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性问题。当我们在活动中,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时,深深明白了“一杯水、一桶水“都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不断地充实知识、研究方法才能适应新的课程。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在《过年啦》这个主题活动中,达到以下几个目标: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问题和困惑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来说还是全新的领域,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宣传舆论工作未做好,社会氛围未能形成。社会、家长不清楚、不理解、不支持,活动初期,觉得这学科不重要,有这些观念的家长人数不少。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得到更多家长的支持,我们也会在舆论宣传方面做得更细致,更彻底。

2、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是由数学老师兼任的,说实话,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门学科上,只能尽力而为。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课题可能要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门类的知识,有许多问题教师根本无法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需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虽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诸多问题,但我们毕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必将驶入我校高速运行的快车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教坛枝繁叶茂,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绿荫满地,前程似锦!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这课程中,学生、教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我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对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作了一些尝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

主题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我坚持先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方案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先决定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如《玩出精彩世界》,针对学生特别喜欢玩溜溜球,放手让学生自主组合小组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及时进行了交流、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结果全班自主分成了八个小组,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活动的方案。各个小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个兴致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发扬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如《奥运——冲冲冲》《绿色食品》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资料,对于活动的成功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注意了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人人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篇2

篇3

这种举措的本质在于让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贴近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升华。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接近生活议题进行了浅探,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小学综合实践互动的发展和进步。

二、从生活中取材

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前,需要教师制定合适的活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生活中取材,利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安排活动计划和方案。

例如,社会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生火灾的情况,并且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教师就可以以此为题材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以火灾为主题,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避免火灾的措施以及火灾中正确的逃生手段等等。

此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并且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此次火灾经过媒体的报道,在学生家庭中已经引起了广大的反响,学生必定会受到家长的教育,并对火灾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

要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接近生活,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发现春天的痕迹、了解春天的特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在其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此项主题就需要学生走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痕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或者让学生家长带领学生进行踏春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春景,并且完成各种记录,最终得到春天在哪里的结果。

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地走进了生活,是在现实生活中完成此次实践活动。这就有机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贴近了生活,实现了生活化。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进行实践,更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由此提出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依据学生的发现进行参考,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五、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需要谨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工作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做出更加符合学生素质和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严格追踪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得到大量的信息,并以此作为指定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

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并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有部分实践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学生根本无法利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解决其中的问题。

而造成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时,教师往往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或者参考网络上的资料。由此而制定的实践活动计划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此计划更加偏离学生的生活。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才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状况,甚至听取学生的意见。只有建立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的活动计划,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篇4

“以学”就是主题活动的开展要基于学生真实的起点,这里的“学”是学情,但不只是学习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指学生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发展可能和发展需求;“定教”是指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和指导方式,这里的“教”更多的是指一种引导、服务和协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规定和授予。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设计自己的教学和指导。“以学定教”是教学的原则,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要依据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提升学生的学。所以,以学定教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身心发展素质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视野经验、发展阶段等为基础进行活动设计,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学定教”在活动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以学定目标,关注学情差异。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评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学生存在差异是常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个体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尤为重要。我们依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情况,设定多层次学习任务,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地发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学习和收获的快乐与自信。

第二方面,以学定教法,激发学生兴趣。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该转变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结果为中心的旧思维,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规划实施、搜集资料、分析信息,注重过程实践,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第三方面,以学定导语,关注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活动的共同参与者,是伙伴,是助手,是协调者,是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会学技术、会设计、会合作、会实践、会创新。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导语要有留白、有启发性,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要有导向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目标性。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应尽可能地多肯定、鼓励和赞美,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积极性和自信性。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质,教师要关注学生活动中问题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和学习状况等适时作创意性调整,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启发学生挖掘潜能。

第四方面,以学做评价,关注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或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二者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应重过程、重参与,强调评价的多元化、综合性、全面性、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以学定目标”的案例——主题活动《家乡的美食》的活动目标:

(1)对家乡的美食展开调查,了解这些美食与家乡经济特点的关系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分析材料,培养搜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在充满个性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的提高。

