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运维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是将“安全第一”的原则贯彻落实下去:在具体工程实践研究中,对可能会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和控制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对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业务流程或者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认真查找,以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通过实施运维一体化,同一组成员来完成运行维护工作,就需要对运维班组内部安全监督机制进行构建,要将危险点分析、风险预控措施以及验收审核等工作落实。同时,在承接C/D类检修任务之前,需要统计分析增加的工作量,对运维班组现有人才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的可承受度进行预测和评估,明确阶段性目标,细化操作实施方案。二是对规章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并将其落实下去:要想保证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仅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作为生产方针,大力宣传反违章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落实“两票三制”以及三级监护等制度,明确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如果有事故出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日常运维管理要重视,严格执行相关的文明生产标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强化值班责任意识,促使日常运行维护质量得到提升。维护工作需要按时完成,这样变电运维基础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如今,在变电站中,设备越来越多,技术革新速度也不断加快,特别是最近开始大力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化变电站。因此需要及时制定和细化变电站现场的运行规程,对各种记录进行自查和完善,借助于生产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大力培育专业人才:过去在电网生产体制中,都是各个专业分工负责,运行专业的人员主要是负责设备的监控以及安全操作,而检修专业的人员则处理存在的缺陷,并且对技术改造负责。如今,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运行检修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运行人员要使设备说明书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一二次设备的具体构成和专业名称熟练掌握,对设备检修流程和工艺方法进行掌握,了解高压预试的数据标准,学会调试电气设备。而检修专业人员则要努力学习系统运行方式,对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并且对于不同运行方式的变换过程要能够迅速地判断和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因此变电运维人员需要及时完善知识结构,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要充分考虑运维人员的工作项目,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维护设备。
篇2
1.3加强对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的认定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有条款规定,经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个体户在运输设备上要具备以下条件:配备和运输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设备、环境保护设备以及消防设施设备等。而且在对运输危险货物车辆进行审查检验的时候不但要核对其运输的货物种类和性质,还要对其车辆上配备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检查,对这些设备的认定和把握,相关部门可以依据申请人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和化学品安全标签中注写的防护措施建议和灭火方法,以及泄露之后的处理方式等具体要求。
1.4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罐式专用车辆的管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发放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和专用车辆《道路运输证》中,要严格检验罐式车辆的装载容积,并认真核对灌装容积和车辆设定的核定载质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不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有关部门可以不配发《道路运输证》。
1.5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当前在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对危险货物运输有着不同的管理规定,而且有一些地区为了增加道路的税收,放款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的规定,并降低车辆进入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基本标准,而且多数个体经营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的车辆不仅不按照有关规定主动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甚至连各种运营许可证书都不办理,加上当地相关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使这些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完善、统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法规成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1.6降低危险货物事故的相关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都是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疏忽所致,因此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保障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必要手段。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人员的资格审查,并针对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②对该运输行业明确限定最低的学历,这一规定是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而且具备可行性。③提高危险货物运输行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以此来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④对已经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人员要开展定期的培训,以此来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篇3
(3)现代通信网络的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现代网络通信的工作人员大多为技术人员,因此技术掌握的不到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而且,部分操作人员不遵守道德规范,运用自身掌握的权利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随着客户信息不断增多,客户信息流转工作也在增加,这就为个别的SP伪造客户信息、篡改、非法获取客户信息提供了便利。
二、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
(1)研发防御保护技术。在通信网络高度开放的情况下,由于人为的、自然的原因很容易出现故障,提高通信网络的生存性能,可以在通信网络有失效的问题后,动态挖掘可用资源,恢复失效部分。还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来维护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止通信信息的泄露,通过标准的网络维护策略,对通信实施强制性访问控制,借此保护通信信息安全。手机等智能机用户需要将账户密码设置的更加高级,全天开启防火墙,禁用或者删掉无用的账号,及时的对可疑的程序进行查杀,拦截外来威胁。
(2)员工正式上岗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现代通信网络领域工作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特别是技术性的操作员。首先要考验其道德水准,看其是否会为个人利益而出卖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对于道德程度不高的人,一律不予录用。其次,要检验其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引进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政府有着监督管理职能,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根据通信网络的最新发展情况,建立国内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目标,探讨制定出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相关政策,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标准,监督企业严格施行。
篇4
2结果
2.1各年度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情况2010年1月-2010年12月蒙自市妇幼保健院从8036名孕产期保健妇女中筛查出高危孕产妇899名分别进行管理,筛查管理率为11.9%,其中80名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88名到卫生院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为89.10%,10名在家中分娩。2011年1月-2011年12月从8322名孕产期妇女中筛查出高危孕产妇902名,筛查管理率为10.84%,其中850名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31名到卫生院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为94.24%,21名在家中分娩。2012年1月-2012年12月从8384名孕产期保健妇女中筛查出高危孕产妇1156名分别进行管理,筛查管理率为13.79%其中1133名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21名卫生院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为98.01%,2名孕早期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极高危孕产妇则劝其及时终止妊娠。2013年1月-2013年12月从8265名孕产期妇女中筛查出高危孕产妇170名,筛查管理率为20.57其中1696名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2名到卫生院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为99.76%,1名家中分娩致新生儿窒息死亡,另1名在转入上级医院路途中分娩,母子平安。
2.2各年度前5位高危妊娠顺位及发生率高危妊娠顺位中高危因素以异常孕产史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010年415名,为46.16%;2011年391名,为43.35%;2012年475名,为41.09%;2013年424名,为24.94%,2011年开始至2013年逐年开始下降。其次高危因素的顺位依次是妊娠期高血压、高龄、胎位不正、妊娠期贫血、羊水过少等。但是,高危孕产妇管理中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甲亢(甲减)、糖尿病、严重肝病、肾病等,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是妊娠结局最为严重,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应列为高危妊娠管理中的极高危进行重点追踪处理.
