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销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直销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直销论文

篇1

3.互联网的安全措施还有待完善。在信息交流中,双方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交流的效果。如果对对方提供的信息缺乏信任,很难想象这种交流有什么意义。互联网为交流双方提供的是一种虚拟的不见面的交流空间,其开放性的特征更容易使人对网上信息产生不信任感。这成为影响网上直销发展的重要障碍,造成许多用户不敢进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交易的安全性等受到大多数人的怀疑,网络直销活动需要更安全严密的技术保障。

4.酒店网络营销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1)酒店自身的Internet营销技术还不能满足直销的要求。(2)开展网上营销的目的不明确,缺少计划性。(3)酒店缺乏有效评估网络直销活动的手段。应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浏览人数不能简单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优化饭店网站。优化饭店网站,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网络浏览者较变为预订者。网站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饭店的主页应能够给顾客比较强烈和突出的印象;第二,网页结构设计合理,层次清楚;第三,网页的内容应全面,尽量涵盖顾客普遍所需的信息;第四,内容应实时更新。

2.用价格吸引顾客。价格是饭店经营特别是营销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而互联网营销使饭店客房的价格展现在顾客面前的同时也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因此,应在网上建立客房价格自动调节系统,按照旅游的淡旺季,市场供需情况,其他饭店的价格变动等情况,在计算最大盈利的基础上自动地进行实际的价格调整,并且定期提供优惠、折扣等形式来吸引顾客。

3.增加预定功能。饭店网络要有强大的预订功能。如果能在饭店的官方网站提供实时的客房预订与支付服务,不仅能够为饭店带来更多的直接客源,还能大大减少客房的分销成本,并可通过更低的折扣来鼓励客人预付部分甚至全额房费,从而降低饭店客房的空置风险。但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大的趋势不可抵挡。

4.用搜索引擎提升企业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做好网站的网络宣传工作。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就是世纪的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源问题,搜索引擎的出现则成为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查找目标信息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蔷.关于网络营销运作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2).

[2]于海蛟.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的影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篇2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TCP/IPInternet协议已成为计算机工业中开放系统互连的事实上的标准。TCP/IP协议,即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目前最完美并广为接受的通信协议之一,它应用于在广域网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网络以及不同类型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各种类型的以太网中,如Windows95/98的对等网、WindowsNT、Unix、Linux、NetWare,目前都广泛地支持该协议。

TCP/IP寻址

在管理TCP/IP网络时,一个最有挑战性的工作是管理IP地址和保管记录好IP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尤其对于一个新的管理员或刚接触管理IP地址的人更是如此。信息从一个主机取出,放到另一个主机的时候,有三种东西起了作用,即主机名、主机地址、主机路径。这就关系到IP寻址的问题。

一、IP地址类型

为了控制IP寻址的方式,制定了类型结构,即把IP地址分为五类(A-E类),有三种用在了商业网络中。

A类A类地址的高端位总是置为0。只要最左一位置0,剩下的位数不管是0或1,都是A类地址。因为第一个八位组决定网络地址的类型,只要第一个八位组小于128就是A类地址。如:10.35.64.23是一个A类的TCP/IP地址。如果用缺省的A类地址子网掩码255.0.0.0。则网络部分地址为10.0.0.0,主机部分地址为:0.35.64.23。总共有128(0-127)个A类地址,但每个A类网络可以有16777216(224)个不同的主机标识。

B类B地址是IP地址的高端前两位置位10。并且B类IP地址中,前两个8位组表示网络部分,后两个8位组表示主机部分。B类地址范围是从128.0.0.0至191.255.0.0。如136.35.26.64是一个B类TCP/IP地址。用B类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与此地址进行位操作,则网络部分为136.35.0.0,主机部分为0.0.26.64。B类可以有16384个网络地址,每个网中可有65536(216)个不同的主机标识。

C类C类地址高端的三位设置为110。C类地址前三个八位组作为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八位组作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的范围是从192.0.0.0到223.255.255.255。如198.35.64.85是一个C类TCP/IP地址,用C类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则网络部分是:198.35.64.0,主机部分是0.0.0.85。C类有2097152个网址,每个C类网可有256(28)个不同的主机标识。目前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C类IP地址,我单位(龙岗区信息中心)局域网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168.1和192.168.168.2,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最后两类IP地址到现在还没有应用,这里不作介绍。

