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教师研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教师研修总结

篇1

物理与工程班的陈万明老师来自广安邻水,是我省的优秀科技辅导员,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全国大赛上获得奖励。但通过这次的培训,他感悟颇深,他在总结中写到:“短短的5天,我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培训班的引领,让我养成了‘边教边学,边学边思,边悟’的习惯,让我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使我这样一个‘井底之蛙’对科技活动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也正是在专家的评课引领下,使我渐渐的明白了,原来科技活动课应该是这样上的,学生可以这样去学。我多么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这样的培训活动,改变以往那种闭门造车的

1 2 3 4 5教学方式,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流水不腐’。”

德阳中学的王勋老师用“角度、高度、深度、广度”这8个字来概括了他参加此次培训的感悟:“崭新的角度、专家的高度、精辟的深度、开放的广度”是对这次培训最好的评价。

来自宁夏银川中学的李志云老师说:“此次培训授课的方式很独特,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在创设情境,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通过专家细致的讲解、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的训练,提升了教师的指导能力。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大有帮助。”

我们对每个学员发放了学员对此次培训的评价表,从“你对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你认为本次培训的时间问题及各单元的时间分配”、“你对本次培训的培训方式”、“你对担任本次培训的专家”、“你对担任你们班培训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这5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171份问卷统计,回馈情况如下表:

以上的各项数据充分证明,此次参训的学员对本次的培训是非常满意的,这在其它高中教师的培训中比较罕见。专家们对我省的学员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说没有想到XX的老师们这么刻苦、这么积极、这么有创新的精神,对这批学员非常满意。

1 2 3 4 5短短的6天时间,专家们和学员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课堂上掌声不断、歌声飘扬。所有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跟专家们合影留念,举起手中的酒杯不断向专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浓浓的谢意,好多学员提出,这样的培训是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被专家们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使学员们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得到了提升。学员们衷心感谢中国科协和XX省科协给他们创造了一次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这样的培训每年都办,他们每年都要来参加!

从学员的自我总结来看,本次培训中学员的收获主要表现为:

一、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和方法上有所提高。本次培训以比较正规的科研训练,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指导学员会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对如何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科技创新有了初步的感受。一改原来大报告式的培训模式,将以往的感性和零星的经验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提升。这是本次培训中学员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对学员们日常教学方法的撞击,引起了他们的反思。本次培训,学员们通过自身体验,站在自己是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切实的感受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等方式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体验,引发了很多学员对自己日常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思考,不少学员表示,回学校后一定要尝试一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篇2

本人一直跟班担任九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遵循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为九年级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教学手段运用要和谐。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板演中出现的优秀解题方法,为教师提供向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二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教师应预防错误的发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联系的理解水平

⑶创造性水平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

三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首先,教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教师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学生会从心理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二、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信心”这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1、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评性。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根据数学大纲的规定,一般认为数学技能指以下3种

⑴运算技能⑵作图和画图技能⑶推理技能

为此,在数学复习中,特别在学生练习中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履行职责方面:

本学期我能够认真完成上一级和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全学期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

可能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我确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三叮咚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2016年上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1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篇3

2.组建专家引领团队。要做实做好校本研修工作,就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研修团队作引领。近年来,我们组建了教师工作室、“古莘教育讲师团”、国培培训团队三支县级专家引领团队。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学校――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1.以做实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制定了《合阳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各学校做实做细课题研究工作。《办法》从课题的申报流程、立项原则、经费使用、课题管理、成果鉴定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各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全县课题根据学段学科特点,确定教研员全程指导,确保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业务支持。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真正让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成果扎实推广,教研员和学校积极搭建平台,摸索出了“举行成果推广研讨会――组织课例研修活动――畅谈实践心得――丰富研修成果”的课题推广模式。

2.以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全县高效课堂的打造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高中学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四步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城关中学“读讲议练”翻转课堂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学段在全县推行“预学一交流―拓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局各职能股室群策群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教研室先后开展了能手“高效课堂”示范课、课题研讨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引导教师立足课堂,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执教水平,对高效课堂的实施进行了精心的业务指导。

三、基于学区――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致力拓宽研修渠道

为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能和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全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我县先后尝试了联片研修、“校际联盟、协作研修”等方式。2014年10月,县教育局在总结经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县四个学段推行大学区研修工作,全县共成立十一个学区。各学区以城乡联盟、对口帮扶、协作研修为抓手,按照“优质带动、合作共享、提升内涵、共强共进、捆绑考核、集约发展”的实施要求,有效探索,主动作为,先后开展了教师风采“四个一”、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汉字听写大赛、科技制作展、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精品课观摩研修等活动,培训跟岗教师三百余人次。

经过不懈努力,各大学区工作亮点纷呈:高中学段狠抓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初中学段三大学区推行了骨干教师校际交流跟岗实践锻炼活动;小学学段四大学区组织优秀教师实施了“跨校滚动授课”模式;学前学段三大学区每月召开一次学区联席会暨观摩活动。

