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路原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开关电源一般都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其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然而,由于其开关器件工作在高频通断状态,高频的快速瞬变过程本身就是一电磁骚扰(EMD)源,它产生的EMI信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一定的幅度。若把这种电源直接用于数字设备,则设备产生的EMI信号会变得更加强烈和复杂。
本文从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出发,探讨抑制传导干扰的EMI滤波器的设计以及对辐射EMI的抑制。
1开关电源产生EMI的机理
数字设备中的逻辑关系是用脉冲信号来表示的。为便于分析,把这种脉冲信号适当简化,用图1所示的脉冲串表示。根据傅里叶级数展开的方法,可用式(1)计算出信号所有各次谐波的电平。
式中:An为脉冲中第n次谐波的电平;
Vo为脉冲的电平;
T为脉冲串的周期;
tw为脉冲宽度;
tr为脉冲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开关电源具有各式各样的电路形式,但它们的核心部分都是一个高电压、大电流的受控脉冲信号源。假定某PWM开关电源脉冲信号的主要参数为:Vo=500V,T=2×10-5s,tw=10-5s,tr=0.4×10-6s,则其谐波电平如图2所示。
图2中开关电源内脉冲信号产生的谐波电平,对于其他电子设备来说即是EMI信号,这些谐波电平可以从对电源线的传导干扰(频率范围为0.15~30MHz)和电场辐射干扰(频率范围为30~1000MHz)的测量中反映出来。
在图2中,基波电平约160dBμV,500MHz约30dBμV,所以,要把开关电源的EMI电平都控制在标准规定的限值内,是有一定难度的。
2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当开关电源的谐波电平在低频段(频率范围0.15~30MHz)表现在电源线上时,称之为传导干扰。要抑制传导干扰相对比较容易,只要使用适当的EMI滤波器,就能将其在电源线上的EMI信号电平抑制在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要使EMI滤波器对EMI信号有最佳的衰减性能,则滤波器阻抗应与电源阻抗失配,失配越厉害,实现的衰减越理想,得到的插入损耗特性就越好。也就是说,如果噪音源内阻是低阻抗的,则与之对接的EMI滤波器的输入阻抗应该是高阻抗(如电感量很大的串联电感);如果噪音源内阻是高阻抗的,则EMI滤波器的输入阻抗应该是低阻抗(如容量很大的并联电容)。这个原则也是设计抑制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必须遵循的。
几乎所有设备的传导干扰都包含共模噪音和差模噪音,开关电源也不例外。共模干扰是由于载流导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产生的,其特点是两条线上的杂讯电压是同电位同向的;而差模干扰则是由于载流导体之间的电位差产生的,其特点是两条线上的杂讯电压是同电位反向的。通常,线路上干扰电压的这两种分量是同时存在的。由于线路阻抗的不平衡,两种分量在传输中会互相转变,情况十分复杂。典型的EMI滤波器包含了共模杂讯和差模杂讯两部分的抑制电路,如图3所示。
图中:差模抑制电容Cx1,Cx20.1~0.47μF;
差模抑制电感L1,L2100~130μH;
共模抑制电容Cy1,Cy2<10000pF;
共模抑制电感L15~25mH。
设计时,必须使共模滤波电路和差模滤波电路的谐振频率明显低于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一般要低于10kHz,即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设备所产生的共模和差模的成分不一样,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滤波元件。具体电路的调整一般要经过EMI试验后才能有满意的结果,安装滤波电路时一定要保证接地良好,并且输入端和输出端要良好隔离,否则,起不到滤波的效果。
开关电源所产生的干扰以共模干扰为主,在设计滤波电路时可尝试去掉差模电感,再增加一级共模滤波电感。常采用如图4所示的滤波电路,可使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下降了近30dB,比CISOR22标准的限值低了近6dB以上。
还有一个设计原则是不要过于追求滤波效果而造成成本过高,只要达到EMC标准的限值要求并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可控制在6dB左右)即可。
3辐射EMI的抑制措施
如前所述,开关电源是一个很强的骚扰源,它来源于开关器件的高频通断和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很强的电磁骚扰信号通过空间辐射和电源线的传导而干扰邻近的敏感设备。除了功率开关管和高频整流二极管外,产生辐射干扰的主要元器件还有脉冲变压器及滤波电感等。
虽然,功率开关管的快速通断给开关电源带来了更高的效益,但是,也带来了更强的高频辐射。要降低辐射干扰,可应用电压缓冲电路,如在开关管两端并联RCD缓冲电路,或电流缓冲电路,如在开关管的集电极上串联20~80μH的电感。电感在功率开关管导通时能避免集电极电流突然增大,同时也可以减少整流电路中冲击电流的影响。
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是一个强干扰源,开关管的散热片应接到开关管的发射极上,以确保集电极与散热片之间由于分布电容而产生的电流流入主电路中。为减少散热片和机壳的分布电容,散热片应尽量远离机壳,如有条件的话,可采用有屏蔽措施的开关管散热片。
整流二极管应采用恢复电荷小,且反向恢复时间短的,如肖特基管,最好是选用反向恢复呈软特性的。另外在肖特基管两端套磁珠和并联RC吸收网络均可减少干扰,电阻、电容的取值可为几Ω和数千pF,电容引线应尽可能短,以减少引线电感。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具有软恢复特性的整流二极管,并在二极管两端并接小电容来消除电路的寄生振荡。
负载电流越大,续流结束时流经整流二极管的电流也越大,二极管反向恢复的时间也越长,则尖峰电流的影响也越大。采用多个整流二极管并联来分担负载电流,可以降低短路尖峰电流的影响。
开关电源必须屏蔽,采用模块式全密封结构,建议用1mm以上厚度的镀锌钢板,屏蔽层必须良好接地。在高频脉冲变压器初、次级之间加一屏蔽层并接地,可以抑制干扰的电场耦合。将高频脉冲变压器、输出滤波电感等磁性元件加上屏蔽罩,可以将磁力线限制在磁阻小的屏蔽体内。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对辐射干扰超过标准限值20dB左右的某开关电源,采用了一些在实验室容易实现的措施,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在所有整流二极管两端并470pF电容;
——在开关管G极的输入端并50pF电容,与原有的39Ω电阻形成一RC低通滤波器;
——在各输出滤波电容(电解电容)上并一0.01μF电容;
——在整流二极管管脚上套一小磁珠;
——改善屏蔽体的接地。
篇2
(二)场的干扰
1.正常情况下的稳态磁场和短路事故时的暂态磁场两种,特别是短路事故时的磁场对显示器等影响比较大。2.由于断路器的操作或短路事故、雷击等引起的脉冲磁场。3.变电所中的隔离开关和高压柜手车在操作时产生的阻尼振荡瞬变过程,也产生一定的磁场。4.无线通信、对讲机等辐射电磁场对远动终端会产生一定的干扰,铁路中继站通常会和通信站在一处,通信发射塔对中继站电力远动终端设备的干扰比较大。
(三)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1.铁路变电所远动终端的数据由串口通信经双绞线进入车站通信站,再经过转换成光信号沿铁通专用通信光缆送至电力远动调度中心,遥信和遥控数据在变电所到通信站的过程走的是电信号,由于变电所高低压进出线缆很多,远动终端受的干扰比较大。2.中继站一般距铁路都比较近,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对远动终端设备有一定的干扰。
(四)继电器本身原因
继电器本身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一次性未合到位而产生干扰的振动信号,或负荷开关、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二次侧产生振动信号。
二、干扰对电力远动系统的影响
无论交流电源供电还是直流供电,电源与干扰源之间耦合通道都相对较多,很容易影响到远动终端设备,包括要害的CPU;模拟量输入受干扰,可能会造成采样数据的错误,影响精度和计量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引起微机保护误动、损坏远动终端设备和微机保护部分元器件;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受干扰,可能会导致微机和远动终端判断错误,远动调试终端数据错误远动终端CPU受干扰会导致CPU工作不正常,无法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远动终端程序受到破坏。
三、抗干扰设计分析
(一)屏蔽措施
1.高压设备与远动终端输入、输出采用有铠装(屏蔽层)的电缆,电缆钢铠两端接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耦合感应电压。2.在选择变电所和中继站电力设备时尽量选设有专门屏蔽层的互感器,也有利于防止高频干扰进入远动终端设备内部。3.在远动终端设备的输入端子上对地接一耐高压的小电容,可以有效抑制外部高频干扰。
(二)系统接地设计
