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化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中考试题的设计上占的比例相当大。想要很好的掌握这类试题的解法及技巧,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探究精神,贯穿探究过程,使学生遇到探究性试题有章可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做到由此及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对初中化学中几类常见物质性质探究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碳的探究: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铁的探究: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FeO、Fe2O3、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固体溶解,变为浅绿色。CuO与酸反应溶解,变为蓝色。Fe2O3与酸反应溶解,变为黄色。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踪,即把握好物质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现举例如下:
例1: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化学论文,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实验方案: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
试管中, 。
篇2
二、巧用迁移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篇3
初中的化学知识需要学生记住的比较多。比如,在学化学元素时,就一下子出现了二十七种符号,学生记起来非常麻烦。我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开始学绪言时就了解并背诵这些元素符号,让学生分期分批记忆,每天记住一两个,并经常检查、提问。这样,学生记起来就容易多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牢固性和精准度,我还把这些元素符号制作成小卡片,把元素符号的化合价编制成顺口溜,这些方法都方便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记得非常牢固。例如,在做用氢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学生总是把顺序搞乱,正确的顺序是先用氢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然后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当看到试管内的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的铜时,反应完毕,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等试管完全冷却以后才撤掉氢气流。在讲解这个演示实验时,我在黑板上写上“氢-灯-灯-氢”四个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实验的正确顺序。
我还根据学生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开展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到我家”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另外,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小实验,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蜡烛、小塑料袋、铁丝等材料,进行各种小制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当学生学习了“燃点”这一知识的时候,学生进行了“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热情很高。
二、精讲多练,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或“放任型”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创新等各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暴露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灵活地解决。只有这样,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4
一、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旨在要不断变革以往的教学方法,要借助化学情景,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创设化学情景的方法中,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不同化学情景中的化学现象,这对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化学课堂效率也会得到飞跃性的进步,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与此同时,在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化学内容记牢、记透。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要将初中化学实践教学与生活情景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到结合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意义重大。例如:以“松花蛋的传说”为例,在皮蛋的发展和制作保存过程中包含着众多化学知识。在案例情景创设分析中,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保持着高度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实物展示,将松花蛋和一般蛋样品展示出来,在对比中产生制作松花蛋的兴趣,进而探究配料。其次,在实验引入环节中,可以在课堂中以播放录像作为引入物,教师或者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吸引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化学实验探究可谓是首先,具有着明显的吸引力。此外,也可以借助新闻进行引入。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毒皮蛋”的相关新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化学教学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教师要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优势,将学生带入到化学教学的海洋中。
二、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优化策略阐述
(一)创设矛盾情景。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用户学生知识相矛盾的问题,创设出矛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规律时,学生会对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归纳,在盐溶液的使用下,排在后面的金属能被排在前面的金属置换出来。教师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一些同学会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时,教师要开启实验环节,将金属钠投入硫酸硫酸铜溶液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久之后钠浮游在液面上并开始游动,慢慢形成蓝色不明物体,大量气体也会随之产生,却没有发现红色铜析出来,与定义并不符合。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也豁然开朗,在常温状态下,应该排除掉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比如钠、钾,因为他能够先与水反应并生成碱。进而在创设矛盾情景中有效提升了对化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程度。(二)加强趣味故事和多媒体在情景教学创设问题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时,可以引用一些趣味故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福尔摩斯称烟”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重视程度。随即在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借助该故事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判断福尔摩斯称烟方法是否正确,进而达到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应用目的,使学生充分掌握该节学习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加强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录像以及照相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实现课堂图声并茂,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化学中不可预知和了解的世界,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特征,稳定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原子内部奥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从内及外展示原子内部的原子核、质子以及核外电子等部分,并对“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加以相应的演练,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原子的内部结构。(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对自然现象也比较关注。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带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创设问题情景,保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溶解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冬季,水会结冰但是酱油和醋不会结冰,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不同密度和冰点的理解,进而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景之中。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情景教学势在必行,具有着较强针对性和目的性,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化学教学增添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化学中,要重视实验,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多种情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通过媒体新闻报道、多媒体、趣味故事、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矛盾情景等方法,创新化学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作者:张利梅 单位: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
篇5
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广大化学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相关学习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引导学生单独地分析、思考、概括以及判断等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全方位地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化学能力以及智力,更好地吻合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新要求。
三、要符合化学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
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有效地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化学知识和理论体,所以化学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具体的化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制定出符合本节课的相关教学目标和,以合理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师要仔细地研究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和运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顺利地实现新课标确定的相关教学目标。
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共同完成的知识活动,涵盖了教师的“教”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的“学”这两大方面,在此要意识到,学生的“学”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对各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在选取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吻合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首先要能够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以及习得化学操作技能方面的真实水平,例如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之后按照他们的实际状况,选取和运用合理科学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配合与运用
从事实上的化学教学来看,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学涉及面比较广,或者知识比较复杂,单纯运用某种化学教学方法已不能有效地达到传授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化学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具体情况,巧妙地糅合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某种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不能完美地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配合若干种教学方法,使之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间的彼此补充和科学结合下,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在此过程中,化学教师也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意识到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的巨大优势,科学地理解有效糅合多种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以及可能性。他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灵活性、合理性以及目的性,坚决不能胡乱地混合教学方法,决不可为追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及学习效率造成重大影响。
篇6
(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个特点充分表明,实施化学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牌教学测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人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并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篇7
渗透自强品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结合化学史,引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学习其身上所具有的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执着与顽强的科研品质.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元素氟的制取可谓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危险性大.为了制备出单质氟,前后跨时六、七十年,一些化学家不顾身体健康损害,甚至生命危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历经数次实验失败和严重的砷中毒,成功地利用低温电解法制得单质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化学难题.
