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1.2考核方式单一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中,对学生成绩评定,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考试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概念和语法上,以致于平常上机做得不错的学生,笔试会不及格。例如,有的学生知道用哪个属性,但是拼不出属性的英文单词;他会做查询,会做表单,但是默写不出它们的概念。这种考核方式弱化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缺乏对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全面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常常形成高分低能的怪现象。基于目前中职学校《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俗话说:“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去“做”,从而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合理安排上机实验课,讲完课要及时上机并保证上机效果,要求教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特别是时间、内容上要衔接好。其次,明确上机目的和步骤,要求教师课前写好含有实例和习题的实验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要尽量紧扣教材,最好是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在每一次教学的开始,先给学生说明本次课要做的是项目中的哪个功能,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的任务安排由浅入深,难易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任务的安排上,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第三,学生实验结束要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和遇到的问题等都写在实验报告中,教师要认真批阅,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要做公开讲解。整个课程结束后,为强化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例如,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利用学过的知识动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2选择和裁剪教材,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体现分专业分层次的要求
每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符合每个专业每个层次的教学,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专业的具体要求和社会的不同需求来合理选择和裁剪教材。如果购买教材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就需自己编写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对每一模块,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根据知识点,设置由浅入深的几个上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再引入理论知识。例如,在《表的制作》这一节,我设置了六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教授建立只有一个字符型字段"姓名"的表。后续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数据类型字段的添加:成绩(数值型)、是否团员(逻辑型)、出生年月(日期型)、照片(通用型)、简历(备注型)。在学生完成这六个任务后,再来讲解什么是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的分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关理论。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取向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针对各个专业对数据库掌握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我校开设数据库课程的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以及非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之一就是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所以对计算机类专业适当增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及开发方法的理论内容,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介绍SQLServer或Oracle,强化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而对于非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则适当降低要求,应用主要偏向于库表设计和查询设计,其数据库产品选择相对容易的Access或SQLServer系统。这样实现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体现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2.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无论多么精彩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环境及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甚至将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视频课件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以一个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形成项目中的十四个模块:开始、密码、录入等等。每周上一个模块,并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学期结束,正好完成一个项目,也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讲授,实现了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更加形象化地展现了教学内容。通过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则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解决了学生课后自学、查找资料、答疑等问题,又能以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
篇3
(2)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走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生代来说已经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数据库这样的课程容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任务的实施过程由学生说了算,其次任务的分配由小组协商完成。多采用分组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的代入感更强,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组织互动式答疑时间
由于课时数有限,在课堂上答疑的方式肯定不可取。学生可在课下答疑时间提出对问题的见解,由老师直接给予解答或分组讨论,这样起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作用。组织课下互动式答疑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时尴尬的问题,还可以加深师生间的情感。当然,这对于老师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成长,即使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能增加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不是一件坏事。
2.考核方式的改革
(1)任务考核
取消传统的布置纸质版作业,采用电子版数据,通过学生每次任务的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每次任务通过一些方式杜绝学生抄袭,这样不仅能提高一般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调动一部分后进生加入任务,公平有效。
(2)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取消传统的理论考试,而采用项目上机考试,通过题库抽题,由于抽题情况未知,因此必须掌握考试大纲中的所有内容,而不能抱侥幸心理。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程度,还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3)其他考核
平时出勤与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考核。为了防止学生迟到早退,设置全勤分数,如有迟到现象取消全勤分数。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回答问题次数将计入考核进行适当加分。
篇4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篇5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6-5962
国内刊号:11-2939/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3-0072-02
