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厂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厂管理论文

篇1

2.1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发展阶段

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伴随着机械的使用而产生与发展的。按照其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事后维修阶段主要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前,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就是等设备发生了故障或者事故停机后才进行维修,是一种非计划性维修方法,企业的生产保障性差。(2)预防维修阶段预防维修的理念最初由美国提出,随后前苏联也提出了计划预修制度。概括而言,预防维修的核心思想体现为“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主要依据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的情况,结合维修周期,开展有计划的定期检修与维保。(3)生产维修阶段生产维修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该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紧贴企业实际,为生产服务,包含了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个部分。生产维修理念的提出大大丰富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内涵,设备管理从传统的单一型维修管理转为重视设计与制造系统的管理与优化,设备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4)综合系统化维修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设备管理与维修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态势。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后勤支援、预知性维修(PDM)、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PHM)、可靠性维修(RCM)、全员生产维修(TPM)及全面质量计划维修(TPQM)等。设备健康管理的理念正是在新阶段这样的背景下,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引入人体健康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的思想与做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新方法。

2.2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出发点在于全面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与控制设备故障与事故的频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卷烟产品质量保障水平,确保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稳定、高效的运行水平。从此目的出发,借鉴当前设备维修管理、健康管理、风险管理等思想,结合卷烟生产企业的特点与共性,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概念就此提出。具体指的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是紧紧围绕卷烟生产工艺要求与产品质量,通过系统的分析、检测、评价以及有针对性的设备检维修活动,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及风险点的变化情况,从而对设备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管控,以追求设备全面健康的管理模式,是从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高效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与提升的有效方法。设备健康管理的内涵在于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变化情况,提升设备维修决策能力与故障隐患诊断水平,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保计划,保持设备健康预期,确保设备管理上水平。3设备健康管理在玉溪卷烟厂的开展2012年12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发文要求以卷烟工厂为主体对行业设备管理部分领域和环节开展专题研究。其中,玉溪卷烟厂参与了“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活动。历经了1年多的深入调研,2014年7月,设备健康管理专题顺利结题,并在工厂中开始推广应用。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精益六西格玛、6S管理、80/20法则、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帕累托ABC分类法、PDCA闭环管理法等管理工具,通过对设备健康状况监测分析、设备健康信息评估与处理、设备健康问题解决、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以及持续优化改进等主要步骤,形成闭环,持续跟踪改进。具体而言,玉溪卷烟厂依照《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设备ABC分类管理办法》,针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设备的复杂程度、故障修理难度、原值大小、年计划维修费用、对原辅料消耗影响、对安全环保及能源消耗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将厂内设备分为A类、B类、C类。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类别将设备进一步细分为子系统和功能单元,结合设备技术手册、工艺流程图等技术资料以及设备日常操作、巡点检、维护保养、精密检测等反馈出的信息,建立风险分类规则并对设备功能单元进行风险点识别与风险定级,建立设备功能单元风险台账,从而对不同类别、不同风险级的设备进行分级、分重点管控。以设备分类、风险因素分级为基础,玉溪卷烟厂在工厂原有设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维修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梳理,建立起了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包含设备健康管理相关标准模版库、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以及分设备分机型的设备健康风险管控标准、指导标准、巡点检标准、过程监视测量标准、维护保养标准、完好技术标准等详细、实用的标准体系。从而形成了从设备操作、维修到设备综合管理与绩效评价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设备状态能力与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4设备健康管理的应用及效果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从2012年开始,2014年7月结题并开始推广应用。玉溪卷烟厂通过该专题研究,建立起了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并编制了《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实施指南》。本着知行合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优化理论的思路,玉溪卷烟厂在卷包、制丝、动力等主要生产车间广泛推行设备健康管理模式,有效更新设备管理理念,匠心打造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全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主要指标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依照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从状态管理、运行管理、效能管理三个大的维度进行拓展细化,包含近80个指标。本文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从设备效率、综合费用、产品质量、原辅料消耗这几个方面对近几年工厂运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数据参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14年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结题推广后,玉溪卷烟厂所选取的7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均呈向好趋势发展。事实上,近年来玉溪卷烟厂在设备健康管理理念的指引和工厂60余年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设备在状态、运行、效能等多个维度上都得到了全面优化,有效地保证了工艺要求与产品质量。