1.一次系统接地主要是为了防雷、中性点接地、保护设备,合适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的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对于断路器柜接地处要增加接地扁铁和接地极的数量,设备接地处增加增加接地网络互接线,降低接地网中瞬变电位差,提高对二次设备的电磁兼容,减少对远动终端的干扰。2.二次系统接地分为安全接地和工作接地,安全接地主要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因设备绝缘损坏或绝缘降低时,遭受触电危险和保证设备安全,将设备外壳接地,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软线,导电性好、接地牢固可靠,安全接地网可以和一次设备的接地网相连;工作接地是为了给电子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和保护装置一个电位基准,保证其可靠运行,防止地环流干扰。
3.由于高低压柜本身都是多都是采用镀锌薄钢板材料,本身也有屏蔽作用,将高低高柜都可靠接地。4.远动终端微机电源地和数字地不与机壳外壳相连,这样可以减小电源线同机壳之间的分布电容,提高抗共模干扰的能力,可明显提高电力远动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采取良好的隔离措施
1.为避免远动终端自身电源干扰采取隔离变压器,电源高频噪声主要是通过变压器初、次级寄生电容耦合,隔离变压器初级和次级之间由屏蔽层隔离,分布电容小,可提高抗共模干扰的能力。2.电力远动监控系统开关量的输入主要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辅助触点和电力调压器分接头位置等,开关量的输出主要是对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力调压器分接头的控制。3.信号电缆尽量避开电力电缆,在印刷远动终端的电路板布线时注意避免互感。4.采用光电耦合隔离,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小,而干扰源内阻大,且输入/输出回路之间分布电容极小,绝缘电阻很大,因此回路一侧的干扰很难通过光耦送到另一侧去,能有效地防止干扰从过程通道进入主CPU。
(四)滤波器的设计
1.采用低通滤波去高次谐波。2.采用双端对称输入来抑制共模干扰,软件采用离散的采集方式,并选用相应的数字滤波技术。
(五)分散独立功能块供电,每个功能块均设单独的电压过载保护,不会因某块稳压电源故障而使整个系统破坏,也减少了公共阻抗的相互耦合及公共电源的耦合,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六)数据采集抗干扰设计
1.在信息量采集时,取消专门的变送器屏柜,将变送器部分封装在RTU内,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可以减少变送器部分输出的弱电流电路的长度。2.遥信由于合闸一次不到位或由于二次侧振动而产生的误遥信干扰信号,并且还会产生尖脉冲信号,也可能对遥信回路产生干扰误遥信号。
(七)过程通道抗干扰设计
(八)印刷电路板设计。在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尽量将数字电路地和模拟地电路地分开;电源输入端跨接10~100μF的电解电容。
(九)控制状态位的干扰设计
(十)程序运行失常的抗干扰设计
(十一)单片机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十二)对于终端至通信站的数字通信电缆加穿钢管,特别是穿越其他电力电缆时,避免和其他电力电缆等同沟敷设并保持一定的交叉距离。
(十三)对于特殊的变(配)电所或区间信号站的环境
篇3
2010年2月16日,在CPR1000核电站首台机组岭澳核二期3号首次进行机组热态功能试验(3HFT)期间,高压缸进气温度测量元件( 3GME581YT /591YT)与汽缸的连接部位发生较大面积蒸汽泄漏,现场立刻采取了加强紧固的方式临时处理,保证热态功能试验的继续进行。在热态功能试验结束之后,施工现场对泄漏的温度测点进行拆卸检查,发现高压缸本体及高压主汽门的大部分热控测量孔密封面存在较严重的加工不平整、管座与测量套管不同心等问题,致使高温压蒸汽进入后产生较大面积蒸汽泄漏。
2. 原因分析
通过图纸核对和外方专家的技术确认,我们了解到,CPR10
00核电站首台机组的高压缸属于我国首次引进的核电百万千瓦级半速汽轮机组(原型机为法国阿尔斯通半速机),汽轮机的进气压力约是6.8MP。高压缸本体的热控测量孔是圆锥形的孔,采用六面形垫片密封,六面形垫片的A /B密封面分别和锥形面和热控测量接座密封面接触,密封线较窄(约2毫米),六面形垫片的材质为Q235材质,较一般的铜垫片硬,不易变形,且对加工面配合要求较高。(图1)
在针对高压缸热控测量孔的生产过程的加工处理上,工厂直接参考了外方的设计图纸,但忽视了图纸上对加工精度和密封面的较高配合的要求。导致发货到现场的热控测量接座、六面形垫片、锥形密封面三者之间的配合效果不佳 。
施工现场在安装前进行了简单检查,发现部分热控测量孔的锥形密封面在工厂内加工不平整、有划痕及点坑,各密封面间的配合不佳。虽然联系工厂进行确认,但未得到各方足够的重视,而工厂提供的相关的安装程序文件中也没有对安装前后检查做具体的要求。
在泄漏事件发生后,现场各方对锥形密封面进行了蓝油检查,发现较多数量的接触面存在断续,未接触、加工不平整、划痕及点坑等缺陷(图2),这是是产生蒸汽泄漏的主要原因。
3. 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的原因,经过现场各方讨论,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紧急修复措施
生产厂家派出技术人员携带专用工具对现场岭澳二期核电站3号机高压缸及主汽阀门的热控测量孔密封面进行精研磨加工,保证密封面的平整性和有效接触。
(2)完善安装程序中对热控测量孔安装和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1) 安装前对应密封面进行目视检查,并使用蓝油对密封面的平整性和垫片接触有效性进行核查。
2) 对目视和蓝油检查不合格的测量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研磨处理,研磨直至蓝油检查合格;
3) 安装时使用力矩扳手将螺纹拧紧,采用高温螺纹密封脂(牌号GRN50),拧紧力矩值460NM。
通过以上的措施,对岭澳二期3号高压缸及主气门热控测量孔的蒸汽泄漏问题进行了修复,修复之后,在岭澳核电站3号机的汽轮机多次冲转和商运中都没有再次出现类似泄漏问题,说明这次泄漏处理方案是成功的。
4. 经验反馈
CPR1000核电站首台机组岭澳二期核电站3号机作为国内首台核电半速汽轮机组,在消化和吸收国外成熟技术中的过程中,第一次使用锥形密封面和六面形垫片密封的形式,对制造和安装过程有较高的工艺要求,通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热控测量点漏气问题的处理,我们得到如下经验总结和反馈:
篇4
1 引言
LPC2124是基于一个支持实时仿真和跟踪的16/32位ARM7TDMI-S CPU的微处理器,并带有256KB嵌入的高速Flash存储器和16KB的RAM。LPC2124具有教小的64脚封装,极低的功耗,多个32位定时器,4路10位ADC,PWM输出,46个GPIO以及多达9个外部中断,并且内置了多种串行通信接口物理论文,支持JTAG、ISP、IAP等多种编程方式,使得LPC2124能够适用于工业控制、访问控制、医疗系统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应用[1,2]。
Proteus软件是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是一款新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分析与仿真软件。Proteus软件不仅能够实现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而且还能够实现微处理器与外设的混合电路设计,可以直接在原理图的基础上进行微处理器的软件协同仿真和功能验证。Proteus软件只带汇编编译器(不支持C语言),但可以将其与Keil集成开发环境进行联调,达到很好的仿真效果[3,4]。
本文设计的精确计数系统功能为:当按下按钮时,数码管的计数加1,当放开按钮时,数码管的计数保持不变;开始时数码管的计数为0,当数码管的计数达到15(即16进制的F)时又重新从0开始计数。系统软件的设计采用Keil软件完成,编译连接之后得到可执行的hex文件;系统硬件的设计采用Proteus软件完成;软硬件的协同仿真是在Proteus中加载hex文件进行精确计数的测试。
2 硬件系统的设计
精确计数系统采用LPC2124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器件,并为其提供了两组电源分别为3.3V和1.8V。硬件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电路组成:XTAL1和XTAL2两个端口连接晶体振荡器组成时钟电路,RST端口连接一个按钮组成复位电路物理论文,P0.0-P0.6端口连接一个共阴极的7段数码管组成输出电路,P0.7端口连接一个按钮组成输入电路论文格式。在精确计数系统中,P0.0-P0.7共8个端口的功能都是GPIO,P0.0-P0.6共7个端口的方向都为输出模式,P0.7端口的方向为输入模式[5]。采用Proteus软件设计的硬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硬件系统原理图
3 软件系统的设计
精确计数系统软件的设计主要在于对LPC2124微处理器相关寄存器的设置,从而控制数码管计数的显示。软件系统的设计采用Keil软件完成,并最终得到可执行的hex文件。软件系统的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系统流程图
1.初始化系统时钟并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10MHz,LPC2124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为60MHz,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PLLCON=1; //使能PLL
PLLCFG=(60/10-1)|(1<<5); //M=5+1,P=1
2.初始化相应端口的功能为GPIO,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PINSEL0=PINSEL0|0xFFFF; //P0.0-P0.7共8个端口功能为GPIO
3.初始化相应端口的方向为输入或输出模式,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IO0DIR=0x7F; //P0.0-P0.6共7个端口为输出,P0.7端口为输入
