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2浅析能力成熟度模型在实施过程中的机理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能力成熟度模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思路为: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而且,要不断进行管理的实践并适时做出调整,就可以顺利跨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项障碍[4]。
1.2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模型框架的软件工程管理工具的应用效能
随着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关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亦日趋深入,给软件研发以及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策略支持。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软件开发不再取决于传统资源框架搭建得是否完整,而是与能力成熟度指标密切相关。软件过程成熟度则主要体现于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控制能力和自我改善能力,在优化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对这两项能力进行逐一改善,进而提升整体软件项目的质量。实践表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影响下的软件工程管理工具具备提升软件开发效能的作用。
篇2
2.1构建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构建合理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构建人才体系。在软件工程管理中,人才对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才是做好软件工程管理的前提。第二,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确保项目中所有目标能够得到落实,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第三,在人才的管理中切记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管理,而不是控制[5]。
2.2加强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
对于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我们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第一,构建风险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第二,提高项目中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对风险有一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够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将风险报告提交给项目经理,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阻止风险出现,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6]。
2.3加强对项目团队的管理
首先,应当增加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整个团队中的人员都具有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地将责任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工作开展后一切都能顺利地进行。最后,调动项目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注重性,使团队中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提升团队工作能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做好软件工程管理工作。
2.4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督
软件工程监督是软件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工程监督指的是对项目所自制定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测,软件工程监督要贯穿整个项目,其目的在于对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规范。软件工程监督,可以使开发过程中的成本、进度、质量实现透明化。在对软件监督过程中软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要对监督数据进行总结,并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CMM标准应用于软件工程管理之中,CMM标准的引用可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中的成本以及风险,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软件质量,总之将CMM标准运用到软件工程管理之中,能够确保用户得到理想的软件产品。
篇3
其中负责技术开发人员主要有: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关于人员管理需要:人文的关怀,这是当前很多公司人员管理的重要原则,只有以人为本,员工才能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明确个人责任,做好自己岗位的本职工作,把责任具体到部门个人,一旦出现纰漏,部门或个人就要明确的承担责任,并且在这样的责任制度下保持协调配合。各个不同组的人员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对其他开发组员的请求应积极响应配合。
1.2关于组织机构
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不算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它具备更多的构成模式和联系。普遍来说,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2.1主程序员构成的机构它是全组的协调以及统一的保证。普遍来说分工如下:计划、协调以及复审全组的技术活动由高级工程师负责主持。软件的分析以及开发则由普通的技术性人员负责。
1.2.2专家构成的机构其中隶属于专家组的每位成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相关工作人员最好的工作状态。对于一些软件系统复用频率比较多的模块,往往会生成一些专门的构件,这些构件能够被用户方便地下载和使用,从而成为更加灵活的软件复用技术。目前,构件技术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一些专门的构件开发组织,这些构件开发组织开发一些具有高度重复利用率的构件,使得软件开发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构件,进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2)第二,软件系统的固定提供商,这些提供商为自己开发的软件系统提供重要的构件、专门的业务开发环境或者使用环境等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软件的复用技术。
2软件复用在软件工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软件的复用技术对于软件开发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也是软件工程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但是,实现软件的复用不仅仅包括代码复用和使用复用库,而且还需要在软件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面都考虑到软件复用的因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软件的复用。软件复用在软件工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2.1软件复用能力的评估
软件的复用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软件设计之前,必须要对软件的复用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为此我们需要做的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重视对软件复用能力的挖掘,在对软件复用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软件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从而能够充分挖掘其中适合软件复用的模块,通过对这些模块更好地复用,提高整个软件系统的实现效率。
(2)第二,充分利用分析复用技术,软件复用能力的评估是软件概要设计的重要部分,而分析复用技术也是概要设计阶段的重要技术,因此将分析复用技术结合到软件复用能力的评估过程中,能够实现更好的评估效果。
2.2选择可复用的构件
针对软件的通用模型,一般在网络上都能够下载到开源的构件,这些构件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产生软件的模型,选择可复用的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从现有的软件复用库中选择合适的构件,因为现有的软件复用库都比较成熟和完善,在软件研发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使用现有的软件复用库。
篇4
