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议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 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 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 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 层次要清楚
5. 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篇2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篇3
两天后又去祷告,“上帝呀,让我中一次彩吧!阿门,我愿做你忠实的仆人。”
几天后又去祷告,祷词是一样的。
……
最后一次,他说:“上帝,为什么你不聆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此时,圣坛上一个庄严的声音响起“我一直都在听你的祷告,可最起码,你应该买一张彩票吧!”
篇4
2.议论文的语篇结构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一般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从层次的角度看,议论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其中,并列式又可以分为论据并列式和分论点并列式;对照式可以分为正反对比论证和破立结合论证;而层进式可以是由“为什么”到“怎么样”,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的层层递进式论证。
二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命题规律
议论文的命题题型主要是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及词义或者句意释义题。具体释例如下:
第一,主旨大意题,包括主要内容、标题和目的三种小题型。
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subject/general idea of this passage?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ed 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is passage?
What dose this passage mainly deal with?
This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______.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to write this passage?
第二,细节理解题的考察范围是最广的。在题干中出现了文章中具体内容的或者是与具体内容相似内容的题目就是细节理解题。例如,题干中出现人名、地名、时间、地点、具体事物、具体动作等,它的具体形式因文章具体内容而变化。
第三,推理判断题的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is passage?
In this passage,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____.
From this passage,we know/learn that ______.
From this text,we can infer that 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righ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right?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wrong/right except ______.
第四,词义或者句意释义题的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refers to 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in line…paragraph…)mean?
The underlined word/sentence“…”means 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 is related to _______.
By saying“…”,the writer means _________.
三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解题策略
根据以上篇章结构及其命题规律分析,高考考生针对英语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应有以下应对策略:紧扣原文内容、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准确把握文章的题材和体裁。
1.紧扣原文内容
在高考阅读理解中,许多考生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表层的细节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深层的主旨题、释义题和推断题就必须依靠自身越庞大越好的词汇量去概括总结、推理升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但往往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答案总是与出题者的思路有所偏差,因而在阅读部分频频失分。实际上,不论是对表层信息还是深层含义的考察,都是紧扣原文内容的,每一道题的正确答案都隐藏在原文的字里行间,考生阅读理解时必须做到“不可一字无来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将题目关键词(人名、时间、地点、特殊动词等)在原文中进行精确定位,正确答案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关键词所出现的地方。由此建议广大考生采取先读题干再看原文的答题策略,同时养成动笔标注关键词的习惯,这样才能目标明确,同时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2.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
篇5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__观点一或二_. It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_. The more _______, the more ________.
(2)利弊型的议论文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作文题目______.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 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讨论议题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缺 点 一 .
In addition, 缺 点 二 .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讨论议题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
( 3 ) 答题性议论文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作文题目_______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concern to every one of us. As a result, we must spare no effort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s 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undo this problem. First of all, __途径一______. In addition, another way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of the solving problem is ___途径二_____.
Above al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___作文题目______, we should find a number of various ways.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would pref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that is to say, ____方法_____.
( 4 ) 谚语警句性议论文
篇6
(1)影响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因素