二、子网分割(以C类地址为例)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使用C类网址,也会浪费掉相当一部分IP地址,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使用IP地址,这就是子网分割。子网分割就是利用主机地址提供更多网址的技巧,减少了每段网中的主机数,并且更有效地利用配置给我们的网络地址。

每个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一部分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用前三个8位组表示网络地址,最后一个8位组为主机地址。像如下形式表示,其中N代表网络,H代表主机。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HHHHHHHH

建一个子网掩码,就是把部分H变为N,由此得的结果用于网络地址。决定有多少个H需要变为N的公式为2x-2=Y,其中X表示用于网络地址的位数,Y是得到的网络个数结果。如用主机部分的前三位给网络部分,地址如下所示: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HHHHH

用公式计算,我们有23-2=6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有25-2=30个主机。在缺省的情况下,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这表示前三个8位组用作网络地址,最后一个8位组用作主机地址。现在我们决定有最后8位组的前三位也用于网址,而只用后五位作为主机地址,我们把前三位设置为1,把后五位主机地址设置为0。

1286432168421

11100000

128+64+32=224,这样我们的子网掩码就是255.255.255.224。

因我们前三位用于子网掩码,得到如下八种不同的形式(二进制数):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在大多数情况下,全1和全0是不允许的,一些操作系统和路由器不能控制全1和全0的子网掩码,除去不能用的网号,还剩下六个潜在的子网掩码即:001010011100101111。所以我们可计算出来如下所示:其中H只代表主机位。

1286432168421=

001HHHHH32

010HHHHH64

011HHHHH96

100HHHHH128

101HHHHH160

110HHHHH192

我们用向ISP申请的公有地址如:210.85.37.0和230.87.31.0进行子网分割,我们得到如下潜在网络地址:

210.85.37.32230.87.31.32

210.85.37.64230.87.31.64

210.85.37.96230.87.31.96

210.85.37.128230.87.31.128

210.85.37.160230.87.31.160

210.85.37.192230.87.31.192

因为子网ID定义的第一地址,同一子网的最后一个地址保留用作广播,余下的地址都可以用于主机。为求得第一个地址,我们分析最后一个用于主机得八位组,高端前三位用于子网掩码,我们可以得到网络地址如下所示:

1286432168421=

001HHHHH32

再把高端前三位用N代替计算低端得五位,可计算出主机地址范围,如下所示:

1286432168421=

NNN0000132+1=33

NNN1111032+30=62

主机地址范围在33到62,所以第一组IP地址210.85.37.33到210.85.34.62,余下的主机地址范围如下:

210.85.37.65到210.85.37.94

210.85.37.97到210.85.37.126

210.85.37.129到210.85.37.158

210.85.37.161到210.85.37.190

210.85.37.193到210.85.37.222

第二组主机地址范围可相应计算得出。

篇3

网络层处于数据链层和传输层之间,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三层,TCP/IP协议族中最核心的IP协议就在网络层,广泛应用的TCP、UDP、IGMP及ICMP数据包,都以IP数据报文形式传输。网络层封装IP数据包,并路由转发,解决机器之间的通信问题。网络层常见安全问题有:明文传输面临的威胁、IP地址欺骗、源路由欺骗和ICMP攻击。

3传输层的安全

传输层在OSI模型中起着关键作用,负责端到端可靠的交换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在传输层使用最广泛的有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层常见安全问题有:TCP"SYN"攻击、Land攻击、TCP会话劫持和端口扫描攻击。

4操作系统的安全

目前在职业院校,除了服务器是使用UNIX、Linux外,其它工作站基本是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存在以下风险。(1)安全隐患的产生,主要是操作系统配置不合理,例如:没有管理员口令,用户弱口令,未删除和禁用不必要的帐号,设置完全共享的目录、没有防病毒软件、不合理的访问控制,资源共享的访问权限配置不当等。(2)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很多系统服务支撑,这些系统服务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功能接口,有些是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必需的,有些则是不必要的。不必要的服务不仅会占用系统资源,还会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威胁。如果用户不知道自已的操作系统,哪些服务是可以访问网络的,就容易被入侵者利用。

