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篇1

改变以前“费力不讨好”的面面俱到的全套内容,进行精简调整。既体现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必需够用,又要适应当前岗位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当前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内容则从传统教学内容转向以包括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病防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防护监管等当前关注热点为主。

1.2分析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效率直接决定教学效率。高职高专医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加之文理兼收,致使注重逻辑理性思维能力的医学教育对部分文科生来说有了相当的难度。学生基础不同,对相同知识的理解就有差异,容易出现不能理解甚至理解偏差。然而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合理引导,充分挖掘其潜质,学习效率定会提升。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创设较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问题”就在学习情境中自然提出,顺势引导,学生则可从中个性化理解。然而“问题”的难易程度则要适合学生能力范围,难易适中,让学生既有能力解决,也要通过适当的知识积累才能得出答案。

1.3“问题”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处理

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载体提出,体现其实用性及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如通过“模拟岗位情境”、“政策法规”、“公共卫生事件”、“科学研究”、“媒体新闻”等形式提出敏感“问题”,吸引眼球,因势利导,学生就像是身临其境完成了任务,让学生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好像完成了实际发生的一个事件,即可部分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又提升了教学效果。如在社区预防服务与社区健康促进章节,以国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制度及目前的现状为背景,抓住核心内容,通过处理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什么”、“人人享有怎样的卫生保健”、“如果你是一名社区医生,你怎样让社区居民享有健全的卫生保健”等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既了解相关政策制度,也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学习变得主动而积极。

2教学环节的把握

2.1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教学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所以,课前首先给学生布置问题情境及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主动提出问题解决。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学习,变传统的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2.2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步骤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能。首先是学生通过自学,收集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初步答案,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其次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头脑风暴法的讨论、总结,互相补充完善;还有就是向教师及其他专家请教。这样,学生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其对教学内容也有了初步的认知,提升其认知能力及学习成就感。

2.3归纳概括

通过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后,课堂上教师再及时归纳概括,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提炼、归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特别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理顺纷乱的头绪,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及时归纳概括可以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逐渐向正确的结果及方向靠近,尤其是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学生。

2.4拓展与创新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把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进行拓展应用。医学知识博大精深,预防医学联系深远,所以,课后问题则要求学生课外时间围绕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教学评价模式的健全

传统的期末考试单一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数不能代表能力。所以,教学评价和考核中应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首先,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教学效果不单看分数,而应多因素考核;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不是分数论英雄,学习重在过程,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的纪律要求、勤奋的学习毅力、团结的协作精神等才能在过程中体现出来;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学习的结果就是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出来;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教学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从过程的考核角度就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其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除了掌握知识的多少可以通过传统考核评价出来,然而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无法得到评价。所以评价体系中应增加个人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篇2

中学数学《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实验》是一项关于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及课堂结构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实验,其基本理论是全面落实数学问题系统、目标与检测、自学、情感等四个因素,以扩展数学习题的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内在功能,其指导思想是把统编教材转化为一个科学的、生动的、富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系统组成的、符合该年龄段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直接为教与学服务的实验教材,并由此去转变规范教与学的方法,优化数学教学的基本因素,把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活动结果(知识)的教学,实现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负担轻,速度快,容量大,效果好”的教学目标。

2.教案本与问题系统引导教学

现行高考的知识点取于教材,但题型及解题方法在教材中是难见的,就是说对教材全部熟练,高考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就是针对这个脱节而进行的。实验所编教案本的使用离不开教材,因为教材的解题方法和定义是绝对权威的,以学生为主体,个个问题让学生动笔动脑,教师只对学生作引导,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且对学生的负担和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和减少。如:, 这课前问题是以填空题出现最好;大题和难题要加一些解答过程;选题量可多而易;在教材编写中,第五章――不等式就当今数学热点问题加入了不等式证明的放缩法和换元法,还加入了柯西不等式的应用,并列举了一些应用题。在数列这章教材中,相应侧重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混合求和运算,增加了简单的递推数列。在极限这一教学单元中,强调了极限的四则运算,对形如:

limn∞

apnp+ap-1np-1+…+a1n+a0bqnq+bq-1nq-1+…+b1n+b0

(ap、bq不为零,p、 q为整数)

Lim an - bn n∞ an + bn (a、b为正数,且不为1)

