中的生态位构建现象

职业教育空间选择的过程是职业教育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特点,发展出合适的层次、类型和结构并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职业教育选择区域环境后,早期的区域经济社会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设备、资金、政策、产业、技术和人才等职业教育要素;当区域环境改善后,职业教育将由补偿发展变为自主发展,如主动吸引企业合作,吸引政府、企业的设备、资金、政策投入职教体系,职业教育以产业增值、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产出回馈区域经济社会,形成一种良性反馈,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在区域经济社会中建立起稳定的职业教育生态位。从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与生态位构建过程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以及政府治理结构都决定着职业教育空间选择和生态位构建,而职业教育也能够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适应性。职业教育对区域环境提供的设备、资金、技术、人才以及政策甚至区域文化等具有适应性,并反映到办学体制、发展决策上。二是职业教育具有区域反馈性。以职业院校为例,当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能够持续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时,它们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能够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办学活动中。三是职业教育对生态位具有继承性。职业教育能够在当地现有的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能够对其生态位的上下游传递资源和信息,并施加自身影响,从而完成生态位的“稳定性”。因此,这是一种功能属性的继承,非知识与实物的继承。

三、生态位构建对职业教育产业空间选择的影响

(一)生态位构建增强了职业教育空间选择效应

职业教育受到区位空间的多重选择作用。区位空间通过产业、技术、人力资源、资金、设备和制度等环境因子,使职业教育在规模、组织形式、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特点。因此,以生态位构建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空间选择,可以认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区域经济社会提供生源、经费投入、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承载空间,实现职业教育的正向选择;另一方面,匹配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人才。正是这种区位空间下的双向选择作用,使职业教育具有独特性,基于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又使职业教育具备了多样性,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实现了最适宜区位空间的选择。职业教育不同区位空间的进化惯量与动量间的差异,正是其生态位构建上特殊规律的一种定量表征。职业教育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环境中尽管受到多重因子的作用,但其具有相同的生态位动力机制:进化动量和进化惯量的相互作用使区域空间内的职业教育个体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动态性说明了职业教育主体对空间环境的选择在不同尺度上存在不同的“能级”,这种“能级”有可能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让职教个体最终产生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所以,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可以通过空间中的多因素“巧妙妥协”达到平衡状态和多样化的生态演化结果,从而维持强有力的发展张力。

(二)区域经济社会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

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态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这些地区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土壤”,具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本优势、办学差异化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等。但这些地理空间内部的不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同样具有异质性,经济类型、政策机制和区域文化的这种差异性使得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的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也往往表现得不一样。设备、资金、技术、人才属于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而产业类型、地方政策和区域文化则属于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变量影响着地方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设备、资金、技术等内部变量的类型,如外向型经济区域的技术、人才等往往国际化,其传导到职业教育内部的变量也不同于内向型经济的区域。从生态位构建的要求来看,职业教育生态位的建立往往与外部发展环境的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外部变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属性,而属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生态位的构建。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类型并不以地理空间为划分依据,而是体现了强烈的地区经济文化属性。当产业经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时,职业教育在进化动量与惯量的双重作用下,生态位也受到深刻影响。因此,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属性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中心作用,可以将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适应型职业教育。具有本地属性的区位空间,强调地方性和社会文化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中心作用。选择这类空间的职业教育具有较低的进化惯量和较高的进化动量。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要素产生的逆向选择,使职业教育从内涵到外延都需要进一步调整,直到适应区位资源的承载力为止。这种职业教育表现为外源性职业教育。第二类是发展型职业教育。具有产业属性的区位空间,强调全球化与产业技术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支配作用。选择这类空间的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进化惯量和较低的进化动量。这类职业教育需通过扩大自身规模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一种内源性职业教育。第三类是行政主导型职业教育。具有政策属性的区位空间,强调政策与政府调控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主导作用。这类职业教育进化动量和进化惯量介于前述两种类型之间。但这类职业教育同时受到外部资源环境和内部自身规模的双重压力,是一种多源性职业教育。

(三)生态位构建为职业教育提供不同演化模式

根据上述空间选择类型,按照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的结果,可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类型分为区域输出、区域融合和跨国输出三种形式,分别对应适应型职业教育、行政主导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适应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力资源在满足本地区需求外,部分输出到其他产业发展空间;行政主导型职业教育的产出能够被本区域吸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发展型职业教育发展为跨国输出型,这种输出不表现为人才的输出,而是将技术知识通过产品的方式来实现全球化的流通。从职业教育空间选择的类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空间的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机制虽然相同,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态位动态演化路径:一种是以注重物质———“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主体,大多选择地方性的区位空间,强调物化的人在空间生态位构建中的作用;另一种是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主体,大多选择具有新的生产技术和外向型产业体系的区位空间,强调虚化的知识技能在空间生态位构建中的作用。生态位构建具有不同演化路径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对不同尺度空间的环境因子选择差异。这说明职业教育的选择可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而改变,不同尺度上的生态演化路径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篇3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却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问题,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内容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已经严重职业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对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而言,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岗位实习之间的衔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提高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卫生专业的实践教学状况

1.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有很多中职院校的卫生职业教育仍旧沿用传统教学形式,人才培养形式要么停留在以前,要么照搬照抄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所以教学内容常常停留在“上好课,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还没有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同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仍旧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性课程所占比重比较小,加上卫生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设施相对滞后,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不够先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2.实习指导教师配置不到位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卫生护理人才,但是受制于现有教师人才队伍结构的限制,中等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是理论型为主,实践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而在学生的实习环节,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实践指导教师。但是,学校在组建教师队伍时,其精力都集中在了专职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上,比较看重学历、资质和理论知识水平,然而这些教师常常缺乏卫生岗位的一线工作经验,所以在实践教学指导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同时,很多院校对专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工作是相对滞后的,而且兼职教师的待遇比较低,致使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实践指导教师配置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后期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3.教学组织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在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开展实践中,很多院校主要是依赖传统工作经验,没有针对市场对卫生护理类人才的需求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与规划,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同时,在一些选修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上,由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缺乏科学组织与规划,所以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多课程教学常常是流于形式或疏于管理,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

二、当前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对策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卫生职业人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首先实现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思路上的转变,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逐渐由重视理论的学习性向倡导实践的综合性转变。卫生职业教育是一项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环节有所侧重,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有效培养。

2.科学配置实习指导教师

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实践教学的需要配置专门化的实习指导教师,更好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让校内实验、校外实习、毕业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更加规范,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

3.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相应的提高教学组织与管理水平。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要尽快实现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提高卫生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必须加快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技术等,让专业知识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有效。

4.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很多院校在开展卫生职业教育时,仍旧沿用过去的教学评价机制,采取期末考核这一终结性评价的教学形式,并且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相对忽视,也还没有及时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为了有效减少学生在平时缺课、逃课的现象,促进学生卫生职业素质的系统培养,中职院校需要创新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尽快建立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评价上,需要进一步细化教学评价制度,增加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比重,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不断完善职业素质。

三、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职卫生学校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卫生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构建基于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课程新体系,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最终实现卫生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玉德.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发展前景与发展机遇浅谈[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4):54.

