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63岁。60例病人均有数年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12例,冠心病14例。入院时血压140~225/90~130mmHg,发病至入院最短时间30min,最长72h,其中嗜睡31例,中度昏迷15例,深度昏迷14例。
1.2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出血部位位于外囊14例,内囊23例,脑室内出血13例,脑叶出血10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1],60例病人血肿量约为30~75ml,平均出血量53ml。
1.3手术方法采用YL一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将头颅CT测量定位点作为靶点,摆好患者,避开重要血管及皮层重要的功能区,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选择适当长度穿刺针。在电钻带动下钻透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后,去掉电钻,侧管连接引流管,拔掉盖帽,插入钝圆头塑料针芯,然后进行血肿穿刺,用20ml注射器,将液态部分血液抽出,一般首次抽吸50%,然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和半固态血肿,如遇有新鲜出血可用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100ml反复冲洗,待侧管排出液体澄清后注入液化剂。液化剂配制为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25万U+肝素12500U,破入脑室者液化剂中不用肝素,每次注入液化剂3~5ml,保留4~6h后开放引流,2~3次/d,直到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90%以上时即可拔针。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防止并发症。
2结果
60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放弃治疗4例,生存病例随访6个月,继续从事原工作且状态良好者23例,生活自理者16例,在他人协助下能进行日常生活者12例。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2]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及头晕、头痛等症状,对疾病的预后有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转归有所了解。关心、爱护患者,主动热情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调整患者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呼吸、脉搏、血压一次,每4h测体温1次,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常规头部置冰枕以减轻脑水肿。每1h观察意识瞳孔状态并记录,注意有无呕吐、抽搐等情况。3.3微创引流的护理头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高度不超过床沿,严防躁动患者将引流管自行拔出。搬动患者时,应先暂时夹管,以防逆行感染。更换接管、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畅通,严防引流管受压、成角、折叠。如引流管引流不畅,一般为血凝块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尿激酶冲洗。严密观测引流量及性质。术后引流液一般呈淡红色,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如血量减少后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有引流出脑脊液的可能,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4预防并发症①防止肺部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分泌物多时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3]。意识障碍者予鼻饲,发生呕吐予侧卧,防误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②防止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血压及腹部情况,观察病人大小便颜色、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予持续胃肠减压及冰盐水洗胃或胃内注入冰生理盐水l00ml+去甲肾上腺素4mg。留置胃管者每次注入流质前抽取少许胃液,观察判断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经口进食者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③颅内感染的预防引流管置管一般为2~5天,不超过7天,以防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冲洗及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探视。④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病人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5%碘伏棉球擦试消毒外阴及尿道口,每日2次。
3.5早期康复护理[4]早期康复是缩短住院日,减少致残率的关键。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昏迷病人应多按摩肢体及被动活动,保持瘫痪侧肢体处于功能位,意识清醒者应进行详细的康复知识宣教,加强主动练习,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凶险、死残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应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对病人内环境干扰小、清除血肿完全、易于引流等优点,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特别适合年老体衰或者合并严重心、肺、肾疾患的患者。术前、术后病人病情的观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娴熟的业务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独到的急救意识及病情观察,评估及心理护理能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病人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关键,应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接受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尽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及如何配合治疗、疾病预后及自己的配合对预后的直接影响等信息。患者对有关信息有了充分的知情认识,在治疗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为病情好转,病人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为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创造可能,实现临床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l]赵继宗.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02
