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改进设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改进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改进设计论文

篇1

为改变传统的登录方式,方便用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改进了用户登录的方式,建立了用户帐户认证中心系统,负责管理对所有的用户建立网络用户登录标识的各种资料,管理登录和注销过程。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其拥有的权限和资源,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益。

2基于J2EE用户登录的设计

系统采用多层(N-tier)开发模式[1],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系统基本构架总体上分为四层:系统平台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在服务层和系统平台层之间构架系统的数据层,使得系统数据独立、安全。

图1系统基本框架图

系统平台采用J2EE标准[3],基于J2EE标准开发的应用可以跨平台地移植,并提供了企业计算中需要的各种服务;J2EE中多数标准定义了接口,例如JNDI,JDBC等,因此可以和许多厂商的产品配合,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J2EE树立了一个广泛而通用的标准,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和部署过程。操作系统可以使用基于MSWindows、或者UNIX、LUNIX等操作系统。

在系统平台层之上是系统的数据层,数据库可以使用XML。XML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语言简单有效,可自行定义标记;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主要刻画数据内容,不考虑显示效果;有严格的语法要求,便于分析统一和与数据库信息转换;便于传输,为纯文本形式,可通过Http协议直接传输,可跨越防火墙等等。系统还可以采用Oracle、MSSQLServer、DB2、MySql等其他数据库。

在系统平台层和数据层的支持下,系统通过服务层来对整个平台提供服务。提供应用的支持和标准化的应用接口。用户认证中心就建立在服务层,给每一个用户一个建立用户标识,并负责对每一个登录客户进行系统认证。

在服务层之上系统构架了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单位各种综合应用,如指挥自动化网、政治工作宣传网、财务网等。由于系统提供标准化接口,因此,单位内部现在已有的应用系统和以后开发的应用只要使用标准化接口,就可以方便、无缝地构架在系统平台应用中。

整个这个多层次结构组成了的系统的整体,通过多层次的结构应用,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都得以保证,并且具有了更广阔的适用性。

3基于J2EE用户登录实现

3.1系统实现原理

用户在访问系统组件中的任何一个页面,系统都会转到登录界面,在用户登录后,系统会自动转会到客户上次请求的页面。并且用户此后可以在系统中无缝切换,不需要再次进行登录,实现了一站式登录。系统用户登录实现原理如图2所示。

图2系统用户登录实现图

系统实现步骤如下:

⑴用户访问应用系统。

⑵应用系统如果检查到用户没有在自己的服务器登录,则将用户请求重定向到用户认证中心上。⑶用户认证中心验证用户的实时状态,如果用户没有登录,则自动转向认证中心的用户登录界面。如果已经登录,将用户标识及用户令牌,重定向回应用系统。

⑷用户认证中心验证用户身份后,生成用户令牌,重定向回应用系统。

⑸应用系统接收统一格式的用户令牌,取得用户在本系统上的登录账号,将用户在本系统上状态置为登录,返回用户请求访问的页面。

⑹如果用户在访问应用系统之前已经在应用系统登录服务器上登录过,第二步到第五步对用户来说就是透明的,用户感觉只是向应用系统发出了访问请求,然后得到了正确的页面反馈。

从上面的流程,我们可以知道,不管用户访问哪个应用系统,用户只需要一次登录,就保证用户在整个系统中的状态都是在线的,不再需要进行第二次登录。

3.2系统实现关键代码

系统定义了三个Session变量:

UserID:标识用户身份;

Pass:标识用户即时状态;

Url:保存了上次请求的页面,以保证在用户登录后能转到用户请求的页面。

初始化时:

Protectedvoidinit()

{

Session.Add("UserID",0);

Session.Add("Pass",false);

Session.Add("Url","");

}

对于验证过程,首先将传递过来的参数保存到Session中。如果用户没有登录,则转到Login.jsp页面进行登录。如果用户已经登录了。则将用户标识和用户令牌重定向到应用系统访问页面。

privatevoidValidate()

{

boolPass=(bool)Session["Pass"];

if((Request.GetString["Url"]!=null)&&

(Request.GetString["Url"]!=""))

{

Session["Url"]=Request.GetString["Url"];

}

if(Pass)

{

stringUserID=Session["UserID"].ToString();

stringUrl=Session["Url"].ToString();

Response.Redirect(Url+"/AppPage.jsp?UserID="+UserID+"&Pass=True);

}

else

{

Response.Redirect("Login.jsp")

}

}

4结束语

我们已经完成了本文所阐述采用改进的用户登录系统在J2EE体系下的实现,并成功应用到多个的Web应用系统中,实践证明,该登录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具备无缝连接功能。能够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系统的身份认证模块以及现有的用户设置和权限设置,尽量保护现有的投资,减少重新的用户设置和权限设置的费用,同时避免对现有系统进行大规模的修改。

⑵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不仅能支持现有的应用系统及其现有的用户系统,当开发和部署新的应用组件时,这个系统服务可以作为它的身份认证模块的形式工作,也就是说,新的组件应用可以通过集成该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等价的功能,不必再设计用户系统,。

⑶具备灵活的使用模式。此系统管理为用户提供多种登录手段,包括传统的口令登录或者配发用户身份卡,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自由地使用该系统服务。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又节约费用,我们采用USB存储设备,将个人的信息存储其中,进行登录认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文宁,张宏军.《网络信息整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内部发表.

[2]杨义先等.《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10-26.

篇2

1.2教学内容方面

一本教材中前面章节的教学内容往往以知识点为主,后面章节加上几个WEB系统设计与实现,知识点非常分散,没有完整的围绕一条主线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教学内容没有紧紧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学生学完之后总感觉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1.3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教学都是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没有从实际工作需要入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一步一步去完成,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教学条件方面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室+机房来保障教学,虽然能满足教学条件要求,但是学生在学校感受不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没有动力。

1.5教学团队方面

教师往往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直接从学校毕业就来到职业院校当老师,不了解社会上对于本门课程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企业对于本门课程的人才需求。

2《网站设计开发》课程设计改革

2.1课程设计思路

依托各个网站设计公司及软件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联合开发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基于网站架构设计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过程设计来进行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设计中通过“真实产品开发、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将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项目开发中,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将网站设计开发知识和技能贯通于实践项目,以真实项目为核心整合网站设计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内容的选取上坚持够用、实用、新颖的原则,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准。同时,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知识,加强知识的实用性。密切结合行业需求,相关课程需要,注重知识连贯性和实效性。

