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毕业生德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毕业生德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毕业生德育论文

篇1

3.关于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的思考

4.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卫生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德育调研分析与对策 

6.将德育工作融入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去

7.从就业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表现反观高校德育环境的社会化

10.实行“德育一票否决权”和对毕业生实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为先,实践为重,通专合一——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12.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 以“德育素质档案”为抓手 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化发展

13.发挥德育功能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4.浅谈高校毕业生择业向市场机制转轨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15.将德育工作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16.教育教学一体化的作法——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 

17.从苏医毕业生情况反馈看我院教学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进思路

18.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实现毕业生平稳过渡 

19.当前高中毕业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与大学德育对策

20.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讨

21.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2.论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结合

23.渗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4.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三大德育答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5.落实中央精神 再创广州市学校德育工作新优势

26.以德育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师专业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悖论 

29.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  

30.德育视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3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33.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标应有的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

36.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37.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8.德育研究主题嬗变30年轨迹扫描——教育学视野下的叙事研究

39.高校网络德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40.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兼论由“民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

42.论德育实效测评的困境与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

44.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45.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48.德育叙事之“阻隔”问题探究  

49.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50.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51.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2.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

53.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54.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5.大学德育路径生活化 

56.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创新不能背离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德育的基本原理——与高德胜教授商榷 

60.论德育的功能 

61.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

62.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海县职教中心的实践

63.整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评 

64.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程序设计 

66.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

67.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场的缺席——一项普通初中教师德育观念的质性研究

69.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0.论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 

71.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 

76.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77.德育理念研究综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与启示

79.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 

82.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83.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84.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论探源 

86.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87.德育环境论  

88.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90.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

92.在超越中适应: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标”

94.家庭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优化措施

95.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96.德育过程的文化解读 

97.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 

99.小学德育教材中儿童德育境遇的转变及其伦理困境

100.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101.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102.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

103.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104.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

106.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

107.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08.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109.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 

110.生态德育:国外的发展走向与中国的未来趋势

111.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 

112.德育生活化路径新探  

113.功利主义: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归因诊治

114.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115.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116.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

117.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118.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 

119.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

120.论实践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21.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 

122.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

123.自由美丽人格的培育—德育思想解读

124.试析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内在原因

125.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

篇2

l、高职教育应坚持以就业、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来说,就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培养出圆满完成学业、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产品的销售过程就是毕业生走向就业的过程。毕业生能否顺利、充分地就业,对扣叶立学院的形象、打造学院的品牌、增加“入口”的旺盛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就等于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

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在市场经济的新格局下,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它的市场切入点主要是学院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因此,探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当地经济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探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就是探究**就业市场的背景和潜力。我们只有把握本地经济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把握就业市场的发展走向,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对我们学院来说,要结合**经济及就业市场的发展特征、需求状况,不断调整教育模式和培养重点。**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变、地质条件复杂的省份,而地质、冶金、煤炭等行业的地质类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我院就可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地质类等相关专业,培养能充分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力推进“订单式”教育,发挥学院优势,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培养有用人才。

2、本地经济结构的特点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蓝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换句话说,本地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就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最佳依据。就**来说,它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方,一方的经济发展和平安,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大批应用型、综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可见,本地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依据。

二、**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

**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咽喉要塞,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尤其是“九九世博会”以来,**抓住全球信息fh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在加快本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

1、**的经济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结构不合理。“九五”以来,**的GDP从1995年的l20.68亿增加到2002年的2231.88亿,增长率却从l995年的l0.4%降至2001年的6.5%。尽管2003年又回升至8.6%,并趋于稳步增高,使社会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但总体来说,投入与增长率攀升力度还不够,成效还是不明显。

2、农业基础薄弱。2002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21.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但缺乏龙头性企业,规模较小,产业运行机制不规范、不成熟、基层组织发挥作用不完全、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组织不适应等等,远赶不上内地农业发展态势。

3、工业发展进程缓慢。制造业不发达,导致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其比重只占GDP的42.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丧失,烟草行业也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走下坡路,矿业、采选、冶炼成本在不断增加,最占优势电力工业也面临着挑战。

4、第三产业自l995年以来以超过9%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2年占GDP比重的36.1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虽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内部结构、远期规划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合理性,还有很多发展潜力未被发掘。结合本地经济状况,笔者认为对本地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的准确定位,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当地行业的实际人才结构与合理的人才结构间的差异,正是就业市场上高职毕业生需要占领的空间。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与本地经济结构及教育市场间的关系