3体会
3.1加强业务骨干的学习培训工作我院分批把业务技术骨干送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产科医生的服务质量,保障了围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每年我院都要对全市的农村孕产妇免费实施三轮高危孕产妇筛查工作,更加方便了因交通不便,没有条件到乡镇卫生院及县城各医疗网点就诊的农村孕产妇,使她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围产保健服务,让广大农村孕产妇真正得到实惠,得到方便。
3.2培训基层妇幼骨干,提高业务素质蒙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师不定期到基层对乡级妇幼专干及乡村医生进行检查培训,搞好传帮带,教会她们多项产科急救操作技能,如何识别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因素,及时呼救,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等,从而减少了引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3.3双向转诊制度及时将高危孕产妇信息转至卫生院及当地乡村医生,嘱其共同联合高危孕产妇家属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监管,如遇危急重症及时送到上一级医院进行紧急救治,为及时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篇5
(3)管理方式方面,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总公司依法对铁路局实行统一垂直管理。总公司是铁路局的出资人,是管理型企业;铁路局是总公司的全资子企业,是经营型企业。铁路局作为市场主体承担安全生产、市场经营、队伍建设等主体责任。按照总公司机关职责分工和铁路运输管理有关规定,总公司货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国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工作,负责危险货物新品名、新包装等新运输条件管理工作,负责批准新增爆炸品、剧、放射性物质(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办理限制。铁路局按照总公司有关规定,具体实施危险货物承运、装卸、运输、到达交付等工作,确认批准管内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限制,报总公司运输局公布。总公司颁布的《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接轨管理办法》《自备铁路车辆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管理办法》已经明确专用线接轨采用合同制、自备车过轨采用协议制方式。
(4)市场需求方面,随着青藏铁路格拉段和拉日铁路的开通,高原铁路的危险货物安全运输问题急需解决;粤海轮渡、烟大轮渡铁路也将面对危险货物安全运输问题。此外,液化天然气(LNG)、八氧化三铀等铁路运输问题也有着较为紧迫的市场需求。
(5)运载工具方面,作为危险货物主型货车的罐车、棚车呈现出大型化趋势,70t罐车、棚车数量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主型车,80t罐车、棚车也已经定型生产;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罐式集装箱大量涌现。
(6)运输包装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出现,推陈出新的步伐在加快,如电石、氯酸钠软包装等。总公司和铁路局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创新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思路,由政企合一体制下的经营管理、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模式向纯粹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即自身的角色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向纯粹的“运动员”转变。作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自觉接受铁路监管部门的管理,在安全和守法的前提下,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同时,作为国家骨干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铁路运输企业和专用线(专用铁路)企业,托运人、收货人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必须兼顾安全和效益,安全与市场并举。因此,按照总公司的统一部署,货运系统着力探索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
2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
2.1全面创新管理制度
2014年2月,在客观分析上述变化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公司颁布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中,企业管理的内容得到强化,更加侧重于内部管理,明确了与客户和同式联运承运人的合作模式,以及国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则,即:国家铁路运输企业与非国家铁路运输企业间,国家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企业法人间,国家铁路承运人与托运人、收货人之间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规范是基本遵循。除此之外,双方开展业务合作要依法依章签订合同和协议,遵守合同和协议约定。
(1)转变承运源头管理方式。将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改为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限制管理,并明确由铁路局组织对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条件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办理业务,同时从设备设施、安全检测与防护、从业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安全作业、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转变托运人、人管理方式。将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许可、进出口危险货物人确认件管理改为协议管理,由铁路局与托运人、人每年签订托运危险货物安全协议,并上报总公司运输局备案公布。同时明确签订协议时,由铁路局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要求,严格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材料,查验合格后方可签订协议。
(3)重点强化对爆炸品、剧、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在办理限制管理方面,明确新增爆炸品、剧、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办理限制时,由铁路局确认后将安全评估报告等相关材料报总公司运输局批准公布。对爆炸品、剧、气体类危险货物等运输作业实行签认制度。运输爆炸品、剧、罐车装运气体类(含空车)危险货物实行全程押运。剧、爆炸品等应加双锁,做到双人收发、双人保管。编号不同的爆炸品不得同库存放。整列运输剧由总公司确定有关运输条件。剧运输实行3级计算机跟踪管理。跨铁路局运输的剧,由总公司调度负责跟踪;在铁路局管内运输的剧,由铁路局调度负责。托运放射性物品、国家管制的核材料时,由托运人的主管部门与总公司商定运输条件。
(4)全面与法律、法规、规章对接。明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国家铁路监管部门关于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及铁路货物运输的一般规定外,还应遵守《暂行规定》,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不得办理运输。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等,明确站内办理站、兼办站及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新建、改扩建时,由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站内办理站、兼办站和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企业应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单位危险货物储存安全条件每3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依据2010年1月1日施行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对放射性物品的定义、类别、运输容器、托运等进行规定;明确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有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进行辐射监测。明确运输包装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新品名应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性质技术鉴定。
(5)落实总公司新规定。明确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新建、改扩建时,应符合《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接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明确危险货物自备货车过轨运输应按照《自备铁路车辆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管理办法》实行协议制管理。明确规章中未规定使用罐车、集装箱及罐式集装箱装运危险货物的,由所属铁路局组织研究提出安全运输条件,报总公司运输局,运输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后公布安全运输条件。
(6)增加危险货物运输新要求。首先,增加对高原铁路、铁路轮渡运输危险货物的规定。明确高原铁路按具体品名办理运输,运输气体、放射性物品、危害环境的物质、高温物质等性质特殊的危险货物时,由总公司组织进行试验论证研究,确定安全运输条件。其次,明确铁路轮渡不办理危险货物运输。遇特殊需求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强化新品名、新包装试运管理。明确铁路局对试运结果进行研究后,提出试运报告、新品名铁路运输条件或新包装技术条件建议报总公司运输局。总公司运输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后公布新品名铁路运输条件或新包装技术条件,纳入正式运输。
(7)重视货车环保。一是明确铁路局应按照管内货车自局洗刷、减少空车长距离回送洗刷和环保达标要求,新建或升级改造货车洗刷所。这要求每个铁路局至少有1个达标的货车洗刷所,达标包括设备设施、人员、管理达标,更包括洗刷质量达标、相关排放环保达标。二是在定义中增加环保元素,即:在铁路运输中,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三是从新品名入手,把好环保应急处理关。托运人办理新品名试运时,应向铁路局提交试运技术条件、事故应急预案和环保应急处理预案。新品名铁路运输条件建议应包括事故应急预案和环保应急处理预案。四是辐射监测专业化。明确有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对α,β,γ发射体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五是重视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六是技术业务培训增加危险货物环保应急处理案例分析的内容。
(8)台账档案信息化。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基础管理由纸质台账改为信息化档案,由91种纸质台账精减为18项信息化档案。
2.2全面实施风险管理
