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2
2.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不定期进行随机课堂小练习,进行同学间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动力,每次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评。另外,针对实用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将操作说明书、试剂说明书、项目检测原理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翻译作为考点,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原版教材,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报摘,看原声电影,培养学生用英语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专业英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和要求。
3.到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现场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作为检验专业的专业英语必须和检验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安排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医院检验科,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学中心,由检验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老师现场讲解检验仪器,重点介绍常用检验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及检验仪器中常见的生词,如检验项目、参数设置、系统维护和质量控制等。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同时邀请国外留学生在必修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表达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表达中的自信。
篇3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网站设计的原则
为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在化工类专业英语网站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导航清晰,信息全面由于化工专业英语网站建设的初衷在于资源共享,这就注定其内容形式繁多。为了与普通英语学习类网站区别开来,应根据化工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来设计网站内容及功能,因此网站导航应简洁清晰。在进行网站全局设计时,可采用网状结构进行设计,而局部性知识模块可采用树状结构进行设计,并用导航条、菜单等形式突出各关键模块内容。
2.2专业化风格网站风格是指,网站页面设计上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象,展现给人的直观感受。“整体形象”包括站点的版面布局、浏览方式、交互性、内容价值等等。为体现网站的专业性,在风格采用上必须考虑化工课程的专业性。
2.3形式和内容统一性网站的建设是为了学习化工专业英语并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不单纯的只是简单的供给关系。因此,在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必须注重网站的内容以及功能,使网站的形式和内容相互统一。
2.4技术简单现在网络上较活跃的网站均是由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完成,使得网站的综合风格越来越美观,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网站的维护对于普通的学生或者教师而言都存在一定难度。这种“技术”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开发建立起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站。所以要求技术简单化,这种简单化不是低级的代名词,而是指尽量摒弃不必要的一些网站设计,达到同等功能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人会使用的简单技术。
3网站设计思路
3.1课程网站模式的确定网站建设有动态和静态之分,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静态网站较易被检索到,但文件交互功能较弱,不支持数据库,网站后期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动态网站则弥补上静态网站上述缺点,但其缺点是不易被检索到、总体而言,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动态网站更适合。
3.2网站建设软件的确定制作网站的软件非常多,本文主要介绍Dream-weaver8这款软件,非常适合初学者,该软件可以实现建设网站所需要的所有功能。Dreamweaver8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体的一款面向大众的网页制作软件。相对于其他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8提供了设计者和代码编写者两种布局。而我们的网站建设和管理者主要都是本专业的普通学生和教师。设计者的布局让初学者也可以通过相关书籍介绍和软件教学视频等达到网页制作的目的。
3.3课程网站内容的确定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性质,确立网站的内容。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性质,网站资料的收集方向必须紧密联系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课外学习,创新研究需要。因此,在资料收集之前,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对专业英语最具需求的化工专业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大约92%的学生都希望该类型网站能与所学专业和课程紧密联系。除了依据专业和学生需要,也考虑到资料收集的可行性和成本。综合分析,网站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英语学习、专业英语学习、留学英语。
①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细化分成四级、六级考试学习资料和一些英语学习技巧,如词汇、语法、语境培养等;
篇4
谈到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很多英语老师不禁摇头:基础差,学习不用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太低……总之一句话:不愿意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
经调查了解,目前艺术类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有他们实际的困难,一部分学生在考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前就读于艺术院校的附中,而这些附中培养学生的标准跟普通高中有些区别,也就是说,他们更重视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专业基础技能,这种培养上的偏向使学生不太重视英语学习,语言基础很差;一部分学生虽然就读的是普通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但由于文化成绩一直不好,在高二或高三时决定去考文化分相对较低的艺术类院校,因此英语成绩也不理想;第三部分学生(少数)考进来时英语成绩还可以,对英语也很有兴趣,可英语在高职高专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加上又没有学习的氛围,成绩下滑得很快。
在我所任教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被确认为“优秀院校”,现有教职工601人,52个专业,10个系部,9170名全日制在校生。艺术设计系是从2004年6月份才从电子机械工程系分出来成为一个最年轻系部,当时学生只有208名,学生所学的专业有3个;而到了2006年艺术设计系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50人,学生所学专业有7个。学院2007年计划艺术类招生人数是900人,面对如此剧增的艺术类学生人数,应该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也成了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为加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学院在2004年的《关于基础英语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学生如果通过英语B级考试,即获得基础英语课程学分,其基础英语课程总评成绩按英语B级成绩×1.25计,超过100分的,则按100分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而在艺术类英语教学上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
