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妇产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妇产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妇产科论文

篇1

3、《因素型产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4、《产科护士共情能力的调查分析》

5、《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6、《改良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7、《孕前及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8、《产科超声规范化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9、《产科子宫切除70例临床分析》

10、《产科医生剖宫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11、《三种常见病因所致急性DIC51例临床分析》

12、《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13、《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28例分析》

14、《对护理实习生关于产科易发护患冲突场景的沟通指导》

15、《CRRT在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16、《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评价》

篇2

2.1手术方案选择

在78例妇女病人中,接受腹腔镜囊肿剔除方案的病人为19例、有25例妇女肌瘤剔除治疗、有10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输卵管妊娠术、17例妇女接受切除子宫方案、有7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子宫附件切除。

2.2手术相关情况

手术用时在76.6~104.5min之间,实施手术的平均用时为(82.6±10.4)min,手术中,妇女的失血量在67.8~113.6mL之间,平均失血(95.3±28.4)mL。手术完成之后,78例妇女身体的复原速率十分理想,最短留医天数为3d,留医天数最多的妇女为12d,手术后平均留院观察6.7d。

2.3病人的复原情况

78例妇女中,有77例接受手术之后症状彻底消退,身体复原到健康状态,其中仅1例妇女在复原阶段出现肌瘤二次生成情况,需再次接受剔除手术。因此,痊愈概率为98.68%。

篇3

1.2带教方法

对照组35名护生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35名护生实施PBL教学法予以带教,具体带教内容包括:其一,带教老师要依据我院制定的有关护理课程来设计带教内容。其二,带教老师要对护生在学习理论时期掌握的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予以充分了解,同时设计相关案例,保障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可以和实习内容有效结合,再按照案例衍生的问题来深入辅助教育实习护士。其三,带教老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护生的专业特征,实现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临床带教。其四,带教老师设计课程时,要和我院妇产科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密切联系,让各个教学案例都拥有各自特性,较为多用的案例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以及感染护理等。其五,带教老师需要对每位护生予以严格要求,要求护生对各项护理工作都拥有清楚的操作方案,并且要及时修正和指导护生在实习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评价指标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各位护生的每项护理工作的掌握情况,且需要在实习结束后考核护生成绩,考核内容有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两项。操作技能总分是70分,理论知识总分是3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护生的各项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与汇总,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与处理汇总后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进行,组间对比的检验采用t进行;若对比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时通过对两组护生的专业成绩予以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7.61±2.18)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1.34±1.12)分,两组操作技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t=15.135,P=0.000);观察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7.52±2.11)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1.18±1.08)分,两组理论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15.824,P=0.000),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众多研究实践表明,妇产科实习护士带教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护生进一步认识所面临的职业,逐渐增强护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让其全力地进行护理工作。我院在带教过程中引入的PBL教学法,更加注重分析实际病例,以此让护生学习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比如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或是性索间质瘤患者在实施化疗时,会抑制毛发分布细胞群的有丝分裂,毛发细胞的正常更新受到限制,使得患者发生发质变差、发根萎缩以及脱发的现象。若护士缺乏经验时,往往对于这种现象会较易忽视,忽略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极易发生护患纠纷。

篇4

1.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妇产科常用的高效低毒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类(含头霉素类)。(1)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曾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且非常有效。妇产科临床应用于预防孕妇体内的无乳链球菌感染,且用于治疗盆腔蜂窝组织炎,部分用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在治疗盆腔感染时常与氨基糖苷类、甲硝唑联合使用。但是广谱青霉素类对兼性厌氧菌作用比较弱,同时随着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单独采用各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妇产科感染的应用已经不多见。但由于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损伤少,大剂量使用时疗效较好且相对廉价,目前仍然是用于预防与治疗孕期感染的常用药。(2)头孢类。头孢类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及过敏反应少的特点,在妇产科中用于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术后感染。随着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的出现,如头孢唑兰、头孢匹罗、头孢噻利、头孢吡肟。使得其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同时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尤其是对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作用加强。新型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均具良好的药动学特性,半衰期长且广谱、强效、低毒[2]。(3)碳青霉烯类。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碳青霉烯类是抗菌谱最广的,其抗菌活性强,对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及混合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用于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疗效最佳的品种。