近年来,总公司在安全工作中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并以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重点,不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总公司将危险货物运输泄漏、撒漏,危险货物匿报品名或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危险货物设施设备不合格,安全计量不准,安全监控系统源头把关出现问题,受理承运危险货物未达到“四统一”,危险货物押运管理不到位,棉花运输燃烧8个风险点,纳入《铁路货运安全风险控制表》中,系统分析风险成因、风险后果,提出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将在非危险货物办理站办理危险货物承运手续,承运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危险货物,押运人违规携带危险货物、在岗吸烟生火、违规作业和擅离岗位,纳入货运安全红线管理和货运系统安全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开展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制定了《铁路货运安全检查工作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货运安全工作常态化检查机制。
2.3全面落实资金保障
落实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总公司组织铁路局健全有关机制,保证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监测设备、货车消毒和洗刷除污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及防护用品的配置、运用、维护、检修,以及应急演练、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需要。
2.4实行关键时段禁、停、限、管措施
落实《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在法定假日和传统节日等铁路运输高峰期或者恶劣气象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安全”的要求,总公司、铁路局在重大节假日等运输高峰期或举办重要会议(活动)期间,以及恶劣气象条件下,对爆炸品、剧、放射性(物质)物品、气体危险货物等重点货物运输分区域、分时段实行禁、停、限、管强化措施。2014年在春节、国庆节和两会、亚信峰会、青奥会、APEC会议期间,对重点危险货物运输实行禁、停、限、管措施,同时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2.5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
《暂行规定》中有“事故应急救援”单独1章、关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温克学涉及应急管理的有18条,总公司还制订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局、站段等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各相关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信息网络,完善预警预防应急措施。同时,各级货运部门根据货运安全日常工作和现场检查需要,配置数码相机、便携式轮重测定仪、便携式危险品检测仪、便携式探伤仪、便携式棉花回潮率测试仪、扭力扳手、限界检查尺、测速仪等相关设备,现场检查指导时将应急处置作为检点,并将应急处置预案措施纳入职工定期培训,全面加强培训考核和应急演练管理,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有效处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社会负面影响。2014年6月总公司运输局在济南铁路局召开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处置工作现场会,组织开展了铁路汽油罐车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铁路局、站段(货运中心)也都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2.6科技创新破解难题
总公司先后组织开展了棉花铁路运输火灾防治试验、LNG铁路安全运输可行性论证研究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条件的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了总公司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验收,主要成果得到应用,棉花铁路运输火灾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高原铁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条件纳入了规章,总公司出台了《铁路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运输设施设备暂行技术条件》等相关技术条件,填补了高原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和我国铁路LNG运输空白,2013年1月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办危险货物运输,既保证了安全,又有力支援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7集装箱运输有所突破
在前期使用集装箱装运二级易燃固体、二级氧化性物质、二级酸性腐蚀性物质、二级碱性腐蚀性物质、二级其他腐蚀性物质和自备危货箱装运二级毒性物质的基础上,先后公布了罐式集装箱装运甲苯二胺、黄磷安全运输条件和次氯酸钙、八氧化三铀、棉花、品原料、氢氧化钠等集装箱运输条件,积极扩大危险货物入箱范围。2013年铁路危险货物集装箱运量为159130TEU、429.5万t,创历史新高。
2.8管好用好监控系统
目前,全路69个危险货物站内办理站和1233个危险货物专用线接轨站均已安装运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总公司、铁路局、站段(货运中心)3级联网,实现危险货物运输受理、承运、装车、在途、货检、卸车、交付等环节全过程安全监控,完成由“人控”向“机控”转变,杜绝“人情办理”、“违规办理”和“办理疏漏”,实现危险货物运输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在途控制、综合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运用情况月度通报制度。
3认清安全管理新形势
3.1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重安全规划和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对压力罐车、压力罐式集装箱等压力容器(含气瓶)等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做了明确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越来越大,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等也加大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压力。
3.2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长期以来,铁路运输部门环保风险意识相对淡薄,设施相对不足,这使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面临较大的环保风险压力。
3.3市场需求越来越旺
随着国家重化工业的发展,公路、水路、民航危险货物运输的进一步规范,以及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方式的转变、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铁路危险货物运量逐年呈现增长态势,新品名越来越多。铁路危险货物国际联运业务量也在增长。随着铁路新线的投产,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
3.4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近年来,虽然杜绝了货运责任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但也出现了调车作业脱轨,罐车、罐式集装箱罐体不良和安全附件不安全,以及货物包装不合格引发的泄漏事故。危险货物运输还存在重发送、轻到达的问题,即发送办理条件、安全管理、取送车作业严,安全问题处理、反馈和应对较为及时、有效;到达方面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押运安全管理一直是困扰路企双方的难题,一方面押运员执行押运任务时人身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个人行为不规范的问题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押运员缺乏有效的押运和处置手段,判断问题靠眼观、鼻闻、耳听,处理问题靠手动,解决问题全凭经验和责任心。
3.5办理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些办理站、专用线生产设备设施陈旧,更新改造不及时,能力需要加强;安全检测监控设备功能有待完善升级。部分货车洗刷所设备设施老化,污水处理、检验和车辆洗刷质量检验相关设备不足,洗刷除污后的废水、废物达不到有关环保标准,个别洗刷所洗刷作业产生的废水、废物多次被当地环保部门抽检不达标,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6管控手段有待完善目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控手段仍然以人盯为主,精准管控能力不足。在用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剧货物跟踪管理系统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及办理限制查询系统3个信息系统,系统间、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和共享不足,重点危险货物追踪不彻底,系统功能有待完善。无损检测、物联网、智能控制、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卫星定位等新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要真正实现有序可控任重道远。因此,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加快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现代化步伐,在创新中解决问题,降低和化解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迫在眉睫。新形势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经营理念,全面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完善运输条件,在落实上下功夫,保安全、提质量、升效率、促营销、增效益、上水平。
4构建安全风险控制新机制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服务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完成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任务、保障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是铁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服务行业的铁路运输业,危险货物运输能力也是铁路运输重要的服务能力。要提升危险货物运输能力,实现长治久安,必须系统规划,有序推进,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控制新机制。因此,应着重在危险货物运输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硬件保障、安全监控、应急处置、考核评价、技术创新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1健全规章制度体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按照“创新发展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的要求,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修订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一步优化运输条件。落实新的《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和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合《原子能法》《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颁布后的宣贯,适时修订《暂行规定》,制订总公司危险货物运输安源的流动过程始终处在可控状态之中。在所有的货运营业站(包括无轨站)、货检站全部安装配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扩大系统覆盖范围,方便查询和学习,杜绝误办、错办、漏办,防止匿报品名运输危险货物或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