篇2
(f0004)征文启事 无
科研综述
(1537)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孔淑贞 蒋文慧
(1540)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现状 贺美玲 郭志华 王红星 丁伟华 程艮
(1542)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自我效能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王海燕 许燕玲 胡三莲 钱会娟
(1545)我国伤口护士角色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雅琴 宁宁 陈佳丽 廖灯彬
(1547)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韩金凤 王? 李书梅 黄叶莉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549)耳挂式象鼻型呕吐物收纳测量袋的设计 胡晓岚 张缤
科研论著
(1550)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一信念一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 鞠阳 汪小华 仇静波 庞建红 冯萍 陆敏霞 赵欣
(155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程璐 孙国珍 王琴 李新立
(1555)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研究 余水秀 王仙园 周娟 吴军 彭毅志 彭代智 罗高兴 罗奇志 颜洪
李晓鲁 张家平
调查研究
(1558)本科实习护生文化胜任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张瑜 李秀艳 richard pescador
(1561)门诊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彭霞 莫霄云 宁余音
(156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小慧 刘海波
(1565)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需求调查 杨霞 胡文娟 赵爱平 卢惠娟 陈哲颖 周亚芬
(1567)护士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氛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孙晓 万文洁 吴茜 朱晓萍 施雁
(1570)口腔专科医院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冬叶 万丽红 陈佩珠 黄秋雨 周凤
(1572)低年资护士工作应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鑫 王维宁 丁芬芳
(1575)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的调查与对策 张敏 何华 张亚婷 吴红娟 徐岁云
(1577)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吴祝凤 林细吟 卜秀青 方蘅英
临床研究
(1580)老年肾病病人长时间输液治疗对外周静脉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 马莉冰 马国栋
(1581)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毛羽佳 张先庚 李凤燕 梁清芳 王红艳
(1583)药护合作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英萍 张宁
(1585)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 王滨琳 徐德保 唐运姣 陶子荣 贺爱兰 贺莲香
(1587)卧床病人使用微型水泵淋浴器床上洗头车洗头的效果观察 黄秀华 梁秀萍 谭意
萍 陆丽芳 杨记英 吴肖梅
(1589)两连线作为成人胸外按压定位方法的评估 罗卉 黄素芳 汪晖
(1591)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 王翔 沈翠珍
(1593)静脉输注低温加药液体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及脑保护作用 徐桂花 朱丽莎 张玉琴
(1595)综合干预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陈丽 许勤 刘林
(1597)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艾雅琴 郑丽军 孟朋民 杨泉林 苏心镜
(1598)手足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 华影 亓新学 毕清泉
(1600)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黄霞 胡蓉 关敏
(1602)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在脑卒中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叶日春 李彩红 覃小静 刘淑莹 侯伶
(1604)分腔式医用护理背包在海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叶莉 李书梅 韩金凤
(1605)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杨园园 蒙景雯 魏宁宁 李春华 梁爽 陈华
(1607)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裴? 赵紫琴
(1610)生理盐水冲洗法在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覃红桂 肖远琼 韦雪 廖燕湘 赖微
(1611)记录糖尿病生活日记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金伊俪 胡颖 罗梅萍
(1613)住院空巢老年肿瘤病人情绪状况及护理干预 钟雪莲 唐小梅
(1615)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韩娟 王超 任晓琼 柳莎
无
(1616)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无
临床研究
(1617)tessier3型颅面裂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宋丽娟 翟凤英 张广霞
(1618)经口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 姚娇 陈纯清
护理管理研究
(1620)助孕夫妇“三证”审核护理管理标准化流程的研究 舒军萍
(162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王理瑛 张莉 颜萍 刘畅 汪惠才
无
(1623)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无
护理管理研究
(1624)减少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的临床路径管理 刘迎春 于颖 李新红 赵晓?
