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双语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双语教学论文

篇1

双语以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但就“双语”的具体内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界定。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过,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西格恩和麦基(SiguanandMackey)则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对于双语教学的含义,我国学者之间认识也不尽一致。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传授学科知识。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达到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如英语)或使用第二语言教材(如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其他科目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以及语言的目的。

同时,根据笔者的理解,以下情形不属于双语教学:(1)全部教学仅仅只使用一种语言,而该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2)在教学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进行的教学,如标准语和方言。(3)一切学科教学用语为学生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只是作为一门课程。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润式教学模式(ImmersionProgram),指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浸润式教学模式又可分:(1)沉浸式(Immersion),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模式。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这种模式旨在使母语不是第二语言的学生能在较短时间里掌握第二语言,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加拿大,主要用于法语和英语的教学。(2)双向沉浸式(Two-wayImmersion),指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共同进行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双语能力。它是加拿大沉浸式传人美国后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3)结构型沉浸式(StructureImmersion),指以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利用第二语言教授学校开设的几门学科,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实施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在世界经济、文化等全球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双语教学方法进行国际贸易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许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然而,从各地区、各不同级别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来看,却是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师资的因素,也有教材的因素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的因素等。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方面,目前也有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不过,也有很多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开展双语教学。同时,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学校,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师资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因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能够担当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更加稀缺。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但是口语能力较为欠缺,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听、说、译、写能力,但缺乏专业英语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尽管双语教学在国内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真正能够利用双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屈指可数。师资的欠缺是在我国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

双语教材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在双语教材的选用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坚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使用原版教材的优点很明显,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但是,使用原版教材也并非毫无弊端。实际上,原版教材的选择和双语教学之间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首先,原版教材的版权和费用高昂。一般的原版教材动辄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如果完全使用原版教材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我国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如国外原版教材一般针对性不强,教材内容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国外教材一般重点分散,给学生掌握带来困难等。再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合完全使用原版教材。最后,国外教材普遍缺乏对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系统论述,这必然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带来一定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现有统编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下的权宜之计。

学生素质的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习外语的经历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双语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科拉申教授所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者要能理解略高于他的水平的输入语,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教材提供的输入只能是i+1,如果输入内容太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将会受到挫伤,最终收效甚微。如果输入内容能为学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增强,自信心将会上升,渐渐地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在我国,许多学生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消极灌输的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也给双语教学的推动带来了障碍。笔者对学校国贸专业本科共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同态度。令人吃惊的是,超过50%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觉得难以接受。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考核和评价体系问题尽管教育部下发关于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已经三年过去了,但直到现在,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师的上岗资格认定标准;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等。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滞后给推广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

改进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

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要想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培养既通晓英语又了解WTO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双语教学师资。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如笔者所在学校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选派15名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英国剑桥进行了两期的双语教学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人才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训形式方面,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前已述及,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在编写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的双语教材要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的要求。(2)要严把教材的质量关,做到宁缺毋滥。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3)正确处理双语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两者应该形成互补的关系。(4)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外语水平。

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前已论述,在双语教学方面,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模式。从各国实践来看,运用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浸润式模式;另一种是过渡式的模式。浸润式模式主张把学生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所有学科内容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加拿大运用较多。浸润式模式比较适合有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对于缺少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过渡式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在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具体采取、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正如学者指出,双语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渗透层次,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英文;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第一个层次对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要达到第二、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可能要求所有学校从一开始就实行浸润式教学模式,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

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互动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是教师用双语讲授,学生用双语思维以及师生之间用双语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互动,如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实现双语教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在近年逐渐开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双语教学举步维艰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送大量的信息。其次,课件的使用可以缓解双语教材不足的矛盾。再次,课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英语口语的不足。最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备地传输给学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要使双语教学制度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在此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给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以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支持,以此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尽快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考核标准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再次,努力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校园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教育水平,尽快培养一大批既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对国际贸易系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教授所言:“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134-136.

篇2

二是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该文件指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

三是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该文件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四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A: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B: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将“双语教学”课程界定为“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自教育部推动双语教学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迅速发展,各高校在师资培训、经费资助,教师进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特别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北京、上海等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广,特别在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双语教学成绩显著。许多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部分本科生,采用独立的教学培养计划,在入学第一年,与普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强化英语课程的教学,其后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将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课件,用双语或全英语讲授,并将邀请3~5名外国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学校通过与国外大学、公司的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到国外学习一到两个学期、进行交流,以及到公司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国外大学所修的学分将计入总学分。毕业论文用英文撰写、英文答辩。据调查,一些有较多国际留学生的专业和院校甚至采用全英语教学。据有关资料,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7年97门,2008年100门,2009年达到152门。

二、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双语教学在中国高等院校得到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双语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的争论。从必要性看,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工作并不与英语打交道,英语学习实际效果不大。据某校对双语教学学生的调查,2002年有142名同学,83名同学认为有必要,51名同学认为没必要,8名同学认为不好说。2003年有246名参与,170名同学认为有必要,56名同学认为没必要,20名同学认为不好说。从可行性看,双语教学氛围营造不够、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量衡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双语教学认知的偏差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第二,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高校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已经开始制约双语教学的改革。双语教师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英语专业教师去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另一种是英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提高外语水平,来讲授专业课程。一些教师懂得专业知识,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文课教学能力有限;一些老师只懂得如何教授外语,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出过国,即使去过英语国家,也是时间很短,难以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影响知识的传授。

