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学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林业学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林业学术论文

篇1

1.2方法

我院使用的是美国巴德公司(BCR)提供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患者和家属签字同意后,植入手术由专业心血管医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进行。病人术前有三项常规检查:胸部透视、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常规。经X线透视引导经皮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通过导丝或者导管鞘引入导管(BARD公司所制造的BARD2PORT导管,4.0F)。具体操作:①患者采取为仰卧位、肩垫枕并头低位约15~30°、头偏向对侧;②穿刺点定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锁骨下缘1~1.5cm处;③常规手术局部麻醉、铺巾、消毒;④以微创穿刺针对刺右锁骨下静脉进行试穿,操作顺利完成之后由导丝导引静脉留置导管;⑤行穿刺点下长约2.5~3.0cm切口,将皮下组织分离,呈囊状;⑥通过隧道针的使用,将导管尾端经过穿刺点置入囊袋里;⑦借助于X线引导,将导管头端放置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上方1~2cm左右,尾端与药盒相连;⑧试注肝素生理盐水,在未发生渗漏的前提下,把药盒放到囊袋里,将皮肤切口仔细缝合、留置引流条。

1.3术后常规处理

术后按常规接受抗感染治疗约3~5d。术后换药在1-2d之内,10-14d后可拆线。

2结果

本组15例手术植入均十分成功,并行术后放射检查发现,导管位置及走行良好。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细心的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维护下,2例转科,13例仍在本病区使用中,15例病例中1例发生皮下出血,1例败血症,3例回抽困难,1例夹闭综合症,2例病例行静脉港更换术及取出术,余病例经对症处置后均恢复正常。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方面的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目前是一项比较前沿的静脉治疗技术。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为需要把机械装置长时间埋植入体内,所接受治疗患者均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操作造成的疼痛,护士要做好健康教育及解释说明工作,通过对埋植使用输液港的目的、放置部位及手术操作流程的耐心讲解,并且提前告知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预防措施,达到消除病人紧张心理目的,让其以良好、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安装。

3.1.2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具有高龄、体弱、多疾病等特点。因此,在植入术前应当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完善检查,行ECG、X胸片检查,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评估患者手术配合程度及右侧锁骨下窝的皮下组织厚度等,对右侧上肢偏瘫的患者行血管彩超检查右侧锁骨下静脉了解血管情况。遵医嘱行皮试和备皮,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

3.2术中护理

在植入过程中,护士要全程陪同患者并做好安抚工作。指导患者配合手术医生穿刺,避免患者突然说话、剧烈咳嗽或者上肢活动,防止对穿刺定位的手术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疼痛等不适症状。植入术完成后,再次行DSA检查以确认导管确切位置。

3.3植入后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3.1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植入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感染、肿胀以及疼痛等。每1-2日予以换药,遵医嘱给予合理的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指导患者保持手术周围皮肤的干燥与清洁,擦洗时不可用力,避免摩擦,防止局部皮肤的损伤,切不可用力撞击植入部位,所行手术之上肢避免做剧烈外展活动。术后24h后方可使用输液港。本组患者1例出现皮下血肿,与病人躁动、皮下脂肪过少、药盒埋置位置欠妥有关,后经取出药盒,重新埋置后好转。

3.3.2感染

某些免疫机能较差和或合并基础疾病、长时间以激素治疗的那些患者,应待病情好转后在适当的时期手术,术后要对各项感染指标实施定期监测[2]。本组1例发生败血症而拔管。血培养及导管培养均示:肺炎克雷伯菌。

3.3.3导管夹闭综合征(“Pinch-off”现象)

这种现象是因为导管通过第1肋骨与锁骨间较窄的间隙进入到锁骨下静脉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第1肋骨与锁骨的挤压而导致的狭窄或夹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输液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致导管损伤或断裂。[3]临床表现:病人胸肩关节内收时出现输液不畅的现象,但外展时却输液畅通。本组发生1例。

3.3.4回抽血困难

穿刺过程中,由于导管末端位置不够恰当,血管内膜受到很大损伤等,都能使导管末端产生纤维活瓣样结构,引发向内打开受到一定阻碍,这样一来,静脉可推注或滴注液体,而无法抽出回血。本组发生3例。

3.4应用与临床护理

3.4.1静脉输液港专用无损伤穿刺针的操作步骤

1消毒:以输液港为中心,从内朝外以5%PVP碘消毒皮肤直径10cm以上,2戴无菌手套,左手触诊找到输液港之注射座,对注射座的边缘清晰明了,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对注射座予以固定,将注射座供起;3从三指中心处,以无损伤穿刺针垂直进针刺入穿刺隔,通过皮肤以及硅胶隔膜,至储液槽基座底部;4抽出回血(注射给药前)以找准位置,先注入5ml生理盐水,再回抽,让导管可浮在血管中,从而有效减少三向瓣膜紧贴在血管壁的几率;5穿刺成功后,应将穿刺针固定在恰当的地方,不可随意摆动,防止穿刺针脱出来。

