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业务转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在加大宣传力度上深引导
乡镇邮政网点务必通过各类形式的宣传,扩大邮政产品在整个乡镇的知名度,使客户有业务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邮政,形成一个对邮政业务全部知晓的客户群体。在宣传载体上,一是要利用好内部资源,通过网点LED门楣、X展架、营业标识牌等工具宣传邮政业务。二是利用好外部渠道,巧妙整合,通过LED业务宣传栏、墙体广告以及张贴“致用户的一封信”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三是把逢圩(赶集)作为宣传邮政金融业务的唯一阵地,把全乡所有村的赶圩时间全部集中起来,统筹安排,逢村赶圩,不论周末或假日都及时组织人员下乡宣传,或摆摊设点散发宣传单页,或开设金融知识课堂并播放形象宣传片,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向农村用户宣传邮政金融知识。
1.3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中重点推介
在农村经营邮政业务的难点在于村民的观念与喜好不同于城市人,对新业务的接受程度也有区别。因此,邮政人员应循循善诱,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亲近与客户的关系,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加深邮政在客户心目中的印象。一是开展网点人员“多说一句话、说好一句话”活动,广泛引导客户在网点办理业务。二是开展金融“进村入户”、“进店铺访商户”,报刊发行“进校园、进乡村、进厂矿”等活动温暖客户。三是开展客户恳谈会,倾听客户对邮政服务的心声,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来稳定客户。四是让客户亲身体验邮政各类业务,如通过样报试读、邮政储蓄短信免费试用、网银现场体验、商函账单试寄等方法留住客户。五是开展理财沙龙、产品说明会、用邮有礼、刷卡抽奖来安抚客户。六是开展免费医疗咨询、量血压等活动来慰藉客户并宣传邮政业务。七是开展反假币宣传活动,在为村民普及识别假币知识的同时,灌输邮政金融业务知识来维护客户。
2深入分析,精心维护,着力培养优质客户
如果说优质客户的贡献率决定邮政企业的受益率,那么优质客户的培养将决定乡镇邮政网点今后的发展出路。下一步,必须通过客户名址、业务渠道和发展手段等,着力培养客户的用邮习惯,增加客户用邮频次和数量,真正达到培养优质客户的目的。
2.1召开经营分析会,找出业务发展症结与对策
邮政企业经营的业务种类较多,乡镇邮政网点对每项业务都要精于积累、善于总结,在总结中找出不足,为下一步开展经营工作积累经验。一是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每周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对一周的经营工作进行小结与回顾,及时复制推广成功经验,认真深刻剖析欠缺的问题。同时,利用各种走访客户活动掌握的客户信息,专门建立客户档案,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客户的用邮需求。二是准确判断客户的用邮意向。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好大客户用邮情况分析,预判客户用邮需求,进一步调整营销思路,深入挖掘客户用邮潜力。三是及时跟进客户消费情况。充分利用金融客户管理系统,分析客户资金流向及到期给付情况,判断客户的金融状况,帮助客户理财,引导客户消费。
2.2畅通并灵活运用各类有利渠道,为客户搭建绿色通道
一是利用邮政自有网点优势,展示并销售邮政产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或者与用户一对一互动的方法,真正把营业厅变成销售厅,把营业员变成营销员。二是不断丰富渠道产品,吸引人气。在邮政自有网点和社会代办点加载代收通信费、水电费和代售票务等便民服务,在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收入。三是通过整合邮政的社会渠道,如便民服务站、助农取款点等,扩大邮政服务范围。四是在渠道建设方面选好人,择好址。位置的选择:助农取款点一般应选择人口比较集中,当地经济情况比较好的村落,并且处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人的选择:第一,要求人有良好的信誉,没有不良前科,以确保金融服务的资金安全。第二,要求人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确保业务正常运转。第三,要求人对自己从事的业务有较强的主动性,对金融新产品接受度较高,自己经常有转账缴费的需求,并且乐于此项服务工作。
2.3创新发展手段,开展贴心服务
随着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乡镇市场对邮政企业的服务升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员工日常开展的营销不仅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多元化,还要注重服务的高效优质化。因此,乡镇邮政网点的广大一线员工应该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常练服务内功,常谋发展之策。一是以开展情感营销为主。挖掘单位内部的营销能人(或帮扶人员),运用其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客户关系,通过开展情感(关系)营销促成协议签订,实现客户开发与产品销售。二是以开展方案营销为辅。通过走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产品开发方案。也可根据客户对邮政产品的需求及经营现状,结合企业自身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创造需求的解决方案。三是以开展项目营销为补充。由于乡镇不同于城区,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低下、人口数量有限的地方,邮政业务项目开发会受到限制,为此,应在这些地区多开发一些代字号业务,如:工资、代收、缴费业务,根据不同市场制定客户开发项目方案,对同一市场或同一综合用邮客户制定整体营销策划方案,达到整体开发、联动发展的目的。
篇2
一、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学科定位时,由于教师看法不同,致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出现比例失衡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商务课程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协调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涉及的系统性商务知识比较少,因此,学生只能零散、笼统地了解一些商务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完整地掌握商务英语应用方面的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商务知识的学习效率,阻碍了学生综合商务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模式应用性不强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务英语方面的相关知识,给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应用性不强,教学活动的设计不科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材不完善
在商务英语教材从外贸流程的相关知识扩展到谈判技巧以后,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的内容已经延伸到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等多个方面。但是,在世界各国不断往来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还不够完善,急需更新,这对于促进学生商务技能全面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不断优化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不断优化,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重视,并高度重视商务知识的讲解,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一般情况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是指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商务知识课程(商务知识课程是指经贸知识、国际金融等方面);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商务技能课程、英语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英美文化、综合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鉴赏能力,让他们了解西方的民族风俗、国际礼仪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从而为培养应用型商务人才提供重要基础。
(二)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有效完善
在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将能力提升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在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联系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注重国际商务语言环境的营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例如:在实训教学课程中,组织学生对还盘、询盘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模拟整个商务交际过程。如此一来,不但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教材的更新和科学引进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材的更新和科学引进是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选择具有时代性与实用性特征的教材,对于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高等院校使用频率较高的《剑桥商务英语》,不但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商务环境,还能为学生学习商务知识提供指导,对于BEC考试、获取相关证书等也有着极大作用。
三、结语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只有结合新时代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作者:李林蔚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三)激发企业分配活动的活力企业的投资在增值税转型之后将会大大地增加,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和收入,而且通过这个运作,企业将不断减少自身的积累,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分配活动。尽管企业纳税将会在增值税的转型减少,但相应的会提高企业的投资的效率,这样一来,企业资金的开源与节流就会相互抵消。虽然,企业分配不会受到增值税的转型而增加,但是将会促进企业分配活动的动态性发展。
(四)促进企业的筹资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筹资活动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的投资规模将会得到扩大,常常会对企业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因为,在传统模式下,企业设备投资只能通过内部融资和企业进本积累来进行,或者是运用一定的资本市场,如利用债券、股票以及贷款等方式,利用外部筹资来进行筹集,之后在进行相关设备的投资,并且提供一定满足性条件。因此,增值税的转型对企业筹资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增值税转型后优化企业财务的对策
