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起重机械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起重机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起重机械论文

篇1

2.操作方面的原因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技能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操作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不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资格,对机械性能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机械异常,对机械带病运行视而不见,不清楚操作规程,经常性误操作,有的甚至违规野蛮操作,这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机械安全性能方面原因目前,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性能都不太高。机械设备上很少有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保证设备使用安全的装置,机械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不能自动报警提示,有些机械设备工艺老化落后。起重设备流通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市场上供应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没有保障。一些质量低劣的起重机械由于价格便宜被不法商人带入建筑施工现场,为建筑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二、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每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应该加以防范。要减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1.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现阶段,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管理还比较混乱。各地、各企业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是建筑施工企业自有设备,有的是租赁设备,安装拆卸单位又是独立资质,设备管理的责任不清,管理缺失。要将起重设备管理到位,必须彻底改变当前这种乱象,严格落实各个责任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推行起重机械租赁、安装、拆卸、维护保养由一家单位总负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一体化”管理可以比较清晰划定单位责任,有利于提高起重机械管理专业化程度。同时,要加强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过程管理,严格审查安装、拆卸专项方案,按照相关规范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验收,不让设备带病运行。

篇2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机械相关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产权、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严格审查起重设备的安拆方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指导性,确保起重机械安拆前向主管部门办理告知。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对安拆、附着、顶升加节等关键过程予以旁站监督,并做好标识、拉好警戒,发现存在违章、冒险作业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工或停止使用。加强附着锚固、加节前后的验收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附着锚固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当场纠正。③加强使用过程中司机、信号工以及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部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信号工、司机甚至是使用人员严禁上岗,确保大型设备使用过程中无违章、冒险作业。

三、监理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起重机械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起重机械安拆方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安拆前办理告知情况。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或停止使用,并向建设单位甚至监督机构报告。③监理人员应当全过程旁站监督建筑起重机械的安拆、附着加节、维修保养情况。

篇3

一.建筑起重机械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1、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吊物悬挑平台未定型化设置,设计计算马虎,搭设交底不认真;有的工程还在使用钢管悬挑平台;部分起重机械设备使用未配备指挥信号、指挥人员和司索人员,造成谁使用、谁捆绑、谁指挥,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或者,安全距离随意;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调试不正确,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起重吊钩保险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的损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起重机械设备专用配电箱内电器元件设置不规范,TN-S 接零保护系统不正确,重复接地设置随意,接地电阻值大于规范要求。

2、责任主体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的问题。首先,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安拆、运行、维护台账资料不完善,装拆专项方案的编审不重视,方案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无实质性措施;部分方案还有明显错误,不能指导现场装拆,操作人员仅仅凭“经验”装拆;起重机械设备的验收、调试流于形式,未能查找出事故隐患。其次是起重机械操作工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前没有认真检查各种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而直接进行起重作业;最后,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租赁、安装拆卸,使用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制,但安全职责不够明确,仅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

3、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到位。对于装拆单位、使用单位报送的起重机械设备装拆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查,未按施工现场实际使用条件、机械设备性能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进行详细审核。对关键部位、重点部位没有进行重点监管,发现隐患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由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出台,客观上增加了监理单位的责任。但是,监理单位虽然参与了安全生产监管,督促施工企业安全整改的主动性不够。

二、建筑起重机械施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机械施工过程中,首先,以人为本强化技能培训在设备管理中,企业应始终以抓人的教育为根本。设备管理说到底是由人来体现的,因此抓好、抓住人的管理和使用是兑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面。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水平,使设备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点,人的各类素质有了提高,安全生产也有了质的保证。其次,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加强起重机械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业人员考核发证是一项行政许可事项,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因此,需要借助中介机构和设备安全管理协会的力量,以地区为单位统一建立考核培训基地,完善起重机械特种作业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工作机制。考核必须坚持机操人员理考、实践考和跟师见习的考试程序要求。利用信息管理手段,最后,可以在全国建筑行业统一推广“建设平安卡”管理制度,建立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机制。