5业务应用的安全

职业院校为了满足科研、教学、办公的需要,校园网搭建了很多网络应用系统,如:信息、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等。这些应用系统很重要,但也存在风险如下:(1)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身份认证措施,这些机制各有特点,但是入侵者仍可以利用网络窃听、非法数据库访问、穷举攻击、重放攻击手段获取口令。用户安全意识淡薄,使用系统默认或者弱密码,并且长期不改动,形同虚设。(2)WEB服务:WEB服务是学校用于对外宣传、开展网络远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应用极其普遍,使得Web服务经常成为非法攻击的首选目标。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网页代码本身就存在后门和一些缺陷,比如IIS漏洞、ASP的上传漏洞、SQL注入、缓冲区溢出等。入侵者一旦攻陷WEB服务器,可以把WEB服务器作为跳板,通过中间件或数据库连接部件,非法访问学校内部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并可利用网页脚本访问本地文件系统和网络系统中其它资源。(3)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校园网内的业务应用依赖于各种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正确配置数据库系统显得至关重要。数据库是个复杂的系统。非专业人员是无法正确配置数据库系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可从端口寻址的,通过查询工具就可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例如通过TCP1521和1526端口,就能侵入一个弱防护的数据库;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可以泄漏数据库结构,分析这些信息就能实施攻击。(4)网络资源共享:为了工作方便,内部人员经常会使用网络共享,如果没有对资源共享,作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重要的数据信息,就无防护地暴露在网络中。

6网络管理的安全

安全管理对于有一定规模的职业院校网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相应制度约束,就会带来风险:网络管理人员把校园网络结构、系统的一些重要信息传播给外人,会造成信息泄漏;密码和密钥管理风险,管理员账户及密码被外人窃取;在约束缺失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和系统的弱点,实施入侵、修改、删除数据等非法行为;审计不力或无审计,当网络受到攻击或其它威胁时,没有相应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机制。事件发生后,不能提供任何记录,无法追踪线索,缺乏对网络的可控和可审查性。

篇4

1.1.1网络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侧重于讲授知识性较强的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另一方面大学生注重现实和实用,对抽象枯燥的思政课兴趣较低.但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中即时、丰富的信息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避免课堂案例过于陈旧和理想化的同时,使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结合,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网络变革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思政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死板,但在网络背景下,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静态、平面的课程内容以声、色、貌等学生容易接受的三维立体、动态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站和网络平台(如论坛、E-mail和各种沟通软件),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并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1.2网络给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带来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1.2.1网络大环境给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冲击传统的“灌输”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师生间互动性较差,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当大学生可以按照自我兴趣和需求在网络中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传统教学的缺陷就会被放,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就会降低.这不利于大学生发展,也不符合思政课顺应时展的要求.

1.2.2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淡化了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领域,但这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过份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的现象.过分依赖网络不但会冲淡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使大学生思维迟钝、意志消沉,甚至产生极度不自信的后果.

1.2.3网络中的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抑制了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其人生观、价值观也才初步形成,还不够稳定.当网络中的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特别是一些伪装过的霸权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出现时,他们的视线就会模糊,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会被侵蚀和动摇,甚至放弃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对思政课的教学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1.2.4网络的大环境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当前,大学生想了解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从网络中直接获取,有时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甚至比教师讲授的知识还要全面.这既不利于教师学术权威的树立,也不利于思政课感召力的发挥.网络知识较庞杂,更新速度较快,大学生在紧跟时代和网络变化的同时,思政课教师却因时间、精力或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紧跟网络和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发展中的种种冲击和挑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2.1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所必须把握的原则网络背景下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要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成才需要相结合,坚持思政课教的主导性、导向性不动摇的前提下,注重把握时代性和主客体交互性的原则.

2.1.1坚持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特点,把理论课与网络时代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多种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原则.