三、凭借化学实验平台
渗透科学精神与品质教育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渗透科学精神与科学品质教育,并贯穿于实验过程始终.
1.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以此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实验中要求学生做到:严格按照实验程序操作;如实反映实验现象,尊重观察到的细节;若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认真重做.
2.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是分组实验,还有许多单个实验往往也需要两个人合作或者多人共用一台仪器.只有学生间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实验时不要随意动用他人他组的仪器和药品;要服从小组长的统一安排,按事先的角色分工有序实验.实验完成后,要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和有序,为后面要实验的同学提供方便.
3.环境保护的意识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化工生产,还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教师可从环保意识培养角度设计多个思考问题:①空气中排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有怎样的后果?②为什么要用气球来收集一氧化碳尾气?③实验结束后,对于气球内的一氧化碳尾气,应该如何处理?在学生对问题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拓展延伸出对化学实验“三废”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思考.如,对于废液和废渣,应教育学生做到分类存放、及时处理,不得随意倒在水槽或垃圾箱中.一些废酸、废碱,可用中和反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
篇8
初中化学知识点很零散,特别是第七章酸碱盐,概念、性质、实验特别多,所以在复习时除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中考要求,在复习导学案中要有侧重点,释疑点的设计,讨论等,然后还要有针对性的专题导学案的设计练习,论讨。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怎样呈现这些问题?怎样排列这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会产生哪些课堂生成,教师怎样处理这些生成?哪些方法更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最后还要预测一下,问题容量是否适中,能否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等。如:在通过树枝状对酸碱盐概念的树立之后,因为本章中考的重点是酸和碱,如果我们像传统方法那样,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一条条罗列出来,学生会苦不堪言,厌烦情绪陡生;那我们导学案设计不妨新颖点,设计用盐酸作为“探险队员”来一次化学迷宫的探险。这种做法让学生通过走迷宫的游戏活动参与学习,并写出能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知不觉的让学生应用、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学的生动,学的主动,更能体味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三、复习导学案设计新颖的学生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心智发展还很不成熟,再加上紧张的中考复习,注意力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思维疲劳、厌学等极端情绪都会从出不穷。因此,我们在设计复习导学案时,更要注意在学生思维倦怠时适时地设计能引起他们思维兴趣的活动———学生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譬如:在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新颖的学生实验,将一小块金属钠放进盛有小于三分之一容积的硫酸铜溶液的培养皿中,观察现象;然后探讨为什么钠融成一个火球在液面上游动?蓝色溶液中出现了蓝色沉淀物,甚至有少量的黑固体?却没有红色铜物质生成?从而拓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三种金属的特殊性!在紧张的中考复习中,巧妙增设有趣的小实验,即锻炼了学生的东搜能力,也感受到亲自动手做实验的喜悦,这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中更能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在观察到新的现象后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思维的灵动性,最终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篇9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能够估计到每一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从问题的选择到问题解决再到老师的评价和反馈等诸多环节都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毕竟在初中学习阶段,同一个班级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已经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在问题设置上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以优秀学生为前提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更多学生的响应,就算是能够解决,那也仅仅是优秀学生解决,班级上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够参与其中.所以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对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以这个平均水平为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层设问,就是针对优秀学生采用相关的设问,而对于学困生则采用相对简单一点,但是需要具有一定递进引导式的设问,从而让他们也能够因此提升学习兴趣.在问题探讨阶段,不应该将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绑定在一起,虽然这样的绑定从初衷上是希望优等生能够帮助到学困生,但是实际上在探讨的过程中,学困生明显地处于被动的地位,基本上都是优等生解决了答案,那么留给学困生的学习思考机会就很少,所以在分组讨论时,可以尽量让同等学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然而采用分层的问题化教学策略,让他们都能够拥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节内容时,对于灭火原理的研究,不少学生就会对倒扣在烧杯中的较高蜡烛会先灭,而较低蜡烛则后灭的现象产生质疑,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做实验,或者引导学生为什么会产生燃烧,氧气量越多燃烧是不是越持久,氧气的重量和空气的重量哪个更重,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明白,高蜡烛为什么先灭的原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化学原理的理解深度.
