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设备检修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设备检修论文

篇1

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供电公司,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一强三优”目标的提出,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电网主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状态检修,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满足提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的预防性检修试验工作是按照春检安排的,由于春季是用电高峰的开始以及试验设备量大,所以仅预防性检修工作就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很大,如果再加上工程施工和事故引起的可靠性下降,显然难以实现逐步提高可靠性的要求。二是设备的健康状况比以往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如果完全按照当时的规程进行春检,不管设备的状态如何,只要到期就修,不仅加重了现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设备的健康、供电的可靠性和人身的安全未必有好处。只有根据设备状态进行检修才能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和效率,达到保证系统安全的目的。

2、状态检修的解决方案

开展状态检修的关键是必须抓住设备的状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2.1抓住设备的初始状态

这个环节包括设计、订货、施工等一系列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各个过程。也就是说状态检修不是单纯的检修环节的工作,而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的全过程的管理。需要特别关注的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不应在投入运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状态检修作为一种设备检修的决策技术,其工作的目标是确定检修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在设备运行之前,对设备就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及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

2.2注重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

对设备状态进行统计,指导状态检修工作,对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举足重轻。

应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但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在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得足以满足状态检修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成熟的在线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变压器油气像色谱测试等,对设备进行测试,以便分析设备的状态,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从设备的管理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管理与技术紧密结合。建立健全设备缺陷分类定性汇编,及时进行内容完整、准确的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新设备应用、新的运行情况出现及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等;各部门每月对本部门缺陷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分析,每年进行总结,分析的重点是频发性缺陷产生的原因,必要时经单位技术主管领导批准,上报相应的技术改造项目。

基于上述基础,应用现有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管理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生产管理系统是以设备资产为核心,以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主线,涵盖变电运行与检修、试验、继电保护、调度和安全监察等专业,涉及送电设备运行和检修管理、变电运行管理、设备定级管理、变电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检修计划与管理、各类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设备的绝缘和化学试验管理、设备缺陷管理等的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而且要利用系统所具有的分析和统计功能,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比较高效的信息。比如断路器的切断短路电流的次数、变压器经受短路冲击的次数、设备检修的时间、历史上设备试验结果的发展趋势等等。

2.3制订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

对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是专业管理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要改变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

根据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对变电设备的状况进行评分,评分值可以基本上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并以此作为延长或者缩短检修周期的依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评分所依据的信息称为状态信息。主要包括运行工况、预试数据、缺陷、检修、在线监测数据、家族缺陷等。对设备健康状况的评分,目前采用综合分析,加权计算的方法,实施百分制评价,对一些重要状态信息合理选取加权系数,并通过分析计算,提高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基准周期为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所列试验周期)。

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基于对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制定出经济、合理的维修、试验计划。设备检修的目的是通过检修消除设备缺陷,恢复设备的设计能力和出力,保证设备在检修周期内稳定可靠运行。对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结合安全性评价、反季节性预防措施、反事故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计划中有关检修改进的项目,初步形成一些状态检修原则和规定,产生基于设备状态检修理念的试验、大小修计划,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做到了有的放矢,减少了检修工作的盲目性,大幅度减少检修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河间市电力局变电工区从2002年开始试行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几年来逐步完善了状态检修制度。制度规定了状态检修的原则、参量、状态信息的选择和维修、试验策略等,对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指导。

3、客观的评价状态检修

提高供电可靠性。状态检修实施的结果是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特别是减少了变电所全停的次数,因而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得以明显的提高。

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停电次数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线损,而且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节省了成本。

减少了倒闸操作。在实施状态检修的情况下,调度在安排计划时,为了使设备维护单位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设备检修仍按春季适当安排;对先进设备或室内设备,在试验单位不要求试验的原则上不安排全所停电。对有两台变压器的110kV、35kV重要变电所,一般采用设备轮流停电检修而不安排全所停电。编制计划时,协调有关单位将定检予试任务和全年的送变电设备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早进行设备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有关单位提报设备停电定检予试计划的同时,统筹考虑设备治理的具体内容,做到一次停电,一次完成。

提高人身和设备安全。通过状态检修减少了大量的停电检修和带电检修工作量,减少了发生人身事故的机率。由于计划检修时间比较集中,在2~3个月的时间内进行,有时每天都有停电检修,工人很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人身事故的险情在系统内时有发生。状态检修由于减少了停电次数,减少了变配电设备操作,从而减少了变配电误操作的机率,对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十分有利。

4、正确的认识状态检修

对状态检修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及其蕴藏的巨大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从事状态检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缺乏对其理论的学习及深入的研究,认为减少停电次数,拉长检修周期不仅可以少干活,也能保证安全,对状态检修如果存在以上片面的看法,是对状态检修的认识处在一个浮浅的状态,认为状态检修就是少干活,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技术水平跟不上实际的需要。从检修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无论事故后检修还是预防性检修都是与技术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状态检修也是一样。实施状态检修,是有技术基础的。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我们的状态检修工作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获得长期的利益。

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状态检修需要科学的管理来支撑。但我们的生产技术管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基础管理不能提供完整的设备档案记录及运行、检修、试验记录,或运行检修记录不详、不衔接、资料丢失等。历史记录没有被很好地组织利用起来,只能提供十分有限的信息来改进我们的生产检修管理工作,各级专业人员不知道自己在状态检修中所扮演的角色,检修工作没有着眼于取消没有必要的工作,多年延续下来的定期检修制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维,只知道按“规定”办,至于该不该修则很少考虑。至于新的检修周期的确定、检修项目的变更是否合适,怎样在实践中去检验,寻找规律,找出每类设备检查或检修较经济的周期,在这方面我们专业管理人员做得远远不够。

5典型案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定期检修已不能满足供电企业生产目标,即用最低的成本,建设具有足够可靠水平的输送电能的电力网络。本着如何有效控制检修成本、合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问题,河间市电力局下大力气推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理念的应用,使专业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止2005年底,变电工区对17座35KV变电站安装及配置了基于事故预知技术的分布式在线监测装置及检测仪器,监测内容涵盖避雷器在线泄漏电流、油中气体分析、顶层油温、SF6开关压力、变电设备红外参数、设备污秽参数等。所选取的这些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反映变电设备的健康水平,为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篇2

一、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要求

化工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操作单元形成的子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多个子系统形成的总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一般都通过管道相连。生产原料从一端设备投入,产品从另一端设备产出,中间没有间断、停留与机械运输。这与化工产品的生产介质大多为流体有关,这样可以实现连续性大生产。这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提出了同步、协同检修的特殊要求。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往往造成一个操作单元、或者一个子系统或者总系统停车,这时就需实施该单元、或者子系统或总系统设备的同步、协同检修。同步指检修时间、周期、类别上的同步。协同指在处理某一设备问题时,充分利用该停车机会,协同处理同一单元、同一子系统或总系统中其他设备问题。