第三,双语教材选择问题。在双语教学中选择合适教材确实很难。现在双语教材的选择来源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原版教材(影印),这类教材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且价格较高。第二种是自编教材,由于是双语教师编写的教材,教学的针对性较强,内容更新较快,但文字表达可能欠妥地道。第三种是使用中文教材上双语专业课程。

第四,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英语,还应掌握以英语表述的相关知识结构,而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统一,即使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同学,也难以真正用英语去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效果欠佳,也对双语教学失去信心。

三、促进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对策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重视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双语教学毕竟不同于母语教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设备补充教学,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但一些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一些即使有也难以上网或者软件落后,难以播放视频、电影片段等教学资料。高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并要责成学校专人负责双语教学,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协调各教学单位尽快解决。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培养。从本人实践看,我担任2个班每周4节课的双语教学,假期和业余时间都花在上面,备课任务繁重,不仅要正确理解原教材内容,而且还要用外语表达传授给学生,非常辛苦,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师的薪酬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为双语教学的教师创造机会去国外或国内其他院校去进修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第三,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能否上好双语专业课程,教材的选择极为重要。首先应精选原版教材,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加以中文注释,最好附上专业词汇表;也可选择中外作者合作出版英文教材,同时附上专业词汇表;也可选择自编教材或中、英文教材并用。在选择专业课程教材的同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他们有权利参与选择教材,只要他们选择就说明他们对此本书感兴趣,有能力去阅读、去预习。那么,双语教师所做得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帮助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去正确理解原文。

第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由于各校生源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用双语授课时,要根据所讲课班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能力及课堂反应的情况来决定外语的使用比例,同时还应经常通过考核、谈话、网上答疑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力,对于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应考虑用中文重复,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正确理解,达到较好的双语教学的效果。可以适当提高专业英语的课时,并且尽量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可以模拟对外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贸易主体,围绕商业谈判的不同阶段,用英文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芬:参加“2008年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及教学研讨会”的几点体会,2008,12月

[2]高俊山: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与申报体会.2009年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

篇3

LV Cui-ping, JIANG Xiao-hua, TIAN Yan-xia, GAO Jun-l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A mode of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assisted by Chinese book is suggested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teaching material for university bilingual teaching, the features of course an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tage of university. The principle of compiling the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source material are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this mode is to promote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 mod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素质教育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相关教育尤其紧急。在实际中运用是掌握一种语言的最好途径,双语教育即是在运用的同时学习语言的方式,学生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1]: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1 高校双语教学教材现状

双语教育效果在不同的地区,学院和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对中国东北高校双语教育目前的状态,效果和问题的调查中[2],发现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最低,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外因之一,选用合适的教材需重点关注。

教材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资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各高校在双语教学的教材选取方面,按照英语所占的比例,有原版教材、改编版的国外教材、英汉对照教材和中文教材四种形式。选用何种教材或教材组合,看法各异,刘晓慈[3]等认为采用外文教材,而且只有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但[4]原版教材学科目标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原版教材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依靠原版教材建立学生扎实的学科理论体系在整体上不符合我国国情。改编版教材虽选取了原著的精华,但无法加入原著没有的内容。英汉对照教材由于所有的英文内容都有对应的中文翻译,易产生对母语的依赖。以上四种教材各有利弊,均不能完美的满足中国国情下双语教学的要求。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5]大量文献资料信息的强有力的支撑,需要各种现代媒体技术,教材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有机结合,是教材群,教材库。

2 以英文简读教材为高校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核心教材

如何选用教材,或教材组合,应以“需求分析”及“理解性输入”为准则,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择优选用。对于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而言,英文简读教材作为核心必备教材,辅以中文教材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合适,有效教材应用模式。

2.1中国学生的双语状态,决定了书面双语的重要性。

双语教育面向的必定是双语者,对单语人群无法进行双语教学。双语者[6]仅仅意味着拥有两种语言,不考虑对两种语言拥有程度的不同。以听,说,读和写四方面能力来评价双语者的双语程度,对每种语言的其中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同水平的。例如,一个英汉双语者,可能写英语强于写汉语,同时,说汉语强于说英语。一个双语者,可能两种语言均与母语无区别,也可能刚开始获得第二语言。阅读外文书籍或听外语的水平,包括三个阶段[3]:将先将外文心译为中文,再用中文理解;直接通过外文理解;用外语思维。达到直接用外文理解的阶段,才有可能听懂外语口语讲授。达到用外语思维的阶段,才能谈得上用外语口语表达。

