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测量测绘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信息化测绘技术
对于信息化测绘的技术是由我国最为传统的测绘技术转换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转化过程,从传统的测绘技术转化为数字化测量技术,再由数字化测量技术发展到信息化测绘技术,让我国的测绘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公路测量测绘技术在进入信息化测绘技术后,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效果有很好的提高,促进了国内公路建设的发展,将走向现代建设的战略。从本质上看,信息化测绘技术对公路工程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跟各种测绘技术都有联系,摄影测量技术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强化,完善的完成收集资料的功能,而另一方面数字化测量技术是由传统测绘技术演变而来的。该技术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系统,它能自动的完成绘图技术,如:将场景数据输入电脑中,就会自动形成最完美的公路设计图,大大的降低了公路测量测绘工程的难度,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减少人力资源,通过地理信息、专业数据库给数字化测绘技术打下基础。
1.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测绘技术中属于一种全新的新兴技术,具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数据管理、存储数据和采集数据等功能,这个技术中运用到了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和空间学等技术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其他方面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除去这些功能自身也具备显示、输出图形以及数据库等多重方面作业,对于公路测量测绘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1.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对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经济发展带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已经运用在了各个领域。尤为显著的就是公路测量测绘技术,对于此技术的参与是测绘技术的发展的到了空前的良好效果。除此外,全球定位系统是广泛的运用于服务业领域,在国民建设有充分运用,其他工程测量也有广泛应用。
1.6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来源于军事的航空业,在飞机在空中要对地面进行观测,就研发出了遥感技术来取得地面地理的基本信息。在现如今遥感技术应用在测量测绘技术上,运用同样的原理同步观察到大面积的地理信息情况,确保所测量出来的数据是全面而有效的。由于初步使用得到的成效,开始大力发展遥感技术,很多以前无法达到的技术也得到了实际有效的收集数据,为公路事业的基本地形图做出了有效的保证,遥感技术除了能够测量地理地势外还能图稿数据的全色光谱分辨率,使遥感技术成为现阶段获得基本信息的重要措施之一。
2工程测量工作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那么多的测量技术中,信息化测量技术是中国现阶段最为新型的测量技术。由于全国都进入到数字化社会,测量技术也不例外,但是与信息化社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种情况下看来,测绘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来加快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快国内整体测绘技术信息化的脚步,来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对于现今的这种状态,新型测绘技术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现今社会发展的状态,这一类技术在公路测量测绘工程中尤为突出,对公路的建设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个全球化体系,人类希望经济一体化的环境,各类市场都存在这激烈的斗争,同样的公路测量测绘工程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我国对于测量测绘的研究也非常的积极,推进了我过公路测量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篇2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篇3
电力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对工程测量测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一些非常简单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导致有工程返工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今后的电力测量测绘工作中我们应指派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人才进行测绘、指导施工,从基础建设施工中来总结吸取经验,使我国的电力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有一个很好的突破。
一、分析电力工程测绘工作需求及应用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光电技术、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等作为基础,以RS、GPS等作为技术核心,测量地面已有的界限和特征点,利用一定的绘图技术并结合一定测量数据形成一定图形去反映地面状况,这就是测试技术。行政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都会使用这种技术。由于电力工程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往往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性人才对工程施工进行指导施工,但由于在思想上对测绘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工程返工、增加工程成本还影响了工作进程。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需要认真对待工程开工前的测绘工作,结合工程特点,积极研究新的测绘技术来解决测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降低测绘难度,提高测绘质量,使电力工程施工进行顺利。
测绘技术应用大概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因为GPS有全球、全天和实效性等特点使得测绘技术在最近这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因为它能够提供精确的位置和时速给客户。而且对电力测量测绘的数据也可以进行收集和处理。目前,很大部分的测量人员已经对GPS测绘技术认可了,所以在电力工程建设中,GPS测绘技术很大程度的给测绘人员减轻了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处理GPS强大的应用前景。第二,连续运行的卫星定位系统CORS集成了多媒体技术、GPS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等形成了连续的地面信息采集系统而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应用于测绘技术中。在实际施工作业中,由于COPS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土地的三维数据和土地性质进行全面的数据测量然后绘制全面的、非静态的数据,使得它能全天不间断的给客户提供准确的信息,给客户的策划和统筹工作提供方便。再者,因为它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了测绘工作难度,节省了各种成本。第三,根据电磁波理论发展成的遥感技术能够采集和处理远距离目标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根据专业软件成像,还能勘探和识别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质。在实际工程测量中,由于RS技术有高实效性、数据综合性和大面积同步观测的优势,可以对指定区域进行高分辨率观测和测量。而且为了得到更完整更有效的地理信息,通过航空摄像中获得的地形图对测量区域进行准确分析。还有就是,为了更及时的了解施工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随时了解监测施工现场的动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第四,影像提取技术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出现送电线路测量困难、地质偏僻等问题上发展形成的,而为了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影像提取技术让在这些问题上的测量测绘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了。而影像提取技术就是利用的测量测绘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影像提取,根据专门的分析软件对提取的影像数据进行相应处理获得电力工程图,完成测绘工作。利用影像提取技术也能有效地简化测绘工作,减轻工作量。第五,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测绘技术,它是伴随微机软硬件技术和全站仪的应用发展而相应发展起来的。它如今成为了主要的地形测图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和水电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是为了实现一体化的地理信息分析、采集和管理,根据专业软件实现三维成果输出。数字化测绘技术相比传统测绘技术变得更加方便处理和简化,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强度大,测绘困难的测绘工作,有利于电力施工进行顺利。第六,融合了GLONASS技术和GPS技术的RTK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卫星定位测量技术。这门技术的应用,使得外业测量的劳动强度降低,摆脱了对工程测量仪器的过分依赖,相应的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效率都提高了,促进电力工程测量技术的革新。RTK技术可以直接测量流动站对象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缩短测量时间,方便操作。而且对地形、水域的测量只需很少的基准点就能实现测量目标。对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很有作用。
二、对测量测绘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建议