这两种极限的运算和讨论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补充了习题训练。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以填空形式为主,训练当n=k+1(k∈N)的题型, 并又增加了归纳猜想和证明。在第八章中对复数与《解析几何》的联系作重点详编,复数的模的运算公式。

3.实验操作情况:

高中数学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的实验主要是如何用好教案本,它不同于复习资料,也不同于教材(课本),我们是这样使用它的:

3.1 课前把它当预习本,要求每个学生阅读教材后, 能正确填写教案本中的复习和概念的填空,并适当抽查学生的进度,如遇难题可暂停等到上课时再做。有了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就非常顺利且效果良好,并使课堂气氛活跃。

3.2 课堂中把它当作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课堂练习, 教师课前熟悉这节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并要有节制地穿插一些相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味无穷;但又不超过教案本的内容,否则会造成误为数学深奥无比。以问题系统引导为主,围绕教育实验目的,使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3 课后把它当作练习本,因为课堂中不一定把每节课处理完, 有些题型在进行系统训练时,插入的各种题型可能较多,也可能是本节课内容多,总之,教案本后有一些习题是留给学生课后去作的;所以,它是课后的练习本。

4.实验总结

实验进行过程中,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这当然也取夺于我校学生有良好的素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效果在以下两方面:

4.1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的实验, 主要引导了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因为每节课都要学生预习,学生只有预先阅读教材后,才能正确填写教案本,填写完教案本后,等于做完课本中的容易练习,这样,一节课后,有许多练习可以不必作了,对教材中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学生已经会了,就可以不必去做了,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必须多加强教材习题训练,否则,他的考试成绩就差。这样,有了教案本,我的备课工作量减少了,作业批改量也减少了许多。

4.2 成绩提高幅度大。

在单元测验中,竞有许多人次能得高分,这是我这几年教学中,少有遇见。

5.实验的发展

有人说,高三年级是关键的一年,弄不好会搞砸的,别前功尽弃了;现在已进入高三年级,高三年级虽不同高一、高二年级有那么多新课程,但我们已作好了继续实验的准备,相应编好了高三教学用的数学专题讲座。只要实验对我们有利,对教学有利,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我们就把它坚持下去,说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实验,我校领导和教师大力支持,只要我们有恒心,有信心,我们的实验就会成功的。

篇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之中,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法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而是应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了解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因而,在法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对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文化教学。

二、二外法语教学中文化引导的必要性与意义

文化知识是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由于中西文化是在不同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由于法语学时有限,因此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二外法语学习的全部;学习方法陈旧,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所表达和体现的文化内涵。殊不知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

在有文化隔膜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中式的礼貌热情也会导致对方的反感。比如你邀请法国人外出用餐,点了一大桌子菜,这会让习惯分餐并把盘中食物吃光的法国人手足无措。中国人在餐前通常会说一些客套话,比如“只是一顿简单的便饭不成敬意”等,法国人不知道这只是中国人的客套话而已,可能还会真的以为对方不重视自己。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法国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尤其是女士,对自己的年龄守口如瓶。而中国人在交往中问年龄则是家常便饭。法国人在一般的交往中,很少透露自己的财产或收入情况。而中国人不管是否关系密切,都可以问人家每月挣多少钱,甚至问人家有无财产或积蓄。

由此可见,只传授语言知识,而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掌握了单词和语法知识,但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所学教材的全面了解,在法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法语活学活用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文化修养。

三、二外法语教学中文化引导的内容及途径

我们的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国丰富的社会文化,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沉浸到法国文化中,使其最大限度地了解法国文化的内涵。可通过以下途径适当地引入文化知识。

1.介绍中西文化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应介绍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法语国家的实际,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适当的法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潜在反应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对法语所反映的文化内容的综合性的理解能力。法国人思维的特点之一是习惯用他们最初见到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或人物来代表这些事物或人物。如果他们说:“C’est du chinois”,“chinoiser les choses”,不能直译为“这是汉语”和“把事情中国化”,而应译为“这太难了”和“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加拿大人把狗看作伙伴、朋友。熟语“Son chien est mort.”(直译为:他的狗死了。),应理解为:他一点运气都没有。连宠物都死了,可见其交了厄运。再如:中文的“茶余饭后”,法语的表达是“entre le poire et le fromage”。这是由中法两国不同的饮食文化决定的。中国人饭后品茶,而法国人饭后品尝水果和奶酪。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学习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是何等的重要。