经营决策阶段成本是指公司经营方向的选择,这是成本管理的第一个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不过对于大多数IT软件业公司而言,这个阶段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之所在,有时经常凭一个觉得是灵感的想法或者对市场初步的直观层面的调研就进行的决策。而这样的结果是往往没有摸透市场的真实情况,轻率上马项目,造成方向性错误,以至于导致企业的危机。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关键在于经营决策前科学而深入的市场调研及准确分析,目前很多中小型IT软件企业,其经营部的职员大多都并不是社会调查专业的,因而他们做市场调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太科学,如在样本选取及抽样过程不合理,没有按照严格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甚至问卷设计都存在倾向性导致调查数据信度偏低。此外,大量的公司自我宣传的各种形式的软文和竞争对手有意的攻击性文章夹杂在其中,并不是很容易的进行分辨,更何况数据的随意性,来源的不可追溯性各种情况,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2需求整理及分析确认阶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需求整理指市场经营人员根据高管对于市场方向的决策,而提出的具体的产品或者项目的原始需求,需求分析是指技术员对市场部门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其可实现性以及实现难度,大致工时等,提交相关需求分析报告,最后市场经营部门进行确认这个阶段。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搞清这种沟通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往往并不是技术语言和市场语言的差异,或者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思维定势的差异,而在于两者缺乏确定的科学的流程和在交流之前的准备以及相关概念约定俗成的定义造成的问题,同时还由于沟通和确认环节由于其特殊性,经常难以被有效的纳入进度管理程序流程当中。而提高该阶段的成本控制效率,必须逐一针对性的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清晰的确定并严格执行市场和技术沟通的流程,尤其是要明确每个环节的控制点,也就是双方交付给对方的关键交付物,一定要有清晰的共同确认的模板,同时每次沟通前必须对于一些概念有着清晰的界定,然后公布这些信息,并在沟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每次沟通前要沟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沟通结束后要交付哪些文档让双方进行确认等,同时一定要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管理模式,讲所有沟通环节全盘把握,并纳入进度管理。
3规划阶段成本及其控制
规划阶段成本是指在需求已经得到确认后,进入技术规划阶段的相关成本控制,该阶段有些软件开发公司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对于规划予以过度的期望和过于沉重的内涵,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这个规划实际上包含着技术规划和非技术规划两个部分,因为对这两个部分的混淆,导致一些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东西不必要的纠缠在一起,并且直接导致项目进度的拖欠,而且会导致由于非技术规划的不清晰,直接影响技术规划层面的实施。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必须清晰的区分非技术规划和技术规划,尤其在公司内部技术部门和市场经营部门之间的职责,需要设立一个在提出需求到技术规划之间过渡的位置,即对于需求具体细节的整理,要对于交付物有着清晰的确定,尤其是在不同时期交付不同的关键文档,如除了上面说的那六个文档外,技术部项目组长在需求分析的时候,还应该明确提交功能模块分析,开发代价,功能流程图,功能关联性图,可维护性及可拓展性分析等六个文档,此外在项目开发规划阶段,还要对于控制点的一些要素进行详细的规划用来提交给市场部门,如详细页面元素,页面元素价值度分析,表现形式,页面结构,页面效果等。
4开发阶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开发阶段的成本指需求确定并且规划清晰后的具体开发过程的成本管理问题,该阶段相对其他阶段来说比较清晰,但这里笔者认为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它是指公司第一线技术人员的能力最大程度发挥的状态,包含几个层次,(1)全部时间利用,(2)最大效率利用,(3)最大潜力激励利用,这三步需要逐步递进实现。这个需要一种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公平公正的价值认定模式和绩效制度,从而一方面促进员工本身的发展,一方面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引入最大可控制成本的概念,这里是指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后所能控制的成本,是公司在一定投入前提下,最大的可能的减少因管理导致人力发挥不足够而造成的成本,该成本为人力资源的极致成本,无法再进一步降低,此成本状态下的仍然出现效益不佳情况,则可说明在经营定位和经营方向上的问题,而非内部问题。促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度和发挥度,在此基础上的成本,为最大可控制成本,以上可以通过内部的管理系统来很好的实现。5需求变更成本及其控制
需求变更成本指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市场部门的需求改变导致的成本增加而实施的控制,对于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求的频繁变更就成本控制而言是致命的,很多项目由于需求的变更而导致破产。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最关键的是要对于需求变更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从需求变更的开始,对于整个变更的每个具体的步骤进行跟踪,并且严格核算每次变更所需要的工作时,从而做好评估。同时,务必要明晰需求变更的必要性和风险性,以及所带来的实际成本的增加,所以需求要尽量经过详细的论证。
6测试成本及其控制
测试成本指项目开发完成阶段,在交付验收前进行的测试过程中导致的成本及其控制,测试阶段对于一个项目的最终交付具有重大的意义,往往在测试阶段要才是使得项目真正完善的阶段,很多细节的修补都在测试阶段完成,正是测试使得一个项目成为一个可以交付,可以应用,可以产生效益的产品。但对于一些中小型软件开发公司而言,往往缺乏真正建制齐全的测试部门和专业测试人员,经常是技术人员进行兼任,这种方式相当普遍。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于测试缺乏经验积累管理,或者说是错误管理,经常上次测试完出现的问题,过段时间又会出现,或者是开发下个项目的过程中又再次出现,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该阶段的成本控制,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对测试进行错误管理模式,采取“有错必改,凡错必究,错不再犯,预错于先”的管理办法,尽量在项目开发之前,就能整理出之前开发中出现过的所有问题,并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技术会议,让所有开发人员进行错误共享,尽量把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再开发阶段,另外需要把测试过程化、即时化,每周甚至每天都要求每个开发人员在交付自己的子模块的之前就暗中预先准备的测试手册进行测试,通过后再提交,同时定时抽查某些核心功能模块,进行某个点的测试,这样全过程的控制,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测试成本,同时要加快反应速度,一发现开发中,或者测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必须跟进彻底解决,并纳入绩效考核中,杜绝再犯。
参考文献
篇5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使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进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
二、软件工租,理的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下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而的管理。
(一)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人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价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既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地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机构要求: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三种组织机构。
1.主程序员组织机。IBM公司提出的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主持计划、协调和复审组的全部技术活动。技术人员(一般25人)负责分析和开发活动,一位后援工程师支持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并且在该项目继续进行时,可以代替高级工程师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专家组。专家组强调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专家组成一个开发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能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往往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困难,选择这种方式要慎重.
