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年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在养老机构中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的困难也逐渐增加,入住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出现高龄、失智、不能自理的现象,为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一些老年人由于自己年龄的增长,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不相信自己。比如,在参加书法培训班时,有很多有着书法功底的老人觉得自己好几十年没写过了,已经写不了了;在进行声乐学习时,专业的声乐老师教导老人们如何运用技巧来发声,很多老人却认为到了自己这个年纪,能够发出声音就已经足够了;有的老人由于长时间的赋闲在家,生活十分随意散漫,担心参加教育课程会使得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自由受到限制。许多老年人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长时间缺乏锻炼,许多技艺已经生疏。完全按照老年教学的整套的课程教学方案对他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实际的。再加之一些机构规模较小,受自身实力的限制,硬件设施不健全,教学不规范,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使得老年教育开展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以及重重的困难,老年教育的开展就要秉持着“以养为主”的原则。从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入手,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丰富他们的生活,改变老年人枯燥单一的生活状态,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教学内容要以养生、锻炼技巧为主,简单实用为基本要求,帮助他们维持身体健康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重新获得生活动力。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老人们的声乐是否悦耳动听,老人们的书法是否苍劲有力,是否具有欣赏的价值,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一个老人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在这个学习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快乐,能够提升生活的质量。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不仅仅是帮助老人们维持身体健康,延长生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使老人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重新拥有鲜活的生命力,真正体会到身心的愉悦,能够温暖地度过生命的时光。
三、老年教育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养教结合这一观念的提出,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都在进行不断地探索,都在试图寻找一种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工作方法、教育模式。第一种是由老年学校和社区学校牵头,和该区域的养老机构进行合作,为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的教育服务。由老年学校出面和养老机构签订协议,施行至少“一对一”的上门教育服务,推出“五送”的服务模式,即送教材、送师资、送讲座、送指导、送活动,全面推进养老机构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这样的形式,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和支援者走进各养老机构,根据养老机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建立相应的科学的管理机制,科学地开展教育活动。还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库”,将具有相关资质的老年教育师资力量进行有效的收录,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第二种是以养老机构为主导,积极地调动养老机构内部的有效资源,以养老机构的社工和康复治疗师为主导,开展以老年人身体健康为主体的老年教育活动。其一是以社工为主导力量,全面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导向,开展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养老机构也要对社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积极地引导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为老年人服务,帮助老年人运用科学的方式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老年人课堂的特点就是教学难度低,教师资源容易培养,但是需要足够耐心和责任感,更加适合有爱心,能细心关心老人的社工担任。社工长时间与老人接触,最了解老人的需求,由他们根据老人的需求设计相关的课程,需找相关的支援老师进行配合,全程迎合老人的实际需求,随时根据实际状况对课程进行修改,保证教学质量。老年人多年远离学校,性格也早已定性,一些老年人对于课堂有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自己难以跟上教学节奏,不敢参与老年课堂教学。一些老年人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很希望自己在老年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年龄和身体的限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有所下降,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还有一些老人心性比较好强,任何事都不愿意落后于他人,在学习效果不佳时容易激动,诱发疾病。在面对不同性格的老人的时候,社工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老人进行引导,帮助老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应节奏,克服困难,真正在参与老年教学的过程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其二是以康复治疗师为主导,以疾病的康复为主线,把康复训练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针对身体机能虚弱、年龄偏高的老年人群。充分调动养老机构内部的专业康复治疗师资源,为老年人制定详细合理的康复养生课程,帮助老年人保持较好的生理机能。如思维训练、记忆训练、身心机能活性训练都是不错的选择,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质,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的记忆减退、老年痴呆等老年病的发病几率。将康复作为老年教育的主线,围绕这个主线制定合理的课程,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医生、护理人员担任教学任务,向老年人传授相关的保健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带领老年人合理的锻炼身体,保持各项身体机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篇2
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障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可以和社会养老机构联合起来,建立老年护理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在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时候,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和社会养老机构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以协商和协议等合作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双方合作长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掌握老年护理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群体不但身体的机能已经退化,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需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一方面,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的宣传,让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落体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真正养成尊重老人、爱护老年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护理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