2.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是法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只教授语音、语法规则、词汇这些单纯语言知识的局面,其结果是学生不能够恰当、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法语交际活动,甚至会犯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错误。例如一名法国朋友对一位学生说:“Tu parles bien fran?ais.”这位学生回答:“Non,mon fran?ais est mauvais,je dois bien étudier le fran?ais.”尽管这位学生回答的句子语法正确,但不符合法国人的习惯,他只需说“merci”就行了。法国人“请、谢谢、对不起、你好”的使用频率远比中国人高,尤其是在家庭成员、熟人、朋友之间。中国人通常认为过于客套就意味着生疏,因此,关系越近,礼貌用语就用得越少。而法国人在电梯里、走廊内、甚至大街上,有时陌生人之间也会互致问候“Bonjour”(你好)。

3.重视当前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讲,它从来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静止的语言根本就不存在。例一,以前法国人形容一个人不能养活自己是这样说的:“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pain.”(他连块面包都挣不上)。而现在却是这样说的:“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bifteck.”(他连块牛排都挣不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法国人挣钱能力的衡量标准也改变了。例二,以前法国人形容对事情一窍不通时,会说:“Tout cela est lu grecque pour moi.”(这对我来说像希腊文一样)。现在,他们会说:“Tout cela est lu chinois pour moi.”(这对我来说像中文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促使法国人把眼光从希腊延伸到中国了。

4.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所做的事情感兴趣时,他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成功的几率就会很高。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法语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法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趣味性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看一些原版电影,如:《天使爱美丽》引领我们穿行于现代巴黎的大街小巷:市区、郊外、酒吧、商店、地铁站、游乐场,遇见各色人等,在我们面前铺展开一幅生动细腻的生活画卷;《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法国50年代寄宿学校的生活。片中语言简短清晰,音乐纯净,主人公的仁爱与宽容感人至深。通过欣赏电影,使学生拉近了理想情景与现实语言环境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法语学习网站,如:省略、省略、radiofrance.fr等。网站上内容丰富,不仅有法语语法、法语练习、法语歌曲,还有法语学习方法,法国文化、风俗等,提供了不少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是对有限的教材内容的一个有利的补充。教师可以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如:安排课堂讨论,内容涉及法国享誉世界的饮食文化、香水文化、葡萄酒文化、巴黎咖啡馆文化、生活文化等。此外,可以设计创造性练习,教师规定一定的交际场合,如问路、购物等,让学生扮演角色,使他们开阔思路,发挥想象力,在把握语言的同时,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有更切身的体会。

四、结语

总之,由于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和背景。所以在法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都要重视。文化的引导、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样可使学生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苏联心理学家安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正不断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由于广大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浅薄,所以学前儿童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明白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老师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飞跃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这些教材有幻灯片、投影片、无声电影片等视觉教材;有录音带、唱片、CD片等听觉教材;有电视片、有声电影片、激光视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视听结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这些教材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过去,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诸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等等,甚至还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

篇5

    (1)什么是贪小便宜?

    (2)为什么不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害处是什么?

    (3)怎样做到不贪小便宜?

    根据以上三题引导学生自己设疑,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就形成了一个激情引趣的良好开端。

    二、根据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发展的特点,由课文情节引导探索,在特定的情境中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教育。在学文明理中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遇到关键处停下来进行讨论、分析,教 师强调认识构建的过程: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怎么多找回一元钱”。这部分是遇到问题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设想:“赵虹发现买东 西时售货员阿姨多找回一元钱时,会怎样想?”学生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设想赵虹的想法。接着引导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赵虹,你会怎样想?为什么?”此问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评价前一个问题中的正 反两种想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所重视的不是知识性的结论,而是在讨论中的给思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 自己分析问题、判断是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也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真正思想动态,为及时 反馈、调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信息。

    第二部分由“这时弟弟”至“赵虹飞快地向商店跑去”。这部分写思想矛盾斗争及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是实现认知目标的关键部分。所以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爸爸的话,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机会。在讨论中按独立思 考共同讨论检查核对初步评价的程序开展学习。教师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生 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形成网络化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想与智慧能得 到激发与共享,从而明确贪小便宜的害处,解决教学难点。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听了爸爸的话,赵虹与 弟弟分别会想些什么”。设计这一问题是引导思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上述的讨论与探索,形成统一道德 观点——不贪小便宜。