3.民主组织.民主组织由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轮流担任组长。很显然,这种组织结构对调动积极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很值得称道的。但是由于过多地进行组长信息“转移”不符合软件工程化的方向。
(三)用户
我们是为用户开发软件的,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防止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找和阻力。
1.用户不积极,不配合。这种表现通常来自对采用先进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重要,通过他们中的业务骨千,才能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取代某些可能过时的或淘汰的专长。
2.用户求快求全.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一个早上就能用上计算机,并且全能用上计算机。要他们认识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软件工程不是靠人海战术就能加快的工期。另外,即使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事情,系统也不能下于包罗万象,贪大求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系统大而全,必然会很复杂,开发时间就拖得很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3.用户需求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要求: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关系。对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要正确对待:要向用户解释软件工程的规律,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地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例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软件的设计口标已经确定,这时用户要求的重大变化要导致设计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到软件开发的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工程的内在规律,但对用户提出的如性能等局部方而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加以考虑。
4控制。人员控制是对开发组织内部人员控制。就是要保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更换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经济保证。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叙述。
篇6
传统的手工计算工程量的过程相当繁琐,如需要翻看图纸、列计算式、计算分项工程量等,恰恰相反的是,三维算量软件就是省去了这些繁琐的过程,能够实现快速三维图形建模等,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精确度高且速度更快,完全实现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三维算量软件扮演着重要作用,其特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操作简单且界面清晰,能够有效兼容现在常用的电子文档,同时能迅速识别出电子图纸的墙、梁等。其次,能够对计算过程和工程建模过程有一定监督作用,具有修改查询或控制模型的信息。而在建模和计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者可以快速对计算环境进行检查并修改,节约时间,十分方便。另外,在工程统计过程中,对于重合的结构可进行删减,对于标准层计算可进行复制,使得计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在核对成本方面,可采用自行套用定额锁对信息进行完整换算,有效提高精确度。接着在工程的设计中,借助几何尺寸的构建对工程量和钢筋数量进行核对,从而实现工程量的自动分类,计算和汇总过程。最后,根据工程构件的实际形状,利用软件的开发功能对其进行补充或修改,从而使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工程量的计算更加精确。
3三维算量软件在工程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三维算量软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很多,其主要体现在工程管理中的工程造价及施工过程等方面。首先,我们要对工程基本特征和性质进行定义设置。如对计量模式的设置,它就包括工程名称、需要采用哪种计算规则、套用什么类型的定额等,而楼层设置包括楼层的标高和层高、有多少楼层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后的图形绘制和工程量的计算的准确度得到保证,使工程费用得到合理利用,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其次,我们可以根据纵横轴网和施工图的点位信息,确认出柱的位置,然后根据柱之间的轴网生成梁,而在柱和梁围生成的空间范围生产相对的板,接着根据板的边线生成梁和墙,同时在墙上设置出门、窗等位置,这样建筑的基本框架就可以产生了。最后,我们根据框架结构对立体封闭的区域设置天棚、屋面、地面等建筑部位的工程量信息。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楼梯、建筑等其他构件对参数进行定义,待一切数据结束之后,三维算量软件系统便开始对工程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大概一分钟就可以完成成千上百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如砖砌体的体积、梁、板、柱的砼体积等数据。工程施工过程中,三维算量软件的应用范围则比较广泛,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施工阶段,三维算量软件一般具有以下功能。首先,三维算量软件可以对工程的施工量进行计算。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每一项工程完成后都需要对总体工程量进行分层和分段的计算,使工程资金运转、产品的采购和分配等要求得到满足。运用三维算量软件可以有效提高节点工程量统计精确度。其次,在工程的计划和监控阶段,三维算量软件可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完成工程计划和工程量的结算,同时在计算机中通过模拟形态显示时间工程的效果得到全面呈现,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立即进行修改。再次,三维算量软件应用与变更管理功能。在设计过程中,三维算量软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对原图纸进行增加或删减构件,也就是说三维算量软件可以通过每次对变更图纸的信息输入自动的删减或增加相应的工程量。最后,使用三维算量软件可以提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进而提前发现问题,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总之,三维算量软件可以给施工管理阶段提供很多便利条件,然而,这一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若将图形软件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那么,三维算量软件将为工程管理带来重大变革。
篇7
监理机制应该在项目最初的策划阶段就予以完善,在前期监理单位主要扮演咨询顾问的角色,能够协助完成IT战略的制定。完成战略制定之后,监理单位的角色就成为监理公司,并且利用资讯时期累积的工作经验开展以下工作,避免了繁复的监理选择过程。监理公司将内部高素质人员组成一个专项的监理委员会,并与项目咨询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能够对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监理知识培训,从而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经过对敏捷方式的调整,目前监理工作与项目的契合度更高,能够发挥出更多的优势,其已不再是外来的单位,而是项目内部的组成部分,利用敏捷方法进行监理能够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监理工程师主要承担Scrummaster的角色,其职能与Scrummaster相结合,能够提高项目的实效性。Scrummaster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产品负责人与产品开发之间的障碍得到排解,便于产品负责人开展相关工作;第二,使产品负责人了解投资回报的额度,协助其明确工作方向;第三,优化开发队伍的自主创造力;第四,提高开发队伍的工作效率;第五,完善工程工具以及实践,使得功能增量都存在可交付性。监理人员则负责与项目经理之间相互沟通,辅助其完成Sprint信息页面额创建,而这个过程对成员阶段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意义,另外还需要控制燃尽图的变化情况,保持故事进度的及时性,当迭代完成后监理人员还应该演示Sprint,使相关方对项目进度的运行情况进行直观的了解,避免项目偏离原本设定方向。总的来说Scrummaster与项目经理协商阶段计划的过程使其控制功能的具体体现。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产品负责人应该预估时间,尤其是合同中的故事必须进行粗略的估算,而监理工程师应该确保估算过程不是由产品负责人单独制定的,而是与团队协作后的写过,最后产品负责人回答疑问并对条目内容进行描述。建立工程师还需要对生产率进行计算,主要依据是迭代中实际的完成情况以及计划,结合项目在每个阶段的结束时间,对是否按期完成做出评价,针对实际情况对人员以及计划做出动态调整。
3沟通管理的应用