篇4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初步把握一学年的教材总体特点、学段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学科课程计划,在备课组长指导下,结合学情,完成“课程纲要”以及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的制订,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2)科学编制课前的导学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科学安排与布置课堂预习与导学问题,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意识。(3)养成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的习惯。能够提前适当时间到任教班级,检查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与个别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或学习检查。不把教师的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程,按时下课,不拖堂。(4)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精心备课,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提前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实验、资源准备,并自主检查教学设备状态,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5)帮助学生树立课堂规则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制订课堂学习规则,注意采取“解释、演练、强化、提醒、体验”训练程序,培养课堂学习的规则意识,使其有序参与课堂讨论;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尊重他人发言,会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课堂突发事件。(6)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7)着眼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合理调节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8)根据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课型。根据不同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规范地进行教学示范或实验演示,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学科教学。(9)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会规范编制课时教学目标,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并明确规定学习行为达成的标准或水平;能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指导与帮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能机智地引导和调控,保证教学沿着正常轨道展开,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过早掉队。(10)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效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设计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1)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会控制各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过渡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评估,并结合合作学习的进展,进行适度的教学过程调整,促进和保证学生实现有效学习。(12)科学安排和实施反馈矫正。能够针对学习目标,恰当运用课堂的矫正与反馈手段,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和状态,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教学调控,对学生实施多样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13)增加课堂提问的效度。能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简洁性、启发性与导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问的时机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注意先提问后叫答学生姓名,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并且能进行恰当的追问。(14)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语言应规范、简洁,有启发性、激励性、幽默性,语言的内容能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语),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歧视性语言;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学科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15)科学布置巩固性的作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学情特点,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应是所学内容的巩固,作业容量适度,能启发思考,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形式避免单一化,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实践性作业;作业的内容应有层次性,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一遍,凡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实践性作业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二)“监测试卷的命题”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理念。学习和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知道“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中各条目考查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层次,对学科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学科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笔试内容考查的命题要求。(2)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的具体条目,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能对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进行初步分解,细化对课程内容具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3)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关命题编制的一般理论,了解评价一份试卷的常用指标,如均分、众数、中位数、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差异系数、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分等基础知识。(4)熟悉试卷命制的技术和流程。掌握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试卷编制的一般过程,会根据命题任务,准确确定考查内容和水平要求,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合理确定考查覆盖度,题型结构与分值,控制试卷总体难度、容量,注意试题语言、字体和图表的学科规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或细则,并能根据网络阅卷的需要编制合乎规格的试卷。(5)初步掌握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命题技术。能够结合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熟悉和掌握三类目标命题的一般特征和试题的呈现形式,科学编制信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6)基本把握不同类型试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据学科评价的功能,结合教学任务,命制形成性评价试卷和总结性评价试卷。能根据评价需要,制订表现性评价的方案或评价量表。(7)规范落实学业试卷的评阅。根据试卷评分标准,合理判分。注意在评卷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信息,反思教学的得失;同时,能熟悉“网络阅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网络阅卷”的具体方法,并能利用阅卷平台提供的功能,收集数字化的学生错题信息或典型答题案例,并能结合阅卷数据进行书面的诊断分析。(8)实施学业监测后的诊断分析。根据试卷评分标准,能够合理判分,并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判定与统计;能借助一定的质量分析系统或平台的监测数据,进行任教班级学业质量测试后的诊断分析,形成学业质量诊断分析报告,并制订教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三)“教学课例的研究”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课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点。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认识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课例研究的目标指向职初教师个体课堂教学技能,着眼教师专业的成长。开展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通过同伴互助,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事或同行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互助的伙伴关系。(2)明确教学课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课题研究是贴近教师专业实践最为紧密的质性研究方式。其主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具体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3)把握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学课例研究以问题为导引,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提升,具体遵循确定主题、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集体反思、自我完善、总结分享、循环跟进的程序。(4)整合教学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基于主题的教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力争研究主题系列化;在一课一议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形式拓展为同题异构、同课一人多轮循环、同课多人多轮循环、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教研等多种形式。(5)规范教学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能根据研究任务和专业研修需求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切合研修专业需求和同伴认同态度,成立或组建研究团队,合理进行研究的协作分工;能围绕研究的主题,设计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对话互动的平台和氛围,着眼同伴互助,能够聚焦主题开展对话,梳理和形成促进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的措施与基本经验。(6)优化教学课例研究的技术手段。课例研修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采取集中评课、议课的方式进行。应掌握课堂观察基本方法,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科学制订课堂观察量表,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课例录播系统,恰当地运用DV、手机、数码相机等低成本技术工具,能够进行视频教学研究课例的诊断分析与研究。(7)初步掌握教学课例评课议课的方法。在开展教学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能根据课例评课的标准,聚焦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评课议课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评课观点的陈述应基于具体、典型的课堂观察证据,不轻易做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对于课例实践中任教教师专业优点的评述不吝啬,对于专业不足的阐述要到位,不走极端,做到客观、公正、准确。(8)善于提炼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能够带着目的进行课例观察,畅所欲言地表达;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整理,并基于观察数据,理清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课例研修的价值,针对课例中典型的共性问题,能转化和上升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学生学法的指导”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借助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学科学习规律。应初步把握本学科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知道学科认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能在学科学习中采取四轮学习方略(也把一节课分为四轮):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第二轮——听课,破除障碍;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第四轮——作业,学会应用。预习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复习是为了巩固,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能坚持“前移后续”的策略,培养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求助”的学习习惯,有效落实四轮学习方略的指导。(2)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能够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难度、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归因分析;能指导学生采取放松训练、调节学习难度、多感官协同、排除干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3)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保证学习任务实现的可能性,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必须做的,是否应该做的,是否能够做的。同时要明确学习计划落实的具体安排,计划目标要求明确化,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并且有时间限制。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整体实效。(4)学会有效听课与笔记。指导学生领会听课的作用,学会选择性地进行笔记。学生不仅要注意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而且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地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在每章复习结束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5)有效开展学科训练。明确学科练习和训练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作业训练要精选试题,强调训练的计划性,着重练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一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的归类,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三是注意习题训练的科学性,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答题要克服犹豫心态,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四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规范化,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抓稳基础分,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6)学会选择教辅资料。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指导学生 “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教辅用书即可,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引导学生避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决不能舍本逐末。(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加强克服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合理归因;合理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摆正心态,避免怯场;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学会巧用草稿纸。指导学生平时的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为了便于练习做完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9)定期自主诊断。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及时弥补,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加强反思诊断,及时确定查漏补缺的重点学科,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学校特点,总体上采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初教师落实知行结合、自主实践与自觉反思,职初教师所在学校承担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的方式。具体说,导师、职初教师、学校应分别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导师要求

(1)落实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指南的基本要求,导师针对每一校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与方案,明确每门校本教师课程评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职初教师了然于心。(2)实施课例研修指导。导师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时,随机观摩和观察职初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有计划地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主题性、专题性、系列性的课例研修,主动听取职初教师的汇报课,做好课堂观察的记录,能结合课堂诊断情况,给职初教师提出书面的教学改进建议和措施,并明确职初教师落实整改的时间要求。(3)落实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导师能对职初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理论学习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示范,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4)落实学业评价的专业要求。导师能对职初教师的教学命题评价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定期对职初教师的学科命题提出任务性要求,明确具体数量和内容要求,能针对职初教师编制的试卷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并落实书面改进意见,同时能保存好试卷命题改进的过程性资料,作为职初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基本证据资料。(5)落实学法指导的建议。导师能给职初教师提供适合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建议,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职初教师学法指导的落实进行督促和检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职初教师要求