(3)通过搜集、整理、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真实情感。

粗略一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面面俱到,很有条理,但仔细审视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大空泛”目标:没有确定活动主题适合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开展;囊括了所有的素养培养,却几乎没有提到本次活动可以达成的具体目标。这是个“万能目标设计器”,不用做任何学情分析,所有活动主题往上一套都可以应付,毫无个性、针对性可言。如果不“以学定目标”,我们就搞不清学生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难道仅仅通过一个主题活动,学生就能够学到所有的本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以学定目标”呢?首先是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定适合本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目标,然后将主题活动的总目标、课时目标和活动目标层层细化,按照年级的不同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本着长远性原则,设置连续性的活动目标,这样既有纵横联系的年级目标,又有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课时目标,保证活动目标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得到提高。

这是我们“诸暨市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的一堂常规研修课。经过工作室导师和研修员们的研讨,《家乡的美食》最终确定在五年级进行。而五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职业体验活动的,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态度,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又因为这次主题活动开展的所在地有很多传统美食,特别是“马剑馒头”名扬诸暨,且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于是我们将主题缩小为《家乡的传统美食》,目标设定为:

(1)认知:初步了解家乡的一些常见传统美食。知道传统小吃“马剑馒头”的一般制作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制作“马剑馒头”的传统方法,创新设计“马剑馒头”的新颖做法。学习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了解周边的事物与现象,区分事物的不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马剑馒头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家乡传统制作活动的乐趣,提高对家乡传统活动的关注度。

这里要特别提醒,以学定教,不要看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要太看重教师的指导作用。魏书生说:“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潜能,关键在于激发。相信学生才能激发学生,才能挣脱传统教学思维。”

二、 “先做后导”是“学生主体”理念的实践

1.“先做后导”的理论基础就是“实践出真知”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在未知或不完全熟知的领域尝试实践,就如同国家以承包的形式将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农作物,自由耕耘,收获体验,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漫画家李欧·李奥尼(LeoLionni)在《鱼就是鱼》(fishisfish)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那么一条鱼,非常渴望了解陆地上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成行。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条鱼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大变成青蛙后,便从水里跳上了陆地。几个星期后,青蛙回到了池塘,向鱼描述了它在陆地上看到的三样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做了想象中的表征: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则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的的鱼。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可能对我们的教学影响更大。如果把鱼看作教学对象,把青蛙看作教师,把牛作为教学内容,那么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牛,或者说它认识到的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这也在提醒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孩子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是并存的。

那怎么能让鱼能认识到真正的牛呢?简单地说,鱼需要最大可能地开展充分而真实的实践,同时青蛙的指导也要合理有效。

2.活动目标是“先做后导”的效度保证

先做,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做,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活动目标、提出活动要求、进行活动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或单个、或小组开展活动实践,完成检测性练习。所以,我们的先做,不能只是方案设计,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比如,《家乡的绿茶》不能只是网上搜索、图片展示、销售方案设计等,必须让学生实物观察、亲自品尝才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会在活动中找到乐趣。《马剑馒头》、《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特产》等都是如此。

后导,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毫无节制地导,而是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和活动展开,要有限地导、巧妙地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以学定教,将指导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指导应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指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教师的指导应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的时候,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自己去攀登。

但先做与后导并非两个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应该是做中有导、导中有做。如活动主题的提出与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都需要教师适当地提前介入,提供一些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设计活动方案。

“以学定教,先做后导”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使主题实践活动过程出现了喜人的“三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死学为活学,变教师的单向传授式教学为互动启发式教学。唯有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先做后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理念,方可凸显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研究的作用,方可提升教师活动指导的有序与有效,“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获得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筱泉.行动与智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0.

篇5

期:___________

2021年参加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___,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___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___—___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采用以___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给每个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平台,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由于我们的学生惯于从课堂获取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个别学生不够大胆,缩手缩脚,怕采访遭拒绝,怕家长不允许……总之,一开始,大家的积极性还比较低,都处于一种观望态度。

为了鼓励孩子大胆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行全方位开放,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自选一个主题。比如,四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打乱组成6组,每个组商量一个主题,分别是蒙族小吃、蒙族风情、蒙族习惯、红山文化,学校变化、北票县城的变化。每次探究结束后进行一次交流,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机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探究的资源,这些做法,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精心设计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课程,根本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我们使用,这边要求老师在指定活动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结合现有的资源,确立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为此,我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天天食用的“陈醋”入手,确立一个认识家乡特产的主题,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活动中师生都觉得有可操作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好之后,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实践,教师都必须做大量充分细致的工作。全面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的发生,以及学生的变化。活动之前,指导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讨论活动中注意的事项。例如在“调查采访醋厂老板”这一环节中,我们安排学生去采访,但许多孩子觉得不好意思,觉得面对这些人有些恐惧,为了活动不受阻拦,教师先去联系,征得同意并且约好采访时间,然后帮助孩子拟定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最后要求自愿报名当“小记者”,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三位大胆的孩子举手勇挑大梁,其余的孩子在这三位“勇士”的带动下,也积极准备好笔和本子作记录。