据我省2004年初教育厅学生处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省内高职院校间、同校不同专业问的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就我院2005年应届毕业生“双选会来说,只有地质系、机电系专业的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青睐。经笔者了解,省内院校部存在这样的现象,有这样结果,主要是因为就业好的专业与**的经济特点、本地主导产业联系比较密切。因此,高职院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这些专业的建设,为培养优秀毕业生创造条件,树立院校在社会上的诚信形象。过去较为热门的会计、经济、计算机等类的专业现在就业情况变差,可以说是学校对就业市场缺乏及时、科学的评估和了解。所以转变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办学是高职学院唯一的出路。

四、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三个导向”为原则的人才培养策略

篇3

二、功能需求探析

本系统通过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对系统用例进行建模设计的方法,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1.用户角色划分本系统包含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类角色用户。

2.系统用例图(1)管理员角色用例图管理员主要功能包括修改密码、管理用户、管理问卷、管理意见、管理公告。管理员用例图如图1所示。(2)教师角色用例图教师的主要功能包括修改密码、查看公告、添加和回复意见。教师的用例图如图2所示。(3)学生角色用例图学生的主要功能包括修改密码、查看公告、添加意见、填写调查问卷。学生的用例图如图3所示。

篇4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必要,没必要。各有其理。

(一)有必要

认为本科生在毕业前有必要做毕业论文的理由是:做毕业论文对学生有好处。可以将四年所学的知识,在做毕业论文时得到复习、巩固和利用,同时,可以学到一些科研的方法,学习论文写作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没必要

认为本科生在毕业前没必要做毕业论文的理由是:

1、部分学生以后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根本就不感兴趣,当初,仅仅是为拿大学毕业证而读书,读书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在上学期间就试图改行,如考公务员、考选调生、考跨专业研究生、做中小学教师、开发软件、开商店……也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工作就已经有了着落。对于这些学生,别说毕业论文与其工作无关,就是平时的专业课程与其工作也无关。专业课程本来就没学好,让他(她)们做毕业论文不是赶鸭子上架吗?他(她)们能好好做吗?能做好吗?不是浪费时间吗?

2、部分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生产或营销。这部分学生利用现成的知识就差不多了,并且到工作单位之后还要接受工作培训,对于“试验”、“研究”、“探索“等根本不感兴趣,也用不上,没有必要。

上述两种情况是造成学生不愿做毕业论文的主要原因。

3、部分学生考取了本专业的研究生。有的学生考取了本专业A方向的研究生,可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是B方向,不感兴趣。也有的学生认为,以后还要接受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硕士毕业论文,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不在乎,认为应付一下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达到什么程度,其毕业论文能做成什么样。

4、部分论文没有多大的价值。有的老师出的论文题目是试验性质的,学生跟着做实验,一方面给老师帮个忙,同时也学习一些相应的知识,可以写试验性质的毕业论文,这样的论文还有一定的价值。而对于没有试验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只能写综述性质的论文。学生喜欢选择写综述性质的论文,因为这类论文“好写”(实际上,真正写好综述性论文是不容易的),认为复制、粘贴即可,所以自己都认为此类论文的价值不大。

5、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没感情。过去的学生很重视自己的毕业论文,很认真,毕业后留着做纪念,一留就是很多年。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还保留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一毕业就将毕业论文从电脑上删除了。也有的头天论文通过答辩,第二天就从电脑上删除了。有不少人答辩后不久连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想不起来。

可以想象,毕业论文对学生要多大的意义。

6、社会对本科生做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在过去,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数量极少,本科毕业生就是科研活动的主力军。所以,本科生在毕业之前做毕业论文,学习一定的科研方法,是有必要的,可以为毕业之后的科研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可是随着本科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毕业数量自然也在增加。政府和大型企业的科研资金数量是有限的,同样的情况下,科研项目给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而不会给仅是本科生学历的人,甚至有些研究项目的申报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只给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低学历者不得申报。所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逐渐成了科研活动的主力军,本科毕业生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在逐渐降低。既然这样,本科生学习科研方法又有何用?

