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污染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污染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污染管理论文

篇1

1.1不符合前期处理规范的物品进入无菌间

1.1.1临床科室个别护理人员,因缺乏消毒灭菌专业知识,不熟悉待灭菌物品的质量标准,从而造成包装材料选择不当;包布未严格执行一用一清洗;敷料包、器械包体积超标;包装过紧;器械桶内存放物太多等,都将影响到冷空气的排除和蒸汽的穿透。

1.1.2临床科室未能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过的器械未进行初步消毒;带有血迹、污渍的器械未经处理;对特殊污染器械不做标记等,这些因素很容易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灭菌的效果。

1.1.3灭菌物品装载量不正确。物品装载量过多影响了蒸汽的顺利流通,装载量过少造成小装量效应,同样也达不到良好的灭菌效果。

1.1.4灭菌过程中未能提供饱和蒸汽,或气源压力过低、过高,均会影响灭菌效果。

1.2无菌室内无菌物品污染原因

1.2.1环境质量不达标。无菌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细菌数不符合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温、湿度超标,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按要求清整室内环境卫生,紫外线空气消毒没有按规定照射时间完成。

1.2.2无菌物品储存、发放操作不规范。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未洗手、未进行二次换衣、换鞋、戴口罩即进入无菌室;无菌物品存放柜未按规定摆放、消毒;运送无菌物品的下送车及下送篮未按要求消毒擦拭;运送途中送物车密封不严等。

1.2.3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淡漠,物品出锅时未进行严格的查对;掉落在地上的无菌物品没有视为污染的物品而被发出,潮湿物品包没有及时退还消毒间而被发出。

篇2

丹江口水库位于豫鄂交界处,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支流有灌河、淇河,水资源丰富。水源地区域总面积6361.93平方公里。南水北凋中线工程上马后,丹江口水库蓄水面积将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其中南阳境内546平方公里,占库区水面积底52%,涉及南阳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部分乡镇)3县1市,耕地面积6.94万公顷,总人口117.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

1.1.2水源地周围的自然条件

水源地库区周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特别是丹江口水库环库区丘陵垄岗区,地形破碎,岗岭起伏,十分复杂。土壤类型以黄棕壤和黄粘土或红粘土为主,土层较薄,全区宜林面积58.29万公顷,温带、热带植物均适生,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1.1.3水源地种植结构及种植制度

水源地区域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占其农业总产值的53.4%。种植结构为一年两熟的麦、杂(稻)栽培植被,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的粗放耕作方式,高投入,低产出,结构单一,近年来林果业、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发展较快。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22元。

1.2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求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要达到国家地表水I类水质的要求,国家规定,丹江口水库水源地水质总磷不能超过0.02毫克/升,总氮不能超过0.04毫克/升,氨态氮不能超过0.5毫克/升,丹江口水库库区水样检测结果,库区水质大多数指标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П类以上,其中总磷浓度为0.02-0.05毫克/升,总氮浓度为1.46-1.60毫克/升,分别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П类水质标准,总磷、总氮明显超标。通过对超标成分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污水、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污染形成的面源污染引起的。

2.面源污染原因的调查分析

2.1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是引起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南阳境内库区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据测算,南阳市所属的丹江口水库水源地4县37个乡镇111.4万亩耕地年化肥投入量为4.35万吨(折纯),用量最大的是氮磷化肥,化肥的使用方法多为抛洒浅施且一年多次施用。按全国平均水平30-40%的化肥利用率推算,年土壤固定、空气挥发和渗入地下水、汇入地表径流的流失量达2.61-3.045万吨;水源地年农药施用量275吨,品种多为刹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是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上多采用喷施方法,并且一年喷施多次。农药除40%被农作物及害虫吸收分解外,一部分挥发入空气,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地表渗透到地下水或随雨水冲刷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污染。据调查推算化肥、农药对库区总磷超标的贡献率超过75%。水源地库区年农膜覆盖21.32万亩,农膜使用量704吨,按平均残留率5.88%计算,每年残留地膜41.39吨。残留在农田中的农膜难以分解,影响耕作,少部分分解物释放出有害物质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2.2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量逐年增大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牧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统计,丹江口水库汇水区现有规模养殖厂超过200个,畜禽散养情况普遍,年畜禽粪便排放量超过826万吨,粪便简单处理率仅为59.5%,粪便排放随意性强,氮、磷、COD等大量富营养物质直接或间接排入库区,造成环境和水体水质的直接污染。丹江口水库汇水流域内有37个乡镇117.51万人,由于没有方便有效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垃圾长期直接排放,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3水土流失严重

根据近年来调查资料统计,丹江口库区水源地水土流失面积3369.01平方公里,占库区上游流域总面积的53%,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约990万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938吨/平方公里.年。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但造成水库淤积,而且使水质质量变差,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2.3.1生态环境不良

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地区以浅山丘陵地为主,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复杂,坡度陡,植被多为中幼、中龄林和低效林,植被覆盖率低,防护能力差,自然调节能力低下,枝叶截留及根系固土保水能力减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3.2土壤性能差

据调查,水源地土壤以黄褐土、黄粘土或红粘土为主,质地粘重,易干缩裂缝,通透性差,表土层疏松浅薄,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并易受侵蚀,浅山丘陵区的石灰岩、片岩等,抗侵蚀能力差,风化严重,对降雨冲击的抵抗力较弱。经雨水冲刷后极易形成水土流失。

2.3.3气候与水资源影响

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域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804-840mm,降雨量年际间变化大,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8-62%。暴雨集中,强度大,历时短,入渗有限,容易冲刷侵蚀地表。丹江口水库南阳境内支流,均属山区型河道,坡度大,地下水资源量甚微,水资源总量以地表径流为主,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

水土流失使沙尘及附着在土壤上的农药化肥残留量得以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库区悬浮物和N、P超标,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大。

3.丹江口库区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保护水源地农业生态环境、为南水北调提供优质水源为中心,以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重点,以配套服务设施为手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水源地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

3.1广泛宣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因此,要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弘扬“丹江情”,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搞好水质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自觉性。

3.2实行无公害生产,走有机农业之路。

在农业生产中,全面推行科学施肥技术,强调施用有机肥、绿肥、沼肥等。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提倡生物防治,推广普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行无公害生产。

3.2.1治理和防止农药化肥的污染

3.2.1.1控制化肥投入量,增加绿肥和有机肥使用量。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均衡施肥,坚持施化肥少量多次,深施限量。减少可能造成土壤板结硬化肥料的施用量,增加使用新型、高效、缓释固土的化肥,减少化肥流失率。改变种植结构,以种植少量使用氮磷肥的作物取代大量使用氮肥磷肥作物的品种。