2、坚持制度管理体系。当前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租赁安装企业的重组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不少单位重经营轻管理、重使用轻维修,各类事故苗子不断出现,设备故障隐患日益加重。然而应该清醒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计较一时利益,应该从加强管理着手,从企业的合同签约开始,延伸到安装拆卸方案制订、安拆过程的监督和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都制定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由于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切入点,有了规章制度,管理有依据,操作有方向,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应显示出其威力。

3、加强设备维修保养。(1)以机为对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自身素质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保证了设备在施工生产流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也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要根据每台机械的情况,规定设备不同等级的维修保养制度,使设备在进场前都具有可靠的性能,这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转的物质保证。(2)出租单位应当严格把关,不将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出租。确保技术性能好、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安全装置灵敏可靠的起重机械上市。(3)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应当把关,对起重机械安装方案、备案资料等严格审核。安装单位应当严格把关,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要求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自检、调试和试运转。应当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使用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4)为了确保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使设备从进场到退场全程受控,除了设备进场验收、安装验收等之外,还要进行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查。(5)建筑起重机械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的,立即停止使用,消除故障和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4、加强设备租赁、装拆、检测市场的管理。(1)设备的租赁、装拆、检测实行行业确认书制度,依托省、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成立建筑机械分会,加强行业自律。(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设备租赁、装拆、检测单位的市场行为的监管。(3)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安全管理能力的企业,组建专业性强的机械租赁、装拆队伍,实行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对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机械租赁、装拆企业和大中型施工企业组建的机械租赁、装拆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开展经常性的服务指导、免费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以促进企业不断规范、完善内部的基础管理,通过吸收、兼并小型企业,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出租、装拆、开机、维修、保养等一体化服务的企业,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结束语

建筑起重机械科学的施工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建筑起重机械的施工管理需要机械的生产、出租、使用、监督等单位或部门的多方面配合与共同努力。各单位都应当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推进施工起重机械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10-02

毕业论文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写作,可以检验高职教学水平,同时也是衡量整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具。因此,提高高职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对于改进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适切性,促进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针对目前高职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从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高职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1.在学院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够重视。、对毕业论文没有像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技能大赛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那样明确和重视,没有明确的课时要求,只是笼统规定毕业论文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至于论文的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和要求则含糊不清,只要求按时提交即可。

2.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从网络上寻找现成的论文。因此,毕业论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抄袭现象,复制粘贴网上现成的文章,或照搬照抄刊物和教材,没有自己的思考。拼凑而成的文章自然是思路混乱、条理不清,没有观点、论据,不符合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3.教师方面不重视。教师客观上存在一人指导多人,甚至十几个人的情况也司空见惯,加上其他教学任务繁重,从而放松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同时教师主观上不够重视,认为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就业,完成毕业论文,无非是一种形式,走个过场。因此,有些教师仅仅匆忙看过一遍提纲和初稿,平时缺乏面对面的指导,沟通不够,不能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最后交付定稿草草了事。

(二)问题意识匮乏

撰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某些问题,从而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毕业论文的问题意识匮乏,不能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教师拟好题目,指定学生从中选择某一方面来写,但所拟定的题目要么比较陈旧,还停留在学科体系的桎梏;要么脱离专业背景和真实环境,学非所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二是学生也希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大多数题目虽然和实际联系紧密,但学生平时缺乏真实工作经历,因此难免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三)写作欠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

1.对论文的基本格式和逻辑框架不够了解。主要是平时没有开展过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写作与训练,反映出课程体系存在设计缺陷,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

2.论文中心主题不够突出。有些论文大量堆积各种案例,

但对这些案例没有进一步分析;有些文章整体凌乱,整体的贯通性差,文章前后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表述不知所云;有些论文段落划分不清,过渡生硬,更有甚者整页文字不分段,读起来云里雾里。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论文基本都能做到规范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但少数论文也存在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乱标标点符号、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反映出语言文字水平缺乏基本功。

