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学校自身原因
学校,是承担着教育活动的场所。因此,学校的教学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师德水平的高低。在现实中,制约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师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具体如下:学校制度不完善、师德考核体制不科学、师德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自身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师德建设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实现,许多小学的教育理念还是应试教育,学校对于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成绩上,并不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而学校内部评比和选拔的标准,一般并没有将师德考虑进去。除了学校制度不健全以外,也有许多农村小学对有限制度的执行,也没有严格到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了对于师德不合格的教师考核时可以实行一票否决。但是在执行中,学校并没有严格执行。由于师德的评价难以量化,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并没有严格地制定一套量化的考核体制。“最重要的是,对于师德的考评,学校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学生评价的缺失,也使师德评价体制效果甚微”。此外,师德教育制度也没有有效建立起来。目前,许多地区都缺少经常性和体制性的师德教育活动,
(三)教师自身原因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师德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化大环境和学校自身小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滞后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就是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教师的知识构成和价值观念两方面。知识构成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是限制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是有条件限制的。目前,在农村小学任教的老师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也越来越狭窄。与此同时,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出大而无力接收。因此,有一些老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给学生上课都是按照教案设计上面的照本宣科,既降低了教育效率,又耽误了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制约我国师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些人容易受我国封建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导致现实中一些优秀的师范专业学生,由于害怕辛苦或者不能实现个人价值等原因,对到农村当教师有排斥心理。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以教育核心价值理念为引导
学校教育担任了传播兴国之魂的重任,在我国今后农村小学师德建设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原则来引领师德建设的方向,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来推进师德建设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教师的爱岗奉献精神。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建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教师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必须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应该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各方面。国家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德才兼备、允公允能的优秀教育人才。同时,坚持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时代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精神,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要敢于创新,善于转化,因人制宜,积极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断提高自己职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忠诚于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二)优化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
改革教师职业终身制,实现教师聘用制,在市场中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提高我国小学师德缺失的重要举措。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目前,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一个行业只有不断更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既能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好地教书育人,也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因此,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优胜劣汰,有利于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同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国家也应该严格农村教师进入制度,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此外,在师德建设上,国家应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培训内容更加侧重于教师的基本职业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
“教育脱贫,首先是教师要先实现脱贫”。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师队伍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数量扩大了,文化与学历水平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也远远不如城镇孩子。这既是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也是农村小学老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任务重等原因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常年工作、生活在条件很差的地方,而且由于农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教师一个人要承担多项教学任务,甚至还要担心生计问题。因此,国家要加大中央财政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岗位津贴普遍较低,教育改革有待进一步发展,国家要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程度,适时地提高教师岗位津贴。此外,国家要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对教师师德的培训进行长效资金保障。
篇2
一、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综合约束,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相对于城市小学的学生而言,在知识视野、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都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语文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等则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主体存在问题。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存在两大不良倾向。一部分是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深谙语文教学中的考重点,有高效地指导学生应试。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部分老教师往往很难适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部分是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敲定不准,虽然在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创新有余,但是很难做到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往往是重形式轻内容,很难达成高效课堂。
2.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对于老教师而言,往往习惯于“讲授+问答”的方式,这种语文教学结构模式陈旧,教学过程呆板划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做到教学相长。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过分重视在教法、媒介等层面的创新,忽视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教学方法等外在物质的有效嫁接与融合的研究,一味追求没有内容的创新,这也势必会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流于形式。
3.教学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应用。一方面,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等资源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易获得性都在空前的增强,网络、影视等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极易获得的资源,这为农村小学语文学习资源的拓展提供了物质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存在个人偏好,加之教师自身素质原因,网络资源的复杂性对小学农村语文教师对于网络等资源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考验,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在相关材料的准备和运用上也难免偏颇;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强的时期,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等进行语文学习时则不能正确把握方向,导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随意性很大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双主体的教学相长等来提高小学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将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对于老教师而言,要转变应试教育背景下“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起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由原来的知识单向灌输形成教学的双向互动。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注意“过犹不及”,在创新方面,要将外在形式的创新与教学内容的需求做到有机相融,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有优化教学结构,精编训练程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运用能力。在运用影视、网络等信息资源时,要充分了解农村小学学校的校情和学情,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不要一味地求新、求奇,旁征博引,不知所云。