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中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培养

摘要:中学生的创新理论与时间的研究对于提高整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创新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是指利用新方法、新技术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整个发明创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培养中学生发明创造过程中都需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以及文献参考,找出在理论与实践上中学生发明创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并且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发明创造;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创新与国家的前途以及命运息息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创新型的民族,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等等,这些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将会永远没有进步,只能被淘汰。中学生作为一个民族的新鲜血液,他们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理论上的解读还有实践中的挖掘。

一、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1.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自己固有知识的重新搭配组合,使用不同的方法以及程序对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昀能体现,其固有的四种基本品质为: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以及精致性。但是从一般评价角度来说更侧重发散思维的维度以及处理问题结果的独特性。

思维的流畅性与独特性是衡量创造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调查发现,从思维的流畅性来说中学男女生的发展曲线都差不多,但是男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不断上升,但在初三到高三基本是停滞的;而女生在初中和高中的前两年发展较快,但是高三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总体来说男生的创造思维的流畅性高于女生。

从思维的灵活性来看,初中发展缓慢高中发展迅速。男生的灵活性在同时间点上均高于女生。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时达到昀高,之后会逐渐递减。而从精致性上来看,初中阶段缓慢上升,高中几乎不变,男女发展曲线基本相似[1]。

2.影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父母以及家庭方面对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很重要。根据研究表明,父母的学历水平越高或从事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其子女的创造性思维在灵活性以及独创性方面显着于其他职业的子女;受到较早家庭教育的学生与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在独创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生活在郊区以及县城里面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沉思性方面优于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孩子。

学校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具有好人缘以及威望的学生,他们的独创性高于其他学生;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在灵活性方面高于其他学生;每天睡觉平均七个小时的学生在独创性方面高于睡觉六个小时的学生。其他例如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是不很显着。

社会因素也会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影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高于偏远的山区;其次传统观念以及语言的使用也会对其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二、中学生发明创造的理论研究

创造性学习是对整个传统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更新,随着对创造性学习的不断全面解读,不断找到其存在的理论支持。在《创新学习论》中龚春燕阐述了创新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还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习的核心需求还是一个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的首要素质。随后龚春燕又从四个方面对创造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讲,创新是人的本质所在,不论是哪个国家其发展教育事业的昀高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切教育发展都需要创新作为支撑,不论在教育的哪个阶段都需要教育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随着当代脑部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更是为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先天的物质基础。

有一种后现代知识观指出,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在看待学生时不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什么都不懂的认知主体以及匮乏知识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的主体,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并且可以迅速提升的一种主体以及与科学家、教育家一样拥有自己的知识,但是需要不断发展原有知识的人。在对待知识时,教师不应该把知识仅仅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绝对的”知识,而应是一种具有价值性与社会性并且可以通过创新去完善扩充的知识[2]。

还有一种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指“通过对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分析,总结出目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中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教育者通过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引导以及启发受教育者潜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出一种文明、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从而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规划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自主性的新型社会主体。核心思想就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主体,尤其是在受教育中的学生。对于在受教育中的学生确保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不断学习与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学生是主体为一回事,在受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否承认是另一回事。很多的教育者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不会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而是客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学生发明创造的实践应用

中学生在发明创造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个程序,即;观察—想象—设计—绘图—制作—实验。

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观察,达尔文曾经说道“我没有过人的机智与理解能力,我唯独有的只是对那些不经意的事物的观察能力。”因此在中学生中进行一些小发明创造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细微的观察。例如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蜂巢引起了马拉尔琪的关注,经过不断地观察发现其仰角平均109度28分,锐角平均70度32分,这一发现对于建筑学有很大影响;古代的故事鲁班发明了锯也是在平时不经意间被树叶划破手指而突发奇想;再如莫尼埃从观察树根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混凝土[3]。

在创新过程中联想也是很重要的,从观察到的事物联想到其他相关联的事物。例如:蜂巢墙就是通过深入观察蜂巢而建造出来的;通过袋鼠以及母亲抱孩子的情景发明出了袋鼠衣。

再者就是设计,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通过筛选,去掉那些不能付诸于实践的联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确目标,分解目标从而形成思路设计方案。

对自己所设计的事物进行绘图制作,在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

作品完成后要经过反复的实验,要有耐心,因为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从细节做起,才能形成昀有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篇2

一、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科技活动是对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科技活动非常清晰地反映出物质和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学生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中学生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要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这些对于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培养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三、培养科学思维模式

思维方式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思维秩序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角度。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学生的思维方式。

开发人脑的整体功能。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分别以不同方式反映事物,左脑用逻辑思维、线性思维方式,主要集中在显意识功能上;右脑用形象思维,面向思维方式,主要集中在潜意识功能上。人脑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其中右脑功能和脑的整体功能开发尤为不足,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原来由人来进行的大量记忆性、技能性和事务性的工作,都将日益被计算机所代替,而计算机尚不能代替的那些思维能力则需开发。有的科学家提出了“右脑革命”的口号,倡导要着眼于大脑潜能的开发,注意在继续发掘左脑功能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人脑的整体功能开发上,即不但着眼于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特别重视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正处于人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生脑潜能的开发。实践证明:科技活动对于开发中学生的脑的整体功能有着特殊作用。

四、培养多种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是开展发明创造活动的目的之一。中学生所学各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教师应适当引导中学生,使他们能够发现并运用这些知识点,为发明创造活动服务。

开展发明创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个人的科技活动、社团的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是访问、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发明、创造、写小论文;观察、实验、搞对比;办展览、搞竞赛;开展科技月、科技周活动等。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的需要,学校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新元.以色列教育种的“创新”理

念[J],基础教育参考.