3.2.1.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改良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选种抗性作物,采用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技术,优化种植模式;推广沼液治虫和机械治虫技术,降低施药次数;推广抗病虫害农作物品种;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限制或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3.2.1.3增加土壤溶量和提高土壤自我净化能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和改良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使污染物易于降解或向减少毒性方向转化,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3.2.1.4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生产技术,控制地膜污染。

加强废弃地膜的收集,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推广草覆盖技术等,从而减少农膜使用量。

3.3对农业、农村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开发利用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通过一池三改,以农村废弃物、污染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取暖、照明,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形成良性循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投入,使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

3.3.1大力推广建设“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池为纽带,连接农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物流和能流的有效循环利用,既节约能源,又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居家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池型。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沼肥是一种速效性和迟效性兼有的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增肥改土作用,据实验研究,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提供的沼渣相当于硫酸氨5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5kg。沼肥肥田,能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0.17%,含氮量增加0.04%,全磷增加0.014,全钾增加0.03%,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态,增加土壤溶重。沼液富含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可用于农业灌溉及叶面喷施,发挥其“生物农药”的功效。

3.3.2推广大中型畜牧养殖厂粪便污水综合处理技术。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氮、磷及COD等物质的含量,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同时注意加强对其弃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大中型沼气技术,通过对其自生废弃物的加工处理,生产维持其自身运转所需的水、热、光等能源。结合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生产大量的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多层次转化利用和良性循环,减少排放污染。

3.4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3.4.1丹江口水库水源地的水土流失原因与自然地理特征密不可分,要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壤岩性及植被情况,采取区别对待政策,搞好水土流失治理规划。

3.4.2重点治理丹江口库区周围以及浅山丘陵区和水土流失较重区域,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为主,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人工造林,搞好小流域治理,因地制宜地采取坡面整治、沟道保护、护坡、绿化、整地等防治措施,修建塘坝、小型水库,搞好拦洪截留,在水库区搞好农田立体间套工程,调整作物布局,科学耕作,减少水土流失,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和经济林的开发,建立生态高效农业区,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3.4.3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加强对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研究,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3.5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

要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等综合手段,减少破坏和危害环境的行为,使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对水源地农业环境的监测,在水源地设立监测网点,动态掌握水源地水体和农业面源的污染状况。建立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公布水源地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建立执法队严厉查处污染和破坏水源地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3.6切实加强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南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而项目建设是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的关键。根据水源地的生态条件、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治理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时,要优先考虑以下七类项目的实施。

3.6.1水源地农业环境监测站建设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农业环境监测站,下设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四个县级监测分中心,37个水源地乡镇各建立取样监测网点,通过信息网络,对水源地农业环境进行动态监测。

3.6.2农村能源环保工程建设

农村能源环保工程的建设,是当前解决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面源污染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

3.6.2.1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根据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状况,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在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县市区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是37个水源地乡镇的27.7万户居民。

3.6.2.2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建设

根据当地秸秆资源丰富而又废弃浪费严重的现状,在西峡的8个乡镇,淅川县的11个乡镇,内乡的4个乡镇,建设秸秆气化站45个,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减轻污染度。

3.6.2.3规模化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根据规模养殖小区发展现状,在淅川、西峡、内乡3县现有的180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小型沼气工程,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和效益化利用。

3.6.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农业生产中投入品造成面源污染的现状,围绕蔬菜、小辣椒、果树、小麦、玉米、水稻等生产等,建立淅川、西峡、内乡3县和邓州市彭桥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科学耕作和栽培,实施无公害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数量,减轻对耕地、水源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示范带动水源地农业走高效、无公害的良性发展轨道。

3.6.4水源地4县市生物有机肥厂建设

根据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在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个县市各建设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用生物有机肥逐步代替化肥,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滥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3.6.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根据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在淅川、西峡、内乡3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检测,限制有毒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减少残留。

3.6.6植被恢复建设

根据水土流失现状,建设淅川60万亩荒坡薄地植被恢复、内乡5万亩荒坡植被恢复和邓州市彭桥镇1万亩废弃矿区的植被恢复项目,对荒坡薄地进行生态治理。

3.6.7生态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篇3

主要来源及危害由装修不当造成的甲醛、氨气、氡气、苯、放射性物质等是目前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a:氡气的来源及危害。氡气是一种由花岗岩、水泥、矿渣、砌块、石膏类建材中析出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以天然石材为主的无机材料(花岗石、大理石、石膏、水泥、砂等)和矿渣及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后的产品(煤矸石砖、粉煤灰制品)。

氡气很容易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伤害人体呼吸器官,严重的可导致肺癌;天然石材中的射线会损坏人体造血功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b:甲醛的来源及危害。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易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板材以及用人造板、劣制木材胶水制作的木制家具。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如某些化纤地毯、油漆、墙纸、塑料泡沫、涂料及一些有机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其释放周期为3~l5年。

甲醛对眼、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易引起肺炎、肺水肿、女性经期紊乱、新生儿畸形,严重的可导致鼻癌。

c:苯的来源及危害。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常作有机溶剂。苯系物存在于油漆、胶、涂料及腻子中,其释放周期为2~3周。

苯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可在短时间内使人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严重的可使人中毒死亡,同时苯亦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白血病和心血管疾病。

d:氨的来源及危害。氨为无色、具强烈刺激、挥发性的碱性气体,比空气轻,溶解度高。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建筑商用氨作为防冻剂加入水泥中进行冬季施工。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从墙体中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升高,另外,家具及木饰面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也易挥发出氨气。氨的释放周期为7~l0天。

氨对人体的上呼吸道、皮肤组织、感官系统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了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轻者可引起头晕、头痛、流泪,重者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e:其他放射性物质。如杜鹃红、杜鹃绿、印度红、红瓒麻等天然性花岗石的放射性较高,对人体内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均会造成损伤。

新型装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建筑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毒害是很大的。其特点是:品种多、成分复杂、长期低剂量释放。因此,防治工作应从源头抓起,即在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工程监理、日常保修各个环节加大监控力度。诚然,防治工作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根本解决污染问题,还是要落实到“材料”问题上,研制和推广使用新型的环保型材料。新装饰材料不但有良好的装饰性和使用性,而且对人体无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

使用环保材料消除室内环境污染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高举绿色建材的旗帜。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建材以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长远来看,绿色建材取代传统建材是大势所趋。现举几例较为成功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

抑菌材料运用纳米技术,通过制品表面的抗菌成分,实现杀菌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进而达到长期卫生、安全的目的。用抗菌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卫生自洁功能,其抗菌性可与制品寿命同步。