(一)企业加快投资运营并建立财务会计诚信机制企业应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会,加快投资运营,通过投资行为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引入财务会计诚信机制,提高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使企业形成口碑效应,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从而进行有效投资,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
(二)从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的层面,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不仅使企业财务方面得到了改善,也促使企业的营销渠道得到了拓展,同时增强了企业相关产品的竞争能力。基于此,应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引入“诚信机制”,实现企业财务的正常健康运营。
(三)合理进行企业的分配活动,全面激发企业活力针对增值税影响企业分配活动,导致缺乏活力的现象,企业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做出均衡的分配活动,促进企业资源结构的合理化配置,细化产业分工,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在消费型增值税的制度下,重复征税的现象被屏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债务负担,对技术的改造及新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型作用,给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以增值税转型为契机促进企业的筹资活动在我国,目前重复征税的现象比较容易出现,这是因为增值税的征收范畴还不包括营业税。因此,企业应通过争取相关的政策优惠等方式减轻增值税,同时通过企业对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增值税的改革转型为契机,合理资源配置,以此企业进行各方面的融资渠道进行投资,真正得到增值税的进项抵扣相关的政策优惠。
篇4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将来工作的实践准备。
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就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完成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取得过三等奖和优秀团队奖等较好成绩。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抄袭、拼凑完成的,个人观点比较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比较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论文的被动局面长期存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必须要加快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研究。
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
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形式就是毕业论文。在近几年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提出了很多要求,如必须结合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不得直接从网下抄袭,不得直接拼凑,虽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标准,但是毕业论文质量还不是特别的高。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完成毕业论文,这极大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
(二)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及时按计划完成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跟岗实习结束后至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这一段时间学生主要在企业实习,又要忙于找工作,压力特别大,自然很少将心思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根本不可能想办法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由于压力大、工作忙,学生就不能按照计划及时完成写作任务,总是一拖再拖,最后只好在论文答辩前、中、后的几天内匆匆选题、匆匆完成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差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跟岗实习结束后至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这期间学生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论文主题,往往随便确定主题,也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只能在答辩前一周,甚至在答辩时匆匆上网下载资料,直接拼凑论文,根本不考虑论文主题是否合适,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化根源分析
纵观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情况,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中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形式。综合分析,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创新、进取意识薄弱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形式,这主要原因就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指导老师由于教育教学、科研、班主任等工作,再加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全系专业中还是比较优秀的,有些老师就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和进取意识,所以很少考虑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改革。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又要忙于找工作,根本无法花时间想法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只是安于现状,按老师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完成准备资料,甚至有学生还无法按计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思想上不够重视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这是由于思想不够重视造成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虽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它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学生降低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多样性、时效性,也不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指导老师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认为其不同于课程教学,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考核又不严格,所以很少考虑如何改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大专生没有必要做毕业设计(论文),做毕业设计(论文)纯粹是浪费时间,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只是安于现状,按老模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规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没有激励机制刺激学生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学生往往在跟岗实习后返校的两天内与老师进行交流,形成相关的论文思路,然后在如此漫长的4-5个月的时间内,就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规范、激励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另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缺乏科学、健全的考核制度,对老师的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指导工作不规范,指导老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思考
(一)毕业论文形式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目前采用的最普遍的形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专接本学生,由于其第5学期和第6学期没有参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的时间比较长,用来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充足,与老师交流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一起形成写作思路,一起确定论文题目,一起罗列论文提纲,能及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这样可以切实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专业技能测试形式
专业技能测试就是以物流专业的核心技能为基础,依据企业、行业、岗位的需要,由物流专业老师制定出一些具体的能够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培养要求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由学生选取相应项目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多数都在企业实习,用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比较少,为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中,一部分专业技能比较娴熟的学生可采取专业技能测试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三)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实施形式