2.3采集静脉输液港血样应注意事项

1取血量:成功穿刺之后,最少回抽5ml血液弃置(儿童则减半);2用大于10ml规格的注射器抽足量血液标本;3采血完成之后的维护:迅速冲洗导管(以20ml肝素生理盐水按照脉冲方式,即推注-停-推注-停方式进行);4冲管后要迅速关闭导管锁,同时连接肝素帽,以透明敷贴膜对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并标注冲管日期。

2.4静脉输液港输液与用药注意事项

1回抽:见回血进而找准位置后,注入10ml生理盐水(脉冲手法),将导管中的血迹冲洗干净,将药物渗出血管外损伤临近组织及皮肤的可能性将至最低;2注射:连接静脉输液管(事先排好气),打开输液夹,开始静脉输液;3冲管:完成静脉输液之后,以肝素生理盐水(采取脉冲方式)对导管进行彻底冲洗,再保留穿刺针或撤针;4封管:以100ml生理盐水+肝素12500U的混合溶液20ml正压封管,夹好延伸管,穿刺处以透明敷贴膜来固定,标出冲管日期。

2.5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之撤针技巧

顺利完成治疗,正压封管后,撤针之时,当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港注射座予以妥善固定。为将导管头部血液回流或导管堵塞发生几率将至最低,在注入0.5ml肝素生理盐水的同时,应当将无损伤穿刺针慢慢撤出。

2.6使用静脉输液港注意事项

篇2

2.实践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

2.1现场考察实训

园林景观设计,对学生提出能熟练运用园林艺术、美学等原则,利用园林构成几大要素进行模拟或真实造景,形成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园林景观,但这些能力的塑成需揣摩和学习众多行业内前辈们设计的经典案例。通过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剖析、领悟、沉淀,把体会变成自己创意理念并运用到设计之中。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两门课程需实地考察,方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若具备园林从业者基本技能,可到生产实践中锻炼,可尝试将园林美术和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旨在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2.2参与学院园林建设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境教学还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既可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又能学习技术,并节约工程成本费用和学生实习经费。校园内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整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监理角色,学生充当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技术员,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改革的实行需要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工作方能取得成效。若能顺利开展实施,学院收获的是提升校园建设水平和降低相关建设成本,而学生获得是技能培养、技术学习和素质提高。

2.3模拟现场教学

学生有想获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迫切需求,不过学生能参与园林建设项目的机会的确有限,这是个亟待解决的瓶颈。我们可采用模拟现场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学院或系部在实训基地里指定一定面积的场地作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模拟场地,同时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让学生在模拟场地内进行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仿真实训,则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执行中可能有困难,因为模拟现场需反复使用,已建造好的设施和景观会被拆除,那样就会造成经费浪费。需要相关部门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在更高层面对待这个问题,确保改革实施。

2.4模型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现代园林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技能培养与实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园林仿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结构变化众多,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也非样样可见,学生无法逐一见识到。解决办法之一是模型教学,将中国古今建筑的经典结构类型和经典建筑,用轻型材料按一定比例做成可拆卸式的模型用于教学。园林建筑小品可做成教学模型。学生通过拆卸和安装模型了解园林古建筑的结构,为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模型制作技术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园林工程技术之一,因此实训室应该配备相关模型制作工具,为师生自制园林模型提供便利。

3.校外实训基地中的情境教学

各园林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是最好的高职教育情境教学场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密切联系园林公司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我国北方园林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因此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但小公司是集设计、施工、养护及苗木繁育于一体的综合业务体,或是仅从事其中部分业务,不过与从事互补业务的其他公司有密切业务联系。因此应该拓宽各种渠道,多方联系中小园林公司,同时不放弃大型园林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岗位实习创造条件。

篇3

2. 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树立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3. 求职、岗位晋升、职称晋升的需要。

二、学术论文的种类及特点

1. 学位论文

(1)是完成某一层次学位所必须提交的、经过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委员会认可的学术论文。

(2)不同层次的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具备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性论文,不要求研究的创新性,但是要求有具体的科研数据,有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严密的分析论述,要求篇幅一般5000~10000字;

硕士学位论文:是对国内外某一最新领域的系统研究报告,要求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严格的实验选材和实验研究设计方法,有丰富的数据,有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严密的分析和论述。对创新性没有特定要求,但是最好有明显的创新性,字数要求3万以上。有2名以上论文评阅专家和5~7名答辩委员会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是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领域的研究报告,是对某一研究专题的系统深入,除了具备硕士论文的一般要求以外,还要求在研究方法或研究内容或研究结论中要求有明显的创新性,论文要求5~8万字以上。要求3名论文评阅人和7名以上的答辩委员会专家通过。

