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运作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运作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运作管理论文

篇1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客户和企业信息沟通、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有以下基本特点:

1.1虚拟的客户市场和供应商市场

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紧密地联结起来就形成了企业的客户市场。企业和它的客户市场和供应商市场,可以毫无障碍地直接接触。

1.2完备方便的业务处理

电子商务环境,一般依托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工作,各个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方位的服务。

1.3方便迅速地收集和汇总各类信息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和客户能够很方便迅速地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进行客户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方便迅速地与供应商的联系,收集各个供应商的信息,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1.4个人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网站指导顾客消费,提高销售额;另一方面,客户也可通过网站选择适合自已的产品和服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了一个高效方便的运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所带来的有利条件,建立起一套适合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从而提高响应速度,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主要包括从客户(个人或企业组织)承接业务合同,根据合同进行高级生产排程,根据需要组织物料采购、入库、储存保管、出库、运输配送、资金结算等。2.1要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电子商务网站

首先企业要适应电子商务环境,要能够进入“网上社会”中去。企业必须建立起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然后建立开发基于internet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并联接到互联网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的有利条件进行网上运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服务。

2.2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应当具有强有力的协同工作功能

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强有力地网上客户服务功能、网上客户业务处理功能、网上供应商管理功能、网上物资仓储管理功能、网上快速运输与配送功能、网上快速信息反馈功能。做到客户、企业、供应商信息共享、提高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而且能够及时在网上进行数据更新,及时反馈给各个业务部门,反馈给客户,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支持。

2.3要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网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

企业内部的ERP或MRP软件应与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无缝地衔接,与主要的供应商制定协作计划,订立进程表,并利用因特网技术,使所有供应商和客户数据建立电子连接,任一客户或任一供应商都能与企业交换信息。就像一个企业一样,客户、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工作,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

2.4企业要把网上物流运作和网下物流运作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提供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搞好网上物流运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偏废,只重视网上物流运作而忽视网下物流运作,而要把网上物流运作和网下物流运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地共同实现企业物流的运作、获取最大的效益。

篇3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篇4

也是市值管理的常态,公司股份低迷,不但直接减少股东财富,还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从漳泽电力自身情况看,实现公司溢价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突出而优异的主业溢价

漳泽电力具备这一溢价的条件:一是公司是山西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力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大;二是漳泽电力主业单一且具成长性,“煤电一体化”使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三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区域市场优势突出,重组后发展潜力大;四是历史上股东回报高,市场形象好;五是设备先进,生产管理优秀;六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大用户”供电的实现,具备一定议价权。上述条件使漳泽电力具备成长性蓝筹股的潜质。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业绩的持续提升,配合对投资者良好的回报,并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战略,漳泽电力优异突出的主业溢价将会逐步体现。

(二)资本配置溢价

随着“十二五”同煤集团做强电力产业规划发展的逐步实现,漳泽电力经营规模和业绩得到不断提升后成为成长性蓝筹股,必将在资本市场的电力板块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争取在2~3年进入特定样板指数成为指数成份股,从而实现资产配置溢价。以上两个途径是漳泽电力当前和未来实现溢价的根本途径

(三)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

溢价市值管理必须充分考量和利用市场的运作特点,研究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价同期性的变动规律,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不同的策略服务于做大做强公司。在牛市中,可实现增发、配股等再融资,适当减持股权等主动措施;在股价低迷时,则适宜低价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还可以收购兼并及趁股份低迷实施员工激励。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溢价的实现,需要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

(四)投资者偏好溢价投资者偏好溢价的实现,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根本是要完善公司的资本市场营销职能,即处理好三大关系。

1.媒体关系

关键是要把公司最新经营发展及资本运作的动态信号传递出去,做到与重要投资者交流,让媒体关注,通过媒体报到引起有影响的券商行业研究者的重视,得到监管者的支持。

2.研究者关系

主要是行业研究者,如果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能力较为强大,研究者关注度高,则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信心,这样对上市公司综合市值的提升将大有禆益。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是向研究者和投资者传递出了公司的发展信号,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买入踊跃,公司的市值就会溢价。

篇5

美国出版机构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出版业的巨人,有赖于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国内购买力强劲;二是国际图书进出口业的迅猛发展;三是出版公司跨国运营。

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国家经济上的强盛必然会带来文化上的发展。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民众的文化水平也一直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发展,从而带来了国内强大的购买力。