[2]陈敏华,罗敏.浅谈中学生科技创新

意识的培养[J],中学理科:综合.

[3]柳鲲鹏.浅谈中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

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篇3

以培养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活动主题版权所有!

探索与创新

三、活动内容

按照区教体局的文件的要求我校这次科技节活动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⒈中学生创造活动

⒉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⒋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班要高度重视这次科技节活动,立足本班实际,按照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要按照“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探索、创新”的活动主题积极参加,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至月)

各班要在认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期间,做好活动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⒈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各班要积极通过板报、宣传栏等活动阵地向全校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将于九月份开始进行黑板报比赛,九月主题: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十月主题:现代科技。每月底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进行评选,并设立奖项: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学校将组织以级部为单位的全校性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教科书中的知识。

竞赛形式:笔试、闭卷(分高中组、初中组两套试题)

竞赛时间:月中旬

具体安排:每班推选名同学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采用百分制,取名同学的总分为指标,按从高到低确立奖次。

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⒉中学生创造活动

主要包括四类:

()发明创造类:指利用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

()科学幻想画类:指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作品要求: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作品规格一律为×,横竖均可。

()科学论文类:指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以上四类活动每班于月日前各上交校团委两件作品,学校届时将组织学校领导、有关老师进行评选,评分标准为分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⒊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主要包括五类:

()电脑绘画类:运用各种绘画软件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组画、连环画或是单幅画,单纯的摄影作品不属于此项活动范畴。

()电脑动画:运用各种动画软件完成的二维、三维电脑动画作品。作品容量应不大于。

()电子报刊:运用各类文字、动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应该有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至少四个)、导读栏(真实或虚拟的)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

()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述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大小不超过。

()程序设计: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程序设计或游戏软件。提交的作品中应包括源程序、流程图和帮助。

以上各类作品制作,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创意、设计并自己制作,指导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但不能直接参加制作。并于月日前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的科技节电脑制作”文件夹中,并注明班级和作者,每班上交作品二至五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⒋开展读书活动版权所有!

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读名著、颂名诗、看名片、学名人”的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掌握科学知识。学校将以级部为单位组织“读书笔记”比赛,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各班于月日上交校团委二至五篇读书笔记。

(三)成果展评阶段(月份)

各班要认真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并按时、按量的完成,学校最后将评选出在整个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奖励,班级团体总分按照以下标准:

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占

中学生创造活动占

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占

读书活动占

届时学校评选出在整个系列活动中的优胜班级: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及上报教体局参加全区的比赛。

篇4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教育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肩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目前在我,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就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2.符合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新课改的核心思想

2008年4月,四部委(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大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从‘娃娃’抓起,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创新型学习环境。

3.巩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

我校在2000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创新少年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教师进行科技创新教育。2008年提出了在教学中构建广阔的科技创新学习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的四维一体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必修课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修课重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课程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础+特长+实践+创新”,以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实施了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课堂过于注重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理论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设“创造工程”训练课程。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是这个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经理,通过对员工进行创造力的培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1941年,美国奥斯本先生率先写出《创造与思考》一书,该书提出了 “头脑风暴法”,目前,美国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创新研究机构。 50年代,科技创新传入日本,日本发现这一科学非常有用,称之为“天书”、“聪明学”、“点金术”等,人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始研究学习。

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是世界性新兴课题,世界各国都在实践、探索,理论上尚未成熟,也永远不会成熟,因为它研究的是怎样研究出未知的东西。就实践上日本、美国走在前列,而我国相对落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发展速度较快,而我省的创新活动相对发达省市较落后。

此前,由天津教科院张武什研究员主持的《中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中央教科所徐长发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8年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全国有近100所中小学作为案例学校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其中,小学初中开展此课题类似研究的比较多,高中相对比较少,像我校这样在2000年起就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更少。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科技创新少年班为载体,以学科创新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构建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①建立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

校长担任“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为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成员。

②建立科技创新特色班和科技创新少年班

面向全市选拔科技创新特长生,每个年级设置一个行政编制班―--“无为中学科技创新特色班”,开设常规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年级部在各班“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无为中学科技创新少年班”,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技法培训。各班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由本班科技辅导员负责培训。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①科技创新课程教学

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技能、技巧的训练并在创造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技创新选修课程,选修的学生600多人。

②学科创新性教学

以学科创新性教学为主战场、主阵地,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目标纳入学科教学目标;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引导自主创新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创新性教学意识规范,使创新性教学步入教学常规。省教科院杨思锋主任、市教科所李文波主任分别来我校观摩了两节创新型课堂教学,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显现并凝固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和结果之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并发展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个性。

①每年十月份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科技节。科技节的内容有:

科技创新和科普讲座。我校先后邀请了省教育厅程艺厅长作了《数学的奥秘》讲座、中科大叶邦角教授作了《无限小世界》讲座、中科大孙立广教授作了《神奇的南极》讲座、北京化工大学励杭泉教授作了《高分子时代》讲座、中科大孔燕教授作了《创新思维训练》讲座,安工大冷护基教授作了《创新技法训练》讲座、安徽工程学院金世伟教授作了《青少年科技创新选题方法指导》讲座。这些讲座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针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在人类进步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明与创造的课题发现方法、发明技巧等,使学生们创新热情高涨。

科技创新活动交流会。邀请全校热爱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座谈,并将我校已经毕业的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校友请回来,谈心得,讲体会,同学们异常高涨的热情令人惊讶,同学们将自己精心研究和创作的科技小论文、学习体会、科幻文章等拿出来交流。交流会非常成功。

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之初,我们专门通过校园内网系统介绍了前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同学们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共收到各班呈报的科学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体会等200余篇,有十多篇科技小论文在全国获奖。

科技创新比赛。我校十二个科技创新少年班现有600多名科技创新爱好者,各班级还组建了以科技副班长带头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系统的创新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每年能收到创新作品300余项。优秀的作品上报参加省、市、县和全国创新大赛。近四年来我学生创新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十项,省一等奖二项,市长奖三项,县长奖三项。

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绘画种类、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创作的科学幻想绘画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科技发展的期待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活动共收到各类科学幻想绘画作品300余幅,并在活动总评阶段进行了展示。

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

为了调动同学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兴趣,了解历代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不被人所知的故事,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每年有几十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并通过校园内网系统对全校进行了现场直播。许多中外科学家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位学生的心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各学科智力竞赛。我们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智力竟赛,主要考查学生的各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有30名同学参加总决赛,我们还把考题张贴于校园,由于题目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广,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

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爱心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消除祖孙的代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我校开展了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活动,学生利用手边的废旧物品制成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小发明。学校请来获奖学生的爷爷奶奶举办赠送仪式,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较大影响。

电脑制作和计算机编程比赛。学校组建了计算机兴趣小组,有100多人参加电脑制作班和编程班。每年参赛的作品有200多件,并在校宣传栏上进行展示。

我校在省、市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作品展示。为了让同学们能感受到全国、省、市大紧张、严肃、规范的比赛程序,我们重新组织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和选手,重现了当时的比赛情景,使同学们对科技创新大赛的程序和参赛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科学发展史及高科技成果展。我们收集了大量反映人类文明史、科技进步史和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各类宣传资料、画报、图片等,制作了几十块大型展板;我校还从上海市科普宣传团借来反映科技发展与人民生活提高、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等内容的展板300余块;每个班级还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块展板,也在全校进行了展览。同学们纷纷驻足展板前,踊跃观看,详细摘录,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物理、化学、生物趣味实验展。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实验室仪器,并培训部分学生作为操作员,共布置了3个展室,面对呈现在面前的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动手操作、试验,大大激发了其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情趣。

动物和植物标本展。同学们对动物和植物标本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同学们能了解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我们按生物进化的先后顺序,对生物的不同类型的标本和模型进行了分类展示,同学们高昂的热情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良好情操。

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夏令营。我校每年组织科技创新少年班的学生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夏令营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参观我县周家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动物养殖基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每年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我校每年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参观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天文台、机器人大赛,学生还亲自参与植物标本制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

④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省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或参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劳技创新作品大赛。我校学生在各级创新大赛中获得国际奖一项,国家级奖二十八项,省级奖六十多项。其中典型的创新作品有:陶涛同学发明的“无声喇叭”在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倪伟同学发明的“全自动菜籽脱壳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安徽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脚踏气压式农用喷雾器”在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论坛中获省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紧急刹车误踩油门自动刹车系统”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郭圣君同学发明的“灌溉深井落物捡拾器”在全国劳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王娟、解涛、郭杰、钱晨阳、罗靖、刘原辉同学荣获六项全国银奖,我校郭圣君、解玮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创新少年”,张伟豪、张蕾、王娟同学荣获三项科技创新市长奖,俞笑闲、盛焕、黄翰天、陈子丰、翟雪、高尚荣获六项科技创新县长奖。

2、研究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宣传,加强班级和创新作品展览室的创新布置,营造学校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科技创新活动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①开发和利用好十多年来我校师生积累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2000年以来,我校每年都举办一次“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每次都有几百名学生参加,近千项创意,几百件发明。十三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料和经验,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我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我校丁玉清老师撰写的论文《创新型班集体构建初探》获全国一等奖,论文《让创新的火焰照亮年轻的心》、《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初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浅谈劳技创新教育》获四项全国二等奖,《层次启动式教学中的课外三小活动》获省一等奖,《物理学科教学中创新性教育初探》发表在《科技教育》杂志上。这些理论研究对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②有效利用社会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本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能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上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决定着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开展的广度与深度。我们紧紧依靠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创造协会、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委员会来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我校已经是全国科技辅导员协会团体会员。我校紧密联系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等名校,提高科技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孔燕教授、安徽工业大学冷护基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金世伟教授为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指导组成员兼校外科技辅导员;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科普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与我县的高新技术和工件制造企业有效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制作能力。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①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化。