0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1]。虽然我国计算机管理水平一般,起步较晚,尤其是科研管理系统部分稍显不足,但近几年信息管理行业发展速度相当快,出现了很多通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国外,教育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教学科研管理系统也应用广泛。在当今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这里也包括标准的电话线路网络),各种信息的交流、共享基本上完全依靠网络,世界各地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学习。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科研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对于高校而言,为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有效地管理科技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管理的平台,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能使科研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如今,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已对学校的科研信息实行了网络化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应社会需求产生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
1 基于.Net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功能
该系统平台是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的信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和手段构建的,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上的成熟性,更加符合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需求,并且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为:①科技项目服务。收集高校科技项目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加强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沟通;②产学研服务。举办专业的科技成果展,逐步建立各级各类科技专家数据库;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有科技公共信息网站基础设施,重点建立平台窗口导航网站,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2 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
基于.Net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的相关实现技术和理论。根据MIS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信息技术,构建本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最终使平台投入使用,具体经过了“理论—实践—理论”等环节,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认真研究国内外本行业研究成果,学习已取得成果的成熟技术,并结合当前高校的科研情况,以及现存的科研管理机构情况、科研管理方式等,为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2)根据高校目前的情况构建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并对模块功能进行详细划分。
(3)与科研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整理调研数据,书写需求分析,建立数据库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然后对后台管理系统及项目内部各独立功能模块进行开发,其中独立模块包括项目管理和论文管理模块等。
(4)开发完成后,首先进行测试,利用多种测试方法,查找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进行改善和修正,最终投入使用。
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 系统总体结构
3.1 模块层次图
模块层次图是用来描述该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模块的上下级关系,也包含兄弟模块之间的数据衔接传递问题。若模块层次图清晰、明了,则可以根据该图粗略估算系统尺寸。模块层次图可以直接反映工作中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明确指出各模块之间的参数传递及返回值说明。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系统模块图、用户要求以及为完善系统而添加的一些功能,可以得到系统的模块层次图。系统主要实现系统授权、系统查询、系统日志及系统维护模块。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模块图如图2-图6所示。
其中,系统授权模块针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普通用户只能查询现有科研项目、上传本人科研项目及论文信息;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科研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所有科研项目的上传审核、用户授权与统计查询工作。
查询模块可以完成所有科研项目的查询工作,包括通过作者、项目名称、研究方向等多种条件的精确查找和模糊查询。
系统日志模块主要用于记录登录系统的用户信息、登录时间及所做操作,以提高对系统维护和安全工作的保障能力。
系统维护模块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角色维护,表示操作本系统人员可以按角色分为不同的权限,主要包含角色增加、删除和修改;②人员维护,包括对操作本系统用户的增加、删除、管理员维护等工作;③部门维护,主要针对使用本科研系统参与科研工作、申报科研项目和撰写科研论文的部门,包含部门增加、删除、修改等几部分。
3.2 系统数据传输
业务层根据系统业务需要,实现系统操作中的数据校验、查询优化、提高查询效率等,包括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合法性校验、数据保存语句生成、查询语句生成四部分。实现过程是通过浏览器表单输入数据,系统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根据业务需要,校验数据是否合法,所谓合法即是否满足系统的完整性等要求。校验完成后将结果返回浏览器,若用户输入数据正确,则调用数据层保存数据,同时也将结果返回到用户界面,生成查询语句。
数据层的功能是在构建数据库后,实现对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操作,并屏蔽其它数据库对本库中数据的影响。主要包括数据库连接、数据保存、数据查询、SQL语句分析执行4个部分。数据库连接过程比较简单,即系统根据不同的参数,连接相应不同的数据库;数据保存,即将新增加及更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查询,即根据代码中给定的查询条件,从数据库已有数据中查询出用户指定的数据内容;SQL语句分析执行,即执行指定的SQL语句,并根据执行语句不同,返回不同的执行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恒頔.基于.NET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1.
篇7
目前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研究正在成为相关专家、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体育科研论文对体育英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对策、研究方法等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独创性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无二致,在实证研究与反实证研究之间,不应简单地进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而应在实证的基础之上,运用逻辑主义方法,对基本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1]。也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体育科学研究现状做出分析,选取我国1999-2004年度体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数据,对我国体育科学的体系内部结构、研究的“社会化”倾向、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论证方式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出体育科学研究论文运用定量方法较少的结论[2]。另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专门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3]。
综上所述,研究方法的探讨正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来说,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没有形成规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统计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Grid20/Navigator.aspx?ID=1)为检索对象,第一次检索以“体育”为篇名,匹配选择“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1979―2014,再在以“体育”为篇名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以“英语”为篇名,最后得出相关论文112篇。第二次检索,首先以“英语”为篇名,再在搜索结果中以“体育”为篇名进行检索,其他搜索各项与第一次检索相同,最后搜索结果是同样的112篇论文。尽管112篇论文的篇名中都包含“体育”和“英语”字样,但经笔者甄别,剔除一些关于《中学体育课堂英语名词活用》、《英语自考》之类的非学术论文,最后确定87篇为分析样本总量。
2.1时间分布