4.2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铁路应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能力管理和建设,做到居安思危,应急有备。全面推行应急常态化管理,建成上下贯通、完整统一、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将应急预案制订、应急演练开展、应急队伍建设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做到与日常工作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应急预案应细化到危险货物的具体品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做到熟练操作、从容应对,提高基层第一反应者的救援能力。各级相关部门(单位)应做好应急资源的调查、整合和准备,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资源的数据库和调用、协调方案;平战结合、专兼结合,每年至少组织1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演练。
4.3落实考核评价机制
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必须在细节和落实下功夫。以落实《货运系统安全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办法》为契机,突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质量考核评价,加大管理过程和履职质量的考评力度,将干部日常管理行为与分管工作的安全实际效果挂钩,促进履职尽职;严格落实干部责任追究制。对发生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问题,从安全管理职责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落实到位,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是否严格执行等方面深入查找管理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对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应从严追究责任。
4.4注重技术创新
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创建具有我国铁路特色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铁路货车洗刷所布局优化及相关技术研究,提出总公司货车洗刷所布局优化方案,研究起草货车洗刷所设计规范,研究改进货车洗刷工艺,满足安全、环保等相关要求,研究提出货车洗刷除污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及纳入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管理的技术方案。开展铁路重点危险货物途中监控技术研究,研究运用物联网、卫星定位技术等,解决剧、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等重点危险货物运输途中监控管理、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法》,研究建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环保应急预案体系。研究锂电池、核乏料、机器或设备中的燃料等安全运输条件,进一步提升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服务能力。
4.5完善交流合作机制
世界各国、国内外各行各业都极为重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工作,联合国搭建了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分委员会(UNTDG)这一交流合作平台,国际铁路联盟、铁路合作组织也有类似的合作机制。我国也构建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牵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走出去、请进来,扩大交流和合作,追踪和掌握危险货物运输技术和管理发展动态和趋势,不断优化运输条件,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实现互利共赢的理性选择,铁路应积极参与,丰富、完善和发展交流合作机制,主动作为、有所作为,展示更大作为。
篇6
对于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应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一是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要熟知国家关于行业管理的各种规定,在国家、地区法律条例规定的框架内对企业经营提出指导意见或建议,确保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符合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资质。在投资规模、设施配备、经营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地区规章和行业管理制度,这是保障企业合法存在、合理运作、合规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熟悉行业发展状况。要对危险品道路运输行业的相关因素、相关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及时提供,例如业务涉及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状况、成本浮动情况、货品供需实况等行业信息,统筹考虑到由于天气等自然条件变化、货品价格浮动、机械设备折旧以及区域文化生活差异给企业成本投入带来的影响。以四川地区为例,由于天气变化,降雨和泥石流时而发生,山区内地形复杂且道路状况很差,冬夏两季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成本就会有很大差距。同时危险品价格不稳定等因素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而要有效规避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就必须及时掌握并熟悉行业发展状况,及时在经营价格上作出合理调整。三是确保数据全面可靠。危险品道路运输统计数据要真实反映道路运输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点。统计内容要体现运输总量、运输强度、运输效率、运输距离等道路运输的相关数据,同时要将经营成本,诸如文化差异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投入、油料价格浮动增加的运输成本、设备维护保养费用和运输过程中的营运管理费用等等都纳入到统计工作范畴,综合所有相关因素得出成本、收入、利润的比例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从基层实践得来,确保数据全面可靠,这样才能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持续有序经营。
三、企业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统计工作虽然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企业也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指导作用,企业统计工作由此而得到了长足进展。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诸多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样以危险品道路运输为例,企业统计工作就明显存在统计数据针对性不强、统计信息资源整合不够、统计内容还不够全面、统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只有重视起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发挥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作用。首先统计数据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危险品道路运输统计工作侧重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大都忽略了对主要运输路线的分析和运输条件的研究,对企业相关的营运路线、运输条件等信息掌握不全、把握不准,在运输条件的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不能够对企业经营成本作出及时调整,进而极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统计信息资源整合不够主要体现在: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己之力,对应该公开的统计信息严密封锁,导致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于有用的统计信息,企业要出资出力搜集整理,对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上难免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统计成本,同时也导致了统计数据的局限性。部分企业为了应付工作,甚至出现随意制发统计报表或统计数据等现象,使得统计数据失去了应有的利用指导价值。第三统计内容还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一些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的统计工作为了着重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仍旧局限于运量、周转量、运距和能源消耗等这些内容,对于货值、货种、流向、经济区域间客货流交流、运输通道生产等相关内容关注的较少,甚至根本还没有开展统计工作。这样以一概全的统计方式和统计数据信息完全不能够全面反映行业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所以统计内容所体现的信息与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还是由于统计人员素质没有完全适应行业的发展,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和其他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做好企业统计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从上面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加强企业统计管理、做好企业统计工作,就必须针对问题找到症结,使得企业统计与国家管理体制、行业运行机制和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服务、为行业进步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要做好企业统计工作,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篇7
