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心理卫生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心理卫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心理卫生论文

篇1

3、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

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

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

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

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

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

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

4、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

6、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7、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8、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其各自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9、教师不要对幼儿发火。有些老师喜欢在幼儿“不听话”时,或者在自己心情不好时对幼儿发火,这种发火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在发火的状态下,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做出许多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来;同时,我们的“发火相”将会深深地留在幼儿的脑海里,使幼儿觉得“某某老师真可怕”,这对幼儿心理的安全,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这种消极影响也将会是十分持久的。所以我们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另外,我们也不能因少数幼儿不听话而责怪全班幼儿,因为这对所有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不过,我们老师也不是什么圣人,总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我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等等,尽量避免“气”伤幼儿。

篇2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522例,男352例,女170例,出生体重<1500g28例,1501g~2500g224例,2501g~4000g246例,>4000g24例。早产儿233例,足月小样儿19例,巨大儿24例。入院时有窒息114例,肺炎141例,先天性畸形18例,母患感染性疾病22例,其他62例。

1.2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早产儿并发高胆红素血症106例,RDS12例,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3例,窒息中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6例,高胆红素血症36例,低血糖12例。巨大儿中有4例并发低血糖。

1.3转归本组高危儿中无一例发生意外死亡,有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3例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家长放弃治疗,有1例患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均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

2护理

2.1准备抢救工作为了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和护理,我科相对固定了有经验、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操作的护士来负责组织高危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当班的护士在接到高危新生儿入院的通知后,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暖箱、辐射抢救台、被服、尿布的预热、氧气及供氧设备、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抢救车等,均放置固定位置,以便患儿入院后迅速及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2注意保暖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易致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硬肿症,还可造成低血糖,因此应加强保暖,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应置暖箱内,按日龄和体重给予合适的中性环境温度,使其的体温维持在36.5℃~37.4℃,以减少能量消耗。体温不升者按每1h升温1℃逐渐复温,复温期间每1h测体温,稳定后每4h测体温。随时注意箱温的变化,各项护理尽量在箱内进行,随时关好箱门,以减少箱温的波动。

2.3监测呼吸在高危儿中尤其是早产儿和窒息儿常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而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直接影响机体的氧合和新陈代谢,造成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和代谢紊乱,所以应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对入院时已存在紫绀或呼吸呼吸困难的高危儿,应立即给予吸痰和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情况,调整给氧的浓度,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每2h翻身、拍背、吸痰1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4监测血糖新生儿因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体内的糖元储备不足,而耗糖相对较多,易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2],因此对高危儿在生后24h内,尤其是8h内应常规监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2.2mmol/L~6.1mmol/L,特别是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高度重视,避免缺氧、低体温,同时要注意观察低血糖的症状,其症状常为非特异性[2],仅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呼吸暂停、惊厥等,若不仔细观察常被忽略。

2.5合理喂养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及早开奶,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直接喂母乳,奶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到每日所需热量。吸吮能力差或吞咽反射弱者,以滴管或鼻饲喂养,每次进食前均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养量1/3以上,则减量或暂停1次,如持续有较大残留奶则可改用静脉营养。

2.6密切观察病情高危新生儿病情不稳定,变化快,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如对刺激的反应、哭声强弱,有无尖叫及等,察看皮肤有无紫绀、花纹、发灰或黄染以及出现的时间、程度等情况,并注意肢体有无硬肿。有呕吐者,应详细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量、味,察看前囟有否塌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同时注意大小便的次数、量、性质、色、味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使用镇静剂后有无呼吸抑制,使用脱水剂后颅高压症状有无改善等。

2.7做好基础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早产儿的衣服、被褥应高压灭菌,尿布、护脐用物等应使用一次性产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还要注意早产儿培养箱、抢救台的清洁与消毒。每日常规做好口腔、脐部及皮肤清洁护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讨论