篇4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篇5

作为学生引路人的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事关学生的道德水准、是非判断能力、奉献精神、对待人生的态度。本人利用一段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本地区主要8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个别访谈

(二)调查数据特点

1、数据结构显示

调研班主任总人数:487人;

男女人数:男204人,占41.9%;女283人,占58.2%;

年龄层次:35岁以下占70%,35-45岁占28%,45岁以上占2%;

班主任任职年限:5年以下占70%,5-10年占26%,10年以上占4%;

职称结构:初级以下占60%, 中级占39%,高级以上占1%。

2、数据特点

(1)女班主任的比例高于男班主任

(2)35岁以下的班主任比例明显过高,年轻班主任是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主力军。

(3)大部分班主任的任职年限低于10年,甚至是没有多少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新手。

(4)班主任队伍中中级职称以下的占绝大多数,高级职称在中职校仍当班主任比例太少,从调查数据显示仅占1%。

(三)班主任工作特征表现

1、如果可以选择都不愿意做班主任;

2、班主任工作量没有具体核定标准;

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

4、学校班主任告急,有人却没有人愿意当;

5、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如陀螺一般转着,身体疲倦,精神压力大。

(四)班主任队伍现状原因分析

1、学生层面

现阶段中职学校生源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纪律观念淡薄、文化基础低,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自我约束能力差,给班主任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2、班主任自身层面

班主任琐事多,责任大,耗费时间多、精力多,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普遍特点。

(1)班主任工作心理压力大

班主任除了班级常规管理外还要从事一定量的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及其他需要完成的工作,双重角色的长期扮演让班主任倍感心理压力大,对班主任职业产生倦怠。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认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都不愿做班主任。

(2)班主任工作成就感较低

班主任管理一个班尽管只有几十个人,然而集体虽小,却五脏俱全,特别是职业中专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琐碎,与教学相比,成效很慢。

(3)班主任自身的不良思想阻碍班主任工作的发展

甚至有些班主任认为自己天生是当教师的料而不是当班主任的料,在这样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班级不会花费多少心思,甚至是不负责任,恶性循环,班级是越来越难管,班主任是越来越不想管。

3、学校管理层面

(1)班主任工作量核定不清,难以激励班主任工作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要当班主任,还要参与创新大赛、技能大赛、两课评比与五课调研、论文及课题,各项任务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而班主任工作的烦琐使得班主任根本无瑕顾及教学、教科研工作。

(2)缺少班主任激励措施,难以调动有经验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中职校由于生源的原因,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的确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建设中职校班主任队伍策略

(一)采取培训与自我提高方式弥补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不足

1、定期给班主任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邀请校内外德育专家给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班主任遇事处理的艺术水平与效果。

2、鼓励班主任通过写管理经验论文提高其管理水平

学校制订政策鼓励班主任撰写关于德育论文,发表或获奖将给予一定的表彰或奖励。

3、青年教师与老班主任结队

每一名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除了上岗前班主任培训外,让一名老班主任带一到两名新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进行手把手指导,提高他们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管理工作能早点走入正轨。

4、定期举行班主任交流会

班主任交流会不仅说班级管理好的经验,更要说出班级管理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说出来后,班主任讨论共同针对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法,如果其他班主任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少走弯路。

(二)制定各项政策鼓励班主任提高工作积极性

1、细化班主任工作,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

细化班主任工作,让班主任管理学生的白天学习与生活,晚自习结束回到宿舍后,所有工作由宿舍管理员负责;校园内卫生承包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做。

2、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

中职校通过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津贴,加大物质激励,扩大职称评定的班主任工作权重,加大优秀班主任资历政策。

(三)制定"班主任职级制",将班主任岗位等同专业技术岗位

1、将班主任工作年限视同专业技术职务的好处

青年班主任是现阶段中职校班主任的主力军,如何激励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尽快成长并继续做下去,进而喜欢并擅长于班主任工作;此外老班主任是班主任队伍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吸引他们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将班主任工作年限视同专业技术职务是一种策略。

2、班主任职级制的具体做法

中职学校管理层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专业技术职务级别,规定一定的班主任职级,享受配套的经济待遇和工作报酬。

(1)将班主任岗位划分成四个等级,即实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和高级班主任。实习班主任工作满一年后,经学工处考核合格后可以晋升为初级班主任,享受初级班主任的各项待遇;初级班主任工作满5年后,经考核合格后并完成相应的关于班主任管理类的论文方可晋升为中级班主任,如果在任职期间因为班主任生病或生产等原因而暂时中断班主任工作,以后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可以累计折算;中级班主任累计任职4年后,经考核必须有一到两年为优秀或累计任职六年考核全部为合格方可晋升为高级。

(2)班主任职级制对应津贴

实习班主任每月基础津贴为400元,考核优秀加100元;中级基础津贴500元,考核合格加100元每月,考核优秀加200元每月;高级基础津贴600元,考核合格加100元每月,考核优秀加300元每月。

(3)班主任职级制考核办法

实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及高级班主任的工作职责等由学校管理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要求。

3、班主任职级制的可行性分析

(1)"班主任职级制"为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2)现行技术职务评聘过程中,对班主任工作年限有了一定的规定,一旦职称取得,将失去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动力;而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将给老班主任提供较高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

参考文献:

【1】 周瑞华,班主任工作现状及思考,《当代教育论坛》

【2】 雷蕴,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卫生职业教育》

【3】 丁宇,“中职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篇6

“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这一决议和相关要求为职业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推动职业学校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走苦练内功、提升内涵、塑造品牌、创建特色的道路,即在软实力建设上寻求突破和提升。因此,我们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调精准定位为“做精、做细、做强”。

1.“做精”,就是精心谋划。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专业建设、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奖励中去。为此,我们审时度势,决定把物流专业、计算机专业、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等建设成为学校精品专业和优先发展专业。

2.“做细”,就是精细管理。在梳理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管理制度建设上,重过程、重细节、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提倡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做到最佳。

3.“做强”,就是增强凝聚力。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强弱并不单纯取决于物质待遇的高低,而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文化。先进的学校文化可以使每个人在学校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长深邃的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它会形成强大的“思想磁场”,凝聚人心,聚合强大力量,把学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务实创新,力求变革,提升学校竞争力

务实创新、力求变革是对学校办学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遐想和标新立异;创新和变革的目的在于探索新知、推动发展,前提是校长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变革求新的勇气。因此,创新与变革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必须尊重实践,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创新精神。

(一)变革干部管理模式,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在职业学校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学校干部队伍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工作懈怠、推诿、不主动、不思进取的作风。为了强化干部队伍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采取了两大举措。

1.调整干部,改变管理方式。

调整了校区校长,确定了德育校长、教学校长、后勤校长等,实行在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条块结合、纵横贯通”的管理模式。分条:校区校长主要抓落实,要求工作从布置到落实一竿子插到底,此为纵;分块:德育、教学、后勤校长兼管两个校区处组工作,负责布置、协调和监督,此为横。这种管理模式的改变,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使校长和校长办公会的要求、意图能够快速有效地执行,工作效率、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2.转变观念,建立学习型班子。