篇5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由中国人培训中国英语教师到聘外国培训师再到中外专家同台进行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由业余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到英语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中外教师的培训师团队,与受训中学教师组建起跨文化学习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以下是2005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英语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篇6

二、制定方案,开展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我们开展了以“教师专业素质情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普遍调查采取情况统计分析的办法,抽样调查是深入四所农村点校,采取问卷、座谈和深入教学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

1.教师的基本情况调研。

制订详细的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下发到各校。具体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第一学历及专业、最后学历及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级别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就为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课堂教学现状调研。

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四个农村点校课堂,通过听课、看教案、与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等。教研员在听课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专业指导,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调研结束后分学科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最后汇总提升,形成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3.教研活动现状调研。

在每个农村点校参加一个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与这个教研组的教师座谈,了解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情况报告。

4.问卷调研。

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形式。问卷设计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问卷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了解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并分块形成调研报告。

5.与校领导座谈。

通过设计好的座谈提纲,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及教育教学质量情况。

6.总结反馈。

在完成上述活动后,教研员将听课情况及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向所在学校领导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我们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整理,并撰写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调研报告,确定了农村区域研修的方向,制定了研修规划。

三、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区域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抓住一条主线,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促进四个发展,即学校学习化、教师专业化、教研员专家化、教学高质量化;采用四种途径: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主题研讨、资源共享;达到一个目标: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构建成学习型组织,包括领导、管理、引领等组织机构;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计划、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同伴合作、自主研修的氛围,使研究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及经验;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及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1.成立组织,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1)成立农村区域研修管理指导组织。

具体分为三级:市学院建立市农村区域研修领导小组:由市学院分管领导和学科教研员组成,负责区域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领导。各县区建立研修管理指导小组:由县区组长和学科组长组成,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初中教研的业务校长为组长,中教部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员为本区域学科研修的组长,在区域研修校中按学科选出一名副组长。各区域建立研修领导小组:由区域研修点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校校长任组员。

(2)组建学习型组织。

各区域研修组织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研修团队。学习型组织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组织:一是学校学科教研组,主要由本校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由学校学科教研组长负责,进行日常教学研究;二是校际联合的区域学科教研组,要求每个区域每个学科组建成一个区域研修学科教研组,由区域研修体学校的学科教师组成,由进修学校和区域研修学校共同协商确定学科研修教研组长,主要进行教学疑难问题研究。研修指导由市、县教研员共同负责。

2.指导引领,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1)定方案,送指导,助推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制定区域研修方案。在2014年与确定的区域研修点校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撰写“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的调研报告,制定初中部农村区域研修方案。

二是进行培训指导。首先,对农村区域研修校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区域研修点校建设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其次,指导基地校制定区域研修方案。最后,指导点校开展研修活动。要发挥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示范校的经验、做法指导和带动点校的发展。通过抓基地、抓点校,以强扶弱、以点带面,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助推薄弱校的进步和发展,引领和推动整个区域教研的发展和提升。

(2)定主题,抓教研,助推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各县、区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本学科教师分析教师素质和教学现状,找准薄弱点,确定研修主题,制定研修方案。市学院教研员提出年度研修主题,供各学区参考。

确定研修主题时要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3)给任务,压担子,推动研修活动有效开展。

一是任务驱动。通过制定区域研修方案,给基地校和点校任务。各点校制定自己的研修方案,研修计划,校际间的区域性学科教研组按照学院要求,定期完成相应的研修任务。学校学科教研组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校际联合的区域教研组要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要每月上交一次教研活动纪实,市县学科教研员要对活动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各学科教研员要定期给点校及研修成员校教师任务,组织开展活动。

二是课题拉动。各学科根据各县区域研修校的教研活动主题及调研情况,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要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三是城乡联动。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的作用,学院初中部为城镇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农村研修点校结对,通过拜师、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将示范校的经验和做法辐射给区域研修校,在榜样的带动下发展提高。

篇7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

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

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年度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 1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

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 07、08学年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 有“六个一”活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二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梁辉中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读教育专著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平时建立教师学习用书借阅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二本教育专著,同时开展读书心得写作和演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水平。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 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备课组长带头,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课件教学库、试题练习库、备课资料库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教育科研内容 学校成立教科室,结合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2、形式多样活泼

案例研讨、写反思文章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运用案例进行研讨,写案例文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文章,三年来在余姚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于2010年4月举行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会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两年来,就派教师去东恩中学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举行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7-8次、街道教研活动1-2次、余姚市级教研活动1-2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徒结对。近几年校内师徒结对有:黄佳娜与吴伟龙、黄芬芳与方燕莉、王琪与徐一新等。校外结对教师有黄陆亚与鲁国权、陈雪梅与周建波、吴钏与江益新、龚文君与叶潮等;2010年余姚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中又有五位教师结成对子(黄芬芳与邵利群、楼秋林与苏可儿、翁燕飞与邬代红、吴钏与江益新、黄佳娜与马颂行)。黄芬芳老师还与宁波东恩中学毛静娣老师结成对子。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黄佳娜、黄芬芳老师荣获余姚市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