对高一、高二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分别提出明确的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对高一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基本仪器、工具使用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高二学生进行创造技法和制作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

②实现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化。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开设科技创新教学课程,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组建科技新少年班,每周开设一节课。

③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常规化。

每年将全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列入学校工作总计划,各教研组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落实到时间、地点、负责人和活动经费。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校园科技节、暑期科技夏令营、“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总结和反思。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①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②科技创新教育与发明活动相结合。

篇5

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以后,接下去面临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获得知识,不少中学也在科技创新班级实际建设过程中想了不少好方法。有的中学创新班级注重科普性教育,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为一周的科普宣传活动,如举办科普小报展览、组织科幻小说展评、科幻绘画评比等;学校组织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科技节”,以“探索、发现、创新”为主题,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幻绘画、创新方案设计等为主要内容。有的中学创新班级注重经常性的科技考察和探索活动,学校往往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创新班级学生去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技考察,增长学生的见识。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学创新班级建设的有益尝试,但笔者认为这样可能还不够体系化。通过与多个中学的认真调研与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种中学科技创新班级建设模式,即一种以课程引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师资力量、培训教材与培训教具构成创新的客观条件,而学生则成为创新的主观因素。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不再只是听与看,而是有指导规范的“动手”。而这些“动手”实践活动,也不再是普通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而是将学科知识、高新技术与日常生活常识三者有机结合的创新产物。教师在指导这种创新班级时,也不再是随心所欲,而是完全遵循一个指导体系,其模式可类似于“乐高机器人”培训教程,而所授知识又比“乐高机器人”课程更广泛、更贴近实际生活。同时,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个完整的培训大纲对于创新班级级建设尤为重要,但这恰恰又是当前创新培训过程中最为紧缺的。如何设计培训大纲,将是当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中学生科技创新师资力量的构建

在中学生科技创新班级建设中,师资力量的建立是核心。笔者也通过实际调研,试图设计一个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活动项目进行有效指导的专业团队建设模式。专业团队建设的教师来源应该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中学生创新项目的课题是学生依据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产生的,项目要顺利完成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团队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而从目前的师资力量来看,仅一到两位老师无法很好完成指导工作,这就需要一个专业指导团队的建设。团队的老师可以来自不同学科,组成指导教师数据库。学生根据自己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选取一位主要指导老师和1~2位其他指导老师,每一个项目同时有多个指导老师指导,但由一个主要老师负责。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这些指导老师所熟悉的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学生也能顺利地在数据库中找到其他老师予以解答,使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项目的创新中。学校成立创新活动项目指导委员会,由校长总负责,成员囊括各学科老师,负责指导学生选题、制作、调查、考核等事宜。设计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题目。学生在自主选题的前提下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这些题目。同时,必须设计一个能推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指导教师应全程跟踪学生创新活动项目的指导,适时组织交流,进行检查,引导敦促。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小组团队学习与合作协同等情况对创新活动项目进行成绩评定;在指导教师激励措施方面,应把组建教师团队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应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建立和规范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竞争机制,启用具有综合素质的全能人才,是当今社会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其次,适当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教师工作的进取意识,以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在内心深处增强一些危机感,从而使工作更有效。避免教师在自己原有的岗位上出现不思进取、混日子的现象,所以推行竞争机制对己、对学校、对教育都有利。

2.量化目标责任,推行激励机制。可以说“量化管理”是当今各种各样管理的最时髦的名词。而“量化管理”、“课节工资制”类似于南方大多数企业所施行的“计件工资制”。“课节工资制”符合当今“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学校作为教师参与竞争的平台,就不可能离开各种目标责任的量化。以考核积分的办法来评判参与竞争的各方,是目标量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具体操作环节要充分考虑到要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公平、公正竞争的机会;要彻底打破“铁饭碗”、“大锅饭”、“死工资”的陈规,使整个管理工作程序更趋完善合理。

3.要加强领导,落实监控措施。学校拿出专门时间,集中讨论研究审批各单位、各学校的改革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监控方案及措施。教师管理模式的改革决不能流于形式,教师的竞争意识亟待强化。应该看到,创新能力大赛有别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需要的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包括创新理念、多学科合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本专业的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此负责创新班级级的教师也需要培训。为此,也希望能通过外聘教授对负责教师进行培训,使本校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授课中去。以外聘教授对负责教师的培训,不使负责教师仅仅只是带队教师,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创新班级,这不仅仅是某个学科或某个学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授课场地的准备、外聘教授的联系,需要多个部门协作进行,使创新班级学生的学习、培训能够常态化。