Scrum的主要功能就是加强队伍之间的联系,而远教项目本身就是有三方共同组成的,即咨询监理和甲乙双方,正是因为这种结构模式导致沟通的成本上升,因此在远教服务项目当中,三方的沟通是重点工作之一,只有保证沟通机制完善,才能够提高执行的效果。Scrum主要沟通包括计划会议、展示会议、站会、总结会议。计划会议主要围绕backlog的内容,在会议内对其执行方式以及时间进行协商;展示会议主要与用户沟通,向其展示阶段性的项目成果;站会是对每天的工作进度进行回报和沟通;总结会议则是对Scrum进度进行总结,并对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以上沟通方式中,每天一次的站会最为关键,其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而其形式也易于接受,目前其实质主要是工作内容的汇报过程,为了防止其与既定目标相偏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如果人员出现迟到情况,那么应该采取一定的罚款措施,收缴的罚款用在会议的一些支出上,这样能够约束人员的纪律性;第二,如果工作汇报的过程中被无故打断,那么可以采取token的发言方式,任何人员在进行陈述的时候必须申请token;第三,当会议已经偏离既定轨道,呈现汇报形式时,可将讨论的目标设定为项目组成员而不是仅仅针对Scrummaster进行回报;第四,发言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层次,即三段发言方式,主要是昨天所做工作内容的回报、后续工作的执行方式以及对出现的问题寻求帮助,在问题一环节的阐述中,应该避免过多的纠缠问题的解决方式,而应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述。展示会议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沟通方式,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要素:第一,对spirnt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果人员对产品知之甚少,有必要用几分钟进行描述;第二,演示应该侧重于快节奏,以效率为首要准则;第三,重点在于成果展示,而不是对过程的过多阐述;第四,有条件的时候可以让客户实用相关产品;第五,避免过于花哨的演讲,而是应该对实际工作的代码进行演示;第六,在bug修复问题上可以粗浅提到,但是不应进行演示,避免模糊视线,忽略重点故事。总结会议是指回顾会议,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由产品负责人带头,并让项目人员都参与进来。会议重点应该是未来工作的优化方式而不是具体工作任务,目标放在提高开发效率上。总结会议完全依靠于人员的主观意识,因此对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当问题出现时应该结合相关素材予以总结,并对会议的内容和成果以文档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为下一个Sprint提供参考建议。
篇8
1计算机软件工程概述
1.1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一种开发软件工程学科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来进行开发的,软件工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质量、节约成本和改良方法。软件开发所根据的原理不同,开发出的软件的运用就会不同,比如运用数学原理开发的软件主要用于模型的构建及算法;运用管理科学开发的软件主要用于资源、计划及成本管理等。软件工程目标在于: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应性强、容易修改及维护、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的软件产品[1]。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意义,同时也提高整体开发的效率。
1.2计算机软件的功能
计算机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在对计算机进行研发的时候应该把硬件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又要注重软件工程方面的投入。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两种软件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系统软件的功能主要是对计算机运行过程进行监控、维护和管理,比如常见的计算就操作系统和病毒查杀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是比较实际的,比如常见的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等[1]。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应用主要是指导计算机有效运作,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操作。
2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的管理不是简单的开发人员的集合,而是强调的整体的组织。在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好的管理应该是人员分配明确,信息传递快速。但是在实际的组织机构管理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因为不同工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2.2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主体部分,很多工作都是围绕工作人员来开展的,比如项目的实施、软件程序的编写、资料的查找等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来分担和完成这些工作[2]。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合理分配工作,结合工程项目的规模或者性质,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对员工合理分配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计算机软件项目。
2.3用户管理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目的就是方便用户,供用户使用,所以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掌握用户的最基本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确保开发出的软件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用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2.4档案资料管理
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开发阶段的各个流程是需要记录到档案中的,以便于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参考,为软件开发的后期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所以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3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体系构建
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体系首先应该构建人才体系,人才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培训,让他们跟进社会的脚步,了解最新的软件工程信息,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到一起,促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再次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与进度管理
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比较重要的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且根据对风险的分析,制定一定的方法,在整个计算机软件的工作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考虑所有造成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风险管理的手段是多样性的,可以采取规避、转移和减缓的手段。另外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进度管理也是具备重要意义的,一方面提高了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控制了开发的成本。根据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进度管理的工作表,根据工作表确保工作有序地开展[2]。
3.3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合作团队的管理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离不开团队,所以加强团队的管理对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强化团队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加强整个团队的联系,让团队工作开展起来更协调;其次根据各岗位合理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最后调动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人都付出最大的努力,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建设做出贡献,大家一起做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