1.2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很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均具有疗效,但近年随着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不断增长,因而临床不主张采用其预防性应用。今年来上市的新品种对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肠球菌的作用更强,并具有较强的广谱抗厌氧菌活性,且发生光敏反应的频率降低[3]。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抑制DNA合成的机制,因此不可以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6岁以下的患者。

1.3氨基糖苷类

此类抗生素的特点是可与细胞壁活性抗菌药产生协同作用且具有依赖浓度的快速杀菌作用,在妇产科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庆大霉通常用于引起盆腔感染的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的治疗,近年来庆大霉素的用法已从以往的每1次/8h变成1次/24h。其具有疗效相同,但耳、肾毒性降低,用药简单和费用较低等优点。

1.4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最常用的是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其对革兰阳性需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有效,也对很多厌氧菌和淋病奈瑟菌有较强作用。阿奇霉素还具有半衰期长、对性传播疾病具有肯定疗效的优点。随着第3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出现,如泰利霉素,其不仅对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还对厌氧菌具有很强抗菌活性,同时其安全性更高。林可霉素类在抗菌谱上与大环内酯类相似,目前应用于妇产科的各种厌氧菌或金葡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盆腔、腹腔感染的治疗上。对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以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克林霉素对沙眼衣原体也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于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及孕期阴道炎。但克林霉素因与红霉素作用靶点相近而发生拮抗,因此不可以与其联用。同时克林霉素会引起伪膜性肠炎的可能,不宜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

1.5多肽类

目前多肽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主要用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当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时,首选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其抗菌谱窄,是目前用于MRSA或革兰阳性菌导致的妇科严重感染。随着第二代糖肽类抗生素Ⅲ期临床试验的完成,其可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治疗。

1.6其他高效抗生素

目前应用于妇产科的抗生素还有磷霉素、甲硝唑、强力霉素等。磷霉素具有无毒性、无抗原性等特点,在妇产科领域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志贺菌属、葡萄球菌属和沙雷菌属引起的阴道炎和宫颈炎的治疗。甲硝唑对需氧菌无作用,仅对厌氧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因此在对各种妇产科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疗上常需与抗需氧菌药物联合使用。强力霉素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妇产科盆腔炎,但由于厌氧菌对其易耐药,因此临床常将其与头孢类药物合用。

篇5

(1)心理干预。妇产科患者常常由于妊娠、妇科手术等情况造成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心理干预计划,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及行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健康教育。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告知患者手术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合并症等于手术治疗有关的卫生健康知识。

(3)患者均需通过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在术前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对NBP、SpO2、ECG指标进行监测,术中吸氧并对跟踪监听胎心。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结束肌松后,行气管插管术并维持全身麻醉及肌肉松弛。

(4)术中护理。对患者术中血的颜色、出血量大小,以及流出血液的性状。对子宫收缩力进行分析判断,若患者子宫收缩力及子宫体积均发生异常,同患者阴道流血的颜色、性状等情况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判断,若分析结果发生异常,提示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密切关注患者尿液的颜色及尿量变化:血尿者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发生损伤,尿少者可怀疑应用导尿管对患者进行导尿时是否通畅,是否出现脱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输液药物及数量。若输液中含有Ca2+,对子宫收缩力具有一定保护力。

(5)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监护6h无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后将患者转入普通病房,转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患者各种管路,尤其是导尿管,受压、变形、脱落或阻塞等情况发生。患者在监护病房期间,采用面罩进行吸氧,在麻醉后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若患者口腔内分泌较多液体,则需要护理人员应用负压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保持呼吸道始终畅通。由于术中使用的全身物及使肌肉松弛的药物具有引发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症状的危险性,故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时候受到抑制。

(6)指标观察。密切关注BBP、ECG,SpO2以及体温变化。若SpO2<94%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若患者出现口唇苍白无血色,大量虚汗等症状,这是发生休克的先兆,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若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要、极降血压,对症处理,同时还与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患者出现子痫。

(7)疼痛护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护理:①随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②普及妇产科手术或分娩相关事项,耐心解释成瘾及副作用等问题,消除患者对手术或分娩疼痛的恐惧,重视患者疼痛反应,鼓励患者对疼痛的积极表达,减轻心理负担;③保证术后伤口清洁,避免发生疼痛、出血、肿胀、感染或渗液等情况发生,需积极对症处理,如引流、消毒等;④指导患者正确的休息、咳嗽及上下床方式,取健侧卧位或半卧位,缓解由于腹肌张力造成的手术切口疼痛;⑤术前预防性应用阵痛药物,术后疼痛呈进行性加强状态时,可通过肌注哌替啶来镇痛。