其次,要提高对先进教法的应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除了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之外,教学方法也有多创新,课堂教学已经由教师的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逐渐导入课堂,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应用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对先进教法应用能力的增强更多地是要靠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最后,要提高对资源的借鉴应用能力。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巧借优秀资源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加强在资源应用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能借助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例如经典作品、媒体资源、(音)视频简介、课件资源、精品报刊等。针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根据教学的需要,除教材资源外,将不同渠道的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巧妙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把课堂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三、培养农村小孩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无论在书面表达还是在口头表达方面,都显得比较“木讷”。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见识到的东西很有限,平时的阅读也仅限于课本,基础比较薄弱,因些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为小孩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农村留守小孩较多,平时缺乏教管,爷爷奶奶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机会,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因此老师平时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组活动,让小孩多融合在一起,创造沟通的机会。
篇3
一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正确看待“异想天开”。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突发奇想,那是值得高兴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轻率地视之为“胡思乱想”,更不能嘲笑指责,而要保护他们的幻想,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的现实性,去完成幻想向现实的转化。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小助手。让小助手去帮助学习较弱的学生,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好沟通,这就是“儿童化”的一个有效措施。让小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材料员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不轻易轮换,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式探究化
小学科学课通常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去说、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验探索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引导学生朝向发现问题的方向发展,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再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断探究事实的精神,教师采取的实验方式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实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化,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更好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明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任务。组织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篇4
2.依托情境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英语课堂教学比较冷清,学生个个缄口不言,让教学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有话可说、有兴趣可导,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例如,在“Myfamily”的课时教学中,笔者就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今天你来做客”的主题会。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放置于主题情境之中。学生的生活在情境中重现,让学生想说话、想表现。而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以“家长”的身份,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进而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以语言学习规律为依托,引导开放性课堂教学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现,是践行“生本”理念最直接的表现。一方面,教师要以语言学习规律为依托,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是独立学习的个体,通过游戏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为有效教学的构建夯实基础。那么,具体而言主要在于:
1.开展游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模式不仅迎合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而且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游戏教学让师生互动教学更加完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态更加具体。当前,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言训练游戏;另一种是交际训练游戏。
1.1语言训练游戏。
对于语言训练游戏而言,其以巩固知识点为目的,强调对词汇等的有效强化。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开展“findyoupartner”、“listeningpicture”等游戏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知识点教学,具有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1.2交际训练游戏。
对于交际训练游戏而言,注重鼓励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开展“speakitout”、“greeting”等活动,让学生在交际训练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而逐渐拉近学生与英语间的实际距离。
2.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起来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一是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中不断的优化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加密切,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之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教学的实现,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也让僵化的教学活跃起来。
篇5
一、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以及支教的年轻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师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但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死板落后,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支教的年轻教师,既没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有较为先进、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却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2.教学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与城市相比,国家对农村小学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金都极为不足,许多小学的教学设备还是多年之前的,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
3.教学环境不理想
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农村的教学环境极不理想,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由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相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导致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要求农村小学适当提高教师的入学门槛,改善教师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当定期考核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鼓励教师进行二次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参加专业的语文学术研讨活动,多与优秀的业内人士交流,学习他们专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采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的教学质量。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国家应当用长远和平等的眼光看问题,在对小学教育的投资上面,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投资应当一视同仁,不可太过偏重和看轻。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学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小学基础教学设施,从而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国家应当以集资募捐的形式吸引社会各行各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国家应当为农村小学教学建设设立专项基金,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环境保障。
3.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当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革新魍车慕萄模式,摒弃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应采取退休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幕后。同时,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向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专业的师资团队。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和道德手段,吸引支教教师留在农村小学继续任教,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农村小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育资金方面,国家应大力地扶持,加大其投入力度,以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入新鲜的、专业的教学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千莎夫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才智,2013(20):89.