4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让传统的手工任务逐渐朝着机械化转变,借助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去完成任务是非常简单便捷的,应用软件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实际的生活中,计算机软件功能丰富,并且效率很高,它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各企业的办公软件使用中,可以让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共享,保证各种信息的顺利传达,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另外计算机软件在校园中的应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在教学过程的运用一方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保证了校园内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学籍的管理、档案的管理和收费的管理等等;计算机软件在公共场合的运用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大型的医院或者银行都会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预约登记,方便了广大用户,也节省了医院和银行的人力成本[3]。目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为了让计算机软件开发更加辉煌和灿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
5结语
现代社会是充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运用了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主要包括日常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等,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共享。总的来说,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寻求更多的创新意识,选择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顺利发展。
作者:吴丽娜 单位: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传统的办公政务经常会出现误差,一点点的误差就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损失,然而现代办公政务中应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得到很大的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政府财务管理中致力于数据一体化,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要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不仅要减少录入的差错还要进行条码化的管理,这样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才能实现数据一体化。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农业部首次把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专题列入国家项目是从“七五”计划开始,内容包括数据处理、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 MIS 系统的开发等。各类专用系统大量开发,数学模型设计与编程、作物生产模型研究、模式栽培技术研究等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是我国农业计算机应用开展几十年来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符合我国整个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全国几百个农村信息网点县,建立了县级农村资源经济信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已有的部分数据库的功能经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数据库的运行和服务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作物生产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农业生产实时控制和作物遥感估产。其中数据处理、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 MIS 系统的开发成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具体形式。数据处理不但解决了农业基础信息的处理问题,同时也为农业基础信息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了农业基础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对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数据支撑问题十分关键。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持。
三、计算机在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学科,是利用计算机及其设备帮助人们进行产工程设计的技术,它的实质是对设计信息的产生、加工、转换、存储和输出进行管理和控制。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计算机绘图和出图已成为设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工作可以分为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绘制两个过程,在手工绘图时代,绘图过程耗费了设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自然挤占了方案构思的时间,而结构设计工作,由于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使结构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结构计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结构方案构思工作中去。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讲,通过CAD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比手工绘图更美观、整洁、准确、规范化的图纸;从设计师的角度CAD技术提供了很多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重复劳动的时间。再加上在电脑中作图的可更改性,比手工绘图方便了很多,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加快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要不断推出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计算机软件,通常来说,一个新软件的出现可以现在试点工程当中进行, 然后以此带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程。我国政府也要充分重视其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 并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式, 强制要求一些重点工程加快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网络的建设步伐,同时,也要为软件开发的高端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够和建筑工程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使二者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利用多样化途径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能够正确看待这项技术,并将其正确运用都生产经营环节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建筑企业来说,应当在软件使用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尽快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最终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在公司内部实现普及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对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市场的开发也是极其必要的,对于这一层面,笔者认为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为相关工作人员上岗的重要条件要求,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建筑企业内部管理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利润较为稳定的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研究开发和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点,以及现代政务、现代农业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详细阐述计算机在这几个领域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保证了相关产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继元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的思考[期刊论文]-电脑迷 2014(9)
篇10