目前双语教学的对象,中国大学生多数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用语基本为汉语,听说读写均是汉语强于英语。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读的能力强于听、说和写。进入大学,开始接触外文专业书籍,阅读尚很困难,需要心译为中文再理解,要完全听懂外语讲授新课,是不现实的。如应用汉语教材,讲授为双语,或英语,利用其弱项(听),可能没听懂,也可能当时似乎听明白了,马上忘记了,无法复习与强化。学生与教材的接触比与教师接触的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均需接触教材,阅读是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在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中是第一位的,也是中国双语学生的英语强项,要充分利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水平。因此,学生必须有英文教材可读,双语教学必用英文教材,只有如此,方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杨儒贵[7]在“谈谈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一文中提到,他在美国大学工作时,经常听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反映,一开始听课效率很低,幸亏有书可以阅读。留学生尚且如此,对国内大学生来说,英语教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的双语教材建设落后于课堂教学,使双语教学进展艰难,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双语教学,学生必须有英文教材可读,重视课堂的口语双语,克服哑巴英语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双语教学的书面双语,以培养弱势语言。这是取长补短,在双语教学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必须选择。

2.2普通高校专业基础课课程和学生特点,决定英文简读教材的核心位置

克拉申(Krashen)的“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假设认为人们通过理解稍超出于现有水平的输入而习得语言。如果理解性输入有足够的量,习惯就会自动发生。高校双语教材应依据“理解性输入”这一原则,根据学生实际的专业水平,尤其是语言知识水平来选用编写教材。同时以国外语言专家(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8]的“需求分析”作为评价所选,所编写教材的标准,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

专业基础课,开设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学业和社会的转折期,至关重要。专业基础课[9]牵涉面广、涉及学生多,影响力大;学时少,内容多。同期开设课程多,学生[9]课业负担重;习惯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心理不稳定;外语不过关,实际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较低。此阶段学生必须跨越中学和离开家庭等方面的障碍,努力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接受主动学习的现实。应及早培养学生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与兴趣。

鉴于专业基础课所处的阶段和学生的特点,主要解决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问题,解决对英语语言(包括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对西方文化的认知理解问题。遵循“需求分析”及“理解性输入”的准则,英文教材必须简,侧重于语言能力、专业词汇,体现出语言教学的特点,满足语言教学的要求,服务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双语教学目的。专业深度可配套成熟的汉语教材解决,少数精英学生可自行配备原版教材。形成以英文简读教材为核心教材,配套中文教材的教材选用模式。

3 英文简读教材的编写设计原则

首先,英文简读教材中英文以简练,准确,实用为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的等需求,与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语言课堂的可操作性相衔接。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学生通过阅读此外语教材能获取信息,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完成作业和考试。正如苏玉成[4]在《英汉双语教材模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到的几个如果:如果教材中的英文句式更简练一些,如果教材中的非专业用词更常见一些,如果教材中的关键词和知识点都有中文注释,如果……。这些“如果”旨在简化英文教材,降低阅读难度,适应课程特点,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及需求。

其次,灵活编排体例,更新教育理念。教材不仅为了专业而专业,为了英语而英语,教材的编排要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体现自主,开放,达到专业,英语,文化三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如教材采用活页形式,留空白,方便学生记录思考补充。学生参与教材的补充、完善和改革,关注教材的应用性,多样性和创新性,是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具体实践,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动力。

再次,教材内容和和章节顺序按照我国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来组织。教材内容要系统,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完整地表达专业知识;精挑细选,深度适宜、数量恰当;方便教和学的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留有余地”,点到为止,为学生留下主动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材内容还要反映学科间交叉融合以及学科的综合化趋势,为学生接受新的、各个交叉领域的更为专业的知识设下“接口”[10]。

最后,强调两点:一是学科专业术语及表达法要统一,便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如医学,药学),专业术语要给出正确的音标。以书面双语为起始,同时厚积薄发,培养口语双语。二是双语教学,不抛弃中文。双语教学[11]要求对专业内容的两种语言的认知。注重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的中外双语的掌握和应用。英文简读教材中需给出专业术语及名词的中文解释(如以脚注或旁注的形式)。

4 英文简读教材的素材来源

双语教师教案可作为编写英文简读教材的基石[12]。双语教师教案的编写是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实践双语教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载体。双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教学内容等都体现在教案的编写中。中国双语教学已经实施多年,双语教案已具备,以此为着力点展开对英文简读教材编写,将事半而功倍。同时,信奉“拿来主义”充分利用网络,书籍,期刊,选用原汁原味的简洁语言表达,最大限度减少英语语言问题。

5 结束语

英文简读教材作为普通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教材,配套中文教材,符合专业阶段及学生水平,适合学生的需求。集外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之精华,以简练为特色。采用活页形式,发动学生的力量,不断精简完善教材,是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的进步。在保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从学英语转到用英语学,活化思维,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从实质上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英文简读教材以教师教案为基础,充分利用“拿来主义”,能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共同完善,提炼教材,使教材,教学充满活力。此种教材选用模式,应用模式及教材群教材活化的意识适合普通高校专业基础阶段的双语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秋华,洪霞,刘艳山,等.论学科英文教材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611-612.

[2]Yaoxiang Li,Lihai Wang. A Survey on Bilingual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0,1(4):353-357.

[3]刘晓慈,张福恒.试论双语教学的核心是外文原版教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07-272.

[4]苏玉成.英汉双语教材模式的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2):182-184.

[5]吴绍春.教材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_美国林肯内州大学教师运用教材的特色和启示[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5(2):57-60,70.