2.1.2坚持主客体交互的原则当前师生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尤为重要,所以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主客体交互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构建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良性、和谐的课堂氛围,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总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把握时代性和主客体交互的原则,这也是高校思政课依据课程理论的特征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所做出的必然要求.

2.2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2.2.1变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如论坛、邮箱、微信、QQ等)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在师生间构建一种平等、民主、互为主客体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技术教学、在线教学、课堂在线搜索、课后在线学习、练习与考核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既可生动、直观地吸引学生,又可较快地调整教学内容;既可最大限度的使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又可促使学生达到知、信、行相统一的境界.总之,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2.2.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导多元文化和价值趋向网络信息中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特别是那些非主流的、消极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整合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思想和道德上引领大学生,使大学生增强正确鉴别网络中的信息,防范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的侵蚀的能力,选择积极的信息,自觉吸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地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2.2.3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知识储备上一般并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在应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技能上还有一定欠缺,特别在网络信息庞杂、技术更新速度飞快的条件下,这一欠缺越发突出.因此,必须要建立一种长期的教师培训机制,使他们及时地学习网络技术,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网络信息,更好地驾驭网络和课堂.

篇5

(2)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当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高度融合,便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和输出的人才产生多元化特征。

(3)职业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会通过信息平台确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上制定个性化理论学习内容,在平台上实现职业技术实践操作,通过情景设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对职业技术特征的熟悉度和实践操作的熟练度。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是网络技术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体,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同时其网络平台也是一个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规范的建构体。而作为网络文化主要参与者的高职学生,其在网络文化环境下的网络平台活动行为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表现为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和冲突、人生态度、利益观念、道德水准、择业态度、平等需求等,因此有必要对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体系进行设计。

2平台的主要模块实现

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体系12个模块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包括登录、用户权限、上传下载、审核等。由于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体系各部分内容的形式比较雷同,模块结构特点又具有复制性,可以认为四大板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涉及权限管理、栏目浏览、上传下载文件等功能,在此只对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体系四大板块之一的精神文化板块的相关功能进行简要解读。

2.1精神文化板块实现内容

可以通过导航进入精神文化板块中学生社团管理、经典文学阅读、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学生社团管理模块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大学生社团交流平台(论坛),提供大学生社团展示平台(社团主页),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各种资料文档的范例(如社团章程),提供大学生社团管理功能,提供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该模块起到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作用。高职学生通过该模块参与社团活动并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经典文学阅读模块的主要内容是提供中国文学及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中国文学作品中既有古典文学,也有近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乃至当代著名网络文学的名篇巨著。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经》《论语》、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杂剧和明清小说。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主要是小说、诗歌与戏剧。该模块还有根据中外名著拍摄的影视作品。这些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贯穿着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种种思索和深刻体验认识。阅读这些作品,犹如与名家大师进行心灵的直接交流与碰撞,可从中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体验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认识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与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洗礼,促使健康人格的形成。职业素质教育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技博览、创新创业、健康驿站等栏目,开展学生科技活动、职业技能大赛、学术讲座、学科知识竞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网页设计竞赛、寝室美化大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满足学生在体育、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和演讲等方面的爱好与需求。

2.2精神文化板块功能实现

普通用户可以选择性登录精神文化板块。直接进入此板块的用户只限于参与社团活动、阅读网络提供的经典文学作品、浏览职业素质教育模块中的各种栏目。通过注册账号和密码登录的用户可以上传各种作品、参与社团管理等。平台设置了用户积分系统,鼓励用户通过积累积分用于在平台的资源下载和观看影视作品。管理员用户主要负责对精神文化各模块的内容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审核、修改和删除经典文学作品和大学生社团子栏目,审核用户上传的经典文学内容并把审核结果反馈给用户。