1.2指标评分

患者出院前,需填写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是SAS及SDS,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判断[5],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SAS、SDS评分以及心理情况数据差异应用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计量资料应用检验,当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2.2护理前后两组生存质量对比见表2。

2.3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3。

3、讨论

篇6

2.1医疗技术因素

(1)误诊误治。

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所限,医疗设备往往较为落后,医师的技能水平也存在瓶颈,临床诊断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屡见不鲜。部分医师在诊断时仅仅注重了患者的表面症和局部的检查结果,而忽视了疾病整体的发展过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过于依赖仪器检查结果或化验结果,或是对临床经验过于依赖,存在难以克服的主观臆断等不良习惯,这都是导致误诊误治的重要因素。

(2)医疗操作违规。

由于对医疗过程没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医师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往往不认真执行,从而造成不良的医疗结局。在妇产科工作中要求医师熟练掌握各类疾病的指征,对患者情况认真分析、全面考虑,迅速作出准确判断,防止出现差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技术操作失误。

妇产科手术患者较多,在医疗操作中多数为有创性操作,需要娴熟的手法和必要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工作中医务人员集中注意力,因为一旦松懈就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

2.2医疗设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就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一些基层医院的现有医疗设备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而限于医院经济条件,又往往无力更换和引进新设备。例如新生儿常见的脐带绕颈及胎盘因素等,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能够清晰发现,而黑白超声仪则对于脐带或胎盘的异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

2.3医务人员因素

基层医院妇产科医师往往存在学历较低、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导致产前评估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的相关因素考虑不周全,导致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应对,难以实施正确处理措施。此外,医师的不良职业道德导致工作中的疏忽失职也是常见因素,少部分医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与患者发生争执后带有不良情绪,疏忽大意未严格执行查对工作或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对于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导致差错的发生。

2.4组织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规范,妇产科工作重点不突出,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作繁重,医师心理压力大,科室内人员对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等因素都普遍存在,妇产科无专职的新生儿医师,当新生儿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管理层面而言,目前医疗差错主要是由于医疗保健系统内部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较差,仅仅依靠操作者个人的技术、经验来支撑是导致医疗差错频繁出现的必然因素。

3防范对策与建议

3.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要加强妇产科医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要求医师在工作中注意自身言行和职业素质,提倡文明行医,以温和、礼貌、关切的态度对待患者。要对患者的健康高度负责,在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病情,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3.2加强业务学习

基层医院技术限制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妇产科医师而言,应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不断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妇产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重视技能训练和新知识的学习。医院可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有计划的进行医师培训,使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到制度化、全面化、规范化,鼓励低学历医师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3.3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要求医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病历书写规范,定时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大检查力度,设立奖惩制度,与医师的经济收入挂钩,提高医师的积极性。加强科室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和儿科的相互协调工作,及时听取专业意见,作出准确判断和处理。

3.4消灭高危因素

对于危重症的患者应当密切观察,作为医疗事故防范的重点。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各个科室间的相互协作,不但要重视个人技术的发挥和临床经验的展现,同时也要全面的考虑患者病情,要思路清晰,记录准确,抢救及时,处理妥当,对于各种预后有着充分的预估,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在对疑难杂症和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坚持执行住院、主治、主任医师的三级查房制度,提高医疗质量。

3.5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医院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各个科室的安全风向标,要在整个医院范围内建立一个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安全学习环境,增强所有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尽量淡化处理个人差错,不但要求当事人学习到这个教训,同时要求其他相关人员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少使用惩罚手段,避免重压导致医师畏惧医疗差错而不上报,形成一个开放、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报告系统,为妇产科医师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创造妇产科的独特安全文化氛围,达到减少医疗差错发生的目的。

3.6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妇产科医师工作特殊,工作时间无规律,工作量大,医务人员往往面对的是母婴两条生命,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妇产科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就诊患者以孕产妇为多,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危及母婴两条生命,无形中给医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要重视医师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医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也是避免医疗差错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魏珊 单位:湖州市练市医院妇产科