4.开始计数数码管显示0物理论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IO0SET=0x3F; //P0.0-P0.5共6个端口输出高电平,P0.6端口输出低电平
5.循环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程序模块如下:
void button_test( )
{
int i=0,key;
unsigned charledcod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
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显示0-9,A-F的笔段代码表
while(1)
{
key=IO0PIN&(1<<7); //获取P0.7端口的电平,即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
if(key==0) //按钮被按下
{
i++;
if(i==16) //计数器加到16
{
i=0;
IO0CLR=ledcode[15]; //清除数码管上次计数的显示
}
else
IO0CLR=ledcode[i-1]; //清除数码管上次计数的显示
IO0SET=ledcode[i]; //数码管显示新的计数
while(1)
{
key=IO0PIN&(1<<7);
if(key!=0) //按钮被放开
break;
}
}
}
}
4 仿真与结论
精确计数系统软硬件的协同仿真是在Proteus中加载hex文件进行计数的测试。经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精确计数系统能够根据按钮的按下与否准确进行0到15(即16进制的F)的计数,并通过数码管进行准确显示,达到了设计的目标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进行扩充,以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韦文祥,朱志杰,车琳娜,郭宝泉.基于LPC2124的一个远程系统软件升级方案[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5:46-49
[2]晏五一,朱志杰.基于LPC2124的远程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设计[J].电力系统,2007, 26(7):31-34
[3]杨校辉.Proteus在ARM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8:77-79
[4]张勇.基于Proteus平台的32位单片机LPC2114虚拟串口通讯仿真[J]. 集成电路通讯,2008,26(1):8-12
篇5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 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52-02
“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1]该课程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变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指标,电力电子实用装置的构成、基本电量的计算方法和所有装置需解决的共同技术问题。[2-3]该课程涵盖知识的内容多、面广、难度大、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值得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该课程的课时数为40学时。由于它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因此需要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沿,增加一些当今热门课题的内容,如:电力电子装置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和节能环保中的应用等,以便为学生找工作或读研找课题提供参考。
选用杨荫福等编写的《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作为本课程的教材。[3]由于该教材第1章中半导体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第2章高频开关电源的内容已分别在“电力电子技术”和“开关电源及技术”课程中详细讲述,因此该课程不再赘述。
所选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概述(2学时):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概念;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前景。
(2)逆变器(4学时):逆变器概论;单相和三相恒频恒压正弦波逆变器;感应加热电源。
(3)不间断电源UPS(6学时):UPS的功能及原理;UPS的组成和设计(包括蓄电池组、整流器和PFC电路、逆变器、切换电路、滤波电路、旁路控制电源和系统辅助电源、接地装置、保护和报警系统);UPS输出电压控制。
(4)晶闸管变流装置(6学时):晶闸管交流变换器;交流净化型稳压电源;晶闸管谐振型逆变器。
(5)电力系统用电力电子装置(6学时):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装置;电力系统谐波与无功功率综合补偿;远距离直流输电。
(6)电力电子装置的研制与试验(14学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流程;研究对象的方案论证;主电路设计(包括输出滤波器、输出变压器、缓冲电路、直流滤波电路和主开关器件设计);控制系统及辅助电源设计(包括抗冲击负荷电路、调压环节、过温保护、辅助电源和驱动电路的设计);电磁兼容技术和措施;电路仿真;整机调试与电性能试验;结构设计和例行试验。
(7)电力电子装置在当今热门课题中的应用(2学时):选择应用于当今热门课题的某个电力电子装置作为教学内容,如:直直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并网逆变器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内容。
2.开设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开设一定的实验教学内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江苏省电气与新能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新能源实验室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实验室,完成一些高频电力电子装置实验项目,如: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升压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并网逆变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实验项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学前教育,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因此,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作为大四的专业选修课对今后工作以及再深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该课程必须学,而且要学得非常好。
第一次上课,在讲完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后,了解每个学生对电力电子装置感兴趣的应用领域,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图书馆查找其感兴趣应用领域的相关资料,并做成PPT,以备上该应用领域课时做报告。此后,每次上课时,先让对该节课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用PPT做报告(每个学生报告5分钟,学生提问2分钟),讲述相应应用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由教师讲解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该兴趣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做科技报告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课基本都已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是黑板板书的简单复制,最好配以一定的动画和声音,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电路工作模态时,采用“动作路径”的动画格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路径,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在下半节课时往往会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在切换幻灯片时配以一定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习题或举例时,先以某个习题为例进行讲解,解题步骤逐步显示,而不是一下子显示所有答案,保留了板书的优点,然后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最后再以习题对所述方法进行巩固。
3.采用仿真辅助教学
