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务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务教学论文

篇1

中国经济正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具相关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23.2,排列世界第三从这一点能过看出.我国对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怎样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形势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个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一而足,但总体有两个方向二一类是传统课程,即以国贸实务为核心围绕这一主线设置如怎样与外商书信往来的外贸函电、怎样与外商谈判的商务谈判等等在已开设商务英语的院校中,鉴于师资经验、学生就业的考虑这种定位占大多数:另一类是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用英语(ESP)去学习.比如开设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课程,以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以后学生深造创造可能,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但这种定位要求教师素质较高除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一般不易实施。

二、外语系学生现状分析

以传统模式定位商务英语的院校既然占多数那么这种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完善它呢,这是我们有必要讨论的。据笔者调查和粗略统计在目前我国外贸从业人员当中,外语专业毕业的占到多数,而且用人单位因其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也偏向于聘用外语类毕业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学生的优势。

但是我们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相比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劣势。这特别体现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从进校,会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就实务还有具体的贸易惯例、国际支付、国际运输等最后还有实验操作课。可以说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和理解进出口贸易这一过程。而外语类学生一般在入学到二年级之前.诸多基础课程如口语、听力、综合英语等占据大部分时间.又有专业四级等考试的压力很少人会把精力放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等到高年级开国贸实务课时上来就是英文原版教材英语授课,简直是一头水,不知究竟要干什么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稍明白点了,一学期课马上也要结束了如果以后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基本上也是自己边干,边从实际中总结学习这样增加了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率。我们作为人才的输出者,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角度是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呢,通过研究学习法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三、商务英语课堂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普通英语的传统的系统讲授法。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围绕语言点展开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单词、短语、句子、语法分析及课文的翻译。考试的大部分题型是英汉互译、单向选择等而缺乏具体的实务应用。

当然系统讲授法容量大、成本低、通用性强,但这些作为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目标,难以培养出具有业务能力的人才。笔者在担任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曾安排了一次实务性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合同审查对方银行信用证,找出问题并致函对方修改。结果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这说明“灌输十笔记+技艺“的学习方式对于灵活应用知识和具体操作解决问题缺乏训练。因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必须围绕“实务性”的特点和该课程中学生的熟悉英语语言的特征,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四、学习法中的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在否定和汲取了行为主义理论后形成并成为当代心理学主流学派,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l、意念教学法(notionalapproach)等教学法中运用广泛。代表人物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那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等。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学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既帮助学习者习得客观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其中对学习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学习’‘是其代表,提倡发现学习也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知识。在认知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一步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合作学习受到特别关注。针对教学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学习情景要与实际情景相符合:第三,注重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和协作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五、认知学习理论在实务课中的运用

在引入认知学习理论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国贸实务这门课程的知识特点。实务课是一门知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贸易术语、跟单信用证等这些概念,只靠单纯的归纳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配以实际案例,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关章节,如信用证使用流程,订舱运输流程这些偏重实际操作的部分我们一定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找出缺漏巩固知识,将教师输入的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和自行发现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也正是认知学习理论认同的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建议引入实验课。针对外语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较少、没有专用实验室及课时有限的具体情况,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对实验课的安排精心策划。

1基础知识的铺垫。介绍主要的专用术语,如托收(Collectio门)、汇票(Draft)、信用证(LetterofCredit)等。

2学生的准备。首先,每章的实验课应安排在一两次正式授课之后这样学生对本章的内容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为实验课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点连成线和网(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创造客观条件次要求学生做情感上的准备。课前应给学生先分好组,30人班级可分成3组并固定下来形式上可围坐在一起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

3.教师的准备。实验课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上教师虽然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但大量心血花在课前备课。首先教师要准备课堂会用到的系列信函和空白单据的文本每组一套人手一份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景提示问题的解决途径必需的知识。然后,明确各组学生的角色划分。如运输这一章,谁做托运人;谁做承运人谁是海关分别负责一至几个业务环节,分别布务。其实有时学生做不出我们的预期效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明确职责。最后,教师有必要在黑板上将操作涉及的每一个步骤以流程方式写出来以指导学生的完成。其间,教师可以在各组间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并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篇2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1.2项目教学法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时须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能够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运用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方向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

2.1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项目教学法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一过程;强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练习、归纳和发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中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达成对本门课程的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对国际实务更易掌握、接受。

2.2项目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贸易实务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

2.3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获得自信心。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最终会落实到项目结果上,并且老师会对不同的结果给出不同成绩的打分。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3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3.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选取要合理、典型。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特别注意项目的合理性,避免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项目,要利用那些发生在实际业务中的真实、经典的案例,加以选择和编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让学生扮演项目进行中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

(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即项目的设计必须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参考恰当、典型的案例。同时,设计项目在参考案例时还应从授课对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出发,对于过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冗长、复杂的案例可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适当的精简、缩写后予以采用。

