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cdio工程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cdio工程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cdio工程教育论文

篇1

1.2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精细合成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诸多不足。

1.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精细合成课程的考核还是采用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学生对于课程中讲授的有机合成反应机理和单元反应,虽然能在考试过程中给出正确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解决任何一个精细合成事例从研发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采用一份试卷来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是不合适的。

2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精细合成”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教学的不足,我们在借鉴其他高校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对精细合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映射至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开阔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1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改革

在CDIO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教学目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技术目标,一个是CDIO能力培养目标。技术目标主要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技术的具体要求,由以下5个方面组成:精细合成反应机理,精细合成单元反应,各单元反应的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基本的精细化合物合成方法,精细合成工艺学基础。CDIO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产品研发的能力。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2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

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首先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精细合成中的合成路线与反应机理,然后选择合适的精细化工产品做为生产目标,设计了五个CDIO项目,分别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项目、己二酸的制备项目、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项目、邻氯苯甲醚的合成项目、脂肪醇硫酸钠的合成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实施,学生对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实施方案,按照CDIO工程模式完成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步骤,从而在实践中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合成路线与反应机理,从而完成由实际化工产品反推学习理论知识、合成机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有一个综合练习项目,把环己醇氧化制己二酸做为CDIO项目载体,让学生分组设计合成路线,通过这个项目设计学生不仅可掌握包括氧化、还原、硝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重氮化和偶合等常见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而且通过真实的实践操作任务掌握了单元反应的基本操作及尝试工艺的改进方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汇报,教师评定成绩。

2.3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后,我们同时也改变了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将不同的精细化工产品设计成目标产品,让学生按照CDIO工程模式完成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合成过程进行打分。总的说来,决定一个合成的质量好坏的主要是四个指标:(一)途径越简捷越好;(二)原料越便宜越好;(三)产率越高越好;(四)环境污染越小越好[5]。通过这四个指标的衡量就可以判断学生对合成反应机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与技巧、经验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进而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价。

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精细合成”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一种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突出了精细合成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协同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3、在课程中设计的丰富实践项目,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4、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养,适应当前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篇2

2.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紧紧围绕“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以CDIO模式为基本框架和背景环境,以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建立符合国际工程师认证的课程体系。

(2)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以生为本,尊重、鼓励、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推进分类、分层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4)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2.2课程平台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原则,共设置了人文社科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素质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等7个课程平台。

(1)人文社科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修养。

(2)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化工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

(4)专业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5)素质教育课程平台。该平台是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实现文理交叉与渗透设置的课程平台。

(6)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7)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3教学方法改革

CDIO工程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据CDIO理念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依然只是规划,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每门课程、每节课堂、每个活动上,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我们以“化工设计”这门课程作为试点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目的是测试改革想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索和积累经验。“化工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综合运用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讨论化工工艺过程开发、设备的设计以及化工厂的整体设计。改革前,“化工设计”课程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CDIO改革后,我们实行的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大纲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了三级项目,三级项目下设置若干个子项目,学生按6-8人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子项目,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一项包括构思、设计、实施和改进全过程的团队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内合作、团队间协作加竞争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本课程经过CDIO教学改革后,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化工设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篇3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而大学物理课程除讲授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着重讲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为此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不利于专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实践环节相对偏少,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够;(2)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高,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四、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全面理解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学习小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2013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32班进行试点,将该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学生,每个小组自己推荐出组长,负责工作进度、成员的任务安排等领导工作。形成了一个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CDIO教学模式。

2.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物理课程共设计了六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一个工程项目,利用工程项目为导向驱动教学任务,每一个项目都通过模拟工作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4个阶段来实现:(1)构思阶段: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任务,即要学生明白自己要设计什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确定工作方案、收集资料的能力(2)设计阶段:小组讨论完成项目的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根据构思方案及所学知识设计工作方法及确定工作流程的能力;(3)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项目,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运作阶段:根据完成的效果进行项目评价,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把自己完成的项目情况做成PPT进行汇报,本组成员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并根据考核评价标准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评估取舍能力、演说能力。

3.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阐述基本理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安排社会调研实习,实践辅导,重点放在教学做合一,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学做创结合进行,将人才培养置于工程环境中。