用仿真的方法不仅可以初步验证电路原理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还能仿真试验极限条件下的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少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费用,缩短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周期,优化参数设计,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常用的电力电子仿真软件有:Saber、Pspice和Matlab中的Simulink等。以其中的Saber仿真软件为例对所设计4kW、400Hz的中频电源进行仿真验证。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对较复杂或不易懂的电路可以通过仿真查看电路各点的波形反推电路工作过程,从而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小论文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平时PPT报告成绩(30%)和小论文考核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和平时作业;平时PPT报告成绩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电力电子装置感兴趣应用领域相关知识的预习情况,考核学生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回答同学提问时的应变能力;小论文考核成绩主要包括测试学生书写小论文的能力(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利用word软件书写小论文和排版的能力。小论文要求学生从电源设计领域、电机调速用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系统领域、汽车电子领域、绿色照明领域、新能源开发领域和其他与电力电子装置相关的领域中选择1种领域撰写。此外,要求写相同领域小论文的学生相互商量各自研究方向,确保每个学生的小论文题目和内容不雷同。通过上述小论文考核,杜绝了学生相互抄袭小论文的现象,学生在选题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题范围比较宽。学生在查阅资料完成小论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国内外电力电子装置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掌握了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结果分析这一流程。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们紧跟时代前沿,及时更新“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和仿真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人一题”的小论文考核方式,对“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篇7
0.引言
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学生电子类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直引导高校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每一届的竞赛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动手能力强的电子人才,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今高校电子类本科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的大多是每所高校最具动手能力的学生。但从交作品的情况看,即便是优秀学生,某些学生的电子设计水平还是明显不足:有的学生拿不出一点成果,既没有硬件电路,也没有软件程序,甚至没有设计论文;有的参赛学生虽然把一些硬件电路板做出来了,却因为程序调试不通过,即使设计论文写得再好,也没有达到题目的基本要求。而从这些学生的参赛过程,可以分析其在电子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面窄
面对竞赛题目,方案选型、实际产品制作,学生表现出知识面非常狭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来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都过于注重教科书的个别经典案例,而对实际应用、设计思路却知之甚少,导致面对设计题目时不知所措。论文大全。
因此,电子专业教学中就要加入大量的关于电子设计、应用的内容。应该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剔除对实际应用意义不大而偏重理论研究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留给考研学生或研究生学习。另外,集成技术和芯片封装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增加新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内容,使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进而着重分析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集成电路的应用。因此,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增加介绍一些新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等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跟电子设计有关的选修课、讲座以及技能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2.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虽然做过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但制作实际产品时却不知从何做起,基本的电子制作技能较差,不能做到布线规范、焊接牢固、懂得排除故障等等。若一个电子设计者不掌握这些技能,那么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做成实物来调试,也就不能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论文大全。因此,这些都是把电子产品付诸实际的基础技能。而部分学生缺乏技能锻炼,能力亟待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压缩纯理论的教学内容,把时间留给学生多做实验、多做实习、多做电子产品的设计,而且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实践练习仔细做、重复做。譬如电子工艺实习时,制作电子产品的每一步骤都应该让学生操作:从电子元器件(包括贴片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到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再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包括拆焊),整机调试、测试,最后写出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缺一不可,而且应该在实习中安排若干件电子产品,让学生通过这几件产品把每个步骤都重复几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练就制作电子产品的功底,在真正设计电路的时候,就会减少因为制作上的失误而导致调试失败、产品完成不了的机会。
3.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
一个电子产品的开发,包括方案论证、器件选取、单元电路调试、电路图的设计、电路板的制作、程序编写、调试及系统测试等内容。这一方面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系统概念,对整个方案的选取有宏观的把握;另一方面,又要求设计者对每个单元电路有相当的把握。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中,部分学生会因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而导致整个系统最终失败或开发停滞不前。而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每个知识点都熟悉,但是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关系错综复杂,多个模块组合成一个系统的时候,驾驭能力明显力不从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强。论文大全。
学生出现此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乏电子设计的锻炼。所以,可以改变以理论带动教学的传统思维,尝试以典型产品来带动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譬如以电子时钟作为主题,当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一款电子时钟;当学生学习单片机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思想重新设计一款电子时钟,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电路结构实现同样的功能;随着课程的继续,在基本的电子时钟的基础上逐步加入闹钟、整点报时、语音报时等等功能。用这种方法推广到以多个典型产品来带动教学,学生就既能掌握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到设计技术,更对基本的电子产品烂熟于胸,这不止对其比赛,对其以后的工作或深造也是极为有利的。