现代物流企业方案设计和实施就是根据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结合江苏省的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依靠学院的软件资源,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企业背景资料、货物、设施设备情况、作业成本等要求,制订作业方案;然后按照作业方案,在模拟仓储和运输环境中,完成现场完整的作业流程,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一部分过去参加过现代物流技能大赛训练和参赛的学生,可采取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方案和方案实施情况的具体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四)实习报告形式
实习报告就是学生结合实习的企业、岗位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职业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企业、职业岗位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想法,最终形成实习报告,以此作为毕业设计(论文)。一些经过一年实习,对企业、职业岗位比较熟悉的,又有想法和思考的学生,可以采取实习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的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环节。只要师生高度重视,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健全管理,规范指导,严格考核,定能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上一步。
[参 考 文 献]
[1]倪莉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27-131
篇5
通过调查,选择生物工程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知识面背景不同,有不少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领域的课程,许多是怀着好奇心理来上这门课的,还有的学生只是单纯地来混混学分,被动来听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否则课堂气氛不好,学习风气不理想,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必需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素质及其能力的形成。
设置课程论文及答辩进行教学或者考核,能够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跨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以考核学生的成绩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独立查阅文献、认真思考,并且言之成理地写出来,结论即使稍有偏颇也是允许的。同时,学生只有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在终身教育过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实现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飞跃。
二、课程论文及答辩的实施方式
(一)课程论文选题
选题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直接决定着课程论文的质量和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介绍本课程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动态,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兴趣,将自己的选题范围报上来,经过筛选和课堂讨论,确定最终的课程论文选题和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并且会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思考心得结合起来,满怀信心和热情地投入到选题后的研究中去。
(二)查阅文献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查文献不做学问”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目查找各种资料,并进行仔细地分析、辨别,使知识和能力趋向统一。要把某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必须综合运用该课程或其他课程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生须熟练掌握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阅国内外某个研究问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本领,贴”。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前人的工作,才能胸有成竹地撰写自己的课程论文。
(三)课程论文撰写
因为许多大学生没有撰写课程论文的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拿出几篇撰写规范的论文给学生讲评,告之如何将所见所想用科技论文语言来表述,如何安排符合逻辑思维的论文结构和层次,甚至逐词逐句地帮学生确定题目、摘要、关键词、段落层次和结论的书写,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研究表达思维,锻炼初步的论文撰写能力。另外,教师也会将那些不规范的论文展示给学生看,结合历史上因为论文不规范而科研失败的实例,让学生懂得细节的重要性,写出比较规范的课程论文来。
(四)论文评价和交流
学生要想写好自己的论文,必须经过课堂的讨论和交流,对比差距,查找缺漏,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程论文。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导向,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端正态度很重要,因此就不应该轻易地否定某一个同学的研究工作。如果他确有缺点和不足,教师要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所在,对进一步的修改进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评自己,通过传阅其他同学的论文,客观评价自己,交流心得,做到知己知彼,不断提高自己。
(五)课程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课程论文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论文成绩展现给大家看。这要求学生精心准备材料、课件和图片,努力在限定时间内将自己复杂枯燥的研究用简单热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富有感染力地激发听众兴趣。答辩过程中,更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认知深度,鼓励其他学生都来当答辩委员会成员,只要与课程论文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理论学习。教师的点评很重要,应从论文的选题质量、论文的理论性与科学性、论文的写作水平、论文答辩表现4个方面进行评价,做到公正和公平,又不失趣味性。
三、设置课程论文及答辩的教学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一点最值得一提。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后,在选题过程中,许多学生就会将目光投向当前研究比较热点的胚胎干细胞、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发酵产业等。特别是2007年11月最新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揭晓后,学生对获奖领域的“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一点,对细胞工程和胚胎干细胞工程理论进行了详细地讲述,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这一生物工程的前沿进展。在确定选题时,就有学生将重点放在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道德方面,建议开发其他组织代替胚胎开展干细胞研究。而在2007年11月20日日本和美国有两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人皮肤诱导为类干细胞后,有学生喜出望外地打电话告诉我,仿佛这一研究成果是他做出来一样,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有多高。
(二)启发了学生和教师今后的研究
教学相长,这一点在通过课程论文及答辩的教学尝试中得到了体现。很多时候,任课教师由于长年的教学或科研,思路比较受局限。在做课程论文及答辩的进程中,教师因和学生一起探索了某个科研进展,从而激发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比如,从细胞融合技术上,有学生结合自己玩网络游戏的经历,提出了“人兽杂交”的选题,并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人兽杂交的历史背景、研究意义和进展,既很吸引眼球,也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监管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教师和其他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6
(二)产品差异化
审计行业专门化使得审计服务成为一种有差异的产品。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为了获得较好的竞争优势,就会争取一定的策略使自己能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通常地,审计市场从需求方角度被细分为大客户市场和小客户市场。对于大客户而言,它们通常有复杂的经营业务,只有那些拥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才能为其提供符合成本效益、定制化的审计与非审计服务。因此,大客户通常有着更高的对审计师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为了吸引潜在客户和留住现有客户,事务所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客户对其产品歧异特性的感知能力。行业市场份额作为一种客观的外在市场表现,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同。行业市场份额越高,客户对事务所行业专长的感知能力越强,对其专门化水平的评价也越高,越愿意支付较多的审计费用。这也意味着拥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事务所,能获得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和更多的审计收费溢价,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其委托人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既满足了审计师事务所的需要,也扩大了自身的客户群。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核心的资源,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行业审计专家)更是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为了培育行业专长,需要不断增加对信息系统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还要持续投入资源对审计人员进行与行业相关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专门化的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积累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专门化审计人员连续的专长依赖于每年在同一行业工作很多小时才获得的经验,如果这些专门化的员工跳槽到一个只有较少客户、没有实施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要保持其专门化技能会更加困难,因为其与专门化行业打交道的时间大大降低。由此可见。行业专门化能使事务所更好地应对来自劳动力供给方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缓解以及专用性人力资本稳定性的增强,为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必将对事务所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状况