2. 学术(会议)期刊论文

(1)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

总结本人、本单位或本地区在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只能发表在低级学术刊物上。

(2)研究性学术期刊论文——对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科学研究报告。

(3)综述(述评)论文——对某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的专题性综合评述。

3. 研究技术报告——对某一科学研究项目的全面总结报告。

三、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1. 标题——高度概括论文的主题和内容;要求概括性强,新颖,严密。

2. 中(英)文摘要——是论文全篇的简要概括,重点是结论性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时间)和地点、研究对象(材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等信息;并列出关键词3~5(8)条。不同等级的学术刊物对摘要要求不同,高级别(尤其是国际)的刊物要求详细,低等级的刊物要求概括(只要求主要研究结论)。

关键词要使用规范的专业词汇,能全面代表论文的最重要信息。一般常选择地点、材料、方法、主要内容等作为关键词。

3. 引言——通常包括三个层次: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的目的意义。

(1)引言说明论文创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必要性等。这些信息是通过对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的综合述评(综述)后得出的。所以要大量查阅国内外该领域的有关文献,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加以综述。

(2)引言的写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倒金字塔形,即按照综述内容的层次性,从外围逐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综合述评;一种是平行式,即对某一个领域的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综合评述。无论哪一种,都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

(3)不同层次的学术论文对引言的要求不同,越是高层次的学术论文,要求越严格,篇幅要求越长。

(4)综述中必须注明必要而充足的参考文献。一般学术论文5~10篇,中等学术论文10~20篇,高层次学术论文10~30篇,学士学位论文20~50篇,硕士学位论文100~200篇,博士学位论文100~300篇。

(5)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有两种:上角标——用上角标注明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序列号;后标——用括号内的时间,或作者和时间注明参考文献。

4. 试验地点概况、材料与方法(研究性论文)

(1)试验地点概况——研究地点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概况(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分和水文、植被)特征。

(2)试验材料选择——试验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处理方法。

(3)试验设计——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的具体描述,包括设计方法、小区大小、重复次数、保护和管理。

(4)试验方法——具体说明每一项研究测试内容的方法。引用他人现成的方法,可以直接用参考文献注明。

5. 结果与分析(研究性论文)

(1)内容规划: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表述和分析。各个方面要求逻辑关系明确,相互照应,以小标题分列出来。

(2)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所有数据都要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并图表中的数据和曲线上表示出来。不能简单的用百分数对比分析。

(3)分析:内容分析要有深度,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不能简单的表述。要求总结提炼出规律并加以表述(说明是什么),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原因、阐述机理和内部关联(说明为什么)。

6. 结论——对论文研究结果从不同方面做最简要的归纳。

7. 问题讨论——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从中提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分析讨论的水平可以超出研究内容。反应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般学术论文,结论和问题讨论可以只选择一项。学位论文要求同时具备结论和问题讨论。

8. 参考文献——规范地列出论文参考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同种类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方法如下:

学术期刊:谭秀梅, 王华田, 孔令刚, 王延平.杨树人工林连作土壤中酚酸积累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 2008, 43(1): 14-19

著作(中文、英文、翻译著作):马履一, 王华田, 系如春, 徐军亮, 王瑞辉,贾黎明. 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机理与应用.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学位论文:王华田. 北京市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02

四、经济林论文的选题

1. 如何选题(课题的构思和设计)——新颖性、超前性、实用性、基础性或

应用基础性;

2. 选什么题:课题来源——上级主管部门、横向课题(企事业单位和个体企业家)、自我选题;

3. 项目申请书的编制

(1)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课题的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研究的前期基础工作积累、实施单位的科研条件、课题主要人员的学术水平)、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简况及分工、课题实施年度计划、经费预算、课题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意见、主管部门意见

4. 课题的实施

(1)实施方案的编制

(2)课题组会议讨论

(3)试验设计

(4)试验布设

(5)试验的测定分析

(6)研究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7)课题的验收、鉴定和报奖

五、经济林课程论文的写作(综述性论文)——分树种、分研究领域进行综述(例子)。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板栗密植丰产园栽培技术

篇4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英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492X

国内刊号:11-4770/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5

主办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林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726X

国内刊号:14-1098/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6

主办单位:北华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吉林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4822

国内刊号:22-1316/N

邮发代号:12-1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7

国际上热带综合类期刊主要有来自荷兰、美国的ActaTropica(《热带学报》)和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热带保护科学》)2种期刊。ActaTropica④由荷兰主办,Elsevier出版,1944年创刊,是世界上创刊最早的热带研究期刊。月刊,SCI收录,2016年影响因子为2.218,是一本有关传染病研究的国际杂志,内容涵盖公共卫生科学与生物医学等研究,特别强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类和动物健康有关的主题;主要刊登热带亚热带的人畜健康、疾病生态、数学建模、社会科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论文。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⑤由美国MongabayCorporation主办和出版,2008年创刊,季刊,为SCIE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238,为开放存取电子杂志;主要出版有关欧洲、北美地区热带森林和其他热带生态系统保护领域的原始性论文和最新评论,接收研究论文、评论文章、通信、观点文章和短讯。