复合型丽晶石复合丽晶石产品是由高强度透明玻璃作面层,高分子材料作底层,经复合而成。丽晶石具有立体感强、装饰效果独特、不吸水、抗污、抑菌、易于清洁等特点,而且品种多达百余种,适用于室内地坪、地面,可局部取代放射性强的花岗石石材;也适用于建筑门扇及屏风,起到独特的装饰效果。

可替代放射性石材的新材料,石材的可替代新材料的研究也是环保健康装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a:天然大理石陶瓷复合板。大理石陶瓷复合板的抗折强度大大高于大理石,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易安装等特点,且保持天然大理石典雅、高贵的装饰效果,能有效利用天然石材,减少石材开采,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等,也可减少石材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b:石材蜂窝复合板。石材蜂窝复合板具有隔音、隔热、安装方便等特点.且保持天然大理石自然、古朴的装饰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室内因石材所产生的放射性辐射及氡气的产生。

篇4

环境污染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群体性环境污染以其巨大的危害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社会效应的轰动性而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防治群体性环境污染以及在发生群体性环境污染损害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法律的及时和合理的救济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案例一

沱江发源于四川盆地北部的九顶山,是长江左岸流域全部在四川境内的一级支流,沱江流域也是四川省内惟一的“非封闭型”流域。沱江流经的著名的城市,有果都金堂,重地简阳,名镇资阳,古府资中,甜城内江,酒市泸州等。今年2月下旬到3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骤然降临在流经四川省中南部的沱江。由于排放污水导致下游两岸近百万群众生活饮用水中断26天,鱼类大量死亡,大批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恢复沱江的生态系统至少需要5年。

案例二

TISSO工厂从1908年起在日本水俣市生产乙醛,流程中产生的甲基汞化合物排入大海,在鱼类体内形成高浓度积累。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类,产生神经系统疾病--感觉和运动发生严重障碍的水俣病,最后全身痉挛而死亡。1953年开始出现这类患者,至1991年3月底,被确认为水俣病的达2248人(其中死亡1004人)。当地法院于1973年3月做出了确认TISSO工厂的责任并令其赔偿损失的判决。至1993年底,TISSO累积支付的赔偿金额为908亿日元,并且每年仍需支付30多亿日元。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在国内外引起过巨大影响的群体性环境污染事件。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务院、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木喜引咎辞职,5名企业负责人及环保部门干部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虽然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了应有的刑事和行政处罚,但是在此事件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相关人员和遭受身体损害群众的民事责任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这种恶性污染给人民群众造成的重大损失又应该由谁来主张赔偿?这就需要环保公益维权。为此,笔者认为国家应建立环保公益诉讼制度。

所谓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是指任何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了社会(环境)公共利益,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讼。我国现行的环境诉讼法律规定中,惟有直接受害人才有权提起民事诉讼,最后被归于民事法律管辖范畴。在我国从事环保公益诉讼既没有法律上的保障,更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这也从客观上助长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的不断滋生。为此,笔者呼吁国家尽快着手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形成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责并举”的环境违法制裁机制,以便更有效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

就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而言,群体性环境污染的法律救济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1.就环境侵害的排除方式而言,我国现有的法律缺乏中间性的调整形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要么排除侵害,完全停止加害人的活动;要么维持侵害状态,使受害人完全承担环境侵害的不利后果。这种思考模式和侵害排除的规定,无法充分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均衡,具有显失公平性,在环境侵权救济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法院往往受“经济发展优先”观念的影响,偏向于保护产业活动和经济利益,实质上是对侵害排除请求权的重大限制乃至否认,于受害人极为不利。

于是,“中间排除侵害”、“部分排除侵害”、“代替性赔偿”即“代替性排除侵害的损害赔偿”等更具灵活性的理论和制度应运而生,从而在环境侵害排除中可以更好地兼顾产业利益和保护社会公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两个方面的需要。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公众在环保中的作用,我国有必要支持公益性环保组织的发展,依法为包括环保组织在内的社会公众提供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保障其权利的正当行使。

2.在环境的损害赔偿方面,一般情况下,环境侵权损害的范围广泛、赔偿数额巨大甚至近乎天文数字,从而导致受害人一时难以从加害人那里得到赔偿,同时对于加害人而言,他也因为赔偿金额巨大而导致难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有甚者因不能负担而破产或关闭。

这既不利于受害人尽早得到补偿,也不利于加害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侵权是社会权益害,其原因事实又具有社会有用性和公益性,某些重大危险性公害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美国三里岛核污染、印度博帕尔毒气外溢)受害地区广阔、受害人数众多、赔偿数额巨大,这些情况都使环境侵权救济不再是致害人与受害人个别人之间的问题,而成为社会性问题,需要建立社会化赔偿制度。损害赔偿社会化,是把环境侵权发生的损害的补偿功能而把惩罚或制裁作用减至最低。

目前,实现这一机制的形式各国有所不同,如日本是根据《公害健康补偿法》建立补偿基金,对公害健康受害者实行补偿;美国、法国、荷兰等过则以建立各类环境(生态)补偿基金的形式,实行对受害人的补偿。还有部分国家充分利用保险的功能,实行环境侵权救济的保险制度,如责任保险或社会保险等。我国在这方面仍是空白。

3.在确定责任原则方面:由于在群体性环境污染诉讼中被告往往是地区的经济纳税大户,基于某些原因,政府授权部门往往怠于行使其责任,或者干脆作为影子被告,因此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极不平等的。

为保证裁判的正义性和保护社会国家公众利益,需要在诉讼的举证责任方面,做出某些特别的规则原则。首先,应该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作为举证存在困难的原告,往往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甚至于会因被告告之谓商业秘密在不得顺利取证。处于弱势地位的诉讼人,唯有把举证责任归于被告,使正义天平重新平衡,才是解决之道。其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问是否损害发生,均应承担责任。尤其是在公众知情权的制度建立方面,对于怠于行使公开信息的被告,追究其怠于责任。最后,还应提出引进创新原则,一是权衡各方利益原则。在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公众团体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权衡各方利益,认真考虑,现在和未来的利益,争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合同法上面,关于缔约人有期待权的利益保护。因此,我认为,公众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信赖,由此产生赋予政府的权利。故此,政府部门怠于其责,对于公众造成损害,尤其是环保部门对于环境损害的视而不见,公众有权依据信赖利益,予以诉讼。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就建立健全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下列具体的建议:

——在环保法中进一步明确有关主体对侵犯公益的行为提讼的权利。因为诉讼权是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环境公益的诉讼权利应当得到环境基本法的肯定。