(1625)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 李育玲 李丽红 张利 张敏
(1627)我国专科护士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高青 许翠萍
护理教育研究
(1629)pbl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投入的影响 穆晓云 臧爽 李丹
(1631)支架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叶艳胜 曹群英 丁芳 鲍翠玉
(1634)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丽霞 洪迎迎 李辉 林佩璜
(1636)高级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郑长
花 赵国玺 彭慧蛟 何小玲
(1638)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春光 仝慧娟
(1640)加强高职护生毕业实习期间隐性护理知识管理的探究 满力 郭宏
(1642)浅谈医疗改革视角下高校社区护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李瑜 董钊杨 吴小婉 黄红 吕文文
(164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李为华 左凤林
无
(1645)辞书著录格式 无
护理教育研究
(1646)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国际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李雪莉 刘幼昆 邓三妤
社区护理
(1648)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胡明 李小明 钟美容 林何梅 任洁娜
(1649)应用握力圈扩张手背浅表静脉的实用性研究 朱惠瑛 李玉梅
量表研究
(1651)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鸿艳 刘宇 冯琼 毕瑞雪 章洁 周湖燕 雷琼琼
(1653)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实测分析 刘祚燕 龙纳 淳雪丽 陈? 胡秀英
(1655)护理人员激励问卷的编制 樊现岗 王维宁 孟繁洁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657)一次性多功能无菌物品存放盒的研制 王宇 胡雪慧 王倩 周琛
个案护理
(1658)1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沈磊 温媛 王磊
(1659)1例全胸主动脉置换加左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陈林 郑静
(1660)维生素k1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引起肢体麻痹1例 鲍隆梅 刘俊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篇3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四个顺序逐步进行,多次循环以达到最佳状态,已经成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化"的基本方法[4-5]。本研究以PDCA循环理论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指导原则,旨在探索PDCA循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龄38~64岁,平均(52.6±5.1)岁;其中脑梗死患者69例,脑出血患者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0.8±9.6)岁;病程8~62 d,平均病程(35.0±13.8)d。观察组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3.3±7.2)岁;病程10~56 d,平均病程(33.8±12.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或MRI明确诊断的患者;②年龄范围38~64岁的患者;③自发病到入院治疗的时间≤3个月;④所有纳入人群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肿瘤或血液疾病等导致的脑卒中患者;②存在肝肾、内分泌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③严重松弛性麻痹患者;④严重认知障碍等不能配合的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1.3.1试验组 采用PDCA循环管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康复方法。
PDCA循环管理:①P(计划阶段):所有患者入院时进行详细检查,了解患者病变部位,找出影响患者功能的各种因素。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训练、护理方案[6];定期对纳入患者进行身体机能的评估;②D(实施阶段):早期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避免后期易出现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在软瘫期,应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诱发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促使早期回复患者患侧部的肌张力;在痉挛期,由于患者容易因痉挛而出现异常运动模式,这一阶段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多进行自主运动;③C(检查阶段):根据初期计划的时间段,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询问患者每日的基本情况,重点对其功能的改善和症状的恢复进行评估;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④A(总结处理阶段):认真总结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采用的护理模式,并对其中的缺点进行改进,在科室内进行推广应用,为下一循环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给予疾病教育、生活饮食指导及预防再发等相关知识。
1.3.2对照组 每天按时进行对患者的基本的肢体功能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
1.4评价方法
1.4.1脑卒中及后期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采用科室内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知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病因、自我监测、康复运动方式。满分100分,20 min内完成,得分越高,说明掌握情况越好。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问卷调查和出院后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
1.4.2 Barthel指数评分 根据患者进食、穿衣、转移、个人卫生、大小便控制、行走、上下楼梯等10项日常活动的完成情况评分。每个项目分为0、5、10、15四级,总分100分。>80分为优,>60分为良,>40分为中,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僬莆涨榭雒飨院糜诙哉兆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2.2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与入院时Barthel 指数评分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 指数评分都明显升高,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大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所以当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应当及时尽早的进行康复护理[7]。医护人员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由于我国康复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患者对脑卒中的康复以及脑卒中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而且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训练和护理还存在错误的理念,不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我们在临床运用PDCA循环法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即确定目标、拟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计划,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解决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护理目的[8]。
临床中的护理模式较多,其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认可程度较高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持续的效果与不足方面的总结与改进来达到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它反映出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客观规律[9-10]。所以我们把PDCA管理模式应用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
从表1的结果显示来看,验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陈文专等[11]对PDCA循环管理作用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自我主动性,常规护理方法只能增加患者的被动性,而PDCA循环管理结合健康教育之后明显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2个月的护理随访,从表2中可以看到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长的康复效果。我们认为当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他们可以长期坚持各项规定的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
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阶段的生活质量及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有大幅优化与提升,为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以及未来社区医生的诊治提供了新的依据。考虑到本次研究的病例数相对较小,未来将联合社区医院进一步扩大研究。另外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在PDCA管理过程中也在不断分析、改进以及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和价值[12]。
参考文献:
[1]夏章勇,杨华,王喜彬,等.脑卒中的预防和调养[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2]余宗颐.神经内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35.