4.眼高手低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极能检测学生的电子设计功底。若学生在课外不花大量时间浸在电子设计的世界中,很难锻炼出设计实际产品的能力。很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验、实习、小设计等都能很好地完成,考试也能高分通过,就觉得自己能自如地参与竞赛。但实际上,在有限的四天三夜的竞赛时间里,真正能踏踏实实做出实物,调试成功的却凤毛麟角。这反映出学生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审视,眼高手低。
针对此情况,可以开展校内电子设计大赛,这样既可形成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有审视自身能力的机会,也可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为更多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更能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其次,建立电子设计竞赛训练中心,定时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或组队选题、设计,进行电子制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5.结束语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问题。[2]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再一次证实了问题的存在,也正在促进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又会提高竞赛的水平。竞赛与教改,必将互相要求、互相促进,共同为培养优秀的电子人才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蕊,刘国通.电子设计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7:145-146
篇8
一主要教学内容
控制系统的最终对象就是电机。对于电机来说,主要是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可列举洗衣机的工作情况。引出问题:在生活中见到的启动控制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大众实习的生产线上都有哪些方式的启动?结合学生所说的启动现象,让学生给不同的启动控制起名字。再由教师总结具体启动控制的方式分类,及优缺点。异步电机按照内部转子结构不同分为鼠笼式和绕线式。工程实际多数使用鼠笼式,所以为教学重点。1.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1)点动控制举出生活中,机床中点动控制的例子。机床对刀等等。可举例毕业时装订论文前,裁剪论文尺寸时对刀,就是点动控制。由于控制线路简单,可直接要求学生根据控制原理图,分析控制过程。2)连续运行控制引出问题:点动控制应用在启动控制电路有什么缺点吗?提示:按钮和开关的区别。引出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求电动机实现长时间连续转动,即所谓的长动控制。根据电路以及长动控制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自锁的概念,并指出电路图中哪里是自锁环节。3)给学生几分钟理解并记忆自锁的概念,可找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自锁的概念。强调这是考试必考内容,以及今后学习编程必有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工作过程,学生分析讲解启动控制过程,教师总结。4)提问电路中需要加几种保护?又由什么电器实现保护?(复习第一章内容)短路保护:短路时熔断器FU的熔体熔断从而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电动机长期过载保护:电动机长期过载时,热继电器才会动作,用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控制电路断电。(强调短路电流与过载电流的区别?)欠电压、失电压保护:通过接触器KM的自锁环节来实现。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引出问题:实际启动时,往往要用降压启动,为什么?学生随意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总结。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定子启动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4~7倍。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过大的启动电流将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使它们停转或无法启动,根据欧姆定律,想要降低电流,负载不变,唯一方法就是降低电压。因此往往采用降压启动。再次引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析降压启动的方法?提示学生把这个问题联想到简单的物理电路中,你能想到的降低电压的方法(基础知识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串联分压,变压器等等)总结出主要内容。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常用的降压启动方法主要有:1)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2)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电路3)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前二种降压启动的方式学生们较好理解。可以以一张原理图作为重点,另一张控制原理图让学生独立分析。但是对于第三种教学过程需要慢一些。有必要带领学生复一电工基础,讲负载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基础知识,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种连接的电路,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让学生指出,哪种连接方式下电压大?降压启动先后连接顺序应该是怎样的。三种方法每部分都可以让学生根据原理,独立分析讲解电器控制原理图,为今后阅读分析电路做准备。可以分组讨论,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理解较慢的学生,带领落后的学生慢慢学会阅读和分析电路图。没有必要由教师一步步讲解,教师主要指导,引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分析。讲解后,让学生总结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反思
篇9
本论文主要证明在RC电路放电时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
在RC电路中,当电容两端有电压时,关闭开关,电流通过电阻,此时电路中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成何种规律。作者在一本教科书中发现前人已经得出结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式是.作者通过实验测量出5个时间点的电压值与在相同时间点的理论值相比较,看两者是否接近或相等。
2设计原理及方法:
2.1RC电路放电原理:
电路的过渡过程是指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到另一种稳定状态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其变化十分短暂而且是单次变化过程。对时间常数τ较大的电路,可用慢扫描长余辉示波器观察光点移动的轨迹。对时间常数τ较小的电路,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为此,我们利用NE555方波发生电路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令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方波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就可以观测电路的过渡过程.
在阶跃信号下,RC-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2.2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⑴根据-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
(1)
方程⑴为电容放电过程方程,其中U是放电前电容两端的电压.
当t=τ时,U0=0.368U.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其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1测试电路如图2⑴所示.
⑵由零状态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U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其测试电路及波形如图2⑵和图3所示.