高危儿由于病因和症状不同,起病缓急不等,这就要求在观察护理上应以整体观念,连续全面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预后。因此要求新生儿室要有完备的抢救和监护设施,还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科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责任感和爱心,做到细心观察,精心护理,知识全面,技术过硬。

篇3

1营造温馨气氛调节饮食

几乎100%的高龄产妇从住进医院的那天起就开始逐渐地紧张。为了能有个全方位的护理,我院已经把产房布置得很温馨,粉红色的墙壁配上适当孕妇须知的画片,让产妇一住进医院就感觉好像自己家里一样。同时粉色可以起到缓解精神紧张的作用。病房要时刻保持空气清新,光线要柔和,台板上摆放一些不易引起过敏的花卉,再加上护理人员和蔼可亲的笑容,这些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对于缓解她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实很多时候饮食对于调节孕妇的心理以及情绪也是很有帮助的。很多高龄产妇认为自己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大量的吃东西为了把自己的小孩养的白白胖胖的,其实这样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在饮食上要一定要注意各类营养要素的平衡摄入。有些水果还可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加强营养的同时,要控制高脂肪、高糖饮食,避免怀孕期间体重增幅过大,这样容易导致产妇很胖而生出来的婴儿却体重很轻。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体力活动,防止胎儿过大不利于分娩。

2产前心理疏导和产程的特殊护理

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往往担心自己年龄较大,生育能力降低,有些可能合并其他一些疾病,这样分娩或者剖宫产是否会增加更大的危险。一般来说高龄产妇基本上视自己的胎儿为珍贵儿,胎儿是否健康,能否顺利产下等担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产前心理疏导。讲解一下产前的健康教育是必须的。高龄产妇中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更加敏感多虑,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上进行亲切坦白的交流。使之知晓整个产程的正常分娩知识。由于高龄产妇分娩动力学的原因,第二产程往往延长,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因此,对于高龄产妇进行有效的分娩指导是很必要的。告知产妇正确的憋气和用力的方法,宫缩间歇适当的为产妇擦汗、喂水等。医护人员保持沉着镇定的情绪,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产妇信心和安全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切勿慌乱,要冷静、果断、迅速处理异常情况。当胎儿娩出异常情况或所生的孩子的结果不合产妇的理想时,暂不告知,待胎盘娩出后加压按摩子宫直到收缩良好后方将实情相告,这样可避免产后大出血。在第二产程鼓励产妇使用腹压等都有利于胎儿产出。如果是要求做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则告知手术室和分娩室一样不必产生恐惧心理,整个手术过程都是在麻醉无痛状态下完成。告知产妇尽量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切记闷闷不乐。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希望能以最佳的心态迎接小生命的诞生。

篇4

2.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患者在进行疗后护理中,因对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产生恐惧感和悲观心理。这一切都是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导致的。所以卫生院医护人员要帮助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讲解有关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真确科学的了解糖尿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时的护理人员就因该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

2.3加强与患者沟通

由于农村群众主要依靠农作收入及打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耽误了劳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压力增大,日久就会表现出孤独感、忧郁,无所作为。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总要。

2.4纠正错误思想,灌输正确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变化程度,当对现有的病症以及有关检查项目不理想时,就会过分的担心的病情是否会恶化,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情绪变得不稳定。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处求医寻药,听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场上所谓能治“百病”的补药,的影响,一些患者滥服补药、贵药,不仅不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此时,卫生院护士应该及时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科学用药的作用效果。

2.6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

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饮食的调整、控制,以及适当的锻炼[1]。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引导患者接受正确的血糖测量,尿糖和血糖仪的使用;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的注射胰岛素;引导患者保持皮肤、指甲的情节卫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低血糖的预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症发生的前驱症状,如大汗、头痛、烦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现语言不清时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见好转,立马送往医院;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检查,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并发症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预防和治疗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诫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篇5