    第三部分由“你买什么”至结束。这一部分是赵虹不贪小便宜的道德行为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 行心理体验。通过对售货员收到返还的一元钱时的感激与敬佩及赵虹听到表扬时的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使 学生自然地产生“我也不贪小便宜”“贪小便宜可耻”的思想,促进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为形成道德行为奠 定基础。

    三、根据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的特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新课开始 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从而达到认知目标。

    (1 )通过举例上升为理论:有机会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没有据为己有,就是不贪小便宜。

    (2)贪小便宜的害处大:给自己种下了坏思想的种子, 给他人带来损失。

篇6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超级秘书网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篇7

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互相阅读、讨论、学习教师批改过的学生习作以及教师“下水作文”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法。

一位叫张万永的体育教师在小学的游泳教学课上发觉巧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为由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加通俗、各种行为更有亲和力、动作更容易被模仿、意见与建议更容易被采纳;另外同伴之间争强好胜的特点也是实施同伴教育的良好条件。在实施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同伴教育者与同伴之间的心理暗示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同伴教育也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社会适应性发展的目标。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意识淡薄

学生写作意识淡薄首先表现在学生写作文基本格式不规范,不能选择合适的文体为自己服务。主要是指基本的文体意识不强,不能自成一体。写记叙文,不能顾及记叙的六要素,不能突出描写、抒情;写议论文,往往习惯于议论开头、讲个故事作为主体,以记叙代论证、最后议论收束结尾的形式;写散文、随笔则近于记流水账。简而言之,学生不会根据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文体。

学生写作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学生不善于在“我”身上做文章。一方面学生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劳动,疏远了亲人;另一方面学生不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导致在取材方面往往感到无米下锅,所以就采取“编”或“套”的手段:要么编自己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要么套自己读过或背过的优秀作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得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得力表现在:其一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批改了作文,学生大都只是看看自己的作文得分了事;其二教师讲评作文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朗读两三篇作文,往往由于受听觉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讲评作文最后常常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事情;其三教师指导作文常以课文为例,讲写作技巧也是以课文为例,所以在学生看来教师指导作文空讲理论的时候多,“作家的技巧可望不可即”。

三、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思路

笔者尝试把同伴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并给以发展,侧重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学习,目的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同伴的身份互相学习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其思路如下。

一是教学媒介是学生、老师就同一个作文题各自所写的作文。

二是教学方式是学生阅读、讨论同学所写的作文和老师所作的修改、所写的评语,以及老师自己写的范文和写作说明。

三是要求至少保证每月进行一次正规作文训练,老师要写“下水作文”,并精心批改学生的作文,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每班选出不少于五份作文,与其他班级一起复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各班学生手中,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老师也要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是学生阅读完同学的作品集后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再进行批改。

四、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

结合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同伴互学作文训练的重点确定在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方面(对于说明文主要做片段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1)把握叙议各自的特点。

①记叙文:“表演”着讲故事。学生写记叙文常见的风格是交代式,即径直呆板地交代所要叙述事件的基本过程。针对学生从交代式记叙,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中讲故事、写故事,尤其要注意描写、抒情,要有意识地渲染煽情。

例如学生写《拜年》中的一段:“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人去给姥姥拜年。还未到姥姥家,老远就看到舅舅盖的新房子很惹眼。舅舅把我们接进了屋子,舅妈给我们端来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妈妈、爸爸和姥姥、舅舅聊天,我看电视,不知不觉就到吃午饭时间了。”

就这一段,教师首先组织实验小组学生讨论,经过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言后,该学生综合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生读自己写的:“在碧水环绕、绿树覆盖与青山的怀抱中,舅舅家的白色的小别墅特别显眼。老远就听到竹林后的院落里传来的狗叫声。也许是狗叫声让舅舅来到院门外。只见舅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笔挺的西装满面笑容地走了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习,让学生明确写记叙文就是要注重细节,重视描写与抒情,甚至有意识地夸张、渲染、表演。

篇8

(略)

3.专业教师的指导

4.来自行业专业人士及其有推销洽谈经历的亲朋好友的咨询

引导正文:

准备:××商品的推销洽谈活动

1.您的任务是:推销××商品,与顾客进行洽谈

请在下列信息中挑选出对于上述任务至关重要的信息:

(1)推销洽谈的任务

(2)推销洽谈的形式

(3)推销洽谈的原则

(4)推销洽谈准备

(5)推销洽谈的方法

(略)

经过您的团队讨论,列举上述未提及的内容。

2.推销洽谈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哪些?