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最早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术于1987年。如果以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评估工作为分界点,那么在2003―2014年间的学术论文数量为57篇,占总样本数的66%;2003年以前的学术论文数量为30篇,占总样本数的34%。
数据显示,以2003年为分界点,在教育部启动为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工作之后,很多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与经验判断相一致,这表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研究这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2论文作者单位类型、专业
本文将总样本87篇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论文的作者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业体育院校;第二类是非专业体育院校(包括各类综合性高等学校中的体育院系、社会科研单位及其他)。其中,对专业体育院校的论文作者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研究;二是体育专业研究;三是不清楚(文章没有标识)。经统计,有58篇论文作者来自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66.7%,其中作者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46%,将近占据了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有29篇论文作者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33.3%。这说明,目前我国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因为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必须面对学习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活泼好动,英语成绩难以提高。所以研究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成了在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教研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他们结合自身较强的英语专业背景,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进行研究。
2.3研究主题分类
从87篇总样本中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与英语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般主要研究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难点及对策分析。典型代表如《综合性大学艺术体育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启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这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共有80篇,占论文总数的92%。第二,有关于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研究此类问题的作者主要认为大学英语仅仅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是使学生从英语基础阶段过渡到专业阶段的必经环节,使其顺利阅读体育专业英文资料。该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4.6%。第三,第三类文章是有关于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典型代表如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对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分析。该类研究主题只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3.4%。
由此可知,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现在很多专业体育院校和非专业体育院校因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大好形势,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应该理论先行,理应有很多的学术论文百家争鸣。但从论文统计数据得出,目前对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法等进行探讨的论文只有4篇,即使加上3篇研究体育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论文,也只有7篇,不到论文总数的8%。
2.4研究类型分析
按社会学家詹姆斯・S・科尔曼的说法,所谓“理论研究”,是指建立旨在一种理论体系(或概念体系)但又不以经验资料加以验证的研究[4]。这里,我们按科尔曼教授的理论,把对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规范分析)与经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体育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范畴等研究;体育英语教学的经验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观察等方法而得出的可以直接指导、规范体育英语教学活动和关系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不作纯理论上的逻辑分析。
从检索结果看,有58篇论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66.7%;有29篇论文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33.3%。采用规范分析、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的论文篇数比采用经验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多出29篇,说明体育英语教学的规范研究远远多于经验的应用研究。
2.5研究的规范性
一般地,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含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的规范性进行研究:一是是否有理论预设(或称理论假设);二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有没有提出需要加以论证或验证的问题;三是是否有对相关现存的文献加以评论;四是文献引用情况。
从研究的规范性所设定的四个指标来看,没有理论预设,没有文献评论,但有明确问题的论文占据了大部分,它们分别占有论文总数的91%、92%、94%。这些数据说明,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从问题或假设提出到论证检验、形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关键环节严重缺损。论文研究的规范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至于是否有文献引用,有25%的论文没有文献引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文献引用,容易导致重复研究,没有文献评论,难以提出独创性问题见解。
2.6经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从统计87篇总样本看,主要的经验研究方法有:参与观察、普遍调查、局部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非随机调查、随机调查、文献收集。采用以上8种具体的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共有29篇,其中采用普遍调查与非随机调查方法研究的学术论文共有6篇,而采用局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有17篇,占总数的59%。这说明采用普遍调查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要进行普遍、广范围的调查,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而这又是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面临的难题。采用局部调查的论文中,大部分把调查的对象限定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跨学校、跨省之间的调查很少开展。如果普遍调查没有人力、财力的支持难以开展,那也可以理解。但没有论文采用既省钱又省力的个案调查方法,这确实是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3.结论建议
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体育领域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英语人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专业教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但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研究者偏重于规范研究,而较少采用经验研究,论文研究不规范,不能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如缺少研究的理论预设,相关研究问题理论综述、评价较少,这就容易导致研究者相互重复同一个问题。经验研究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运用多种经验研究方法全面、广泛的开展研究。
笔者认为,体育英语教学,要从规范研究到经验研究、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力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英语教学方法论体系,首先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补课。如开展普及性训练和方法论讨论。其次,像《体育科学》等专业核心刊物要发挥专业示范导向作用,倡导刊发论文的规范性。最后,组织编写、翻译相关体育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路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2-257.