为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管理方式,我们改变了校长办公会、校区行政会单一布置工作的性质,把它变成集学习、培训、研讨和工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实体。每一次校长办公会、校区行政会上都安排有针对性、有主题的学习和讨论,把务虚的思想沟通与务实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练就一支团结、廉政、高效、开拓、受群众拥戴的好班子。

(二)创新职教德育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坚持德育为先,确立了全面、全员、全程德育的教育模式。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特别重视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和理论提升。全力支持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专题讲座,观看魏书生、任小艾等教育名家的讲座光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加强校本教材培训,组织班主任参加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的观摩研讨,举办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要求班主任坚持写德育工作反思和案例分析,倡导班主任走出去拜师学艺、参加德育科研。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别课题研究,撰写教育论文,每年召开德育研讨会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和机制保证,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育人意识、育人水平有了显著增强和提高。目前,一支有创新意识、富有朝气、懂教育的德育队伍已经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德育实效性显著增强,德育科研成果丰硕喜人。

2.创新德育内容,促进学生成才。

贴近社会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成长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围绕学生“会做人――立业之根,会做事――立见之本”,要求学生做到“三要”:“要有追求目标,要有一技之长,要有健康心态”。每年新生入学期间,我们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用劳动模范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追求目标,鼓励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青春期学生易发问题,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健康心态迎接职校生活。

3.创新德育途径,坚持文化育人。

我校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坚持培育三种文化:通过个人文化建设,如文明礼仪活动等,渗透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班集体文化建设,如竞赛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如大型活动等,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力求达到养成教育经常化、思想教育多样化、德育考核过程化、大型活动制度化、多彩活动系列化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军训、校园运动会、校园艺术节、广播操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深深吸引着学生;各种大型礼仪活动,使学生获得集体主义情感,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坚持多年的校园值周活动,提升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活动中,学生的六种意识显著增强:洁净整齐的卫生意识、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文明礼貌的礼仪意识、严格规范的自律意识、吃苦耐劳的劳动意识、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每年,我校精心组织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强化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纪律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接受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接受企业文化,为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些举措不仅有力地形成了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也形成了“和谐、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铸就了“拼搏进取、永不满足、争创一流”的“慧翔精神”。创新,打造了魅力德育,提升了育人质量。

三、以实现“理实一体”育人方式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工作

我校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确立了“德技双优”(关注品德与技能培养)“理实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式,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1.以特色项目带动专业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特色项目带动专业建设,引入先进的实训设施,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2.以“订单培养”方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实行二年级升学工学交替,三年级顶岗实习。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制定了《校内专业技能大赛制度》《教师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管理奖励暂行办法》等,校内常年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专业全覆盖、学生全参与,形成了重技能、学技能、练技能的氛围。

4.改进学生评价机制,开展学分制改革。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自信。学生在社团活动、技能大赛、毕业设计、市场调研、论文撰写、作品展示中的表现均记入学分,让其特长得以展示,并将参与率、获奖率与教师考核、班集体考核、争先评优挂钩。

5.文化课和活动课相结合,专业课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文化课教师定期组织学科竞赛、学生作业(作品)展示,专业课教师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场景模拟等方法和手段,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每学年积极开展课程设计比赛、单元教学设计比赛、教师公开课展示等,通过多种形式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提高了教学效果。

6.多渠道并举,满足学生不同学历需求。

如,海运、警官专业采取“3+2”分段培养方式(中职3年,高职2年),每年开办座谈会,依据高职院校需求,调整教学计划(超计划完成)。成考班将大学课程与中职课程相结合,学生毕业时取得双学历(取得大专证)。

篇7

1系统规划实验教学内容

孤立的实验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系统性地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践能力。我们设置某工厂职业有害因素现场调查为主线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第一次课讲授现场调查基础知识并设计调查表;第二次课去工厂现场调查,采集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职业有害因素及其防护;第三次课完成现场采集标本的实验室分析,比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总浓度和分散度;第四次课围绕现场调查发现的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疾病参观职业病防治院,让学生了解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比如尘肺病的临床表现、X射线检查等,体现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第五次课汇总资料完成调查实践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切实实践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实验室分析、作业现场调查、临床实践和调查报告及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2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至今,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实验室中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问题的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医学理论教学中已有采用[3~6],但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还尚未开展。以开放式实验理念和以基于问题学习的主动学习理念为基础,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课外发放实验教学的材料,分组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完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知识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最终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时间利用效率,并通过讨论和实践在课堂上实现实验能力的内化和升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另外,依托于教学软硬件的进步,一些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可以引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例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采用互动性的环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模拟一些难以接触的作业环境,比如地下煤矿开采。

3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因而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也应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具备博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得更加精彩、精确、深入透彻。目前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新教师是应届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新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践能力,但对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真实工作往往尚缺乏实践。因而对于新教师应加强实践培训,让新教师参与职业卫生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交流学习

与国内其它医学院校以及一些国际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以启迪思维,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完善不足。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和思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职业卫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有益于在实验教学中提出深入改革的建设性的意见。

5课程外提高学生的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

除了注重对课程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注重课程外对授课对象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由于其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往往设置在较高年级。让学生课程外早接触并参与一些职业卫生和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度,并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学院对大一新生开展全员导师制,让每个本科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与公共卫生相关的课题设计、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中,拓展本科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通过支持建立由专业老师指导的以职业卫生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和调查,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相关的内容。这些课程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系统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外对学生职业卫生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学习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要点。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宏迩.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89~691.

[2]赵鹏.职业病顽疾呼唤制度革新———我国职业病现状及监管体制机制观察[J].劳动保护,2011(10):13~15.

[3]李京东,陶银华,肖素荣.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5(6):147~148.

[4]李江,傅华.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107~112.

篇8

《正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富有活力、充满朝气,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中等职业学校使他们大部分人最终的落脚点,找准教育切入点,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表现出逆反心理、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性、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们并创新开展的心里健康教育,探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对中职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如:我校90%是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的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由于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宗教因素等影响,加上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出于无奈只能是最后的选择,认为无法就业前途渺茫,从而导致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如何使学生摆脱这些消极心态的影响,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呢?我校就此问题次开展了《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的课题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高考或中考失利的学生往往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最终的归宿,作为以医学类专业知识为主的职业学校,如何使他们热爱专业,发奋学习必须要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入学的第一年是学习汉语的预科一年,学生爱源于不同,汉语水平层次不齐,对学生强化汉语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基础汉语提升到医用汉语的攻坚阶段,因汉语水平差专业课听不懂,最后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其看到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造成综合能力下降,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欠缺,长此以往则产生了厌学情绪,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2、行为中表现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一般表现出盲目性、抵触性、放纵性、极端性、顽固性等的特点。对良好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等的给予拒绝,具体表现为: 一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不完善,喜欢独立寻求事情发展原因和规律。二家庭的影响,家长给予期望过高,给学生造成重大心理压力,同时又缺少沟通从而产生代沟,家长与孩子价值观不一致,造成矛盾产生;三学校影响,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同,四同学朋友影响,模仿同年人,由于在家里或者学校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自然而然就会在同龄人之中寻找共鸣,但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而容易轻信别人,或者分不清善恶。五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道德风气,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完全是消极的,甚至是带有危险的。