篇6
光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锻炼,教学教研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如果能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城市英语名师、优秀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即使上也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2014年春天,我参加了即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所以我希望能与城市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多搞一些送教下乡,或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接触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使很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而甘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起来,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此外,要想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一定要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在农村教学有发展,这样才会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安心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篇7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参考文献:
[1]高平叔.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
篇8
一、建立新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一种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新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她(他)们不能满足社会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者情感的矛盾与冲突时,角色冲突就产生了。这些角色冲~突主要有以下四种:
首先是新农村小学教师辛勤劳动与工资待遇的冲突。这是新农村小学教师角色冲突中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冲突。对任何社会职业而言,劳动价值决定劳动报酬,新农村小学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要求新农村小学教师及其职业劳动应有相对高的报酬和待遇。新农村小学教师弃教现象严重,弃教的教师不是不热爱教育事业,而是物价高、待遇低。教师弃教的直接后果是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质量下降,升学率低,学生缺乏管教、厌学弃学,等等。
其次,教员与家庭成员的冲突。新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有责任田,作为教师,他们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新农村家庭成员,他们又要种田。尤其是农忙时节,常常是顾了家里影响了学校,顾了学校影响了家里。由于工资低,劳动复杂,为家庭所做的贡献比较小,教师们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不一致,最光荣、最神圣的农*,Ttb学教师则是新农村中最贫困的,被“穷”字压得最没有信心、最没有自豪感的一个群体,并且连及家庭成员。
再次,新农村人口素质低下与教师弱势群体的冲突。在所有职业中,教师对于他所处的机构控制性是最低的。加之部分农民素质不高,一些新农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对待新农村小学教师的诸多问题上,受短期思维和短期行为的影响,出现一些轻侮教师的行为。作为弱势群体的新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些情况缺乏主动权和控制权,其权利又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找不到自尊心和荣誊感,反而会有失落感和屈辱感。
另外,还有教师心理认知失调的冲突。一般来说,社会中的主体都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作出推论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新农村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角色归因将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教师如将自己的辛苦努力归因为自己将得到较高的报酬认知因素才可能是一致的,可是现实中教师工资并不高;若将自己教书育人辛勤工作归因为将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尊重认知元素之间也是协调的。关键在于教师既没有较高的工资,社会上也尚未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出现认知失调,即为自己的行为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处于心理上迷茫的状态。以上冲突如果不在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引导下进行转化,势必对新农村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
二、建立新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激励机制的主要途径
应合理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政策激励、导向激励、引力激励”的新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激励机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实行:
一)深入了解新农村小学教师的各种需要
新农村小学教师同其他人一样,积极的心理源泉来自他们的需要。学校领导者必须深入了解分析新农村小学教师的各种需要,根据他们需要的特点和需要动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动机诱导,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新农村小学教师除了具有一般人的需要外,还有其自身的需求特点,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他们的教育工作这个客观条件决定的。教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比重很大,他们劳动的积极性,主要是依靠他们的自觉性,单纯采用管理一般体力劳动者的方法法去管理教师是不行的,而如何激发他们自觉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就我国新农村小学教师的需要结构已开展过一些调查,初步认为有以下需要:第一,社会生活需要。包括社会需要,集体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和帮助等政治进步的需要;第二,工作学习需要。包括工作需要(如希望有较好的工作条件和作出工作成绩),尊重和荣誉的需要(如希望得到学校的重视等);第三,生活福利需要。包括基本生活需要,子女教育就业的需要和文艺体育活动的需要。
在新农村小学教师的需要中,发挥才能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需要。学校领导者创造条件使教师在这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对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搞好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管理,应该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他们的才能与工作安排之问有个最佳的搭配。
(二)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新农村小学教师待遇
教育投入的具体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在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息息相关,只有把新农村教育放到国家富强和经济振兴的高度上来,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才有可能提高新农村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新农村小学教师地位提高的关键在于增加对新农村教育的投资。对新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当务之急是切实提高新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杜绝新农村教育中的“白条”现象。
(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在实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物质奖励对激励新农村小学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学校科学地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注意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和评定。这种考核和评定,包括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赞许,一方面带有精神鼓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为正常的职称评定、提升和其它物质奖励提供了客观依据。
精神鼓励对激励新农村小学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般来说,作为知识分子中的教师,精神需要比物质需要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学校领导者要关心和尊重教师,对他们工作成绩多肯定、表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安排具有竞争性的任务,吸收先进教师入党,等等,所有这些都能起到满足教师精神需要的作用,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鼓舞。:
(四)正确处理新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挫伤
篇9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当前,在农村小学当中,大多的语文教师认为其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认字、背诗等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其教学观念较为滞后所致。小学语文的教授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认字,而且还包括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情感态度的表达等多方面的引导,只有将课本内的内容与课本外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
2、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小学语文的教材,虽然使用全国统编的人教版的教材,但是仍旧脱离农村实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单一、落后,并且多数学校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多媒体和相应的参考书籍,教室里仍然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以至于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