篇8

教师的发展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教师群体的发展,使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其二是教师个体的发展,使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自我实现方面纵向提高。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 教师发展通常会表现为两种状态 ,一些教师会随着对教师职业不断深入的认识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产生浓厚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从而成为优秀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也有一些教师在发展的道路上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一蹶不振,对教学完全失去兴趣和信心堕落成可怕的“磨洋工”“熬退休”的状态。更不再关注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外界物质的诱惑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越来越强,教师职业都不再是谋生的唯一手段。如何使教师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努力完成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呢?中学教师只有深入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内在价值,才能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乐此不疲,不断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中学教师:一是要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二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艺术;三是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四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五是要有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现实中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多是通过形式丰富的培训活动、深入的校本研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情绪低落、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当前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以下几种出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或者是为了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或是为了各种名誉,甚至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侵蚀……直接影响了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纵深发展,在笔者接触到的许多中学教师中这种思想是存在的。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较强的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要培养有创新思想、有创造力、有活力、具有热情奉献精神的教育工作者。绝不是要训练一批仅仅是技能娴熟,搬运书本固态知识的教书匠。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关注教师对自我岗位的认识、职业认同感、自我近期目标的确立、自我远景目标的规划以及职业幸福感。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在动力,以期求得中学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首先:中学教师专业化的动力应来源于人们对自我思考的不断的深化;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思考自己所从事的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才能真正去认识本职工作、真正热爱本职工作。进而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贯穿到自己一生的工作之中。其次中学教师的行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复杂外界社会影响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吸收外界事物的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认识自身的行为。

二、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内在动力的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认为中学教师不仅仅是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蜡烛、也不仅是照顾祖国花园的园丁而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如果没有高质量,不断学习进步的中学教师,就没有高质量不断发展的中学教育。

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学教师专业化推进的进程中,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从而培养了一大批中学教育工作者的中坚力量。

(一)中学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具备专业意识,不能把中学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应转变思想把它当成一种专业,一种对技术要求相当严格的专业,教职人员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意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转化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关注和调控自我教育实践活动,逐步实现专业化水平的目的。

(二)中学教师要有不断发展的专业能力

合格的中学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日常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处理日常偶发事件的能力。专业能力不仅包括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必须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个例来适时进行调整,在我国教材更新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总结一些现实实例给学生讲授时灵活呈现,不仅让学生及时汲取了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学教师要清楚自我发展阶段及问题

现实证明: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教师其追寻点和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自己所处的阶段并且对阶段做出相应的评估,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实事求是的取得进步。

(四)中学教师能够准确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是在社会中工作,难免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社会也会对教师的工作做出消极或积极的评价都会对教师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教师长期过于重视来自外界方方面面的评价,被动去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就会在这个社会评价中沉沦失去自我,更谈不上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要想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必须对自己做出全面和深刻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

(五)中学教师要在工作中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语道破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工作不是一年接一年重复性无创新的枯燥工作,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吸取教育精华,否则就不可能取得进步。

(六)中学教师要学会主动寻求学术支持,谋求合作共赢

在中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传统思想的禁锢下,教师行业深受其害,使得教师长期在一种孤独无助、独自奋进的状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是共同分享科学成果的社会,唯有合作、共享才能更加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另外要加大与外界的交流,推进与社会合作,从广阔的社会天地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专业知识,重视教师自身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从实际出发,争取解决问题一步到位,促进中学教师不断成长加速中学教师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邓明兰.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

[2]胡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跨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3] 张慧.小学教师发展内动力机制的试验与反思 [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4] 左占勋.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实现途径 [J].考试周刊.2015,(5).

篇9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一个专业的教师,可以影响一群孩子的一生;一群专业的教师,可以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何谓专业?专业就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能力等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化[3]。

实现专业化,根本动力来自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教师专业自觉就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认知,是教师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师个体心理的反映。因此,教师专业自觉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资源。如何提高教师专业自觉性,已成为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热点领域。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专业自觉的缺失与审视

教师的专业自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必须重新审视专业自觉的缺失。

(一)自身发展意识淡薄。

自身发展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没有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认识、缺乏对自身发展的定位。教师专业发展按成长阶段可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发展两个阶段。当入职教师在经过初为人师的新奇和初步的专业成长后,他们会分化、基本定型,对自我发展的要求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淡化,影响了教师的专业自觉发展。

(二)长期处于目标和行动的“高原期”。

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困扰,尤其是受教师心态作为的影响。在社会和教学环境压力及教师个性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人教学水平和效果出现徘徊、停滞及波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很多教师之所以没有成为名师或者有所作为的教师,就是因为长期处于“高原期”,目标不够清晰具体,心理迷茫,默认现状,缺乏前进的动力,找不到专业再次发展的方向。

(三)缺乏教育理论素养。

阅读是教师的专业常态。网络快餐式消息的冲击,教师较少在阅读教育理论著述上投入更多时间,即使通过读书或者培训,在概念上理解甚至在理念上认同了这些理论,但是很难将相关教育学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恰恰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自觉的重要表征。

(四)对专业发展存在误读。

过于重视或者强调专业发展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价值的影响,导致有的教师误认为职称评定、职位晋级的实现就是专业发展。对专业发展的误读使得教师在晋级之后缺乏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放松了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五)教育效能感水平不高。

教育效能感与学校发展和教师、学生成长有密切的关系。“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对学生和学校影响力的自我评价上,共有19.0%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或非常“缺乏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力”,有23.7%和16.5%的教师分别认为自己比较有影响力和很有影响力,另有多达40.7%的教师表示难以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水平不高[4],没有教育效能感的老师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教育效能感不高阻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六)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当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间讨论及学生作业分析,坚持写教学日记、积累教学档案、观摩教学展示课等的自我反思;二是教师间讨论、听取并分析同行和专家意见等属于同伴反思方式,后者明显少于前者。对教学反思的不够深入影响了教师对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七)教研实效不尽如人意。

教研组是教师直接面对的、关系密切的专业组织。当下的教研组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实效并不尽如人意,更多时候充当了上令下传的“二传手”角色,虽然能按常规运作,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定内容,但是,“走过场”、“一言堂”等现象较为普遍,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的落实效度不足,导致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热情与积极性,自然就很难在促进教师专业自觉上有所作为。

(八)“被发展”窘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制约下,教师始终处在外力的控制之下,过于强调教学的统一性、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处于自我迷失的被动位置,陷于“被发展”的窘境。在政策、专家话语霸权下,教师在整体上是一个“失语的群体”,教师个体与生存环境和体制性力量之间存在尖锐的对立和紧张,不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灵活性,缺乏与教师自身的优势相结合的专业自觉的形成,限制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空间。