四、校内培训模式与校外培训模式的讨论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对创新能力大赛的了解不够,在学校里参与的学生不是很多。现在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比赛本身对高考、对前途有没有帮助,而对政策的不了解也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参赛的想法;对于新事物的陌生感也使学生对校外的培训机构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同时去校外培训也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也会影响学生的在校管理。学校出面组织学生去校外培训学生是能够接受的。学生不大会直接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更希望把培训体系设置在校内。学校利用各种资源,把校外的专家请进来给学生做讲座。一是能够方便学生,避免学生的培训与正常科目在课时上产生冲突,而影响参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二是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现在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学生外出培训,交通安全是一大难题。高中阶段学生管理是半封闭式的,出于对学生安全负责的考虑,上学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得外出。培训体系设在校外对于学校管理学生外出也会带来不便。学校也展开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而创新班级与选修课相结合,一来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二来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符合素质教育轻负、高效的理念。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更希望能够把培训体系设置在校内,促使学生、学校共同成长。

篇6

2017年各省市600+考生人数

2018年各省市600+考生人数及上线率

注:600分上线率=600分以上总人数/报名人数×100%。有的省份未公布相关数据,故未能完全统计。

600分上线率的是北京,高达17.82%;其次是浙江,为13.41%;接下来是天津,为12.67%;这三个省市600分上线率达到了10%以上。

山西、广东、宁夏、青海四地600分上线率不足2%,最低的为青海省,仅为0.38%,不足200人。

各省600分增长不均衡

对比2017年及2018年的数据,差异还是很惊人的。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差距的河北省,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相比去年增加了17771人,今年会出现*分700分难以上清北的局面;

除此之外,河南、安徽、湖南、四川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与去年600分以上人数亦相差万人以上;

山西省虽然总人数增长不是最多的,但是增长率排名第一,2018年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增长了300%以上;

增长率排名第二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增长了266.98%;

排名第三的为江西省,2018年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增长了200%以上,看来江西朋友调侃的同样分数,不同年份,可报考的大学差距悬殊的言论未必夸张。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高考分数达680分以上的共有6628人。

*分700难上清北,说起来是很吓人的,但却也是真的。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三位一体)一再扩大规模,给了许多无法进入名校的考生机会,却也把*分考生给拦在了外面。

2018自招降分人数达2.8万

2018年自招规模相比去年再次上升一个台阶,共有83.7万考生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较2017年增幅35.4%,通过初审人数达15万人。最终获得降分人数达到2.8万人次,比17年增加了近1万人次。可见,自主招生的方式越来越被学生认可,想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高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从降分人数和考试排行榜上可以看出:

1.2018年自招降分总人数达到2.8万,再创新高,复试总入选率为18.42%。

2.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三所高校降分人数位居前三。其中,清北即使不包括降分人数更多的领军计划、博雅计划,清北的自招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C9等名校。(有数据显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中,有80%—85%是通过诸如自主招生、领军博雅、自强筑梦等自主选拔方式录取的,仅凭*分进入清华北大者仅占15%—20%。)看来,清华北大更加倾向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人才。

3.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复试入选率远高于其他名校。其中,清华以79%排名第二,北大也以52%排名第十,因此,通过清北的初审往往就意味着半只脚踏入了清北门槛,初审是一大难关。

4.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这三所高校都是初审人数很高,复试竞赛却非常惨烈,因为他们都是热门的院校,复试入选率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8年自主招生降分人数省份统计

从降分人数省份排行榜上可以看出:

1.山东省降分人数达4848人,约占初审总人次的17%,远远超过其他省市。作为国内教育大省,山东夺得省份榜第一实至名归,但幅度如此之大还是有点令人惊叹的。

2.江苏、河北、湖北紧随其后。省份榜前十名中全部都是高考大省或竞赛强省,其中,北京以1465人位列第七,如果按高考人数和降分人数比例来看,北京还是高居榜首。

3.浙江未进前十,主要是因为被省内特色的“三位一体”招生分流而导致的,浙江的生源质量是非常高的。

90所自主招生高校降分情况汇总

每所自主招生高校降分的优惠幅度都不一样,而各校的降分优惠政策也是我们报考自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优惠政策表上可以看出各校降分幅度普遍很大。

1.2018年共有59所高校提供了“直降一本线”的机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名校,全部有“一本线”录取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优秀学生来说,直降一本线录取其实和保送差不多了。

2.复旦、上财、中科大、哈工大这四校是热门高校,降分幅度最诱人。复旦降30分/一本线,30分起步可以说是很大的优惠了;上财降60分/一本线,60分起降,能够拿到基本上是很稳妥了;哈工大降30/60分/一本线,30分起降,三档优惠幅度都很大;中科大全部直降一本线,也是C9院校一个直降一本线的高校。

此外,降30分或更多起步的热门高校还有*、天大、西交、上外等校。

3.央财、中石油、中传媒这三所热门高校的降分幅度很小,封顶值都太低,报考时要慎重。

此外,其他降分幅度30分封顶的高校还有对外经贸、北京师范、华北电力、西安电子科技大、中南财经政法等。

4.除了上文提到的中科大,还有北京语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全部降一本线一档优惠,只要入选就是一本线录取,吸引力很大。

参加自招 择己所长选更好未来

在高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自主招生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自主招生招收的学生要符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要有学科特长,另一个是要有创新潜质。自主招生对于整体成绩比较好,而且又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非常有利。

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第一个条件:只要考生成绩能够达到一本线或有可能达到一本线,就能报名参加自主招生。

第二个条件:每个自招院校的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能体现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材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奖项