(一)市场占有情况
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地各行业的行业专门化审计师进行识别,共分21个行业(金融业除外,制造业按二级划分,非制造业按一级划分)。通过数据整理后发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年期间客户资源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25%以下,只在采掘业、木材家具、医药生物制品、其他制造业这4个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采掘业类企业,审计该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达17家,其中有11家都只拥有一家该行业的客户,每个事务所平均只占有1.6家客户资源。在该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只拥有其中的6家客户资源,市场占有率为21.43%。在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共有154家上市公司,而参与该行业年报审计业务的事务所有50家,平均只有客户3.1户左右,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其中的8家,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19%。在综合类,上市公司8l家,而参与该行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就达34家,平均每家不到2.4家客户资源,市场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拥有其中的15家,客户资源占有率只有18.52%左右,其他行业的客户资源拥有量也较低。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不高,这意味着以行业细分的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依然是高度分散竞争的,市场集中度很低。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审计市场的占有率低,其直接后果是行业审计从业经验不高,行业审计专长难以培育,因而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敢在特定行业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二)审计服务跨越行业情况
上述分析主要针对特定行业中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进行的,对于特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某行业的客户分布是否对该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会对特定行业加大行业专用性投入,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所跨越的行业数量多少来考察事务所的经营状况。一般而言,审计服务跨越的行业数越多、规模越小、CPA人数越少,则专业化经营程度越低,事务所越难积累行业审计专长并形成审计品牌,而事务所的竞争优势也难以获取。按2007年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排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最多,为102家,跨越的审计行业达19个;其次是浙江天健,该所在拥有的66家证券客户资源中横跨17大行业。其他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跨越的审计行业也从9个至16个不等,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客户资源相当分散,行业专业化水平未普遍形成,行业专业化经营这一经营策略尚未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度重视。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服务于同一行业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特征的大量客户,无法在单个领域积累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不具有行业审计资源的规模效应而导致了经验曲线的缺乏,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行业从事审计业务,其初始专用性投资成本不能合理进行分摊,在边际成本不能有效降低的情况下,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策略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兼并
Meikle(德勤前合伙人之一)认为,因为客户正在要求更多的行业专门知识,事务所也日益追求专门化战略,使之成为可能的途径主要是实现规模经济。联合、兼并是实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具有相同或相近业务范围、执业特色的会计师事务所若能实现兼并与联合,能迅速扩大新的联合体在某一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实现经营战略的目标集聚,以及注册会计师在特定行业领域的人才集聚,行业专门化才能做大做强,同时降低审计风险。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了一系列推动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政策规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事务所的合并进程,通过强强联合或组建集团以使较大规模的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4月联合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更新了2000年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中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资格要求。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明显地将证券、期货审计市场的进入门槛再次提高。中注协于2007年5月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探索并总结合并、联合等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自愿、协商、依法基础上进行的跨地区合并。这些政策上的引导促进了专业化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二)组织结构模式的战略重构
篇7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英语某级,电脑某级,专(本)科学历,精通商务管理,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关系和运作程序,有较高的汉语知识和外语水平,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网络”等等,这可以说是对当代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专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算机操作,能进行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一文中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技能素质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即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外语与国际商务两门学科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英语+国际商务。具体而言就是:
(1)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
(2)具有较强的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国际经贸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总体技能素质要求是:
(1)能听懂有关国际经贸的英语报道、报告和国外商人的英语洽谈。
(2)能用英语讨论国际商务的专业问题,能用英语介绍国内外经贸动态,能进行熟练、流利的涉及对外经贸活动各种环节的商务英语洽谈。
(3)能阅读国内外经贸报刊的英语文章、经贸法规、商务文件与外商的来函来电。
(4)能用英语撰写正确、地道的商务报告与各种涉外商务函电。
(5)能准确、清楚地进行有关国际经贸方面各种题材与各种活动的英汉、汉英口译与笔译。
无论是一般院校制定的粗略的培养目标,还是程同春教授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描述,都反映了课程结构应与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结构相适应,使学生达到国际通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复杂性,培养的是“英语+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结构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英国的尼克·布里格BriegerNick设定的商务英语范围包括三个主要板块:
(1)语言知识;
(2)沟通技能;
(3)专业内容。在专业内容中,对“商务”一词的内容要有所界定。由于“商务”一词包括众多含义,以致许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懂经济、贸易、法律、营销、金融、财务、管理甚至保险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几年的大学教育要造就这种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可以参考另外一种提法,将商务英语细分为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与特殊商务用途英语两类。以训练语言或商务技能为主的一般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可以是比较固定的,涉及专业内容的特殊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应该是有限的、动态的。有限即体现“专”字,不能与“商务”沾边的内容都包括,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较系统地精选一至两个方向;动态则是指选择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可以选择国际贸易,可以选择营销,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各个学校应根据各自具体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侧重点。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与内容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都十分重要。语言与商务两个元素的学习融为一体,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在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当中,商务专业内容是主线,英语是媒介,教学的目的是融商务学习与语言学习为一体。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根据该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建。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商务英语作为专业英语课程,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课程设计可参照PeterStrevens对ESP教学提出的定义,即四个根本特点(absolutecharacteristics)和两个可变特点(variablecharacteristics)。四个根本特点是:
