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家庭条件比较宽裕,往往缺少挫折、磨难和艰苦的经历。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集军事拓展、科普知识、水上运动、农艺实践、质统文化生活技能于一体,主要目的是在教官的指导下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后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尽管短短两天的社会实践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暂的一瞬间,但它给我们的影响则可能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
为了圆满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确保活动的安全和质量,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几点要求:
第一:像队待学习文化知识一样,高度重视各项实践活动,全身心地投入一丝不苟完成训练任务。无论哪个训练项目,都要从难从严,既练意志,又练筋骨;既练思想,又练技术,要克服娇气,敢于跌打滚爬,敢于流一身汗,沾一身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
第二:从开训到结束的每一天,从白天到晚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基地的要求。保证在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流血流汗不流累”的精神,树立“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决心,以优秀的成绩向学校汇报。
第三、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一切行动听指挥,尊重教官,肢从领导。对每一位同学的遵守纪律情况,要严格进行考核,活动期间,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请假。
第四、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训练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要开展广泛的竞赛活动,看谁作风好,看谁能吃苦耐劳,看谁团结协作,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热烈气氛。
篇2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阿!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必须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就应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样办阿
这短短的寒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2)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20xx年7月11日至7月26日,我作为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一员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半个月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透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潜力依靠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想透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潜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透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带给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真实的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的确,感性认识到只右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明白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透过开展丰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透过社会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透过社会实践,能够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加深和巩固原先在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使理论上的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从而加深了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忙。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有的潜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在严密的思辩潜力和理性的思考潜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持续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就应珍惜此刻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与此同时,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想理解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不仅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广泛的汲取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十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取了坚持。我们把河师大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师大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秀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取。七月,我们撒播期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收获必将在我们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作为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校园、学院给我们的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是给了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现代青年!
一路的艰辛与微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磨砺前行,请不要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3)
篇3
1.社会实践活动单一,脱离课本
目前国内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单一,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脱离。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低。
2.实践活动缺乏创新能力
现在许多中学的实践活动基本没有创新性,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完成。而教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和组织者,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松散,使得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低。
3.实践活动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性降低。
二、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1.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课本知识相结合
在现代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经常把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学生课本知识割裂,导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要注意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提高践活动的创新性
许多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社会实践的内容不太具备创新性,还是延续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导致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据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安排社会实践活动。