二、怎样实现同步和协同检修

化工特种设备检修按检修时机分:临时的停车检修和停产大修;按检修工作量分:大修、中修和小修。

当总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如一年)后,系统全面停车,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内设备集中大修,称为停产大修。停产大修停车时间长,可以安排较多设备的大修,但并不能安排所有设备的大修,一方面受停车时间、维修力量限制,另一方面设备种类、设备质量状况、运行环境条件的不同,设备的大修周期不可能统一。同一系统内种类相同、检修周期相近的设备可以分批实施大修,错开每批设备之间的大修时间。某次停产大修中不进行大修,而中小修周期到了的设备可协同进行中小修。以上这些大修和协同的中小修就形成了停产大修计划。

尽管如此可以使设备大修的集中度降低,但停产大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组织难度大。因此必须有效利用临时的停车机会,尽可能多地实施中小修和可能实施的大修,例如一些可能与总系统隔断或短时断开的子系统或操作单元的设备。但子系统内或操作单元内设备也应实施同步的和协同的检修,以便减少停车次数。

中小修工作量相对较少、检修时间短,除在停产大修期中协同实施外,主要安排在临时停车时进行。化工生产要求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但实际运行中短时的局部子系统或操作单元停车或者总系统的临时停车不可避免。如某关键设备的异常故障、巡检中发现某种危及安全的隐患急需处理、某岗位人员的操作失误、水电气原料供应不足等都可能产生临时停车。此时是安排该系统或操作单元设备中小修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的最佳机会。

三、压力容器、管道的维护检修

化工生产的管道完成各设备之间介质的传递输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不同的储罐完成介质平衡与储存。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修与改造实施安全监察,其维护检修除重视日常维护中的巡回检查外,重点是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国家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主要分为每年至少一次的在线检验和相隔一定运行周期必须进行的、停止运行的全面检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修理必须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一般将检验与修理(修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定期检验的结论)结合进行,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相关的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定期检修也与定期检验同步进行。

四、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

化工特种设备的管道相互连接,介质具有流动性、带温带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些设备较大、较高,检修时需进入设备内部或登高作业。这些特点决定了进行化工特种设备检修必须有更高的安全检修要求。设备检修一般应在停车的情况下进行,应将介质排尽。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需进行吹除置换、清洗消毒;进入设备内部检修需从设备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分析,办理相关进塔入罐作业证方可进行检修。登高作业需带安全带,办理登高作业证;在一些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现场或设备内部检修时,需对环境空气取样分析,办理动火作业证。生产中对系统的某台设备检修时,必须将其与系统断开,防止相连设备管道中的介质喷出伤人或造成燃爆、中毒事件。

五、化工特种设备修理决策方式

设备维修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的决策方式。原化工部组织起草了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对各类化工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定了日常维护、大中小修周期、检修内容、质量验收标准、检修安全注意事项等等。这就产生了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决策依据的修理决策方式。但它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设备自身质量、设备运行条件和状况、操作和维护检修水平上的差异,严格按规程进行修理决策,会造成修理过剩或修理不足。为此,以化工特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主要决策依据,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结合设备状况,对设备大修周期进行调整、共同决策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修理决策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都采用了这种修理决策形式。但实际运作中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对设备故障事故发生规律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出自不同的利益,往往会影响设备的修理的科学决策。

依据状态监测的决策方式。状态维修的最大特点是,完全依据设备的运行效能、运行状态来确定设备的维护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其实质是:在全面掌握设备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故障发生发展规律,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设备实施有的放矢的修理。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理方式,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做大量的基础研究才能得以实现。这也许是这种决策方式目前难以推广的原因。

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由于有国家的强制性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工作开展得较早较好,随着人们对压力容器故障和事故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许多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修理决策,基本做到了以定期检验结论为主要依据,可以说正在或基本形成了压力容器的状态监测决策模式。

按规程结合实际加状态监测的组合方式。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一方面在总系统中选择一些大型、关键、贵重、出现故障事故对生产影响、危害性大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另一方面对大多数设备按检验规程结合设备实际状况进行修理决策,尽可能使修理决策科学化。

篇3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的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状态检修有政策依据,也是时代要求。早在1987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就提出:“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又在《“八五”后三年工交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重点》中进一步明确指示:“要继续破除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建立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原电力部颁发的《发电厂检修规程》也增补说明:“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成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四、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电站,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沙溪口水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灾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技,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12天),每次小修的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同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3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4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3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4机先进行大修。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原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分门别类地将全厂机组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台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②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③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有选择地采集现场的一些实时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工,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数据信息库;

④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围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

⑤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2、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厂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转子的间隙测量,温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如今年#3机调速器在运行中多次发现振动,波及压力抽管道,我们就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沙溪口水电厂的调速器为进口产品,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我们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4、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

要使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但其运行小时已超过计划小时,我们就适当提前小修,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5、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篇4

改善检修、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是现阶段我国焦化厂机电设备主要的维护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当设备的各项性能和精度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时才对相关的设备进行维修。事后维修无法有效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企业检修人员日常的工作量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维护的日常成本。事后维修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于对生产影响不大的机电设备,某些备用或者是使用率低的设备,当发生事故后时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机电设备,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配件进行维修。预防维修是指按照相关的检修计划和设备状态而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是预防维修主要方式。

1)定期维修。定期维修是指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定期维修是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和事先规定的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和修理工作量而进行的。它主要适用于已经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产设备、动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以及其他可以启动的设备。

2)状态检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修方式。它是在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基础上,掌握设备劣化发展情况,在高度预测的情况下,适时安排预防性修理故又称预知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检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维修类别。这样能充分掌握维修活动的主动权,做好修前准备并且可以和生产计划协调安排,既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能充分发挥零件的最大寿命。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设备。改善维修是指通过对相关机电设备零件及结构框架等方面的改善,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等目的。从定义可知改善维修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改造,另一种是结构改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善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技术改造是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产品精度而对设备的磨损进行补偿;而结构改善是指为了降低相关机电设备的故障率而对设备的总体结构进行改善。现阶段,随着焦化厂管理体制的不断进步,相关的机电设备主要采用预防维修制度。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焦化厂根据机电设备相关零件的损坏周期和设备的故障周期,对相关设备制定相关的检修维护间隔期。当焦化厂相关电设备运转达到规定隔期时,为了防止出现机电设备的损坏事故并保持相关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需要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相关的检修和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相关设备的故障率。预防维修制度基本内容是计划检修和定期保养。检修能在焦化厂机电设备的磨损程度将要达到极限时,进行及时的修理工作或者是更换不能满足工作指标的零件,从而使焦化厂相关的机电设备达到良好的工作指标。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检修维护工作,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设备的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生产活动。

3机电设备维修中面临的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焦化企业机电设备的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各种机电设备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设备零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各个厂家的设备维修保养措施又不尽相同。如果制定统一的机电设备检修的间隔期显然不科学,因为有的设备质量高不需要经常维修,有的设备精密度高需要经常地进行维护。为此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检修和维护安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物力上的浪费,甚至造成恶性后果。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决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中修或者是大修。根据检修的间隔期和预计的工作时间制定相关设备的预维修计划。机电设备在进行检修时需要检测设备各项参数,但是由于检测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比较困难。大量机械零件的相互组合与协调运行使机电设备的各项功能得以合理地体现出来,但由于制作工艺和材质的不同,设备中每个零件的寿命不同。有时即使设备在进行定期维修时很多零件的依然在极限磨损的范围内。在某些设备进行大修时,不得不将很多没有达到磨损极限的零件更换下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设备浪费。