7、老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批改难度大。有些学生做毕业论文还比较认真,而有些学生做毕业论文则敷衍了事。导师对学生不断地催促,对论文不断地修改,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可是学生领情吗?认为老师是与他(她)过不去,认为是老师折磨他(她)。有的学生就说:老师,行了吧,将来我又不从事这一行,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也有的学生说:老师别这么认真,糊弄糊弄就行了。也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不要什么优、良,给我个及格就行,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很忙,只要别花费我的时间就行……

每篇论文的字数都好几千字,有的达到上万字,对于认真的学生的论文修改两三遍就行了,对于那些不认真的学生的论文要批改七八遍甚至十多遍,再加上其他班级的教学工作,自己的论文等,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一般都工作到深夜。对于某些学生,导师气得肚子疼,怎么办?作为论文导师,能看着自己带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出丑吗?能让学生的论文不通过吗?学生实在写不好,导师就一部分。

有不少老师就说:如果学生重视自己的毕业论文,真正想学习知识,老师再累再苦也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体现我们的价值,可是学生不重视,老师瞎忙活,有什么意思?

8、答辩的意义不大。只要论文通过了,有谁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大家都心照不宣。

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论文导师是很认真的,可是这些付出能收到怎样的效果,有没有必要改革?如何改革?值得深思。

二、改革设想

针对目前的情况,本人认为采取“都必须做毕业论文”或“全部取消毕业论文”的“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应该分别对待。

(一)愿意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对于这类学生,就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待,认认真真地做,认认真真地批改,严格要求。

(二)不愿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篇5

1.1 严格大学学分管理制度

从部分学生视角来评论大学制度,大学制度还是挺严格的。查早操、查自习、查晚归、查宿舍、不允许私自外出、不允许聚餐等等。管理制度严格了,但毕业生质量下降了。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扩招后入学生源质量降低了,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严厉的不是地方。学生只要遵守学校的这些规章制度就可以顺利毕业拿到大学文凭,至于真正掌握知识能力有没有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那要因人而异。这种制度造成了学生在主观上努力的缺失,在毕业论文上的反应和平时学习也是一样的态度,并没有认真重视。而这种制度反应在教师身上也是消极的。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比较严格,对论文的要求也很高,但个别学生主观上不努力,造成论文质量不过关,最后还是由教师来修改论文,学生根本不在乎,因为他知道最后还是会顺利毕业的。在这种宽松的毕业制度下,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所以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有效的严格大学管理制度,特别是毕业制度。真正意义的按学分和绩点毕业,而不是考试前划重点什么的,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考试不过关或毕业论文不合格,导致最后学分绩点不够就应该延迟毕业。如果学校在抓延迟毕业方面有所突破的话,管理方面很多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学习的国度,而这个自由一定要有一个框框。学校不能以招生为理由,放松对学生毕业的要求。

1.2 逐步完善毕业论文管理

论文制度应该是成熟的管理制度,如果要变动需要至少提前一个学期进行全校通知。创新是必须的,但不能为了创新而损失了效率。如果有新的论文管理制度应该先在某几个二级学院试点,成功后再进行全校推广。这样就可以避免我校在之前出现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出现的尴尬。另外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将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分流,第7和第8学期都可以自由安排毕业论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和其他专业一样,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由于学院所有专业都在这学期进行论文,一方面实验室准备不足,现在毕业论文要求100%实验类型,这样实验室在第8学期超负荷运转,容易出现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找工作、考研复试等也会耽误很多时间,最终实验仓促完成。如果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布置论文选题,大四全年可进行毕业论文,这样老师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就能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给毕业论文充足的时间。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准备

为了显示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即工科特点。指导教师工科背景比例应该增加,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来说,指导教师是提高专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2.1增加教师配备,利用特殊政策招聘工程类专业教师

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师生比例,要不然提高教学质量或者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学院每年都会招聘新的博士回来,但是工科背景的博士却很难有合适的人选。并不是没有合适人才,而是合适的人才对我校的招聘政策并不满意。如果学校层面能够放宽政策或者利用特殊优惠政策相信一定会招到合适的工程背景的教师,这最终对生物工程专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2 加强现有教师的工程实践设计能力

招聘人才需要有一个周期,而且有一定的机遇性。对在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学院要根据一些教师专业特点尝试向工科进行转变。通过对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进行调研,安排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跟班听课学习。同时可以与外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师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逐步提升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师的论文设计的指导能力。