3.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许多中学里,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全是为了完成国家和学校下达的任务指标,导致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不太注意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不大。因此,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收获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中学生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开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中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在中学的教育中,由于对社会实践认识单一、缺乏创新等原因,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在中学里,教师要提高创新能力,采取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
二、活动主题:
宣传学生暑期家庭教育;
督查学生暑期学习生活。
三、组织形式:
1、以村为单位,建立15个学生社会实践区域,分别为:大通、正茂、二套、伏兴、新丰、南河、三套、龚集、王庄、五七、四套、运东、运西、桃园、三圩。
2、以学生会成员为负责人,以所在实践区域中的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为成员组成暑期学生家庭教育宣教小组,负责向家长宣传学生暑期教育,督查学生暑期学习生活。
四、活动形式:
1、及时宣传
在学生刚放假时,宣教小组就要上门向学生家长,宣传学校对学生暑期在家的要求,让每一位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校要求,明白自身职责,能及时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
2、定时督查
督查小组三次集中上门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守纪情况以及家长教育情况,及时记录。
3、随时了解
利用宣教督查小组和学生生活在一起的优势,随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守纪等方面情况。及时教育并如实记载。
五、活动安排:
1、活动组织阶段
①实践活动区域划分(6月20~21日)
以村为单位,班主任按村上报学生名单包括:姓名、性别、班级、家庭、详细地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进行分类汇总。
②宣传组队(6月22~23日)
由班主任和学生会成员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使学生了解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采取自愿报名,学校审批的方式组建运河中学学生暑期学习宣教督查小组。
③任务落实(6月27~28日)
召开宣教督查小组成员会议,就活动的目的、意义、形式、内容、安全等方面进行强调落实。与小组成员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职责范围及所监督的学生。
2、活动实践阶段
①7月10~12日,集中向每一位家长宣传学校对学生暑期学习、生活、守纪、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与家长签定《暑期家庭教育承诺书》。
②7月20~21日集中督查学生作业完成了情况,了解家长教育管理情况。及时教育如实记载。
③8月5~6日(同上)
④8月25~26日(同上)
⑤不定期检查,各宣教督查小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安排合适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守纪(上网、打游戏……)、安全(私自下河洗澡……)等方面情况进行抽查。
3、活动总结阶段
①9月1~5日,各小组根据自己检查情况对本次活动的收获、不足及督查学生的学习、生活、守纪、安全等方面情况进行总结,并上交督查记载表。
②9月5~10日,根据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评出优秀社会实践先进小组5个予以表彰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小组成员所在班分别加常规积分5分。
篇5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被当作“小皇帝”、“小公主”一样来对待,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呵护、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缺乏风雨的洗礼和困难的磨砺,使得他们心灵上过于脆弱,身体上过于单薄,思想上过于自私,精神上缺乏上进。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汉滨初中多年一直敢于推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与现代社会对所需人才素质内涵的要求不断提升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增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贤纳才时,已相当注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那些“1”字型的专才和“一”字型的通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十字”型的全才才更加受欢迎。事实证明,没有任何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势必在未来社会竞争的洪流中被淘汰,而那些具备良好社会活动能力的竞争者必将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占据优势。
2.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
出生在80年代后的城市新新人类,是生活在新旧体制转换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一代。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对社会事务充满新奇,但由于中国许多家庭缺乏民主、自由的氛围,孩子自小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长大,在学校中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因此他们非常渴望摆脱父母、师长们看管式的教育,渴望能够体验以主体性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满足人际交往、被需要、被重视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
3.离不开当今教育观念的更新
同志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且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好孩子”、“成材”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学好专业知识,也开始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的重视加上家长的支持在无形中激励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意味着要克服依赖,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人生。自强就是要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我们这一代的中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经不起挫折、困境,最缺乏的就是自立自强的能力。
近几年以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有计划的收拾好行装,准备好生活用品,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农村校园,走进农家田地,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2007年暑期,我们带领一百余学生前往平利县兴隆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拉练式生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在农田里锄草、施肥,和农村学生一起劳动,同吃同住,遇到问题自己处理,每天坚持写生活感受,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从中得到了提升。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可以让学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90后的学生大多数意志薄弱,内心敏感,经受不住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这对于平时在操场上跑几圈都喊累、体育课总想跑到树荫下,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2007年暑期,学生第一次面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感到无比的新奇和欢喜。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兴隆中学,期间有近三十里山路需要学生背着背包徒步完成。没有了起初的新奇与欢喜,逐渐是疲劳与忍受,在汗水、鼓励与竞争中,学生们相互协作,慢慢地克服了疲劳和炎热的考验,伴随着满脸的汗水,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是学生成长应该经历的过程和要求。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需要广阔的天地、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真实的环境。只有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们第一次面对淡汤无味无菜的面条,他们都难以下咽,吃了几口便放下碗筷。我们故意不管,紧接着就按照活动安排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从未干过农活学生,因为缺少对生活的了解,错把水稻当韭菜,错把玉米苗当野草,笑料百出。在农家孩子的指导下,他们认识了水稻与韭菜的不同,玉米苗与野草的区别,初步了解到了社会生活知识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