热带地理类期刊

热带地理类期刊主要有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热带地理》、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新加坡热带地理》)、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马来西亚热带地理杂志》)、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加拿大热带地理杂志》)4种期刊。《热带地理》⑥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中文双月刊。主要报道国际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地理研究方面的成果,报道内容涵盖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前沿动态、研究进展、社会热点等。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⑦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DepartmentofGeography,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主办,Wiley出版,1953年创刊,季刊,为S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277;影响分区为地理类Q3;主要刊登热带地区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评论,以及与地理相交叉学科的发展问题。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⑧由马来亚大学地理系(DepartmentofGeography,UniversityofMalaya)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半年刊,为EI收录期刊,主要刊登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热带亚热带地区地理与环境等方面的论文。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⑨由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University)主办和出版,2013年创刊,半年刊,英-法双语出版;暂无影响因子;专注于热带环境,重视开放讨论;其报道内容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地理、制图、遥感、环境、文化地理、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地缘政治等。

热带生态类期刊

热带生态类期刊主要包括来自英国、德国、印度的JournalofTropicalEcology(《热带生态学杂志》)、Ecotropica(《生态热带》)、TropicalEcology(《热带生态》)。JournalofTropicalEcology⑩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出版,1985年创刊,为SCI收录期刊,双月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0.904,影响分区为生态学Q4;主要报道热带生态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或评论,重视通过实证研究来调查陆地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种群进化和生理生态方面的思考,对热带地区生态科学在定量和统计方面的提升是其重要目标之一。Ecotropica⑪由德国热带生态学会(GermanSocietyforTropicalEcology)主办和出版,1995年创刊,半年刊。TropicalEcology⑫由国际热带生态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TropicalEcology,ISTE)、印度BenerasHindu大学植物系主办和出版,1961年创刊,季刊,主要刊登热带、亚热带生态学各专业论文,包括植物生态、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生态压力、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演化、国际上生态变化、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热带生物类期刊

热带生物类期刊主要包括来自美国、哥斯达黎加、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的5种期刊:Biotropica(《生物热带》)、TropicalPlantBiology(《热带植物生物学》)、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热带生物学杂志》葡萄牙文版)、《热带生物学报》和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热带草地》)。Biotropica⑬由美国热带生物与保护学会(AssociationforTropicalBiologyandConservation,ATBC)主办⑭,Wiley出版,1997年创刊,双月刊,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730,影响分区为生态科学Q3;主要报道关于热带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以及热带生物的进化、行为和种群生物学方面的原创性研究。TropicalPlantBiology⑮由美国于2008年创办,Springer出版,为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1.400,影响分区为植物学Q4,季刊,该刊报道内容涵盖快速发展的热带植物生物学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理学、进化、发育、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基因组生态学和分子育种,多发表原创性研究和评论文章,偶以专题的形式聚焦单一热带物种或某种大的突破。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⑯由哥斯达黎加大学(UniversidaddeCostaRica)主办,SciELO出版,1969年创刊,季刊,葡萄牙文刊,为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495,影响分区为生物学Q4,主要报道内容:热带生物学和保护热带生物领域的文章。选择标准是具有新的信息,论文具有相应实验设计、长时段实地工作和完整体系的分类学系统研究。《热带生物学报》⑰由海南大学主办和出版,2009年创刊,中文刊,季刊,主要报道热带生物学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或快报)、成果摘要等。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⑱由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协会(TropicalGrasslandSocietyofAustralia)主办,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entroInternacionaldeAgriculturaTropical(CIAT)出版,1967年创刊,英-西双语刊,在线期刊,3期/年,主要报道内容:热带农业、林业、牧业的研究成果,包括奶业和牲畜研究。

热带农业类期刊

热带农业类期刊主要包括源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牙买加等国的8种期刊: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热带农业杂志》)、TropicalAgriculture(《热带农业》)、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波坦尼卡热带农业科学杂志》)、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热带与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技》《热带农业科学》《热带作物学报》。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⑲由印度科技部科学与工业研究局(Departmentof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主办和出版,1961年创刊,原名AgriculturalResearchJournalofKerala(1961―1992年),半年刊;为Scopus收录期刊,主要报道范围:关于作物科学、农业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等各方面的文章,特别是将生物、工程、生态和社会知识应用于热带地区农作物、种植园和园艺作物的管理。TropicalAgriculture⑳,由牙买加西印度大学(UniversityoftheWestIndies,Jamaica)主办,1921年创刊,英文刊,季刊,为Scopus收录期刊,主要报道范围:综合性热带农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21由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niversityPutraMalaysia)主办,Putra大学出版社(UPMPress)出版,1978年创刊,季刊,OA期刊,为Scopus收录期刊,主要报道内容:热带农业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学、渔业、林业、食品科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管理学、生理学、植物和动物科学、植物生产、兽医学。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22由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兽医和动物科学学院(FacultyofVeterinaryMedicineandAnimalScience,UniversityofYucatan,México)主办和出版,2001年创刊,在线期刊,季刊,为Scopus收录期刊,该刊致力于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发展,鼓励与该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的成果来稿。《热带农业工程》23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1976年创刊,中文刊,双月刊,主要报道内容为农业机械工程、水土保持、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领域的内容。《热带农业科技》24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主办,1977年创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刊登以天然橡胶、咖啡、热带水果、南药、热带花卉等为主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论文和快讯,内容涉及热带农业资源与开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土壤农化、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热作气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述述评等。《热带农业科学》2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中文刊,月刊,报道范围是:国内外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热带作物学报》26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中文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热带作物特别是巴西橡胶树、胡椒、咖啡、剑麻、香草兰、椰子、木薯、甘蔗、热带果树、南药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性学术论文为主,兼顾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试验总结、专题评述和学术问题讨论等稿件。