2.2课程内容改革

《网站设计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以培养WEB应用开发程序员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和前后课程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本课程基于一个真实的完整的项目----新闻系统开发的工作过程,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WEB应用开发程序员岗位上每一工作环节的专项职业能力。(1)课程内容设计将实际项目转换为教学内容确定学习内容。以往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非常非常松散,没有明确主线,因此我们选取真实的项目“新闻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为教学内容,根据开发流程将工作领域分成9个典型的工作情境,分别为搭建新闻系统项目开发环境、撰写新闻系统项目系统文档、新闻系统数据库设计、新闻系统数据库访问层设计与实现、新闻系统后台用户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新闻系统后台栏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新闻系统后台文章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新闻系统前台页面显示模块设计与实现、新闻系统安全控制与部署。(2)教学内容(表1)

2.3教学方法改进

2.3.1逆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摒弃原来那种先讲后练习的方式,而采用先简单给学生说明具体任务完成的思路和步骤,学生对照任务的思路和步骤自行完成,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出现问题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讲解任务的实现过程,并进行理论的提升。2.3.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一个大型项目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最终实现一个大型项目。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中,教师只是辅助指导,真正做到了讲、学、练一体化。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3.3项目实训教学方法:在综合练习之后,结合所学知识,给同学分组进行项目实训。通过具体的项目,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软件开发研究的经历,充分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在工作别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很快进入与实际工作衔接的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2.3.4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T(Problem-BasedTeaching)[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2.4教学条件改进

2.4.1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或机房建立仿真教学环境,由教师扮演企业代表,学生扮演软件开发团队成员,完成客户与项目组的交互过程。教师提出需求,学生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调试、提交作品”的各个过程,模拟企业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2.4.2在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由学生从校外接一些真实项目开发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参加到真实项目的制作开发工作中去,这样,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很快就能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2.5教学团队改进

2.5.1走出去,给一线教师提供到网站设计公司挂职和下企业实践的机会。2.5.2请进来,邀请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网站开发人员,在本课程中担任外聘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开发具体项目、综合实训指导等工作。

篇3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好系统性、很复杂的工作,这是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眼界开阔、眼光具有前瞻性的,还要不断的分析和钻研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后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因此,怎样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是所有专业的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道路设计缺乏长远规划,网络结构不合理

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很多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只把目光放在当前,只是一味地担心道路是否足够宽,而忽略了不同级别的道路施工的宽度和密度之间的特性; 忽略了道路的车辆承载能力,只做面子工程,导致城市道路今天改、明天补,一旦车辆稍多些就会导致交通拥堵不堪。

同时,由于道路设计者仅局限于根据当前的形式进行设计,忽略了城市的整体道路网络结构,就会使设计出的道路难与整个城市道路网进行匹配,造成交通紊乱,加重交通负担,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 道路设计多忽视环境的保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也面临超负荷和饱和。很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一味追求道路的直与宽,不惜牺牲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绿化,从而不但对周边环境进行破坏,更是无法真正降低噪音对居民的污染。

3、 道路设计不能体现所在城市的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特色危机已经出现,大多数城市都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趋向一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更多元化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也包括其中。而很多城市道路的设计缺乏对原有城市道路本该具有的风格和特色的考虑和表达,在道路改造中对原有道路和建筑物间的和谐造成了破坏,使得改造后的道路和原有历史、人文气息不协调,甚至格格不入,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底蕴较深的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所以道路设计师在道路工程的设计时要尊重城市的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和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特性,这样不仅突出了地方的特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的成本。

4、 道路横、纵断面设计不完善

城市道路横、纵断面设计的好坏对城市交通安全、道路的美观和排水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很多城市对于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尤其是机动车道设计的宽度过宽,而对非机动车和行人道路设计则过于狭窄甚至不留,导致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存在巨大隐患。绿化带更是少得可怜。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城市道路设计的纵断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排水的需求,仅仅将纵坡面设计成起伏状,不能很好地保证排水顺利,同时也违反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1、确保城市道路施工的高效性

城市道路施工是将设计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关系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一个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就无法达到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例如:对于人行道,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它是否平整密实,能否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而不是人行道铺装的景观效果有多好。这并不是人们不喜欢美丽的色彩和图案,而是由于以往人行道的建设缺陷给人们留下了担心和恐惧,连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人性化目标更是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道路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施工期间,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做到不论工程规模大小,均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

2、 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当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3、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详细考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流量等问题,所以在设计前期,要认真开展调研及交通分析等工作,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城市道路规模及等级都应结合交通分析予以确定,许多城市道路设计单位在实际中的交通分析不够详细,设计依据不足,因而应不断提高对交通分析工作的重视,道路建设部门应提供必要支持,深入开展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等前期技术设计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4、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更是易于被设计人员实际工作中所忽视,诸如设计的城市道路为弯曲形状等常见情况时,道路转弯半径的确定,一般是在设计时根据道路红线或道路原来线路形状进行确定。转弯半径由此确定具有相对流畅的线性,但认真对比设计规范,可发现设计规范中针对道路平曲线都具有十分详细的要求。所以,城市道路在平面设计时,应严格遵照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并结合城市道路形状及周边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5、 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城市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6、 完善道路横、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道路横、纵断面的设计,严格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综合考虑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安全性。保持横、纵断面各项技术指标、垂直对齐方式的平衡性,如果不均衡,给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在视觉上失去平衡。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 同时注意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等等。

总之,城市道路构成比较复杂,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尤其是在等级、结构及类型上都存在明显差别的各类公路。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具有系统性,设计人员应结合道路周围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考虑,才能设计完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进而确保城市道路的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玉静,曹雷.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18)

[2] 刘剑峰. 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30)

篇4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要健全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机制。就投资而言,要拓宽投资渠道,把握投资方向。投资渠道被限制的过严,很容易使投资陷于僵化,不利于投资效益的增长。因此,社保基金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考察投资市场行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引进专门的人才从事投资管理工作。要想保证社保基金的投资效益,必须要有熟悉经济、金融、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在保证社保基金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保基金投资效益的增长。为了避免社保基金因为投资不当而出现亏损,可以设立社保基金最低收益率,并建立准备金制度。通过设定最低收益律,可以为投资收益设定一个最低标准,保障收益的稳定;通过建立准备金制度,可以在社保基金出现空缺亏损的时候能够及时弥补。

第二,要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单位和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让每个单位和部门都能够在清楚自身职责的基础之上合理履行,避免出现职权不明而互相争夺或者是互相推诿的局面。当社保基金的投资出现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监督效力,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对从事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的资格和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个人能力不足或者是的情况,要迅速做出处理,避免因为从业人员的行为而造成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出现困难。