5结束语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按照精益管理要求,努力探索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设备管理方法而设立的一个专题。通过包括玉溪卷烟厂在内的几家卷烟工厂近2年的共同努力,该专题顺利结题。为了确保“设备健康管理”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工厂实践中真正落地,玉溪卷烟厂以设备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工厂具体设备,分机型编写了大量的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与流程,切实指导了工厂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工厂设备管理水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方面玉溪卷烟厂将不断巩固、完善当前取得的成果,确保设备健康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推进工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备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是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综合分析、设备绩效考核的基础,其中信息系统的支撑至关重要。当前玉溪卷烟厂主要依靠于企业ERP系统、MES系统、红塔数据中心系统以及烟草行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等,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当前要求,但在数据采集逻辑、统计口径、各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玉溪卷烟厂在后续工作中将不断优化改进,努力在设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方面下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助力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

作者:李宇鹏 单位: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备技术部

参考文献:

篇2

所谓设计转化,笔者的理解是将以我国的设计规范体系为基础做的工程设计按工程所在国要求的设计规范进行复核的一个过程。设计转化的范围一般是针对结构设计。大多国外水泥工程项目需要进行设计转化工作,满足设计标准符合当地或其他欧美标准的强制要求。以笔者参与管理的阿塞拜疆某水泥厂为例,本项目要求结构设计需符合美国规范,要采用美国规范对我方的结构设计进行强度和合规性复核,然后经当地政府审批后方可施工。本项目的设计转化工作是一个繁杂往复的过程,尤其因为土建施工单位为国外公司。

一方面结构设计图纸需要按美国规范进行转化满足当地政府审批的要求;另一方面图纸需转化成国外施工工人易于理解的形式,满足工程蓝图可施工性的要求。我国设计院所做的工程施工图设计准确地来说应称为”详细设计”,深度与国外施工图有一定差异。相比我国,国外常用的施工图是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和施工有关的信息,包括施工材料的可用性和施工措施等。仅举两例以便读者理解,比如我司水泥厂构筑物结构设计配筋图中的配筋表示方法不反映实际材料如何下料和其搭接方法,这需要在转化图中补充;比如我司设计图纸中不反映诸如施工措施用“马凳”钢筋(用于支撑结构配筋以便浇筑混凝土的辅助措施)等材料,这也需要在转化图中补充。

可以看出,国外工程设计转化工作对设计管理者和专业工程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技术过硬,与国外规范对标的同时要有说服对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能严格控制转化后的工程量。客观上因两国对图纸的表示方法和读图习惯的不同,主观上因各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追逐,会造成转化后图纸在工程量上有较大增加。因此,如何在保证合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量增加对整个工程的费用控制意义重大。

篇3

1.3工程组织问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施工组织能力往往代表工程施工建设的执行能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状况,例如材料供应、各阶段施工出现问题返工、人员劳动力机械组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就无法根据设计好的施工步骤来调动施工材料和人员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导致工程进度进展推迟,工程交付延期的现象,因此,项目施工组织的问题是项目顺利完成的保证。

1.4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已建成完工的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对材料和资源进行预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检验质量等等,当下很多工程质量问题就是工程施工建设中没有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监督管理,对单项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持不甚众态度,导致质量建设不达标,工程诸多隐患,造成的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1.5施工安全问题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施工行业,现如今我国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不高,导致建筑行业成为我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行业之一。总体来说,造成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即有人为原因,也有管理上的疏漏,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随心所欲以及一些施工过程的坏习惯,管理上的疏漏则表现在防护不当,购买设备设施有缺陷,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等等,总之,施工安全问题是现场施工管理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做好安全管理才能在工程中有序的进行施工。

1.6人员管理问题人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所有的项目工程都由人来实现。施工现场管理是将施工现场管理秩序控制起来,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加强人员管理。然而,现实中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明,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时间和质量观,由此而发生的工期延误、质检不合格等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直接的安全隐患。