3、心理素质狭隘,人际关系不够完善

我校学生普遍都处于青春发育期,属于性发育成熟而迅速,然而性心理却又很幼稚的阶段。因此,当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有父母管到班主任管,由被动约束到主动约束行为的转变过程,有的学生戒备心强,不能很好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矛盾产生;有的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半封闭或封闭的状态之中,交际范围不够宽广,不具备沟通的技巧,性格孤单,不够合群;有的学生在与异往的时候,部分同学会表现出无知、幼稚的一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沟通娱乐,人际关系不够完善,严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警惕性。

4、缺乏积极上上的勇气,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年龄上来讲,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处于从青春期转向成人的发展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将是他们逐步走向自主、自觉、成熟、独立的性格转型期。从现实生活来讲,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又由于不能完全熟练的对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他们在新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中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感到孤独寂寞、茫然忧郁、恐惧不安,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5、缺乏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而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尚没有以职业心理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形成职业兴趣与理想并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参加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大都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这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瓶颈,我校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要有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才能胜任所担当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积极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措施和建议

1、首先要建设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团体,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首先必须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诊断与干预知识、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知识等,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定期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清楚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及自身本阶段心理、生理特点。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从事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消除学生的错位心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2、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让班主任老师播撒一种持久的爱心,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师爱的爱心所取代,学生感觉到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于是心理的窗户随时打开,心理压抑减轻,开始接受新的思想转变

3、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000)

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帮助

4、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正确引导中职生健康度过逆反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生成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辩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7、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学校以教学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能起到良好效果。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人格。首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赞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重视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8、举办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活动本身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通过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开展诗歌朗诵、歌唱比赛、民族舞比赛,摄影作品大赛等各种比赛,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展现个人才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奋发的精神。同时他们通过活动能增进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9、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拥有积极良好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面对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要改变以往的被动辅导变为主动。辅导教师应走出办公室和电话的局限性,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团体训练。同时还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如何处理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得到解脱和疏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会

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如何积极探索中职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中职职业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度过各种心理压抑、心理障碍、逆反心理的时期,针对这几项因素加强教育,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尤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就要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成山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胡元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

3、教育学论文 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作者:路鹏

上传时间:2012年8月9日

篇9

二、我校04~06年开展心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面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积极探索了五条适合职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具体是:(1)建立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室;(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3)多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4)开展相关的心育活动;(5)邀请专家讲座。经过三年的探索,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丰硕的科研成果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义乌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等奖;课题《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主题报告》获金华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已申报省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撰写的大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每年都在在省、地、市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近三年,我校教师的《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等7篇科研论文在浙江省心理教育学术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等5篇科研论文获金华中职学校第六届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职校生人际交往现状的研究与对策》等6篇论文获市级奖项;《职校生网络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等于《职业技术教育》等刊物上。

2.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008年金华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到我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摸,我校近三年无重大心理行为问题发生,如:自杀、刑事犯罪等。

3.学校学风、校风的转变

(1)个人言行举止文明规范。在我校,学生说脏话的现象逐渐减少;学生穿着打扮得体大方,符合中学生形象;能够尊重老师,对同学也能友好相待,和睦相处;举止文明,基本无不良习惯。而且96%家长的反馈说自己的子女在言行举止上有了明显进步。

(2)个人思想品行健康向上。暂差生的思想与以前大不一样,能够处处为老师同学着想,能够为班级出谋划策,懂得为班级争光。他们逐渐减少了自私狭隘、自高自大、粗暴无礼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3)带动了学校文明校风的形成。由于暂差生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得小的方面是暂差生个人得到了转化和进步,大的方面是学校的总体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整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学习氛围都发挥到了极致。正因如此,我校于当年荣获了“义乌市四星级校园”和“义乌市绿色学校”两项瞩目的成绩。

4.流生减少学习氛围渐浓

我校前几年的流生人数较多,而现在流生人数大大减少,这正说明了暂差生的转化是较成功的。

他们能够安分守己,不再惹是生非,安心于学习,安心于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学习氛围渐浓。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建立心育组织网络,校长、书记亲自“挂帅”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担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员、心育教师、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心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年,我校率先成立了义乌市第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学校“心育”中心,由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组成,全面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育中心与学校其他部门有机整合,相辅相成,建立起“教学、政教、心理辅导”的“三合一”预防机制。

2.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齐全,硬件设施、经费有保障

(1)建立心理咨询室――谈心坊,为学生排忧解愁。我校谈心坊位置隐蔽,室内环境温馨、简洁大方、舒适实用,充分体现了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谈心坊是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绝佳场所。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辅导教师值班,值班表贴于谈心坊门口,便于学生有选择性地前来咨询。(2)有专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心理活动室,活动室布置一新,环境幽雅,各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此教室开展,保证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效果,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心

情的缓冲地带。(3)学校成立以个体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类图书资料为主的专用心理阅览室,放置有关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为教师提供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到这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方法策略、心身调节技术等书籍资料,从中得到帮助和启示。(4)我校还投资近万元购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软件,我校今后的心理测试可以在校园网上操作,既科学系统又方便省时,这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中的又一特点。

3.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

我校高一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辅导课,充分使心理辅导活动课得到课时保证,高二、高三年级是不定期地进行专题专项心理讲座。目前,我校共有九位C证老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他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辅导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团体辅导效果更加明显。为了提高辅导教师的上课水平,我校心育中心每两周召开一次辅导教师交流会,每次开会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都亲自参加,在交流会中大家就某一个辅导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对活动课过程中以及学生个别咨询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教师开设团体心理活动课和个别心理辅导的能力都不断得到提高。我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在省、地、市开设示范课,如:全省“百课万人”创新观摩课、浙江省职教教研基地“服务周”示范课等。

4.充分利用多种媒介

学校心育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橱窗、板报、校园网、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的讲话”等宣传媒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5.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心育人员的心育技巧、策略

我校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性;我校除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以外,目前我校持有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C证的教师共有28人,B证4人,还有2位教师正在接受A证培训(义乌共5人)。我校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接受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6.专家指导

我们聘请义乌市和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担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人员,指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也请省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普及心育知识。周红五教授曾到我校作了名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讲座等。

7.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加入学校心育工作行列,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于2007年5月成立了专门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心理自助协会,由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心育中心定期对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过心理健康的主题辩论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心理自助协会还协助学校心育中心管理学校的心理阅览室。在学校各个班级,我们尝试采用“朋辈”心理辅导新模式,高一、高二各班级设立一名班级心理督察员,学校心育中心定期对心理督查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班主任、心理自助协会与各班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重大心理变故与行为异常者),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报告,从而使心育中心能够及时得到各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班级、学生寝室,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心理督察员在宣传、疏导和预警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8.在班级心理辅导过程中开展心理周记的实践活动