(四)时间安排欠考虑

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主要安排在实习和就业为主要任务的第五、六学期,容易与毕业实习、顶岗预就业等形成冲突,孤立或游离于整个课程体系之外,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已经落实好工作单位,毕业论文的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消极对待毕业论文写作,不愿意再投入精力来撰写论文。

(五)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1.缺乏规范要求。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制定了“毕业论文环节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但在现实执行中要求不严格、不够规范,很难做到全程化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的监督力度明显不够,进而毕业论文的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论文成绩评定程序要求不严格。虽然从学院到系部都对毕业论文的管理环节有明文规定,但对于论文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却难以按时检查和指导,论文的答辩等重要环节却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了毕业论文无论是处于什么等级,最后都可以顺利毕业。毕业论文成绩通常由指导老师一个人判定,有些缺乏责任心的老师对于在网上抄袭的毕业论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给人留下了毕业论文根本不当一回事,只要稍为敷衍一下就可以通过,反而认为严格要求的老师是在故意刁难他们。

二、提高高职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一)重视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管理、建设等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课程体系设计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就业岗位同时顾及职业成长,努力做到满足职业岗位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两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毕业论文设计需要检测出整个学习过程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要有机融合到教学各个环节,作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抓手之一,使学生既能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综合专业问题,又能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论文答辩,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训练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在真实项目中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活力

1.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入学开始,让其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知识及要求,了解本专业、行业著名企业网站,初步构思问题。

2.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实训设施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了解各级技能大赛要求等;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企业用人的任职资格进行宣讲;同时让各专业优秀毕业生主要谈如何充分利用三年在校时间,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养成综合职业能力。

3.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将三年来学习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体现其中,让学生设计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作为毕业论文。

(三)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1.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语文除了培养必备的语言文学常识外,更应根据具体专业的情况增加专业应用文的教学内容,倡导学生撰写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论文,以锻炼其日后工作所需的写作能力。

2.专业课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工作过程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真实或虚拟项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后,给学生提供小课题科研训练的机会和方法指导,增加写作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等课后作业,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通过采用开放型的主观题目给学生练笔机会。

3.公共选修课中要开设好文献检索、论文撰写指导等课程或者讲座。

(四)合理安排时间,兼顾顶岗实习、预就业

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需要合理分配。高职院校学制基本上都是三年,通常来说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都会安排在第六学期,但而此时学生正处于毕业实习、面试、找工作的关键时期,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就归根于此。因此,要处理好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预就业这三者关系,最理想的结果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是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顶岗实习的工作是以后就业的真实岗位。高职毕业论文应该按照“单个项目一复杂项目一综合项目”的模式逐步增加难度,一步一步地实施。由于第三学年学生需要到企业、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可以增加企业、行业的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这样可以保证指导的及时到位,一方面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缺陷,使毕业论文更贴近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缩短了与企业、行业的差距,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

(五)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规范,防止走过场

1.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学校与系部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使毕业论文从选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均有章可循,考核标准细化可行,坚决杜绝个别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切实抓好毕业论文撰写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树立毕业论文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全程性的论文写作,是检验学生三年学习成效的“试金石”,而不是短短几周的教学活动的观念。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8年1月入住本院ICU病房的呼吸功能不全需机械通气的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2~69岁,平均48.5岁;其中中、重度肺炎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6例,急性左心衰竭10例,间质性肺炎4例。镇静前机械通气时间1.2~4.0h,平均(2.4±0.9)h。56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断镇静组29例,常规镇静组27例,两组年龄,性别、镇静前机械通气时间及APACH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排除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纳入研究:①正在接受其他苯二氮艹卓类、巴比妥类、异丙酚、氯胺酮等镇静药物治疗者;②对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过敏者;③重症肌无力患者;④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依赖,包括酒精依赖者;⑤妊娠妇女;⑥已知慢性肝功能不全者;⑦严重低血容量,中心静脉压<3cmH2O,系统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50mmHg;⑧首次负荷剂量前Ramsay镇静评分≥2者[1]。