篇3
华东六省一市占66.2%。其它五大区只占33.8%。而基徐州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唐朝双层乡镇、社区则更少。
三、老年教育工作很重要,但一些地区党政主导的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还拿不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支持老年教育工作,或者“雪中送炭”,或者“锦上添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虽然写上“重视老年教育”,但关于“重视”的表述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和政策上,缺乏具体的法规和制度的支撑,因此难以有效落实。
四、老年教育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还没解决。
如: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资源严重缺乏和极不平衡,法制建设难以列入日程,这些都严重影响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4
我们经过考察论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12年,《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全面开通,全市859个村收视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有30%的老年人参加学习活动;第二步,到2016年,实现村级老年学校和收视点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有50%的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第三步,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前夕,抓薄弱,促平衡,实现“四率”(村级老年学校收视点覆盖率、区域均衡发展率、老年人收视率及满意率)全面提高,尽量让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老年人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为此,我们着力抓好四件事:一是着力抓好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继2008年全市投入1585万元建设、完善、升级四级网络平台,2010年又全面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建设了“红杉树”视频直播系统、远程寻呼系统和远程教育网站,为终端站点配齐了“五大件”(电脑、投影仪、打印机、摄像头和音响),实现了全市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高标准全覆盖。通过对站点管理人员网上技能培训和考核,分档次兑现补贴,靠制度严格管理,确保网络平台安全、清朗、便捷、流畅。二是着力抓好课件研发推广体系建设。选课设课,要坚持引导老年人跟上时代、提高素质、参与社会的原则。既考虑个人情趣爱好满足精神需求,又要摸索“发家致富”过日子的生财之道。不管选什么课,都要有与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和当家品种紧密相连的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多设“快餐”、“自助餐”、“家常饭”,少开“大餐”、“套餐”和“西餐”。为了适应教学需求,我们还开发了本土课件。市委组织部部长葛民亲自出面协调,共筹措资金20多万元,为我校先后购置非线编辑机一台,摄像机2台,光盘打印机一台,建成了非线编辑室,承担远程教育课件的采、编、制、传工作。三年来,共制作教学课件和专题片27部,还录制了两届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员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农村网络春晚》,深受全市农村老百姓喜爱。第三,推广应用。除了绘制网络操作流程图发到收视点,还将制好的课件,按全年网络课堂教学计划适时上传“牡丹江先锋网”和“牡丹江老年大学网”,同时刻成光盘发给县(市)老年大学备用。林口县植场村初明华,患类风湿病20多年,胳膊疆直连饭菜都送不到嘴里。村里开了“网络课堂”播放健身舞“小电影”,她让老伴背着去,先是一边听一边看,慢慢跟着比划,渐渐地胳膊腿能伸直了,现在,一天去三趟学健身舞,生活已能完全自理了。穆棱市钟山村王玉财,62岁的他除了种地还养猪,开始没经验,在老年学校学习科学养猪方法后,他成了行家,现在生猪年存栏量200头,出栏500多头,毛收入达百万,成了远近出名的养猪专业户。三是着力抓好收视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收视点基本做到了“七有”:有年度授课和活动计划;有学习用的教室课桌椅和活动用的广场及音响;有学习活动参加人员名册;有信息收集反馈记录;有专(兼)职服务管理人员;有简约实用的制度;有校牌标识。四是着力抓好多元投入机制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富裕村,由村集体按老年人数给学校拨款,多则人均千元少则百元;大多数村实行划拨机动地给学校经营或由学校转包,收益归学校;“老、少、边、贫”村,享受上级业务部门帮扶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以奖,以建,以物”以及进城出国创业务工赚大钱的子女资助学校孝敬长辈。我们及时总结了穆棱市“第一书记包村带校”、宁安市“敬老帮校”等经验,保证了农村老年学校办学经费成为“一池活水”。
篇5
(二)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转型期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社区老年教育对转型期的社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首先,通过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成功转变社会角色,使之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效切合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其次,通过老年教育使每个关联着特定的家庭和人群的老年人安享晚年,让这种社会关系状态的辐射范围扩大,有利于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再次,借助社区教育的丰富资源以及时空上的可及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互动性等特点,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进了老年人社会交往,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改善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凝聚力,为基层的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这是学校老年教育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更加切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建设的需要。
(三)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扩大老年工作覆盖面的有效途径
随着近年来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短板现象是现实存在的。一方面,近年来许多由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办的老年大学虽然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学校定位是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而对社会老年人的吸纳能力有限,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讲上老年大学仍是不可企及的愿望;另一方面,老年大学虽然大多位于市中心地带,但随着城市的扩大,不少老年人为了上学还是需要来回奔波,一些老年人还肩负照顾第三代的任务,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有的老年人只好放弃学习的机会。而依托社区资源办老年教育,可以有效弥补各级老年大学功能与资源的不足,通过家门口的教育服务、远程教育服务等形式,可为老年群体提供平等、广泛、共享的平台。以嘉兴市为例,目前全市有老年电大基层教学点(班)1081个,覆盖了81.1%的社区,2012年春季虽然只开设两门课程,招生人数就占了全市老年人口的12.4%。从老年电大社区教学点的快速发展可以印证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之旺盛!