无构思性自由写作过程可分为感知、构思和表述三个阶段,构思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间的重要环节。构思性写作不仅包括写作前作者对写作材料或给定题目的感知和体验、写作主旨的酝酿和确定以及写作材料的选取和提炼,而且还包括作者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思索以及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预想。对于构思环节的重要性,徐龙年教授认为,构思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是文章表述的先决条件,构思是形成写作的通道,是感知与表述之间的桥梁,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构思虽然是写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很多学生忽视。笔者从事普通高师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4年来,发现学生在课堂限时议论文写作时往往没有经过构思就进行写作。笔者曾经对所教“大二”学生进行了一项议论文写作构思情况的追踪调查:调查显示,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在初次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时只有7%左右的学生在写作前有构思的习惯,有8%左右的学生知道要进行构思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构思,有85%左右的学生没有构思的意识。本人利用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与同类师范院校英语写作课程教师交流时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学生TEM4和TEM8考试的成绩与自己估计的分数相差甚远了。笔者把这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即进行构思、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的议论文写作称为“随意性写作”或“无构思性自由写作”。这就是许多学生在TEM4和TEM8写作项目中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英汉语思维差异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英语专业学生参加TEM4和TEM8水平测试在写作项目方面成绩普遍存在偏低的现象。从语言表层错误看,这些错误属于“词不达意”、“语言干瘪”、“连贯性差”、“中式英语”(Chinglish)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将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定式移植到了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众所周知,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则依靠语言来表达。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而西方传统是尚思。汉民族重形象思维,而英民族重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明显地反映在英语议论文写作的篇章结构上,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主要呈直线型,而母语为汉语的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则呈螺线型。
(3)缺乏足够的英语议论文教学资源的输入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构思性写作的另一原因还与他们的英语议论文输入量不足有关。Paul Davies认为,写作首先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和观点,接着把它们构建成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编辑文字并写出篇章。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和储存相连。有效的写作需要作者调动大脑中的已有图式。图式理论认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激活已有的知识结构才能写出文章。有学者把写作过程划分为积累、构思、表达的过程论和强调写作过程的构思论。该理论强调积累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也符合语言学家Krashen“大量的输入”和“可理解性的输入”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刺激-反应-强化”对语言表达的促进作用等理论论述。Krashen的输入假设“i+1”也解读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积累与创新的关系。因此,写作者平时阅读并分析大量的议论文对日后无论是限时作文练习还是TEM4和TEM8考试以及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大有益处。然而,笔者对学生平时阅读英语议论文的情况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2培养学生构思性写作的途径
(1)培养构思性写作意识
构思是作者对写作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提炼主题是构思的切入点,它自始至终制约着构思的全过程。
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有两种基本方法:扩散型构思和收敛型构思。前者是作者有目的地围绕主题展开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将大脑中原先存在的各种信息沟通和联结起来,从而产生形象性和观念性新信息的构思过程。以Friendship(友谊)为题进行三段论构思,三段的主题句为1)Friendship,in abroad sense,exists between allhuman beings。2)Friend ship between familiar people is also important.。这样的构思有利于作者从三个侧面,由大到小,从广义到狭义,层层深入、层层递进铺展成文。在每一段落中,作者均可以概括性地举二至三个事例进行说明或论述。这样的构思能以主题为中心、以平行结构为主线一脉贯穿全文,巧妙地呈现作者的观点。收敛型构思是指作者对文章的材料进行整理,将那些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集中或回拢,舍弃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对与文章有关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论述与推理的构思过程。
(2)强化英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民族善直线思维,重抽象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和辩证思维。在英语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应以逻辑、分析、线性为基准点,力求把要点放在句首、段首,以达到直截了当的效果,突出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运用有形的联结手法以达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现形式严密,受逻辑形式的支配。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不仅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还应该遵照英民族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表达习惯进行表达。
在用词方面,应当尽量使用丰富多彩的短语;在句法结构方面,应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则;在使用主从复合句时,通常将主句置于从句之前;在语态使用方面,学生应多使用被动语态,以符合英语重物称的表达习惯。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语思维,学生平时可尽量使用英语词典,学会以英语思维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词或短语,逐渐达到对英语词义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3)增加英语议论文的输入量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其中,“读”与“写”的关系最为密切。“读”是输入性技能,是“写”的基础;“写”是输出性技能,“写”的终点就是“读”的起点。尽管有不少的学生见到所给题目后便觉得有很多话要写,内容也充实,但由于词汇贫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最终也写不出内容切题、意义连贯、语言得体而令人满意的议论文。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英语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大量的英语议论文输入还能有助于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的习惯问题。当学生以后遇到给材料作文时,他们便会下意识地从自己已有的相关文章的结构信息中提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来帮助自己构建新的文章的框架。
参考文献
[1]陈祖楠.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4.
[2]吴贻翼.现代俄语中副动词的使用及其规范[J].外语学刊,2010.01.
[3]孟凡韶.教学技巧与提高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实证研究.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7.
[4]Cumming,A.Writing expertis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Language Learning,2009.3.
[5]马惠广等.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4)
【参考文献】
[1]陈祖楠.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4.
[2]吴贻翼.现代俄语中副动词的使用及其规范[J].外语学刊,2010.01.