篇8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对教育技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材一方面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式,还必须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因此,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把握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够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为成长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
1. 变化的时间是相当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
2. 变化的内容是记忆之中的知识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学习者行为的变化;
3. 变化的原因是学习者环境中的经验,而不是动机、疲倦、药物、生理条件或环境条件等原因。
由此可见,认知主义对学习的定义强调知识的变化。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论文,学习的效果只能够间接的确定,即在学习者行为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学习结果与行为操作不是一回事,学习到什么不能单是指外部行为操作,应包括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心向、态度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是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方式的变化,即认知策略的变化,当然也会表现为相应的行为操作上的变化。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接受强化的过程和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或对反馈信息加以解释)的过程。
二、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
认知理论致力于研究教学操纵如何影响内部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编码、记忆、回忆;这些内部认知过程如何导致新知识得获得及认知结构的改变;新学来的知识或新产生的认知结构如何影响操作。由此可见,认知心理学把教和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重视学的作用;既注意学习的外部条件,但更重视学习的内部条件。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即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认知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认知过程就是由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组成的。所谓同化,是指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谓顺应,当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学生将此进行调整,一顺应新知识的产生,重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新和扩展。教学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并提高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分为三个主要论点: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和学习中心论。
1.加工过程论
认知心理学把人脑的功能与计算机的运算程序进行类比,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关于教学的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学习结果。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影响教学结果,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结果的间接因素,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好坏的直接因素。
2.认知结构论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不仅重视认知过程,而且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奥苏倍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或逻辑结构,而不太重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当代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关于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能为我们改革教材和教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3.学生中心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只有认知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学习时的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策略是决定学到什么的充分条件。总之教育教学论文,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到什么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在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加以内部的认知规律为前提;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树立教学目标的新概念;应重视内在的认知动机的作用。
三、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调动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
2. 创设感知意境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教育教学论文,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3.培养思维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沃特海默依据自己对在校生的实验,宣称儿童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被传统逻辑和联想心理学理论所支配,应对阻碍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负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说会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
四.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广乏应用又实现了教育的优化,因此如何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广乏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发展和培养学习者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的运用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教学传递的工具传递知识或训练及技能教育教学论文,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为此,教学软件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过去大量开发的练习型、辅导型、游戏型、模拟型软件外,问题解决型软件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类软件除了传递有关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了解有关知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参与到其中去,运用发现法进行学习。强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2. 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可以认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就是为学习者在心理上培养一位“老师”。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相互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学习可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这是因为:(1)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更新层次的知识结构;(2)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3)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和合适的问题空间表征,而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
3 .注重教学媒体的认知作用
篇9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三大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校园网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做好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充足的数据库资源
1.素材收集。由于诸多媒体呈现教育信息形式不同,其资源应是大量的、丰富的,方可满足教学需求。对各种素材的收集,可采取将现有的课件或其它软件中的素材重新分离、整理、还原;或者自己开发教学中急需的、针对教学难点的微教学单元;或购买计算机软件公司和出版社发行的课件光盘以及从Internet网下载可用于教学的信息源片断等方式。