二、当前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不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老年教育特别是学校老年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老年教育体系,但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区老年教育尚未列入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老年教育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对待社区老年教育上,不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社区本身,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甚至把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教育理解为唱唱歌、跳跳舞的娱乐活动;有些人认为老年教育是各类老年大学(学校)的事,对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服务活动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以至于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方面力度不够、热情不高,在保障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障与教学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不够。这些错误的观念和消极的认识,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均衡与快速发展。
(二)机制上尚不健全
在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过程中,由于对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认识偏差,导致在社区老年教育管理机制上的巨大不同:对老年学校教育的管理分属老干部局、老龄办等管理,如老年大学;对社区教育的管理分属教育局和乡(镇、街道)管理,如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对社区社会事务,包括老年电大教育属于民政局管理;对老年离退休社会保障服务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而社区居委会在自我服务、教育和管理方面承担着属地管理职责;有些地方即便有所谓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老年教育的特点以及其服务和活动内容的千差万别,也经常难以协调一致。如此造成了社区老年教育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的深入推进。
(三)硬件建设上投入不足
老年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在意识和投入上在逐年增强,特别是在对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支持力度上,也体现了对老年人事业的重视。但是,在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的尴尬:一是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其不同于学校老年教育有正常的财政预算项目,其经费来源不稳定,而经费不足也成为制约社区老年教育的瓶颈;在设施建设上,自有建设项目也比较少,大多数依托社区辖区内的学校以及其他公益资源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存在场所、设施短缺,特别是缺少符合老年人使用的个性化场地与设施的情况。二是由于社区老年教育分属不同的职能单位或属地乡(镇、街道)与居委会管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实施管理的同时,在投入保障上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或兴趣点,社区老年教育又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体系,从而导致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因此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速度。
(四)软件建设上后续乏力
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缺乏和教学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上。一是社区老年教育缺少有力的师资保障,由于缺少经费保障和管理力量,主要是采取临时聘任制和志愿制,队伍稳定性较差,这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带来很大影响。二是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在教学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针对性较差,由于经费、师资和设施等限制,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有些老年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感到失望,影响了老年人就近参加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三、有效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思想认识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对老年教育及其社区化的发展定位,加强宣传和引导,努力形成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一是提高办好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办好老年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认识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的基础形式之一,是推动全民学习,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提高社区老年教育功能属性的认识。老年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保健、娱乐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要纠正社区老年教育就是保健娱乐的错误认识。三是提高社区老年教育特点作用的认识。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益结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教育,主要是为了弥补学校老年教育办学规模、受众范围局限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等的不足,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服务。
(二)完善机制,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规划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根据社区老年教育的特点,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一是要健全社区老年教育组织协调机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作为牵头负责人,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理顺和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实现区域内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各项活动和服务的开展。二是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根据社区老年教育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社区老年教育纳入对相关单位的考核内容,推动各项老年教育服务活动顺利开展。四是加强教育管理,着力提高社区老年教育质量。社区要着眼自身实际,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章立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稳定的师资保障。
(三)强化保障,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把推进老年教育建设作为服务民生的实事工程,摆上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着力研究老年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研究将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保障办法,不仅要保障老年大学等学校老年教育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以提供活动专项资金的形式,兼顾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推动。二是研究借助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相关政策。在探索利用社会民间力量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同时,政府要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采取政策优惠、奖励补贴等非行政方式,确保老年教育朝着正确方向进行。三是研究社区老年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财务制度,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社区老年教育最为需要的地方,努力树品牌、出精品。
(四)共建共享,推动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整合
如何整合各方资源,营造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新环境,是党委、政府以及社区共同面对的任务。一是可以借助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资源,通过选聘和志愿等形式培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利用这些单位的教学资源、活动场所和开放,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联谊活动;二是借助各相关职能部门争取更为有利的公共服务资源,如文教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服务和公共场所,为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便利;三是把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社区结对共建的重要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结对服务活动,争取各种捐助和支持,开拓社区老年教育空间。
篇6
(二)教育方式和途径的灵活多样性
老年教育可以依托高等教育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进行,尤其是当下数量较多的社区办学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概括来讲,老年教育的办学格局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多元化。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目前很多的老年大学往往采用这种方式。但是针对老年的需求和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老年教育提供方便。随着网络的普及,老年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老年教育。通过相关网站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远程的教育以及在线问答。老年人一般自尊心比较强,因此,在实现老年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老年人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讨论、自由对话的形式,鼓励老年人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与他人交流分享,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氛围民主自由,可以保证实际效果。
(三)教育过程有针对性
1.课程设置上的针对性