3行为反馈系统功能解析

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行为反馈系统模型中,笔者利用已开发的“网络终端过程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了浏览行为记录采集、行为记录分析、在线分析报告、行为库存储等功能。具体实现过程是:先采集登录用户的浏览行为,将行为记录储存到数据库中,并依照分析内容,有选择地将数据转入行为数据库;然后通过行为记录模块将行为记录转变成行为模式,储存于行为模式库中;最后通过在线分析报告模块实现行为结果浏览模式,实时将分析报告提供给网站管理者,以实现动态、精准的网络文化平台反馈功能。管理员用户端应具备评价功能,通过网络文化平台板块的设置标准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网络行为的评价规则,异步收集网络浏览行为信息,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登录行为和网络板块热度等结果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将不同的统计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和网站的管理者。这些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个网络平台,为教师及管理者更好地实时完善网络文化平台的功能和结构、充实资源库的信息内容。在网络文化平台体系设计中,行为反馈系统模块包括4个内容:认知数据采集模块、认知分析管理端、行为数据采集模块、行为分析管理端。文献中关于行为数据的收集方式有多种,我们采用其中2种:第一种是异步收集方式,即在普通用户登录网络文化平台后对用户问卷调查,对用户的自我感受及网络内容认知等传统的信息进行收集;第二种是同步收集方式,即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浏览者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追踪,记录所有与网络浏览活动相关的行为信息。同步信息主要是收集网络登录行为记录(即动态数据),包括点击网址、搜索的关键字、经常访问信息的类型、停留的时间、访问的频率、参与电子讨论的话题、访问的时间段、经常使用的工具、访问课件的内容和时间、已浏览过的教案页面、已完成的练习和阶段测试、各知识点的学习成绩、使用的交流工具及使用次数、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次数、正确回答问题的次数等。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笔者对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体系建立了认知分析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实现2个方面功能:一是跟踪学生的网络行为,收集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数据;二是对学生体味校园网络文化感知程度进行量化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受访学生对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相关模块的基本感知,并根据系统评价结果对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内容进行监控和调整。

篇6

2、高校网络建设是新时期下掌握与引导学生思想动态有利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交、购物、娱乐等行为逐渐从网下转为网上,而且网络行为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由此,网络传递的内容和信息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成长都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地教育学家和研究者的研究的视角转向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下,传统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开展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效利用网络为教育者开辟了新的路径,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规划》指出要构建高效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实现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网络参与成倍增长,加大管理难度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已经各类网络信息平台的发展,使得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高校网络文化的接受者,又是高校网络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者,高校网络建设的参与互动成倍增加,信息的变得更加自由而难以监控,因而加大了高校网络文件建设的管理难度。

2、高校网络内容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从管理者较多来看,目前在高校网络建设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从外网转载,缺少很多原创性的文章,因此就非常可能造成内容的缺乏时效性,因此不能吸引到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影响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用的发挥。

3、高校网络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匹配度不高

除此之外,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是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活力的重要保障,但是在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方面,管理者很难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取到学生的主流的兴趣点,因此在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上就很容易出现高校网络内容与学生兴趣不匹配的情况。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应对机制

针对以上的挑战,笔者认为对于新时期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含:第一,参与者的身份认证机制。一般在高校的网络中,要求的网络参与者都需要经过实名认证,这位维持良好的网络环境打好了基础;第二,网路舆情应对机制。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是快速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有效保障,尤为重要,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多网络舆情进行提前和精准的研判,同时加快网络舆情的处理速度,并提升应对效果;第三,高校网络建设投入保障与激励机制。高校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制定完善的建设保障和激励机制;

2、加强高校网络建设专业队伍与管理。

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专项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建设与管理队伍的参与,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到网络内容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保证高校网络的运行。

篇7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熟练驾驭的同时还必须要拥有符合企业需求的网络技术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合理规划、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适应不断推陈出新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及企业对技术的更新需求,还要时刻关注行业上的技术升级与信息更新,做到教学上的“与时俱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下企业实践、专业培训或为教师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讲座,让教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将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网络专业教学上出现的“学生学不会,教师不愿教”的恶性循环现象不能单纯地把责任归于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是掌控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能否成功的完成每一次教学任务,是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在课堂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程的特点,根据当今中职生的特点,研究出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突破网络专业教学的瓶颈。例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是当前提倡的几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结合学科进度,多采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甚至基于它们再创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三)针对学生特点,实现分层次教学