2.素材的分类以及积件库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后,接下来应是对所获得的素材作分类建库了。信息资源库的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首先要基于科学系统分类的原则,将从各种渠道收集和制作的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或以磁盘阵列或以光盘库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存入到教学积件库中。
3.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目标性原则。资源建设都要由教学目标来决定,必须保证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2)适用性原则。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3)整体性原则。根据本校的经济条件与教师、学生的应用水平,统一规划,制定出目标高、布局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4)资源更新原则。多媒体信息库的资源内容要不断地充实、更新,满足教师及广大学生大量的信息需求。(5)师生共同参与原则。计算机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动员全体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学校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成后,还应该加强管理。可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
二、利用校园网资源共享功能为整合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可采用下述两种共享模式来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
1.类别型共享数据库模式。这是我国现行网络体系中最常见的组织信息方式。教育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多媒体信息数量繁多,类型多样。由于信息具有文件类型、创作方式、目标形式及运行平台等多种不同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按其所具特性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再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到不同类别的子目录中。当用户需要某一类信息时,可按其特性进行索引并应用。
2.类别应用双库并存的共享数据库模式。使用类别法构建信息库虽然在信息归类上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存储,但由于同类多媒体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因此在信息的索引和应用上非常复杂,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实际应用中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因此,采用类别应用双库并存的共享数据库组织方式更为理想。双库并存的组织方式总体上与类别式组织方式的设计情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构建多媒体信息库时,可同时建立类别、应用等多个数据库。要将教育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按照每一年级课程的应用内容进行分类存储,顶层目录按信息学科进行分排,下级目录再根据受教年级进行划分,将相关的具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内容分别精选归分到相应的每一节教学目录下。这样当教师取某一节教材内容进行应用时,与该课时相关的教学论文、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经典题库等信息会方便、及时地提供给使用者。
三、利用校园网进行积件开发,运用组合平台实现整合
所谓积件,简单来说就是将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标准知识点(积件)贮存在教学资源库中,一个标准知识点(积件),可以看作是阐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学单位,同时包含相关练习及呈现方式、相关知识链的一个完整教学单元。积件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体现出一种新的教材建设思想,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点进行网上开发。
1.积件具有开发的开放性,自繁殖性。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
2.积件与课件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积件包涵了课件的特殊性。课件是积件的特例。它们的不同点是课件适用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情境,积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境,积件更适宜教师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情景。所以我们可以校园网把课件经过适当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就可纳入积件的微教学单元库,为其他教师重组使用。
3.现在的中学大多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指定的材,这为开发积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积件资源的共享性,通过校园网的联网,共享其它学校的积件库。别外,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这样,校园网中的积件可以逐年累积,同时也可实现积件的二次开发,并把它纳入到二次开发构件库。
篇10
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尝试用简单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文字、照片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获得喜悦,一直以来我并不像王五一、章献明两位老师那样踏实和坚持,我也只是偶尔在日志上写自己的教学反思,更多的是在我的日志里进行电子备课,但我深有感触说,我想用BLOG改变我的教育生活,开启一名年轻美术教师的幸福成长之门。
1.被动与“Zjol博客”第一次亲密接触
2006年初,参加浙江省农村教师通识培训,根据网络培训这课要求,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博客,我被动地在浙江互联网――浙江博客网上以“桦漪”为实名成为其第一批blogger,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博客之旅。
2.打造属于“桦漪”的空间
结合自己在学校的处境和地位,还有自己的研究和兴趣爱好,我设置了以下栏目:案例论文、琐事小记、童画足迹、教学心得、心海、美术教案等,一方面将自己的实践和反思出来;另一方面从网上转载一些有价值的美术教学论文和案例,还有一些视频和美术教育的信息。
起初,先将自己原来写的教案贴在博客上,以日志形式发表与同行分享,在网络后一天,就有一些网友给我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交流,我再备课、修改教案、再试教,拿出更好方案进行上课,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互动,博客成为我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阵地
三年以来,我的博客访问浏览已经达到25万,有许多同行用QQ加我为好友,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通过博客,我结识了许多热爱美术教育的网友,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名教师和特级教师。我原来想都不敢想与名教师他们一起畅谈自己对美术教育的想法,通过博客我实现了。
教研员熊老师还利用博客给我们全市美术教师发通知,建立交流平台,她的博客定期有新的信息和教学观点带给我们,虽然我们不能聚在一起,但我们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平时的教学问题和一些看法,有利于互相学习,促进交流,我们第六区域美术教研组还通过博客进行集体备课。
二、美术教师成长记录袋在博客网上的形成与思考
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档案袋的功能不仅让教师保存了资料,更注重了教师的自我学习,自觉的反思和主动研究过程,真正让学习、反思与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习惯;教师档案袋依托网络这一无地域界线和限制的载体,实现在互联网上的传输和教师成长信息,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博客使用,造就自己的专业成长,有自己的一点想法。
“美术教师成长记录袋博客专题网站”框架图如下:
博客专题网站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博客网进行选择,一般像美术老师基本上选择一些速度快、功能强、美术同行使用多的博客网站,像我们宁波就有吾爱艺术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博客网。关于博客上日志的管理和分类,每位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色进行分类。
1.教学生活记载
本栏目主要是把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网友会留言或者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他人的反馈对课堂教学方案加以修改和完善。教学生活记录袋主要分教学反思、问题探讨、电子备课三类,具体分别阐述如下:
(1)教学反思可以通过每天写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展示:我们把其称为网络教学日志,每篇日志可以自行设置为公开或秘密。若是设置为公开,则其他人可以查看,并给你留言或评论;若是设置为秘密,则只能本人查看,保证日志的秘密性。
(2)问题探讨:即把自己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以随笔等形式写在网络上,通过网络、网友、家长、学生都能看到你的随笔,不同层次的人对你的随笔发出评论,促进了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3)电子备课:就是将自己的教案发表在博客上,与大家交流分享。有时候美术同行会提出疑问,教学设计过程等是否合理,促进教材的深度认识和理解。
教学生活记载相当于平时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和反思,而且能保存下来,能系统化地反映出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情况,也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教学上的过与失,为自己提供了反思、进步的依据,培养了美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步的能力。