2.3 增强教师校企合作

学校利用各方面资源来组织统筹校企合作单位,而并不是把这一任务交给教师个人。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部分教师可以在企业中得到锻炼,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一部分企业可以接纳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实行校企双导师,以减少学校工程设计指导教师不足的困难。

3.毕业论文学生的准备

学生是毕业论文完成的主体,而不是教师,这一点必须要明确。教师是指导作用,对实验起统筹监督等作用,最终论文数据的分析、资料上传等都应该是学生的工作。

3.1 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将自己的科研融入于课堂,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自学本领为主要目标。到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应该要有自主设计论文的能力,能够对某个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初步解决问题的实验路线。一定要在毕业论文之前培养学生查文献,论文设计等能力,为开展毕业论好智力准备。

3.2 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有效途径。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一些综合类实验的周期比较长,这样每次3课时的实验安排就可能不符合实验的现状,所以可以安排综合实验周,穿插几门综合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菌种分离实训就应该不同于微生物学实验,需要锻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实践。

3.3工程设计的训练

篇6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近三年在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知识水平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结合顶岗实习独立完成相关课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近几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本身就比本科学生少,而现在顶岗实习的时间一直在不断增加,学生顶岗实习后就很少有时间做毕业设计(论文),这对高职教育的最后环节提出了挑战。鉴于高职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需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改进。

1.调查现状

2012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调查情况为:抽查总数250篇,合格83篇,比率为33%;基本合格144篇,比率为58%;不合格23篇,比率为9%。从近三年来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查情况及其他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好的方面如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相对来说已较为规范、设计(论文)能与生产实际结合,能注重实用性等。不足的方面,多表现在抄袭之风盛行、内容比较空洞等。总而言之,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还有待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可见状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缺乏深刻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个形式,所以,常常对其重视不够,只是敷衍了事。由于没弄清毕业设计(论文)和实习及就业之间的关系,取舍不当,往往舍本逐末,不知哪个才是重点,一味强调就业问题,而忽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旦就业问题和毕业设计(论文)产生较大冲突,许多学生就会义无反顾地应对就业,在设计(论文)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就大大减少,甚至于弃基本格式规范要求于不顾,最后只是从网上大量的粘贴复制,交差了事。学生没有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其毕业设计(论文)也无质量可言了。

2.2选题不当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是指导老师根据专业的核心能力,结合生产实际,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情况等多个因素加以综合而提出的,最后由师生共同选择确定。不过在实际选择中,由于少数指导老师工作不认真,在选题时没有给予学生适当有效的引导,再加上把关不严往往会导致学生选题不当的情况,范围不是过大就是过小,如经济类学生写《论市场经济》、《论保险营销》、《浅谈景点的门票》等;有些老师给的论文题目过于陈旧,甚至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偏差太远;由于论文题目过于空泛,常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以至于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题目的深意,不会选择资料,或选了资料但不会用,写出来的论文实用性大幅下降,质量较低。

2.3写作水平不够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但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还能对其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高职学生由于语文功底薄弱,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力不从心,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有话说不出来,也不知道如何说。少数学生甚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程序格式都不清楚,不但形式不规范,而且用词造句都成问题。这都是高职学生基础文化水平不够造成的。

2.4时间间断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大约在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在这段时期内,高职毕业生大多已经在顶岗实习。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让学生都在岗位上工作,学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岗位上,无心做毕业设计(论文)。有些高职学生眼高手低,遇到不顺心的顶岗实习工作就无法踏实地做下去,往往是工作一段时间就换到另一个岗位,以至于岗位换了很多,经验却没积累多少。有些学生更在短暂的实习期间,连换好几份工作,对工作没深入了解,缺乏连贯性,毕业设计(论文)与工作岗位实际也就很难结合了,质量低下在所难免。

2.5教师指导不到位

当前,高职学校的指导教师普遍存在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工作以及科研任务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一个指导老师往往要指导十多名学生,此时如果要对每一位学生都细加指导就精力不济了,以至于老师在指导中流于形式,应付学校检查的多,自己用心指导的少。而且,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同学生从事的岗位也大有不同,而老师也不可能对每一行业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年轻老师,可能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指导能力也存在缺陷,再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就无法全方面地指导学生。此外,有个别老师对其岗位不太尽责,不主动询问学生状况,甚至有学生来找也是漫不经心地搪塞,质量就更难以保证。