篇7
1.提纲式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各种应试作文虽然很多,但如果掌握了英语应试作文的思维规律,加上对英语应试作文常见文体的掌握,应试作文就会变得迎刃而解。而在观察了众多应试作文后就会发现,很多应试作文都出现了“结构化模式”。而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考研作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到托福、雅思考试,最常见的作文类型有以下几种: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对于应用文主要是信件、便条;议论文可以分为提纲式和图表式,而这两种又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而在针对提纲式议论文的写作时,首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要求。
1.1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对于每个段落的中心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那就是为了全篇文章的中心服务,而且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句而展开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文章总体中心思想下写成的,不是在中心思想之外的句子,否则就会使文章显得零散而杂乱。
1.2完整性
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讲求完整性。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而主题句下面又有很多展开的分句,这些分句都是围绕主题句而展开的。在分句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和主题句的中心思想保持一致,使得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够在分句的配合下而展开,给读者完整的感觉。而如果文章在主题句下没有必要的分句,那么文章就会显得不完整。
1.3连贯性
连贯性主要体现在形式的连贯和意义的连贯。形式的连贯主要是使用歇一些有连贯意义的词语,而意义连贯则是指文章要有内在的连贯性。
形式的连贯的目的主要是引起他人的注意,具体做法是在文章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加上一些表示连贯的词语。具体方法有:第一,重复前面的重要词语;第二,用代词来指代上文中出现的事物;第三,使用一些表示过渡的词和句子。如表示层次的firstly、secondly等,表示列举的for instance、as a matter of fact等,表示总结的in a word、finally in simpler terms等,表示比较的in comparison with、however likewise等等。
2.提纲式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阐明道理,使某人相信某种假设。而议论文通常由两种推论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方法很难有理想的效果,所以议论文一般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引言(introduction),这一段主要是介绍一些关于主题的背景知识,提及文章的主题,表明写作的中心句;第二,正文(body),正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主要讨论和回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而语言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在正文的写作中,如果分了几段,那么每一段都要有中心句;第三,结语(concluding paragraph),第三部分主要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总结,总结观点或者提出希望。议论文主要分为提纲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所谓提纲式,就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题目和提纲,写出作者要表达的中线思想,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论述,表达提纲的主旨。
2.1原因式
提纲式论文第一种是原因式,主要要求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在考试中,实质简单的作文往往都看似复杂,但是经过总结,无疑是以下几点:
Should censorship be abolished?
Should students be exposed to excessive usage of computer?
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
所以,对于原因式主要分为这几部分。
Paragraph 1 thesis statement:A phenomenon or problem in society My view
Paragraph 2 reasons: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1,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 2,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3
Paragraph 3:conclusion,to restate the thesis
2.2分析并解决问题式
分析并解决问题式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找出解决的办法。这种形式和原因式有些相同,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这一形式要求在原因后要有一定的解决方法。这种问题通常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入话题,引出某种现象,表明作者的态度;第二,过渡性的语言和分析原因;第三,给出解决办法;第四,总结,倡议或者提出希望。
Paragraph 1 thesis statement:A phenomenon or problem in society My view
Paragraph 2 reasons: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1,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 2
Paragraph 3 solutions or advice: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solution
Paragraph 4 conclusion:to restate the thesis
在提纲式议论文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常见形式,如比较式、批判式等等,但是大多与这两种类似,所以在提纲式议论文写作中,重点掌握原因式和分析解决式是关键。
【参考文献】
篇8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at _ 观点一________. 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___原因一_______.Furthermore, in the second place, ___原因二_____. 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观点一_____.
People, however,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 ___观点二_______. In their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___原因一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_原因二_____. 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观点二______.
篇9
一、引言
(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以真实的语言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语言现象出现的概率为依据,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语料库揭示最典型的语言特征,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和实际运用规律。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语言研究方法的重要突破,还孕育着语言描述框架乃至语言观念的更新。为了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语料库。在我国,自从学者桂诗春,杨惠中研发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以来,已经有大批学者利用它,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学习者的英语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二)从属连词的定义
在《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中,关于从属连词(subordinationconjunctions或subordinators)的定义是引导从句的词。《朗文语言学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从属连词定义为连接主句与从句的词。《夸克英语语法大全》对于从属连词阐述为“明确表示从属关系的词叫作从属连词”。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从属连词是表示从属关系的最重要的连接手段,具有连接功能。
(三)从属连词的分类与特点
从属连词根据不同的语义被分为10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从属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从属连词since在表1中出现了两次,分别表示时间和原因语义关系。
其二,从属连词除了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语义,某些从属连词在使用时由于语境和语法的要求,还会发生词性的变化。例如,though既可以作为从属连词使用,也可以充当副词。
因此,从属连词作为最活跃的功能词(functionalword)之一,在语言的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与本族语者进行对比,利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专门对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作文中从属连词的使用进行具体的研究,揭示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从属连词的倾向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中国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进一步认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
二、研究语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语料
本研究使用的学习者语料库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ChineseLearnerEnglishCorpus,Gui&Yang,2003)的两个子语料库:ST3和ST4,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四级和六级考试作文(共2000多篇作文,约421,898词)。被用来作为对比的本族语者语料库为Brown美国英语语料库(共500多篇文章,约1,014,300词)。选用ST3、ST4这两个子语料库,是为了使研究更具专门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对表1中列出的从属连词在学习者语料库(ST3及ST4)与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中的使用频数分别进行了统计,并使用皮尔逊卡方检验(Chi-square)测试三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然后分析了学习者语料库(ST3及ST4)中从属连词的使用倾向。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总频率统计