1.3镇静评分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1分:忧虑,焦躁,不安;2分:合作,定向力好,安静;3分:对呼唤有反应;4分:入睡,对轻叩眉间或对强声刺激反应敏感;5分:入睡,对轻叩眉间或对强声刺激反应迟钝;6分:无任何反应。

1.4治疗方法照原发疾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持续应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模式SIMV+PSV,吸气压13~25cmH2O,吸氧浓度35%~70%。间断镇静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05~0.15mg/kg行镇静诱导,注药时间为30~60s,再以0.02~0.1mg/(kg·h)的剂量,夜间用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3~4分),每日唤醒时间为日间晨9点,停用咪达唑仑,以使患者逐渐清醒直到能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或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性动作,或者患者逐渐表现不安或躁动。对于神志状况本来就很差,无法达到完全清醒的患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时即达到目的,然后重新以原来剂量的一半开始给药并滴至需要的镇静水平。在镇静期间每60min评估1次,要求达到Ramsay评分3~4分。常规镇静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05~0.15mg/kg行镇静诱导,注药时间为30~60s,再以0.02~0.1mg/(kg·h)的剂量持续应用咪唑安定,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每60min评估1次,要求达到Ramsay评分3~4分镇静水平。

1.5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间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依据预先制定的研究方案确认的临床并发症,并记录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表1间断镇静组和常规镇静组观察结果比较

2结果

两组间主要观察结果见表1。表中并发症是指至少发生1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包括昏迷、呼吸抑制、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胃膨胀、消化道出血、气胸、皮下和(或)纵隔气肿、鼻窦炎、撤机困难、麻痹性肠梗阻、低血压、心动过缓、免疫抑制、肾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自主拔管是指患者自动拔除胃管、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之一者。

3讨论

ICU中的患者病情危重,危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经常受到很多不良刺激。70%以上患者存在焦虑与躁动[2,3],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孤独、失眠、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甚至人格解体,造成治疗不配合,产生人机对抗。不仅引发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是ICU中危重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机械通气是进行镇静治疗的主要指征。

长期大剂量使用镇静剂治疗除了不可避免的药物副反应外,镇静程度、时间掌握不当常常会导致过度镇静,可能会引起患者诸多并发症。治疗超过1周,还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戒断症状,延长了患者的苏醒时间,低估了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可能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000年Kress等[4]提出每日唤醒的概念。在实施每日唤醒时,无论是间断静脉推注还是持续静脉给药,每天均定时中断或减少镇静药物静脉给药的剂量(宜在白天进行),以使患者完全清醒直到能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或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性动作,例如转眼珠、动手指头、伸舌头等。对于神志状况本来就很差无法达到完全清醒的患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时即达到目的[5]。然后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或床旁护士重新调整镇静药物的剂量,以达到预期的镇静目标(多指Ramsay评分3~4分)。镇静过程中应经常性评估镇静深度及躁动程度,尽量保持患者镇静又容易被唤醒,维持正常的睡眠苏醒周期,随着患者临床状态的变化随时评估,并做前后对比,对患者的镇静方案做出个体化的总体评价。2004年Gorman等[6]在芝加哥大学医院内科ICU对气管插管并且带管超过48h仍然成活的患者,排除孕妇、转入ICU前已接受镇静治疗或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amsay镇静评分,3~4分为镇静目标,床旁护士至少2h评估1次患者的镇静程度,比较每日中断应用镇静药物进行每日唤醒(干预组)和持续应用镇静药物(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能达到相同的镇静、镇痛效果,实施每日唤醒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其原因是每日唤醒便于利用患者清醒的时间及对言语指令的反应为ICU的镇静质量提供重要信息,如是否根据患者个体需要的差异来调整药物用量,使患者能较早地主动参与物理治疗等。其后,Schweickert等[7]的研究也得出与此相同的结论。超级秘书网

本研究在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咪达唑仑间断镇静治疗中,取得相似疗效。实施间断镇静每日唤醒后引起的应激和躁动需要更严密监测和护理,对患者肢体加强约束。

【参考文献】

1RamsayMA,SavageTM,SimpsonBR,etal.Controlledsedationwithalphaxalonealphadolone.BMJ,1974,2(920):656659.