热带林业类期刊

热带林业类期刊主要包括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的2种期刊。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热带林业科学杂志》)27由马来西亚林业研究所(ForestResearchInstMalaysia)主办和出版,1988年创刊,英文刊,季刊,为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466,影响分区为林业科学Q4,主要报道关于热带森林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管理学、造林学、保护、利用和产品开发和发展方面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热带林业》28由海南省林学会主办,1973年创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刊登林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综述与述评、科技信息等。

热带气象类期刊

热带气象类期刊主要有《热带气象学报》29的中、英文版,由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中国气象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创刊于1984年,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国际上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英文版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30于1995年创刊,季刊,为SCIE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600,影响分区为气象与大气科学Q4,集中刊登热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及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报道新的预报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综述本领域科研进展及动态。

热带海洋类期刊

热带海洋类期刊有《热带海洋学报》31(JournalofTropicalOceanography),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创刊,中文刊,现为双月刊,这是国际上唯一的一份专门研究热带海洋的期刊。该刊主要刊载南海及邻近热带海洋学研究中有关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沉积、河口海岸、海洋生物、海洋污染与防治、海洋仪器与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以及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性文章。

2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分布特征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区域分布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主办国分布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其中,亚洲国家的热带研究期刊种类最多。包括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4个国家;其次为拉丁美洲,有墨西哥、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3国;北美洲有美国、加拿大两国;欧洲有德国和荷兰两国;大洋洲仅有澳大利亚。在热带研究期刊的主办国中,中国主办的热带研究期刊数量最多、学科最全。包括《热带地理》《热带气象学报》(中、英文版)、《热带海洋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技》《热带林业》等,涉及热带地理、气象、农业、海洋等多学科领域。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语言文字分布

国际热带研究期刊从语种上看,包括英文、中文、葡文、西文、法文等5种语言期刊。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中,英文刊的数量最多,共15种,占总刊数的一半以上。包括:ActaTropica、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TropicalEcology、JournalofTropicalEcology、Ecotropica、Biotropica、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TropicalPlantBiology、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TropicalAgriculture、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2.2热带研究期刊的中文刊热带研究的中文期刊数量仅次于英文刊,为9种。占热带研究期刊数量的1/3,即《热带地理》《热带生物学报》《热带林业》《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技》《热带农业科学》《热带作物学报》《热带气象学报》《热带海洋学报》。葡萄牙文刊1种,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英-西双语刊1种,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英-法双语刊1种,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

篇8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化工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是培养化工类本科各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验科学。本课程是研究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以及以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元素的学科。因此,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同时,本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第一门主要基础课程,起着衔接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与为后继大学化学课程打基础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方法和考试手段的改革是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考试是现代高等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查方式,是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1],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评价和检测方式。然而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由于平时考核次数少,平时学习没有压力,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学习,临到期末考试前,为了考试及格,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开夜车”,如此被动的学习,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学习效果必然很差;第二,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因而导致“一考定音”的现象;再者是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卷面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80%)加平时作业(一般占总成绩的20%)的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知识面得不到较好的扩展,不能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个性发展进行有效的锻炼,因此,就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不到以考促学的效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东北林业大学做报告时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三要素。为了全面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为此,我们准备对高等农林院校化工各专业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即进行N级考核方式。进行N级考核方式,也就是把传统的让学生学一学期考两小时变成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这样“考”出来的学生,就认为“考”其实就是学,就学得最扎实,也就不会怕考,那么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都会在平时的“考”中逐步显现出来[2]。但考试方式的改革需要各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N级考核方法,包括课程学术论文或学术报告、随堂小节测验、课后作业、每章专题讨论和课堂质疑五部分,具体实施如下。