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

2.1建立技术人才管理体系

2.1.1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使得一些优秀的专业技术员工能够脱颖而出,解决以往的论资排辈问题,为优秀人才提供好的机会和舞台,使得各个层次的人才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1.2建立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引起专业技术人才,采用有效的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同时打开晋升通道,避免专业技术人才到达一定职业高度以后难以升值加薪而不得不放弃自己专业的情况发生。

2.1.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规划,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机制和方法,制定出一整套有步骤、层次分明的系统性培训制度,定期对不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应根据培训效果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内部讲座、技术研讨会,以分享经验,提升队伍技术水平。

2.2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应建立起材料统一管理制度,对于材料的采购、供应、存储和发放都应该进行科学控制。采购人员应提高对建筑材料的鉴定水平,了解相关知识,以保证所购买的材料符合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同时加强库房中的材料管理,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以及其他物件应该有条理的定置摆放,按照建筑材料的特定性质存放,确保材料不出现腐蚀,保证材料质量,施工现场应清除不必要的物品,保证现场材料堆放整洁,对材料的供应量和使用率要进行记载和规整,严格规定建筑材料定额,避免材料浪费。

2.3强化人员施工安全意识,做好现场施工安全措施

2.3.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要强化人员施工安全意识,首先就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如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操作规范训练和再教育,对危险性较大的公众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方能上岗,规定培训的时间,培训的人员等措施来保证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2.3.2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了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规章制度,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以及安全管理稽查体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明确人员责任,同时建立起安全稽查队伍,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相关人员定期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全作业。

2.4规范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组织管理需要对各专业供方的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应明确项目组织机构和管理班子人员,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建立起事故问题汇报制度,实行质量、目标组织管理方针,定期组织会议进行沟通,解决问题,并且针对突发事件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解决待定问题,并尽快做出整改、处理和澄清,同时,管理人员应不断自觉提高自身组织管理水平,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2.5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2.5.1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工程中,建筑公司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作业人员在施工时整理好各种资料,组长做好施工日记,采用计算机管理相关技术资料,有关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各种记录和报告,严卡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2严格检查监督施工企业要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企业应该坚持按程序合理组织施工,对技术关、质量关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哥哥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对各项工序要全程跟踪监督,严格验收标准,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重做。

2.5.3抓住关键,加强薄弱环节控制施工企业应该对工程的薄弱环节应加强控制,如楼板裂缝、防水处理、防渗措施等。严防一些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将通病例作为重点检验项目。在施工前,提醒施工工人注意对一些薄弱环节和容易发生问题的通病进行提醒,有效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2.6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篇4

1.2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首先,为了保证安全施工,公路施工要加大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让施工单位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其不仅关乎公路工程质量和国家财产安全,更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尤其是与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要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仅自己具备安全意识,还要对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及时反映或者制止,防止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其次,施工单位要建立安全施工的奖惩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具体行为,对遵守安全操作流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不认真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操作流程的进行批评,对于违章作业、野蛮施工并造成一定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惩罚。

1.3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是公路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是公路工程现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在材料的采购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测算需要的材料数量,与供应商签合同时要明确材料的规格和质量要求,还应当制定相关的责任追究体系。为了保证施工计划顺利进行,有些材料需要一次性采购到位。其次,材料的保管工作。材料进场后,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分类保管,要合理安排场地,可参考原设计施工平面图,也可根据现场实际占地情况科学安排场地,有些材料要求堆放场地必须硬化,如石等,有些材料不能露天放置,如白灰、水泥等。这些问题都要注意。最后,为了节约材料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材料管理中还应当加强监督工作,库存材料应明确建立台帐登记制度,严格材料使用制度,对偷盗、浪费材料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使用中的材料加强追踪,对库存的材料,材料员必须定期按时整理盘点,责任落实到人。

1.4公路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

公路的进度与工程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进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在现场管理中一定要充分的重视,为了有效地进行进度管理,公路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采取相关的进度管理措施。首先,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专门的管理,进行合理的组织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提前掌握天气情况,例如冬季温度太低,施工难度大,施工速度大大地降低,因此施工单位要尽量避开不利于施工的天气,及时做好不利条件施工的防范措施,再次,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机械的养护和维修,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