3.与顾客确认推销洽谈时间、地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推销洽谈之前应核实顾客的哪些基本情况?

5.列举推销洽谈当天您需要携带的物品。

6.你所了解的推销洽谈策略有哪些?分别针对哪些类型的顾客?

7.可运用的推销洽谈的方法?

8.为保证推销洽谈的顺利进行,应该如何进行推销洽谈的导入?

9.常用的说服顾客的方法有哪些?

10.请制订推销洽谈方案。

11.与老师讨论你的推销洽谈方案,记录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

12.请按照您的推销洽谈方案,模拟与顾客进行洽谈,并详细记录。

12.根据标准表检查您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13.请与您的老师讨论您的评价结果。

(略)

参考文献

篇9

语文教学要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以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正确地运用小说教学法,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小说主要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中心,通过故事描写和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充分地熟悉故事情节,通过小说设定的线索引导他们去做人物分析,从而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并结合小说写作特点试图理解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具体环境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分别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形象是贯穿小说整个文章的核心,故事情节是加强读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而环境更多是起到渲染作用。根据小说自身的的特点,笔者认为把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应采取三个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接着进入人物分析,最后在两者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因此,在阅读小说时,不能急于进入小说主要情节,要先通过与学生讲解课文体裁,让学生先了解小说概念特点,最后解决课文后的主要问题。

二、重视分析,把握故事情节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三部分,主要是为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事件发展过[(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是小说的看点。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要塑造典型人物,因为这是小说的灵魂,也是反应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物间复杂关系,以及矛盾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分析情节能力,因为分析好故事情节,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了解了故事情节便可以让读者产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头绪,了解了事件发展脉络,这样便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兴趣,以便学生对文章更好理解。情节的本质就是人物性格,所以分析矛盾冲突也是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从中获得喜悦感。因此,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考虑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小说,熟悉的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三、通过描法来分析人物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经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了人们某些品行的代名词,比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阿Q的落后愚昧;猪八戒的好吃懒做等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得到美的愉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作品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同时结合情节、环境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认识到人物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鉴别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作者的描绘来分析人物,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在探析人物特点的过程中感受到分析乐趣,在对反面人物和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到美的感受。人物实质上是小说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所有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都是围绕着人物展开的,因此,在小说教学法中要使学生们走近小说人物。

四、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实践活动

一味的理论知识讲解并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实践活动的辅助。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鉴于职业高中学生的自律性普遍不强,而能动性却普遍较高的现象,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课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小说语文教学法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对教材中的某一关键语句进行讲解时,可能会引发学生们的不同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在仔细了解课本原文的条件下,开展辩论活动,使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辩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对于课本的学习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于知识的印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另外,教师[(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还可以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对于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课文或相关情节进行情景演绎,引导学生将这类情节改编成剧本,组织学生们去排练表演。在表演学习之后,写出个人的感想,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小说教学法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辅之以有效的指引,要求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进行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新奇想法和观点不应随意抹杀,而是根据其性质或是进行适当的鼓励指引,或是进行合理的指导改正。相关的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努力去掌握小说教学法的精髓,强化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就某个现实的问题提供情况介绍,指出面临的困境、几种选择或已做出的行为,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对这些困境、选择或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已经做出的行为进行肯定、比较、矫正,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理论上已初具规模,主要由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教师论四大版块构成,而目前的现状是理论远落后于实践,因此在课堂上?t望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新动向十分必要,教学案例又可以使教学理论从“空中”着陆,落实为中教实践的指导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而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选择案例――阅读案例――讨论案例――评析案例,其中选择案例是前提,主要是教师结合新教材、新教法,选择典型案例,更新学生的教育理念,弥补中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材的不足。这些案例可以是全国特级教师上课实录,也可以是中学名师来校的示范课,又可以是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体例选文对照,等等。这既拉进了课堂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距离,又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既是一种示范,亦是一种案例资源,可通过观看、阅读展开讨论,推进反思、推动进步。采用案例教学关键要关注学生的前状态,尽量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将所选案例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建立关联,讨论时要考虑多元背景学生的组合,增进不同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堂上学生的经验源于自己的求学经历、源于恩师的言传身教,但这些远远不够,学生缺乏教学经历,缺乏理论积淀,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指导,加强课程标准解读,在解读中补充相关理论。