2.教学案例论文
本栏目主要是通过积累和收集一些好的美术教学案例和论文,增加一些美术理论阅读资源。将别人的文章转载在自己的空间上,抽时间看看,学习学习,阅读别人的经典文章后自行提炼其精华之处,通过网络数据库系统地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个人的资料素材库,提高自己对美术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案例论文档案主要有电子资源、素材积累、心得体会三大类,具体分别阐述如下:
(1)电子资源:筹集一些其他人的论文和案例保存,与大家分享,有利于自己学习。
(2)素材积累:平时积累一些上课的经验,也可以在他人案例上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3)心得体会:通过网络阅读,针对某一主题或文章写下心得体会、读后感、仿写等练习。同时,针对某一主题或热门文章,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论坛或讨论区,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从多方面理解教学案例的内容,增强大家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3.小课题研究记录袋
本栏目将课题研究档案进行系统完善的保存,通过平台形成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成长记录,是一个相当好的方式。将一些课题资料保存在网络硬盘上,可以设置为保密,不用本地硬盘资源,也可以做得相当好。
4.作品展示记录袋
本栏目主要是把学生作品和美术教师课外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作品,如绘画作品、兴趣爱好、相册及个人荣誉等通过网络数据库保存下来,形成系列。分别阐述如下:
(1)学生作品:即把平时的课堂作业在网络上,做到学生作品的积累,以后写教学论文时可以用。
(2)自己的习作: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创作的一些作品,包括自己的平时写生作品等扫描保存到电脑中,做到网络系统保存,可以做成作品集,与同行交流,分享成果。
(3)捕捉作品:将平时看到的好的作品通过照相方式拍摄下来,可以学习他人创作作品的精髓,以用于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也可以下载一下名画,保存在博客上当资料库,以后想用了就可以拿出来。
(4)其他的能反映美术教师成长的所有作品,如自己的电脑动画、FLASH等作品。
教师博客只是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他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空洞的,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犹如人的一生,漫长而又曲折,想给自己匆匆的教学旅程锦上添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捕捉教师智慧――教师成长档案袋》.上海市教师成长档案袋研制与推广项目组著.P1
2.《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李海著.《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杂志.2008.6
3.陈小冬,龚祥国.博客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7-9
篇11
学人对待科学要讲求“诚”,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学人研究学问时要求“真”——追求真理,尊重客观事实,不媚俗,不空谈,不编造数据,不捏造事实, 对其他研究者及其科研成果要讲求信用+信誉——研究者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团结合作,不能搞学术垄断和学术霸权,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引用了他人的观点和资料就要表明出处,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和讲求信用及信誉。诚实守信是学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最重要的学术行为准则。
(二) 学术不端的表现
学术诚信缺失所表现的行为即为学术不端,2009年的《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有对于学术不端的具体描述: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 高校学术诚信缺失的现状
高校作为学术科研的重要单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术及职称评价等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发展与人的惰性的矛盾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飞速进步,使整个社会都面临一次洗礼,空前的资源共享,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方便与快捷。使学术界也经历了一次信息化的革命,使原来埋头于各种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档案室及田野调查等无数次采集学术信息与资料的学者们,轻易地点几下鼠标就能替代一切奔波、一切实验及查文献的工作。这种时代的进步无疑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步,但带给人更大的惰性与侥幸心理也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上确实为学术不诚信的投机提供了便利。
(二)评价标准与学术质量的矛盾
现在更多的高校在评聘职称时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或以数量代质量的现象。有的院校的评职条件中明确要求申报职称教师的论文及著作的数量及字数等。有的院校或部门将成果的被引用频次及转载频次,或是被评价者被引用的字数等来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将会导致一些高校教师不得不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为目标,并找相关行业的教师、学生多引用、多转载自己的“成果”,不断追求论文及著作的数量,而忽视了学术的质量。这样短平快出来的论文经不起推敲,算不得精品,久而久之,造成学者不能潜心学问,不思进取,粗制滥造,有的甚至为了多发论文而不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三)学术管理与监督机制的矛盾
目前我国对学术进行监督与管理有两种方式:行政方式与非行政方式。行政方式是由政府确定的学术评定委员会对各研究项目、活动及成果进行考核与评审,这种方式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使学术价值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极易产生官僚作风,而造成学术诚信的缺失。非行政方式是科技期刊的监督与审查,科技期刊没有制度与体制的保障,只能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下,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学术失信者给予相应的警告与惩处,无法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学术失信行为。
三、国外学术诚信建设的经验
对于学术诚信,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国外的做法与各项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机制
在国外,学术信誉是每一位学者的生命,,违背学术诚信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美国首先从在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下监督每个人的言行。其次,从各种证件的取得上就规定得非常严格。每个人的诚信出现污点在整个系统中都是有记载可以查证的,违背学术诚信的人在美国大学和社会较难容身。再次,美国联邦政府各主管部门以及各基金会在审批科研经费和项目基金时,除考察学术能力外,重点把关的是申请人的学术信誉。
(二)构建完整的学术诚信防治体系
目前许多国家已针对学术诚信问题出台了各自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机构。
1.政策规定。例如韩国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国家研发事业中确保研究伦理及真实性的准则》;德国马普学会发表了《关于处理涉嫌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规定》;美国颁布了一项纲领性政策《关于科研不诚信行为的联邦政策》,对发现的不正当研究行为各相关机构及职责均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和规定等。
2.监督机构。世界各国均以在大学中防治学术缺失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可见国外对于高校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例如丹麦成立了官方的丹麦学术不端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非常重要的学术不端事件,拥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其模式已成为其他北欧国家的学习范本。 四、加强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路径
经过对我国高校学术失信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学术诚信建设体系的借鉴,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案,并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建设完善。
(一)搭建网上公开学术成果平台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捷与方便虽能导致人不劳而获的惰性,但也可以利用它制约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和完善学人的信用制度和完整的学术诚信档案。从论文到专著到项目,让每个人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使这样一个在线数据库成为管理及审批机构的依据,成为各位学者的展示平台及自我约束平台,实现我国学术诚信体系管理系统和监督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数据化。有了这样的平台,每个人的行为都在社会的监督下, 每个学人也将更加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
(二)明确各学科学术规范