篇5

1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是水电站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水电站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较深影响。维修检修管理工作与机电设备能否安全运行息息相关,所以,对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落实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可以安全、稳定运行。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检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地累积经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生产工作人员也需要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使得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要应用先进的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技术,使得机电设备可以长时间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避免设备运行故障对水电站运行经济效益造成损害。

2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水电站设备维修体制是以保护水电站安全生产为核心的,使得水电站机电设备可以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体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水电站维修预防

水电站维修预防属于一种较为科学的技术管理理念,在机电设备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以及故障问题的维修,从源头上降低机电设备故障发生概率,缩减机电设备维修次数。本文以我国某一水电站维修工程的监理工作为例,该水电站最高水头达到了130m以上,水电站水流变化较大,同时,水体中含沙量较高。主轴密封受到水体泥沙的冲击,导致主轴密封受到严重损害,很有可没能会发生严重的漏水问题。最终建议施工单位将原有密封材料更换为聚氯乙烯,不仅使得主轴的密封性可以得到良好保证,同时,还能有效延长主轴密封的应用年限,使得维修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1]。

2.2水电站事后维修

水电站事后维修指的就是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再进行维修工作开展。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采用这种维修方法主要是因为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不能对设备运行存在的所有故障进行有效排查,导致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常有故障问题产生。与其他维修制度相比较,事后维修方法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对于一般性的机电设备就可以应用这种维修方法。这种维修方法在水电站较为重要的机电设备维修中并不适用,而且设备故障问题发生概率还会增长,机电设备维修时间也会增长,同时,维修工作的成本投入也会增加。

2.3水电站改良性维修

水电站改良性维修指的就是维修技术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对设备运行进行优化和改良,找寻机电设备设计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改善。设备的先进性是相对的,设计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过程中进行技术性的改革,从而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更为优越。本文以某一水电站安装工程监理项目开展为例,该水电站受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前后水头高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一内容对水电站设计人员也带来了很多困扰。笔者对水电站相关数据进行了多次核算,并且与水电站设计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最终确定了适合该水电站的优质转轮。同时,还考虑到了蜗壳的进水口,从而使得水电站运行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降低水电站运行的成本投入。笔者还认识到在对该问题进行解决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水轮机结构设计监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我国水电站建设发展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2.4水电站的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主要是在日常中注重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找寻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隐患,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缩减机电设备故障问题影响时间。预防性维修也可以细致化的分为定期性维修和状态性维修两种。状态性维修是技术人员应用多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技巧,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性的检测,有针对性的对故障问题进行排除,避免机电设备故障停机对水电站运行效益造成损害。预防性维修可以缩减机电设备运行故障发生次数,缩减机电设备故障维修花费的时间,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投入。预防性维修是水电站技术人员依据水电站运行特点,合理、科学地确定机电设备维修周期,进行不同规模维修工作开展。

3水电站机电维修方法的类定

水电站故障维修也可以称之为水电站事后维修,主要是水电站机电设备发生不良故障问题后进行维修工作。水电站定期维修也可以被称为水电站预想维修,主要是依据水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时间,或者由技术人员确定维修时间间隔。水电站优化性维修,技术人员会对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对机电设备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水电站运行状态维修是技术人员依据先进的设备仪器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性的检验,并且与标准性运行效率进行对比,全面审核机电设备是否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在故障问题发生前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将故障问题扼杀在摇篮中[2]。

4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4.1维修意识不强

现阶段,水电站管理工作人员只是注重水电站发展,认为机电设备只要可以正常运转就可以了。只有在机电设备发生不良故障问题后才会进行事后维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很多水电站维修工作开展都是以故障维修和定期性维修为主,但是对于优化性维修和生产性维修落实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

4.2维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立科学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对维修管理工作开展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还能帮助水电站管理人员掌握全面的故障信息,对机电设备综合性能进行优化,使得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很对水电站建设的维修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其中存在着较多缺陷,不能保证机电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排除,水电站管理较为混乱,很多故障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排除。

4.3维修技术过于落后

很多水电站都建设在偏远地区,周围交通环境并不完善,对于现代化管理方式和先进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引入受到了较多阻碍。维修技术过于落后是导致水电站维修效率较低的重要因素,不能从根源处对故障问题进行排除,致使水电站故障问题发生频繁。

4.4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水电站故障问题排除效率有着较深影响。水电站对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维修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对水电站运行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损害。

5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策略分析

5.1对水电站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制度是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对制度进行建设前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测量,对不同机电设备需要制定不同的机电设备维护制度。特别是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开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方面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开展,必须要依据机电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机电设备维修说明进行制定。第二方面要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紧急预案的制定,便于机电设备运行突发状况下及时进行处理和应对。第三方面就是要根据机电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维修时间进行规划和调整,制定满足水电站工况的维修制度。对于定期维修制度的建设,必须要限定相应的有效的定期性检修节点。例如一些机电设备生产厂家要求,机电设备运行超过两万小时后必须要对设备运行进行检测,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适当调整。水电站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检测时间进行调整,从而进行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开展。

5.2对检修维护方案进行合理设计

水电站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大都建设在偏远地区,这样会导致维护和管理技术提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水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很有能会出现维修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要利用定期诊断方式对机电设备健康状态进行综合性检查,在发现不良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最后需要注重的就是制定较为完整化的维修方案,维修内容也需要全面,促使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争取一次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对故障隐患和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5.3提高维护与检修的技术措施

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特别是那些运行时间较长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同时,运行效率也并没有达到理想化。在维修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更多的应用新型维修技术,使得机电设备和维修技术可以同时得到更新,促使维修工作开展更加便捷,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4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注重技术人员培训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不仅是水电站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水电站众多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注重对水电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意识,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故障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进行反馈。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扩展了技术人员的培训路径。水电站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将众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一些先进的维护检修管理技术,扩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

6结语

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与水电站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找寻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对维护检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及时更新维护检修管理技术,保障设备长时间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促进水电站长久持续发展。

作者:张进 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电业发展有限公司

篇6

(2)主板维护。主板是计算机非常重要的硬件设备,一般来说,主板使用年限为十年,如果忽视保养和维护,往往会降低使用寿命。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主板的清理工作。事实上,主板清理工作量少,使用者应该结合具体需要做好清理工作,根据主板运行情况更换CPU散热器的散热膏,并对散热器里面的风扇添加机油。要合理控制主板温度,确保温度正常,从而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3)硬盘维护。硬盘是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容器,如果硬盘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和工作,不仅影响整个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工作,还会导致数据丢失,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做好硬盘的日常维护工作显得十分必要。计算机平时使用过程中,不得任意挪动硬盘,硬盘读写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数据输送量,使用时如果任意挪动硬盘,会导致数据丢失。硬盘运转时会发生声响,长期下来往往会导致硬盘损坏。因此,硬盘使用时可以垫上橡胶垫,尽量减少共振现象,达到有效保护硬盘的目的。

2计算机技术在硬件设备修护的应用

为减少硬件设备故障,促进计算机更好运营和工作,日常维修工作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同时,为促进计算机技术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笔者认为今后应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1)坚持正确的维护原则。为实现对硬盘的有效保护,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坚持先软后硬、先易后难、由外到内原则,按照这个目标和流程做好维护工作,实现对故障的有效处理,将存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对故障的有效预防,促进计算机更好运营和工作。