由此可见,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好越充分,教师考虑的越细致周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越顺利。

2、活动后要总结整理资料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师生都应该进行总结,反思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得失,给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争取下一次活动能取得成功。

活动的总结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累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自己的某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为了进一步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高档家电进入每个家庭,孩子们除了回家走家串户去调查外,还以四年级为统计对象,调查同学家中是否有电视机、音响、电脑、摩托车、轿车……有了确切的数字,大家又将数学中所学的统计知识运用到活动中,绘制了一份家用电器统计图,看着这张统计图,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到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不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加激发起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在活动中,师生都感到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己,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自身能力,把课堂更多的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中,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口语交际、调查统计,摄影录音等知识,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在活动中收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和学生一样有了提高,真正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的甜头,也正因如此,我们相信综合实践这朵教育之花一定在知识的百花园中常开不败,越开越美。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过程既是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的小结,也是师生、生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在学会发现自我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篇7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二

一学期来,我和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也让我进行一番回顾和:

一、活动情况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篇8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快乐中秋”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调查中秋节的来历。“运动与健康”更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去采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调查或采访,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和采访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调查统计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自我、赏识自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六年级还开展了“做自己的守护神”的自我保护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五、组织管理“有序”化

篇9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教师及时、适度的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一:想在其先

“想在其先”就是要求教师对开展活动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进行合理预设,提出防范风险和解决困难的措施,另外还要为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储备和铺垫。例如,要带领学生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开展实践活动,考察野生绞股蓝的生长情况,教师就要做好各种准备,包括:活动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格,进行团队分工,出发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车辆,实地考察场地,筹划活动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在前面”,并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另外,每次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甚至是训练。例如,活动刚启动,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知识储备也不够,一开始就放手由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实践,提炼出活动的主题。

教师“想在其先”,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能对活动的开展起到航标的作用。

指导策略二:乐在其中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获得情感体验。作为指导教师,在活动进程中能“乐在其中”就是最好的引导。

教师应该用孩子般天真的眼光观察社会,用孩子般纯真的童心感受生活。只有教师保有童真、童趣,懂得与学生心贴心地交流和沟通,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彰显其魅力。教师“乐在其中”才能更好地实施指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有的实践需要学生到课堂外去完成,而孩子有贪玩的天性,经常会把活动任务忘在脑后,不能按计划开展实践活动。这时,如果教师能及时“下水”,与学生一道“乐在其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调控。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学生们在活动的进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生“打退堂鼓”“没了兴趣”的时候,教师身先士卒地“乐在其中”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鼓舞学生信心的最好做法。例如,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开荒、播种、施肥、浇水、捉虫以及观察植物生长状态等,边玩边引导学生,边玩边指导学生,跟学生一起“乐在其中”。

另外,“乐在其中”还能促进教师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走出课堂、关注生活、走进社会的一门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从中获益。为了更好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进行学习、探讨、思考、实践,在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其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专业成长。

指导策略三:忙在其后

活动结束了,教师的引导工作还没有结束,反而更加忙碌了。指导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拓展、提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活动的认识,深化体验和感悟。总结什么?怎样总结?以什么形式展示活动成果?怎样深入拓展活动内容?这些都得由教师来进行指导。

例如,有的小组在制作活动成果汇报幻灯片时遇到困难,指导教师可以提醒他们请教信息技术老师;有的小组决定要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活动成果,指导教师就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他们的首席“专家顾问”;“观察植物的叶子”活动结束,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叶脉书签,让学生将制作好的书签配上图画在班上展出或将叶脉书签送给家长。

篇10

一、主题提炼――关注学生的愿望与兴趣

主题是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内容和方向。小学生受年龄特点、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他们对事物地观察往往停留在浮浅的表面,不能深入细致地思考,即使主题在身边,也难以把握。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以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为起点,结合所处的生活环境,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熟悉的话题入手来确立主题。