要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就要不同学科分别建立学术规范,避免“一刀切”。当务之急就是要出台一个明确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学术规范的制定应与《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的要求一致,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使制定的学科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解决中国学术评价的重点,要充分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把行政权力与学术评价隔离,并把建立起分类评价和质量导向的考核机制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科研评价改革”无疑是国内高校科研领域最火的词汇之一。从中央到地方相继研究或出台了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在地方层面,截至2014年10月,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三个试点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均提出主要实现以科研质量为导向,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积极推进“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和“国际评价”等评价方法。高校科研仅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四)加大对学术失信行为的管理力度
学术失信之所以会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学术失信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当前,要务必加强对学术失信行为的管理力度。让失信者从声誉到利益都付出相应的代价;整个学术界应对学术不端行为保持零容忍,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对那些已被证实的影响严重的学术失信行为要进行公开处理,通过正式和透明的制度化程序予以解决
(五)加强学术诚信思想教育
1.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某些研究者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认为官不举民不究即万事大吉,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通过研究者法律意识的增强,起到了用法律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来制止学术失信现象发生的效果。
2.内在约束教育。学术诚信缺失其内在的原因,即研究者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缺乏学术道德造成的。“立言先立德,立文先立人。”为此,研究者要树立对待学术的正确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地遵守学术诚信,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重建学术诚信的威严不仅仅是学界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言行为世人之规范,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唯有建设学术诚信,坚守学术道德,才能以学术诚信夯实中国梦的基础。让学术诚信成为一股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使我们的社会早日成为和谐、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EB/OL].[2013-07-08],http://gov.cn/gzdt/
2009-03/21/content_1264527.htm.
[2]About us[EB/OL].[2013-07-08].http://ukrio.
org/about-us/.
[3]黄文华,吴一迁,张俊彦等.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我
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J].学报编辑论
丛,2013,
[4]杨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研究及启示[D].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篇12
首先我们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出发点,通过检查佩戴红领巾和开展红领巾监督岗、学生文明行为登记、“文明班”、“文明标兵班”评比等工作,促进学生文明意识和爱校意识的培养,同时抓好劳动、安全、法制、国防及心理健康等教育,坚持“国旗下诵唱”活动。
其次,以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①“三•五”学雷锋纪念日,结合今年发生的雪灾,举行“学雷锋献爱心”募捐活动。②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并组织四年级学生祭扫烈士墓。③“六•一”节前夕,以喜迎“奥运”为主题,开展迎奥运的系列活动:各班出与奥运主题有关的板报和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开展“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及“奥运精神伴我成长”读后感征文比赛;举行“迎奥运暨‘六•一’文艺汇演”和迎奥运学生书画比赛;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先进中队、优秀中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员;吸收一批新队员。④四川汶川大地震,我校全体师生为灾区捐款89674元,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表达了爱心。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我校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班会、国旗下讲话、版报等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今校园内涌现出一大批守纪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中队和好队员。如:四(1)中队被评为“市优秀中队”;六(1)中队的xx同学被评为“市优秀少先队员”、五(2)中队的xx同学荣获市第七届“十佳少先队员”、省“手拉手”好队员、省第九届“十佳少先队员”等称号。同时,我校大队部被评为区的红旗大队,大队辅导员被评为市优秀大队辅导员。
第四,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安全工作逢会必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并成立安全生产小组,进行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形成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第五、打造学习型学校,构建书香校园。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利用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学校宣传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为学生读书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教导处给每个年级学生确定了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在学生中开展了背名诗,摘名句等读书活动,并能作好全程监管落实,下学期初将进行“书香班级”、“阅读能手”的评选活动。暑假,将开展“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并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为我校下学期争当省的“书香校园”作准备,努力打造一个书香型、学习型、礼仪型的优美校园。
二、抓科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深知优质教育源于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优秀队伍的造就依托于教改科研。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如今,学校的教学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充实理论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如邀请市教研室的邱一红校长来我校进行了《践行新课程,累并快乐着》的讲座;四月中旬,组织全校教师前往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参加听课学习;区小学语文阅读竞赛课在我校举行,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观摩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教师的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2、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区举行的各种优质课竞赛活动,都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如宁大玲老师参加区语文阅读课竞赛、李妹老师参加区的数学教师说课比赛、陈碧荣老师参加区英语教学竞赛等。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本学期,学校分别开展了低、中、高年级的语文科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数学科等4节全校性的示范课。全校教师踊跃听课,积极地参与评课议课。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一种学习互助,教学探索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
4、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新课堂、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论文获奖数逐年增加,本学期有7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的奖励。