(2)掌握有效的维护方法。在坚持维护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根据具体需要,综合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为硬件设备工作效率提高奠定基础。①主机维护方法。主机常见故障类型为无法加电、开机后无法显示、死机、无法进入工作系统等。针对这些问题,维护中要坚持望、闻、听、切原则,通过望检测设备外形是否变形,指示灯是否正常闪动,机箱内部接线是否断裂,通过闻来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味道出现,听来检查计算机是否存在噪音,切来检查温度是否超高,各部件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内存所在位置是否正确。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将主机的故障及时排除,对存在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实现确保主机有效运行的目的。②显示器维护方法。显示器常见问题为黑屏或无法显示,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由潮湿或散热性能差导致问题出现。出现黑屏现象时,首先要检查显卡的性能,如果更换之后仍然出现问题,需要检查是否由潮湿问题导致黑屏。检查主机分系统、硬盘、软盘驱动系统之后,如果仍然出现黑屏现象,这时需重点检查显卡散热器情况,查看散热风扇电源是否存在松动现象,如果出现松动情况,需要对电源线进行固定,从而有效排除故障。③主板维护方法。常见问题为计算机运行1min后自动停止,计算机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主板问题。维护中要查看计算机电源是否坏了,机箱开关是否连接好,然后仔细观察计算机内部情况,如果主板和机箱底部缺少铜柱,使得主板与机箱直接接触,会导致短路现象发生。④内存维护方法。内存故障表现为启动后计算机没法正常显示,常见故障原因为内存条和插槽接触不良,需要将内存条重新插入槽内,或者更换插条,并清理插槽。

篇7

1 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

随着我国当前的科技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之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将微电子、数字信号、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充分的应用到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的子系统之中,以此来使得电力设备所出现的不确定故障因素能够得到及时的检修成为了一种可能。

1.1 设备综合管理模块

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到设备本身实际的运行状态,以及该状态发生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记录数据,只有大量的精确数据,才能够确保供电设备当前的不确定状态能够得到精确的分析,而这一环节中,就设备到了设备的数据综合性管理。在针对这一模块进行存储、管理的过程中,设备运行期间所产生的所有信息清单、记录,都能够作为设备运行状态检修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分析数据。

1.2 智能化诊断模块

该模块用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元网络结合的方法实现。既能对单一试验数据进行故障诊断,也能对多种试验数据进行综合诊断。单一诊断用产生式专家系统,将规程规定和专家知识存储在知识库,可以随时更新、修改。

1.3 检修决策模块

对单一设备,根据不同运行方式和检修方式,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检修费用、效益进行评估,给出对该设备来说最佳检修时间、检修措施和检修项目,并形成检修决策报告。

2 基于专家系统的单一诊断模块

2.1 单一诊断功能

单一性诊断,主要是形容利用某种方法所进行的检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问题的诊断、处理,从而根据供电设备当前所呈现出来的各项故障现象来做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结果。这一类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油中气体色谱检测、绕组直流电阻检测、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绝缘介质损耗检测、油质检测和绝缘老化的检测等等。通过各项检测方式,所得到的检测数据在和规程、历史、同类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对比之后,找出其中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充分的考虑到系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所具体的一个运行状态,从而使得检测完成之后的知识能够直接保存在检测系统的规则库之中。利用各种不同方式所得出的检测数据,或者是利用计算的方式所得出的设备运行数据,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完全认为这一结果就是设备当前的真实运行状态,必须要和各个同项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包含的标准值进行精确对比之后,才能够迅速的找出设备当前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故障状态。例如在对变压器运行的预防性试验过程中,其中绕组直流电阻MVA规格以下的变压器,互相之间的差别数值达到了5%,而和其中所涉及到的规程相比较而言,那么规程自身在这一过程中所规定的数值则为4%,所以,由此可以得出该环节的绕组的直流电阻之间所存在的差别过高。

单一诊断是对单项试验数据进行诊断。该方法简单、宜于实现,有时可直接定位故障。但更多时给的结论不够清晰,或结论片面。因此,该过程可以看作综合诊断的前期数据处理。

单一诊断的结果可能有四种:

(1)明确定位故障;(2)参数正常,不存在与此参数有关的故障;(3)不确定故障是否存在;(4)故障确实存在,但不能定位。后两种情况给出的结果不明确,需要更多的信息进行明确判断,由综合诊断来完成。但单一诊断的所有诊断结果都送到综合数据库里。在综合诊断中,对四种结论的处理各不相同。

3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综合诊断模块

神经网络是针对人脑运行过程中的人脑系统通过数学模拟的方式来进行,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人脑运行的信息方式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呈现出来。在神经网络之中,主要是利用知识的形式,来直接将其转变成为计算过程中所必须的阀值、权值等,并且这类数值会直接在整个数学模拟的神经网络之中进行存储。只有在充分的确定了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参数、特性、算法之后,才能够使得神经网络运行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取得方式能够和表达形式都在同一时间之内完成。当针对神经网络系统所进行的训练结束之后,神经网络之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便可以直接表达为阀值矩阵以及权值矩阵这两个方面。神经网络系统本身有着知识容量极大的特性,尤其是其中所需要进行处理的问题范围极为广泛,推理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远比其他类型速度快。因此,在电力设备之中的综合诊断,事实上就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式,在不同的故障与故障征兆体系之间,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数学计算模型,并且在这一数学模型之中还必须要存储进入大量的知识网络阀值、权值。采用BP网络进行模型。故障征兆是输入层的X1,X2,X3,XL;输出层的Y1,Y2,Y3,YN是具体的故障。这里的故障征兆就是单一诊断的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我国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方面来看,供电设备的不确定检修完全代替以往的定期检修方式,已经成为了一条必经之路,但是由于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方面问题,这一改造和提升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但是必须要重视的是,要真正的使得不确定状态检测技术能够得到应用,并且保证检测结果,仅仅是有综合系统还是不足的,必须要和各个方面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1]张晶伟,张粒子,黄弦超.基于遗传拓扑混合算法的配电网多故障抢修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22).