1、教学观念逐步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当前,农村小学当中的部分语文教师已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不仅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任务除教授学生听说读写以外,还包括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而且还对这些内容有所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有些教师已能够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灵活运用。此外,部分学校将办学目标在广大教师范围内进行积极的宣传,让教师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去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这不仅让教师在实际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发展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个地方应该深入调查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都学有所用,能够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导的教学,已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个学科中。这样能够使语文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中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变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农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农村小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太单一,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什么该会写,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并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进一步发展。
篇10
一、我国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化
目前我国高中新人教版的思想政治教材涵盖了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道德规范,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思想政治课,要根据教材进行系统的教学实属不易。虽然教育不断改革,但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应试任务仍然很大,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学生的应试任务较重,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较大,由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逐渐变得模糊化,原本是为了提升学生素养和思想道德的课程,逐渐变成了高考的工具,导致学生更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是从中吸取思想精华、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
2.教师的教学方式刻板、陈旧,学生学习的兴趣淡薄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学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相对陈旧、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脱节,学生仍然在黑板粉笔的世界里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加上农村中学的教师大多袭用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较少接触先进的教学办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枯燥、无趣,压制了高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也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
3.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的农村中学思政课程考核沿袭了“卷面分数”的标准,即是以分数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课程后其实践的评价,在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今天,这种唯分数为准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目前很多城市中学思想教育课堂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性学习等,并且根据小组的合作表现、实践表现给予评价,最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活动体现实效性。
二、增强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虽然现阶段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分数是不能忽略的目标。但是作为一门素质课程原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如果完全忽视了原有的目标而去追逐高分目标,那么只能培养学生背书和答题的技能,根本无法达到提升学生素质和道德的目标,即无法体现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立场出发,首先要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而且教师要坚定此目标,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的路线。同时为了保障高考,在确保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适当地熟悉教材的理论知识与道德规范等教材内容是必要的,这二者目标的实效性表现在学生的为人处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上。
2.进行思维教学,从本质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标指出思维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因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条件相对城市中学差,比较缺乏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从本质上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农村中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摒除只说教不思考的陈旧教法,尽量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的思维教学办法有:(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思想政治包含的许多哲理学识都是辩证的,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思考思想政治问题的重要性,适当地留一些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自由思考,有利于其培养哲理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2)教师要善于提取价值较高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大部分的思维活动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每一个问题、每一层关系都清清楚楚地剖析,而是适当保留一些价值较高而且难度适宜的问题,先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区思考,最终有效习得知识。
3.重视教材,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的升华生成。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思维活动比较旺盛的年龄,接受能力较强,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务实且不断创新的课程,上课的节奏相对较快,如果教师要真正提升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效率,那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墨守成规,才足以完全消化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同时也要求高中政治课教师能够深入理解教材,理清头绪,提升教学效率。如在讲解“物质”这一节课上可以先将整节课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1)哲学对物质的解释,非哲学对物质的解释;(2)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先于意识的,是客观存在的;(3)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代教育观提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思想政治课程多理论性知识,更需要发现“创新点”。因此。教师从学法指导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精神,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法指导,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1)进行教材学习的时候,指导学生学会找出内容中关键处,并作出标记;(2)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并且进行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等;(3)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4)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新信息,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相结合,主动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基本知识点的时候,一字不漏地背诵教材的意义不大,而且花费时间多。一位老师就尽量把书上十几个字的句子,缩减到几个字去让学生记忆,类似“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教师将其改为“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法律的权威”,短小精简,读了一两遍就可以记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进一步被激发。
5.将主动权交还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紧紧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多是出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的实效性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加强对学习控制和设计,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如某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一改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采取钱梦龙提出的“三主教学法”,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尽量精讲、少讲,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是不规定标准答案,免得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复习课上教师也改变以往只机械复习难点和重点的模式。将选择复习内容、方式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侧重指导学生依照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学习、复习,通过这样的课堂自学指导,各层次学生的自查自学能力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6.努力发展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学校教育中,例如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声像资源等早已走进城市中学的课堂,这些教学技术应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一点不同之处是:它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僵硬的、呆板的画面与氛围,体现出图文并茂、课堂信息容量大等优势,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的课堂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的呈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森磊,张景芬.浅谈课堂教学秩序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成功:教育,2010(8).