中学语文教学法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周4节,共16周,合计64课时,主要的上课方式是“教师讲授理论+学生上课试讲”,课时偏少,为了弥补教学法课程的有限性和单一性,要尽量加强教学法课程群的建设,努力开展第二课堂,即增加专业选修课、扩大选修的门类,如开设的说课与典型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板书学、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等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用“案例教学+学生实践”的上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课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 关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中教法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是这门课程的特点。除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学习教学法课程更应关注实践,才能形成实效。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师范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学会聆听,进行实战,从批改作业到听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逐步体验经历,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展开教学。

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还必须在学生实践与理论的衔接上认真思考究竟是先理论后实践还是先实践后理论,值得推敲。对于师范生,各个高校都会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要与当地中学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培养教育生力军,在学生的实践环节安排见习和实习。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各个院系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也安排了个别选修课,而教学论的设置主要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大四第一学期设有一到两周的见习,第二学期有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为了改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论的上课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见习,总体时间为两周,这两周可以是集体组织,也可以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中学校园。见习和实习是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主渠道,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明确的目标、合理的任务。比如通过听、察、访、议,完成自己对学科的再认识,积累教学经验,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动态、积累调查资料、吸取经验、总结教学资源。课程结束,就可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将所学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之中,通过实践完成对所学理论的检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师范生学会教《语文》的课程,理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可见,实践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课本上的理论更直接、更持久,尤其是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实践远比理论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教学法课程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模拟上课、说课、即兴演讲等科目训练,培养和增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三 关注教学动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法课堂

教学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倡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重书本应考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轻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活动技能的发展”的应试教育现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合格毕业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独立地分析教材、组织教学,除了能够从容地站上讲台,还必须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教学科研工作,更应重视学生的科研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合适的科研平台,积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并学会,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1

    在现阶段,相对于其他的专业课程来说,我国众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落后于该专业的发展。所以,在当今形势下,有必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案例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学生所接触到的公共部门实际问题以典型案例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案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专业知识。

    第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公共管理专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敢于提问,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12

一、古代论说文概述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论说文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文体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然而关于其性质及特点一直缺乏相关论述,直至南朝时期刘裸才系统论述古代论说文,将其确定为辨别是非及研究道理的一种文学形式。对于古代论说文而言,在整体文章中“论”属于其主要部分,其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论断、言论及论述,在;论述使可选择某一事物作为对象,也可将某一人物作为对象,其论述内容比较广泛,可涉及各个方面相关内容,而这些比较丰富的论述对象及;论述内容使古代论说文价值得以很大程度提升,为论说文较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古代论说文中除论之外就是说,而说所指的主要就是解释说明某一事物或者阐明某一道理,这一类文章也包括很多。

二、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方法的应用

1.文本细读法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深入详细了解文章内涵,而后与文章相关材料相结合,分析及研究文章中所运用相关修辞方法及叙述方式,特别对于文章结构应当深入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挖掘作者所要表达文章真正内涵。与普通文言文教学相比较,教师在实行古代论说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文章文本细读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对文章主要内容真正体会,对于作者所表达文章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也就是应当对文章中各种细节应当认真进行查找,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体结构,这一点使较好开展论说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古代论说文而言,其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词多义,即同一个字具有多种意思,且能够表达出多种丰富内容,这一特点的存在往往会在思想方面出现混乱情况,因而很多单音节词语逐渐衍生出众多多音节词,从而使语言表达方面能够更加准确、流畅及丰富。所以,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作者主观层面意思加强理解及思考,即应当清楚理解作者选词及用词真正目的,同时需要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真正意图,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将文章内容更好掌握。另外,在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文中句子进行详细分析,文中句子通常都是多个词语连缀组成,然而整句话真正含义并非就是这些词语意思相加。由于古代论说文对于句子逻辑性、联系性及条理性比较讲究,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句子加强研究,对句子含义认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文章句子,从而对整个文章均能够进行较好理解,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比较教学法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教学法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特别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表现出明显优势,通过对该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应用,可使学生更加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古代论说文学习过程中能够实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可更好获取相关知识,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应用方式包括很多,首先教师可对不同文体之间横向比较进行利用,即将论说文与其它文体实行比较。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对《寡人之于国也》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篇文章实行比较,《寡人之于国也》属于典型论说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传状文,两篇文章所讲述内容均为战国时期历史事件,然而由于文体存在差异,其论文方式及论述目的均存在一定差异,《寡人之于国也》主要通过语言对话形式论述,表达一种政治主张;《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记叙方式讲述人物故事,突出文中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两种不同文体进行比较,教师可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论说文与其它文体之间所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论说文所具备价值及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对不同文体进行比较之外,还可对不同作者之间进行比较,通过在这一方面实行比较,可使学生更好把握不同作者思想上存在的共同点,通过从不同角度实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了解古文论说文特点,在此基础上更好对古代论说文进行学习。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古代论说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科学合理开展古代论说文教学属于重要任务。在高中论说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论说文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方法实施论说文教学,从而保证论说文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篇13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所倡导的,是一种绿色、诗性语文的回归。