第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作出法律规定,维护管理秩序。

篇5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取大舍小的原则

“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等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理念,结构由构件组成,每个构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按照重要性划分也有应所区别。一旦有不可预测的破坏力产生,每个构件之间应具备协作抵抗的能力,以保护结构免受摧毁或者延长被摧毁的时间,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设计中让构件处于平均用力的位置,那么会发生“玉石俱焚”的场面,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在建筑结构中,为避免“房倒屋塌,人财两失”的恶果,设计中分清主次,做到取大舍小。

2刚柔并济

“刚柔并济”是每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结构刚度大的构件变形能力就差,当承受巨大的偶然荷载时,建筑结构刚度大的构件承受的外力大,产生的内部应力就较大,容易造成局部严重受损而导致整体破坏;若结构太柔,虽然能够助于消减外力,但是容易引发大幅度的变形而最终整体倾覆。因此,虽然建筑结构究竟是刚好还是柔好,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刚柔并济是当前设计者坚持的原则。

3多道防线

在一个安全的建筑结构体系中,应该是按照多道防线设防的。当灾难带来的外力作用时,建筑中每一个构件都应共同抵抗外力。若将保障建筑安全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单独的构件上,那是非常危险的。单片墙不如多肢墙,纯框架不如框架剪力墙等,这都是多道防线设计思路的表现形式。

4打通关节

在建筑结构体系中,由于结构体系是一种变化的统一,因此关节无处不在。从以往的灾害中可以看出,相当大比例的建筑破坏是从节点开始的。所以,合理的建筑结构中应该是浑然一体、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有助于外力迅速地传递并消减。基于对此的分析,设计者应考虑将建筑结构中的关节“打通”,让力量在关节处的疏散畅通无阻。

在结构设计中涉及到的四个原则,其中“取大舍小”、“刚柔并济”以及“多道防线”是设计理念中的战略问题,但是实现这些战略思想的根本保证则是“打通关节”这一原则。结构设计的最终操作,全部归于“打通关节”的落实与实施。在设计的原则中,若想打通关节,首先要解决的是外力在结构体系中重新分配,以确保力量根据各构件的刚度情况而合理分配,避免集中用力,最终目标则是静态的平衡。打通关节而保持平衡的最终目的就是原始静态的永恒,若力量无法畅通疏散,各构件之间的静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导致结构的变化。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选择建筑基础的问题

现代建筑越来越趋向于高层化,因此高层建筑应该选择整体性能好、能承受一定压力、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形且能够调节不均匀沉降,以达到经济与安全双合理的目的。一般有筏板基础、调叉梁基础及箱形基础等,应按照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力、地基承载力等选择相应的基础形式。

2地下室设计中常见问题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强度、厚度等,均要根据建筑现场的条件、地下水位状况、上部结构承载力等,与地下室的层数、埋深、水平荷载大小等进行综合考虑。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外墙厚度不能小于250mm,其混凝土强度应选择等级较低的,若混凝土强度的等级过高,会大量使用水泥造成收缩裂缝。地下室外墙配筋的选择,主要考虑其受到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力的控制,这种水平荷载力包括室外地面荷载发生的侧压力、地下水压力等。

3关于回弹再压缩的问题

当开始挖掘基坑时,处于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会受到约束而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则会反弹,其回弹主要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由人工清理。若基础比较小,坑底受到的约束就会大,若是独立基础,可以忽略回弹现象,在计算其沉降时,要按照基底附加的应力来计算;若基坑很大,受到的约束较小,在计算其沉降时应按照基底的压力来计算,将坑边土被约束的部分作为安全储备,这就是计算沉降常常大于实际情况的重要原因。

4连梁超筋的问题

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连梁超筋也是一种常见问题。某一段剪力墙的各墙肢通过连梁的方式形成了整体,成为壁式框架或者连肢墙,增强该墙段的抗侧刚度,此现象的基础则是倚靠连梁的约束弯矩。连梁超筋问题实际是计算剪力无法满足剪压比的要求。一般连梁超筋的位置在剪力墙结构中,竖向在总楼层的约1/3左右高度,平面中则是较长墙段的中间部位易发生连梁超筋,若某个墙段中墙肢截面高度的大小悬殊不均,那么在大墙肢上的连梁容易超筋。

三、改进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措施

1注意收集资料

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利于准确确定计算参数。由于建筑工程受到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在设计中需涉及一些特殊性的参数。例如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场地图类别以及抗地震烈度等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以及该工程的地质报告来最终确定参数。

另外,墙体围护的主材料会因地区差异而有所区别,因此要根据实际选用的材料来确定墙体荷载情况。而且一些特殊的重要建筑结构,还要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来确定如何取值各种参数。在设计开始之前,要充分收集在设计中所需的各种规范、资料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工程类型等确保计算参数的准确度,以此避免由参数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的资源浪费或者返工。

2熟悉结构设计辅助软件

在进行结构建模这一环节时,需对每一个参数的含义都有所了解,修改参数要有依据,不能随意而行。要注意参数适用的范围,同一个参数会有其自身的适用性,在砖混结构中适用的准确参数,但是未必能应用到框架结构中;在多层结构中适用的准确参数,在高层结构中却无法应用,这种参数的适用性在软件计算时要有所考虑,每一种计算的理论都有本身的假定条件,软件的编制一般均符合这一种特定的技术,所以在软件使用前要对其技术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否则无法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还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因此,有些时候设计辅助软件也需手算来复核,不能完全依赖软件计算的结果,尤其是带转换的构件。

3加强与其他专业的沟通与配合

首先,拿到提资图后不要盲目开始建模计算与上机绘图,要先开展全面的分析,同时与建筑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对工程的各种情况如选型、功能等充分了解,对建筑图的意图及平立剖的关系要有透彻的理解。必要时要组织各专业之间开展协调会议,明确每个专业之间需要配合并注意的地方,统一标准及做法,确定出原则性的解决方案,让各专业的条件图发挥真正作用,避免已经出图后还需返工调整方案,推迟工期。

4做好建模前的处理工作

在开始建模计算前要做好处理工作。例如对荷载能力要准确计算、不能估算,要根据建筑做法或者使用要求来输入悬挑构件和转换层构件能否考虑施工活荷载的不利而影响到楼梯洞口的输入局部开涧的处理,以及飘窗部位倚载处理等,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复杂地方,要运用力学的知识来简化,进行等效处理,以减少用于计算的工作时间。