5、重视学生竞赛活动,硕果累累。数学科:组织学生参加“奥数”竞赛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有22人、三等奖20人;参加“华杯”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参加“希望杯”竞赛获三等奖8人。参加省“育苗杯”数学竞赛获一、二、三等奖33人。英语科:参加全国“奥英”竞赛获一等奖有9人、二等奖31人、三等奖35人;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作文竞赛,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人;参加区英语故事选拔赛荣获一等奖1人(全区第一名),二等奖1人。五(1)班xx同学将代表赤坎区参加市教育的比赛,荣获二等奖。
三、加强体卫艺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1、以2011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上好体育课,提高两操两课一活动的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本学期,学校深入地开展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跳绳活动。在“六·一”的文艺汇演中,学校跳绳队为全校师生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跳绳技巧,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3、体育组在第十二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眼保健操的检查及评选。
4、学校重视卫生工作,抓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常见季节病、传染病的防治,定期出版卫生健康知识专刊及在五、六年级中进行了青春期知识的教育讲座。
篇13
1.1 政府支持得力
2015年,吉林省政府围绕大数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下发10号、22号、23号文件,同时,开展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方案研讨会、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宣贯会暨“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对企业谋划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发展,提升大数据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对促进吉林省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吉林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关于征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领域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的工作,为大数据时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支撑。
1.2 产业基础良好
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据测算,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69 1亿元,同比增长11.7%。光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生物产业领域,吉林省以玉米加工转化为标志的生物化工产业稳居国内龙头地位,生物医药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总量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以碳纤维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
1.3 发展前景可期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现已建成“数据灾备中心”“吉林石化数据中心”“白城云计算中心”“辽源IBM云计算中心”“吉林市江南数据中心”等中心[2],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服务系统的优势,吸引大量的IT产业及服务外包企业向吉林省集聚,对带动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市场应用乏力、产业链条不完善
大数据时代刚刚兴起,在国内外都缺乏有迹可循和切实可靠的发展经验,全省缺少具有较大规模、能够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光电子、汽车电子等特色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备,各环节尚未形成明显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3],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2.2 资源共享程度低
虽然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以往很少有大数据思维,对数据收集、存储不重视,对数据加工、利用不充分,且忽视了整个产业体系的健全和配套[4],数据中心没有发挥应有的拉动作用,大量信息系统中的历史数据长期闲置。
2.3 核心技术储备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的初期,全国都表现为大数据人才、技术缺乏,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薄弱[5],大数据技术研究、储备不够,暂时缺乏大数据技术开发的领军人才,缺少系统级、架构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支持,影响打造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大数据产品与服务。有待集中省内外科研院所力量,协力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3 吉林省大数据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吉林省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产业,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其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传统产业,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构建运行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联动的大数据形成机制,开展“数据开放”试点工程。纵观国外数据开放的进程,基本上都是选择先建立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网站再开放平台的模式,要尽快统筹建设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为新兴产业提供数据下载、应用等多项服务,以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来带动整个数据资源的开放开发。
3.2 搭建共享平台
大数据库是一种平台,想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生产力的提升,无论如何也逃不开大数据库的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该省产业的关键部分,大数据化是提高其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全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库,探索将大数据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手段,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3.3 培养专业队伍
大数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属于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的产业,在其发展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队伍。整合吉林省的智力资源,加强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研究、探讨并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与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应用融合。
3.4 健全政策保障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专门促进大数据时代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符合实际的技术、财政、税收、人才等政策支撑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地政策环境。二是推动成立吉林省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集合技术、资源、资金等多方面的优秀力量,形成研发与应用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解决联盟内企业面临的各种技术与资源的难题。三是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作为大数据时代的硬件,是赢得大数据时代的先机。建设大数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服务区,促进大数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吉林省特点,重点推动大数据在光电子、汽车及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应用。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总的来说,吉林省发展大数据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于挑战,务必以更积极的姿态顺应新形势,把握机遇,谋划发展,赢得未来。目前,大数据时代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在全国都处于探索性阶段,国务院虽下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但涉及到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的细则,并无经验可循。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促进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下一步需要探讨和解决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