(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
(2)课程必须在内容(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
(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
(4)必须与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
(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
(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商务英语写作、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笔译等。经贸知识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企业管理、WTO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与支付、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统计学等。文化背景知识课程主要有英美文化概况、经济地理、公共关系学、文化比较等。这样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完全按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的做法,突出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拓宽了文化与经贸知识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交叉重复,分化有余、综合不足,缺乏理论依据,未能充分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人才素质观等。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同春,程欣.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2):1-4.
[2]Brieger,N.TeachingBusinessEnglishHandbook[M].York:YorkAssociates,1997.
篇8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经营的物流环节,以契约方式委托给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规模不大,效果不明显,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数目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利润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寻求利润源和发展机会时出现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的新动向。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物流将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供应链服务是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免费论文参考网。而一个完整的物流服务供给过程,是由物流行业内一系列的企业相互供应而完成。按现行市场来说,一条完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应该是包含功能性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以工商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功能型物流企业的供应,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有可能最终提供客户所需的完整物流服务。
二、第三方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的动力和可能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提高,2005年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上投入的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又导致物流服务收费普遍降低,因此2005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利润率普遍下降。为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物流企业的服务日趋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专业化趋势、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行业整体利润下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向的主要动力。
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和运作经验,可以依靠自身这些优势,整合功能型物流企业的可用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在转型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能达到物流全程过程控制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相对完善健全的物流运输网络;高度系统化、集成化的现代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系统、操作管理系统、组织协调系统、业务承揽谈判管理系统等一整套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高素质的物流专门人才;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特殊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支撑转型的有利条件。
三、供应链服务商的类型和业务内容
按照物流服务的不同层次,物流服务供应链上也有着不同的内容。
1、一体化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对单一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免费论文参考网。该过程一般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在整合基本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利用强大的信息系统提供由基本物流服务延伸出来的延伸物流服务或增值服务如货物跟踪、信息查询。同时要利用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提供含有一定管理优化技术的增值服务,如库存控制、线路设计及优化。
2、一体化物流方案的设计
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客户的物流战略、物流设施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赢得客户。
3、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
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与一体化物流方案的设计有交集,但有所不同。提供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接到订单后,首先要对订单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分别选择合适的制造商加工制造,其次还有原材料的采购。这两个过程都是需要在相当宽泛的地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所以供应链管理企业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选择和评估功能型物流服务商,并且依靠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进行协调和整合。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的方法和可能路径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新型供应链。其作用是为物流服务需求放提供全方位一揽子物流服务。其产生背景则是专业化和趋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围绕供应、计划、物流、需求等开展。免费论文参考网。服务供应链的管理目标要满足既定的服务水平,系统总成本最小,并且包括业务集成、信息集成、关系集成以及激励机制的集成。
结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存在以下可能路径:
1、技术跳跃式方式
技术跳跃式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采用企业自身已经拥有的物流核心技术,以此技术为先导,在战略转型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能够依靠高端物流技术直接在一个较高的整合水平上进行转型。如企业可以把资源集中于某一关键技术上,以此带动其他增值服务的发展,或者以此为主要联结纽带,建立战略联盟,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促进转型。简言之,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技术平台,渐渐跳跃转型,最终能够转向供应链服务商。
2、分布迂回推进方式
在转型战略目标下,根据企业的实际和环境的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并且以战略目标为主,不纠缠眼前的得失,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以牺牲部分眼前利益,在具体方法上是迂回的而不是直接的。采取分步迂回推进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暂时绕开自己无法直接进行的业务或暂时无法克服的内部障碍,而将业务逐步推展开。通过供应链逐个业务的开展不断地克服内部障碍,而达到目标,实现转型。
3、全面综合推进方式
企业按既定战略内容和目标全面展开,同时迅速实现转化。对于业务来源有保证又具有良好基础和实力的大企业,可采取全面综合式推进方式,以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优势和竞争力。提前赢得整体供应链服务的市场,实现专业化和竞争力提升。例如宝供等第三方物流,采取的就是全面综合推进的方式,直接从第三方物流瞄准供应链服务市场。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方式,使得企业能够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
五、结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迅速变化,催生了物流产业的诸多业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行业利润走低、专业化趋势和核心竞争力要求的动力下,开始寻求供应链服务商角色,开辟新蓝海。虽然转型是一个漫长甚至关系企业是否存活的关键过程,但不谋求变化,企业同样遭遇红海的血腥竞争。物流行业从来就是先谋生存,再谋发展,第三方物流瞄准供应链,应该是向前迈进一大步,能否转型成功,能够接近国际先进供应链水平,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杜培枫、韦福祥,类物流企业的战略化转型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J],2005