通过对三个语料库的检索,从属连词在ST3,ST4和BROWN中的标准使用频率分别为:1,640,000、2,010,000和900,000。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从属连词的频率远远超过本族语者。同时,大学英语六级作文中(ST4)从属连词的使用频率又高于四级作文中的使用频率。这说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从属连词的使用存在着过度使用的倾向,其中大学三、四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ST4)过度使用从属连词的倾向更为明显。
(二)从属连词在不同语义关系中的使用比较
根据表1显示的不同语义关系(semanticrelationship)的分类,从属连词的使用频率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整体呈现出过度使用从属连词的倾向,从属连词使用总的标准频率在三个语料库ST3,ST4和BROWN中的分布分别为16,370、20,136和8,983。
同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于从属连词在不同语义关系中的使用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之处表现为: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于表示时间、原因、条件和例外这四种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使用较多,标准频率均在1,000以上,其中,表示时间语义的从属连词标准使用频率均在3,500以上。同时,对于表示让步,结果和倾向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的使用远远少于其他语义关系,标准频率均在100以下。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从属连词在不同语义关系上的使用又存在明显差异,如表3所示。
第一,通过比较标准频率,发现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在表2中列出的10种不同语义关系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为0,P
第二,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表示时间、让步、条件、地点和例外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过度使用倾向。其中对表示地点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使用过度的倾向最为严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该用法的标准使用频率分别为3,526及4,186,而本族语者使用的标准频率仅为414。
第三,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表示方式、目的和结果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的使用表现出显著的使用不足的倾向。其中对于表示方式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使用不足的倾向最为突出,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标准使用频率分别为148和80,而本族语者标准使用频率达到306。
第四,除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于从属连词在不同语义关系中的使用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英语学习阶段的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ST3及ST4)之间对于从属连词的使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可以看到,大学三、四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ST4)使用从属连词的总频率高于一、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ST3)(20,136>16,370)。其中,与一、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三、四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对于表示方式、原因、让步和目的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表现出使用不足的倾向外,表示其他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的使用频率均高于一、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这从侧面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英语学习阶段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教和学上应该具有针对性,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多样性表达的训练。
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作文即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书面语中使用从属连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从属连词的总的使用频率分析,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存在过度使用从属连词的倾向,在使用数量上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
2.同时,对于表示某些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的使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表现出使用不足的倾向,例如,对于表示方式、目的和结果语义关系的从属连词的使用明显少于本族语者。
3.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对于从属连词的使用在数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大学三、四年级的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从属连词的倾向更为显著。
(二)教学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从属连词使用倾向的研究,将促使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认识到对于常见从属连词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其次,语料库为在多层面上开展词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英语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大量的语言材料,它能为学习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卫乃兴认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就是客观世界的语言使用本身,对其形式、意义和功能概括与归纳;其研究成果与语言教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语言教学尤其是语言词汇教学有深刻的启示。因此利用语料库进行词汇学习和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改进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篇10
审题时要观透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列出要点:先描述图的内容。如1.网吧;2.双叉从招牌上掉下来;3.成绩差;4.对学生有害无益。然后描述存在的社会现象,如:一些学生上网成瘾以及沉溺于网吧有哪些不利因素。把这些要点找出来。5.上网成瘾;6.学生学习不集中;7.学习成绩差;8.浪费时间;9.很有可能交友不当;10.对学习失去兴趣;11.成绩不及格。
第二步:以词及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写出每句话的细节要点
1. a net bar
2.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3. become poor in study
4. do more harm than good
5. b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6.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7. give rise to their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8. waste a lot of time
9. be likely to make friends with bad guys
10. lost interest in study
11.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第三步:联词成句,将上述要点的词语扩展成句子
1. A boy stands under a sign board of a net bar.
2. On his paper are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3. He is poor in study.
4. Going to net bars will do more harm than good.
5. 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6. They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7. Not listening attentively in class and not doing homework give rise to their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8. Going to net bars to play computer games wastes a lot of time.
9. Students are likely to make friends with bad guys.
10. They lose interest in study.
11. They will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第四步:合并要点,把两句或三句合并成一句,这样文章就会出现高级句式
如,我们可以把1、2、3句合并成并列复合句:A boy stands under a sign board of a net bar and on his paper are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which means he becomes poor in study.
把5、6句合并:Students who ar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再把10、11句合并成一句:One who has lost interest in study will certainly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另外,对文中的现象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增加与文中有关的相关信息,如:we should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boy’s failure. Teenagers can’t go to net bars.