5注重结构的优化

在计算时,既要考虑满足技术条件,又要顾及经济性。不能“少动脑筋,多加钢筋”,盲目加大配筋量或构件截面,导致粗梁、胖柱、深基础,一些设计人员计算不准,加钢筋及层层附加保险性“,而造成超筋梁柱,将延性构件设计成脆性构件。在设计中,要始终遵循“强柱弱梁、强压弱拉、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注意构件延性的性能,关注薄弱部位,关注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直线段锚固,考虑到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

5.1 从结构计算角度,看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底框砌体结构验算时就应注意: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避免楼板计算中不正确方法。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正确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5.2 从构造角度看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

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伸入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毫米,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另外,还要注意按照对称、均匀、规整的原则来考虑平面及立面的布置,综合考虑多道防线抗震等,以避免薄弱层的存在。这些都可作为设计理念来重视。在优化设计中,从结构的选型、分析计算、布置到截面设计等细节的处理,在整个设计环节中均要考虑到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达成合理分析、科学处理,力求经济合理的最优化设计方案。

四、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功及灵活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同时还需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反复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保障建筑的实用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6

“暖通”是建筑设计中工种的一个分类名称。在项目需要情况下,暖通设计是指该项目中的所需要的空气调节系统简称“空调系统”。所以说“暖通”从功能上说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建筑设计上来说,它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分项,并不是单指“空调”。

一、建筑暖通设计须遵循的原则

经济性原则。进行暖通设计施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经济性。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经费的投入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主要保证。因此,在开始设计施工之前,就要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做出详细的、全面的预算。以经济性的原则作为指导选择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不考虑经济性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资金短缺而使工程中断,难以开展下去。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投资和运行的费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合理的冷热系统和相应的管道。

节能性原则。随着能源的匮乏,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的重要目的。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也要坚持节能原则。

二、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数不胜数的。设计说明内容不究粮。国家规范中规定,设计说明里面涵盖的内容有热源、冷源、散热器型号、消声、防腐、保温等等。但是有很多图纸里面内容并不是很完善还有,在锅炉房设计上很简中,只画一个平面图就对锅炉房的设计结束了。计算书的内容不是很全。在我国目前有很多工程就没有设计计算书,有的工程很多情况下,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比比皆是。

(二)、暖通系统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暖通系统设计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很多系统因素,比如采暖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排烟系统等,其中任何系统设计方案出现差错,都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采暖系统设计过程中,部分采暖系统是经主道管引入的,其中包括几个具体的环路,如果分环上没有设计阀门,则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调节失灵,给日后的管理和维修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再如,部分供、回水干管的高点位置,没有设计排气装置,如果出现集气现象,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系统应用安全问题。诸如上述设计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建筑暖通的质量以及系统后期的实际运行质量和效率,因此应当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三)、暖通设计中空气计算参数不准确

空气计算参数在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根据我国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并颁布了《暖通设计规范》。这项规定明确指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参数,需要遵循以下要求,比如说,盥洗室与厕所的温度要超过13℃,浴室的温度要保持在不小于26℃。但很多建筑工程的暖通设计的参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在冬季进行室内供暖的时候,要采取措施将透过门窗的冷空气参数计算进去,从而对建筑暖通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最大程度上有所保障。

(四)、暖通设计的经济性问题

造成建筑暖通设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1)系统主机的设计容量太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对负荷的计算不准确。2)对于冷热系统的挑选不科学。主要表现在:a.设计人员没有对当地的能源结构和能源的价钱进行前期的调查了解。b.在制定冷热源系统方案的选择之前,设计人员没对工程当地的水、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前期的调研了解。c.设计人员没有对各类型的空调系统特点和使用的限制做出明确的了解。

三、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

(一)、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回收机组产生的冷凝废热,节能高效。回收了空调对环境的排热,从环境角度, “热岛效应”有效的得以避免。对用户而言,提供生活热水,可一机多用,制冷,制热。客户对空调和热水的需求能够全面满足。

(二)、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使得墙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良好,这样空调系统的负荷就不用太高。因此,空调系统负荷的大小与墙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有很紧密的关系,而且有可能在对于供暖需求很低的地区直接取代暖通工程的应用。

(三)、积极推进热泵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暖通空调行业在市场上已经大范围应用了热泵技术,其节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热泵是一种制冷系统,它是依靠冷凝器释放热量的方式实现制冷,也被叫做“热量倍增器”。我们可以利用热泵制得热水,1度电换得的热水比使用传统方式耗费3度电,获得的热水要多,这就足以看出热泵的节能优势。同样,把现有的能源用在热泵中进行供暖,也比传统供暖方式的能源利用率高。

四、暖通设计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对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改善暖通设计质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项目方案的合理确定以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对暖通设计的项目方案进行确定对于建筑暖通设计来说,首要就是确定其是否经济可行以及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其次,在方案中选择设备,在对设备的选择时,要秉承实用的原则,对选择的设备也就是要做到能够物尽其用,而使设备的最大功效发挥出来。比如在制冷热机的选择上,应该选用当前最实用以及最常见的变制冷剂流量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制冷热设备这个系统有着简单,运行平稳以及成本低和节能的特点。其三,对暖通设计项目方案严格进行审查。这个方面主要存在问题那就是要求能够于实际的建设工程之中将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够真正的运用到,而使其真正的实施并可以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第四,建筑暖通设计的方案应该符合国家以及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当地政府的法定法规,而能够真正可行可靠的实施建筑暖通设计方案。

(二)、通风设计

通风换气设计:居民住宅通风设计时,对室内气流的组织设计必须注意,室外新风应先进入到起居室,然后才是卫生间和厨房。采用该种设计策略,主要是对厨房、卫生间中的气体进入到起居室之中为能够有效地避免,影响人体的健康;通风换气设计过程中,自然通风方式应当尽可能地采取,每小时每个房间应当有2至3次的换气。对于卫生间和厨房来说,实现通风换气可以利用排风扇。

通风排烟设计:对于居民住宅建筑而言,特别是地下室车库,主要有排风、排烟以及送风三个系统在通风排烟设计过程中。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防火分区进行设计,分别计算排风量和排烟量。车库出入口位置,也当作自然进风口应用,若没有自然进风口,应当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三)、循环水泵设计