一方面,各级政府往往要求创业基地优先接纳本地企业,创业基地无法对其进行筛选评价。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自身的财政收入和地方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增长,政府会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让本该毕业的成熟企业继续留在创业基地内,创业基地也无法对其办理毕业手续。另外创业基地作为政府的下属单位,很可能成为部分官员展示政绩的工具,为搞“形象工程”一味扩大基地规模,不注重入驻企业的筛选和毕业制度的建立,导致基地“超载”。
(二)融资服务功能不到位
创业基地投资渠道单一,具有较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是政府的财政能力的限制,另外创业基地内的小微企业创业初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样政府扶持资金分摊到每个企业就显得较少。同时创业基地的担保体制的不完善,加上风险投资机制的缺失,导致小微企业既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也无法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帮助。
(三)非赢利的组织性质
在基地创建初期,获得了政府的大量支持,不盈利不会影响基地的运营,随着基地的发展,不赢利无法吸引人才,无法激励内部员工,导致服务得不到改善;不赢利导致基地无法自我“供血”,难以实现“自收自支”的良好循环。
(四)服务积极性不足
创业基地的运营绩效与员工的利益无关,即使创业基地的运营效果很好,在经济上也不能独立核算,事业单位编制和薪酬的限制也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不愿意主动站在入驻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创业基地的服务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员工的收入有限,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二、创业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构建
分析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运营机制,首先要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培育机制即培育流程进行设计。创业基地建成之后,小微企业申请入驻创业基地,创业基地通过审查批准之后与小微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培育便开始了。接着入驻企业在基地的各项服务支持下进行孵化,此时需要分析创业基地的融资机制、收益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小微企业在基地内培育一定年限之后,创业基地根据毕业标准对小微企业进行考核,达到要求的小微企业即可毕业。从小微企业申请入驻到入驻创业基地到毕业需要一整套的跟踪筛选机制。
(一)跟踪筛选机制
由于新创企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同时创业基地的资源有限,为了提高运行效率,筛选出具有前景的企业,需要对小微企业的整个孵化过程进行筛选。分别在企业申请入驻、企业成长、企业成熟这三个阶段对小微企业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即可继续孵化或毕业,不合格的将被列入“留下察看”,若继续观察仍不合格,企业将会被淘汰。设计筛选机制需要制定筛选标准,随着企业发展,其各个阶段的筛选标准会存在差异,不能完全按照初期筛选的标准。创业基地在选择入驻企业时,需要从政府的硬性规定、基地实力、该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内在的综合素质这三个方面考虑筛选标准。入驻企业的综合能力指标包括企业是否能够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财务能力。在企业的成长期,创业基地需要衡量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商业计划书的偏离程度,评估企业产品与现阶段市场的匹配程度,预估企业的发展态势并重新进行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经过三到五年的培育,企业到达成熟阶段,此阶段的筛选机制就是毕业机制。创业基地需要对企业进行最后的考核,具有稳定的市场、完善的管理、充足的资金以及广阔前景的企业将是孵化成功得以毕业的企业。例如,经过有效的筛选以及培育,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现有27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3家国家重点动漫企业,3款动漫产品为国家重点动漫产品,9家企业和6个项目荣膺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述指标均列江苏各大基地之首。
(二)融资机制
创业基地的初创时期,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专项资金以及各类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随着创业基地的发展壮大,基地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对基地内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另外,小微企业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和吸引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在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有形资产作为抵押而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创业基地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担保机制,对技术市场较好的企业提供担保,可以帮助初创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暂时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创业基地对其进行诊断和建议,直至其符合条件再进行推荐。加强与风险机构的合作可以帮助发展前景较好的小微企业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创业基地与风险机构的合作模式有:一是外部合作模式。两者在组织上保持独立,只是在业务上发生联系。例如,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定期组织“投融资洽谈会”,帮助企业与投融资机构直接对接;二是内部合作模式。创业基地与风险机构合资建立创业基地或者在创业基地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风险机构。例如,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通过引进中华软件服务投资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形成了35亿元规模的园区投资基金,通过发挥常州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常州文化科技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两大国有企业的投融资功能,为基地企业打通融资渠道。
(三)收益机制
创业基地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保证自身良好的运营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创业基地的收入来源有:政府专项资金;政府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收入;投资收入。创业基地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企业进行投资,随着企业的成长,创业基地可以获得企业分红或者通过出让股份来获得资本收益。投资收入是创业基地的长期收入来源。例如,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通过自身的良好运营,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持续攀升。2009~2011年,基地创意产业实现营收分别为63.5亿元、109亿元、151亿元,年平均增长为55%;2011年贡献税收7.7亿元;2012年,实现营收突破180亿元,贡献税收9.21亿元。
(四)激励机制
完善创业基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基地内工作人员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服务热情,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小微企业的成长。首先对基地内的员工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淘汰不胜任现在工作的员工,二是对通过考核的员工进行精神奖励(晋升、培训、嘉奖等)或者物质奖励(加薪、股权等),加强对其的激励措施。同时,对员工的考核将更加注重来自小微企业的意见,创业基地的建立目的是培育小微企业,基地内的工作都应该是围绕扶持小微企业展开的,所以小微企业的意见对员工考核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创业基地的运营管理中,不同的员工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个人需求很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员工要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除了一般的升职、加薪、嘉奖的激励外,还需要给予一定的股权收益作为激励,这个股权既包括创业基地的股权也包括基地内企业的股权。例如,常州市颁布的《常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规定》规定“对高新技术成果完成者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可根据其实际贡献,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所占股权比例不受限制”。
篇8
2.1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实际发展
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其经营管理主要涉及到多个领域,如餐饮、商场、汽修、加油、保安、保洁等这就对服务区的管理队伍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了解熟识涉及的各类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经济意识。但从当前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实际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各服务区的整体管理水平普遍偏低,服务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低下,这是目前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出现的普遍现象之一。在对管理人员招聘时,往往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招聘来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对管理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后天工作中管理水平的停滞成为制约目前服务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2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偏弱