4.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面,改变单一的笔试考试方式,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从本学期开始大学物理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学中进行考核,以每个学习小组为考核单位,根据工程项目进行汇报、答辩,教师最后根据设计方案、效果表现、图纸完整程度、效果表现、汇报材料及提问的回答情况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每个小组都必须有合格的项目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文本说明才能通过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考核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一部分在期末进行笔试考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篇4

1.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教学时间基本由教师占有。这样就造成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甚至出现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的现象。同时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应用,只是机械地记住老师课堂讲的内容,不能将所学知识很好地消化、吸收,从而学有所用。

2.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主要以听教师的讲授为主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往往是生硬、表面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得不到发挥,学习效果不理想。反映在学生日语能力测试中的听力分数很低,阅读分数也不理想。另外,学生在就职面试时候,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要实现教师以学生为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到《综合日语》课教学,将使日语专业教学模式有一个新的变革。

3.应试教育对本来的日语教学形成强烈冲击

语言教学如以应试为目的,必将失去其语言教育的意义。目前的日语教学太多的功利性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已经失去了日语教育原本的内涵。所以,对现有的《综合日语》课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今后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趋势。

二、引入做中学理念的《综合日语》课新授课模式

“做中学”理念下的《综合日语》课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在大连科技学院日语专业2012级两个班级当中进行了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项目式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事先将每一课分成若干个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找到解决各个项目问题的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综合日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以及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我们一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负责人负责发言,并且这个负责人是动态的,实行轮流制。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比如A小组负责词汇的搜集、解释,B小组负责语法的整理、归纳,C小组负责文章内容的理解,D小组负责相关日本文化知识的搜集整理。学生搜集相关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次上课,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模仿老师将负责的项目讲解给大家听,然后由老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项目式教学,大多数学生对词汇掌握产生了兴趣,对语法学习也不再抵触,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语法用法,增强了日语能力测试的应试能力。另外由于是小组合作式项目教学,同时也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团队精神正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宝贵财富。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综合日语》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给学生布置课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做汇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升理论认识水平。

教学手段方面则多采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室,可以适当播放日语短剧等,让学生对所听、所看内容进行复述,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90后大学生从小就是在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的熏陶下成长的,他们实际上都是一些“视觉性”的学生,所以多媒体能更加促进他们的学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创造条件,营造丰富多彩的日语教学环境,结合专业特征,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

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文章背景,适当补充一些日语故事、日语笑话、日本的风土人情、日语背景等知识,使枯燥的日语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4.充分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各种日语交 际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综合日语》课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故事角色表演,安排学生日语值日报告,布置学生写日语日记,用日语讲述校园生活、兴趣爱好,开展日语园地、日语论坛、日语角、办日语报纸杂志等活动,并可以邀请外教参加到这些活动当中,增加活动的丰富性,让学生进入到学习日语的状态,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日语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三、“做中学”理念下的《综合日语》课评价体系改革

对于如何在新的日语专业教学模式下评价学习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往的外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依靠期末(有的有期中)考试,这就造成了学习者忽视学习过程,往往采取突击复习的方式来面对考试,这也是造成学习者外语应用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引入CDIO理念下的学业评价方法,也就是分阶段按项目的内容、进度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项目组成员以《综合日语》课为中心积极探索,实施了如下的评价方法。

缩减了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70%缩减到50%,而平时的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与“做中学、做中教”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法是相匹配的。即将学生的每次课根据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所进行的发表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方法也不是单纯的老师评价,而是采取班级同学集体打分、小组打分和老师打分的方法进行综合测评。记录下每次课的成绩,然后在期末根据每次课的成绩加权算出平均成绩,即为本学期的平时成绩。这种做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发言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听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动小组学生准备任务的积极性。

另外期末考试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一卷定终身的现象。考试形式由完全的笔答改为笔答和会话考试相结合的形式。笔答占30%,口语考试占20%。口语考试形式是让学生抽签来选择演讲题目进行简短演讲,然后以抽签的形式再来选择两人进行对话。由老师根据学生这两项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结合试卷成绩,综合给出学生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

这与以往的传统的考核方法相比,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考核,从而淡化期末考试对总体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助于让学生重视平时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并且在期末考试当中增加了口语考试内容,能使学生更加重视日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同时,对学生的听力提高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结 语

课题组成员根据这一基本构思,通过课堂教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使之形成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日语》课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了如下问题:首先,教师的作用由“主讲”变为“导演”;其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第三,项目式教学将课上课下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施一年的项目式教学和阶段性评价,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由以前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日语的应用能力。

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此项改革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有个别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依赖于其他同学,自己不主动去查找、归纳、总结自己承担的项目,而是采用投机取巧的形式让他人代劳。二是在实施过程性评价过程中,发现打分存在很多主观因素。三是在期末考试当中的会话考试同样存在打分不客观现象。另外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增强了,但是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出现了忽视现象。四是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五是采取这种新授课模式发现同样一课的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比传统的授课方法要多,容易出现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 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杨泓.“做中学”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教学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9).