⑶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应用电路,它对电路时间常数τ和输入信号的周期T有着特定的要求.
RC串联电路,如果满足τ=RC<<T/2(T为方波脉冲中的重复周期),且由R端作为响应输出,这就成了一个微分电路.
(2)
由式(2)可知: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电路如图4⑴.
将图4⑴中的R与C位置调换一下,即由C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择满足τ=RC>>T/2条件时,则称为积分电路.
(3)
由式(3)可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积分成正比,电路如图4⑵.
2.3实验仪器与软件介绍
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在一块声卡上有晶振,AD/DA转换芯片和数字处理芯片及其他辅助电路.因此,它可以作为数据采集卡使用,不过被采集号的频率被限制在音频范围之内.设定了采集频率,采样位数,缓冲区大小之后,再利用声卡的DMA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利用LabWindows/CVI环境下,借助硬件驱动程序对声卡的采集频率,采样位数,缓冲区大小等分别进行控制,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波形显示,进行波形分析,从而构成功能强大的虚拟存储示波器.
CoolEdit软件与外电路是通过声卡的连接,当外电路的开关关闭再打开,在CoolEdit软件的界面会显示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图形.将图形剪切下来,与.mav的文件形式储存起来.
MATLAB是数学软件,主要用于对图象的研究,精确度较高.
2.4实验设计方法
(1)设置声卡
①打开声音高级控制.
图5
②选择录音属性,打开录音音量控制面板,将输入方式选成Line。
③关闭不必要的声音特效,以免左右声道互相干扰。
④如果无信号时背景噪声较大,可以尝试将一些选项静音,特别是CD音频。
⑤调整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可借助示波器部分和信号发生器部分实现。
这时信号是从LineIn口输入的.在输出音频信号时,输入口是没有信号的.
如果使用其他声卡,可参照以上步骤设置.注意使用万能声卡驱动程序或自带驱动程序,不要使用Windows带的驱动程序.如果仍无法正确工作,可换一个驱动程序试试.可能出现的情况:
a声卡上没有LineIn口,只有MIC口,在一些廉价主板集成的声卡上会有这种情况,因为MIC口通常是声道,也就是示波器只能单踪工作.
b打开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上同时显示波形,这是输出反馈到输入端造成的,可修改各项设置.
(2)在实验线路板上选取R=5kΩ,C=10μF组成如图2所示的RC充放电电路.NE555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电压U=1.5V,频率f=1kHz,将自制电缆线Φ3.5立体声插头插入声卡的LineIn,另一边接到实验线路板上的激励端口所在位置.
(3)在虚拟示波器上观察激励与响应的变化规律,来测时间常数τ,通过调整虚拟示波器界面上的增益、时基和网格按钮,可清晰地观测RC的响应曲线,并可计算出时间常数τ.对于R=5kΩ,C=10μF的RC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4)适当地改变电容或电阻值,观察波形变化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①选取R=10kΩ,C=10μF,观察并绘制响应的波形,继续增大C之值,定性地观察响应的影响.
②选取R=15kΩ,C=20μF,组成如图4(1)所示的微分电路,在同样的方波激励信号作用下,观测并绘制激励与响应的波形.
3数据分析电压时间
实验所测得电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7
4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点电压理论计算值与电压实际测量的结果的比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相同时间的电压比值几乎相等,作者在通过改变R与C的值发现相似的结论,由此可以证实前人研究.
②本实验精确度较高,但难免有误差的出现,首先在截图时,很难从电压最大值开始截取;其次在用MATLAB对图形进行处理时,很难在特定时间内找到所对应的电压值点,作者因此选取在此附近的点,由此产生的误差可达到万分之一.而且用声卡测试仪器时,难免有噪音的的影响.
③声卡测试仪器的优点:可以将电路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截取录音,传送给计算机处理.
声卡测试仪器的局限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及本身其他的功能影响.
5结束语
本实验室属于计算机应用实验,难度较高。实验要求会使用CoolEditPro2.0,MATLAB6.1等软件,熟悉声卡的原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物理原理等等.在此应该特别感谢鲁晓东老师,胡依杰同学及费芬同学对我的帮助,他们帮助我找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在此次实验中证实前人已经得出的RC电路放电电压变化规律,即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式结论.
篇10
(1)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就是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来测待测电阻,因为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物理论文,电流表也叫安培表,因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就叫伏安法测电阻。它的具体方法是:用电流表测量出通过待测电阻Rx的电流I,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U,则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RX。最简单的伏安法测电阻电路设计如图1所示,
用图1的方法虽然简单,也能测出电阻,但是由于只能测一次,因此实验误差较大,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实验时我们可以把图1进行改进,在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增加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改进后的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伏安法测电阻所遵循的测量原理是欧姆定律,在试验中,滑动变阻器每改变一次位置,就要记一次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一次待测电阻Rx的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测三次。
(2)伏阻法测电阻
伏阻法测电阻是指用电压表和已知电阻R0测未知电阻Rx的方法。其原理是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如图3就是伏欧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在图3中,先把电压表并联接在已知电阻R0的两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接在未知电阻Rx的两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以及欧姆定律的知识有:
I1=I2
即:U1/R0=U2/RX
所以:
另外,如果将单刀双掷开关引入试题,伏阻法测电阻的电路还有图4、图5的接法,和图3比较,图4、图5的电路设计操作简单物理论文,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如图5的电路图。当开关掷向1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0两端的电压U0;当开关掷向2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X两端的电压Ux。故有:。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按图4计算出Rx的值。
(3)安阻法测电阻
安阻法测电阻是指用电流表和已知电阻R0测未知电阻Rx的方法。其原理是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如图6是安阻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在图6中,我们先把电流表跟已知电阻R0串联,测出通过R0的电流I1;然后再把电流表跟未知电阻Rx串联,测出通过Rx的电流I2。然后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以及欧姆定律的知识有:
U0=UX
即:I1R0=I2RX
所以:
显然,如果按图6的方法试验,我们就需要采用两次接线,可能有的同学怕多次拆连麻烦的话,那我们还可以将单刀双掷开关引入电路图,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如图7的电路设计。当开关掷向1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0两端的电流I0;当开关掷向2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X两端的电流Ix。通过计算就有:。
以上三种测电阻的方法是最简单的测电阻方法,也是必须掌握的方法,大家会吗,除此以外,还有常用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测电阻的常用方法吗?当然还有:
二、特殊方法测电阻
(1)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或者
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我们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如图8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b端时,用电压表测量出Rx两端的电压Ux,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a端时,用电压表测量出电源的电压U,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以及分压原理我们可以得到:。
2.如图9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b端时,用电压表测量出电源的电压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a端时物理论文,用电压表测量出Rx两端的电压Ux,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以及分压原理我们可以得到:
(2)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如图10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b端时,用电流表测量出Rx和R滑串联时的电流I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a端时,用电流表测量出Rx单独接入电路时的电流I2,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可以得到:,故有:。
(3)用等效法测量电阻
篇11
