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技术创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技术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论》一书,书中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把它定义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熊彼特所讲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此后,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至今对技术创新的定义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引入和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中,用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推拉双向技术创新模式简介
M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创新项目,推拉双向技术创新模式即是指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和拉动型技术创新项目。推动型和拉动型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制造业的两种生产方式:推动式生产方式和拉动式生产方式。
3.1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
“推动式生产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按照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各个工序和部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生产结束后将实际完成情况汇报给计划部门,同时将完成品送往工序上的下一个生产部门。总体的生产是一种从工序上最初的生产部门向工序最终生产部门的一个“推动”的过程。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是指由集团公司出于对集团公司整体的考虑而提出的自上而下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这类的项目的实施动机不是来自于煤矿生产现场的应时要求,而是集团公司为了提升集团公司或者煤矿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是为了响应国家对于煤炭企业的要求等原因而进行的自上而下进行的“推动式”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主动并且具有先进性地对企业起到较大的提高作用,仅出于对生产的应时要求而进行的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的效果是非常缓慢的。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的难点在于项目实施前需要评估项目实施对于现场实际情况的可行性。因为推动型项目对于现有的企业实际情况来说是先进的、超前的,现有的企业的各项制度、系统和生产状态不一定能支持项目的实施,因此在项目实施之前对其可行性的评估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3.2拉动型技术创新项目
“拉动式生产方式”就是指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计划部门只制定最终产品计划,每个生产部门、工序都根据后向部门以及工序的需求来完成生产制造,同时向前向部门和工序发出生产指令。从整体上来看,拉动式生产就是由后工序需求拉动前工序生产的生产方式。拉动型技术创新项目是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而拉动集团公司实施的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活动。这类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场出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施性,对于现场生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见效快。但这种实施方式是一种被动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对于煤矿和集团公司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作用极为有限。
4推拉双向技术创新模式在M企业中的应用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在企业内的发生、实施必然带有某种目的性,受到某些因素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推动力量也是技术创新发生方式(推动和拉动)产生差异的来源。技术创新的产生动力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由企业内部产生的推动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力量,它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外部动力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主体所处的环境中,促进内部动力形成和增强,并影响内部动力作用的外部力量。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主要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力量:企业家和企业员工产生的创新动力、企业文化产生的创新动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动力、技术产生的创新动力、市场产生的动力和政府作用产生的动力。其中企业家和企业员工产生的创新动力、企业文化产生的创新动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动力属于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技术产生的创新动力、市场产生的动力和政府作用产生的动力属于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煤炭资源蕴藏条件和企业内部矛盾是拉动型技术创新项目发生的动力。企业内部矛盾动力属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煤炭资源蕴藏条件产生的动力属于外部动力。在实际中,推动一个技术创新项目的力量往往是多个方面的,而这些动力因素最终都会落脚到企业的利益因素。技术创新项目的最终成果都会对企业产生直接、间接或者或多或少的利益,才会促进企业这样一个经济体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所有的技术创新动力在推动M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实施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直观地表达了各动力因素的在推动M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大小。下面举例说明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较大的动力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推动作用:
(1)项目名称:m1煤矿大倾角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类型:推动型技术创新项目主要推动力因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详细说明:企业的创新能力代表着创新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所具有的实力,预示着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它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m1某子矿区所开采的煤层具有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倾角大、煤层厚度不一等特点,往年主要使用巷柱式开采方法,近几年引进了整体组合悬移支架采煤法,但目前还没有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目前国内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开采赋存稳定大倾角煤层的设备与技术已趋于成熟,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企业从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工效、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的角度出发,成功地引进和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是矿井未来开采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项目名称:m2煤矿-140m水平4-3煤层采煤方法研究项目类型:拉动型技术创新项目主要推动力因素:煤炭资源蕴藏条件产生的动力详细说明:煤炭资源蕴藏条件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煤层赋存条件较好,企业会倾向于采用常用的方法而放弃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以减少投资;相反,如果煤层赋存条件较差,利用常用的方法无法实现,就会促进企业寻找更适合的方法,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产生。以采煤方法的选择为例,m3煤矿-140m水平某采区4-3煤层平均厚度4.2m,平均倾角15°,属于缓倾斜厚煤层,但是煤层受构造影响,厚度在0.7m~14.4m之间,变化非常大,局部有变薄、变夹现象,伪顶和直接顶的节理、裂隙都比较发育,这给采煤方法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经研究,决定采用放顶煤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结合的混合式采煤方法;该项目从该采区4-3煤层的实际条件出发,对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由此而决定的采煤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新的适合于该区条件的采煤方法。
5推拉双向技术创新模式在M企业中的应用意义
(1)便于管理。M企业目前拥有的技术创新项目达400余个,作为一个具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型企业,我们有理由相信M企业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活动。将技术创新项目进一步划分为推动、拉动两类,便于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
篇2
3.研究假设通常,从创新的过程性分析,创新绩效表现为创新的知识成果产出、科技成果产出和经济成果产出。知识成果产出主要表现为获得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授权,科技成果产出主要表现为科研获奖、科技论文等,经济成果产出主要表现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等。结合上述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有助于提高创新的知识成果绩效。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有助于提高创新的科技成果绩效。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有助于提高创新的经济成果绩效。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变量因变量选取。为了有效考察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对创新绩效不同类型产出影响的差异性,验证研究假设的成立与否,从知识成果、科技成果和经济成果三个方面遴选因变量指标。其中知识成果指标选取“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指标选取“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经济成果指标选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是实现经济产出的重要前提,基于上述认识并结合研究问题的具体特征,选取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作为资本投入的表征变量,选取研究与开发全时人员当量作为劳动投入的表征变量。考虑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实际以及数据易获取性,选取“高校和科研机构筹集的资金来自企业的资金”作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强度的表征变量。综上,
2.研究样本和数据以我国大陆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即以上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我国地区由于数据残缺的因素,未纳入考察的范围)。研究变量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刻画。回归分析的主要应用步骤包括模型显著性分析、模型方差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等环节。随着SPS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出和广泛应用,回归分析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模型设计为了有效考察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绩效的影响,分别设置三个模型进行研究。
三、完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的政策建议
篇3
2、实现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2.1正确定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数控机床行业所面对的产品,应当改变过往的定位模式,摒弃以前以低价来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方法。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大型数控机床设备,以此来为企业制造服务。企业应当能够重新审视我国的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掌握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规律,明确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因素,以此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做好正确的产品定位,就能够选用更为合适的数控机床,并且运用更为先进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以此来实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定位应当以市场需求的预测为主,而不能只是跟随他人的脚步,那样永远只能落后一步,而无法实现创新。