这是有竞争力的条件,主要分为理科竞赛奖项和文科竞赛奖项。

五大学科竞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科技创新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CARC);

作文类竞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等;

英语类竞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外教社杯”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

在2018年自主招生报考中,学科竞赛与创新发明类竞赛更受青睐,想要报考自招的低年级学生跟家长要特别注意。

著作

这一点,一般学生很难做到,但对于一些爱好写作,又有大量自己作品的考生,可以尝试联系出版社出版一本著作。

专利

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从效度上来说,发明专利使,很多学校表明只认可发明专利,但申请专利用时很长,需要提前一年准备。

研究性学习报告和论文

考生如果在某一学科或者专业有自己比较独特和深入的学习研究,可以考虑把成果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和论文的形式,来表明自己在学科和专业上的实力和潜质。

在2018年自主招生报考中,高校都加大了对论文的审核力度。

特殊才能

考生在某一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并且能提供证明材料。比如前几年比较有名的“折纸少年”,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折纸技艺,拿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60分的降分。

成绩突出

也有一部分院校不需要奖项或论文,只需考生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报名该学校。比如年级总排名能达到学校前5%,或某些科目(单科成绩)在历次期末考中考到单科总分的85%等。

篇7

一、构建良好的课外科技阅读环境

为高中阶段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物理科技阅读的环境,必须构建一个供阅读行为习惯形成的合理因素,

1.从教材中挖掘物理阅读的内容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教材的外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研究的过程、物理人物、自然规律探索的经典事例、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历史、物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机结合的事件等等编排成阅读参考目录,张贴在班级中,并附有参考的书目,以便供学生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借阅,有时教师可将与其有关的科技图书直接搬到教室,如《科技物理漫谈》、《卫星与气象探测》、《地震知识》、《科技时代》、《电气化》、《物理与生命科学》、《诺贝尔获奖启示录》、《原子大爆炸时代》等等,摆到教室的临时书架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以有效地刺激学生阅读物理科技课外书籍的兴趣。

2.通过考试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阅读物理科技书籍

高中物理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与各学科交错的知识点也很多,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物理课外科技书籍的积极性,我们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时将物理学史、物理人物志、物理规律研究与实验的过程渗透到考试评价中去,尤其是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天气变化、力的本质及应用、运动规律中的化学、生理、数学等知识,虽然是简单的一个填空,一个回答,一个计算,一个人物的回忆与供述,但却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3.课堂教学有意渗透物理科技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入挖掘物理教材自身的特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发明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例如,讲授力学时,联系我国火箭发展史,详细介绍动力学与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技术,重点介绍我国航天史及重大的载人成果;讲授热学时,引进地热的利用与发展,蔬菜保护地种植与栽培;讲授能量时,介绍三峡工程及地震有关知识,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及水能的综合运用,课堂科技知识的渗透,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有关的书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引导方法很好、

二、探索合适的课外科技阅读模式

1.上好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物理科技公开课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使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合理地发展下去,必须形成物理学科教学特有的特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为此,在物理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都精心设计一节具有阅读指导意义的公开课,有效在调动了学生课外科技阅读的积极性。

如,讲授完热学这个单元后,我们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和热分子运动理论。将目前世界地热能源开发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中地热的开发,分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开发前景和科技创新四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后,反应强烈,多数学生写出了观后感,通过应用和科技的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分子运动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现代技术,怎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将中央电视台每周的科技时代,科技探索,科技苑,农业博览,探险等挂在学校网上,供学生观看和欣赏。

2.设立课外科技阅读系列讲座,定期进行科技小论文评选

每学期,物理教师要人人都举办1-2场物理科技讲座,新学期开始我们就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将课题、讲座题目、科技领域、最新成果分类安排专讲教师,教师在通过组织材料、进行课件制作、素材剪集准备完毕后,定期开讲,讲座结束后教师都根据讲座的主体内容,向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科技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参考,并做出科学指导。

在举办物理科技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小论文征文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评选,有的学生3年内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将科技阅读与科技发明创造、科技课外活动小组有机结合

结合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成立了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制作与生活、农业、生产和服务有关的科技小产品,进行科技发明与创造,不断完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

如,力学小组,根据我县蔬菜高温大棚的现状及结构特点,积极开展力学结构研究,尤其是大棚承重力学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建设,热光学小组,积极结合蔬菜高温大棚的透光性情况,进行透光及光照研究,不仅提出了改革大棚结构的形态,提出了提高后坡结构的改革办法,加大掩盖体的厚度及改变掩盖体的质量等重大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8

一、物理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

们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著名的发明家瓦特,因为家境贫困,没有机会上学,先是在一家钟表店里当学徒,后来,几经周折他成为一名优秀机械修理工.他经过自学、探索、改革和创新,终于发明出了第一台蒸汽机,向世界宣告工业革命的到来.

又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实验,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

二、物理课外活动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

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照相机原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摄影小组活动,学生会对照相机的原理更加深刻地理解.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自制望远镜;在讲“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等等.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中,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原理,光凭做习题是不行的,可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做一些小制作.