实践中可以看到,只需30米的水柱,却选择了可产生45米水柱的水泵。造成这一设计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计算、测量水力,笔者建议应认真的计算和测量水力,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设计冷热循环水泵过程中,其有效利用率要特别注意。供水与回水之间的温差在制热过程中,应当控制在10摄氏度范围之内,制冷时该温差也要控制在五摄氏度范围以内。

结束语

在建筑的暖通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转变设计理念,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暖通的设计过程中,要提高暖通设计的节能理念,在同等条件下节约资源,降低资源浪费,实现建筑暖通设计方案的最优。

篇7

一、伴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其对于通信有着更高水准的要求,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进步,电力系统通信开始广泛的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及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这对于广大工作人员来讲,科学把握好光纤传输设备的有关检修及改进是需要探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①从理论上来分析,现代光传输设备选用的数字化技术,从本质上有别于之前的模拟系统。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与之对应的数字通信理论技术及有关方面的知识。

②现代光传输设备很大一部分是与微机/微处理器有效结合的,具备智能化的先进性能,唯有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运用及理论知识才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把工作做好。

③现代光传输设备大多属于精细密集类型,集成化程度非常高,电路极为复杂,外表上安装器件不能够接触到,一般的测试测量方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正常使用。

1 光传输设备存在的问题

光纤通信系统大体上是由计算机、电光转换器、光缆等构成。因计算机所输出的是电信号,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为此,计算机终端系统当中上面要加入光电转换器,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光电信号得以转换的目的。电光转换器是有效的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同样的,光电转换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方式。因光纤上面选用的是单工通信方式,假设在这两个终端系统上要实现全双工通信的话,那么就需要2根光纤。光纤中继器是用来增加光纤的长度,以避免信号有关信息出现减少的现象,促使其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

①光发射机部分。一般情况下较为多见的是故障类型,是造成光传输设备有失真,造成光信号传输信号丢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电光输出性能遭受到自然因素的很大影响,当光强度或者偏置电流产生一些改变的时候,电光输出曲线工作区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是怎样改变,对于接受的信号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光输出信号失真情况的发生。

②光分路器部分。分路器是担负着光发射机的信号合理分配,通常情况下,不会有移动或者动过分路器的端口,大体上是不会有问题的出现的,但是假设移动或者动过端口的话,必然会造成端口接触耦合不好或尾纤头沾染灰尘,会造成光功率降低进而导致接收功率明显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保证端口的接触状况或者使用专门的清洁剂对尾纤头进行清洗。

③光接收机部分。接收机散步在各个地方,其工作氛围没有前段机房要好,进而所引发的问题较为复杂化,通常光传输设备潜存的问题主要是在电源及尾纤接头的地方。假设光节点未安装稳压设备或者供电电压比工作范围要高出很多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接收机不能够进行日常的工或者电源遭到严重的损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其处于通风散热的一个良好状态。拔插后纤头在被灰尘污染之后,就会造成输入光功率明显降低,输出电同时降低,造成光节点的电平减小,信号质量变差,收视质量随之变差。为此,一定要保证接头接触牢靠以及尾纤头的干净。

二、 光传输设备问题的改进方法

2.1 光传输设备问题改进

①系统级、整机改进。系统级、整机的改进是需要通过光传输系统来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诱因。一旦光传输设备系统中断的时候,则需要有关工作人员通过对问题引发的现象进行相关操作,详细浅析究竟是系统中哪一部门出现的问题,开展问题产生的最初断定。

光传输设备问题的存在是需要加以及时确定的,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经过仪器仪表加以测试测量。其中测量内容包括:传输通路过程中信号的电平程度、频率大小、波形状况等,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对光传输设备系统进行改进的工作当中,需要对光传输设备系统的构成、工作机理及各个组成单元的性能及作用、信号在设备中的处理程序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然是不可能做出科学正确判断的。

②板级、元器件级维修。经过对第一阶段的浅析及判断,我们对于元器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能够查出。随后是二级维修,通常是对板级、元器件级维修,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这两个阶段是没有显著分离界限的。

光传输设备问题的发生如果在一个具体设备上的话,那需要对该设备开展相关的测试。按照信号在设备中的流向进行详细测试,查出中断点,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通常所说的“故障盘”。

在查出故障盘之后,确定故障元器件。通常使用表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电流是不是正常,在产生断电的状况下所测量的阻值、短路问题是否存在,也可以按照信号流程查出断点的具体方位,依据工作实际状况来决定。

在开展板级、元器件级改进的时候需要对有关设备工作原理、组成状况及各个电路机理及元器件所产生的作用及特点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于信号的特点进行科学判断。

在大多数的状况下,我们可从设备面板中显示的表计、告警信号灯等展现出的情况直接观察出问题发生的具体方位,固然,这需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做到的。

2.2光传输设备改进方案

和维护模拟式传统通信设备相似,需要先对光传输设备系统的构成状况、工作机理、信号流程等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把握。此外,在现实的工作当中需要对一下六方面的问题加以特别注意:

①确保良好的设备运行氛围。其中包含有设备供电质量、机房环境的达标。这是确保设备使用年限及减少设备问题产生的关键性因素。通常来讲,现代通信设备对运行氛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②现代通信设备通常不再要求之前那些复杂的测试工作,比如,日测试、月测试、季度测试等,唯有在特定时间内运用科学的监控方式做好有关预防工作,才能够避免光传输设备有上述问题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不能够随便的移动有关设备,避免由人为原因导致设备问题的产生。

③在对光传输设备进行检查及处理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下,不能够带电工作,插拔机盘之前一定要断掉所有电源,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养成戴防静电手钧的良好习惯。

④日常中,对于光传输设备的问题处理的常见方法是更换故障插件/插盘。在现有条件下争取能够留些容易损坏的插件/插盘。因机盘集成度比较高、装配较为集中、导线过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造成我们不能够进行自我检修,不然很有可能会导致机盘整盘报废性损伤。在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需要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安排返厂修理。

⑤目前,在通信当中软件技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光传输设备自身的许多性能是需要通过利用有关技术软件来实现的,如果没有掌握好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⑥要有效发挥网络管理系统的积极作用。现代通信系统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网络管理性能,其能够在业务的状况下开展监理实时性指标,开展故障监侧、故障类型判定及故障定位等,这是进行光运输设备科学改进的关键性工具。

三、 结束语

光传输设备工作人员需要开展的工作是在发现设备有问题产生之后,查出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有关问题开展科学及时的处理,要知道,唯有对光传输设备问题进行正确的浅析,才能够对潜存的问题加以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够为用户供应优质的网络服务,唯有努力提升光运输设备改进水平,才能够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永超,蔡栋栋,年玉桂.光传输设备故障浅略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11):714.