最后联句成文,拓展,注意连贯性,利用一些表示转折、因果、递进等关系的并列连词和过渡词,把句子连接起来,表达到位,按情节发展先后,承上启下整理成文。请看范文:
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 a boy stands under a sign board of a net bar. On his paper are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which means he becomes poor in study.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at the students often go to net bars will do harm to their studies. First,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It is not listening attentively in class and not doing homework that give rise to their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What’s more, going to net bars to play computer games wastes a lot of time which 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to study, such as doing homework, reading books and so on. In addition, Students are likely to make friends with bad guys there who will chang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One who has lost interest in study will certainly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we should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boy’s failure. We should obey the law that teenagers can’t go to the Internet bars.
高考议论文体裁的英语看图作文提示:
完成这一类作文,首先要看懂图画,搞清题意的要求,要分析画面的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画面的表层含义是什么,有没有深层的东西和画龙点睛之笔?总之要从多方面分析读懂图画。尽力找出题意所在。在写作过程中,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开头(head)和主体(body)和结尾(conclusion).
开端为第一段:写明话题,亮出个人观点
主体为第二段(Reason A), (Reason B)和(Reason C)
结尾为第三段(Summary)
写作有六步骤:
一、 简要译出要点
二、 扩展成句
三、 合并要点
四、 增加信息
篇11
科技英语指的是对于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用到的重要的学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科技英语逐渐地呈现出其重要性。同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国家也逐渐重视起美学的实际应用,并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在科技英语当中涉及到的词汇,多数都具有半科技型的特点。英语词汇会根据具体的情景表现出不同的含义,科技英语词汇也是如此。例如:inventarobot翻译成为“发明机器人”,inventacom-puter翻译成为“发明电脑”。但是在其它的实用英语当中,inventlies不能够被翻译成为“发明谎言”而是被翻译成为“编造谎言”。在实际的英语翻译当中,应该重视具体情境的使用。
三、翻译美学取向在科技英语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精确特性在科技英语翻译当中,同样要重视翻译的准确性。翻译的准确性是体现原文具体含义的重要因素。科技英语翻译应该重视挖掘词语当中的深层含义,这会使得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使用更加和谐优美。此外,词语的简洁性也很重要。例如:dogclutch含义是爪型离合器;piggyback表示的是背负式运输。科技英语具体概念的精准定义也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重视词语的辨析,才能够针对具体的语境准确地定义词汇表达的具体含义。通过对于整体句子的理解,明确其需要表达的正确含义,重视多义辨析以及词语的引申含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体现精准度的控制,同时能够达到简洁优美的表达效果。同时对于句子的翻译工作,应该结合语境进行完善,防止执行汉语的表达方式。如:“Photosensitizingeffectsofvitamins(orphotosensitiza-tion)onlylatertoRecognized.”原文直译为“维生素感光在后来才确认的”,正确的翻译为“维生素(或光敏)光敏效应知识后来才确认的”。
(二)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推理特性科技英语翻译应该重视逻辑推理性。逻辑推理性在具体的语言实施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体现语言优美特点的重要因素。逻辑美学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产生的因果关系进行科技英语翻译,对于表达英语的重要特性有着重要意义,体现科技英语当中的内部关联特性。在逻辑推理的使用中,应该明确文章的实际逻辑顺序,通过正确的理解,体现语言美学的特点。如:“Themorehardrock,drillingmoredifficult.)Nevertheless.FewWhichtypeofrockafterblastingalsohassufficienthardness.Andnolongerneedtousestonesorconcreteliningup.”被翻译为“更坚硬的岩石,钻井更有难度。尽管如此,一些爆破后的岩石类型也有足够的硬度。不再需要用石头以及混凝土衬砌”。句子的逻辑顺序,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英语的翻译准确度,并且体现出语言的逻辑美感。
(三)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条理特性条理性在英语翻译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条理性的原则,才能够在实际的科技英语翻译中保证翻译的简洁准确性原则。科技英语当中对于促会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混成法,例如“Lenovo”是“Le”与“novo”的混合模式;第二,词缀法,如:调节“demodulation”的构成主要是以前缀以及词根组成;第三,缩略法,如:不明飞行物UFO: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第四,合成法,例如:下来“down”以及装载“load”,合成起来就是“download”下载的含义。只有通过词语之间的正确组合,并进行实际的分析,才能够突出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条理美感以及不同的韵味。