2.要准备好比较完整的英语教学基本文件
在我们的教师上课的基本文件中,包括有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辅导教材、教学日志等。在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案和上课课件的准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教案和课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最初接触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到了困难。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和课件,上了一堂自己认为通俗易懂而又比较灵活的课,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后来听学生反映,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学生以前从来未接触过。由此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06装饰设计班的学生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06包装、产品造型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积极性不高,中下层面的学生多,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有特色的教案和课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做好课件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做好课件的重要性,因此,每单元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做到比较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认真做好每单元的课件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太感兴趣并且学习感到困难的英语来说至关重要。准备完整充分的教学基本文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3.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3.1了解所上课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重视,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学到PHOTOSHOP图形图象处理,CORELDRAW绘图设计,3DMAX等课程。我就从以上课程的处理、设计都要用到计算机,而计算机操作中许多说明、操作步骤都是英文的,如果简单的英语都不看不懂,那专业课程的英语就更弄不明白了。
3.2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培养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是一门外语,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也无法学下去。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情况并结合我在艺术设计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首要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的特点正好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武器,也刚好契合了这一群想象力丰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的艺术生的特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一些多媒体的应用技巧,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让英语教学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为了让学生轻松地融入课堂氛围,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我设计了一个听英文歌的小环节。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word》歌曲的课件。上课时,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英文歌曲”,英语课上学歌,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刚才还昏昏欲睡的个别学生眼睛也睁的大大的,我接着说:“下面,大家一起先欣赏一下,接着,我播放多媒体课件《word》,在课件中,穿插一些这个乐队的介绍和歌曲背景,这部分我是用powerpoint做的图片加文字的幻灯片,让学生边欣赏,边听歌曲,在视频设计上,背景是这首歌的现场版,屏幕下方则是不完全歌词的出现,即要求他们听完后填上空格的单词,最后就这首歌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在利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不但学会了这首歌,还训练了听力,掌握了歌词中的语言点还锻炼了口语。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发现,正是由于我体会艺术系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和学习心得,从他们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而且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落实了教学目标的重点,学生才能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了知识。
3.2.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双向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使英语教学形象生动,课堂不沉闷,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希望英语IUnitFive“Food”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法国大餐和一些食品的的图片,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在教授希望英语IUnit6.Travel课的主题是“Hawaii-夏威夷”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先展示有关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和风光的图片,展示相关的中文简介,这样学生就对课文先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学起来没有那麽枯燥。而在教授希望英语IIUnitTwo“Environment—环境”时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神奇美丽的无污染的九寨沟、天山等图片,然后播放了受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河流、天空等的图片和相关的数据,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学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对城乡清洁工程的认识和责任。
用实物进行英语教学。如让学生练习PostCards的写法,那天正好是圣诞节,我出示了以前同学写给我的明信片,然后说明明信片各项内容的写法,要求学生模仿例子完成写作部分的TASK1,给自己原来的同学或现在的本班同学相互写一张明信片赠送,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另外,在给艺术类学生上课时我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在班级中形成英语学习小组,在宿舍中形成英语互助小组,“大家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3.2.3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学生学习英语影响也很大。英语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教师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外,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蔼可亲的笑容、整洁的服装、丰富多样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积极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了。
3.2.4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如在06装饰设计班第一次听写单词的时候,有一个男学生听写才写出了两个单词(每个单元我抽听写10个单词,5个词组),但是我依然给了他50分,但是在分数后面注明有部分分数是我先提前借给他的,希望他在下一次听写的时候把我这次听写所借给他的分数还给我,果然在以后的听写中这位男生的听写成绩都所有提高。针对小部分听写单词容易犯错误的学生,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在他们的听写本上写“如果能够再细心一点下次听写成绩会更好!”