篇5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俱乐部产品和外部性产品虽然在性质上有相异之处,但两者都具备‘稍费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品共同特征,都可称为准公共品。准公共品按消费人群可分为地方公共品、城市公共品、社区公共品、公司(集体)公共品、家庭公共品等类。纯公共品的提供者是政府,准公共品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里的经营法人、自然人。公共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品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出发定义公共品,广义的公共品从提高公共福利的高度上定义公共品。”按广义公共品定义,政府的所有服务均列入广义公共品的范畴,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社会基础条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条件、提供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

二、公共品市场

公共品供求理论属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范畴,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其核心。在公共选择理论里,布次南通过研究政治投票与公共收支的关系,推出公共选择所依据的“政治市场”理论。公共品市场在国内外文献中是个空白的概念,因为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政府或集体团体供给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因而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对此观点,国内理论主流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认识,如吴俊培1994年提出Publicgoods应译为公共商品,刘心一1999年提出“公共商品满足公欲,私人商品满足私欲,市场是两类商品的综合体”的见解,倡导公共品存在市场的学术观。

公共品是否存在市场,应从市场的构成、运行规则、产权特征等方面来考察。何谓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泛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通过多种交易形式达到交易的市场。现代市场随着交易形式的扩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对市场的理解应上升到交易总和的高度上来理解,只要存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便会形成一个市场。当然,市场有规范市场、残缺市场,公开市场、地下市场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应指完善规范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构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完全产权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完全产权,指产权主体具有独立排他的所有权,能自由交换所有权派生权能和获得产权交易的剩余;(2)有合法的交易对象,即有产权被社会保护的可交换的商品;(3)交易遵守市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篇6

1电厂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监理监管不到位:监理监管是电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理能够对电厂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施工质量进行监控,为电厂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但当前电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的设置不合理或是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对于电厂工程的质量监控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直接影响了电厂工程施工质量。(2)施工过程盲目追求进度:施工进度控制是电厂工程质量管理的当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施工质量控制当中的重点内容,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电厂工程的施工成本,也会影响电厂工程的施工效率。但当前很多承包单位为了能够按期交付,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在对待施工当中的细节上不够认真,尤其是电厂工程当中包含的细小项目比较多,像是线路的选择和安装、开关的安装等等,而这些质量的管理光靠盲目追求进度是无法更严格控制的,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施工质量隐患,影响整体电厂工程的施工质量。

2电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一方面是要完善电厂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将施工管理体制作为电厂工程的施工核心,深入分析当前电厂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根据相应的问题和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并指导管理者对管理进行创新改革,形成双管齐下的态势,针对于基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再者建立施工人员责任制度,提升电厂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力度,完善责任制度,将电厂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环节内容责任落实到各部门或个人,增强电厂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对潜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及风险意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另一方面,注意对现场施工工序的顺序控制工作,通过敲定各项目施工工序之间的实际施工顺序,为相应的计划编排的制定提供有利可靠的参考。同时,管理人员在进行搭配时要考虑到相应的逻辑关系,对整个工程的项目进度进行控制和保障,确定工程项目的预定质量;最后是加强对电厂工程工程中合同的管理。电厂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合同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中间纽带,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合同在签订前应在法律的引导下,体现公平自愿的原则,合同条款应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同时,电厂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对合同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其签订和履行情况进行掌握,在实际过程中能够根据合同来实施各项监督管理。(2)施工方法优化:在电厂工程质量管理上还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法来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一是对施工所用的图纸进行严格把关,在审查过程中要结合对当地施工环境的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图纸的准确性。二是保证检测方法的同一性,使每个项目单位和项目承包单位所使用的施工和质量检测方法都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电厂工程的各个分部施工质量是一样水准,从整体上把握电厂工程施工质量。(3)施工进度控制措施:施工进度控制是电厂工程质量管理的当中的重要部分,其控制主要是包括对各施工阶段的控制工作进行规划,对具体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对进度计划进行制定等等,在电厂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对进度关系进行呈现,从而有效控制电厂工程进度。具体来说在方法应用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甘特图法。这种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人员在进度安排上用线条将每项的作业程序开始和延续时间标注出来。这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基建工程当中的各项目工程要点进行清晰掌握,从而能够实现对进度的有效控制;二是行政干预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基建工程当中的工序交接或是交叉作业当中。电厂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从整个企业的立场上出发,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解决,从而保证电厂工程的顺利实施。

3结语

随着电力能源在国民经济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电厂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电力需求和电厂发展需要,电厂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保证电厂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电厂工程施工效率,这样才能够不断推动电厂水平的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高效、高质量的电能。

作者:贾古林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斐凯,扈红蕾.强化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5(24):18-18.