(四)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审美特性修辞手法是语言实际运用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语言描述当中,加入修辞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科技英语具有相对的严谨性,实际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包含比喻以及拟人两种手法。比喻,通过对于科技英语的理解,运用本质不相同但是现象相同的方式来进行语言的翻译工作,使得表达效果更加生动。例如“like”“as”“asthough”等的使用。拟人,拟人的手法是通过运用生动的形象和语言进行实际的表达,将事物赋予人格,拟人的表现形式进行实际的事物描述,使得理解更加直观、自然,便于理解。例如:“Whendifficulttoreturnwhentheweatherbegantoslowlywar-ming,northernChinaswallowsuptheirmindsaroundtheMid-AutumnFestivalagainstthetide.camesouthtoset-tle.”译文是“当南方天气开始慢慢变暖的时候,我国北方地区的燕子在中秋节左右开始拿定主意进入反潮流,来到南方定居。”这里将燕子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实现了修辞手法的重要意义。
篇12
2.专有医学名词
这类词并非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它们只出现在医学类文章中,并且词义单一。如insomnia(失眠)、gallbladder(胆囊)、platelet(血小板)、jaundice(黄疸)、embryo(胚胎)。许多药品名、疾病名、医学技术名称是以发现者、开发者的名字命名,如Parkinson's(帕金森氏综合征)。
3.医学派生词
医学英语词汇吸纳了大量外来语,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丰富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语素构成浩瀚庞大的医学术语。虽然这些词晦涩难懂、发音难,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由词根、前缀、后缀、连接元音按一定的构词规律合成的。前缀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如anti-(反、抗)、endo-(内)、peri-(周围)、hyper-(多的)、trans(超越)等。词根通常代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pulmon-(肺)、rect-(直肠)、cardi-(心)、gastric(胃)等。与普通词语后缀不同,医学词语后缀通常改变词义,如-ectomy(切除)、-itis(炎症)、-stasis(抑制)、-algia(疼痛)等。连接元音是连接两个词根、词根和后缀的元音,多数用“o”,有时也用“e”或“a”。连接元音只起到连接作用,没有改变词义。据统计只要掌握500个医学语素,就能通过分析构成部分的意思推测大量派生词词义。如cardi-(心脏的)分别和后缀-logy(学科)、前缀tachy-(快的)、brady-(慢)构成三个意思完全不同的派生词cardiology(心脏学)、tachycardia(心动过速)、bradycardia(心动过缓)。Cardi-与词根pulmon(肺)和后缀-ary(有……相关的)共同组成cardiopulmonary(心肺的,与心肺有关的)。cardi-与词根myo-(肌肉的)、后缀-itis(炎症)共同组成myocarditis(心肌炎)。
二、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生源来源多元化,含普通高考考生、高职单招考生、自主招生考生,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缺乏词汇学习策略,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核心单词都无法牢固记忆,更不用说掌握难度更大的医学英语词汇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受到打击,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生如果无法掌握基本的医学英语词汇,将无法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资讯,直接制约着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医学词汇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医学词汇,能够理解较为专业的医学类文章,为今后参加工作进修学习打好英语基础。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做了广泛的研究,但多从“建构主义理论”、CBI(内容型教学理念)、TBI(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上探讨。由于词汇量过大,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还是讲解生词表或课文中遇到的生词,按照英汉对译解析和构词法分析。学生大都是机械性地记忆单词,这种孤立式地强化记忆不仅使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而且学习效率低下。
三、语义场理论的内涵
语义场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结构语义学最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之一。1934年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进一步确立和发展了语义场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的词汇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中,各个词项可以按意义聚合成若干语义场。小词语义场又是大词语义场的子系统,从而构成整个词汇系统。根据这一理论,学者分析划分了亲属语义场、植物语义场、动物语义场等等,并详细分析了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反义、多义、上义、下义等多种语义关。同一个语义场里的词项意义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每个词的意义取决于同一个语义场中其他词的意义;词只有在语义场里与其他词汇形成一定的关系时才有“意义”。当某个词的语义发生变化后,与之相关的词在语义上也会随之调整和变化。位于上位关系能起到概括意义的词叫做上义词,居于下位的词叫下义词。同时,语义场中的上下义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某个词是一个语义场中的下义词,又是另一个语义场的上义词。如doctor(医生)与teacher(老师)、soldier(士兵)、editor(编辑)等词组成occupation(职业)这个语义场,又是physician(内科医生)、surgeon(外科医生)、dentis(t牙医)等构成的“医生”语义场的上义词。
四、语义场理论在高职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语义场理论,医学英语词汇并非杂乱无章,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医学英语词汇划分为不同的语义场,使原本孤立、复杂的词汇产生某种联系。
1.设立上下义义场(hyponymy)