一、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迸发思维的火花。记得前几年教《包身工》这课时,除了讲这篇课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还得讲这篇课文的思想意义;但是每每讲到后者,尤其讲到“芦柴棒”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远的马桶上很响的小便”“她们会半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之类的内容时,平静的教室里出现了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脸红低头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慢条斯理地说:“这群少女不害羞!”引来同学们的哗然。那笑声令我战栗,至今记忆犹新。这次再教,我就换了一种方法,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不希望有幸福美好的少年?想想看,假如我们就是‘芦柴棒’这样的包身工,难道我们不喜欢穿得漂漂亮亮,而喜欢‘蓬头、赤脚’?难道我们不喜欢‘几室一厅’,而喜欢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马桶边‘横七竖八’地躺着?难道我们不喜欢‘牛奶+鸡蛋’,而喜欢抢‘豆腐渣+锅巴’?……这样,终于激起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买办洋奴们的仇恨,唤起了学生对包身工悲惨境遇的同情。这样教学既引导学生探究了文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又让学生联想到了自身幸福的生活,发掘了文章的内涵,自然也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因为有了想象,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文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我在具体分析林黛玉形象之前,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林黛玉,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走进贾府,你的一举一动会怎样?”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感到新奇。”有的说:“我感到兴奋。”有的说:“我会有新奇紧张的心态。”有的说:“我会小心翼翼。”答案不一而足。那么哪一种答案正确呢?我再次提示道:“想想看,‘我’是以什么样的身份走进贾府的?在什么背景之下走进贾府的?”最后,同学们有了较为一致的答案:“我”因为母亲去世以后,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投奔贾府,而且以前也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的人家大不同,再加上是第一次到一个陌生处,所以“我”会有寄人篱下的感受,“我”走进贾府时会小心谨慎,不能随便。应该说,这样的答案是科学的,确实符合课文实际;而这样的答案是建立在同学们变换角色之后的。如果没有进入角色,同学们很难会有这样的感受,很难进入林黛玉的内心世界,也就很难把握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异性,即思考问题要多元化,不要“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美国实业家罗吉尔?冯?奥赫曾在《创造学思想录》中说,“寻找新思想、新观念最好的方法,是得到大量的想法,绝不要在刚刚找到第一种正确方案时就止步,要继续寻找其他的答案。没有什么比你只有一种答案更危险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多元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如讲到《祝福》中祥林嫂死因时,许多学生提出了种种看法,有的认为是环境迫害而死,有的认为是流言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教师都应鼓励,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勤奋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等等。就这样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探究问题的答案,既训练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又点燃了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四、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归纳出以下三个题目:①蔺相如会不会同和氏壁一起撞柱子,为什么?②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胜负?③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是三个富有两可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就大在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这些问题的提出真的让教师很吃惊。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还给学生发问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五、巧用媒体开拓学生创新的视野

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书本静的直观,给学生一种动态的连贯认识,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敏感的心灵,从而把握特定的思维瞬间获取创造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嘴和眼,使其看到传统课堂看不到的,说其心中最想诉说的。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舒展活泼自由的心智,激起学生的惊奇疑问,激发灵感,从而活跃其思维获取创造的火花!例如在《望海潮》一课教学时,我特意下载了一些实景,通过网页的浏览,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眼前:绿柳含烟,画桥流水,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垂钓的老翁,采莲的少女……令人如在画中游。总之,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都一一呈现学生眼前。据此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说话训练:如果你此该正漫步湖边,或是荡舟湖上,心中作何感想?请发挥想象说说。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

篇6

2.1自伤行为发生情况2907名中学生中报告最近1a内5次及以上自伤行为的有425名,发生率为14.6%;1~4次自伤行为的有482名,发生率为16.6%。男、女生经常自伤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P=0.466)。中学生报告自伤行为以拽头发、掐自己、打自己的方式多见。