为了在学校班级工作中更好地推广、普及心理辅导,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周记活动,让学生把一周的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把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班主任先一一批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于每周定时向学生传递上一周心理周记的反馈信息。对于一些反映问题严重或预示与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周记,班主任则要转介到学校的心育中心,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解决,或向班主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操作策略。这种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使教师切实抓住了学生心灵活动的脉搏,在心育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9.打造我校心育工作之品牌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为提高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参与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职校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我校成功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工程――心理健康活动周。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在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推出六项活动:心理健康常识手抄报展览、“美丽心灵,亮丽人生”主题班会、“我和父母心连心”的征文比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趣味心理测验、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主题辩论赛。2007年5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本次活动周以“健康之路,从心开始”为主题,分八个系列,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顿丰富的心灵大餐。浙江部分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周红五教授以及我市兄弟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来我校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10.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和示范动能,尤其骨干教师带动全市范围的相关工作

(1)在扎实开展我校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我校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扩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义乌电视台《生活之路》栏目于2005年曾对我校的专职心理老师作了专题报道,义乌教育网上也多次报道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我校还不断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多次接待有关领导、教师到我校观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观了我校心理辅导室,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校的骨干心理辅导老师也经常前赴兄弟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承担我市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培训任务。

(2)我校于2007年上半年加入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007年11月参加了在我省湖州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和全国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的学校、老师学习、交流。

(3)2007年11月,我校被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评为金华市首批优秀学校心理辅导室。我校是金华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中等职业学校。

篇10

一、大学生中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

一是普遍性。大学生手机使用突出表现为普及率高和使用率高。“9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有90%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手机将会非常不适应。

二是时间长。据调查,每个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每个人用手机上网都有一年以上的历史。每个月的上网流量都超过了500M,且还有加大的趋势。

三是依赖高。大学生非常依赖手机,手机好像成为了人身体的一种器官。没有了手机,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性绪。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使用手机。

二、手机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大学生愿意接受这种交流方式。手机相对于传统电脑而言手机上网更加便捷,许多大学生都愿意使用这种快捷、高速的上网方式。学校可以利用手机互联网覆盖范围广和使用便捷的特点,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页并组织学生浏览学习。

2.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90后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人格独立的具体实践期,个性的张扬凸显常常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而手机交流不需要正面接触,能降低正面交流所具有的紧张感,有助于同学间师生间相互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在手机媒体和网络出现之前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就是书籍和培训,但由于资源有限,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有可能相对过时,以致于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最新讯息,而手机海量的信息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用手机浏览网页、看信息、写微博、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会、接触知识、感悟文化。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内容拓展交往对象的范围,让交往内容走向心灵世界,成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手机媒体的应用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1.手机辐射有损学生身体健康。科学研究已明确表明长时间频繁使用手机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睡眠质量下降;

2.上课玩手机,严重影响老师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无心听老师讲课。“低头族”不仅影响自身的听课质量,也严重影响授课教师的情绪,这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3.部分学生经常利用手机网络浏览不良垃圾信息,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经常浏览不良信息会导致学生学习分心、性格异常、思想极端,成为校园的不稳定因素。

4.爱慕虚荣、盲目攀比。手机已成为学生手中的炫耀之物。苹果手机也成为一个时尚的标志。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在盲目攀比的氛围下很可能会迷失自我,从而对社会产生怨恨社会的情绪,失去自我。

三、利用手机媒体全方位的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有所创新。

一是利用手机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辅导员利用手机短信、QQ平台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QQ群、微信群能够将身边的重大事件、重大新闻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迅速发给同学们;对热点新闻、时事政治、文化观点和就业信息等能与同学们进行现场讨论。

二是利用手机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海量性。网上有很多关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行为道德规范内容,这些个内容以大学生喜欢的动画、PPT、视频等形式出现,内容丰富多彩。

三是利用手机媒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班风学风建设。QQ 群有很多功能,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之外,还可以上传群文件,共享相册。同学们可以利用QQ群分享对一个时事的看法,辅导员加以引导,在辩论中理清楚自已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微信群引导学生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是利用手C媒体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手机媒体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利用手机方便浏览网页,同学们对于不懂的道理,随时可以网上查看,主动学习。网上的信息很多,虚幻的东西有真有假,同学们要加以判断,鉴别。

高校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阵地,辅导员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要利用好手机媒体,用好有利的一面,规避消极的一面。

参考文献:

篇11

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2000人,职业高中招生4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4%。

四是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以上,组织200人参加扫盲巩固提高班学习。

五是学校基本建设:积极完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及危房改造工程的立项、申报和规划等工作,拟改造校舍18000平方米。

六是“两室”及远程教育:通过政府采购,按一类标准配备10所小学科学实验室。争取市教育局评估县二中、二小、麟凤中学的“两室”建设与管理。评估旧城中学、麟凤小学、旧城小学、长安小学、双河小学的“两室”建设与管理。通过政府采购,装备中小学图书5万册。各乡镇创建1至2所卫星教学收视点示范学校和1至2所光盘教学播放示范学校。

七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教师在职学历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大学学历分别达到60%和20%,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分别达到90%和70%。积极加强骨干教师和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

八是教育创强创优:复查省市级文明学校2所,县一中达到省一级三等完中办学水平。

九是教育经费管理:认真编制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计划,严格审批使用,充分发挥义务教育经费效益,确保“两免一补”经费落到实处,实现教育负债比上年下降。

十是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的质量和效益,全县初中、小学体育达标率达到85%以上,体育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率中学达到50%,小学达到40%以上,近视新发病率不超过8%。中小学劳动、音乐、美术开出率达到90%。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小学在校生违纪犯罪。继续提高高中会考合格率,确保高考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有新的提高,达70%以上,提高一本上线率。

(二)2009年的工作思路

确定2009年为教育管理年,以发展为核心,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校安全和“两免一补”、规范教育收费等工作。

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更好地完成20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管理、提质量、保稳定,构和谐的总体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我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普及已经近十年,经过多年来的巩固与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作为教育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这是我县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除继续坚持原来好的经验与做法外。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以会代训、上门动员、设点宣传、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今年,要重点解决一年级学生不足龄的问题,从09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统计情况看,我们全县的小学中有五六千学生不足龄,有的四五岁就送到学校来了。这样一是影响巩固率,由于年龄小,读不了,跟不上就会流失。二是年龄小,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发育起来,理解不了,学不走,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浪费了义务教育的资源,几千人需要上百名的老师,数十万元的工资,占用数千套桌椅。现在各中心校可以鼓励民办教育来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教育,中心校要加强领导、指导与管理。与此同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控制学生流失。把学生的入学巩固作为考核学校领导、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与评选先进、履职考核、绩效工资挂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爱心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实现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二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薄弱乡镇、学校的帮扶力度,完善县直学校对乡镇学校的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完善城镇对农村教师的帮扶机制,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选拔一批乡村学校中小学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提高,选派县城中小学教师到乡镇中小学挂职锻炼。实施“特色立校”,培育特色校风、教风、学风;建立学校特色培养、评价机制,围绕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建设培植特色,形成“一校一特色、一乡一品牌”的格局,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据统计,全县目前共有留守儿童少年在校生39501人,其中小学31890人,中学7611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23002人,其中小学18257人,中学4745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学生16499人,小学13633人,中学2866人。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影响着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好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也是教育部门应该的责任。各学校要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情况,畅通留守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并通过开设亲情电话、召开家长会、留守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联系,保证留守学生的教育。四要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完善德育内容体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测评力度,重点抓好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加强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