在太阳的炙烤下,学生们汗流浃背,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体验到了饥饿的真实感受。在这样的体验下,学生们再次面对同样的饭菜,竟吃得津津有味。晚上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独立的房间,睡大通铺硬板床,音乐声被蚊虫声替代,更是让学生体验到农村同龄人学习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自身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学生不应该成为“笼中之鸟”,步入大自然这本书中去,会得到更多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篇6
1.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1)社区公益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参加的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以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到军烈属或孤寡病残的老人家中从事义务服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维护交通安全,组织学生参加以净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地球村”等活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学生社区公益活动,一般是由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联络和组织。
(2)实地操作活动。实际操作活动主要是指结合教材或教学活动的需要,选取一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所开展的训练活动形式。通过开展这一类活动,学生能够学习生产劳动、工艺制作、日常生活实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形成自我保护和生存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实地操作活动体现出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这一类活动也主要由学校政教处负责具体落实。
(3)学生教育活动。学生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具有明确教育主题的活动,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生活,获得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活动教育参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广场升旗仪式,祭扫烈士墓,举办“革命圣地游”,参与科技文体活动,等等。通过参加这一类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关注民族和国家命运,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增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4)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未曾分析、未曾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现实问题出发,经过分析、综合,进行合理的假设,来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新办法、新方案、新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一活动多为学生自发组成兴趣小组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2.活动组织者的多样性
(1)中小学生活动中心。由于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当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学生活动中心配合学校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除学校以外的又一个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学生校外教育的主体,它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建了广阔的平台。中小学生活动中心在培养学生特长、开展文娱竞技比赛、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方面具有较大的群体优势和组织优势。在配合学校共同组织和指导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组织,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课外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中学生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平台。
(2)学校及教师。学校及教师也是中小学生社会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尤其是一些具有研究性和教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学校与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学校与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及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3)学生及家庭。学生及家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页更加丰富,如学生结伴春游、野炊,或者对课本中涉及不深或没有涉及到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等。学生及家庭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有更高的要求。
3.活动时间的灵活性
中小学生活动中心、学校和家长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空闲时间,根据学生空闲时间的多少来自由选择活动形式。一些调查探究活动、公益活动、特长培训活动,可选择在周末或者晚上空闲时间开展,而夏令营、训练基地的活动则可以在学生寒暑假开展。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获取知识
知识的获得是不能脱离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获得知识,且获得的间接经验必须通过实践的运用而得到检验、巩固、深化才能切实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新的知识,使课堂所学知识和学生实践知识能够形成互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建构。
2.有利于形成技能
不经过亲身的实践和练习,仅靠学习别人活动的经验知识,是无法掌握任何技能的。技能形成的惟一的办法是进行反复练习,直到能够顺利地从事该项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切实培养学生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一个人不在生活中经受种种磨炼,单凭下决心、立誓言等主观愿望是无法形成坚强意志的。学生通过战胜实践活动中的困苦和挑战,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从而形成坚毅品质。
4.有利于形成健全品德
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培养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其中的“行”,就要求中学生能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境激励会不断发挥作用,从而内化为中小学生健全的社会责任感和个性人格,增强他们的爱心与热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三、结论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体现了全方位的育人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魄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这些成长与进步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充分支持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二、培养方法
(一)创造条件,奠定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