[2]鲁刚平,熊炼.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维护[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 (2) :47-49.

篇8

经费收取困难

物业管理维护维修的费用收取涉及到开发商、业主住户、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多方面的利益,各方意见见解都处在各自立场之上,对于小区设备维护维修以及更新换代的问题,小区维护维修经费的筹集收取问题,都难免出现观点冲突。当一些缺少维修经费的小区公共设施例如电梯,或者高低配电设备等出现老化而需要更新时,征求各方同意和进行设备更新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首先可能要对设备是否更换进行投票,征求各方意见;如果获得通过还需要表决换几个设备,换什么价格的设备,换什么品牌的设备等等。即使通过之后对维修费用的收取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如此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更新经常会耗费多达1-2年的时间。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隐蔽设施,例如水、电、气等,过长的维修表决时间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针对经费收取的困难,物业管理中应当和小区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住户积极沟通,力争解决以下的问题:

(一)经费如何收取

1.应当对国家规定收取维修基金给及政策上明确的定义。对于商品房,明确规定从售房款从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维修基金,并且要将具体的数额公之于众。而对于共有住房,则从职工所在单位自己按照规定收取和缴纳。并且在收取维修基金时,要按照房屋的材料结构类型(钢结构、砖木结构)以及其维修维护的难度,和普通住宅、别墅、高层商住楼等不同的房屋类型,按照建安造价分类分标准征收,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2.对于部分建造于国家法规颁布以前老旧小区,更是缺乏公共设备维修基金这一项经费来源,且平时每月向业主征收公共维修金的收费标准与新建小区一样(0.2-0.3元/m2),而旧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量多、日常公共维修金往往收不够支。造成每次要维修就要按法定程序表决、收费、才能维修。这不但使得公共设施设备大修无法及时,给广大用户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应该建立一定数量的“公共维修周转金”,“公共维修周转金”一旦使用就应该及时征收补上。这方面的规范需要政策法规上对于新旧小区进行界定,并对收取经费的标准予以区分,对于公共维修资金的补充收取办法和额度做出合理的规定。并且在制定收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根据公共设施老化速度,以及根据社会物价的波动而实行的动态调整维修维护经费策略,以保障公共设施日常维护费用的充足。

对于那些使用年限已到,无法维修使用的公共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费,可以进行公告公示后大多数无异议情况下,强制分摊收取(所有情况都要等经成百上千户业主表决并经半数以上业主通过再分摊收取是很困难的);对长期拒不缴纳公共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分摊费用的业主要有具体的约束手段,避免形成交钱与否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公共设施设备,例如对电梯维修的不缴费用户不发放电梯乘坐卡等;对那些使用年限已经到期并容易产生巨大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政府要强制限时更新改造,小区公共维修金不足时应采取应采取先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垫资更新改造,再强制分滩收取费用的方法,以免进行表决的时间过长而造成设备的安全隐患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

篇9

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从2002年至今,我国的社保基金规模已经翻了20多倍。未来,社保基金的规模和数额还会不断扩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深,社保基金的压力降越来越大,充分利用现有手段达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就目前看来,我国对于社保进的管理与运营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二、社保基金运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缴费面不足

我国的社保基金缴费覆盖面仍然不足,部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参保意识淡薄,雇佣人员的维权意识也不强烈。一些用人单位为眼前利益着想,回避缴纳社保费。另外,现行的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较高,部分企业无法负担。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需要自行全额缴纳,负担较重。这些都会导致企业隐瞒职工的工资水平和人员总数,自然人不主动缴纳社保费,造成社保费漏缴。

2.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管理体制尚未健全,投资风险较大,所以我国严格控制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造成投资渠道单一。利用传统的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的投资方式,投资理论极低,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受通货膨胀和全球经济增长造成的资本市场泡沫的影响,社保基金的数额已经迅速缩水,投资收益低下。同时,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控制机制滞后,也会加速社保基金的缩水。

3.缺乏披露机制

目前我国在社保基金管理上缺乏一套完整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不能够向社会公众展示社保基金管理运行的具体状态,不利于公众参与到社保基金的监管中。现有的披露机制只能让公众了解到本人的社保费缴纳数额,不了解该项资金的后续管理运营情况。在信息披露上的不透明会导致监督机制的形同虚设,不能防止社保基金被挪用的情况,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4.历史债务重

在我国社会爆炸制度改革之前,退休人员尚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社保费用。在改革后,将社会保险分为统筹部分和个人部分。对于改革前退休人员,其个人账户为空账,政府需要承担起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发放。这部分资金成为了政府的历史遗留债务,需要后续收缴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来弥补。这成为社保基金在管理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只有将所有债务全部还清,才能将社保基金调整到正常的管理状态。

三、改善建议

1.扩大覆盖面

扩大社保基金的覆盖面首先要从加强劳动执法监管力度入手,保证企业能够如数将现有人员参保。规范企业在员工入职时相关手续的办理,保证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按照正规程序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其次,要改善就业环境,促进自主创业,以扩大参保范围。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更多的就业职位,同时支持自主创业。在政策上鼓励企业招收人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最后,要针对不动的人群而灵活设定缴费费率,让低收入人群也可以参保。按照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原则,让更多的人能够承担缴费压力,自行选择缴费费率。

2.转变观念

政府应加强引导,转变群众的缴费观念。首先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对现有职工进行观念教育,强调各费种的重要性。对于失业职工,要教育其继续缴纳保费,确保保费缴纳的连贯性。其次,要开展一些列优惠活动,提高参保积极性。政府可以扶持企业的发展,改善创业环境,减少企业的生产运营压力,让其形成良性经营,自觉加大参保数量。最后,政府要深入企业内部,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动态和参保情况,形成督促机制。

3.强化监管

首先,要在社会保障系统内部形成内控机制,完善政策和制度建设。可以出台操作性强、权责划分清楚的制度来代替旧制度,形成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系统内部要定期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进行自查,严厉打击善用社保基金的现象。 其次,要完善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监管的对象要包括社保费经办机构、征收机构、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最后,要加强外部监督,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社保基金运营的管理中来,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意见。

4.多元投资

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实现社保基金投资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基础上增加公司债权、股票、房地产等投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方式多元化,同时要分散风险,保证收益稳定。从制度层面加强资本市场的管理,在投资渠道上要选择信用良好,收益稳定的投资方式,可以委托给专门的金融理财机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风险较小,建议增加投资数额,获得较为稳定而长期的收益。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高科技领域,利用社保费资金充足的特点,将自己投入到企业投资无法满足的项目。投资项目可以选择在能源类等收益前景好方向上,分享高科技研发成功带来的成果。