[4] 叶绿青.杜威的从“做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5).

篇5

(4) 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讲的“计算机系统概论(双语教学)”课程,参加2008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

(5)2008年1月在国家级学术期刊《计算机教育》发表教改论文“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6)2007年被评为2006-2007学年软件学院先进工作者;2008年3月获软件学院“迎评促建”课堂教学优秀奖。

依托软件学院“3+1”办学培养模式,双语教学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2001级7名毕业生在英国ULSTER大学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后,5名学生在英国各著名高校获得硕士学位,其中2名学生继续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2003级24位留英学生中,15人被英国著名高校(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华威大学、约克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录取为硕士生。2004级8名学生正在ULSTER大学攻读学士学位。这些学生得益于软件学院针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和研究,他们在软件学院3年的学习得到ULSTER大学的充分肯定,从中体现双语教学切实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内容之精华,使得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紧跟国际步伐。

4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英语仅是一个载体,实质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3]。当前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教材的选择以及资金投入等都是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障碍。

4.1教师的教授过程

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否过硬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软件学院不断制定双语教学教师培养机制,加大鼓励双语教学力度,提供提高教师英语水平的机会,全方位建设双语教学模式,努力向全英文教学过渡。通过扩大全英文教学的课程范围,不仅实现将中国学生送出去,还要将外国学生引进来,平等互惠的国际化办学是努力的方向。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课程,教师应学会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析透。课堂上不仅实时地安排好应传授的知识点,而且还要管理好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每节课的不同时间段以各种形式创造出思维的兴奋点,抓住学生的思考“脉搏”,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将每节课作为最好的礼物奉献给学生”,这就是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4.2学生的学习过程

双语教学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同时学生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作者所承担的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是大一新生,他们还没有从中学老师手把手地教与学模式转变到大学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中来,就接受双语教学,初期可能不太适应。同时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会出现抵触情绪,更加重了双语教学的负担。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课程开始的前几周适当放慢进度,降低课堂英语教学比例,多使用课堂日常英语,与学生充分互动,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使之尽快适应双语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原版教材,在复习已学知识点的同时提前预习,将专业关键词和相关阅读材料预先印发给学生,根据个体差异可以适当参考中文翻译版教材。待绝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以后,即可加快教学进度,转入正轨。对学生的抵触情绪要坚持统一标准、无一例外的原则。但是使用英语授课的程度要依据学生接受能力而定,不应完全拘泥于英语、汉语所占比重的形式,营造既轻松愉悦又紧张向上的课堂氛围。同时充分运用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给予全面回答和解决,鼓励学生在课程平台论坛中使用英文交流,网上提交作业、练习、考试等全部采用英文,课下也能充分实现教与学。

为提供学生更多的出国学习机会,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软件学院为学生开设不间断的IELTS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为双语教学的成果提供了保障。

4.3教学团队建设

为顺应软件学院国际化办学与国际合作的思路,双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集体智慧,建设科学型、国际型的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在建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学研究以及资源建设的过程也就是教学团队成长的过程,教学团队的逐步成熟标志着数字化课程建设与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的成熟。因此双语教学团队建设对双语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起决定性作用。

在具体实施的措施上,可以考虑定期参加培训以及相关教学研讨会议,汲取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经验,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同行专家交流探讨,学习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优点,对于引进的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仔细推敲,探索适合院情、校情、国情的教学改革方法。

5结束语

基于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的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证明,双语教学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任务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学生的反馈说明双语教学对于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双语教学对于专业知识更新以及提高教学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双语教学如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过渡到全英文教学,向国际合作方提供英文课程以实现双向交流,使得国际办学不仅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仍然是双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丁雪梅,李英梅,伦立军. 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

[2] 刘玉斌. 加强双语教学研究,提高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质量[J]. 教育论坛,2006,(16).

[3] 丁学钧,温秀梅,刘建臣.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系统模式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7).

Research of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Digital Course Platform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DING Xue-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