2.2自伤行为与人际关系归因及自尊关系经常自伤行为者、偶有自伤行为者及无自伤行为者内控性、外控性、自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分析发现,经常自伤行为和偶有自伤行为者自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自伤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因变量分为经常自伤行为、偶有自伤行为、无自伤行为3类,其中无自伤行为为对照;选择年龄、自尊、内控性、外控性、性别(0=女,1=男)、与同学关系(0=差,1=一般,2=好)、学习成绩(0=差,1=一般,2=好)、对自己相貌的满意情况(0=不满意,1=一般,2=满意)等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见表3。偶有自伤行为与内控性、自尊、独生子女、男性有关;经常自伤行为与外控性、自尊和独生子女有关(P值均<0.05)。

3讨论

篇7

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在教学中,当学生意见一边倒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看法,即使这种看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我们保护这种积极性,就能保证学生创新的欲望,因为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也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如果教师包办代替,甚至粗暴否定,就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泯灭其创新意识。2.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能独立思维,深入思考,这其中就包含着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各个角度提问,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课本。久而久之,学生由质疑到释疑,思想活跃了,意识加强了,课堂内外就会迸发出越来越多的创新火花。3.鼓励不同见解,利用实际,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在师生互动的探究过程之前,教师就要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找到与该语文问题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创新视野。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就不可能唯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鼓励学生“固执己见”,培养其“真人面前人人平等”与“不赢不罢休”的精神。如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中,学生们就怎样看待“范进坚持三十多年的科考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应该学习他那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学无止境,就是因为有了他的坚持才有最后的成功;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不要效仿他,“事不过三”,每个人都应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是为达到自己目的,不顾自己家人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生活。4.注重实践,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例如:在我校最近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设置主题。我班学生开动大脑,从设计到完工,仅仅两天时间,一张张平凡无奇的彩纸,在学生们手中变成了傲寒挺立的青松;一朵朵凌寒绽放的梅花,一片片飘落的竹叶,一只只翱翔的老鹰,一颗颗满怀希望的星星,一条条凌云而上的飞龙……从文字绘画到动手剪纸,从思维构建到探索创新,从抽象到具象,每一步都是学生进步的脚印,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在实践活动中要开发并利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在教学管理中遍地开花,释放出想象的魅力。

篇8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了四个层级,对各项能力每一层级的描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要求被调查者按照单位实际需求选择符合本单位需求的层级。以此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各用人单位在对各类能力的需求选择中更倾向于层级二和层次三,这说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层级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用人单位比较注重高职院校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而对于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的能力则要求不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课程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等方面,可以以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五项能力为第一层次进行着重训练和培养,以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三项能力为第二层次进行培养,每项能力培养以用人单位的层次需求为标准进行。另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实训教学

对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情况设置核心课程,并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进行市场化嵌入式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设置调整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为适应专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于实训教学方面,一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二是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开展实训模块训练;三是对于实训课程要根据岗位实际需求不时更新教学项目,着重考虑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

(二)重视并加大就业指导强度

一方面对刚入校的同学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通过对专业和职业的讲解和剖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认识自身兴趣点、优势劣势等方面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对大二的学生加强实训教育力度,在实训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企业真正的需求,让其知晓在岗位上能够成功所要具备的因素,通过组织参加招聘会的方式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就业。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职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并能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来不断要求和激励自己;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实地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努力训练自己职业意识和参与核心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9

环境不适,在大学的新生中反应较为普遍。尤其是初次离家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从小受溺爱或过度保护的人,性格孤僻。内向或暴戾的人不易合群,就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在孤独感,无助感的折磨下,个别人容易选择轻生。

1.2学习的压力

近年来,青年学生因学习压力加大而轻生的事例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名牌大学,这类情况更较为多见。高中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而被重点大学录取他们被低年级的同学视为榜样。荣誉的光环笼罩着他们,反而形似一种桎梏。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或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相抵触的一些原因,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滞后,甚至面临留级,休学等现实。涉世不深,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开往往挺而走险,结束自己本可再度辉煌的生命。