“动态”是理念,在于三个开放:开放教材资源,灵活使用教材,注重现生成资源的利用;开放教学目标,不用预设的目标主宰教学,不束缚学生思维;开放教学过程,板块设计灵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与质疑,使课堂灵动飞扬。

“诗化”是境界,在于三个诗意:

①教师诗意组织教学。教师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引领学生在诗意情境中享受语文。

②师生诗意解读文本。师生借助生动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趣味盎然的活动,对文本进行感悟、内化、想象,实现对美的欣赏、体验、创造。

③学生诗意享受语文魅力。学生激发出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

五维度是实现动态诗化课堂教学的五个元素:课前演讲,诗意导入,美点品赏,存趣创作,开心评价。

①课前演讲三个专题

诗歌朗诵、美文美背、我来演讲。在语文课前三分钟里,让学生根据教材、语文主题丛书和节假日等生活契机,或背诵相关诗文,或演讲见闻、发表评论。同时设计阶段性专题,如新生入校开展“自我介绍”等主题演讲。

②诗意导入三个一

一份温馨礼物:始终把饱满的精神状态、淡而甜美的微笑作为走进教室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一段精美语言:或用抒情的语调,或用名句、古诗词、歌词,或用妙语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意学习情境。一个情感基调:选用与文本气氛相称的图片、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入情入境的学习环境。

③美点品赏四方法

图文相宜欣赏美:借助多媒体手段,用精美的图画再现课文的意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声情并茂体验美:用声情并茂、形式多样的朗读传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情感美。关注朗读技巧。

品味文本挖掘美:学生借助文本赏读卡,做好品味文本的准备。品味文本时,教师退下讲台,以学生身份倾听、质疑、补充、纠正,融合归纳和提升。及时抓住新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丰富课堂内涵。

画面板书勾勒美:运用画面进行形象化的板书设计,增加课堂的诗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④存趣创作五梯度:学生感受体验、确定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小组写作交流、推荐优秀作品班级交流并纳入班级文集。

⑤开心评价二重奏:开心等级评价(引入升级机制,激发学习兴趣)、诗意语言评价(内化为自身动力)。

三、主要创新点

1、理论层面

①理念先进,能切实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②是对潍坊市“345”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挖掘、是自主互助合作课堂的细化。既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又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先进理念相结合。

2、实践层面

①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着眼于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进行思考,各维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

②课题的实验过程扎实有效,材料积累翔实条理,实验数据可靠,课题的实验准备、实施工作细致有序,课堂授课、材料汇报精心细致。

③“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中的“美点品赏”“开心评价”“存趣创作”有鲜明的创新意识。

④可操作性强,师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教师的下水作文、随笔集,学生的日记、诗集、文集,班级文萃……就是存趣创作最好的实验效果。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果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历经三年实验逐步总结提升形成。过程材料汇编为《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课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过程材料选编》;教学反思汇编为《璞玉心语》;案例《语文教学要关注教育个性生命灵性的启迪》获诸城市金点子一等奖,同年发表于《中国教师》;论文《让语文成为诗意的栖居地》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试验中,师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学生变化

①学生有了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他们领悟到了语文的魅力,主动探寻语文的奥妙。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喜欢语文了,对语文课的期盼与日俱增。

②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面宽了,日记本厚了,知识面广了。白雪、姚成圆等多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市县级比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