高频电路部分在第一步中以接触为主,建议学生利用现有的功能模块或设备进行集成设计实现。通过功能指标的分析与计算,对功能模块或相关设备进行选型。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计算,这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电路分析能力,知识面也得以扩展。案例1: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车辆智能防盗报警系统的想法,考虑到这个题目比较复杂,涉及单片机、传感器、无线传输等,包含了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单片机程序设计。因此,经过讨论后确定第一步只实现一个简化版的系统,不进行高频电路相关部分的设计,采用手机来实现无线传输模块,传感器初步只选用一种。在第一步中,学生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一件就是了解清楚无线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指标参数,另一件则是学习单片机电路设计及其编程。通过第一步的完成,学生基本具备设计实现完整防盗报警系统的能力,而且在更高的基础上,他们也发现原来想法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系统的构想。第一步的选题设计不仅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获得一些电路的设计实现经验,更重要的是第一步的成功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从而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使他们对电子设计有了充足的信心,克服对高频电路的畏惧心理。这些都为第二步的选题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第二步选题基本都是由学生提出,教师主要是帮助他们完善,其中侧重引导学生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注意纳入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的电路或模块。因为要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不仅需要指导学生深入掌握课程内相关电路的原理和分析,往往需要指导他们查阅更多更深入的高频电路资料,了解一些新器件的情况。通过第二步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有飞跃性的提高,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的地步。第二步实现的是完整系统,其价值和意义相对较大,这一步的实施尽可能将其纳入到学校的创新实践平台,推荐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或者申请创新基金项目资助,以获得更广的关注和更有价值的成果。因此,第二步选题中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参与机会,并且根据竞赛或申请项目的要求,适当修改或完善选题。例如案例1的学生在完善选题后,选择参加了“三知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邀请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
在选题设计和实现过程,贯彻了科学指导思想,采取的指导策略为:边学边做,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打破常规教法,培养能力素质;借鉴科研经验,培育创新思维。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有别于班上其他学生,一方面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力很足,另一面创新实践选题给了他们一定的压力,为完成选题他们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这种情况,结合完成选题的需要,采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教学方法,指导他们进行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步开展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培养。案例2:一个实践小组选择了宽带频率综合器的设计和实现,这是学生与教员交流后,从现有电子设备中发现的一个有价值的选题。这个选题与高频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也是一个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材虽然有频率综合器的一些基本介绍,但是不属于大纲讲授内容。首先指导学生课外自学了这部分内容,掌握频率综合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再指导学生检索文献和查阅书籍,了解现有的各种频率综合器设计方法,理解设计的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共同讨论可行方案。理出其中的技术难点,再针对难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好点子或想法,最终形成完善的基于DDS芯片AD9959的构成方案。电路布板设计和电路调试的难度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多。面对困难,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钻研,借鉴文献资料上其它电路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提出新解决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测试和实验,最终制作出成功的电路。
从案例中体现出了与常规课程教学不同之处:(1)课堂听课与课外自学相结合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按教学计划不一定讲到,为了按时完成选题,实践小组的课程学习不能按部就班,除了正常听课外,对所涉及的内容还需要指导他们提前学习,但是又不可能有充裕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因此鼓励他们自学,主动扩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2)以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为突破口要完成选题任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不够。但是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任务重,时间有限,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高效率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理论,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遵循以用优先的原则,指导学生梳理出所涉及的未学过的知识或理论,将注意力放在其中要用到的关键性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上,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后,即可马上开展选题设计和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不仅效率高,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也很好。此外,为了快速查阅和收集信息,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手段。(3)追溯原创思想,培育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活动其核心和内涵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在创新实践过程,以前人的原创思想来激发学生创新思想。高频课程中的各经典电路本身就是一个个创新的结果,包含了许多原创思想。指导学生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上,更要深入体会课程中的创新思想。通过我们的介绍和学生主动追溯原创思想,引起学生的思考,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题设计和实现。有意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想到引力问题,学会以新思路解决问题。(4)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选题的完成就是一个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过程,这与科研的过程并无二致,因此,以科研为鉴,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在其中学习和锻炼,从中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科研素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除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软件设计、仪器使用外,注重引导他们了解和接触一般的科研方法和过程,让他们学习采用这些方法开展设计研究。包括在任务开展前通过文献资料进行技术现状了解,对现有设计方法的利弊分析,再进行自主的创新设计,以及电路实现和调试遇到难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等。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和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对他们的各种设计研究有很大帮助,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深造也很有益。(5)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多数学生的选题都有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特点,高频电路仅是其中一部分,往往会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和理论并未学过,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指导依然遵循前面(1)和(2)条原则,围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以自学为主进行学习,边学边实践。比较深入的理论和知识则需要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员请教,开放式指导是多学科知识学习的一个特点。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是科研创新能力素质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一般都较难,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这方面不宜过难,以尝试和锻炼为主。在方案设计中,协助学生想办法降低实现难度,尽量采用常规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提高可实现性。(6)总结提炼成果,锻炼科技写作能力对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撰写技术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这是科研创新很重要的一环。由于学生在理论基础和科技写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往往被忽视。但是在国际知名大学中本科学生写出高水平论文的报导屡见不鲜,因此,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提炼成果,善于写作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完成选题后,我们指导学生就其中创新性比较强的部分进行提炼和理论升华,申请专利或者写成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例如案例1的实践小组申请并且获得了1项专利,案例2的实践小组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
通过合理的选题、科学的指导,所指导学生多数能够出色完成选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高频电路从最初的畏惧、躲避,变得乐于其中,能够熟练掌握高频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电路设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就课程的考试成绩来看,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也要远高于其他同学。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追踪了解,他们在之后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同样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为优秀,毕业时获得优异生的比例也更高。从创新实践效果来看,所采取选题引导和科学实践指导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把他们从新手变成了充满信心、能力素质高的优秀学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都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项,并且有的实践小组获得了省级或校级的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黄春琳 陆珉
篇12
2.1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形象代替抽象