篇10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
二、如何优化初中化学实验
实践证明,增加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通过实验现象把学生带入全新的科学世界,就要精心设计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增加演示实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其二是不要离学生的认知太远;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例如,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在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NaOH溶液,迅速将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可看到鸡蛋会被逐渐“吞”进瓶内。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时,在蒸发器中倒入少量的KMnO4,再滴几滴浓H2SO4,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少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着。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1.调整教学结构。通常情况下,化学教学在上课第一周就开始一些实验基本操作,而此刻学生只停留在对仪器的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阶段特点,调整教学结构,而不急于转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在教学中,可将下册教材中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实验进行演示。先提示学生复习解答一组问题:怎样取用固态粉末?怎样固定试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怎样使用酒精灯?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装置图,观察后解决第二组问题:整个装置有何特点?如何将它们组装起来?第三步:提出具体要求,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做实验结束工作。2.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3.走教学结合之路。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可以把实验所用仪器分类陈列好。在仪器陈列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的重要程度和有利于学生实验两方面提出主导性意见,帮助仪器管理员把仪器陈列得合理和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开放时要在教师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每人带足学习用具集体到实验室,然后根据各人的复习计划,选好复习内容对照实验仪器,复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有必要时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4.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初中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多,为了实现全面复习,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唤起学生对具体实验的回忆和再认识。为此,可采取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一是从网上搜集一些初中化学实验实况,根据复习需要进行剪辑、组合,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另一方面,集中平时教学中的实验内容的幻灯片,针对复习内容适时集中播放。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某些画面定格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就防止了“看热闹“”走过场”等消极被动复习的局面,加深了全体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5.指导学生实践。兴趣的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上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探索。作为化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使化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展示其应有的魅力。
本文作者:易亮宏工作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三中学
篇11
3.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同一个实验课题,每个人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可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根据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原则和教学实际,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是:原理正确有科学依据;装置简单,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方便;实验步骤少,需要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无毒且廉价易得;实验现象要明显;反应条件要简单(最好在常温下进行);尽量不用也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即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备实验产率高;性质实验误差小;实验安全无危险;设计要严谨等。
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一般原则
无论哪一类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须与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论相一致。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首要原则。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就不能选用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因为这个反应很难制得纯净的氢气。
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是指实验设计或创新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与突破。同一个实验,教学目标(如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为了突出环保或趣味性)不同,设计所用的原理、用品、方法、装置、步骤等是有一定区别的。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化学实验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以及反应产生有毒害的物质,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与操作。“如果必须使用的,应该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4]安全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要务,设计时必须要特别引起重视!