老年人差异性很大,他们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工作类型、社会经历、家庭环境差别很明显,因此,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而细化动机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在设置课程时,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层次明显,既应涵盖文化方面的知识来拓展内容和视野,又要包括医疗健康知识来自我保健应对一些小的疾病,同时又要覆盖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程,例如插花艺术、花卉栽培种植、老年瑜伽、书法绘画、适用老年人的拳法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健体。现在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因此,老年教育中,要加强关于一些突况和事件的应对教育,以防出现意外,避免悲剧的发生。另外,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目前老年教育应加强死亡教育以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尤其是好友、配偶)之死,理解生与死都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
2.教育氛围创设的针对性
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的特殊性,身体不如年轻人,而且精力往往有限,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担负着接送孙辈孩子、做家务的任务,因此,要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为老年人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情境,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统筹兼顾家庭和学习,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空间,制定舒缓的教学步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开展耗费过多精力和体力的课程或活动,通过相关辅活动保证学习效果。
二、城市老年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教育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事业,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年教育的优势,为城市老年人搭建一个有效平台,丰富老年人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应当积极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的新特点,进一步对老年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一)整合资源,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合作办学,切实保证“老有所教”
1.统筹发展独立的老年大学
目前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加大力度努力办好老年大学,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老年人求学的需求。
2.开展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满足老年人就近方便入学的需求,应当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企业在老年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在老年人数量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比如运动场地、使用频率不高的办公室等,缓解老年教育的压力。
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向老年教育开放
我国各类高校的教室大多都有空位,这部分资源闲置就会浪费,因此,凡是有潜力有能力的高校应向老年人逐步开放。一方面鼓励高校直接办老年学院,实施非学历、非学分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既有资源开设与老年教育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学校可以收取适当成本费和培训费用。另外,凡是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规定和政策,适当放开,准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旁听课程。
4.大力加强基层老年教育建设
老年教育的重点在基层。居委会、社区老年学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老年教育应坚持就近入学为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场地以及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条件。另外,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作为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老年群众组织———基层老年协会是基层开展老龄工作的重要力量和组织载体。在考虑并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社区老年人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便于管理、服务老人的原则组建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功能和作用,关注老年人,倾听老年人诉求,反馈老年人意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切实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课程,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内容,切实保证“老有所学”
老年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应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紧密相关,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情况、家庭情况等紧密相关,因此,应具有满足老年人需求、灵活设置的特色。课程目标的确立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实际操作过程中,按照层次多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思路,设计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教育内容,避免开设理论性较强实用性欠佳的课程。力求形成覆盖文化、艺术、科技、保健等知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保证老年人既能及时了解和把握新形势的变化,跟时展不脱节,做新时期新时尚新面貌的老年人,又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修养和身体素质,更好地装点生活,促进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晚年幸福感明显提升。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老年人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学习领会能力,可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使老年人对号入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变,积极举办各类培训,形成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培训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老年人学习的质量,促进老年人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时间安排上,尽量避免占用老人做家务、接孩子的时间,做到照顾家庭、学习两不误。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需求、身体状况和理解接受能力,旨在培养老年人达到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技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三)充分发挥专长,挖掘能量,切实保证“老有所为”
老年人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给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机会和设施,使他们继续为家庭、社区、社会作贡献;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优势。老年人退休前所从事的工作大不相同,发挥同龄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此,通过搭建相关平台,动员或者聘请觉悟高、能力强的老年人从事合适的工作,扩充老年教育辅导员队伍,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另外,可以借鉴老年人的阅历经验为年轻人进行言传身教和必要指导,发挥老年人在道德、生活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弘扬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切实保证“老有所乐”
有关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老年人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动员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组织老年人开展群众性的老年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老人们的爱好和才艺有充分发挥的舞台,努力为老年人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创造条件。要考虑到老年人健康状况和需要,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经常开展内容高雅健康、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把握过传统节日的契机,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和庆典,弘扬传统文化,强化老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社会化效果。
篇7
1.2健康教育根据直肠滴入的治疗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
(1)直肠滴入前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通过健康教育,详细介绍中药直肠滴入技术使患者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直肠滴入疗法包括以下三种给药形式:直肠滴入;直肠注入;肛肠栓剂。我科室主要对住院患者进行的是直肠滴入治疗方法。直肠滴入又称为直肠输液,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将输液瓶放入温水中加热,温度宜控制在35~40度(特殊药物除外)。灌肠前需充分摇匀,使瓶中的药物均匀,使肠道的充分的吸收。其主要意义是减轻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法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消除护理操作时的不良情绪。
(2)直肠滴入治疗过程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具体的操作过程。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滴入的药物,进行专业化的讲解和具体操作。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行动不便,会在床旁配置便盆,防止如厕不及导致的跌倒发生。多数老年患者括约肌松弛,避免在灌肠操作中用力挤压或是快速滴入药物,使患者产生便意。甚至有患者因这样的刺激,使得药液从处排出。操作结束后,患者平躺臀部垫置中单,适当抬高下肢15~30度,预防药液溢出。延长平躺时间或选在入睡前进行。
(3)直肠滴入治疗结束后观察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患者自我感觉和治疗效果的反馈。通过患者自身反应,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判断意义。正确的了解病情变化,掌握紧急因对措施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篇8