近年来,射频电路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为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了解高频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将教材中的图形、文字、公式及推导过程形象的展示在课堂上,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重点、难点部分设计生动的Flas演示,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用ADS等软件,对相关章节涉及的实验进行现场演示,直观地反映电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使学生对整个电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形象代替抽象,提高了传统教学方法及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2.2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继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的任务是在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之后,利用Multisim、ADS等EDA软件让学生综合应用通信电子电路知识进行高频通信系统电路的仿真设计、安装和调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理论课程教学期中考试完成以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具体做法是:(1)自主选题(3名学生自由组合为小组),利用Multisim、ADS等EDA软件对选题进行调研、分析和设计,并利用软件仿真得出较为合理的参数和结果;并用实验完成选题的设计要求,形成创新性作品。(2)学生根据选题任务书撰写论文。(3)教师根据创新性作品完成情况、论文评定给出成绩,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4)选拔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制作实际电路,为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做准备。
3理论课程中软件实验环节建设
通信电子电路理论课程配有相应的硬件实验课程,该课程传统开设的实验内容以单元电路的验证为主,且实验条件有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鉴于目前射频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入软件实验环节,让学生利用ADS等软件完成射频通信电路的设计、仿真和测试,对一些新技术、新器件,及硬件实验无法进行的实验内容,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及时的跟踪、了解、学习使用。提高其综合应用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软件实验之一“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我们进行了直流分析、设计偏置电路、电路稳定性设计、输入匹配设计、匹配网络的实现和原理图仿真等内容。在2.45GHz处,增益为14dB,噪声系数小于0.7dB,整个电路无条件稳定,实现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通过射频宽带放大器的实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通过“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的实施,不断吸引教师加入,形成教师团队,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梯队。在完成“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形成团队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竞赛成绩。
篇13
Knowledge Penetration and Extens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AO Xinli, TIAN Yi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to the domain transform domai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when students are learning in a digital filter network for example, correspond by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d theory on the actual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easily from the Z transform,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learning theory easy to draw circuits and program thei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is achieved. In the study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in the process, to students who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penetration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s and structures, can make subsequent DSP applications while learning course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desig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by personal experience, feel the penetration and extension of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in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Key word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course system; penetration
在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中,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和仿真课程已经很好地融合进来。很多高校的信息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DSP应用的相关理论课程,并开设了matlab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设计和实验。如何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完成对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的渗透于延伸,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和有机结合呢?
1 数字信号处理的作用
数字信号处理是研究把信号用数字或符号表示成序列,通过计算机或通用(专用)信号处理设备,用数字的数值计算方法处理,提取有用信息便于应用的客观规律性。
在信号处理中,很多信号比如声音信号,在时域上看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任何规律的,当转化成频域信号后,很容易看出来信号的相关性质,对信号的处理也更为方便。模拟信号在远距离传输时信号衰减大,且抗干扰能力差;数字信号设备灵活、精确、抗干扰能力强、远距离传输速度快且不失真。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将有用信号从杂乱无章的干扰中提取出来,恢复原始信号并可以对其增强。它对声音,图像,其他现实中的物理量进行信号调理、信号传输、信号接收还原、信号滤波等作用,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在电信和其它学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是对其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和滤波的理论基础,在此算法基础上,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将其实现,这是整个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下面我们来分析变换理论和具体实现之间的对应。
2 数字信号处理中数字滤波网络算法原理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以IIR数字滤波网络为例。对于一个输入输出关系已经给定的系统,其系统函数或差分方程已知,可以用不同结构的数字网络来实现该系统。由Z变换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对N阶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得到系统函数的一般表示式:
(1)
如果要设计IIR级联型数字滤波网络,就要根据级联型网络结构特点,将H(z)变换成级联型一阶节和二阶节的形式。
(2)
这样,就把系统函数分解成了N1个一阶节和N2个二阶节。有了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得到IIR级联型网络方框图,如图1。
图1 IIR级联型网络方框图
3 数字滤波网络二阶节的硬件实现
第二节中是数字滤波网络IIR级联型网络结构的算法原理和系统函数分解公式,那么这样的数字滤波网络结构怎样用硬件实现呢?
从图1看出,IIR级联型网络是由M个二阶节组成的,一阶节可以看做二阶节的特殊情况。在每一个二阶节中,有四个加法环节(如图1中的圆圈标示),有两个延时单元,有四个标量乘法环节。其中的加法环节和标量乘法器可以有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的加法器和乘法器实现,延时单元可以由触发器实现,比如D触发器。
现在以一个二阶节为例,根据方框原理图(图2)说明其硬件构成。
(3)
(4)
所以从到有两个延时电路——延时一个周期和两个周期,即为,;两个乘法电路,;两个加法电路。用硬件实现如图3所示。同样地,从到的电路结构与前面类似,延时电路可以与前面公用。
图2 IIR级联型网络二阶节方框图
图3 IIR级联型网络二阶节的硬件实现
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知识渗透与延伸
学生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课程中了解了相关的算法原理后,并和实际的硬件电路实现对应了解,就掌握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
所以在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都应该按照这样的思想去引导学生:(1)清晰透彻的讲授每一章节的离散信号与系统的算法原理,从时域分析到频域分析,到时频变换,快速算法,到数字滤波结构及实现。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把相应的数学原理和对应的硬件结构对应起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用途。(2)在学生掌握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其在相应的仿真工具上进行算法的仿真,得到相应的系数和性能,分析算法的优缺点,并对算法进行改进。(3)根据前面学习的理论算法和硬件实现的知识渗透,使学生能够快速轻松地选择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件,实现其算法原理,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较好结合,使得学生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有了较深入和较高层次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
5 结论
论文以一个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范例——IIR级联型网络结构的原理,说明了教学的顺序和层次,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具体实现的渗透,使得学生在彻底掌握理论变换算法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与实际动手相结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与延伸,在后续的DSP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可以较为轻松深入地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洪涛,万红,杨述斌.数字信号处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镇扬.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