文化产品的进出口,一直是美国进项较大的业务。据1999年8月6日《环球时报》载: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60%~80%的节目来自美国,而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占有率仅有1%~2%;美国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总产量的6%~7%,却占有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美国书刊进出口业务也非常卓著,目前共有图书进出口公司85家,出口公司8家。据美国商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图书出口在1997年达到18.9亿美元,比前一年上升6.8%。据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公布的经济报告显示,美国自1977年以来,版权贸易的增速是美国经济增速的两倍。2000年,美国版权产值达到4572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9%。美国版权出口额大大超过其他传统产业部门,并且安排了430万人就业。相比之下,我国的版权贸易对外出口额几乎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据《世界图书》杂志1993年公布的数字,全国图书年出口总额仅为世界图书年贸易额的0.04%。1999年,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我国书刊(含音像、电子出版物)出口总额为1527.47万美元;2000年为1633万美元;2001年出口额仅为1800万美元,进口额为8000万美元;2002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899157种次,1740.58万美元,金额下降1.32%。这些数字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甚至与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美国的出版集团大都是以图书经营为重点的跨媒介、跨地区经营的媒介集团,在多种不同的媒介之中,出版集团往往同时经营数种媒介业务。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发展也已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连锁书店鲍德斯,2001年员工已达3万人,在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拥有869家传统连锁店和349家超级书店。2000年鲍得斯总收入达33亿美元,其中,在美国以外地区的经营收入约占2/3,达21.92亿美元。美国的《读者文摘》,目前已有48种版本19种文字发行到世界各地,每月读者有近1亿。这家公司还制作13种语言文字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视节目在24个国家销售。

与国外出版集团跨地区、跨媒介的经营相比,我国的出版集团只是近几年为了针对加入WTO以后欧美对中国市场的进入,通过行政和政策手段而形成的,并且多半是以省区为主的行政式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这种组合方式也是由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和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对于出版业,我国更加注重它的舆论导向作用,常常把它视为建设精神文明的基地。所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市场化与舆论导向之间的矛盾,便成为我国出版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以地区分立和在国家行政干预管理下形成的以省为单位进行的集团组合,其实并没有解决出版市场地区分立的问题,并且,我国的出版集团实际是出版社之间的联合,图书出版经营往往成为集团的主要业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出版集团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跨媒介、跨地区的经营结构。

篇6

近年来。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已经从制造业下游的“附属物”转变成为重要的主导现代经济的产业。全面、快速地发展服务业也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目标。随着信息技术(IT)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的日益成熟、国际化运营的深入、企业商务模式的变革、消费者期望的提高以及政府政策的鼓励等众多因素的交互影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服务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IT服务企业是重要的服务组织,包括许多巨型的跨国企业,如IBM。HP、DELL、SAP、Microsoft、Oracle、CISCO等。不仅在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更重要的是IT服务企业起到主导经济转型的作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取代的驱动作用。我国国务院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几乎所有的行业如机械、化工、冶金等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金融、保险、连锁酒店、港口管理等服务业,教育、国防、政府管理部门、医院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实施信息化,我国信息化的任务还很繁重,IT服务企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我国IT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与竞争力。、

对国内许多IT服务企业的调查表明。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与IT项目运作维护有关。而该阶段的投资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形成了典型的“轻服务、重技术”现象。国际咨询调查机构Gartner集团的调查发现,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失常及天灾等)方面的其实只占了2O%。而流程失误方面的占40%,人员疏忽失误方面的占40%。IT服务管理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影响着客户的绩效与客户满意度。当前,越来越多的IT服务企业开始关注服务管理,并从单纯提供软件或硬件产品,向提供全面的服务转型。例如,著名IT服务商IBM公司以向商业、政府、科学研究、宇宙空间探索、国防、教育、医学等各个行业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为使命。IBM不仅提供信息处理系统、软件、通讯系统等产品。而且还提供全面的IT服务。在服务方面。不仅需要对IT基础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网络环境的管理提供服务。更需要对包括企业资产等在内的业务元素的全方位管理提供服务。IBM服务管理战略由此应运而生IBM公司于2006年了这一新战略,IBM帮助众多企业用户规范其IT服务管理流程。有效控制信息系统成本。简化IT基础架构,有效集成IT与核心业务。简化服务管理体系。无疑。IT服务企业的运作管理具有挑战性。因为产品与服务之间具有许多重要的差异。顾客从服务中获得价值。服务中的无形要素主导了价值创造。顾客参与服务过程,顾客体验成为服务的重要部分同时服务还具有虚拟性与时效性,IT服务企业提品与服务具有交融性与一体化的特点,有些服务通过嵌入式产品来提供。这些服务成为产品的附加模块服务区别于产品的这些特点使得服务企业运作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适合制造业运作管理的工具并非也适合服务环境。因此,有必要对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机制及相关主题。如服务的特性与服务需求、服务传递过程、服务质量的评价等进行研究,并建立IT服务企业服务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理论可以直接指导我国IT服务企业的服务管理。从而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及信息化绩效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IT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服务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服务运作管理(ServiceOperationManagement)指对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开发设计的管理。对服务过程及其运作系统的设计、计划、组织和控制。IT服务企业包括从事信息、通讯技术及相关服务的组织,其中有的提供硬件产品与服务。有的提供软件产品与服务。有的仅提供咨询服务、实施服务、安装服务、维修服务、信息系统代管服务、其他中介服务。