1.3心理障碍的加重

在许多青年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我们稍加注意也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案例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起因很多是在少儿时期形成的,但入学身体检查中并无心理疾病检测这一程序。入学后,被严重的心理冲突困扰,表现出他们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心情压抑,郁郁寡欢。并常伴有失眠。这些同学为此痛苦不堪;身体上感到疲劳乏力,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焦躁不安,心情持续抑郁,懒于和人讲话,感到这样活下去,没什么意思而选择了自杀。而自杀的时间和方式往往选择在上午同学们离开宿舍时跳楼身亡。

1.4情感的挫折

失恋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多数为初恋。感情过分专注的人,一旦失恋便会体验到深切的痛苦。当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时,便会由怨恨而引起轻生的念头。其中女同学较为多见。

2学校采取的防范和救助措施

为尽可能避免青年学生自杀的不幸事件的发生,学校为此应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救助措施。

2.1危机前的预防

早期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从而针对性地给予及时援助,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并带来不良后果的重要措施。但预测人的行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预测自杀行为就更困难了,因为引发自杀的原因很多,常常连与自杀者接触密切的人都难以觉察其细小的变化。而且自杀行为常常带有突发性,令周围的人措手不及。

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注意观察了解,注意前兆。这是早期发现有自杀企图者的基本方法。如自杀者的共性是其不健康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必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因此,通过观察了解是能有所发现的。另外自杀者在行为上是有前兆的,一旦发现这些前兆就应主动关注,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

观察了解的任务首先就落在了班级辅导教师的肩上,教师应随时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心态,及早发现问题,对于自杀事件的预防有很大的意义。

2.2危机中的措施

美国大学生的自杀防范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防范的关键就在于开放人们对自杀问题的禁闭,加强人们对其过程的认识,并通过层层设防,来增强人们对自杀意念的控制。而就自杀行动而言,其避免的最有效途径也就是能够使人及时将内心的苦恼宣泄出来,以突破它对个人意志的控制。在此当中,能随时有人交谈,有人愿意分担其精神痛苦,无疑地会有助于使那些企图采取自杀的学生开放自我,转移注意力,以最终放弃计划。这些措施值得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借鉴。

为了使防范工作更好的推广,在学校就要积极的开展防范教育工作。其中心目的在于使学生突破抑郁时的自我封闭,达观地看待人生,以增强对自杀意念的抵御能力。圆满完成成长的蜕变。通过教育来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提升学生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沟通能力,学习积极解决冲突和压力的各种方法。让学生知道应急情况的处理和求助的技巧。甚至一些开脱自杀念头的具体方法,实现情绪的自我控制。这是预防心理危机的一大举措。

2.3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旨在就是为那些有自杀念头与行动的学生提供及时或长期的精神开脱和支柱,它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自助热线两个途径来执行。主要工作就是为有过自杀意图与行动的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和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相比较。突出表现在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为就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它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就是要迅速检查和评估当事人的危机程度,采取适当的方法评估当事人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情况,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人的安全。其次,就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帮助他探索和确定问题,在进行危机干预时不要批评当事人的行为或想法,也不评价他的行为和处境,而是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无条件的接纳、真诚和尊重的态度让当事人感到支持和帮助,让他在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宣泄各种情绪,表达自己,从而使失衡的心理状态恢复平衡。接着,就是要帮助当事人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当事人恢复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后,帮助当事人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改变自己应对压力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使当事人能够在危机中成长。但在这个时候要注意,这时是要求当事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新的方法,而不是别人替他做选择。在得到当事人的承诺和保证。为了实现当事人所选择的新方法,要让当事人有所保证和承诺,否则应对问题的新方法就会失去意义。

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涉及着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积极方面对待青年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并主动地开展预防和干预,必然有助于青年学生的“茁壮成长”,使乐观者在机会中看到了危机,悲观者在危难中看到了机会。要让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到,走在成长的路上,危机时时与我们相伴,危机是个人成长的伴生物。要自觉地以心理危机为契机,真正发现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在危机干预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4).393~399.