例如,在讲“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制一个测力器;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后,教师可让学生用废塑料瓶、橡皮管等,自制一个简易的潜艇模型;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制杆秤;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物理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

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例如,在小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在小论文比赛中,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和情感.

篇9

二 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

现有的科技创新大赛主要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两个板块。活动内容也主要分为:竞技类活动和展示型活动两个系列。

1.竞技类活动

竞技类科技创新大赛汉族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竞技类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因为有赛事结果为依据,所以有很多分类形式,主要包括如下:按项目申报人数分(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按年龄段分(小学项目、中学项目、高中项目),其中小学中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研究学科分(生命科学、技术与设计、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中学中举办的科技创新竞赛则通常会按研究的学科进行分类(如数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学、植物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医药和健康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照项目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分类如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教学以及科技教育活动)、科技制作类(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五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教制作项目)、科技发明类(包括外观设计项目、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三种)。

2.展示型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以及科学幻想画展两大类。(1)科技实践活动:指青少年围绕某一主题,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具有一定科普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综合、群体性的科技实践活动。(2)科学幻想绘画:指少年及儿童充分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的科学发展状况,展望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境,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参与者常为5~14岁少年儿童参加。

三 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标准

1.“三项自主”的原则

第一,自己进行选题策划:即选题必须是由参赛者自己经历发现、筛选的过程,然后自主提出的。

第二,自己对选题进行设计和研究:参赛作品中的创造性的贡献必须是由参赛者本人进行构思,并自主完成。支持主要论点的论据也必须是参赛者本人通过有效的研究手段(观察、考察、实验)亲自获得的。

第三,自己完成选题的实践过程并撰写出来:参赛者本人必须参与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2.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

第一,新颖性:包括对选题的独创程度、先进程度、新颖程度的规范,以及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要求。

第二,科学性:包括对选题及其成果的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其中包括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等。

第三,实用性:指该项发明和创新技术其中包含的可以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及该项论文的应用意义、影响范围以及推广前景。

四 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1.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选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出创新的思维,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符合科学和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改造学生身边的物品等废物制造活动,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这种改装的过程中,一项项发明创造也就产生了。

引导学生多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提出疑问。青少年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钻研的兴趣。

篇10

对于此次活动,我做一下简单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参赛###人,共收到参赛作品###件,经过专家学者的严格评选和把关,共产生#名获奖同志。其中###等10位同志获得本次活动一等奖,即“江苏省民间发明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等20位同志获得本次活动二等奖,###等30位同志获得本次活动三等奖。此次活动是我省首次由民间发起,就民间科技发展创新进行交流的盛会。这无论是对众多难为社会所理解却执著地跋涉着的民间科技人士而言,还是对吸收民间智慧、整合科技资源、推动自主创新而言,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民间科学研究是推动科技、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国各民族科技发展史证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从民间走向官方,从非主流走向主流的。不仅在古代,甚至近现代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是民间研究者完成的。电磁学大厦的奠基人法拉第出身于勤杂工,发明大王爱迪生只上过三年学,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是自行车修理匠,现代数学伟人华罗庚当初只是一名中学生,物理学革命先驱爱因斯坦也不过是专利局的小职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是一名农校教师,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只是日本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

在中国,民间科技研究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扎根于各行各业,人数可能超过专业科技研究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利申请量的65%是民间研究者作出的。其中不乏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如袁隆平首创的杂交水稻技术;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及王码数字系列;农民王衡攻克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世界性难题;工人孔利明完成科研项目22项,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340多个;农民胡美省发现重大矿点17处,这些成果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些民间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如张颖清创立全息生物学,已在3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蒋春暄否定黎曼假设,证明费马最后定理,其论文在国外专业杂志发表;温邦彦发表了《略论创新与逻辑》,其中包含了五个历史难题的初步解决方案,指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证明中的双重标准问题;张超、许少知、谭暑生、郝建宇、谭启蔚等一批学者在物理学领域,特别是在挑战相对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杭州市女中学生丁舒珊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等。他们的研究与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和部分学者的认同。还有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创性发明亟待开发。如曹培生发明的“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被称为植物萃取技术的新创举,然而,其产业化之路尚无进展;蒋子刚运用自己提出的全新揉动力学理论,发明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揉动式流体机械。这项具有高度节能、高度环保、运用面极广的原创性发明是流体机械技术的重大突破,现已制成样机,亟待在产业化实践中加以验证;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对解决未来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需要在试验中予以完善;滑县农民李官奇发明的被世界称为“第人造纤维”的大豆纤维,也待市场化开发。总之,民间藏龙卧虎,科技人才层出不穷,科技成果数不胜数。

民间科学技术研究者们凭着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他们节衣缩食,废寝忘餐,把极有限的收入和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出一个又一个新设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成果,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表现。民间科学技术研究者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洞察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奋发图强,无所畏惧,思想解放,没有框框,容易产生原创性新构想。开发利用民间科技研究者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对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民间科技尚未引起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缺乏组织和引导,没有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支持,缺乏业内交流和专业性指点,缺乏与主流科学家沟通的渠道和机会,民间科技成果得不到评价、发表和推广,无从报效国家和民族,宝贵的创意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最近,主席在谈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个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总理也多次强调:自主创新是支撑国家的筋骨。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