3.3在课后辅导中应注意及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1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在早读时对每个单元的ReadingA都亲自给学生领读一遍。每个班级选一个英语代表对学生进行英语早读的领读。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时要能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
3.3.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英语活动月的各项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英语技能比赛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如在英语话剧中为学生翻译剧本、在英语演讲中为他们准备相应的题材等,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和帮助。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学院举办的英语话剧中,艺术设计系的学生连续两年夺冠。说句实话,他们的英语水平比其他系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弱,但是他们能充分恰当地利用了艺术专业的优势,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看到了一个把自己的专业和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成功范例。
4.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
4.1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课程的英语环境中,使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素质统一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传给学生。创新,是艺术类学生努力的方向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特色。
4.2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4.2.1努力编写一些艺术类学生感兴趣的的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尤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教材,同时开设一些英语选修课,让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选学其中的内容,让英语学习真正实现三年不断线。
4.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学观、学习观、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探求和涉猎的积极性。全方位的解放学生的视界、思想、感情和心灵,让学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识、求异思维、创新品格逐步地发展起来。
4.2.3引导学生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持续的发展,探索思维规律、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篇5
长期以来,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围绕“文化”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但是至今也未能形成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结果。文化包括知识、风俗、价值观念,也包括实物;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文化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通过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区分。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文化也能够以其它形式存在,但是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媒介,语言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师范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不仅应当对基本的单词、语法等知识进行掌握和提升,还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高水平运用语言的能力。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2.1、符合新时期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新时期,国家对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新要求,共包括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知识、文化意识五方面内容。同时,还将英语课程的目标划分为九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均对应着上述五个方面所应达到的能力高度。作为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运用能力应达到最高层次,即具有世界意识。由于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所以无论是从当前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的角度,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都应当得到有效培养,以便在提高自身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为日后高水平的授课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2.2、符合社会发展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持续向向内陆以及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迅速扩展。如果自身对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就能够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的实现交际目的。所以,跨文化意识的作用不仅仅是方便语言上的交流,也有利于文化层面的交流。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也应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对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了解,即文化教学。
2.3、案例分析
美国的Party在汉语中只有音译的“派对”与之对应,此类聚会相对松散,主人只会提供简单的饮料和食品,客人参与聚会的目的也只是结实新朋友或是与老友聊天,因此无论是到达还是离开的时间,都比较灵活。而受国内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认为既然是聚会,就应当准时到达,主人应当准备丰盛的菜肴,自己的朋友也不应该把自己留在一边。这就是由于对美国文化和交际规则的不了解所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所以说语言的流利性只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只有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3、对于师范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3.1、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就应当得到有效保障,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应当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礼仪、风俗习惯、地理历史等知识进行尽可能全面、详细的了解,并从中总结出与我国文化存在的差异之处。这样一来,在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去进行英语学习,使跨文化意识逐渐内化到学生心中。另外,教师也应当注意语言的最新发展情况,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及时的反映出目的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最新变化。
3.2、对于课外教材的灵活运用
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如果始终采取教师单方面讲述,学生单纯记录的方法,往往不能够获得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对各种“课外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即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英语国家的名著名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Rip Van Winkle》就生动的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乡村生活,能够使学生了解美国田园牧歌的一面;而德莱赛的《嘉莉妹妹》则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纽约和芝加哥的大都市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美国社会的风貌。
3.3、定期组织跨文化交际的模拟活动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就应当着手安排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模拟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在户外开展,作用是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忽略或存在误区的地方加以指正,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交际方法或语言的使用方式。通过此类模拟活动的反复进行,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内容转变为自然而然的交际习惯,以便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实现交际目标。
4、结语
总的来说,在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的今天,师范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摒弃以往那种只重视语法知识和单词积累的做法,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满足时展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翻译开始转向对翻译文本的译者和接受者(读者和译语文化的接受环境)的研究,因此,如何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起步于2001年的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译者主导、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并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1],它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的主导作用。这里的译者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制约,另一方面又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与操纵。译者的这种“双重”身份可以表述成译者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作者”。