[2] 刘飞燕,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实施问题探讨,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J],2006
篇9
一、引言
国际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获取中间业务利润和向国外拓展营销的重要手段,对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有效增加银行利润、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传统存贷利差不断缩小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对于改善银行收入结构、推进银行战略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是银行迎接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挑战、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东营市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双重国家战略叠加地区,这一大背景为东营市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市场源泉。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加快国际业务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仅能够带动东营市商业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有利于该行调整客户结构、控制金融风险、创造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从而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东营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现状及问题
(一)东营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
东营市商业银行是于2005年9月挂牌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10年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221.01亿元,各项存款188.17亿元,各项贷款130.7亿元,全年累计实现经营利润5.19亿元,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达到29.13%和1.70%,不良贷款率0.66%。各项综合指标体系在山东省城商行系统中名列前茅区域经济,经营指标体系位居全国同质同类银行前列,先后获得多种荣誉称号,更在2010年被评为“2010年度最佳中小企业服务银行”。
2007年7月,东营市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国际业务部并对外营业。经过四年的发展,其国际业务的开展不断完善,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该行的国际业务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国际结算、外汇票据的承兑及贴现、同业外汇拆借、外汇担保(融资性担保除外)、结售汇、代客外汇买卖业务以及经批准的其他外汇业务等cssci期刊目录。其国际业务的主要指标包括:国际结算量、外汇存款、外汇贷款、结售汇、外汇利润、中间业务收入等。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基本反映出一家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水平,其中国际结算量和外汇利润这两个指标是国际业务的基础性指标,能基本反映出一家银行国际业务在当地同业中的竞争地位。
表1 2008-2010年东营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业务指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国际结算量(亿美元)
1.92
2.75
6.2
中间业务收入(万元)
413
481
1041
资金存放利息收入(万美元)
5
7
2
外汇存款(万美元)
897
913
1814
外汇利润总额(万元)
481
841
1376
外汇贷款(万美元)
1010
994
1015
对外贸易融资额(万美元)
篇10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业务及时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转型业务选择分析
企业的业务方面,需要建立三个层面的产业:在第一层面发展和保有核心业务,在第二层面建立新业务,在第三层面选择企业长远发展的新生业务③。当企业成长出现有持续无成长、持续成长或衰退等情形时,需要对业务的进入或退出做出如下判断:建立保持核心业务;选择企业长远发展的新生业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利润空间多;原主营业务与潜在主营业务的取舍。
2.企业转型时机影响因素分析
由上文分析知,对企业战略业务的进入与退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④业务生命周期;业务间资源的衔接度及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入和退出业务的市场竞争度。考虑其他竞争者的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时机选择;战略业务退出的动力结构。通过企业层动力和产业层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公司内部选择环境。包括形成中层管理人员行为的结构背景和战略背景。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最佳时机的选择分析
1.企业成本利润曲线下转型时机分析
为了便于对转型时机的研究,现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枯竭期五个发展阶段,见图1。
图1 生命周期下企业的收益、成本与利润
在生命周期理论前提下,综合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比较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成本、收益及利润,界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的最佳时机。图1中线①为企业总收益,即TR=PQ(t),P为单位产品价格;Q(t)为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为便于研究,将企业收益函数简化,忽略其他因素)。在企业形成期、成长期总收益曲线持续增长,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时,m点收益最大,随着成熟期结束收益曲线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枯竭期。线①与线②的间距为企业成本。该成本包括固定成本FC和变动成本VC两部分。线②为企业未进行转型时的企业利润。该利润为企业收益与企业成本之差。其变动规律与企业收益曲线一致,均是先升后降,在与横轴交点e处利润为零。随着产品市场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成熟,利润空间巨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潜在以及现有竞争者进入当前市场,激发了更多的企业竞争者寻求替代产品,然而,随着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企业经营利润被分散。最终无利可图。
此时,转型必须强调原主营业务的退出和潜在主营业务的接替,因此转型成本不仅包括行业重构成本还包括行业转换成本,时间定性虚拟变量D附值为1。这表明,企业进行转型时,首先需完成主导业务的转换,与转型前相比,需要多付出行业转换成本⑤。
其中,企业转型成本等于行业重构成本与行业转换成本之和;D为时间定性虚拟变量。线③表示进行转型时的企业利润。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需要承担日常经营成本外,还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致力于转型,因此,该曲线低于未进行转型时的企业利润,企业转型时的利润与未转型时企业利润变化规律一致,先升后降,到达n点时已无利润,直至亏损⑥。
2.企业转型最佳时机的界定
首先,企业若选择在技术已经成熟,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时转型将要付出较多的行业重构成本和行业转换成本。因此在枯竭期进行转型,事实上已经延误了最佳时机,成本不经济。可见企业转型应选择在市场饱和前进行,即t
其次,企业的转型要付出一定成本,应选择在实现利润而不至于亏损的区间进行,即t
再次,企业转型应选择在企业度过形成期后进行,且保证转型有利可图的区间进行。
因此,企业转型最佳时机包括三个子区间:成长期(b
表1 企业转型最佳时机的区间比较
比较区间 转型成本转型前利润转型中优势转型后潜力
成长期低上升制约度小,空间广阔大
成熟期中最大生产稳定,充满活力中
衰退前期高下降积累充分,资金雄厚小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应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考虑转型的业务选择及转型时机,以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和成长。(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注解:
① Ebben J.J AC.Efficiency,flexibility,or both? Evidence linking strategy to performance in small firm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1249-1259
② D’ Aveni R.Hypercompetition:Manag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 Maneurering,New York:Free Press,1994
③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战略转换问题研究》,唐艳,硕士论文
篇11
【摘 要】 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评价指标,“财务坏账率”虽在金融系统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风险隐患。考虑
>>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浅析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浅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策略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浅析 供给侧改革下对农村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发展与作为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研究 商业银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探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在供给侧改革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发展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党建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马振国.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15(3):29-30.