(九)评价标准的滞后与机制的匮乏。

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目前仅限于职前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引领教师职后发展的专业标准一度滞后与缺失。日前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标准的出台将会极大地解决我国中学教师评价标准的滞后问题,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

从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制约教师专业自觉的因素既包含了教师自身,又体现了社会变迁、时展、政策机制等客观因素。探求教师专业自觉的现实路径,以个体内源驱动、学校外源引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教师专业自觉的对策――内源驱动与外源引发

教师专业自觉的核心是专业自主,这就说明了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首先要从自身入手;专业发展所借靠的外力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自觉有所作为。因此,教师专业自觉的对策应包括内源驱动与外源引发。

(一)以尊重与欣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教师的内部力量。教师专业自觉的理性、激情、灵感、创造等因素,源自教师生命的自觉,而不是外在的规定与约束。每一个人都渴望获得尊重和欣赏,但首先是自尊与自赏。懂得自尊和自赏的教师渴望自己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并祈求获得专业自。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成长,获得的认可与尊重,使其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功,真正体会到教育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而是一份专业和事业;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与权威。这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彻底解决教师“失语的群体”的困境。

(二)以研究型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

教师专业自觉是教师的言、情、意、行,其对教育的影响重要而紧迫。通过开展教师自我反思、群体反思、学校整体反思等方式,建立常态化的反思渠道,促使教师形成批判性思维。以反思促进教师作为思考者的使命与责任,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

以反思笔记为主的技术性反思对初任阶段的教师专业技能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教师视野的局限性。教育行动中需要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反思,智慧型的反思。这种反思是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专业生存模式,它促使教师内化教育理念、洞察教育环境,并做出富含教育实践智慧的反应。

研究型反思的反思对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侧重于对教师自己行为决策及其产生效果的审视与分析,重视个体经验与智慧,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典型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具有研究型反思特质的教师会深度挖掘教育教学问题的特定意蕴,从生动的教育案例与叙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摆脱“高原现象”的困惑与束缚,进入又一个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时期。

(三)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有效途径。当前的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对教师不仅提出了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的要求,而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机会和最佳的研究位置,促使教师成了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别的专家、学者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责任感,而且可以形成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育科研要实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必须引导教师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题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立体化课题研究体系,不断强化教师提出问题的校本性、解决问题的适用性。

学校要为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组织保证和物质保障,如可成立学校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并制定相应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流程与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制度规程,使教育科研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序列化。

在教育科研的具体实施方面,要注意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谋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抓好过程。这是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服务大局意识的体现;二是要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在科研中的引领作用。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科研带头人,带动所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研究,为组中的青年教师起示范和帮带作用,实现名师与所带教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快速成长;三是要注重校本研究。如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密切关联的“优秀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研究”、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计划,务求“人人有课题,事事有研究”;四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指导与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以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飞速提升,培养了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不仅可以加速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更可以使教师团队的专业自觉显著提升。

(四)以校本培训谋划教师专业自觉的蓝图。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自觉的有效路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建构教师认知能力结构;二是通过培训促进教师行为改变或改善。行为是一种基于环境的有意义的行动,教师行为是在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行动。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一个有兴趣的现象,那就是,每个教师都会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教学行为,经过一定阶段的专业发展会形成一种“惯习”,但这些惯习并非都有积极作用,想要改变也并非易事,教师培训要能够在这种教学行为的改变或改善上起到作用;三是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基本专业素养的提高。

校本培训与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的方式和途径有所不同,但意义是相通的。校本培训意味着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采取不一样的指导方式,更要有不一样的内容。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觉如何是关系学校发展势头是否良好、发展动力是否强劲、发展前景是否光明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的发展也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学校可以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以新入职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邀请学校领导、名师、校外专家等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训新教师。培训内容可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选择制定,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内的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契合六十一条基本要求。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在激发专业动力上做文章。教师的专业规划是教师专业的生涯设计,是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成长设计,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学校要引导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全员立体培训是激励教师专业自觉的有效方式。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是每一位中学教师都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毋庸置疑,一个专业自觉的教师,首先应该符合教师的专业标准。构建中学教师全员立体培训模式,是达成教师专业自觉的有效方式。

师德的培训应是教师专业培训的首要课程。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最重要衡量指标。师德培训,增强专业发展的师表意识,陶冶当代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情操,内铸师魂,外塑师表。

新入职教师应依专业标准的要求开展相应项目的培训,全部教师必须全员、全程参加国家、省市要求的相关培训,在培训的学时数上达到或者超过相关的规定,后者更能体现个体的自觉与自主。另外,通识性的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培训应予以更多重视,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要积极拓展培训的形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国内常规培训与海外培训相结合;针对教龄或者专业发展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建立全员培训的专家跟进式日常指导常规化渠道,等等,实施全员培训的学校监管与考核。采用类似“百名教授进校园”和学校“名师讲坛”的形式,将专家请进来,对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以本校名师为研究样本,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示范性。

(五)以校本研修构建教师专业自觉的实践平台。

搭建教师专业实践平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力。教师的专业自觉离不开适合的温度和土壤,只有给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的自觉性才能发挥。所以,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如“同题异教”、“一课多上”方式,创设“走出去”的外向性教研,或者进行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的个性化教研等,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力”[5]。

成立不同层次的专业共同体,组建工作室,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讲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室的基本功能是拓展名师自我发展空间、建立教师成长平台、开展学科教学示范、支撑学校不断发展、主持科研项目和提高学校影响力等。教师的专业自觉需要不断提供新的参照系,以工作室辐射带动、引领示范树立教师专业进步标杆,可以帮助教师增强信心,确信自己有更好的竞争与发展前景。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推手”,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组织的作用。要在校本研修中充分发展教师的反思力,关照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力量,并将生活体验与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此外,教师效能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影响教师的思维情感、努力程度和行为策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校本研修中,要充分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高教师效能。

(六)以发展性评价点燃教师专业自觉的热情。

发展性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指向,评价制度完备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主动“转身”,如抓课堂评价、学生评教、学情调查、教学基本常规的督察视导和反馈纠正,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用数据描绘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客观真实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七)以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自觉的质量。