要想测量测绘技术在电力工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比方说,1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上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就得更多的引进先进的测量测绘技术和设备。2加大我国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一个更好的提升让他们把测量测绘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掌握透彻,并把这种技术熟练准确的应用到电力工程建设中去。3合理管理电力工程测量测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方说明确规定对资源分配问题和对人员的调度问题,提前安排合理的施工方案,大家各尽其职,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的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为了减少对材料的破坏、损失和浪费,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可以对各种建设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登本造册。4为了防止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应该使用一些安全、无污染、性能高的设备,对被破坏的制备进行重新补种,保障原地的生态平衡。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优势
数字测绘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其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有着明显的提升。测绘人员通过计算机的运用,可以对测量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更为直观和真实的反馈,多种数字化仪器的运用,使得地图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直观度较高,令人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地图。除此之外,其精度较高的优势也不言而喻。仪器测绘比手动测绘的精确度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基本可以将测量结果控制在毫米之内。现势性强也是数字测图的另一个优势。数字化的测图可以有效地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形成较为全面的地理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检索。可以在今后的运用过程中,查阅需要的数据资料。与此同时,数字化测绘也方便工作人员的更新和维护,使得其具有着更强的时效性。根据数字化测量的结果构建起的地图,是对多重要素的累积,与传统测绘结果相比更为细致和精确,符合我国地质测量工作的需要,为全面建立起土地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基础。在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化测绘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较好地完成了外业作业向室内的转变,减轻了外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使其工作环境得以优化。数字化测绘这种精度高、速度快的优势更是不可小觑的,在近些年来更为凸显。
结束语:
总体来说,电力测量测绘技术在我过经济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有序增长,对电力测量测绘技术也得保持提高。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合理、妥善、科学地处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江振,周雅雯.论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
篇4
2.信息技术发展使档案集成化程度提高,节省了大量实际空间。
3.由于测绘工程档案在利用率非常高,它的利用由人工检索使用转变为计算机网络服务,速度更快,效率也更高。
二、测绘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
从测绘工程档案等级到测绘工程档案的归档完成,要通过“任务受理→外业作业→内业处理→多重质量监控→工程归档(案卷整理)→档案质量控制→档案资源建库→更新基本地形图数据库→档案利用”等相当复杂的过程。其实际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操作部门进行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初始登记等方面,项目管理流程中需添加资料登记部分。
2.外业和内业的采集处理都交由操作部门进行,并且要形成电子文件以及相关的纸质文件。经过严格的多重检验后,通过审核后方可提供给用户,此外,还需要将原始记录添加到档案中。
3.档案部门对于文件的接收属于档案管理流程的以部门,并且档案部门需要针对自己所接收到的纸质和电子文件进行深入审核。
4.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归档。
5.按照测绘工程档案制作要求,整理电子文件,将其归入信息系统。
6.不同的信息元数据的权限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权限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工程信息、案卷目录元数据以及管理信息元数据等数据进行完善。
三、测绘工程档案质量控制要点
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都在造成档案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深入分析测绘工程档案的产生和流转的过程之后,明确控制测绘工程档案的质量的方法:
(一)控制点一——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档案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有:
1.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保证无缺漏。
2.归档时需要填写的内容必须要完整和正确。
3.纸质案卷的内容是否完整,页码排序是否正确,与之对应的档案目录和备考表是不是很齐全,是否责任人的手工签署合规和完备。部分检查可以用信息系统,并将检查记录登记完整。
(二)控制点二——一致性
双套制是我国测绘工程档案当前实施的制度,经常有同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材料不一致,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解决:
1.工程信息与测绘工程的电子文件名要一致。
2.测绘工程的入库文件表与归档文件的一致性。
3.同一测绘工程的纸质资料与电子文件必须完全相同。部分检查可以使用软件自动运行,并记录检查结果。
(三)控制点三——属性规范性
电子档案中需要录入非常多的属性信息,必须对属性信息加以考核:
1.同一记录重复出现,则必须删除多余记录。
2.着重关注必须填写的地方。
3.日期或者总页码之类的格式错误、图件张数,电子文件字体格式错误等。
4.逻辑性错误,例如工程的开始日期比结束日期还晚,结束日期比归档日期还晚。
5.与档案号以及任务号相关的年度、类别以及流水号等关联的属性不相同,可以借助质量软件进行检查,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备案。
(四)控制点四——时效性
对工作人员进行时效的规定,逾期未完成的一定要登记和对上级进行报告。操作部门所移交档案和工作人员管理档案的时效性都需要进行考核。
(五)控制点五——责任签署的规范性
纸质文件上的签署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签署的正确性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签署的格式是否正确,签署的日期是否正确,以及各类相关人员的签署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等等。
篇5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工程测量工作的有效执行,将会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失去施工、设计依据。下面我们以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例,简要分析测量技术存在的必要性。在一般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现场的技术人员事先做好工程勘探测量工作,否则将无法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数指导,而这项工作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基础。根据测量定位,确定施工机械的布置点。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测量来定位。为保证整个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必须通过过程测量准确的确定桩的位置。再次,在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要依据工程测量确定墙、柱的位置,与地面的垂直性等,还包括垂直方向的高度,也是工程测量的内容。最后,主体工程完工后,装饰工程中,局部部位的装修的尺寸确定,墙面装饰的垂直度的保证都离不了工程测量。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工程测量是整个工程有序施工的前提,在前期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工程测量工作。
二、工程测绘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工程中所用的测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尤其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及RS(遥感技术)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已达到数字化和高效率的目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路桥、水利、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工程测量中应用。降低了工程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现代测绘技术适用与各种复杂的工程环境,具有如下的优点:
1、测绘对象的主要形象特征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反映出来,比之二维系统符号、线条的测绘方式,在测绘效果方面更加直观。
2、在应用效率上,与传统测绘产品相比,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应用效率更高,且修正产品信息比较及时,并且在地图修正后,能将最新的地图产品及时提供。
3、通过对项目不同筹划与构想的剖析与比较,得到的要素信息更加准确,自动化的测绘作业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操作流程中,测绘产品的应用将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此外,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技术在将来测绘的发展上,一定会取代传统测绘技术。
4、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关键项目,若要确保测量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要求规定,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应用各种新的测绘技术,以将测量误差降至最低。特别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IS、GPS、及RS等新的测绘技术,不但能促进测量工作的技术改进,还能保证了工程质量优良。