(二)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理所应当成为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教师队伍中个别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破坏了教师和教育的整体形象。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县“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县的师德师风问题提出议案。我们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今年全县将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抓好落实,抓好整顿,抓好教育和引导。一是探索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严格编制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要继续争取教师补员计划指标,到昆明等地高等院校招聘优秀高中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今后,凡是中小学教师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先辞去教师职务,才能参加考试,各学校要严格把关,以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各中心校要合理调配使用教师资源,严格控制代课教师,不得随意增加代课教师。二是启动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开展寒暑假师德专题教育讲座,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三是逐步完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长培养、选拔、培训、任用、交流以及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任期管理和异地交流制度,配套建立中小学校长评价体系,强化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四是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制定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健全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完善名师选拔培养机制,开展“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为优秀教师进入特级教师行列创设条件。积极推进名师工程,今年教育局将组织评选10名县级名师。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培养、考核、奖惩机制,深化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快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优、晋职称和绩效工资都要向班主任倾斜。五是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建立教师业绩考评机制,探索建立教师业绩考评细则,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和社会评价、教学情况与师德表现情况有机结合。加大绩效工资的考核分配力度,杜绝平均主义,逐步建立按能力、实绩和贡献的教师评价体系,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误人子弟。在抓质量建设上,今年,一是落实管理责任。继续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股室联系乡镇、学校制度。坚持目标管理,把教育质量较差的的乡镇、学校列入重点管理单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高中、初中和小学质量管理机制。强化校长第一责任人和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责任,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学有效的责任体系。抓实过程管理,强化“六环”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深入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追求优质教学,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行教学管理进课堂,把推门听课、跟踪听课与课堂教学竞赛结合起来。同时,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三是深化教育科研工作,营造科研兴教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宣传和奖励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果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通过开展教学视导、学科教学比赛、教师技能大赛、教育案例、教育论文评比、送教下乡等活动,落实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微型课题研究,积极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和促进教育课程改革。四是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完中要在秋季学期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高中的教育质量。县一中、二中两所学校的领导要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要求,积极思考和行动起来,要发放相关资料,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选派教师参加高中新课改的培训,做好思想和人员的准备,营造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舆论氛围,为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稳步推进“三生”教育,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自去年秋季学期开始,省教厅在全省开展“三生”教育,我县按市教育局的要求今年启动。今年,省教厅又有新的举措,就是在全省开展“减负”。这是全省全市的热点,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各位校长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一是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今年,我县已经在全县中小学启动了“三生”教育工作,成立了领导组,下发了文件。各校要以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方法和载体,普遍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在抓“三生”教育中,要坚持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整合性原则,研究制定好“三生”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并精心策划,培训队伍,落实具体工作。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力量,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发展生命,从而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生活技能和生活能力。

二是做好“减负”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与我县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要冷静地对待,也要从历史上汲取经验教训。上世纪末,县教育局搞过“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实验性研究,本世纪初,同志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后,当时我县正在实施“普九”,小学不搞升学考试,一些学校就放松了教学要求,且美其名曰搞“减负”,结果是导致初中教学质量急剧下滑,初中影响高中,直到今天元气都还没有恢复过来。我县是农业县,农村教育散、质量意识不够、管理要求不高等特点大家是清楚的。因此说大部分乡村学校多年来,不是负担重了,而是不够。我们抓质量,课时要足,作业要改,要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谈“减负”,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提质减负”应该成为我们开展“减负”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对于“减负”我县将成立领导组,聘请监督员,认真对待,高度重视,至于具体的安排,下午季大恒副局长将做部署,我还要与各学校签订“减负”目标责任书。我希望各学校务必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抓好每一项工作,促进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五)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确保经费使用效益

近年来,在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的同时,各校在经费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据去年市审计调查组调查指出的就有以下问题。一是一些中心校过于集中使用公用经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下拨到村级完小及其以下学校,一些下属学校只有20元的使用权。二是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和财政局的文件规定办理,使用公用经费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学校对大宗物品购置、建设维修资金较大的,没有先报批审核计划就实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我县还将积极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深化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校财局管”模式,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二是各中小学要管好用好经费,按计划逐步化解“普九”债务,确保不增加新债务。要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请审计部门帮助审计,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校长及财务人员的财会纪律及业务培训,不断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四是要认真做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教科书费,足额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工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五是关于勤工俭学的问题。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可以不断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发挥勤工俭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各中小学要强化学校食堂、小卖部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县教育局已经研究决定撤销勤工俭学办公室,注销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公司。局勤俭办转为教育部门政府采购中心领导组的办公室,主要工作就是协调服务,收集信息,跟踪质量。教育局不设勤俭办,今后各学校添置的教学大宗物品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常规的教学物品由各校根据市场价格自行采购。在这里我就给各位校长打招呼了。不允许任何校长乱采购物品,局机关任何人不得向学校推销物品,更不允许局机关工作人员打着领导的旗号推销物品。今后如果在审计中发现学校没经预算审核,就擅自采购物品的,局里也将作出严肃处理。各位校长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遮了自己的眼睛,丢了自己的前途,败坏了教育的形象。

(六)认真做好“普实”迎接省市的年检工作

大力推进“两室”建设,强化图书、实验教学的管理,这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校要进一步明确“普实”工作的指导方针,充分认清“普实”巩固提高工作的形势,做到早安排、早部署。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要配好人员,搞好建设。要收好资料,健全档案。争取我县的“普实”年检复查顺利通过,为全县教育和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使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同时,要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巩固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切实加强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七)整体推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县的教育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些处于全市前例,比如高中和学前教育;有些又处于全市的末尾,比如职业教育,这种发展的不平衡,阻碍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一是积极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加快县一中创建省一级三等完中的步伐,全力建设新校区,使县一中顺利通过省教厅组织的验收,实现县一中的达标晋级。县一中要明确责任,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新校区的征地拆迁要抓紧进行,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同时,巩固提高县二中的发展成果,稳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现在离高考只有短短几十天,两所完中要抓好教学管理,提升质量,县一中的高考综合上线率要达到80%以上,县二中要达到65%以上。县一中要重点抓好一二本的上线率,县二中重点抓好二三本上线率。二是克服困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突破高中办学“瓶颈”的重要途径。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很大,县委、政府对全县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局里已把职业教育纳入各中学的目标考核,把职业教育作为全县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共同努力,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促进全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要加大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专款以及政府的支持,扩大学校的校园面积,逐步满足职业教育对教室、宿舍、实习实训设施等基本条件的需要。县职教中心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职培训、上岗培训、就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要不断完善成职教育“面向市场、服务经济、自主办学,突出特色”的办学机制,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及“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工作,稳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畅通职高生的出口,做好对口高职升学,提高升学率,实行“订单式培养”,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保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积极做好初三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分流工作,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稳步发展幼儿教育。认真做好城镇学前三年教育和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工作,落实乡镇幼儿园创建规划,强化合格幼儿园建设,提高保教质量。同时,加强民办教育的检查督促,指导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新路子,鼓励、支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要禁止非法办学,对没有通过教育部门审核认可就招生办学的行为予以制止,非法办学的学校予以取缔。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前班,要对有些小学占用义务教育资源办学前班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八)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12