2SchellingG,StollC,HallerM,et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n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insurvivorsofthe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CritCareMed,1998,26(4):651659.

3JonesC,GriffithsRD,HumphrisG,etal.Memory,delusions,andthedevelopmentofacute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relatedsymptomsafterintensivecare.CritCareMed,2001,29(3):573580.

4KressJP,PohlmanAS,O''''ConnorMF,etal.Dailyinterruptionofsedativeinfusionsincriticallyillpatientsundergoingmechanicalventilation.NEnglJMed,2000,342(20):14711477.

篇6

关键词和谐文化 产生原因 主要做法

一、和谐文化的概念

十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并用来引导和约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外展,使企业发展进入和谐状态的文化表现,其实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高级状态,其内涵是以和谐作为主旋律的企业文化,它必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创建和谐文化,就必须架构以引领、培育、提升、凝聚、展示、推进为核心的和谐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支撑和谐企业建设的文化氛围。

二、设计企业为什么需要和谐文化

设计企业由于人才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管理水平需求高等企业发展因素导致了员工的自我价值迫切需要高度认同,需要在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一)设计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和谐的发展环境

随着设计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大部分行业甲级设计院,已从单一的传统设计向以设计、施工、采办为一体的EPC和PMC国际工程公司转型,这迫切需要设计企业龙头引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它不仅涉及到体系、流程、制度的整合和创新,同时也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业务之间的人力、设备、资金等资源的调整和综合布局,而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发展环境是一切战略调整的前提,只有设计企业的发展环境和谐了,才能达到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目标。

(二)设计企业业务拓展和提升规模需要和谐的发展环境

业务拓展、提升规模是设计企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按照管道局业务定位,天津设计院在发展传统特色技术油气田地面工程、海洋石油陆上终端、地下储气库的同时,加大了海洋管道、LNG液化工厂、国际项目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力度,依靠设计企业的创新优势,业务领域、市场空间越来越广,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风险管控的难度也逐步增强,提升规模、业务拓展不仅需要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更需要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和体系,而这一切,必须要以和谐的发展环境予以保障,只有保障机制到位了,设计企业才能得到上下协调、均衡发展。

三、如何将设计企业和谐文化落到实处

天津设计院作为以油气田地面建设为核心的设计引领单位,如何在“高效、深化、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中,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和谐文化,笔者认为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引领和谐企业文化方向

和谐文化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群众,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心灵契约”,具体表现在,一是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本文化。以人性化管理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超越,搭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灵之桥”,使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二是倡导“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为员工成才搭建平台。员工是企业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分子,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激励人才,靠实力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注入不竭的动力。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造、成长提供“绿色通道”。近年来,天津设计院完善了“四条人才通道”建设,开通了项目经理人才通道,拓展了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了职工考核办法,围绕四条职业生涯通道,采取了分群体、分层级的全方位考核方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了成长发展的平台,从而也形成了以人为本、引领企业和谐发展方向的文化氛围。

(二)强化组织领导,培育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宽容、友善、守信、良心、公平、正直、忠诚、勤奋、善于协作,被视为企业领导者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

篇7

一、仿写理论依据

人类的模仿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通过模仿,人们将一种生活技能进行延展和创新,形成新的生活技能,从而更好地创造生活条件。人类社会语言模式和模仿对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儿童语言的学多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的,由此可见,模仿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仿写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被应用的频率较高,其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仿写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仿写教学的主要方法