4.新颖性原则新颖性是指实验设计时在思路、操作方法、器材用品、装置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使新设计的实验对教学与研究更加适用或具有指导的意义。
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实验室大量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为了创新而选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或者用硫酸替代盐酸与碳酸钙(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前者反应太剧烈,后者反应不完全,很快就停止了。
6.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尽量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复杂的装置与步骤以及时间太长的实验都会转移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疲劳感,影响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7.绿色化原则绿色化是指从化学反应的原料、反应的条件、反应的产物和实验的操作等化学实验的全过程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8.启迪性原则启迪性是指实验设计与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起开导作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及知识的探讨和认识,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实验创新设计的视角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以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与时俱进,必须符合现代化学教育发展的理念,在满足探究性的条件下,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
1.实验过程绿色化“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化工生产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5]化学实验在设计上要体现绿色化,尽可能做到原料(反应物)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生成物的绿色化以及催化剂、溶剂的绿色化。例如:在涉及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采用双氧水分解来制取,二氧化锰要回收等。
2.实验装置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例如:在“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中,可以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微型化实验。在一个单孔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导管接近试管底,试管内壁贴一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从导管口滴上两滴浓氨水到试管底部,用透明胶封导管口,可以看到,试管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由下往上慢慢变红了。
3.实验设计环保化“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处理。”[7]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措施主要是:实验装置密闭化,避免敞口操作,防止有关物质散佚到周围环境中;采取收集办法,回收有关物质;对有毒物质进行无毒害处理;加强实验场所的通风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等。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对多余的一氧化碳可以回收,也可以燃烧进行无毒害处理等。
4.实验操作安全化保证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要求。有一些实验,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在点燃氢气的导管和氢气发生器之间,用一个小塑料瓶装上大约四分之三的水制成一个“安全装置”连接起来,这样,即使点燃不纯净的氢气,爆炸也只是在“安全装置”中发生,氢气很少威力小,氢气发生装置不会发生爆炸,因此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5.实验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增加演示“烧不坏的手帕”[8]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讨手帕烧坏的条件,则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6.利用仪器功能转化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9]例如:漏斗可以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装置,在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7.利用学科知识迁移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教材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很少重视仪器的笨拙和实验时的效率,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师缺乏创新的症结所在。实际上,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传统装置的不当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时,在18×200的中型试管里装入大约1mL稀盐酸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球形滴管吸入NaOH溶液后,将球形滴管放在试管口,把上述带有球形滴管的试管放入盛水的100mL量筒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应前后试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试管作上标记)。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起来方便有趣,不用天平而是利用物理上的浮力知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8.实验装置简单化教材所选用的实验方案未必都是最好的,有时候会产生现象不明显、实验不容易成功、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由于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密封性和燃烧匙放入不易控制,加上导气管内尚留有空气导致误差因素较多,有时氧气显示超过五分之一,让教师无法自圆其说。可做如下改进:将小颗白磷放在1.5cm×2.5cm的薄铜片上,置于硬质大试管中部,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对准铜片加热使白磷充分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橡皮塞,待液面上升稳定后再塞上橡皮塞,拿出水面观察。改进后的实验所用仪器少,误差因素少,结果比较准确。
篇12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概念图的总结性评价工具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半结构型的任务构图题,另一种是无结构型的任务构图题。半结构型的任务构图题即经过教师的授课讲解,并且教师提供部分相关的关键概念、连接词,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制作概念图。无结构型的任务构图题是指教师划定特定的范围区域,不给任何提示或者只给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围绕这个关键概念联想,自己选择有关的知识概念与连接词,创作新的概念图。总结性概念图的考察应用给了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与自由创作的空间,概念图可以检验出学生关于某个主题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其对关键概念的深层理解。根据概念图发现学生基础性知识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学生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自助评价工具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越来越多的课堂交给了学生做小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再是“授予者”。而概念图的评价也是这样子的。概念图的评价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更应该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或者是学生自己来评价。教师在知识的了解掌握方面对学生有指导作用,但正因为教师已经接受了固定的知识定律而形成了定向思维,在某些方面会有局限性。而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在接受了新的知识后会发散思维到一些教师想不到的方面。
篇13
2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编排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化学课教学的内容编排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地按基本的教学程序去讲课、布置书面作业、出卷考试,学生就会感觉不到新鲜,觉得和别的学科没什么两样,没有学科的特色和新鲜感,甚至用以往应付其他学科的办法去应付化学学科。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科得天独厚的特点去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3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和提供信息。
教师课堂活动即教师干预行为包括讲课方式、提问方式及讲课的手势或说话的语调,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能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好的提问方式,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思维的天地,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4课堂上适当设计探究性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在化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需要学习氢气的制备装置。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实验装置,他们就会感到枯燥、平淡,缺乏主动意识。我首先复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运用氧气的装置去制备氢气P否定回答之后,提出第一个探究问题“能否根据氢气特点在制氧气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进呢?”很多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分析指出不足,经过讨论终于形成了简易制备装置。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探究问题“如果酸用完了,如何不打开胶塞添加酸呢?”学生马上回答“加一个漏斗”。然后,学生就漏斗问题展开争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加长颈漏斗。第三个探究问题是“反应有时要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如何做到?”学生马上想到要使酸和锌粒脱离。第四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如何使二者分离?”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各种想法,有的把废旧塑料小瓶都用上了。他们太聪明了!最后,我告诉他们:“我们进行的探究过程就是当年化学家启普的启普发生器的发明过程。”整个课堂一片沸腾:我们也会搞发明了,以后我也要搞发明……二、通过教师干预,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知识的信心,在化学课堂上实施主体性教育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目标,并帮助其完成目标,从而增加其学习的信心。
学生之间有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别,作为教师必须非常注意这种差别,在自己的课堂干预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如课堂提问的设计、课上练习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等等。就课堂提问来说,如果不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把难度大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次数多了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距离越拉越大。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完成了一定层次的目标,再设计更高的目标,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