篇8

Keywords: substation equipment, state of repair, the problem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工业以及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对供电可靠性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站状态检修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对其加以解决。

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概述

状态检修的概念是指依靠先进的状态监测与分析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得到的信息,利用设备在需要维修存在的一个使用寿命的特征,对设备异常进行判断,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由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对检修计划进行安排,对设备进行不定期检修以及确定检修项目。状态检修是解决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有效方法,使得设备的安全性与可用性大大提高,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状态检修核心部分主要为变电站设备的状态检测,诊断设备故障和设备的状态预测等。下图即是变电站设备的状态检修系统流程图:

目前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电力设备检时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的方法和技术,

但这套检修方法和技术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早已不能对变电站电力设备的稳定运

行以及对用户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进行保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盲目性很大,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技术对设备缺陷消除率较低,在检修过程中很容易增加新的隐患。

3、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工作量太大,此外,倒闸次数以及停电次数都比较多,容易导致发生电气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4在进行变电设备检修时,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技术对性能、制造工艺、种类及质量差异较大的设备全部按照传统定期检修模式进行检修,统一对待,极为不合理。而且,变电站设备检修人员队伍以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无法保持和电力设备数量相同比例增长,巡检人员在日常巡检方面做得的不到位,状态检修法更新及其各种制度完善力度不足,这些是导致变电站设备检修技术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电力设施能否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经济的快车道上平稳较快的发展。因此,对变电站设备检修中存在的技术和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上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解决措施:

1、扩大检修范围

不仅对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和输电线路的检修高度重视,还要加强对二次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检修力度,保证全部设备均可安全可靠运行。

2、对新投设备及老设备的状态检修同等重视

新投运设备可能会在运行初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老旧设备运行时间较长,故障可能较多,所以对两种设备的检修是周期不要过长,要适当缩短检修周期。要重点监控老旧设备状态,损坏的设备部件要及时更换。

3、重视日常巡检工作

要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巡检工作,对奖惩力度进行加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备巡检路线图,并及时更新,巡检工作要保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尽量在萌芽状态将事故隐患消灭。

4、完善设备检修管理体系

将设备状态判断标准统一化,确定新的设备检修管理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实施措施,及时对作业指导书和技术监督相关标准进行修订,跟上新时代的电力设备检修要求。

5、提高设备检修技术,引进国外上先进技术

不断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用高科技手段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监视、判断,并精确地判断出设备的故障所在位置。与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现代化高科技检修技术更加高效、准确,不仅可以减少现场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检修成本,从而可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还能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6、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组织职工分批、分层次地进行培训,引导全体职工转变观念,时每一位职工都在更深层次认识到自己在新形势下设备检修工作中职责与任务的重要意义。

7、加强设备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建立健全并落实设备检修培训制度,全面开展更深层次的业务技术培

训,是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打造一个高素质复合型的设备检修管理及作业人员队伍,为将来深入开展设备检修工作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五、结语:

变电站设备的状态检修,将会成为一项崭新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引进更先进的检测手段

和超前管理思维,不仅仅对停电次数、供电可靠性进行优化控制,还能够减少检修费用,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大降低设备事故的发生概率,避免人身事故。所以,就目前变电站设备检修出现的技术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采用更加有效率的状态检修技术,认真做好电力设备检修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杜茂:《浅谈变电站设备检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才智》, 2010年29期

[2]李欢:《浅谈变电站设备的状态检修》,《科技风》, 2009年24期

篇9

前言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电力,电力先行为各行业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随着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能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电网建设,优化供电方案,合理解决基建与生产、生产与检修之间的矛盾势在必行,同时对调度运行方式专业的业务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电网方式的安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费论文,能源。。

1 收受工作申请前应检查的项目

1.1 核对有无检修计划、是否重复,是否涉及用户停电及公示,公示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1.2 申报时间、格式、内容、流程是否符合要求。免费论文,能源。。

2工作申请批复时应考虑的问题

2.1单一设备的检修工作,应对断路器、线路、变压器、压变区别对待。免费论文,能源。。

2.1.1当断路器检修时,应考虑旁代,并审核旁路断路器定值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能旁代,应可以考虑负荷转移,同时考虑采用的方式(冷倒或热倒)。

2.1.2线路检修,首先虑负荷转移,不能转移再考虑对线路停电,且严格控制检修时间,考虑线路上是否接有发电机组,有发电机组,在操作前需要将发电机组与系统解列。

2.1.3变压器检修,考虑是否有备用变压器及带负荷能力,带负荷能力不够的,应对负荷的缺额计算,向将缺额部分负荷转移,若不能转移,按照限负荷序位表执行,然后再进行倒变压器操作;没有备用变压器的,考虑负荷转移及控制检修时间。

2.1.4压变的检修,考虑能否用其他压变带被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对于没有可以带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的压变,应将通过被检修压变提供电源的所有欠压或失压的保护、自动装置停用,并通知计量人员根据压变检修期间的负荷追补电量。

2.2进行“三核对”:核对调度SCADA画面、现场实际设备状态、、设备的双重名称。

2.3接受工作申请后,同相关的检修单位联系,了解有无配合工作,避免重复停电同时做好时间上的配合和衔接,并将相关的工作申请进行关联。

2.4根据工作申请的内容,同检修单位、操作单位进行沟通,检查方式的安排合理性,在符合操作规程及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操作步骤和程序。

2.5负荷重新分配,应该根据电源点、线路、变压器的实际情况,计算负荷平衡,保证潮流、负荷不超稳定限额;

2.6方式的变化后有可能影响到发电机组的稳定或线路、变压器超稳定限额、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的,应先进行潮流、稳定计算,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措施,制订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2.7环网线路检修,方式应进行稳定、潮流计算,恢复方式,系统联络线不得超过极限功率,方式变化前、后,应检查相关保护、自动装置是否满足要求、保护定值是否需要进行变更等。

2.8新设备的投运,应保证冲击方案正确性、可操作性,保护定值、自动装置投、停的正确性、完整性、可操作性。

2.9有“T”接线路的线路检修,应将线路各侧应转至检修状态,服役时,应该将各侧的地线拆除或接地刀拉开。

2.10同杆架设的设备检修,在安全距离不能满足安规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安排同杆架设的线路陪停。

2.11新设备启动、重大方式或特殊方式安排前应组织分管领导、生技部专工、方式专职充分讨论并通过方可实施,涉及220kV及以上的操作,还需要经过省调方式处、省调相关领导的批复才能进行相关工作或配合工作。

2.12供电区域有水电上网机组,应根据季节及电网结构的实际情况,控制水电机组无功出力,保持系统电压稳定。

2.13当实际运行的网架结构比较薄弱,若主电源线路故障跳闸有可能变成孤网或小网运行的,方式安排应考虑是否采用按照低周减载方案切负荷方案或黑启动方案,交待并网点,指定调频机组调频。

2.14新母线投运或新线路冲击,应考虑用母联或分段断路器的充电或过流保护对新投运母线或新线路冲击,冲击正常后应退出充电或过流保护,对于需要核相的线路或母线,应要求考虑同电源核相、不同电源核相两种情况;线路带负荷做向量或母差保护做向量时,应停用作向量线路的全部保护或母差保护,核相正确投入;新变压器冲击时应带变压器全部保护冲击,做向量时应停用变压器差动保护,向量正确应及时投入。免费论文,能源。。

2.15严格区分待用设备、尚未启用的新设备,当检修或者安装的设备为待用设备时,应该对运行方式进行安排,若为未启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或线路测零等工作,现场安全措施由施工单位或基建部门安排,方式对上报申请不作安排或批复。

2.16若所检修的设备属省调管辖,申请上报省调,时间及方式安排以省调批复为准;对于省调许可,地区调度操作管理的设备,申请上报省调,时间由省调批复,方式由地区调度方式安排;对于其他调度转报省调的工作申请,由省调许可,线路由其他地区调度管辖及操作管理,本地区调度配合操作;对于地区调度许可,县调操作管理的设备也一样,各自的操作范围以调度协议为准。

2.17工作申请批复环节应严格执行工作申请的审批流程或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的路径。免费论文,能源。。