(3)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评析要恰当、实用,要做到总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项目完成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

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讲,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处理相关业务问题的能力、技能和技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上,学生在对项目完成的结果进行评析的时候,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予以纠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做才能避免所犯的错误,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

3.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具体设计。

以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结算方式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一项货物的跨国买卖,让学生扮演买方、卖方的不同角色。此时,可给出学生几种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如汇付、信用证、托收等方式,将学生分组,每组可选择一种或几种结算方式,完成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单据的制作,并解决贸易中的问题,如信用证的改证、信用证与合同不相符等。最后,老师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将成绩量化,评价每种结算方式的风险和成本,总结经验教训,给出最佳答案。最后引入激励机制,给胜出者(小组)予以分数上的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对成绩稍低者(小组)可再下一次的项目完成后刷新这次成绩,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孙瑞华,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探索[J].石油教育,2001(2)。

篇3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往往能激发出学生团体集思广益,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科学分组开展探究,用合作促学习是提高育人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好办法。教师首先要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探究小组,注意不同程度、不同性格学生之间的搭配,以确保小组能够按实验要求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其次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操作技能,必须引领学生实际参与实验活动,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体验,最终利用小组间良好的探究合作氛围来获得物理知识。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定律的影响因素时,由于涉及到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体积、物体现状、物体没入深度等若干影响因素,可以给不同小组分配一个或两个任务来完成,通过实验获得结论,最后把所有小组结果汇总起来,从而通过每个小组分配不同任务协作完成一个实验,既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篇4

除了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实验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可以亲自操作,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自主实验主要包括课外实验和课堂实验两大类。自主实验的结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既有分组实验,又有个体实验,让学生在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同时,也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1.增强课堂自主实验

课堂自主实验是目前物理实验教学最常用的实验模式,在课堂自主实验中,学生是操作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评价。例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提出“单摆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运用单摆检测重力加速度?”等问题。让小组带着这些问题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摆线、米尺、小球、卡尺等器材,让学生先自主研究卡尺和秒表的用法,然后教师再做正确的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细节加以指导和纠正,并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和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自主实验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5

首先,教师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新生,给学生上课不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摸清楚学生的情况,只顾得按照教材进度去讲课,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对于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了解他们的毕业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教学特点,了解毕业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尽早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了解毕业学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识他们原来的物理教师就更好了,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在情感上今早地接受教师。二是要尽快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再把主动接近教师当作是快乐的事情,甚至会嘲笑那些愿意接近教师的同学,他们有了骄傲且带有叛逆性的自尊,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学生会因为喜欢了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开始学习的良好开端。三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接手高一新生的时候总是会用一段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老师,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了解教师的讲课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互了解和认识,尽快地建立起一个和睦温暖的班集体。一个有温暖的班集体能够很快得到学生的认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6

(二)教育叙事对于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

教育叙事本身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运用叙事的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天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综合理解。教育叙事实际上就是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围绕教育实践对象进行描述和表达。教育叙事本身就是一个间接经验的传授过程,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知识累积。舞蹈艺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留下很多规律性的舞蹈训练模式,也留下了非常多的舞蹈艺术类的故事,舞蹈早已经是世界重要的艺术财富之一。所以,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舞蹈艺术中的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可以充分对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进行补充,让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舞蹈艺术,从而产生学习舞蹈艺术的热情,更好地配合舞蹈教学。

二、提升舞蹈教学中教育叙事的应用实效性思考

在应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舞蹈教学原本就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叙事的各种优势,积极推动舞蹈教学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中的主线,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收获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舞蹈教学的吸引力。

(一)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中的关键点

在运用教育叙事教学方式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一次舞蹈教学的关键点,也就是舞蹈叙事要紧密联系的教育主体内容。因为教育叙事实际上是对舞蹈艺术当中的故事进行重新的演绎,但是一个舞蹈艺术故事当中所能够包含的信息量实际上是非常多的,因此舞蹈教师应该紧密联系每一次舞蹈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每一次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围绕这样的一个主题运用教学叙事方式进行演绎。教师运用教育叙事时不能对于各类相关的故事进行随意地联系,而是要集中在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上进行故事讲述,这样才能够更为集中地运用舞蹈教学时间,提升舞蹈教学实际效率。实际上,明确教育的主体内容就是每一次舞蹈教学的主线,因为教师只有围绕这样的一个主线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维互动,进而参与到舞蹈教育叙事活动当中。教育叙事是围绕一条主要的线索展开的,因此,教师在一个课堂当中也要围绕这样的一个主题进行发展,才能够让学生通过教育叙事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主线明确是教育叙事在舞蹈教育中进行应用的关键点,教师需要在运用过程当中重视这一点,充分发挥教育叙事的教学机能。

