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业道德论文

篇1

(一)更新观念,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引领,提高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职校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专业技能是基础,职业道德是灵魂。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引领,努力提高学生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走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路子,最能够发挥实效,也最能够体现德育课的职业特色。职业院校领导和教师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可行性,才能够积极想办法,找对策,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实现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魅力。

篇2

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职业道德,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会对市场经济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企业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环境稳定,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营销职业道德的涵义

营销职业道德指的是企业及其利益关联主体必须遵守的一切行为规范。从根本上说,营销职业道德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处理好企业利益、客户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三者关系,在遵守道德规范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企业不仅要盈利,更应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市场营销中不道德行为表现

(一)窃取市场营销中情报信息

是否可以准确、有效获取市场信息,特别是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长期实践表明,只有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才能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不道德行为一种表现就是不通过正常合理渠道展开市场调研,而是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人信息。比较常见的像派人窃取其他企业的商业机密,贿赂其他企业内部人员,从而获取情报信息等。

(二)采用非正常营销渠道竞争

在企业营销战略组合中,渠道营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渠道营销战略必须符合自身实际,这会对产品销售和营销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从实际营销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往往通过欺诈手段进行产品销售,或者利用自身竞争优势,排挤其他企业,搞市场垄断等,这都是不道德营销的行为表现。

(三)运用不道德的价格营销策略

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营销战略,价格营销战略必须科学合理,这会对企业产品销售和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这也直接关系到客户切身利益。有的企业只为满足自身利益需求,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按法律规范进行销售,采用不道德竞争手段来谋取私利,比较常见的像胡乱定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价格垄断等,这些不正当营销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四)欺骗性的产品营销策略

在企业营销活动中,产品营销处于核心地位,产品营销策略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一些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消费者实际需要,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取私利。比较常见的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伪造商标、不提供售后服务、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这些行为对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

三、加强市场营销中人员职业道德的途径

针对当前我国市场营销中几种主要不道德行为表现,我们需要从企业自身和外部多方面加强市场营销中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市场营销正常运营开展。下面提出几点途径建议:

(一)加强市场营销职业文化建设

加强市场营销职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营销人员更好理解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职业内容和职业意义,促使其更加爱岗敬业;其次,有利于加强营销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沟通交流;再次,有利于政府制定、实施营销政策,促进营销职业健康发展;最后,有利于提高营销人员职业素养,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二)重视企业自身营销道德建设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信誉形象。除了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外,企业还要努力打造职业道德体系,体现自身特色,通过各种方式把企业道德文化传递给社会大众,从而扩大企业影响力。所以,职业道德较好的企业会根据营销人员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营销道德规范,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把它放在优先位置,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道德标准体系,主要涉及到客户服务、产品开发、广告宣传、价格制定等方面。

(三)加强市场营销相关法规建设

国家法律规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和原则。就目前实际来说,和完善法律制度相比,我国更需要的是严格执法。有关报道指出,美国亨联公司在我国北京、成都、大连等地发现很多盗用商标、包装的假冒亨联产品,为此,亨联公司花费近6万元,几经周折才找到制假源头原来是广东汕头的一家小作坊。而最终法院判决结果仅仅是对制假者处以罚金200元。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执法,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并公开处理结果,警示其他经营者。另外,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营销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新闻媒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宣传国家法律政策,给社会树立道德榜样,通过舆论力量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四)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

在我国,有很多社会组织机构可以监督企业行为,像企业行业协会就是其中的代表。行业协会是同一行业内部的企业管理组织,负责规范监督行业内部企业营销行为,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从实际情况看,少数企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会损害行业共同利益,破坏行业整体形象,所以,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内部实际,对于企业不道德营销行为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制定严格规范的行业职业道德标准。行业协会还要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有效调解知识产权纠纷,保证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安全,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而职业道德是企业以及营销人员的素质体现。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营销活动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协调处理好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遵循诚信原则,展开公平竞争,实现互利共赢。不断完善职业道德体系,促进营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在现代性条件下.现代道德已经放弃了何为对错与好坏的追问.普遍承认的就是合乎道德的:或者说,道德不是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而是实际上如何生活的问题这是马基雅维利开创的现代性方案的基本精神古典德性充分展示了人性得以最高实现的可能性.始终探讨何为美好生活的问题:而现代道德完全背离了这些:现代道德用权利置换了古典美德.不再相信人性美好可以建立起来的社会.不愿相信人性的卓越与光辉。其实,柏拉图当然知道一个美好城邦的建立需要靠运气.正因为如此他才展示了一个样板而不是一个理想我们现代人误把他的样板当成理想或乌托邦.所以我们连运气也不相信。现代人相信的是普遍的民主平等.以及降低道德目标下的集体平庸如果现代道德还相信人性的最高可能.重新拾起古典美德.道德虚无似乎可以避免,“更道德”似乎也能找到合理的依据。