[2]张爱珠.如何构建实效性课堂[J].学周刊,2012(1).
[3]钱芳.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8).
篇11
教师考核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因此,对他们的考核至关重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对西部某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作相关调查进行分析,希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对西部某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一部分数据,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样本801个和学校样本128个。在分析时,采用教师问卷和学校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分析
(一)考核组织者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3.3%的学校教师年终考核是由学校组织的,有45.3%的学校是由学区组织实施的,有34.4%的学校是由学校和学区综合实施的,还有7%的学校是由教育局或者学区和教育局一起负责的。就是说大多数学校是由学区参与组织教师考核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被调查地区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学区管理的模式。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53.7%的教师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教师的年终考核,29.2%的教师认为应由学区来负责,12.3%的教师认为应由教育局来负责,2.6%的教师认为应由学校和学区共同负责,还有2.2%的教师认为应由教师评议或自己自评。可见,一半多的教师认为教师考核应该由学校来负责。
(二)考核内容
在所列的21项考核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的考核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学生成绩”、“师风师德”、“出勤率”、“教学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从这些考核可以看出在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中,大多数学校特别重视“绩”的考核,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指标。有64.3%的学校把师风师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但与“学生成绩”相比,这一比例要低许多,这一方面说明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德”方面的考核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师风师德的考核弹性较大,操作起来困难。而“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和“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这两个指标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考核内容,一方面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勤奋程度,另一方面这两个指标是比较容易量化、容易操作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8%的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教研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考核,这与课程改革要求很不相称。
(三)考核的方法和考核主体
调查发现,有83.3%的学校对教师考核时,进行民主测评,16.7%的学校则没有进行民主测评。
从关于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统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而在62.9%的学校中学校领导是民主测评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参与测评的学校只占37.1%,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则仅占25.7%,树干部参与测评的学校更少,仅占11.4%。这些数字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考核中的民主测评还极不完善,真正最有发言权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比例偏低,这必然影响到民主测评的公正和公平,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家长的交流与联系;村干部参与测评的比例太低,这既不利于更全面地考核教师,也不利于调动村干部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哪些人员的民主测评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结果?有46.9%的教师认为其他教师的民主测评对考核结果有影响,有33.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考核结果,有19.9%的教师认为学生家长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这和上述的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构成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25.9%的教师认为虽有测评但不影响考核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些学校民主测评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65.1%的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考核等级和分数是如何评定的,而另外34.9%的教师则不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的教师考核等级和分数的评定还不够透明。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法还不够规范,民主测评在教师考核中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考核主体也比较单一。
(四)考核结果的反馈和使用
教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因而考核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调查中发现,91.3%的教师知道最近两年的年终考核结果,有1.9%的教师只知道其中1年的考核结果,6.9%的教师则都不知道。而从获得考核结果的途径来看,72.8%的教师是学校统一公布结果,O.3%的教师是学区公布,还有11.6%的教师是由学校通知教师个人,而不是由统一公布得知,此外还有15.3%的教师则是靠打听才得知。可见,有些学校在考核结束后,对考核结果进行保密,这种做法既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也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调查还发现,59.2%的教师认为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40.8%的教师则认为不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这说明一些地方教师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还不健全。
奖惩制度是学校常用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大多数学校激励教9币的重要手段。奖惩所依据的标准一般是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或年终考核结果。对奖惩制度的激励作用的调查表明,61.2%的教师认为奖惩有很大作用或较大作用,23.6%的教师认为作用不大,4.4%的教师则认为没有作用,还有10.8%的教师认为奖惩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篇12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校本课程开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梳理和总结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水平,推动校本课程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更要深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策略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里,我们依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依据实践内容与对象对理论的反思,分析一下在校本教研中的开发者及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校本教研中教师的重要性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校本教研的理念,这有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应当在明确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又能怎样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独特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两点:一是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桥梁和手段;二是校本课程开发极需要正确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教育宗旨的高层面指导。不过,学校的办学理念之所以具有方向性,是因它具有三个特点:宏观统领、中观具体、微观可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由此可见,没有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也难以深度进行。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
从开发主体中的校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方面看,教师在整个课程开发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教师而言,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论文的格式,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保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呢?对校长而言,应该履行的职责在于:确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良好的校内沟通网络,协调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领导能力、规划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交际(合作)能力。
在开发校本课程必需的所有条件当中,教师的认可、支持是最重要的。任何教育变革,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无法成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不断明朗的过程。
二、提高教师素质级能力的对策