不同的学生基础相差悬殊,合理的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科知识结构要分层次。在计算机网络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由简入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企业网络搭建》课程中,首先通过简单的制作网线,向学生讲明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如何连接;连接后,为了实现网络的通路,需要通过各个网络设备的配置,进而学习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当网络出现不通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进而对网络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等,层层递进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

2.对学生群体要分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教师在布置实训任务的时候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水平,分层次的布置实践操作练习。针对基础弱的学生布置简单的基础练习;针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练习之外,增加拓展练习。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功课可做,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发挥。同时可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实训任务,教师可针对组员的优缺点,分配每个组员应该负责的内容,使人员的分工得以优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完善教学实训环境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实训环境的支持,用于开展实训练习。首先,是计算机网络机房的升级与完善。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是主要内容。而如今应用软件的升级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机房电脑设备落后甚至老化,则会影响教学实训的开展。其次,是网络设备的完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这需要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机等网络设备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技术应用教学,而不仅是停留在模拟软件的使用上。各中职院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适时引进新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及网络实验设备,逐步完善网络教学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操作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和学习。

篇8

2.实践教学环境脱离实际。

当前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基于虚拟的网络教学平台,这类教学平台虽然可以让学生都参加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模拟的教学平台提供的只是一种虚拟的、封闭的商业平台,并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真实的商业环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运作能力。

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网络营销》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以理论考试为主,强调的是学生的识记背诵能力,忽视实践能力考核。这样的考核体系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容易出现平时混课堂,考试死记硬背的现象。

二、《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职业化的教育模式,应以行业背景为依托、以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实践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等环节,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力求突出其专业的特长。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将课程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探索新的《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

1.立足于操作层面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网络营销的研究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虚拟市场为基础,陈年的教材及固定的虚拟软件无法适应不断更新发展的网络市场环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改变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形式,增加实践操作环节,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注重网络营销工具实践运用,在熟练运用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网络博客为平台构建《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后,以理论为基础指导实践操作,本文作者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对“网络博客”的建立与运营推广为主线,构建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利用真实的网络环境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网络营销》课程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博客的建立、管理与推广开展,共设计了六项实践项目,如表1所示。

(2)教学子项目独立又相互连接。

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网络营销的策略制定、工具运用及网站诊断和优化为教学目标,构建课程的六个实训小项目,主要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有独立的任务说明、相关知识、颖难解答及考核标准等,然而各个项目又相互联系,如博客的内容策划的确定,除考虑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还需考虑到后续的推广,以避免利用工具推广时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因而在完成一个独立的子项目时,还需考虑大项目的整体效应。

(3)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时空上的延伸。

以往普通的现象是实践教学多数需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才能完成实训任务,时间与地点都受到限制,而以网络博客为平台的实践是基于开放的互联网络上进行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多花时间与精力完成一些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博客访问量,如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网上寻找解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客可以说是学生的一个产品,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是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博客的调研、内容策划、推广和诊断优化均为学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富有激励机制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实践体系少了完备的考核体系,就会缺乏激励机制,再完美的实践项目设计也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构建完备的考核体系也同样重要。在设定考核标准时尽可能使考核标准体现出对学生网络营销的策略制定、工具运用及网站诊断和优化等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

(1)AR值评价标准。

借鉴网络营销能力优秀网站的一个概念AR值(网络营销能力评级AbilityRanking)。该考核体系以学生参加的每项实践活动过程中,按考核要求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积分排行,设定单项与综合的评价标准AR值,以综合AR值作为最终该门课的考核成绩,每周在班级的QQ群公共平台上对每位同学的AR值及排名情况进行公示一次,以更好地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形成一种竞争氛围。

(2)AR分值的主要构成。

包括:个人博客的访问量;个人博客的友情链接数量;加入网站的联盟。当然并不是学生加入的网站联盟数越多,分值就越高,关键看学生推广的广告商的产品与其个人博客内容的相关性,看链接的广告商的广告被点击的次数,看其加入网站联盟后能否获得一定的佣金,如获得网站联盟佣金可以获得10倍积分;企业网站诊断分析报告。此项实践项目活动的考核主要依据教师对报告内容批改,并最形成综分值,此项实践项目可设置加分内容,如:学生把自己的网站诊断分析报告提交给其选定的企业网站并获得企业的认可,可获得15倍积分。