回顾20世纪以来国内古典诗歌英译研究状况,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应该译成韵体还是散体”[3]。或重声韵,用传统英语诗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的整体美;或重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以求传达唐诗艺术的真质。这两种方向,既有其成功之处,又有其遗憾不足。诗律有碍达意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因形害义”;而达意又要丢弃唐诗本身的形式美,以致损害了唐诗本貌。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唐诗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原文一译者一译文”三元关系视角看[4],我们从译者居中的位置向两端审视,由此演绎出来的译论构架也有可能相对‘中和”稳定。基于这个理论视角,笔者认为唐诗英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其实质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其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来分析著名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双译本的异同,探讨唐诗翻译中译者的双重身份。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对生态翻译学的体现
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包括了翻译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5]。从这个意义上说,许渊冲和庞德在英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中适应原文和译语文化生态环境、继而做出对原文的主题思想“取便发挥”,这种做法又可以解释为是两位译者适应其生存境遇的一种选择。
2.1 译者是原文的“读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具体表现为对“能力”的适应。译文产生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者,“重点是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2]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原文是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要选中的,可以说应当是诗人译者,或者是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造诣的译者论文格式模板。许渊冲先生是“诗译英法惟一人”,他用韵文来译,显示出了中国翻译家力求保持中国古诗词民族特色的诉求。美国诗人庞德改译的《华夏集》包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中国古典诗词十九首,其译文语言简练、流畅而不浮华,遣词造句富于现代气息。艾略特为此称赞庞德为“中国诗歌之发明者”[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英译本中许渊冲和庞德这两位文学大师的译文得到广泛流传,说明两位译者不仅没有被“翻译生态环境”给淘汰掉(比如或审稿者“未通过”、或出版商“不出版”、或读者“不愿看”、或译评者“不认可”等等),而且其译作也做到了“适者生存”。
2.2 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作者”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译者不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还要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因此,在译文的产生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生态环境选择译文,“重点是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2]。这时的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作者”,是真正的“主宰”。“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选择”[2]。这种选择性适应集中体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上。评判译品的“整合适应选择度”,首先要看译者是否多维度地适应了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尤其要看是否做到了“三维”转换。本文从这三方面看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译本的异同。
2.2.1 译者对语言维的选择转换
“语言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7]。
在形式上,唐诗整齐、简练,信息载量丰富;英文诗中冠词、介词、连词常常是不可缺少的,这就使得在行数方面保持形似十分困难。作为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只有四行,每行七字,充分体现了唐诗布局合理,排列整齐,富于建筑美的特点。在两篇译文中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保存了原诗的这一特点,也是四行,而在音节数上是呈递减趋势,从形式上反映出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天际的画面,从诗的形式上与情境遥相呼应。而庞德采用了现代自由诗体译成了散文诗,他认为,翻译不应该受原语句法的限制,应该根据译语的表达需要,采用自然的、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句法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唐诗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有其特定的形式与内涵,所以译者在适应译语生态环境的同时,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选择和原文较为一致的形式来传达诗意。因而,就形式方面笔者认为,两篇译文中,许的译文较为突出。
在韵式方面,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友人、以及对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十分切合。在这两种译文中,许渊冲的译文保持了唐诗的音韵美,采用了aabb式的韵脚的转换,并在句数上采用了绝句的四行式排列。而庞德译这首诗时运用现代自由诗体。可见,由于两名译者的体会、判断和选择的不同,即使是对同一首诗,也会产生不同的译作。
2.2.2 译者对文化维的选择转换
“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上和内容上往往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解原文,译者不仅需要注重原语的语言转换,还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并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1]。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在“黄鹤楼”送行富有文化内涵。许译的第一句“My old friend has left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既交代了友人是自西向东而行,又传达出了黄鹤楼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既是传说中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也是千古登览圣地和中国诗人经常留下诗句的地方。庞德在此句的译文中保留了古风和异国情调,例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他选取“Ko-jin”代替“故人”,“ko-kahu-ro”代替“黄鹤楼”原因在于这两个词作为名字好听,和“故人”的汉音有点类似,带有一点恰当的异国情调,放在诗歌的开头和首句末显得亲切、自然,对整体意境传达起着一定的作用。
次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开元盛世的“扬州”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象征着欣欣向荣,充满希望。通过对诗人写作背景的研究,可以考证当时的扬州确实是李白心之所向。许译用River Town向译文读者点出了扬州的水乡特征,有助于译文读者产生有益的联想。庞德的译文舍弃了表示目的地的“扬州”,而换成了一个新的意象: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似烟如雾的花丛随着孤舟渐行渐远,慢慢地变得模糊不清。这一意象凸现了一个动的过程,孤舟的远去,花丛的逐渐模糊与送别之人的心情交相辉映,送别之人的情感由此得到升华。
文化传递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诗歌而言尤为如此。两位大师在文化维的选择转换都是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生性,应用他们各自的语言来体现两种文化的转换,都选择尽量把文化内涵传达到位, 可谓都是较为好地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翻译。
2.2.3 译者对交际维的选择转换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说译者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1]论文格式模板。诗歌在交际维层面的转换体现为原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通过译者的桥梁作用,读者与作者在情感、思想等各方面产生共鸣,促成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间交际目的的实现。因此,译文中意境的传达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诗意赖以飞翔的翅膀,是一种软信息的传达。
诗的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实际却描写的是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许译文用“theboundless azure sky”表明天空的无穷无尽,这种空间上的延续也能表明诗人送友人时的怅惘情怀。原文中的“流”这个意象,许译为“rolling”,表示的是长江的气势和浩荡,与诗人感伤的情绪形成了对比,衬托出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庞德对两个意象的英译仍然没有逐字对译,而是用“lone sail”,“blots”和“thefar sky”,将一叶白帆远去消失在天边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用“reaching heaven”将“天际流”的意境和美感白描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这一方面充分表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另一方面让西方读者可以透过诗中突出的语言意象了解到异域文化,潜移默化地领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味。这样的译诗,经过内容和形式上的“转述、改写、变形”后,在当时客观的时代文化氛围中大获成功,这是译者庞德的成功,然后才是李白诗歌的成功“出访”。在这部分译文中,两位译者对原文的处理增减恰当,将原诗中的“诗眼”和美的意境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从翻译创生性来看,两位译者是发挥其主导作用,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下实现了交际目的,堪称最佳翻译。
三.结语
综观两篇译文,通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两篇译文各有千秋。为了形成“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各自都尽可能地跟原诗保持一致,都在不同程度上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形象。基于此,译者需要克服巨大的时空差距和文化差异,从各自的审美视角出发,通过译作竭力将壮丽的画卷忠实地再现在译语读者面前。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活动。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不仅要忠实于原作,对原者负责;同时是译文“作者”,要服务于读者,对读者负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双重”身份表明译者是翻译成功的根本因素。因此译者是翻译的真正主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选择过程。译者的素质越高,他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应”与“选择’才会完成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23,136,137-138.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 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3]王海艳,刘秀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浅析中诗英译现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3):48-50.