1 课程学术论文或学术报告

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大一的学生在高中的时候都有所接触,很多学生自认为学好无机化学应该没有问题,再加上一开始无机化学是高中和大学的一个衔接,知识点比较简单,调查显示很多的学生不会把很多精力放到这门课程上来,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来听一下,课外时间也不进行预习和复习,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改变学生高中固有的学习方式。在上课的初期,可给学生拟定多个有关化学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的论文题目,如“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绿色无机化学、纳米无机材料、无机化学合成新技术”以及“无机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学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题目,也可以自己选择更感兴趣的与无机化学有关的其他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课程学术论文。开课之初给出题目,在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有计划地介绍些有关前沿话题,在课程结束时收这个报告。教师根据论文综合质量给出相应的分值,其项在考核总成绩里占10%。

完成论文重要的前提是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特别是老师推荐的文章。这种让学生撰写课程学术论文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大量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热门话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能力,同时,也为进入大二的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设计实验阶段的文献调研及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鼓励学生将小论文制作成PPT进行学术报告,这样可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面更好地得到扩展和延伸。

2 随堂小节测验

篇9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还未形成完整和成熟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选题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出工程特色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需求或工程实践,通常还要体现一定的职业应用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生的导师既带学术型研究生,也带专业型研究生,由于精力有限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对论文的指导容易偏向于理论性研究,让工程硕士的选题缺乏技术的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偏离了工程硕士的培养初衷。

(二)缺少对中间环节的监管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学生需要到企业去进行工程实践或论文创作,在企业实践期间,学校导师对学生的管理会变得相对困难,无法有效地跟踪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详细情况和指导学位论文的进行,企业导师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方式往往又不够成熟规范。

(三)对学术成果的要求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这能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不高、合格率低下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发表文章上,而没有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忽略了学位论文本身的创作。

(四)对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不够严格

没有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论文评审容易被一些非学术的因素干扰;没有建立具体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审标准应突出学生的工程能力、技术难度和经济社会效益,弱化理论研究。

二、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借鉴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可采取如下八点措施来保障其论文质量。

(一)严格规范选题和开题,明确开题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既要考虑到选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选题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充分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学生要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明确选题依据、技术路线、研究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参加开题报告会的除了本学科的专家以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也必须参加,以论证选题的应用价值、技术难度、工作量和可行性。

(二)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要求学生定期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汇报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如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的科研成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有条件的企业或课题组还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答辩,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三)加强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校组织导师和专家组进行检查,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方面使学校对学生的论文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科的专家们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确保学位论文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多样化要求学术成果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要求多样化,而非局限于学术论文的发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可包括学术论文、工作总结、技术报告、结题报告、专利、科技作品或学术竞赛等。学术成果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向实用成果进行转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学术成果与学位论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为了防止学生抄袭他人研究成果,遏制学术腐败,学生在提交学位论文评审前,必须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学位论文的总体复制比在要求的范围内才能送审。

(六)建立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机制

双盲评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评审专家不知道评审的是哪个学生和导师的论文,学生和导师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评审了学位论文。只有三位专家的评审成绩都合格,学生才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若有一位专家给出不合格成绩,学生就必须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学位论文,并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的送审。双盲评审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杜绝暗箱操作,是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基础。

(七)建立企业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都要求有企业专家参与

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分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专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阅时,自动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同样,学位论文答辩时,也应该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业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以企业专家的评判标准进行评判。

(八)打造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完善学位论文过程监控体系

利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对学位论文的整个流程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论文开题到毕业答辩,每一个关键节点,学生都要在管理系统中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信息,并在信息化平台进行审核。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管理,方便学生和导师进行异地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方便管理部门对学位论文过程实施监控,确保各个节点的工作能按时按量地完成。

三、结束语

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流程和规范,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整体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莹,杨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

[2]邱立春,李成华,李永奎,等.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9(3).

[4]谭德荣,高松.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篇10

SCI 林业经济 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

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部门生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1],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林业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及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林业中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其他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林业生产部门的结构、林业生产布局与林业区划等。目前,国内学者对林业经济相关领域国外期刊,特别是SCI源期刊不甚重视,在相关期刊上不多,由于科学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展示,从而导致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不能较好地呈现给全世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Web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期刊分析与评价报告,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国际性学术期刊[2]。同样,《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也对国内期刊进行了评价[3]。因此,本文选择与林业经济相关的国内重要期刊以及国外SCI源期刊进行着重介绍,并根据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以及JCR公布的历年数据,对影响因子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国内学者投稿提供参考,从而有助于我国林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国外,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领域的发展。

1.1《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主办,2004年曾更名为《绿色中国》(理论版),2006年起恢复使用《林业经济》。作为林业经济专业核心期刊,主要刊载反映我国林业经济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林业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等,其定位是各级林业及相关领域决策者、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人员、信息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1991年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行

1.2 《林业经济问题》

《林业经济问题》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和文献计量评价数据的来源期刊,在国内林业经济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期刊主要刊载国内外林业经济学领域重大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其读者定位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工作者、农林大中专院校广大师生。