2.18方式安排中应做危险点分析、事故处理预案。

2.19年度的运行方式的安排应考虑负荷增长及基建安排,制订不同时期的运行方式,并进行优化,通过理论线损计算,保证理论线损最小。

2.20方式安排的结果,应通过电力系统运方评估软件分析其合理性。

2.21工作申请批复与基建工程相结合,保证基建、生产统筹兼顾,减少电网重复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

2.22特殊方式安排,应经过分管领导或总工特殊批准。

3 对工作的评价

利用安全分析会或专题分析会对已经安排的方式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对于处理较好的方案可以做成模板,对于方式安排不当、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或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需要对已终结的工作申请进行归档管理。免费论文,能源。。

4 实际效果

4.1计划检修率超过95%。

4.2申请票的出错率下降,非计划检修、临检、重复率低于3%。

4.3确保基建、生产协调一致。

4.4检修与操作时间分配更合理。

4.5有效地提高了可靠性指标。

4.6方式安排进一步优化。

5 结语

篇10

是进一步提高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资源是从一线数据逐步提炼的系统性资源,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自2008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班、站、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沧州供电公司以5S管理为指引,以凡事有据可查为要求,全面开展资源基础管理,形成了纸质资料三级目录管理和电子资料的四级目录管理模式。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线作为直接接触电网和设备、直接面对客户的最基础的执行层,是积累、提供基础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关键环节。

沧州供电公司共有包括生产、营销、后勤、集体企业、县供电公司等在内的一线员工5160名,约占员工总人数的68.855%,担负着沧州境内的电网建设、设备维护、营销服务等任务。针对现场发生的典型问题或多发性问题,从一线开始,就存在分析不足的情况,造成部分实践经验得不到有效的总结提炼,使问题仍处于浅显的整理阶段。而实践经验,也大多通过员工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和师教徒学的方式流传,造成资源共享不到位,经验流失等情况。

是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保障“三个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电网公司将提高全员素质作为“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2012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全面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沧州供电公司在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带领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每位员工看成一座金山,搭建多方位的平台,激发员工潜能,增强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发展、共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沧州供电公司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队伍建设现状,自2009年起,率先在检修试验工区(原修试所)开始实施此项管理创新,继而推广到整个生产专业工区,直至全公司系统。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在全局范围形成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创新实践,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专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内涵和做法

内涵

沧州供电公司自2009年起,逐步创建和完善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以“三大保障机制”为实施推动力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工程,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提升,逐步激发员工热情,凝聚了员工智慧,为企业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

(1)“四级提炼”方式: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将日常作业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消缺的经验、设备的异常处理等进行整合,汇编成集,以便查找学习;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运用统计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完善管理缺陷;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通过多专业的合力协作,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固化专业协作成果;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通过进一步深耕细作,撰写论文,在国内外技术学刊中交流共享。

(2)“三大保障机制”:“零门槛”机制,确保每一个经验都能纳入精品库;“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每位员工的经验都能落地,形成文字;“三给”机制,通过给实惠、给面子、给权利,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主要做法

(1)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随着电网的不断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沧州供电公司招聘了大批本科及以上的技术型员工,以提高企业人才结构层次。随着新进人员不断增加,为人员素质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打造“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的雏形渐渐显现。新进人员具备理论水平高、现场经验少、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沧州供电公司针对这一系列特点,进行研讨,确立“直观、易懂、好学”的方向,进行经验做法的第一级提炼。沧州供电公司拥有良好的专业管理基础,多年积累缺陷分析卡、厂家跟踪卡、客户服务示范等数据资料,第一级提炼,主要针对已有资源的汇编、整合。通过分类整理,形成了20余个专业、近百余类文字及影像资料,初步建成资源库。作为源于一线、用于一线的自编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现场实际的讲解,在员工自我学习、培训交流中,渐渐占主导地位。

最初涌现的开关检修专业二维维护手册,突出了简单有效的核心。该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类收集现场设备的照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用文字在图片中注明关键检修位置和注意事项,使未到现场的员工提前接受形象的认知,方便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资料的提炼不仅是员工提供有力的学习教材,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例如,电气试验专业红外缺陷汇编,对2006年以来的红外缺陷情况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发现,80%以上的过热缺陷均发生在一次设备接头部分,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一线员工集思广益,创新研制可遥视“接头过热荧光报警器”,大大提高了一次设备温度监测水平。该成果在申报专利的同时,获得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成立专业数据分析小组。在汇编过程中,员工通过分类整理,对设备状况、电网运行规律、客户服务关键环节有了深刻的认识。随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数据的简单整理、汇编成为了分析的基础,沧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专业部室牵头作用,专业部室是基于一线的升华,在原始数据处理中,更具有专业管理的方向和指导意义。共成立包括规划、基建、生产、营销、农电等在内的10个数据分析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每月通过开展分析会,以查找问题处理薄弱环节、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为出发点,进行一次针对典型、多发事件为关注焦点的专业分析。

二级提炼,是在一级汇编基础上,也是对数据汇总的结果应用。例如,缺陷管理中,沧州供电公司已累计多个专业的消缺跟踪卡,对单一的缺陷处理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基于消缺跟踪卡汇编整理,二次检修专业进行再提炼,形成消缺经验交流手册,该手册按照保护类、二次回路类、综自类等进行归类。另形成开关检修专业一次设备缺陷库、变压器检修专业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95598客服专业典型案例分析录音示范等近百万字的影像文字资料。

(3)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二级专业的提炼,促成了各专业技术骨干对于常见问题、疑难问题的关注和处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有部分问题,需专业间的合作才能解决。基于此,采取打破专业数据分析小组的模式,开展以季度为周期的综合分析会。

为满足课题研究中,查找资料、数据分析、构建模型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出“1+N”机制,“1”是指,指定1名课题所属专业的骨干力量作为总负责人,由其采取自由组队的形式,集合“N”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成立团队。该机制促成了多专业、多层次的团队协作,激活员工发散性思维,创建多方位、多角度协作的平台。变压器专业课题——“真空注油人工停注准确度低”的解决,团队中的保护专业成员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瓦斯继电器中干簧管原理的应用,实现了真空注油自动停注。

(4)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在跨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员工的智慧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总结、提炼的水平逐步提升,为持续推动员工凝聚智慧、提炼经验,沧州供电公司建立“论文”评选机制,以更高的层次和要求,鼓励员工动脑思考、动手写作、动嘴讲解,提升员工总结思考问题、分析归纳、探索规律的能力。

①论文评选程序。以年度为周期,每年12月前,面向全体员工收集优秀现场工作论文。论文涉及范围:现场消缺经验,事故处理分析、处理客户难题,新型方法、工具的研制和使用,缺陷统计、分析等,与工作现场相关的主题。

成立专家组:由沧州供电公司各专业部室及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组成分专业的论文评价小组。

规定优秀论文的充要条件,明确鼓励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是“以实际工作已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基本方向”。充分条件是“实际难题描述清楚、分析思路清晰、判断准确,解决办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归纳推理论据充分、逻辑严谨”。二是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纳入“公司-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对标指标主要内容,公司择优编发优秀论文刊物,推荐优秀论文在公开技术刊物发表。三是优秀论文作为全员专题培训师活动课题,由作者在本专业实施授课培训。