2.2选择以集成创新为主的技术路线。所谓的集成创新,就是企业自主地控制产业创新的整个过程,通过自主地研究开发新技术,来组成数控机床产业创新的核心。集成创新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地引进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并且集成创新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通过对数控机床行业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技术创新方案进行深刻的探讨,集合整个技术开发团队的智慧,研究出具有先进技术含量和创新特色的产品;另外,集成创新需要企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外部技术源获得必要的知识产权、所需的元件或子系统,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结合国家、企业、学校、科研院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技术创新。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由于涉及到的学科众多,对于技术开发人员的要求极高,并且要有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因此,仅仅依靠企业来进行技术的创新,是很难做到的,换言之,仅仅依靠高校、科研院也无法完全实现技术的创新。而要想完成创新的任务,就必须使产业、学校、科研院进行相应的结合,再加之国家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使多方面的力量能够融合到一起,使各个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共同研究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数控机床行业技术,并且能够实现其实用性,促进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尽快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大众所需要的产品,完成以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4壮大装备制造行业的规模。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该产业的企业也非常多,然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自主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却非常少,大多数的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创新的实现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与国外的数控机床企业进行抗衡。因此,各个数控机床企业应当联合到一起,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多个企业的联合,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还能够实现人才的相互融合,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促进数控机床行业的飞速发展。
篇4
新课改教学中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为学生创设文本外的情境,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把文本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为学生提供很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兴趣,开阔视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在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的原理,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提、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里,教师已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些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起来也会比较乏味,这就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课堂要求,有目标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在做喷泉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做实验时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流程,在确定每一位学生都掌握的情况下,为学生布置试验室,并进行分组,在老师不帮助的情况下,学生间互相帮助,安全快速的完成试验内容,给予试验成功且快速的奖励,这样把个人的荣誉转化为机体的荣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制定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
任务学习即是指为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以及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其学习任务的过程,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以分数的形式来衡量完成任务的质量,这种方法被称作为任务型学习。把其应用在高中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记忆,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如,在讲元素周期率这一章内容是,教师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元素,为其讲解它的特点、化学性质以及作用,并为其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如背诵元素周期表并掌握用法以及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抽查,任务完成好的适当的给予奖励,如果没能完成任务,教师应该给予合理的教育并惩罚,鼓励并激励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物质,如磷的自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5
(一)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分为两个方面:学习效应和挤压效应;学习效应来自于技术变革的压力,集群内个别企业优先获得新技术并迅速占领市场,迫使其他企业改善生产,加大研究力度,否则则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占有,甚至破产的风险。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后创新企业的追赶行为;而挤压效应即在创新活动中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为确保领先优势,继续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原因在于,后续企业的追赶会使得由新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这种相对优势的缩小趋势使得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有需求条件和政府支持。需求来源于市场信息,企业通过对相关市场的研判,对潜在需求做出估算,并据此研发生产,最终商品化。政府支持催生巨大的开拓效应,主观上促使企业实施创新活动。此外,政府对交易壁垒的减弱则激活了新产品、新技术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能够快速收回成本,从而提升对创新活动的热情。
(二)投入机制
投入机制主要指集群创新体系内部要素的投入,包括资金、人才、土地等。集群内众多相关企业以及配套中介的存在使之形成地域性的劳动力需求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开放的信息渠道增强了集群的人才吸引力,大量人才涌入集群,形成专业化的劳动供给。集群内激烈的竞争环境能使劳动者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化程度迅速提升。在资本的投入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风险资本、政府资金支持等。首先,区域发展战略中,往往把集群放在突出的地位,地方政府往往会增加对集群的直接资金投入或补贴。完善的资本市场,使一定规模的企业能够从资本市场融资,对于规模巨大的公司而言,资本市场融资拥有低成本等优势。而对于集群内中小企业而言,应引入风险资本,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担保等方式吸引场外资金的介入,充实创新资本。
(三)调控机制
调控机制指政府可以通过营造创新环境、规划创新建设、制定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等手段来调控创新主体及创新活动。政府出台产业规划对相关产业进行扶持。政府还可以直接组织创新联盟整合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在集群条件下,宽松的政策环境利于构建和谐的创新氛围,提高企业联合创新的积极性。此外,国家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助于创新的秩序化和条理化。政府的调控还体现在政府激励机制方面,政府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对产业集群进行整体的调控,为创新成果的成功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四)合作机制