[6]Baoren Su.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A Look into Sino-U.S Bilingual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011,1(2):264-268.

[7]杨儒贵.谈谈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78-279.

[8]史希平.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与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70-71.

[9]江捷.一种新型的双语教材建设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5):63-65.

[10]刘永安.从素质教育看双语教材的编写[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0-61.

[11]韩胜飞.我国高校本科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的诊释及其教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98-100.

[12]赵海燕,吴瑾瑾.对高校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的思考[J].世纪桥,2007,(7):115-116.

篇4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专业知识为主、外语水平提高为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外语能力,是摆在应用型技能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经济学课程作为起源于国外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部高教司在相关文件中提出教育教学论文,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小论文。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上应更多的体现课程的广泛应用性。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和应用经管类专业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因而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实践是一种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艺术要求较高,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语言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学界较为认可的经济学外文教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双语教学会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产物,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也在于能否培养出有别于研究型院校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应聘者在工作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技能越来越受到青睐。因而在对本科生的培养中运用双语教学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使其更符合国际化人才的标准。

(三)经济学课程本身的需要

经济学本身源于国外成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原理和框架均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而国内高校本科教学中讲授的经济学原理几乎都是从国外著作中翻译修订而来的。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同,有些翻译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这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使用翻译修改而来的教材大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教学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借助经济学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站在英语思维的角度,用英语去理解原著和思考各种经济学原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国外经济学教材,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见识,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吸收到经济学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增强教学的时效性。[2]

二、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改革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授课时外语使用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可分三种不同模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3]2、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刚进校因不适应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3、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

独立学院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因而我们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可以主要采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小论文。在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一阶段,为了不使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影响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侧重运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渗透,专业概念和理论模型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英语释义;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二阶段,可启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在经济类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双语教学课程的范围,灵活地互用汉语和英语两种主体语言,努力促进学生逐渐通过专业英语理解关。

双语教学推行的第三阶段,在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前两阶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符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的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关,掌握一定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采用全英语授课或逐渐增加英语在经济学课程中运用的比例。毕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并不十分擅长因而具体模式还得视双语教学实施前两阶段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定。当然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经济学教师应注意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等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发音标准且语速较慢,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

(二) 教材的选择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教材应当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院校接轨,避免因间接引用而产生歧义。要选择既紧密结合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原版教材,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多数进行经济学双语教学的院校把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作为固定教材使用。该书被美国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可见其全球影响力之大。此外,该教材的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内容更新颖,作者能站在经济学初学者的立场,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比较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知识的兴奋点。但原版教材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虽然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比较零散。因此,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抓住学生必须掌握并与国内教材主要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4]而对于相关案例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三) 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但是独立学院大一学生的英语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英语一般开设两年,

大二上学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已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另外,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和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小论文。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

此外,国外的经济学课程一般是从高中开始,到了大学每学期只学习教材内容的几个章节,将整个经济学课程分散到大学的各个学期,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理解。而我国经济学课程一般是针对经管类学生开设的,时间为一年左右,如果进行双语教学的话应该考虑适当延长学时,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准备课堂内容教育教学论文,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四)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互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高素质的师资是实施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从近期实践看,全国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是在母体普通本科高校的直接支持下,以母体高校的品牌、师资、管理和其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借助“母体”师资、外聘名校教师是独立学院最常用的做法。但随着独立学院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建设自己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除了外聘归国经济学研究生外,独立学院也应重视本院经济学双语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如可采取教师自费及学院委培相结合的形式选派英语基础良好、经济学专业知识扎实的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相关院校培训。

参考文献:

[1]白世贞,沈欣.素质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10

[2]梁燕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篇5

1资料来源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双语教学的临床教师46人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65人(包括五年制本科生442人,七年制本科生123人)。

2研究方法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9]。2.1计划阶段(P)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查找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影响因素[10],提出解决措施和计划。2.1.1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修订职称评定文件,对拟晋升副教授职称但未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英文讲课比赛,规定参赛选手需具备双语授课资格,获奖选手可依据获奖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评审加分、出国进修优先等权利;加强双语教学目标管理,规定双语教学的质与量、教研室年终目标管理评优挂钩。2.1.2选拔优秀双语师资重庆医科大学实行双语教师聘任制,严格考核,择优上岗。具体流程如下:(1)教研室推荐,教学职能部门审批。推荐的必备条件为热爱教学,教学职称达讲师及以上,英语基础好且具备2年及以上国外留学经验。(2)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师必须参加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案讲稿撰写及英语语言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考核合格。(3)两级师资准入考核。教师完成教学基本功培训后,需要同时通过教研室层面及学院层面两级师资准入考核,便能获得双语授课资格。教研室层面主要考核把关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学院层面主要考核教学综合素质与能力。2.1.3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医学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整合课程,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化,形式灵活化[9]。学院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为目标,筹建医学专业英语教研室,增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从根本上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基础。每堂双语课程实施教学前1周,要求授课教师整理并上传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PPT课件、教案讲稿、英文参考文献及参考双语教材等资料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预习并完成预习测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将引导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相结合,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1.4开展形成性评价双语教师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强化双语教学课前预习测验和随堂测验2个形成性评价环节。教师统计分析测验结果,适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加以巩固。2.2实施阶段(D)2.2.1强化双语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召开全体双语教师教学工作会议,强调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强化双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规范双语教学的制度管理,要求教研室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确保教学顺利实施。2.2.2加强医学生教学管理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前,教务处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对医学生进行3学时的双语教学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双语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细则和PDCA自我学习管理等介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2.2.3严格落实政策制度按照预定计划,严格执行师资聘任制度,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管理,充分发挥职称晋升、目标管理等政策的激励作用。针对双语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反映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确保各项计划、措施落实到位。2.3检查阶段(C)通过对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方考核和双语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法,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工作有待继续完善,并分析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到检查结果分析及时,问题不足反馈整改到位,不断改进双语教学质量。2.4处理阶段(A)教务处统一将三方考核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析,并以书面报告或口头形式将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反馈给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复查。对成效显著的措施固化成文,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进行原因分析并进入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同时,每学期组织召开1~2次师生教学交流会,交流双语教学信息,及时改进双语教学中的不足,推广教学经验。