学校要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完善教师考核与评聘制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为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鲜见绝对的自觉,常见制度下的主动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师评聘制度,实现评聘合一,能者上,庸者下,用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自觉的质量。

(八)以双高对接与联动指引教师专业自觉的方向。

专家型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目标。有专家认为,专家型教师是“具有教育教学专长并且能够自我发展的研究型教师”,他们在情感上表现为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在认知方面具备广博专深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个性化实践知识,在能力上体现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行为方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处理教育问题的能力。可见,“研究”是专家型教师的特质,高校恰好是学术的阵地、研究的沃土,高校与高中的对接将会有力地指引中学教师专业自觉的方向。

大学教师选择实践中的问题成为研究课题,中学教师参与大学教师承担的课题,中学教师可以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从事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大学为中学教师开设各种讲座、报告,使中学教师明确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意识;组织中学教师申报各种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定期进行专题研讨;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6]。大学与中学的对接与合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将会有效提高学校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九)以文化生态阔深教师专业自觉的环境。

文化生态是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教师发展不是在教师教育者的训导、指令下进行的,而是在文化生态链中发生的自然转变过程。教师的发展既是教师个体文化、教师群体文化、教育文化的各自发展,又是一种相互推动、传动、联动的链条式发展。三者之间是相互推动、相互构成、互为基础、相互积淀的关系。

文化生态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教师的专业价值观是教师对教育专业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有助于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引领,注重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激活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原动力,使教师产生专业自我发展的需要,促使其重视“旧我”向“新我”的演变。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师的幸福不仅包括家庭幸福、生活幸福,更包括专业幸福。只有专业幸福才有家庭和生活的幸福。

三、教师专业自觉的展望――制度重建与多向度融合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通过专业资格认证及注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重建,建构教师专业成长的连续体。

出台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继而以此为依据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良好的评价标准,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并保障有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教育教学评价。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和注册制度,遴选并考核优秀教师入选教师行列。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建立教师退出制度,促使教师爱岗敬业。这和全球视野中的教师专业自觉――以提高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为着眼点,旨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的重建是殊途同归的[7]。

(二)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性关注。

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组织者层面,以实践情境为依托,发展对教师学习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属性――促进教师的持续的、积极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学习。以学校为立足点,鼓励教师进行反思实践和探究协作,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为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学习意愿,跟踪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效果。

(三)积极参与多向度交流,实现教师专业自觉的校际协作。

中学应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教育政策、规划、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借助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对话平台,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校际协作,,共谋发展。未来可期以中学―大学协作为教师专业自觉的“生长点”,建立大学――中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创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8]。教师发展学校将优质的学校资源作为教师实践成长的生发点,推动教师专业的实时更新,自觉发展。

在教师发展学校中,中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需要寻觅创造、发展新的支点,有必要引入大学文化。中学有自身的文化特质,需要走进学术前沿,提升发展的品质;大学的学术前沿性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进入中学,与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对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更具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大学教育工作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形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合作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教师教育,使他们获得有效的持续发展――以研究的实践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实践中持续展开中小学教师教育,这或许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4.

[3]何菊玲.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教育研究,2010(11):88-94.

[4]“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1(3):3-12.

[5]蒲大勇.如何唤醒教师专业自觉[N].教育时报,2011-8-10第2版.

篇10

(1)机制完善。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按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岗、定编、定人、定责、定工作量,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

(2)价值认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教育即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教师即给予”的职业信念和个人价值观成为凝聚人心、激活动机的思想内核,这是实验中学教师内在素养的共性所在,也是实验中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一大批教师不计得失,呕心沥血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把学生的进步、班级的转变及学校积极的发展视为个人的追求、向往及个人生存的社会基础。奉献、耐心、容忍及踏实勤勉是他们共同的行为特征。

(3)文化凝聚。教学作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活动,是人的自我心理表征和自我认知的结果,具有内隐和不可观察性。从某种角度讲,教育环境是不可真正用各种外在的规范、规则或制度加以限制和约束的。具有教学约束的动力来自人的精神需要,即人的成就动机。以招聘引进为主体的市实验中学教师,个人成就感和生存危机感尤为强烈,这种意识已经与实验中学创建品牌学校的集体意识完全融合。而源自个人的生存危机所发生的个人意识一旦转变成“公共意识”,就会成为一种传统,实验中学的文化凝聚力由此生成。适度工作压力正在成为实验中学教师工作环境中的一种活力,反过来,它又积极促成了教师自律风格的形成。自律,是实验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实验中学高质量教育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校上岗教师123人(原90人,新进15人,调入18人),交流3人,共计126人。

新七年级人数估计700人,13个班。新八年级515人,11个班。新九年级388人,8个班。全校预计学生总人数共计1604人。可以看出我校各年级学生数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我校的教学成绩与管理获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七八年级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全区前10名,我校每个年级分别占6人以上,各科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指标绝大部分在全区第一名。特别是今年中考,我校再创新高,在角逐华师一189个计划内名额中,我校有名学生进入,有30多人考入华师一三限生,近50%的学生考入市重点、省重点高中学校,其中省重点、市重点、普高升学率、一次性合格率中,均超额完成任务,位居全区第一名、全市前列。

学校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

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办学宗旨: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学校精神:追求卓越。

办校方略:以质量立校,以管理强校,以科研兴校。

办学特色:信息教学培养国际视野,体艺特长健全学生人格。

培养目标: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十年目标:当湖北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

办学思想:依法治校,以德立校。

校训:诚实、友爱、勇敢、坚毅。

校风:自由、文明、民主、求实。

教风:敬业、爱生、律己、创优。

学风:虚心、勤奋、严谨、善思。

这些内容在我校的网站及部分老师的博客中都有介绍,大家去看看,多了解。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想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要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年轻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修炼,使“读书、研究、提高”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和追求。要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同时教导处还将采取一帮一的办法,进行师徒结对活动,除了每天听一节听师傅的课以外,还要虚心向同学科老教师学习,学习老教师们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实中工作态度:把小事办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服务做成精神。