1.合作的内部表现形式。集群内多数企业分享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甚至有价格战等恶性竞争行为,而集群内企业地理距离较短,业务频有交叉,沟通便利。因此如何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是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企业的合作创新从组织链条来讲有以下形式:大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中存在规模巨大,市场份额高的企业,此类企业的配套吸引设施生产商大规模的集聚,如日本丰田汽车园,其配套企业围绕在其附近,分工明确,生产研发秩序良好。大公司提供核心技术,中小企业合作生产,不但解决了大企业独自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促进了技术在中小企业之间的扩散。中小企业合作型。中小企业有资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特点,单个企业创新难度较大,而中小企业结合在一起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小企业联合可以便利地获取资金,如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担保等方式获取贷款。
2.企业合作的外部表现形式。企业合作的外部表现形式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一般通过以下形式:科研机构内部化,大规模的企业通过并购已存在的科研机构或新设立子公司完成技术的研究工作,这种内部化形式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创新效率;与高校科研机构商榷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或共同注资,或以技术作价入股,分享创新成果收益。产学研的合作需要通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沟通。因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息交换不如集群内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真实有效,需要双方保持良好沟通。合理的协调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大量节约成本及新产品上市的时间。
(五)利益分配机制
要处理好集群创新体系的内部合作,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可以考虑以下两种利益分配方式:
1.契约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提成支付。在这种分配方式下,各成员将按照事先协商确定的一定比例从收益中获得分成。适合于创新联盟中企业和高校或科研院所都具有较强科研实力且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互补、面临的关键性技术创新难度较小且市场风险小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共建实体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创新合作方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创新,共同出资,按所占股份分享创新收益,这种模式基本消除了合作双方竞争的矛盾;合作方也可以通过母公司交叉持股的方式形成关联方,共同进行创新,这种方式并未形成新的实体,但由于交叉持股使企业之间的相关度增强,有助于共同利益的开发。
三、创新主体创新运行关联图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五大机制共同作用,市场或技术变革形成创新需求。企业提炼并反馈需求信息至政府由政府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企业投入要素,转移技术攻关项目至高校及科研机构,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将各投入主体结合起来,进行产品的研发。最终,新产品进入市场并及时反馈有效信息对创新活动进行修正。
篇6
2.1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想要加强林业的技术创新,首先便要拓宽林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结合政府的投入和科研机构的投资,以贷款、风险投资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解决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林业应该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全面增加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投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建设项目,实施林业产业技术创新合作活动,提升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广泛推广大户经营、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多种经营模式。
2.2加强林业创新技术研发
林业技术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可以有效利用当前资源,建立开放、合作的良性技术创新机制,提高创新技术成果的经济转化率,加快林业技术的更新换代,给林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创建一个良好氛围。林业的技术创新应该以创新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为主,通过改变以往落后的模式和技术共同改革,研发新型林业高新技术产品,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技术创新体系。
2.3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人才储备
对于任何部门来说,人才的多少和质量都决定着该部门发展的速度与好坏,林业想要跟上现代经济发展脚步,便需要大量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给林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速林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林业要优化技术创新人才的组织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促使其知识技能能够加速林业的发展,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速度。林业技术创新的另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全面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林业部门对教育应该拥有足够的认识,将人才的培养当成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推动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提高,为林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篇7
2构建和完善长效合作机制,优化联盟协同运营模式