3效果

3.1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得到提高(1)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注重对双语教师“内动力”的激发,使得教师的双语教学意识、荣誉感和责任心明显增强。(2)通过严守师资聘任制度,严把师资准入关,严控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组织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连续3年在校、市和国家各级讲课竞赛中均获奖。(3)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近3年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6篇,申报相关教学课题5项。3.2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学生通过接受系统规范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培训,扩大了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提高了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2)开展形成性评价,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测验和随堂测验的同时,逐步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10];(3)随机抽取PDCA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前后各100名学生的双语课程考试成绩,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双语教学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采用PDCA循环法,双语教学规范管理已初见成效,先后受到了督导专家、同行专家、教师与学生的多次好评。双语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双语教学平均满意率为96.2%。虽然作者在实施PDCA双语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潘虹,孔晶,唐富山.双语教学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3401-3403.

[2]曲伟,邱成军,吴宇红等.双语教学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4(2):34-35.

[3]闫蕾,詹思延,昊涛.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途径的初步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0):1068-1071.

[4]邱杰,邱丽原,孙伟超.高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5):3-5.

[5]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4.

[6]马广强,王倩,万红娇,等.MOOC环境下双语教学环境的调查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大学教育,2016(4):84-85.

[7]WangLR,WangY,LouY,etal.Theroleofqualitycontrolcirclesinsus-tainedimprovementofmedical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8]吴宁,成军,陈鸿雁.鱼骨图法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3392-3395.

篇6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7

Abstract It's key th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ents cultivating for strengthening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pla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encourage teacher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search,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crease the "three hit"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 way

21世纪是知识时代,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新体系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亟需解决的课题。武汉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

学院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去听国家名师的讲课,充分发挥国家教学名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教学名师的带领下,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先后成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取得成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物理学院师资雄厚,学院不仅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著名学者,同时又引进了一批有海外学习、科研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如今物理学院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以上,如何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科教学队伍中的骨干,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工作条例、青年教师上课的准入制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参与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1)严格执行青年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每承担一门新课都必须经过试讲,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专家点评和认定后,才可以讲授该门课程。

(2)院督导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院督导每学期都会对院全部青年教师(40岁以下)讲授的理论课程进行听课检查,并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作沟通讨论,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物理学院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院督导对参赛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了点评,就如何上好课,如何备课、如何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与学生沟通等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督导组和相关老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高。

3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并在政策上给与支持。学院针对教学论文少的现象,制定了教学论文奖励分如同科研文章,校级文章同样计分的政策。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师经费上给予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学院教师投入教学研究的热情。

(2)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院多次召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培训,学院督导老师亲自上台就如何针对学生学风管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考试不及格率高等问题向青年教师作了经验交流。

(3)实行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根据物理学院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学院决定在物理学院本科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课程助教制。助教由具有相关知识储备、责任心强、并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研究生担任。要求助教随堂听课,了解课程进展,每周要进行课外答疑,协助主讲教师改作业,充分发挥助教与本科生年龄相近、易于沟通的优势,作为教师授课的有益补充,增强了教学的反馈度,完善了教学的流程,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4 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培养本科生初见成效

(1)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办学。为探索培养高层次物理人才的创新模式,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双向交流与合作育人,充分利用校所双方的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加强双方的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我院分别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创办了“彭桓武班”和“天眷班”,目前在校已有2012级、2013级、2014级三个年级学生。中科院所还有针对性的对“彭桓武班”和“天眷班”同学开设了“理论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相关研究所派出的教师来给学生讲课,由于有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所与武汉大学相距较近,学生去该所方便的优势,武汉物理数学所特别为天眷班的三年级学生提供适合于本科生的实验平台,开设了“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与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相关的实验方法及该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解释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现象,并且老师们把他们自己的科研思想及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加快国际化办学的步伐。学院在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与美国Duke大学物理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签定了学生交流协议,2013年至今物理学院已有18位优秀本科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并通过两所学校对交流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水平的考核选拔到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目前已有11位同学学成归国。