1.片段仿写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对课文片段的仿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文中讲述了文成公主的进藏经过以及因她而发生的种种变化。文中通过几个故事描写了公主进藏的过程,描写详尽且又不失乐趣,成功地塑造了公主机智、聪慧的形象,为后文公主进藏后开展一系列生产改革创造了条件,这种隐晦的表现手法可提升作文的写作高度,因此,在布置人物类作文题目时,可让学生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作为仿写的对象,以提高作文质量。再如,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桂林山水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逐段地分析文章带领学生领略作者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本上的景物进行仿写,仿写的对象可以是观赏过的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周围的景色,主要突出其特点就可以,通过此种训练方法,学生在景物的描写上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2.结构仿写

所谓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通过整体布局,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对于小学语文写作,因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思维方式简单,所以,开篇布局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打破常规作文写作,使文章有新意,可以运用结构仿写的方式,让学生有条理地开展作文写作。例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叙述了溶洞内的奇观,借景抒情。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让学生将周围的景观联系起来,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掌握叙述型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语言仿写

作文写作,优美的语言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但因小学生文化素养较低,字词、成语的运用能力有限,所以,文章语言难免空洞、乏味。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提高作文的欣赏性,利用仿写帮助学生提高字词的运用能力,增加文字的储备,为更好地完成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本生词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章中字词的巧妙运用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并在班级中大声地朗读出来,说出自己在这段话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的写作手法。

仿写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掌握各种仿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相信在长期的仿写积累下,学生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有能力处理各种作文写作要求,为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整体成绩,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罗春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4,12(6):43-44.

[2]姜桂香.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8):149.

篇8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华文化灿烂而久远,如波涛般汹涌澎湃,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奇迹。毋庸置疑,这些优秀的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动力之源,把推向世界之巅。在这百花齐放的文化“香蒲”中,“孝”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其对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贡献而留香千古,绵延至今。

一、“孝”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孝”文化始终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若是追根溯源,很难说清中国的“孝”文化最早出现于何时?根据文献记载,《尚书》被公认是最早使用了“孝”的概念,也就是“克谐以孝,用孝养厥父母”[1]。而最早系统介绍中华“孝”文化的内容和意义应属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可见孝行之道见诸人性之久是其他文化难以相媲美的。纵观整部《孝经》以及五千年来中国“孝”文化的嬗变,我们可以对“孝”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作一个最简洁的概括,即要求人们坚守“事亲”与“敬亲”的道德准则。从汉代推崇“以孝治天下”开始,“孝”文化就走上政治舞台,成为了中国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文化力量,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借助“孝”文化的强大感召力来治理国家。“孝”文化也因此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支撑着中国社会不断前进。

二、“孝”文化对维护当前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传统“孝”文化对个人自身修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心向善的民族,这种民族品德与“孝”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即使在今天,“孝”文化依然发挥着她强大的感召力,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功不可没。

1.“孝”文化促进了个人道德修养的形成与完善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古人以“孝”为百善之先,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孝”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当今社会,即使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孝经》,却仍然懂得反哺双亲这个简单的道理,这种思想已经与我们相融,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中。因此,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古往今来那些“孝子孝女”;会被那些父慈子孝的故事感动;会主动去学习或研究“孝”文化,从而更好地践行自己的孝道。追寻“孝”文化的同时,就是完善自身的过程。“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可见,对“孝”文化的理解,随着层次的提高,就会愈发追求高尚的品德,自身的精神境界也会随之提高。“孝”文化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对社会个体道德境界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2.“孝”文化维护了家庭稳定,巩固了社会稳定