很多研究服务运作及服务营销的学者都对服务给出了相似的定义: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无形的活动或收益。并且不会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服务的提供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IT服务企业向顾客方提供的灵活、及时和有效的IT服务是一项经济活动,顾客从中获得价值。但不拥有对服务的所有权。将服务作为服务包(ServicePackage)看待。服务包由实物产品与收益组成,收益包含了感性收益与心理收益感官与心理的收益与提供的服务相联系。服务支持资源的及时到位也是服务的一部分。

IT服务企业须以服务过程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服务管理的指导框架。需要对服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类。IT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客户服务与IT服务客户服务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与一些事务的服务,涉及客户接触模型。且与IT服务密切关联。IT服务不仅要监控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数据库等IT部件。而且要收集IT服务质量管理信息以及IT系统满足需求能力的信息客户服务存在不同的顾客接触程度因而。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运作机制势必要比其他服务企业复杂得多研究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运作机制。首先必须对服务进行分类与建模确定核心服务与不同等级的从属服务,采并取相应的策略

2O世纪80年代末,英国商务部为解决“IT投资、采购与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而组织开发的IT基础架构厍(ITIL: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于2005年5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为ISO20000标准。ITIL将IT服务管理分为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主要包括1个职能中心服务台以及10个核心流程:配置管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以ITIL为核心形成了IT服务资源管理与使用方法体系。IBM公司就是ITIL的贡献者与实践者。ITIL在欧洲和北美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1T基础架构库连同下一代Web服务基础架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主要针对外部服务供应商、专家和专业技能供应商所提供服务的管理及集成。采用标准化的ITIL。可以方便地创建开放的、关注流程的、以服务质量及客户满意瘦为准绳的IT服务运作机制。但对服务企业的客户服务特征关注不够。与客户业务应用需求集成不够,偏重于IT资源服务将服务组件扩展至应用业务过程层次,业务组件有利于从信息系统规划与分析、设计阶段开始建立通用的信息系统业务组件的概念只是IT服务企业服务概念的一个方面。仅反映了实物产品模块。系统地对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包进行分类及建模的文献并不多见。对IT服务企业的服务包进行分类与建模是服务运作的基础

有形产品的设计需要设计产品及其工艺过程。而服务与服务过程的并发性。决定了服务的创新需要不同的过程设计方法。服务企业需要武装过程的使能器。这些问题将在服务传递过程模型中研究

IT服务企业服务运作中。服务与软件及硬件密切相关。所提供的服务是服务包。既包括了一系列的系统解决方案,又包括给予顾客的感官体验、心理上的收益,对顾客行为的有利影响以及友好的合作气氛等服务包的设计与服务过程的开发同时进行。服务包呈现递增式变化。服务人员(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对服务包具有重要影响,服务的运作机制无法形成知识产权。IT服务运作中既包括基于设施的服务业务。也包括基于区域的服务业务,还包括客户支持服务:既有交易前服务,也有交易中服务,还有交易后服务;既有核心服务,又有附属服务:既有客户服务,又有内容服务;既有远程服务。又有现场服务

三、服务链及服务外包

企业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使得IT服务企业运作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间业务协同在增加,企业更加关注核心能力。IT服务企业借助于服务链。与合作伙伴紧密协同。更好地向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例如。世界最大的企业应用服务商SAP公司依靠合作伙伴来参与ERP系统集成、实施与传播。SAP公司有4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专业服务公司作为联盟伙伴、提供硬件及基础结构作为平台、提供数据库系统的技术伙伴、以及与SAP软件相互补充的集成伙伴。SAP的联盟合作伙伴有安达信咨询、CSC、EDS、HP、IBM、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等,SAP中国也将广泛地发展和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纳入工作重点,从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知识传递三方面全力支持合作伙伴队伍。建立服务链向顾客提供全面的IT应用服务。国内的ERP软件巨头用友、浪潮、金蝶也建立了自己的生态服务链。服务链是将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引入到服务业。更加强调顾客需求,强调针对需求及服务特征而做的服务延伸

IT服务外包业务在迅速增加。IT服务外包(ITService0utsourcing)是指用户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将一部分信息系统业务(主要包括电脑、网络、服务器、各种应用系统等的维护)以固定的价格委托给专业服务商,由其管理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IT应用系统的运营阶段成为IT应用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IT服务企业的服务管理将遍及应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对IT服务企业来说。前端服务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服务品牌。前端服务过程的外包可能有利于企业关注核心业务。但必须使顾客获得增值的服务。

提出了识别海外服务外包的复杂性以及识别外包战略给企业带来内在挑战的两个概念模型指出:对于外包前端业务过程的最新供应链动向,现有理论及文献几乎没有提供满意的解释。使用了Sridhar和Balachandran建议的一个模型。确定了服务外包现象的影响因素。提供了识别直接接触顾客的任务是否可以外包的框架。开发了公司选择服务外包的准则的理论框架