增权理论是从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社会结构争取权力,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增权的视角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强调个人有能力、有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同时,增权的核心就是通过资源的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个人能够从生活的被动弱者,变成主动的强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改变自身的“弱权”地位,这样他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弱权”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可知,截至2006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为1.23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0.8%,这意味着老年网民人数约有98万。到2011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达4.8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首次超过1000万人。而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超过7.1亿,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占3.7%,约有2627万人。虽然老年网民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间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与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的增长量相比,这数字令人感到担忧。1.老年群体生理机能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会出现新陈代谢缓慢、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衰老现象,这成为老年群体无法或较少参与信息技术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太原电大多年开展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积累了硬件设施、师资、社区联系等多方面优势,在老年群体教育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之下,校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市老年大学和主城区成熟社区,在多方调研座谈之后,老年学院决定于2016年3月正式开班,并开设初级电脑班和智能手机班。在上课过程中,学员时常反映“坐时间长了腰疼”“眼睛累”“看不清”“手指反应慢,跟不上老师的操作”等,这些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上课进度非常缓慢,影响了老年学员对以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2.老年群体心理障碍不容忽视。老年人在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经济状况均随之发生变化,造成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加之部分老年人思想僵化,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下降、焦虑情绪严重、沟通困难等心理障碍。虽然老年人不愿被社会淘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很高,然而他们面临的心理障碍又决定了他们不能学得太快、太多,这使得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处于更加复杂的情境。3.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匮乏。不少老年学员反映,自己想增长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苦于找不到相应的资源。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针对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材销售。太原电大老年学院的代课教师上课时没有指定的教材,依据的是结合老年学员的特点和自身教学经验来设计的讲义。另一方面,和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网上教学资源也比较缺乏。太原电大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产品与服务。因此,太原电大老年学院成立之初,就创建了“太原老年开放学院”的网站,初设“学校新闻”“学校通知”“师生风采”“学习资源”等栏目,经过将近一年的试运行,“学校新闻”“学校通知”“师生风采”板块有较高的点击率,“学习资源”板块依然空白。同时,由该校运营的“太原终身学习网”作为为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提供在线资源的网站,涉及老年教育的内容也较少。
三提高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通过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对于实现“老有所学”的目标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老年教育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太原电大成立老年学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措施,也是为广大老年朋友谋福利的得力之举,必将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产品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2.老年群体自身需求。上文提到,虽然老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他们有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老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发生的变化,与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在对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美国优待退休人员基金会(TheUsBasedSpry)的研究,老年群体的需求主要包括四个互相联系的主题:财产安全、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及参加智力活动。笔者通过对太原电大老年学院的学员进行访谈,发现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些老年学员希望通过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以锻炼思维,延缓脑力衰退;部分老年学员认为自己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交际圈子变小,来老年学院上学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同时学会上网还可以结交网上的朋友,并且不分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爱好,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消解老年人内心的孤独、隔离感;还有一部分老年学员希望在参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之后,可以学会网上购物、网上交水电煤气费用甚至网上炒股、理财等。
四基于增权理论的对策建议
第一部分指出,增权的核心就是资源的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之对应,本部分的对策建议也分为提供资源、培养能力、增加知识三个方面。1.加强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发。从线上线下两方面进行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在开发线上资源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提供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设计网站时,应结合老年人的操作习惯,使老年人参加线上学习时简单操作、容易识别,同时,可以借鉴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终身学习网站的做法,采用每天登陆、发表评论、参加考试等获取积分的方法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在线下资源方面主要是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学习教材,打破编写传统教材的思维方式,注重实用性、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等。2.提升老年群体的学习能力。提升老年群体自身学习能力是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核心,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借鉴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如创设问题情境、指导积极归因、有效进行奖惩等方法,逐步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动机,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3.加强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知识。老年学员普遍存在知识基础不均等、年龄跨度大、学习速度慢、操作不熟练等情况,即使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无法保证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老年学员的服务,帮助其吸收所学知识,是提高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有效保障。目前,太原电大老年学院采用主讲与助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一名主讲教师授课,两名助教随课辅导,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使大班教学与小班辅导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保障了教学进度。
五结语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老年群体自身需求旺盛的背景之下,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势在必行,但由于老年群体生理机能衰退、心理障碍、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老年群体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弱权”现状不容忽视。对此,笔者从“增权理论”的角度,提出一些提高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岳君 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顾凤佳.国外老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基于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经验[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
[2]苏春晖.信息技术在老年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5(7)
篇9
1.2随机抽样调查
根据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档案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吉林市宝山小区高血压老年人200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预防保健包括饮食、用药、心理、运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需求(不能清楚表达的老年人可调查其照顾者),回收率为96%。发现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存在不合理饮食、易焦虑、缺少子女的陪伴,不会自己测血压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实施5个月的健康教育,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率96%。
1.3确定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饮食、用药、心理、运动、中医疗法),如,心理:鼓励高血压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焦虑、恐惧的问题;运动:采用吴悦陶等运动方法要求每天进行1~2个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消耗热量约70cal),以步行、慢跑、打太极拳、跳老年交际舞等活动方式;中医疗法: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药茶、食疗进行健康保健,其中最主要的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精神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1.4实施健康教育