篇7

3.“以人为本”秉承服务宗旨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会在三个月以上,衣食住行以及其他工作都是带队老师需要考虑的,需要带队老师关心、帮助。如:学生急躁情绪,心理落差,工作辛苦疲劳,以及生活、操作安全,工种调换等等,都是需要带队老师及时提供沟通、协调服务的,这些问题在校内是由多个部门完成的,但在这里只有带队老师面对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如能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就可稳定同学们实习情绪,有助于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带队老师,他们的工作效果决定了这只实习队伍能否稳定,因此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从学生的思维出发,让学生乐于与老师接近。因此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让同学深知跟踪管理带队老师是为同学服务的,不是约束他们的。这样他们减少了抵触情绪,愿意与老师交谈。例如,白班中午吃饭时的点名签到,是个很好的与同学沟通服务的时间,可以把学校的精神传递给同学,同学也可以向老师反映问题、诉说。由于生产班制的性质,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他们的精神压力加大。他们十分乐于把自己的苦恼向老师倾诉。老师倾听、劝说、解决问题。在师生交流中,老师把管理偶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完成管理。

4.维护学生权益依法维护学生在实习中的合法权益,对确保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很重要。由于参加实习的职业学校学生都属于在校学生,加上其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还处于发展时期,学校有责任依法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长进行保护。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上班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但企业管理人员很严格,方法比较简单,拿成人的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他们很少说服教育,指责呵斥等是他们的管理主要手段。个别生产线基层管理者延长工作时间致使同学赶不上班车,针对上述情况,带队老师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要求企业科学制定实习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工相结合期间的作息时间,监督学生参加实习的岗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与企业有分歧时反应到学校,由双方更高的管理层协商解决,从而确保了学生在企业的利益。

5.组织学习模块教学内容工学结合实习中的学生还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的教学课时,因此还要继续理论课的学习。就业办给出学校老师到厂上课的信息后,马上与厂方的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进行沟通,确定时间、地点、器材。这一切敲定后,反馈给就业办。下一步通过到宿舍发通知、签到时候面对面的传达,确保每位同学都知道自己上课的时间、地点。出勤率得以保证,让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的同时完成理论模块教学部分的学习。由于学习的是现岗操作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学习效果应好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由于同学们班次分散的原因,我们带队的老师也利用这难得的集中的时间,重申学校的管理事项、传达各项通知、讲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使同学得到的信息量最大化。

篇8

1.1.1施工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由于建筑行业不断的壮大,因此需要的施工人员越来越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工人数众多,几乎已经是劳动主体,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匮乏,对于技术性的操作不能全面的掌握,而且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致使施工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

1.1.2原材料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由于建筑工程工序繁杂工量大等因素,使投入的原材料也有很多,例如砖头、石子、沙砾等数量多,而且随时进入施工现场,这些都是施工现场管理者对原材料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重大难题之一。

1.1.3施工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建筑工地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用到的设备也比较多,有些企业的设备不足,就去专门租赁设备的公司进行租赁,或者是施工人员自己有设备,因此设备无法得到统一的控制管理,而且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购买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或者舍不得在设备上投资,导致有些设备成就老化,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一个祸根。

1.2进度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施工进度的快慢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效率就意味着高效益。但是有些施工队无法赶上进度,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例如设备因素,材料因素、认为因素等,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工序,一道工序出错,那么就会影响其他工序,因此进度就赶不上,无法如期完成任务。

1.3成本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高效率意味着高效益”,这句话说的是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这两者相互影响,他们反比关系。如果施工进度快,那么工作就能如期完成,那么施工成本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施工进度慢,工作时间久会延长,那么施工成本就自然而然的投入更多。