[4]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 中国翻译,2004(5):10-16.
[5]束惠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 上海翻译,2010(2):39-42.
[6]吴其尧.庞德和中国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1.
篇7
①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上,几乎完全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脱节,不能起到有效地促进研究生专业发展的辅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语教学忽略了高层次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医学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写作有着迫切的需求,却茫然无从着手。
这些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得到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部门及教师的广泛关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种方式努力加以解决。如:和专业教师合作修改研究生专业论文,或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研究生或者仅仅学到了写作方法,而对于如何遣词造句仍然无从着手,或者仅仅某一两篇论文得到了修改,却不能持续性地发展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意义做一详细介绍。
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和传递,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Vygotsky,1962)。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基本内容
2.1 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原因分析
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发现,研究生的医学专业术语、词汇量并不小,但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却相当困难。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研究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2.1.1 学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中,医学专业术语只是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由于对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结构的缺乏,使他们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无法将已知的医学专业术语运用于专业英语写作中,因此也就无从完成专业英语写作。
2.1.2 教学的原因
目前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研究生教学仍局限于基础英语,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其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为其专业发展起到有效地辅助作用。
2.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内容
此教学方法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带领下,研究生自主探索医学研究生自主检索医学专业文献、探寻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句式结构,并以其为框架进行自主医学专业英语的写作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逐步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2.2.1 教师指导
专业英语写作方法;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步骤、方法。
2.2.2 学生分组
将学生按照专业或相近专业分成研究小组。
2.2.3 学生自主检索文献
以小组为单位,检索、搜集本专业权威文献,并上传到小组公用电子邮箱,作为搜集句式语料的文献资料。
2.2.4 学生自主搜集语料
从专业文献中探索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的句式结构,并以句式结构为框架,将医学术语、词汇灵活地运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
2.2.5 小组讨论
学生互评句式语料,提出修改意见。
2.2.6 教师指导
学生将预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课上展示,教师予以点评、指导、修改、储存。
2.2.7 创建句式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存储的语料整理成句式库。
3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教学的实践意义
3.1 此教学方法解决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的问题,以及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的难题,使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同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个人专业发展,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解决了两者之间相脱节的现状,促进研究生的个人专业发展。
3.2 在培养在校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为广大医学研究生和医务工作者撰写专业英语论文和摘要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源。
3.3 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医学研究生教学,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当中,切实将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的检讨及其教学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晖,王凌云.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探究与外语教学,《外语艺术教育与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杨小菊.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篇8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篇9
我校进行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的开设。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积极参加英语课程变革是我义不容辞的。此次变革我校本着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着手,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并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过度,开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此选修课本着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课程。
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影响。众所周知,国际上大部分的文献是英语为主的,医学类的文献也不例外,要想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研最新研究动态,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阅读医学专业英语著作。尤其在如今的IT时代,信息就是力量,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都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我校培养高级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为在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际流的方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没有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没经过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就很难对英语著的医学文献和刊物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就更别说完成医学英语论文了。为此,我校开设的医学英语专业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著作阅读能力,还为培养高全面素质的中医药类人才奠定了基础。
政治因素对我校英语课程变革的影响。在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市场价值是随着英语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诸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英、美两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对高校英语课程的市场价值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使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成为不可替代的“语言工具”。各个领域的研究离不开英语,为跟上脚步高校英语课程必须进行变革,高校英语课程的变革随着英语国家的政治地位、综合实力改变而改变。中医和西医关系和汉语跟英语的关系很类似。随着我国政治地位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的多的人重视和喜欢汉语和中国的传统医学。为了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直接政治干预,直接的政治干涉,往往只是强调教育系统的经济作用,已经极大地忽略了教育对于推动年轻一代个人发展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要不断融合中西方文化,协调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加强中医的国际交流,这就要求中医药类大学开设医学专业英语。