《我爱端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产生,我就是关注了学生课余时津津乐道的话题――吃粽子,从而引导他们确立以端午节为研究对象的主题。

二、过程实施――关注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解决问题;还应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观察、调查、制作、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组织方式(集体、小组、个别等),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学生在自己的研究中变得善于思考,懂得了从多角度了解问题,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说明问题。

在《我爱端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我指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探究,如上网查找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到农村寻常百姓家走访端午的食俗;在“香粽悠悠”这一环节,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这样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整合资料――关注成果交流的个性化

成果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成功与否跟教师对学生整合资料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在指导学生整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时,我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给予他们不同的建议和指导:对于“电脑高手”,指导他们制作幻灯片;对于画画能手,指导他们办手抄报或剪贴报;对于表演天才,则指导他们把资料改成剧本。个性化的资料处理,必将带来精彩纷呈的成果交流。

四、总结评价――关注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活动总结与评价是在活动将近结束的时候,对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后的收获进行审视、分析和提升。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从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实践活动、学习技能、成果展示等角度进行,也可将评价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设计评价方法,决定评价方式。

当《我爱端午》这一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出示了我设计的一张评价样表,告诉学生可以按我的表格填写,也可自行设计后再填写。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有的还自行设计了一些有创意的奖项,如:“最佳进步奖”“快快乐乐奖”等。我想,这样的活动带给他们的不只是对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提升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

“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挥”。总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代替的独特角色,对于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我们每一位综合实践指导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综合实践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成长。

篇1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当前,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了深刻的变革,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指导教师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指导策略。因此,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明确好活动的指导策略,进而组织教学的开展。这样,建立在良好指导策略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地达到其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与开发不仅涉及许多理论问题,更涉及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指导策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的主题不够明确。在活动过程中,由于组织过于仓促,忽视活动主题的考虑,使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比较的盲目。

(2)活动的方案比较模糊。制定一套好的活动实施方案,既能对活动起到主导的作用,又能使活动收到预定的效果,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必要合理的实施方案。制定方案时,由于考虑不周,行事草率,往往流于空洞、虚幻,华而不实,似有实无,因而增大了实际活动过程中发生随意性的可能,教师或者无所适从,或者无所作为,或者任意作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情而不能有效的处置。

(3)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占主体。往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在指导中,不能面面俱到,缺乏师生实质性的交流。教师对活动主题、教学课型、活动背景、预设目标、情景创设、活动环节、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延伸等一系列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考量,招致最终活动指导无的放矢,效果不明,使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4)活动指导方式不正确。综合实践活动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而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在活动课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牵引”式的跟着老师学,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5)活动课程缺乏有效性的讨论、交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的能力。在实际的综合活动课程中,教师忽视学生在综合活动课程中的观察与发现,学生的发现与理解不能及时的得到认可、指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活动课程的兴趣。

三、确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针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技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开展活动,为当代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适应课改的保障体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具备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更好地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确定活动的中心主题。一个主题的好坏可以体现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课程的中心主题。活动中心主题的确定,可以有效的便于活动的开展。活动的一切章节和内容都是围绕中心主题展开的。例如,教师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教师首先就得明确这一活动的中心主题,然后依据活动的中心主题,对活动各个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使得活动有序地进行。

2.制定活动的方案。活动的方案是活动有序开展的纲领。教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彰显课程理念、课程特色、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在活动方案的拟定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活动进行创新式的设计,把生活中的情景具体化到活动之中,活动的诸多环节都要依据活动方案进行安排。例如,学生在对关于爱国主义的主题活动进行方案制定时,可以根据党在今年将会有什么重大的活动和会议,活动方案就可以依据这些来很好的制定。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活动方案,在活动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活动开展得更加地顺利。

3.活动的有效策划。活动有效策划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方案,进行活动策划,通过学生的独立和交流,进行多元化的策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信性、团队精神和自我规划能力。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以便了解学生规划能力和指导活动课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策划,进行师生互动讨论,进而找出一套学生最需求的活动策划方案。

4.活动的有效实施。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活动进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求,进行活动的分组、角色安排等工作。教师需要有效的对活动中的观察发现、问题都一一的记录下来,活动结束之后,把学生们的活动成果一一的收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为学生们良好的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开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