上义义场是语义场中最常见的一类,由表示共同概念的“上义词”和一组受“上义词”支配的表示具体概念的“下义词”组成。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归类、分析、整理所讲授的单词,课堂上借助板书、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展示不同的语义场。如以下几个例子:①结合化学元素周期表掌握常用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②借助语音视频材料中医患关系的情景对话学习关于疼痛不适的各类词汇。③结合常用词根记忆医学常见病。如关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各类流行病。④借助语音视频材料中医患关系的情景对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医院常用术语。如“医务工作者”这个语义场下医院各种工作人员的称谓、各机构名称及常见医学技术的专有名词。
2.设立同义关系语义场(synonymy)
同义场是指一种词义基本相同,并在一定程度可以替换,而在发音、拼写、内涵、搭配等方面不同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如onset、attack、paroxysm、morbidity、invasion、pathogeny等词语同属于“疾病发作”这个语义聚合体。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外来语,医学英语词汇量非常大,对同义事物有多种语言表达形式,如表示“皮下”的医学词汇有endermic,hypodermic,hypodermal,subdermic,subcutaneous。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需求,不需要把所有的同义词都列入语义场内,可以仅列出常用的核心词汇。部分同义词在中心意义上相近,但在感彩、语言风格、搭配关系上存在细微差别,加强这类同义词之间的辨析有助于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如seam、suture、raphe作名词都有“缝合”的意思。seam是普通常用词;suture侧重指手术后伤口的缝线、缝口;rephe是解剖学通用术语,指各种对称部分的两半结合线。
3.设立反义关系语义场(antonymy)
反义义场是按意思相反、相对或相矛盾的属于同一词性和同一范畴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如aerobic(有氧的)和anaerobic(无氧的),acute(急性的)和chronic(慢性的)。学习常用的前缀及其所组成的医学派生词,可以引出相应的反义前缀及其组成的医学派生词。如hyper-(超过的)、hypertension(高血压)就可以联想到hype-(低于)、hypetension(低血压)。再如学到anto-(前)、antepartum(产前)就可以顺带讲授post-(后)、postpartum(产后)
篇13
原型理论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和Rosh的意义理论。Kleiber指出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原型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词义的推断和延伸赋予了新的阐释:即每一个词汇均代表了一个语义范畴,在这个特定的范畴中,推断总是从最典型的成员到非典型成员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来实现。
从原型理论提出之始,就有一些语言学家阐述了将原型理论运用于语义研究的各种设想,把它作为认知语言学或认知语义学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多义词的处理方面,原型理论弥补了传统理论充分必要条件解释方式的不足,“原型理论在词义方面的运用为原本混乱的领域建立了秩序”,“心理学的范畴模式,尤其是原型理论……等对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和语法范畴分析具有最大的影响”。
意义推断一直是用原型方法研究语义学的中心议题,根据原型理论,从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的意义推断模式如图1所示:
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对原型理论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引进介绍了原型理论及其发展和应用,赵艳芳、周红通过对两个中文字“头”和“在”证实了原型理论,即语义范畴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不同语义是通过隐喻和转喻联系起来的:黄丽华发现原型词汇要比非原型词汇更容易习得等。
Taylor指出,两个词可能在所指与使用范围方面对等,但是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原型意义,尤其是当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使用同一词汇之时更是如此。到底这种概念中心(coneeptulcenter)的不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交流甚至导致了误解仍然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因此,在原型理论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之前,如下问题需要探讨和澄清:首先,二语和母语对于词的原型意义认识是否一致,这是意义推断的基础;其次,如果原型识别一致,学习者在意义推断过程应重点学习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的不同,如果原型识别不同,则意义推断的重点应首先在于对原型意义的学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以动词break为例,重点调查如下四个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该动词的原型识别是否一致:
2二者的意义推断有无显著差异:
3冲国英语学习者对该动词的意义推断是否受到母语原型识别的影响:
4意义推断的指导机制。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大学11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和34名不同职业背景的英语本族语成人。
(三)测量工具
Lakoff简要总结了Rosch的实验,包括典型性判断(Di-feetRating),举例(PreductionofExamples),反应时(ReaectionTime),信息推论的不对称性(AsymmetryinGeneralization)等,本研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如下测量工具:
自由造句测试(FreeElicitationTest):要求被试用break造句,以此调查其对动词break的原型识别。
典型性判断测试Crypicality-RatingTest):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要求被试判断break语义范畴成员的典型性,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属范畴的好的例子,如breakthecup,借以了解被试对该动词的原型识别以及其推断意义用法的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可译性测试(TranslatabilityRatingTest):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要求中国学生进行可译性判断,如用break来翻译“杯子破了”中“破”的可能性,以此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动词的意义推断是否受到母语原型识别的影响。