篇7

操作容易被患者拒绝,所以提高妇产科实验教学质量就更加重要。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要提高妇产科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积极筹措资金先后购置了一批妇产科实验教学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如多功能产床,孕期腹部检查模型,胎心听诊模型,高级分娩模型,透明刮宫模型及现代妇产科常用手术器械等。以满足各专业妇产科实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在实验课前要保证实验设备性能完好,实验用物齐备充足。其次实验指导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要紧紧围绕实验教学大纲,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及实验技能要点落实,做到胸有成竹。并且要把当前临床的新技术新进展融人实验课教学中。最后同一操作项目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和操作程序,以避免学生无所是从。

2.2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迈向目标的过程。学生是核心和主体,学习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率就回越好。传统的妇产科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模型上讲解,学生在旁边听和记,学习兴趣不高。现在我们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模拟临床诊疗和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在模型上进行操作训练。如在讲“新生儿沐浴”实验项目时,教师可以拿着新生儿模型及新生儿用品:洗澡盆、洗澡网架(或是洗澡网兜)、婴儿浴巾,小毛巾及婴儿衣物来配合讲解,学生肯定会饶有兴趣接受这一内容。通过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印象。在上实验课过程中有的学生觉得好玩,有的学生觉得操作模型是假的,态度不认真等是当前的普遍现象。要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各位学习的女生将来都要经历生育过程。假如你是一位产妇,你希望医生是马虎还是认真,是技术娴熟还是操作不当。通过换位思考激发学生同情心,懂得关爱患者,只有现在在模型上反复操作练习,将来在工作中才能技术熟练,减少患者痛苦。

2.3教师指导规范,严格要求,提高操作准确率。规范性操作应贯穿实验全过程。教师在示教时要做到声音洪亮,语言清晰,要讲解清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学生练习时认真巡视耐心指导,对不规范操作应给与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率。

2.4实验记录客观真实,实验报告准确规范。在实验课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的结果及出现的问题,并且要把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加以分析。有的学生虽然实验结果不正常,但能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思考“为什么实验失败”的同时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深刻掌握。实验课结束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有的学生对实验报告不重视,以致照抄现象严重,这主要是学生不明白实验报告写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告诉学生实验报告的写作与以后的科研论文写作密切相关,并且有助于逻辑,语言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

篇8

对于妇产科门诊就诊体检的病例,应该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以便收集整理受检者的一般信息及相关检查资料,便于日后人口健康状况调查及疾病筛查工作。对于宫颈涂片检查异常的患者,应给予特殊的观察及监测,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是疑似病例应给予进一步检查,并指导患者日常生活的健康卫生知识,增强自我意识,加强对疾病的预防措施。

3完善管理的流程

妇产科门诊应针对宫颈涂片异常情况完善管理流程,正确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电话、宫颈涂片的检测结果等,给予电子存档。对于不能及时就诊的患者进行随访,以便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叮嘱患者及时治疗。应增加宫颈病变专业门诊的出诊时间,同时完善患者的治疗流程。当患者完成化验检查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宫颈病变的就诊途径,以利于异常宫颈涂片患者获得有效的诊治服务。

4严格筛查管理

根据美国宫颈病理协会制定的关于异常宫颈涂片处理指南,应对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改变(ASC-US)患者进一步进行高危型人瘤病毒(HPV)DNA(HPV-DNA)检测,而且对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则需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是细胞学追踪。对于细胞学检测无法排除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组织以及病理学检查,加强筛查工作的管理。宫颈癌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宫颈癌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该病的患病人群也逐渐呈年轻化。早期宫颈癌并无明显的临床体征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将发生阴道排液、出血等。若临床症状发展至病理晚期,发生继发症状,例如便秘、尿急及尿频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病质、贫血等全身衰竭症状。有关资料表明,吸烟、早婚、多产等情况均是宫颈癌的关键诱因。早期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一些患者甚至可获得痊愈,临床疗效满意。因此,有效的筛查管理对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篇9

本文选取师宗县妇幼保健院、师宗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救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岁。本组资料中除4例双胎妊娠外其余均是单胎妊娠。其中,36例剖宫产,2例吸引产,4例臀位牵引,18例顺产。24例出血量在800~1000ml,0例1100~1300ml,10例1400~1600ml,16例≤1700ml。

1.2出血原因

本组中有50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占77.1%),6例因胎盘因素而引起(占10%),4例因子宫破裂而引起(占1.5%),6例因软产道损伤而引起(占10%)。20例有妊娠合并症,54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54例做过产前检查,6例未作检查。阴道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对产后出血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75。P>0.05),详情见表1。

1.3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出血量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2h内≥400ml或出血量在胎儿娩出后24h内≥500ml为产后出血。