封建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家族主义盛行的传统农业社会,“孝”文化作为重要的伦理规范,对家族稳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孝”文化调和了家国之间的矛盾,使之适应封建统治家国同构和宗法制度的要求,为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不可否认,国家是由成千万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是组成国家的基本单元。设想如果作为组成国家的每一个细小单元都能够和睦快乐,那么作为整体的国家必然是和谐稳定的。时至今日,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家族本位思想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家”的重要性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无一例外是从“家”中孕育而生的,社会个体的优劣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屡屡攀升,而根据一份调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报告显示:不健全的家庭、不良的社会环境、有严重缺陷的家庭教育可能导致孩子犯罪,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同样,根据犯罪心理学解释,罪犯大部分都是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有厌恶感或仇恨感,假若在一个父慈子孝,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是很难产生罪犯的,因为他们心中牵挂着自己的亲人,家庭和家人像枪栓一样牢牢锁住了犯罪的“枪口”。在“孝”文化的影响下,家人之间以神圣的亲情维护着这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3.“孝”文化弘扬和谐的理念,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和谐”的含义在辞海中解释的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社会和谐所追求的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的相处是在不断地碰撞与冲突中前进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世界上就复杂的关系,中间充斥着利益、矛盾、感情、仇恨等等,而当我们拨开这复杂的关系,看看处于最深层、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关系――亲情关系,我们会发觉虽然人们始终处于不停地在协调各种关系之中,却没注意到自己最主要的关系是自己的家庭,是与自己亲人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孝”文化本身的真正力量正是在维系这种最重要的关系,塑造家庭关系的和谐,然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大的和谐,人们在“孝”文化的引导下以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对待他人,追求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这也正是“孝”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它从促进家庭和谐乃至最后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力量和道德支撑,使人们不断追求更美好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当今社会,“孝”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走向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为我国带来了让人无法想象的高速发展。然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也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孝”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家庭意识弱化,家庭本位逐渐让位于个人本位,人们对家庭的感情,对父母的亲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利益所削弱。这一切都在认识上弱化了“孝”文化的影响和力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模糊了人们追求“善”的本意和道路,“孝”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人们对她的理解也已经慢慢弱化为家庭内部的一套人际态度与行为――子女对父母的良好态度与行为。然而,即使是这样狭窄的“孝”,依然不是人人可以遵循的。更为可悲的是抛弃父母、虐待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人竟也屡见不鲜,这已经打破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底线。我们的党和政府应该注意到这些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伤害,注意到“孝”文化的重要作用,开始积极地挽救我们的“孝”文化,弘扬“尊老孝亲”的传统道德美德。

四、积极弘扬发展“孝”文化的具体措施

要重塑“孝”文化,我们必须拿出具体的、有力的、有用的措施来使人们再次重视“孝”文化的作用,并且自觉践行“孝”文化所要求的内容。要想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认清“孝”文化所追求的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赡养”,要求子女们长大成人后要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以及其他抚育过他们的亲人,满足他们衣食的需求,使他们远离饥寒;第二个境界是“孝敬”,这比第一境界重要得多,单单使父母能够生活是不够的,人们对精神满足的追求才更为重要。子女不能单以“养”为目的,而是要做到行孝膝前,让父母身心愉悦。针对这两个境界,我们也要分别用两类措施去解决。对于第一境界,我们应该倾向于用强制手段,因为“赡养”需要的是物质供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依靠法律强制。政府应该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不但要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还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对于主动赡养父母的子女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认真践行“孝道”的人可以优先上好学校、提拔职务,目前已经有一些具体例子可以参考,例如近两年公务员考试和干部提拔都把“孝行”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条件,甚至在2011年公务员考试中已经把“孝”文化的内容放入考核内容中;同样,北京大学也把孝敬父母作为招生的一项重要参考条件。这些事例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孝”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但是,无论是法律或是惩罚和奖励,这些都是诱导或是被动地使人们去践行“孝”文化,它们可以保证人们做好“孝”文化所要求的第一境界,却不能强迫他们真心去孝敬父母。所以,要想达到“孝”文化的第二境界,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条件向所有人展示“孝”文化的重要和作用。近年来,百家讲坛栏目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其中也不乏对中国传统孝道的介绍和宣传。同样,我们必须重点抓好学校的教育,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对年轻人的教育则是重塑“孝”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宣传和系统的教育,我们要让人们能够主动去践行“孝”文化;主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孝”文化的自觉,从这里出发或许我们能更好地发现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可贵的财富。纵观历史更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每当这个民族被外寇侵略,处于危难之时,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中文化底蕴总会使这个民族空前的团结,空前的强大,而“孝”文化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正因为“孝”文化凝聚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家护家之心,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精神才会如此强烈,不可阻挡。