篇10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ESP;survey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11-02
0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医学英语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能成功阅读和翻译各种医学专业文献,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并能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临床病历、撰写学术论文等已逐渐成为医科学生新的需求和目标。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1]。”秦秀白(2003)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教学。[2]”教育部、卫生部最新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临床实际,……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3]。在我国各级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也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EMP教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选用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确切地了解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对河南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1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大三、四、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其中教师120人,学生280人。
1.2 研究工具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问卷调查两份(教师用和学生用)和一份访谈题目,在新乡医学院进行两次试测后修改形成。主要内容是关于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开设、教材使用、师资配备、教学模式等。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共发出教师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收回率92.3%);学生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收回率93.3%)。在对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笔者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了核对。
2研究结果
2.1 课程设置在我省的5所医学高等院校中,有4所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教学,均为医学英语阅读必修课,开设在大三的两个学期,主要以讲授医学英语词汇为主,每周2-4个学时。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应开设课程的调查结果见下表1。
2.2 师资配备调查显示目前我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课均由英语教师讲授,而对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由谁来授课的调查显示(见表2),81%的教师和67.5%的学生认为应由外语教师和医学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我们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承担医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医学专业知识欠缺,学校又没有相关的培训和师资的补充,医学英语教师力不从心,56%的教师认为师资匮乏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最大困难。
2.3 教材选用关于医学英语教材选用问题调查显示,62.7%的学生对目前所用教材比较满意,但在访谈中笔者得知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传统的医学英语教材由于从选材、编辑到出版发行耗时较长,时效性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学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状况,和专业实际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得知,目前河南省4所已经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均以大班授课(180人左右),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教师把文章中的新单词一一罗列讲解,然后再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由于教师的医学知识的缺乏,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英语的交流,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能力培养促进不大。虽然目前我省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很显著,各种硬件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到位,每个院校基本都有省级或校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但医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为零。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只有部分院校辅以多媒体教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思考
3.1 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合理化、多样化课程的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基础,Taba把“课程的需求”列为课程设计中的第一程序[4]。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见表1),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学英语课程。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开设选修课或者讲座,采取小班(60人左右)授课形式,实行学分制。根据我省医学生英语水平的基本情况,可在大三年级开设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课型,如医学文献阅读、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英语论文写作,医学文献资料翻译等供学生选择。
3.2 加强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实际执行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而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这就使得医学英语教师选择面临两难的境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学教师创造良好条件,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按照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对青年英语教师轮班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培训,解决不懂得医学、只懂英语的教学问题,这些大学英语教师就会成为懂医学知识的医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英语教师(71.7%)认为“英语教师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之后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是切实可行的[5]。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尤其是英语能力强、能胜任医学英语教学的,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指导,实行英语教师同医学专业教师的联盟与合作, 外语教师可以和医学专业教师一起承担医学英语的教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来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3.3 科学选择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6]。 医学英语课程既是语言技能课,又是语言应用课[7]。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选用应注意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切实满足医学生的不同需要。一方面,为满足未来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对外学术交流和医疗服务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 增强信息性,建立资料库,努力涵盖各类实用型医学英语文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新颖性和时效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及时增补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把传统教材中所涵盖的医学英语基本知识和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起来。
3.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英语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8]。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9]。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确立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14.
[3]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S].教高[2008]9号.
[4]Fraida Dubin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2.
[5]刘利梅,赵贵旺等.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100-102.
[6]唐崇文,武一娜,迟洪华.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2):42-44.