道德的现代性境遇或者说现代性道德对古典德性的背离并不完全在于现代道德完全放弃了对好坏与对错的追问.用形式上的普遍承认代替实质内容的考虑.还在于现代性道德把古典德性泛化古典德性是指哲人美德而不是现代社会美德用社会美德取代哲人美德是现代性与古代性之间最为重大的决裂之一在此需要注意柏拉图意义上的哲人美德的内涵。柏拉图的《理想国》被称为哲学戏剧.其形式也是其实质的最大特点在于文本展示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哲人的.一种是政治家的或大众的柏拉图的探索也就在于哲人如何在大众面前获得自身的生存方式.即对“美好生活”的追问柏拉图为我们确立了一个样板城邦.即哲人美德统治的城邦.由此柏拉图展示了一个人性最高可能性的城邦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美德是否可教”在不同的篇章里表达不同的说辞.真的是因为在理论上无法探讨清楚吗?恐怕不能这样说。我们需要注意柏拉图的写作安排.尤其要注意区别两种声音或公开的教诲和隐微的教诲.即搞清楚哪些是“谎言”哪些是“真理”闸从柏拉图确立的样板城邦来看.对于大众而言.美德难教:但对于哲人而言,美德有可教的可能性.哲人美德有望接近在施特劳斯看来,古代经典确立了一个人性在其中有最高可能的社会样板.但他们知道由于人性的软弱或有限性.这个样板的实现要靠运气:而现代人则试图确保实现最好的社会秩序.为此它必须降低人的目标于是.现代人把原属于少数人的道德卓越推及到全体民众.把原属于哲人的自由教育或德性教育推及到全体公民现代人不再相信人的自然不平等,不再相信少数人的德性卓越与多数人的平庸之间的区隔,而宁可相信人人平等的大众性社会。所以,现代人在道德领域只用道德与不道德来分类并依此提出人的道德要求。所谓“更道德”在现代性条件下实在是个虚假的命题。只有重返古典.它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命题。

二、两个错误的前提性假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所以注入了德性上的要求,是与附加在教师身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这样一种认识有关。而这种认识存在两个前提性的假定:一个是道德可以分层次.大致可分为道德水准高和低两类.或者社会上一部分人道德水准高.还有一部分人道德水准低;一个是道德水准高的人有利于养成学生的道德情操与道德行为因而更适合担任道德教育者身份这两个前提在现代性方案中是颇成问题的。

先看看第一个前提道德可不可以在水准上分层次或者有无水准之说?以往都把大公无私或先人后己看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不错,大公无私的行为确实存在,但并不能因此把它升为最为道德的品性。因为这样一种行为本身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因而不能把一种偶然性的行为当作一种普遍的理性要求休谟就把道德的基础奠定在情感之上.但我们知道情感具有任意性和偶然性.由情感激发出来的道德显然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康德也不承认一种偶然性的行为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因为在康德看来.任何经验或情感的东西都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只有合乎纯粹的实践理性的要求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

从道德的特性来看.道德是一种非理性下的行为按照康德的观点.真正的道德价值在于.道德是超脱于任何功利和经验的,或者说,道德既不是理性的产物,也不是非理性的产物因为道德行为有了理性的考虑必然就有了经过计算的功利因素.而任何情感或经验下的道德行为必然是因具有了偶然性而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于是.康德把真正的道德价值看作是纯粹的实践理性的产物但人何以具有纯粹实践理性呢?或者说.人何以预先知道某一规范必然会成为众人共同遵守的规范呢?康德给出了一个绝对命令.但他没有回答人何以具有这种能力的问题所以.康德要为道德奠定~个基础的努力实际上是失败了——他既不相信理性可以成为道德的基础.也不相信非理性可以成为道德的基础。最终,纯粹的实践理性因为无法谋求“他人的行动规范同时成为你的行动规范”这样的命令而转向为一种非理性.真正的道德也就成为了一种偶然性的行动结果。

从康德的观点来看.道德可以区分为具有真正道德价值的和没有真正道德价值的两种所谓没有真正道德价值的并不是不道德.它也是一种道德。由此我们可以用道德与不道德来区别某种道德上的行为.而不宜用道德与更道德或对道德做出水准上的分层。从实践上看,我们也无法准确地区分出有德之人与更道德之人.事实上.我们在选拔教师之时并没有把最有德之人作为首选。因为在理论上很难做出道德水准上的分层.因而也无法找到具体的考量标准。所以,第一个假定是存在问题的。