一般院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应结合各个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依托一定建设领域和行业,按照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基础,强化创新素质培养的原则,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区别于名牌重点大学研究型培养模式,应选择应用型培养模式,即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订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安排上,土木工程类知识和经济管理类知识并重,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实践中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入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邀请已毕业学生或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讲座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2.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参加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学生课堂教学状况反馈制度。通过任课教师的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教材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建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双向选择制度。可在网上公布每位专业教师专业和研究特长,学生根据自己可能就业方向、专业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教师因材施教。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又能够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保证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1.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满足时代实用要求
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程实践学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增大专业应用知识比重,增加计算机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根据国家实行执业资格制度,调整了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岗位针对性,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国家执业资格制度。
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组织教学研讨会,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2.重视实验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扩建了工程基础实验室,新建了工程管理实验室。我们采取措施引进高级人才,并鼓励在校教师提高学历,通过出国深造、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尤其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已有两名教师取得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他们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了作用。
严格实施青年教师训练程序,通过试讲、老教师指导、集体备课和公开试讲、听查课制度引导青年教师适应教学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专业师资培训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鼓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方法有: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趣味性,扩大信息量。教师可通过网络邮箱,实现课堂内容的提前布置,借助学院网站,学生可以浏览全部案例,访问试题库,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自测。
案例教学: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深入细致的剖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现场教学: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我们将课堂搬到室外或实验室,对照实物或模型进行讲解,对照施工图纸、标准图集学习工程做法和细部结构。
模拟教学:结合施工技术管理课程,要求学生以现场技术员身份编制施工方案;结合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引导一部分学生以招标人身份编制招标文件,另一部分学生以投标身份投标文件,模拟组织开标,决定中标单位;模拟业主和承包商身份签订承发包合同,对合同内容确定、签订、变更、履行等环节作出合理处理。
4.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创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学生一是掌握了CAD绘图技术,二是能够运用结构计算软件 PKPM,三是利用广联达工程算量和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四是借助Microsoft Project软件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不断修订专业实习和毕业实纲,开展实验课程教材配套化建设,为了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实现顺利就业,开展了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从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毕业生信息反馈表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他们毕业后能顺利适应环境,尽快胜任工作,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5.创新毕业设计和论文指导和考评方式
篇11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己经为我们生产和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同样重要,它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对传统工程技术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通过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建筑工程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落后,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低、信息技术软件不成熟和信息技术普及率不高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
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基础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行业应用计算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单机板软件为主,使用单机操作,没有形成网络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二是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未能实现网上材料采购,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三是施工管理仍然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化,随意性大,跟不上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2.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低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陈旧和落后,大多数工程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孤立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某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而施工信息技术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信息技术的优化,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3.信息技术软件不成熟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普及时间较短,建筑工程信息软件现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软件又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单位,尤其是国内外单位组织结构的不同,因而软件所运用的范围相应也不同,汉化的软件只不过是将外语翻译成汉语,而在有效维护方面仍存在困难,不仅使用起来不够方便,而且维护代价较高,国外软件大部分的价格都很昂贵,一般的建筑单位难以接受。因此,现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只是部分企业小规模的采用了信息技术,这严重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4.信息技术普及率不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由于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能够上网和接发邮件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化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等功能没有概念。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受到丰富的信息来源的影响,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较为深刻,而位于经济欠发达或偏远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则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相对偏弱。