(二)教育叙事和舞蹈教学实际的结合

在开展教育叙事的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关注舞蹈教学和教育叙事之间的结合。教育叙事虽然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实际上不能够完全取代示范性的言传身教,需要和传统的展现式教学以及理论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舞蹈教学的重要模式。教师在进行教育叙事的过程当中,最好是叙述自己的一些故事,直接面对最为真实的自我,并且以这样的故事去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日常舞蹈教学的常态当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舞蹈教学里面的深层次含义。教师要根据班级当中舞蹈教学的实际状况,结合舞蹈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运用教育叙事的手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而对于舞蹈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教师仍然要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以及训练才能够逐渐发现。因此,在开展教育叙事的时候,教师不能够完全脱离日常的舞蹈教学,只有充分结合舞蹈教学的实际,才能够使教育叙事在课堂教学当中奏效。在开展教育叙事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分析舞蹈课堂上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选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叙事。如果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可能对于口头语言的叙事比较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叙事内容上,要选取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是针对年龄相对于较大的孩子而言,在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更进一步运用新的教育叙事方式,如采用视频等,让学生更加信任教育叙事的内容,并且从这些叙事内容当中可以真正得益,这就达到了教育叙事的目的。而在高年级的舞蹈教学中开展教育叙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叙事活动当中。学生在参与教育叙事中,可以在教师和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自主表达,如参加舞蹈训练的感想、自己对于舞蹈艺术的认知等,包括参与到舞蹈学习之中的各种内心世界的变化等。教师应该适当地结合教师叙事和学生叙事,从而发挥出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当中的良性作用。

篇7

1.2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针对教师教育技能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构建师范生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体系,将课程体系调整为学科专业基础课和教师教育课程两大方面。

1.2.1调整学科专业基础课,完善师范生专业知识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师范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所涉及课程科目围绕中学生物所涉及到的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等课程以及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强调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环境和稳态等内容开设,根据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重点和比例,设置专业课程结构,使师范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便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1.2.2设立教师教育课程,加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教育课设立公共教师教育课群和生物学科教师技能课群,前者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学、汉语口语、教师礼仪学、学科教学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技能训练、三笔字等常规课程,加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微格教学训练、教师口语训练和说课训练、三笔字训练、教学设计训练;同时设立生物学科教师技能课群,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生物学经典事件解析、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分析、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等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生物知识素养。

1.3注重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训练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制作、网络课程创建、教学动画创作和DV创作等实验。让学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4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实践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的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根据本科生四年的学习进程分别安排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服务、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师范技能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师范性素养。

1.4.1延展教育实践时间,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一至三年级增加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服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中小学教育中去,进行教学观摩,加强听课训练和教学技能的训练;熟悉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充当课堂教师的助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辅导个别学生或学生小组,批改学生作业;同时,要求学生实践期间对中学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撰写出教学研究论文,相互交流[7]。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师范生充分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

1.4.2加强教育实习活动,全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大学四年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师范生尽早了解当今社会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具体要求和内容,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师范生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的能力。

1.5延展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由于课时等各类因素的限制,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课堂讲授学时少、技能训练时间少的状况。因此要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实验和训练环节。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各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比赛,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推荐师范生参加更高一级的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各种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活动等也是有效的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和支持学生课余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及比赛活动,比如“教学技能”、“说课”、“模拟上课”、“三笔一话”、“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大赛,同时“班级网页设计”、“教师形象”、“朗诵”、“演讲”、“辩论赛”等一系列的大学生校园活动比赛也是很好的培训方式。这些培训与比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6教学案例资源建设规范,建立网络资源库“教学案例资源”是指中小学教学案例、微格技能实训等案例的资源包。资源包应包括教学单元内容及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单元的课件及学生作品等、教学单元的视频录像、教学反思(实训总结)与专家点评等四个部分。特别是名师授课的课堂案例,定时组织学生进行观摩。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的学习,了解各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1.7在中学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基地,带动师生服务基础教育

1.7.1注重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加强与实习中学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学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对接,组织师生走向基础教育一线,通过听课、实习见习指导、开设讲座、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各项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早日进入教师角色,明白教师的责任,还可以了解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邀请中学优秀一线教师来学校作报告传授教学技能,以及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时的解决方法,并亲自指导学生的教学,提高教学技能。

1.7.2与实践基地建立互惠关系积极为实践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指导,提供师资培训、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图书的借阅等服务和帮助。向实践基地师生免费开放生物标本馆,对基地教师进行生物新课程及实验培训,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与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共享研究成果等。经常派学生到基地帮助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课外辅导、义教、指导中学生开展生物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等。

1.8注重高校教师自身的师范性影响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每一位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等各个课程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教师职业技能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1.9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丰富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培训,使其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熟悉中学生物教材,了解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改革的趋势。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适时吸纳青年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高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结构,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讲授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议、指导、鉴定。通过教学团队内的传、帮、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