[3]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流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15.
[4]姜小鹰. 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9-201.
[5]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
[6]刘长美, 陈晓霞, 李华英.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2(17):2693.
[7]夏娟芬,舸瑞英,沈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 135-136.
[8]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 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9]李秋洁.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4.
篇4
1建立管理制度,制订各项考核细则,以制度管理人
1.1根据《北京市城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网络,各社区站设立护理组长建立了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统计制度,制定了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社区护理操作规程;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SARS期间完善了社区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
1.2依法执业在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下,强化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恪守行业规范,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法、消毒技术规范、职业安全防范办法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
2转变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社区知识的培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应采取多形式、对多渠道、多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
2.1社区站根据环境、服务功能、管辖人口来定编人员每个站7~9个人,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量完成。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护理执业道德教育。建立社区站激励机制促进社区站健康发展。
2.2护士由专科转向社区,应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管理知识组织护士每季度学习一个单元内容,出台重点复习提纲,并进行理论考核一次。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掌握财务、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2.3制定系统理论培训计划,分阶段组织系列知识培训班学习如:《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电图学习与指导》、《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等系列讲座,并有重点考核。全员分期分批组织护士参加市、区社区协会举办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养重点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干部培训、残疾人康复指导知识培训、计划生育指导知识培训等,按照北京市社区护士培养大纲要求组织技能操作训练,全员参加人人过关。
2.4鼓励护士参加《北京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证书》考试带动全体护士参考,参考率100%,持证率3年内达90%以上。尽早实现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要求。
3社区服务工作遵循法律原则
3.1社区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管理社区护理治疗远不同于医院,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医院护理不能照搬到社区,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家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问题研究并出台了《站内患者输液须知》、《家庭护理、输液协议书》等,对社区站用药做了严格的控制,如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药物应用做了严格限制;外带药患者治疗的实施方案等,以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2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家庭护理对家庭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根据家庭环境也做了明确规范,特别是入户输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做了具体要求。同时社区护理还承担健康课堂、康复制导等工作。根据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护理的护理病历书写模式,对家庭护理的病人按整体护理的要求,对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记录每次入户时患者的病情,如观察病情、心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等内容,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对完成的护理病历归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3.3拓展服务项目依据居民需求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极为重要,根据患者需求护士在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等操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导。尽管这些工作繁杂、消耗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但更多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带来了社会效益。
4抓好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4.1社区质控工作在护理部和院感科的监督管理下执行的,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护理质量检查采用坚持每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护理部季度大查相结合,在站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采取措施解决,并按照社区奖惩制度实施,做到奖惩分明。
4.2每月召开护理组长例会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反馈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社区站发生的特殊问题,特殊病例加以讨论,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限于社区站条件,对布局和工作程序进行多次规范、调整,坚持质量持续改进。
4.3每季度召开全员护士大会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站上特殊事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根据社区培训要求,组织全员加强重点知识培训和考核,做到学习有系统,考核有重点、实效。
4.4每月质量检查同时在社区站进行现场访谈每半年对辖区居民电话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方面考核属区护理质量、一方面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内满足居民需求。
4.5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管理社区站虽然设置在院外,地方小、条件差,但消毒隔离要求及医用废物管理和医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是在医院供应室进行,故对消毒包增订了运输管理规定,确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区站物品均由医院消毒、监测、管理,如:医用垃圾存放和运输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医院有专人、专车回收,社区站有详细的医用垃圾回收登记。全科医生也参与了治疗,所以社区全员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知识,严格按规范要求落实,责任落实到个人。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社区护士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建立社区护理组织体系,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2],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是每个社区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实践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