——用法律形式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以诉讼权。不论国家机关,还是公民个人或其他组织均为公益诉讼的主体。因为根据我国环保法第6条的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环境公益诉讼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律均有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要求出现纠纷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提讼,否则将丧失胜诉的权利,但在民法通则的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这一规定是出于保护国家利益所需,而公益诉讼同样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救济渠道,也应当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使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在任何时候均能受到法律追究。

篇5

本企业燃气运输由高压、次高压、中压到低压以及最后供应到用户端口,每一个环节全由燃气表来计量,管道运输中每一个计量工具都要定期校验,特别各自门站的计量表具,更是不可忽视,一旦有问题,论万方的燃气损失挥指间就没有了。因此财务部门进一步拓展财务风险预警功能的广度和深度,和计量部门一起通过做往年同期比较、月度比较等数字分析,加上实地考查,检验用户的用气量变化是否正常,通过用户预存款的变化来监督燃气表及抄表的谁确可靠性,深入开展财务风险成因分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建立定期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及时跟踪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逐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3、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集中度

本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提高资金集中管控能力。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方案,并加快推进方案实施,使企业总体资金管理集中度有较大提升;根据运营资金流动情况,加快推动资金结算中心平台建设,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效保障,根据资金需求,妥善安排融资结构,合理利用市场各种融资手段,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篇6

物资管理在实践发展中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创造出了新型的物资超市管理模式,成为了目前物资管理的风向标和新的重大举措。对一些生产备件、专用机械零件、仪器仪表等物资的供应,不需要企业专门派人常期出外联系多家供应商,也不需要占用前期投入的差旅费用等,而是由企业设置一个场所寄放供应商的工业商品,企业在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待领用后再统一结算。这种物资超市有点类似于运输系统中的“车站寄存业务”,实体物资超市起到了一个“代存、代售”的中间环节作用。企业可以灵活在物资超市中根据所需领用商品,如果发现不适用还可以再退回物资超市,进行更换后再进行结算。这种实体的物资超市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将企业与供应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固定化、稳态地进行了物资供应和管理。但是,实体物资超市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这种实体的物资超市要由供应商提供商品和积压的资金,采取“代存、代售”的方式,这就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在一定区域内要能保持紧密联系,可是,为了我国的工业产业的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天然气及其他大型能源工业都建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或者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这些地区与我国的繁华闹区相距甚远,在空间上与经济产业圈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空间的阻断使供应商与工业企业无法保持足够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体物资超市的发展。

三、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的管理应用。

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一种新型模式,所谓“MRO”是指英文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的缩写,它是将所有的工业非生产性物料进行整合,包括备品备件、手动及电动工具、防静电产品等,实现一站式的、通过网络运营的购物超市。

(一)实现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它主要是为天然气企业服务的内部零售状态,主要是提供企业内部设备维修、保养所需的各种非生产性物料,在当前经济进行快速复制的网络裂变式增长态势下,虚拟“MRO”物资超市不但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可以带来间接的经济相关信息,这一虚拟超市的庞大性,足以为企业带来战略性的发展意义。另外,从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全球,数据库技术也已日趋成熟,处理数字和存储数字信息的能力和容量也在不断扩充,具备了大型存储数据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软件能力。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为企业筹划资金、控制成本起到了保证性的作用,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虚拟“MRO”物资超市模式的流程要素管理。

这种虚拟的物资超市模式是由天然气企业的采购人员整理出企业全年所需的备件备品数量,对外进行供应商招投标,中标的供应商将其所有的物资价格信息、质量信息等都实行公开化、透明化。企业只需在系统内筛选所需的备件信息,再由供应商依照合同进行发货,实现了以往的实体库存向虚拟库存的转变。在这一流程中,企业的采购要把握五个要素:其一是:浓缩采购数量增强优势。由于在虚拟电子平台上的物资超市采购产品,都是低值并且种类繁多的工业非生产性物料,要是将这些零散的物料分散在多个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而且在购买谈判中也不占据优势;但是在“MRO”物资超市模式中,企业的不同种类但数量大额的工业物料进行合并采购,并且只在一到两家供应商处购买,则把大额的采购数量集中到一起,这样巨额的数量吸引力必然会让企业的采购占有优势,而供应商也自然将其奉为“上帝”;其二是:企业与综合性供应商合作。企业的采购在生产制造商那里,虽然它是备件物料的制造者,成本低廉,但是它提供给企业的价格却未尽优惠,而且生产制造者也不可能为某一固定企业来积压库存,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不便。而在虚拟电子商务的平台上,一些中小型供应商往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它们产品多样、经营方式灵活,不但在价格上可以给企业带来优惠举措,而且在数量库存上也能够提供一定的保障。其三是:就近采购。虚拟“MRO”物资超市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虚拟采购的模式,那么,实际运输上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就成为了虚拟物资超市的限制性因素,这些非生产性备品物料本身就是低值商品,增加了运输和时间的成本必然会加大其附属性,因而企业的采购在MRO模式下适于就近采购。其四是:运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由于MRO采购的商品是低值、种类繁多的工业物料,运用企业资源系统,可以增加计划的有序性、防止出错和偏差,使运作速度加快。其五是:信用付款的延续性。在企业与供应商在虚拟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物资超市采购时,要建立诚信、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及时守信地进行网上结算,才能保证企业在采购的不同时期能够长期地得到商品来源,使双方的合作延续下去。

篇7

1.2发展的原则

创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要坚持创新和发展的观点,实现管理制度与时俱进。管理制度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使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具有时代特征。它要求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既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又要符合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未来状况,具有前瞻性和预期性的功能。

1.3个性原则

构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自然条件、经济科技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特点也不相同,因而其环境管理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避免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做法。

1.4效益原则

通过构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促进我国环境管理水平,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从始至终都要体现效益的原则,要坚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扭转我国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局面,切实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我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制度的理论依据

2.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各项制度的产生,都来自于我国环境管理实践,又服务于我国环境管理实践。环境管理制度应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使其具有中国的特色,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服务。

2.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项制度的组成系统符合我国国情,是为实现我国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服务,是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具体体现,适应了我国底子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等实际情况。

2.3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理论

各项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定性管理、工作目标与环境质量目标、点源单项治理与区域综合整治、宣传教育与法制约束、工作协调关系与环境管理责任等多方面的环境制约关系,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和教育的综合手段加以科学地划分和组合,它符合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基本规律,是环境的普遍规律与我国环境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它也符合控制论等科学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工作上的运用。

3我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制度的现实基础

3.1我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

(1)“三同时”制度;(2)排污收费制度;(3)限期治理制度;(4)排污申报登记制度;(5)设备和工艺限期淘汰制度;(6)环境管理现场检查制度;(7)污染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8)排污许可证制度;(9)行政处罚基本制度;(10)行政复议制度;(11)民事赔偿责任制度;(12)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