3.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3.1强化认识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养成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各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强全院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个环节的认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必修课学分,直接关系学生毕业证书的发放。所以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对待,不管是平时积累,还是进行设计都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切不可脱离实际。对老师而言,除了要把好质量关,在平常教学中,应调整教学方法,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课堂,以便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能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3.2完善管理

高职院校多采用学分制。一般说来,在第五学期学生就可基本修够学分,因此,可提前做准备,第五学期结束就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此时并非顶岗实习时期,指导或管理工作都比较容易进行,在安排具体任务和内容时,应作全面考虑,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找到工作,但也有尚未工作的,应根据其特点具体安排。到第六学期,大部分同学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指导管理方式。学院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并邀请专业人员对顶岗学生进行指导。各系要根据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和本系的专业特点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制定出台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实施细则,制定每阶段的工作要求,责任到人,并安排好各阶段进程工作的检查或抽查。

3.3加强过程监管

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最为关键。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监督工作,需对顶岗实习毕业生的现状进行实时了解,通过学生记录的毕业实习日志,或依靠远程指导等形式快速了解、定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首先,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主动与学生交流,间接地督促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指导过程中要有建议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样不仅有效地督促了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而且锻炼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应该具备合理性、及时性和主动性。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可提前将值日表列出,公布给学生,并及时召开相关座谈会,总结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要对各阶段的工作进程进行检查或抽查,不能落空,对于缺乏责任心的指导教师,院系可采取通报批评或扣减工作量的方法惩罚,严重者甚至可取消其指导教师的资格,以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

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学生完成三年专科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专业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涉及学院(系)领导、指导教师、辅导员、学生等主体,因此要注重制度建设,加强过程管理,每个环节保证沟通顺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保证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新平,舒虹,刘中瑞,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27(8):132-134.

篇7

1.1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作弊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论文全文或大部分网上抄袭,具体表现为直接全部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袭网上文章的内容,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第二种形式是购买论文,主要是通过网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论文,学生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来换取论文。第三种形式是他人论文,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家人、朋友找到本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来为学生论文。

(2)论文选题问题。尽管各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不同专业提供了许多论文选题的题目,但是一般多带有指导性,不是论文的直接选题。学生提交的论文通常表现为大题小作,且题目陈旧,新颖性、创新性较差,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论文的论述和写作规范问题。学生的论述一般层次不分、语言套话、白话、13号居多,缺乏专业语言的严谨规范,在写作规范上,不能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完成,不会使用引注和文献,甚至不会确定每个问题的名称用语和目录的级别问题等。

1.2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影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开放教育的宽口径入学方式,很多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由于在中专没有过论文写作环节训练,本科学生很多选择的是非原专业学习,因此,专业学术水平不高。(2)论文指导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丝毫不考虑指导论文的水平问题。二是论文指导教师本身的水平问题,如有的工作站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专业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导教师本人的专业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深入指导了。三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不够关注,知识陈旧,很难使自己指导的论文有新颖性和创新性。(3)开放教育工作站的问题。有的开放教育工作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和学生毕业,对学生采取迁就心理,甚至放纵学生。鉴于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

2.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

2.1抓好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科研写作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查阅文献,因此,万方数据必须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辅导。在写作辅导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写论文.论文与总结、调查报告的区别,如何设计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各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如何查阅文献和使用文献,如何引注,论文设计的格式规范等。在写作辅导中,要以具体的范例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2把好毕业论文开题关,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选定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学生选定问题较大或者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在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后,就要让学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的文献、研究过程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等。通过论文开题,保证了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为学生下一步写好论文打下基础。

2.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全程辅导学生论文设计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辅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人人网”或QQ的及时交流反馈功能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及时辅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指导教师的全程辅导,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要多次提交论文稿,可以有效杜绝学生论文和购买论文作弊现象,而且通过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利用网络平台论文指导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4有效应对论文作弊,保证论文质量

如前所述,当前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弊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的论文作弊问题,指导教师要通过辅导来防止学生论文作弊,学生的开题题目和论文提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还有通过和学生论文就写作过程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师在辅导中提出的问题,则学生很有作弊的可能。

3.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建议保证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工作站、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开放教育的问题,在上述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3.1严格指导教师的选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中,指导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该从各级开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选定,建立论文指导教师人才库,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竞争选用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保证。