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工程建设测量
在工程建筑的运营期间之内,为了更好的对安全进行监视、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鉴定,需要深入的对设计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就需要针对建筑物的结构、位稳、沉陷、以及倾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实时的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反馈,绘出图标信息,帮助在实际操作当中予以重视。工程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地形、地貌、工程建设的性质、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建立其相应的施工控制网,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及不同的放样方式,将相关的设计图纸逐一的转变成为地上的实物,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2、工程测量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图技术是在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形成图像的过程,也称计算机成图技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在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通常应用大比例尺来进行实地测量形成图形,因此需要对这些原有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果形成的地面数字图在满足一定精确比例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通过常规的方法、数字以及摄影方式进行数据擦剂,最后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将地图中的坐标以数字化存储方式表示出来。在测绘技术发展的现阶段,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在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对GPS、Google Eerth、bing Map等地理信息网络的应用,通过对设备测绘技术的革新,研发出数字化测绘软件,使现阶段工程地理测绘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3、建筑物的变形等检测
我国法律法规对高楼大厦建设的位移变形的数值等规定了其允许范围,并且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一些设备进行测量。建筑物的位移观测要符合照相应法律法规中的二级精度。采用精密全站仪等符合法规的设备,将处理后的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甲方。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过程中,尽量避免人工干预,包括记录数据、数据处理等。要尽最大可能的全部使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和绘制成图。全站仪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同样也普遍应用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过程中,相较于一般的设备,其有明显的优势,用时少,效率高,数据准确。
4、3S集成技术的应用
在本论文前半部分的内容中已经部分介绍了3S技术的应用。所谓3S集成技术也就是:全球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遥感技术RS。这三项技术基本上可以代表测绘技术的数字化,它们的出现给工程测量注入了新的生命。在有关工程测量的文献中已经详尽的介绍了3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不多赘述。
5、测绘技术应用之控制测量
测绘技术的应用给控制测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只要保证GPS采集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加之其内部软件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无需大量人力读数、计算和处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动化。GPS测量技术已可以轻松完成传统测量方法:如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设备完成的三角测量方法和几何水准测量方法等。传统测量方法不仅需要诸多的测量仪器,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读数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测量已经越来越依赖于GPS测量技术、全站仪等现代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以追求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投资,更少的人力。
6、工程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又一测量技术,其主要是以技术为基础、GPS手段,通过软件构成三维激光测绘技术,与传统工程测绘相比,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测量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和信息准确性更高;应用的范围更广操作更为方便,此外还可以获得比较完整和详细的三维图形。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对地质边坡的稳定性或者地表移动情况的测量当中。
四、结束语
传统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比较,发现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减少工作时间,通过动态监测,减少了人力消耗,提高效率,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有较大的提高。现在的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自动处理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科学管理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递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现代测试技术的多样性使用,使其在工程测量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当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2012年第09期
[2]宋红英.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发展.科技传播,2012年第12期
篇6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80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21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篇7
一、GPS技术的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等组成。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和处理,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网平差,求出GPS接收机中心(测站点)的三维坐标。最终计算出准确的测量数据。其主要应用可以分为测量准备工作、测量实施、以及注意事项三个部分。GPS测量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工程概况进行了解,收集有关资料、拟定作业计划、组织人员、准备仪器设备、编写技术设计书以及后勤保障等。然后进行踏勘、选点、埋石以及标记工作。具体实施时,要在观测之前制定周密的观测计划,确定观测的时段数、卫星高度截止角、几何精度因子等,以便合理安排作业过程和仪器的调度。在确认仪器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安置仪器。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设备的操作,设备自动程序运行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观测文件,观测文件必须进行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的查询以及日后数据测算使用。GPS测量技术不适用于短边测量,在必须使用时要谨慎观测,并通过多次测量确保测量的精准度。
二、GIS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测量问题,现代测绘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可进一步完善工程测量体系,并能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该技术已普及到各个领域,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基础为地理空间数据库,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采集、管理、操作及分析、显示空间有关数据,同时利用地理模型分析方式,进行多种空间、动态地理信息的适当提供。将GIS技术应用到工程测量中,可形象、直观地进行环境评价,并能实现数据动态变化。
作为一个空间型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控制管理能力及输入、输出功能等。GIS与卫星动态监测系统基本理论相结合,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些理论,实现资源数据共享的作用。同时GIS能够自动化完成有关技术参数分析过程,顺利输出评价结果,为管理和动态监控提供便利。通过功能更新,能够更好地完善信息数据资源,充分发挥其实用性。GIS能够汇总、分级、分类信息数据库内的空间数据,并在不同空间结构内使用这些数据,数据最后以点、线、面等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形成数据形态可视化,并达到工程测量效果提升的目的。
GIS技术的基础为数据库存储空间,并整合操作空间内的各类信息数据。在历史监测数据时,可通过GIS进行分析,可准确预测及预报工程测量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工程测量模拟可通过GIS技术进行,为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升工程测量水平,为适应信息化、规范化测量提供有利条件。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工程测量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显著,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利用GP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摄影测量技术、RS技术、3S集成技术及地面测量先进技术设备,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宽工程测量服务新领域,开创工程测量发展新局面。