参考文献:

[1]佚名.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78.

[2]孔丘.孝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5.

篇9

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对于英文写作的焦虑感是写作失败的原因之一。写作过程中无法可循是很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其写做出来的作品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又会出现各种句法,表达上的问题,其中尤其以句法不规范为最常见。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必须从这三个角度出发,三位一体的进行改革。

二、对于英语写作的焦虑情绪

写作焦虑指的是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焦虑行为。(Daly & Wilson 1983)这种焦虑行为不仅会阻碍写作过程的进展,导致写作过程困难,使得学习者产生抵触,甚至是痛苦情绪。这种情绪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都存在。由于专业特征的不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面对英语写作任务是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更为普遍和严重。在国内对于写作焦虑的研究中,郑定明(2005)发现写作焦虑与写作成果成负相关的关系。此外,郭燕、秦晓晴(2010)也指出:“自我评价越低,写作焦虑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三、写作流程无章法可依

对于写作焦虑的关注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情感上的鼓励,因为真正的消除焦虑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近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中心,以选择题为考试方式的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学子。郑红平(2015)提出:大学英语教育评价异化,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方式机械。大学生英语写作不被重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没有写作课,导致很多学生在拿到写作题目之后,不知道如何一步一步的进行写作。英语写作有其独特的写作流程。从前期的头脑风暴,到文章主题句的提炼,到开头段的写作,再到中间段落的布局等等又有着严谨和严密的流程。在不熟知这些流程的情况之下精心英语写作产生焦虑情绪非常正常。

应对“写作流程”不熟悉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适应增加写作理论知识的介绍与练习。这才是真正的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而转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对于英语写作流程规范的介绍与练习。例如,如何在指定主题的情况下写出主题句,如果在introduction段落里写blueprints,规划中心段落等等。

四、写作成果不规范

表达方式不规范,意识不到段落写作中主题句的重要性,阐述句重复无意义的重复,内容空洞,缺乏实例。都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作文中普遍的问题。究其原因,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英语句法知识浅薄有密切联系。大学英语教育中,语法的地位很重要。然而,以选择题为主导的英语语法考查方式不能使学生掌握真正的使用方法。学生的语法是对于正确或错误用法的判断,而不是使用正确句法写作。语法教育中的理论与实用的脱节是造成大量写作文章句法不通,表达不规范的症结所在。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考查方式势在必行。语法的考核方式应该由选择题为主逐渐演变成为以写作中的正确使用为主。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倒逼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侧重单个单词,词组的意义机械记忆,转向意义组合,语法组合以及文章段落为基础的理解与欣赏为基础。从源头防止“读得懂,但是写不出,会看,不会写”这样的尴尬。

五、解决对策与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写作的三个问题:焦虑情绪,写作流程教学缺失以及基础英语句法表达不规范是三个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的问题。三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整套对策方案。

应对焦虑情绪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兴趣。例如,在主题选取方面,选择时下热点与大学生关心的主题,则更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其次,在作文批改方面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英文写作流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势必导致写作水平的下降。在保证传统的阅读语法教学的基础之上,增加写作理论知识以及写作练习将有利于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流程应对英文写作,提高其自信,写出更好的文章。

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动力来源于教师,落脚点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态度辅助以英文写作流程的训练以及基本句法的巩固,三位为一体,最终实现非英语专业本科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