转贴于
二、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为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可以从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加大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和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的内容较多,数据量大,涉及的国家地区较多,信息庞杂,作为信息化系统,应该把这些数据纳入其中,并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统一,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环节众多,包括进度计划、资金规划、质量安全、物质调配、设计变更等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包含所有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并考虑到不同环节对系统的影响。而且,管理系统也应该突破某些局限性,将不同的环节有机结合,调节不同环节的关系,形成全方位的管理系统。
2.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将项目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才能将企业实现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考虑到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安全、目标等各环节,并能有效控制。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先进的集约型管理进行转变,并以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3.加大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
加大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控制进度,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不但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也高;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4.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
信息化施工管理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信息管理系统化。所以,企业应根据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规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三、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需要信息化管理,社会也在积极推进相应的信息化应用。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与其说是技术的变革,不如说是管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应该以此为契机,着眼于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战略,通过信息化的逐步推广应用,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真正使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加快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使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科学。
参考文献:
[1]赵新月.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J].才智. 2011,(21).
[2]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4).
篇12
一、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教学上的重复。例如在交通规划课程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都涉及到社会经济及交通调查、分析与预测内容,其中包括O-D调查及预测O-D。在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有投资估算内容,而投资估算与概预算课程中的内容雷同。在概预算课程中,概算或预算的编制首先要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但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确定又比施工组织课程中讲得简单。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就是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而投标文件商务标部分要做施工预算,并据此调整报价。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重复训练及脱节。例如,交通规划课程没有开设相应课程设计。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包括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包括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管理曲线等内容。概预算课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格等。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和工程报价文件等。由此可见,投资额测算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存在重复训练。同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等内容在交通规划课程理论教学后没有及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进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没有开设,如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此时进行投资估算则明显难度太大。所以,从整体情况看,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重复训练和脱节现象,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安排。
三是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内容要求存在问题。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若要完成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则明显时间不够,若只要求完成经济评价,一方面任务量偏小,另一方面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若要全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则感到时间不足,若不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则时间偏长。同时,概预算的电算技能训练放在哪里进行都感到不合适且时间不够。
二、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篇13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也最为常见,即学生根据二维CAD图纸创建其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三维BIM模型。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BIM技术已被广泛视为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正在导致建筑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从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来看,BIM技术相关课题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前沿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许娟,鲁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台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教学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边晶梅,于贺.土木工程专业BIM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5):90-93.
[4]王婉,李怀健,刘匀.BIM技术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