第二个假定也相应地存在问题如果真正的道德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我们道德教育上的理性规划必然与这种偶然性相冲突:换言之。道德无法通过知识的传授直接获得,它只可能是在教育中的偶然性的获得。如此的话.我们学校道德教育恐怕“就得培养这种笼罩学生周遭的自学的神秘氛围.而贬低教师的任何公认的贡献。”网至少.是否可以培养道德崇高之人无法在理论上找到确凿的根据从经验上看.任何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可以分为有道德之人与不道德之人两种,这充分表明:有德之人与无德之人都不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性结果.换言之.我们不能把有德之人归结为学校教育之结果.把无德之人归结为其他因素影响之结果道德教育存在很多复杂的影响因素.正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推断道德水准高的教师必然培养出道德水准高的学生所以.第二个假定也存在问题。但是,反过来说,不道德之师肯定不适合担当道德教育者身份。所以,教师职业需要有一个道德要求,但并非是更道德的要求进一步考察.所谓道德与不道德都不能成为某种品性的判别.而只能成为具体行为的判断物这意味着一个人很难在任何时候都是道德的或都会做出道德的行为我们}j常对一个人进行道德上的考察时.通常只是依据他人有限的既往过去做出一种暂时性的、同时也是大体上的判断。因此.某人是否适合担当道德教育者身份并没有科学的考量标准.因而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应该是针对教师的专业行为而不是针对教师的个人品性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及“更道德”的要求在理论上都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看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在理论上是没有说服力的.或者说还有待于从理论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所谓的“底线伦理”、“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道德与不道德两分法都是现代性道德的真实定位与理论辩护换句话说,在现代性方案中,只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界,降低了的道德目标实质上就是一个“合乎道德”的问题.所谓“更道德”在现代性方案中是缺席的因此.现代性道德理论无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惟有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专业的道德标准

三、回到现代性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从教育学上看.人们对教师专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尽管有德教师不一定培养出有德的学生但在现代性条件下.人们对教师专业的更高的道德要求面临着理论困境其出路在于.或者着眼于现代性,用道德与不道德两分对教师专业提出道德要求:或者回到古典德性的视野.相信一个人性最高可能性的社会.惟此才可能对教师专业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但由于在现代性条件下教师无法承担起人性最高可能的表现者.在重返古典之时.“教师”也同时回到了古典自由教育下的哲人教师古典哲人教师显然与现代的大众教育不相称所以.回归古典德性视野恐怕很难行得通惟一的出路就在于遵循现代性的设计方案.以道德与不道德(非道德领域除外)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分界标准.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道德规范的根本要求为此.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守规范所具有的边界如果以合乎道德审察现有的教师专业道德要求.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合适的、甚至是虚空的加在教师身上的道德信条。不错,教师专业是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因为教师必定是道德教育者但在现代性条件下.教师专业的更道德的要求在理论上存在困境特殊的道德要求并不等于更道德的要求对教师专业的道德要求来说.也必须是合乎人性的人性固然是有卓越之处.但并非可以因此做出普遍的理性规定教师专业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在于.在其他人或专业看来是非道德的东西.但对教师或教师专业而言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比如.在危机关头,一般人自顾逃生并非是一个道德问题.但对教师而言则可以成为一个道德问题然而这也仅仅是一个合乎道德的问题而不是“更道德”的问题因为“更道德”是在比较的意义上而言的.上面的例子并没有一个比较的坐标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专业的道德要求既避免教师专业道德要求可能走向虚空或脱离人性.同时也可以依此对不合乎道德的教师行为进行令人信服的批评。

在现代性条件下.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并不反对我们对教师提出的德性上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把教师的道德追求界定为道德崇高,但这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者说是人们的期望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特别要注意口号与规范的区别。

参考文献

[1]泰西托雷.亚里士多德对最佳生活的含混解释[A].刘小枫陈少明.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60.

[2]施特劳斯.马基雅维里[A].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327

[3]施特劳斯.重述色诺芬《希耶罗》,旌特劳斯.科耶夫.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1;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A].贺照田.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86—97.

[4]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08.

[5]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72E—D.