应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遵循联盟内在规律,增强联盟内生动力,健全联盟运行管理制度,组织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联盟的利益机制、责任机制、信用机制和开放创新的组织协同机制,修炼联盟内功,培育联盟生态,为促进联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形成契约协商、互惠共享的利益机制。利益机制是联盟发展的核心,是形成联盟产业技术创新价值链的最直接的体现。利益联合、利益创造、共同利益最大化以及利益分配合理化是联盟组织的生命之源。联盟应坚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利益平衡、利益共享、利益约定”原则,形成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契约协商、互惠共享的利益机制。二是形成分工协作、责权明晰的责任机制。责任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基础,责任机制要有利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强化科研规范和伦理道德教育,严肃违约责任追究,加大对联盟中的欺诈和背叛行为的惩罚力度。制定联盟技术创新项目与过程管理办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合作实施和目标实现。三是建设相互信任、信息沟通的信用机制。信用机制是联盟发展的保障,联盟信用机制在于保障成员在协议框架下履行各自的责任。推进联盟信用机制建设,应通过建立联盟信用评价体系、完善成员准入退出机制,组织开展信用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交流、沟通协调,促进成员单位建立良好的自律机制和合作关系。四是推动建立开放创新、合作交流的协同机制。整合资源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面向目标市场设定联盟创新目标,推动产业整体发展。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用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大中小企业协作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和联盟间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是联盟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开放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知识在合作组织间的转移、共享、集成和再创造,实施“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战略,塑造和保护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支撑产业高端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
3加强联盟建设危机管理、系统防控联盟失败风险
一是制定联盟建设管理办法,规范联盟构建基本条件、组织架构、运行制度,完善联盟顶层设计,构建市场化、民主化、社会化的联盟管理机制。二是对联盟实行定期评估考核制度,参照科技部组织开展联盟评估工作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估工作方案,重点对联盟创新活动、创新绩效、服务产业、运行管理和利益保障等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及第三方综合评价。三是建议省市有关部门设立农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专项计划,促进联盟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运行机制,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效率。
4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科技型企业家队伍
加快构建和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培育产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针对目前我市4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属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不足15%、省级创新型企业不足5%的现实情况,应组织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引导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发展,实现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提质增效,做优做强,更好地构建核心产业链和配套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加强农科教、产学研合作,走技术集成、协同创新、集群发展之路,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和政府扶优挺强,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升核心企业领导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5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农业品牌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的重要支撑与战略关键。农业产业创新联盟应勇当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先锋,深入贯彻实施农业部《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2013年1月农业部、科技部、知识产权局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和农业发展规律与自身特点,明确知识产权战略目标重点、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提升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努力提升联盟协同运用与集群管理服务能力、集体维权与行业自律能力,把握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市场关注点和产业生长点,培育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提升联盟农业知识产权质量,推动农业知识产权联营和商品化、产业化、资本化。
篇8
(二)建立注重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系统转化为企业的行为模式,并经由在实践中反复操作,通过制度巩固和强化而形成的,植根于企业员工行为和心理之中的一种机制。文化资源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决定着企业在不同时空知识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所以要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形成积极向上、注重创新的企业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热爱企业,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三)注重实物资源及货币资源的积累
实物资源指的是具有生产设施、原材料,产品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源;货币资源指的是价值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等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基础。企业要进行创新,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实物资源,而这些实物资源的取得,通常要以积累的货币资源为前提。
二、建立良好的企业系统外部创新环境,构建健康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创立良好的科技环境
科技环境主要包括科技水平、科技力量及科技体制等。科技水平是构成科技环境的基础;科技力量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研开发实力,它应体现在科研机构及科技工作者的数量、质量、分布即构成等多方面因素;科技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科技系统的结构、运作方式及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状态总称,是构成科技环境的重要环节。一个发达完善、运作顺畅的科技体制可以为大量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扎实的技术网络平台,支撑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创新的成长。