篇11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引起我国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做准备,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听懂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查阅或翻译英文原版的学术文献,使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等。这些学教学目标恰恰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学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
前医学类院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英语和英语选修课两种,开课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时数相当有限。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和专业尝试性地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口语等课程,但开课时间也大都为一个学期,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无法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研究生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
2.师资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承担,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却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教师也只能讲解医学词汇、句型等内容,勉强生硬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真正结合,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某些院校也在尝试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学术英语教学任务,虽然专业教师医学知识渊博精深,但通常对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掌握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授课过程只是将英语内容用汉语进行解释,与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课的知识讲解没有区别,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英语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学生的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在本科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研究生英语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只是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阅读篇幅更长更复杂的文章,重复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练习,以致许多研究生产生疑问,究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本科阶段有何本质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会由于对教学内容的失望而放弃或终止英语学习。部分院校开设学术英语或医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也没有做相应区分,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没有很大帮助,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大多数院校中,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较少有条件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一个大班中的上百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其本科阶段打下的英语基础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EPA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针对上文所述各方面现状,各医学类院校应尽早以学术英语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医学院校应逐步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将必修的基础英语课改为医学英语课。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再继续将重心放于基础英语,而是将其转移到帮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成功衔接上。其次,增加医学英语课的课时,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纲规定课时数,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开设两学期或以上各类医学学术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翻译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目的和内容的学习需求。最后,建议按照不同专业将学生英语课程班进行细分,实现分专业的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区分开。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就为学生开设了某些医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词汇和术语,尝试阅读医学类英语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医学研究及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或医学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编写统一标准、内容科学、系统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学术教材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突出其中医学科特色分别编写的《中医英语》均受到了学界较高评价。
医学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属于跨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英语专业专家与医学专业的专家通力合作,并随着医学发展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增删和改进,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对其专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作用。
如能实现前文课程设置改革中提到的细分专业的小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也将相应增加,教师应逐步改变讲授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和依托式教学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课堂教学机制。例如,模仿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场景,要求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英语论文进行现场提交和主题讨论。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选取和播放医学内容的英文视频,例如,笔者有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美国电视剧《不朽法医》(Forever)的部分相关剧集及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和讲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某些医学场景例如手术室发生的故事进行情景还原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术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医学英语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师资
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对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有两种教师来源可供参考。首先是原来从事英语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之切实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其运用到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组织他们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摩学习,并对其口语、听力、翻译等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与教材编写同理,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共同努力,两者应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而贡献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是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帮助他们利用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提升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以学术英语为理论基础和指导,积极探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拟定改革方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真正为培养出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02).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05).
[6]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 2011(07).
篇12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全面扎实的外语能力是培养能适应未来医学挑战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方面[1]。由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早接触科研意识的日益增强,必然要阅读一些有关医学研究的动态和最新进展的文章,但是医学期刊中英文类占一大部分。所以,能听懂外国专家的讲座、外国教师的讲课、及时交流学术问题、读懂英语原文教材和期刊、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及临床病历、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文期刊等已逐渐成为对医科学生的新要求。为此,许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这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加强学生专业外语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符合21世纪医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然而回顾我们的医学英语教学情况,发现要与国际接轨仍有一定的距离。
1 医学生的专业英语现状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英语作为一种广泛的国际交流工具,其实用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目前,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等院校把英语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四、六级的考试上,学生应试能力得以提高,而语言运用能力并未有效提高,学生在过级后往往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的问题也往往不大受重视,专业课程中应用英语教学对许多专业教师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医学知识欠缺、信息量不够大的基础英语教师又不能满足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复杂需求。另外,现在的医学英语课程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纯分析式教学,教师把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进行详细解释,再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因此,学生一般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使得学生在经过基础英语课学习后不再注重英语的学习,放任自流。而英语学习的规律是只有经常不断地使用才会巩固提高,学习中断就会不进则退,重新学习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收效更低[2]。鉴于上述原因,不少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后半段时间里英语水平提高缓慢,而且没有及时地将英语学习从应付考试目标提升到花大力气提高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上来,主要表现在“张不开嘴、听不懂话,读不懂、写不出”,特别是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困难很大,难以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甚至难以应付一些必要的英语交流场面,这显然不能满足目前对医学生能力的要求。