国内研究服务外包的文献大都集中在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领域,如,指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可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若干思路。对服务外包贸易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总之。针对IT服务企业服务链及服务外包这一服务运作模式的新变化。可参考的文献十分缺乏。运用企业扩展理论。建立IT服务企业的服务链运作模式。构建其服务外包决策准则框架等服务运作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IT服务企业使命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IT服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服务传递过程的设计

服务过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服务营销理论诞生的初期。主要是从服务定义的角度来刻画服务过程,如麦克卢~(Mcluhan)曾经指出:“服务过程就是产品。服务是一种过程而非实物”;格鲁诺斯(ChristianGronroos)定义服务为:“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后来。从服务分类的角度研究服务过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蔡斯(RichardB。Chase。1978)依据顾客和服务体系的接触程度。把服务过程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施曼纳教授(RogerW.Schmenner)提出服务过程矩阵。根据服务性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顾客和服务人员相互交往程度、服务定制化程度来认识服务。过程矩阵中的不同企业,其面临的管理问题各不相同: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ChristopherH.Lovelock,1984)以“标准化”和“顾客化”来定义服务过程的两个极端以肖斯塔克的研究为代表,标志着服务过程研究进入深化阶段肖斯塔克(1987)撰文“通过结构变革进行服务定位”指出:服务过程是结构元素。服务过程应考虑“复杂性(complexity)”和“歧异性(divergence)”,通过降低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和歧异性改变服务过程结构。认为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服务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服务创新而建立服务过程模型有助于降低服务过程的复杂性与歧异性,也有利于服务的创新。服务过程建模的文献较少,服务过程建模多采用服务蓝图法。通过识别服务过程,标记可能出现服务失败的环节。及早提出服务补救措施。并为每个过程设立时间标准。直观展示服务全景。然而。服务蓝图法对服务的表示都是基于图形的手工建模。随着服务系统流程日益复杂。服务所需资源的增多,服务提供过程的跨组织化(服务链,后文要提及),以及服务运作与顾客的接触、互动性的增加等。单纯依靠服务蓝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服务蓝图中运用了结构化模型。中提及CongramC与EpelmanM采用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建立了服务过程的形式化模型。但是结构化模型仅适合建立静态的模型除了基于流程图的建模工具之外,质量功能展开(QFD)tE有助于服务过程的创新与改进。

顾客需要的不仅是企业的软件或硬件本身。而是整体的服务解决方案。且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往往是分阶段、分模块滚动进行的服务过程势必伴随着顾客体验过程(尽管也存在独立的顾客体验)。如很多ERP服务商向用户提供“会议室驾驶舱”的体验。让用户充分体验ERP系统的运行特点与操作。借以形成良好的培训基础。对顾客体验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不同的服务业。或同一类服务业中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带给顾客的体验也会不同。lT服务企业的顾客体验过程有很大的行业相似性。顾客体验融于服务过程,顾客体验的不仅是产品。也是服务。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的影响很大。成功的IT服务企业需要集成化的服务过程管理。需要融人顾客体验过程,需要考虑企业变革因素,考虑顾客行为与顾客现状。并影响顾客行为,推动企业变革因此根据IT服务企业特点。建立融合顾客体验的基于服务链的集成化服务传递过程是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课题

五、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

詹姆斯·A·菲次西蒙斯(JamesA。Fitzsimmons)从服务质量角度分析服务过程的控制。通过建立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将系统输出结果与标准相比较来控制过程。对服务过程质量管理的忽视会造成服务失误,服务质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服务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和一致,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与顾客的沟通。员工的态度、技能等都会影响服务质量,进而造成服务失误。服务质量取决于服务过程质量。服务质量会带来卓越的业务绩效。运用质量回报法,针对财务指标衡量服务质量改进的绩效。提出了指导餐饮业改善服务质量的框架。分析了服务质量及其评价标准特征,通过服务补救提升服务质量。介绍了服务补救策略实施的具体运作技术。

关于服务企业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IT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研究文献更少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基金会(InformationSystemsAuditandControlFoundmion。ISACF)以及信息技术管制学会(ITGovernanceInstitute。ITGI)开发了IT管控目标模型(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COBIT)。该模型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模型的主体部分是模型框架。它解释了IT流程传递业务需求信息和控制IT的机制。给出了度量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各过程安全、可靠与有效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性能。帮助用户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的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解决方案。但该模型并未涉及IT服务企业事务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如果说它涉及IT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也只是涉及通用的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定义了IT服务的服务质量数,以度量整体服务的质量特性,完善了IT服务质量参数。但只是提高了IT服务的粒度而已。也未涉及IT服务企业事务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IT服务企业服务提供过程一般是按照阶段里程碑方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服务过程的评价与改进更是离不开服务质量的研究