会展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河北省内环首都北京与直辖市天津,四周连接着北方内陆各省,外环渤海,拥有海上门户港口——天津港、京唐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占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的经济、科技、文化、人才信息的往来渠道广泛而灵通。而河北的旅游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资源,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出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等各种风格的旅游产品,这些都是促进河北省会展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外部条件。省内各个城市所承办的各种会议与展览,不仅发挥了河北省优势重点产业的特点,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来河北发展,为壮大引导河北省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加强省内各城市区域特色建设,促进会展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为加快发展河北省会展业,进一步推动对内对外贸易、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河北省根据区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确定会展项目的选址和市场营销,重点建成了石家庄、廊坊、唐山、邯郸四个会展城市,同时在场馆的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也提高了会展质量与核心力量,为河北省创立品牌展览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因此,省内其他城市在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也应该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发挥自己城市的优势条件,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注重会展内容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配置完善服务设施,让会展活动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1.1 会展业对旅游业的促进发展。

会展活动具有组织规模大,行业性强的特点。会展旅游则是凭借举办会议、展览会、洽谈会等活动,吸引商务客人前来洽谈贸易、交流合作并观光旅游的一种旅游活动。参加各类大型会议和展览会的客人和参展商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消费能力,因此,会展旅游给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石家庄是河北省专业性很强的四大展会城市之一,在其主导产业之中,医药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2008年金秋10月石家庄市依托主导产业的优势,举办了“中国 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带动了石家庄市以及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具有吸引力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抱犊寨、白洋淀等都成为商务客人首选之地,这些体现河北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旅游都让游客在舒适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河北省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可见,运作一个大型展会的同时,不但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还会给展会带来强烈的旅游气氛,让参会人员情趣大增。

在旅游淡季,会展还可以带动旅游业有序展开,可以把会展策划办到有利其他旅游业发展空间的城市中去。河北省最具冰雪特色的冬日旅游产业——白色体验之旅已初具规模,冬季展会可考虑计划安排在石家庄市、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石家庄每年一度的清凉山冰雪旅游文化节,张家口市的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承德市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滑雪场,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旅游淡旺季的差距,让会展拉动河北省冬季旅游业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为提升河北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断地在优化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而且让会展旅游产业联带融合效应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形成会展业向旅游业务延伸,旅游业也向会展业务拓展,使区域特色发展空间逐渐壮大,给地方的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1.2 品牌会展与主题旅游相互协调融合发展。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会展业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会展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补。在这种发展态势下,著名品牌会展与优秀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的品牌价值,成为会展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举办特色品牌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相关联的优势互动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项大型的博览活动,它对上海的旅游业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力,为世博会带来更多的客源和巨大商机,使会展与旅游的潜能得以进一步释放。可见,品牌会展选择具有特色的旅游主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影响、互动发展赢得了新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凭借会展旅游的强大吸引力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的顾客。

河北省发展会展旅游可尝试将品牌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相结合,挖掘市场的深度。例如“中国 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就结合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开通昌黎葡萄沟采摘生态游、蓝色海滨之旅。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避暑山庄皇家风情之旅,让旅游者在欣赏到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美景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承德旅游文化的魅力。举办品牌会展的旅游景点也可与周边城市的景区合作,采取不受地域限制的整合模式。这样的运作方式与品牌会展和主题旅游完全融合,形成以品牌会展带动旅游,以主题旅游完善品牌会展的互动发展新模式,将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这也是河北会展业稳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专项开发会展旅游产品,加快河北会展业与旅游业市场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许多城市将会展旅游列为重点发展的专项旅游产品,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规划和开发具有河北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加强会展旅游业的“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体系,培育会展旅游亮点是会展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还需要政府加强总体推介力度,调整旅游产品结构,采取跨区域的联动促销机制,加强品牌提升的意识让会展旅游产品与区域旅游资源对接合作,形成以商务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专项旅游。结合媒介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旅游商品等联合促销策略方案,进行有针对性地营销推介,以此传播宣传河北的整体形象。将河北建设成为跨城市、跨区域最具影响力的会展大省,以更强势的知名度开拓更大的市场,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2 政府宏观指导,发展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措施和对策。

2.1 政府积极参与,建立专门机构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

河北省会展旅游业现正处于发展阶段,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两者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河北省大多数会展活动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合作。在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只有极少数人参与旅游购物。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要建立以政府主管实施规划和统筹指导的会展专门管理机构,依靠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形成政府、企业、协会相互配合,为会展旅游业起到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加强各相关部门合作,促进河北会展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让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之间的协作形成统一发展的管理模式,依靠旅游产业推动会展产业的收益增长,进一步加快河北会展旅游业的市场化进程。

2.2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会展与旅游的安全管理。

会展专业管理机构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会展旅游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因会展活动规格高、规模大,为确保整个活动安全、顺利举行,在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指导下,要制定安全工作总体方案,协同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启动联动管理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消除隐患,保障社会治安、消防预警、卫生防疫、交通疏导、紧急救援等工作。在会展中心与外围和重点旅游区位置,安置远程视频监控设施,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调遣监督相关机构快速排除。切实消除各种会展旅游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会展旅游安全事故。

2.3 建设会展旅游业信息化平台。

当前,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在会展旅游方面,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通过电子服务和信息传输网为会展旅游事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平台。河北省应尽快建立河北会展网站,通过强大的信息网络支撑,把会展信息及时快速的到网络上面,让更多的会展企业借助信息化的商务模式走进河北市场。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各会展网站共享资源联系合作,对省内展览实行数字化管理与行业监管,并建立网络论坛,与其他会展城市广泛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在网站建设中,还需要与酒店、餐饮、交通、旅游等相关机构的有力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会展旅游资讯,结合媒介提供的文字、景区图片、会议设施、视频等各种综合信息,建立网上会展旅游咨询机构、电子地图和预订系统。用畅通的信息网络为参展者和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综合化服务,全面提升河北省会展业与旅游业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

2.4 加强会展的人才培育,为河北会展旅游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如今,会展旅游正以信息化快速的发展,会展人才的严重匮乏、会展人才岗位的空缺,正阻碍着河北省会展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政府在会展业人才培养项目上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在河北省内设立职业培训、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重点培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创新意识强、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会展旅游业人才;并加强引导省内会展企业、机构、团体、行业协会和院校间进行交流、学习与合作。为今后河北省举办大型展会积累经验,以高层次的水平服务于会展旅游业。

从河北省现阶段的会展旅游人才需求重点来看,人才的培养是当下会展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培育高质量的会展专业人才,为展会客人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促进会展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让会展旅游人才充实发挥更精湛的潜能,来吸引更多的国内展览会议公司与国际会展机构进入河北,提高河北省会展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河北省会展旅游业早日进入国际化发展轨道。