周围的环境就是最好的实践基地,可以因地制宜。节假日是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时间,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成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暑假开始时,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包括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新成就、当地的环境现状,学生就会明确实践的内容。在班主任亲自主持下,开展为五保户送温暖、慰问烈军属等一些情境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是一种崇高的职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在学校时期形成的性格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与事物。”如在“保护资源,反对浪费”主题课上,我发现垃圾桶里有学生弃置的两个废本,于是随手拿起,我的举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进一步发问:“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老师捡这干什么呢?这可是垃圾呀!”我观察到有的学生似乎洞察我的用意,于是继续说:“但同学们可曾想起这是可回收垃圾,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这么一提醒学生纷纷发言。我是先从学生身边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接着,我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同学们自由地议论,我又问:“除了废纸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重复使用?”以此诱导学生列举其他可回收的垃圾,继而转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种种浪费现象,我乘机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并归纳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保护资源,反对浪费”。教师利用身边大家熟悉的事物、现象带出问题,继而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适当之时点拨引导其向有价值的主体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活动主体。
(三)根据情况,教学生实践操作的方法
1.调查法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2.记录法
要根据实际举办一次服务当地的文、体、卫、慈善等公益活动,并按要求填写好《活动情况记录》。
(四)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1.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指导,确保了实践活动的效果
综合实践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来进行亲历性的实践。我们都清楚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只有“能做”“会做”才谈得上自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行之有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指导要适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换句话说,综合实践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出来的,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教”就是指导。由于他们年龄还小,无论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认识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固然要指导的细些;通过一两年的实践,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都有所了解了,甚至有的学生颇有心得,实践起来兴致勃勃,教师就尽量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创造。
2.用心安排,严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1)制订实践具体活动计划。
(2)充分动员,使每位教师、家长和学生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包括:在实践活动前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必要性,以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通过家长对学生进行活动安全教育;做好带队老师的动员工作,使他们能重视实践活动,明确自己的职责;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的教育。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1)利用学校迎接各项检查,组织学生进行全校性大扫除。
篇8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大学阶段开展志愿服务的标志性活动。2013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规划中提出: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拓宽志愿服务传播渠道,探索建立志愿者组织与媒体的战略合作伙伴机制。研究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顺应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化的潮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内容,运用不同载体,提高志愿服务文化和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1 什么是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或新媒体,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保留时间长、信息数据大、交互沟通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刊、广播还是灯箱海报,都不能跨越地区限制,只能对某一特定地区产生影响。但任何信息一旦进入Internet,分布在近200个国家的近2亿Internet用户都可以看到。从这个意义上讲,Internet是最具有全球影响的高科技媒体。而且,这些信息可以随时随地供人们查询,信息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同时,网络媒体还具有信息交互反馈功能,它不仅仅是信息和传播平台,更是一个网络舆论平台,普通民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在网络上信息和召集活动。
2 网络媒体平台的分类
2.1 微博平台。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微博平台注册,并完善帐户基本信息。向管理员申请微博加“V”。一方面,加“V”代表此微博是经过官方认证的,让微博更具公信力,更有身份;另一方面,加“V”能够让微博粉丝数量快速增长,增加关注度。关注与三下乡有关的官方微博、人气活跃的微博达人以及三下乡成员的个人微博。并转发与之相关的信息,以充实微博内容。
2.2 微信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服务队的公众账号,通过设置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新闻等栏目,以及定期公众信息等内容,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宣传工作。
2.3 论坛平台。在当地人气活跃的论坛包含活动主题的纪实帖,并联系论坛管理员,尽量做到置顶。置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点击率,增加关注度,扩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活动纪实贴首次发贴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活动简介、活动目的和活动安排,每天更新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活动现场滚动信息和服务队员的个人感受。
2.4 学院官网。在学院官方网站上及时活动的相关通讯报道,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在三下乡活动在学生中间激起广泛影响,从而激励高校学生对深入基层工作的热情。
3 网络媒体在三下乡活动各阶段中的作用
策划阶段:综合考察整合多种网络资源和各种手段,对要进行宣传的内容、达到的目标进行筹划和思考,以便付诸执行。此阶段主要进行网络平台的联系和搭建,活动策划的生成,活动赞助的联系。
推广阶段:让活动信息迅速遍布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让广大网友尽可能多知道活动事件。在此阶段应提前活动海报电子版、活动主题、活动意义、活动时间和地点等文字信息。
实施阶段:针对活动事件进行跟踪、滚动信息。此阶段可实时活动现场图片,活动期间发生的见闻、趣事,活动安排,队员生活的点滴。或者转发队员感悟,活动收获等信息。
互动阶段:活动信息已经大面积出现在互联网,那么,网民的反响如何?话题方向是否需要引导?此阶段是与网友零距离接触的阶段,需要及时、积极地回应事件的动态和网友的疑问。
4 网络媒体对三下乡活动的影响
4.1 做好基层需求调研工作。2011年以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建立了全国、省级、校级三级基层需求调研和对接制度,团中央学校部委托中青网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大中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网站(http:///sxx/)的建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层需求和对接网络平台。除此之外,各高校也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网站等网络媒体,设计网络调查问卷,积极开展基层需求调研工作。
4.2 提高三下乡活动的社会透明度和社会影响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自1997年开始以来,走过了16个年头,尽管传统媒体(包括纸媒和电视传媒)一直对三下乡活动有所报道,但是民众对于三下乡活动仍有许多不解和疑惑,包括对活动目的、组织形式和具体过程等都并不了解。现在,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的渠道,可以将活动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出去,在活动前期宣传上,有效的提高了宣传力度,同时为活动期间增加了人群关注度和粘合度,并能够及时对网络中的评论信息做出反馈和回应。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三下乡活动的透明度,增强了民众对活动信息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起到积极和促进的作用。