3.2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技术也应运用到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由省级电大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并为各教学点和工作站提供专用窗口,这样共同实现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制定

中央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管单位,应按照专业方向制定毕业论文的标准规范,并统一标准,再由各级省级电大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这样从管理上就有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3.4三级论文把关制度严格论文淘汰制

为了严格论文的管理和评审,还应建立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在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论文给出初评成绩后,应再设立一级论文评审组评审,由评审组给出评审成绩。第三级环节为论文答辩,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全部参加答辩。综上所述,由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使开放教育一直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篇8

人的科学探索活动应当包含两个过程:一为实际动手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查证资料、引证理论思想、提取实验数据及推导实验结果;二为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详录科学探索的全部过程,并以论文的形式表达作者的发现和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论文写作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一项全面体现科学探索过程的活动。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应当将论文写作与人的研究探索能力结合起来,与人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与人的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表达思想与意志的愿望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式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并藉此来倡导并实施一种创新性的论文写作教育。    

社会上及高校中出现的论文写作上的不良风气已经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视为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使学生们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第二,第二.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视为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与需求,掌握文化、科技前沿领域动态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学术意识,强化论文写作的社会实践意义,做到选题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篇9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篇10

(一)从学生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缺乏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能力。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实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调研为基础。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文献调研并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慎重独立思考,甚至有的毕业生对自己所做的课题根本不理解。在查阅文献时,这些学生仅仅依靠百度、谷歌等大众搜索工具,而忽视专业文献查阅数据库,如SCIfind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与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2.面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学生对检验数据的信息转化能力,就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并正确认识结果的意义和解释。在药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实验数据,如波普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药物活性数据等。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些数据。3.剽窃与造假等不端正的学术行为泛滥。不端的学术行为,指的是学者对学术进行剽窃、造假、抄袭等的不良行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结束大学学业的标志,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根据调查,全国重点的一流大学百分之十的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甚至普通大学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大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⑴公然抄袭,即对别的学者的实验观察结果、数据以及记录,原始性的语言和思想等进行公开直接使用等不被认可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科研领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⑵数据造假,即数据的捏造和虚构,以及参考文献的胡编乱造。⑶寻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不符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而且违背了高校要求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更是对高校教育精神的极大挑衅。4.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精力。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但是最后一学期是学生忙于就业的时期,况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而是忙于择业。对学生来讲,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1)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参加各种面试,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2)找到工作的同学还需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3)研究生笔试通过的同学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的复试;(4)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

(二)从教师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不足,本科设计选题不新颖。一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一般,有的甚至不熟悉指导的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再加上指导能力欠缺,这就造成了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只是表面应付。2.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一些指导教师以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工作繁重为由,不与学生联系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认真解答,学生的论文拿来过一遍就成,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与指导。

(三)从教学资源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老师不足。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扩招。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中,许多教师由于长期不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导致与外界科研现状严重脱节。这导致所选研究课题陈旧,而且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现象。2.学校科研经费与设备投入不足。学校在本科生毕业论中投入的经费与设备相对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受到局限。特别是没有承担课题的教师,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关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套数充足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然而毕业生人数多,用于毕业实习的仪器设备少,许多学生只能合用一套设备,使用时间按计划执行。

二、我校药学院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所做的改革

引入本科导师制,确立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责任心。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定点定人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的制度。它是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本科导师制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便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制订成才计划,便于导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早日成才。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为了杜绝论文抄袭,我院要求所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是研究性毕业论文。并且我院对论文的格式、论文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在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学院尽量安排正处于科研一线的教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如何从事科研。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选题的新颖程度、水平的高度以及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整体毕业论文水平,学院有计划地将年轻教师送出国深造,提高其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然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不断创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使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周中振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唐丹林,尹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4),30-33.

[2]郑增娟,段煜,张维芬.提高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5,02.

[3]潘夕春,周红,陈晓红,刘涛.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02.