5.解决空账问题

自上而下解决由制度改革而遗留的空账问题,借鉴国外基金管理模式环节单一由财政支付形成的压力。引入“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对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进行投资管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可以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提高缴费比例等方式来弥补以前年度的空缺。

篇10

一、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

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提高,人们以从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步转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因为人们在只有精神生活上获得满足后才能算真正的满足。于是,公共图书馆便成为了广大人们获得精神生活上满足主要的地方。

或许有的人会说:“现如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青年人主要的信息来源,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可有可无的。”然而,根据现实生活需求来看,对有些信息的利用电脑却永远不如图书馆好。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商家开始从物质基础、设备、技术进入图书馆领域,传统的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由于服务对象、重点不一样,对图书馆的影响不是很大 ,而现在现代化信息服务机构不一样,可以说是全面进入了图书馆领域,商家开始与图书馆争夺读者(客户)资源,图书馆成为商家的中间桥梁,他们希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传统图书馆业务为基础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吸引更多的客户。他们不仅开展传统图书馆业务中对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还进行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大型数字化资源的引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整合。他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信息利用率,缩短用户的响应时间,便利快捷的信息利用方式节约用户时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图书馆在信息量,以及运用方式等方面,比图书馆要好得多。可是,商业等方面没有图书馆是不行的。

事实上,公共图书馆服务更多的是儿童、和中老年人。为了其身心的健康,公共图书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让公共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建设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当代图书馆面临的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对于书本纸张上的信息的优劣和过时且不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网页浏览、百度、搜狐、SOSO、电子书的推出……,已经成为社会大部分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相对于书本纸张作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公共图书馆,不管是在获得信息的速度上,还是获得的信息量上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方便快捷”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然而,公共图书馆与电脑相比,一个是“隔空取物”,而一个形如“大海捞针”虽说“大海捞针”一说法或许有些夸张。然而,却更能从另一个发面来反映二者获得的信息的速度相差很多。由此,可见当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同时这也是当代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信息量”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少,关系到个人的多方面的发展问题。例如:某公司应聘,为了做好充分应聘准备,应聘者应该对该公司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这便关乎到信息量的问题了,对即将应聘的公司了解的彻不彻底将会与应聘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对一个公司的了解的多少与其相关的信息量有很大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纸张上的信息量却永远的都不急电脑。由此可见,图书馆的信息量是当代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二。

通过对这两点的分析,让我们更为客观的看清当今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三、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的改进对策

公共图书馆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积极有为的姿态,迎接挑战,争取发展的主动权,开创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新局面。

综观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投入问题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图书馆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政府作为公益事业的建设者,其投入取向主要看某一公益事业的投资价值,即社会需求的广泛度、强烈度、长远效益。因此,要求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又要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塑造崭新的服务形象,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近几年来,一些城市把图书馆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来抓,领导直接参与图书馆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全国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络建设,推动我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方面高校图书馆系统走在前面,公共图书馆较为滞后。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跃上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最后,加紧素质提升。面对公共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面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新课题,加紧提高新时期图书馆领导和图书馆员的素质,刻不容缓。新时期,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直接决定图书馆的办馆水平与办馆效益,是新时期图书馆应对挑战,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关键因素。

四、总结

篇11

1.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项目建议书阶段,通常由建设单位向公司投资计划部提出投资估算,内容相当简单往往造成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但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工程量不明确,所以设计院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建设单位通常不是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的内行,而且对工艺流程和方案缺乏认真研究;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1.2、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2.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1.2.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3、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所以,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工作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1.2.4、合理确定评价价格和基准参数是做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在财务评价中,评价价格的选用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

2、项目设计阶段

2.1、项目设计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2.1.1、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不够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想到那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到造价控制,想当然的是造价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进行设计,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价或预算。造价人员对工程概况、现场情况了解很少,无法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

2.1.2、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不足,影响竞争能力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设计产品安全实用,技术先进,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不抓设计中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

2.1.3、造价控制环节脱节

目前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部门都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的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也是分段编制的。设计单位一般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但结算一般都不参与,造成投资控制的脱节。现在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定额调整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降低,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如果设计单位没有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做不到评价前阶段造价控制质量如何,缺乏信息反馈,无法进行事后分析,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能有所突破,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工作的质量。

2.2、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2.1、设计阶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失误和浪费

限额设计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所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在投资估算限额范围内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另外,从业主的角度讲,业主的资金是有限的,他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设计的任务就是利用业主的有限资金,合理确定工程标准、规模,确保项目的实施完成,保护业主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设计更是业主所关心的。

3、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

3.1、招投标、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资金,利用"僧多粥少"这一现象,在招标工程中任意压价,导致工程造价严重失真。使得个别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而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以获得额外收入,或干脆偷工减料,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来蒙混过关,留下质量隐患。

3.2、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3.2.1、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这里工作,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化。造价人员每负责一个项目,在完成后都要及时将该项目造价资料按统一的格式录入微机管理系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信息。

3.2.2、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

3.2.3、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特点是可控制的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支付划分点多、造价是动态控制等。

4、竣工结算阶段

4、1、目前存在问题

竣工结算、后评估阶段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调查资料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

4、2、改进建议

在竣工阶段,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

篇12

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仔细控制的管理改革来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他们相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可以成功地移植到教育中来。

将教学和全面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运用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期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问题提升到成高教学发展战略层面上,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为中心,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TQM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监控、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因此,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质量体系策划、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形成质量文件三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策划

1.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三者相互衔接、逐步提高。

(1)近期目标,可定位在建立、健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保证质量,确保其质量能顺利通过教育部授权的相关质量认证。

(2)中期目标,可定位在保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认证标准,为实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针和目标作可靠保障。

(3)远期目标,可定位在参与创建我国成高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估体系,主持或参与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及其相应的质量技术领域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并能在质量评审、认证工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在成人高教体系中的地位。

2.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的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质量保障活动的各要素和要素关系。

(2)目标性原则:指在建立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3)规范性原则:指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质量保障活动的进行要有依据,克服随意性,使教学和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4)持续性原则:指要从持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持续地管理和不断地改进,从体系的组织制度上确保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要素的确定与分析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精髓,笔者从教学的过程及多年工作经验来尝试构建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始于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策划并做教学输入,进而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过程,期间不断地进行教学质量的测量与控制,并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和提出改进的措施,最后输出教学结果,让学生得到满意,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中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彼此相连,相互作用,共同运动,从而构成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运动体系,使其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保障和持续改进。