经济的发展带动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正向着内外一体化、智能化、测量过程的可控化、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的可视化、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自动化、测量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发展。它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方便工程的施工。测绘技术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国有关部分和企业加强测量人员的培养,使有关人才及时了解新的测量技术,使工程测量顺利进行。
四、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工程测绘行业内摄影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特别是在GPS、计算机等技术的辅助下,高精度测量仪器和摄影机能够与被测物体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全面、实时三维空间信息的提供。这种技术的应用,可对野外作业量进行有效降低。同时因其具备高效率、高精度等特点,使其在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以现阶段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方向来讲,在大型工程勘测、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等方面航空摄影测量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可进行多种形式地图的生成,如数字、线形与影像等,其最大比例尺为1:500。成图过程中可选取高精度解析测图、模拟测图仪成图,还可通过立体坐标测图仪进行采集数据或自动绘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中是不可替代的施工手段和施工方式,在工程施工中,不管工程规模的大小,其测量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手段。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中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保证基础。随着各种新的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测量技术的精确要求也在日益的提高,这就使得在测量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支持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赖振发. 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10(03)
[2] 李明. 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改进措施[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26)
篇8
一、引言
高速铁路以其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舒适方便等优点开始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高速铁路设计时速高达200km/h~350km/h,运行目标是高安全性和高乘坐舒适性,任何一个小小的颠簸,都会给旅客列车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要求轨道结构必须具备高平顺度和高稳定性。而轨道具备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的条件,除轨道结构的合理外形尺寸、良好的材质和制造工艺外,轨道的高精度铺设是实现轨道初始高平顺性的保证。而这些必须依靠精密测量才能完成。
进入高铁时代的铁路测量,也随着高铁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高铁比普通铁路线路变得更直、曲线长度变得更长、隧道和桥梁的增加、轨道演变为无砟轨道测量、测量控制网的变化、沉降监控量测的高精度和持久性、测量工作时间的变化等等,给铁路建设维护中的精密工程测量带来很多新课题,测量的理论、方法、规范、仪器都需要革新和变化。
二、精密工程测量定义和特点
工程测量分为普通测量和精密测量,根据工程测量学的定义,精密工程测量主要是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的精密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精密测量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g。精密测量工作代表了现代测量工作的发展趋势,精度代表的范用很广泛.主要有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之分。相对精度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个观测量的精度与该观测量的比值,如果比值越小,那精度就越高,例如:边长的相对精度。精度的含义很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精度又在不断提高,只有确定精度范围和概念的时候才能在当下为精密测量下一个定义。那我们这就就采用一个普遍的定义,凡是采用一般的、通用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无法满足工程队测量或测设精度的要求时的测量.都可以叫做精密工程测量。因此,大型工程、特种工程不能与精密 程并列,但是,一些特种工程还是与精密测量有精密联系的。
三维工业测量、工程变形监测中有很多测量也属于精度测量,就精度而言,从工业的角度来看,在设备的安装 、检测和质量控制测量中,精度可能在计量级,如微米乃至纳米;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精度可以放在亚毫米级;在 程控制网建立中,精度可能在毫米级。一般隧道等横向贯穿的精度在厘米级,但其对精度测量的要求仍然很高,属于精密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包括:测量仪器的鉴定检核、测量标志的稳定 、测量方法的严密、测量方案的优选、观测量之间的相互检查控制,以及严格的数据处理和精确的测量监督等。精密工程测量按工程需要的精度可以分为:普通精密工程测量和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三、高精度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标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可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CPⅠ、CPⅡ、CPⅢ三级布设。按逐级控制原则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其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常用的CPⅢ平面控制网要求为测量等级为一级,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为1,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的测量方法。
四、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以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起算基准,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当个别地段无1985 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它高程系统或以独立高程起算。但在全线高程测量贯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 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亦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
CPⅢ高程控制网也称轨道控制网,主要为高速铁路轨道施工、运行期维护提供高程基准。应在线下工程竣工且沉降和变形评估通过后施测。CPⅢ高程控制点与CPⅢ平面控制点共点,测量通常安排在CPⅢ平面控制网观测完成后进行。
CPⅢ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方法测量,它是介于二等水准和三等水准测量精度的一个等级,专用于CPⅢ高程测量。施测前应对全线的二等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构网联测测区内所有复测合格的二等线路水准基点。
在具备充分准备的条件下按下列要求实测测量:
(1)CPⅢ高程控制网的首次测量与平差计算,应该独立地进行两次。所谓“独立地进行两次”是指两次测量和平差计算应该在完全不同的两个时间段内进行。
(2)CPⅢ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方法观测,按照“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顺序测量。宜使用DS1及以上精度的电子水准仪及因瓦尺进行测量。
(3)应附合于二等线路水准基点,与测区内二等线路水准基点的联测时,采用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每两公里联测一个线路水准基点,每一区段应至少与三个水准基点进行联测,形成检核。
(4)CPⅢ点与 CPⅢ点之间的水准路线,应该采用“中视法”或“矩形法”的水准路线形式,以保证每相邻的4个 CPⅢ点之间都构成一个闭合环。
(5)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4个CPⅢ点所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Ⅲ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
(6)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 对CPⅢ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相邻CPIII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7)CPⅢ高程传递测量
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3m,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面CPⅢ控制点上困难时,应选择桥面与地面间高差较小的地方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高程,且要求变换仪器高观测2次,每次要求手工观测4个测回。两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
五、总结
高速铁路是我国的百年重大工程,是我国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实施和运营,必须有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铁路按照设计图计划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的高精度CPⅢ控制网是常用的控制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建立控制网,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卢建康.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的建立及特点.铁道标准设计,2010(z1): 70-73.