(二)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提供富有创新才能的科研人员、富有创业冲动的企业家、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各类管理人才以及既精通专业科技知识又熟谙现代企业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风险投资家等等。一个完善的、高水准的人才环境的建立,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
(三)完善市场机制
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既包括产品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市场等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助于企业创新获得必要的资源要素,降低交易费用。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可培育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保护竞争、明晰产权等手段可使企业具有创新的动力。
(四)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创造完善的制度环境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在宏观层面上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氛围。
(五)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法律环境
行政措施的触角毕竟有限,不可能兼顾方方面面,而且各种政策也仅仅起一种导向作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利益冲突约束力较差。因此,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构筑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来保障各种行政措施和政策的顺利实施,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市场、政策的环境。
篇9
2.1造林工具改革及其作用
把具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解决林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既提高了林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林业生产水平上升。为了解决容器苗造林栽植难度大、成本高的难题,塞罕坝阴河林场职工创新工作室对容器苗栽植工具进行了改革。
2.1.1革新了打坑机钻头。以前栽植容器苗使用铁锹挖坑,现改为使用打坑机垂直打坑,深度与容器桶高度相等。打坑机是用小型汽油发动机带动钻头进行挖穴的机器。我们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在钻头尖端安装纵向切刀以便形成平底穴,与容器桶底面吻合;按容器桶的规格制作不同规格的钻头,钻头直径大于容器桶直径5cm保证挤实土坨所需的合理空间。将容器苗轻轻放入坑内,做到深浅适宜、不歪不偏。
2.1.2造林挤实铲用以回填土壤、挤实空隙、整平穴面。造林挤实铲由铲头、铲杆、手柄组成。用1cm厚、直径12cm的铁管截取7cm,中间切开制作成半圆形铲头、焊接60cm长、直径2cm铁管做铲杆,在铲杆顶端焊接20cm横管做手柄。用挤实铲将打坑机旋出穴面的土壤回填,随填随挤实,用铲头垂直夯实缝隙,用力适中,不能损坏土坨。最后用铲头整平穴面。造林挤实铲的发明和打坑机钻头的革新,解决了容器苗造林栽植难度大、工效低的难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还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2.2造林方法改革和栽植技术更新的效果
2.2.1土质贫瘠的沙丘、荒地采用3~4年优质壮苗进行裸根栽植,辅以生根粉、保水剂及沾泥浆栽植技术。这样的好处是:选用优质壮苗沾浆栽植解决了苗木失水问题,使用保水剂提高了苗木的抗旱能力,使用生根粉促进苗木及早扎根,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栽植成活率。目前塞罕坝攻坚造林裸根苗栽植成活率在90%以上。
2.2.2对土层瘠薄的石质山地采用大穴整地,用客土回填的方法改变苗木生长环境。具体做法是:在定点整地的基础上,把造林的穴面扩大、加深,把碎石全部清理,再回填配制好的基质土壤。栽植4年生的容器苗,然后一次性浇足水。这样的做法科学合理,造林成活率均在98%以上。
篇10
2.1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按分行业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截至2009年10月15日在A股市场上市的592家公司为样本。以2001年至2010年共10年作为考察的时间窗。样本的筛选程序如下:
(1)以2009年10月15日在A股上市的13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框,剔除金融类公司12家。这是由于金融类公司年报的披露要求与其他公司有较大差别,缺乏可比性。
(2)剔除被列为ST、PT的公司100家。这是因为这类公司业绩较差,属于较为极端的样本。
(3)在余下的1188家公司中,按照证监会划分的12个行业,计算出各个行业中公司所占比重,以该比重与600的乘积做为从相应行业抽样的比例,在比例分行业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行业随机抽样。获得分层随机抽样样本共600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剔除了以云南上市公司“绿大地”(002200)为代表的8家在考察时间窗内曾涉嫌财务造假的公司。最终获得样本公司为592家。这种抽样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样本能更好地反映全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特征。
2.2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2.2.1因变量
因变量分别为融资额、财务杠杆和公司成长指标。由于企业的融资有三个来源,分别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及内源融资,本研究借鉴Rossi(2005)的方法,利用三个变量来度量融资额,分别是:净债权融资(NDEIS),用第t-1年到第t年负债的变化除以第t总资产表示;净股权融资(NEQIS),用第t-1年到第t年净资产变化量与保留盈余变化量的差值,除以第t年总资产表示;保留盈余增加额(NRREEA),用第t年留存收益除以本年度总资产表示。同样,借鉴Rossi(2005)的方法,杠杆用两个指标度量,分别是账面负债率与市场负债率,债面负债率(BLEV)等于第t年负债与同一年总资产相比;而市场负债率(MLEV)等于第t年总资产减去净资产加上权益市值,再用同一年负债相除。其中,权益市值为普通股股数乘以每年年底(12月31日)的每股价格。借鉴Lang(1996)的方法,企业成长用三个指标来度量,分别是投资强度、资本费用增长率以及雇员人数增长率。其中,投资强度(NIVGW)等于第t年净投资与前一期的固定资产之比;资本费用增长率(CEXGW)为第t-1年至第t年资本费用的变化量除以第t-1年的资本费用;雇员人数增长率(EMPGW)为第t-1年至第t年雇员人数的变化量除以第t-1年的雇员人数。
2.2.2自变量
技术创新能力的常用替代变量有R&D投入强度及专利数,这里选择用专利数来度量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专利数是技术创新产业性指标,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能力。具体为申请专利数及授权专利数。考虑到不同公司专利拥有数的差异较大,专利数的分布呈右偏态,为了消减右侧数值的影响,在检验中,借鉴Rossi(2005)的方法,专利指标(LNGPT)等于1加上公司专利数,再进一步取对数值。在后面的分析中,主要选择授权专利数进行讨论。这是因为授权专利不仅得到相关部门认证,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反映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过,在稳健性检验中,也用申请专利数替代授权专利数,进行了相关检验。在考虑不同技术创新能力状态下,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的影响检验中,财务杠杆用账面负债率度量为第t年的负债除以同一年总资产。
2.2.3控制变量