1.4出血量采集方法

在术前对产包、手术包、辅料包等进行称重,在产后再次进行称重,将前后相减所得结果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或是用量杯测量留于弯盘内的血液。

1.5治疗

大出血发生立即给予血容量补充、吸氧,若出血出现在胎盘娩出前,应当立即给予肌注缩宫素10U。用手将胎盘嵌顿及残留物取出,将粘连剥离,必要时需要行刮宫术;植入者立即给予子宫次全切除术。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贫血情况积极纠正。将血止住以后,留产房观察室至少2h,期间对血压、脉搏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待到血压、脉搏及子宫收缩情况检查稳定后方可回病房。

2结果

经过对本组60例大出血产妇的积极处理后,其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死亡情况发生。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大出血高于自然分娩大出血,与有关研究报道相一致。为此,医院应广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尽量说服无剖宫产妇行自然分娩,减轻事后弊端;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注重手术技巧的控制,切口合理选择,及时对术中出血位进行缝扎,减少剖宫产妇出血量。

3.1出血原因

①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造成产后出血的最大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产程长,在临产时对镇静剂过度的使用,剖宫产时麻醉用量过深,这些都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曾经有流产史的患者其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损伤,使宫内受感染的机会增加,当再次妊娠时,胎盘胎膜粘连,胎盘滞留,胎盘位置不正常,胎盘植入也可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从而引起产后出血。③在院外生产的,有可能对子宫颈和阴道造成损伤,特别是宫口未开全产妇就过早用力,或过强宫缩,胎儿分娩过快,在分娩时对会阴的保护不当等都可造成了宫破裂、软产道损伤而引起产后出血。

3.2抢救措施

3.2.1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过程中,早期处理给予促宫缩药物,配合相应前列腺素药物进行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加用宫腔纱条填塞,争取产后出血抢救时间,且对保留出血后产妇生育能力有一定意义。在使用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时要严格按照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的原则。术者用一手在腹部将宫底固定,另一只手或持卵圆钳将2cm宽的纱布条自外而内送入宫腔内,应当塞紧,不留死腔。在填塞后一般都不会再有出血现象的发生,经过对产妇进行抗休克处理后,可逐渐将情况改善。

3.2.2软产道裂伤

对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的有效处理措施是进行准确及时地修补缝合。首先检查宫颈,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移动卵圆钳应当顺时针方向直视下对宫颈情况进行观察,若有裂伤应当立即用肠线缝合,阴道裂伤按组织结构依次缝合。

如上述处理还无效,为抢救产妇生命,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给予产妇足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改善贫血,促子宫收缩,必要时行B超检查等。

3.3预防

篇10

1.2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在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者为产后出血;出血在1500mL以上即为大出血。

1.3方法

处理原则为: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产妇采取头低足高位并注意保暖。如果是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应该通过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法,结扎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治疗。休克的产妇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2结果

2.1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27例(64.29%),胎盘因素6例(14.29%),软产道损伤4例(9.52%),凝血机制障碍3例(7.14%),宫腔感染2例(4.76%)。

2.2预后

41例治愈,1例因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3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3.1子宫收缩乏力

①全身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②产科因素,如产程延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子宫因素,如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子宫肌壁损伤、子宫病变④药物因素如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

3.2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和胎盘嵌顿。3.3软产道裂伤:产钳助产、臀牵引术等阴道手术助产;巨大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而产力过强;接生保护会阴不当。

3.4凝血功能障碍

①血液系统合并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产科并发症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导致子宫大量出血。本组产后大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27例(64.29%),胎盘因素6例(14.29%),软产道损伤4例(9.52%),凝血机制障碍3例(7.14%),宫腔感染2例(4.76%)。

4护理

4.1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

注意监测产妇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皮肤粘膜颜色,发现有器官功能损害的应予积极有效处理。部分产妇对生产存在恐惧心理,尤其在发生出血时,所以护士应该耐心讲解有关生产知识,多积极开导关心产妇,予以心理安抚。

4.2患者

患者多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保暖并予吸氧3~6L/min,并注意观察氧饱和度及氧分压的变化。

4.3控制并预防感染

篇11

妇产科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十分严格。在授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进行妇科检查、产科检查、正常接生等,但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如正常接生,教师就不可能将大批学生带入产房中观看正常分娩及接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分娩及接产技术的具体操作运用呢?情境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讲解了正常分娩期的临床经过及相关护理后,就可以安排一次情境教学,具体要求及操作规程如下。