实中精神:敬业、进取、团结协作。

2、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

为确保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导处在推动高效课堂实践中,落实教学常规“六个一”,强化过程管理:一是教学常规,实行四查:教师一日自查、备课组一周互查、年级组间周抽查、教务处一月普查。二是教学研究,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进行教研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优化集体备课、团队研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教学过程,向过程要效率,让过程提质量;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监控室听课。教导处将组织开展新教师的汇报课、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有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以及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三级公开课活动。四是课堂反思。打造精品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重点通过课前反思、课间反馈和课后反思,将智慧和反思结晶升华为教学案例,形成具有个性的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

3、积极参加加强备课组活动

积极参加备课组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组内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的成功经验。认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集体布置的具体工作:如集体教案编写,试卷命制和批改;积极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自己提高。

4、积极学习、实践“任务式导学”高效课堂

上学期提出了开展“十二五”课题“任务式导学研究”,以推动各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实中”特色的学科“任务式导学研究”教学新模式,以创新模式推动高效课堂的实施。

篇11

《中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您是怎么看教育部出台《教师专业标准》这件事的?

田玮:现在不是提倡一种说法叫做“把职业当事业做”吗?我认为要是把职业当事业来做的话,首先这个职业就得够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实际上是把我们教师以前自觉在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行为规范,这不仅对教师的行为有了导向性,也让教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想,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我们教师行业的行规吧。

《中国教师》:您能不能谈一谈自己对《标准》内容的认识?

田玮: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所关注的还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这个《标准》出台以后我就看了它的内容,上面很具体地列出了61条要求,应该说比较详细、全面,而且比原来类似的规定更系统。其中有很多都是一线教师已经在做的事情,比如《标准》里有一个内容是关于“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在这里有个特别的提法是“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这里还特别强调要“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实际上是把一些原来比较笼统的观念给具体化了,这对指导我们教师的行为,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再比如“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其实以前我们也关注中学生的差异,但是现在把它提高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我感觉这比以前说的“因材施教”更高屋建瓴了。总体来看,《标准》还是提倡教师要怎么做,换言之就是教师的发展目标,应该跟别的行业那种刚性的标准是有区别的吧。

教师是能把握恰当契机采取合适教育方法的人

《中国教师》:您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算得上够“专业”呢?

田玮:教师属于特殊的职业,我们工作的对象或者说是面对的群体,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言行和思想还不够成熟,情绪也是比较不稳定和多变的,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这个年龄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他们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有爱心,有爱心才有包容心,也才能给我们机会找到他们的症结所在并打开这个症结。如果教师没有这种包容心的话,可能有些事情的处理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在我身边曾有这样一件事,我同事正在上着课,有一个迟到的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也没喊报告就推门冲了进来,我同事当时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什么也没说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课也没有因为学生的迟到而受影响。课下,这位教师就找那个学生了解情况。学生说是因为在课间的时候给一位校工帮忙才迟到,结果一着急忘了喊报告。其实中学教师经常会遇到孩子的表现不太合乎行为规范的情况,在不明就里之下,能先容忍、包容的就不要着急质问,等过后再谈,效果可能就不同了。那位教师后来跟我说:“幸亏我没冲他发火,要是一发火的话,该怎么收场啊。”应该说,他对孩子本身就有一颗宽容的心,这种宽容也帮助了他的工作。所以,爱心应该是专业教师所必备的。

其次,我感觉做一个好教师或者更专业的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有句俗语是“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讲已不合适,毕竟“一桶水”是固化的,教师更应该是溪流一样的活水,才能让学生得到有营养的水。因为学生一届届地更换,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学生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依然用原来的知识、想法与现在的学生交流的话,就会产生代沟。所以,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坚持学习,给自己充电,不仅能够与时代、与学生相契合,而且也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再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有多高超的专业技能,但一定是能把握恰当的契机采取合适教育方法的人。因为教育教学不是单向的传输,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中得到感悟和体会的技能,如此,才能达到“春雨润物”的效果。

《标准》只是导向性要求,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再细化

《中国教师》:您希望《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希望学校怎样考量和评价教师?

田玮:《标准》对每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都已经列得比较详细了,但我感觉量化的程度还是不够。职称评聘算是水平性的考核,《标准》在这方面倒还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起码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绩效考核是量化性很强的工作,从这个《标准》的内容来看,不一定能很好地把它体现出来。如果拿这个标准来定性评价教师的话,相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合格。但在合格教师里面谁做得更好,还需要从更加细化的角度去说。如果属于界定性的要求,比如“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我感觉这些规定在操作起来的时候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但《标准》里面更多的内容看起来还是属于倡导性的,像提到的“掌握”“了解”“理解”,把它们看做具体标准的时候,弹性就比较大,在实际当中没有办法衡量,操作起来不好把握“度”。例如“了解”,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了解得好还是你了解得好?怎么把握?这都没法去具体评价,只能说了解了或者根本不了解,至于到什么层次就不好划分了。再比如“教学设计”里面提得比较笼统的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怎样才叫“科学”?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范例吧,如果想让教师做到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就应该告诉我们怎样的设计是科学的。如果要做考量或者量化评价,就要把这个标准做得更明确一些,变成教师能够用来执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规范。以目前来看,这个《标准》只是导向性的要求,难以做到量化,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能把《标准》的要求再细化一些吧。

《标准》会给教师强化性的提醒

《中国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必然会在教师队伍中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这是否会对您造成一些压力,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田玮:应该说有标准就肯定有取舍,存在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如果用职业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衡量教师任用的话,我个人觉得对学生各方面都关注到,比单纯地拿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要更好,比单纯用教学成绩来执行优胜劣汰要更合理,更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对我个人而言,压力还好,动力倒是更强一些。

《中国教师》:《标准》别强调了“合格教师”这个词,您认为基层中学教师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合格的标准?