[2] 左广恒.高速铁路测量控制体系建设与常见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10).
篇9
随着数字地形图的广泛应用,为了便于进行空间方面的量测和分析,人们对它表示地物和地貌高程的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借鉴二维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面(或高程)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二维数字地形图在空间表示和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测绘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想法。
为此,本论文主要对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技术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可靠有效可行的数字地图测绘技术,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地形数据及表达方法分析
地形数据即为表现地势走向的地貌数据,包括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两种信息,这两种信息目前主要通过野外测量、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和现有地形图数字化三种方式获得。航空摄影测量一直是地形图测绘和更新的有效手段,其所获取的影像数据是高精度大范围的DEM生产最有价值的数据源。另外,近年来出现的干涉雷达、激光扫描仪等新型传感器数据被认为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最有希望的数据来源。通过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可获取较小范围、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形建模数据,同时也是对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图数字化的一种补充。实际工作中,具体采用何种数据源和相应得生产工艺,一方面取决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应用的目的和对数据的要求,包括DEM的分辨率、数据精度、数据量大小和技术条件等。
三维数字地形图是用规则格网和高程注记点来表达地形地貌的。为了不影响地图符号表达地物和地形,采用分布规则的格网式DEM较为妥当。格网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相应地形图的分辨率,一般说来,地形图的比例尺越大,对地物和地形表达的精度就越高即越精细,则格网就越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制图区域地形的复杂程度,一般说来地形越复杂或越破碎,为了表达地形时不失真,格网就应越小。在一幅地形图上,考虑到在实际中,有的地方地形比较复杂,而另一些地方则比较简单,可用四叉树结构来表达格网,即用大格网来表达简单的地形,而用小格网表达复杂的地形,即采用横向的多分辨率技术表达地形。构建三维数字地形图时,必须确保DEM与线划地形图是同一个空间参考框架下的;编制地形图时,可将DEM格网点放在一个单独的图层上,这样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它。高程注记点反映地面上坡度变化处的高程。
3. 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应用探讨
3.1 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
三维地形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外业采集,主要是利用全站仪采集地形点的三维空间数据(包括平面坐标及高程)。由于受通视条件、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只能采集地形特征点的三维空间数据,地形特征点一般是指山谷点、山脊点、洼地、山脚点、山顶等等。由于这些特征点的密度不够和分布不均匀。这样在对有些地区的地表高低起伏就很难精确的表示。二是:内业加密,就是将外业采集的数据,通过内插的方法对特征点的密度和分布进行有效处理,获得分布均匀,密度适当的地形点及高程,使其更能详细的反映地势的走向。
在利用全站仪野外获取三维地物数据测量时,地物底部特征点数据的获取是比较容易的,难点在于怎样获取地物顶部特征点数据。以建筑物为例进行说明,其顶部特征点的数据可以通过测量其相应的底部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后量测其高度的方法获取,也可以放置棱镜到顶部特征点上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取,还可以用无棱镜测量进行建筑物顶部特征点的方法获取。其中,无棱镜测量对于没有反射的物体不能进行测量,因此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用无棱镜测量会严重受到通视条件和反射条件的制约,使的测绘工作量大,效率低,有些建筑物的顶部特征点甚至是采集不到的,对深巷的建筑物底部特征点也很难采集到。当然,还可以在建筑物顶部进行数据采集,此方法也存在通视条件的限制,还有很高的危险性,因此对于大区域测绘是不现实的。
3.2 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实际地面通常不是光滑和均匀变化的,因此在采集的时候会产生断裂线问。对于植被茂密、树林覆盖地区,数字摄影测量采集时无法切到地面,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反映植被覆盖区的实际地面趋势,为了使其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可以在这些地区采集散点方式进行测量,以便能真正的切到地面的地方进行数据采集。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野外测量的方式进行补测才能达到精度的要求。具体面向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测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 定向建模
定向建模之精度是影响整个产品精度的关键。定向建模的工作流程:用黑白影像建立立体像对进行手工或自动内定向、相对定向核线重采样绝对定向裁切核线影像立体模型建成。
(2) 数字高程模型DEM
DEM、DOM可由单模型获取,也可由批处理直接生成。创建DEM及镶嵌工作流程:先进行影像相关创建像方DEM像方DEM编辑创建物方DEM物方DEM检查编辑建立新图幅物方DEM接边物方DEM镶嵌DEM成果。
创建像方DEM前,要先对每个像对中的特征点(峰顶、谷底、鞍部及地形突变点)和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地区突变区线、面状地物的范围线等)进行量测。量测特征点和线的目的是获取像方DEM相关的初值,对像方DEM进行编辑。
(3) 数字正射影像DOM
每个像对的物方DEM编辑后即可创建正射影像,并进行DOM的镶嵌。正射影像分为黑白正射影像和彩色正射影像。先创建每个像对的左、右黑白正射影像,合并左右黑白正射影像后,选择镶嵌线对黑白正射影像进行镶嵌即生成黑白DOM产品。
(4) 数字线划测图
在定向建模完成之后,如不需要生成DEM、DOM产品,可直接进入向量测图模块进行测图。在向量测图模块中,图廓及内外整饰自动生成,已测向量能够实时显示(放大、缩小、编辑等)和映射至立体,具有联机编辑、实时符号化功能,利用测图模块提供的这些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图和编辑,实现测图、编辑一体化。
3.3 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的误差分析
(1) 全数字摄影测量的精度和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相比一定有所不同,如:光束法区域网加密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加密的精度差异,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没有机械传动误差、图纸套合与清绘误差、展点误差、主距安置误差、读数误差等等,出现了影像匹配误差等。
(2) 图上的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来源于:像控点点位中误差、房檐改正误差、加密点点位中误差、影像扫描中误差、影像匹配中误差和定向中误差等。
(3) 航测成图高程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于:控点高程中误差、加密点点位中误差、相对校正中误差、定向中误差和测绘动态中误差等。
4. 结语
本文从三维数字地形图的相关概念、数据采集的方法和三维数字地形图的绘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而是值得推广的,另一方面,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的采集与测绘,还有很多的技术细节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这有待于广大技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与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岚.三维数字地形图及其应用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2, (5):10-11.