[2]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30-433.

[3]李祚山.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4]华道云,詹启生.大学生危机干预模式与策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86-89.

[5]马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铜仁师范学院学报.2003.5(3):35-37.

篇10

2.1.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具有实验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且课程资源丰富,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所以,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任何思维、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从细致的观察开始的。因此,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基础,是开放思维的按钮,所以观察事物是否客观,决定着思维形成的客观与否,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去学会观察,并能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深化,学生才能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创见思维。

2.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猜想是指由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和规律作出假设,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探求知识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胆设问、各抒已见、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结果,猜想探究方法,猜想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一节,就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的形状、颜色、结构(挂图),然后让学生各自去猜想“为什么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是光、颜色、形状?”、“能真的制造出淀粉吗?”“如何检验”……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进行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还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金边吊兰的叶)、特殊的遮光材料(照相底片)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3.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造性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生命的研究更加深入、精准;同时环境不断变化,使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命活动规律也发生相应变化。所以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时间、环境等多种可能条件和生产生活实践,辩证地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篇11

一、微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网络文化浪潮冲击下越发显得力不从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挥发展的社会节奏和文化潮流,局限性越来越多。面对当前这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弱势发展,微博的介人应用成功为其拓展沟通渠道、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兴网络载体平台,已经被众多学者论证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多重积极作用和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和微博文化的流行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对于当前稍显落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积极应用微博这种平台工具进行教育探索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应用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高目标、多元化趋势的必然。这种新型教育辅助工具的出现与传统单一的、平面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形成对比,通过将当前微博平台上所能调动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施加全方位影响。这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教育领域所可能应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教育模式之一[]l。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激烈转型与动荡时期,无论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国际环境变化还是国内政经社探索、改革来看,我们国家无疑都经历着异常剧烈的思想动荡,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碰撞,大学生作为处在学校与社会思想碰撞最为频繁领域的重要群体,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承受了越来越巨大的压力[2]。纵观近些年有关新闻报道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因为思想偏激、心理健康问题等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些状况的出现无疑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正确的思考引导,是确保他们正确看待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事件的保障,是他们重要人生阶段的启明星,所以,应用微博这种当前最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拥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交工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也是必然。大学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带有不少弊端,与学生心理脱节、与社会现实契合度低,学生不感兴趣充满抗拒,都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引人微博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以一种更加优秀、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到学生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更好的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微博介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在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的情况下,抵御各种消极网络文化和信息对学生们思想的消极影响,让他们在充满困惑、矛盾的时候不至于走上偏激的道路。高校通过经营微博账号对关注学生推送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料的共享,通过介绍相关的心理论坛、网站或优秀电视电影作品等提升学生接受度,让学生自主动手寻找和应用,通过总结学生们时常在微博上发表的各类心情、牢骚和压力来源等组织相关心理专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并给予专业化的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微博作为大学生表达自己观念的新载体,越来越多的与他们的生活状况挂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自由发挥,在内心出现问题时有可供发泄的途径、可供求助的渠道,对于高校来说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更好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途径3]。