田玮:我对照《标准》一项项地做自我评价,看自己是不是合格,哪一项还有待提高。看完这个标准之后,我感觉真的不能说哪项符不符合,只能说依据《标准》的要求,哪些做得更有深度、哪些方面还需要再提高。毕竟注意力放在一边,另一边就会变弱。比如说“通识性知识”部分,《标准》中有四项要求,其中提到“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相对于其他几个方面来说,是我更需要注意的。再比如要“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在的中学教师肯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这点应该都具备;而“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究竟要了解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我倒觉得不能用于衡量合不合格,只能说达到什么层次,如果《标准》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要求,我想教师应该会更关注吧。还有“教育知识”里面有一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如果不了解他们想什么,是做不到良好沟通的。虽然说我以前也在这样做,但不是很有意识地去做,没有像《标准》中要求的那样去了解“群体文化特点”,《标准》将这项内容专门列出来,肯定会给教师一个强化性的提醒,我以后会特别关注。另外,我倒觉得“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条特别值得每位中学教师关注。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是选拔性的,学生依然要面临考大学的竞争。教学的终端要求是统一的,那么,在过程中往往就会给学生一致的要求,“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较难实现。现实是教师在教学中会做到“因人施教”,但“因人施教”是在“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呢?现在看河北省还在实行着的学业水平考试,倒真的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从高考的角度,就做得不是太好了。

《标准》里面的好多要求其实现在一直在做,只不过没有明确说过。像“沟通与合作”里面,与中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现在已经在做而且做得到了;与同事合作交流也没有问题;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是可以的,而且学校跟家长多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有一项是大家可能会忽略到的,就是“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教师对这方面关注和考虑的会比较少一点,现在既然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要求,以后会多注意些吧。

《中国教师》:《标准》的出台,对您未来专业研修以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会有怎样的助益?希望得到怎样的助力?

田玮:应该说它更清楚地让我知道了我的目标是什么,要做成什么样,如果是自发的状态下,会做得不够细致、有效。但在具体的规则和要求之下,就可以对照每一项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纠正,不仅有了行为上的动力,而且个人发展的导向性也更明确了。尤其在专业研究这方面,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把它明确下来,对教学和专业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从教之路走得也会更好吧。再有教学活动方面,《标准》中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如专业理念方面,靠我们自己读一些书看一些文章,这样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专家报告、讲座之类的培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加强和坚定教师的专业理念,而且能够把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得更好。专业知识的提升方面,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间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了。专业能力方面,集中某些区域里比较好的例子拿来共享,或者集中优秀资源进行交流,能够让教师看到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技能。比如像教研部门组织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就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学习的方向、目标和榜样或者范例,就能够很迅速、很有效地帮助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还有就是需要学校能够更多地支持假期进修之类的培训活动。

“水涨船高”型的进步才是更好的进步

《中国教师》:对比《标准》,您日常关注与容易忽视的内容有哪些?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最亟待提高?难度有多大?您需要如何提升自我才能做到更专业?

篇12

我校成立了“长明中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条线中层为分管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全面制定学校5年校本研修规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对研修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工作与成效

1、理论学习、规划发展

根据长明中学教师“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我们把XX学年叫做“师德年”,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师德修养。

学校规定了每两周安排一次大组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社出版的教师学习资料;观看师德教育录像资料;师德修养专题交流会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于每学期期末上交。在组织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其他提升师德修养的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小故事”的征集活动(挖掘身边不为人知的师德故事),“敬老爱老”活动,参观烈士陵园等。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今年,我校结合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并通过集体交流,使广大教师从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逐步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校本研修,切实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本年度我校以“862”观课评课为载体,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认真观看全员培训的理论讲座和第一阶段的展示课、第二阶段的观摩课提供的有关内容。

通过每月的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例会制度,有力地落实了阶段研修内容。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定期通过专题学习、参与式研讨、观摩活动研讨、经验交流等途径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为抓手,着重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学大纲》和相关理论知识。教研组经常安排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资源。

学校行政班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然后与授课教师座谈,听他们说课,并对这些教师的授课进行评议诊断。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于4月16日到5月2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大奖赛,竞赛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求公开课必须运用多媒体。

学校还邀请崇明县进修学校副校长兼教研室主任龚耀昌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的专题报告,激情生动的讲解,详实的内容,贴切鲜活的事例,为老师上了很好的一课。

06学年,我校邀请进修学校研训部和评估中心来校,对我校各学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调研,对语、数、外教师进行评估,通过专家们的听课、评课,指出了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科研引领,实践反思

针对学校教师的特点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了区教科室的专家到我校做了科研课题申报和撰写论文等专题讲座,营造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完善了科研奖励制度,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奖励办法。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积极动员学校教师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第三届教师教科研成果的评比工作,有五篇文章获第三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很大的突破。落实青年教师课题申请工作,宣传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申请事项,对青年教师的课题进行指导与筛选,严格把好质量关。

开展了如何填写各类计划的学习与研讨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计划设计、组织与实施、反思与记录的能力。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4、同伴互助,网络研修

实施“青蓝工程”,重点加强对0-5岁教龄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培训,即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本学期我校还把青年教师安排到各班担任副班主任,让他们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带班方法,促进他们的提高。

为了展现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丰采,让骨干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我们还开展了骨干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崇明教师研训博客的平台,进行了网上大讨论。就日志而言,我校的群组排名已在全县名列前茅。我想:研训博客对于探索教师过程性评价制度,构建新型的学校文化,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推进校本研修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校有位教师在培训小结中写道:八月廿日至廿四日,我校举行了为期一周的XX年年暑期全员师资培训,期间培训的项目主要有: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方案设计;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师心理辅导;走进中华经典人物;观看862工程教学资料……等等,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为什么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如此耳熟能详呢?主要原因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此次暑期培训而言,大部分的内容必须由教师的合作和参与下才能完成。如: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教学研讨会,都是教师们自己在唱主角,哪有不上心的?

三、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修是一项新型的教师培训活动,不光有其自主性、灵活性,而且它的未成熟性决定了学校在实行和探索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惑和出现不少问题。

1、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活动或者措施,它的有效

性值得怀疑。少数活动流于形式。这些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有些活动由于教师参与性不强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2、校本研修的内容与方法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有待于完善。例如研修活动缺少围绕教师日常工作难题而开展的专题研讨。

3、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中老年教师难于很快与之相适应。

四、下阶段的思考:

1、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将继续加强深入第一线的指导与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薄弱问题,针对教师身边的问题,加强研讨,增强互动研究,提高实效性,

2、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一切资源。

篇13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