“中法物理双学位班”进展良好。中法理学工学联合培养项目是武汉大学物理与法国里昂一大于2004年开始合作创办的“中法物理双学位班”2+2+2模式,即在物理学院每年的新生中选拔30名左右学生,在武汉大学学习2年基础课程和法语,修满规定的学分,第三年去法国里昂一大学习2年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里昂一大的毕业条件就可获得里昂一大和武汉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该项目至今已连续签定了两个五年计划。鉴于以往取得的成果,法方意向继续签订下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培养模式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武汉大学――里昂一大――法国顶尖的综合类及工程师学校的三级跳板模式。即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成绩突出的学生推荐到法国顶尖的综合类及工程师学校。该培养模式的建立起源于巴黎综合理工,他们看中了中法联合培养项目学生表现出来的卓越和潜在素质,主动和里昂一大方面联系,要求签订协定,将其作为该校在中国招生学生的重要基地之一。总体来说,该项班进入法国最好的和较好的工程师学院的学生人数相对稳定,同时向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求学的学生也有所拓展,2013、2014年中法班毕业生全都被相关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5 加大“三创”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以各学科方向为依托开展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有条件的课题组接纳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每年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及校级业余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设立院级科研项目立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在学院用房紧张的情况下,物理学院提供了三间开放实验室给本科生做业余科研活动室,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学院申报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武汉大学物理学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涵盖有25个主要创新性科研训练子课题项目秉承以往改革经验,在课堂内外全面营造科研新氛围,大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供多元化选择机会,让科研创新训练常态化,积极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多阶段多角度进行科研训练的引导、培育和指导,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个训练过程后,能大力提升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验动手、洞察和提炼科学问题等能力,成为既有扎实系统学科基础,又有强烈开拓创新意识、国际学术视野和科研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6 课程建设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教学课程建设,出措施、抓落实,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物理学专业在教学名师的带领下建设了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2)各级精品课程相继涌现。目前学院有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等。

篇8

此外,她还承担过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GDNF和雌激素联合诱导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等多项工作,并通过长期的科研工作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先后在各学术期刊撰写发表《生精细胞及赖氨酸含量的研究》等20余篇学术论文,还曾编著《组织学与胚胎学》等10余部教材,对组织胚胎学领域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研促教

尽管在科研上有诸多作为,陈晓蓉教授依旧把“教师”视为自己的本色。不仅在教学上对自己要求甚高,还十分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她在教学方式上锐意创新、大胆改革。

一方面,她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将神经肽研究进展,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研究进展、男性生殖生理等知识引入理论教学,将常规组织学实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神经干细胞培养实验技术等引入实验教学。其做法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另一方面,她还不断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上去。而且,在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中,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扩展研究方向,探索新型模式,使教学团队建设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稳步提高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从微观教学上,陈晓蓉还提倡采取多种方法,如设问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联想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教学手段上,她更是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立体地学习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增加教学信息量。

“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准备一桶水”,陈晓蓉的教研生涯中,为了准备好这“一桶水”,她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熟悉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陈晓蓉从来都不惜花费大量心血,钻研教材,大量阅读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决不放过一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对各个教学环节,她都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对课堂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布置,她都仔细推敲。她的教案,无不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而对陈晓蓉授课的风采,不少学生这样描述“她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但又不仅仅只是传播知识,她教会我们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她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她的课堂又是神圣的课堂,在那里心灵会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

共同成长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在科研工作中团队协作精神必不可少,在陈晓蓉的背后,就有这样一个偌大的团队――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安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教学中,他们精益求精,从1983年应用电化教学开始,1999年应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课教学,2000年对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进行试点应用,2001年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2006年使用安徽省唯一的显微镜互动数码实验室……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到如今,该教研室已经建立起一套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俱全的电脑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网,为教师备课,为获取信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经过教学和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该教研室先后成立了组织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四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该教研室已拥有10名教师,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4人。这支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4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75%,平均年龄只有37岁。也因年轻,他们对教研生涯中的挑战更为无畏。自1998年以来,他们承担了10余项教学课题,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安徽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三等奖2项以及其他各类奖励若干,承担了17项科研课题,获得80余万科研基金的资助,其成果备受赞誉,曾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余次,先后派出7人次专门赴美国、欧洲、德国,日本进行访问学习。而他们培养指导出的研究生,也颇受国内外同行专家好评。

他们的发展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支队伍也因此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不仅多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1人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和”模范教师”称号,还分别被授予“安徽省教学名师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次,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还有1人成为安徽雀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该科室也逐渐成长为安徽医科大学校级重点课程、校级重点学科。

该教研室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每位青年教师进入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确定一位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导师,从思想、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全面带教。可以这样说,陈晓蓉的快速成长也与教研室的帮扶密不可分。在此期间,她也先后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三等奖、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

正如陈晓蓉教授所见证的,尽管也曾出现过不和谐的声音,但相互理解、互帮互助一直都是这个团队的常态。正是因为敢打敢拼的勇气、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006年,由学校申报的”组织胚胎学”课程获得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该课程的建成不仅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该团队合作成功的标志之一。

篇9

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确立中心建设思路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工科优势突出,具有鲜明的煤矿行业特色,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学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是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一致评价。