由于各服务区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于社会招聘人员,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而言,综合素质普遍偏弱,这与服务区的实际工作需求很难匹配,与各服务岗位的实际要求难以适应。同时,由于用人体制、待遇等多方面原因,各服务区的服务队伍普遍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问题。一些新录用人员在完成招聘培训后,在上岗时间不长、业务刚熟练的状况下,选择了辞职离岗,使得服务区不得不重复性支付较高的培训费用。这些人对于自身的技能评价普遍较高,而对于自身得到的工资待遇又普遍缺乏正确认识,更向往工作轻松、环境舒适、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同时,由于类似的服务区之间存在挖墙脚的现象,一些业务骨干,如厨师、领班等,普遍存在着流动性大,隐性成本高的现象。而当下大部分服务区工作的人员大都属于短期合同制,经济效益好的服务区能为他们交纳各类保险金,经济效益不好的最多也就发放基本工资,不能为其交纳各类保险。再者,服务区所处地理位置也眼中影响着队伍的稳定。一般而言,各高速公路服务区大都远离市区,出行不便。无论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是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常常会由于工作环境的不方便而选择离岗。上述原因,成为制约和影响服务区人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
2.3信息保障难以满足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处于全封闭状态的高速公路而言,过往车辆和人员需要可靠、准确、到位的各类信息资讯。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速公路服务区尚不能满足这些信息需求的变化,不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现有的条件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这大大的限制了现代高速公路功能的发挥。
2.4基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速公路服务承担着为过往车辆、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和车辆运行安全保障的基本职能。一般来说,各类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础服务都提供有住宿、餐饮、汽修、加油等服务项目。对于这些基础,很多服务区也动了一些心思,增加了一些如特色小吃、休闲服务等项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还是会得到顾客的诸多牢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服务的细节和服务内容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和改进。高速公路作为运输交通的重要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出行选择。因此,顾客群的变化与丰富要求服务区的各项基础服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3高速公路服务区以人为本经营管理对策
3.1用创新理念构建新型服务区
创新理念是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用创新理念构建新型服务区,就是要紧密结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不断提高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努力构建节能、环保、高效、人性化的新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服务区的总体建设和管理运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实施“绿色运输”策略,优化运输路线,提高往返载货率,消除交错运输、迂回运输,减少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全面规划服务区的各项业务,为过往人员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内容;以环保节能开展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满足低碳、环保、节能的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生态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现代化新型高速服务器。
3.2以人为本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业务素质
人的管理是关健性的工作,如何做到让工作人员有成就感、归属感,也是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可以定期组织对员工的服务规范进行考核,建立比较完善的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长效业务培训机制,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技巧、手段等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对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保持创新的理念,使餐厅、商场的服务人员、保安人员及保洁员等通过科学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使服务区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学中练、练中干、干中学,不断增强服务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实力。为增强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可在服务区内部开展各类娱乐活动,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开展户外活动,如,拓展训练、户外行走等,加强员工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3完善用人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服务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稳定、业务过硬的管理与服务队伍,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用人制度,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保障临时用工人员的各项权利和待遇,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激励、促进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使人员队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推行激励机制,在经营管理中实行绩效挂钩,按劳取酬,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励机制可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3.4加强文化建设,改善服务区内部环境
服务区管理应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各类例会,宣传本服务区的服务理念、行为标准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业务竞赛梳理典型员工形象,从而带动服务区爱岗敬业的整体氛围。通过长期的文化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区内部环境,使得员工在愉悦的氛围中为顾客开展服务。
篇9
近年来,伴随潮汕地区一些企业的上市,资本市场的潮汕板块逐步形成,潮汕地区的企业(简称:潮汕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真正做强做大的仍是少数,他们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模无法突破,家庭作坊式的痕迹依然存在,二是“百年企业”凤毛麟角,大多企业寿命不强。究其原因,与潮汕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法密不可分,而潮汕地区独特的商业意识与人文风俗更是深深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发展。
一、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潮汕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不仅仅要考虑成本利润、商业模式、组织建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矛盾和冲突。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关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它包括四个维度:男性化/女性化社会、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下面我将结合其理论去分析、研究潮汕企业目前的管理活动与管理行为模式。
(一)男性化/女性化社会
男性化社会中,性别区分明确,男性成员重视表现、抱负、自信,注重物质利益上的成功,而女性则被赋予温柔和关心的角色;在女性化社会,性别角色区分不明显,男、女性都注重生活质量、服务、关心他人。
潮汕民风崇尚大男子主义、爱面子,男子以钱和物为导向,在一些场合有意识地起主宰支配作用,生活方面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化倾向在潮汕企业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1.人才选拔、任用方面。在潮汕企业老板的观念中,男性有魄力、有决断力,注重事业发展,而女性应贤惠持家。当企业关键岗位(如市场总监、生产厂长、技术总监)空缺时,如果同一岗位有不同性别的候选者,企业会不自觉受偏男性化因素影响,优先考虑男性,而认为女性较适合后勤保障类工作;
2.企业文化缺乏人文关怀因素。潮汕企业文化更重视对利润、物质的追求,体现在企业激励机制更多以物质激励为主,忽视精神鼓励。企业管理者虽偶尔对员工有口头上的关心或当员工遭遇变故时能给予一定资助,但不规范且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
3.“粗线条式”的内部管理模式。潮汕多数企业的规章制度存在零散、内容不够详实周全、更新缓慢等特点,在企业高速扩张偏暴利时期,粗犷式的运作所带来的影响往往会被高利润掩盖,但当企业趋向微利时期时,由此所引发的内部经营管理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4.以命令式沟通为主。管理者大多有着“发号施令”的习惯,科学化的流程、规范在他们的威严面前常常形同虚设,一般他们也讲究面子,大多不能容忍其他人公然对自己提出异议,使上下级交流出现障碍。
(二)权力距离
霍夫斯泰德发现在权力距离大的企业下属对上司有较大依赖,不崇尚协商解决问题,彼此间的感情隔阂较大,而权力距离小的企业则反之。
潮汕地区大部分企业由家庭作坊发展而来,发展壮大后,也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即便是形式上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依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家族色彩。一般体现为决策权集中、自上而下,员工的参与程度底,工会作用微弱等。故潮汕企业显现较大的权力距离,具体为:
1.人员聘用上,普遍难以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潮汕民风重亲情乡情,讲究辈分、资历,这些延伸为企业行为中对中高层及关键岗位的保留控制权上。领导者更愿意相信家族成员,即使非家族成员有优异表现或对企业有贡献,也较难得到合理提升而进入核心管理层。这些都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员工工作态度与素质培养,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2.严格的等级式管理。企业组织上下层级分明,决策大多是家族核心成员独自做出,基层员工很少有机会参与;上级对下级的授权较少,企业员工大多习惯接受上级的指令、工作指示办事,工作自主性及自主能力较差。