1.10加强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期探索课堂教学最优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日常注重教法、学法的教科研学习,把搜集来的先进教改信息反馈给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使每位教师都能遵照学院的教学实施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1.11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成立生物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团队,从知识与从教技能等方面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和建立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8

堂上已讲授了动物分类方面的知识,在实验教学上就不再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既避免了与理论教学的重复,又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探索时间。在动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在动物园观察和识别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鉴别性特征,并进行分类,为了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野生动物联系起来,然后到野生动物园观察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等。野外实习结束时要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既丰富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9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篇10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

使各个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发挥整体结构的优势。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四、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例如:在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

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如:每学年秋季,当初三学生学完了电学知识后,举行一次“自制直流电路接线板”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用串、并混联把三个灯泡接亮,?方法是以班编队,每队若干人。举行物理实验60m接力赛。分别接力领取试题,画电路图,安装,读数,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初三学生人人动手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安装,自己测试评价,当电路接通,小灯泡以各种明暗程度发光时学生们都欢呼雀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电学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有自卑心理的差生,当发现自己能够设计比较合理的电路图,迅速安装电路时,一种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除了在初三年级举行外,还在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五分钟的实验操作竞赛活动,一分钟实验题竞赛活动。

篇11

教师在实验讲授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程式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的提出质疑,积极进行各种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能[4]。

(三)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设立综合性实验:通过优化整合将生物化学所包含的各类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全部贯穿在某个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和鉴定”实验时,融合了吸量管、移液器、振荡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离心机、摇床、超净工作台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同时综合了混匀溶液、配制培养基、无菌操作、破碎细胞,蛋白质与核酸的沉淀,离心技术,DNA的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一套应用于本校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Flash做为主创软件[5],融合其他电脑技术,将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动画形式进行演示和模拟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保证实验安全有效的进行。

(四)优化考核制度

笔者采用的是综合评定的实验考核方法,将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60%和实验考核40%相结合。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包括: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结论的得出和报告的完成。这样的实验考核方法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学生对整个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要对一门科目产生足够的兴趣,他就会自主地想去接触它.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热情,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上物理,这样就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教师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拿来两块透明玻璃,在两块玻璃中间放一些肥皂水,将他们叠加到一起,组织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上面会出现许多形态不一、大大小小的彩色花纹,这时再将肥皂水吹成大大小小的泡沫,就会发现泡沫上出现很多七彩的光线,由于泡沫会来回摆动,而上面的光线的形态也会随之变化.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是“光的反射”的原理.再结合现象,向学生具体阐述其中蕴涵的道理.为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口述知识,而物理这门学科却是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师只是单凭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将所有的原理都能理解透彻,所以,一些学生逐渐对物理失去了学习兴趣,不想主动地接触这一学科,这就使得物理教学效率下降.而在物理教学中引进演示实验,学生终于不用对着枯燥的理论知识,自己也能做实验,主动性得到提高,表现出超强的积极性,物理教学变得简单、顺利.例如,在讲解“大气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先以身作则,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步骤.准备两个不同大小的试管,在较大的试管中注入一些水,将较小的试管放入注入水的大试管中,然后提出疑问:如果将大试管倒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就会做出许多猜测,有的说小试管会掉出来,有的说水会流出来,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是小试管上升了,这时学生就会质疑,会自告奋勇地到讲台上亲手做实验,这时他们就会发现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这样的.在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得到带动,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了高效教学.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演示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电路中串联与并联的电流规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了解电路中的一些规律,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加深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更加透彻.学生能充分意识到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就会逐渐喜欢上物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13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收集)给学生发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适当运用多媒体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现象,直观地感悟到变化的规律。

如: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在课件的演示中能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像距与物距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这一规律,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特殊点成像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得到逼真的模拟,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3.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在许多的实验中,实验的分散、脱节,让学生思维不同程度的受到干扰,试验的整体效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

例: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我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注意用杠杆、收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机械不省功的原理。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干扰,提高了课堂效率。

4.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时,就明确提出以下观察目标:水开始加热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怎样变化?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将怎样变化?水沸腾时温度将怎样变化?将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是否沸腾?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由于温度计本身制造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水的实际沸点不一定是100℃,这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分析、评估实验数据。

第二,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身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让学生在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收集)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物理实验的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上面说到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若不去认真,仔细的去观察,就没法总结水在沸腾过程中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2.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时,收集)充分把握学生设计实验环节和选择实验仪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时机。有些学生把课本上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对学生肯动脑筋应给予表扬。在步骤上,肯定学生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收集)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误差。学生最终会找到减小误差的好办法。这个分析的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这个思考、分析、设计、否定、再思考、再设计、再评估的过程中,增强了减少误差的意识,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培养了学生收集)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