3.2我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行政制度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2)环境监察稽查制度;(3)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4)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5)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6)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7)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8)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3.3我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标准依据

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都需要以一些量化的指标为依据。环境标准就体现了这种技术性要求,是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也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我国的环境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并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强制性的环境标准应视同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强制效力。推荐性的环境标准作为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指导,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实施。纵观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规范,从低标准到严要求的一个过程,对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体系中包括水环境标准、大气环境标准等。水环境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水)。大气环境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大气)。固废污染控制环境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方法标准;固废其他标准。移动源排放标准:汽车污染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放标准;农用车排放标准;机动船舶排放标准;其他相关标准。环境噪声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环境噪声监测标准;环境噪声基础标准。土壤环境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相关标准。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标准:放射性环境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其他环境标准:生态保护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环保产品标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标准;其他环境标准。

篇8

二、天然气销售企业现阶段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压力剧增的条件与背景下,天然气销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相应增加。高效、稳定、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成为天然气销售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从目前天然气销售公司财务管理状况来说,依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稳定性的问题。

(一)销售、经营面对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看到,随着进入者的增多,加上市场竞争者类型的多样化,天然气销售所面临的销售、经营风险也开始出现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趋势。销售业务与市场的关系尤为密切,不论是经济体制的变革,还是竞争主体的变化,都会对天然气的销售业绩带去重大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天然气公司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结合目前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天然气销售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经营环境带来的风险。所有销售行业对产品价格都分外敏感,天然气行业也不例外。简单说来,天然气销售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风险实际上就是价格风险。就天然气来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及资源,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相应受影响的因素也就更多,且不可预期。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对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进行灵活处理及反应的话,极有可能引起自身的财务风险,销售额可能超出控制范围;其二是需求风险的存在。就天然气的销售额来说,与上游生产供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燃气成本因管输费用及配器费用出现上涨,势必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一旦价格超过消费者接受的范围,相应可替代品价格产生变动,进而反作用于天然气销售额。在这一环境和条件下,如果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价格调整的话,都会造成一定风险。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除上述问题及风险的存在外,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也是现阶段天然气销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天然气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依然固守“天然气是特殊资源,受国家政策支持,不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观念,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财务管理策略的调整,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此外,市场机制的转变虽然对天然气公司的经营理念产生过冲击,但是从目前公司财务人员的配备情况来看,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并不多见。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企业规模有限,不足以吸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者,其二是中小型企业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愿意支付高昂的人才费用。

三、新时期天然气销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前文论述,已经对现阶段天然气销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当今市场环境及背景下,究竟应该如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呢?

(一)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树立,加强风险控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天然气销售公司财务管理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强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作为公司领导层来说,应对传统的旧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与时俱进,接受市场挑战的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理念进行竞争之道,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在相应财务职能的设置上,应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设置专门的岗位对市场信息进行研究,实时掌握市场的供需变化,为风险应对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篇9

■一、天津泰达环保公司二次污染问题分析

(一)通鑫园小区居民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我们调查了通鑫园小区四个年龄段(20岁以下、20—30岁、30—50岁、50岁以上)的居民分别对水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及废渣污染的反映情况,经调查,我们发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空气污染反映均较大,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认为存在空气污染的人数都占到了总被调查人数的50%以上。

居民认为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如晚19:00—21:00),公司排放浓黑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夹杂少量烟尘。由于20岁以下人群在此时间段经常外出活动,如放学,故此意见在20岁以下人群中反映强烈,占100%。此外,天津泰达环保公司的工艺流程中,工业烟囱排出的水蒸气中夹带有少量尘渣,排量虽少于国家标准,但由于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地理位置,致使许多高层住户反映曾在窗玻璃外表面发现少量薄层黑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此外,水污染是除空气污染外居民意见较大的一项。噪声污染和废渣污染各年龄段居民选择率均较低。

(二)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宿舍楼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有效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认为空气污染存在的人数所占比重很高,达66.55%(水污染23.40%、噪声污染5.30%),其原因主要有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粉尘、来自周围土道的尘土扩散及泰达环保公司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有相当一部分问卷反映黑灰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住宿环境,这些意见多来自住在高层的学生。

■二、天津泰达环保公司垃圾焚烧二次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一)地理环境因素

天津的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典型的混合垃圾,原生垃圾中既有一般生活垃圾厨余垃圾,也有集市型垃圾、装修垃圾和庭院垃圾,具有不确定性、强波动性和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的特性,不利于燃烧。在天津泰达环保公司附近是外环线,车辆较多,粉尘污染较严重,影响周边的居民环境。

(二)焚烧产物净化技术不完善

焚烧技术成熟并不代表焚烧产物净化技术已经完善,在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比例较高的国家中,由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出来的二恶英约占该国二恶英排放总量的10%~40%,可称是污染大户。

(三)天津泰达环保公司选址问题

1.从天津规划来看,建于津南区发展区域,不适宜建设垃圾处理厂

从整体的津南规划来看,厂址5公里半径内已建成了容纳十几万人的居民小区、各种服务于社会行政、经济、文化、金融、邮电、电信、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和设施和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工作和居住人口达十几万;该地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供水、供电、供燃气设施;有外环线主干道和一些次要道;有859、676等主要 交通路线,垃圾运输车增加了道路的拥堵程度,加重了粉尘、噪声、空气污染。周边环境敏感性目标众多

距天津泰达环保附近的通鑫园等小区和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格林世界居民小区距厂区均不足500米。位于双港附近中华石园属国家AA级景点。烟气中的二恶英和酸性气体在过山气流效应作用下,势必会对上述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敏感目标产生严重的、不可逆的生态环境污染。

地形和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无害扩散

厂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植被覆盖率低,逆温层对下风向的污染距离长,造成的污染范围大,在夏季盛行东南风时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危害加剧。厂址处于城市建成区的中心位置,环绕该址各方向均有大量居住区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无论主导风向在哪个方向,一年四季总有人群和建筑群被污染物覆盖。

■三、政策建议

(一)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合理布局

政府要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在垃圾处置中的比重。但在规划产业布局时,政府应充分考虑其地理位置及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避开居民区,学校,市场等居民活动较密集的场所,尽量降低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必要影响,因为这可能会制约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二)做好土地规划,建立合理的运营监理机制

篇10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的系统内,在资源投入、生产、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人类为摆脱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二、四川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特点。

1.农药使用量大,对环境长期危害严重。近年来四川省农药施用的递增速度很快,全省年平均用药量8300吨(含量为100%),其中有机磷等高毒农药比重大,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杀虫剂。违禁用药、滥用农药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农残超标,进而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由于农残经淋溶、溶解、沉淀,也加剧了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3~4]。