[2] 李清泉,杨必胜等.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获取、建模与可视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围绕一系列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问题,本文收集了大量的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的书籍和专业期刊论文,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本人多年的室内数据处理经验,本文对GPS技术在地质调查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GPS技术是由美国军方开发的,我国引进之后用于地下勘探事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由于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不乐观,因此GPS技术的运用尤其显得重要。
1 GPS技术简介
GPS系统的开发过程共有三个阶段,然后才逐步投入使用,总系统于1994年全面建成。GPS是一种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方位、全球性、全天候、连续实时的高精度三维导航和定位功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和城市测量测绘领域首次应用后便广为推广,在军事、交通、通讯、资源管理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广泛使用。相对于常规测量,GPS测量具有以下非常显著且区别性强的特点:
1)在两站之间没有阻碍,不需要通过GPS测量站之间进行测量,根据实际场合只需要确定一点就能使选点工作更加灵活和方便。
2)准确度比传统的测量方式准确。
3)观察时间短。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GPS测量时静态相对定位,每个站仅20分钟左右,动态相对定位只需要几秒钟。
4)GPS测量同时精确测定三维坐标的测量部位,提供三维坐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高度的精度,以满足要求的第四级的测量。
5)该仪器操作简单。GPS接收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观察员简单地设置引导参数,接收器就可以自动地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全天候作战。GPS卫星数量分布均匀,以确保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的天气条件下可以不受影响的连续观察。
2 GP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GPS可以是小规模的地质测绘和小规模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分销网络。代表仪器有GPS探险家、小博士。手持GPS坐标系统,参数必须设置独立调查区域的局部坐标系统参数(投影椭球和中央子午线),为了提高定位精度,手持GPS每天作业前应选择与一个固定点(最好测量面积为已知坐标点)的坐标校正。GPS测量同时精确测定三维坐标的测量部位,提供三维坐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高度的精度,以满足要求的第四级的测量;除此之外,该仪器操作简单。GPS接收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观察员简单地设置引导参数,接收器就可以自动地进行观察和记录;GPS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天候作战。GPS卫星数量分布均匀,以确保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的天气条件下可以不受影响的连续观察。
GPS静态相对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建立调查区域地质情况以及调查测量E级GPS控制网,GPS定位是基于WGS 84椭球空间直角坐标系且采用GPS测量区域网络形成的系统,除了请求WGS 84调整成绩外,还需要最终独立的本地坐标系统验算的结果。现场数据采集相对简单,只要已完成开机关机、量测平仪步骤就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这些涉及行业内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常可分项目属性建立一个基线向量解算器。GPS网络不受约束调整GPS约束以及平差的四个过程,笔者使用多年Trimble4600LS单频GPS接收机,相应的数据处理软枚TrimbleGeomatiesOmee1.61(以下简称的TGO角eel.61)。本文将举例说明这一点。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黑山嘴镇东沟金矿私采矿多年,新的矿主为了扩大采矿权范围,委托我单位映射采矿1:1000地形图,面积约1.6 km,以确定开采边界协调系统的要求和国家坐标系统联测单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奠定测量主控制网络及分销网络端连接,共奠定了E级GPS控制点四个,“GPS数据采集站Trimble4600LS单频接收机操作GPS网络观测船尾值小于6,保证质量卫星的几何形状和数据采集的观察期60min”,卫星仰角大于15/155观测的数据采样率的有效的卫星数量超过五个,测量误差在3 mm以内的天线高度。
3 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不甚乐观,地质勘探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地质勘探市场的活跃对地质调查测绘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基于自测的GPS测量手段的效率逐渐占据测量总效率的主导地位。现场数据采集相对简单,只要已完成开机关机、量测平仪步骤就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这些涉及行业内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常可分项目属性建立一个基线向量解算器。GPS网络不受约束调整GPS约束以及平差的四个过程,笔者使用多年Trimble4600L单频GPS接收机,相应的数据处理软枚TrimbleGeomatiesOmee1.61(以下简称的TGO角eel.61)。本文从GPS的特点和性能入手,对该系统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实施之后,美国在20世纪另一个主要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围绕一系列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问题,本文收集了大量的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的书籍和专业期刊论文,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本人多年的室内数据处理经验,本文提出了对GPS技术在地质调查测量中的一些独到的见解。通过论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成熟,我国的GPS系统在勘探工作中的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M].湖北:武汉上学出版社,2009.