篇11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

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篇12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演讲范文

一、基本情况

1971年6月出生,男。1993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地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并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区大沥中学高中部任教,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区大沥高级中学任教,2005年8月至今在第一中学任教。2000年11月,经市中学一级教师第二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地理一级教师资格。现申报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资格,并作如下述职演讲。

二、申报理由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己热爱祖国。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坚持教书育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上服从学校的布置,任劳任怨。

曾获得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区高中地理学科论文评比三等奖、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区第一中学“十大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先进工作者”区第一中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区第一中学优质班会课评比三等奖、大沥区优秀教师和大沥区教育线优秀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参与工作以来。

(一)教学能力及成果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较注重抓主干知识的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对优生,鼓励他老师指导下独立钻研,充分展现他优势。2008年高考我任教的高三(1班地理平均分为94.72比学校平均分92.39高2.33比区平均分92.37高2.35比市平均分92.07高2.652007年6月首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辅导的李明辉同学获优秀奖。2007年4月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中,辅导的何振辉同学获二等奖、李雪仪同学和张颖欣同学获三等奖,也因此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2005年12月广东省第一届博冠杯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辅导的熊斐影同学获一等奖、周文胜同学和谢锦添同学获三等奖。

(二)教研能力及效果

目前已经结题,2005年9月起个人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性评价探索与实践》校级课题研究。并且获得校级优秀课题。2006年6月起参与一中袁小雄主任主持的高中地理(选修Ⅲ)网络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市级课题研究,主要负责图片、音频等素材、课件以及各种试题、练习题等,并且已经在教育网开设专题学习网站,充分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12月论文《浅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获区2006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7年12月两篇论文《从2007年广东高考地理综合题看今后备考》和《浅谈湘教版地理Ⅰ“活动”使用》获区2007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1年12月论文《高中地理教学的图象运用》获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三)教育能力及成果

认为要塑造一个人,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学习效果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话说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体主义问题,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团队合作很重要。当然现在具体来说就是班风问题。个人思想问题会影响班风,班风好会促进个人的快速发展,当然班风不好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例如2005~2006学年度我所带的高一(18班,从见到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强化我这些观点,结果这个班六次获得“优秀班集体”发明了一中的历史纪录。优秀班集体”可是考虑了诸多因素,并且用比较科学的量化方式评选进去。因此2006年1月我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优质班会课”评比也获三等奖。同年9月,因教育工作效果突出被评为一中“十大优秀班主任”重视集体效益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对于学习效果优秀的学生,经常私下找他聊,像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使他效果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养青年教师情况及效果

由于在2005年7月之前,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一直在区大沥高级中学担任史地科组长,所以培养青年教师义不容辞。1995至1998年指导黄立雄、谢桂珍老师完成他第一个教学循环;1999至2002年指导徐淑霞老师完成她第一个教学循环。2005至2006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谢群老师的教学工作导师,今年8月她将第一次上高三。2006至2007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陈江宁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导师。以上各位老师在协助下都迅速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成绩。

(五)参与继续教育情况

积极参与各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余。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其中有2007年12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掌握教材改革,灵活实施教学”2007年10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国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04年7月我参与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科省级培训班”等中学地理教学系列培训课程。2003年12月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测试,普通话水平为二级乙等。

2004年10月我参与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培训”考核合格。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及师德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篇13

为引导同学们树立节约环保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姿态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增强学生的集体与合作意识,山东省山大华特卧龙学校东校区近日举行了第二届“低碳节能风筝行”比赛。

此次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各色风筝在空中飞翔。这次比赛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体育文化生活,还展现了卧龙学子的精神风貌。

(特约通讯员:李兰慧)

丹麦约松中学老师代表莅临北师大二附中进行创新思维课程培训

3月28日,重庆市渝高中学第六届校园科技节开幕,本届科技节以“创新、体验、节约、环保”为主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科技节中,学生们除了观看科普影视节目、举办科技成就图片展外,还参加了科技作文比赛和组装计算机比赛等十余项活动。

校园科技节作为渝高中学教学特色之一,成为历年学校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奖项的“摇篮”,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特约通讯员:陈 翼)

山东省机器人大赛聊城

选拔赛在莘县实验高级中学开赛

4月6日,北师大二附中教师代表参加了丹麦约松高中教师主讲的创新思维课程培训。

在讲解好创意的来源与实现过程后,约松中学的老师们还展示了“生命之管”(一个净化水的简易便携装置)创意产品,解释了创新观点从产生到实现的准备、理解、原型和生产4个阶段。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了创意产品的制作与展示活动。

第2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渝北中学闭幕

3月29日,山东省机器人大赛聊城选拔赛在莘县实验高级中学开赛,莘县一中和莘县实验高中的参赛选手在机器人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这两个项目中进行了激烈角逐。

参赛选手用自己组装、编程控制的电脑机器人,展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和思维能力。最终莘县实验高中代表队完胜两个项目,获得代表聊城市参加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的资格。

自2011年起,莘县实验高中每年从高一年级挑选出爱好科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集中培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约通讯员:李纯科)

4月14日,为期4天的第2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重庆市渝北中学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