2.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化肥被视为仅次于农药的污染源,其危害程度与农药相当。四川省化肥施用量多年居全国前列,其中以氮肥为主,达117.8万吨,而化肥利用率仅为30%。在化肥施用过程中,盲目加大施肥量,造成化肥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活用水的短缺,并因饮用被污染水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大量的氮肥经淋溶、挥发等途径流失到水体、土壤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板结、土质恶化、土壤酸化等问题;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入大气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温度升高[5]。

3.农用塑料薄膜广泛地用于农业生产。每年有百万吨的废弃农用塑料薄膜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现有塑料薄膜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长期留存土壤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

4.农产品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严重。农业生产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和养殖业的各类添加剂;居民的生活垃圾也是重金属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城市上空浮尘随着雨雪等自然降水沉降到农田中,也可以加重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污染能够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影响生长导致减产、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绝产;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会抑制生物酶的活性,引起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6]。

5.四川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相当严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鸡厂、养鸭棚、养猪场和养牛场等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危害也日益严重。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是农业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四川省年出栏8817万头猪、2140万只羊、1147万头牛。据估算,禽畜的粪便已达24.85亿吨,且相当一部分没有回田。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5,7~8]。

6.秸秆露天焚烧危害严重。由于处置方法不当,农作物秸秆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产生了负面作用。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每到夏收季节,浓烟滚滚,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极大威胁。

由此可见,目前四川农业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说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改变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四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最有效途径。

三、解决四川省农业环境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把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放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发展循环农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建立与环境保护监督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级环保、农业部门处于农村环保、农业发展工作的关键位置,应明确工作重点,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在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出台的同时,紧密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把发展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尽快制定配套的法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2.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教育,普及农业生态循环知识,在全省形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提高农民循环经济和环境意识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发展观意识;循环农业的最终实施者和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所以,还要引导农民接受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节约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3.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认真落实节约资源能源的基本国策,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以农业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倡导农业节约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农业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1)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将农民集中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种、养、加”一条龙生产。由于四川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规模小,只有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对资源进行相对集中处理,才可能既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又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有所增加,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将生物产业作为子系统引入到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中,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寻求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3)由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建设完成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园,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生物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农膜使用的环境安全管理,积极开发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和可降解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膜的生产和使用。

(4)总结各种生态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模式特点,充分考虑四川农业的特点,建立适合四川发展、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生态园区。

4.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力度,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大力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和清洁生产技术等绿色技术体系,例如绿色耕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林牧品种遗传改良技术、“绿色”化肥、农业生产技术及其他现代高科技农用技术等[9],鼓励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5.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人居环境档次。切实加强四川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环境治理试点,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实施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搞好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加快分散式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村容整洁。

参考文献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梅虹。循环经济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9):232-233.

[3]余谋昌。自然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曾建平,彭立威。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的视点[J]。哲学动态,2004,(6):27-30.

[5]李秀艳。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转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4):101-104.

[6]韩立新。环境伦理对自由主义的挑战[A]。清华哲学年鉴(2003)[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篇1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是,资源环境也日益受到破坏。强化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环境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资源,同时环境质量的优劣又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离开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支持,社会经济活动将无法进行。社会经济在发展中创造大量财富,同时又使生态环境系统发生结构和质量变化。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资源储备三者间寻求发展的均衡,它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原则⑴。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以环境成本为尺度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补偿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需要

合理准确地核算环境成本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确认环境成本核算范围,对其进行计量,形成成本报告,从而进行严格控制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企业主动追求生态效益,获取绿色比较优势,是企业顺应绿色潮流,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成本核算不能单纯以降低环境成本来获取“成本比较优势”成本管理论文,亦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绿色比较优势”而制定过高的环境标准,应当权衡分析二者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终实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是弥补传统成本理论缺陷、完善环境成本理论的需要

传统的成本理论只反映生产中的直接消耗,反映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而环境的消耗破坏没有计入成本。这不仅导致了利润的虚增和税收的虚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向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用牺牲环境和透支未来以换取经济的增长⑵。环境成本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进行损耗补偿。将环境成本理论补充到传统成本理论中,使商品的市场价值较为准确地反映由于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的代价,有偿开发使用环境资源将会使资金的流向集中到环境成本较低的方向。

二、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核算的障碍分析

我国实施环境成本核算己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施环境成本核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我国的坏境成本会计实践还非常少,当前我国还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环境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

1 观念障碍

(1)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与发展观

“唯GDP论英雄”是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绿色GDP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有微观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作为基础⑶。不少地方政府官员认为,经济发展不上去,饿着肚子谈环保就是一句空话,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西方国家反复论证了许多年,要发展工业都逃不过这一劫。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2)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环境生态效益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而如果企业考虑环境成本的话,总成本就会提高,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愿意考虑环境成本了。企业经营者为了保证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经营者可能也会忽视环境问题。

对实施环境会计核算也缺乏动力。

2 制度障碍

(1)环境资源市场尚未建立

环境资源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就要通过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于最能发挥其作用的行业。环境资源市场的建立,将为企业获取环境资源提供了最佳场所和途径,同时也为以成本和价值为确认和计量对象的环境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环境资源市场,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是格格不入的成本管理论文,这不仅有碍于全社会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

(2)环境(成本)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我国开展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进而延伸至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对环境成本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

3 技术障碍

(1)环境成本的确认障碍

会计核算系统的首要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环境成本基本确认标准可以参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基本确认标准的描述,如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要素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很难借鉴。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很很完善,全国范围内只有废水、废气排放物等几项国家标准,虽然有关部委己下达通知要求尽快制定有关环境资源的规章制度,推进“三绿工程”,但这与环境成本核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环境成本要素的确认具体标准就是缺失的。

(2)环境成本的计量障碍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法对符合会计要素的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人们对会计计量作用的认识程度、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计量技术手段的发展等条件⑷。在环境会计中,由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所以,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就不能作为环境会计计量属性。目前环境成本计量的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法院裁定法、比例法等等。由于环境成本计价方法多种多样,计量对象的多变性也使得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3)环境成本报告的障碍

环境成本披露的模式和内容的不确定形成了环境成本报告的障碍。环境成本报告的模式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环境成本信息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披露,另一种则是编制环境成本报表或者环境成本报告书的方式单独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于这两种披露模式的选择和设计,目前会计界还存在许多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就内容而言,不论哪种形式,应包含哪些项目,哪些是必须披露项目,哪些是选择披露项目,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建议

1 对政府官员加强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

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本管理论文,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2 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教育