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中心系统地梳理了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高水平学科平台为依托,夯实基础,强化综合,倡导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注重“知识、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轻实验、重理论的传统教学观念。采取“科学定位、系统规划、逐次推进、不断完善”的建设思路,通过学校投资、教改项目立项、社会捐赠、自制仪器设备等方式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积极研发实验教学仪器,解决教学难题

中心非常重视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使用率,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及科研:(1)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每学期末各实验室统一上报需要维修的设备清单,由中心统一联系厂家维修。对于小的故障,由实验室管理员或任课教师实时维护,所需耗材从中心运行经费中随时解决。(2)鼓励任课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自制教学仪器的一大优势是便于维护,保证设备有较高的完好率和利用率。(3)建立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为解决购置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难题,中心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教学仪器的改进和研制工作。近年来投入30万元用于教学仪器研制,开发了虚拟信号分析仪、DSP实验系统、模拟电子实验系统、数字电子实验系统、EDA实验系统、单片机实验系统等500多套实验仪器,其中虚拟信号分析仪获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推荐2种自制实验教学仪器。

(1)高性价比的便携虚拟信号分析仪

仪器设备是示范中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电工电子类基础实验室中,所配置基础仪器通常是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路示波器、双路直流电源等。层次高一点的实验室虽然配备了少数频谱分析仪、数字存储示波器、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但是由于台套数太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熟悉使用这些高端仪器。

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开发了一种具有很高性价比的便携虚拟信号分析仪。该仪器集信号源、示波器、记录仪、频谱分析仪、时频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硬件部分自行设计、制作,核心软件采用C#语言自行开发,拥有源代码,便于不断开发完善。

该仪器已在学校电子技术、DSP技术等课程实验以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图1a为虚拟信号分析仪电路板。图1b为PLAB仪器工具箱(PLAB意为个人实验室,即Personal Laboratory),包括虚拟信号分析仪、万用表、常用工具等。由于大部分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再加上一套这样的仪器工具箱就相当于拥有一个便于携带的小型个人电子实验室,在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开展实验活动。

(2)C55x DSP实验教学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片上资源和灵活的对外接口,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仪器设备、自动控制、医学、消费类电子、军事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DSP技术已成为高校电气信息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术,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DSP类课程。

中心教师选用TI公司的C5000系列C55x芯片为核心开发了一套功能强大的DSP实验教学系统(如图2所示)。考虑到DSP区别于其他各种嵌入式处理器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速实时信号处理能力,因此在主系统板设计中设置了4路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并配置了相应的4路模拟信号输入输出通道,以强化系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同时为该系统配备了自制虚拟信号分析仪,为系统提供丰富的各种测试信号,对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波形记录、频谱分析和时频分析。

另外,系统所配置的关键设备XDS100仿真器也由中心教师自行开发。中心是国内最早推出XDS100仿真器的单位之一,最早将该型仿真器进行开源,为国内DSP技术爱好者自制该型仿真器提供技术支持。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无论是实验室建设还是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中心将其列为工作重点之一:

(1)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中心不但承担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任务,同时还承担相应理论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符合教师条件的实验人员可兼理论课,工作量计算与理论课教师相同;对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并实行奖励措施。

(2)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融合。中心教师不但从事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工作,同时也参加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吸引并稳定一大批优秀人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成果,使实验教学始终保持高、新水平。

(3)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学校讲课比赛;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4)重视学术交流和对外交往。除了积极主办、承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之外,还派遣骨干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的知名大学访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访。

突出创新特色,收获建设成果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三大特色:(1)形成了集“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层次化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使创新活动及早开展并连贯化,由原来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变为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大众教育。(2)自制教学仪器层次高、批量大、应用效果好。(3)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融合,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在创新性实验方面中心做了以下工作。

(1)中心提出集“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电工电子创新性实验教学理念。创新性实验必须具备3个基本属性,①研究性:具体实现方法多样性,得到的实验结果具有多样性,学生只要独立完成,出现雷同结果的概率极小;②自主性:学生根据总体题目要求,自拟具体的实验题目,自主提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管理和提供基础支持;③开放性: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完成,指导教师要确保阶段性检查督促和对最终结果把关。

(2)开发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EDA、DSP、单片机、虚拟信号分析仪等10种、500多台套新技术含量高、模块化的实验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块组合完成多样化的创新实验。

(3)分基础新技术综合三个层次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其中,结合电路、模电、数电、单片机、EDA、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了32个基础类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DSP、PLC、PSOC、高端微控制器技术(ARM和MSP430等)、新型电子器件、传感器、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新技术课程建设了30个新技术类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学校科研特色,建设了12个综合类创新性实验项目。

(4)开设创新学分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创新性实验为选修课,在4至6学期每学期安排1次课。学生完成一个创新性实验可获得1创新学分。将创新性实验教学分为3个层次进行。第一为基础层,主要覆盖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EDA、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类课程。第二为新技术应用层,主要覆盖DSP、PLC、PSOC、高端微控制器技术、新型电子器件、传感器、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新技术课程。第三为综合创新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结合学校科研优势,面向实际问题提出新课题。通过3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就参与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由浅入深,最终达到较高的水平。