2 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强化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在医学院校强调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能使医学生的英语学习保持连惯,使往日在基础教学阶段所获得的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有机会得以实践和提高,更主要的是经过连续系统的专业英语训练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医学生经过普通基础课阶段扎实的英语学习进入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阶段后,应当继续加强英语学习,由提高应试能力向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转变,把专业外语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逐步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以适应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经过一些实践,我们对该课程的组织、安排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思路,总结如下。
2.1 课堂与课余相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专业词汇的英语板书、教师示范发音,并且在授课中注意保持一定的重现率,不断重复,为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奠定初步的基础。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改用英语讲授。如在疱疹病毒的教学中,完全用英语来讲授疱疹病毒共性的内容,再加上有中文教材的提示,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困难。在介绍具体不同的疱疹病毒时则又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注意联系前面的英语内容,这样即使有些学生对英文理解有困难,也不会影响掌握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要求。在中文讲解时要十分注意重复英文术语,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兼顾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我们还可以邀请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在课堂进行专题英语讲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专题英语学术活动,为学生创造与母语为英语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同时也有利于课堂上的英语教学活动。
2.2 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相统一 专业英语故然重要,但专业英语掌握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公共英语的水平,可以说,好的专业英语就是好的公共英语加专业词汇。因此,在每次授课时通常以专业英语内容为主,每次授课都有确定的主题,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等,挑出最重要的词汇要求学生掌握,一方面巩固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同时,酌情补充一些有关专业新进展的知识,主要是阅读较新的专业英语论文,特别提出要学习常用的专业表达方法(属公共英语范畴),如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等。此外,在专业英语授课时,为了活跃气氛也进行一些公共英语内容的授课活动,如请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介绍国外医学教育情况、如何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及与外国人交流等,偶尔做些小游戏、讲些小故事等,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2.3 读写与听说相统一 确定课堂讨论专题,重点发言者必须阅读相应的原版教材或文章,然后写出发言提纲,以保证发言者的发言质量。每位成员均须用英文进行文献报告。这些要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发言者不仅在单词读音、语言结构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有所提高,还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板书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有所帮助。这种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很有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小组进行文献的翻译、摘要,起到交流最新医学信息的作用。
尽管对在专业课中贯穿英语教学仍有不同看法,但是,把专业外语教学作为医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共识[3]。在今后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将外语教学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连续性,教学方式也应当多样化。学校和系部要为教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创造条件,如送教师进修等,加强专业外语教学的相关训练。要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有持续性,仅依靠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外语教研室承担是有难度的,应当强调专业课教研室和外语教研室积极的沟通和理解,相互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专业外语教学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3]。综上所述,造成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当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于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的努力,改革整个外语教育体制和考核制度,早日使我国的医学英语教学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陈冰哲,杨晓梅.浅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设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40.
篇13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其他医学学科的先导课程。据统计,约有1/3的医学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所以掌握解剖学中的英文专业名词,为其他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解剖学教学不仅能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
1 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目前世界上约80%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都是使用英语出版,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都是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因此,如何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引导学生重视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建立起合适的学习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双语教学对教师而言,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从而能较具体地了解和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进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对学生而言,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其掌握解剖学最新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解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专业领域的英语沟通、学习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双语教学如能合理并成功地开展,其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其突出优点表现在:①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专业英语,英语的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②如在一定量的主干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不设专业英语这门课。专业英语只不过把学过的部分专业知识再用英语学习一遍,这样的英语学习不系统而且又占用了不少的课时。③双语教学可使老师和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并增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 解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教师队伍的问题
目前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纯中文医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英语的教育和训练。许多解剖学教师本身的英语特别是口语水平都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赞成双语教学,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难度。
2.2 学生的问题
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差,个体差异大。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英语听懂并用英语思维本来就生疏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对于从未接触过医学课程的学生而言,用英语授课不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接受的医学知识太少,不能很好理解上课所学的内容[2,3]。而且解剖学中专业词汇之多,学时有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困难。
2.3 无合适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无合适的英文教材。进行解剖学双语教学,需要有一本难度适中,适合国内解剖教学模式的教材。
2.4 双语教学经验不足
双语教学不是教学生讲几句英语就可以,而是要用英语给学生传授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缺乏“双语”教学经验,专业英语水平不是很好,这样在教学中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的目的。
3 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
3.1 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开展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关键[4]。目前能自如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师多为海外归来的学者,但这样的教师毕竟不多。尤其是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这一艰苦行业的英语教师更是缺少。因此从解剖学教学师资队伍中选出一批英语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是解决目前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础。英语原版解剖学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外文文化和思维习惯,但内容编排也不适合我国的解剖学教学模式,而且原版英文教材的费用较高,会给学生增添经济负担。应提倡在参考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核心内容,自编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英文教材。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精选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改编或自编讲义,更好地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3 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
语言环境是影响外语学习活动和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 ,应提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次,创建校园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开展英语交流活动,通过各种英语竞赛、演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水平,适当引进英文原版的教材、参考书等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学习,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要求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标本。建议多采用小班实验室授课方式,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老师和学生课内课外必须多交流,老师对英语水平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照顾,消除其畏惧、抵触心理,鼓励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学是解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必备的,也是可行的,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是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可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如何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教学教育观念等。双语教学有赖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教师的勤奋探索,逐渐实现在形式上由兴趣班—实习课—大课的转变,学生范围由点一面,个别章节一全部章节的平稳过渡。我相信,以后双语教学在解剖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陈立章.推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