由于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还存在相当多的不利于自身开展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健康开展,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指导校本教研的方向,促使其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提倡学习,激发校本教研的参与热情。学习,对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的。理论学习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因为时代飞速发展,知识在快速更新,新的知识在不断涌现,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充电”,使自己在新课改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然而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只教不学,不思上进”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倡导学习,使教师认识到“学习是研究性教师成长的保鲜剂”,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实质、作用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学习也是研究的基础,教师们只有通过学习,具备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能相互补充,相互提高,校本教研才不至于在浅层次上徘徊。因此,我们要极力鼓励教师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教师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和报刊杂志,让教师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互动交流。它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教师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如针对多数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困难问题,英语学科组的老师可以共同相讨对策论文的格式,每个人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又如,在期末复习前,各学科组的老师也可以共同讨论,提出最佳方案,争取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从而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时,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师在反思中弥补“遗憾”,改进教学。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把它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直面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不管是现场诊断和案例剖析,还是课题研究,都要以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立足点,通过分析和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解决存在的困惑或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可以促进自身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云鹏.中小学教育教研基础[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3
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农村,由于学生们对外界的接触较少,信息相对闭塞,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有老师的耐心讲解,仍可能对课本中描述的情景不能直观了解,从而导致思维开发受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下降。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农村小学的基础投入也逐年增大,大部分小学已经拥有少数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远程教育资源如国家配发的光盘、卫星网播发的资源、因特网下载的资源等,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将文字、声音、图像整合在一起,则可以克服平常教学中只凭老师讲解、学生想象的弊端,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视听能力,多感官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说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有关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桂林平静碧绿的江水、婉转苍翠的群山、白云点缀的天空,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漓江美丽的风景,培养同学们的美感,加深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认识,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在学习《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借助于网络上相关的动画视频再现古代寓言故事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动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欢声笑语中传授知识。
二、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对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描述和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由于目前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沿袭原来的填鸭氏教学,只注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机械式地传授知识,将学生变成了应考的机器,忽视了其个人的体验、感悟和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则通过再现情景、学生亲身体验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切身体验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比如书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在同学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按照小组的人员安排对课文进行演绎。在演绎中每个人通过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人物的印象,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另外除了通过同学们的个人演绎来再现情景外,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乡间的田野等自然环境,也能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入规定的情景。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同学们带到的花生田野中,通过仔细观察花生的叶和果,比对满枝的桃李,深刻认识课文中所说的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小组合作讨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它通过学生们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交换信息,相互帮助,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式,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大家积极发言,不同的思维碰撞,弥补了个人的局限性,学生在他人那里得到启示,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每个学生都亲自体味到合作和成长的乐趣,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认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大意,并尝试理顺文章中孩子和猴子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本文的组织脉络和中心思想,进而尝试思考能使孩子脱离险境的其他方法。如此,孩子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了本篇课文,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集体合作中得到进步和成长。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真正做到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老师要尽可能地找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害羞胆怯的学生予以鼓励,必要时做相应的提示,并进行巡视,听学生们的理解是否正确,看对知识的认识是否到位,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提示。
四、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作为一门社科学科,它的学习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生活中得到共鸣,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深厚淳朴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农村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文化资源。首先老师应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接触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此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比如说在教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到农村家庭去寻找理解。屋前黄色的南瓜、碧绿的丝瓜,院里的凤仙和嫩竹,田野旁的小河和庄稼,这一切对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非常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乡土资源、设置环境情景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将对是对语文教学的一大变革,并将对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正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4(01),048-049.
[2]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28),65
[3]刘文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1(2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