论文评选。论文评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主管初选,由各专业组自行初步筛选所上报论文的质量,对于论题较好但内容欠缺的,告知作者进行修改,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高于10%;第二阶段,专家组初审,针对修改后的论文,由专家组进行第一次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论文的格式、深度、科学性、创新性、现场性、可行性等6个方面,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低于20%;第三阶段,专家组终审,针对再次修改的论文,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为保证论文评选的严格性和优秀性,最终以所上报论文总数的50%-60%之间的比例选拔优秀现场工作论文。

②汇编优秀论文集。沧州供电公司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优秀论文的修编,并形成《沧州供电公司论文选集》,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行共享。在“部室-基层单位-班组”三个层面,也各自形成论文集,公司统一进行编印。以检修试验工区为例,该工区在修编《检修试验工区论文集》的同时,下属的15个班组均编印了各自的论文集,同时建立了月刊发行制度。为员工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共享平台,在评选优秀论文的过程中,沧州供电公司与《高电压技术》《河北电力技术》《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建立供稿关系。

从最初简单的汇编,到系统的教材编写,逐步发展到对设备管理的跨专业全面分析,四级提炼层层深入,最终提炼为技术性强、含金量高的论文,沧州供电公司“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渐趋完备。

(4)“三大保障机制”确保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精益求精”。

①“零门槛”机制。在“四级提炼”过程中,为确保每一项经验都能进入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沧州供电公司通过不设门槛值的形式,宣传工人也能写论文,鼓励员工积极查阅资料、回忆总结,把撰写论文作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例如,检修试验工区变电检修一班员工赵志廉,作为变压器套管的专家,在“零门槛”机制下,该员工积极提炼套管方面的多年经验,形成了《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作为四级提炼的精品,已成为班组培训、专业学习的第一手素材。

②“全员参与”机制。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为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能,沧州供电公司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推出对抗赛、积分赛、擂台赛等多元化的平台,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做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分专业开展编写工作,侧重现场消缺经验、故障分析、典型安全措施等方面,以半年为周期、分专业进行整合,遴选精品成册,目前收稿3840篇,精选826篇形成《变压器论文集》《高压论文集》《综自论文集》《变电运行论文集》《稽查信息论文集》等近40套册子,对于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公司与国内公开刊物建立供稿渠道,仅2012年发表百余篇。

③“三给”机制。沧州供电公司以“三给”政策搭建全员参与的平台。“给实惠”,对于上报的论文、形成的精品资源,只要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管大小,一经上报均给予奖励,同时按照评选的结果,按照“公司级-工区级-班组级”不同等级给予阶梯式奖励。“给面子”,重视员工首创权与署名权,每季度一次资源信息,资源提供人、材料撰写人均作为主创人员署名,让员工面子有光,切实感受被认可、受重视。“给权利”,从人、财、物三个方面给予课题主创人最大限度的权利,通过建平台、搭架子、定资金,让员工不但敢想,而且能干成,充分挖掘员工中蕴含的专业管理资源。例如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一班的57岁沈荣顺老师傅,在“给权利”的机制下,将柔性均压罩可行性的研究从思想变为了现实,并最终取得成功。

实施效果

提高了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四级提炼”机制,有效地将一线员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承下来的同时,从专业角度使资源得到了升华,逐步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目前,公司已自主编写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丛书及影像资料,计九百万字;从实践、总结、提炼、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资源管理的系统机制,提升了公司专业资源管理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平台,使每位员工参与其中,使其切身体会到了企业主人翁的地位,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被尊重感,工作热情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促进企业品牌形象提升

专业系列管理资源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人才和知识形成了双向资源的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由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编写、展现现场工作经验的《高压开关设备检修维护技术》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3000册,成为了全国电力行业共享的专业资源。

2012年7月5日,河北省电力公司在沧州供电公司召开以“凝聚一线员工智慧,深化员工岗位创新”为主题的现场交流会,沧州公司作了职工技术创新典型发言,公司检修试验工区作《变压器班论文集》《变压器跨专业综合分析汇编》经验介绍,变电检修一班班长候向宏作了《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缺陷对直流电阻测试结果影响的技术分析及处理对策》介绍,变电检修一班赵志廉作了《东河站1号主变直流电阻超标缺陷分析》经验汇报。省公司工会主席赵社宏、副总经理邢晨及各单位主管领导共计8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与会人员对沧州供电公司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9月,全国总工会在河北省电力公司召开班组建设研讨现场会,班组建设成为省公司的品牌建设名片,沧州供电公司“四级提炼”成果——论文集精选,作为反映员工智慧结晶的代表,提升了河北省电力公司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员工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在逐步提炼专业管理资源的同时,员工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无形中为员工创造了自学的大环境。同时,人才的不断培养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更促进了储备资源的持续优化。提炼的资源也成为员工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是“全员培训师”活动中最常用的教材,使员工的学习更便捷、更系统、更全面,特别是新员工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学到老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缩短了员工成长成才的道路。创建三年以来,员工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和岗位业绩有了明显提升,一大批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检修试验工区王伟、李树成、计量部张峰等9名青年骨干走上了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仅2012年,在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运动会的10项专业技能大赛中,沧州供电公司取得3项团体第一名,3项团体第二名,2项团体第三名,5项个人第一名;被评为“河北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职工技能运动会先进单位”称号。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三班获得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标杆班组荣誉称号。

推进公司上下形成创新文化

篇11

1.运行值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交接班制度中规定的值班方式、交接时间、交接程序、交接内容等进行交接。未办完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巡视与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巡视,可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登杆检查。

2.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力行业标准DL/T74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搞好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即做好巡视、检修及反事故措施的实施工作。运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其所属(包括代管)的每条线路都应有专人负责运行维护。

每条线路必须明确其所属的线路运行单位,并明确划分运行维护界限。一条线路属两个及以上线路运行单位维护时,应有明确的运行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对于重污秽区、多雷区、重冰区、洪水冲刷区、不良地质区等特殊区段和大跨越的线路,线路运行单位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等具体情况及时加强巡视和检修,并做好预防事故的准备工作。

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在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并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于近期内不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一般设备缺陷,应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检修计划中安排处理。

对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以维持线路运行,但情况较严重并使得线路处于不安全运行状况的重大设备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要加强巡视。

对于已使得线路处于严重不安全运行状况、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紧急设备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用临时安全技术措施后尽快处理。

4.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

4.1检修原则:①运行单位必须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工作,加强设备检修管理,使线路设备经常处于健康完好状态,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②线路设备检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并逐步过渡到状态检修。③线路设备检修,应采取停电与带电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论文格式。④线路设备检修,要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方法和检修机具,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确保检修工作安全。

4.2计划管理:①运行单位应根据线路设备健康状况、巡视检测结果、设备检修周期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确定下一年度线路设备的计划检修项目。②运行单位应在每年九月份根据线路运行工区申报的计划检修项目,编制下一年度的检修计划,并报上级部门审批。③运行单位应根据上级审批的年度检修计划内容和实际情况,编制季度、月度检修计划。④线路运行工区在检修计划下达后,应认真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严格按计划执行。