1.4安全方面上的管理问题建筑施工工作一般都是半空作业,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近几年来建筑工地发生的事故不断增加,一般都是因为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首先现场的安全设施设备简单,第二就是人为的操作失误,例如脚手架设置不符合要求。第三就是施工现场的工具材料随意乱放,施工秩序混乱,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2解决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的主要措施

2.1解决施工人员问题的管理措施其实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象主要是以施工人员为主。只要做好了施工人员的管理,那么就解决了一大半的管理问题。那么要怎样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问题呢?首先要营造出一个好的工作氛围,让施工人员对工作充满了正能量。其次就是要完善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并落实责任人,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个建筑工程想要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工作,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做坚实的后盾。

2.2解决施工安全问题的管理措施(1)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建筑工地必须要有完善的设施设备,这样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施工现场的管理者如果发现安全设施设备不完善或者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购买或者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也不能吝啬在安全设施设备上的投资。(2)切实落实好安全检查。施工现场的管理者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违章操作,或易引起事故发生的不良行为进行阻止,并根据相关的政策进行处理处罚。建筑企业还要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3)强化安全培训的工作。建筑企业应该定期的为工作人员举行安全讲座,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面对一些新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专业的知识技术培训。(4)改变工地环境,建设文明工地。现在许多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非常严重,管理者针对这种现象,合理的布置施工现场的格局,例如应生活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划分开,材料规定摆放的地点,放污排污的系统要符合要求等。

2.3解决技术问题的管理措施由于施工工序繁多,过程复杂,原材料类别众多等因素,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者必须做好施工方案。第一,必须做好施工计划,让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根据环境气候特点策划施工方案,让施工现场工作在可控的范围内。第二,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善于创新科学的,实用性强技术方法,防止人为失误的操作,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篇9

1.3设备养护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工程整体结束以后,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设备的保养要求对其进行保养,对机械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发现和维修,所以在承接新的工程时设备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花费了很多的资金对其进行整修,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是非常重视机械的养护工作,也没有指定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这个工作,再加上操作人员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故障之后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所以使得机械的故障不断严重,这个问题对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维护费用增加的同时还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1.4不重视机械的更新在很多施工企业当中,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得很多的企业对机械设备疏于维修和更换,有些人员为了能够更好地简化自己的工作还在继续使用原本老化的机械设备,但是这只是能够满足一时的经济利益,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并不是十分有利,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仅增加了施工的费用,而且还延长了施工的周期。

1.5设备租赁双方权利和义务不清在对设备进行租赁的过程中,租赁双方并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实际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相关人员不能对其进行维护,监管人员也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监管,所以设李文博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备也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2.机械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2.1规范设备现场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构,这是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其次,建立健全设备统计制度,加强设备的统一管理,建立详细的设备技术档案,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技术档案设专人负责保管。另外,加强对机械使用环境的控制。工程机械大部分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经常变动,所以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气压、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少工程施工单位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致使机械使用性能降低,维修工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

2.2落实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定期维修。对现场设备采取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期维护,降低设备的故障率。设备的定期检查。对在用设备制定周检、月检、半年检、年检制度。设备的周检、月检由机长组织执行,公司每月对在用的设备巡检一次,对机组的周检、月检的记录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设备的定期维护。定期保养。设备保养质量关系到是否出现故障,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建立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以加强广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篇10

1.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与质量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也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来保障施工质量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企业一定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企业可以与专门的培训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保证企业的施工技术一直处在最先进的水平。当然,也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施工前组织设计交底工作,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文件对施工的技术、质量和标准要求。提高整体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监理工程师要做好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控制工作,使工程现场各方面处于受控状态,当施工过程工中发生质量事故时,应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的办法

2.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其实保障现场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之前,企业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调研工作,争取制定一个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就目前的调查来看,一个完善的制度必须与施工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施工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优劣与参与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服务人员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遵循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综合效益观念。因此,要建造出一个优质的工程必须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增加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2.2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很难的一项工作,因为施工现场的环境较复杂,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要想实现施工现场合理管理的目标,就要有一个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所谓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就是要求施工企业要对建筑工程有一个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资源配置,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做好现场施工指导,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好施工进度,从而保证质量和安全。