服务承诺度(SGS)是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概念。服务质量对业务绩效有重大影响。针对IT服务企业的行业特点。开发IT服务企业服务承诺度体系。将IT服务、客户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过程为主线,关注顾客、员工。建立基于服务链的服务绩效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服务过程的改进。获得卓越的业务绩效。

六、结论

服务具有虚拟性、时效性、体验性与伴随性等许多重要的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征。那么针对制造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就不能完全适用于IT服务运作管理。IT服务企业的服务较一般服务更加复杂。以下问题使IT服务运作管理面临挑战::

(1)适应服务包的特性与变型创新。构建IT服务企业动态、柔运作机制:

(2)识别服务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服务外包决策的权衡:

篇7

发展干预介入之前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

宁夏盐池县库团村通过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决定,从2003年起在村庄内部建立社区发展基金.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是从2005年开始介入该村,在当地开展小额信贷等发展项目.因此,在发展干预介入之前,库团村的社区发展基金属于内生模式,其管理主要是依靠自然村一级的管理人员,即生产队队长、村会计、村出纳.除了村一级的管理人员,库团村还另外安排了2名有威望的村民负责村里公共事物管理的内部监督工作.此时,社区发展基金的操作模式是将资金平分到户,因此,户口在该村的农户都享有资金的分配权益.该村从2003~2005年间,平均每人每年可平分到约100元.

发展干预介入之后,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本研究将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库团村村民、乡政府这三个主要利益群体在推动该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的预期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利益群体的决策行为来解释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介入是如何引起宁夏盐池县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

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第一,预期成本分析.一、搜寻成本.作为发展干预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一方面收集与社区发展基金相关的动态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在当地寻找潜在的、合适的试点村,以便着手进行建立社区发展基金的准备工作.因此,这期间的搜寻成本支出主要包括搜寻信息的上网费用、参加研讨会及中心工作人员下村的交通费用.二、谈判成本与契约成本.总的来看,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起草、讨论、确定交易合同的过程中所需的成本支出包括项目负责人的交通费用、召开村民大会所需的招待费用、以及协议及委托书等的打印费用等.同时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需出资8960.00元,与库团村村民的自筹资金实行股份制运营.这些共同构成了期间的谈判与契约成本.三、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当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以小额信贷的模式正式开始资金运作时,宁夏扶贫与环境中心的角色定位就转换成一个外部监督者,并对该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提供长期的资金与管理上的帮助,这就需要监督与管理成本的支出.另外,由于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还委托了一名推广员对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资金管理与活动安排提供一定的支持,来确保该村社区发展基金试点的成功运作.因此相应地,该中心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员的下乡补贴和交通费用、推广员的工资、与村民一起开会的会议开销等.

第二,预期收益分析.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村集体需出资18000元,但实际上村集体只出资15000元,而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出资12500元(其中包括借给库团村集体的3000元),资金总额达27500元,全部用作2006年6月份开始的这一轮小额信贷的借款资金.因此,到2007年3月,该村小额信贷运行周期满一年时,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可得到这12500元产生的的利息收益,利率为1%.当然除了这部分可见的预期收益之外,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预期期望.

通过以上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预期成本收益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库团村村民.第一,预期成本分析.一、搜寻成本.农户需要了解制度变迁之后的社区发展基金是否仍对他们有利,而且他们还需要通过与乡政府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涉,了解政策法规方面对这种运作方式的社区发展基金是否支持.这个搜寻信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二、谈判成本与契约成本.库团村村民并不需要支付谈判成本,该费用由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支付.但是对于该村村民来说,社区发展基金由原来的以平分到户的操作方式转变成以小额信贷的操作方式运作,这意味着每个村民从2006年起每年就会比以前短缺100元的收入,也就是说,每个村民2006年将会投资100元注入到社区发展基金的本金中去.三、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发展干预介入之后,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组织载体转变为社区管理委员会的8名村代表,他们负责社区发展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这8个人的工资开支便会成为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的主体.第二,预期收益分析.库团村村民在该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之后所能获得的预期收益要分成以下三类人群来分析:对于借贷小额信贷的16户农户来说,他们的预期收益体现在通过经营项目所获得的利润收入上.只要经营得当,半年之后每户的预期利润平均约为120元;对于未借贷小额信贷的6户农户来说,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只要社区发展基金的本金壮大了,用于发展村庄经济的资金充足,他们仍可以从中得到预期收益;对于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以管理所得工资的形式分享到这部分的预期收益.从预期成本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库团村村民在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预期收益要略大于预期成本,差额不是很大.