4.3施工及质量管理:①检修施工中应健全完善检修岗位、施工质量和安全工作等责任制度,要认真执行工作票和工作监护制度,并做好检修施工记录和带电作业统计工作。②重大检修项目和大型更改工程要按正常审批程序,完成施工设计,编制施工技术、安全、组织措施,明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③参加带电作业、焊接、爆压等技术项目的检修施工人员,必须经专门技术考试并持有合格证明方能上岗操作。④检修施工所用器材及更换零部件必须选用经鉴定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⑤检修施工的外包工程项目必须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并认真做好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

5.基建工程管理制度

5.1设计审查:①运行单位应参与新建(或改建)线路工程的规划及设计审查工作,并参与设备选型及招标工作,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运行经验及反事故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论文格式。②运行单位应参与线路工程终勘定线、定位、断面地质勘测工作。

5.2设备验收管理:①运行单位应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常驻施工现场的质检员,负责施工质量检查和中间、隐蔽项目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施工中采用未经设计、运行单位认可的代用设备、材料时,质检员应拒绝签字验收。②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110kV及以上送变电基建工程启动验收规程》的规定,全面做好工程工作。对不符合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运行要求验收的不合格工程,线路运行单位应拒绝接收运行。③在新线路投运后的一年试运行期间,线路运行单位应加强巡视、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应协同设计、施工单位认真分析,各负其责,积极处理。

5.3生产准备:①运行单位应搞好新工程投运前的生产准备工作。②运行单位在新工程投运前,应根据有关标准和定额指标,配齐经过培训的运行维护人员和专用交通工具、通讯设施、仪器仪表、备品配件等生产、生活设施装备。

6.技术专档管理制度

①运行单位应按照其运行管理范围,分别存立或建立线路设备技术专档,专档形式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逐渐实现微机存档和管理。②线路新设备投运或旧设备更新后,运行单位应及时建立或更新技术专档,保证资料与现场相符。

7.运行分析与故障统计制度

①运行单位应加强线路运行分析工作。对线路运行状况、设备存在缺陷以及所发生的线路典型障碍、跳闸、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并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论文格式。②运行单位应及时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搞好线路故障调查统计、掌握事故规律、积累运行经验,提高送电专业生产管理水平。

8.输配电线路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和方法、手段可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如定期技术问答、现场考问讲评、短期讲座、反事故演习、实际操作和基本功演习等等。

9.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9.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输、配电部内形成主任与班组长、班组长与班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各级管理网络。安全责任制包括:输配电部主任的安全责任制、班长的安全责任制、安全员的安全责任制、班员安全责任制。

9.2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应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宣传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使职工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及安全作业标准,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活动包括:①安全日活动;②安全生产的自查、互查和抽查;③安全分析;④安全例会;⑤定期反事故演习;⑥班前会和班后会;⑦开展事故调查活动;⑧安全培训。

参考文献:

[1] 施工、输配、营业三位一体[J]城市煤气,1995,(10) .

[2] 李建忠. 如何做好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 2007,(05) .

[3] 梁勇,余华. 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J]农村电气化, 2005,(02) .

[4] 沈义福. 输配电线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J]农村电气化,2003,(04) .

篇12

一、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传统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部分所占比例过大,且难度较大。2、对汽轮机的结构及检修介绍得不全面,不能体现热动专业对培养学生检修、安装技能等核心能力的要求。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如下的教材思路:1、按照“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内容,以教学模块为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视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总体要求来进行编写。2、体现突出结构、强调技能、强调规范化,强调系统、弱化理论的教材特点。3、采用项目与任务相结合的编写体例。

根据高职教育的理念,教材的名称可由传统的《电厂汽轮机》、《汽轮机设备》等更名为《汽轮机设备检修》,具有非常鲜明的高职特色。

二、优化教学载体

精选教学内容。针对“汽轮机设备及检修”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在该课程授课之前,在做教学计划时,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教学特色,一方面照顾知识面的广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度,同时要兼顾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优化多媒体课件。为了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把收集到的和在电厂拍摄到的设备图片、视频反映到课件里,制作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就可以很形象地讲解电厂汽轮机原理、关键设备结构以及基本检修方法,学生也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强化实物教学。利用模型教学、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

注重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到电厂实践学习的机会,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对生产现场规章制度和工作过程的了解,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转贴于

三、强化学习效果

作为专业课程,教材各章节后一般不附思考题和复习题,学生在课后的练习机会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发给学生。在课堂讲授前针对上次课预留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必要时可以采用提问检查等手段。讲授时,教师可根据思考题,配合教材,结合工程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作一些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习题课结束后,针对习题课的内容,留一部分课后作业,批改完之后,针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在各个章节尽量多地给出前沿研究方向,并与阶段性的小论文或读书报告相结合。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与作业后,期中与期末布置两篇阶段性的小论文或读书报告,阶段性的小论文或读书报告体裁不限,可以是阶段性的学习心得、总结、综述、专题等,并以此作为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这种方法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加练习,同时为毕业设计和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对于三年制高职学生,仍安排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但以往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多采用教师命题的形式,而且命题难度超出了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且非常不实用。

本人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编制某台汽轮机检修方案,内容涉及检修项目、工器具配备、安全措施、检修工艺等多项内容。因为其中某些内容学生曾在校内实训过,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电厂实习中也有所收获,所以学生所做的课程设计不仅有内容,而且非常贴近生产现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束语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实用特色,强调与现场对接,强调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之路。

篇13

近年来,鞍钢矿业检修协力中心为适应矿业公司发展的需要,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学技术、练技能”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和矿山设备检修能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拔尖人才不断涌现。中心解决了诸多检修技术难题,形成技术专利12项,专有技术9项。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目前已有高级技师13人、技师89人、高级工186人。在矿业公司举办的技术竞赛中,中心职工获得技术状元26人次,技术能手56人次。

中心成立于2000年,承担矿山采矿、选矿、电厂设备检修及铆焊加工、电修、锅炉安装、自动化控制安装调试。随着鞍钢矿山装备的更新,大型先进的电铲、钻机、矿运汽车等设备的引进和采用,对检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中心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作为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近三年,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做到细致规划、精心组织、创新方式、严格考核、突出效果。中心工会在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为职工学技术创造有利条件,总结推广杨福斌、侯广宏等先进典型的学习经验,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争状元”的氛围。

中心建立了技术培训基地,在外聘培训教师的同时,在中心内部选聘60多名兼职培训教师。培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点解决矿山设备检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中心下属的各工区也针对本工区作业特点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自行编写培训课件,还将课件在中心局域网上。为快速提高青工作业技能,中心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组成的导师团,与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工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帮带合同,近三年来共建立了18个工种的试题库。对在技能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

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中心广大职工的作业技能不断提高,许多检修难题得到及时解决,检修成本不断下降。中心DCS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能力在鞍山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与美国艾利逊公司合作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汽车变速箱检修基地,并取得美国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权服务资格。汽车发动机大修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职工队伍已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职业化检修团队。高级技师、穿采检修工区检修班班长侯广宏发表《牙轮钻机主机构法兰改造》的科技论文,获省2008年度科技论文二等奖,并收录在国家专利网。此项技术改造,年可节省检修费用22万元。由于提高了牙轮钻机的作业率,年可创间接经济效益350万元。