2.3认真考察所需技术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施工技术的使用。现场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施工之前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对涉及到的每一个施工技术做到充分了解。在施工企业现有的资源配置下,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做好具体的施工工艺上技术准备。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每一项施工技术都在控制之中,保障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

2.4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工程管理的主流模式,它主要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实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详细来说,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来替代人力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高度自动化。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管理效率高、人力资源消耗少、管理成本低、监管范围广等特点,非常适合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因此,管理部门应加快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步伐。

篇11

2.1充分认识现场管理程度加强的重要性

在管理建设石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时候,利用科学而且规范的方法去控制和管理施工现场,可以提高建设结果的质量,有效并且很大程度的使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为了保证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具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手段,提高他们对于现场管理的认识程度,从而促进工作完成后出色的质量和,使项目建设的速度加快,负责工程项目的领导者,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以以上为基础,使管理人员在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作时能够有效的行使自己的职责,使他们可以知道在建筑工程中他们的作用是不可以缺少的,如果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认真负责,使现场的工作环境和谐稳定,把自己的管理计划能够运用到现实,为了石油项目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就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石油项目施工建设工作。

2.2加强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水平是保障施工项目现场安全有序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对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首先,在管理人员的任用与选拔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专业规范,要聘用具有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管理人员,并且通过统一的专业技能考试,在应试者中,择优录用。

2.3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质量要有一定的保障,这就需要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做以规定,层层把关,不允许任何人做出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行为。其次,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做出规范,绝对不容许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在施工现场出现。最后,要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对所有规定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与考核制度,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约束,弥补施工现场中管理的不足。

篇12

1.2现场签证有价格、数量、事件三种因素。是合同以外的,现场现实存在的,确实影响工期和造价的,特别注意:合同以内的,承包商为保证质量采取的必要措施的,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返工等,一律不签。如,雨季承包商排水费用,排地下水费用等措施费已包含在内的。以合同、图纸为依据,同时要了解分项工程特征(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技术规范等。该签的签,不该签的不能签。

2质量控制

2.1质量目标施工合同约定,有关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2.2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检查质量总包负责制、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挂牌制度(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等)、过程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成品保护制度。

2.3质量控制方法现场主要从3个影响质量的因素着手:人、材、机械。

2.3.1人:有无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操作人员有无上岗证,资格证,特种作业证。

2.3.2材:(1)采购:采购合格的材料、半成品和构件。(2)材料的搬运和贮存应按搬运储存有关规定进行。(3)对材料、半成品、构件进行标识,证件齐全(质量证明材料)。(4)未经检验和已经检查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件和工程设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和拒绝验收。(5)按规定对必须进场复验的材料现场见证取样(钢材、水泥)。

2.3.3机械:机械选型是否合适,运行状态怎么样,数量是否满足进度要求,施工时操作技术,如:道路工程合理选用压实机,应根据填土种类、工程规模、施工条件、工期决定;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相协调,厚度较小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要关闭振动;摊铺沥青时对城市主干路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作业,前后摊铺机相距10~30m。

3安全控制

3.1市政工程现场常见安全问题市政工程现场常见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坍塌、电击、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发生原因:(1)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如挖土没有合理的施工方案,没按施工顺序作业;(2)设备不安全;(3)地质灾害:如道路桥梁施工线路长,遇到开山挖破的,原有山体平衡被打破,或是水流环境改变,有造成地质灾害的危险;(4)电力安全:作业区间用电设施随时迁移,作业过程造成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电力线路破坏,造成人身安全;(5)施工质量造成安全事故:如排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差所导致的管道渗漏、管道基础下沉引起的路面塌陷,连锁反应造成的安全事故。

3.2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理保护现场,采取措施,报告上级。

4协调管理

现场管理工作过程中,主要有两大类关系要协调:一是近外层关系,二是远外层关系。

4.1近外层关系一般都有合同关系,如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商、监理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在施工阶段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合作:如图纸会审,基础验收,中间验收,工程变更等。跟监理是合作与监督的关系,作为业主方代表,在项目管理中合作,如目标控制,同时对监理的监督也必不可少,如监理工作技术上、程序上是否按《建设监理规范》的要求去做了,是否按《监理合同》履行监理职责了等。