乡政府.第一,预期成本分析.在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库团村建立社区发展基金试点工作中,乡政府以一个外部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试点推动过程中.总的看来,乡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支付的预期成本只包括乡干部(外部监督者)的交通费用以及与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交流的会议开销.第二,预期收益分析.对于乡政府来说,对于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试点工作存在着自己的预期期望,即期望通过此项目的成功能够为该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增加一些乡财政收入.同时也可以尝试在该乡其他村庄开展同样的试点工作,发展乡镇经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谈到的预期收益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近期乡政府并不能获得直观的预期收益.因此,对于乡政府来说,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预期利润也就不是很明显了.

综上所述,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库团村村民以及乡政府这三个主要利益群体在推动该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预期成本收益不同,因此他们所采取的决策行为也不同.在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充当着制度变迁主导者的角色;库团村村民作为直接受益者,在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指导与协调作用之下,共同促成了该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整个过程;乡政府由于没有明显的预期利润的利诱,因此它不对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变迁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外部监督.

篇8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首要任务。社会保险是通过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贯彻落实的,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又是基金制度的基础,如果无法征集到基金,社会保险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做好保险工作,首先要做好基金的及时足额收入。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包括:

1.企业根据工资总额按一定比例提取的社会统筹部分。这是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导致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职工工资和各种福利也难以兑现,加之少数企业领导者的一些错误思想,出现拖欠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这种现象,各社会保险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树立“管理与服务”的思想,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企业和职工认识到实行统筹是利国利民、造福企业和职工的大好事,推动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执行社会保险管理的强制职能,通过强制手段保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使基金能及时足额到位。

2.个人缴纳部分,这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工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对于这部分基金,各保险机构也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实践证明,在社会保险工作中,多一分宣传就少一分阻力,增加一分动力。以上收入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其安全运作管理,就要做到:

(1)按计划的要求,及时收缴和储存社会保险基金,正确地支付退休费,保证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台帐,监督企业及个人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以及欠缴情况,以便及时催缴,使基金及时到位。

(2)加强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社会保险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数额较大,如果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社会保险基金是广大劳动者的“养命钱”、“活命钱”。对于这部分基金社会保险部门应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法规。做到保险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保证基金的及时足额到账,防止欺报,瞒报,漏报基金。防止截留问题的发生。加强会计业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处理各项业务,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提高管理水平。上级单位应定期组织检查,防止保险基金乱支冒用;审计部门应定期审计,防止基金的流失和挪用。

二、基金支出的安全运作

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在于投保人遇到意外事故,疾病和失去劳动能力时的生活保障。这种保障功能最终体现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环节上。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支出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现在主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1)社会保险机构直接发放;(2)社会保险机构委托银行发放;(3)由企业或单位代为发放。实践证明,采取前两种方式效果最好,基金运作最安全。第三种情况往往不能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存在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对社会保险机构没有法定义务,同时社会保险机构对企业也没有约束机制,当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生产滑坡等情况时,就会发生本企业受保人不能及时足额领到社会补助资金的问题。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就是为了实施社会保险制度而筹集的资金。这笔钱,如果以货币的形式存在,随着经济的增长,其价值——总的购买力要降低。因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就是通过一定的资金运营方式,保持基金总的购买力不降低;而增值就是在保值的基础上,使其购买力增加。从这一方面看,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物质基础的基金,保证它的保值和增值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主要有:银行存款、国库券和国家发行的定向债券。

政府社会保险机构主管的社会保险事业与商业性保险公司主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有着原则上的区别。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执行,具有非盈利性,而商业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运用经济补偿手段运作的险种,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经营双方按照自愿原则签订契约,运用经济补偿手段运作,以盈利为目的。

四、完善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篇9

学生工作中,学生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在学生工作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团体,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能够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过渡。学生干部也是对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锻炼,学生干部要拥有比一般学生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更高的自我约束意识,学生干部能够消除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好的学生干部,就是学校工作的得力助手。

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沟通

很多高校不仅为学生配备有专业的辅导员,为每个班集体也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同时也是该专业的一名专业老师,高校的班主任职责,与中学的班主任职责有所区别,高校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思想动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教师会具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而不是跟以前一样,用统一的班规来要求所有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不同时期的问题,有益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学习上的交流沟通

这里谈到的学习上的沟通,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后,邀请高年级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给新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样的经验交流效率远远高于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经验,这样的经验交流,新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学习方法的成效,站在他们面前的学长学姐就是成功的例子,因此,这样的学习交流,新生接受起来很快,这种方法,是学生工作中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篇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对档案的表述是:“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的产生是以处理复杂事务为目的、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载体条件的。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组织形式,自然有了档案法规定中所具备的一切档案属性。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第二,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管理者对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及对文件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出,现行文件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的成败,要求档案人员必须积极进行文件的前端控制,从而确保档案自身管理质量,避免重复劳动,最终进档案室确保档案管理的延续性和科学性,达到学校档案的一体化管理的目的。