[6]施特劳斯.迫害与写作的技艺(节译)[A].林国荣译,贺照田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篇4

职业道德指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要求。计生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履行的行为规范。计生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对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树立计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思想品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生职业道德的内容是由计生工作的属性所决定的,它必须反映计生工作的特殊性,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任何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敬业乐业”,“忠于职守”。搞漱划:生育工作是计生工作人员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具体形式。因此,没有“敬业乐业”忠于职裔卜垂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干不好的。实行计划生育是婚姻、家庭、生育领域里移风易俗的禺担革命,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实行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有计划、有指标地达到晚婚、晚育。对一个计生干部来说,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将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个人,家喻户晓。这就要求他们对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甘愿奉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作风严谨,求真务实。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具有十分填密、严肃的特点,例如生育计划帅编制下达,人口出生与婚育情况的统计,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及管理、婚育情况的统计以及技本服务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自身的业务工作一丝不苟、务实求真捆此,要求月报、季报、年报、临时性统计数字,了定要及时、准确、无差错,不允许虚报、漏报、肺报。这也是反映工作人员能否客观如实地汇报自身劳动成果,、能否正确对待荣誉及人个利益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树立严谨的土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应该成为计生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5

二、改善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几点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整合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在职业道德的教育理念上,比较超前,且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英国的通过学校管理完成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以美、日为代表的完全市场化操作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德国的学校与企业双元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知识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开发,既要与行业岗位紧密结合,又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

2.调查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状况

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首先要从与专业对接的各企事业单位,搜集相关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并了解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在职业道德方面学生的缺失,制订详细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计划书。

3.开展专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

职业道德的培养要贯穿高职三年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在第三年用人单位来招聘时,才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情况,开展专题讲座。学生可以通过讲座学习,了解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各项道德要求。这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4.建立相关职业道德素质档案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面广,且专业方向较多。如笔者所在学院(渤海船院)船舶工程系最初只开设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后来增设舱室设计专业方向、船舶舾装专业方向、船舶涂装专业方向、船艇设计专业方向、海洋平台装备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要求的职业道德也不同。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贴近自己的专业方向,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本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并且将该职业需要的道德素质,记录在职业道德素质档案中,为学生提供了入厂顶岗实习的第一手资料。

篇6

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体现生命意义的人性化教育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最直接体现。教师的关怀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端正他们的医药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职业态度与情感,以达到建构关怀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实现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前提。只有教育者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人文关怀。

(二)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医药行业是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服务对象的特殊行业,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把人文关怀精神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强调在医药工作中服务他人和尊重患者的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生命关怀的讨论提高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职业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药工作者的使命。

(三)拓宽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高校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医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念,使之形关怀理念。医药行业是关系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除了课堂教学,还应在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教育。如在专业课中加入人文关怀教育;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强化医药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走访调查医药企业,了解医药事业发展前景;通过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通过在专业实习中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敬业精神。将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始终,既有利于促进教育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开展,又有利于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四)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是面向医药专业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认知和职业行为的手段。在职业道德评价上,应与多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相适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除了由职业道德课程任课教师对职业道德课进行考评外,还要积极尝试其他的实践性考核方式,如论文、实习单位的职业道德评价、社会实践总结评价等,赋予这些评价方式不同的分值比例,最后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此外,医药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对人文关怀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增加对职业道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能够使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显著,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大学生。

篇7

(一)竞争激烈,会计从业人员就业压力大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绝大的生存压力,市场化的形势下,很多行业都通过自己的手段来谋得利益。作为审计信息的会计从业者,往往就会在对公司审计的时候,收到被审计公司不合理的要求。而一部分会计从业者就会选择接受,然后为被审计公司制造假账,帮助被审计公司脱离危险,从而获得不法收入。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

(二)受利益驱使现象严重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飞快,互联网等高科技事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金钱上的死于越来越重。作为每天都和金钱打交道的行业,会计从业者面对的是利益的诱惑,这就导致了一些会计不顾道德的束缚和法律的限制,为了一己私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监守自盗现象频出。

(三)会计工作环境不够完善,惩罚力度过轻

由于会计独特的工作性质,导致会计经常是在人后,独自在办公室里进行枯燥的报表核对、进行支出收入计算的枯燥工作,缺少一定的监督。一部分会计利用这样的工作环境私自对公司的账目进行篡改,从而通过做假账来得到非法的收入,这种行为十分缺少一个行业本该具有的纪律性。而且,现在企业对会计犯错误之后的惩罚力度普遍过轻,这也是会计从业者屡教不改、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的一大原因。

三、改变新形势下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途径和建议

(一)对企业的建议

1、加强会计监管,净化会计环境

加强监管的力度是保证会计行业长足发展的必要举措。政府应该不断重视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问题,加强对会计行业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颁布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查处,不让任何一名犯罪者逍遥法外,行业可以出台行业规定来限制考核,严格资格认证和执业水平,企业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不断的净化会计行业的职业环境,来使会计行业的整体精神面貌得到提高。