3 结语。

分析研究我国近年来的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成功事例,正确看待河北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关系,不仅能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深度合作,更能让旅游业促进会展业的延伸发展,还能让会展业带动旅游产品淡季的开发,使两者形成良性互补方式。

在创造出连带性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河北会展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使会展产业借助联合发展的优势,健康蓬勃的发展,不断创新品牌会展、精心打造出“环渤海经济圈”最具河北特色的国际商务会展旅游强省。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目前我国一批优秀专科学校陆续升格为本科院校,为这些院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大众化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升本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升本为这些高校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如何尽快解决新升本院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尽快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升本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升本院校”为题名进行检索,截止到目前,共检索出1002篇关于升本院校建设与发展的论文。通过仔细比较、分析、总结、分类,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综述、评价,以期为我国新升本院校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2.新升本院校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

2.1新升本院校的整体建设与发展研究

升本意味着这些院校具备了从事本科教育的基本条件,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而且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但是新升本院校在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还不成熟,没有真正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

吴俊清[1]指出目前我国专升本院校存在编制短缺,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管理不畅,体制僵化;结构失衡,梯队缺乏等问题,提出争取政策支持、拓宽渠道、增加投入;科学定位、更新理念;强化管理、创新机制等发展思路。牛薇薇[2]提出专升本院校的发展规划:树立本科意识;建立骨干教师队伍,提升管理水平等。沈世培[3]分析了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后的办学特色问题,提出了树立特色办学理念、创建特色专业等途径。李玉侠、李洪良[4]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管理体制上寻找突破点,构建全新的领导体制是新建专升本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为升本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史历、程森成[5]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进行科学定位,即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办学特色定位等。魏成富[6]提出升本院校的发展策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狠抓师资,抓教强研;扩大交流,加强合作。从这几方面进行整合,达到互动与互补,才能实现新升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2.2新升本院校的教学与课程建设研究

教学建设是新升本院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如何抓好教学与课程工作是新升本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

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7]针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教学监控体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新升本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朱秋颖、吴建英[8]提出新升本院校要逐步实行学分制的改革建议。苏世乙[9]指明了新升本院校加强考风建设的方法与对策。傅雁梅[10]提出逐步转变工作重心,增强工作实效的途径。刘英[11]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管理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等问题,提出制订学科建设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科建设等解决办法。马少虎、景丽[12]指出新升本院校应结合信息化网络手段,开展网络课程的建设。王国强[13]分析了新升本院校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认识不足、资源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需要在加强宣传,探索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资源的政策,加强总体规划与监管等三个方面下工夫。覃宝山、覃勇[14]探索出了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王彦才[15]概括了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2.3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升本院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水平、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及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新升本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袁曦、刘福江[16]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秦小霞[17]提出了升本院校转型后建设学习型高校教师队伍的途径。林晓枝[18]提出加强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建设的建议: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师考核和聘任机制;建立教学评价评估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等。龙和武[19]提出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具体表现为:强化科研意识,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多渠道、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等。孙静华[20]提出做好新升本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比如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苏飞[21]提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

2.4新升本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升本后,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但学生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彭榕[22]针对升本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改变及特点,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牛耀堂[23]提出树立分层教育思想、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等解决对策。祁建梅[24]将危机干预的概念应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解决途径中,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汪晓花[25]分析了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要切实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积极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问题学生等。戚哲民[26]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三个角度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德育保障机制、提高道德素质等对策。

2.5新升本院校科研管理研究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如何从实际出发,切实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带动学校整体层次的提升,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王德才[27]指出升本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现状,提出从学校的长远与整体利益出发,重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邓家耀[28]提出将激励机制运用到科研管理中,通过构建最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发挥潜能。比如营造科研管理的激励氛围、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个人与奖励集体相结合等。林思明、林仁铨[29]提出谋划升本院校学报精品战略的思想。要树立精品意识,走特色办刊之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从而进一步提高升本院校学报的办刊水平。

2.6新升本院校图书馆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升本对图书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道利[30]分析了升本后地方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如文献资源基础薄弱、人力资源普遍匮乏等,提出了图书馆应搞好馆藏文献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等建设思路。王文娜、陈丽君[31]分析了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信息资源建设重数量,轻质量等。提出了发展策略: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重点专业的学科导航服务等。李伟东[32]探讨了学科馆员在知识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等问题。陈建敏[33]论述了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必须从领导观念、人才观念、管理观念等方面进行更新及更新观念的方法与途径。梁爱香、陈婧[34]针对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教材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成立教研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建设途径。

2.7新升本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精神激励、人格塑造等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品位。

李晶、刘玉宝[35]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升本院校校园文化应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建设的具体思路。刘燕燕[36]提出升本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几条建议。周全[37]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原则与实现途径,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引领作用。

3.结语

升本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新升本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升本高校的研究成果从整体建设与发展、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图书馆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综述、评析,总结了其主要观点,着重分析了其解决思路与对策。希望为我国目前新升本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促进新升本高校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清.专升本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出路[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80-82.

[2]牛薇薇.“专升本”院校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J].科技信息,2008(22):10-11.

[3]沈世培.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后特色办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5):607-610.

[4]李玉侠,李洪良.采用全新体制,促进专升本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3):72-75.

[5]史历,程森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湖南社会科学,2009(5):171-173.

[6]魏成富.新升本科院校发展策略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0):6-9.

[7]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新升本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64-66.

[8]朱秋颖,吴建英.专升本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59-60.

[9]苏世乙.新升本科院校考风问题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3):113-116.

[10]傅雁梅.改进新升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2):120-123.

[11]刘英.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2(6):43-44.

[12]马少虎,景丽.新升本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31-132.

[13]王国强.新升本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0(7):61.

[14]覃宝山,覃勇.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2):25-28.

[15]王彦才.“专升本”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40-41.

[16]袁曦,刘福江.专升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5-186.

[17]秦小霞.关于专升本院校转型后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4,19(6):114-116转107.

[18]林晓枝.“新升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4):113-115.

[19]龙和武.谈院校“升本”后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27):62-63.

[20]孙静华.浅谈新升本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10(7):16-17.

[21]苏飞.升本院校辅导员工作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08,22(4):143-145.

[22]彭榕.论新升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与应对[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6):39-41.

[23]牛耀堂.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中州学刊,2009(4):131-133.

[24]祁建梅.升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75-77.

[25]汪晓花.升本院校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8(7):67-68.

[26]戚哲民.“专升本”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07(5):53-54.

[27]王德才.专升本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透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04-105.

[28]邓家耀.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2009,29(6):90-92.

[29]林思明,林仁铨.“专升本”院校学报精品战略的若干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2):118-122.

[30]何道利.对新升本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9):89-90转100.

[31]王文娜,陈丽君.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1):89-91.

[32]李伟东.论“专升本”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学科馆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2):219-221.

[33]陈建敏.观念更新―专升本院校图书馆的关键所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22(5):34-36.

[34]梁爱香,陈婧.关于新升本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的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