4.3 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中的闲置资源。由于各高校对于三下乡活动的政策各不相同,支持的活动经费也有所不同。如果经费不足,活动很难顺利开展。以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3年共有三支服务队下乡,平均每支服务队有20名队员,共计12天的支教活动,活动经费仅为1000元。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媒体,可以面向社会各界收集闲置资源。
4.4 为企业宣传,获得赞助经费。企业宣传是一个企业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途径之一,宣传方式可分为:主动宣传和借力宣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活动,企业通过赞助此类公益活动,获得活动冠名权,借助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冠名宣传,可谓一箭双雕,既为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形象,又巧妙地对企业自身进行了宣传,提升了知名度。
4.5 品牌塑造和传播推广。从2013年起,全国推广使用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用LOGO,要求各级团组织在开展活动、宣传报道中统一使用,形成品牌的整体效应。各高校服务队都在此标识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本校的服务队队徽、队旗,在活动中广泛使用和推广。
5 反思和启示
香港文汇报社社长王树成说:“中国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的影响程度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于推动事件的直接进展,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制约力量,对于促进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也具有积极意义。”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论坛、网站,都是网络宣传的工具,为使“三下乡”活动能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塑造良好的活动品牌,使得三下乡活动在广大市民中顺利推广,因此在网络宣传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不过于死板,要生动、贴近网络生活;(2)语言不过于随意,要体现活动的组织性;(3)可以适当转发队员的个人微博,以丰富帖子的内容和情感因素;(4)选择图片应突出活动主题,人物鲜明,尤以人物特写、抓拍真实镜头为佳,切记无主题、人物及内容散乱的图片。
参考文献:
篇9
一、活动主题:过有品位的文化年
二、活动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三、活动时间:2017寒假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体育锻炼
在寒假期间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全家一起总动员,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增强身体素质。在运动中亲近自然,感受阳光,锻炼体魄,体验健康与快乐。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用好寒假时间,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读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发现一个家风故事,体验一项传统民俗,参加一次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贴春联送温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在假期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特别是在燃放烟花爆竹、外出旅游、不要到危险河面上滑冰等,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以上活动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上传活动感想体会文章、视频、照片等,到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 )、“中国红领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 各班开展活动情况和优秀案例请及时报校少先队大队部邮箱: 。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在假期里,同学们要积极诵读经典,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学以致用。 1、开展“每日一吟”活动,睡前10分钟朗读吟诵;2、建立一本经典诵读小册子,做好“每日一抄”活动,随时诵读,便于记忆;3、结合语文学科要求背诵优秀诗文,做好“每日一背”活动;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诗文为内容创作一幅画,或诗文手抄报活动。
五、活动要求
①各班要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就近就便原则,在组织活动中严防意外,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活动。
篇10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
1.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立德树人的平台作用。大学生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为了保证其系统性,应当加强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构建德育工作的平台,为德育工作提高新的动力,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发挥高校育人的功能,引入培养学生的社会和企业资源,成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有利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文化融合,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的软文化资源,保证立德树人工作有效的开展。2.提高高校教师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不能够采取放养式的方式,应当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融合,充分理解和分析实践任务,将理论充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研究水平的提升,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对立德树人工作有着深远影响。3.社会实践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的发展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方式。高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情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结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4.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高校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开放性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大学生面对实践问题时,应当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联系,寻找更多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5.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校大学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中,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分析能力和规划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大学生能够了解自身未来的就业前景,了解岗位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潜力,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目标。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立德树人开展的有效途径