二、微博应用价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

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突破了传统教育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不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与局限从多种途径强化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主要实践方向。微博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还较短,从目前实践实践情况来看,其具体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内容狭窄、互动交流频率低、更新速度缓慢。以内容来说,不少高校的微博平台直接被作为学校官方网站的延伸,在运作模式上还偏向新闻化、固定化,缺乏吸引力,显得僵化落后,内容上也较为狭窄,多数为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学生们简单看过就算,很少能够保持长期兴趣进行关注,可以说得不偿失,并未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功用。互动交流频繁带来的乐趣是微博文化之所以深人人心吸引众多用户群的一大优势特点,微博平台沟通中各种图文并茂充满乐趣的语言是高校的融化剂,对于高校经营微博来说,以风趣生动充满幽默的语言来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需要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营技巧,目前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尝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的。微博作为信息更新节奏更快的平台来说,对信息的更新有着非一般的要求,不少高校微博心理教育无论内容还是与时下新鲜新闻的契合度都十分低,因而无法吸引眼球,使得学生失去兴趣,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甚至限制微博能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4。针对当前微博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的局限性,应该多策并举以应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搭建专门展开心理教育的微博服务平台,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应用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行技巧,打造充满趣味、吸引人的微博心理文化,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针对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里特点,在内容上进行精选,比如自我认知方面的知识、情绪的调控、人际关系的经营、心理健康测试等,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贴近大学生生活,渗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微博上学生们反馈的心理健康测试信息来完成学生资料的收集,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专题教育指导。针对多数大学生不喜欢面对面心理沟通交流的情况提供微博私信沟通渠道,让他们敢于积极抒发内心问题,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且不断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通稿,借由虚拟案例形式完成推送和教育,在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消耗,对于特殊个案展开特殊帮扶。微博作为特殊的运营服务平台,经营团队工作人员的选拔也要具有微时代意识,能够做到对微博资源的物尽其用,配合微博经营需求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在校师生展开趣味互动,提升辨识度和亲和力,强化对这一新型媒介的高校运用,并配合校内心理健康讲座、课程与专业咨询中心服务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校方要积极重视微博上信息的监督与管理,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误导性信息或者不当信息引发学生反感或抗议等,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的推广与专业化服务阎。针对学生们的留言与反馈及时在微博经营方面进行灵活调整,满足学生们心理需求的同时针对互联网上大量流行信息进行针对性鉴别和普及,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负面信息严禁传播的同时也可参与辟谣等活动,充分体现高校文化的包容性与进步性,以获得学生认同与喜爱。总之,微博作为当前流行的网络交流服务工具与平台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应用微博的这种影响力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各项工作,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作者:王小宁工作单位:平顶山学院

篇12

2.1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应用能力,关键处在于实现其创新化,例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教师要让学生熟记这些数值,就可以将物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测试回声的时候就可以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知识,比如了解到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而生活中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生态化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参与到课堂的主动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公开课和短视频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开拓学生视野,例如在学习物理基础概念,重力G(N)G=mg,密度ρ(kg/m3)ρ=m/v,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浮力和重力的视频,由于视频画面冲击感强,角度新颖,而且由于学生对图形的吸收能力高于文字的吸收能力,学生就可以有效地通过视频联想到公式,这种利用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3

实践与创新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大力倡导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教育暗示期许功能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自己的"一言堂",不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异议,不支持学生提问。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无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暗示作用,向学生表达明确的课堂期许,使学生认识到:"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提问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创新必备的素质之一。

2.营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课堂教学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反映了对情境的反应和投入学习的程度。课堂氛围作为学生集体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情绪倾向,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发挥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营造民主的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学生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增进他们的知识。他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并尝试着去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问,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问题,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的能力。对于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关注,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积极发现、主动提出问题的权利。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有价值、有创意,教师都应给予合理的肯定与尊重,再视其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要让主动提问的学生有"安全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互相引发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由"不敢问"到"乐于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只有对学习探究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或"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灵活地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从而拓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探索指导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提问,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尚未搞懂的问题反映出来,也可以将学习中觉得有怀疑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给教师传送了非常准确的教学反馈信息,即学生的思维到了何种程度,接下去课堂教学应作如何调控,这是教师的提问所无法替代的。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非常关键的一环。可以尝试启发学生通过以下途径去发现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把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作业中不会做的习题,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作为发现问题的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中、在事实与事实的比较中、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在课本与课外资料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想象与推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通过对比找出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

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他们有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别人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异议和独特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分析学生的质疑和见解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教学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它能使我们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汲取教学经验。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还能锻炼他们的胆识和魄力,强健心理素质和精神抗压力,挑战自信心,创造成就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不断地在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中自我定位,自我提升。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从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开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