1.3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林业经济》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东北林业大学主办。同时,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业经济管理研究会以及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总公司、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总公司、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等承办。主要刊载理论研究、调查研究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其读者定位于林业工作者、林业学者及管理者等。1996年、2000年该刊连续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评为黑龙江省级优秀期刊。该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1.4 林业经济评论

《林业经济评论》创刊于2011年,由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以文集(论著)的发刊方式面向国内外发行,每年定期出版。主要刊载林业经济理论、资源管理与政策、林产品市场与贸易、保护经济与管理、林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读者定位于广大国内外林业经济工作者,致力于打造发表高水平林业经济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大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在国内外影响的一个窗口。该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度,兼收中英文稿件,发表以翔实资料为基础的具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的学术论文,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不收取版面费。

2.1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欧洲林业研究》由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出版,作为国外林业经济相关领域的顶尖杂志,主要刊载与木材和林业相关的生物、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综述。其内容主要包括林业领域研究进展、土壤化学、地区林业等。期刊读者定位于林业经济研究人员、管理者和决策者。其主编为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森林科学与资源管理学院的Hans Pretzsch教授。

2.2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加拿大林业研究》创刊于1971年,系同行评审期刊。主要刊载林业科学方面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学、林业经济学、造林学木材科学等论文。期刊也会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出版专刊。该刊被遴选为过去100年中生物和医学领域100种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4]。其主编为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的Daniel Kneeshaw博士以及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林务局的Pierre Bernier博士。

2.3 Forestry

《林业》系同行评审期刊,主要刊载有关林业可持续发展、树木研究以及政策等论文。该期刊更多偏向于发表温带和寒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论文。其编辑工作分工较细,各编辑所负责的事务各不相同。

2.4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林业科学年报》系涉及多学科的国际期刊,每年一般出版8期。主要刊载林业可持续经营、生态学、树木生理学等研究论文。林业可持续经营以及生态学是该期刊的重要主题之一。其主编为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南希中心的Erwin Dreyer。

2.5 Forest Science

《林业科学》作为林业相关论文的索引数据库,为学者提供论文的摘要信息和全部的参考文献,主要刊载林业可持续发展、热带森林碳汇和森林遗传资源等论文。覆盖范围较广,收录文献从1939年至今,数据库更新较快,平均每周更新一次。其主编为Victoria Bonham和Bridget Biggs。

3.1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

由于缺乏《林业经济》、《林业经济评论》的数据,本文仅选择了《林业经济问题》和《中国林业经济》两种期刊进行分析。《林业经济问题》作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近年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2006年影响因子为0.477,而到2010年,其影响因子上升为0.950,增长幅度高达99.16%。《中国林业经济》不是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在2006年为0.166,2007年为0.333,随后变化平稳,影响因子始终处于0.3-0.35之间(见图1)。了解期刊影响因子变化情况,为林业经济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更好地评价自身研究成果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今后论文投稿指明方向。

3.2国外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

根据《JCR2011年引证报告》,林业经济相关SCI源期刊的影响因子均低于2.0,以0.5分作为分档标准,对期刊进行分类划定,结果显示,影响因子多集中在0.5-1.0分之间,所占比例为63.64%,整体而言,林业经济类相关期刊影响因子水平不高,1.5分以上的期刊仅有2个,所占比重为9.09%,而1.0-1.5分之间的期刊有5个,占比重为22.73%(见图2和图3)。

篇11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杨陵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387

国内刊号:61-1390/S

邮发代号:52-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6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篇1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转贴于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新建实习基地11个,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达21个。

二是图书资料建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除由学校图书馆提供外,由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专业特色资料室提供。经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室,每年及时采购能反映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图书资料。现有藏书1.5万册、学术期刊310种、报纸40余种。同时,建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资料室1个,现有各类资料和藏书800余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几点思考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就业趋向是以非农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等)为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体现特色与优势,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除通过对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调整与优化外,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打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篇13

Analysis of Output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apers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ZHANG Yu-wei,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SONG 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AS) between 2003―2013,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disciplines of TAAS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the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cited countries,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etc.

Key words: TAAS; Web of Science; SCIE; paper output; cited frequency;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农科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较强实力和地方特色的社会公益类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历经几代农科人的艰苦创业,天津市农科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已成为天津农业科技战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位居全国先进行列,为天津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天津农科院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全院协同创新,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国家和市级专家、高中级研究员为主体的500余人规模的科技创新队伍,各研究机构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已经建成了14个研究机构,分别为: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简称黄瓜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简称蔬菜所)、天津市农作物(水稻)研究所(简称作物所)、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简称畜牧所)、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简称林果所)、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简称植保所)、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简称园艺所)、天津市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简称资环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简称保鲜中心)、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简称区划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生物中心)、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简称质标所)、天津市设施农业研究所(简称设施所)等。