1.学生。学生连接着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首末两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并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作用于教学全过程。教学部门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全过程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效果。

2.战略与领导。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战略主要包括学校需完成的任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战略对策四个方面,从抽象到具体,从视野宽到视野窄,从操作性低到操作性强,它们之间形成递进关系。领导主要指方针目标的制定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教学质量活动起着指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同时担负着教学资源的提供和保障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两个典型的动态过程,即教学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这种决策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因此,必须加强对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的周密设计、监控和调适,以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4.持续改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效益。由于成人教学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所以每个人、每个层次、每个部门都有改进的职责。它具有前瞻性,计划性。

5.全员参与。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全员参与的意图在于承认并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这里的全员包括教职工,也包括学生。具体地说,全员参与一般是通过授权和决策让教职工和学生为质量管理做贡献。

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

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一部分,又称其为“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项工作从头至尾有效进行的保证,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适用性,它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即代表着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是按照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结构和要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运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管理程序,不断循环,不断修正质量目标和完善质量管理的环节,也就是遵循PDCA循环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P阶段(教学质量体系策划)

由教务部门制定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策划方案,规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制订一系列管理文件,用于规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订详细的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进行检查评估的依据,是指导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标准和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制定、完善教学文件。

2.建立监管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3.动员布置。

4.确定毕业实习地点和指导教师。

5.落实选题和毕业实习工作计划。

(二)D阶段(教学质量管理运行)

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二部分。

1.毕业实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调研、测试、分析汇总等工作,同时,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日志、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和读书笔记等。

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对于大部分成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可能是第一次,在学生眼里是不可及的东西。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程序,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打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和体会。在撰写阶段,指导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能力。指导教师从论文构思、拟定撰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打印成册等环节严格把关。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否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保证按工作计划进行,是完成任务的前提。符合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方能参加评审和答辩。因此该阶段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三)C阶段(教学质量评审)

包括两项工作:一是由成立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将检查结果与原“计划”比较,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是什么原因?需要采取的措施;形成阶段性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篇1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毕业生走出学校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系统性的实践课程;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方法、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将用于现代工程项目中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引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目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近年来有被弱化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本科毕业生面临较强的就业压力,往往忙于找工作而疏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育部2004年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一文中重申了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长期以来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定位大多在学生能够综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较复杂的课题上。毕业设计的实施手段不外乎开题报告、翻译、教师答疑、论文评阅和答辩。这种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如课程设计)有近雷同的趋势且带有太多学究式的色彩,完全不同于企业对项目的开发方式;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很难提供经验积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对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实践检验,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次准职业化的训练。通过模拟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学生能够熟悉企业的工作方式,贴近企业的技术环境和用人标准,符合企业精确定位的用人需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极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目标除了我们传统的认识之外,当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包括解决问题的条理性、计划性,强烈的质疑精神,风险规避意识,以及项目团队合作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做法,而项目管理的应用能够确保以上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引入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创建于1969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一项为了创造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以满足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包括九个方面: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集成管理。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定义,项目管理包括五大过程:

 

1.启动过程:认可项目可以开始。

 

2.计划过程:为完成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而对实际可行的工作计划的设计。

 

3.执行过程:通过人员和资源分配执行计划。

 

4.控制过程:通过监督、检查进度并在必要时采取改进措施来确保达到项目目标。

 

5.结束过程:正式地接受项目并使它有序地结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全符合现代项目的特征,理应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项目运行全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只有有效地运用项目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才能极大地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传统的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的督促和学生的自觉性,论文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足够优秀,过于强调高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科研素养的培养如沟通、合作等。

 

将项目管理引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也是改变教育脱离实际的一个重要措施。项目管理不是精确科学,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进。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或机构能够不断研究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工具。例如软件类课题的管理,通常需要应用多种工具软件来管理项目,如版本控制软件CVS、项目计划变更软件Project等。

 

将项目管理引入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也是指导老师或机构不断成长、成熟的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细致管理过程,可以有效地积累指导项目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三、在毕业设计(论文)引入中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

 

项目管理是多种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的综合,经常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权衡,某方面的获得或许需要另一方面的损失为代价。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引入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每个过程是产生结果的一系列行为。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图

 

(一)启动过程

 

启动过程标志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式开始,学生认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启动。可以通过较为隆重的大会形式,如学校领导、名教授的参与,往届优秀毕业谈经验,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参与座谈等方式,以此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计划过程

 

对毕业设计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设计应考虑分阶段设置任务,通过设置里程碑的检查点控制项目进展,计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应用,关注项目计划中的关键实施路径。项目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达成共识,项目计划应是科学的和可行的,其变更应是可控的。一些好的项目计划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实施计划过程,如MS Project。

 

(三)执行过程

 

执行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执行过程是建立在项目计划之上的,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执行过程,只有项目计划发生改变,执行过程才能发生改变。执行过程要在控制过程的监督之下执行,要受到控制过程的影响。

 

执行过程中要应用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如项目周例会、技术研讨时间、培训时间,项目走读(Review)时间等,形成周报告制度。对学生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建立或开发适用于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信息技术平台,以有利于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沟通和运用。

 

(一)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不仅直接影响执行过程,而且影响计划过程。当控制过程识别到某些变化影响到计划内容,应该从控制过程回到计划过程,修改计划后再变更执行过程。

 

控制过程应设在学校系一级或教研组,建议成立系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小组实施项目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应在质量标准文件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结束实行监督和衡量,必要时可以采取改进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应定期参与项目组的周例会,并监督、记录、指出其不符合计划或质量标准的部分。

 

(二)结束过程

 

结束过程表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有序地结束,结束过程必须通过控制过程,而不是从执行过程直接进入结束过程。论文评阅指导老师应由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担任,应由质量控制小组提议是否允许某论文进入答辩程序,而不是由指导老师确定。

 

四、建立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变革,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是不能适应这一变革的,建立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是这一变革的必然趋势。

 

美国PMI学会提出了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OPM3设计了一组用来提高组织项目管理能力的基本方法。OPM3把组织定义为4个级别:1.标准化的,2.可测量的,3.可控制的,4.持续改进的。

 

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的设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可以参考OPM3的基本做法,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个细节,确保组织能够获得不断成长,最初应做好标准化的工作,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力争达到4级标准。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