5.开展有效的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把学生实践互动课程中的观察、发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归纳,形成全面、实事求是的总结和科学的评价,以便学生在后期的活动中,更加地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效率。

6.活动上的方法指导。活动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巩固和问题发现、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发现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采用正确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成立学习讨论小组,利用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目标不明确、方案不具体的问题,这些都是综合活动课程在指导性上的问题。有效地教学指导策略可以极大地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2

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展示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参与活动的总结与认可。它能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成就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展示中得到对自己和自己所处团队的认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在展示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展示方式。

1.展示活动作品

设计制作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侧重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在展示作品实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设计的理念、意义等作品本身的内涵。展示的形式以“作品展览会”等直观呈现并辅以简介的方式为主。例如“我爱乒乓”主题活动中学生衍生出制作类的小主题——“废弃乒乓球大变身”。在总结交流阶段,选择该小主题的小组以“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为形式,向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现场参观者可以直接点评、交流,营造了展示者与参观者现场互动的良好展示交流的氛围。

2.展示活动结论

探究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调查活动的结论。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饮食与健康”主题活动成果交流汇报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调查报告,以文字的形式交流活动成果;可以是宣传画册,以图片的形式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是小品、快板等形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愉悦的笑声中获得健康饮食的知识等。

3.展示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指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展示活动的体验。呈现的方式同样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小小大厨师 美食我能行”主题活动成果交流课上,受场地等因素影响,学生无法展示所有美食制作过程和成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交流:有的小组采用DV拍摄的方式,用视频记录制作过程;有的小组采用习作的方式回顾制作过程;有的则以多张照片组合成“照片墙”的形式来展示活动过程……各个小组的展示交流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辅以现场解说或文字解说,同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交流。

二、 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身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反思活动中所“长”

“长”指的是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习得的方法等。反思取得的成绩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注入动力;反思获得的经验,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反思习得的方法则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2.反思活动中所“短”

“短”指的是在活动时发现的不足、应吸取的教训。反思不足,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教训,能让学生避免下次出现错误,迎来成功。

3.反思扬“长”避“短”

反思扬“长”避“短”,就是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或者少犯错误,同时发挥自己或者是团队的特长。扬“长”避“短”能让学生在一次活动后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同时发现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多样,一般有下列几种。

(1)化整为零:贯穿于展示活动过程。如上文提到的“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小组成员向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在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中融入对本次活动过程的反思,把获得的经验或发现的不足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

(2)独立成形:单独开展一次专题交流。如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举行一次相关的习作赏析会;也可以就某个活动涉及的方法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展示各自的经验或者不足。

三、 延伸:延伸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反思以外,更应引导学生持续关注部分活动主题的后续发展,让学生从一次活动走向更有意义的、更有深度的下一次活动中去。哪些活动主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延伸呢?

1.延伸意犹未尽的

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只要学生感兴趣,他们就愿意继续深入进去,把活动做得更实,把研究做得更细。这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也是课程理念所鼓励的,更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活动感到意犹未尽时,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引导他们深入进去,延伸出新的主题活动。

2.延伸遗憾缺失的

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或不足。教师应有宽容之心,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错误,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应该把这些错误、不足视为真实而又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这些犯错、不足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次历练。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来,再次尝试。在二次开展活动中,学生能改正错误、克服不足,获得新学习机会,得到能力的提升。

篇13

“兴趣是智慧的敲门砖”,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所以,学生在确定主题时,老师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要去研究什么,而是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发掘,确定自己想研究什么,怎么去研究。这样才能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实践之中。例如:在“人与社会”子课题组中,我引导学生确定主题一节课上,我只是把资料做了简单归类,并没有给学生做更细化的小主题,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只是确立了“礼仪”“信息技术”“环保”“饮食文化”等研究方向,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这样发自内心,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言谈,点燃了学生的生活之“火”。最后,他们有的去研究“家乡的饮食”,有的去研究“家乡公交车的文明现状”等等。

二、学生活动要重视“巧”的适度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课程,因此,我非常重视活动设计指导。在每一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拟定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尽可能多地进行资料搜集、调查、实验、制作、总结、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汇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例如:在一次“走近家园”的家乡环境的成果交流课上的一次展示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去干涉学生的交流,只是适时引导学生把有价值的成果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把最精彩的东西展示给观众,使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