学校重点文件档案来源于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中自然形成文件资料,加强重点职能部门的文件资料前端控制管理,提高学校档案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学校的文件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史,也记录着教师、学生等成长的记忆。以学校学生毕业登记表为例,做好前期表格的填写及教师规范整理对今后的学生升学、招工、参军等起着凭证性作用。如实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经历也是为单位录用的依据。一份如实填写好的学生在校档案材料对于社会提供了真实凭证作用。

二、做好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档案规章制度

档案存史、记忆等基本功能在学校工作中显得特别的重要,如学生学籍表、各类考试汇总表、毕业生登记表等,都是学生在校期间留下的历史“痕迹”,如同记忆一样。如何将这些记忆和痕迹保持其真实性,作为将来的凭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记忆与痕迹的保存对于学校档案工作人员来说责任重大,也是档案法所要求的法定职责。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档。这在现代职业类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显得极其重要。

在保存学生历史痕迹过程中,首先要厘清学校各部门工作中产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按上级有关档案资料归档要求进行整理分目。

2.设立档案管理工作机构

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由校办公室负责人牵头设立综合档案办公室,配备专任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协助校办负责人整理和管理档案。学校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经常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认真管理日常工作并参与检查与指导。

要按《档案法》规定制定好本校归档文件目录表,分发到相关处室及班主任手中,做好平时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时正确填写好学生学期考试的成绩、思想品德等各类表格,认真指导毕业生等表格的填写工作,真实记录在校学生的学籍等相关内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学习内容及活动尤其重要。

3.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按时整理档案资料

制定学校资料归档范围,由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档案管理方法,做好平时积累,即时整理,即时归类,即时填写归档文件目录表,按规定制度即时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完成上一年度档案移交归档程序。

4.积极参与文件形成前的规范指导工作

学校的学生毕业生登记表、思想考核表、各学期考试成绩汇总表等,作为学校工作的历史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归档资料,也是学校档案资料保管整理归档的重点。这些资料承载着历史记忆,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历史资料,对学生今后都起着原始凭证作用。

第一,利用学校建立的“班主任QQ群”积极参与班主任日常工作产生的各种资料积累。档案工作人员要及时提醒重要资料的归档,随时参与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各类表册的填写解答指导,根据档案资料归档格式提前上传归档要求的各类表格样张,做到不重复填写或错写。

第二,加强管理,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填写规范。以《毕业生登记表》为例,时常会产生填写内容的随意性、字迹不清、内容不实、空项漏项、盖印的地方未能及时盖印、遗漏现象等问题。档案工作人员要协助班主任共同指导学生在填写《毕业生登记表》中各类项目上的规范填写,真实记录填写各类表格相关内容。

第三,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班主任认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学籍表,注重细节填写、规范填写,做到不漏填、不乱填,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评语客观公正,真实填写各学期成绩,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以《毕业登记表》为例,认真、真实填写好《毕业生登记表》、学籍表等各类相关资料必须进行前端控制,主动与班主任协调,提前将应该归档文件各类表格填写清楚,保证文件的真实、完整,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更加是对历史真实负责。

三、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应处理的关系

做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应该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1.模块化与整体性的结合

学校档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又有各自的模块,譬如学生档案模块、教师档案模块等。各模块各有特点,但又是互相作用、互相支撑,从而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已成性与生成性的结合

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中之重,数量巨大,条目繁多。一届学生在校时间构成了档案“显性的生命周期”,学生毕业了,归档后成为“已成性”的档案,延续其“隐性的生命周期”。已成性和生成性始终伴随着学校档案的一体化工作。

3.整理性与合作性的结合

学校档案不仅仅停留在整理、归类、入册等环节,很多档案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互相支持,体现了合作性原则。譬如,学生档案的生成,涉及科任老师、班主任、教务、政教、校办等多个方面或部门,从而体现了高度的合作性,进而优化并延长档案的生命周期的存活质量和存活时间。

因此,充分认识档案的基本功能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做好学校档案资料的前期管理是学校的档案质量整体提高的重要基础,学校档案的真实性、历史记忆、凭证作用才能得到保证。认真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前期管理对做好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档案局.档案事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浙江省档案局.档案工作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篇11

毕业论文设计在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尽管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但在 “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答辩到论文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同时加上就业压力,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漫不经心,教师指导流于形式,既缺乏对学生的全过程监控,也缺乏对老师指导程度的监督。

因此如何改革毕业论文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计算技术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革新,云计算对网络教学改革也有很大的启发价值,积极推动云计算的 IT部署和交付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论文管理平台的功能与关键需求分析

通过将系统部署、运营于云平台,可以为很方便实现随时写作、审核、修改和全过程监督等关键功能。论文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选题阶段、开题阶段、论文阶段、结题阶段。在图1中详细描述了各功能模块。

图 1 系统功能模块图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通过系统提交论文,指导老师在线检查并且附上修改意见。当学生登录系统时,就可以看到修改意见。论文修改和审核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这个关键过程中需要使用工作流技术。在图2中描述了论文审核方面的需求。