篇11

文献综述也称研究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文献综述虽不是本科生论文必备的一个章节,但却是论文撰写的起点,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避免重复劳动。但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在文献综述的部分普遍存在文献搜集不全、阅读不深、仅罗列信息、个人观点多或故意突出个人观点的重要性等问题,直接结果就是论文的选题重复性特别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态度、研究能力不足之外,也曝露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因为文献综述的“综”性需要学生归纳、总结、提炼,而“述”作为评论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的能力、辨析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提出解决方案。

1 文献综述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探究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存在问题的根源,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

1.1 不会搜集文献,不懂何为“综述”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本科生不懂得何为文献综述,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本科生的论文中引言或介绍部分仅仅是作家、作品的介绍或某些理论的介绍。也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搜集文献或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断章取义。

1.2 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因论文指导工作过程中已强调要避免选题重复,选好研究度,尽量做有意义的研究。很多本科生由于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选题不当,重复研究。

1.3 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有些本科生可以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综述,但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不能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内容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与选题连接牵强附会。

1.4 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

因为跨专业考研、实习机会、跨行就业等原因,不乏一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此种原因在本文中不予探讨。

综上,除了“不懂”和“不愿”的原因,述评能力差是造成学生无法完成文献综述任务进而优化选题的主要原因,而前文提到,述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反映,那么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2 专业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批判性思维在能力上体现为可以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正。能够理解和表达极为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判断、习俗、信念、规则、程序或规范的含义或意义,包括归类、理解意义和澄清含义。能够识别意图和陈述之间实际的推论关系、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意在表达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征形式,包括审查理念、发现论证和分析论证。能够评价陈述的可信性或其他关于个人的感知、经验、境遇、判断、信念或意见的描述;评价陈述、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间实际的或意欲的推论关系的逻辑力量,包括评价主张,评价论证。能够识别和维护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根据数据、陈述、原则、证据、判断、信念、意见、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得出结果,包括质疑证据、推测选择和推出结论。能够陈述推论的结果;应用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规范的和语境的术语说明推论是正当的;以强有力的论证形式表达论证,包括陈述结果、证明程序的正当性和表达论证。能够监控一个人认知行为的自我意识、应用于这些行为中的因素,特别在分析和评估一个人自己的推论性判断中应用技能导出的结果,勇于质疑、确证、确认或改正一个人的推论或结果。子技能包括自我审查、自我校正。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是求真的、开放的、系统的、分析的。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缺席”还是“在场”,前人已有多篇论述。思辨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素质。而大学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将思辨能力作为其最具价值的教育目标之一。1998年,由多国高等教育领导者组成的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将思辨能力视作决策者的重要能力,认为大学教授思辨能力等核心技能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将来成为更高效的职场人士和负责任的公民。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尽管并未使用“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等语词,但都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文科专业学生,英语专业生除了语言技能外,应该拥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来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 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在培养计划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添加诸如辩证法、逻辑、辩论方法等方法课,演讲与辩论、思维与写作等实操课,语言学、文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拓展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进行实际的操练,并能够展开比较,因为这一过程定会引发讨论和思考,提高逻辑、批判能力。

2.2 考查方式的改革

实施动态的监控与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改变一张考卷占据大比例的考核现状,这样学生才能更注重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并且也更能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注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在学生的认知途径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各个学校也在积极参与并推动教学改革。在既有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可以尝试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改变传统的输出和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启发和开放式结尾问题的设置,传统授课方式和seminar、workshop等方式的结合,课堂和在线学习的结合等,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3 结语

文献综述过程中曝露的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只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一种表现,除了提高批判能力,也需要专门训练等对策来解决。在说与写的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不能分析、归纳、评论,提交自己观点的例子亦不鲜见,其原因也非几条能够概括,但是,如果教育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即先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提高。但正如与写文献综述的一个原则相呼应的是,我们必须恪守欣赏与批判并行的原则,为达到批判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的目标,多赏读、涉猎经典,是先行一步的。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

〔2〕李枭鹰.文献综述――学术创新的基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9.

[3]孟金兰,董艳芬,郑凌云,王建红,汪胜.本科生文献综述撰写能力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Vol.25 2007 No.23.

[4]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01).