(四)数据统计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的处理:对自由造句结果进行频率描述和对比分析:对中外被试的典型性判断结果利用SPSS软件的T测试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中国学生的典型性判断结果和可译性判断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三、结果
(一)自由造句测试
本研究主要通过动词的谓宾结构来判断其原型意义及意义推断,因此,首先将测试结果分为习语和非习语用法,后者为本次研究的重点。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Aitehison指出心理语言学研究证明习语“是被人类作为普通的,单独的词汇形式对待”。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习语是在不强调单个单词意义的情况下作为单独的词项来教学。如,Thebicyclebrokedownonmywayhome中的短语breakdown。
非习语形式按其动宾搭配分类如下:1、break+有形的实体中hysicalobjects,以下简称PHY;2、break+抽象的内容(non-physicalobjects,下文简称NPHY);3、break的名词用法,意为“rest(休息)”(下文简称RESF);4、其他(简称OTHERS),主要是意义模糊的答案,如breakit,另外NS和NNS分别指的是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即中国英语学习者。
从图2可以看出中外受试的造句结果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PHY都占了最大的比例,分别达到56%和51%,根据原型理论,被试就某一范畴举例时,首先想到的并具有较高一致性的项目即该范畴的原型。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动词break的原型均为break+有形实体,如Don’tbreakyourcup,二者原型判断一致。
(二)典型性判断以及可译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1对比显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动词break用法的典型性判断测试,该动词用法的选择以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NadonalCorpus,简称BNC)的“简单检索(SimpleSearch)”(网址:thetis.bl.uk/lookup.html)和学生作文为基础随机选择。
表1典型性测试结果描述[本族语者(NS)与中国英语学习者(NNS)的对比。
表中描述项目按照平均值的递减顺序展示。通过分值的平均数和众数来判断范畴成员的典型性,并将频率、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作为受试在范畴成员典型性认定一致性的参照。
可见,所有受试对break的原型识别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众数都是5而且选择5(非常典型)和4(典型)的累计百分比分别达到了100%和89.2%:但对于具有争议的用法和非典型的用法,受试的判断差异很大,该结果印证了自由造句结果。
(三)独立样本T测试
本研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动词break的意义推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显著性概率值为000(p<0.05),小于,05的显著水平,同时可信区间值不包含0,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意义推断与本族语者的意义推断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支持和验证了自由造句测试以及典型性判断测试所呈现出的差异。
(四)皮尔逊相关分析
为了判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意义推断与母语思维模式是否相关,对数据结果作了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
表2典型性测试——可译性测试相关系数表
**表示该相关系数在a=0.01水平上是显著的(双尾检验)。
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break用法的典型性判断测试与可译性判断呈正相关。可见,虽然两种语言背景的受试对于多义基本动词break的原型识别一致,但是二者的意义推断却有本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确认了母语是影响意义推断的因素之一。这一点也证实了Kellerman的观点,即: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意识与可译性相关。Qi也有类似的阐述:当解释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可能会通过使用同源词或翻译对等词汇来启动其现有的社会、心理、语言机制。
四、数据统计主要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一)Aithchinson通过对比欧洲的英语学习者对家具、蔬菜等范畴的原型识别与英国本土者的不同,发现在同一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对某一范畴原型的识别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成人语言学习者,即使其语言水平已经很高,其原型识别仍然受到其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但是本研究发现,对于动词break的多义范畴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它的原型识别与本族语者一致。
(二)虽然对于该动词的范畴原型识别一致,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其意义推断却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点部分证实了以上所提到的Aitchinson的文化影响原型的观点,但是凸显了文化与母语对多义词汇非原型意义推断的重要作用,而这一点也被可译性测试与典型测试结果的正相关证实。
五、启示与讨论
(一)中国学习者的语言推断特点
一万多字的某重点大学学生作文和中国学习者语料库调查(CLEC,ChineseLeamerEnglishCourpus)结果都显示出以下明显的特点:
1、中国学习者总是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语言思维与母语绝对对等的用法和搭配,如breakthecup,breaktherecord等,而当词汇的中英文意义推断不能完全对等时,学生选择了错误的搭配或者放弃使用,如breakthelink、breakthenews等。
2、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能够掌握那些在课本中以词组或固定搭配反复出现的搭配,虽然这些用法并不符合母语的思维习惯,如breakthelaw,breakthepromise,breaktherule等。对比BNC(BfitishNationalCorpus)的搜索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学习者的意义用法缺乏意义推断认知机制的激励,而出现孤立选择和反复、机械使用的特点,而本族语言中该动词的使用则更为广泛和灵活,并且可以看一定的推断规律,如breakthechains,breaktheprinciple,breakthehabit等。
(二)本族语意义推断的指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