图2 论文审核需求分析图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涉及到角色之间工作的审核、驳回。需要在系统中嵌入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的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的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在此系统中采用的工作流引擎为jbpm。通过该引擎可以有效的实现角色交互的工作流程。图3为在应用了工作流引擎情况下,如何处理工作业务。

图3 论文审核业务处理流程图

二 论文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

论文管理平台系统采用MVC三层架构,部署在教育云中。按照设计分层思想,能够更好的降低系统模块的耦合度,使系统更加强壮稳定。图4是该系统的

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表现了在处理业务逻辑时,系统各个模块的调用顺序。

图4系统逻辑控制图

系统部署在教育云平台上。云计算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云是一个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由硬件、开发平台和服务组成),这些资源能动态地根据能根据各自规模的负载进行自动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

图5系统层次架构图

基于云模式的论文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的高校利用,采用了适应的系统平台和软件开发架构,以中间件及WEB服务等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系统建成后,将实现科学管理、信息统一、决策支持等功能,为高校提高论文质量管理建立基础。

四 结语

利用云平台构建立学位论文管理平台,为教师、学生、学校提供一个专门的交流指导和管理平台,提高了论文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论文质量。部署在云环境,也使维护更加简单,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资源。使用工作流技术,使关键的审核流程设计与编程变得简单而且高效。

【基金支持:湖南文理学院教改项目(编号12100032)】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浅谈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7):32~44

[2]蒲静,陈华月,傅饶.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华师范大学, 2002,(20):80~93

篇12

BT是英文buildtransfer的缩写,中文的狭义解释是建设移交,广义解释代表一个完整的投资过程,即项目融资、建设、移交的全过程。通俗地说,BT投资是一种“交钥匙工程”,政府通过特许协议,社会投资人投资、建设,建设完成以后“交钥匙”,政府再回购,回购时考虑投资人的合理收益。google_protectAndRun("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目前采用 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1、BT模式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公路建设的关键。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项目管理论文,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2、BT模式的运作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投资方(依法注册成立的国有或私有建筑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投资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政府在BT投资全过程中行使监管,保证BT投资项目的顺利融资、建设、移交。投资方是否具有与项目规模相适应的实力,是BT项目能否顺利建设和移交的关键论文提纲怎么写。

3、实施BT模式的依据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路法》第一章第四条“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设,经营公路。”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30号《关于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四章第七条“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 、建设――经营――转让(BOT) 、建设―拥有――经营(BOO) 、建设――拥有 ――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4、广东顺德公路BT工程案例中国中铁顺德公路BT工程项目――广东省佛山市一环南拓暨顺德区快速干线项目,是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适应改革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BT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广东省2010年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该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超额完成了施工产值保4(亿元)争5(亿元)的投资目标。尽管工期紧、压力大、施工环境复杂,但项目开工至今,整个项目施工管段没有发生一起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也没有出现任何扰民事件。

5、BT模式的特点根据BT的概念可知:5.1 BT模式仅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建设;5.2政府利用的资金是非政府资金,是通过投资方融资的资金,融资的资金可以是银行的,也可以是其他金融机构或私有的,可以是外资的也可以是国

篇13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营利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本文按照学科代码将工商管理学科分为十个研究领域,对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更好地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的发展。

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本文在检索国外工商管理论文数量时,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0.5的59种管理类期刊,时间范围是从1990年到2000年。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故将其他九个领域按检索到的论文篇数做出趋势图。

从纵向来看,1990~200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年份,市场营销研究虽有下降,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近5年内发展很快;而运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点后开始逐渐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视的是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从横向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从其他9个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运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分析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时的1997-2000年进入SCI检索的文章,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于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1):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对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从中国期刊网中筛选出44种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类期刊,根据关键词对各二级科目的论文进行检索,将各领域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进行趋势描述

从此趋势图纵向比较,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强,这也与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有一定关系。横向比较,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市场营销,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强,企业不再只靠抓生产提高企业利润,而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同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也是研究较多的领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围内国内近几年对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从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研究热点如下:

3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比较及结论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增长速度较快;项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续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数量曾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多,随后又有所减少。国内则对运作管理研究较多,企业文化、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也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领域。

从国内外文献数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国内论文数量较多的是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而国外的排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

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必然的交集,但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理论研究滞后于国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往往是国外前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正在形成的热点在国内往往是刚刚涉足或者还未涉足。

4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从整体上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要求此领域的学者们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研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而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较新的管理问题介入较少。鉴于工商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国内此领域学者们应注重研究形式的改进,注重对管理问题深层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国外注重规范研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国内多是思辩研究,研究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或是虽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严密的推理。国外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多,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等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而国内则不重视实证的研究。这与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管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应该多作些实证的工作来充实我们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2]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