篇10

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进入“十二五”后,随着新老交替,不少青年教师将逐步走上讲台,如何巩固“迎评创优”成果,继续保持教学优势,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高校值得探讨和关注的课题。现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自我培养与提高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青年教师要主动作为

就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青年教师而言,不仅担负着繁重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而且常年承担着临床实践教学(临床见习、实习)任务。近年来,一批青年教师获得资格认证后,已走上讲台开始承担课堂教学(临床专业课)。青年教师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医学人才群体,其医学理论知识和学历结构尚能较好适应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和课程的限制,均未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与训练,对教育规律和原则、教学技能和人才培养等知识相对馈乏。又由于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还缺乏教学经验,因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所谓课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传授知识,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的能力(1),是课程标准理解能力,运用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传授知识能力,指导学生能力,调控教学活动能力,熟练地运用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集成和应用。因此,青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勤奋钻研和学习,并勇于实践,才能驾轻就熟。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成为临床教学的骨干力量说明,只要青年教师明确教书育人的使命任务,主动作为,力行师德,就能够脱颖而出。

(二)增强教学意识,促进教学相长

青年教师一般存在着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行政导向,其实这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青年教师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时切不可有所偏颇。医疗、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教学的过程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在今天,青年教师更应正确地处理好医疗、教学、科研三者的关系,使之更好的协调发展。只有强化教学意识,才会主动地去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按学生的专业、兴趣、需要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共同提高。

(三)坚持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并重,扩大知识面

我们注意到,一些青年教师经过培训走上了讲台,在授课时明显地表现出专业知识面的不足和教学技巧的缺陷,看屏幕较多,不能脱离教材,不会旁征博引,延伸知识面,不能恰到好处地结合典型临床病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语言表达平淡无味,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使得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说明知识的匮乏,是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2)。

作为临床青年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是事业发展和教学的基础。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知识不等于教学能力。如果说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那么人文知识则是提高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的必备条件。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各类文章、书籍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社会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青年教师唯有博览群书,才能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拓展知识面,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这对于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3)。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怎样使教学能力得到较快提高,以适应教学的要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多年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单位有计划地送出培训外,主要还是在岗培训为主,一般从旁听→带见习→实习→小班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确定上理论课前,须获得资格认定,经过试讲合格后方可登上讲台。因此,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实践,培养教学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自己的天赋优势和聪明才智,用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去感染学生,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主动为学生讲解临床知识与技能,主动为学生讲授临床专题等,为日后登上讲台进行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教学基本功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能力就是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我们看到,教学基本功往往是一部分青年教师的最薄弱环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基本功”的含义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基本功的范畴较为宽泛,但作为青年教师还是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起。

1.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要讲好一堂理论课,离不开课前较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源于对课程标准的透彻理解,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钻研教材和驾驭教材。重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归纳、取舍,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学习。要认真思考如何导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怎样突破难点内容,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板书,在什么情况下和学生互动,双语教学的比例,如何把握好教学时间,如何做好课堂小结,如何布置复习思考题等,都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p#分页标题#e#

2.认真撰写教案

教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应用教材、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的依据和具体计划,集中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师应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时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系统地体现出学生需要了解、理解和掌握(应用)的知识节点,重点和难点内容清晰明了,整个教学内容即前后衔接联系紧密,又层次分明。如外科疾病,采取以器官系统知识点为引导,以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解剖学考虑,是何系统、何脏器发生病变;从病因学考虑,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或由其他原因造成;从形态学考虑,根据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组织或器官有何形态改变;从病理学考虑,组织或器官有何病理改变;从病理生理学考虑,病变器官有何功能改变;会出现什么症状、体征;如何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和原则。这样使知识系统化,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突破难点。因此,只有认真撰写教案,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更好地驾驭课堂。青年教师撰写教案尤其要克服拷贝教材,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与手段无体现,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小结和复习思考题质量不高等问题。

3.学习、掌握和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随着电教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功。因此,青年教师应学习电教理论,积极参加电教培训,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与水平,合理地将电教手段与其它教学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有规范性要求的,切忌随心所欲,粗制滥造。

4.板书

随着课堂电教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板书的作用逐渐淡化,特别是青年教师,授课完全依赖多媒体,对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板书知之甚少,甚至认为板书可有可无。课堂教学不是学术交流,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缺乏板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也是不完美的课堂教学。正如现代化的医疗诊断仪器不断更新问世,但始终不能替代医生的问诊、查体(视、触、叩、听)和听诊器一样。因此,板书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对授课内容有重点地、系统地在黑板上展现出来的艺术(4)。板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但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

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就是以语言为主线,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协调配合应用,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作为教师,应当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一是力求准确严谨,规范地应用医学术语来揭示疾病的现象和本质,有理有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三是把握好语言节奏,抑扬顿挫,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流畅生动的语言,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此,青年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注重语言口才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杜绝语言表达不连贯,言不达词意,不规范用语用词,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等问题。

(六)善于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

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通常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如果青年教师总是能够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教师学习,吸纳和借鉴他们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断思考感悟,无疑对自己在学习和借鉴中提高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完成教学任务后,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认识和克服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而言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自我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需要强调的是,青年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增强教学科研意识,积极申报各类教学科研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促进教研相长,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宋春燕.牛道生.论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