社会责任观是以社会为着眼点,企业的目标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企业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经济责任,企业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经济责任而忽视、逃避社会责任。2000年全球18个跨国公司制定了“社会约束”的生产守则(即社会责任标准),其中保护环境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中国企业要进入世界经济市场并和国外企业经营接轨,就必须在理性共识的基础上认同该标准所体现的核心理念,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应对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所带来的挑战。

3 充分发挥资源市场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抓紧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资源市场,彻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使用模式,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健全的环境资源市场,可以促使环境资源配置于社会最急需又适合的行业和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资源的价值,促使环境资源自身价值的完全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增值,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和完善环境会计立法

环境成本核算是环境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借鉴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第三,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5 明确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合理计量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包括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维持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把环境成本分为外部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私人成本)⑸。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不能仅限于货币,必要时可用非货币比,如实物来计量;环境成本的计量基础既可以用传统的历史成本,还可以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公允价值等;其计量方法要考虑环境资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环境成本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其不确定性更为突出成本管理论文,因而要做到绝对精确是比较困难的。环境成本的数据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并不排除它对决策的有用性。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随着它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性质界定越来越清晰,它提供的信息将会越来越精确。

6 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环境成本信息批露宜采用编制坏境会计报表或者环境成本报告书的方式单独披露环境成本信息,而不是环境成本信息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披露的方式。如果采用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方式披露环境信息,可能会出现有些企业利用环境信息调整企业利润,以达到避税或者上市等目的,而且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合并报送容易引起混乱,导致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

四、结束语

我们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分析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各种主观、客观障碍,提出各方面的解决对策,就在于要引导、监督企业自觉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培养企业环保意识,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控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耗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进而减少环境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⑴张薇,环境成本定义辨析---兼论环境成本核算的困境及其出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⑵刘建胜,廖珍珍:略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J] .企业活力,2010(10)

⑶岳希宇,我国全面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⑷,李建发:《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第一版[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12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成本理论,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其主要标志就是在纺织业、动力机械和冶金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也加速了市场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

当工业革命兴起之初,新生的资本家和经营者对尚无经验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潜在的社会危害,并没有充分认识和相应对策。对在工业生产的成本中,所费于社会的代价,资本家既无意识,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仅有少数观察力敏锐,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开始提出企业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

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末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发生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与此同时成本管理论文,人类对自然无穷无尽的索取而不考虑对自然的补偿,使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自然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接连不断的悲剧的发生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政策,社会经济制度,政治体制以及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要求企业约束自身行为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试图将其造成的社会损失进行计量并转化为企业成本的内容,归由企业承担使社会成本得到补偿。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这个词组是1924年由美国人谢尔顿提出来的,指企业不能仅仅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目的,还应照顾到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环境、社会弱势群体及整个社会的利益。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所属的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专家小组于1982年在《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中,对社会责任的披露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建议。

根据社会责任报告在线收录网站CorporateRegister的数据,截止2008年9月28日,该网站已收录全球4609家公司18299份社会责任报告。目前,我国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主要是进入500强的大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南方电网、南方航空、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银行、中移动、中远集团、中钢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平安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加入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列中。

二、中西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评述

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并把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如果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则利益相关者就会将隐性的要求转化为显性的,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因此,只有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健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工业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越高,企业社会成本问题也就越突出,因而,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是历史的必然。

从人们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关注到推动企业社会成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本管理论文,许多中外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对社会成本理论作了积极的探索。

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籍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弟提出的“社会成本”概念,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莫里斯?克拉克的“社会成本簿记”和“社会价值”理论,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C?庇古的“外部效应”思想,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创始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阿弗里德?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理论,还有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W?卡普的“社会损失”理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那德?哈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以及美国会计学会关于“社会成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的许多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对社会成本理论也做了许多探索,主要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社会生产费用”论,以许毅、王振之为代表的“社会平均成本”论,以陈今池、刘凤歧为代表的“社会代价”论,还有吴水澎教授的“企业对社会的任何成本”论,谢志华教授的“企业非自愿性支出和耗费”论以及有关学者的社会成本是“国民经济成本”说等等。

在上述的西方“社会成本”理论中,克拉克的“社会成本簿记”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以说是早期较为完整地研究社会成本的学术成果;庇古的“外部效应”思想为研究社会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经济性”的观念,使经济学从单纯分析单个企业组织经济行为,扩展到对单个企业组织经济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影响作用的关注;卡普的“社会损失”思想试图用实物和价值指标对环境污染作为“社会损失”即社会成本的实例进行了他的计量研究。而科斯所说的社会成本是私人成本与交易成本的总和,他认为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私人成本就会等于社会成本,社会成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交易成本的存在,其社会成本的含义一方面包含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又包含交易成本。

我国关于“社会成本”的诸多认识中,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社会平均成本论”和“社会代价论”两种不同的社会成本观念,尽管二者差异悬殊但彼此并不矛盾,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概括和描述,都反映了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社会经济资源耗费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也应提高的要求。他们涉及不同的研究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社会经济资源耗费水平和状况,从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二者不存在取代和替代的关系,而是要以某种形式把二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成本管理论文,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资源耗费,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从萌芽到发展,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的理解。有些是按照政治经济学中的再生产理论去理解社会成本的内容;而有些则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浪费去理解;还有的则是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理解社会成本。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一部分人是站在国民经济的角度看待社会成本,另一些人则是站在企业角度去看待社会成本。由于人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有较大的差异。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的发展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往往是以高昂的社会成本为代价的。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正趋于老化,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生态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政策的失误以及社会利益集团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矛盾,加剧了社会经济资源耗费与补偿的失衡。同时,特大矿难、黑砖窑、三鹿奶粉等社会责任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严峻的形势告戒我们,忽视从整个社会去研究资源的耗费与补偿,忽视社会成本的存在,最终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企业付出应尽的社会责任成本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投资。只有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才能准确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从而,为企业更加健康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价值的定量信息。

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实践意义述评

从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显示:①大多数企业提供的责任竞争力实践表现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②企业提供的责任竞争力所体现出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③企业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④责任竞争力实践所体现或带来的经济效益排在第五位,比较靠后,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发现:①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的同时,能较好地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利益;②实践意识比较高,但系统性、战略性、自觉的实施还显不足;③有较好的兼顾履行责任和提升竞争力的关系;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表现较弱,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更差;⑤企业在遵纪守法和对股东的基本责任的履行状况较好,但道德和自愿性责任的履行状况有待加强。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实践意义在于:

1.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研究源于其社会实践,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200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目前,我国企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范围、作用和如何实施等方面还处在学习、消化、探索的初级阶段,相当多的企业甚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把追求利润当作企业的惟一目的,根本不愿或者只是被动地去承担其社会责任。笔者认为成本管理论文,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从客观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其发展的需要,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各界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它需要有雇员、供应商、销售商、社区以及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说企业发展的资源是社会给予的,企业也有义务回报社会。当然,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会付出一定的短期成本,但从长期看,企业通过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企业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好的企业声誉带来好的财务绩效,从而促进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可提升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按照成本层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应该属于宏观成本范畴,在分析成本对象的范围时,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比传统微观成本层次的摘要求相适应。一般来说,人们把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分为八类:①保护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为了改善环境、恢复环境的数量或质量而发生的各种支出;②自然资源成本。是指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因其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而向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资源使用费。换言之,是企业因开采和使用稀缺的自然资源,应足额支付维持自然资源再生费用的成本;③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发展人力资源所发生的耗费与支出。包括对员工的招募录用费用、劳动报酬、集体福利、教育培训支出、职工社会统筹保障金等;④消费者责任成本;⑤社区公益和慈善成本。是指企业为社区及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⑥其他责任成本,如节能产品的研发费用等,也包括企业对政府、股东、供应商、债权人以及顾客等承担的责任成本;⑦土地使用成本。这是对企业因使用土地而应支付的成本,特别应包括企业因过度使用土地而使土地退化、质量下降计量的成本;⑧外部不经济成本。是指一个公司或企业从事谋利经营活动而消耗的并未记入自身成本费用中的社会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充分计量这种消极外部效应,并加以内部成本化。

根据现行的成本会计制度,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计算其产品成本时也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都以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一套相对成熟和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得到比较明确客观的成本计量结果。但是成本管理论文,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工具,将很难对以上的一个或多个成本做出系统的分析和计算,这往往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特殊性。即:社会性、间接性、模糊性和滞后性。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性质决定了其计量形式的多样性,只能应用一些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估算,尽量做到相对准确。另外,除了可用货币反映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成本和效益外,还可用实物指标和指数,甚至用文字来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可以借鉴国内外会计机构的经验,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支出成本法、设计新型成本信息系统等方法。

3.可加大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与效用关系问题上,美国著名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如果企业能够用他们选择核心业务那样的方法和框架来分析CSR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CSR并不简单意味着成本、约束或者是慈善活动的需要,而是企业实现创新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当企业在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已经促进了社会的价值,它会因此获得更好的竞争地位。

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很多途径。 但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提倡社会责任不仅仅能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更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了,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具体可在提升财务业绩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方面,提高效率方面,提高销售量和顾客忠诚度方面以及降低监管力度和市场壁垒方面都会给企业尤其的跨国公司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作为研究课题的专家学者较多,研究内容五花八门,但焦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试图回答:如何从现有的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何影响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如何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如何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如何量化,等等。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以下三方面:

1.关于企业多元化成本的准确计量问题。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信息的生产应结合使用各种方法,比如成本管理论文,当社会责任成本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估计替代品来确定;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如购买环保设备,可按历史成本计价;有些社会责任成本可以根据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估计,如废水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可通过估算恢复污染之前的状况至少需要多少治理费用来确定。

2.关于企业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问题。计算外部不经济成本并将其内部化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较好做法,在计量社会责任成本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外部不经济成本。从经济学分析可知,企业的经济行为可产生两类成本费用:一类是企业自己承担的成本,表现为企业产品成本、营业成本等;另一类是不由企业而由社会承担的企业外部成本。一般而言,企业的成本都是在微观范围内进行最优化选择而付出的代价,但它的活动常常超过自己的财产权力界限,从而发生了一些由社会和他人承担的成本和费用,这就形成了外部性问题。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的建立就是要求在政府干预等手段下解决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问题。

3.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与效用评估的关联体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两方面决定。若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所付出的成本大于由此所带来的收益,企业就不会很情愿、很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反之,企业就会很乐意、很热情地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如何科学评估企业在付出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后所带来的效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对企业取证调查的基础上,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与效用评估的关联体系作进一步的量化考察,将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京).2008(6).

2.池祥麟、林怡君.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关联性之分析——以道琼STOXX永续性指数为例.ntpu.edu.tw/coop/teacher/hlchih/data/CSR_CFP_link.pdf.

3.任迎伟、陈煦江.解析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06-25.

4.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会计研究,2007(2).

5.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2).

6.刘俊海.2006.对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点评,csrnall.com/.

7.Abbott, W. F.and Monsen, R. J. 1979. 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elf-reported disclosures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involv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2 No. 3: 501~515.

篇13

1.建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成本管理论文,而且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财会科研组朱学义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发表在《成本与价格资料》上(1994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瞿文莹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分别编著研究生教材《高级成本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莹教授在《高级成本会计学》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做了介绍,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节对此进行专门介绍。

综上所述,所谓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趋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类

(1)按耗费产生效益的期间可分为当期效益、滞后效益(包括投资性滞后效益和决策性滞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种。

(2)按耗费产生效益的行为层次可分为决策效益、挖潜效益和投资效益三种。如下图所示:

决策效益

节约效益成本管理论文,如节水、节电、节料、节费、节资等

降损效益,如降低废品损失、盘亏毁损等

成本性经济效益 挖潜效益 质量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等

扩展效益,如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等

投资效益

(3)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单位可分为内部单位效益和全厂综合效益两种。

(4)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对象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2.2效益成本法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对企业内部可计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所谓耗费效益系数,是指每元耗费可取得多少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专家调查、历史数据测定等方法确定,一般应用于决策效益成本和投资效益成本两方面。(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实际核算资料剖析经济效益关系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际调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的一种方法。(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两种支出方式:①全额挂钩支出,即全部耗费都从所创效益额中支付。②单项奖励支出,即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按项进行专门奖励,正常耗费仍按现行办法进行。(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途径进行结转。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费同效益挂钩。即从耗费上计算效益;从效益上反省耗费,效益奖励反过来又列作追加的工资费用。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又不是责任单位(责任人),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阶段性。虽然该方法也按现行成本计算期进行费用的归集与结转,但核算项目上的更替和时间上的断续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辅。一方面它在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会计中决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帐内、帐外之分。

(5)核算对象领域管理目标相统一。效益成本法从单项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终是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同企业管理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一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科目和账簿的设置

为了集中反映建筑节能降耗所需的费用同效益的关系,效益成本法在现行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在资金占用类增设“效益成本”一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创造建筑节能降耗效益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及计提的效益成本奖,贷方反映结转的效益成本,月终一般不留余额。该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成本管理论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细账

账户:挖潜效益成本

凭 证

摘 要

借 方

贷方转出

节约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降损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质量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扩展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