[5]时俊卿.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篇12

5月到6月,是应届毕业生紧张答辩的时候。论文就能体现一个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真实水平吗?“”市场的畸形快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在发达国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通常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只需通过规定的课程学分即可毕业;课程型研究生,由于是应用人才,也不要求撰写论文,读完规定学分的课程,就获得硕士学位。那些准备申请攻读博士的本科和研究生,当然可以撰写、,但这由他们自主决定,不是学校的硬性要求。

我国要求本科生和硕士都撰写论文,貌似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由于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学术研究的兴趣,也没培养起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对于论文,基本上采取应付的态度;另一方面,不少本科生、研究生,面临就业、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花很多时间跑人才市场,准备考研、出国,学校也为提高就业率、考研率,对这些学生“开绿灯”,这使得毕业论文(设计)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严重的负担。临到毕业时交不出论文,也就只有请人了。

社会舆论担心取消毕业论文之后,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下降。要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从最基本的课程建设做起,这是比抓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更重要的事,尤其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大面积“”、造假的情况下。

上海 熊丙奇

篇13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困境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训练和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抄袭现象严重、同质化现象普遍、写作不规范、选题陈旧、立意不清、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广泛地调研和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经验,总结出造成毕业论文工作问题重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至大四毕业的三个学期开展,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学生复习考研的高峰期。大多数学生由于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找工作和复习备考,因此客观上造成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去顾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对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2)许多高校鲜有专门针对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以及指导学生写作专业论文的课程。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素养的培训和练习,从而缺乏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3)学生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初次接触大多始于大三下学期的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彼此间在还不够深入、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了论文选题和撰写环节,缺乏了必要的磨合和适应环节,也为后期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高效并因材施教地给学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埋下隐患。

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毕业论文现状的不近人意两者间日渐彰显的矛盾张力凸显了当前急需改进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紧迫性。本文倡导将本科生导师制引入至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当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以期为解决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的教学困境、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寻找出路。

二、本科生导师制与英专毕业论文指导研究概述

导师制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欧美诸多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形式。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本科生导师制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结合、教育与管理挂钩,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将单纯的教学活动提升到教育的高度,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需对学生实施教学和思想的教导、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并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学阶段逐渐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当时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曾在部分院系中尝试本科生导师制并由此掀起研究热潮。但是随后由于高校扩招和师生比的不断攀升,本科生导师制渐渐陷入困境,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停滞不前。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在线搜索发现,国内人文科学类别下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始自2004年至今总数仅16篇。这些研究多是对本科生导师制内涵、推广意义和实施措施的理论性讨论(孟宪军,2004;靖国安,2005;姜晖,2011;周志高,2012),教学实践性研究还十分欠缺。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相关文献不仅数量较缺乏,而且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通过梳理和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我们发现现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方面的文献内容涉及的有:关于指导对策(王秋华,2002)、写作方法(翟忠和,2000;宋飞,2001;尤肖南,2004)和引文规范的(钟伟珍、黄国文,1999;刘新民,2001),有针对管理、评估或写作教学具体环节作较深入论述的(李家云,1999;余曼筠,2001;黄小苹,2002;李萍,2003),还有调查现状的研究报告(穆凤英,2001;王崇义,2004;杨宇红,2009;张春芳,2011)。然而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环节探究却很少。其中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探究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论文更是凤毛麟角,仅2篇(刘洪泉,2005;王娟,2007)。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试图在本文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探究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的应用价值。

三、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究

1.模式设计和内容。本科生导师制作p为辅导员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挖掘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导师通过跟踪式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密切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极大关怀。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使得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成为本科生导师四年导师生涯中的一个自然终结环节,对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实施环节里,我们拟通过本科生导师介入式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实践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唤醒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其论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2)根据学生特长、知识面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将论文选题和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分步骤、有侧重的教学实践,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提高论文的总体质量;(4)通过个性化指导,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性、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2.模式的教学价值。现有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因教学和实践时间过短、学生对科学研究认知不足、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间了解不够等诸多弊病的影响,存在优质论文“难产”、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等问题。上述本科生导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的应用模式可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提供实践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导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提早体验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增强其对学术研究的认知并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争取更多的实践时间;(2)导师和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保障了导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论文指导的针对性;(3)导师采用个性化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和其今后职业发展相结合,可增强其创业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导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因材施教,可在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同时,加强其学术规范性,提高其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概括即为,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毕业论文的撰写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思路,这是缓解当前毕业论文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学术意识不强、论文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等教学瓶颈问题的一剂良药。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兼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可优化师资配置,在保证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的同时,还能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及他们的创新和思辨能力。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将其应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毕业论文教学研究还处于尝试和建构阶段,亟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笔者也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多元研究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数据,对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合性研究,推动本领域实践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导师制模式构建与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155-157.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68-70.

[3]穆凤英.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138-142.

[4]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3):59-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