在融资的回归检验中,利用的控制变量分别是Tobin’sQ,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率、资产有形性及规模。因为,相关文献发现,这些变量会影响融资的选择。Tobin’sQ(TOBQ)的计算用第t年总资产减净资产加权益市值,再除以同一年总资产;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率(EBITDA)为第t-1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除以同一年总资产;资产有形性(PPE)为第t-1年土地、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值之和除以同一年总资产;规模(LNSALE)为第t-1年净销售额取自然对数。财务杠杆的回归利用到的控制变量除上面提到的4个变量外,再加上3个变量,分别是账面派息率(DIVB),用第t-1年股利除以同一年净资产;市场派息率(DIVMK)用第t-1年的股利除以同一年净资产市值,其中,净资产市值等于权益市值;折旧费用率(DEPEX)为第t-1年折旧费用除以同一年总资产。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变量也影响了资本结构。在公司成长的回归检验中,利用的控制变量分别是经营现金流变化率(CACHA),为第t-1年至第t年的经营现金变化量除以第t-1年的总资产;资本费用率(CEXAS)、销售增长率(SAL-GW)及Tobin’sQ。相关文献发现这些变量会影响公司的成长。此外,在各模型中还设立了行业虚拟变量和年度虚拟变量。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考Rossi(2005)的文献采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检验方法。为了消除因变量与自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混淆问题,研究中,让每个自变量和控制变量都滞后因变量一期。检验前,对所有变量进行缩尾处理,剔除了百分位分布中1%-99%之外的极端值。最终形成有效观察值为2938个。考虑到2007年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技术创新对融资的检验中,以2007年为界,将观察值按2001-2006年和2007-2010年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了检验。在技术创新与融资对成长交互影响的检验中,由于按2007年分组的检验结果与全样本一致,且分组后观察值较少,这里提供了全样本的检验结果。
3技术创新对融资的影响
3.1授权专利数对融资的影响
融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替代变量———专利授权数的回归结果。两个子样本组中,授权专利数与净债权融资和净股权融资的关系都不显著,只与留存收益增加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用申请专利数代替授权专利数,按分组重新做了检验,结果基本一致。总之,我们的结果与Rossi(2005)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别。Rossi(2005)的研究发现,公司创新产出与内源融资的增加额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留存收益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公司增加了对股东的分红。中国上市公司表现的不同结果反映出创新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内源融资。与Rossi(2005)一致的是,都没有发现创新产出与债权融资增加额和股权融资增加额存在显著关系的证据。中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符合优序融资理论的预期。两个子样本组的多数控制变量与三个融资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公司投资机会越好、盈利性越强、有形资产额越大,以及规模越大,三种融资的增加额也相应越大。部分行业和年度控制变量对融资存在显著影响。这反映了行业特征及宏观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效应。
3.2授权专利数对财务杠杆的影响
在2001-2006年子样本组中授权专利数与两个负债率指标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2007-2010年子样本组的结果中,授权专利数与负债率指标虽呈负相关关系,但检验结果却不显著。其中可能的原因是,2007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也有所恶化,杠杆有所上升。如果仅看2001-2006年的结果,说明授权专利越多的公司,其财务杠杆越低。Rossi(2005)也有与2001-2006年子样本组类似的发现。在其研究中,杠杆的降低是由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其盈利性也较强,现金较充裕。本研究也发现国内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其财务杠杆的降低,主要得益于盈利导致的内源融资增加。在控制因素的影响中,Tobin’sQ、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率与杠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公司的成长性及盈利性越强,其财务杠杆就越低。规模与杠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规模越大的企业,财务杠杆就越高。两个子样本组中,多个行业和年度控制变量也对负债率存在显著影响。这反映了行业效应与年度效应对杠杆的影响十分明显。
4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下杠杆对成长的影响
此部分检验中,首先将样本分成“有授权专利的公司”和“无授权专利的公司”两个子样本组,再分别对其进行检验,以比较二者在杠杆与成长间关系上的差异。不仅“无授权专利公司”子样本组的账面负债率与三个成长指标的关系都不显著。连“有授权专利公司”子样本组的账面负债率系数也不显著。这说明杠杆对成长的影响,无论对技术创新类公司还是非技术创新类公司都是一样的。即没有发现财务杠杆能够抑制企业成长的证据。两个子样本组中,前一年资本费用比率与资本费用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在多数模型中,SAL-GW与TOBQ对净投资(NIVGW)、资本费用增长率(CEXGW)及雇员人数增长率(EMPGW)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对公司成长的影响较为显著。
篇11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已占总数的997%,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占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40%。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据1997年江苏省调查,从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的职工,半数以上是通过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1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1.1.2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1.1.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五小”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
1.1.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1.1.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1.1.6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时期年均递增341%下降到九五”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
1.2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我们对河南省南阳市的调查,该市乡镇企业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只有142%和9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却高达69%,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1.3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八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63亿元和126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八五”期间累计只有4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