[3] 李美芳.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176-177.
[4] 毕海涛.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5(8):34-35.
篇12
除此之外,银行收费还将被列入国务院纠风办今年纠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部门对整治银行不规范经营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银行事实上仍以资产业务为主而又争相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的背景下,这种“运动式”的整治能对改变银行业不规范经营的现状起到多大作用,仍存在较大疑问
“检查更多是解决一时,但只要利差保护存在,银行就仍然会以资产业务为主,而只要对中间业务的‘迷信’不破,银行就依然有动力再立名目收取中间业务费用,或者直接将原来转为中间业务的利息转回来,不管怎样企业的借款成本都不会减轻很多。”一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
中间业务“虚假繁荣”
“为了中间业务收入达标,各家银行只要能收费的项目绝不放过,名目或许不同,但大同小异。”
尽管与国际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50%以上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从表面上看,国内银行转型似乎已经取得较大突破,而在银监会近期下发《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后,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增长“虚假繁荣”的一面才公之于众
针对围绕贷款滋生的各类违规收取服务费问题,银监会提出“不准以贷转存,不准以贷收费,不准存贷挂钩,不准浮利分费,不准一浮到顶,不准借贷搭售,不准转嫁成本”。而在这“七不准”中,多项都与中间业务有关,如以贷收费,浮利分费,借贷搭售
“以前商业银行只有资产和负债两条腿,后来与国际接轨就有了中间业务这第三条腿,但由于是条短腿,个别基层就有了‘拔腿助长’的各类故事。为了中间业务收入达标,各家银行只要能够收费的项目绝不放过,名目或许不同,但大同小异。”上述银行人士坦言
他以东部地区某市级分行为例。“该行中间业务收入年年位居同业第一,超亿已是常态,其中对公类中间业务收入又占了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对公类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全部集中来自于贷款客户交纳的各类服务费用。围绕客户贷款这个主要渠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利息收入科目转为服务收入科目,利润结构几年间就快速得到了转化。”
该人士还指出,除极少数国企特大型、行业龙头型、地方垄断型等单位有相当的议价能力,其他中小型企业、房地产企业、融资平台等除执行基准贷款利率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外,至少还按照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35%左右的标准以财务顾问、资金监管等各种科目收取中间业务服务费用,同时客户还要支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抵押资产评估费、抵押资产登记费、担保公司担保费等,银行均可从这些费用中分成充作中间业务收入
“个别贷款企业融资成本甚至还包括以关系人个人名义购买经办银行推销的各类股票型基金发生的费用。自三年前开始,一般企业客户的贷款实际成本至少是基准利率上浮40%-50%。开发贷款、融资平台贷款以及其他固定资产贷款还会按贷款期限一次性收取所有各年的上浮费用充作中间业务收入。”该人士称
改头换面继续收费?