2、加大惩戒力度

应该把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加以创新,让会计在工作时候可以不再一个人管理一切的账目,而是采用第三方监管等制度,设立第三方监察审计机构,严格执业道德教育和行业入职教育,规范执业行为,在会计出现违反现象之后进行严厉的惩处,从源头上杜绝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3、转变企业对待会计从业人员的选拔态度

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只一味的关注会计在工作中产生的业绩和会计的工作能力,比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企业应该定期的进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这样才能建造起良好的企业精神风貌。

(二)对从业者的建议

职业道德教育是对会计从业者最起码得到的束缚,只有得到了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从业者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的束缚自己,不被金钱的利益所诱惑。首先,要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作为必修课让每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其次,要加强法律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监管,积极宣传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会计从业者加深对法律底线的感触。最后,要积极向会计从业者弘扬会计行业中优秀前辈们的精神,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让会计从业者能够学习积极的思想,并向着积极的思想不断靠拢。

篇8

(一)学生层面第一,轻视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就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择业和创业,而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遵纪守法,不出大事就是好学生,对职业道德提升就业竞争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第二,不讲信仰和诚信。由于受西方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的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观扭曲,没有远大理想抱负和目标追求,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政治漠不关心,思想上不求进步。有的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考试抄袭、学历造假、骗取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必然会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校就业率。第三,缺乏吃苦和敬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其就业方向主要是专业技能型岗位,换句话说多数是工人岗位。这就需要有能吃苦、能出力、能坚守,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但我们有的学生还存在着怕苦怕累、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等;宁愿领取在办公室工作的低工资,不愿赚取在施工工地上的高工资,宁愿当白领,不愿当工人,确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学校层面第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多数学校还没有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只重视专业课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据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有的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了政治思想课里,而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很少,构成不了一个体系,也不够专业,更谈不上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和养成。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不专业、课时没保障、设施无投入、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死板、模式单一等。第二,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据调查了解,只有少数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有的学校只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的学校只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简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学校只在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等,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第三,缺乏方法和模式创新。其表现为:课堂教育多,社会实践少;灌输理论多,实践理解少;学校教育多,家庭教育少等。因此造成了学生只是被动在室内听课,不能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了解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只是从理论上认同,很难达到感情上接受和心灵深处的内化;只是得到父母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满足,缺乏最基本的吃苦耐劳品德、坚强意志的磨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等。造成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模式单一的原因:一是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提升到以人为本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等高度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教育队伍薄弱,确乏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三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和家庭联系较少;四是家庭只重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忽视思想道德培养。第四,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没有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生产性、职业性、适应性、中介性和产业性”的属性去修正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二是没有从服务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去检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使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和假大空的现象。第五,确乏科学的评价。目前,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社会大潮中,在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凭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是: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行为评价;重视教师的评价,轻视学生的评价;重视学校的评价,轻视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不能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维度进行科学评价,导致了学生只追求考试分数,不追求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只重视学校的课堂学习,不重视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锻炼,使其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第六,确乏专业化的教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其中兼职的居多。兼职教师中大部分是从事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由于兼职教师不是专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加之学校对其培养进修不够,使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得不到提高和锻炼,所教的课程满足不了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职业院校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列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二是编写好教材,确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其中要涵盖就业创业的内容,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四是把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即便有了课程体系也没有把就业创业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发,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创业,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二是课程模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和行”的关系,不仅注重课堂教育的“知”,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行”。“‘静态认知’课程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动态行为’课程模块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塑造恰当的‘行’。”[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相匹配,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两个维度出发划分为‘静态认知’和‘动态行为’两类课程模块。”[2]三是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的,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在两个主体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让企业员工将自己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们,从而达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了解职业道德观,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各项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观念;四是与时俱进,开发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三)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要与时俱进,目前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意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合作意识,学习模范人物、弘扬先进文化的文明意识,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在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上,要改变单一课堂灌输模式,构建“亲情关怀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3]注重发挥学生积极性,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各学科职业道德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要改变单一的空洞的教育模式,注重案例和模拟教学,如模拟财务室、谈判室、法庭等,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理论知识、职业技巧、社会经验、职业道德等;要改变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提高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改变只有职业道德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其他专业课也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改变单一的学校教育,注重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使学生多接触企业和社会,了解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并将责任意识上升到信仰层面,[4]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竞争力的职业道德人才。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一是一定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属性,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岗位相结合;二是一定要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紧密贴近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目标安排重要调动教育内容;三是一定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适应岗位能力为标准,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篇9

高校校办企业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办企业既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所,同时又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因此高校校办企业的效益是高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效益并同时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的首要挑战,其中最为关键性的资源便是人力资源职称论文。