从2013年8月-2013年12月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讲解高血压饮食、用药、并发症及急救措施等知识,团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主讲一项,对于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合理答疑。健康教育后及时记录心得,并通过建立QQ群及时向老师汇报活动状况,队员可在群里共同分享各自的观点,每周二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沟通,咨询疑难问题,为下一步计划做充分准备。
1.5制定并发放宣传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课题组讨论并制定有关老年人心理、运动,饮食方面的宣传单300份,视情况分发给调查对象并合理解释疑难问题。
1.6现场示范并指导
Hill等认为家庭自测血压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干预策略。所以现场向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示范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再让老人互相测量血压,并由队员指出错误的操作步骤,及时给予纠正。对于接受能力差、行动不便或残疾以及患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脑卒中的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进行额外强化指导并教授其家属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按摩的规范手法,并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按摩、康复训练等。
1.7电话回访
电话指导、解答老年患者及家属有关高血压相关健康保健方面的疑虑,为其排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的情绪。
1.8举办活动
健康教育过程中,举办一些活动,如老年人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有奖问答、文艺表演、游戏等。以加深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参加老年人娱乐活动的积极性。
1.9统计分析
分别整理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问卷,并统计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掌握情况,使用SPSS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着健康教育的实施,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逐步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使用血压计,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间断服用降压药,认为参加老年活动有必要,锻炼后测血压并记录,饮食清淡、含盐少方面较健康教育前分别增加了56.25%、55.21%、28.13%、26.05%、24.4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定期做检查,轻微不适时、立即到医院检查,认为心理照护有必要,愿意戒烟,每天运动1~2次、每次10~30min,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饮酒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结果可看出,会使用血压计的人数增加最为显著,由于学校社区护理实验室免费提供血压计而且大多数家庭备有血压计,这为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血压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志愿者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宣传力度,一对一指导并不断进行强化,使更多社区高血压老年人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健康教育过程中着重讲述间断服用降压药、不定时定量服药的弊端,如血压反弹,靶器官受伤害等,使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能够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防止病情恶化。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及专业性的药理知识缺乏,对于有些社区高血压老年人提出的用药选择问题不能够及时解答,所以对其用药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指导其遵医嘱用药、经常看医生(尤其是感觉不适的时候)、经常监测血压等。锻炼后测血压有利于监测血压变化,为其用药、就医提供依据。在实践过程中,举办一些有奖知识问答、娱乐活动,加强了队员与老人互动以及老人之间的交流,使老人身心得到愉悦,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使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活动中获取了健康知识,还可以邀请有高血压史的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讲述有效控制病情的经验,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答疑等。由于健康教育对象大多数为东北人,食盐量大,因此在合理饮食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如向高血压老年人及家属反复强调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很有可能就会诱发心脏病,使家属积极监督老人饮食,定期电话回访均有利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合理饮食意识提高。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戒烟、不饮酒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老人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在定期做检查、轻微不适时,立即到医院检查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没有明显变化,多数因为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不能够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做检查,而且家属没有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有效监督和指导。在运动方面提高不明显,因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多数为退休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在健康教育前就十分注重锻炼,此外,饭后外出散步,晨起买菜,接送孙子上学等也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在心理照护有必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无差异,老人的子女上班无时间,两代之间有代沟,有些老年人性格暴躁,宜迁怒他人,所以情绪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我们应与家属沟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通过社区护理实践,学生克服了紧张、难开口和不知怎样去讲的局面,从宣讲材料的准备、对高血压知识的系统把握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将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不仅应具有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能力,还必须具备健康教育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应努力锻炼各项能力,为以后成为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一身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2.课程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中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课程可以选择大众实用而且操作相对简单一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初步认识,键盘鼠标的学习,网上冲浪及应用下载,QQ聊天软件的应用,网络购物,电脑的安全防护。①计算机的初步认识。在学习使用电脑之前,了解电脑的结构很重要,这些是使用电脑需要了解的常识问题,如家用计算机每个部分的名称,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硬件等。了解了这些常识后,对于后期遇到的一些常见的电脑问题,也便于中老年朋友自行解决。系统操作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学好系统操作才能更好地应用其他的生活娱乐常用软件。②键盘鼠标的学习。键盘是电脑必须的外部设备,它是我们向电脑输入文字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熟练掌握键盘的操作,不仅仅是文字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电脑的最基本要求。鼠标同样也是电脑的重要输入工具,在Windows系统下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鼠标来完成的,所以了解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是电脑初学者的必会技能。③网上冲浪及应用下载。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电脑网络。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会了网上冲浪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可以进行信息查询、读书看新闻、娱乐等。而应用软件的下载则会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或是现实生活更方便、更丰富。④QQ聊天软件的应用。QQ聊天软件是现在比较常用的聊天沟通软件。也成了目前人们网上交流的主流方式。中老年朋友除了可以与子女或亲友方便地进行在线的文字、语音、视频聊天,也可以结识很多网上的新朋友,扩大交友范围,丰富业余生活。⑤网络购物。网络购物这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充满了诱惑与好奇,所以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设置了这块内容。如果能熟练掌握,网络购物则能为老年朋友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是由于现在一些网络管理的漏洞,网络购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这块课程的设置是主要来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为他们揭开网络购物的神秘面纱,对于实际应用则因人而异。⑥电脑的安全防护。中老年朋友可能从儿女口中或多或少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及一些表现。虽然并不太清楚这些病毒与日常生病的病毒的区别,却非常担心这些存在于电脑、网络中的病毒会给自己带来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对于想学上网、经常上网冲浪的中老年朋友来说,了解一些病毒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3.实施形式与效果。
计算机课程培训实施场地主要是利用机房进行面授,为了方便中老年学员的学习,课堂不仅安排了主讲老师,每堂课还安排两位教师辅导学员操作。课堂实施的进度会随着学员的学习状态与效果,随时进行调整。针对中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利用教师机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同时也利用投影仪进行操作讲解,让学员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演示过程。在学员进行课堂操作时,三位老师流动的为每一位学员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对于老年人不感兴趣或是通过电脑操作无法体现出乐趣的课程及时做出调整。每个模块所用时间多少的安排则根据学员们实际接受的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培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很高,态度认真。不管这些中老年学员曾经获得过怎样的荣誉,在课堂上遇到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时都谦虚得像个小孩。对于学习上的任何困难都努力克服,不管是天气如何都不会影响学员们的到课时间。当遇到课程与社区工作冲突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学员都会很认真地亲自跑到学校请假。课程培训的理想效果不是期望将每个来上课的学员培养成电脑高手,只是想通过计算机培训让中老年朋友觉得电脑的乐趣无穷。同时,也希望电脑的神秘感远离中老年朋友,敢于自己动手操作,为老年人的电脑使用提供初步帮助。