3.企业的创新能力弱。潮汕企业趋向领导的绝对权威理念,在创业初期或企业遭遇危机时,某些家族成员对企业有重大贡献,他们或老板就是权威。这种经验式、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命令如山倒”的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向。员工不敢也不愿质疑公司管理和挑战权威。这明显伤害了员工的创造力与工作积极性,严重降低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三)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组织或群体面对不确定性时所感受到的威胁以及试图通过制定安全规则和其他手段来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文化一方面愿意冒险、接受不同挑战,另一方面欠缺明确的规则来指导行为。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潮汕人多以出海捕捞或经商为生,正是潮汕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造就了潮汕企业对不确定因素接受程度较高。其企业管理趋于不确定性规避弱。
1.企业管理存在非理性意识。潮汕人在生意场上容易产生“搏一把”心理,不重视法制、商业规则,喜欢走捷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潮汕企业中较易发生,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向外发展。
2.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前瞻性、规划性。很多潮汕企业在开展业务时,随行就市,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时难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如某项产品的短期效益明显,企业可能会在不经考察和研究的状况下就仓促入市,往往对市场把握不准确而使企业陷入危机。且管理者对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一般较少涉及。
3.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者思想上难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即便某些企业有意识并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但又经常脱离实际、可操性不强。潮汕裙带文化、念旧情气氛浓烈,规章制度执行时缺乏公平,难过“人情关”,执行困难。如企业对一些老员工迟到、无故旷工或工作期间私自离职等纪律散漫问题态度模糊,即使出现企业核心成员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也多半不了了之。
4.制约员工行为更多靠习俗、惯例。由于价值观、文化的差异且潮汕企业多半没有明确的员工行为规范,使员工中的“圈外人”与“圈内人”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四)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盛行的企业推行伦理纲常,重视群体的和谐与安定,推崇“群体至上”观念;而个人主义偏重的企业强调个人成就,注重个体目标。
潮汕企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潮汕人对群体的依赖和团结非常出名,他们提倡宗族精神,重视家庭朋友,但是这种“团结”并不一定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其背后也隐藏着一种渴望得到社会和所在群体认同的欲望,容易滋生人际资源的竞争。表现为:
1.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较严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在员工中较易出现,不利于现代绩效管理体制的健立,且员工流动率偏低,不利于企业保持活力。
2.地域观念过于严重,排外意识根深蒂固。企业存在“内部抱团、外部吝啬”现象,对外部成员界定态度明确,欠缺包容、信任,导致沟通成本增加,影响和谐。这种文化的魔力有时也会使圈内成员为了争夺资源,出现“窝里斗”。
3.员工工作效率较低,执行力差,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员工对集体的一些行为有盲从性,特别是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这种“集体主义”的劣根性使企业出现高成本、低效率运营特点。
二、解决当前潮汕企业存在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或确立合适的管理模式
1.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人制度的本质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引入权责高度统一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把企业的经营权交棒给专业管理团队,企业老板及某些家族成员只担任大股东。另外,为规避经理人制度的缺陷,潮汕企业还需结合实际构建相应的约束机制、审计监察体系、财务预算体系等,加强对企业的掌控力度。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过渡,也可考虑先引入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即老板、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
2.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与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以战略发展为向导,正确分析企业自身战略特征,明确企业价值定位。实行合理的战略规划、执行及过程反馈评价动态管理模式,把握市场机会,及时调整、完善。从而避免决策、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建立、创新科学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一致。因此,潮汕企业需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创新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1.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企业应设置负责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部门或把这项工作纳入原某部门的职责范畴,建立适应性强、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需求进行完善。另外在制度的建立、修正过程中,尽量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并采纳正确建议。
2.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企业狭窄的用人格局,不拘泥于从宗族里选拔人才,而是以应聘者的能力、特长为考量标准,允许提倡公平选拔,任人唯贤;对关键岗位人员,可以尝试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素质测试等新型选拔形式,较全面考察人选的综合素质,尽量避免裙带关系影响。有利于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发展也可获得各种可行性意见。
3.建立较为公平、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机制方面,在强调物质鼓励的同时注重精神激励,采取榜样激励(鼓励先进典型)和机会激励(员工获得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与工作态度、表现相关联)等方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及企业归宿感。另外,采取一定方法鞭策后进员工,使其得到改善。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潮汕企业“新文化”
1.建立“理性”文化。一是进行理性授权,强调民主管理。重视员工自主性、个性的发展、培养,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二是知人善任,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不断为员工提供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创造更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员工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四是重视培训,增强学习意识,提高企业文化的认知度。
2.建立“共同理念”文化。共同理念,意味着行为观念上的包容。潮汕文化有特殊的区域性,但不应该固步自封、排外,应该以潮汕企业为先驱者,敞开胸怀,提倡和谐、平等、进步精神,在企业管理中跨文化融合。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
潮汕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大敢走出去,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获取利用外部资源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战略眼光、观念的转变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也将发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美彦.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广利.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M].知识文库出版社,2009-06.
篇10
[2]王宇.危险化学品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26-231.
[3]师立晨,王如君,多英全.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2(12):161-166.
[4]杨飞龙,张嘉琪,王敏.基于RFID的危险化学品智能仓储管理系统[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22(3):111-116.
[5]蒋白桦,索寒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化品物流应用平台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31(10):1271-1274.
[6]饶运涛,邹继军.电子标签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23-27.
[7]陈炯.QRcode码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8]徐丹,谢小杰,吴俊.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41(12):2020-2023.
[9]GB/T1828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快速响应矩阵码(QRcode)[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杨坤.地图溯源管理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中国信息工程大学,2013.
[11]刘悦,刘明业.QRCode二维条码数据编码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5(4):352-355.
参考文献:
[1]郝金强.基于树型设备编码的可视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施菁菁.基于ERP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王德广,石华,周志刚,王超.基于PDA与WebService的钢板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0,27-31.
[4]国家电网公司编.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238-265.
参考文献
[1]周晓明.SAPEWM高级仓储管理解决方案[J].无线互联科技,2014(8).
[2]贾英杰,王慧东.浅议物资仓储自动化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
[3]汪淳.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的自动化仓储管理解决方案[J].现代商贸工业,2014(3).
[4]郑庚.我国中小企业商品仓储管理探讨[J].现代交际,2013(1).