科研论文是体现科研单位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单位、一个学科和一名科技人员产出科研论文是体现该部门、领域或该人的科研活力的重要参考。Web of Science是一个基于Web而构建的动态的数字研究环境,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分析、评价、管理与发表等多项功能。在内容上,Web of Scien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学术期刊等重要的学术信息资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将Web of Science的信息产品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在我国,Web of Science的信息产品,尤其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收录及引用论文的统计分析结果成为评价学术单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天津农科院科研水平不断进步、重视国际间合作,陆续有优秀论文被SCIE收录。分析天津农科院科研论文的SCIE收录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客观地评价该单位的科研现状和水平。

1 数据收集

通过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于2014年11月对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2003―2013年被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分析功能结合手工统计,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农科院论文发文量及变化趋势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共有76篇论文被SCI收入,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为33篇,如图1所示。11年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总体呈波动上涨趋势,其中2003―2005年无,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发文量中,如图2所示,保鲜中心发文量最多。保鲜中心、植保所、畜牧所发文量大于5篇,蔬菜所、黄瓜所、作物所、生物中心、林果所发文量小于5篇。质标所、园艺所、资环所、信息所、区划所、设施所无。

2.2 天津农科院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为反映天津农科院的发文质量,分别统计了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的SCI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以后简写为TC)、篇均被引量、TC≥20、10≤TC<20、1≤TC<9、TC=0的占比,以及潜在被引指数和H指数,从而反映学术论文影响力。

表1显示,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SCI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75,篇均被引量为5.30,潜在被引指数为-3.03,H指数为7。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最多,占到了发文总量的60.61%。其次是TC=0的论文,占发文总量的24.24%。TC≥20、10≤TC<20的论文分别只占6.06%和9.09%。

农科院各研究所中,保鲜中心的总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87次和10.88次。总被引量排名前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鲜中心、植保所、作物所、蔬菜所。篇均被引量排名前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鲜中心、作物所、植保所、蔬菜所。

潜在被引指数统计的为各单位零引用发文占比与最近一年(2013年)发文量占比例之间的差,差值越小,被关注度越高。各研究所的潜在被引指数,黄瓜所最低为-66.67,畜牧所最高为33.33。发文被国内外同行关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所、作物所、植保所。

各研究所的H指数方面,保鲜中心的H指数最高为4,其次植保所、蔬菜所的H指数为3。

2.3 天津农科院论文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

施引文献是指引用天津农科院发文的SCI文章。通过分析2014年11月统计的引用了天津农科院2003―2013年发表SCI文章的施引文献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天津农科院的研究成果被哪些国家所关注,从这个角度可以反映天津农科院科研的影响力。

从图3中可以看到,天津农科院的研究论文受到22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关注度(引用次数)最高的为中国,引用次数占所有国家的42.44%。对天津农科院论文关注度最高的前5个国家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美国、巴西、伊朗、韩国,5个国家的引用次数超过了总引用次数的70%。

2.4 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产出量分析

天津农科院整合院内科技力量,促进软硬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的良好局面。目前,该院已形成了作物、蔬菜、林业果树、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观赏园艺等11个学科大类。

如图4所示,天津农科院2003―2013年被SCI收入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集中在林业果树、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6个学科,其中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两个学科的论文最多,分别为8篇。观赏园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学科还未有论文被SCI收入。

2.5 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学术影响力

表2显示,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中,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的总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87次和10.88次。总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科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植物保护、蔬菜。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科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作物、植物保护。作物学科的总被引量排名第4,但篇均被引量排名较高,排名第2。

各学科中,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林业果树、作物、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4个学科均超过了学科论文总量的50%。畜牧兽医学科1≤TC<9,TC=0的论文分别占50%。植物保护学科TC=0的论文最多,占到了57.13%。

各学科的潜在被引指数,作物最低为-33.33,畜牧兽医最高为33.33。发文被国内外同行关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作物、蔬菜、植物保护。

各学科的H指数方面,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的H指数最高为4,其次植物保护、蔬菜的H指数为3。

3 结 论

2003年以来,天津农科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体呈上涨趋势,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尽管论文数量还不算多,但表现出了较好的增长趋势。这是天津农科院近年来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引进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的结果。

天津农科院下设14个研究机构,分为11个学科大类。2003―2013年发表的SCI论文集中在8个研究所、6个学科。这说明天津农科院学科优势明显,在林业果树、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等学科论文产出量较多。而在观赏园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学科还未有论文被SCI收入,反映出天津农科院在学科布局的完整性、均衡性上欠佳。今后,天津农科院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更强、更高的基础上,要注意学科的均衡发展,通过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年轻力量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优势学科突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SCI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75,篇均被引量为5.30,受到22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天津农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世界上科技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发表的论文中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最多,占到了发文总量的60.61%,TC≥ 10的论文只占15.15%,高质量论文较少,在提高论文质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天津农科院要通过制定各种奖励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鼓励与其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婷,刘敏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产出及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论文、专利产出的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王婷,颜蕴,续玉红,孟宪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论文产出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2):54-63.

[3] 马桂莲,张琴,姚佳,等.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4(2):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