三、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然对大部分没有参加网络营销实际工作的教师来说,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而应加大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的力度,真正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网络营销实践工作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2.开放的网络环境。

当前虽然个人电脑在校园的普及力已经非常高,但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个人电脑,另外大部分学生的宿舍对用电时间及网络流量都有控制,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课后继续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因而如何解决学生课后实践操作的电脑、网络流量及用电约束等问题是课程有效开展关键所在。

篇9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在安全教育课堂中,采取了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规避不安全的网络隐患。

1.案例植入,情景展演给学生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理清案例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认识到,接触不良网络信息,是诱发其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将学生们身边及媒体上曝光的大量因网络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案例改编成情景剧,在课上进行展演,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

篇10

2高校德育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三个途径

培育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备课效率高校思政课授课效果取决于授课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一位优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掌握娴熟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有运用娴熟的网络信息技术,条分缕析、删繁就简、把脉清脉络地科学备课,摒除传统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才能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有效完成授课计划。从而不但在教学的“学”的层面大大提高授课效果,而且在教学的“教”的层面更加有效地增强备课效率。挖掘网络信息技术潜力,注重情景教学,朝着人机“上下互动”方向努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把高校思政课从传统的死气沉沉中火起来,探索情景教学,最终形成人机“上下互动”的火热场面。为此作为一名有理想、有作为、有责任感的合格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并积极地钻研网络信息技术,挖掘其潜力,从课件的设计、外观、文字、图表、动漫、音视频等方方面面精雕细琢,既做到全而不繁又做到简而不漏,最终实现教学情景逼真,人机“上下互动”的良性发展。增强驾驭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发展。毫无疑问,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既要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继承并发扬光大,还要合理运用和娴熟驾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只有兼顾好二者,方能开创我国高校思政教学授课模式的新天地。

篇11

2.网络传媒行为主体的无约束性淡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

在网络媒体中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之分,没有贫困和歧视,那里的人们摆脱现实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摆脱道德和社会舆论的限制,使高职院校学生为所欲为的冲动。高职院校学生在网上,很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有做一些不道德和非法行为的冲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传媒诱错现象的有效性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完整的内涵包括:一是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目标,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设计的实施方法的教育环境,遵循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发展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媒体健康教育活动;二是高职院校学生要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增强自控力;三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意志和信念的过程,产生积极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行为。

1.预防网络传媒诱错现象基本原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媒体诱错现象在进行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网络媒体诱错现象能进行解释。故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能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传媒诱错现象学生发生。网络媒体引起的诱错现象是人类社会使用网络资源引起的,产生和存在是社会不然的结果,它是人类和社会本身的缺陷。网络媒体中引起诱错现象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成反比,人与社会,不断自我改进和发展,能有效的避免网络媒体诱错现象。因此,预防网络媒体诱错现象,应着眼于一个人的自我完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与网络传媒诱错现象预防基本原理的契合

为了有效预防的网络媒体传媒诱错现象,关键在于个人自我完善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境界的良性发展,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在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认同和遵守。心理健康教育是世界观的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适应的道德和行为的社会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传媒诱错现象的措施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的目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室、宿舍、班级和学生社团为载体,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认知教育,培养学生情绪稳定,优化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发现、判断和解决现有的网络信息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

2.优化网络环境

目前,网络环境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的速度,强度,深度和广度。网络的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也能有负面的影响。如何避免网络传媒的诱错行为,首先教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上网的指导和培训,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其次,使网络教育进课堂,网络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作为教材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主动识别互联网上的信息;最后是让网络教育进行学生活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特点,有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知识。