篇11
一、前言
几何水准测量目前仍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是这种方法的优势。但视线短、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三角高差测量的精度主要受高度角观测精度的限制和大气折光的影响,限制了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但可在较长的距离上测量。因此,测量人员一直在研究,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代替几何水准测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站仪设备的改变,国内外广泛开展了三角高程测量的研究,研究表明,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也有的认为三角高程测量已经接近或已达到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这里我们对三角高程测量进行精度分析探讨,以及球气差系数的探讨,使三角高程测量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二、 高差计算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由测站向照准点所观测的垂直角(或天顶距)和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测站点与照准点之间的高差。在实际测量中三角高程通常是利用在测站上观测目标的垂直角α、平距S0以及量取的仪器高i、目标高v和“两差”改正数f(对于),计算出它们的高差h。
(f主要是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1)
为了提高所测高差精度,通常都取两点之间的对象观测平均值h平=(hAB+(-hBA))/2, 从上式可以看出影响高差h的精度有测距边S0、垂直角α、仪器高i、目标高v、“两差”改正数f。
三、 误差估算
全站仪单向三角高程的基本公式:
(2)
(3)
式中:K——大气折光系数;
S0——观测时时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一般采用R=6371km。
在一个测区的工作中,当进行桑娇高程测量外业的观测条件近似相同时,一般K与R常分别取一个定值,这样(3)式中得S0随着不同的观测边而变化,因此,可将(3)式变为如下形式:
(4)
(5)
式中:C——三角高程测量“两差”改正系数。
根据(3)、(4)、(5)式,(2)式可变为:
(6)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对上式进行微分,并转变为中误差关系式,则可变为:
(ρ为地球曲率) (7)
其中S0、α是通过全站仪测出,不同仪器精度不同所以ms、mα也不同,一般全站仪测距精度测距精度±(2mm+2ppm*D),测角精度也能达到2″(如日本拓普康GTS-330N系列),v、i是直接量取的数据,根据规范和实际测量经验,仪器高和棱镜高在用经过检验的量杆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两次,观测前或后量取的数据较差不大于2mm,取中数后观测前后中数较差不大于1mm。
为了客观的评定高差精度,关键在与mα,ms是否能合理取值。实践证明,用2”级仪器观测竖角2测回,mα一般均小于±2”,全站仪的测距精度ms一般均优于±(5mm+5ppm*D)。现以mα=±2”, ms=±(5mm+5ppm*D),mi=mv=1mm。我们首先不考虑“两差”改正的影响,根据 计算 ,并以2倍中误差作为限差,记入表1:
三角高程精度表
表1高差2倍中误差单位:㎜
由表1可以看出边长控制在700m以内,精度完全可以达到四等水准限差的要求。
接下来C值确定是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关键。下面我们讨论C的计算方法。
四、关于C的计算方法
下面用一组对象观测高差来计算“两差”改正系数C。
五、验证性实验
本次实验采用的仪器为TM30全自动照准全站仪,测距精度±(0.6mm+1ppm*D),测角精度0.5″。观测地点在鞍山市大孤山铁矿。
以4#—1#—7#—5#—4#的闭合路线为例。现将三角高程与二等水准测量的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以作比较。
三角高程成果表
表2
三角高程成果表
表3
三等水准测量成果表
表4
三等水准测量的往返高程闭合差为0.0204m,而三角高程的往返高程闭合差为0.0131m,从表3与表4中可以看出,最长边1600m,三角高程与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相差无几,所以三角高程完全可以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
六、结束语
实验证明,在常规测量中,完全可以用普通三角高程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操作简单灵活,特别是在控制测量中布设平面网、导线的同时,整体考虑组织实施三角高程测量,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
参考文献
[1] 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上册[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
[2]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M].测绘出版社,2000.3
篇12
一、变形监测的简介
所谓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问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问的变化特征。其主要意义是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 。
其主要技术有测量机器人,数字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和空间定位技术。通过变形监测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监测方案及方法
1、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依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变形”的原则进行,即首先逐次布测变形监测的基准控制网、工作基点,再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观测桥梁承台和墩身等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当观测条件较好时,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工作基点,直接利用基准点测量变形观测点,以降低工作量和提高变形测量精度。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精度设计、基准网及工作基点布测、观测点布设、监测周期及频次的确定、观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及整理等内容。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地形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本工程变形监测将以垂直位移监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视工程需要和施工实际情况而定。
2、变形观测方法
(1)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确定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进行。
(2)观测方法。根据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每个观测点首次坐标或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应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依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外业观测。对于陆地部分的垂直位移观测点,可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观测;对于水中桥墩垂直位移观测点,应按跨河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水中墩的水平位移观测亦应根据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变形分析的参考点;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观测宜使用同一水准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以及固定观测员;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次观测环境基本一致;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高程是否有变动。
三、变形监测的精度、观测仪器和观测周期
以某隧道为例:
1、变形监测的精度
测量等级及精度取决于变形观测目的、变形观测体的级别以及预计变形量的“必要精度”。隧道施工期要求拱顶下沉的监测精度为l mm(相对于水准工作基点)收敛测监精度为2 mm(~对监测点的相对精度)。为了保证监测精度作业组人员组成应精干合理,整个变形观测期间应以不更换观测员和主要观测仪器为佳,每次观测次序和行进路线也应尽量相同。
2、测量仪器设备
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先进和经济实用,要尽可能的应用快速高效的作业方法。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拱顶下沉监测用NA2型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观测和用Tc2002全站仪进行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相结合;隧道收敛监测用收敛量测仪量测和三维位移观测相结合。三维位移观测法又可分为绝对坐标观测法和相对位移观测法。
3、变形观测周期
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应观测变形体的变形过程且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应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当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依据有关规范、设计及招标文件要求,结合工地情况,按照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意见,在稳定地区,首次观测在每次放炮后离掌子面25m处设点观测;获得基础数据后25—50m处隔天监测一次,距掌子面50 m后的点每周监测一次,连续四周,然后改为每月一次。明挖地区第一周2—3次,然后每周一次,连续3—4周,然后每月一次。当位移量较小、变形趋于稳定时,观测间隔可适当放宽,当变形值较大或出现异常数据时,应加大观测频率,并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告。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监测点都是每周监测一次。监测资料首先应尽快给予洞挖部门和地质部,洞挖部门应及时按合同报送监理工程师。
四、观测点的布设及检测数据分析和预测
以某桥梁建设工程为例:
1、沉降观测点布设
本工程所有需监测的桥梁监测点已布设完成,对于少数破坏需补充布设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桥墩底部重新布设。同时,沉降观测网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并按照三等水准要求进行,观测点的精度按照四等要求控制。
2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1、监测数据的检核