1.1.1准备及引导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布置好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在授课中,教师创设情境: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以“见红”收入院,但由于恐惧分娩而紧张不已,其家属也很焦虑,害怕孕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从而不停地催促医护人员检查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要求尽快进产房或手术室。接诊的医护人员十分气愤,大声训斥该孕妇及其家属。

1.1.2情境教学实施阶段

说明具体情境后,选出4~5名学生自由分工,分别扮演接诊医生、护士或助产士、患者及患者家属。“护士”或“助产士”首先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健康史、推算其预产期、给“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及心理社会评估,还包括全身检查,重点测量其血压和体重,尤其注意下肢有无水肿;腹部检查:测量宫高、腹围,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测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肛查: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基本护理措施。“接诊医生”需要详细进行问诊和查体,做出临床诊断,对护理评估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患者”预产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断,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外测量结果是否正常“,患者”是否进入产程等。“患者家属”向“接诊医生”及“护士”或“助产士”提出一些疑问,进行健康知识咨询。然后展示矛盾发生的过程。

1.1.3讨论点评升华阶段

在角色扮演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如果自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何种情况是将孕妇送进产房的指征?何种情况是进行剖宫产的指征?讨论过后,选出4~5名学生,按照讨论结果重新表演,然后让“演员”说出自身感受,其余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继续安排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2cm,由于逐渐加强的宫缩痛而哭闹不止,产妇家属不知所措,产程进展缓慢;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给予安慰,让产妇放松。再次选出4~5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其自由发挥,余下学生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点评。还可以继续增加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5cm时出现胎心率异常、宫口开全但没有正确使用腹压等,仍找学生表演,然后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1.2应用特点

1.2.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检查、分析、护理、保健指导及医护患沟通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中常见疾病的表现,了解了临床中在遇到具体妇产科疾病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平时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现,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妇产科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投入医疗事业的信心。

1.2.2变被动为主动

情境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因产生浓厚兴趣而主动探索、求知更多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运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几乎都融入其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此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会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这样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自觉自愿地让医护人员检查操作。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即使是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主动认识和领悟到医护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

篇12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实际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其眼神、肢体动作等,若发现患者有难言之隐,则应及时主动与其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1.2.2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入尿管或手术后接受阴道填塞、留存导尿等护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或过激情绪,从病情康复角度劝导患者,促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

1.2.3随访调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进行走访调查,反复查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从微小处入手为人性化护理创造条件。并且,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之前病情,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记录,以进一步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引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

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97.5±1.5)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2±1.8)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89.8±1.2)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7.9±2.5)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妇产科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术前或分娩前会位的清洁、灌肠、导尿管的导入等,术后或分娩后导尿管的留置、引导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妇产科护理抱有抵触情绪,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妇产科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给予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详细地讲解手术知识,引用成功案例,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为后期手术奠定基础;术中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少暴露,动作轻缓,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负担减少,以获得产妇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强化护患交流:产妇分娩或手术的临床操作中,直接与护理人员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提高预后质量的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篇13

1.2评价内容与方法

⑴问卷调查,设计制定《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妇产科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别涉及了学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出科考试命题,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医学临床教育模式属于印证模式、跟班式带教,临床实习的目的为印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复学习,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不够,升华知识的兴趣不浓;临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内容随意性大,学习内容片面、零散;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想去学,可是又不知从何学起,加上实习时间有限,致使实体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偶有提问,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式接收状态,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教学医院的老师除了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有大量的医疗任务和临床本职工作,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遗漏或忽略现象。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医学生来说,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差异在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说明了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快于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思维较对照组客观、周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属于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医学模式和复杂的医疗环境,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寻求新的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是临床教学的热点。

3.2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个严格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措施对某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期待在最大范围内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目的是使得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早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就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操作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科室特色制定临床路径图,以固定的时间段为纵轴,以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为横轴,详细列出每个周期具体工作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将规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规范了教学流程,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带教图对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带教,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带教计划不具体、完成时间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等缺点,避免了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漏缺现象,避免不同老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带教老师个体能力的差异引起教学质量的偏差;其次,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教师根据预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导,有层次的逐步训练医学生。医学生便可具备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从“教医学知识”转变为“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按时间框架,主动查阅教科书及文献,使用学习论坛、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对CP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将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医学综合知识,提升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管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不卢姆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要求,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