二、课程问题分析与建议
1.消除老年人对电脑的“恐惧”。
培训过程中发现中老年学员对电脑似乎都有种莫名的“恐惧”,都不太敢下手操作。使用鼠标时手指都极其僵硬。也许这种恐惧来源于平时家中年轻人的“吓唬”;也有可能是对于东西的爱惜,总是怕自己一碰就坏,不太敢动。面对这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鼓励老年学员们要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对于不太清楚的问题,可以多问问年轻人。鼓励学员多向孩子学习请教,消除老年人对电脑的“恐惧”,也想让学员认识到电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2.重视细节的讲解,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三期的培训使我发现基础操作和细节的讲解是很重要的。在第一期的时候没有把重点放在最初的基础知识上,对于一些细节例如鼠标的握法都有所忽略。结果反应在学员身上是鼠标操作困难导致一些错误操作,通过询问老师得到了解决。对于某些学员来说在心理上会有一些压力觉得电脑很难学,后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细节不容忽略,因为这些细小的问题极有可能会导致后期讲课时候学员不明白无法跟上进度,使得最终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一部分老年学员未学过拼音,这个造成了现在主流的输入法无法起到效果。为了方便教学及其他学员的学习,目前采取的是使用搜狗拼音法中的扩展手写功能,利用鼠标实现汉字手写式输入。不但解决了文字输入问题,同时也加强了鼠标操作的练习。后期学校将会配上手写板来方便学员们的学习。
3.多鼓励,用耐心为学员们建立信心。
老年人在学习电脑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记忆方面有着明显的困难,对于电脑操作步骤忘记得很快。学员们也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听课的时候会主动用笔记录下来。对于这个问题则是多鼓励学员操作,并鼓励学员大胆操作。当他们操作正确的时候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员从而加深操作步骤的记忆,也加强了学员学习电脑的信心。根据学员特点,针对一些关键重要的问题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调提示。在实际操作中也会边操作边提示。例如鼠标的左右键的作用,每当讲课时候遇到这个问题都会提示一遍左右键的用法各是什么。重要的基本知识从头强调到尾,不让学员反复提问以免打击学员的学习信心。当感觉有学员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问题,则会在课堂上再重复一遍该知识点,使学员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打击该学员的自信。
4“.理论”联系“实际”。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某些学员对电脑网络的理解上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无法理解这个电脑的本质及原理。面对这种情况在不影响学员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将一些理论知识和专业名词列举成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对于一些操作比喻成平时会做的一些动作或事情,帮助学员去理解记忆,更有效的掌握电脑的实际操作。
篇11
一、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二、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三、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四、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篇12
Effect analysis of 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N Shu-lin LIU Fei ZHONG Jin LI Zu-yi
Department of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Yife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Yifeng 336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ho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two groups.41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and 3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dynamic hip screw.Surgical time,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the surgery,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fracture healing time,recovery of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surgical time,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surgery,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two groups (P<0.05),the recovery of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has a favorable surgical effect with minor surgical burdens on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Dynamic hip screw;Curative effect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转子间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即跌倒时身体旋转,股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置着地,从而发生[(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骨折,多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1]。非手术治疗常需较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死亡率极高,因此,近年来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地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坚强内固定[2]。本院为了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62.5±4.6)岁,参照Tronzo与Evans分类方法,Ⅰ型7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10例,Ⅴ型5例;对照组37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61.9±5.2)岁,参照Tronzo与Evans分类方法,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9例,Ⅴ型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慢性疾病,致伤原因大部分为摔伤,少部分为撞伤,本研究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身体条件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且手术前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取仰卧位,切口位于股骨上端外侧,长约15 cm,可直视大转子和股骨上端即可。使用牵引床轻度内收、内旋复位,复位后使用C型臂X线机检查复位情况,满意后放置合适的股骨外侧锁定接骨板,透视确定导针位置,满意后扩大孔径,拧入3枚锁定螺钉,透视确定螺钉位置,如不满意及时调整。最后检查患肢的活动情况以及固定牢固程度,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伤口,放置引流管[3]。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3 d抗生素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1.3 疗效评价标准
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70分为差[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85.1±11.7)min,术中出血量为(210.7±122.3)ml,术后引流量为(69.5±19.7)ml,骨折愈合时间为(78.5±8.9)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与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1年后对比髋关节功能, 观察组中优28例,良9例,中3例,差1例,对照组中优16例,良7例,中12例,差2例,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8.64,*P<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共3例(7.3%)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为术后感染,1例为股骨头坏死,对照组为2例(5.4%),其中1例为剧烈疼痛,1例为股骨头坏死,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且随着年龄增长大量骨丢失等原因,造成骨质疏松,骨组织表现为骨小梁数目减少,剩余的骨小梁变细,强度降低,容易造成骨折[5]。行走时人体髋关节会承受高于体重4倍的压力,一旦跌倒,老年人极易发生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折。非手术治疗包括骨牵引和手法复位丁字鞋固定,但是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压疮、感染、急性骨萎缩、甚至缺血性肌痉挛等严重并发症,成为老年患者所得的“最后一个疾病”[6]。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仅5%能独立生活,而手术治疗80%以上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患肢恢复情况,因此,目前治疗多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两大类,动力髋螺钉和解剖锁定均属于髓外固定[7-8]。解剖锁定是近年来新发明的固定方法,采用解剖钢板在股骨侧面进行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且具有以下优点:①固定效[(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果好,能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深静脉血栓、肺部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9];②操作简便,基层医院也能够掌握;③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在本院的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仅为(210.7±122.3)ml,手术时间也较短,仅为(85.1±11.7)min,对患者身体负荷小,术后辅助适当的训练以及营养支持,能加速骨折愈合,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78.5±8.9)d,远短于对照组的(92.6±11.6)d;④解剖钢板锁定固定方法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能允许骨折端相互压缩,且能继续发挥固定作用[10-11];⑤对于一些粉碎严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无法固定,而用解剖锁定钢板仍能达到较稳定的固定。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好,手术对患者负荷较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宏家, 孟祥凤.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40-41.