篇12

2.1高校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高校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除了素质较高外,还要拥有信息加工和信息服务的经验,也能够开展一定的定题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还能够开展用户教育和培训。同时,我国很多高校都进行数字化建设、网络化建设以及完善多媒体室等设备,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图书馆良好的阅览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人文文化的管理方式,也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2.2高校馆员、专业教师的合作是实施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必要条件实现图书管理员与学科教师的合作,通过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整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这是图书管理员所不能单独完成的,是需要学科教师与馆员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的。而整合式教学就是将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有效结合到一起,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特别是综合性较强的作业来实现。而图书馆员将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作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堂传授知识;教师则把信息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与图书馆员合作,共同开发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精品课程。通过整合式教学,图书馆员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了具有特色优势的课程,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完成了信息素质教育,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创造了必备条件。

3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的建构

3.1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者通过各种资源,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完成意义的构建。主要的依据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学习者以长时间记忆的内容和信息加工策略为依据,与当前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地构建新的意义。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可以理解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和建构者,教师是帮助者、协作者,信息所承载的知识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构建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下,信息资源、媒体不仅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而是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资源、进行协作学习、交流会话,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工具。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可以教会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是信息素质能力培养的理论支持。

篇13

(1)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农村经济人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中间商,对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资金投入不足,且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实际的收益,因此缺乏网络营销实施的主动性;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由于对一些生鲜蔬菜的购买便利性或生活习惯的影响,也使得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低于其他种类产品的销售。

(2)网络的应用能力不强。电子商务的有别于传统商务,对实施网络营销的有关人员要求较高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也相应的要求传统农民向现代网农转变。

(3)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精通网络信息技术,掌握营销策划技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这种人才是比较稀缺的。

2.农产品网络营销客体方面的制约因素。

主要有:

(1)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或者没有。在网络营销的产品中,一般会对产品质量进行分级、制定产品包装规格、设计产品编码,方便消费者网络购物和物流运输。但我国农业市场主要是单一农户生产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很难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标准,制约着农产品网络营销健康快速发展。

(2)季节周期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营销较大,货源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3.农产品网络营销媒介方面的制约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比较明显,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电脑普及度不高、网络信号弱、农业信息服务手段落后,无法为农民网络营销提供实时全方位的服务。

(2)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除了少数专业以外,大部分内容无特色、重复信息较多,不能为农户和需求者带来实际的利益。

4.法律法规、信用体制等网络营销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主要制约因素有:

(1)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200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对网络交易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但是网络营销涉及的范围较广,农产品网络销售所产生的法律纠纷缺乏管理主体进行断案、仲裁,因此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2)网络安全性的制约。由于农产品网络销售者的网络技术知识匮乏,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存在者交易信息泄露、资金账号盗用等风险;同时信用的风险也必然存在,交易农产品的买卖双方和其他产品交易一样,双方只是通过网络联系,没有健全的信用体制,缺乏信任感。

(3)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农产品网络营销需要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因为部分农产品的产品特性,对配送的环境要求较高,有的产品在配送时必须全程冷链物流,这使得配送成本大大增加。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

作为农产品的销售方要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必须建立合适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通过以上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的分析以及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开展的制约因素探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体系主要由信息共享体系,流通市场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组成。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网络营销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优秀的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将各交易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市场需求预测等信息汇总,并与农作物生产基地、批发集散地、加工储运等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有效的指导农户进行生产,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产品滞销货价格虚高等现象。首先,将各地区农作物生产基地和各批发集散地的信息完成采集,并上传至信息中心。信息通过有效的汇总整理,科学计算所得到的信息预测,比如农产品近期的价格走势或未来消费需求,可以帮助和指导农户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2.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网络营销环境下,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体系的核心在于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的建设。虚拟批发市场的主要交易工作流程有:

(1)各交易主体都应该与虚拟批发市场签订在线联合协议,包括农户、农村经济人、批发商和物流服务商。

(2)建立虚拟批发市场的在线计划体系。参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各交易主体之间要制定相应的商业协助计划,比如实施动态合作计划、联合预测计划和联合物流计划等,以提高虚拟批发市场的运作效率。

(3)根据信息平台所获得的共享数据和历史统计数据,通过研究农产品的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化的规律,建立农产品的动态预测系统。

(4)虚拟批发市场和其他网络交易中心一样,提供在线洽谈业务,帮助交易的达成并生成电子合同,完善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