要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把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高校校办企业一般中小型居多,其人力资源问题更为严峻。由于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不易吸引顶尖人才,加之企业自身格局限制,人力资源的挑选、培训、考核等也较难制度化、正规化,因此员工素质会产生令人担心的问题。

素质又称“能力”“才干”“资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其一般分类如下表。

职业道德作为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道德也是效益”,“行义以正,事业有成”,可以说,一个企业的经营水平、经济效益,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的强弱与高低。

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高校校办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重庆市高校校办企业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和销售人员。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把握重庆高校校办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探讨提高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有关对策。

问卷的编制通过以下步骤完成:①查阅国内有关企业员工素质的资料,并收集员工素质与培养措施方面的信息。②问卷设计:首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设计出问卷初稿;其次请从事企业管理和心理学研究的老师进行指导,然后再经过测试修改后形成研究问卷,以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重庆市以及合川地区部分高校校办企业员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77.3%。研究数据利用SPSS11.0进行处理。

3员工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3.1员工一般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下面通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一般状况。

可以看出,46岁以上的老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得分都比较高,相反是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得分都不是很高。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员工对工作满意程度的自评发现:

第一,在单位前途及对发展信心方面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分值较高,而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得分较低。原因可能在于在校办企业中,前两者主动性较强、地位较为重要,他们的工作在企业中得到较多的重视。而管理人员与生产工人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现状不是很满意。年轻员工在单位的前途方面显得没有老员工有信心,说明校办企业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大,这可能与年轻人刚走上社会,期望值高有关,相反人员结构老化的结果就是有了一批视厂如家的老员工,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第二,校办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计划经济、事业体制的烙印,在人员管理上,沿用管理高校的方式来要求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对领导的信心方面员工普遍不是很满意,反映出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度不高,这里面有领导自身的因素,也涉及到员工自身的素质水平。

第三,在人际关系中,与同事相处方面,管理人员得分最高,可能与管理人员知识素质较高、修养较好有一定关系。年轻员工普遍没有老员工的人际关系融洽,可能与年轻人本身对现状不很满意,导致对周围关系的忽视。人际关系是任何企业都十分敏感的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企业对人际关系潜在的危机要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培养内部和谐的工作氛围。

3.2员工核心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下面是对企业较为重要的道德素质指标,它们反映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几个核心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上述职业道德素质指标中,年龄在46岁以上的员工普遍得分较高,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可能是他们在单位时间较长,感情较深,较稳定。而较年轻的员工对单位感情较浅,相对来说变动性较大,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要加强培养和巩固的,否则极易造成人才流失。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归属感、责任感上,分值较低,认为很重要的比例较小。校办企业可能由于自身规模较小,难以引起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共鸣与重视。企业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特别是归属感,只有员工真正重视企业,视自己为企业的一分子,才能对企业有责任意识,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企业应加大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利用大学的学术气息和独特优势吸引和稳定员工,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4员工素质培养方面的现状

下面是员工进企业以来参加企业组织的半天以上的培训情况调查表。

参与调查的人75.7%进入企业5年以上,可见企业培训的频率十分低,但员工对为数不多的培训满意度还是很高,高达52.8%的人认为很满意企业培训。可见员工对企业培训还是很盼望的,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开展培训,不能满足现有员工培训的需求。另外,在现有工作是否能让自己充分发挥潜力的问题中,员工68.1%认为只能一般发挥自己潜力,只有0.9%的人认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可以看出校办企业中员工潜力还有待挖掘。

5研究结论与对策

5.1研究结论第一,高校校办企业员工中年轻层(20-30岁)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不很令人满意,这些人对于校办企业满意度普遍不高,这样会影响这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率。校办企业中年老(46岁以上)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这方面较令人满意。

第二,员工素质培养和提高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员工的培训需要,没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第三,校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制约了培训措施的展开,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够。高校校办企业应充分发挥身处高校的优势,培养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员工。

5.2措施建议第一,根据员工素质结构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方案的设计。对员工进行素质结构分析,基于员工素质的结构层次,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符合本身特点的职业道德培训方案。员工素质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结构,对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须从文化教育水平、职业教育培训、专项短期培训等方面进行考虑;二是年龄结构,年龄大小和个人接受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培训中,分析年龄结构是比较关键的问题;三是职务结构,职务结构的分析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减少或降低培训的随机性和零散性,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益;四是管理权限结构,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干部管理权限从本职上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所接受培训的程度和节奏。