[2] 杨争艳.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21(6):26-28.
[3] 敬德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79-180.
篇13
2发展阶段(1995—2000)
自从1995年以后,对于终身教育研究逐渐增加,从1995年到2000年期间, 研究成果共达到569表11980—1994年终身教育研究数量表
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数量1311259597111311611
篇,其中核心期刊级别的就达到100多篇,包括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7篇论文,可见这个时期的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成果出现了研究数量较多,研究成果发表的层次较高,研究的内容也涉及较广。在此期间主要集中于终身教育的学科研究,如何云玉(1999)所进行的体育终身教育研究;还进行了终身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研究,如厉以贤(1999)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1]也进行了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如宗秋荣(1998)探讨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总之,这个时期的终身教育研究呈现出发展的态势。
3多样化阶段(2001—2011)
随着终身教育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渐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研究出现了多彩纷呈的局面。首先,终身教育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2000—2011年的11年期间,有关终身教育的论文基本上每年都在200篇以上,甚至在2003年和2011年都达到300多篇,共计2 915篇。其次,关注的杂志也逐渐增加,在《教育研究》《江苏高教》《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等杂志关注的基础之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等杂志也加大了对终身教育的关注。其三,终身教育研究的理论程度也越来越强,如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2001)对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其四,以终身教育为背景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以往时期终身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往往就“终身教育”进行研究,而在此阶段则将“终身教育”作为背景和研究视角来进行,如斯彩英,楼世洲(2007)指出,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闲暇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这个阶段,终身教育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的研究形态。
4理论深入阶段(2012至今)
2012年开始,我国终身教育研究逐渐进入了深度研究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研究从研究成果来说逐渐增加,从研究内容来说涉及越来越广的研究和深入研究。第一,开始进行终身教育的反思性研究,如胡弼成(2012)对王洪才教授专著的评述中提到了终身教育哲学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二,也开始了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如金哲华(2010)对中国和韩国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第三,深入探讨终身教育的法律研究,如黄欣、吴遵民(2014)对国家终身教育法的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第四,深入的探讨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如高虹瑶、张健(2015)对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总之,在这个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开始进入了深入的研究。
二、终身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终身教育的价值研究
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一部分学者对其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终身教育对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以及人类的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如陈乃林、经贵宝(1997)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同时,终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学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3]也有学者从终身教育对社会、社区发展所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和研究,如陈乃林、孙孔懿(2001)认为,终身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终身教育在整合社区文化以及推动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居民全面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还有学者如高志敏(1997)从终身教育对成人教育的价值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认为终身教育将突破人们对成人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方面的局限的、肤浅的认识。当然,学者对终身教育的价值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和认识。
2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
终身教育比较研究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学者对国外终身教育研究的介绍,另一方面是中国终身教育与外国终身教育之间的比较。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有些学者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外的终身教育进行了推介,如李之文、李秀珍、孙钰(2014)对韩国高校终身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参考。同时,学者还对中国终身教育与外国终身教育之间进行了比较,如杨民(2002)通过对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与日本教师研修制度之间的比较,认为构建中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并主张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事业。还有学者对国外的终身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如路育红(1991)对日本野村终身教育中心董事长野村佳予的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介绍和研究。
3终身教育的法律研究
这部分学者集中于终身教育法律与法规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该类学者认为法律法规的确立对于终身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利的,因此,需要对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议国家建立终身教育方面的法律,如黄欣、吴遵民、池晨颖(2011)指出,虽然《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出台显然已经展现出了政府对于终身教育事业的重视,并且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诸多规定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处,但它毕竟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其也为不久将来的终身教育在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4]当然,还有学者对当前终身教育立法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沈光辉(2014)针对终身教育立法不足,主张终身教育立法要达到“突出公民受教育权利保障”、“突出教育资源的整合”、“突出立法规范重点”等,从而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体系。
4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一,探讨了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宗秋荣(1998)对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对终身教育与老年教育进行了研究,如连明伟(2008)对终身教育与老年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第三,对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如王丽,王晓华(2011)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等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认为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5]
5终身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
这些学者集中于探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并思考如何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这些学者主要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如刘汉辉(2007)对终身教育的纵向与横向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必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下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相互隔离的状态,积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沟通和纵横整合,加强终身教育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形成终身教育的组织网络。此外,其他维度也表现出同样的要求。[6]还有学者王中华(2010)提出:“通过推进全纳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7]
6终身教育的体育学研究
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终身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学者认为终身教育与体育关系密切,特别是高校体育对终身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还提出终身体育等理念,并认为“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体育锻炼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终身体育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8]
三、终身教育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研究人员多样性的欠缺
在研究人员的多样性方面还是比较缺失的。在现有的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为单位的就有112篇论文,而非大学的单位主要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其他的都是高校。可见,在研究人员方面还缺少一线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
2研究方法的单一
在现有的关于终身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学者是采取一种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缺少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在这样的研究方法指导下,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值得怀疑的。因此,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待提高和改进。
3研究理论深入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