受观测条件的影响,任何变形监测资料都可能存在误差。误差一般分为三类: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粗差需要避免,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一定的观测程序加以消除或者减弱。在变形监测中,由于变形量本身较小,接近测量误差的边缘,所以应设法消除较大误差,提高监测精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小观测误差对变形分析的影响。监测数据检核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分为野外粗检和室内精检,且当天测得的原始数据,应于当天检核整理完毕。
2、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测
桥梁的空间特性和动态变化是变形监测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其方法是选定某些桥墩或承台特征点,对其周期性地进行重复观测,通过数据处理研究被监测点群的沉降、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变化规律,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的函数关系,对下一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 以评估建筑物和结构的安全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通过对各期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部分桥梁墩柱比较稳定,未发生明显沉降,但有少部分桥梁墩柱有一定下沉,且无明显破坏迹象并经复测无误。经过加固处理后,后期观测未发现下沉现象。
总结
当前,工程测量的发展非常迅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程测量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每个行业,在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和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测量将会在数字化技术体系下向“功能取向服务化、数据获取实时化、信息交互网络化、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方向得到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李五夫 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期刊论文]-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31(8)
[2] 汲向前.张秀红对地下工程测量理论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篇13
一、GPS定位技术简介
GPS全球定位技术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技术,是美国国防部主持开发的第二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测时系统。自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研究、试验和开发,目前该系统己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技术必将将在我国公路工程和公路管理中迅速普及。 GPS定位技术是集数据传输、应用软件、微机处理和通讯、自动化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包括3颗备用卫星。GPS卫星空间配置保证了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均能至少可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加之卫星信号的传播和接收不受天气的影响,因此GPS是一种全球性、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定位系统。
目前GPS技术己深入到我国的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利用与规划、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交通管理和安全防范等领域,并正向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渗透。就测量行业,CPS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次革命性进步,它与经典测量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1)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C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 1ppm ,随着距离的增长,C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2)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C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3)观测时间短。目前发展的短基线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几分钟。(4)提供三维坐标。C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5)操作简便。C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都由仪器自动完成。(6)全天候作业。CPS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所以,CPS定位技术的发展对于经典测量技术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
二、 GPS定位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自80年代末石油部、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局等陆续进口了GPS接收机并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一些公路勘测设计单位购置了GPS接收机,例如交通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购置了GPS接收机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GPS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公路控制测量、公路测设和桥、隧形变监测。
(一)公路控制测量
公路控制测量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础,随着高等级道路的兴建,对路线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常规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而GPS高精度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公路工程部门开始了GPS定位技术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和研究。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和隧道贯通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图形结构特别是对常规测量中无检核的支点的量测提供了方便。在公路控制测量中通常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由于静态相对定位精度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形变监测等高精度测量领域。随着应用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作业规范的建立和完善,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将会更好的为公路工程中的控制测量服务。
(二)公路测设测量
公路测设测量相对公路控制测量,测量的精度要求较低、实时性要求较高。随着GPS动态定位技术的发展,GPS也在公路测设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GPS应用于道路勘测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公路测设测量中通常采用RTK定位技术。RTK技术可与常规全站仪相结合,充分发挥GPS无需通视以及常规全站仪灵活方便的优点,把两者相结合,可满足公路工程各种场合测量工作的需要,并大大加快观测速度,提高观测质量,形成新一代的线路勘测系统。
(三)桥、隧形变监测
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可进行桥、隧的形变监测。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设计了一种动态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捷联式惯性系统、两台GPS接收机和一台微机,用于公路线形的测定,为养路工作服务,我国也开始了用GPS技术进行桥隧的形变监测的尝试。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为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一项非破坏性检测评估计划研制了以GPS为基础的桥梁观测系统。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对美国两座大型公路桥梁的试验性观测。
三、GPS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GPS全球定位技术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技术,也是集数据传输、应用软件、微机处理和通讯、自动化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我国正处在一个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项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大批的桥梁等结构工程在近些年里迅速出现,为确保各种工程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期的施工质量和以后的使用质量,需要有大批的测量人员对大量新建和早期年久的结构工程进行连续的变形观测。因此,如何立足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建立起大量精确、方便、高效、价廉的观测设备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的若干年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象会越来越严重。GPS技术在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中是一项重要技术。当前,我国在无线通讯、数据传输、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因此,广泛采用GPS定位技术,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和交通管理水平是有一定的应用基础。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这一先进技术必将在我国公路工程和公路管理中迅速普及。
参考文献:
[1] 许娅娅等.GPS在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东北公路,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