1.3.2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该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2.1模仿创新战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2.2联合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
2.3与大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定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篇12
2.1WirelessHART技术
WirelessHART技术运用的是网格状的组织网络,这样每一台设备都可以作为无线路由器来使用,它的功率更低,对于无线的传输的距离更远。网络中节点越多,网络可覆盖的范围越广,距离越远。而对于WirelessHART的频率为2.4GHz~2.4835GHz,这是国际通信联盟开放给工业、医学和科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的免费频段,因此WirelessHART技术不会对其他的通讯造成干扰。另外,在环保方面,WirelessHART技术的无线设备是微功率短距离的设备,这对于用户所担忧的网络功率就不论无线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文/陈浩 孟夏无线通讯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广、信息传递快、不受自然灾害的限制等特点,它是我们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无线通讯近些年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这篇文章就是针对无线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讨论。摘要是问题了,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它的发射功率为10MW,比手机使用的峰值还低。
2.23G和4G网络
目前在我国3G技术日渐成熟,TD-SCDMA、CDMA2000和WCDMA作为我国研发的3G无线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3G信号覆盖面积广,对于数据的传输快速,并且能支持语音信号和数据的传输和切换,这些3G技术已经发展成世界的主流,目前3G网络已经非常成熟,wcdma的技术的版本不断升级。目前,又出现了更高的覆盖率和通讯的技术,4G网络技术,目前4G技术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它更加的低成本,并且没有距离限制,这是对于3G的传输上的一些缺点和弊端做了一些调整和升级的网络传输,它更加的快捷,方便,数据传输量更大。3G和4G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2.3WLAN网络
WLAN技术作为宽带的无线通讯网络,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中,这种宽带无线式接入技术使网速更快、更灵活,它采用与商业一样的2.4GHz的波段。目前,WLAN宽带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办公室,家庭网络中。但是WLAN宽带的无线距离传输受到限制,只能在比较小的空间内才能接收到信号,传输数据,因此还没有被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2.4UWB技术
UWB技术是一种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它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它的频谱范围非常广。它基本上是在3.1~10.6GHz频段中占用500MHz以上的宽带,因此它的功率很低,发射和接收数据比较简单,发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定位精度高。因此UWB技术更适合运用在室内等密集多径的场所,它能够穿透墙壁,地面,身体系统,对于个人娱乐的局网是最具特色的无线通讯设施。
3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
3.1工业中的运用
在工业生产中,无线通讯设备也在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比较运广泛的是,无线短程网和无线局域网。无线短程网功耗低,工作周期比较短,使收发信息的功耗降低,采用休眠模式。并且它数据传输可靠性高,同时预留了需要固定宽带的的专用空隙,避免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碰撞和干扰。无线短程网还具有时延小的特点,无论是在休眠状态还是在激活状态下的时延都很短。另外,它还具有兼容性,通过网络协作建立自己的网络圈,加强课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在工业中还经常用到的是无线局域网,它在工业发展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很多的感应器、PLC、计算机、读卡器等等,这些设备的连接和信息传输都需要有一个控制网络,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通常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将这些接口的设备都连接到一起,利用网络将信号互相转换,这样就使工业设备的通讯能力不断加强,还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并且无线局域网覆盖广,这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安全防御管理、电信、光纤、生产设备自动化都有很多的应用。
3.2生活中的运用
无线通许科技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了。从之前的红外和蓝牙开始,已经被我们的手机、电脑、文曲星等很多的电子产品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设备传输数据、图片、音频、视频,这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过去有线的网络,到现在WLAN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家庭、办公室、娱乐场所和公共场合,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数据。另外,GPS等系统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生活,在开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GPS定位,寻找路线,搜附近的美食、找公交站点等等,这些无线通讯技术已经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篇13
对这个实验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将延时启动和声光报警联系起来可以解决以往存在的安全问题。因为在这个系统之内,给了工作人员一定的时间做出反应,如果发生了事故,延时启动带来的时间给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创造了一定的时间,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个系统的创新点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解决了由单一方式留存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声光报警和延时启动的完美结合,做到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已经有了实时监控技术,甚至微机自动化控制也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在皮带运输领域中还不见这些先进技术的身影。因此,在今后改造皮带运输的安全技术中,要致力于实现实时监控的目标,要致力于实现PLC技术的应用,要不断提高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