4.2远外层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当地居委会。与道路沿线的当地居委会负责人保持联系,因为施工有可能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要及时了解居民的生活动态,妥善处理与居民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或是取得理解,减少纠纷,最终目的是不影响工程进行。

4.2.2当地派出所。工程沿线派出所是治安管理单位,治安问题也是工程安全施工内容之一,业主方要在工程开工前将工程施工概况通报当地派出所,以便让派出所对将要面临的治安防范有所准备,遇到治安案件在第一时间与派出所联系,为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4.2.3市容管理单位。环卫部门是市容管理单位,道路施工灰尘大,线路长,影响面广,与环卫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向承包商传达并落实市容管理单位的具体要求,落实文明施工。

4.2.4土地管理部门。施工地块遇到争议时需要土地部门进行裁定。

4.2.5交警部门。主要是现场材料运输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工程材料通过场外道路运至施工现场,建筑垃圾需要外运,市区大型车辆限时通行,有些急需的材料事先通知交警,取得交警的协调与许可。

篇13

负责管理建筑施工材料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准确了解建筑市场现有材料的供求环境,并且了解材料市场发生的价格波动情况。结合建筑工程图纸,认真统计施工阶段需要的材料使用总量,并且需要根据材料市场实际调查选择有资格的材料供应方。材料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运输,保证施工现场的材料供应量。

(二)材料采购

材料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查,选购质量过关、价格合理的材料。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对比市场中的材料质量、价格、运输环境等内容,如果可以与生产厂家联系,应直接进行采购,避免中间的价格波动环节,从而使材料成本与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为施工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三)材料发放

工程项目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记录材料出入库、使用登记等内容,材料的发放与使用必须根据施工进度决定。而且已经发放的材料应进行跟踪检查,避免材料丢失导致成本增加,尤其是钢材、水泥材料的控制,必须严格进行监督管理。仓库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盘点材料库存,一旦发现不符必须严格追查。

二、机械设备管理对策

建筑施工阶段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通过合理的使用管理措施,可以避免设备闲置问题,减少设备使用与维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使建筑工程可以顺利完成,优化工程建设成本。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一)科学配置设备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需要根据建筑施工实际需求,严格遵守建筑施工量与工期时间,科学的配制出机械设备使用规格、型号、数量,设计出满足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安排方案,使机械设备满足工程施工使用需求。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安全,可以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用,而租赁的设备,需要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出现租金浪费问题。

(二)加强设备使用管理

在机械设备运送至现场后,工作人员应了解机械设备的现状、性能、使用方法,合理组织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设备的使用阶段,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标准,正确的操作与保养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保养,杜绝设备带病运转,禁止为了加快进度并不维护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机械设备成本核算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收集施工现场设备运行的所有参数,其中包括设备正常运行台数、施工工作量、保养记录等,并且需要进行记录与备案,对设备运行效果进行检查,并且针对性的调整设备使用方案,有效节约设备使用成本。

三、安全管理对策

只有通过严格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才能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人身安全的保障,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获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也是保证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管理包含多个项目,需要管理人员非常细致的进行管理,也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目前,我国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工作的关键就是施工安全性,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帮助所有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管理的意义,并且使每位员工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建立完善的奖罚机制,将安全管理与福利待遇相互联系,明确划分每个人员需要肩负的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严格追查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安全监督力度

通过现场监督管理,可以保证施工阶段不会出现安全威胁,将所有的潜在威胁提前解决,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能力。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年度检查、季度检查、每月检查、随机抽查等内容。而且需要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法,重点检查隐蔽工程,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施工人员,所以必须加强管理、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而且所有的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均需要完成技术交底,工作人员必须保证不能出现违章操作,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

四、文档管理对策

在验收建筑工程项目阶段,需要建立竣工文档,收集并整理施工阶段出现的所有问题。为了提高施工项目文档管理水平,实现项目文件的永久性保存,精准记录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现场管理、质量等级等数据,为后期建筑使用提供保障。具体而言,需要从两方面共同进行。

(一)重视文档管理

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体系,安排专业人员管理档案,根据使用要求保存文档。根据标准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保存文件文档。

(二)收集现场资料

所有现场施工使用的材料合格证、施工质量证明、进度计划、变更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均需归纳并整理,确保后期可以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