参考文献:
[1]张国卫,孙树旺.物流仓储管理实训课程的研究和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23).119.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篇11
将条码数据服务器、防火墙和莱钢办公网络实现互联,将钢材信息通过软件系统生成用于检索的二维条形码,再将文字和条形码信息同时打印在纸质标牌上,文字信息可以直接查看,条形码信息用专用扫描器进行检索。这样就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和扫描器识别进行成品材入库、盘点、出库管理和质保书打印,建立一个以条形码为信息载体的钢材物流跟踪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质量和仓储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
2仓储物流管理流程设计与分析
对流程重新设计,使条形码具有的高效、快捷等优点充分发挥,解决了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流程主要包括标牌打印、入库、发货、倒垛和盘点环节。
2.1标牌打印流程分析
标牌打印需要将钢材的炉号、牌号、规格、长度、生产日期、轧序号、支数、重量、件号等信息打印到标牌上。原系统由于没有建立网络连接,信息传递使用纸质《热轧钢材周期流动卡片》,生产工序将卡片人工传递到打印工序,打印人员将信息逐个录入计算机后,再以固定格式打印到铝制标牌上,每次只能打印两个标牌,平均打印一个标牌需要用时20s,而且在录入过程中易产生失误,差错率为2‰左右,需要复检改正,并造成标牌浪费。新的管理系统建立了网络连接,打印人员可在网上及时查询生产信息,并调用到打印程序中,避免了人工录入的失误。打印标牌时将钢材信息生成PDF417二维码并进行加密,加密位是一个随机的数字,按某种序列将钢材信息进行组合。在进行打印时,根据计算机时钟随机产生一位0到9的数字,然后根据此随机数,对组合内容进行位一级的运算处理。这样,即使一件钢材上的两个标牌条形码内容,也是有所区别的,然后再将整个组合进行二次加密。经过处理后,条形码全部为密文,只有装有系统配套软件的读取器才能将信息读出,避免了信息泄露,可有效防止不法商贩进行仿冒。为使条形码便于打印,对原有标牌样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将铝制标牌改成防水耐热的纸质标牌,可实现连续打印,平均打印一个标牌只需1s。
2.2入库流程分析
钢材入库时需要根据钢材不同牌号、规格、长度定置码放到不同货位,而且需要及时了解质量判定情况。原系统为入库人员根据质检部门电话通知进行入库操作,码放时现场携带记录本,记录入库情况,然后每隔1h左右交回值班室,由专人录入到计算机中。新系统实现联网功能,入库人员可及时查询质检信息。入库时使用手持式具有读写功能扫描器,进入系统后设定钢材需要码放的位置(可以定位到排/槽),然后将扫描器对准标牌条码逐个扫描,指挥天车吊运码放。扫描器中的钢材垛位信息实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服务器。
2.3发货流程分析
发货操作是入库操作的逆过程,发货时按销售计划组织装车发货,需要生成发运配车单,如果是非定尺材需要二次过磅,打印过磅单。原系统需要发货人员根据库存情况,到垛位上查找合适的钢材,然后装车,为避免发货差错需要二次确认,然后到值班室打印配车单,在二次确认时发现差错,需要再次修改,在连续发货情况下,平均每班只能发货1600t左右。新系统在发货时可在系统中直接检索,找到相应位置(定位到排/槽),吊装前,通过扫描器扫描,去库存。装车完毕后,通过扫描器触发发运配车单打印程序,打印出配车单。如果是非定尺材,增加二次整车过磅,其他操作与定尺材相同。通过条形码扫描,可靠性提高,减少了二次确认环节,连续发货时,每班可发货2100t,提升幅度达30%,而且改善了提货车辆长时间排队等候现象,顾客满意度得到提高。
2.4倒垛和盘点流程分析
现场需要根据库存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垛位,适时组织倒垛。原系统需手工记录倒垛情况,然后录入计算机。在新系统中,倒垛后通过扫描器读取钢材信息,在扫描器上更新钢材位置即可。为便于管理,结合现场将钢材分为待收、待检、成品、废品、检配、出库六种状态。每种状态代表的含义不同。库存盘点是仓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原系统以纸质台帐记录为依据,到现场逐个盘点,发现差错后在账面修改,影响账面美观,并且效率较低,盘点一次需要一个班时间。基于条形码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库存盘点流程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录入,具有效率高、准确性强的特点,作业流程包括:盘点数据准备、条形码数据扫描、差错数据校验、盘点报表生成。首先对钢材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账面数据进行整理,包括钢材信息,如牌号、炉号、规格、长度、存放位置、钢材状态等。然后盘点人员持扫描器,并设置为盘点状态,以每个标牌为单位进行盘点,盘点完毕确认后,系统生成库存盘点信息,并将生成的盘点信息与原库存账面信息进行比对,通过人工方式确认是盘点数据还是原库存账面数据的偏差并修正。数据确认后,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类汇总,生成报表。
3结语
这一管理系统自2010年12月份实施以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日发货量比原来增加30%,未发生过发货差错,增强了产品防伪功能和可追溯性,由PET纸质标牌替换原来的铝标牌,每个标牌可节约成本0.2元,每年可节约成本20万元。下一步将在其他三条生产线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并通过莱钢网络实现三区数据整合,从而实现全厂生产及产品数据的动态掌控。
仓储管理论文范文二:企业仓储管理成本核算论文
1系统功能
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仓库而言,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及时提供工程所需货品和各种原材料;减少和避免核算工程成本的人为错误;节约核算工程成本的时间;快速追溯货品的来源以及去向;快速统计各种货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以便设置最小库存量;快速查询货品实时库存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并准确生成各种报表。通过该用例图可知,系统涉及到的执行者共5类:采购员、仓管员、仓库主管、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其中,采购员、仓管员、仓库主管、会计均为人,而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则为信息系统。实际上,系统还隐含了另外一个特殊的系统--时间,这从后面的序列图中便可知。
1.1获取货品采购清单
对于工程企业而言,如何保证工程所需货品和原材料的及时供应是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要一方面保证仓库有足够的货品供给,另一方面又不能积压货品造成资金和库存浪费。要达到此目的,根据以往的货品使用情况,对于工程中常用的货品设置最小库存量。无论是否有新工程,一旦库存量小于设置值时都将导致货品采购行为。在有新工程时,必须结合库存情况,快速购买工程所需增量货品;没有新工程时,只需购买常用的货品就行。
1.2货品入库
采购员及时从仓储管理与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中获取货品采购清单后,即可向供应商采购所需货品。当货品到达仓库后,采购员通知仓管员验收货品并入库。一般来说,简单的货品验收由仓管员完成,复杂的货品或者说贵重货品入库前除了外观检查外,还得相关技术人员检查验收。此处省略业务序列图。
1.3货品出仓/归仓
工程负责人接到工程任务通知后,先从企业工程管理系统中获取工程任务要求与货品清单,然后到仓库中提取货品,工程结束后如果货品有剩余,要及时归还仓库(归仓);如果货品不够,则要查找原因。此处的工程任务包括新工程任务与维护工程任务。在新工程中,有工程货品清单,一般情况下实际使用货品与货品清单中的货品数量出入不大。但工程维护的情况,是根据工程系统出现的故障情况估计需要的货品,有时会有误差,此时,就会有货品归仓的情况。说明:工程未按期完成以及货品不够的情况要追溯相关人员的责任,此处不列出。
1.4盘点货品
一般情况下,每个仓库都有固定的盘点日期,比如,有的仓库是每月的结尾那一天定为盘点日期;有的仓库则是每月的26日定为盘点日期,这根据各仓库的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均有一个固定的盘点日期。当系统检测到时间到了盘点日期后,会自动计算当月的货品结算情况,生成货品结算报表,同时提醒仓库主管已到盘点日期。仓库主管偕同仓管员核对仓库实物数量,如果与盘点结算表相同,则生成货品盘点表以及进销存报表;如果货品实物与结算表不符,则要查明原因,修正库存数量,再生成盘点表和进销存报表。
2系统体系结构及开发工具
篇12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当前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着的数字鸿沟。
篇13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著的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