第二,着手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塑造企业的学习文化,健全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结合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和价值观,通过文化导向性的管理手段,塑造企业组织的“学习文化”,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调查企业中正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导致员工普遍的归属信任感不强。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塑造企业学习文化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营造软环境。一是实现员工与岗位的和谐与匹配。员工与岗位的匹配是双向要求,岗位与企业管理的匹配也应是双向的。二是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环境。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下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会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任人惟贤而不是任人惟亲,使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信任,担当重任,从而在工作中具有成就感,在接受重任挑战过程中不断成长。三是营造竞争环境。通过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公正合理地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形成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这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②改善硬环境。硬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加深员工对文化的理解,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优越的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感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③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每个人的知识各有偏重,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业能否做到知识共享、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知识共享,是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率紧密相联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④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能力。一是加强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内部培训师资往往有针对性,彼此熟悉,教与学交流也很容易,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营造。培训师资的选择对象应从管理能力强、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层和骨干员工逐步过渡到有专长、特长的普通员工。二是建立广泛的交流、研讨平台。通过不定期的开展跨部门的工作交流、专题研讨、经验介绍,为员工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环境,在企业内部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⑤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六结合。一是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与行业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二是结合行业法律法规和各个岗位的特点,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各个岗位的职业道德具体规范;三是结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建立一套约束机制,以促使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四是结合约束机制,建立一套评价机制,对遵守职业道德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者进行惩罚,以促使员工更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五是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行业相结合,职业道德具有职业化的特征,职业活动决定职业道德,因而职业道德建设应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六是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没有过硬的职业知识技能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

参考文献:

[1]吴广宇.公司员工素质结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6.(2):82—83.

[2]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娟,耿红.强化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企业管理.2002.(3):45-45.

[4]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杨方方.培训的三阶段规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9):21—22.

[6]郑德全,葛恒春.知识经济与企业员工素质[J].商业研究.2000.(10):24—26.

篇10

(3)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医德教育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商品经济使人们更注重效率、竞争、创新等,新一代医学生自我意识突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富有进取精神,勇于抛弃旧习,对医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商品经济追求利润、重视价值的特点,必然滋长人们追求金钱等物质利益的风气,在医德医风上表现为乱收费、收红包,医务人员责任心、事业心和荣誉感淡漠。

二、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应组建优质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爱岗敬业教育,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用渗透法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在提高“智育”的同时,更注重医学生道德品质培养。除开设专门的人文理论课外,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各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适时进行人文知识、德育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意识,让学生形成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加强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与责任感教育,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临床教学中采取医德理论教育和医德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引入启发式、研究式、问题式[5]等教学方法。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时,教师可以根据临床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医德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应用医德原则、选择医德规范,促进学生医德修养的自我培育。此外,临床见习及实习带教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6]。面对工作中的不良风气、纷繁的医疗纠纷和不合理的待遇等,引导学生用辩证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评价社会。

2.3重视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面对充满竞争和机遇的社会以及未知的前程,医学生会感到压力重重,焦虑、抑郁、无助、恐惧、迷茫等情绪滋生。学校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必要时开设心理咨询课程,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顺利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学校要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开设医患沟通艺术等课程,并在临床技能课中强化医患沟通技能训练。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依法行医,防范医疗纠纷,学会合理保护自己。

2.4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需要课堂上的渗透,更依赖于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通过校园德育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如定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实践教学中适时灌输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精神;结合医疗行业近期热点问题展开教育活动,讨论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例如“抗击非典”“5·12汶川地震”等事件,都让我们看到了众多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园网资源平台,创建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学习环境,并定期举办人文知识竞赛、座谈会或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医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教学情况。将人文素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德育成绩与奖学金挂钩,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医学事业的神圣,激发其从事医疗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篇11

1.市场经济促进秘书职业道德的完善

市场经济诸原则带动和鞭策秘书职业道德的完善。自主、自由的原则有助于强化秘书的独立自主的思想,使其不仅仅是领导的帮手,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与完成任务,而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运筹,主动服务。

2.市场经济为秘书职业道德带来生机与活力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秘书人员和秘书职业也不例外。竞争机制能够鞭策秘书人员发挥能动性,努力改进工作,树立敢为人先的竞争观念和只争朝夕的效率观念,给秘书工作及秘书职业道德带来生机与活力。

(二)市场经济对秘书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1.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冲击着秘书的职业道德市场经济讲求追逐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市场经济的求利性特点,很容易冲击秘书人员原有的道德观念,从而诱发一些思想素质不到位、道德品质低下的秘书人员抛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最终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2.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易于诱发权力的商品化

等价交换原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涵,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但如将其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和秘书工作中,就极易诱发一些人,把领导授予的权力当作有价商品进行交易,或利用各种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好处,对秘书的职业道德产生极大的腐蚀与危害。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秘书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个人行为与个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秘书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秘书行业,把秘书工作视为自己的一份事业而非谋生手段,并为之而不断奋斗。其次,秘书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秘书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与政治水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八荣八耻”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荣辱观。