1.紧跟时展,创新理论和实践,提高实践教育的时效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快。高校应当结合社会精神文明的现状,根据学生的时代特点,不断优化和调整教育策略。强化高校在思想和价值方面的主导地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同时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2.社会实践和日常活动有效结合,加强社会基地建设。高校人才的培养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应当仅仅集中在寒暑假的时间阶段,应当贯穿大学生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组织学生开展基层体验活动,在企业中加强锻炼,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深化社会实践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走向正规化,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培养。3.社会实践和第一课堂有效结合,不断扩展社会实践德育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可以结合第一课堂的要求,加强第一、第二课堂的联系,充分发挥两个课堂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扩展,高校应当将第二课堂的成绩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效的统一,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现社会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建设。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创新和探索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有效开展总结工作。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强,因此,需要做好社会实践工作的传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同时鼓励和表彰先进的社会活动学生。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社会实践团队不断创新,总结创新探索情况,加强实践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巩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结语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实践是开展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功能,加强精心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发挥社会实践项目的平台作用,深入发掘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不断丰富和扩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获取丰富的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篇11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二、关于教育方法
杜威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如果使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那就是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就会造成阻力和浪费。他相信,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教育者应当经常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枯燥、呆板的课堂,他们更喜欢充满欢乐的课堂,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游戏引入课堂,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成就了高效课堂。杜威也高度评价了老师的职责,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这样,“教师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的天国引路人”。
三、让学生在短期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是一种必修课,但是每次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都十分有限,一般为三至七天。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即主动活动、亲自参与,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要的是实践和体验,不需要太多大道理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未来;儿童所以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跟学校不同的就是不需要生硬地学习那么多道理性的事情,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东西。这就更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在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属就是与其他课程高度融合,弥补其他课程的割裂状态,弥补“实践”。
2.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倡导主题性的模块,让学生去分析,或者以任务的形式实现探究,这些也让学生的目标更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一般优秀实践活动课一般是“欣赏―感悟―模拟―展示―交流评价”几个模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从碎片到网络,从封闭到开放。研究性学习必须和劳动技术相结合,在劳动技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动手操作中,实现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篇12
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容易出现“溺爱”的偏差: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缺乏感恩、报恩意识;孩子唯我独尊而且十分任性;缺少责任感和义务感;劳动观念淡薄;消费超前,而道德滞后;孩子有孤独感,往往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社交能力差。由此滋生的骄傲与娇气,往往经受不住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挫折,败则自暴自弃,胜则骄傲自满,容易误入歧途。
如果任由以上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将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严重负担,所以,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办学特点,因地制宜,以实践活动作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的着力点,注重以潜移默化的方法,而不是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
一、从建设和谐环境入手,在生活中育人
由于笔者所处学校地处重庆市黑石山,是全市乃至全国最独特的校园文化旅游景区。这里景区即是校园,校园即是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黑石、古树、群鸟,古建筑群、名人题刻、文物古迹,历史底蕴、文化内涵、教育成果等,使这里成为一个求学的圣地。再结合林间广播优美的旋律、草坪上温馨的提示牌、墙上各种人性化的标语,让人不忍破坏这里美好的一切,学校荣获的“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就是最好的说明。
教室内高悬的国旗,教学楼外张贴的《弟子规》,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每班教室外墙的“班级文化展示栏”和悬挂的由师生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只为传经送宝,而在于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的人生舞台。
二、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在实践中育人
有了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还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培养“校园小导游”,举行“跳蚤书市”“拾废义卖”,成立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在其中得到提升。
1.因学校地处风景区内,笔者培训了一批青年志愿者担任“校园小导游”,免费为游客讲解学校众多的名人题刻、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校园文化。他们先后为来校参观的数千名游客提供了导游服务,既服务他人,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口才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2.每年高三毕业前夕,学校都要举办“跳蚤书市”。即组织高三学生将旧书和资料通过摆设书摊进行交易,活动开展四届以来,吸引了2万多名学生参与,交易金额达十余万元。充分让学生们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艰辛。
3.“拾废义卖”的具体做法是发动全校学生拾捡废弃矿泉水瓶,由学校定期组织义卖,不仅较好地维护了校园和景区的卫生,还加强了学生勤俭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4.今年,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主要的目的是弘扬校园文化,展现师生风采。电视台的主持人、记者、编辑都是由学生担任,通过他们深入发掘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曝光不良行为等手段,校园里面的风气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播出的2期节目到“优酷网”上,超过2万人次观看,1万多人次转载。
篇13
二、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扞卫国家的领土,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三、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