业内人士认为,要杜绝这些违规收费,或许应当打破对中间业务收入的“盲目追求”
一面是银行利润高速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一面是企业承受日趋畸形的融资成本、盈利艰难不堪重负,这一状况终于招致相关部门出手,对银行不规范经营展开大力整顿
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在3月底前出具自查报告,随后对银行进行检查,还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年度经营计划和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入手,整治不切实际
的快增长、高指标问题,校正经营导向,从源头上杜绝各级机构、网点及员工的不规范经营冲动
尽管多方检查已令银行业面临较大压力,但业内人士对于此次整顿的效力仍存有疑问。“银监会出台的规定,看起来比较合理,外行人看来也许觉得会有作用,但在内行人看来,这个规定的作用能起到多大,时间能持续多长,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上述股份行人士称
目前,国内银行均把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作为重点,这也是监管层所倡导的。“因为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了很大比例,于是号召中国银行业要向国外银行学习。但国外银行可以混业经营,而且国外的融资渠道畅通,企业融资不依靠银行很正常。而在中国这两个条件都还不具备,学也学不像。”该人士表示
在银行仍为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将继续以资产业务为主,与此同时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亦不会放松,政策“高压”下,这或许会导致银行虚增中间收入的行为改头换面,“暗渡陈仓”
“在现行的中间业务考核机制下,哪家银行不搞浮利分费?贸易融资安排费、金融服务协议、财务顾问等等名目数不胜数,这些不让收了,那就改个名字再收。不得转嫁成本?也可以,企业可以不交审计费、评估费等等,那就利息再上浮5%,哪个更合适,企业自己会算,银行不强迫。反正派生的中间业务收入都是从利息转过来的。”上述股份行人士直言
篇13
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
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
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
传统期刊在摸索和试错中前行,有那么几家脱颖而出,找到颇富个性、属于自己的转型模式。下面笔者将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传统期刊转型模式,以期为业界同人提供些许参考。
1.传统期刊的“互联网+期刊平台”转型
“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期刊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渠道向数字化目标进军。但部分传统期刊仅仅是将文章原封不动地搬到各个平台上,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较省力便捷,但却缺乏创新性,因此对提高传统期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帮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鉴的“互联网+期刊平台”的转型模式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读者》的转型之路可称为典范。
(1)“互联网+期刊平台” 的形式
《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化综合类杂志。多年以来,《读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大众喜爱。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读者》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全媒体布局,打造“内容平台+智能终端”的新型数字出版生态圈。2009年,读者出版集团初尝转型滋味,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梳理,同时,将旗下的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等网站整合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该网站除了具备门户网站的功能,如日常内容的更新,还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收入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期刊和图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线阅读、下载。这个集团门户网站实质上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的一个窗口。2010年,《读者》进军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业号粉丝数量已达143万多人;2012年,《读者》进军微信平台,其微信公众号分为“微刊”“书房”“读者+”3个板块,包括各类精选文摘、趣味杂谈等内容。《读者》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除了吸纳读者、提升影响力,还能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其推出了“优选商城”。总体来说,《读者》将长期积累的人气分流至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扩大期刊影响力,线上线下业务相辅相成,才实现了顺利转型。除了《读者》,很多传统期刊也采取这种转型模式,但为什么《读者》发展得更快?笔者认为,其内容上的转型可圈可点。
(2)精简内容,重视互动
传统期刊如果不注重内容的创新,只是转变形式,是无法顺利实现转型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针对这种现状,《读者》在栏目及内容设置上不断精简。从2014年第16期开始,《读者》的栏目从20多个调整为8个,而后针对读者意见反馈,在2015年增加了《互动》栏目,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谓以读者为中心。同时,《读者》还大量采用手绘图,增加记叙文和小说的比重,以吸引读者眼球。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的《读者》,审时度势,做出符合时展潮流和读者需求的改变,因此在期刊界畅销不衰,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传统期刊借鉴。
2.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期刊模式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大规模兴起,后来被引入国内,2004年得到我国政府的公开支持。虽然开放存取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却使我国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单来说,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时间、空间影响,也不用考虑版权和经费等问题。开放存取模式的推广不仅使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许多传统期刊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其中,可作为典范的当属开放存取模式运作得比较成熟的学术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针对科研人员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而创建的科技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精简传统出版物的发表程序,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及时、便捷的交流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史上具有领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同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公益OA平台,科研人员在该平台上在线发表、评审论文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而其他独立经营的OA平台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则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的运营模式。目前来看,无偿支持作者和期刊进行网络,并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势之一,这也是众多传统科技期刊愿意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
(2)资源丰富,功能强大
浏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以发现,目前网站上主要包括首发论文、优秀学者、科技期刊、专题论文、高校认可等栏目。截至笔者统计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刊载首发论文共92730篇、优秀学者论文共92595篇、自荐学者论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论文共1277866篇,可谓规模庞大、学术资源丰富。网站为用户提供对所收录文章统一检索的服务,是科技期刊、高校学报以及优秀论文便捷展示内容的集成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以科技期刊栏目为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按类别将收录的期刊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人文社科五大类,囊括了各大院校学报以及地理、大气、医学等各学科的专业期刊,分类详细,检索便捷,为用户检索所需科技内容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开放存取模式处于快速发展期,面对学术成果愈加丰富多样、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势,我国传统期刊采取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实际,发展前景也日趋明朗。
3.传统期刊的二维码模式
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打开我们的手机中具有相关功能的软件,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实现其指向的功能。谈及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二维码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机》杂志。《玩手机》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月刊。在期刊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下,《玩手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转型,其具体方式是将二维码印制于平面杂志上,几乎每页杂志都有3—10个二维码供读者扫描,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服装、化妆品、箱包皮具、手机配件等网上商城。对《玩手机》杂志来说,二维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纸质期刊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而且延伸了纸质媒介和广告内容的影响范围,帮助杂志实现内容的传播并获取经济效益。就目前情况而言,《玩手机》杂志的二维码数字化转型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平均每本杂志被每个读者扫描二维码的次数为10次。但笔者认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仅靠在平面杂志上印制二维码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失去新鲜感,传统期刊应将二维码作为一种转型的辅助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转型探索。
三、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
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相比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初具规模。比如美国赫斯特集团、康泰纳仕集团、阿歇特集团等世界传媒巨头及其下属的《好管家》《纽约客》《名利场》等杂志,已经“冒险一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什么我国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笔者认为,我国期刊社可以通过研究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经典案例,获得一些启示,找到适合自身的新的发展模式。
1.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