(二)加强秘书职业的法律建设

加强秘书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把一些重要的秘书职业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法律权威来维护秘书行业的秩序,规范秘书人员的行为。应当把诚实守信、严守秘密、清正廉洁等关系到秘书行业发展与人民重大利益的重要的秘书职业道德制定为法律,以国家权威保障实施。这样,既能促进秘书行业的健康发展,又能推进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只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道德建设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篇12

1.3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有奉献精神和尊重病患的专业素养。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善于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里活动,熟悉患者的情绪起伏,如此才能针对患者的个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步骤。护士首先必须是尊重患者、尊重生命的。护士要养成自觉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意识和习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情况下都不因个人的情绪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情绪。遇事要不急不躁、时刻保持乐观、从容的心态,脸上时刻挂着笑容,给患者以亲切感和安全感。护士的职业道德与人道主义信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面对一个口不能言的患者的时候,护士是否还能向对待普通患者那样细心、细致、热情、周到,都取决于护士的人道主义观和职业道德观。

1.4精湛的技能及敏锐的观察力一个护士要更好地完成任务,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三基”理论,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里活动的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以缓解和消除患者的心里压力。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钻研业务的科学精神、丰富的临床经验。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在医生在制定医疗方案时,提出可靠的建议。

2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

2.1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学校应专门开设人文、社会等学科,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进行专题教育。进入临床的护士,应进行“慎独”精神教育,如:有的护士编造生命体征、护理记录、不按照分级原则巡视病房、随意简化护理操作规程等,强调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

2.2注意培养护士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才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规章制度仅是护理工作中的约束与管制。结合工作实际,一个时期可重点抓一个问题,定期讲评,开展有护士、医生、病人及家属相关行管后勤科室参入的各种评先评优,护理服务电话回访等各项活动,天长日久的陶冶,培养出护士良好的专业品格。

2.3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迅速改变现状我国目前的护理行业各种教育和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关于护士道德的职业规范的实施也没有取得良好的进展与成绩,政府和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道德建设,加强对护理工作环境的转变,改善护理工作的生产环境,明确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发展护理专业。

篇13

3.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会计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者的会计人员,他们的操作行为也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加他们的自身修养,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会计职业道德良好的环境,将会使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以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会计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在的问题

1.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力度有待加强。造成我国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过于关注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在目前常见的会计教材中,基本没有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关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学生接受教育时也没有接受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后职业道德缺失,极易因一己私利而违规违法。同时会计从业人员所接受的培训教育也都是以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为重点,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很少涉及。当前的这种会计培养体系,使得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普遍低下,会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会计从业环境混乱。环境对人有极大的影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前我国会计从业环境极其混乱。在中国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人治”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决策者会指示甚至强令会计从业人员篡改会计信息,企业高层对会计从业者的影响力极大,因为会计从业者的薪酬、福利待遇都受到企业高层的控制,在企业高层的施压下会计从业人员很少能够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相关的会计制度不完善,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无法在规定的制定下开展工作,这些问题都对会计人员能否遵循职业道德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

3.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不完善。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是会计从业人员自己安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约束自己行为的前提,但是当前我国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只是在审计会计活动中初具雏形,而占会计活动绝大多数的企业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会计活动、税务会计活动中都还没有规范化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当前我国的企业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会计活动、税务会计活动主要是靠法律的手段来维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而单纯的依靠法律手段并不能建立起来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缺失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修订和完善。

4.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观念薄弱,他们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整体认识,这也是我国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大阻碍。在经济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已经被物质利益冲昏了头脑,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也存在类似问题。他们为一己私利,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于不顾,篡改数据、伪造报表、编造会计凭证。这些行为都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和极大的经济损失。也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本身能够在物质的冲击下保持清醒,但当他们面对企业高层管理决策者的非法要求时不能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导致违规违法。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为完全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出了问题与自己无关,这种错误的想法最终导致他们落入法网。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我们要在学校的教育中增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课程,编写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关教材,让学生在成为正式会计从业人员之前就已经对会计职业道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坚持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豪感。同时,在对在职会计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也要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相关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并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工作中的错误。最后还应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要让单位中所有的人都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使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到遏制。

2.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他们甚至不清楚他们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因此需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让会计从业人员了解他们的违规行为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有效的威慑那些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薄弱的会计从业人员,达到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

3.会计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并非完全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完成,它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来维持。因此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自我学习、进行自我剖析,同时也要自重自省、自律慎独。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更加容易打开局面。

4.构建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会计从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将会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需要我们制定完善的会计操作管理制度,有效的发挥单位内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当然构建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发挥国家强制部门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